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要求撤出关键矿产公司投资,正确理解和执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新规范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4 22:37:37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企撤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

“加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对中加企业间正常的经贸投资合作设置障碍的做法,不利于有关产业发展,有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针对加拿大政府2日发表声明,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资企业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等加方企业撤资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做出上述回应。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创新、科学与工业部长商鹏飞当地时间2日发表声明称,根据《加拿大投资法》,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外国投资需要接受审查,某些类型的投资,如关键矿产领域的投资,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商鹏飞称,该部门已审查了在关键矿产领域一些对加拿大公司的外国投资,根据审查结果,加政府已下令剥离外国投资者对加关键矿产公司的三项投资。商鹏飞宣称,“当投资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我们在国内外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时,我们将采取果断行动。”
《华尔街日报》3日称,按照加政府指令,中矿(香港)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被要求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撤资,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被要求从智利锂业撤资(后者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藏格矿业投资(成都)有限公司被要求从加拿大超锂公司撤资。
上述3家公司分属于A股上市中矿资源(002738)、盛新锂能、藏格矿业旗下公司。受有关消息影响,3日早间中矿资源开盘后直奔跌停,最终以下跌7.82%收盘。盛新锂能、藏格矿业则未受影响,均录得上涨。3日午间和下午收盘后,中矿资源和藏格矿业先后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加拿大创新、科技和经济发展部的有关通知。不过两家公司均表示,相关的加拿大投资项目尚处于前期尽职调查及勘探阶段,不会对公司2022年以及未来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华尔街日报》3日报道称,加方举动标志着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关键矿产资产所采取的最新措施。报道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向新能源转移,对钴、锂和镍等矿物的需求正在激增。加拿大及其盟友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对中国在该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感到担忧,并已开始向矿石精炼商和电池制造商输送资金,希望能够制衡中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第四大锂资源国,位于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之后。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称,加拿大国内没有锂加工企业,而中国则是全球最重要的锂开采国之一,控制着全球2/3的锂提炼。不过,资料显示,中国锂资源矿藏总量虽大,但开采成本高。因此,中企偏向于从其他国家采购,近年来也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矿企在资本上的合作。
10月28日,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投资法》中适用于外国国有企业对加拿大实体和关键矿产部门投资的政策说明。其中,外国国有企业及受外国政府影响和控制的私人投资者,对加拿大涉及关键矿产清单中31种稀有金属的投资都需要经过特别审批。
《环球邮报》称,加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因允许中国对该国采矿业进行过多的投资而面临雪崩式批评。10月28日发布的新规和11月2日的举措意味着加拿大在一周内两次对中企投资采取强硬立场。
加拿大罔顾国际贸易原则的做法遭到中方批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全球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方有关做法与其自身标榜的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背道而驰。赵立坚强调,中方敦促加方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为中国企业在加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拿大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错误之举,很明显受到了外界干扰,也是对美国遏华立场的亦步亦趋。白明说,诚如中企公告所言,项目并不会对业绩产生明显影响,但对加拿大的影响可能会大且长远。
白明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国是全球锂资源最大的需求国,也是全球提炼加工基地,更是全球新能源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加拿大出于政治目的,强行割裂两国企业的市场合作,既不利于中国,也有损于加拿大企业的根本利益,是逆全球化、推动保护主义的错误行为。

三家中企撤资加拿大,中企有哪些损失

加拿大连续两次发难,突然要求3家中企撤资,自身将承受长远影响。 在西方国家中,美国、英国是近来国际焦点事件的主角,但其他国家其实也是暗流涌动。比如加拿大近日就连续两次“发难”,突然要求3家中企撤资。然而,加拿大会在这件事中得到好处吗? 据报道,加拿大工业部近日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矿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以及藏格矿业旗下一子公司,剥离出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 实际上,加拿大此次要求中国企业剥离其在加拿大的锂矿产资源早有铺垫。就在此前6天,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外国国企获得加拿大关键矿产的重大交易只在例外情况时才会被批准。意思就是外人别想轻易进来。 加上这次,加拿大已经连续两次对中国发难,原先对中国敞开的矿产之门,现在关上了,而且不光关上了,还把已经进去的人赶了出来。 加拿大此举的意图是,第一,跟随美国。今年中旬,加拿大和美国建立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对此,拜登政府给出的报告称,中国控制着锂等关键矿物的大部分加工和精炼市场。美国其实就是示意加拿大要警惕中国资本,最好剔除矿产中的“中国成分”。 加拿大第二个目的是,执行贸易保护主义。加拿大用政府之手、干涉市场自由的事不是头一次了。现在故技重施,无非就是想建立一个“零中国”的产业链条。 只有把中国企业踢出去,加拿大和美国才能完全控制矿产开发和利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利益尽收囊中。这一次,加拿大就算承受经济亏损、阻碍经济增长,也要断绝和中国企业的来往,态度不可谓不决绝。 再说回事件源头的“锂”,锂及其化合物的稳定性,让它历来都是电池行业的首选,全球锂矿资源也就成了“兵家

 国外矿业权评估管理

一、矿业权评估的概念
矿业权评估,实质上是一种对矿业权所依附的矿地产的价值的判断,它是评估者根据所掌握的矿地产信息和市场信息,并且对现在或未来市场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矿业权具有的市场价值量所进行的估算。矿地产信息,主要指地质、采矿、冶金、选矿技术特征,勘查程度,可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资源或储量级别,成本结构,技术进步的趋势和影响等。这要求多方面的专家的介入,包括地质学家、采矿工程师及选矿工程师等。一般情况下,评估人要求委托人提供所有有关的矿地产方面的信息,但评估人也有义务对这些数据的翔实性进行审查,个别情况下评估人甚至尚需补做些工程工作。市场信息,主要指矿产品市场、财务市场、股票市场、矿业权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对矿产品市场的认识和判断,取决于评估人本身。税收、资金来源与筹资结构等内容,需由委托人的财务顾问提供给评估人。关于矿业权方面的一些信息,需由委托人的法律顾问提供给评估人,包括矿业权的权益及权益结构,矿业权人的组织结构,权利金的支付方式,是否有人申请参股,是否签订过联合风险勘查协议、买卖选择权协议或其他类似协议以及是否面临其他方面的法律障碍,是否包括附着资产,附近是否有委托人的关联矿业权等。在掌握和研究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的基础上,还需对市场可能的变化进行多因子分析,特别是矿产品价格、贴现率、汇率、税率、通货膨胀率等因子变化趋势的预测,政府政策可能的调整等。在此基础上,对矿业权的价值可以作出相对主观的评估。矿业权评估一般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技术评估;一个是货币价值量的确定。
二、矿业权评估的沿革与趋势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矿业权价值评估是随着长期的矿业实践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矿业实践要求矿业权转让,有转让就需要评估。从西方国家的实践看,矿业权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已大致确定下来。矿业权价值评估,最早可追溯到1877年H.D.Hoskold所著的经典著作《工程师的评估助手》一文,即以贴现现金流为基础的双利率方法,针对的是含探明储量的矿地产。在本世纪50年代前,评估时所采用的主要是Hoskold评估公式。但在50年代后期,提出了一些证券业中收益与风险及资产定价的财务理论,并在60年代中期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些财务理论对矿业权价值评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0~70年代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财务模型成为评估时最常见的方式,并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灵敏性分析。80年代以来,矿业权评估工作开始较大规模地有组织地开展起来。随着矿业实践及财务理论的发展,矿业权价值评估的方式方法、确定货币价值的机制和原则等,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主要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评估原则,主要针对具有查明储量的矿地产,而最近,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矿产勘查经济的活跃使大量的勘查公司上市筹资,大量的探矿权易手,大量的联合风险勘查协议和买卖选择权协议得以签订,大量的公司间兼并、联合、分设等事件发生,这样,对探矿权评估的客观要求增加了,于是探矿权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60年代以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证券业界财务理论,特别是资本成本定价模型,以及80年代发展起来的风险理论,使采矿权价值评估方法更趋成熟。这些方法本身并不复杂,但一些参数,如资本成本和经营成本、贴现率、预期价格等的选择,却成为许多评估专家的研究对象。
(3)矿业权价值评估工作,以前基本上是分散进行的,各专家有其自己的一套东西,但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这项工作开始有组织地开展起来,一些行会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行会组织根据银行的规定和股票交易所的要求等,发表了自己的矿业权价值评估指南和原则,规定评估人员的资质条件,约束其成员在评估时的行为。这样,市场就更为规范了。
(4)矿业权价值评估工作所要求的知识结构越来越多,地质学、工程学、财务、法律、商业、不动产和无形资产评估等各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在矿业权价值评估过程中均有所涉及。同时,市场也越来越大了。
(5)随着矿业权市场交易的活跃,对矿业权评估的客观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这样,也就越来越要求政府在微观层次上加强对矿业权评估的管理,特别是近年来,由于矿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资本市场,为了对投资者负责,投资管理机构对矿业权评估的管理更为关注、更为加强了。
但是,尽管如此,迄今为止矿业权价值评估问题在西方国家也没有得以完全解决。矿业权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影响矿业权价值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矿业权价值评估工作是一项主观性较强的困难工作,西方一些矿业经济专家甚至称,矿业权评估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艺术,这是因为评估时所依靠的主要是那些未必可靠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引用了过多的假设,由此所形成的主要是一些猜测性的主观判断。特别是探矿权评估,更加复杂、更加困难。这也正是西方国家的矿业经济专家们目前所主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三、矿业权评估在矿业权市场运作中的作用
矿业权市场运作,要遵守4个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矿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法与相关法律法规;证券法、证券交易所上市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会计核算等方面的要求。这4个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必须对矿业权进行评估,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可以对矿业权进行评估。总的看,矿业权评估在矿业权市场的全程运作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从矿业权的授予、转让、抵押直至市场等。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矿业权授予时的矿业权评估。在国家将某些矿业权授予矿业权人时,需要由国家组织评估。我们知道,在西方国家矿业权授予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是执行早申请者优先原则的,但在一些具体情况下,并不执行早申请者优先制度。如美国对于可租让矿产的矿业权授予、大部分国家对于较有潜力和远景地区的矿业权的授予、对于国家的地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已经做过工作的地区的矿业权的授予、对于因某些原因撤销了的矿业权的重新授予、对于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区划地带及矿产保留区内矿业权的授予等,一般采用招标制度。在通过招标授予矿业权时,必须由国家组织有关人员评估出一个标底。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评估,矿业权的授予就进行不下去。
(2)加快矿业权依法转让的谈判过程。矿业权人取得矿业权之后,若由于某种原因自己无法或不愿继续进行下去,可以依法将矿业权在矿业权市场上转让。但一般情况下转让时是需要评估的,否则矿业权转让和受让双方的谈判就进行不下去。当然,评估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当在矿业权中有国家权益时评估是必须的。另外,当矿业权是在关联公司或母子公司之间转让的,为了保护其他股东的利益,也必须进行评估。这是法律的强制性要求。
(3)矿业权人若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工作,可以以矿业权为抵押向银行或其他财务机构甚至私人投资者举债筹资。这时一般也需进行评估。受押人一般按自己所聘请的评估人所评估出的矿业权价值的80%左右受押。抵押人为了做到心中有数,往往也需聘请评估人评估。
(4)矿业公司以矿业权为依托在股票交易所上市时,必须对矿业权的价值进行评估,这是公司法、股票交易所上市条例等的要求。股票上市和交易,包括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信息备忘录或类似文件以及所有其他有可能影响上市矿业公司证券价格的公开报告中,均必须有关于矿业权评估价值方面的说明。
(5)矿业公司以及勘查公司,他们之间的重组、兼并、分设、收购等市场行为,需要进行评估。特别是目前由于勘查经济的活跃,越来越多的矿业公司间的战略联盟、联合风险勘查协议及买卖选择权协议以及其他类似协议得以签订,这时必须评估目标公司的矿业权。另外,按一些国家公司法的要求,当母公司控制子公司的股份在一定比例以上时,可以强制性购买该子公司,这时也有必要对子公司的矿业权进行评估,以保护其他股东的利益。
(6)政府为了加强对矿业权市场的宏观调控,需要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矿业项目的矿业权进行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制定和调整税率、费率、贴现率以及其他经济政策,以协调国家、社会和公司间的利益关系。
(7)为公司董事层决策服务的矿业权价值评估。以矿业公司的购置战略为例。大矿业公司的发展战略之一是收购初级资源性公司的矿业权,一般情况下,他们会成立一个由技术专家、财务及法律顾问和管理人员组成的工作队,这个工作队相当于一个“猎头”,通过矿业权评估,对目标矿业权进行排队,最后决定是否购置。这时,其矿业权评估工作是连续进行的。
四、矿业权评估方法简介
(一)决定矿业权价值评估方法的基本因素
矿业权价值评估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过程,相比较而言更像一门艺术而非一门科学,评估是根据为数不多的也未必可靠的客观事实所进行的主观判断。因此,关于矿业权价值评估的方法,不同专家的观点也莫衷一是。在西方一些矿业大国的矿业权价值评估章程和指南中,一般规定,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内容的取舍,是评估人(“独立专家”和“专业人员”)自己所决定的,他们的决定不受委托人或委托机构的影响。同时,这些章程中一般也未规定具体和详细的评估方法,实际上,评估方法本身也不是关键的问题。但是,章程中规定,评估人员必须说明他为什么选用其在评估时所采用的那种方法,要有充分的理由,并且建议采用一种以上的方法对比使用,若不同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则需选定一个价值,并说明原因以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同时,在数据和实际信息许可的情况下,评估应尽可能地客观和严格,所有的假设应该是合理的、公开的(因为价值评估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本的假设)。另外,章程还规定,评估过程应尽可能地透明,以便可使其他人包括投资公众及其投资顾问来评价评估人评估过程中所采用假设的合理与否并作出合理的判断。
从西方国家的矿业实践看,选择何种矿业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取决于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
(1)价值评估的目的是转让矿业权还是股票上市用,是举债抵押筹资还是公司内部决策用,亦或是政府调整、评价政策或征税用。不同的评估目的,其选择的评估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2)矿业权类型,或称之为矿地产或矿业项目的成熟度(工作程度),主要有5种类型的矿地产,包括草根勘查矿地产、勘查矿地产、预可行性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矿地产以及经营性矿山。不同类型的矿业权,不同阶段的矿地产,适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
(3)相关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可靠性)要求评估人对委托人所提供的数据负责,但若数据本身有问题,委托人也难逃其责。根据数量的可得性,评估人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
(4)矿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对其中风险因子的分析和由此所进行的灵敏性分析是决定评估方法的重要因素之一;
(5)不同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采条件的不同,其矿业权的评估方法不同,如黄金、贱金属和油气等。
(二)探矿权价值评估方法
对于工作程度较低的探矿权,其价值评估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因为这些项目不具备可用于进行定量评估的地质与采矿信息,一般都还达不到“储量”的级别,只是些“资源”甚至是“前资源矿化”。这样,就只能采用一些更主观的定性评估方法。从西方几个矿产资源大国的情况看,其股票交易所认可及自律性行会组织推荐的方法主要有4种。
(1)地质工程法。最初是由加拿大证券委员会及多伦多股票交易所顾问L.C.Kilburn于1990年提出的,并很快在加拿大温哥华和多伦多股票交易所招股说明书中的矿业权价值评估报告中所采用。1992年,澳大利亚对这种方法进行了修改,并正在试用。澳大利亚人修改过的方法,称为地学排序法。这种方法有3个基本要素:基础购置成本,指单位矿权地面积的取得成本;技术价值因子(选定4种主要地质特征,进而分为19个亚范畴,每个亚范畴赋予其一定的分值,各具体的矿业权均按其主特征对应4个亚范畴的分值,其连乘积即为总技术价值因子);其他价值因子(包括矿产品市场、矿业权市场、财务和股票市场等,根据评估时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数值,其连乘积为其他价值因子)。基础购置成本,乘以面积再乘以总技术价值因子,即为矿业权的地质工程价值或称为技术价值,然后再乘以矿产品市场、矿业权市场、财务和股票市场调整因子,求出的即为此矿业权的市场价值。
(2)勘查费用倍数法(成本法)。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此矿业权项目已投入和已承诺的勘查支出,称之为相关和有效勘查支出;二是所谓的前景提高倍数(系数),即该矿业权项目的找矿前景。这个倍数一般为0.5~3,但最低可以是0,最高可以是5,小于1表示迄今为止的勘查工作没有提高矿地产的前景和潜力。相关和有效支出乘以这个系数,即为矿业权的价值。
(3)可比销售法(或称房地产法)。根据最近发生的、类似的或附近的矿业权转让情况,确定拟评估的矿业权的价值。这是一种简单的对比。对于房地产,这种方法是常用的,因为物业大致具有可比性,但对于矿地产,可比性不强。
(4)粗估法(近似法)。包括原位价值粗估法、贴现现金流净现值模型粗估法、以单位矿业权地域面积的价值为基础的粗估法等。
总的看,探矿权价值评估方法,主要是一种定性的方法,这不同于技术经济评价或可行性研究,关键是要快速抓住要害,为委托人提高决策信息。这些评估方法,实质上没有一定之规,从某种意义上说,被市场所认可的,就是合理的。
(三)采矿权价值评估方法
采矿权项目,一般均基本完成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达到储量阶段,有相对可靠的工程、生产、市场、经营成本和资本成本等方面的数据。这时,大致可以使用一些定量程度较高的方法,从一些矿业生产大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做法看,主要是运用贴现现金流方法(或称现值贴现法)。采矿权价值评估时所采用的贴现现金流方法,与财务领域所采用的一般贴现现金流方法没有区别,此处不赘述,读者可参见财务、投资评价方面有关的教科书。其基本步骤是:
(1)建立财务模型,包括以下参数的确定:矿石储量(矿产资源),生产率、矿山服务年限,资本成本估计,经营成本(包括采矿、分选、管理、品位控制和矿场勘查、环境修复)估计,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产品收入,折旧和摊销,权利金,储贷资金的成本,税收;
(2)根据对产品价格的预测,计算采矿权所依附的矿地产在矿山服务年限内各年的现金流量;
(3)计算各年税收、折旧后,帐面折耗前的净收入;
(4)计算各年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所得的社会平均收益;
(5)用第三项减去第四项;
(6)选择适当的贴现率对第五项贴现并逐年累加,即得出净现值。该净现值即为估算采矿权价值的基础,但具体价值的确定尚需考虑许多其他因素,包括在矿权地上矿山周围进一步发现的潜力,筹资机构与资本结构,矿权地的购买合同条款,某矿权的购买或出售对于买主或卖主所具有的战略价值,现行市场条件等。
贴现现金流方法是投资决策理论中一种比较成熟、比较规范的方法,并且在采矿权价值评估中已经得到相当广泛的应用。总的看,方法本身不是问题,许多专家已提出了实用性很强的财务模型及计算程序,但困难之处在于某些关键参数的选择,特别是贴现率、产品未来价格等,评估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此所左右的。
五、矿业权评估管理
矿业权评估管理是指管理部门(包括矿政管理部门和投资管理部门)在微观层次上对矿业权评估过程中的市场行为所进行的管理监督。矿业权评估本身是一项市场行为,是由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的。但是,由于矿业权市场是一种功能不完全的市场,其市场调节功能有特殊的局限性,市场运营的规范化程度低,缺少所谓标准价格或价格体系,也缺乏规范化的价格形成机制。所以,在矿业权价值评估过程中需要政府的规范,需要政府在微观层次上的管理和监督,在此,政府起一个维护平等竞争的市场秩序的作用,维护市场交易的公平、公开和公正,界定矿业权评估时各主体的权责与身份。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矿业权评估大多是由独立的中介机构进行的,这些中介机构及其评估专家由准政府性质的自律性行会组织管理,有关的自律性行会组织还发表矿业权评估的规范、章程和指南,政府一般不越位干预。但是,政府不越位干预并不是意味着不要政府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业权评估管理中,政府管理的作用在于弥补市场的不足,特别是在那些自律性行会组织不完善的情况下。矿业权评估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矿业权评估制度。这是政府管理机构包括矿政管理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的责任。他们在矿业法、公司法、股票交易所上市条例等中的相关规定是矿业权评估的基础。最基本的是规定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评估。
(2)研究制定矿业权评估的技术规范,使之适用于矿业权市场运作中所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一般情况下,这种技术规范的制定是那些自律性行会组织的责任,但在自律性机构不完善的情况下,有的国家是由政府矿政管理机构的事业单位来制定这种规范的,只要市场能认可,这种规范就是合理的。在当前情况下,需制定国际性的可让国际矿业公司认可的技术性规范。
(3)培育引导具体进行评估的独立中介机构并对评估人的资质条件进行认证或考核。西方国家的矿业权评估,规定由独立的、称职的中介组织进行。这些中介组织拥有资深的地质、采矿、选矿、法律和矿业经济专家,由他们按现行的各种技术规定和经济指标进行独立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的合法性与公正性负责。最后在矿业权价值评估报告(澳大利亚称之为独立专家报告)签字的必须是一位自然人而不能是中介公司,以示个人负责,此人称之为“独立专家”。评估人应该是相应行会或专业团体的成员,签字声明服从该行会或团体的道德章程。但需要说明两点:其一,政府对中介机构不具体管理,政府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其二,政府对评估人的资质条件并不进行具体的认证或考核,在自律性行会组织的矿业权评估章程指南上规定了评估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这样,就不需要什么机构对评估人进行具体的认证了,但在行会组织章程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有政府矿政及投资管理机构的参与。
(4)对于一些特定的矿业权的授予,国家作为矿业权价值评估的委托人,可委托指定的中介机构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查。这些特定的矿业权,包括国家投资所形成的矿业权特别是那些已有探明储量的采矿权、潜力很大或前景很明朗地区的矿业权、被矿政管理部门撤销或没收的有潜力的矿业权,这时,国家在授予矿业权人矿业权时需采用市场机制,一般是招标制度。这种情况下,只能由国家指定的评估机构评估(主要是评估出标的)并需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查。许多国家在处置70年代的矿业国有化运动中所形成的国家矿业资产时,大多是由其矿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机构评估的,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
(5)为了加强对矿业权市场的宏观调控,政府需要对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矿业项目的矿业权进行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制定和调整税率、费率、贴现率以及其他经济政策。这时,由国家指定的评估机构评估,并由国家对评估结果进行审查。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

易锦俊 高鹏鑫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管理政策以及地质实验室岩心库的藏品和服务情况。
关键词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服务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以下简称萨省)是北美地区较早建立岩心库并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地区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萨省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设置、服务内容、服务产品开发、网站建设和信息化服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值得我国借鉴。
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
萨省的能源、矿产主要由该省能源与资源部(现改为经济部)进行管理和开发,而萨省地质调查局作为其下属机构,是专门从事萨省资源管理、地质科学研究、地质资料(包括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为社会和矿山企业提供服务的政府机构。
萨省地质调查局通过系统的基础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获取萨省的矿产资源信息和开发利用情况,并以此向政府、矿山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该局由一位首席地质师进行管理,下设矿产与北部地质处、石油地质处、资料室和库区及设备部。
萨省资源分布格局是:南部以石油、天然气、钾盐、油页岩和煤等为主,北部主要是金属矿产、金刚石、铀矿等。为了便于接收和管理地质和矿业活动中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萨省地质调查局在南部的里贾纳和北部的拉龙日分别建立了两个岩心库,用以接收管理南部油气、钾盐公司和北部矿业公司的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是岩心、岩屑和少量岩石标本。
这两个岩心库由萨省地质调查局的常驻地质学家和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并分别设立地质研究机构——里贾纳地下地质实验室和拉龙日前寒武纪实验室,用以整合地质资料和资源信息,开发服务产品,向社会、企业提供咨询和服务。
二、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
1.岩心管理政策
萨省的政策法规并没有规定钻孔必须取心,是否取心由矿业公司和油气公司等自行决定。但是只要从石油天然气井和钾盐井中钻取了岩心,按照惯常规定,这些岩心就必须向负责管理岩心的实验室汇交。如果公司需要在取心井进行取样,需要征得萨省能源部的同意。
岩心由矿业公司和油气公司按照实验室的统一要求进行整理和运输,入库前由工作人员负责检查验收和著录建档;同时,还需要向资料室提交相关地质资料。
为了保护和存档岩心,如果库藏的岩心较少,则由工人将其分成3份,其中三分之一用于客户进行观察取样。
2.岩屑管理政策
萨省规定一个采矿(油、气)区块内最深的竖直井必须采集岩屑;由于岩屑是水平钻井可获取的唯一地质信息,因此每一段水平井都必须采集岩屑。
同岩心一样,岩屑也由矿业公司和油气公司按照实验室的统一要求进行整理和提交,入库前由工作人员负责检查验收和著录建档;同时,还需要向资料室提交相关地质资料。
3.资料的保密期
收集的资料保存在相对安全的环境中。为保障信息自由,加拿大政府对资料没有保密性要求。也就是说,对于政府而言,地质资料没有保密性;但是,为了保护矿业公司的商业利益,地质资料对除了汇交方以外的探矿公司、油气公司和矿业公司等是有保密期的。
对于钾盐矿,由于矿产的特殊性,其资料是完全保密的,保密期一直保留到该矿区开采结束;如果矿业公司退出矿区并将矿业权交回政府,则资料的保密性自动解除。
对于铀矿和金属矿产,自钻探活动之日开始,保密期为2年。其他矿种资料的保密期为1年。
三、地下地质实验室岩心库
1.基本情况
地下地质实验室现有的岩心库始建于1957年,面积为6886m2,并于1960年、1964年、1986年、1997年和2004年进行了5次扩建,目前正在进行第六次扩建,扩建后面积将达到9186m2。
岩心库库房地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按6.1m2的方块浇筑。屋顶为刚性构架支撑的镀锌波纹钢板。岩心储存区面积为3902m2,钻井岩屑储存区面积为279m2。
整个实验室共有14个工作人员,包括1个主管、2个管理人员、4个地质学家和7个工人,其职能包括资源管理、地质科学研究、实物存储和管理以及向公众提供服务。地下地质实验共分3个处室,分别是:
1)萨省地质调查和石油地质办公室,负责显生宙矿产和油气资源课题以及CO2存储研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关于显生宙地质问题的咨询,解答地质资料和数据相关问题。
2)资料管理处,负责收集地质信息、测井曲线、化学分析数据和岩性描述等地质资料;管理南部和北部两个岩心库的库存地质资料和数据,并输入计算机数据系统;向社会提供各种地质资料、地质数据和研究报告;向来访人员提供地质资料的检索和复制。
3)库区及设备部,由2名管理人员和6名库区工人组成,负责管理库中实物地质资料的卡片检索、建立地球物理测井档案、帮助用户查找岩心和岩屑。工人负责岩心、岩屑的接收、建档、存取和操作重要检测仪器等,还负责从库中找出并摆放好用户需要检测的岩心和岩屑。
过去10年内,平均每年有1425位用户到访并使用地下地质实验室的设备和馆藏实物;而过去的3年,则每年有超过1500 位顾客来访;2011年,共有2200 位顾客来使用地下地质实验室的藏品。
2.馆藏实物及服务内容
(1)岩心存储区
该岩心库目前拥有386496 箱、约600000 m 岩心,这些岩心取自21352 口钻井,主要来自:①石油和天然气钻井;②钾盐井;③筛选的部分前寒武纪地质钻孔;④油页岩钻井;⑤油砂井;⑥煤矿岩心;⑦筛选的部分北部地区地质调查岩心,选择的钻孔占北部总钻孔的20% 左右;⑧其他来源。
由于萨省气候比较干燥,适合保存纸质和木质的岩心盒,为节省开支,矿业和油气公司一般将岩心存放于纸质和木制的标准岩心盒内进行运输和提交。其中,木质岩心盒用来采集野外标本和陆表岩心;纸质岩心盒用来保存石油天然气岩心。岩心盒码放在钢架上,码放高度可达3.7 m。用户可按照行、列、架等标志查询(图1)。除光卤石岩心因溶解会损坏纸质岩心盒外,其他纸质岩心盒已保存了70年,表明纸质岩心盒适用性很强,比较经济实惠(图2至图4)。
图1 岩心储存区
图2 木质岩心盒
图3 木质岩心盒及标签
图4 纸质岩心盒及岩心
该岩心库最老的岩心是1947年提交的2011年萨省新施工的3500多口井,它们主要来自石油、天然气和钾盐钻井,其中取心和提交的钻井有291口。图5为1999~2011年地下地质研究所岩心库接收的岩心统计。
工人主要是运用叉车和手工搬运相结合的方式存取岩心,为了遵从职业健康和安全条例,工人实行轮流上班,其搬运岩心箱的数量也有严格限制。
(2)岩屑存储区
岩心库还收藏有取自于33126 口井的4458699 瓶岩屑,主要是石油天然气钻井和钾盐井的岩屑。
存储区通过暖气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保证岩屑的存储安全。岩屑装在塑料瓶内,储存在特定的盒子里,盒子放在铁皮橱柜中,可以通过橱柜号和盒号查找。
(3)实物观察室
实物观察室是一个相对封闭和保密的房间,里面设置12个配有滚筒传送带的检测台,每个台长6.1m。地下地质实验室为用户提供有显微镜、荧光仪、切片机、磨片机、实验器皿等必备检测工具。
图5 地下地质研究所岩心库接收岩心统计
(4)图书室
为方便地质研究,地下地质实验室还为用户建立了图书室,里面主要是一些当前的地质研究资料,包括杂志、出版刊物、博(硕)士毕业论文及地质图件等。
3.提供的服务内容
1)向社会和企业提供钻孔检索,钻孔资料和数据的查询,提供岩心、岩屑的现场观测、取样和部分测试、显微观察等服务。
2)向社会和企业提供地质资料和科研报告的查询和复制,包括岩石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钻井岩屑分析数据、流体(烃类和水)分析数据及钻杆测试数据;提供地质图件的查阅和复制。
3)提供数字化文档资料,将所有地质资料公布于萨省能源和资源部网站上(www.er.gov.sk.ca)。
4)为矿业公司提供地质咨询服务,指导矿业勘探和开发,也可提供一些专门性服务,如鉴定地质标本等。
5)作为里贾纳大学和萨斯喀彻温大学教学实习基地,可提供必要的科研经费和教学实物,用于两个学校的学生、老师来岩心库的调研取样和科学研究,但是要求提交一份科研成果给地下地质实验室。
6)通过对库内现有实物地质资料的信息整合和综合研究,编制一些矿业公司急需的钻孔信息报告和图件,发行萨省年度地质勘探报告和勘探前景小册等重要地质报告,组织绘制和发布相关地质图件。
7)组织大型国际地质会议,如与美国相关方面联合开办的石油年会、Annual Williston Basin Petroleum Conference等,这些会议在促进萨省的能源和矿产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萨省的地质科学研究工作。
8)其他服务。
四、萨省地质资料信息化
地质资料数字化和信息及时发布是萨省能源与资源部社会服务的一大特色。目前,纸质文档大部分实现了数字化,可对岩石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钻井岩屑分析数据、流体(烃类和水)分析数据和钻井测试数据进行检索;几乎所有的萨省资源管理政策条例、相关地质资料、研究报告、地质图件和资源信息都通过政府网站进行公开(www.er.gov.sk.ca),资料和信息获取的方式与途径多样,用户可以通过关键词、矿业权、矿区地址、经纬度等方便地了解相关信息,检索和下载地质资料。
所有的钻孔基础资料都是公开的,用户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询某个矿权内的钻孔,并检索到钻孔的相关信息和地质资料;可检索到的内容有矿产资源信息、油气资源信息、地质图件等。
五、结语
萨省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没有复杂的政策法规和独立的管理部门,其仅仅从服务的角度出发,作为萨省政府的一项服务功能而存在,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促进萨省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从该省的地下地质研究所的机构设置来看,该研究所是一个科研机构,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仅仅是其职能之一,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才是其最主要的工作,这也正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最终目的。该研究所的服务并未局限于到馆观测、取样等一些实物库的常规服务,它还能为矿业公司提供地质咨询,与地质院校合作科研,举办或承办一些国际性学术会议等。这些举措不仅仅能够吸引众多客户到馆索取服务,也使得地下地质研究所逐步提升了自身的科研水平,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萨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完全按照用户和政府的需求进行服务方式的提供和服务产品的开发,很好地扮演了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定位很值得我国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学习。

国际合作

在立足国内,大力挖潜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地质科技与国际影响能力,加大境外资源潜力调查与投资环境、战略的研究力度,获取境外资源勘查开发可靠信息,搭建有效防范、规避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投资风险的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对于维护我国的资源安全、经济安全意义重大。
一、部署重点
1.全球矿业投资环境综合研究
对全球主要资源型国家的矿业投资政策、法律和法规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我国的对外关系、地缘政治要素、经贸合作关系等,综合分析各国矿业投资环境,提出适宜我国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的目标国。编制各国矿业投资环境指南。
2.全球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与对比
以富铁矿、铜、镍、铬、铀和钾盐等我国短缺矿产为目标,全面开展全球重点成矿区带对比研究与评价,并针对重要成矿带中重点地区开展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
综合地质、矿产、构造等基础信息,辅助以遥感和低密度地球化学填图技术,选择如环太平洋、特提斯和乌拉尔—蒙古成矿带、非洲和南美克拉通等开展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
3.我国周边国家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
以大陆动力学及地质力学为理论指导,对我国周边地区开展深入的基础地质和地质环境研究,开展周边国家重要跨境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编制1:100万系列地质图件,建设矿产地数据库,优选重要成矿带开展潜力资源调查评价。在东北亚地区蒙古—大兴安岭成矿带、蒙古—鄂霍茨克成矿带、布列因—佳木斯—兴凯成矿带、完达山—锡霍特—阿林成矿带、营口—长白山—惠山等重要跨境成矿带开展铜、铁、金、钼等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在中亚地区阿尔泰成矿带、天山成矿带、兴都库什—西昆仑成矿带等跨境成矿带开展铜、铁、金、铅锌、铀等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在东南亚地区三江—湄公河、越北—华南等跨境成矿带开展铜、金、钨锡、铁、铝土矿、钾盐等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
4.非洲、拉美重要成矿带中重点地区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开展拉美、非洲等重要资源分布地区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优选风险勘查靶区。在非洲西部和东南部几内亚、利比里亚、安哥拉、埃塞俄比亚、厄里特里亚、刚果(金)、津巴布韦等国家重点成矿区带开展铜、铁、铝、铂族金属等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在拉丁美洲巴西、秘鲁、阿根廷、圭亚那等国家开展铁、铝、铜、金等资源潜力调查评价。
5.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评价与优选
开展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项目优选,同时,资源丰富国家开展矿业权项目信息收集、筛选与评价、调查工作,筛选有投资价值的矿业权项目,为企业提供服务。
6.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建设与服务
建立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包括全球60个资源丰富国家的集基础地质矿产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矿业开采信息、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等为一体的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
二、部署建议
(一)全球巨型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及编图
1.工作现状
为了能够在全球矿产地质研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国有关部门历来重视全球性矿产地质工作,在以往国家科技攻关和地质大调查项目中均安排有相关的课题,其中中国与周边国家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研究获重要进展。尽管在境外矿产地质对比研究及编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西方国家的同类工作相比,尚存在有一定的差距。本项目的实施可以解决以往境外成矿带研究及编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现代区域成矿理论为指导,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编图方法,对乌拉尔—蒙古、特提斯、非洲、环太平洋和全球克拉通成矿带开展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及编图工作,并且对各成矿带关键部位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基本查明全球巨型成矿带的成矿环境、揭示重要矿产资源的形成规律、提出创新性成矿理论,带动我国成矿理论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也为国内矿山企业“走出去”提供科学依据。
“十二五”期间:以跨越我国大陆的乌拉尔—蒙古和特提斯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对成矿带范围内有关国家优势矿种的区域构造背景和分布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编制1:100到1:250万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和成矿规律图及相关说明书。在此工作基础上,选择重要矿集区或典型矿床进行解剖性研究,查明成矿带的形成环境和成矿规律,为我国矿山企业“走出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启动对非洲成矿带(区)的地质对比研究及编图工作。对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确定成矿带的成矿环境和成矿作用类型,深化对成矿规律的认识,进而提出创新性成矿理论,为我国成矿理论研究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十三五”期间:继续对非洲成矿带进行地质对比研究和编图工作,同时,启动对全球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带以及跨越我国大陆的环太平洋成矿带进行地质编图,对各个成矿带存在的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查明成矿带的成矿背景,阐明各类重要矿床的形成分布规律,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任务
总体工作任务:
(1)工作地区:主要包括环太平洋、乌拉尔—蒙古、特提斯、非洲和全球克拉通区;
(2)技术手段:采用野外地质调查、测试分析和编图相结合方法,对成矿带进行综合性对比研究;
(3)工作内容:编制系列图件(1:250万~1:00万),主要有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和成矿规律图及相关说明书;对各成矿带(区)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
“十二五”期间:以跨越我国大陆的乌拉尔—蒙古和特提斯成矿带为工作重点,全面分析已有成果资料。对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攻关,查明重要矿种区域构造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并且与我国成矿带进行对比。同时,编制1:100到1:250万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和成矿规律图及相关说明书,深化对成矿带区域成矿环境和成矿规律的了解,为国内矿山企业“走出去”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启动对非洲成矿带(区)的地质对比研究及编图工作。对非洲成矿带(区)已有成果资料,进行全面收集和整理,确定工作重点。对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攻关,查明该成矿带区域构造背景和时空分布特征,编制1:250万到1:100万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和成矿规律图及相关说明书,查明优势矿种的形成环境、分布特点和成矿规律,为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十三五”期间:在开展非洲成矿带(区)的地质对比研究及编图工作的同时,以全球前寒武纪克拉通成矿带和跨越我国大陆的环太平洋成矿带为工作重点,进行地质对比研究和编图工作,编制上述成矿带1:250万到1:100万构造地质图,地质矿产图和成矿规律图及相关说明书,深化对这2条成矿带总体布局的了解,同时,对存在的科学问题进行科技攻关,提出创新性区域成矿理论,为实现我国区域成矿理论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亚洲系列地质图件编制及相关重大地质问题研究
1.工作现状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质构造最复杂、矿产资源特别是油气资源最丰富的一个大陆。但由于亚洲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科学研究发展极不平衡,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或一个国际组织对亚洲的地质、矿产进行过系统、全面、深入的地质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家迅速发展,急需矿产资源—环境保障的时候,开展中国所在的亚洲地质、矿产的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已成为当今摆在中国地质学家面前最迫切的任务之一。
即将完成的国际亚洲地质图,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的第一次由亚洲各国地质学家参与的对亚洲地质的系统总结,其所搭建的由国内外百余名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平台,则为亚洲地质、矿产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工作目标
全面、系统、深入研究亚洲的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规律,研究亚洲主要构造—成矿带的展布及其与中国主要构造—成矿带的连接关系,从更大的视角和更高的层次深入研究中国及亚洲地质构造和资源环境的地质背景,探求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潜力,为国家资源—环境保障工程提供地质科学支撑。
3.工作任务
亚洲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规律研究及系列地质图件的编制是一项巨大的科学工程,它将以国际亚洲地质图的科学平台为基础,以关键地质问题和区域矿产对比研究为重点,专题研究与区域编图综合研究相结合,充分调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科技队伍和相关大专院校的合作力量,大力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多学科联合攻关,综合集成。
“十二五”期间: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和数据库、大地构造图、矿产资源图、油气资源及油气资源潜力预测图、变质岩图、岩浆岩图、1:1000万亚洲显生宙主要断代构造岩相古地理图维护与更新。特别是其中国际亚洲地质图数据库的维护和更新是亚洲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其他编图工作将按计划分别展开。
“十三五”期间:在“十二五”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亚洲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规律,全面完成系列图件的编制。对亚洲大地构造和矿产分布规律进行系统总结。
(三)中国大陆周边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对比与资源潜力评价
1.工作现状
2003年地质调查设立了“中国大陆周边地区主要成矿带成矿规律对比及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以东北亚、中亚、东南亚为重点工作区,开展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整理、地质矿产综合图件编制、区域成矿规律对比研究、重要成矿带地质条件对比和资源潜力分析、地质矿产数据库建设等工作。通过几年来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与周边国家合作研究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跨境成矿带的认识,并圈定了部分找矿的战略靶区;同时,收集了大量我国周边国家的基础地质矿产资料,编制了跨境系列基础地质图件,建立了全球矿产信息系统数据库;另一方面,也与周边国家建立起了国际合作的途径,并培养了一批开展地学国际合作研究的人才。由于前期投入较少,以及合作研究条件的限制,对比研究和编图仍在部分周边国家展开,但研究的范围和深度还不够,尤其是重要成矿带资源潜力评价研究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利用前期成果,深入开展中国与周边国家成矿地质条件对比研究及资源潜力评价,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提供基础信息和战略靶区,有必要继续开展中国大陆周边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对比与资源潜力评价工作。
2.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以我国短缺固体矿产资源为目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收集中国大陆周边地区地质、矿产资料,系统了解周边国家和相关地区的矿产资源潜力和成矿地质条件,进一步开展中国周边跨境成矿带境内外成矿作用、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继续编制我国与周边接壤区域地质、矿产及成矿规律等系列图件;在前期已完成成矿规律研究和编图的跨境重要成矿区带,开展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找矿战略靶区;补充完善和更新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有关周边国家地质、矿产和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法规数据与资料。
“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中亚、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地质矿产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等系列图(1:100万);以跨越我国东北部、西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国境的重要成矿带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进行跨境遥感、地球化学等对比分析研究,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圈定资源靶区;开展地质调查情报编译与科技成果集成工作;全面收集整理12个周边国家地质矿产及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料,补充完善和更新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数据。
在前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我国西部和南部近邻国家重要成矿区带地质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研究,系统收集这些国家的地质矿产、及有关矿产勘查与开发政策法规资料,充实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系统内容;通过合作研究,进一步深化近邻国重要成矿带境内外成矿作用、成矿地球化学条件、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编制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等系列图件,进行战略找矿靶区优选;分别开展亚洲北部和亚洲南部地质矿产和成矿规律等系列图编制。
“十三五”期间:继续补充完善全球地质矿产资源信息系统有关我国周边国家地质、矿产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完成中国周边跨境成矿带境内外成矿作用、成矿地球化学条件、成矿地质背景与成矿规律的对比研究,编制系列研究成果报告;完成编制重要成矿带成矿规律等系列图件及说明书;完成亚洲重要成矿带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出我国短缺资源在周边国家可行性勘查与开发的战略靶区。
3.工作任务
中国大陆周边重要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将围绕以下任务开展工作:
(1)跨境重要成矿区带不同层次的地质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构造环境对比研究,及系列图件编制。
(2)跨境遥感数据解译与异常信息提取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研究,开展深部成矿地质环境的分析与信息提取。
(3)基于GIS平台,系统开展跨境重要成矿区带地、物、化、遥的综合信息资源潜力评价,圈定找矿远景区或靶区。
(4)系统收集整理周边国家地质、矿产、及矿产勘查开发政策法规数据与资料,建立全球矿产资源信息库。
(5)全面总结中国大陆周边重要成矿带地质矿产、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对比研究和编图成果,以及资源潜力评价成果,编制系列研究成果报告。

可抵税流转股票是什么

可抵税流转股票:
“可抵税流转股票”是加拿大一项通过财税手段鼓励特定产业投融资的政策工具。
“可抵税流转股票”的英文为“flow-through share”,也有文献译为“流通股票”、“全部通过股票”等。
因为“flow-through share”的英文含义是:将特定经济行为(如矿产勘查)的财税鼓励政策(如抵减所得税)“流转”给投资者(股东)
“可抵税流转股票”是加拿大一项通过财税手段鼓励特定产业投融资的政策工具。。“可抵税流转股票”的英文为“flow-through share”,也有文献译为“流通股票”、“全部通过股票”等。因为“flow-through share”的英文含义是:将特定经济行为(如矿产勘查)的财税鼓励政策(如抵减所得税)“流转”给投资者(股东)
矿业投资政策促进型投融资模式-加拿大“可抵税流转股票”
整理人:赵矿亮
1“可抵税流转股票”是加拿大30年来矿产勘查投融资促进政策的经典。众所周知,加拿大是一个高税赋国家,鲜有更多的税收减免优惠,但是投资于 “可抵税流转股票” ( Flow-through shares)却是一个例外,此政策并非加拿大财税政策的漏洞,而是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的政策,由加拿大联邦税务局制定及监督理,是加拿大保留不多的通过财税手段鼓励产业投资的政策工具,也是特定行业(如矿产勘查业)企业“政府”加“市场”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工具。在加拿大,此政策不仅适用于矿产勘查,还适用于油气资源、绿色能源等产业。“可抵税流转股票”的英文为“flow-through share”,也有文献译为“流通股票”、“全部通过股票”等。因为“flow-through share”的英文含义是:将特定经济行为(如矿产勘查)的财税鼓励政策(如抵减所得税)“流转”给投资者(股东),因此本文采用“可抵税流转股票”的转译。2“可抵税流转股票”是财税政策与勘查资本市场相结合的一种制度与金融创新。在矿产勘查领域,加拿大“可抵税流转股票”制度应用的最早,配套制度完善,效果也十分明显。早在1954年,加拿大在矿产勘查领域就应用此政策,并80年代以后逐步流行,如今已成为矿产勘查领域重要投融资方式之一。其设计思路如下:在矿产勘查领域,尤其是在初级勘查或草根勘查(新发现矿产地)阶段,由于勘查投入的高风险,此时最需要政府的公益性投入、风险引导投入,也需要相应的财税支持。但在操作中,直接给矿产勘查公司财税支持有一定困难,例如,初级勘查公司前期投入大量勘查经费,很少或者根本没有收入,无法像将其并入盈利企业那样,享受到的“勘查支出抵减所得税”的政策。例如1999年-2000年间, 加拿大138家初级勘查上市公司共投入勘查费用1.49亿美元,如果将其纳入大公司,则可为大公司抵减0.48亿所得税支出。而另一方面,由于初级勘查风险极大,这些初级勘查公司面临融资困境,如果再赶上矿业活动的周期波谷,会更加雪上加霜。为解决此问题,加拿大有识之士 “头脑风暴”,将财税政策与资本市场投融资结合在一起,创立了“可抵税流转股票”(Flow-through shares),核心是将勘查公司的勘查抵税额 “流转” (Flow-through)给股票投资者,由投资者享有减税权利。这样,政府、投资者、勘查公司三者之间形成纽带:投资者获得勘查股票投资激励,因为他们以低的代价(扣除抵税后投资)进行投资;勘查公司获得融资,名义上是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是投资者(净投入)与政府(减免税部分)的投资;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实现了公益性投入或者风险勘查投资的引导性投入,因为投资者代替政府将相当于减税额的投资 “流转”入勘查企业。3加拿大“可抵税流转股票”将大量社会资金转变为商业性矿产勘查投入,也催生了众多投资该金融产品的机构投资者。在矿产勘查领域, “可抵税流转股票”促进了矿产勘查企业上市,并为扶持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资本融资。根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 (NRCan)对矿产勘查“可抵税流转股票”产业促进政策的分析,虽然加拿大历年矿产勘查的投融资可能受到多因素影响(如资源价格、企业自身、政策鼓励等),但“可抵税流转股票”政策在对勘查投资的促进作用仍然十分显著。从总量上来看,2000年到 2008年,初级勘查公司累计通过“可抵税流转股票”获得40亿美元的融资(St.John’s ,2009 )。其中, 2000年-2003年,“可抵税流转股票”融资一度占到勘查支出30%-50%。2008年初级勘查公司通过 “可抵税流转股票” (FTS)方式融资6.26 亿美元,占当年矿产勘查全部支出30亿美元的20%,且其中相当部分投向初级勘查和草根勘查。正如王家枢(2008)指出,一般情况下,矿产勘查因其过高的风险而很难从股市集资,除非是将矿产勘查和开发项目捆绑上市,但在加拿大却是例外,因为它有一种专门的矿产勘查股票(Flow-Through Shares )。加拿大“可抵税流转股票”投资者除了直接投资(即投资者与初级勘查公司签订股权认购协议,勘查公司在签定私募协议的同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将募集资金严格用于特定的勘查支出)之外,也催生了众多中间机构,如信托、基金、有限合伙等,这些专门从事 “可抵税流转股票”的组合投资,推动了投资矿产勘查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壮大。例如加拿大基金管理公司Frontier Alt推出系列针对“可抵税流转股票”的基金投资。4“可抵税流转股票”政策极大活跃了加拿大勘查金融市场,造就了加拿大独特的勘查投融资模式。 该政策受到许多国家关注,例如,澳大利亚矿产委员会(矿业界代表性组织)在回应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通往发现之路——矿产勘查行动议程”时,认为有两项能使矿产勘查投资恢复活力的关键性措施未受政府重视,其中之一是类似加拿大实施的“勘查股票计划”。澳大利亚矿产委员会认为,加拿大的“勘查股票计划”对澳大利亚也是适用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已同意进一步考虑这项建议。此外,智利和南非也在关注加拿大的有关做法,拟通过减税来促进矿产勘查工作。如南非财政部长Trevor Manuel提出,也要引入此项政策,要对初级矿产勘查投资提供50%的税收抵减。加拿大“可抵税流转股票”通过金融市场,极大支持加拿大矿产勘查一个重要产业群体—初级勘查公司的发展。在加拿大,初级勘查公司已与中型、大型矿业公司一道,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群体。来自多伦多证交所信息,截至2009年6月,加拿大多伦多证交所矿业上市公司1424家,其中初级矿业(勘查)公司1100多家,其中有的只有勘查项目,有的已经发展起来,拥有了一个或以上矿山生产项目。加拿大矿业发展位居世界前列,一定程度上与“可抵税流转股票”的“政策”加“市场”的产业支持不可分割。此外,该政策实质上是通过金融市场与政府财税政策,建立了一种政府投资并引导社会投资的新型投融资模式。从“可抵税流转股票”的设计模式可以看出,在政府、企业、投资人之间,存在一个减税与资金的双重“流转”逻辑,实际上,此模式下,勘查投入资金来源于两块,一块是政府减税,一块是投资者投入,这就诞生出一种“政府投资并引导社会投资”的新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资本市场的市场化融资,并通过财税政策与投资鼓励政策,引导了社会资金资金对“矿产勘查”的投资。实现了政府投融资模式的“市场化”。
5加拿大政策促进型勘查投融资模式对我国借鉴意义加快我国矿产勘查投融资主体及投融资政策环境建设。我国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融资主体多为一般性私人投资者、企业投资者,缺乏专业的机构投资者,缺乏勘查组合投资及富有特色的投资风格。从交易案例来看,国内勘查投资往往采取组建合资公司模式,往往缺乏结构化的资本操作,需要大力培育机构化、基金式策略性投资主体。对于勘查投融资环境建设,需要进一步研究借鉴国外相应的制度与机制。加快矿产勘查领域金融制度与金融工具创新。例如,金融工具对弥补勘查估值缺陷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来讲,困扰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的一大难题就是矿产勘查项目的估价问题。国外矿产勘查资本市场,经验老到的投资者已深知,由于资源价格及资源储量等勘查项目关键要素的不确定性,勘查项目的实际价值具有极大的区间性、动态性、概率性,因此,在投融资过程中,已经不把项目估价作为一个固定值来看,而是运用金融工具,通过动态期权条款、风险分担机制、投资选择权机制等,锁定价值期望,规避分散风险。可见,金融工具是矿产勘查投资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金融工具对矿查勘查投融资作用十分显著。

正确理解和执行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新规范

邓善德
作者简介:邓善德,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矿产储量评估师。
自1999年以来,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出台了一系列重新修订的规范,其中包括《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以下简称《分类》)、《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以下简称《总则》)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等19个矿种(类)的行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这些新规范的出台,对推动地质工作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由于地质科学是一个探索性很强、理论和实践结合得相当紧密的科学,地质条件的千变万化,导致了地质工作的多解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任何地质勘查规范只能是在某一个地质理论发展的阶段内,作出原则性的规定,对某种矿产的地质工作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也只能是作出最低限度的要求。因此,我们切不可犯形式主义、主观主义的错误,在全国范围内,对每一种矿种、每一个矿床都无一例外地、百分之百地机械套用。执行新的地质勘查规范,一定要实事求是,按照客观的地质规律、因地制宜地办事。
1 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主要特点是什么?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修订是实施新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的重要成果。新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主要特点是:
1.1 突出了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和对可行性评价的要求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以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三轴定位,划分为储量、基础储量与资源量三个大类和16种资源储量类型,将地质勘查工作与矿山建设的可行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缩小地质勘查与矿山建设之间的差距,使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与矿业开发更好地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力地促进和支撑我国矿业“走出去,请进来”的战略决策。
1.2 将勘查工作的四个阶段内容,集中反映在一个规范中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将四个勘查阶段集中在一个规范中,避免了各阶段规范的相同内容互相重叠、内容繁琐等弊端,也更加方便矿业权人贯彻执行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更加适合市场经济的需求。计划经济时期对地质勘查阶段的划分非常严格,各阶段都必须提交相应的地质报告,目的是进行国有投资的年度决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勘查投资渠道的多元化,勘查阶段虽然不可跨越,但可以连续进行,没有必要机械地、截然割断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地质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1.3 对原各单矿种矿床勘查类型进行了全面修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将所有矿种的勘查类型都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三种类型。对铜、铅、锌等有色金属矿种还引用了“类型系数”的概念,把影响矿床勘查类型划分的五种主要地质因素,赋予不同的影响系数,并用求取的系数之和确定矿床的勘查类型。“类型系数法”采用了半定量分类法取代了过去的定性分类法,减少了过去因只强调某种单一因素,决定矿床勘查类型所引起的争论不休,使勘查类型的划分逐步向科学化、定量化发展。
1.4 对勘查工程间距进行了大胆的改革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提出了类比法、地质统计学方法、SD法三种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方法,并根据现行《分类》标准要求,采用了更加灵活的方式,只提供控制的地质可靠程度的勘查工程间距参考数值,并明确必须根据客观地质规律部署工程,其目的是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在充分摸清地质规律的前提下,矿床的勘查工程间距可以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但也同时强调,在实际圈定矿块时,既要反对机械地套用网度,也要反对盲目地、无限度地扩大推断和预测资源量的范围。
1.5 取消了各级储量比例要求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取消了过去被执行得过于僵硬的各级储量比例参考数值的规定,代之以“探明的可采储量应满足矿山返本付息的需要”、“控制的资源储量应达到矿山最低服务年限的要求”等切合实际需要的科学的表述。贯彻“总体控制,分段勘探,保证首期,准备中期,滚动开发,以矿养矿”的原则,避免积压和浪费过多的勘查资金,更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促进矿产开发逐步走向市场化和社会化。
1.6 坚持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观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只是“修订”性质,不是全面否定和重新“编制”,因此在勘查工作质量要求方面,除了原则执行过去的测量工作规范,地质填图规范,物探工作规范,化探工作规范,探矿工程规范,样品采集、加工、化验、选冶试验的规范、规定和规程,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综合整理等规范的各项符合实际的要求外,对于一些特殊技术要求还比过去有所提高。如岩矿心采取率分别由过去的65%,70%提高到70%,75%,有的矿种提高到80%。
1.7 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广新方法新技术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在资源储量估算方面,强调推广和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微机化处理,特别是要重视和推广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矿产资源储量吨/品位曲线技术。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中,还把地质统计学法、SD法储量计算法和我国传统的几何图形法一起列为我国目前矿产资源储量的三大估算方法,以利于将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工作从繁重的密集型劳动中解放出来,向标准化、规范化、电子化管理方式转变,为矿产资源储量的动态管理创造条件。
1.8 强调了综合评价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点
新的《分类》标准和《规范》对于矿床的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工作,突出强调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观点。凡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保条件允许,在矿床开采中能一起进行开采,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必须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勘查工作。
新《规范》修订的核心,是针对过去旧规范中争议最大又难以统一认识的“类型、网度和比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
2 新的《分类》规范太复杂了吗?
有的同志认为:“新的《分类》太复杂了,没有原来旧规范用起来得心应手”。这是一种怀旧的误解。地质工作也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也需要进行知识更新。简单与复杂是相对而言,新的《分类》规范,从经济意义分类,只有四种,即“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查明的矿产资源也只有四种,即“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和预测的”。对于企业和一般管理人员,弄清楚上述四种划分类型也就足够了,对于专业人员和矿产资源管理部门才要求详细了解到三大类、16种不同的矿产资源类型。
首先,新的《分类》是引入了市场经济国家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属性,赋予了不同的经济意义。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经济的、次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的三种。我国的新的《分类》,又根据国内矿产资源储量的特点,在经济意义上将“次经济的”,又细分为“边际经济的”和“次边际经济的”两种。其中“经济的资源储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净现值大于0;“边际经济的资源储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收益率与0之间,净现值等于0;“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此项目内尚无储量、只有资源量)指的是内部收益率小于0,净现值也小于0;“内蕴经济的资源量”(此项目内尚无储量、只有资源量)指的是尚未进行可行性评价、经济意义尚未确定的矿产资源。新的《分类》中,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属性是动态的、变化的,其各项经济指标是按照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当时,以最近三年矿产品和原材料的平均价格作为估算参数。这与过去我国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提交的、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统计的、几十年不变的“表内”和“表外”储量是有重大区别的。对矿产资源储量经济属性详细划分,是为了遵循地质经济动态变化的规律和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评价达到什么程度,就划分到什么经济类型,因此复杂一点也就无可非议了。
其次,从地质可靠程度划分,用“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资源储量,代替了旧规范中的“A,B,C,D,E”五级储量,只要把它们的类型条件叙述清楚,也并不显得更加复杂。相反,还显得更加简明、准确,不会与不同的勘查阶段提供的“A,B,C,D,E”五级储量相混,更容易与国际上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矿产资源储量标准相互对比,促进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
再者,从可行性评价的角度,对矿产资源储量进行可行性研究,从矿产资源的内部条件和矿山建设的外部条件,论证和判定其是否经济可行,是决定矿山是否建设和开采的关键,不经过可行性论证,违反建设程序,仓促上马,十有八九是会摔跟头的。现将我国的新的《分类》与联合国分类框架、美国地调局的分类、加拿大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等进行大致对比,供读者研究、参考,详见表1。
表1 国内、外矿产资源储量主要分类概略对比表
续表
3 如何执行矿床工业指标?
政府审批工业指标的职能被取消了,那么如何去执行工业指标呢?简而言之,应执行各矿种新规范中规定的工业指标。2007年2月6日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文件规定:“选取不同于规范推荐的工业指标或改变工业指标应提供由具有设计资质单位编写的工业指标推荐书或论证报告。涉及向国家缴纳价款的资源储量核实,按一般工业指标估算资源量”。“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应说明采用或变更的工业指标文件、文号及内容”。在目前新的《矿床工业指标管理办法》没有出台以前,仍可沿用旧的管理办法。凡是符合新规范规定的工业指标(即一般工业指标),可由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文,业主认可矿床的工业指标后,地质勘查部门即可按照有关文件进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如果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则可由业主或投资人下文认可“一般工业指标”,地质勘查部门即可据此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如果不符合新规范中规定的矿床工业指标(即一般工业指标)怎么办?则无论是高于这些指标或低于这些指标,都应由对矿床工业指标有资质认证的单位,通过正规程序论证,并提供至少三种指标的资源储量估算方案比较后,择优选择最佳方案,推荐给矿产资源管理部门和评审机构评审、备案,并由论证单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法律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采用高于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去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将会缩小矿床的资源储量,导致国有矿产资源资产的大量流失;若采用低于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去估算矿产资源储量,将会夸大矿床的资源储量,如果企业上市、融资,则会欺骗股民投资,给矿业股市造成不良后果。为此,凡是采用不符合规范中规定的一般工业指标,都必须通过充分的论证、比较、评审、备案,方可据此估算矿产资源储量。
有的同志认为:“工业指标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不需要什么工业指标”,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工业指标是在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当时,区分矿与非矿的标准,它并不取决于计划经济或者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床的工业指标对市场经济规律的反应更加敏感和迅速,它可以随着决定市场价格的诸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矿山企业可以对占用的国有矿产资源(以一般工业指标估算),根据市场的行情和矿山的资源状况,决定自己的生产计划。生产计划的出矿指标与工业指标之间可以有适度的波动,两者不一定是同步运作的。国家对矿山企业占用矿产资源的多少是以“一般工业指标”作为标准去衡量和估算的,国家对作为宏观调控的工业指标在适当的时候,也应当随着市场的诸因素的变化而改变,并向社会以公布。国家在一定的时候,将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和鼓励充分利用低品位和难选冶的矿产资源。
还有的同志认为:“现在已经推广计算机软件估算矿产资源储量了,矿床工业指标还管用吗?”这也是一种误解。计算机软件的推广使用,为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解放了生产力,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功能,分别计算诸如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块段平均品位、最低矿床平均品位等不同档次的资源储量吨/品位值,并做出矿产资源吨/品位曲线图。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和利用,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广阔的前景。我们不应当把执行和利用矿床工业指标理解为推广计算机技术的绊脚石。
4 矿床的经济意义应当如何理解?
矿床的经济意义经(预)可行性评价和确定矿山开发方案后,其经济意义应当从两个层面去理解,否则很多矛盾和问题难以得到正确的解决。
首先,矿床经济意义的第一个层次应当是全局性的,是对整个矿床而言的。例如:矿床的水、电、交通、矿石的加工选冶性能、矿产品价格、投资环境、政府的矿业开发政策等,将决定整个矿山建设是否能正常进行的主要条件和外部条件,如果这些条件都有利于矿床的开采,而且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那么这个矿床开采的经济效益有可能是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反之,则是次边际经济的或内蕴经济的。如某省的一个铁矿床,分为东、西两个矿带。所有外部开采条件和选冶性能都一样。但东矿带富,西矿带贫,单独开采东矿带是经济的,而西矿带则是次边际经济的;东、西矿带混合开采则又是经济的。那么,整个矿床的开采其经济意义仍然应当划归为经济的。
其次,矿床经济意义的第二个层次应当是局部的、具体的。划分到每一个水平(中段)、每一个矿段、每一个矿块的经济意义应当是有区别的,经济意义都不一样。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矿体的形态、结构、规模、产状、厚度、品位、埋深、构造影响程度、岩浆岩影响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距离主巷道远近等矿床内部条件和工程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矿块的经济意义。从局部条件分析,在某个经济开采的矿床中,根据上述影响条件的差异,对不同的矿块,其矿产资源储量类别都可以划分为经济的、边际经济的、次边际经济的和内蕴经济等不同类型。尤其是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储量,也同样存在着上述几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只有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外的矿产资源,才可以划归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
但是现在有的同志机械地把某个矿床的整体开采是经济的,就把矿床内所有块段的矿产资源储量都千篇一律地划归为只有一种经济类型,这是不确切的。对于整个矿床而言,只有一种经济类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具体到每一个矿块,则应当依据每一个矿块所处的不同的局部条件,划分其不同的经济类型,这才是严格的科学态度。我们都应当认真按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规范》(GB/T 17766—1999)办事,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和矛盾,影响矿产资源储量类型的正确划分。
例如,经可行性研究证实,××矿床的开采是经济的,则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内,符合工业品位的浅、富、厚、易采部分,可以出现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121b,122b),深、贫、薄、难采部分,可以出现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2M21,2M22);低于工业品位,又高于边界品位的低品位、埋藏深、矿体薄、远离主巷道、水工环条件复杂、工程控制程度不足的零星分散部分或“三压”压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具有设计资质的设计院划定的范围),可以划归为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2S21,2S22);在矿山开采、设计范围外的矿产资源则一般应划分为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332,333,334?)。
5 地质可靠程度应如何理解?
地质可靠程度应当从三个方面理解。即工程控制程度、地质研究程度和资源储量的精度,三者缺一不可。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目前在很多评审的报告中,只是片面地强调工程控制程度、探矿工程间距,而忽略了地质研究程度、对地质规律的掌握程度和资源储量估算的精度。下面简要介绍各种地质可靠程度需要达到的地质研究程度和工程控制程度。
5.1 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1)
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内,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较高。
通过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其勘查间距足以肯定矿体(层)的连续性,排除了多解性,详细查明矿体地质特征。
一般情况下,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必须经过勘探方可获得。但由于地质情况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勘探阶段所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并不是在全区、全部矿体或全部矿段都能达到探明的地质可靠程度,允许勘探阶段提供多种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是我国的勘探与国外勘探相比,一直存在不同之处的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国外勘探的资源储量只局限于探明的矿产资源部分。
5.2 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2)
是指在矿区的一定范围内,通过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及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比普查阶段密的系统取样,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和矿石的加工选(冶)技术性能,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在新规范中,各矿种都提供了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对探明的和推断的勘查工程没有提供相应的工程间距,目的是让勘查者根据客观地质规律和矿床的实际情况,决定相应的勘查工程间距。
5.3 推断的矿产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3)
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床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矿点)的展布特征、矿石质量,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由于信息有限,不确定因素较多,矿体(矿点)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储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一般情况下是利用露头检查、地质填图、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及物化探方法大致查明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推断的矿产资源量情况比较复杂,大致相当于普查阶段探获的资源量。现在有的报告,对推断的资源量,卡的过严,这不利于与国外推断的资源量进行对比;有的又放得过宽,也容易造成资源量过多、过滥。前提条件是必须根据客观的地质规律,正确运用工程间距,不能都搞“一刀切”。根据各矿种(体)的稳定程度不同,推断的资源量可以有以下几种:
(1)经系统工程控制的、工程内圈的资源量。其工程间距比控制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左右。一般适用于厚度和品位比较稳定的矿体所推断的资源量(333)。
(2)经系统工程控制的、由见矿工程外推的资源量。其外推距离是原高类别资源量工程控制间距的1/4,即由已知矿体外推的资源量,一般适用于板状矿体或沉积成因的矿体。过去的老规范外推部分都相应降一级。本次新规范规定,(332)外推1/4工程间距,可以划归为(333)资源量;如果是(333)资源量外推1/4工程间距(必须是(333)的工程间距),则这部分的资源量仍然可以作为同级资源量(333),而不是(334?)。
(3)虽经系统工程控制,但不是构成板状矿体外推,而是由多线单孔见矿工程控制或者是单线多孔见矿工程控制的、工程楔形外推的、孤立的资源量。这部分资源量适用于孤立的、零星的小矿体(333)。
(4)虽经系统工程放稀一倍控制,但只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的资源量。其应用前提条件是:该矿体(层)规模、形态、产状、内部结构、品位厚度比较稳定,构造变动和脉(岩浆)岩穿插较少的矿体(层、段),其地质规律已经大致掌握。目的是通过数量有限的地质工程,尽可能地获得较多的推断资源量(333)。这部分资源量适用于层位和厚度比较的稳定的沉积矿产。
5.4 预测的矿产资源量地质可靠程度,第三位编码为(4?)
即经过预查工作,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控矿构造和物化探异常资料分析、类比、估算的资源量,属潜在的矿产资源。潜在的资源量不能进入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也不进入矿床资源储量汇总合计中,而是单圈、单算、单列。因此,不能推而广之,不分任何矿种,一律以推断的资源量(333)的工程间距放稀一倍,划分出潜在的资源量(334?)。特别是不适用于大多数非沉积成因的金属矿产的预测资源量(334?)。
例如,某金属矿产控制的资源量(332)的工程控制间距为100m×100m,其推断的资源量(333)应视地质规律,在适当的地段,运用工程间距放稀一倍为200m×200m求取,而不能不顾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地质规律,对所有区段都一律求得(333)资源量;更不能推而广之,运用400m×400m的工程间距,不管什么矿种,不管什么成因类型,不顾异常规模大小,不顾地质条件是否具备,不顾地质规律是否掌握,在矿区内对所有见矿点或见矿点之间预测出(334?)资源量。这样做的结果必然会夸大矿产资源储量数据。
5.5 关于矿产资源储量的精度
在《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附录C中有明确规定。即探明的精度大于80%,控制的精度在45%~65%之间,推断的精度在15%~30%之间,预测的精度小于10%。过渡区的精度视地质情况而定。
这里值得提醒注意的是,旧规范用的是正负误差,新规范用的是“精度”,两种用法是不一样的。如提交100万吨资源量,如果是20%的误差,则80~120万吨,都在误差范围之内;但新规范讲的是“精度”,是乘除关系。如上述假设,其精度为80%,也提交100万吨资源量,则新规范提交的资源量80~125万吨,都在其精度范围以内。而(334?)资源量其精度只有10%以下,精度很低。若提交的资源量是100万吨,则其资源量范围可以是10~1000万吨。因此,预测的资源量是不能进入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表中的,以免引起误导。当然,上述提出的资源储量误差或精度,都是对矿床总体而言,不是指局部的矿段、矿块误差或精度。

黄金、白银和原油的生产成本,分别是多少?

最近一周,受疫情影响,包括贵金属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都持续暴跌,其中原油价格创出近5年新低,而白银价格更是创出近10年新低。
普通投资者接触最多的三种大宗商品,应该就是黄金、白银和原油。大家自然而然的会想到,无论黄金、白银还是原油,生产商总不可能亏本卖东西吧?目前的价格“这么低”,那么其生产成本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呢?
生产成本问题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
现代的矿业生产流程极为精细繁琐,而且涉及环境保护、政府管制、税费影响、公众影响等非生产内容,再加上资金成本问题,矿产品生产成本估算一直都是个大问题。在很多时候,矿产商自己可能都说不清楚。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黄金生产中,“总现金成本(TotalCashCost)”这一概念被提出,它包含贵金属(主要是指黄金)开采和出售过程中的所有成本,但不包含早期资本开支、行政费用以及其它的税费等。由于各自对于“现金成本”定义不同,黄金矿产商在采用这一指标核算中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有鉴于此,2012年世界黄金协会(WGC)和矿企合作,给出“全维持成本(AISC,all-insustainablecost)”的概念,简称“全成本”。AISC包括办公支出、矿产开发和前期的资本投入等等,给出了一家黄金开采公司经营效率的基准计算方法。
与贵金属生产类似,原油生产的成本,通常被划分为资本开支(capitalexpenditure)和运营支出(Operationalexpenditure)两个部分,其中资本开支包括了土地租赁费用、勘探费用、干井费用、利息费用、摊销费用等前期已经投入的内容,而运营开支则包括了行政管理、运输、集储、营销费用、非收入的税金支出等。
通过上面的简单叙述,大致我们就可以理解:
总成本(全维持成本)=现金成本(运营支出)+资本成本(矿产开发前期和后期的固定支出)
一般来说,矿产品(黄金、白银、原油)的价格如果跌破矿产商的总生产成本,矿产商还是会选择继续生产,因为不生产会赔得更多,但如果跌破现金成本(运营成本),那么矿产商将不得不选择停产——这意味着市场马上会产生供应短缺,这反过来就会促使价格回升。
所以,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分析,一种资产如果跌破一部分公司的现金成本,那一定是价格战打到了血流成河的时期,基本就可以确定是资产价格的底部。
1)黄金的生产成本
根据GFMS(黄金矿业服务公司)调查全球主要黄金矿产商之后发布的《黄金年鉴2019年》,按照TCC(总现金成本)和AISC(全维持成本)方法进行计算,2017-2018年全球主要产金区域的黄金成本见下表。
根据GFMS的划分,北美、南美、澳洲、非洲及世界其他区域的黄金2018年现金生产成本分别为644/633/756/795/555/792美元/盎司,其全维持成本则集中在800-1000美元/盎司,全世界平均起来的TCC和AISC分别为700美元和900美元。
某种程度上说,平均成本意义不大,因为有高成本的公司,也有低成本的公司,关键是看不同成本的黄金在产能中的比例。你说我捡了一块狗头金,成本是0,这显然不会对黄金价格有什么影响;某家公司黄金生产成本是100美元/盎司,但年产量只有1万盎司,也没有什么意义。
最能准确评估生产成本与矿产金产量占比关系的,是产能-成本曲线——也就是说,某个成本的黄金产量,在总的黄金产量中的比例是多少。
在《黄金年鉴2019年》中,GFMS对2017年和2018年不同矿业公司、不同生产成本的黄金产量占比进行了统计,并做出来了一个产能-生产成本曲线(图中纵轴为生产成本-美元/盎司,横轴为产能占比,红色和黄色横线分别为2018年和2017年的黄金平均价格,紫线和蓝线为2018年和2017年的TCC,灰线和绿线分别为2018年和2017年的AISC)。
因为贵金属具有较强的金融属性,而且很容易长久存储,所以贵金属的现金生产成本意义不大——纯粹从生产成本抄底来看,一般而言我会把90%产能的黄金AISC作为底部第一阶段。因为黄金是“千年货币”,其价格很难跌破90%黄金产区的生产成本,更别说现金生产成本。
目前这一产能区域对应的黄金生产成本是1320美元/盎司。
进一步地,我把70%产能处的AISC,作为黄金价格的终极底部。如果市场上30%的黄金生产商都在赔本,那么我很确定黄金已经到达底部——目前的位置是1090美元/盎司(90%产能和70%产能的成本,图中我均已标识),如果跌到这个位置,不要犹豫,请大量购买。
2)白银的生产成本
白银的生产成本估算与黄金类似,但白银生产与黄金的生产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黄金通常是某家矿业公司最主要的矿产品,但白银却不是——大多数白银都来自铅锌矿、铜矿和金矿的副产品,而真正把白银作为主要金属来开采的矿场只占矿产白银总量的1/4左右。
GFMS对于矿产白银生产成本统计并不区分区域,而是区分副产品(by-product)和主产品(co-product)的成本——在白银作为副产品而产出的时候,因为其现金成本费用已经全部摊销到其他主产品上(如铜、金、铅、锌等),所以其现金成本表现出来是负值,我们主要关心的,是白银作为主产品的生产成本。
同样是区分为总现金成本(TCC)和资本开支(Capex)两个部分。
2016年、2017年、2018年全球矿产白银的TCC基本都在8美元左右,而加上前期的资本开支之后,其总成本分别是11.21、10.54和10.37美元/盎司。
同样做出来白银作为主产品的生产成本-产能占比曲线。
因为白银相比黄金的金融属性差了很多,而商品属性则强了很多,而且存在大量作为副产品而开采的伴生矿。所以,从生产成本角度我们将80%的白银共生矿产能,作为白银价格底部的第一阶段——其对应的2017年和2018年白银生产成本大约在12.8美元/盎司。
这也就是我一直以来所强调的13美元/盎司的白银价格底部。
没想到的是,因为白银的交易所库存量超高,受到疫情影响,其消费被看衰到了极致。这两天白银已经跌破这一价格。在这里,我们把60%的主产品产能作为白银价格底部的第二个铁底——对应的白银生产成本大约是11.2美元/盎司,如果这个价格被跌破,意味着世界上白银矿产公司40%左右的产能都在赔本生产,可以把这算作白银价格终极底部。
换句话说,如果打算抄底白银,接近11美元/盎司就可以大量大量的抄底了。
3)原油的生产成本
与黄金和白银的生产主要以公司为主体不一样,原油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其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产油国政府的操纵,全球最主要的原油生产都可以说是国家行为。所以,原油的生产成本统计是按照国家来划分的。
2016年初WTI原油的价格跌至30美元/桶以下的时候,有机构调查统计了全球20个主要产油国的原油生产成本(见下面的图片和表格,分为资本开支+运营支出两个部分)。
2018年全球有20个国家的原油产量超过了100万桶/天,其中美国、俄罗斯和沙特是大户,原油产量都超过了1000万桶/天;第二梯队的加拿大、伊拉克、伊朗、中国、阿联酋、科威特和巴西的原油产量也都超过了200万桶/天——这20个国家的原油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3/4。
以上国家中,2019年的产油大户沙特、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和俄罗斯(因为美国制裁,委内瑞拉和伊朗2019年基本被踢出产油大户的行列),其生产成本都相当地低。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
美国传统的原油生产成本并不是很高,其总生产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是页岩油的生产成本普遍都在30美元以上(具体请参见“45美元,抄底原油”),而2018年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占了美国原油产量的60%左右。
不过,这里我不关心各国不同来源的原油产量,而是简单根据这20个国家的原油产量和原油生产成本,做出了生产成本-产能曲线。
根据20大产油国的原油生产成本,90%产能释放的生产成本线大约是36美元/桶。因为沙特和俄罗斯打价格战,再加上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原油的消费需求,目前原油价格已经跌破35美元/桶,所以,我们可以把第二阶段底部设置在60%产能的成本线,大约是28美元/桶的样子。
黄金白银因为体积小价值大,是可以长久保存的,但原油却不能——实际上,历史上,黄金白银从未跌破其平均生产成本,但原油却有可能,所以,现金成本(运营成本)对于原油而言更为重要。
根据上面的图表可以知道,除了中东产油国之外,其他国家的原油运营成本基本都集中在20美元/桶附近,如果跌破20美元/桶,至少有40%国家的原油生产都将出现问题,全球的原油供应很可能遽然下降到原来的一半。所以,我将18-20美元/桶,作为当前阶段原油价格真正的、终极的底部。
换句话说,除非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深远而又长期的根本性影响,短时期之内,28美元/桶以下的原油非常值得介入做多——但为了避免受到沙特和俄罗斯价格战的影响,在原油价格波动巨大的情况下,如果抄底,仓位设计上,你应该考虑把17-20美元/桶的油价设置为终极的底部。

政府及相关组织的有关活动

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矿业和勘查业处于相对停滞略有起伏(固体矿产勘查业萎缩)至最近再趋兴盛的过程中,一些国家的政府和矿业界及勘查界对有关状况和形势进行了审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措施,继续调整矿业法和税法,制定并实施一些计划,填绘编制地质矿产图件,进行全国或区域的矿产资源评估,不断充实完善地质矿产信息库,加强与矿产勘查有关的地质矿产科学技术研发等。一些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欧盟、东南亚联盟等)也在参与有关活动。
许多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和地质调查机构在矿产勘查和矿业中起着主要作用。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曾对当时国外几十个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在这些方面的活动和作用做过研究,结论可参见《国外地质调查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与管理体制》(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1997),21世纪初期我们又对一些主要国家地质调查机构的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出版了《当代地质调查工作发展态势及我国对策》(刘树臣等,2003)。该书中有关俄罗斯近年地质勘探工作费用的内容也说明了俄罗斯政府在矿产勘查方面的工作和作用。2002年,《Chron.Rech.min.》刊出了自1999年开始的对欧洲20个国家地质调查局进行有关问卷调查的结果。这20个国家是:阿尔巴尼亚、奥地利、比利时、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匈牙利、爱尔兰、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士、土耳其和乌克兰。几乎所有国家地质调查局仍在矿产勘查与广泛的基础数据管理方面起积极作用。大多数地质调查局认为其在这些方面近年没有什么变化,有6个地质调查局(克罗地亚、捷克、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近年这方面活动有所增加,只有2个地质调查局(爱尔兰和斯洛伐克)这些活动的优先地位有所下降。有关活动涉及面广,包括矿业法规、采矿活动环境问题及尾矿管理、提供咨询等。有的地质调查局进行关于矿产的地质填图,有的地质调查局本身还进行矿产的草根勘查和国家对勘查的积极促进活动(如芬兰等)。大多数地质调查局参与本国有关矿产远景评价、勘查和开发方面的活动。少数地质调查局(捷克、芬兰、立陶宛和乌克兰)还参与国外有关矿产远景评价和勘查方面的活动。约三分之二的地调机构有关矿产勘查和矿业活动方面的经费占整个地质调查局经费预算的比例为10%~30%,丹麦及格陵兰地质调查局约为40%,葡萄牙为50%,芬兰为60%,土耳其达70%。
另据报道,2002年芬兰投资4000多万欧元开展矿产勘查工作。为促进勘查投资,芬兰政府划拨1000万欧元作为勘查投资基金,期望私营部门另出资2000万~4000万欧元。芬兰地质调查局(GTK)被誉为“芬兰勘查发动机”。该局促进矿业的战略有若干实施手段,包括积极参与矿产勘查、找到并圈定有远景的矿产地,然后通过国际招标拍卖。此外还为收购潜在矿山的公司提供大量技术支持。该局2001年预算总计4800万欧元,包括用于基岩地质填图与调查(包括钻探),完成全国1∶10万地质填图(在矿产远景区优先进行);用于数据库建设,包括一个从约15000个钻孔采集的140多万米岩心的岩心库、区域冰碛物地球化学调查(每4平方公里一个样,分析30个元素)和一些选定地区局部的和详细的地球化学数据。还在进行一项区域航空地球物理调查,线距200米,航高约40米,包括磁场总强度、航电磁和放射性测量,当时预计2003年完成整个陆地表面覆盖,2010年完成海域覆盖。此外,结合具体勘查探区进行详细地面物探(包括磁法、电磁法、电法和重力测量),实验室每年加工处理10万个样品,产生100万个分析结果。2001年9月开始一个经费为1750万欧元的重要项目,包括深部地震测量,了解深部岩石环境,且可帮助认定有希望勘查区域。2002年该局本身矿产勘查预算为1000万~1200万欧元,目的是产生3~6个新的可进一步勘查靶区。2001年查定了7个这样的靶区。这可鼓励国内外公司在芬兰的勘探。私营部门在芬兰的矿产勘查费用在增长,2000年为2700万美元,2001年为4400万美元。该国北部产在绿岩带内剪切带中与碳酸盐和(或)钠长石蚀变构造带有关的重要的Suurikuusikko金矿地,就是1998年一家瑞典公司赢得GTK的国际招标后得到的,该矿地经进一步勘探资源又有扩大。
美国国会和政府继续重视地质填图这一最核心的地质调查工作。199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地质填图法及相应实施的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NCGMP)仍在继续执行。1999年12月美国总统再次签署授权使地质填图拨款到2005财政年度增加2倍(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实际执行数相比),使2005年度达到6400万美元。该项再授权到期前,2004年7月众议院又通过决议为国家地质填图法再次授权,为此项填图计划继续拨款,按原定的2005年度的6400万美元/年度,延续至2006~2010年度。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NCGMP)主要进行系统的1∶24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一般每幅成本为13万~25万美元),部分地区为1∶10万(或1∶5万)地质填图。通过地质填图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三维地质模型。参加单位有联邦地质调查局(实际领导此项目)、州地质调查局和有关的大学。该计划包括3项子计划:联邦填图子计划(FEDMAP)、州填图子计划(STATEMAP)和教育填图子计划(EDMAP)。联邦填图子计划是其中最主要部分,经费100%来自联邦预算,占联邦政府地质填图总预算拨款的最大部分,约占75%(实际执行结果在75%~80%)。FEDMAP填图工作全部由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专家来完成。州填图子计划占联邦预算拨款约25%(另由州提供部分经费),由州地质调查局人员和通过合同聘用的专家以及大学生完成。教育填图子计划经费占的比例很小,主要目的在于培训大学生。到2004年,全国合作地质填图计划已产生7500多幅新的地质图。美国政府重视能源资源的供给与利用,多次审视其能源政策和战略。美国地质调查局也一贯重视进行油、气、煤(前些年还有铀)以及其他一些非燃料矿产的全国性、区域性乃至全世界的资源评估,在美国内政部矿业局撤并后,美国地质调查局还系统掌握并分析研究全球矿业和矿产勘查的状况。该局也进行一些地质矿产的专题研究。
加拿大吸引矿产勘查投资的主要的竞争力优势之一是其地质科学知识基础资料,这包括由联邦地质调查局和省(区)地质调查局产生的高质量地质图及其他地质科学数据。在像加拿大这样幅员辽阔的国家,维持合适而足够的地质科学知识基础资料的任务是相当重大的。为公益性地质科学工作提供资金是一项公益投资。政府地质调查局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最完全的和最易获得的自然资源数据集,为公共利益做出贡献。这些数据可用来评价加拿大淡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确定水和土壤中天然产出元素的背景浓度(可区分自然变化和人为引起变化)和评价能源与矿产的潜力等。政府地质调查局进行的区域规模的填图和成矿规律研究,形成了矿产勘查的知识基础。勘查的目标地区常常是一项新的地质调查工作的结果或者是由政府填图工作或重新填图时提供的对含矿岩石的新认识导致老矿点再评价的结果。对于每一个发现的矿床,回报能比勘查费用高出几个数量级,这本身是对政府在公益性地质科学工作方面投资的良好回报。据1999年加拿大进行的一项研究估算结果,政府每投资100万加元增强地质科学知识基础资料(公益性地质科学数据),就能激发出500万加元的私人勘查费用,而这又将导致发现平均价值为1.25亿加元的新资源。加拿大政府还在2000年开始拨款1500万加元(加上有关单位工作预算经费),由联邦地质调查局负责组织“既定目标地质科学主创计划”(Targeted Geoscience Initiative)的实施,用于提升全国一些矿产远景良好的优先地区的地质科学知识。该项目到2005年为全国30多项联合的矿产和能源地质科学项目提供了资金,这已引起私营部门相当大的兴趣。也是在矿业和勘查业不景气的2000年,加拿大联邦和省(区)政府的矿业部(或相当的部)部长们曾一致承诺,要为地质科学工作提供长期经费。2004年他们再次确认要承担支持实施加拿大“全国合作地质填图战略”计划(CGMS)所需的经费和“北方地质科学主创计划”的长期经费,认为这是政府的公益投资,地质科学知识基础资料能吸引矿产勘查投资,并导致新矿床的发现。加拿大“全国合作地质填图战略”是一项由全国地质调查局委员会(联邦和州地质调查局联合组织)为联邦和省(区)矿业部长们制定且由部长们于2000年批准的10年计划。该计划集中注意于需要有可靠的与矿产、能源和地下水资源有关的地质科学知识,特别是基础的系统的填图。2004年9月联邦和省(区)政府部门的一个工作组启动一项向产业界、学术界和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的征询程序,讨论关于拟议的全国地质科学填图主创计划(即CGMS)。这项计划是联邦自然资源部(具体是地质调查局)、联邦印第安与北方事务部和省(区)地质调查局的合作工作计划。该计划最初是在加拿大矿业部长会议上提出的,目的是更新国家公共地质科学知识基础。CGMS的基本目的是提供国内能源和矿产资源供给,保障社会繁荣和发展的新的经济机会,因为加拿大经济主要是以自然资源开发为基础的。该为期10年的计划,要求投资5亿加元,预期约一半来自联邦政府。组织者计算此投资水平将使地质科学图件和与矿产(包括能源矿产)勘查有关的数据资料的产生速率大致提高一倍。但此项计划尚需政府正式批准和保证预算拨款。此项计划还要加强全国公益性地质工作的协调。该计划对地下水资源管理、基础设施规划、认定国家公园可设置地区,以及管理自然和人为环境亦均有裨益。
加拿大政府为促进矿业和矿产勘查,实行一些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据2003年初报道,加拿大政府对矿业公司的税率由28%减至21%。2000年10月起实施鼓励在加拿大勘查的为期3年的勘查投资税收优惠计划,称为ITCE(Investment Tax Credit for Exploration in Canada),又称“超全部通过股票计划”(Super Flowthrough Shares Scheme),明显促进了勘查筹资活动,尤其是小公司的筹资活动。一些省(区)也实施类似的勘查减税计划等鼓励措施,如安大略、不列颠哥伦比亚、魁北克、新不伦瑞克等省。ITCE当时计划3年期满后,又延长至2005年底。2003年通过此计划筹集的矿产勘查投资高达3.5亿加元。据2004年底报道,在该项政策实施4年多来,已为小矿业和勘查公司勘查活动筹集了总共10亿多加元资金,用于草根勘查,给勘查业巨大促进。仅2000年10月到2003年9月这3年中,此部分资金对68个矿床发现做出了贡献,其中46%是金矿,37%是金刚石,其余为镍铜铂族金属矿床、铜金和铜铅锌矿等。加拿大在非燃料固体矿产勘查中的投资在多年落后于澳大利亚位居第2的状况下,于2002年超过澳大利西亚而居首位。矿业界希望此项计划能继续下去,联邦矿业部长已表示ITCE计划会延续。
矿业国需要吸引矿产勘查。勘查人员是找宝,是发现财富,其中有的是极其巨大的财富,如巨型油气田,金属矿床中突出的如1975年在南澳大利亚发现的特大型奥林匹克坝铜铀金银稀土矿床。这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勘查人员发现的矿床对现有矿业的存续和扩大(连同其所产生的就业和税收的潜力)是至关重要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认识到许多州在前几年矿产勘查方面的危急状态,提出要探究其原因并寻求对策。联邦工业、旅游与资源部部长称,澳政府“认识到勘查工作对于澳大利亚世界级的资源产业的成功来说具有基础作用,而且没有勘查就不可能有发现,没有发现就不可能有新矿山”。该部在2002年推出了“通往发现之路——矿产勘查行动议程”(MEAA),组织对该国矿产勘查状况进行调研,听取建议。结果已在2004年的一份提交重大审议的报告中公布。报告列出了这一“行动议程”由政府和矿业界两方面得出的对付勘查下滑的战略和处理有关问题措施的建议,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勘查地区的土地准入;②勘查筹资;③竞争前的地质科学数据资料的质量与可得性;④人才资源,对矿业来说是世界级专业人才的持续储备。建议要采取行动提高土地准入的效率和肯定性,政府承诺要重视支持勘查的合适的技能基础。报告认识到经过培训和具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在矿床发现中起至关紧要的作用,发觉自1997年以来的勘查业持久下滑已导致熟练的有技能人员离开勘查工作,这冲击了以后一些年份的创造性勘查工作的生命力。成立了落实“议程”的工作小组,组长为纽蒙特澳大利亚公司经理,组员包括澳大利亚矿产委员会(MCA,矿业界代表性团体)代表,澳大利西亚矿冶协会代表,澳大利亚工业、旅游和资源部的代表,澳大利亚地质科学局(相当地质调查局)的代表。在回应联邦政府的这项主动行动时,MCA认为有两项能使矿产勘查投资恢复活力的关键性措施未受政府重视,一是类似加拿大实施的“全部通过股票计划”(给在国内勘查的投资者减税),二是增加为提供“竞争前”地质科学数据工作方面的经费。MCA认为加拿大“全部通过股票计划”对澳大利亚也是适用的。政府已同意进一步考虑。除澳大利亚外,智利和南非也关注加拿大的有关做法,要通过减税来促进矿产勘查。
澳大利亚一些州也在采取措施促进矿产勘查。如南澳大利亚州,露头较少,土壤等未固结覆盖层分布广泛,因此矿产勘查和矿业比其他州落后许多年。20世纪80年代该州发生金融危机,银行倒闭,经济衰退,州政府寻求经济上解决办法,一家美国咨询公司为该州提出一项简单解决办法——找另一个奥林匹克坝矿床(该矿床是1975年在该州找到的全隐伏的特大型铜铀金银稀土矿床,1988年正式开采)。于是州初级产业资源部下属的矿产部门在州政府支持下决定要进行航磁测量和加强地质调查,使航磁及其他现代化数据可为公众免费获得,以吸引勘查公司。此项措施取得一些初期发现(主要是两个金矿)。90年代中期股市又进入下滑期,州政府坚持宣传该州矿产远景,一些勘查公司被吸引来工作,终于发现了类似奥林匹克坝矿床但规模较小(目前已知有160万吨铜和80吨金)的显山矿床及另一个较重要的铜钼矿床。该州2005年的矿产勘查费用已达5500万澳元。2003~2007年这5年中州政府要拨款1500万澳元帮助矿产勘查的增长,包括3方面:①进行与私人公司的合伙钻探,在3年中拨款500万澳元,以增加高风险新区的地质知识;②加速南澳既定目标勘查主创计划,3年拨款275万澳元,加速“竞争前”数据收集;③南澳勘查地球化学基线,拨款120万澳元,范围遍及全州,与澳大利亚联邦地质科学局(地质调查局)合作。
一些国家为适应新形势近年修改了矿业法、地下资源法,如刚果(金)、南非、土耳其、俄罗斯及一些中亚国家。秘鲁、智利和纳米比亚在修改其关于矿区使用费的法律。
俄罗斯联邦政府制定了“俄罗斯地下资源研究和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国家计划(2005~2010年及至2020年)”(也即国家矿产资源勘查战略),并于2004年经政府批准。在该长期计划中,提出了预期的今后俄罗斯矿物原料基地再生产方面的联邦政府地质勘探费用预算,分两个方案:①惯性方案,至2010年每年要花107亿卢布,2010~2020年每年127亿卢布;②长期方案,至2010年每年165亿卢布,2010~2020年每年205亿卢布。2005~2020年,按第一方案累计需要1760亿卢布,按第二方案需2555亿卢布(即约合60亿或86亿美元),其中用于油气的占70%,贵金属占15%,其他矿产为15%。该计划预期在2005年至2020年私营部门矿产勘查投资共780亿美元。
蒙古这几年在吸引外资进行矿产勘查和矿业开发方面有较明显进展,不少外国大小公司进入蒙古进行勘查开发活动。政府(矿产资源局)在2002年通过了一个“矿业部门政策文件”,制定了有关政策和目标,指出矿业为优先发展部门,地质填图和找矿的预算将有较大增长,未来几年地质填图经费每年要增15%~20%,并且要修改矿业法以及有关税收和矿产的法律。目前蒙古的1∶20万地质图覆盖面为99%(20世纪90年代初为80%),可以说已经完成,1∶5万图覆盖面为21.1%(90年代初为9%),1∶50万水文地质图覆盖面为84%,1∶10万重力测量图覆盖面为17%,航空磁测图覆盖面为大于60%,能谱测量(1∶5万至1∶25万)图覆盖面为32%。已知全国有6000多个矿床和矿点。计划1∶5万地质填图在2010年覆盖面积达30%,能覆盖最有远景地区。
日本和韩国除有关私营公司在国外大力进行油气和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外,国家出资的公司、半官方乃至官方机构(如日本原来的石油公团和金属矿业事业团及其最近合并后形成的日本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机构JOGMEC,韩国的韩国资源公司)更是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大量的能源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如2003年初韩国计划的海外矿产投资(未包括油气)就分布在27个国家,有79个项目,从1977年以来合计投资14.1亿美元,大部分投在煤矿和铅锌矿。工商能源部所属的韩国资源公司计划到2010年投资海外项目13.8亿美元,其中13.2亿美元集中于其高度依赖进口的6种矿产:动力煤,铜,铅,锌,铀和稀土。韩国在油气方面的活动(如在缅甸海区)也很瞩目。
一些国际性组织在地质矿产方面的活动也值得注意。2005年东南亚国家联盟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中的第一次会议就批准了该组织成员国签订的“2005~2010年东盟矿业合作行动计划”,“目的是发展其矿产部门,使之成为东盟地区更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发动机”。部长们希望加强贸易和投资,并促进在环保方面有利和对社会负责任的、能使矿产资源得到最佳利用的矿产开发实践活动。有4个新的东盟工作组支持这些目标,这些工作组涵盖矿产信息与数据库、矿产贸易与投资、矿产可持续开发、生产能力的建立方面。合作将包括联合勘查和开发以及发展地区内贸易,也包括通过一个东盟矿产数据库分享信息和技术知识,以及一个建成的研发设施。
欧盟委员会研究制定了能源政策和战略。欧盟还有一项Sysmin计划,主要是帮助非洲一些国家进行地质填图、编图、航空磁测等工作。如2003年进行的由该计划出资、由法国地质矿产调查总局(BRGM)和Maps Geosystems公司在马里编制比里姆带金矿化图。2004年中期,覆盖马里一些比里姆期岩石分布区的航空磁测和航空放射性测量已完成。据2003年11月报道,欧盟出资援助的“布基纳法索Sysmin数据”项目的地球物理和地质数据采集计划很快将完成。该计划主要是Geoterrex公司在该国西部和中部的航空物探(25.8万测线公里)以及BRGM进行的地质和矿产调查工作,数据已汇集在13幅1∶20万地质图中,这些图幅覆盖了该国比里姆期岩石分布的大部分地区,已编就该国1∶100万地质矿产资源图。
世界银行定期发表关于世界采掘工业的评论。由世界银行资助1500万美元、法国合作署出资100万美元和伊斯兰开发银行贷款380万美元,加上毛里塔尼亚政府出资50万美元的总成本2030万美元的毛里塔尼亚“加强矿业部门机构项目”(PRISM),其根本是更新地质填图,分别与BRGM和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合作重新对全国进行1∶50万地质填图,对有特殊意义的一些地区进行1∶20万填图。还要进行15.5万平方公里航空物探(磁测和放射性测量,主要在北部前寒武纪地盾区)。地质、航空物探、地球化学工作、卫星成像、地面磁测、野外取样和岩石分析将结合起来产生一个详细数据库。该项目从2000年9月进行航空物探开始。据2003年11月报道,BRGM在毛里塔尼亚的3年填图计划已完成,已产生1∶20万地质图14幅,以及该国北部的1∶50万矿产资源综合图。接着BRGM要在该国南部(近塞内加尔和马里)进行一项新的填图计划。世界银行出资3000万美元的一项改革马达加斯加矿业的计划中,有一项工作是编制该国北部和中部的地质图。2004年BG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及马达加斯加一家公司一起获得了这份工作合同。BGS还在帮助阿富汗地质调查局的重建工作。在赞比亚,BGS与赞比亚地质调查局合作于1997~2001年完成了由世界银行出资的ERIPTA项目,对该国西北部进行了新的地质和地球化学填图,及该区地质填图和矿产地数据的数字化,并对全国的地质和矿产做出新的评述。完成了5幅1∶10万地质图和相应的说明书,出版了该国新的在地质底图上编成的1∶100万矿产图(4幅)及相关的专著等。这些地质工作帮助了该国近年的矿产勘查。
一些国家的国家地质调查机构和有关科研机构及组织,也积极通过其科研工作为矿产勘查提供帮助。加拿大的岩石圈探测计划为一些成矿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深部构造资料。加拿大地质调查局的“既定目标地质科学主创计划”中就有一些结合矿产勘查的项目。该所在萨斯喀彻温省科尔讷堡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区的地质研究,就发挥了该所的优势和作用(见后关于金刚石部分介绍)。澳大利亚地质调查机构(AGSO,现称澳大利亚地质科学局或地质调查局Geoscience Australia,简称GA)也进行了类似的工作,曾对一些重点成矿区带(如与昆士兰州地质调查局等合作在昆士兰西北部芒特艾萨内围层地区等)进行详细的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对于认识、扩大其矿产远景,促进勘查和矿业发展有重要意义。该机构进行的一些结合重要成矿区和特大型矿床(如最近两年对南澳大利亚州奥林匹克坝铜铀金银稀土矿区和昆士兰州麦克阿瑟河铅锌矿区)的深部地质研究,以阐明成矿规律并从而进一步用来帮助找矿的做法值得注意。如通过研究认为奥林匹克坝矿床与在一大的地壳边界带上穿透到地幔的构造有关,麦克阿瑟河矿床处在前陆的褶皱冲断带中,而不是裂谷环境。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进行了许多关于矿产勘查技术方法的研究。该机构近年特别重视澳大利亚相当发育的相当厚的未固结覆盖层(Regolith,原地的和运积的)地区的勘查技术。澳大利亚的几个与勘查有关的合作研究中心(CRC),如景观环境与矿产勘查合作研究中心(CRC LEME)、矿床预测发现合作研究中心(pmd CRC)等,都在从事这方面的合作研究(有政府机构、大学和矿业界参与)。CSIRO等还推出了“玻璃地球”计划项目,用综合地球物理(如航电磁、航磁)、航空地球化学填图、水文、地球化学法,以及通过化学、流体和热流模拟、三维成像等,使地表到1000米深的表层变得“透明”,来帮助发现矿床。据称澳大利亚新发现的金矿床,约一半发现得到了这类未固结覆盖层研究的帮助。pmdCRC用计算机三维可视化和模拟(建模)手段描述变形与矿床中矿液流动的关系。MPI矿业公司用此法获得了成功的发现,以该模式预测区域勘查目标,少打钻孔就能发现矿体。

 美国和加拿大油气安全战略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预计到2020年美国国内的石油产量将不能满足本国30%的需求,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为保证美国经济发展,美国制定了一系列能源安全政策,确立了能源战略目标,通过立法建立了政府战略石油储备。加拿大的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因此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以能源供应自给为最终目标。
一、美国能源安全政策
1.美国的能源安全政策
美国能源战略目标有三个,其能源安全政策就是为实现这三个目标而制定的。
战略目标1:提高能源系统的效率——改进能源的生产能力,提高整体经济运行能力,同时保护环境并且巩固国家安全。如:支持富有竞争力和高效的电力系统,实行电力利用的重建、立法,发展先进的煤炭、天然气发电厂。改进现有的核发电设施;提高在运输业,工业和建筑业领域的用能效率。发展高效节能的运输业,工业和建筑业;采用新/革新的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战略目标2:确保能源中断时的安全——防止我们的经济受到外来供应中断和内部失控。如:降低美国在石油供应中断时的风险程度,稳定国内生产,保持战略储备油品的良好待命状态,进口渠道多样化,减轻消费;保证能源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能源反应能力。保证可靠的电力/天然气供应,炼油和应急能力。
战略目标3:促进能源生产和鼓励有利于健康和环境的利用——增进我们的健康和地方型、区域性及全球性环境保护。
能源是美国经济竞争力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美国致力于向能源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和能够负担得起的能源。
美国采用的节能措施是:
1)对浪费汽油的汽车征税;
2)私人建筑进行隔热措施投资时减税。
2.现阶段美国能源安全的国内政策
(1)加强国内石油勘探开发
A.开发阿拉斯加禁区
阿拉斯加曾是美国最大产油区(“北坡”油田),1968年在这块北冰洋畔的荒滩地下发现了特大油田。1977年6月20日第一批石油开始进入长达1290公里的输油管道流向美国大陆“下48州”。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北坡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产量递减很大。
地质调查证明,除了北坡油田外,阿拉斯加还有三个可供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the National Petroleum Reserve-Alaska,简称NPR-A)、北极边远大陆架(the Arctic Outer Continental Shelf)和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the Arctic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简称ANWR)。NPR-A位于阿拉斯加北部布鲁克斯岭和北冰洋之间,预计石油储量为2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8.5万亿立方英尺。1999年克林顿政府决定出租NPR-A东北部地区后,现已签订133个租约,涉及范围达90万英亩。目前,勘探工作仍正紧张展开。作为联邦政府的石油储备区,NPR-A是为应付战争紧急需要储备的,探明后要把资源保留在地下。切尼提出的《国家能源政策》对此讳莫如深。
布什政府把开发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增加美国国内石油、天然气的重点。保护区总面积190万英亩,计划先开发2000英亩。最高产量可能达到100~130万桶/日,约为美国石油总产量的20%以上;若按目前的进口量计算,相当于美国从伊拉克进口石油46年。
B.开发美国西部石油天然气资源
据估计,美国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仍比较丰富。美国土地分三级所有:联邦政府、州政府和私人。联邦政府在大陆48州拥有31%的土地(多位于美国西部)和全部大陆架。目前,这些地区提供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产量的30%。这些地区拥有待开发的地下石油储量约41亿桶,天然气储量约167万亿立方英尺。但这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和开发成本高,必须采取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把它们从地下开采出来。
(2)强调发展核能的重要性
美国政府认为,解决今后20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关键在于发展核能,这是解决美国电力供应的必由之路。
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早发展核能的国家现在已远远落后于法国。对于美国朝野来说,发展核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三里岛事故(1979年)发生后,联邦政府核能管理委员会(the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简称NRC)严格限制核能的发展,自此美国没有再建一座新核电站。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在美国再度引起恐慌。20世纪90年代,美国关闭了一些过了时的核电站,现存的103座核电站提供全国电力的20%。美国东北、南部和中西部地区10个州的核电站发电能力占这些州总发电能力的40%。
美政府认为自三里岛核事故以来,美国核工业技术水平和安全系数已大为提高,核废料也将得到妥善处理,联邦政府积极发展核电站的条件已经成熟。
(3)继续发挥煤炭在电力发展中的作用
目前,美国拥有发电厂5000座,总发电能力80万兆瓦,其中煤炭占50%以上。在中西部、东南部和西部的12个州,煤炭发电所占比重超过80%,天然气、水电和燃料油分别仅占16%、7%和3%左右。联邦政府能源部通过《洁净煤技术发展纲要》(Clean Coal Technology Program)的执行,在煤炭洁净化利用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报告预计美国今后10年电力需求量可能增加25%。为此,美国需要新建1300~1900个发电厂,平均每周新建一座。为了减少发电厂对国内有限的天然气资源的依赖,今后煤炭将继续发挥主导作用,煤电比重可能继续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上。
此外,美国政府还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提到一定日程上来,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计划,但不在重点之列。
(4)改善和新建能源基础设施
A.修缮陈旧的输油和输气管道
美国输油管道遍布全国,总长度达200万英里,担负着全国大约66%的原油、汽油和其他油品的运输任务。然而管道大部分已经老化,既不安全也不符合环保要求,急需修缮。同时为了满足需求的增长,必须修建新的管道。报告提出计划新修管道38000英里。
阿拉斯加管道系统(the Trans-Alaska Pipeline System)基本上铺设在冻土地表面,由北向南纵贯阿拉斯加。每年经此管道输向美国大陆的石油占国内石油总产量的1/5。北坡油田的原油输入这条管道后,经太平洋沿岸的不冻港瓦尔迪兹装上油轮运往美国大陆本土。该管道由美国几家大石油公司投资兴建,所用土地部分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部分向阿拉斯加州政府租借,并由联邦政府和阿拉斯加州政府双方严格管理。双方就修建和管理这条管道的有关协议将于2004年期满,需要签订新协议。
美国国内生产的天然气几乎全部经输气管道到达用户,总输送能力约23万亿立方英尺。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将增加50%,阿拉斯加北极地区是主要天然气储藏地之一。国内现有输气管道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必须新建。此外,连接加拿大的天然气管道也需要扩建。
B.改善和新建炼油厂
由于国内环保呼声高涨,联邦政府出台了清洁空气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增加了炼油厂成本。10年来大约已有50家炼油厂被迫关闭,每年靠扩建现有大炼油厂增加的炼油能力只有1%~2%,加之25年来国内没有兴建大型炼油厂,所以全国炼油能力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除了提高现有炼油厂的能力之外,还要兴建新的炼油厂。另外,还必须重新审查现有的有关环保、清洁空气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为新建炼油厂扫除不必要的障碍。布什政府已经要求各州政府放宽对新建炼油厂的环保限制。
(5)实施并增加政府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是第一个正式建立国家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国家。1923年,美国总统哈丁下令建立了阿拉斯加国家的海军油储,以保障海军石油的安全供应。美国所建立的储备正是“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储备,防备战争时期供应中断,供国家非常时期使用”。
从经济上讲,美国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也有其必然性。美国石油仅有世界探明储量的3.2%,而消费量占全球的25%~28%。目前美国石油50%靠进口,预计到2010年其消费量的70%将依靠进口。而进入世界市场的原油,2/3以上来自中东、非洲和里海这些政治军事不安定地区,所以,储备石油可以保障供应、平抑油价,同时也保障其国家的综合安全。
为此,美国对战略性矿产品储备进行立法,于1946年制定了“重要战略物资储备法”,1975年制定了“能源政策与保护法”。
1990年修订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规定:在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或美国在国际能源机构的义务所要求的情况下,由美国总统决定动用战略性石油储备,为保证战略性石油储备发挥最大效用,危机期间战略性石油储备的出售或分配通过竞价方式进行。该法对“严重的能源供应中断”定义如下:进口石油产品的供应中断或破坏活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使得石油供应产生突发性的大范围的持续时间长的石油供应短缺,并对国家安全和国家经济造成严重负面影响。1992年修订法又规定,在存在以下情况时总统可认为能源供应严重中断:A.有紧急事态发生,且持续时间相当长,范围较广,造成原油供应量显著减少;B.因发生紧急事态,油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种价格上涨可能会对国民经济带来重大影响。在上述情况下,国际能源机构也没有启动“紧急石油分享系统”,但总统认为原油供应有可能因途径中断而造成供应不足,可以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
美国的储备制度是由四个购买物资法案组成的,即1946年的“战略物资储备法”、1950年的“国防生产法”、1954年的“农产品贸易扩大资助法”及1956年制定的“农业法”。美国的现行的储备制度可以追溯到1939年制定的“储备法”。美国的储备制度随国际形势的变化,其储备目标量和储备品种也在不断变化。
根据美国国会1975年通过的《能源政策与保护法》授权,美国国会确定了一个90天进口量的战略石油储备初步目标,这一目标相当于5亿桶储备,1979年这一储备目标被提高到7.5亿桶。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报告,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数量在1985年达到顶峰,相当于118天的净进口量。
美国国会《对能源政策与保护法》进行了多次修订,最重要的变化是战略性石油储备兼有了生产消费性石油储备所具有的调节市场、稳定价格的作用。1990年的修正增加了附加授权,允许在国内及国际市场石油短缺期间动用3000万桶石油储备,此外,立法还允许进行500万桶战略性石油储备的销售实验。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由美国政府授权美国能源部、美国能源部化石燃料局、美国能源部战略性石油储备局负责战略性石油的建立、管理和维护,由能源部长领导下的负责能源的部长协助分管,通过3个办公室具体管理5个储备基地和一个中转基地。重要的政策和决策由总统作出,相关法律由国会通过,总统签署后颁布执行。
美国石油战略储备有两种方式,一是原油储备(SPR),由能源部负责购买并储备原油;二是石油产地的储备,目前是在阿拉斯加北坡部分重要产油区,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只探不采,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
阿拉斯加国家油储:美国在阿拉斯加划出大片含油土地只探不采,找到石油储量后就地封存,以备急需(主要是战争等紧急状态下石油的供应),即所谓的石油产地的储备。阿拉斯加国家油储是美国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的第二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
美国政府不仅要把战略石油储备作为应付国外石油中断的工具,也要把它作为备战用的“国防燃料储备”(National Defense Fuel Reserve)。
二、加拿大的油气储备及其能源安全政策
加拿大的油气资源丰富,因此,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是着重构建开放的市场框架,加速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坚持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注重健康、安全和环保,着眼于资源的长期发展和利用。
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的目标
加拿大的能源政策目标是以能源自给为最终目标,将依靠进口石油的程度降到最低限,积极开发,利用替代能源和合理利用能源。
为实现该目标,加拿大能源政策的措施主要是以适当的价格提供能源、保存能源,扩大勘察、开发,加强收集资源情报,促进各种燃料的相互替代,促进新的输送系统,在能源资源开发方面,加强加拿大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加强储备,供紧急时期使用。加拿大是国际能源署(IEA)的成员国,按照IEA的要求建立有应急石油储备,不过加拿大的石油储备全部为商业性的企业储备。目前储备规模为496亿桶(1998年9月),约相当于75天的需求量,所有储备均在公司手中,在宣布为紧急状态时,联邦政府根据“强制配给计划”有权管理公司拥有的储备。政府与业界协商确定紧急状态时储备规模的阀值。由于储备管理成本相当高,而且企业储备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己,所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储备规模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