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海浪伍尔夫经典语录
- 2、【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片段4
- 3、伍尔芙的经典散文作品
- 4、如何评价伍尔夫的海浪?
- 5、伍尔夫海浪为什么难读
- 6、海浪拍岸声声碎,迦蓝听雨沥沥臭意思
- 7、Waves or Justine是哪本书
- 8、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所有作品
- 9、弗吉尼亚?6?1沃尔夫有哪些作品?
- 10、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海浪伍尔夫经典语录
语录:1、我有根,但我流动。2、一个人一只狗一杯酒,一夜一下子变老。3、那孤零零的船长,停靠在哪个远方,像个孤岛一样。4、在人间任何地方,我没有自由可言。5、我时而调皮,时而快活,时而倦怠,时而忧郁。
《海浪》 《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93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弗吉尼亚 · 伍尔芙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家。
作者以极具朦胧意味和象征意味的笔触描绘了六个人物:伯纳德、内维尔、路易斯、苏珊、珍妮和罗达从童稚到垂暮之年的内心独白。
作者通过大海、太阳、海浪和鸟鸣等描写将一天之内的景色变化展现出来,而通过花草树木的衰荣以及田野上的景色变化展现了一年中的四时变幻。
【英】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片段4
“我爱,”苏珊说,“我也恨。我只想追求一样东西。我的眼睛是冷酷锐利的。吉尼的眼睛会突然点亮千盏灯火。罗达的眼睛好像那些苍白的花朵,总会引来黄昏的飞蛾。你的眼睛圆满充盈,从不失去神采。但是对于我的追求,我已经打定主意。我看见草丛中的昆虫。而我的母亲还在为我织着白色短袜,为我缝制带褶边的围裙,我是个孩子,我会爱会恨。”
“但是当我们依偎着坐在一起的时候,”伯纳德说,“话语让我们彼此交融。薄雾弥漫在我们身边。为我们营造出一片空幻的领地。”
“我看见甲壳虫。”苏珊说。“它是黑色的,我看见了;它是绿色的,我看见了;我被这些单个的词语束缚住了。而你无拘无束;你神游物外;你用连珠妙语让自己神采飞扬。”
“来吧,”伯纳德说,“让我们一起探索。有幢白色的房子坐落在树林中。它位于离我们很远的地方。我们要沉下去,像游泳的人用脚趾尖碰触水底。苏珊,我们要沉到树叶的绿色气息下。我们一边跑,一边下沉。海浪包围了我们,柏树叶在我们头顶汇拢。瞧那口坚固的大钟,镀金的指针闪闪发光。瞧那幢大房子,那些平平凹凹、高高低低的屋顶。瞧那个小马倌,穿着胶鞋在院子里踩出咔哒咔哒的声响。那里是埃尔夫顿。
“现在我们从树梢落到了地上。我们头上的天空不再翻涌,不再有绵延的、悲伤的紫色海浪。我们接触到泥土;我们踩着大地。那是女士花园旁一道修剪细致的树篱。中午的时候,她们在那儿一边散步,一边拿着剪刀修剪玫瑰。现在我们来到围墙环绕的小树林里。这里是埃尔夫顿。我在十字路口见过一处标志牌,上面有只手臂指示‘去往埃尔夫顿’。没有人去过那儿。羊齿草发出浓烈的气味,下面生长着红色的霉菌。瞧,我们惊醒了睡梦中的寒鸦,它们还从未见过人的样子呢;瞧,我们踩在腐烂的栎树瘿上面,它们被岁月染成了红色,滑溜溜的。有一道围墙环绕着这片小树林;没有人会来这里。听!一只巨大的癞蛤蟆噗嗵蹦进灌木丛里;一枚远古的冷杉球果啪嗒落了下来,将在羊齿草丛中慢慢腐烂。
伍尔芙的经典散文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1882-1941)是意识流作家中成就最高的女性。她是[[英国]]著名学者莱斯利·斯蒂芬爵士的女儿。其代表作品包括《达洛维夫人》、《海浪》和《到灯塔去》。
伍尔芙与其他男性意识流作家不同之处在于,她的小说往往富有诗意,在语言上更像诗体散文,富有唯美主义的情调。但其小说内容的晦涩难懂却和其他意识流作家的作品别无二致。例如,在其代表作《海浪》中,作者没有设计贯串全文的主要情节,而是时刻强调“瞬间”感觉的重要性,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感觉。小说具有显著的存在主义色彩。
弗吉尼亚·伍尔芙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持悲观态度,认为这个时代的文学中没有大师,只有试验者。现代派小说不过是两个高峰之间的峡谷而已。1941年,伍尔芙在伦敦投河自尽。
艾略特认为伍尔芙是当时英国文学的中心,是一种文明模式的代表。她的逝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出生于书香世家的伍尔芙的突出成就是意识流小说。她的《达罗卫夫人》(Mrs. Dalloway)和《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作品突破传统的时空观,将意识流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还体现出女作家对于女性存在的历史及现状的独特反思。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出生在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22号。其父是文学家兼评论家。自幼受其父影响很深,她的许多作品与早年经历有关。由于她的母亲生有3个孩子,继母生有4个孩子,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父异母的两位兄长对她倾注了太多的热情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
她一生中多次精神失常,母亲、父亲相继病逝,是她难以承受的打击。她的小说《达罗威夫人》中即充满了对病态幻觉的真实生动的描绘。
她和伦纳德的结合,使她的婚姻生活与文学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没有其夫的帮助与支持,她也许成不了伟大的作家之一。
她少女时期遭受的精神创伤,她成人后非常厌恶甚至弃绝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她的丈夫尊重她的意愿,和她保持着没有性爱的夫妻关系。
她把艺术看得高于一切。不过,她每完成一部作品常会出现病兆。性格多变的她经常在脸上看出她内心的痛苦。好在,她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她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
1941年3月28日,精神上再也无法承受巨大压力的她写了遗书后投河自杀。
1928年弗吉尼亚.伍尔芙 (Virginia Woolf)以女诗人维塔为原形,写出了喜剧性的幻想体传记小说《奥兰多》(Orlando),献给维塔。小说的主人公奥兰多及其化身跨越三个世纪,先为男性,后来逐渐转为女性。小说中的很多情节都是以维塔的经历为素材构筑的,被称为“文学史上最长最迷人的情书”。
如何评价伍尔夫的海浪?
在我看来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内涵上很细腻很真实。作为小说来说每个人物都很独立,之间的关系也很合理,也能找到和作者本身的联系。
很真实很打动人,还会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惊叹她怎么能每一页都如此有凭据,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因为人生境遇和轨迹的原因有一些真实注定是我理解不了的,但是伍尔夫不像有的作家让我看到虚假。
介绍
伍尔夫是帕慕克所说的“感伤的小说家”,字里行间流露出精雕细琢的质感,同时章节之间的内容有着非常紧密的逻辑关系,将六位主角的一生以一种抽象而具体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其文字包含有大量的修饰词,加以人物内心的独白,让人不忍心错过每一个字。
如序言中所述,“ 这部高度诗意化、抽象化、程式化的实验作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故事,倒更像是一部由九个乐章构建而成的音乐作品 ”。
伍尔夫海浪为什么难读
语言难度较高、主题深刻。1、伍尔夫的《海浪》使用了许多复杂、晦涩、抽象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些语言对于普通的读者来说难以理解。2、伍尔夫的《海浪》探讨了生命、死亡、爱情、自由等深刻主题,这些主题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人生经验才能理解。
海浪拍岸声声碎,迦蓝听雨沥沥臭意思
意思是大海孕育着生命,海浪的起伏犹如人类的繁衍息息相关,听着雨声,想来是在回味烟花易冷吧。原文来自于《海浪》,是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193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Waves or Justine是哪本书
这是两本著作,分别是The Waves和Justine。The Waves(海浪)作为伍尔夫最具实验性的小说之一,以大海为背景,以独白的形式呈现了六个角色——从早到晚,从童年到老年。其结果是一种光荣的声音的合唱,它的存在不是为了评论过去的事件,而是为了庆祝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后者是劳伦斯杜威尔的小说《亚历山大四重奏》(这是第一部)。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夫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所有作品
1922 10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
1924 散文《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
1925 4月散文集《普通读者》
5月小说《达罗威夫人》。
1927.5 小说《到灯塔去》
1928.10 小说《奥兰朵》
1929 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屋子》
1931.10 《海浪》。
1931 《岁月》(初名《The Pargiters》
1932.7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1932.10 《普通读者》第二系列
1933 10月《爱犬富莱西》
1937.3 小说《岁月》
1938.6 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
1940 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 Fry: A Bibliography》)。
1941.2 《幕间》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
【作品类别:小说】
1915年 《远航》(The Voyage Out)
1919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
1920年 《雅各的房间》 (Jacob's Room)
1925年 《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1927年 《到灯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8年 《奥兰多》 (Orlando: a Biography)
1931年 《海浪》 (The Waves)
1937年 《岁月》 (The Years)
1941年 《幕间》 (Between the Acts)
【作品类别:短篇小说集】
1944年 《鬼屋及其他》 (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
【作品类别:随笔】
1929年 《一间自己的房间》 (A Room of One's Own)
1925年 《普通读者一》 (The Common Reader)
1933年 《普通读者二》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
1938年 《三个畿尼》 (Three Guineas)
1940年 《罗杰·弗莱传记》 (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2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 (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存在的瞬间》 (Moments of Being)
1919 年《现代小说》 (Modern Fiction)
弗吉尼亚?6?1沃尔夫有哪些作品?
弗吉尼亚·沃尔夫
弗吉尼亚·沃尔夫(1882-1941)是英国杰出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女作家。她生于伦敦的文学世家,自幼受文学熏陶,有较高的学识与素养,经常在寓所中款待文艺学术界人士,谈论艺术和哲学,力主反传统,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社团--布卢姆斯伯里派。1917年,沃尔夫与她的丈夫里奥纳德一起创立霍加斯出版社,专门出版当时的新潮作家的作品。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作品与沃尔夫本人的小说 均由该社出版。1941年,沃尔夫不堪忍受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焦虑,心理崩溃而自溺。
沃尔夫是与乔伊斯同时代的另一个意识流小说家。重要作品有《达洛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幕间》(1941)等。她认为小说反映的是人的潜意识活动,因此在创作中她十分注意并长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小说外,沃尔夫还写过许多散文,如《普通读者》、《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亚》和《一个作家的日记》等。她的散文细腻、优美、耐人寻味,她还写了许多文学批评的文章,她蔑视传统的创作方法,要求创作有更大的自由度。
弗吉尼亚·玛丽.比恩(Virginia Woolf?6?0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玛丽.比恩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6?0)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6?0)、《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6?0)、《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6?0)。
正确名字: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是一位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奥兰多》,散文《属于自己的房间》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及独立的房间。作品有:
小说:
出航(The Voyage Out,1915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1919年)
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1920年)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年)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年)
奥兰多(Orlando: a Biography,1928年)
海浪(The Waves,1931年)
岁月(The Years,1937年)
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说集)
随笔:
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
普通读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读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罗杰·弗莱传记(Roger Fry: A Biography,1940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1942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1948年)
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
现代小说(Modern Fiction,1919年)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 *** ury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等。
早年经历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ParkGate)22号,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Virginia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House,在伍尔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Literary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College任教。
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芙确实是个好演员,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芙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开始创作1907年伍尔芙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1912年8月10日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芙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1913年7月伍尔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
1914年春天开始她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1915年伍尔芙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她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好在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3月,她的《远航》出版(《TheVoyageOut》)。1917年伍尔芙夫妇买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该出版社后来出版了包括艾略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洛依德在内的作家作品,并且出版了伍尔芙的所有作品。)霍加斯第一部出版物《Twostories》出版,收入小说《墙上的斑点》及伦纳德所写的小说《ThreeJews》。
辉煌时期1921年3月霍加斯出版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或星期二》——收入《墙上的斑点》与《邱园记事》(后来的作品都由霍加斯出版)。1922年10月,出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1925年5月出版小说《达洛维夫人》。1927年5月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灯塔去》获得法国1927-28年度的费米娜奖(PrixFemina)。1931年10月《海浪》出版。1931年开始创作《岁月》(初名《ThePargiters》)。
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1935年1月亲友们在姐姐文尼莎画室中上演弗吉尼亚的剧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并出版小说《岁月》。1938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Fry:A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晚年经历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她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Ouse)。终年59岁。
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一直整理出版着她的遗著。1941年,遗作《幕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