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兰,波兰最主要的三大城市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4 18:38:11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为什么人们说波兰是一个很具有劣根性的国家呢?

波兰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不好,特别是和苏联,可以说是个死对头。还有德国攻打别的国家时,波兰也要在一旁获利,使得德国也讨厌波兰,而且在英法苏联要攻打德国的时候,要路经波兰,需要借道,结果波兰就是不答应,最后波兰在苏联和德国的夹击之下灭国了。
波兰被戏称为欧洲的裹脚布,意思是邻居有机会都要踩它几脚。这绝不是因为它软弱,而恰恰是因为它太可恶。 在一战结束和二战进行中,波兰曾支持日本伤害中国,第一次是波兰唯一公开支持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胶东的殖民利益。第二次是中日在卢沟桥爆发武装冲突时,波兰竟然力挺日本
早在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此时的苏联非常的弱小,国力远远不及波兰。也就是这个时候,波兰挑起了战争,主动向苏联进攻,入侵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甚至一度打到了基辅。在这场战争中,波兰人在苏联的领土上滥杀无辜,被当时波兰人集体屠杀,对于德国,波兰也是没做过什么好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以闪击波兰拉开了序幕,严格的来说,应该是苏联与纳粹德国瓜分了波兰。而且在苏联方面,还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卡廷惨案,还将这起惨案嫁祸给了希特勒。从表面上看,波兰其实是受害者,然而实际上,波兰并不老实。
1、早在苏联刚刚建立的时候,此时的苏联非常的弱小,国力远远不及波兰。也就是这个时候,波兰挑起了战争,主动向苏联进攻,入侵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甚至一度打到了基辅。在这场战争中,波兰人在苏联的领土上滥杀无辜,被当时波兰人集体屠杀的苏联战俘以及平民总数达到8万多。这个屠杀过程可要比卡廷惨案中的手段血腥的多。苏联当时弱小,打不赢波兰,无法支持战争,最终被迫与波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里加条约》。
2、对于德国,波兰也是没做过什么好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波兰趁机瓜分了大量的德国领土。其实瓜分也就瓜分,毕竟德国战败国,实属正常。但是在瓜分来的领土上对原本德国的原住民造成大面积屠杀,滥杀无辜,这就是你波兰的不对了。很显然,德国人把这个丑记下了,并且在二战中实施了最直接的报复。
3、波兰还背叛了英国和法国,与德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下子可好,实力打了法国和英国的脸。英国和法国精心打造出来的“小集体”被波兰是彻底整的土崩瓦解,而且更要命的是波兰做的还不仅如此,更是与德国联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愣是在英法两国的背后狠狠的捅刀子。很显然,英法这笔账记下了,二战期间谁都尝试着帮一下,唯独对待波兰就是看戏。
波兰曾经一度成为欧洲最强的国家,当年的波兰-立陶宛王国可谓是打遍欧洲无敌手。然而这也使得波兰人活的太飘了,使其完全无法收敛下来。多少年来,一直以最傲慢的嘴脸视人,而做出的事情却是一个比一个卑鄙无耻。看见有谁比自己弱小,就去欺负,可以说周围的国家都被波兰欺负了一个遍。等到人家崛起了,能不揍你这“大波兰”吗?所以说不论是苏德瓜分了波兰,还是战时英法坐视不管,这些都是有原因的。没错!波兰可怜,但是可怜人必定有可恨之处,而这也就是波兰的劣根性所在。

波兰是一个国家吗?

波兰本身就是一个国家,全称为波兰共和国,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
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立陶宛、白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西部与德国相连,北临波罗的海并与瑞典和丹麦遥遥相对。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
波兰的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其中喀尔巴阡山脉构成了波兰同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国界。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除格但斯克外,缺乏天然良港,位于西北部的什切青是波兰重要的港口。
扩展资料:
在波兰,春天的初绿即第一批花蕾和叶芽通常在4月初出现,每年的5月到9月是波兰最美好的季节,既温暖又阳光明媚,9月被誉为“波兰金色的秋天”的开始,到10月、11月,树叶变成黄色、金色、红色,继而纷纷飘落。
在波兰,一年中平均有300天是多云的天气,因此,如果按天气状况(如气温)细分的话,波兰则有6个季节,即除了春、夏、秋、冬4个典型的欧洲季节之外,还有“早春”和“早冬”2个季节。
每年的降水量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00毫米;南部丘陵地区和山区降水量最多,为1200~1500毫米;中部平原地区降水量最少,约为450~550毫米;一年之内降水量最多的季节为夏季(5~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40%。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兰

为什么欧洲都讨厌波兰

波兰出于欧洲中心的位置,所以很多方面受四方影响,就显得不伦不类。
首先是地理位置,处在德,俄两个陆军强国之间,一旦有战事,波兰就是德俄的战场,一旦局势动荡,德俄两国瓜分波兰也是顺手的事情。
接着是宗教问题,波兰的位置处在东欧国家的包围之中,东欧国家以东正教为主,偏偏波兰是个信仰基督教的地方,即使现在欧洲各个教派间的冲突不再剧烈,也显得十分另类。让东欧国家并不把波兰当自己人。而波兰本身的民族成分又是以东欧本土民族为主,这样由日耳曼后裔,盎格鲁撒克逊人组成的西欧国家同样不会接纳波兰。
再一个就是波兰人的性格,波兰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辉煌,波兰翼骑兵是欧洲骑兵的巅峰之作,曾经帮助希腊击退了奥斯曼土耳其的入侵,可谓盛极一时,但是在现代,因为波兰深处内陆,不论经济还是军事发展都开始落后,偏偏波兰又以欧洲救世主自居,整天梦想能恢复大波兰的地位。所以波兰又有欧洲棒子的称呼。意思是说波兰人在欧洲像韩国人在东亚一样被人讨厌。
最后就是波兰的智商确实有问题了,波兰从人种上偏东欧国家,所以英法德以及美国就不喜欢波兰,而波兰又总是敌视的目光看着俄罗斯,所以俄罗斯只要有能力也不会放过波兰。偏偏波兰还莫名其妙的非常反华,这个反华传统从一战时期就开始了,非常让人不理解。所以波兰不单单在欧洲尴尬,在整个世界都是尴尬的,因为世界上五大国都跟波兰关系不好。

波兰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波兰是一个欧洲国家。波兰位于欧洲中部,西与德国为邻,南与捷克、斯洛伐克接壤,东邻俄罗斯、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北濒波罗的海。海岸线长528公里。属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
扩展资料:
波兰地势平坦,国土大部分处于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平均海拔173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下凹。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德山。东北部的湖区林木茂密,人口较少。
波兰的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和苏台德山脉。其中喀尔巴阡山脉构成了波兰同捷克、斯洛伐克和乌克兰的国界。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波兰国家概况

欧洲人为什么讨厌波兰

原因很多:
经济上波兰相对欧洲不景气,很多欧洲人都感觉波兰就是个在欧盟吃白饭的(当然了,波兰比金猪四国强)
宗教上波兰历史上是有名的宗教狂热,这恶名算是留下来了
历史上波兰狗事干了一堆,什么帮着奥斯曼捅哥萨克人,什么趁乱进攻俄罗斯,什么独立后迫害犹太人,什么和小胡子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偏偏波兰对此没什么自觉,还经常拿历史压德国和俄罗斯
波兰现在还是美国狗,自掏腰包出20亿美金求美国来驻军,还修了个基地叫做“特朗普”堡,还恬不知耻的跟着美国主人反对华为,反对就算了,还和美国一起搞了个5G声明,从古至今这个国家就该被灭亡,波兰简直是狗中狗。
因为地域黑和人种关系。
第一则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地域黑了,中国有地域黑,国外自然也不例外。对于西欧国家而言,由于他们率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最先富裕强大起来,因此,数百年间,西欧对于东欧的国家一直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长期以来,西欧人将东欧各国视为“乡下人”。
波兰在欧洲被歧视其实不仅仅是一家的遭遇,而是整个东欧都有这样的情况。例如,一直是欧洲重要玩家的沙俄,虽然国力强大,军队战斗力也颇为不错,但是,却始终无法被西方国家认同接纳,沙俄多次欲加入西欧俱乐部而不可得。
第二则是由于人种问题。对于我们而言,欧洲是都是白人的世界,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即便是白种人之间,其实也是分369等的。欧洲三大蛮族的后裔,分别建立了不同的国家。
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国,普遍都是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的后裔为主,而东欧国家,则以斯拉夫人居多。而斯拉夫最初的意思,是“奴隶”,从这个词也可以看得出当年斯拉夫人的境地。
也因此,因为历史的原因,斯拉夫人其实一直被西方人看不起,欧洲国家也普遍将斯拉夫人视为粗鲁、蛮横的人。在这种感官之下,以斯拉夫人为主的波兰人,怎么可能被西方国家高看一眼呢?
波兰人自身也有问题:
当时,波兰人脑洞大开的实行了一个人人都有否决权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偌大的议会,只要有一个议员不认可,议会讨论的制度措施就将被否决,这种制度推行以后,可想而知波兰最高议会的行政效率有多么的低下。

波兰为什么会被欧洲排斥?

欧洲都讨厌波兰是因为波兰是背信弃义加趁火打劫的典型。
1、强大时打击其他国家
在中世纪,波兰曾是欧洲非常强大的国家,尤其是波兰立陶宛联邦时期,属于欧洲的超级大国。此时的波兰对周边国家不友好,对于还没有建立国家的俄罗斯烧杀抢掠,还直接打进了其首都,东斯拉夫人差点因此消亡。对于当时还在分裂的德国也不放过,不断的打击鲁士,对邻居小国瑞典、丹麦等都不放过。
2、弱小时乘人之危。
波兰在一战复国,当时非常弱小,按理说应该收敛了。但是波兰不这样做,野心膨胀下,对德国趁火打劫,占领但泽地区。对苏联趁火打劫,企图趁苏联刚建立消灭苏联。在盟友邻国捷克斯洛伐克被德国攻打时占领其土地。
扩展资料
波兰与俄罗斯:
俄罗斯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征战扩张的历史。把它的周边国家基本上都侵略个遍,对近邻曾经打进莫斯科险些灭了俄罗斯的波兰,更是毫不留情往死里打,波兰的三次亡国,都与俄罗斯有直接关联。特别是卡廷惨案,几乎把整个波兰的精英阶层杀了个精光,给波兰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二战后的冷战时期,波兰又被俄罗斯统治了半个世纪,所以,苏东剧变后,波兰投靠西方,加入北约,就是要坚决针对俄罗斯、削弱俄罗斯,以求自身的安全,这一政策一直坚持到今天。所以,波兰只要是遏制俄罗斯,什么事都可以做,跟俄罗斯作对的国家都它的朋友,与俄罗斯友好的国家,都是它的敌人。
像近代日本和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爆发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了俄罗斯,日本自然就成了波兰的朋友。所以日本无论侵略谁,波兰都坚决支持。冷战时期波兰之所以消停了,是因为有苏联的控制,所以冷战时期,波兰比较老实。
而苏联解体、苏东剧变之后,波兰挣脱俄罗斯的控制,又开始直接面对近邻俄罗斯,波兰的安全受到威胁,不安全感又来了。加上难以释怀的以往仇恨。所以,波兰就又开始找跟俄罗斯过不去的世界势力,义无反顾地投到一直在遏制、围堵、制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而且不惜为此讨好、献媚他们。

波兰这个国家怎么样?

  波兰人口3863.2万(2001年底),主要民族是波兰人(98%),其余为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德意志和犹太等少数民族。全国约90%以上的居民信奉罗马天主教。官方语言为波兰语。 语言: 波兰语 货币: 兹罗提 民族: 波兰人占97.5%,德意志人占1.3%,乌克兰人0.6%,白俄罗斯人占0.6%。 宗教: 天主教占95%,东正教、基督教新教和其他教派占5%。 国花: 三色堇 【国家政要】总统莱赫·卡钦斯基 (Lech Kaczynski),2005年10月当选,12月宣誓就职,2010年4月10日,总统卡钦斯基因飞机失事遇难。众议长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Bronislaw Komorowski)暂时履行总统职权。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 ,2007年11月任职。波兰现任总统布罗尼斯瓦夫·科莫罗夫斯基(2010年7月4日赢得总统大选)。
  编辑本段历史
  波兰地图
  早在6~10世纪中叶,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开始逐步解体,封建土地所有制产生。10世纪中叶,以格涅兹诺为中心的波兰部落逐渐统一了其它部落。皮亚斯特(Piastów)家族的梅什科一世(Mieszko I,约960~992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国家。公元996年,波兰接受基督教。1025年,博莱斯瓦夫一世(Boleslaus I,992~1025在位)加冕为波兰国王,波兰成为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 封建国家的建立和统一时期(10-15世纪中叶) 12世纪中叶,博莱斯瓦夫三世(Boleslaus I,1102~1138在位)死后,由于王公、贵族和教会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全国分裂为几个公国,波兰进入封建割据时期,达200年之久。瓦迪斯瓦夫一世(Ladislaus I,1314~1333在位)统一大波兰、小波兰、库雅维,于1320年在克拉科夫加冕为波兰国王。卡吉米日三世(Kazimierz III Wielki,1333~1370在位)又统一了马佐夫舍。但是,西波莫瑞和东波莫瑞还分别为勃兰登堡和条顿骑士团占领。西里西亚则被波希米亚王室占领。为抵抗条顿骑士团的侵略,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实行了王朝联合(1385),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Jagiellon)为波兰国王。1410年,波兰-立陶宛联军在格伦瓦尔德战役中,给了条顿骑士团以毁灭性打击。1466年,收复了东波莫瑞。 第一共和国时期(15世纪中叶-1795) 以格但斯克为中心的东波莫瑞的收复,刺激了波兰粮食的出口,贵族庄园纷纷建立劳役制庄园,从事商品粮食的生 比得哥什建筑物:过河
  产。城镇出现手工工场。1505年,议会通过宪法,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颁布法律。从而削弱了王权,招致外来势力干预,面对莫斯科咄咄逼人的扩张势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了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到华沙。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了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Богдан Михайлович Хмельницкий),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也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在当时也是相当先进的,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是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这也导致了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国家意志得不到体现,这也是波兰最后衰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1 弗罗茨瓦夫歌剧院
  8世纪后半期,波兰生产关系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小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发起爱国革新运动,但受到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Екатерина II Алексеевна)武装干涉。1772年,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对波兰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人民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把革新运动推向高潮。1791年5月3日,波兰四年议会通过了《五三宪法》(Konstytucja 3 Maja),取消自由否决权,这也是欧洲最早的宪法。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对波兰进行武装干涉。1793年,俄普两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二次瓜分。1794年,波兰人民在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领导下举行起义,后被俄国镇压下去。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进行了第三次瓜分。 波兰被三次瓜分 波兰1863年起义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 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士也在协定上签署。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于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史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年。
  外族统治时期(1795~1918)
  1809年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Bonaparte)在波兰中部建立华沙公国(Ksi?stwo Warszawskie),拿破仑失败后,华沙公国被肢解,其西部土地成为波兹南公国(Wielkie Ksi?stwo Poznańskie),受普鲁士管辖;在克拉科夫成立了中立的克拉科夫共和国(也叫克拉科夫自由市,Rzeczpospolita Krakowska,或者 Wolne Miasto Kraków);在其主要地区成立了波兰王国(Królestwo Kongresowe),由俄国沙皇兼领国王。1830年11月29日,一批贵族青年在华沙举行起义,结果失败。1846年克拉科夫起义也遭失败,克拉科夫被并入奥地利。1848年波兰人民又一次掀起革命,迫使普奥当局废除农奴制度。1863年 1月的起义遍及波兰王国、立陶宛和白俄罗斯西部。1864年3月2日,沙皇政府不得不颁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1864年后,波兰王国的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完成产业革命。从80年代起,先后成立了波兰国家民主党、波兰无产阶级党、波兰社会党和波兰王国社会民主党(后改名为波兰王国和立陶宛社会民主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民主党投靠俄国,社会党右派投靠奥、德,只有社会民主党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第二共和国时期(1918-1939)
  奥匈帝国皇后----西西公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到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沙俄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不可否认的权利”。与此同时,1916年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了“波兰临时国务会议”,并在波兰青年中征兵,社会党人毕苏斯基(Józef Klemens Pi?sudski,1867—1935)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1918年10、11月,奥匈帝国和德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了有利的国际条件。10月28日,奥占区的波兰爱国者在克拉科夫成立了“波兰清算委员会”。11月7日,社会民主党人在卢布林成立了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10月23日,华沙组成了波兰政府,11月11日,该政府由毕苏茨基领导。卢布林政府和克拉科夫的清算委员会也宣布接受毕苏茨基领导。11月18日,毕苏茨基在华沙组成联合政府,他成为波兰共和国的国家元首。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祖国。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米代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发动了对也是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战争,史称苏波战争。1920年4月,波军进占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广大地区,苏俄红军进行反击,但最后被波军击败,波兰军队虽然取得了最后军事上的胜利,但是自己也力不胜任的战争弄得民穷财尽,最后双方同意媾和。7月12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George Nathaniel Curzon,1859—1925)代表协约国致电苏俄建议停火,停火线大体是巴黎和会决议中规定的分界线,故称“寇松线”。7月22日,波兰要求停战。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其主要内容是:缔约双方承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独立,划定了波兰东部边界(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划归波兰),这时波俄边界线约在寇松线以东150英里处。根据该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苏俄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了大片领土,这也为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分割波兰埋下了伏笔。由《里加条约》确定的波俄(苏)边界一直保持到1939年9月17日。另外,根据1919年巴黎和会决议,波兰获得了东波莫瑞和波兹南地区,但泽(后波兰改为格但斯克)被辟为国际自由市,西里西亚的大部分仍归德国,波兰领土面积共38.8万平方公里。1921年 3月,议会通过宪法,波兰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 1926年 5月,毕苏斯基发动军事政变并上台,自任总理,在波兰境内实行独裁统治,逮捕议会中反对他的人,宣传法西斯主义。另外,他积极和纳粹德国的元首希特勒(Adolf Hitler)合作,签定了《波德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波兰共产党被解散,党的主要领导人也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1944)
  从1938年10月起,希特勒向波兰提出波兰走廊的问题,并向波兰发出战争威胁。1939年8月23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议定书(苏联一直否认该秘密议定书的存在)。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迅速侵占波兰大部分领土,波兰军民英勇抗战。9月17日,波兰政府逃亡国外,先在巴黎组成了以西科尔斯基(W?adys?aw Eugeniusz Sikorski)将军为首的流亡政府。法国战败后,1940年,流亡政府迁往英国。与此同时,9月17日,苏联领导人斯大林(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为了建立东方防线,命令60万苏联红军越过苏波边界,进入波兰东部,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9月18日,苏军与德军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会师,德、苏两军以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一线为界分割了波兰。9月28日,德军攻陷华沙,波兰再次沦亡。波兰人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并全部占领了波兰领土,而后苏联与波兰流亡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1942年,流亡政府在国内建立了国民军,同年,苏联支持的波兰共产党人建立了波兰工人党和人民军,在地下同纳粹占领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此,许多人付出了珍贵的生命。1943年,由于发生了卡廷森林事件,流亡政府和再次和苏联断交。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苏军的反攻将战线逐渐推进到波兰境内。1944年元旦,在工人党的倡议下,成立了全国人民代表会议,由贝鲁特(Boles?aw Bierut)任主席。1944年7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会议在海乌姆组成了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月宣言》,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 1944年8月,苏联红军推进到了华沙的近郊,在英国的流亡政府为了在新生的波兰国家权利机构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华沙犹太人英雄纪念碑
  就命令在华沙的地下国民军发起起义,这就是著名的华沙起义。由于斯大林认为,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不应得到同情,从而苏军并没有给予华沙城内起义军太多的支持,在纳粹德军的血腥镇压下,起义失败,疯狂的希特勒下令将华沙夷为平地,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遭到毁坏,大部分华沙人也被送入死亡集中营。事后证明,苏联应为华沙起义的失败负有一定道义上的责任。1945年1月17日,苏波军队解放了已成为废墟的华沙。4月,波苏两国签订了友好互助与经济合作条约。6月,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临时民族统一政府。 根据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的决定,确定了波兰东、西部边界,东部以寇松线为波苏边界,西部波德边界则向西推移至奥德-尼斯河,并把什切青和施维诺威斯划入边界的波兰一侧。这样,波兰的版图整体西移了200多公里,面积也比战前缩小了约7.6万平方公里,大约是损失了20%的领土。 在二战中,波兰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大约有600万波兰军人和平民在这场战争中丧生。在波兰境内发现了许多纳粹屠杀犹太人和其他平民的集中营,其中最著名的是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在所有参战国中,若按人口比例来计算的话,波兰是死伤最惨重的国家。
  人民共和国时期(1944~1989)
  1947年,波兰举行议会选举,苏联支持的贝鲁特当选为总统,社会党人西伦凯维兹(Józef Cyrankiewicz)任政府总理,波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西方的流亡政府基本被排斥在权利中心之外。1948年12月,波兰工人党和波兰社会党合并,成立了波兰统一工人党(Polska Zjednoczona Partia Robotnicza, PZPR)。贝鲁特任总书记。人民政府把大中工业、交通运输、银行收归国有,实行了土地改革,动员人民完成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计划(1947~1949),国家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有了改善,1949年10月7日,波兰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1950年起,波兰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六年计划(1950~1955)。 1952年,波兰改国号为波兰人民共和国(Polska Rzeczpospolita Ludowa,PRL),并通过波兰人民共和国宪法,萨瓦茨基(Aleksander Zawadzki)当选国务委员会主席,贝鲁特被任命为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 3月,贝鲁特病逝于莫斯科,奥哈布(Edward Ochab)继任第一书记。 但波兰的社会结构、政治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以及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说明在波兰建立社会主义具有先天不足的缺陷。但以贝鲁特为首的波兰政府的教条主义者还是全盘接受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依据苏联模式,波兰制定了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首位,按“重—轻—农”的顺序进行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结果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片面发展,农业长期落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格但斯克
  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加上波兰人内心深处的反俄叛逆心理,宗教、自由主义的传统和波党执政的失误、官僚腐败现象盛行等等综合因素,使得社会主义在波兰的执行显得异常艰难,导致波兰成为二战后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中最不安定的国家。 1956年,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ев)的“非斯大林化”,给整个社会主义东方阵营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波兰就在当时发生了著名的波兹南事件。当年6月,波兰西部工业城市波兹南的斯大林机车厂的工人,在要求增加工资、减少税收的经济要求被当局拒绝后,于是在1956年6月28日,波兹南市爆发了十万人的示威活动。后来演变成警察和工人的枪战。坦克和保安部队也参加了对工人的镇压。据统计,仅一天的冲突骚乱,就有54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另有300多人被捕。为了平息业已非常严峻的局势,当局采取了妥协了立场。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遂平息下去。 1956年8月4日,波兰统一工人党决定撤销1949年11月对原波共领导哥穆尔卡(W?adys?aw Gomu?ka)等人的批判和谴责,并将其从监狱里释放出来。同年10月19日,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委员。在苏波两党会谈中,哥穆尔卡反对苏联对波兰内政的干涉和压力,坚持走“波兰自己的道路”。10月21日,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0月举行的党的二届八中全会上哥穆尔卡当选为第一书记,1956~1960年的五年计划,把发展消费品生产和农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主要任务。会议对以前的方针政策进行了批评,提出克服“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加强法制和政治生活民主化”,发展经济,“更快地改善人民生活”的新方针。但由于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无法根本克服,在以后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依然严重失调。 1970年12月,波兰又一次面临危机。格但斯克(原但泽市)等沿海城市的工人、学生、市民抗议政府提高食品和日用品的价格,举行罢工,并导致了一场严重的社会骚动,后来发展成流血冲突。在12月20日举行的五届七中全会上,解除哥穆尔卡第一书记职务,由盖莱克(Edward Gierek)继任党的第一书记。西伦凯维兹改任国务委员会主席,由雅罗谢维奇任部长会议主席。 70年代,是波兰战后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盖莱克政府踌躇满志地推行闻名于世“高速度、高积累、高消费”的所谓“三高政策”,大量引进外资,大上建设项目,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波兰一派欣欣向荣。然而,欲速不达,在表面繁荣的背后,70年代末,政府各种补贴达到财政预算的40%,外债高达260亿美元。进入80年代,政府不得不采取冻结工资和部分商品提价的措施以避免危机,长期习惯于计划价格的波兰人毫无心理准备。当政府在1980年7月宣布“议价商店”肉类价格提高40-60%的时候,群众的不满引发了全国性的罢工。 同年9月,波兰统一工人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解除盖莱克第一书记的职务,由卡尼亚(Stanislaw Kania)继任。10月,一个在当时声名显赫的工会组织,也是东欧第一个独立的工会组织——团结工会(Solidarno??)出现了,瓦文萨(Lech Wa??sa)当选为当时团结工会的领导人。团结工会领导的罢工运动最初采取和平方式,并承认社会主义是波兰的政治基础,承认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和与苏联结盟。1981年在格但斯克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全国委员会取代全国协商委员会,通过新的政治纲领,要求在波兰实行多元化,建立“自治共和国”。称团结工会是波兰改革的主力,工会纲领中未提到社会主义及统一工人党的领导作用。在罢工运动中,工会提出要有自己的报刊、有自由出版权,要“自下而上夺权”。工会与政府分庭抗礼。 1981年统一工人党的九届四中全会上,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Wojciech Jaruzelski)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1981年12月13日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团结工会被取缔,瓦文萨等工会领导人被拘禁,部分工会骨干转入地下活动。工会内部分成两派,以瓦文萨为首的缓和派主张避免同政府发生正面冲突,提倡协商对话;激进派则主张通过暴力推翻政府。随之社会上也发生重大分化,原支持团结工会的人转向支持政府。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2年2月议会通过新的工会法,要求重建新的工会,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4年波兰宣布大赦,而瓦文萨等人则努力为使团结工会合法化而斗争。波兰局势进入了短暂的稳定期。
  第三共和国时期(1989至今)
  从1986年开始,由于苏联的戈尔巴乔夫(Михаил Сергеевич Горбачёв)的内外政策开始采用向右转的“新思维”,并给东欧国家松绑,苏联和东欧的局势开始动荡。1988年波兰政府的价格改革引起群众不满。1989年2至4月,波兰统一工人党与团结工会等反对派举行圆桌会议(Rozmowy Okr?g?ego Sto?u),经讨论,统一工人党同意团结工会合法。6月波兰举行全国大选,团结工会获99%的参议院席位。9月12日团结工会的马佐维耶茨基(Tadeusz Mazowiecki)组成以团结工会为主导,包括统一农民党和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原统一工人党领导人雅鲁泽尔斯基出任首任总统,任期6年。同年12月29日,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红底戴王冠的白鹰恢复为波兰的国徽。史称波兰第三共和国。波兰正式走上了政治上奉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经济上实行以私有化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不久,雅鲁泽尔斯基辞去波兰统一工人党总书记职务,瓦文萨及支持者宣称圆桌会议协议已经过时,要求总统辞职,举行新总统和议会大选。1990年1月27日,波兰的统一工人党召开十一大,宣布党停止活动,一个执政45年,曾拥有近300万党员的大党就这样解散了。1990年瓦文萨提出竞选总统,遭马佐维耶茨基的政府派反对。团结工会内部分裂为支持瓦文萨的中间派协议会和支持马佐维耶茨基的公民运动民主行动会。 1990年11月举行大选,瓦文萨在第二轮投票中当选总统。他提出“建设自由、民主、富裕的新共和国”,经济上发展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消对土地自由买卖的限制和对外政策强调向整个欧洲和世界开放等。 二战中被苏联和纳粹联手灭亡之后的波兰流亡政府一直存在到1990年12月,现在的波兰政府继承的是伦敦流亡政府的法统。 1990年12月,在华沙皇宫举行的新任波兰总统就职仪式上,伦敦流亡政府总统将波兰第一共和国国旗、宪法原件和总统印信交给了瓦文萨
在人际交往中,波兰人的举止优雅,语言文明,彬彬有礼,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同外人打交道时,波兰人对称呼极其重视。他们的习惯,是要尽可能地采用郑重其事一些的称呼。对于男士,波兰人言必称“潘”。对于妇女,他们则非要称之为“帕那”或“帕妮”不可。在社交场合问候他人时,波兰人肯定会对对方以“您”相称。他们假如与对方以“你”相称,则多半意味着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彼此相交已非一日。按照波兰人的习惯,自己在交际场合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必须要主动同对方握手为礼,同时还要报上自己的姓名,不然即为失礼。在波兰,最常用的见面礼节有握手礼和拥抱礼。在波兰民间,吻手礼则十分通行。一般而言,吻手礼的行礼对象应为已婚妇女,行礼的最佳地点应为室内。在行礼时,男士宜双手捧起女士的手在其指尖或手背上象征性轻吻一下,假如吻出声响或吻到手腕之上,都是不合规范的。 波兰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喜欢请客吃饭。在宴请客人时,波兰人有不少的讲究。一是忌讳就餐者是单数。他们认定此乃不吉之兆。二是在吃整只的鸡、鸭、鹅时,波兰人通常讲究要由在座的最为年轻的女主人亲手操刀将其分割开来,然后逐一分到每位客人的食盘之中。三是不论饭菜是否合自己的口味,客人都要争取多吃一点,并要对主人的款待表示谢意。四是口中含着食物讲话,在波兰人看来,是很粗鲁的。
你好,我就在波兰。 波兰人比较友善。冬天较冷。天气也挺暖和。来波兰就去看看二战时候留下的遗址吧。其实和中国也差不多的。 教你几句波兰语用用。 你好----尽斗不肋 再见----抖不贼娘。 谢谢--- 金枯叶。
波兰是一个中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近年来无论在欧盟,还是国际舞台的地位都与日俱增,自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以来,经过90年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几年里,波兰已经成为西方阵营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东与乌克兰及白罗斯相连,东北与立陶宛及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西与德国接壤,南与捷克和斯洛伐克为邻,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2018年8月21日至26日,第十三届波兰火焰艺术节在波兰奥斯特鲁达举行。
扩展资料:
波兰气候介于东欧大陆性气候和西欧海洋性气候之间,全境基本上属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在通常情况下,波兰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除山区外,年均气温为6~6.8℃。最冷的1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5~-1℃,最热的7月份全国平均气温为17~19℃。
而每年夏季全国平均气温约为15℃,最热的地区即南部的西里西亚气温约为19℃;冬季全国平均气温为-1℃~ 4.5℃,最冷的地区即西里西亚的普鲁什库夫气温曾达-40.2℃。
冰冻期因地区不同而各异,东北部长达65天,山区超过130天。平原地区寒冷期长达90~130天,山区超过200天。按区域划分,波兰的西部和北部主要属海洋性气候,那里的冬天温和而潮湿,夏天凉爽而多雨,波兰的东部和南部大多属大陆性气候,那里有寒冷的冬天和炎热而干燥的夏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波兰

波兰概况有哪些?

国家概况波兰位于中欧,面积约31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千8百万。四周分别与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俄罗斯接壤。官方语言为波兰语,天主教徒占波兰人口的94%。波兰属于工业及农业国:25%的人口从事农业活动,62%的波兰人居住在都市,而38%的波兰人则居住在乡村。波兰货币为兹罗提(1美元=4兹罗提左右)人均GDP4900美元(2001年)人均月收入500美元(2001年)。
波兰有很多拥有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及艺术作品的历史名城,例如克拉科夫、托伦、弗罗茨瓦夫、波兹南及华沙。波兰还是许多名人的出生地,例如哥白尼、肖邦、居里夫人、鲁宾斯坦、帕德雷夫斯基,以及现任教皇保罗二世。波兰的气候属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兼而有之又偏于温和的气候,波兰的北部和西部主要属海洋性气候,东部则属大陆性气候。波兰最热的时候是在每年的七月;最冷的时候则在每年的一月。每年从十一月到第二年的三月的气温多在摄氏零度以下。每年的五月到九月是波兰最美丽的时候,这时的天气是温暖而阳光明媚,九月是被誉为“波兰金色的秋天”的开始。在波兰一年中平均有300天是多云的天气。波兰有六个季节,除了四个典型的欧洲季节外,还有“早春”和“早冬”两个季节。
波兰的首都华沙位于波兰中部维斯瓦河畔,是波兰最大的城市,也是波兰的政府所在地和学术及文化中心。二战期间,华沙几乎被彻底毁灭。但战后,波兰人一砖一瓦,严格按街道的原样和尺寸,重建了整个华沙市,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的华沙已经成了一个较有特色和一定规模的都市。外表虽缺少一些大都市的现代感,但它良好的居住环境、便利的交通及完备的市政和生活服务设施,要远远超出中国一般城市的水平。
主要城市华沙市首都华沙是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维斯瓦河中东段的两岸。南北沿河延伸约29公里,东西宽26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市区居民160余万。气候温和,7月平均气温19度,1月为4度。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
华沙在公元10世纪有居民点,15世纪初具城市规模。1596年成为首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受严重、破坏,战后迅速重建。主要工业有:机械制造(汽车、电机)金属加工、冶金、化学、制药、食品、印刷和纺织等。
华沙有波兰科学院、华沙大学(创办于1816年)、华沙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和一些专科学院。
文化设施有国家图书馆(藏书260余万册)、国家博物馆、国家剧院、艺术陈列馆等。1927年和1935年分别开始举行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和小提琴比赛。古城有17、18世纪建筑古迹。肖邦故居在华沙西北郊热拉佐瓦&
8226;沃拉村。
克拉科夫市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公元10世纪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版图之前,维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从“复兴者”卡齐米什国王(1034年至1058年)起克拉科夫成为波兰首都。从1320年起克拉科夫为国王的加冕地。1794年科希秋什科起义以克拉科夫为中心。波兰被完全瓜分后,克拉科夫隶属奥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克市被并入德国版图的“总督辖区”。当时克拉科夫是波兰最大的抵抗中心之一。1948年在克拉科夫兴建了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从而带动了整个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这里的雅盖隆大学建立于1363年,系波兰最古老的大学,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
格但斯克市格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约47万。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
格但斯克是波兰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工业中心,有两个海港。同时它还是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高等教育和博物馆学中心。海洋旅游和娱乐业发达。城市的陆路、铁路和水路交通便利,空中航线连接着波兰各地及邻近国家。格但斯克还因历史上多次爆发工潮而成为波兰第二大政治中心。公元997年,布拉格的霍耶华大主教到濒临波罗的海的格但斯克传播基督教,意味着格但斯克城市历史的开始。14世纪后长期被普鲁士人占领,称其为但泽市。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凡尔赛公约确定格但斯克为自由城市。二战后,重归波兰。
格但斯克是波兰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形式独特的古建筑群,多具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古城、圣玛利亚琥珀街、“圣扬”教堂、古城墙等最为著名。
波兰盛产波罗的海琥珀,为世界琥珀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从古代开始,格但斯克就集中了众多琥珀加工作坊,其设计精美、制作考究,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地的珠宝商洽谈业务。
1、区域概况
波兰位于欧洲大陆中部,中欧东北部。最南端为北纬49°00′,最北端为北纬54°50′,最东端为东经24°09′,最西端为东经14°08′。
东部和东北部分别与立陶宛、白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地区接壤,南部与捷克和斯洛伐克毗邻,西部与德国相连,北临波罗的海并与瑞典和丹麦遥遥相对。南北长649公里,东西相距689公里。边界线总长3538公里,其中海岸线长528公里。
2、地形地貌概况
波兰地势平坦,国土大部分处于低矮的波德平原,略有起伏,平均海拔173米。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地势南高北低,中部下凹。北部多冰碛湖,南部有低丘陵,靠近捷边境为苏台德山和贝斯基德山。东北部的湖区林木茂密,人口较少。
3、气候概况
由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所决定,波兰气候介于东欧大陆性气候和西欧海洋性气候之间,全境基本上属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在通常情况下,波兰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热。
4、水文分布
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波兰境内长742公里),其中维斯瓦河被称为波兰的母亲河。全国99.71%属波罗的海流域,其中维斯瓦河流域占二分之一,奥得河流域占三分之一。奥得河中下游部分区段为德国和波兰的分界线。
5、工业概况
波兰的工业有燃料─动力工业、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化学工业、木材造纸工业、轻工业、航空工业等。燃料─动力工业是波兰重要的基础工业,其中煤炭工业最为发达。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波兰

波兰最主要的三大城市是?

一·波兰首都华沙
  首都华沙是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区位于维斯瓦河两岸,南北延河延伸29公里,东西宽26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市内草坪绿地遍布,市郊森林环绕,有“绿色之都”美誉。华沙居民160多万人
二·克拉科夫市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公元10世纪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版图之前,维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
三·格但斯克市
格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约47万。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格但斯克是波兰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机械和食品加
工工业中心,有两个海港。同时它还是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高等教育和博物馆学中心。
波兰最主要的三大城市如下:
一·波兰首都华沙
首都华沙是波兰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市区位于维斯瓦河两岸,南北延河延伸29公里,东西宽26公里,面积约500平方公里。市内草坪绿地遍布,市郊森林环绕,有“绿色之都”美誉。华沙居民160多万人
二·克拉科夫市
克拉科夫市位于波兰南部离华沙约300公里的维斯瓦河畔,人口70万,是波兰最大的文化、科学、工业与旅游中心。公元10世纪末克拉科夫并入波兰版图之前,维斯瓦公爵已在此建都。
三·格但斯克市
格但斯克市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维斯瓦河的入海口。波莫瑞省首府。人口约47万。波兰北部最大的城市。与索波特、格丁尼亚两市形成庞大的港口城市联合体――三联城。格但斯克是波兰重要的造船、石油化工、机械和食品加
工工业中心,有两个海港。同时它还是重要的科学、文化、艺术、高等教育和博物馆学中心。

波兰和乌克兰的关系是什么?

波兰和乌克兰在相当长时间内就是一个国家,波兰立陶宛公国。而且还包括了现在的波罗的海三国和白罗斯以及相当一部分的俄罗斯现在的领土。乌克兰大部分地区信奉天主教,倾向西方就是因为基辅罗斯覆灭以后,西斯拉夫人建立了波兰,尤其是到了波兰立陶宛公国时期国力强盛,面对沙俄的不断侵略骚扰,举兵直接攻破了莫斯科,在东欧地区把金帐汗国及其附属的莫斯科公国的势力赶了出去。
乌克兰在波兰驱逐蒙古金帐汗国和当时投降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势力的时候接管了乌克兰,从十六世纪开始乌克兰就是波兰立陶宛公国的一部分。乌克兰人就是受到波兰人和立陶宛人的影响,从东正教转投天主教,部分东正教忠实者则迁往乌东,因为沙俄信奉东正教,乌克兰内部的宗教纷争就给了沙俄拉拢和进行文化输入的条件,加上后来乌克兰曾经和波兰立陶宛在政治上出现了分歧,乌克兰短暂的脱离波兰立陶宛公国,像沙俄称臣,沙俄也趁机往乌东地区迁移人口,增加俄罗斯族人数量。但是沙俄奉行的大俄罗斯主义种族主义,乌克兰人受歧视,所以乌克兰又回归了波兰立陶宛公国,沙俄则扶持乌东地区自治,让乌克兰出现了一种半分裂状态,乌东地区像俄罗斯称臣,自治。乌克兰其他地方依然奉行原来在波兰立陶宛公国的模式。
沙俄其实是一个多国家的联盟,就像沙皇的名字的全称翻译过来好几百字,沙皇名义上兼任了几十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领导人。你比如车臣其实就算是沙俄内部的一个独立加盟国。车人治车,一直延续到现如今,卡德罗夫家族排挤一切非车臣人的干预,撵走了所有莫斯科派来管理车臣的领导,车臣就是俄罗斯联邦内一个明显的独立王国,过去乌东也是如此,而且乌东人口就不多。很多人以为乌克兰是俄罗斯的一部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乌东只是因为信奉东正教,俄罗斯是东正教最后的根据地了,如果不是宗教信仰早就和乌克兰其他地区那样退出沙俄联盟,车臣闹独立就是沙俄联盟时期就允许加盟国退出,各加盟国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联合国成立的时候乌克兰是创始51国之一,乌克兰无论是沙俄还是苏联时期都是一个独立国家的行政级别划分,只是苏联政府实际控制。
从莫斯科公国开始俄罗斯人帮助蒙古人进攻其他斯拉夫民族快四百多年,就造成俄罗斯人和其他斯拉夫民族的关系都非常恶劣。一战后苏联强行吞并乌克兰,暴政之下酿成了乌克兰大饥荒饿死几百万乌克兰人,让两个民族有了非常深的民族仇恨,二战后苏联继续奉行大俄罗斯主义种族主义,乌克兰人属于受欺凌歧视和区别对待的群体,波兰也是同样的问题,所以两个难兄难弟更亲近一些,而且两个国家文化还是语言也是互通的,这点和乌克兰人说乌克兰语,俄罗斯人说俄罗斯语既有民族仇恨问题,更有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的冲突。
波兰乌克兰即是邻国,更是在最近的几百年当中是同一个国家的两部分,语言文化也是互通的,而上世纪苏联时代有共同的遭遇,所以本能上互相亲近,苏联解体后波兰先后加入北约欧盟,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造成了乌克兰人除了乌东地区的一小部分大多数人倾向西方,认为自己从始至终都是欧洲国家西方阵营的人。
波兰和乌克兰的关系是不仅是邻国,更是关系暧昧的冤家。波兰和乌克兰都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今互为邻国。区别在,波兰是欧盟成员国,而乌克兰游离在俄罗斯和欧盟之间左右为难,冷战后又有合作反俄的需要,双方主要也就历史问题扯扯皮撕撕逼,不影响大局。
波兰和乌克兰的信息
波兰与乌克兰相邻,帮助乌克兰用中国的一句成语,唇亡齿寒就是最好的解释,在历史上波兰和乌克兰都曾受到俄国沙皇的出卖和侵略。波兰,是一个位于中欧,由16个省组成的民主共和制国家。
从波二建立到灭亡乃至德占时期,波兰和乌克兰族关系算是相当和谐现在的话,两国关系倒是不坏,毕竟波兰战后的领土调整和民族迁移让其民族单一化,内部的民族冲突算是通过调整边界解决了。
波兰和乌克兰同属于欧洲国家,并且都是世界上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波兰和乌克兰都曾经被俄罗斯统治过尤其是在一战前的时候当时的波兰和乌克兰都属于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波兰变独立了到了1989年苏联解体的时候乌克兰也独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