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在哪
- 2、郑永飞的主要成果
- 3、小进化的本质是什么
- 4、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
- 5、《World Orders, Oldand New》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6、韩少功的个人经历
- 7、请问北师大教材的编写体例是什么?
- 8、“伊甸园”是什么意思
- 9、MLA和APA格式的区别
- 10、有关鹰的知识,不要种类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在哪
Columbia 哥伦比亚
郑永飞的主要成果
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矿物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和实验测定、岩石成因同位素示踪和化学地球动力学、同位素体系理论模式及其地球化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部分论文已经被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SCI刊物引用达620余次(ISI论文引用排名榜中国地球科学家第3位)。有关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的计算公式和结果被写入美国出版的地球化学教科书《Principles of Geochemistry》(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同位素体系平衡的地质年代学和动力学效应”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扬子板块俯冲的壳幔地球化学循环”等。2014年6月,汤森路透发布了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2014)榜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副院长,民盟省委主委郑永飞入选地球科学榜单。据了解,高被引论文是指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他引频次在所属领域同一年度发表的论文中排名前1%的论文。汤森路透分析评估了21个大学科领域内2002-2012年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将各学科领域发表高被引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人员选入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全球共有3000多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中国共有143位研究人员入选榜单。
小进化的本质是什么
小进化的本质是:居群基因频率在世代延续中的改变。
古生物学家辛普孙〔G·G·Simpson)在其《进化的速度与方式》(Tempo and Mode inEvolution,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4〕一书中重新定义小进化与大进化
概念:小进化是指种内的个体和种群层次上的进化改变,大进化是指种和种以上分类群的进化。在哥德斯密特看来,大、小进化是两种不同的(无关的)进化方式;而在辛普孙那里则是研究领域的区分或研究途径的不同。也就是说,生物学家以现生的生物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进化改变,是为小进化。生物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以现代生物和古生物资料为依据,研究物种和物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长时间(地质时间)内的进化现象,是为大进化。
耶鲁学派的代表人物
●保尔·德曼(Paul de Man):保尔·德曼(Paul de Man)是当代美国最重要的文学理论家之一。他曾被认为是第一个明确地把理论观念引入文学批评的人,是美国文学批评思想史上的关键人物,而且在未来的文学批评论争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注:Martin McQuillan,Paul de Man(USA,Canada:Routledge,2001),pp.1-3.]德里达认为,德曼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的贡献就在于,他充当了文学理论领域里的一个中转站,从而“使得大学内外、美国和欧洲之间的一切通道都重新畅通起来”。[注:Jacques Derrida, Memoirs for Paul de Man, revised edi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9),p.vxii.]哈特曼把德曼的去世视为美国文坛的大“悲剧”,[注:Geoffrey Hartman,“Looking Back on Paul deMan,”in Read de Man Reading(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 『译者』esota Press,1989),p.4.]他对德曼的崇敬难以言表。而米勒曾经断言:“假如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变成德曼所期望的那种读者,人类公正、和平的千年……就会到来。”[注:J.Hillis Miller,The Ethics of Reading:Kant,de Man,Eliot,Trollope,James,and Benjamin(New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7),p.58.]不过,德曼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他的文论作品既引发赞誉也招惹责难,而且,两者的比例基本相当。他的理论作品被描述为“不可理解”、“反人类的”,或者是“非政治的”。从某种角度来看,德曼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遭到攻击最多的文学批评家。德曼之所以成为众矢之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可以归结为3个方面:其一,德曼自己的朋友和敌人一致把他误解为“解构主义”的旗手,而且,他还被想当然地划归为“耶鲁学派”(又被戏称为“耶鲁四人帮”)的头目。在这个地位上,德曼所受到的攻击在很大的程度上其实是不公正的,因为所有自称为(或被误解为)“解构主义”和“耶鲁学派”的批评家和学者的错误都成了他的错误。其二,德曼本人的文学批评活动主要是对其他文论家的批评活动进行再批评,他所批评的文论家中有一些人也是以文学批评本身作为自己的批评对象的,所以德曼的批评活动被讥讽为关于“批评的批评的批评”(criticism of criticism of criticism),他的许多思想观点又非常具有震撼力和“危险性”,所以许多人感到不得不奋起反击。其三,德曼个人的经历也很复杂,他在纳粹占领比利时期间,曾经为与纳粹合作的比利时《晚报》撰写过许多具有反犹太人倾向的文章,这些文章在德曼1983年去世之后被人们发现了,其时着实掀起了一股批判德曼的热潮。从这3个方面来看,其实只有第二个方面的攻击属于正常的文学批评论争,其他两个方面的攻击大多起因于政治的和帮派体系的偏见以及理论上的误解和无知。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攻击对正确地理解和研究德曼的文学批评理论构成了严重的阻碍,因此,有必要在此进行简单的梳理和解释。
《World Orders, Oldand New》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World Orders Old and New》(Chomsky, Noam)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SryT9sPFZRcCqo8t2fXw
提取码:3zcy
书名:World Orders Old and New
作者:Chomsky, Noam
出版社:Columbia Univ Pr
出版年份:1996-12
页数:311
内容简介:
This thought-provoking work is based upon a series of three lectures given by professor Chomsky as Charles Ledlund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at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It is published by arrangement with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in Cairo Press.
韩少功的个人经历
1953年1月出生于湖南长沙。1966年6月与同学们一起奉令停课,参与“文化大革命”。9月,父亲在政治迫害中去世。1968年12月报名下乡。1968.12——1974.12,湖南省汨罗县天井公社知青。1974.12——1978.03,湖南省汨罗县文化馆干事。1978.03——1982.02,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197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短篇小说《七月洪峰》。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人民文学》1979年第4期)并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在文坛开始崭露头角。后有短篇小说《西望茅草地》和《飞过蓝天》分别获1980年和1981年的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1年,第一本中短篇小说集《月兰》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82.02——1984.05,湖南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社编辑。1982年3月,短篇小说《风吹唢呐声》由凌子执导,由潇湘电影制版厂制作为电影上映。1983年4月,当选湖南省政协常委。1984.05——1985.02,湖南省总工会《主人翁》杂志社副总编辑。1985年2月,调入湖南省作家协会,随后赴武汉大学英文系进修。1985年倡导“寻根文学”,发表《文学的根》(《作家》1985年第4期)提出“寻根”口号,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了这一主张。中篇小说《爸爸爸》、《女女女》等,短篇小说《归去来》等反响热烈,并先后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境外转载或出版。1985年5月,缺席当选湖南省青联副主席。1986年,小说集《诱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一本随笔集《面对神秘而空阔的世界》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曾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团委(1986年)和怀化地区林业局(1987年)分别挂职锻炼各一年。1987年,所译昆德拉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与韩刚合译)由作家出版社“内部出版”,由中国时报出版公司在台湾出版繁体字版,在社会上产生较强反响。1988年到海南,开始主编《海南纪实》杂志。1988.03——1990.11,海南省文联、作协筹备组副组长(其间:1989.08晋升文学创作一级职务)。1990.12——1995.05,海南省作协副主席。1993年2月在海南省政协换届选举中再次当选为委员、常委。1991-1992年间,法文版《诱惑》与 《女女女》由PHILIPPE PICQUIRR出版,法文版《爸爸爸》由ALINEA出版,英文版《归去来》由RESEARCH CENTRE FOR TRANSLATION 出版,法文版《鞋癖》由ARCANE出版,意大利文版《爸爸爸》由EDIZIONE THEORIA出版,荷文版《鞋癖》由HET TRAGE VUUR出版。1995.05——2000.09,海南省作协主席,省文联副主席(兼)。1995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 ,任杂志社社长。199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作家出版社)引起各方争论。1997年4月,对持续不止的谣言浪潮作出法律反应,对制造与传播谣言的六被告提起侵权诉讼,并于一年后由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胜诉。5月,到海南省琼海市挂职体验生活。6月,在《天涯》编发汪晖《当代中国的思想状况与现代性问题》长文,此文后来被人们认为是引起中国知识界围绕“新自由主义”问题出现再一次分化的导火索。2000年5月,迁入湖南省汨罗市八景乡新居。同年9月,在海南省文联换届中当选为省文联主席,但获准此后每年可有一半时间居住乡下调研与写作。2002年4月,获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年内有长篇笔记小说《暗示》由《钟山》杂志发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获该年度“华语媒体文学大奖”的小说奖。另有荷兰文版《马桥词典》由DE GEUS出版,法文版小说集《山上的声音》由GALLIMARD出版。 2003年理论集《韩少功王尧对话录》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随笔集《完美的假定》由昆仑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出版,《暗示》繁体字版在台湾出版。2004年随笔集《阅读的年轮》由九洲出版社出版,《韩少功中篇小说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韩少功自选集》由海南出版社出版,小说集《空院残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韩少功中篇小说集》繁体字版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法文版《暗香》由GIBERT JOSEPH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澳大利亚Harper Collins再出版。2005年,演讲对话集《大题小作》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另有中短篇小说集《报 告政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英文版《马桥词典》由美国兰登书屋旗下的BANTAM DELL 再出版。何言宏等著《坚持与抵抗——韩少功评传》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年,长篇散文《山南水北》分别在《小说界》杂志与《钟山》杂志发表,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版《马桥词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吴义勤主编的《韩少功研究资料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4月,以长篇散文《山南水北》获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杰出作家奖”,同年11月以该作品获全国第四届鲁迅文学奖。 2007年10月,由荷兰Muziektheater De Helling剧团将《爸爸爸》和《女女女》改编为音乐剧公演。2008年7月,兼任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同年4月,孔见著《韩少功评传》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6月,廖述务编《韩少功研究资料》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9月,陈乐著《现代性的文学叙事——韩少功的小说与“文革”后中国的现代性》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年内还有《韩少功系列作品集》(九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山南水北》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出版;韩文版《阅读的年轮》由CHUNGARAM MEDIA出版;越文版《马桥词典》由NHA NAM PCJC出版;西班牙文版《爸爸爸》由Kailas Editorial出版。2009年,小说集珍藏本《爸爸爸》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越文版《报告政府》由NHA NAM PCJC出版;韩文版《山南水北》由IRE PUBLISHING CO出版;瑞典文版《马桥词典》由ALBERT BONNIERS FORLAG出版;波兰文版《马桥词典》由BERTELSMANN MEDIA出版。 2010年5月,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2009年度奖。10月5日至8日,作为中方代表团成员之一,访欧盟参加首届中欧文化高端论坛。11月,以中篇小说《赶马的老三》获《人民文学》2010年度优秀作品奖。同月以长篇小说《马桥词典》获美国第二届纽曼华语文学奖。2011年2月,获准卸任海南省文联主席、海南省文联作协党组书记两职。同年3月,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参加韩少功文学作品研讨会,有美、英、荷等多国专家参加。4月,以中篇小说《赶马的老三》获首届萧红文学奖。5月,赴韩国参加由外国语大学举办的韩少功作品研讨会,有韩、日、中等多国专家参加。9月,以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11月,《韩少功随笔》由台湾社会研究杂志社出版,该杂志社随后在台北举办韩少功随笔研讨会。12月,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天涯》杂志社、海南省文联召开的韩少功文学与作与当代思潮研讨会举行。12月,以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小说月报》第十四届百花奖。12月,以短篇小说集《鞋癖》获评台湾《中国时报》社开卷周刊主办的开卷十大好书。另有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篇小说集《红苹果例外》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2012年3月至5月,在广州中山大学访学。5月27日参加湖南毛泽东文学院举办的“文学名家讲堂”,畅谈《文学在电子数码时代的变与不变》。11月,短篇小说《怒目金刚》获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年内有《韩少功作品系列》(十卷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韩少功汉语探索读本》(三卷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2013年长篇小说《日夜书》在《收获》杂志刊载,当年三月底,小说单行本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繁体字版由台湾联经出版社11月出版,获《南方周末》文化原创“年度致敬人物”等荣誉。同年8月,短篇小说《山那边的事》获《小说月报》第十五届百花奖。9月,湖南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与海南文艺家评论协会组织的《日夜书》研讨会在长沙召开。11月,中国作协创研部与海南省作协主办的《日夜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11月,受台湾交通大学社文所邀请,任该校驻校作家一个月,并在台北、彰化、嘉义、南投等地大学讲学。同月,“韩少功工作坊(即作品研讨会)”在台湾新竹召开。2014年2月,长篇随笔《革命后记》由香港牛津大学出版公司出版单行本,随后在《钟山》杂志发表。3月,由复旦大学中文系等机构组织的《日夜书》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请问北师大教材的编写体例是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编写体例 一、对书稿的要求 (一)对书稿的基本要求 作者应根据与出版社签订的约稿时间,按时将符合质量要求的齐、清、定的稿件交到出版社。 1.齐:稿件完整,一次交齐。 文稿按顺序编排页码,图标标清楚,如果另附照片,最好注明出入位置。避免弄乱。 2.清:稿件内容清楚无误。 每个字、字母以及标点符号等应单独辨认无误。每字和标点符号均占一字,标点符号不能居行首。外文字母、文种、大小写、黑白体、上下角应区分清楚。公式、数字、书写格式等符合要求。 3.定:稿件最后定稿。 电子文稿与打印稿一致,应符合文稿要求,一般按图书开本要求分页,正文使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字,1.5倍行距。标题的字体、字号能与正文区分,插图处留空,表格清楚即可。 多作者的稿件一般由一人统稿,以便使体例、风格、叙述口气等一致,涉及的人名、地名等应统一。 (二)对书稿的具体要求 完整的书稿应包括文前部分、正文、文后部分。 1.文前部分:书名页、编委会名单、套书编写说明、本书内容提要、前言、目录。 (1)书名页:扉页与封面一致,应有书名、著作者名和出版社名。 书名应概括地、准确地表达本书的内容。 著作者是著作权的所有者,是作品的直接创作者。著作者在3人以内时,全部署名,署名次序作者商定;多于3人时,最好设主编并以主编署名,其他人的实际贡献可在前言中说明。也有以单位或编写组署名的。 (2)编委会名单:如丛书或涉及的人名较多时,需要设编委会,编委会名单以及排序由作者确定。 (3)套数编写说明:说明本套书的编写目的和组织情况,2000字左右。 (4)本书内容提要:简明扼要地写明本书的主要梗概、主要特点和读者对象,字数200左右。 (5)前言:说明编写目的、书的中心内容、特点、编写方法、适用范围、著作者分工等。 (6)目录:一般图书只列出章、节的标题,最多列三级标题;手册类工具书可以较详尽些。各层次标题必须与正文中的一致。 2.正文: (1)书稿内容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得有政治性错误,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合理引用他人的资料、数据、图标时应注明原作者和出处,一般在参考文献或页下注列出。 (3)层次不宜过多,要有一定的编列系统和统一格式,即体例统一。公式、图、表的编号要协调一致,如均按章编号或全书统一编号。 (4)稿中文字、汉语拼音、标点符号、数字、外文字母、名词术语、人名、地名、量和单位、插图、表格等均符合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尽量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5)从其他资料上引用的图、表、照片等要在其下注明作者及其出处,避免发生著作权纠纷。 3.文后部分(章后列出):附录、参考文献。 (1)附录:提供其他辅助资料或正文文中部分内容的证明以及有关数据、资料。附录应设标题,并与正文呼应。编写格式以及图、表、公式等要求与正文相同。 (2)参考文献:是写作中主要参考的重要资料,著录项目必须齐全、准确。 二、编写要求 (一)编写目的 兼顾“权威性、典型性、新颖性和教学实践认同性”,适用不同学校(专业)的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教材。 (二)编写原则 1.选题的独特性与前瞻性。避免同质化。 2.研究思路的独创性与深入性。 3.研究对象的代表性与典型性。 4.突出实践性与操作性。 (三)内容要求 内容上考虑: 1.依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师范司相关的课程标准、最新的教育理念、原则、方法,以及现有教育教学经验。 2.考虑读者对象的特点与需求。 3.内容特色。 4.框架结构。 5.理论与实践结合:既有教育理论与理念的支撑,又有案例分析,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编写体例(见样章) 1.全书结构 前言(序)——各章——后记(跋)——参考文献 2.每章层次 ×章——×节——一、——1、——(1)——① 书稿的层级不宜过多,文科一般是章——节——一、—— 1.——(1)——①,章节下面一般不超过三个层级,层次太多就显得很乱。 从全书看,每章的体例(框架结构/板块)是统一的;从每章看,在每一具体内容中,呈现的体例也要统一,主要体现在标题的层次和序号上。 个别用词也需要尽量统一。如老师和教师,或孩子、幼儿和儿童,书名、文件的全称,人名或地名、标点符号等在书中应尽量统一。 (五)写作风格 “写作风格”就是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和创作个性。如体裁、语言(如不同的叙事方法)以及艺术方法、艺术技巧等对风格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文体风格等。 多作者的稿件一般有人统稿,使体例、风格、叙述口气等一致,涉及人名、地名、术语等统一。 总之,思路清晰,结构合理,内容突出,体例统一,文字流畅。 三、注释要求 (一)正文中的脚注 正文中的注释,请采用页下注,即脚注,每页重新编号。脚注要注明作者、国籍(译本)、文献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版次,页码。英文的期刊和书名用斜体。示例见下: 1.中文图书 ① 大刘:《三年记忆 四年忘却》,第35~36页,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② 雷洁琼:《顾颉刚先生在燕大的活动》,见王熙华编:《顾颉刚学行录》,第86页,北京,中华书局,2006。 ③【法】福柯:《规训与惩罚》,第二版,第3页,刘北城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④【美】列奥?斯特劳斯:《自由教育与责任》,第19页,见刘小枫、陈少明主编:《古典传统与自由教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英文图书(书名斜体) ① Bourdieu, P.,The Weight of the World: Social Suffer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1999, p. 318. ② Foucault, M., The birth of the clinic, New York: Routledge,2003,pp.12-13. 3.中文期刊 ① 李四光:《地壳结构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 ② 张宁:《法国知识界解读布迪厄》,载《读书》,2000(4)。 4.英文期刊(期刊名称斜体) ① Grenfeil, M., Bourdieu in the Field: From the Bearn and Algeria, A Timely Response, in French Culture Studies, Vol.17, No.2,2006,p.224. 5.其他(网络、报纸) ① 刘林森:《人才外流导致我国竞争力下降》,见新浪网?新闻频道,2000年12月15日。 ② 张栗然:《拯救孩子的心灵》,载《中国教育报》,第8版,2004年2月14日。 (二)文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顺序编号,英文一律用正体。示例见下: 1.陈寅恪.陈寅恪史学论文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2.张宁.法国知识界解读布迪厄.读书.2000年第4期 3.张栗然.拯救孩子的心灵.中国教育报.第8版.2004年2月14日 4.刘林森.人才外流导致我国竞争力下降.新浪网?新闻频道.2000年12月15日 5.Albert, H. Emile and His Sociolog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39 6. Calhoun, C.& L. Wacquant. Social Science with Consicience: Remembering Pierre Bourdieu(1930-2002). in Thesis Eleven,Vol.70, No.8, 2002 四、格式要求 正文请使用小四号或五号宋体字,1.5倍行距。标题的字体、字号能与正文区分即可。 五、字数要求 建议按2000字/课时的标准。按照word统计字数,以25万字为例,出版版面字数接近30万字,定价30~35元。 六、交稿时间 2012年3月。一般从交稿到出书,周期约3个月。
“伊甸园”是什么意思
伊甸园是《圣经》故事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乐园。据《圣经》记载,上帝在东方的伊甸建了一个园子,那里溪流淙淙,鲜花簇簇,莺歌燕舞,动物成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他们在蛇的引诱下偷尝了禁果,被上帝赶走,从此开始经受各种痛苦和磨难。后来,“伊甸园”一词便成为至纯至美的理想家园的象征。
伊甸园在哪里?《圣经·创世纪》中记述:“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还有一条“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根据这些线索,一些学者开始探寻伊甸园。但是,学者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圣经》中所说的四条河如今只剩下两条,比逊河和基训河在何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确定。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教授经长期的考证,认为基训河就是现在发源于伊朗、最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比逊河则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由于地理气候的变迁,那里现在已成为浩瀚沙漠中一条干涸的河床。据此,扎林斯推断,伊甸园就位于波斯湾地区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大约7000年前,在最后一次冰川纪后,由于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园遂沉入波斯湾海底。
关于伊甸园的推测还有不少,有人说伊甸园在以色列,有人说在埃及,有人说在土耳其,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国西藏等地。笔者以为,如果真有所谓伊甸园,扎林斯之说应最符合逻辑,也最为接近《圣经》中对伊甸园地理环境的描绘。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古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从西北蜿蜒到东南,沿途浇灌着沃野良田,撒播着丰收和希望。是最早宜于人类生息的地方。
考古学家还发现,苏美尔(今伊拉克境内的上古居民)神话与相当于古犹太人史书的《圣经》故事颇有渊源,它们的造物神话都说人类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等词,前者的意思是“未经耕耘的土地”,后者意为“原野上的居住者”。苏美尔神话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净土,在这个没有疾病和死亡的乐园,水神恩奇与地母女神宁胡尔萨格相爱,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地母女神造出了8种珍贵的植物,却被恩奇偷吃了。宁胡尔萨格一气之下同丈夫分道扬镳。恩奇身体的8个部位患病,宁胡尔萨格终不忍见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愈女神为丈夫疗伤,其中有一个名叫“宁梯”的肋骨女神,又称“生命女神”。而众所周知,《圣经》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类之母,与“生命女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也许,伊甸园唤起了人类对文明的肇始和历史的源头一丝本能的追忆,对伊甸园的寻觅,是人类对自身从何而来充满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类对始祖的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其实有关人类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国学者马拉出版《动物哲学》之前,主流的观点都是“创世纪”说和类似的传说。马拉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人猿”的论断,当时真是石破天惊。50年后,达尔文相继创作了《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两书,更系统地诠释了人类的来源问题。
应该说,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创世纪”说早已让位于“生物进化论”。然而,有关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等的话题仍频频被提起。这中间,有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也有想通过探索求证其存在的。是因为伊甸园永远逝去了,人类才痛感其弥足珍贵?还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喧嚣浮躁、尔虞我诈,使人们更加怀念并憧憬伊甸园的恬静安逸和与世无争?人类从诞生到今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背负了过多的夙愿与恶梦,承载了无尽的苦难和心酸,无不渴望回归纯真、安宁和幸福。许多人不时回首瞩望先祖们充满诗意的乐土,对它孜孜以求地刨根问底,恰恰体现了这种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园究竟有没有,到底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园已成为人类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的代名词,它蕴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广阔得多。可以肯定,对伊甸园的追寻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有关伊甸园的话题也将长久地与人类如影相随,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将生生不息,灿烂而夺目。
参考资料:http://news.xinhuanet.com/travel/2003-10/31/content_1153485.htm
伊甸园是《圣经》故事中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乐园。据《圣经》记载,上帝在东方的伊甸建了一个园子,那里溪流淙淙,鲜花簇簇,莺歌燕舞,动物成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地生活着,直到他们在蛇的引诱下偷尝了禁果,被上帝赶走,从此开始经受各种痛苦和磨难。后来,“伊甸园”一词便成为至纯至美的理想家园的象征。
伊甸园在哪里?《圣经·创世纪》中记述:“有河从伊甸流出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这四条支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基训河,还有一条“比逊河,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根据这些线索,一些学者开始探寻伊甸园。但是,学者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圣经》中所说的四条河如今只剩下两条,比逊河和基训河在何处,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无法确定。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扎林斯教授经长期的考证,认为基训河就是现在发源于伊朗、最终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比逊河则位于沙特阿拉伯境内,由于地理气候的变迁,那里现在已成为浩瀚沙漠中一条干涸的河床。据此,扎林斯推断,伊甸园就位于波斯湾地区四条河流的交汇处,大约7000年前,在最后一次冰川纪后,由于冰川融化致使海面升高,伊甸园遂沉入波斯湾海底。
关于伊甸园的推测还有不少,有人说伊甸园在以色列,有人说在埃及,有人说在土耳其,还有人说在非洲、南美、印度洋甚至中国西藏等地。笔者以为,如果真有所谓伊甸园,扎林斯之说应最符合逻辑,也最为接近《圣经》中对伊甸园地理环境的描绘。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古时,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浩浩淼淼,从西北蜿蜒到东南,沿途浇灌着沃野良田,撒播着丰收和希望。是最早宜于人类生息的地方。
考古学家还发现,苏美尔(今伊拉克境内的上古居民)神话与相当于古犹太人史书的《圣经》故事颇有渊源,它们的造物神话都说人类是用黏土捏成的。楔形文字中也有“伊甸”和“亚当”等词,前者的意思是“未经耕耘的土地”,后者意为“原野上的居住者”。苏美尔神话中也有一片光明的净土,在这个没有疾病和死亡的乐园,水神恩奇与地母女神宁胡尔萨格相爱,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地母女神造出了8种珍贵的植物,却被恩奇偷吃了。宁胡尔萨格一气之下同丈夫分道扬镳。恩奇身体的8个部位患病,宁胡尔萨格终不忍见死不救,便造出8位痊愈女神为丈夫疗伤,其中有一个名叫“宁梯”的肋骨女神,又称“生命女神”。而众所周知,《圣经》中夏娃就是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肋骨造的,夏娃也是人类之母,与“生命女神”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也许,伊甸园唤起了人类对文明的肇始和历史的源头一丝本能的追忆,对伊甸园的寻觅,是人类对自身从何而来充满好奇心的探究,反映了人类对始祖的一种认同感和亲和力。其实有关人类的起源,直到1809年法国学者马拉出版《动物哲学》之前,主流的观点都是“创世纪”说和类似的传说。马拉首次提出“人类起源于人猿”的论断,当时真是石破天惊。50年后,达尔文相继创作了《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两书,更系统地诠释了人类的来源问题。
应该说,在崇尚科学的今天,“创世纪”说早已让位于“生物进化论”。然而,有关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等的话题仍频频被提起。这中间,有作为茶余饭后谈资的,也有想通过探索求证其存在的。是因为伊甸园永远逝去了,人类才痛感其弥足珍贵?还是因为当今社会的喧嚣浮躁、尔虞我诈,使人们更加怀念并憧憬伊甸园的恬静安逸和与世无争?人类从诞生到今天,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背负了过多的夙愿与恶梦,承载了无尽的苦难和心酸,无不渴望回归纯真、安宁和幸福。许多人不时回首瞩望先祖们充满诗意的乐土,对它孜孜以求地刨根问底,恰恰体现了这种渴望和希冀的情愫。
依我看,伊甸园究竟有没有,到底在哪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伊甸园已成为人类心灵栖息地和精神图腾的代名词,它蕴含的文化概念的外延要广阔得多。可以肯定,对伊甸园的追寻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有关伊甸园的话题也将长久地与人类如影相随,由此衍生出的人文光芒也将生生不息,灿烂而夺目。
伊甸园
是西方人的话,指美丽的地方,就相当中国人说的“天堂”出自《圣经》
在耶和华上帝创造天地的日子,地上还没有草木和菜蔬。耶和华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名叫亚当。耶和华上帝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
耶和华将亚当安置在伊甸园,使他修理看守,并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了必定死。”
耶和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便使亚当沉睡,取下他的一条肋骨,又把肉合起来。耶和华就用亚当身上所取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领她到那人跟前。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因此,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当时夫妻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
耶和华上帝用土所造的走兽中,惟有蛇最狡猾。蛇对女人说:“上帝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么?”女人说:“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上帝说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死去。”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你们吃了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跟上帝一样能知道善恶。”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并且能使人有智慧,于是就摘下果子来吃;又给她丈夫也吃了。他们二人的眼睛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做裙子。
天起了凉风,耶和华上帝在园中行走,亚当和他妻子听见上帝的声音,就藏在园里的树木中。耶和华呼唤亚当,对他说:“你在哪里?”他说:“我在园中听见你的声音,我就害怕,因为我赤身露体。”耶和华说:“谁告诉你赤身露体呢?莫非你吃了我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么?”亚当说:“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
耶和华上帝又问女人。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耶和华上帝对蛇说:“你既做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她的脚跟。”又对女人说:“我必多多增加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你必恋慕你丈夫,你丈夫必管辖你。”又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获得吃的。地必给你长出荆棘和蒺藜来,你也要吃田间的菜蔬。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因为你是从土而出的,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
亚当给他妻子起名叫夏娃(“生命”之意),因为她是众生之母。
耶和华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了。”便打发他们出伊甸园,去耕种他所出生的土地。
伊甸园”,它是引自《旧约全书》中的一个神话故事。
它讲的是上帝把地上的尘土造成人形,然后吹进生命的气息,这个土人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上帝分别造成了最早的一男一女,男的叫亚当,女的叫夏娃。为了安置他们,上帝在伊甸的东边开辟了一个园子,这就是伊甸园。
园中长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树,上帝要亚当看管,并吩咐说:“园中的各种果子都可以吃,就是那棵分别善恶树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必死。”但是,在蛇的欺骗挑唆下,他们还是偷吃了“禁果”。上帝发现后,对他们进行了惩罚,并赶出了伊甸园,要他归本于尘土,耕种土地。
这个神话广泛流传于欧洲,不少文学作品引用了这个神话故事,把伊甸园比喻为生命的根。
伊甸园神话里指的是亚当和夏娃所居住的地方
有书为证
《旧约.创世纪》第3章讲到人类的起源,传说上帝创造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东方的伊甸(Eden)建立了一个园子给他们居住。
《圣经》中提到
在伊甸园,上帝把他造的人亚当安置在那里,让他在那里耕作、管理。伊甸园里长着好多的树,那些树长得使人赏心悦目,结得果子香甜可口。但上帝不准亚当去碰那棵辨别善恶之树上的果子,说如是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子就会招致死亡。上帝知道让亚当一人独居不好,于是就把各种走兽飞禽引到园中与亚当作伴,并在亚当沉睡时,从亚当身上取了一根肋骨,造了个女人叫夏娃。当时亚当和夏娃赤身露体,但并不感到羞耻。狡猾的蛇引诱夏娃与亚当偷吃了辨别善恶之树上的果子,于是,他们有了羞耻感。此事被上帝发觉后他十分恼火。他对蛇大发雷霆,诅咒它永远在地上爬行,与人为敌。上帝对夏娃说:从此以后你要倍受分娩之痛苦,要服重丈夫,要受丈夫的管辖。作为惩罚,上帝要亚当受土地的折磨,"地里要长出荆棘和蒺藜,你要以田里的谷物和蔬菜为食。你只有汗流满面才能糊口,直到你归于土。你是从土中而来,你本是尘土,你也要归于尘土"。上帝用兽皮给这对罪孽的夫妻做了衣服,便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让他们在充满苦难的人间繁育后代……
上帝·律法·宪政
在现代西方社会,宪政是宪法框架下政府权力资源的分配架构,属于政治领域。上帝是人精神信仰的对象,属于宗教世界。按照政教分离的原则,宪政与上帝各有其活动领域,各有其运作原则。如此看来,二者似乎没有关系。然而,如果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加以审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则不可否认。从《圣经旧约》到现代宪政的理论逻辑则具体地展示了二者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本文把二者在理论逻辑上的内在关联概括为三个依次递进的命题:在上帝之下、在律法之下、在宪法之下。
一、在上帝之下
《创世记》是《圣经·旧约》的开篇之作,它的叙述始于上帝创世:“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上帝的灵运行在水面上。”[1]由此上帝开始了创造宇宙万物和人类的过程。根据斯特劳斯(Leo Strauss)的释义[2],结合对文本的解读,上帝创世的过程由两个序列六个程序组成:
第一序列的创造从光开始,以植物结束:分离是其运作原则。(1)分离时间中的昼和夜。宇宙初始,一片黑暗。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称光为昼,称暗为夜。[3]从此,在时间上白昼与黑夜有了区分。(2)分离空间中的天、地和海。宇宙初始,大水弥漫。上帝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将水分为上下。”[4]于是,上帝造出空气,立于水之上,称之为天。进而,上帝说:“天下的水要聚集在一处,使旱地露出来。”上帝称无水处为地,聚水处为海。[5]于是,在空间上有了天空、大地和海洋之别。(3)分离植物中的青草、菜蔬和果木。上帝说:“地要长出青草和结种子的菜蔬,并结果子的树木,各从其类,果子都包着核。”[6]于是,地上青草丛生,菜蔬成片,果木为林,各从其类。在第一序列的创造中,“分离”是关键,以致斯特劳斯把“创世”的实质归结为“分离:“创世就是创造分离的东西、创造植物、动物的种类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创世甚至意味着创造分离——天将水分开,天体将日夜分开。”[7]
第二序列的创造从太阳开始,以人结束:定位与位移是其运作原则。(4)定位日月星于天空,并使之按一定轨迹运转。上帝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8]于是,日月运行,群星灿烂,昼夜交替,四季分明。这也是上帝对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的进一步分离。(5)分别定位各类生物于天上、地上和水里,并使之活动。上帝说:“水要多多滋生有生命的物,要有雀鸟飞在地面以上,天空之中。”上帝还说:“地要生出活物来,各从其类;牲畜、昆虫、野兽,各从其类。”[9]于是,空中鸟飞,水中鱼翔,地上虫爬兽走,各从其类。(6)定位人类。上帝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使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10]于是,上帝创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并为他创造了一个配偶——夏娃,从而男女有别,角色定位。
因此,所谓上帝创世不仅指上帝“无中生有”,也指上帝对万物以及对人的“分离”与“定位”。这种创世的意义有三:其一,“无中生有”确立了上帝原创者的地位,因而上帝的权威具有绝对性和至上性;其二,“分离”与“定位”表明上帝提供了万物存在和人类繁衍的基本法则,因而上帝的法则对万物和人类具有主宰性和支配性;其三,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人虽然从上帝那里获得了生命的权利,同时也从上帝那里得到了“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并地上所爬的一切昆虫”的控制权,但是,相对于上帝,人仍然在上帝之下。
从政治哲学的角度看,上帝通过创世,一方面构造了一套自然秩序,确立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性,从而产生了《创世记》的第一个政治哲学命题——“在上帝之下”。另一方面,由于上帝不仅创造了宇宙万物,而且创造了人,由此也就引生出一种关系——神人关系。
二、在律法之下
人虽然在上帝之下,却在万物之上。那么,在神人关系中,人会听从上帝吗?人会信服上帝的权威吗?这是上帝创造人类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难题,这也是上述神人关系的关键所在。让我们看看这一难题是如何出现的以及上帝如何应对它。
上帝在创造亚当之后,把他安置在伊甸园,并吩咐他说:“园中各样树上的果子,你可以随意吃,只是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11]这既是上帝对人类发出的第一道禁令,也可以视为是上帝对人类是否服从他的最初的测试。人类的始祖没有通过这次测试:在上帝的禁令和蛇的诱惑之间,当看见那“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的果子,夏娃以及亚当根本不能抵挡蛇的诱惑,以致违背上帝的禁令,吃下了智慧之果。这当然是对上帝权威的公开挑战,它清楚地表明人确有可能不服从上帝,同时也意味着人既然作出了如此的选择,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和责任。
面对人类的挑战,上帝采取的回应措施是:(1)肉体惩罚。他对夏娃说:“我必多多加增你怀胎的苦楚,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这是要增加女人生产的痛苦;他对亚当说:“你既听从妻子的话,吃了我所吩咐你不可吃的那树上的果子,地必为你缘故受咒诅。你必终身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到吃的。”[12]这是让男人在地里终生劳苦。肉体惩罚给人类传达的信息是违禁违规是要遭受惩罚的。(2)让人不能永生。上帝说:“那人已经与我们相似,能知道善恶。现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树的果子吃,就永远活着。”[13]于是上帝在伊甸园的东边设置路障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把守通往生命之树的路。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断绝了人永远活着的可能性。用霍布斯的话来说,人“所受到的惩罚是剥夺了上帝当初创造他时赋予他的永生状态。”[14]这样,人的死亡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不可能像上帝那样永远活着,因而人永远是人,他永远不可能成为神。换言之,只有上帝、神才是永恒、无限的,人永远只能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作为一种有限的存在,人本身是不可靠的。(3)把人类逐出伊甸园。在上帝看来,既然人已经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那么,行善还是作恶,那就随他去吧:由人类自己去选择。上帝指望获得自由的人可以自己管好自己。
问题是,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人真的能自己管好自己?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人真的会行善而拒绝作恶?
也许上帝自己对这点也没有完全的把握。因此,上帝再次对人进行了测试:面对该隐和亚伯兄弟俩的供品,他以不喜欢该隐的供品来激怒该隐。随后,该隐因此而在田野里怒杀弟弟亚伯。这一兄弟相残的典型事例使上帝清楚地意识到:如果人的行为没有强制性的外在约束,拥有选择自由的人不仅不能自己管好自己,反而有可能大肆去作恶,其极端情形便是任意杀人。而且,上帝发现,该隐杀弟弟亚伯并非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事实上“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15]所以,上帝在目睹了地上的种种暴行之后,内心充满了后悔与忧伤,他决定以大洪水惩罚人类:“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16]用大洪水来惩罚人类隐含的真实意义其实是对人的一种告戒:人的自由及其行为如无节制和约束,其后果是灾难性的。在此意义上,大洪水的灾难与其说发源于上帝,不如说根源于人无约束的自由本身。
那么,对于上帝来说,如何对人的自由进行约束?如何结束无约束的自由状态?在使用了肉体惩罚、洪水警告等措施之后,上帝选择、采取了新的形式——立约。在《圣经·旧约》中,立约是一个反复而慢长的过程,以致形成了“圣经的立约链”(The Biblical Covenantal Chain)。[17]在此“立约链”中,以下几个环节(尤其是第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值得加以认真分析。
(1)上帝与诺亚立约
在上帝的视野里,人虽然被定位为万物的治理者,但人是非常不确定的存在。这是因为在第二个创世序列中,“人被分属于最高的等级,甚至恰恰在象征的意义上,人能够将自己的位置移动或改变到最高的等级之上。但是,这种特性、这种自由,也是很大的危险。人是最为模棱两可的生物。”[18]正是这种模棱两可性意味着人在善恶上的模棱两可性。故此,透彻了解人性的上帝,一方面虽然以大洪水来惩罚、毁灭人类,但同时也给人类以机会。因为他确信吃了智慧之果的人类毕竟具有分辨善恶的能力,他有可能选择行善而拒绝作恶,诺亚即体现了这种可能性。所以,上帝要求诺亚造方舟躲避大洪水。另一方面,针对人作恶的可能性,上帝意识到必须有相应的防范措施,于是他采取了约束人的自由的独特方式——与人类立约。因此,大洪水之后,上帝与作为人类始祖的诺亚开始了正式的立约。这一立约可以解读为以下三个层次:
其一,双方参与:神人有约。立约虽然是上帝主动提出来的,但却不能理解为单向的,因为上帝对诺亚和他的儿子是这样说的:“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是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19]在此立约中,上帝与作为人类始祖的诺亚及其后裔构成了立约的双方。因此,在形式虽然只是上帝一方在立约,但在实质上这是神与人之间的一种立约,因而它是双向的。
其二,上帝弃权:自我限制。这一立约的核心内容可以理解为是上帝的一种自我弃权——放弃剥夺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权力:“我与你们立约,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灭绝,也不再有洪水毁坏地了。”[20]上帝用立约的方式自我弃权意味着上帝的自我约束、自我限制,它隐含着极为深刻的政治哲学含义:一方面,作为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上帝进行自我约束、限制,他已经放弃了剥夺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权力。既然上帝都放弃了,那谁还有这种权力?谁的权力还能比上帝更大?而且,既然上帝对自己的权力都进行了约束、限制,那还有谁的权力敢不受限制?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上帝已经放弃了剥夺人的生命和自由的权力,那么,对于人来说,拥有生命和自由那就是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这样,一方面上帝放弃某种权力,另一方面人获得某种权利,一退一进,这就最终为人的基本权利空间的确立奠定了超验的形上基础。
其三,永远守约:彩虹为证。上帝说:“我与你们并你们这里的各样活物所立的永约是有记号的。我把虹放在云彩中,这就可作为我与地立约的记号了。我使云彩盖地的时候,必有虹现在云彩中,我便纪念我与你们和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约,水就再不泛滥毁坏一切有血肉的物了。虹必现在云彩中,我看见,就要记念我与地上各样有血肉的活物所立的永约。”[21]上帝反复强调“虹必现在云彩中”,不仅意味着他要永远守约,而且隐含着一种深刻的寓意:约法须有标记,约法必须恪守。
在这著名的彩虹之约中,上帝并未直接提及如何对人的自由进行约束。但是,上帝通过立约来确立神与人的基本关系,通过立约来放弃某种权力以自我约束,这实际已经是在暗示将用制定约法的方式来对人的自由进行约束与限制。换言之,上帝首先立约约束自己,这就为随后以立约的方式约束人的自由提供了一种示范,根据这种示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等等,其实都可以借助立约的方式来加以调整和处理。
(2)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
所以,上帝在诺亚的后裔中选择了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这种选择同样按照立约的方式进行。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与你立约,……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国度从你而立,君王从你而出。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作永远的约,是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22]为了确保这一立约得到遵守,上帝对亚伯拉罕说:“你们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礼,······这是我与你们立约的证据。”[23]这一立约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上帝“按约建立上帝对亚伯拉罕后裔的主权”,这为上帝随后颁布其律法奠定了政治合法性基础;另一方面,亚伯拉罕根据这约让自己及其后裔承担服从上帝律法的义务。[24]这样,从以天上的彩虹为证到以地上男子的割礼为证,神与人之间的立约已经从上帝的自我约束开始转向上帝对人的约束,这也就为在上帝的选民中如何试验立约——立约约束人的自由和立约建立国家拉开了序幕。
(3)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
以色列人在先知摩西的带领之下,借助上帝的帮助,离开埃及,来到西奈。此时,上帝对摩西说:“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我的子民。”[25]由此立约,上帝确立了他与其选民——色列人之间的的特殊关系。此后,上帝与他的选民进行了多次的立约。比如,著名的“十戒”便是立约的结果。
立约的出现意味着上帝不再简单地依靠事后的惩罚,而是试图通过预先制定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十戒”中的以下几条集中地体现了律法对人的行为的约束性: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奴仆、牛马。[26]因此,约在《圣经旧约》中乃是上帝所制定的律法,《圣经旧约》的前五卷通常也被称为"律法之书"(the book of the law)。正是在此意义上,"律法"(LAW)被视为上帝的声音。故此,有这种说法:“除了上帝的声音,律法还会是什么?”(What is the Law but the Voice of God?)[27]
上帝通过与人类及其选民的立约来约束人的行为,亦即把人置于律法之下,具有极为重要的政治哲学和法哲学的意义:
其一,在终极性的意义上解决了人类最终服从什么的问题:服从上帝即是服从律法。上述分析表明,上帝虽然创造了人类,但一开始他却不能确保人会按照他的指令行事。在尝试了简单的肉体惩罚方式之后,上帝开始用立约来显露自己的声音,以律法来约束人的行为。作为立约之结果的律法既然是上帝的声音,那么,一方面,由于上帝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的创造者,具有至高无上的绝对地位,作为上帝之声音的律法亦即人类最终服从的对象也就因此而获得了神圣性与至上性;另一方面,律法既然是上帝的声音,服从上帝即是倾听上帝的声音、遵守上帝的律法,那么,对于人来说,所谓“在上帝之下”也就意味着“在律法之下”,反之亦然。这样,上帝及其律法就高高地凌驾于人类之上,构成了人信仰与服从的终极对象,而上帝的律法(Law of God)相对于人制定的法律也就成了更高级法律(a higher law),从而在逻辑上排斥了具有任意性的人的意志成为人服从的终极对象,这就为人在法治——法律主治之下(under the rule of law)奠定了坚实的超验的形上基础。
其二,自由与法律约束的不可分割性。一方面,就上帝与人的关系而言,上帝创造人类,赋予人生命以及自由选择善恶的权利,但上帝同时通过立约,以律法的形式对于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出埃及记》尤其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既是摆脱奴役、获得自由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上帝律法的过程。另一方面,从人与上帝的关系层面来看,人虽然从上帝那里得到了生命和自由选择善恶的权利,但人却不可以毫无约束地任意妄为,其行为与选择必须接受上帝律法的约束;否则,后果是灾难性的,大洪水就是一种警示。
其三,由上帝与人的立约可以引申出两个极为重要的理念:一方面,人的生命和自由这些基本权利不能被任何人或组织所剥夺,因为至高无上的上帝已经立约不再剥夺它们。另一方面,正是上帝已经立约不再剥夺人的生命和自由这些基本权利,那就意味着相对于人的权利,上帝的权力也有其限度,也要受到立约的限制;由此,相对于人的权利,任何人或者组织的权力也有其限度,权力必须受到律法的约束。前者乃是权利不可侵犯的理念,后者则是权力必须得到限制的理念。
三、在宪法之下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圣经旧约》中上帝与人的立约视为一种示范:既然神与人、人与人的关系可以通过立约的方式来处理,那么,人与政府的关系则可以通过立宪的方式来建立。通过立宪,在宪法的框架下理顺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建立一个旨在保障公民权利的有限政府体系,是为宪政。那么,具体而言,宪政意味着什么?
首先,宪政意味着更高级法律(a higher law)的确立。如果说更高级法律在圣经传统中乃是指上帝之律法(Law of God),那么,现代社会中的更高级法律则是宪法。[28]宪法之所以相对于普通的法律取得了更高级法律的地位,乃是因为宪法是“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而普通的法律则是“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29]换言之,宪法与普通的法律之区别在于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权力:人民建立新政体的制宪权与政府的日常权力。“较高的法律是人民制宪权力的表达,具有我们人民之意志的较高权威;而普遍的立法则具有国会之普遍权力和全体选民之普遍权力的权威,也是国会和全体选民之普遍权力的表达。”[30]总之,正是由于人民制宪的权力直接了体现人民的意志和权威,它高于政府的日常权力,因而,由人民制定的宪法也就成了更高级的法律,它可以约束和指导普通的法律。反过来说,制定普通的法律必须以宪法为根据,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精神。确立宪法的至上性和神圣性,乃是宪政的基本要义之一。
第二,通过权利法案(bill of rights),确立公民的不可剥夺、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这就是“借助一部获得民主承认并带有权利法案的宪法,公民实体一劳永逸地确定某些宪法根本内容,比如说,平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以及保证公民安全和独立的那些权利和自由——诸如,移居自由和职业选择的自由、法律规则的保护。”[31] 权利法案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一方面限定了政府权力的运作范围,从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构成了政府权力的底线;另一方面它也为公民自由权利设置了限度,即必须以服从宪法为前提。
第三,确立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征税的相关性与互惠性:对政府而言,无税收即无公民权利保障,因此公民必须纳税;对公民来说,无代议制度即无税收,因此政府必须体现民主。[32]
第四,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必须分散、制约和平衡政府的权力:(1)在政府功能上,政府权力必须分解为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权力部门,且彼此之间相互制约,权力大体平衡。因为“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人手中,不论是一个人、少数人或许多人,不论是世袭的、自己任命的或选举的,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33](2)在地理区域上,政府权力必须分散为两个以上的层次,体现自治与共治。这意味要建立一个复合共和制:在一个单一的共和制里,人民交出的一切权力是交给一个政府执行的;在复合共和制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个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这样,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因为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个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34]通过上述二者确保权力资源不被任何一级政府、一个部门所垄断,从而避免政府权力的专横对公民自由权利的损害。
总之,宪政意味着宪法框架下一个旨在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分权、制衡的有限政府体系。 以上分析表明,在上帝之下、在律法之下、在宪法之下,这三个命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圣经旧约》与现代宪政之间有着切不断的理论与逻辑渊源关系。
注释: [1] 《圣经 ·创世记》1:1~2。 [2]参见Leo Strauss :《〈创世记〉释义》,载《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15期,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2001。 [3] 《圣经 ·创世记》1:1~5。 [4] 《圣经 ·创世记》1:6。 [5] 《圣经 ·创世记》1:6~11。 [6] 《圣经 ·创世记》1:11~12。 [7] Leo Strauss :《〈创世记〉释义》,载《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15期,第67页。 [8] 《圣经 ·创世记》1:14~18。 [9] 《圣经 ·创世记》1:20~25。 [10] 《圣经 ·创世记》1:26。 [11] 《圣经 ·创世记》2:16~17。 ]12] 《圣经 ·创世记》3:16~17。 [13] 《圣经 ·创世记》3:22。 [14] [英]霍布斯:《利维坛》,黎思复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322页。 [15] 《圣经 ·创世记》6:5。 [16] 《圣经 ·创世记》6:7。 [17]Daniel J.Elazar:Covenant and Polity in Biblical Israel: Biblical Foundations and Jewish Expressions,1995,p212. [18] Leo Strauss :《〈创世记〉释义》,载《道风:基督教文化评论》第15期,第77页。 [19] 《圣经 ·创世记》9:9~10。 [20] 《圣经 ·创世记》9:11。 [21] 《圣经 ·创世记》9:12~16。 ]22] 《圣经 ·创世记》17:2~7。 [23] 《圣经 ·创世记》17:10~12。 [24] 霍布斯:《利维坛》,322页。 [25] 《圣经·出埃及记》19:4~5。 [26] 《圣经 ·出埃及记》20:13~17。 [27]Robert G.Jacobs: the Literature of the Bible,WM.C.Brown Company Publishers,1969,P4. [28] 更高级法律的观念在人类法律思想史上可以说源远流长。圣经传统中的上帝之律法(Law of God)以及自然法(Law of Nature)、理性法(Law of Reason)等都曾被视为更高级的法律。近代美国的宪法创立促使更高级法律在现代社会中以成文宪法的形式出现。参见:[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邓正来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第224页。 [29][美]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程逢如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第273页。 [30] [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万俊人译,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第245页。此处引文已根据英文原文将中文译本中的“选举权力”改正为“制宪权力”。英文原文为:“Higher law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people's constituent power and has the higher authority of the will of We the people, whereas ordinary legislation has the authority ,and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ordinary power of Congress and of the electorate."(John Rawls: Political Liberalis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p231)原文中的“constituent power”虽然也有“选举权力”之意,但此处论述的是作为较高法律的宪法与普通的法律之间的区分,强调人民的制宪权高于政府机关的立法权,故“constituent power”应译为“制宪权力”。 [31] 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第246页。 [32] 依笔者的看法,在宪法中确立公民权利保障与政府征税的相关性与互惠性至关重要。实际上早在1783年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宪法(New Hampshire State Constitution)中就确立了这一原则。该宪法第一部分中的第12条即为“[权利]保障与征税的互惠性”(Protection and Taxation Reciprocal )。资料来源: http://www.state.nh.us/ constitution/ constitution.html [33] 《联邦党人文集》,第246页。 [34]同上书,第265~266页。
MLA和APA格式的区别
参考文献引用的规范应该按专业方向的不同选择使用MLA(the 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或者APA(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一般偏重人文学科的应用MLA,偏重自然学科的应用APA。学位申请人应认真阅读相应的规范使用手册。本节提供部分实例,供参考。
3.1 正文中的引证
学位论文引用别人的观点、方法、言论必须注明出处,注明出处时应该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一般不使用脚注或者尾注。
3.1.1 引用整篇文献的观点
引用整篇文献(即全书或全文)观点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的姓氏在正文中没有出现,如:
MLA: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Taylor).
APA: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Taylor, 1990).
另一种情况是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MLA的规范不需要使用括号夹注,如:
MLA: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而按APA的规范则没有必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作者的姓,如:
APA: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1990).
如果作者的姓氏和文献出版年份均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按APA的规范不需使用括号夹注,如:
APA:
In a 1990 article, Taylor claims that Charlotte and Emily Bronte were polar opposites, not only in their personalities but in their sources of inspiration for writing.
在英文撰写的论文中引用中文著作或者期刊,括号夹注中只需用汉语拼音标明作者的姓氏,不得使用汉字,如:
MLA:
(Zhu 12)
APA:
(Zhang, 2005)
3.1.2 引用文献中具体观点或文字
引用文献中某一具体观点或文字时必须注明该观点或者该段文字出现的页码,没有页码是文献引用不规范的表现。例如:
MLA:
Ancient writers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 (Marcuse 197).
Monasteries in medieval Europe were not short of speculations about Greek inventions (Marcuse 190-203).
APA:
Emily Bronte “expressed increasing hostility for the world of human relationships, whether sexual or social” (Taylor, 1988, p. 11).
Newmark (1988, pp. 39-40) notes three characteristically expressive text-types: (a) serious imaginative literature (e.g. lyrical poetry); (b) authoritative statements (political speeches and documents, statutes and legal documents, philosophical and academic works by acknowledged authorities); (c) autobiography, essays,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when these are personal effusions).
注意在这些例子中引文超过一页时的页码标记方法:MLA的规范是(Marcuse 190-203),而 APA的规范是(1988, pp. 39-40)。
假若作者的姓氏已在正文同一句中出现,则不需要在括号夹注中重复,如:
MLA:
Ancient writers, according to Marcuse, attributed the invention of the monochord to Pythagoras, who lived in the sixth century BC (197).
APA:
Taylor writes that Emily Bronte “expressed increasing hostility for the world of human relationships, whether sexual or social” (1988, p. 11).
3.1.3 引用多位作者写作的同一文献
MLA(二至三位作者):
Among intentional spoonerisms, the “punlike metathesis of distinctive features may serve to weld together words etymologically unrelated but close in their sound and meaning” (Jakobson and Waugh 304).
(如果有三位作者,在括号夹注中应用逗号分隔他们的姓氏,如:(Alton, Davies, and Rice 56)。)
MLA(三位以上的作者):
The study was extended for two years, and only after results were reviewed by an independent panel did the researchers publish their findings (Blaine et al. 35).
APA(两位作者):
Research (Yamada & Matsuura, 1982) reports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advanced English learners who could use English articles correctly only in 70 percent of the cases.
注意两种规范的括号夹注中分别使用“and”与“&”。
APA(三至五位作者)
第一次引用: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s, raising children is a responsibility of the entire community (Franklin, Childs, & Smith, 1995).
以后的引用:
To be successful, “communities must be willing to take this responsibility” (Franklin et al., 1995, p. 135).
APA(五位以上的作者):
Patterns of byzantine intrigue have long plagued the internal politics of community college administration in Texas (Douglas et al., 2003)
3.1.4 引用同样姓氏的不同作者
假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作者有同样的姓氏,则括号夹注中应同时使用他们名字的首字母,如:
MLA:
Although some medical ethicists claim that cloning will lead to designer children (R. Miller 12), others note that the advantages for medical research outweigh this consideration (A. Miller 46).
APA:
Well-established SLA researchers (e.g., R. Ellis, 2002) seem rather skeptical of the assertion that repetition alone explai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 of a second language (N. Ellis, 2002).
引用中文著作或期刊时同姓作者的情况较多,应在括号夹注中使用他们名字的首字母加以区分,如:
MLA:
(S.R. Wang 26) (J.X. Wang 30)
APA:
(W.Y. Wang, 2003) (L.F. Wang, 2003, p. 213)
3.1.5 引用团体作者(corporate author)
引用团体作者的作品,括号夹注中应使用团体的名称,如:
MLA:
It was apparent that the American health care system needed “to be fixed and perhaps radically modified” (Public Agenda Foundation 4).
APA:
Retired officers retain access to all of the university's educational and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Columbia University, 1987, p. 54).
3.1.6 引用无作者文献
引用无作者文献,如果文献标题没有出现在正文里,则括号夹注中应使用该标题或者(如果标题过长的话)使用该标题中的关键词组,如:
MLA:
An anonymous Wordsworth critic once argued that his poems were too emotional (“Wordsworth Is A Loser” 100).
APA:
(“Mad Cow,” 2001) 或者 (Sleep Medicine, 2001)
在使用关键词组时应该选择标题开始部分的词组。
无论是MLA还是APA的规范,独立出版物的标题或者标题中的关键词组用斜体标出,出版物内含的作品的名称以及未出版的作品(讲演、论文等)的标题或者标题中的关键词组用引号标出。
3.1.7 引用书信、谈话中的观点或文字
书信和谈话(含电子邮件、访谈、电话等)无法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中列出,但应该在正文中使用括号夹注的方法注明出处。例如:
MLA:
Jesse Moore (telephone conversation, May 12, 1989) admitted the need for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otherness expressed in the work.
APA:
Mira Ariel (e-mail, April 17, 2004) confirmed that accessibility marking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discourse organization.
Researchers may observe that Chinese English majors with no overseas experience often have a better command of English than American foreign language majors with no overseas experience have of the language they study (Eugene Nida, personal communication, November 8, 1986).
3.1.8 引用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
按MLA规范,引用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时,在括号夹注中应加入文献标题中的关键词组,如:
Lightenor has argued that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 (“Too Soon” 38),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 (“Hand-Eye Development” 17).
或者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 (Lightenor, “Too Soon” 38),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 (Lightenor, “Hand-Eye Development” 17).
或者
Lightenor has argued that computers are not useful tools for small children, though he has acknowledged that early exposure to computer games does lead to better small motor skill development (“Too Soon” 38 and “Hand-Eye Development” 17).
按APA规范,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献可用出版年份来区别,如:
(Zhang, 1997) (Zhang, 1999) (Zhang, 2004)
括号夹注还可以表示同一作者的多篇文献,文献按发表次序排列,如:
(Zhang, 1997, 1999, 2004)
同一年份发表的文献应对年份另加字母,以示区别(正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相应的条目里的年份应加同样的字母),如:
(Bloom, 2003a, 2003b)
3.1.9 同时引用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
括号夹注可以包括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文献按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注意分号的使用),如:
MLA:
The dangers of mountain lions to humans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Rychnovsky 40; Seidensticker 114; Williams 30).
APA:
Distance from health care providers, lack of transportation, lack of health care providers,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disease and various treatment options, poverty and social isolation due to geography are all factors which affect treatment decisions of rural clients (Brown, 2001; Sullivan, Weinert & Fulton, 1993; Weinert & Burman, 1994).
在MLA的规范中,如果不同作者的多篇文献过于冗长,则不用括号夹注,而使用脚注(见第3.1.12节)。
3.1.10 引用非直接文献(indirect source)
论文应尽可能避免使用非直接文献(即二级文献secondary source),但在无法找到直接文献(即一级文献primary source)的情况下,引文可以从非直接文献中析出,例如:
MLA:
Samuel Johnson admitted that Edmund Burke was an “extraordinary man” (qtd. in Boswell 2: 450).
(注意:“qtd. in”中的字母“i”不得大写。)
APA:
Grayson (as cited in Murzynski & Degelman, 1996, p. 135) identified four components of body language that were related to judgments of vulnerability.
One researcher (Grayson, as cited in Murzynski & Degelman, 1996, p. 135) identified four components of body language that were related to judgments of vulnerability.
引用非直接文献以后,在正文后参考文献著录中只需列入该非直接文献的条目(即上述实例中的“Boswell”和“Murzynski & Degelman, 1996”)。
3.1.11 引用文学作品和经典文献
按MLA的规范,有几种情况括号夹注内不标页码。
在引用剧本时应标出引文的幕、场、行,如:
In his famous advice to players, Shakespeare’s Hamlet defines the purpose of theater, “whose end, both at the first and now, was and is, to hold, as ‘twere, the mirror up to nature” (3.2.21-23).
这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剧本第三幕第二场的21至23行。(注意标点的使用。)
在引用诗歌时应标出引文的节、行,如:
When Homer’s Odysseus comes to the hall of Circe, he finds his men “mild / in her soft spell, fed on her drug of evil” (10.209-11).
这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诗歌第10节的209至211行。对不分节的诗第一次引用时应说明括号里标的是行数,使用“line”,以后的引用则不需再说明。例如:
第一次引用:(lines 5-8)
以后的引用:(12-13)
在引用有章节、分册的小说的时候,应标出引文所在的页码、册数、章节,如:
One of Kingsolver’s narrators, teenager Rachel, pushes her vocabulary beyond its limits. For example, Rachel complains that being forced to live in the Congo with her missionary family is “a sheer tapestry of justice” because her chances of finding a boyfriend are “dull and void” (117; bk. 2, ch. 10).
例子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该书第二册第十章的第117页。(注意标点和缩略语的使用。)
在引用《圣经》、《可兰经》等经典文献的时候,应标出引文的篇、章、节,如:
Consider the words of Solomon: “If your enemies are hungry, give them food to eat. If they are thirsty, give them water to drink” (Bible, Prov. 25.21).
例子里的括号夹注表示引文来自旧约《圣经》的《箴言》篇第25章第21节。《圣经》各篇的缩写有标准的写法,因而使用时应该注意核对。
3.1.12 对引语文字的更改
直接引语如出现在正文中间,使用引语的句子不得违反英语语法,不得出现“句中句”。图3.1右边一栏两句句子均包含了引语,但均不合语法。
正确:
So it is not like what Luthi calls “enter[ing] effortlessly into fruitful contact with distant worlds” (63).
正确:
Max Luthi points out that the first apparent thing in the fairytale is that it portrays its hero as “isolated” and often as “an old child” (59). 错误:
So it is not like what Luthi calls “enter effortlessly into fruitful contact with distant worlds” (63).
错误:
Max Luthi points out: “The first thing that is apparent in the fairytale …is that it portrays its hero as isolated. He is often an old child” (59).
为了使含直接引语的句子合乎语法,往往有必要对引语的文字作一定的更改。如果要删除引语中个别词句,可以用省略号(ellipses“…”)取代删除的词句。如果要加入或者更改个别单词或者词组,则可以将需要加入或者更改的单词或词组放在方括号(square brackets“[ ]”)以内。例如:
删除词句:
He stated, “The ‘placebo effect,’ ... disappeared when behaviors were studied in this manner” (Smith, 1982, p. 276), but he did not clarify which behaviors were studied.
添加词组:
Smith (1982:276) found that “the placebo effect, which had been verified in previous studies, disappeared when [his own and others’] behaviors were studied in this manner.”
无论删改还是添加字词均不得变更引语的原意。
注意:如果删除是在句内,应该空一格以后再加省略号。如果删除是在一句整句以后,则应在该整句最后的标点(句号、问号或惊叹号)不空格直接加省略号。省略号应该用三个句点。
3.1.13 脚注(footnotes)的使用
在MLA的规范里,脚注只应在下列两种情况中考虑使用:(1)提供有一定重要性、但写入正文将有损文本条理和逻辑的解释性信息;(2)提供因篇幅过大不宜使用括号夹注注明的文献出处信息。在APA的规范里脚注仅仅在上述第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脚注应该使用阿拉伯数字编号上标,每页重新开始。在下面两个例子中,前一个属第一种情况,后一种属第二种情况:
The commentary of the sixteenth-century literary scholars Bernardo Segni and Lionardo Salviati shows them to be less-than-faithful followers of Aristotle1.
….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have brought advantages as well as unexpected problems2.
————————————— Notes
1 Examples are conveniently available in Weinberg. See Segni, Rettorica et poetica d'Aristotile (Firenze, 1549) 281, qtd. in Weinberg 1:405, and Salviati, Poetica d'Aristotle parafrasata e comnetata, 1586, ms. 2.2.11, Biblioteca Nazionale Centrale, Firenze, 140v, qtd. in Weinberg 1:616-17.
2 For a sampling of materials that reflect the range of experiences related to recent technological changes, see Moulthrop, pars. 39-53; Armstrong, Yang, and Cuneo 80-82; Craner 308-11.
(第二个例子中“Moulthrop, pars. 39-53”中的“pars”指的是“段落”即paragraph。)
在脚注中提到的文献同正文中提到的一样,都必须在正文后面的参考文献著录中详细注明。
脚注可使用单倍行距,但相邻脚注之间应空1.5行。脚注的字体必须与正文一样。
3.2 参考文献著录的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在MLA规范里叫做Works Cited,在APA规范里叫做References。撰写论文时应仔细阅读MLA或APA的规范手册,本节仅提供部分著录实例,供参考。
3.2.1 著录已出版的文章
一位作者写的文章
MLA:
Stewart, Donald C. “What Is an English Major, and What Should It Be?”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40 (1989): 188-202.
APA:
Roediger, H. L. (1990). Implicit memory: A commentary. Bulletin of the Psychonomic Society, 28, 373-380.
注意:(1)在MLA规范里,作者的姓名应完整,应标明首名的全称和中间名的首字母。在APA里,作者的首名和中间名均应用首字母。(2)在MLA规范里,期刊名与期刊卷数之间不用逗号。(3)在APA规范里期刊的卷数(即“28”)应用斜体表示。(4)按MLA的规范,标题第一个词和冒号后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均必须大写,而其余每一个词的首字母,除冠词、介词、并列连词以及不定式符号(“to”)以外都必须大写。按APA的规范,标题第一个词和冒号后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必须大写,而其余每一个词的首字母,除专有名词以外,均不需要大写。
两位作者写的文章
MLA:
Brownell, Hiram H., and Heather H. Potter. “Inference Deficits in Right-Brain Damaged Patients.” Brain and Language 27 (1986): 310-21.
APA:
Tulving, E., & Schacter, D. L. (1990). Priming and human memory systems. Science, 247, 301-305.
两位以上的作者写的文章
MLA:
Mascia-Lees, Frances E., Pat Sharpe, and Colleen B. Cohen. “Double Liminality and the Black Woman Writ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1 (1987): 101-14.
APA:
Barringer, H. R., Takeuchi, D. T., & Xenos, P. C. (1990). Education,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income of Asian Americans: Evidence from the 1980 Censu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3, 27-43.
无论用MLA 还是APA,第一作者以姓氏开始(加上逗号),继以名字或者名字的首字母,但是从第二作者开始,在MLA规范里以名字开始,继以姓氏,而在APA规范里以姓氏开始(加上逗号),继以名字的首字母。
如果作者人数超过三人,也可以考虑仅保留第一作者的名字,加上et al.(拉丁文 “and others”),如:
MLA:
Mascia-Lees, Frances E., et al. “Double Liminality and the Black Woman Writer.”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1 (1987): 101-14.
APA:
Barringer, H. R. et at. (1990). Education, occupational prestige and income of Asian Americans: Evidence from the 1980 Censu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3, 27-43.
书评、影评、电视节目评论等(Review)
MLA:
Kidd, John. “The Scandal of Ulysses.” Rev. of Ulysses: The Corrected Text, by Hans Walter Gabler.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30 June 1988: 32-39.
APA:
Falk, J. S. (1990). [Review of Narratives from the crib]. Language, 66, 558-562.
收集在书籍中的文章(Selection from an edited book)
MLA:
Glover, David. “The Stuff That Dreams Are Made Of: Masculinity, Femininity, and the Thriller.” Gender, Genre and Narrative Pleasure. Ed. Derek Longhurst. London: Unwin Hyman, 1989. 67-83.
APA:
Wilson, S. F. (1990). Community support and integr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outcome research. In S. Rose (Ed.), Case management: An overview and assessment (pp. 13-42). White Plains, NY: Longman.
注意:(1)“Ed.”代表“编”。(2)在MLA规范中,书的编者的姓和名均用全称,在APA规范里,编者的姓用全称,名用首字母。
杂志中的文章
MLA:
Miller, Mark Crispen. “Massa, Come Home.” New Republic 16 Sept. 1981: 29-32.
APA:
Gibbs, N. (1989, April 24). How America has run out of time. Time, pp. 58-67.
注意:著录引用杂志中的文章应标明杂志的出版日期。
报纸中的文章
MLA:
“Literacy on the job.” USA Today 27 Dec. 1988: 6B.
APA:
Freudenheim, M. (1987, December 29). Rehabilitation in head injuries in business and helath. New York Times, p. D2.
百科全书中的文章(An entry in an encyclopedia)
MLA:
Mohanty, Jitendra M. “Indian Philosophy.”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Macropaedia. 15th ed. 1987.
APA:
Bergmann, P. G. (1993). Relativity. In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26, pp. 501-508). Chicago: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政府文件(A government publication)
MLA:
United States. Natl. Council on Disability. Promises to Keep: A Decade of Federal Enforcement of the Americans with Disabilities Act. Washington: GPO, 2000.
APA: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1990). Clinical training in serious mental illness (DHHS Publication No. ADM 90-1679).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3.2.2 著录已出版的书籍
一位作者写的书籍
MLA:
Graff, Gerald. Professing Literature: An Institutional History. Chicago: U of Chicago P, 1987.
APA:
Rossi, P. H. (1989). Down and out in America: The origins of homelessnes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注意不同规范里书籍标题大小写规则的不同。
新版书(Book with a new edition)
MLA:
Erikson, Erik. Childhood and Society. 2nd ed. New York: Norton, 1963.
APA:
Kail, R. (1990). Memory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3rd ed.). New York: Freeman.
团体作者(Book with a corporate author)写的书籍
MLA:
College Board. College-bound Seniors: 1989 SAT Profile. New York: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1989.
AP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1987).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rev.). Washington, DC: Author.
无作者书籍(Book with no author)
MLA:
Guidelines for the Workload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Urbana: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1987.
APA: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s. (1985).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编撰的书籍(Edited book)
MLA:
Kerckhove, Derrick de, and Charles J. Lumsden, eds. The Alphabet and the Brain: The Lateralization of Writing. Berlin Springer-?Verlag, 1988.
APA:
Campbell, J. P., Campbell, R. J., & Associates. (Eds.). (1988). Productivity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翻译的书籍(Translated book)
MLA:
Lacan, Jacques. Ecrits: A Selection. Trans. Alan Sheridan. New York: Norton, 1977.
APA:
Michotte, A. E. (1963). The perception of causality (T. R. Miles & E. Miles, Trans.). London: Methuen.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46)
注意在两种规范里,翻译者的名和姓均不需要改变次序。
重版书(Republished book)
MLA:
Hurston, Zora Neale.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1937.
有关鹰的知识,不要种类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灭绝
鹰的品种有哪些?
鹰的种类有很多种,如下: 鹰隼的俗称猎隼 游隼 雀鹰 日本松雀鹰 灰背隼 苍鹰 普通狂 大狂 红脚隼 红隼,燕隼 鹞 普通狂 毛脚狂 乌雕 金雕 鸢 雕鸮 雕号鸟 松雀 苍 游隼 蛇雕 蜂鹰 黑翅鸢
孤鹰不退羽,哪能得高飞, 蛟龙不脱皮,何以上青天! 老鹰是鸟类中寿命最长的,可长达70岁,但是40岁的时候必须作出抉择,要么等死,要么用喙击打岩石,直到旧的喙脱落后长出新的喙,然后再用新的喙把多余的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从而得到鹰的重生!
鹰的知识
鹰的种类有哪些
1、苍鹰,是中小型猛禽。体长可达60厘米,翼展约1.3米。食肉性,主要以森林鼠类、野兔、雉类、榛鸡、鸠鸽类和其他小型鸟类为食。栖息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针叶林、混交林和阔叶林等森林地带。 2、雀鹰,属小型猛禽,体长30-41厘米。以雀形目小鸟、昆虫和鼠类为食,也捕食鸽形目鸟类和榛鸡等小的鸡形目鸟类,有时亦捕食野兔、蛇、昆虫幼虫。 3、赤腹鹰,是小型猛禽,翅膀尖而长,因外形象鸽子,所以也叫鸽子鹰。体长27-36厘米,体重108-132克。头部至背部为蓝灰色,翅膀和尾羽灰褐色。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 4、阿根廷巨鹰,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体重可达70公斤,翼展最大可达7米,是人类已知第二大的飞禽。阿根廷巨鹰的喙角尖呈弯钩状,可捕捉15公斤重的猎物,是典型的肉食鸟类的特征。 5、角雕,又名哈佩雕或哈比鹰,是新热带界的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推荐于 2017-11-24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2个回答
百度众包-专业数据处理平台,提供...
数据人工分类,图片实体标记,网页相关性评判,舆情监控...
baidu.com广告?
6条评论
评论,是对回答者的感谢
祭寒冥12
虚构的所谓励志故事而已。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是鹦鹉,能活到100岁,雕是鹰的近亲,人工养殖最多活到八十岁,野生的鹰不可能活那么久。根据的资料,鹰有209种,能活到七十岁的是哪一种?说的出来吗?世界上最长时间不吃不喝还能保持生命的鸟类是信天翁,但它最长能保持30天,不可能达到五个月。鸟类为了飞行,身体几乎没有多余的脂肪,拿什么熬五个月?鸟喙是头骨的延伸,断裂后无法再生。就像人的下颚断裂以后谁能长?
热心网友8
有病吧!这么损人
查看全部6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知识清北学霸解题模板_"暴力提分"+
知识,高中成绩怎么迅速超越别人?学霸分享提分方法,传授各种学习攻略,解题思路,压倒千万人,稳上重本,点击了解广告2019-11-08
求所有的关于鹰的资料
鹰的重生 鹰可以活到70岁,当鹰活到40岁的时候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这主要是因为当它的生命到了第40个年头的时候,鹰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力地捕捉猎物;它的喙变得又长又弯,会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会长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让它的双翅变得沉重,难以飞翔。 此时的鹰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重生过程。如果想重生,鹰得独自飞到山顶,在山的高处准备重生。这是一个漫长而可怕的过程,重生的鹰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剧烈的身体创伤。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鹰用头抵着粗糙的岩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层层磨掉,直到完全被剥离。这时的鹰已经无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凭借体内不多的能量来支撑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静静等待。 几个月后,新的喙慢慢生长出来,鹰开始了重生的第二步。当新的喙长出来后,鹰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鲜血一滴滴洒落……然后又是痛苦而漫长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鹰在痛苦中长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时它还得熬过最后一关:用新长出来的趾甲把身上又长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当新的羽毛长出来后,鹰完成了涅盘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鹰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后的鹰能够再活30年!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 苍鹰(Accipier gentilis)俗称鸡鹰或黄鹰。雄鸟体长约半米,雄鸟体形较雌鸟小,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 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它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以至云南、广东、文本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此鸟嗜食鼠等,对农业有益。幼鸟常被驯养作为猎鹰,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鸟。 雀鹰(Accipiter nisus)俗称鹞子,体形比苍鹰稍小,成鸟上体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常栖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带,飞翔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北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冬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此鸟也能驯养作猎鹰,用以捕捉小型鸟类。 赤腹鹰(Accipiter soloensis)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下体淡灰色。飞翔姿势与雀鹰同,常栖于林中,以蛙、晰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鹰的种类很多,有的叫鹰,有的叫鹫,叫鸢,叫鸷,叫枭,叫雕,叫隼等等,反正都是些吃小动物的大鸟,草原上的这种鹰,身体比鹞鹰大,比雕小,它们飞行速度快,眼睛能看清楚十几公里外一只小鸡的一举一动。它们狡诈而凶残异常,猎人们也很难将它们用枪打下来。但是,有的猎人却用另一种鸟做诱饵,用网将它活捉,用熬鹰的方法,把它驯练成为人类卖命的抓兔能手。 鹰的种类很多,全世界计有190多种,台湾省常见的有20多种,分布于台湾岛的中、低海拔的山区、沼泽、海岸、河口,以动物为食,属猛禽类。在屏 东平原常见的鹰中,有一种叫白尾鹫的鹰,其头、颈为淡褐黄色,背、腹为褐色,以白色尾羽毛为特征,是台湾稀有的候鸟。还有一种叫灰面鹫的鹰,背为红褐色,腹部白色有条斑,喉部、腮部为乳白色。每到秋季,灰面鹫随着寒流从祖国的东北,或是俄国的西伯利亚经过海上长途跋涉,成群结队来到屏东,有时是几百只,甚至上千只、上万只。可是,最近几年由于外国商人大量收购这种鹰的标本,造成人们对灰面鹫的大规模捕杀。屏东成了灰面鹫的“鬼门关”每年都有2万多只灰面鹫难逃捕杀的噩运。对此,许多热心人士指出,如这样滥捕下去,这种鹰将濒临绝灭 雕 鸟纲,隼形目,鹰科,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别名黑雕、花雕、小花皂雕。雄鸟体长63cm,雌鸟约70cm。体羽暗栗褐色,背面有金属光泽。尾上、尾下覆羽均缀以白色和棕白色,趾黄色、爪黑色。嘴黑褐色,鼻孔圆形有别于其他种。 拉丁学名 Aquila clanga 英文名greater spotted eagle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Pallas,1811 栖息于草原及湿地附近的林地,多在飞翔中或伏于地面捕食,取食鱼、蛙、鼠等动物,也食金龟子、蝗虫。在高山岩石或乔木上筑巢,用树枝、树皮筑成盘状,每窝产卵1~3枚,多为2枚,卵呈淡白色,大小为61-51毫米。孵化期42~44天。 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新疆。 繁殖于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土耳其斯坦、印度西北部及北部、中国北方;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南部、中国南部及东南亚至印度尼西亚。繁殖于中国北方,越冬或迁徙经中国南方。不常见但定期出现。 主要雕类: 金雕 白肩雕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鹰雕 草原雕 乌雕 自腹山雕 小雕 棕腹隼雕 林雕 白腹海雕 渔雕 短趾雕 蛇雕 雕是大型猛禽,体型粗壮,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金雕和乌雕。 金雕俗称洁白雕,体较大,全身为黑褐色,体色为雕类与鹰类中最发黑的一种。成鸟头颈部金黄色。幼鸟尾羽基部以及翅膀飞羽的基部为白色,成长后白色部分消失。飞翔时翼长而宽,尾端稍圆形。在我国也有分布的白尾海雕与虎头海雕的幼鸟,全身也为褐色,与金雕很相似,但尾形为楔形,是与金雕相区别的重要标志。栖于山地,常高踞山崖巅顶或飞翔于高空中。性凶猛,喜食野兔、雉、鹑以至大形哺乳动物幼麝等。巢营于高山悬岩上或峭壁的树上,迁徙时在我国东北常能见到。 乌雕俗称皂雕或花雕,体形比苍鹰大,全身黑褐色,腰部有V字型白斑,尾比金雕及白肩雕长。幼鸟翼的复羽先端有淡色斑。翼下初级飞羽基部也有淡色斑。常栖于沼泽、河川、水边等地,嗜食蜥蜴、蛙、小型鸟类、鸥、鸦以及鼠类,也常食动物尸体。终年留居我国东北和长江下游一带,冬时常见于福建、广东等 鹫 鹫的解释 老雕 鹫鸟,黑色,多子。师旷曰,南方有鸟,名曰羌鹫,黄头赤目,五色皆备。――《说文》 鹫,雕也。――《广雅》 生奇材木箭竿就(鹫)羽。――《汉书·匈奴传》。注:“大雕也。” 产于温带和热带地区的若干种大型猛禽,与鹰类、雕类和隼类都有亲缘关系,但爪较弱,头多秃,主要或全部以腐肉为食,构成鹫科(Aegypiidae)和新域鹫科(Cathartidae),其中 包括一些最大的飞禽。如:鹫羽(老雕的羽毛。又叫“鹫翎”) 灵鹫山的简称 鹫jiù大型猛禽的一类:秃~(也叫"座山雕"),能捕食山羊、野兔等。已少见,禁止猎杀。 秃 鹫 秃鹫属鸟纲、隼形目、鹰科。又名“座山雕”、“狗头鹫”,拉丁学名为Aegypius monachus。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陕西,北部的内蒙古、辽宁、山西、、河北、山东以及南部的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云南、西藏、台湾等省区。 秃鹫是一种大型猛禽,体长110~118厘米。头部有暗褐色的绒羽,头后部羽色稍淡。颈部裸露,呈铅蓝色,皱领为白褐色。上体呈暗褐色。翼上覆羽为暗褐色,初级飞羽为黑褐色。下体呈暗褐色,胸前具有绒羽,两侧有矛状羽。胸、腹部有淡色纵纹。尾下覆羽为褐白色。嘴为黑褐色,脚为灰色,爪为黑色。 秃鹫通常栖息于平原、丘陵地带的高山裸岩和草地环境。一般为单个活动,觅食时则集结成群。喜在高大的乔木上筑巢,巢穴以树枝为材料,内铺小树枝和兽毛等。繁殖期间每窝可产卵1~2枚,雌雄均参与孵卵,孵化期约55天左右。秃鹫主要以各种鸟兽的尸体腐肉为食,有时也捕食小型的鸟类 鸢 脊椎动物,鸟纲,鹰科。俗称“老鹰”。为我国境内唯一的1种中型猛禽。体长约65厘米。上体暗褐色杂有棕白色。耳羽黑褐色,故又称“黑耳鸢”。下体大部分为灰棕色带黑褐色纵纹。翼下具有白斑,尾羽叉状,当展开翅膀回旋地飞翔时极为明显。一般独来独往,常见于城镇、乡村附近,多在高树上筑巢。主食啮齿动物,有时也袭击家禽。终年留居在我国各省。冬季往往三五成群漫游,空中滑翔时两翅极少振动,好像高悬空中。多在高大树上筑巢,巢大而简陋,均由树枝搭成。每窝产卵2~3枚,卵壳污白色,带有不同深度的红色点斑。 隼 隼形目(Falconiformes)包括鸮形目以外的所有猛禽,是白天活动的猛禽。隼形目多为单独活动,飞翔能力极强,也是视力最好的动物之一。隼形目与其它鸟类不同,雌鸟往往比雄鸟体型更大。隼形目有4-5科,我国有2-3科。我国的所有隼形目鸟类都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隼形目的鸟在鸟类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很多隼形目的鸟类也被人们认为具有勇猛刚毅等优良品格,所以有不少国家的国鸟是隼形目的鸟类。 鹰是隼形目猛禽的典型代表,种数很多,在我国最常见的有苍鹰、雀鹰和赤腹鹰三种。 苍鹰(Accipiergentilis)俗称鸡鹰或黄鹰。雄鸟体长约半米,雄鸟体形较雌鸟小,从头部到前部为灰黑色,眼后为黑色,有明显的白色眉斑;下体白色,杂有数目很多的灰黑色小横斑。雌鸟上体及翼表面为灰褐色,眉纹白而杂以褐纹,下体白色,体下面有纵斑。苍鹰在飞翔时,翼短而宽,先端圆,尾较长。一般常常是扇翅和滑翔交替进行,呈直线状飞翔。在飞翔时翼保持水平状。扇翅速度较其它大型鹰类快。栖于山地森林中,善于捕食小型哺乳动物,如野兔和野鼠等,偶尔也捕食鸟类。分布于我国东北以至云南、广东、文本等地。繁殖于西伯利亚以及我国的小兴安岭等地。此鸟嗜食鼠等,对农业有益。幼鸟常被驯养作为猎鹰,用以捕捉野兔及小鸟。 雀鹰(Accipiternisus)俗称鹞子,体形比苍鹰稍小,成鸟上体青灰色,尾羽较长,有十分明显的深褐色横斑,很容易识别。飞翔时主要是扇翅和短距离的滑翔交替进行,并常在空中呈圈状的飞翔。常栖于山地林间,或在村落附近河川小溪附近地带,飞翔力很强,善捕食小鸟等动物。繁殖于我国华北北部、东北西北部、呼伦贝尔盟博克图、北部大、小兴安岭等地,冬时常见于四川、云南以东的地区。此鸟也能驯养作猎鹰,用以捕捉小型鸟类。 赤腹鹰(Accipitersoloensis)比雀鹰稍大,上体为青黑色,尾羽有几条细横带,无眉斑,下体淡灰色。飞翔姿势与雀鹰同,常栖于林中,以蛙、晰蜴和小形鸟及大形昆虫为食。繁殖于长江中下游一带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等地。 Eagle Columbia Electronic Encyclopedia - Cite This Source eagle, common name for large predatory birds of the family Falconidae (hawk family), found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Eagles are similar to the buteos, or buzzard hawks, but are larger both in length and in wingspread (up to 71?2 ft/228 cm) and have beaks nearly as long as their heads. They are solitary birds, said to mate for life. The nest, or aerie, of twigs and sticks is built at a vantage point high in a tree or on a cliff in a permanent feeding territory and is added to year after year, the refuse of the previous nests decomposing beneath the new additions. Nests can become enormous, measuring up to ten feet across and weighing well over 1,000 pounds. The eaglets (usually two) do not develop adult markings until their third year, when they leave parental protection and seek their own mates and territories. The American bald (in the sense of white, as in piebald), or white-headed, eagle (Haliaetus leucocephalus) is found in all parts of North America near water and feeds chiefly on dead fish (sometimes robbing the osprey's catch) and rodents. It is dark brown with white head, neck, and tail plumage. The northern species (found chiefly in Canada)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e southern, which range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With only 417 known breeding pairs in the 48 contiguous states in 1963, the bald eagle population was dwindling alarmingly; a decade later they were placed on the endangered species list. In one of the greatest success stories in species recovery, conservation methods such as the banning of DDT and the prohibition against eagle hunting had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 increased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in the lower 48 states to some 5,000 pairs. The bald eagle was removed from endangered status in 1995 and is now classified as threatened. The golden, or mountain, eagle (genus Aquila—whence aquiline, meaning eaglelike) is widespread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the United States found mostly in the West. Unlike the bald eagle, it is an aggressive predator. In Asia it is trained to hunt small game (see falconry). The adult is sooty brown with tawny head and neck feathers; unlike those of the bald eagle, its legs are feathered to the toes. The gray and Steller's sea eagles (also in the genus Haliaetus) are native to colder areas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king or imperial eagle to S Europe and Asia; and the rare monkey-eating eagle to the Philippines. The harpy, or harpy eagle (Thrasyaetus harpyia), of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the largest (38 in./95 cm long) of the hawks, eats macaws and sloths. It was named for the winged monsters of Greek myth and was called winged wolf by the Aztecs. New Zealand's extinct Haast's eagle, which had a 10-ft (3-m) wingspan and weighed 30% to 40% more than the harpy, was the top predator in the archipelago's ecosystem prior to the arrival of humans. Eagles—impressive both in size and for their fearsome beauty—have long been symbols of royal power and have appeared on coins, seals, flags, and standard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eagle was the emblem of one of the Ptolemies of Egypt and was borne on the standards of the Roman armies and of Napoleon's troops. The American bald eagle became the national emblem of the United States by act of Congress in 1782. In folklore the eagle's ability to carry off prey, including children (e.g., the legend of Ganymede), has been exaggerated; even the powerful golden eagle can lift no more than 8 lb (3.6 kg). Eagles are classified in the phylum Chordata, subphylum Vertebrata, class Aves, order Falconiformes, family Accipitridae. The Columbia Electronic Encyclopedia Copyright ? 2004,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Licensed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 More from Columbia Encyclopedia ? Eagle Crystal Reference Encyclopedia - Cite This Source A large-bodied bird of prey that kills its own food (smaller birds of prey - buzzards, falcons, hawks, harriers, or kites). True or booted eagles have fully feathered, not partly bare, legs. (Family: Accipitridae, 30 species.) See also bald eagle bird of prey buzzard falcon golden eagle harpy eagle harrier (ornithology) hawk (ornithology) kite (ornithology) sea eagle Crystal Reference Encyclopedi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