×

哈佛幸福课,请问医生上个月有人对我动手动脚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是这个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5 10:54:13 浏览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哈佛大学幸福课讲的是什么

在探讨幸福的本质和如何实现幸福。根据查询哈佛大学官网得知,《哈佛大学幸福课》是哈佛大学的一门心理学课程,由泰勒本沙哈尔教授主讲。该课程旨在探讨幸福的本质和如何实现幸福。

你知道关于拯救内心,带你认识你自己的纪录片有哪些吗?

人类星球,梦与狂想的王国,人生7年。隐秘王国,文明。这些都是有关认识自己的纪录片。
如果你在假期里面觉得很无聊,很空虚的话,我的推荐是可以看一些能够提升自己带你重新认识你自己的一些纪录片,像例如美好心灵,七个星球等等都是很不错的,而且我觉得多看纪录片,不仅能够让你的心灵沉静下来认真的去思考,而且也能够让你从别人的经历当中去有所收获。
这些纪录片就是,我在故宫修文物,人生一串,三十二,人生果实,海豚湾,蓝色星球。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不是会感到自卑,无法正视自己,经常会有容貌焦虑,常常自我否定呢?你是否也会有社交恐惧症呢?关于这些,你需要平时多放松下来看一些拯救自己内心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等,今天我带大家盘点一下认识自己的纪录片,需要的同学们要认真听哦。
第一部,积极心理学。豆瓣评分9.6,哈佛大学的公开课,也叫哈佛幸福课,很多人都说看了这部纪录片之后,治好了一年的焦虑。这门课叫积极心理学,又叫哈佛幸福课,作者是以色列裔的美国心理学家泰勒沙哈尔。课程录于2008年,至今已经十多年了。如果你对人生绝望,请你看看哈佛幸福课,这些小故事会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且改变自己,让你更幸福。很多哈佛学子表示这门课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第二部,他乡的童年。豆瓣评分8.9,著名记者、主持人,也是我个人很喜欢的女性周玉娟,走访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英国,最后回到中国探寻各国的童年教育,跨越六国,他的眼泪比豆瓣8.9更具说服力,会让我们重新反思教育和童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那这部纪录片呢?含金量很高,短短六集,展现了六个国家的教育理念。这部纪录片能够刷新你的教育观,值得每位父母反复观看。
第三部,伴侣治疗。豆瓣评分9.2,值得每个人看的宝藏心理学神作。无论你是否想要寻找伴侣,无论你是否渴望婚姻,你都要去看看。通过抽离出来的视角,看四对情侣和夫妻之间存在的问题。这部影片让你的另一半更懂自己,也让你更懂你自己。

《幸福课》5-2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篇文章讨论一下 信念 的力量。

罗杰·吉伯特·班尼斯特

直到1954年,在4分钟分跑完一英里都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医生们证明了4分钟是一英里跑的极限。生理学家进行了各种实验,从科学上证明了人类能力的极限,人类不可能跑进4分钟。

反过来,运动员们也以实际行动印证了科学家们的论断,一英里跑的记录是4分钟2秒、四分钟1秒。。。自从有一英里跑这项运动以来,没有一个人能跑进四分钟。

运动员同时也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罗杰·吉伯特·班尼斯特说:“跑进4分钟是可能的,我要跑给你们看。”说这句话时班尼斯特的个人最好成绩是4分钟12秒,所有人都把他的话当作一句戏言。

班尼斯特没有理会别人,和最好的运动员们一样继续刻苦训练,4分钟10秒、4分钟5秒、4分钟2秒。可是在这里他停了下来,就像其他运动员一样走到了自己的极限,他无法突破4分钟2秒。

4分钟2秒,他并不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运动员,只是最好的运动员之一。但是他依然坚持说:“在这件事情上,人类没有极限。我们可以跑进4分钟。”这之后就是一直的坚持,一直的失败,一直的坚持,过了很多年。

1954年5月6日,班尼斯特在母校跑出了3分59秒,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

整个西方世界的头版头条写着“科学受到了挑战!”,“不可能成为可能”。几十年来,自从有计时一英里的运动项目以来,没有人突破过四分钟的人类极限,但是班尼斯特做到了。

这是 信念 的力量。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接下来才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在仅仅六个星期之后,澳大利亚运动员John Landy跑出了3分钟57秒9。第二年,1955年,37名选手跑进4分钟。1956年,超过300名运动员突破了4分钟的所谓的人类极限。

这是怎么回事?运动员们比以前更加刻苦了吗?当然不是。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新的跑鞋?当然不是。

是信念。想一想,信念拥有多么强大的力量。

1954年5月6日之前,他们同样刻苦训练,同样在比赛尽了全力,但他们的潜意识信念限制了他们,不相信人类可以跑进四分钟,所以他们做不到。四分钟,不是身体上的人类极限,而是由科学家设定的、运动员也接受的心理极限。

1954年5月6日之后,事实证明4分钟不再是极限,这么多优秀的运动员甩掉了心灵的枷锁,于是他们都做到了。

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很多时候,信念决定了我们的表现的好与坏;决定了我们的人际关系的好与坏。信念是人生幸福和成功的头号预言。

信念是如何形成现实的?

班尼斯特的故事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不明白为什么信念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给信念蒙上一层神秘感。接下来我们试着从科学实验出发,看一下信念是如何形成现实的。(科学在这个领域还有相当多是未知的,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0年,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罗森塔尔走进一所普通的学校,给学生们做了带来的心理测试。

然后罗森塔尔告诉老师,“你的学生刚刚做了一个哈佛最新研究的测试,这个测试能帮我们找出下个学期进步最大的学生,也就是最有潜力的学生。但是你不能将测试结果告诉学生们,因为这会引起学生间的歧视,对学生也不公平,只要你自己知道就好。”

但是老师不知道的是:这些所谓的“最有潜力的学生”都是罗森塔尔从帽子里抓阄抓出来的。老师还不知道的是:学生做得只是普普通通的智商测试。

一年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同其他学生相比,“最有潜力的学生”英语成绩进步明显,数学成绩进步明显。罗森塔尔再次给学生们做了智商测试。“最有潜力的学生”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智商提高了很多,而且在以后多年的跟踪中继续提高。这是最令人惊异的,因为通常意义上来讲,智商是与生俱来的,一生不变的。

老师对学生的信念带给了“最有潜力的学生”如此之大的变化。 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最有潜力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那么他们身上的潜力是假的吗?当然不是,事实证明了他们的潜力。罗森塔尔只是将老师的焦点引到了这些学生身上,引到了 以前没有看到的,但是却真实存在的 潜力身上。事实上,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这些没有被发现的潜力。

这些潜力,就像一颗种子。没有光照,没有人浇水,没有人培育就一直是颗种子,不会生根发芽。只有我们相信它可以成长,浇水施肥,种子才会破土而出。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即 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个名字取自于希腊神话故事。

皮格马利翁生活在古希腊的雅典,是一位雕刻家。走遍整个希腊帝国却无法找到自己的梦中情人,于是他决定雕刻一个他理想中女神的雕塑,在完美的雕像前,他情为所动,放声哭泣。阿芙罗狄蒂感受到了他的悲伤,把雕像变活,从此,皮格马利翁和她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个希腊神话的意思就是美梦成真。

类似的实验在不同的场所被多次验证过。进入一家公司,告诉主管这些是“最有潜力的员工”,这些被随机选出的人后来真的成为了最有潜力的人。

角色互换之后也有同样的效果。1997年,Jamison做了一项很有趣的研究。她在一个学期开始的时候,去了由同一个老师带的两个班。第一个班里,她告诉学生,这位老师在之前大受欢迎,学生们非常喜欢他,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Jamison也对老师做出了很高的评价。第二个班里Jamison什么也没说。

学年结束的时候,Jamison再次来到学校。发现第一个班里对老师的评价高于第二个班。第一个班的学生也更努力,成绩更优秀。因为他们相信老师是十分棒的老师,会去更积极的发现老师的潜力,老师对此也会做出积极的回应,表现的更好,形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这是歌德的名言。

这是老祖宗告诉每一个华夏儿女的古训。

前面的文章里讲过黑人老师玛法的故事,玛法相信自己的学生,看到了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力,即使这些孩子是被迫退学的,在别人眼里注定要成为街头混混的人。玛法的信念,最终改变了每一个孩子的命运。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不到对方的潜力,也看不到自己的潜力。因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不在寻找潜力上,而是在怀疑他人和自己的潜力上。

关注的焦点制造我们的现实世界,信念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请问医生上个月有人对我动手动脚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是这个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本-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attachment=75]
1.“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心理医生,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到底追求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本-沙哈尔坚定地认为: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人们衡量商业成就时,标准是钱。用钱去评估资产和债务、利润和亏损,所有与钱无关的都不会被考虑进去,金钱是最高的财富。但是我认为,人生与商业一样,也有盈利和亏损。具体地说,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时,可以把负面情绪当作支出,把正面情绪当作收入。当正面情绪多于负面情绪时,我们在幸福这一“至高财富”上就盈利了。长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情感破产”。整个社会,也有可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个体的问题不断增长,焦虑和压力的问题越来越多,社会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萧条”。”
一项有关“幸福”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决3个因素:“遗传基因、与幸福有关的环境因素以及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而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人们活得更快乐、更充实。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本-沙哈尔说:”我知道它是可行的,因为,它已深深地帮助了我。”
我们的很多课,都在教学生如何更好地思考、更好地阅读、更好地写作,可是为什么就不该有人教学生更好地生活呢?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教学生懂得自我帮助,这是本-沙哈尔开设”幸福课”的初衷。
2.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让本-沙哈尔对幸福的理解,发生根本转变的起因,是他早年的一次重要经历。
16岁那年,在以色列长大的本-沙哈尔,获得了全国壁球赛的冠军。在长达5年的训练中,空虚感如影相伴,他一直觉得生命中缺少了什么。虽为此闷闷不乐,但他仍坚信:无论身体或心理都要坚强,才能最终取胜;而胜利,一定会带来充实感,也能让自己最终幸福。
终于,本-沙哈尔如愿以偿,夺冠后的他欣喜若狂,和家人、朋友举行了隆重的庆贺。那时,他对自己的理念更加深信不疑:成功可以带来快乐,过去所受的种种苦痛,都是值得的。
“可就在那天晚上,睡前我坐在床上,试着再回味一下无限的快感。可是突然间,那种胜利的感觉,那种梦想成真的喜悦,所有的快乐,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的内心,忽然又变得很空虚,只有迷惘和恐惧。泪水涌出,不再是喜极而泣,而是伤心难过。在如此顺意的情况下,尚不能感到幸福的话,那我将到何处,去寻找我人生的幸福?”
他极力让自己镇定,并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神经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仍没有找回快乐;相反,内心的空虚感越来越重。慢慢地他发现:胜利,并没为他带来任何幸福,他所依赖的逻辑彻底被打破。“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一个问题非常着迷: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本-沙哈尔注意观察周围的人,谁看起来幸福,他就向谁请教。他读有关幸福的书,从亚里士多德到孔子,从古代哲学到现代心理学,从学术研究到自助书籍等等。最后他决定去大学主修哲学和心理学。
他的幸福观,逐渐清晰起来: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一个幸福的人,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可以带来快乐和意义的目标,然后努力地去追求。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
本-沙哈尔竟然从汉堡里,总结出了四种人生模式。
当年,为了准备重要赛事,除了苦练外,他须严格节制饮食。开赛前一个月,只能吃最瘦的肉类,全麦的碳水化合物,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他曾暗中发誓,一旦赛事完了,一定要大吃两天“垃圾食品”。比赛一结束,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奔到自己喜爱的汉堡店,一口气买下4只汉堡。当他急不可待地撕开纸包,把汉堡放在嘴边的刹那,却停住了。因为他意识到,上个月,因为健康的饮食,自己体能充沛。如果享受了眼前汉堡的美味,很可能会后悔,并影响自己的健康。望着眼前的汉堡,他突然发现,它们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可以说,代表着四种不同的人生模式:
第一种汉堡,就是他最先抓起的那只,口味诱人,但却是标准的“垃圾食品”。吃它等于是享受眼前的快乐,但同时也埋下未来的痛苦。用它比喻人生,就是及时享乐,出卖未来幸福的人生,即“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口味很差,里边全是蔬菜和有机食物,吃了可以使人日后更健康,但会吃得很痛苦。牺牲眼前的幸福,为的是追求未来的目标,他称之为“忙碌奔波型”;
第三种汉堡,是最糟糕的,既不美味,吃了还会影响日后的健康。与此相似的人,对生活丧失了希望和追求,既不享受眼前的事物,也不对未来抱期许,是“虚无主义型”;
会不会还有一种汉堡,又好吃,又健康呢?那就是第四种“幸福型”汉堡。一个幸福的人,是即能享受当下所做的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
不幸的是,据本-沙哈尔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属于“忙碌奔波型”。
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
本-沙哈尔经常讲“蒂姆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晃动着许多人熟悉的影子:
蒂姆小时候,是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但自打上小学那天起,他忙碌奔波的人生就开始了。父母和老师总告诫他,上学的目的,就是取得好成绩,这样长大后,才能找到好工作。没人告诉他,学校,可以是个获得快乐的地方,学习,可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因为害怕考试考不好,担心作文写错字,蒂姆背负着焦虑和压力。他天天盼望的,就是下课和放学。他的精神寄托就是每年的假期。
渐渐地,蒂姆接受了大人的价值观。虽然他不喜欢学校,但还是努力学习。成绩好时,父母和老师都夸他,同学们也羡慕他。到高中时,蒂姆已对此深信不疑:牺牲现在,是为了换取未来的幸福;没有痛苦,就不会有收获。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他安慰自己:一旦上了大学,一切就会变好。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蒂姆激动得落泪。他长长舒了一口气:现在,可以开心地生活了。但没过几天,那熟悉的焦虑又卷土重来。他担心在和大学同学的竞争中,自己不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他们,自己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
大学4年,蒂姆依旧奔忙着,极力为自己的履历表增光添彩。他成立学生社团、做义工,参加多种运动项目,小心翼翼地选修课程,但这一切完全不是出于兴趣,而是这些科目,可以保证他获得好成绩。
大四那年,蒂姆被一家著名的公司录用了。他又一次兴奋地告诉自己,这回终于可以享受生活了。可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份每周需要工作84小时的高薪工作,充满压力。他又说服自己:没关系,这样干,今后的职位才会更稳固,才能更快地升职。当然,他也有开心的时刻,在加薪、拿到奖金或升职时。但这些满足感,很快就消退了。
经过多年的打拼,蒂姆成了公司合伙人。他曾多么渴望这一天。可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他却没觉得多快乐。蒂姆拥有了豪宅、名牌跑车。他的存款一辈子都用不完。
他被身边的人认定为成功的典型。朋友拿他当偶像,来教育自己的小孩。可是蒂姆呢,由于无法在盲目的追求中找到幸福,他干脆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眼下,用酗酒、吸毒来麻醉自己。他尽可能延长假期,在阳光下的海滩一呆就是几个钟头,享受着毫无目的的人生,再也不去担心明天的事。起初,他快活极了,但很快,他又感到了厌倦。
做“忙碌奔波型”并不快乐,做“享乐主义型”也不开心,因为找不到出路,蒂姆决定向命运投降,听天由命。但他的孩子们怎么办呢?他该引导他们过怎样的一种人生呢?蒂姆为此深感痛苦。
为什么当今社会有那么多”忙碌奔波型”的人呢?本-沙哈尔这样解释:因为人们常常被“幸福的假象”所蒙蔽。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是这样的:假如孩子成绩全优,家长就会给奖励;如果员工工作出色,老板就会发给奖金。人们习惯性地去关注下一个目标,而常常忽略了眼前的事情,最后,导致终生的盲目追求。
然而一旦目标达成后,人们常把放松的心情,解释为幸福。好像事情越难做,成功后的幸福感就越强。不可否认,这种解脱,让我们感到真实的快乐,但它绝不等同于”幸福”。它只是”幸福的假象”。
这就好比一个人头痛好了之后,他会为头不痛而高兴,这是由于这种喜悦,来自于痛苦的前因。”忙碌奔波型”的人,错误地认为成功就是幸福,坚信目标实现后的放松和解脱,就是幸福。因此,他们不停地从一个目标奔向另一个目标。
在本-沙哈尔看来,寻找真正能让自己快乐而有意义的目标,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3.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在课堂上,本-沙哈尔不断地向听讲者发问:
我们可以不停地追问“为什么”,来反思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可以是大房子、升职或任何其他的目标。看看要问多少个“为什么”,才能落到“幸福”的追求上?问问自己,我做的事情,对我有意义吗?它们给我带来了乐趣吗?我的内心,是否鼓励我去做不同的尝试?是不是在提醒我,需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生活?
本-沙哈尔的哲学老师在他毕业时,给了他一点忠告:“生命很短暂,在选择道路前,先确定自己能做的事。其中,做那些你想做的。然后再细化,找出你真正想做的。最后,对于那些真正、真正想做的事,付诸行动。”
本-沙哈尔也这样教他的学生,如何寻找能发挥自己优势和热情的工作。
用以下3个关键问题,先来问问自己:一,什么带给我意义?二,什么带给我快乐?三,我的优势是什么?并且要注意顺序。然后看一下答案,找出这其中的交集点,那个工作,就是最能使你感到幸福的工作了。
10多年前,本-沙哈尔遇到过一个年轻人。他是一名律师,在纽约一家知名公司上班,并即将成为合伙人。坐在他的高级公寓里,中央公园的美景一览无余。年轻人非常努力地工作,一周至少干60个小时。早上,他挣扎着起床,把自己拖到办公室,与客户和同事的会议、法律报告与合约事项,占据了他的每一天。当本-沙哈尔问他,在一个理想世界里还想做什么时,这名律师说,最想去一家画廊工作。
“难道说,现实世界里找不到画廊的工作吗?”年轻人说不是的。但如果在画廊工作,收入会少许多,生活水平也会下降。他虽对律师楼很反感,但觉得没其他选择。
因为被一个不喜欢的工作所捆绑,所以他每天并不开心。在美国,有5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甚满意。但本-沙哈尔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开心,并不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是他们的决定,让他们不开心。因为他们把物质与财富,放在了快乐和意义之上。
“金钱和幸福,都是生存的必需品,并非互相排斥。”他说。
他进一步说,通常在越感兴趣的事情里,人就越能发挥自己的天赋,越能做得持久。人一旦有了热情,不但动机坚定,连做事效率也会提高。举例讲,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享受创造的愉悦,而这快乐的成果,还可以帮他取得好成绩,助其获得未来的幸福。在亲密关系中也一样,两个人共享着爱情的美好,并促进彼此的成长和发展。
许多研究表明,一个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个层面上都会很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工作表现以及健康。幸福与成功,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工作上还是感情上的成功,可以带来幸福;而幸福本身,也能带来更多的成功。
本-沙哈尔总结出这样3种工作境界:赚钱谋生、事业、使命感。
如果只把工作当成任务和赚钱的手段,就没有任何的个人实现。这样每天去上班,只是必须而不是想去,他所期盼的,除了薪水,就是节假日了;把工作当事业的人,除了注重财富的积累外,还会关注事业的发展,如权力和声望等。他们会关心下一个升职的机会,期望从副教授到终身教授、从教师到校长、从职员到主管、从编辑到总编辑;假如,把工作当成使命,那工作本身就是目标了。薪水、职位固然重要,但他们工作,是因为他们想要做这份工作,动力源自内心。工作是一种恩典,而不是为人打工。他们对工作充满热情,在工作中自我实现,获得充实感。他们的目标,正是自我和谐的目标。
有一项研究,是针对医院清洁工的。一组人觉得自己的清洁工作很无聊,没啥意义;但另一组人,觉得很有意义,做得很投入。他们与护士、病人以及家属交谈,想办法让医院员工、病人舒适。他们看待工作的角度更高,并在其中找到了意义:我不仅仅是个倒垃圾和洗衣服的人,正是我的工作,让医院正常运转,帮助病人更快地康复。
就像第二组人,由于在日常工作中找到了使命感,因而从中也得到了更多的意义和快乐,他们与服务对象的关系,也不再是简单的金钱关系。有时候,人们并没有换工作,或改变工作环境,他们所做的,只是赋予了工作本身更多的意义,从中发现乐趣,因而也提升了幸福感。
可以想像,一个因为家长的压力而学法律的人,是无法在其中找到长久快乐的;相反,如果是基于对法律的热爱而成为律师的话,那他在维护公义的同时,也会觉得很幸福。
“一个在工作中找到意义与快乐的投资家,一个出于正确动机的商人,绝对要比一个心不在焉的和尚高尚和有意义得多。”本-沙哈尔笃定地说。
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事里找到意义。如创业、当义工、抚养子女、行医、甚至是打家具。重要的是,选择目标时,必须确定它符合自己的价值观、爱好,符合自己内心的愿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社会标准,或是迎合他人的期待。“真我的呼唤”,就是使命感。
“那真是神奇的时刻。”本-沙哈尔用一段话,描述这种美妙的体验:我甚至形成了一种迷信,世上确实有看不见的力量在帮我。只要你追随自己的天赋和内心,你就会发现,生命的轨迹原已存在,正期待你的光临,你所经历的,正是你应拥有的生活。当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正行走在命运的轨道上,你会发现,周围的人,开始源源不断地带给你新的机会。
“在追求有意义而又快乐的目标时,我们不再是消磨光阴,而是在让时间,闪闪发光。”
4.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一天,在哈佛的食堂,有个学生走到本-沙哈尔面前,问他:你就是那个教人如何快活的老师吧。学生接着又说: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选了你的课,如果哪天我发现你并不快乐,我就要告诉他,别再上你的课。本-沙哈尔看着这个学生,笑着道:没关系,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我也有不快乐的时刻,因为我们是人。
“总有人问我,你能帮我消除痛苦吗?可是为什么要用这种态度来对待痛苦。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漫漫人生,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事实上,期盼无时无刻的快乐,只会带来失望和不满,并最终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
一个幸福的人,也会有情绪上的起伏,但整体上,能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他经常被积极的情绪推动着,如欢乐和爱;很少被愤怒或内疚,这些负面情绪所控制。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刚开始讲“幸福课”时,本-沙哈尔很想扮演一个无所不知、幽默的人,一个完美的导师,为此,他特地跑到喜剧演员培训班学习。但他不是那种能开激烈的玩笑,做夸张表演的人。无论怎么学,他也达不到想要的戏剧效果。
想让自己当一个完美的老师,他发现这样即害了自己,也害了学生。“每次都很紧张,怕被发现面具下真实的样子,结果把自己搞得很累。这样不仅害了我自己,也伤害了学生,等于给学生树立了一个‘完人’典型,告诉学生走一条永远走不通、错误的路。打开自己,袒露真实的人性,会唤起学生真实的人性。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人,反而会更受尊重。”
本-沙哈尔希望他的学生,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
为了更好地记住”幸福课”的要点,本-沙哈尔还为学生简化出10条小贴士: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选择对你有意义并且能让你快乐的课,不要只是为了轻松地拿一个A而选课,或选你朋友上的课,或是别人认为你应该上的课。
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不要被日常工作缠身,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你幸福感的信号,最有可能为你带来幸福。
学会失败。成功没有捷径,历史上有成就的人,总是敢于行动,也会经常失败。不要让对失败的恐惧,绊住你尝试新事物的脚步。
接受自己全然为人。失望、烦乱、悲伤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纳这些,并把它们当成自然之事,允许自己偶尔的失落和伤感。然后问问自己,能做些什么来让自己感觉好过一点。
简化生活。更多并不总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选了太多的课吗?参加了太多的活动吗?应求精而不在多。
有规律地锻炼。体育运动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周只要3次,每次只要30分钟,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睡眠。虽然有时“熬通宵”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到9小时的睡眠是一笔非常棒的投资。这样,在醒着的时候,你会更有效率、更有创造力,也会更开心。
慷慨。现在,你的钱包里可能没有太多钱,你也没有太多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无法助人。给予和接受是一件事的两个面。当我们帮助别人时,我们也在帮助自己;当我们帮助自己时,也是在间接地帮助他人。
勇敢。勇气并不是不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
表达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这一切当成理所当然的。它们都是你回味无穷的礼物。记录他人的点滴恩惠,始终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周一次,请你把它们记下来。
2006年2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长萨默斯为自己的惊人之语“女人先天不如男”,付出了“下课”的代价。即将去职的萨默斯闷闷不乐,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尔,讨要如何让校长快乐起来的秘笈,本-沙哈尔慷慨支招。
首先,他现在可能很烦乱、失落、难过,这些都属正常,因为他也是人。去大胆地经历他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
第二,建议萨默斯本人,阅读一下哈佛积极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尔波特的书,书中说:人类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绪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并没有像他最初看起来的那么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顶级大学的校长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细反省一下作为哈佛校长的经历,回忆自己任期内的巅峰时刻,并用他所学到的东西,去寻找新的机会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办法仍不奏效的话,本-沙哈尔支了最后一招:我可以在我的课堂上,留下一个座位,校长先生可以旁听这门课并做相应的论文。

哈佛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公开课值得推荐?

哈佛大学是全球顶尖的学府之一,其公开课也备受瞩目。以下是一些具有特色的哈佛公开课值得推荐:
1.公正:该课程由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主讲,探讨了道德、政治和社会哲学等领域的重要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公正的概念和实践。
2.幸福课:由塔尔·本-沙哈尔教授主讲,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追求更有意义的生活。通过心理学和哲学的视角,学生将学习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实现个人目标。
3.计算机科学50:由大卫·J·马尔科夫教授主讲,这门课程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公开课之一。它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算法、数据结构、编程等。通过实践项目和互动讨论,学生能够提高编程技能并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应用领域。
4.文学与写作:由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教授主讲,这门课程探讨了文学和文化的交叉点。学生将阅读和分析各种文学作品,并通过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5.历史与社会理论: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教授主讲,这门课程关注历史和社会理论的关系。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运动,并通过讨论和辩论来理解历史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哈佛大学幸福课详细资料大全

《哈佛大学幸福课》由杨晓晖编著: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创造了世间最唯美的一个辞汇“幸福”。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幸福这个辞汇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尽管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对人生快乐境界的渴望是一致的。事实上,生命在世间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停留,真正的价值追根逐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究竟得到了多少幸福的感觉。从这个层面看来,幸福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取代的。它在我们意识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也正是因为这个分量太重,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为了快速得到它而误入歧途。
基本介绍 外文名 :Harvard University Positive Psychology 书名 :哈佛大学幸福课 作者 :杨晓晖 出版日期 :2014年4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7807667583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页数 :273页 开本 :16 基本介绍,内容简介,作者简介,图书目录,序言,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哈佛大学幸福课》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资深出版人,从事图书行业十余年,现担任著名图书企业的总策划。曾策划了一系品牌畅销书,如《贾伯斯自述》、《诱惑的人生要淡定》、“民国往事”系列、《你的未来可以预示》、《塑造领袖物质》、“大师经典书系·别莱利曼的趣味科学”系列等 。打造精品,塑造精品,立志于策划出版中国经典畅销书籍。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追根求源,你的幸福怎么那么多困惑 问问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为什么一定要为不必要的事情感到内疚 如何应对别人过高的期望值 为什么渴望的越多得到的越少 莫非人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较级 及时动用感恩的力量 人生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感 第二章 理智思考,对于幸福我们错在哪里 不同的观点,决定了一悲一喜 人生的局限,往往来源于对失败的恐惧, 别总是关注自己的缺点 你的不快乐,缘于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喔,幸福目标好像错位了 把什么事想到最坏未必是好事儿 是抱怨影响了你的现在和未来 无意中,错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逃避得越多,遇到的障碍也就越多 长期拘泥于空想,却不注重切实的行动 第三章 幸福温度,需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 不断完善心理调适 我们必须有承认弱点的勇气 做减法比做加法让灵魂成长得更快 心态消极时,先要学会积极地自 *** 预, 有理想就要全力以赴,深信不疑 获得仰视的起始,在于是否摆正了你的自尊 试着换一种策略解决自己的心理难题 面对残酷现实,也要做出正确举动 第四章 利用环境,成为幸福的信递者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把快乐传得很远 一定要珍惜氛围中的完美体验 你的认同,比你想的重要得多 尽可能地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 给环境文化,给生活多加点休息的作料 别因错过了身边的风景,而忘记了分享快乐 别成为压力制造者 和大家一起在失败中不断学习 …… 第五章 与负面情绪狭踞相蓬,人空间该如何化解 第六章善用肢体语言,用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 第七章 培养习惯,幸福熏要用心经营 序言 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们用属于自己的语言创造了世间最唯美的一个词“幸福”。长时间以来,很多人都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对幸福这个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尽管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各有不同,但对人生快乐境界的渴望是一致的。 事实上,生命在世间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停留,真正的价值追根逐源不是我们得到了什么,而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究竟得到了多少幸福的感觉。从这个层面看来,幸福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取代的。它在我们意识中占有相当重的分量,也正是因为这个分量太重,所以才会有很多人为了快速得到它而误入歧途。 有没有好好思考过你的人生,这辈子到底有多少时间是用来感受幸福的?曾经有位哲学家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假如幸福是我们的目的地,我们这辈子是不是有太多的时间都在追逐它的路上不断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和青春呢?事实上幸福并没有那么难,即便是身无分文的人也有感受人生幸福的权利。幸福在于我们的意识,而不在于我们真正得到了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得到了很多却从来没有真正快乐过;相反。有人一辈子都没得到什么,但他却说至少自己还是幸福的。没错,幸福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词,一个代表着我们主观意愿,代表着我们内心向往的词。有些人觉得得到它很难,可有人即便是只剩下一片面包也会觉得那是一种幸福。 生活中存在着太多关于幸福的困惑,这种困惑直接影响到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状态。我们会因为失去一些东西而哭泣,却从来没有好好看看自己现在的收获。事实上,生命就是如此的简单,在这个旅程中总会有一些人离你远去,也总会有一些人选择留在你的身边,或许这一切仅仅是一种暂态,未必能够长久,但至少也可以让你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事实上那就是最值得自己骄傲的成就。 时代在一点点地前进,它的前进让我们的思想慢慢健全起来。很多人开始意识到,生命是有限的,幸福是无价的。他们开始努力探索一条路,一条可以让自己长时间保持在幸福状态的途径。对于这个问题,美国百年名校哈佛大学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专业的研究,针对“幸福”这个人们意识中最为敏感也最为美好的话题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幸福是这个时代最为需要的东西,人们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对于幸福的乐观心态,并找到一些快速赢得幸福青睐的方法,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会沉浸在没有消极、没有仇恨、没有偏见的快乐中。也正是因为这个,一门与众不同的幸福课就这样在哈佛大学拉开了帷幕。 本书结合哈佛大学幸福课程的精髓内容,对“幸福”这个话题进行了层层分析,从一个人的困惑说到了幸福的意识,从解决一个人自身的思想观、价值观、感情观,到引导读者怎样以一颗幸福的心去影响别人,改造社会上诸多不快乐的氛围,从而形成一种适合自己乃至更多人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可以满足我们意识中有关幸福的渴望,使自己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收获幸福感所带来的无限喜悦。 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每字每句的录入都代表着我们的一份真诚。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为读者呈现一份不一样的思想盛宴,使读者渐渐冲破往昔思维上的自我局限,抓紧分分秒秒去体味幸福的美好,最终收获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 编著者

【快速阅读200200】《哈佛幸福课》

【快速阅读200/200】《哈佛幸福课》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幸福和状态无关。幸福的能力是一种感知力,幸福是对幸福的感知力。幸福的反面叫作麻木,没感觉了。你对这事一点感觉都没有了,这就叫作的幸福的反面。真正的幸福的来源是在于你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地感受到快乐。


? ? ? ? 被誉为哈佛幸福课的两门课程分别是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泰勒·本-沙哈尔说“幸福不是一种经验,而是一种能力。幸福不需要对抗挫折,不需要努力争取,而是取决于个人能掌握的心理力量,而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种积极的心理力量是可以“练习和学习”的,完全不在于年龄。”幸福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来发现,自己来经营的。积极心理学就是连接象牙塔和日常生活的桥梁,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与精准性,同时也具备自主运动给人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 ? ? 积极心理学帮你度过幸福危机。幸福的人首先得有一颗发现幸福的心。幸福的衡量既然源于人的内心,学会怎样用一种积极的方式来面对就至关重要了。首先多角度思考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其次从问题本身获得积极体验。积极心理学提倡用一种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强调心理学要着力研究每一个普通人具有的积极力量——正向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和潜力。

? ? 一个老师做得最好的事情就是做他自己,但做自己也很讲技巧的。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要集中做好自己擅长的部分,用你的优势代替你的劣势。但做自己擅长的事并不是完全忽略别人的优点,而是用其他的一些方式和手段来补充,“借”人之长补己之短。完全释放自己之后,你的坦白、真诚会唤起的学生和你一起做一个真实的人,而非伪装的“完人”亦是“圣人”——在学生面前做一个自然的自己,反而让你更受尊重。

? ? ? 在积极心理学理论中,幸福生活主要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与他人的积极联系、积极的个人品质、高质量的自我生活调节能力。泰勒?本一沙哈尔对幸福的十条心理建议:遵从你内心的热情,多和朋友们在一起(人是群体动物),学会失败并正确看待,接受自己全然为人(不完美,优缺点集合体),简化生活,有规律的锻炼,充足睡眠,慷慨(给予和接受),勇敢(心怀恐惧依然向前),表达感激(感恩之心)。设定有利于幸福的“幸福基准线”。

? ? ? ? 幸福只存在每个人的内心,他与物质生活无关。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不需要辩护者拥有的权利,正视自己的幸福,正视自己的权利,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幸福的人。幸福是生活的终极目标。拿着错误的幸福地图,走得越快就越离谱。幸福是需要自己用心来经营的,找到一本好的指导地图册,你才能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情绪,改变自己情绪,那么人生也将平坦与平顺,换一种眼光,换一个世界。

? ? ? ? ? 超级小孩的地图:主动寻求社会支持,相当乐观和自尊,能感到生命意义和价值,有信念并为之努力,有亲社会行为,乐于助人,认为帮别人得到认同并实现自我价值,关注自身优势,为自己设定目标,关注未来,童年成长过程中有自己心中的榜样。换一种眼光去理解,保持一颗平常心,耐得住寂寞,经得住变迁。别让想象力绑架了我们的生活。幸福和爱相伴相生,幸福的获得离不开爱的施予,爱则源于对幸福的认同和追求。

第一篇幸福是什么:透视幸福的DNA

第一章解读幸福金字塔的秘密

一、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幸福是人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感受反过来又可以调节人的行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四个层次幸福:第一层次得到立即的满足和快乐;第二层次幸福是获得成就感;第三层次幸福是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幸福,追寻更大的目标;第四层次幸福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幸福,是追求人类最终的真实、善良、团结、美好和博爱。幸福与不幸福的人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世界的主观体验和解释不同。

二、幸福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能力。练习:大胆地去经历现在正经历着的任何事情,并且自然地接受下来。人类有非凡的克服沮丧事件的能力,改变自己的认知,决定了你能不能让自己获得幸福。经营幸福的能力决定了自己的幸福指数。

三、幸福:比满足和舒适更多一点。

四、言不由衷的伪幸福。让我们勇敢的抛开幸福的假象,真正的感知自己内心的真实意愿,不要活在别人口中的伪幸福中,勇敢地把握自己真正的幸福。

五、幸福不是二进制的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结果:自己不信任自己,自己否定自己的幸福。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可以改变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就会保存一个“中间地带”,放弃完美主义情结。

六、幸福是速食面,还是免疫针。幸福是一个过程,一个人在其一生的各个阶段当中,都有他需要及经历的事情,这样的人生才完整。增强幸福感最好的方法就是尝试,汲取经验,同时关注内在感受。不幸中包含着幸福,幸福中暗蕴不幸。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七、幸福就是老天给什么,都是享受。幸福不在于物质上享有多少,而是感觉拥有多少。认识和欣赏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不是依赖任何外在的人或事物,也不是来自变幻无常的情绪和感觉而,是一种清楚、愉快与平静的状态。人活着还要懂得享受生活,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争名夺利上,人在努力的同时要懂得享受生活的幸福。

八、边际收益:无法摆脱的幸福递减律。

第二章你为什么不幸福

一、生活水平在提高,抑郁症却在加剧。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就越少,得到的幸福绝对就越难。幸福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

二、我们这么富有,为什么还不开心。只要拥有足够的生活智慧,每一个人都可以活得幸福。幸福就是最为简单而纯粹的心理体验,感受一切的真善美,用心体会生活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你便可以感受到幸福。

三、实现心中的梦想,你就幸福了吗?幸福不是绝对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人生真正的幸福来源于人生价值的实现。专心享受你所做的事情,无论结果如何过程中你都是幸福的,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幸福的过程。

四、探讨幸福的疑问,识破幸福的假象。

五、幸福是偶然,也可以成为必然。

六、用积极心态驱赶不幸和困苦。积极心态是一种对任何人、任何情况、任何环境所持有的正确、诚恳而且具有建设性,同时也不违背人类权力的思想、行为或反应。积极心态是当你面对任何挑战时应该具备的“我能……而且我会……”。

第三章谁剥夺了幸福的权利

一、真正能伤害到你的,只有你自己。

二、除了你自己,没人可以小看你。能彻底击溃我们“信心”的,不是别人,永远只有自己。做一个幸福的人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你就是你想成为的那个人。

三、不要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幸福。一个人总是在仰望和羡慕别人的幸福,你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仰羡慕着。人必须能够接纳自我才会快乐生活中,我们往往都缺乏发现快乐和幸福的眼睛,我们往往没有把这样的眼光投注在自己身上,而只是看到了周围人的幸福。

四、如果幸福是一个数轴,你在哪一点上。幸福的数轴是有两方面构成的,横轴是外界的环境,纵轴是内心的感觉,只有两者达到合理的结合后才有可能使人感到真正的幸福。

五、别感慨最穷困时的生活远比现在幸福。珍惜现在,把握当前的幸福,明白当前的幸福才是最大的幸福。不要等错过了才感到可惜。

六、幸福大魔咒: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七、幸福的“抑郁大敌”。面对抑郁,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它,正确的认识它与幸福的关系,这样才能很好地解决它,让自己更幸福。

八、生活“不幸”,常常是坏情绪在作祟。人的所有决定和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情绪的影响,克服坏情绪。

九、越担心的事越容易发生,幸福的距离由你来定。担心定律。害怕发生所以会非常在意,注意力越集中,就这样越容易犯错误,这是潜意识在起作用。解决方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列出今天让你感恩的几件事情。幸福像一面镜子,把握你的手中,你用笑脸面对它,它就会回馈你笑容。

十、没有完美,只有完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变得完整,自我提升永远是无止境的。攀比只会迎来不必要的妒忌,不仅不会迎来幸福,反而会让自己感到更加的不幸福。摆正心态,更意味着你要认真的、坦诚的对待他人的成绩。不要总抬头看别人,应该低头看看自己,完善自我,做一个完整的自己。

第二篇追求幸福:幸福是至高的财富

第一章汉堡代表的人生模式。

一、忙碌奔波型:痛苦的消除不是幸福的来临。

二、享乐主义型:无所事事是魔鬼设下的陷

三、虚无主义型:被过去经验击垮的胆小鬼

四、幸福型:永远可以更幸福。所谓幸福,一是指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二是生活境遇称心如意。我们要善于填充自己和丰富心灵,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柔软、宁静、宽容、博大。一是学会感恩生活,二是学会快乐工作,三是学会调整心情,四是不断提升自己,享受生活中的平凡事情,把握身边的幸福。

第二章幸福才是衡量一切的标准

一、不是物质上享有多少,而是感觉拥有多少。用心感受。

二、成就人生的标准不是金钱,来自灵魂的自豪感,发自内心的满足感。

三、一百万现金买不来一个知己好友。伯牙和子期的故事。珍惜身边真正的好朋友。

四、富人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幸福。幸福是源于需要的被满足,这种需要可以是物质上的被满足,也可以是情感上的被满足。

五、物质财富的积累,却迎来了情感破产危机。

六、内在的幸福才是永恒的财富。

七、幸福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内心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并将这种幸福感传染给其他人,不去计较太多的物质和名利,不为得失而大喜大悲。用幸福的心态去看待人生,那么你将收获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第三章幸福=积极的快乐+有意义的生活

一、至关重要的幸福感。托尔斯泰——并不是我所喜爱的东西我都拥有,而是我拥有的东西我都喜爱,珍惜拥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把握当下拥有的,这才是一个真正幸福的人的选择。

二、感情扮演着幸福的关键角色。。有了情感你会体会到幸福的感受。幸福是你的身边有很多爱你的人,让你觉得很温暖,让你觉得用再多的金钱也不肯换。

三、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四、快乐,满足生活的先决条件。

五、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幸福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幸福需要积极的情绪,积极面对生活,放大快乐,缩小烦恼,幸福也就不再是难事。学会用积极的情绪欣赏这个世界,享受风雨,享受阳光,冷静的看待人生。一时的挫折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都是苦苦挣扎,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生活的美好就一定在前方展现,学会用积极的情绪观察世界,享受生活。那么幸福也就在离我们很近的地方向我们招手。

六、想象是幸福“隐形的翅膀”。梦想不止是梦想,梦想也会带来幸福感,越来越多的人肯定梦想的价值。

第三篇当下的幸福:我们并非不快乐

第一章幸福是拥有,而非期望

一、期待明天的快乐不如珍惜现在的快乐。快乐很简单,别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自己的一点进步,都足以让你快乐,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份快乐留住,留住好好珍惜。

二、想象的终点,不会距离起点太远。要想未来幸福,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当下,因为幸福源于当下,而非期望。

三、为什么我们总喜欢拿现在与过去作比较?通过比较,能够区分优劣,能够更快的选定目标,一旦自己占你便宜就会觉得幸福感倍增,但是不择时机、不分事情,一味地进行比较,很可能等待你的不是幸福,而是更多都不幸福,所以要把握现在。

四、并列的多种选择更让我们头疼。珍惜当下拥有的,而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期望获得,这样是很没有意义的。

第二章未来幸福不如现在幸福

一、大脑最常用的材料就是今天。与其担心未来,不如现在好好努力。

二、每一天,都是幸福人生的一部分。生活中的起起伏伏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懂得享受过程比得到结果更重要,三P尝试法:允许自己(承认这是情绪,困难,接受事实),积极的看待这件事情,采纳正确的观点。

三、无法消除的厚今主义。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就会充满力量。不论过去怎样都已成为过去,只要调整心态,明确目标,乐观积极的去行动,那么从现在起就理直气壮地做一个你想做的人。

四、人生,永远不可能“早知道”。既然过去不可能改变,我们就只有两种选择:一个是被过去打倒,活在“早知道”的懊悔里;一个是勇敢的接受事实,走好今天的每一步,让明天少走歧路,让人生少有污点,少有遗憾。通往幸福的路不止一条,自己要给自己机会,更主要的是不管怎样的绝境都不要放弃。

五、太多人习惯生活在下一个时刻。要想抓住今天,就不要等待明天。不要将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再做,真正的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六、早领悟,オ能早幸福。接受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平庸,不要怨天尤人,享受过程,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当下的生活。

七、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现在”两个字。

第三章你才是幸福的障碍

一、你是幸福的,只是你还不知道?知足是人生难得的一种处世态度。

二、给幸福生活脱去复杂的洋装。一个人幸福并不代表他是否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所拥有的东西。幸福感与人的心态密切相关,幸福代表你对生活态度的理解,幸福生活可以简化,因为其实许多东西都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

三、你永远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坚信如何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我们记得最牢的正是那些最应该忘掉的事情,其实痛苦的根源在于自己。

四、背对阳光,看到的只能是你的影子。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不是让你不要去想自己得不到的,而是要你尽量去想自己正在拥有的。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五、阻得你成为幸福达人的九大障碍:不要过分在乎别人的想法,不要害怕冒险,不要变成不停运转的劳动机器,停止重新回忆往事和对未来着迷,停止使一切复杂化,停止选择比较省事的途径,停止控制自己的思想和内在的自我感情,停止小题大做,停止做一些令自己痛苦不堪的事情。

六、发掘自己的潜力,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积极归因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

七、活出真我,建立自信与自我反省的能力,是幸福生活的先决条件。活出真我,勇于做真实的自己,除了自信外,还需要有自省的能力,只要肯从自身找原因,勇于自我反省,敢于改变自己,能够相互理解,及时沟通,幸福就不会遥远。

关于幸福(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幸福课)

获得幸福,是所有人的生活目标,这让我们殊途同归。


? ? ? ? ? ? ? ? ? ? ? ? ? ? ? ? ? ? ? ——安妮.芙兰克

哈佛大学心理学硕士、哲学和组织行为博士,泰勒.本-沙哈尔,其在哈佛大学开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曾被哈佛学生推选为“最受欢迎的课程”。利用积极心理学获得幸福而充实生活,其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详解了究竟什么是幸福,将不幸福划分成三种类型:牺牲眼前的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型;对一切都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型。如何让自己达到第四种状态“感悟幸福型”。每个章节后还有一些反思的问题,这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略并直触心底的问题,并附有练习获得幸福的方法。正如作者所说: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同时,幸福也是一个需要永不间断追求的过程。

强烈推荐阅读并进行练习,坚持一个月你就会体会到自己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建议选择一些适合个人状况的方法进行刻意练习,仅仅是知道但不去训练自己是不会有效果的。个人选择了几个方法进行了持续的练习:1、每天早晨在上班的路上进行感恩,感谢那些在我生命中让我感到美好的事情。2、打造幸福地图,确定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并坚持去做。3、练习从每一件令自己不开心或者困难中去发现它的好处,读懂困境所带来的意义。4、四个象限日志,每天复盘自己处于哪个象限。5、冥想,我是属于比较难以入睡型的,每天晚上睡觉前进行冥想,最大的一个益处就是很快就入睡了。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自己会感觉到内心的变化——感受到更多的平和和豁达。

哈佛大学用下面这15张图诠释了幸福的定义。

1、感恩

很多人把感恩当成一种付出,其实感恩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当我们忽然想起某个人,曾经是对你好过,内心便会涌现出一股感动,这便是一种幸福;而如果我们认为别人的付出都是应该的,那么我们的感动一定是苍白的。


2、朋友

哈佛大学的一个研究结论就是,影响个人幸福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人际关系。我们的幸福与快乐指数往往与我们人际质量有较大的关系,而这个人际质量就是一群乐观的人彼此之间的信任,所以与一群快乐的人在一块你会更加的快乐。

3、同情心

这个世界上本来是没有什么冲突的,当我们只是站到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时候冲突便发生了,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你坚持你是对的,而忘记了你想要的,即便你对了又怎样?其实仔细想想,“我是对的”是一切冲突的根源;“我是对的”也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其实“我对了”在很多时候没有你想的重要~~

4、学习

大脑就如肌肉,锻炼的越多收获也越多,当我们的大脑充满活力的思考以及运作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想不开心的事情,我们会变得更开心和满足。所以,如果你的生活中遇到了不幸,学习或许是最好的维他命~~由此而言,我觉得获得幸福与快乐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不要把学习的习惯丢掉。

5、解决问题

所谓的智慧与厚重其实是各种挫败的磨练,一个有深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所以TA会如此的深邃、沉稳与豁达。


因此我们可以坦言,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其实正是开启你智慧的法门,无需逃避,只需从中有所学习便会有所成长。

6、做事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中的多数由于环境等各种因素无法实现这一点!

所以发现工作的价值与意义,是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方法,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明明给你机会你将它错过;而是你每天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心情,你却从不使用这个权利~~

7、当下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如果你感到沮丧,是因为对过去的不满,而如果你感到担忧和焦虑,是因为你活在未来。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发生,只有今天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体验。

8、原谅

人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惩罚自己,原谅与接纳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是打开心结的唯一方法。

9、谢谢

生活总是自我价值的折射,如果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对人对事,你更多地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欣赏别人的优点,这个时候我们是快乐的!

而当我们总是去挑剔别人的不足与缺点的时候,我们是不快乐的!生活中我们若能将这种欣赏自然流露地回馈给对方,那么我们便拥有了获得一生幸福的互动模式,所以将微笑留给别人,将快乐留给自己是一种睿智的生活方法。

10、深交

所谓的知己就是找一个真正懂我们的人! 所谓的聆进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并让对方知道你懂了,而不是放在心里~

11、承诺

承诺一方面是对自己,另外一方面是对别人的。如果幸福是一杯水,那么承诺就是水杯。

12、乐观

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在顺境中保持低调,既是一种选择又是一种智慧。

13、无条件的爱

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爱,真正缺少的是爱与被爱的能力,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这背后是:接纳、体谅、尊重、欣赏、信任;而不是占有、虚荣、依赖~~~

14、爱自己

一个不会照顾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太会照顾别人,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通常也不具备爱别人的能力;而锻炼与休息是对自己最起码的爱!可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不能给自己一个精力充沛的自然醒;也没有将锻炼认真的写到日程中,思考一下:你真的爱自己吗?你是如何爱自己的?那么你给自己的答案是什么呢?

15、给予

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当你给予的同时已经拿到了给予的回报”,当你能够付出与给予的时候,是给到自己一个善意的回应,而这份善意的回应则是幸福感的源泉!


哈佛大学研究称 :人们做好事,他们的大脑变得活跃,就好像当你经历别的奖励时,大脑所受的刺激。所以,那些关心别人的人要比不大关心别人的人更开心。

哈佛幸福课:睡眠、触摸和爱情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睡眠



①睡眠是一项很重要的投资。睡眠不足会影响智力,容貌,和幸福感。易抑郁。(抑郁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失眠和睡过多)




②睡眠Tips:


a.一天差不多睡8个小时;(Naps小睡,15-20分钟,一定程度可帮助恢复部分认知)


b.睡前不要吃太多;不要在太晚的时候锻炼。


c.不要强自己所难。(睡不着时,不要强调“我要睡着我要睡着····”,把它当做“这是一个让我思考和冷静的好机会”)


d.认识自己的内在节律。


第二部分:触摸 (Touch is a need)


①儿童在受触摸情况下成长得更好;


②Better sex life with touch!(研究表明,70%-80%的性功能障碍可以通过TOUCH得到解决)前戏可以是过程,也可以是目的。


③例子两枚:Premature baby早产儿 ?和 Homes 收容所孩子的故事


④Virginia Satir,一位心理学家如是说:


“We need 4 hugs a day for survival.


We need 8 hugs a day for maintenance.


We need 12 hugs a day for growth.”


⑤“每天拥抱五次的实验”:When we touched someone,we're touche.It's win-win.


幸福药方:


①一周至少四次,一次至少30分钟的身体锻炼;


②正念冥想 (10-15分钟每天)如果实在没时间,一天内做几次深呼吸)


③8小时的睡眠;一天12个拥抱


第三部分:爱情


①在电影“In Her shoes”里的片段,引用e.e. cummings的诗:#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i carry your heart with me


i carry it in my heart


i am never without it


anywhere i go you go, my dear;


and whatever is done


by only me is your doing, my darling


i fear no fate (for you are my fate, my sweet)


i want no world (for beautiful you are my world, my true)


and it's you are whatever a moon has always meant


and whatever a sun will always sing is you


here is the deepest secret nobody knows


(here is the root of the root and bud of the bud


and the sky of the sky and a tree called life;


which grows higher than the soul can hope or mind can hide)


and this is the wonder that's keeping the stars apart


i carry your heart (i carry it in my heart)


------------------------------------------------


我把对你的感情放在身边


我把对你的感情放在身边,


藏在心里


永不分离,天涯海角,总相随,亲爱的 我能做的,也就是你会做的


我不惧怕命运,因为,你就是我的命运 我不需要浮华的世界,因为你就是我的世界、真爱


这是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


根连着根,花蕾连着花蕾,高耸如云的生命之树


比灵魂更高深,比思想更隐晦


足以让恒星也各自闪耀


我把对你的感情放在身边,


藏在心里


------------------------------------------------


②Know yourself 了解你自己,了解自己的需求;需要找到自己的配额。


③婚外恋


新鲜事物产生更高的激励能力。"the exotic is erotic" 新奇的总是引人性致的。


(一段感情,发展到50、60岁时的爱可以更好,以致达到高峰)

《哈佛幸福课》:我要稳稳的幸福


上期通过阿兰.德波顿所著《身份的焦虑》,我们解析了现代人的焦虑现状,在处理焦虑的路径上,不同群体有不同的态度。

努力去消除负面情绪,是一种解决方式,但这样最多只能让你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人”,而努力使自己优秀起来、幸福起来,则是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我们往往认为幸福需要铺垫,要先消除问题,才谈得上追求幸福,其实不然,当你在追寻的过程中,平凡的生活增添出别样的意义,焦虑不也就迎刃而解了吗?

所以不妨从追问我到底有什么毛病,转换成多问我怎么才能做到,多关注积极的一面,而注意不去强调消极的一面,用这种全新的认知去生活,我们的生活将发生巨大改变。

今天为你解说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幸福课”。
简介
----准备迈起春天一般的步子吧
哈佛幸福课,是哈佛大学心理学讲师泰勒?本?沙哈尔主讲的积极心理学课程,在网易公开课就可以看到免费的课程视频。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里着重参考了《我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一书,该书是王滟明根据听课笔记整理而成的书,可以说是该课程的精华文字版。

说到沙哈尔老师,多少带有些传奇色彩,他早年练习壁球,曾获得以色列国家级冠军,但短暂兴奋后他便再次陷入沮丧,总觉得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以至于苦练到身体不能承受,好在他开始有意识地追问自己不快乐的原因,后来进入哈佛学习心理学,他找到了答案。

沙哈尔的幸福课是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之一,据说听完这门课后,“当学生们离开教室的时候,都迈着春天一样的步子”。
转变消极
----用认知行为疗法做出改变
研究表明,当衣食等基本需求被满足以后,财富的增加对我们幸福感的影响就极其微弱了。古语有: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处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我们的幸福感,也像经济效益一样,有着类似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

所以社会价值中物质财富的无限增加,可能会使我们快乐一阵子,但却无法定义幸福。实际上幸福本就是一种感觉,非要量化的话,可以用幸福基准线来衡量幸福感。

我们可以通过行为认知疗法来提升幸福基准线,即在:改变,信念,正确视角,感恩,幽默五方面做出行动。

(1)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来改变不良认知,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治疗方法。

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改变认知和情绪来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后,又能反过来矫正认知,改善情绪。在此过程中,情感、行为、认知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关于改变的几点认知:

第一,剧烈的改变不易发生,日常的改变往往是基微小的、基础性的。所以不用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一个宏大的,或者说过于理想的目标,执行过程中也要合理分配任务量。

第二,在改变的过程中,自制力并不那么重要,相反立刻行动更重要。很多事情没有自制力的人也可以做到。

第三,坚定的自我信念,以及他人传达出的信念,可以创造改变的现实。

第四,痛苦难以消除,但可以被接受。选择用积极的、成功的视角而非痛苦的失败的视角来看待事物,是更为科学的有益的方式。

(2)做出改变的行为:

行动,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也是决定性的一环,有了全新的认知,行为必须跟上,不然就会回到原点。

当你迷茫时,只要还能控制住情绪,不妨暂时放空思绪,不要犹豫立即开始实践,行为反过来也可以改变认知和感情。

如何行动:

第一,首先找到你自己的优势,提出高一点的标准和执行计划,并坚信自己能够做到,同时去寻求一个对你表示友好,表达赞美的环境,坚持下去。

第二,对于生活中的小幸福,小美好,不要因为适应了或习惯了而视而不见。那些心怀感恩的人,拥有比普通人更融洽的人际关系,其免疫力更强,也更健康长寿。

记得每天写下“感恩日记”——记录3-5件值得感恩的事,隔一段时间对某人写信表达感谢并在正式场合读给他听,或请对方吃一顿感谢饭。

第三,对于生活中的小摩擦、小矛盾,注意发掘幽默感。

你可以通过观察身边那些幽默的人、喜剧演员,来总结他们身上有什么幽默的要点、自己身上有没有这样的特点,并在每天结束时,记录下3-5件幽默的事。试一下,看幽默的人生是不是会轻松很多。

(3)情感的宽恕

无论以上的内容你是否能够做到,都无法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人都会有喜怒哀乐,请允许自己为人,在情感上对自己好一点吧,允许自己软弱,允许自己偶尔偷懒,做不到。
练习积极
----用3因素增强幸福
1、自尊

自尊与幸福感联系紧密,我们的自尊越高,幸福感越高。自尊到底是什么?其实它包含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两方面,前者是我们对事物的把握和执行能力,后者是在处理事情中感到的价值。

但长期以来,我们对自尊都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自尊来源于别人的夸赞,以及高成就的人自尊一定高。

但其实高成就的人不一定拥有高自尊,因为自尊来源于我们自身付出与努力带来的肯定,而非外界空洞的夸奖。

自尊分为依赖性自尊、独立性自尊和无条件自尊三层次,三个层次层层递进:

(1)依赖性自尊:来源于他人的表扬和认同,建立在别人的判断和与他人的比较上。

(2)独立性自尊:来源于内在自我,不依赖于别人。

(3)无条件自尊:既不来源于他人,也不来源于自身,不需做任何比较,而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

那么如何提高自尊让我们感到更幸福呢?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

隐形设想:不断暗示自己,除了自己以外无人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在这种抛开他人的状态下,来确定自己的真实想法。

想象未来:想象未来五年、十年自己会在哪里、做什么,来确定到底什么是重要的。

保持诚实:尝试一周不说假话,不断练习,使潜意识认同自己说的话是有价值的。

2、追求卓越而非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听上去好像挺好的,是个优点,但深入了解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完美主义指的是不受控制地对完美的追求,同时伴随着对失败的恐惧和无法接受,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固化的直线思维。完美主义的人永远达不到他设定的本就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因而也不会快乐。

完美主义对我们而言,是一个限制性而非促进性的因素,完美主义过度关注结果而非过程,使他们尤其害怕失败,因此可能不愿行动,也就陷入了停滞。

而追求卓越则是注重整体的过程,既追求结果,也能接受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过程,这体现的是一种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追求卓越的人享受过程,所以也懂得休息。

提出完美主义,是希望我们能避开这一陷阱,用追求卓越来代替完美主义

3、处理好亲密关系

对于亲密关系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新认知:

(1)亲密关系中必然有冲突存在,我们需要允许冲突存在,并学会处理冲突

(2)亲密关系是被了解而非被认可

(3)亲密关系不能自生自灭,需要双方树立持续付出和经营的意识

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除了避免以上的认知雷区外,还有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实操技巧,那就是:抚摸与拥抱。试着每天拥抱你的伴侣8-12次,不用一星期,不光你们的关系,你们的人生态度都会发生积极的转变。
稳稳的幸福
----以追求幸福为使命的积极心理学
读完这些,是不是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你可能会问:我到底有什么问题?而现在你发现还可以问:我有什么天赋,有什么变得更好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要是有谁要去看心理医生,大多数人的反应可能都是这人一定有什么毛病,而不是这人可能想变得幸福。 这是由于心理学发展到现在,践行的使命更多在于帮助解决痛苦,也就是仍处在传统心理学领域。所以我们普通人对心理学的认知通常都停留在传统心理学这一狭隘的组成部分。 实际上心理学的内容是很广阔的,心理学的三大使命是:解决痛苦,追求幸福以及发展和培养天赋,使平凡的生活更具意义。而传统心理学刚好只践行了第一层使命。
传统心理学过度强调心理消极的一面,而积极心理学关注心理积极的一面,注重改善个人发展,尽管积极心理学仍在发展早期,但积极心理学仍是对传统心理学的必要补充。 学习积极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打开我们长期以来因传统心理学影响而受到的思想禁锢,更多地关注积极面而非单一的消极面,也有可能激发我们个人的潜能。 那些说积极心理学是心灵鸡汤的人,只不过是停留在了肤浅的情感层面,而没有继续行动,也没有改变固有的认知。 积极心理学可以说是平易近人的,它并没有那么多光环和神秘感,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是能起到实际帮助的,《哈佛幸福课》的导师泰.本.哈切尔教授正是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 缓解痛苦是必要的,但追求幸福也同样有此必要,如果没有对幸福的期待,生活就会是一潭死水。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原课程视频,想要进一步了解积极心理学的,也可以看看其他的参考书籍,后面有机会再和大家一起聊聊。推荐几本积极心理学的著作,沙哈尔老师所著《幸福的方法》、《幸福超越完美》。 希望大家都能过得更加幸福?
主笔:阿丘
编辑:如沐书单
图片:网络 侵删
关于幸福的话题,你有哪些想说的,留言板告诉我们哦~
如果您的阅读习惯是在公众号中阅读,欢迎 关注如沐书单公众号 哦~精彩荐文剖文不容错过,还有惊喜“一文看懂”系列等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