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俄罗斯还在和乌克兰打仗吗
- 2、俄给出乌恢复永久和平条件
- 3、俄称打击多地乌军,乌称控制多处定居点,目前的战局情况是怎样的?
- 4、俄军无人机战法突变
- 5、从多地撤军引发质疑,俄军是在溃退还是在憋大招?
- 6、俄军后撤,是乌方的大举反攻还是俄方的战略调整?
- 7、局势逆转?俄罗斯获上亿发子弹军援
- 8、北约战车驶向乌克兰
- 9、普京:俄罗斯将使用一切可用手段,为什么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
- 10、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9月8日宣布
俄罗斯还在和乌克兰打仗吗
截止2023年11月29日,俄罗斯还在和乌克兰打仗。
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对于两国而言,都经历了巨大的煎熬。然而,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这场战争即将结束。乌克兰频繁袭击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司令部和俄军的高级作战指挥中,导致不仅给自身带来了杀身之祸,也给其为战略盟友提供远程导弹和高空侦察机的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烦。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202年9月27日电报道,俄罗斯军事分析人士、杂志总编伊戈尔科罗琴科向卫星通讯社表示,美国在黑海地区建立了直接参与对俄罗斯战斗行动的侦查任务。因此,在中立水域上空飞行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应成为俄罗斯防空系统的合法目标。一旦摧毁其中一架无人机,将大大降低乌克兰对俄克里米亚共和国的威胁。
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冲突原因
1、领土争端: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存在关于克里米亚半岛的争议。在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并将其并入俄罗斯联邦,这引发了乌克兰的愤怒和抗议。
2、乌克兰的欧洲整合:乌克兰政府曾表达了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意愿,这引起了俄罗斯的担忧。俄罗斯认为乌克兰加入西方组织将对俄罗斯的影响力构成威胁,因此采取行动反对乌克兰的欧洲整合努力。
3、俄罗斯支持的分离主义运动:俄罗斯支持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这些势力试图从乌克兰独立。俄罗斯认为这些势力受到乌克兰政府的压迫,因此提供了军事、财政和政治上的支持。
4、乌克兰内部分裂:乌克兰内部存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分歧,这给俄罗斯创造了机会来干涉乌克兰事务并支持分裂势力。这导致乌克兰政府和亲俄派势力之间的对立。
5、语言和文化冲突:乌克兰内部存在乌克兰语和俄语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这导致了乌克兰政府和乌克兰东部俄语族群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分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022年俄乌冲突
俄给出乌恢复永久和平条件
目前为止,俄罗斯并没有公开给出乌克兰恢复永久和平的具体条件。
然而,根据历史背景和现有的地缘政治形势,可能会有一些假设性的条件。首先,俄罗斯可能要求乌克兰接受一定程度的联邦化。这意味着乌克兰可能需要改变其宪法结构,确保少数民族的权益得到保障,并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治权。这样的安排,可以减少东乌克兰地区与乌克兰中央政府之间的紧张关系。
其次,俄罗斯可能要求乌克兰放弃加入北约的计划。作为一个对俄罗斯来说非常敏感的问题,乌克兰加入北约可能被视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的威胁。因此,要达成和平协议,乌克兰可能需要承诺不寻求加入北约,并制定一项明确的非对抗性政策。
此外,俄乌冲突的解决可能涉及领土问题。乌克兰东部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可能会得到一定的自治地位或特别地位,以确保该地区居民的权益得到考虑。此外,有可能需要重新划定乌俄边境,以解决克里米亚问题,尽管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非常复杂且敏感。
最后,为了实现永久和平,外部各方(如欧盟、美国等)可能需要提供经济援助和发展计划,以帮助乌克兰重建和稳定其东部地区。这样的援助计划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从而增强整个地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虽然目前没有公开具体的条件,但俄罗斯在推动乌克兰恢复永久和平时可能会提出类似的要求,这些要求涉及乌克兰的宪法结构、对外政策、领土问题以及外部援助等方面的调整。然而,对于乌克兰和其他国际各方来说,就这些条件进行讨论和协商是至关重要的,以实现长期和平与稳定。
俄称打击多地乌军,乌称控制多处定居点,目前的战局情况是怎样的?
目前乌克兰是占优势的,俄罗斯现在是属于节节败退,可能是因为乌克兰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目前的战局情况还是不相上下的,因为两国交战非常的激烈,但是现在俄罗斯是处于劣势。
以目前的战局情况来看,现在是乌克兰处于一个优势的情况,俄罗斯现在处在劣势。
目前俄乌双方的说法都是客观事实,俄军的确使用远程火力对乌克兰多地进行了打击,不仅造成乌军的人员伤亡,而且目标城市的水电基础设施,也在此次打击范围之内,因此包括哈尔科夫洲在内的多个地区,都正在经历断电的严峻挑战。反观乌克兰,控制多处定居点的说法也无可争议,这是因为俄军在这些地区已经撤军,而乌军只不过是利用这个机会重新回归而已,虽然说控制了多处定居点的说法是客观事实,但却并非军事意义上的抢回阵地。
对于俄军的撤军行为,坊间的解读虽然看似五花八门,但大多数观点都认为是俄罗斯已经无力支撑如此大的战争代价,其实理性剖析就会发现,即便俄罗斯综合国力并不强,但是与乌克兰相比较也并不逊色,只不过马上进入动机,如果俄军的战线过长,难免会给入冬以后的补给造成巨大压力。当然,撤出地区的定居点,自然会被接踵而至的乌军所控制,从这个角度来说,双方对于目前的战局表述都是正确的,只不过隐藏在背后的性质却天壤之别。
其实不管俄军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做出撤军的决定,从其核心利益来说都无可厚非,毕竟其所制定的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只不过是为了在乌东地区建立和巩固自己的军事力量,而目前的战场态势说明目标已经实现。既然只是为了特定地区而展开的军事行动,自然就没有必要在乌克兰的国土上拉长战线,而冬季之前从非目标地区撤军的做法也就成为了睿智的决策,这也是目前俄乌战局的实时情况。
毋庸置疑,俄乌冲突不会就此结束,无论是俄军的撤退还是乌军的前移,都只不过是阶段性的战况而已,而俄军在完成撤军以后,势必会采取后续动作从而巩固此前取得的战国,甚至不排除通过远程火力对乌克兰敏感地区进行打击的战术打法,一旦这一猜测实现,那么乌克兰可能要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当然,俄罗斯的后续动作,也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所以说战局的未来走水依然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俄军无人机战法突变
俄军无人机战法突变
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战况仍然呈现胶着状态。不过,随着西方国家对乌军援的力度出现减弱之势,似乎各类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都更为充裕的俄罗斯,正在一点点地扩大着自己的优势。
尤其是当俄军越来越多地使用起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这种武器,乃至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打法后,这种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战争方向的武器和战法,正给乌军带去愈发沉重的压力,且这种压力最终可能让乌方离胜利越来越远。
从俄国防部发布的一段视频来看,俄罗斯自研的“柳叶刀”系列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对乌军防空体系进行了一次十分有效的打击。
远程防空系统需要部署在相对固定的阵地上,而为了保护防空阵地,就需要为其配套中程防空系统和近程野战防空系统。通常来说,一个远程防空系统阵地外围,要部署至少一套中程防空系统和数门高射炮或近程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而俄军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作战模式,也层层敲掉了乌军的远程防空阵地。
俄军首先以“柳叶刀”击毁了一辆北约对乌援助的德制“猎豹”自行高炮,还打掉了一座警戒雷达。随后,另一架“柳叶刀”的目标转向了附近的一辆乌军“山毛榉”中程防空导弹发射车,并成功将其摧毁。
打掉外层和中层目标后,最后两架“柳叶刀”冲向了价值最高的乌军远程防空中坚,即S-300防空导弹阵地。几轮规模不大的攻势,便报销了近一个防空营的各类装备,俄军的做法绝对堪称是教科书级别,是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对高价值目标的“蜂群”式打击标准案例。
事实上,与俄军最初大量使用的伊朗“见证者-136”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不同,“柳叶刀”由于是俄方自行研制,故各类性能特点自然也更符合俄军的使用需求和习惯。
仅从已经公开的各类视频战果来看,葬身于“柳叶刀”手中的乌军重装备包括67门美制M-777榴弹炮、10门波兰“蟹”式自行榴弹炮和数门法国“凯撒”卡车炮等。
随着乌军的重火力身管类火炮损失惨重,俄军又将“柳叶刀”投入到了打击乌军防空导弹和高炮阵地的任务中,充分体现出了这款武器的低成本、高效费比、高灵活性和远程打击的优势。
不难发现,受无人机工业和电子工业水平不高的影响,俄罗斯至今仍缺乏高端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即便是俄军现役最好的“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也仍明显落后于中国的“彩虹”、“翼龙”系列,以及美国的MQ-9“死神”。不过,大量的侦察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的出现,依然让俄军在战场上打出了不少高科技的味道。
俄军在前一阶段的打击手段,以有人驾驶战机的空袭和炮兵部队不计成本的大范围火力覆盖为主,那如今则有了极大的变化。
俄军更多地先使用“海鹰”无人机前出侦察,初步探明乌军阵地和高价值目标的位置,然后释放多架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去猎杀目标。在侦察无人机对目标情况的0延迟回传下,即便乌军布置了不少假目标,也加强了己方重火力“打了就跑”的意识,却依然难以彻底摆脱猎杀。
从角度来说,传统的以反炮兵雷达或探测装置解算敌炮兵阵地和导弹阵地的做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过时了,过时之处就在于无法做到实时监控和实时打击。若想做到实时监控和实时打击,察打一体无人机自然是绝佳的选择,即“发现就打”。
但既然俄方缺少此类装备,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侦察无人机和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编组作战。这种组合的效率虽然略低,但已被证明足以应对被北约所武装起来的乌克兰军队,且同样也对传统的战争模式带来了某种颠覆。
俄乌冲突固然有着信息化程度不够高和部分武器装备仍显原始的一面,但其仍可谓是叩响了未来战争的大门。出现在这场战事中的各类新锐武器、新锐战法和战略思维,依旧值得我们仔细学习和借鉴。
从多地撤军引发质疑,俄军是在溃退还是在憋大招?
可能是因为他们想要出大招,对待敌人就是这样的一个欺骗的感觉,去欺骗敌人。
憋大招吧,毕竟俄罗斯本身就是战斗民族,而且他们具备接战的实力和底气应该无所畏惧
我认为俄军现在处于溃败的情况,处在劣势,情况非常的不好,所以才会撤军的。
失去对哈尔科夫的控制权,是俄军中了乌军声东击西的计谋,既不是溃败也谈不上憋大招,而是在持续的战事中,一时疏忽酿成的败局,但即便如此也远远达不到溃败的严重程度。其实俄乌战争开展以来,乌军在长达半年多的时间内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反倒是俄军在战场上斩获颇丰,出人意料的是乌军竟然在美国的指导和帮助下,迅速组织了一场声东击西的大胜仗,使得俄军中计以后败走哈尔科夫,这也使得各方开始质疑普京的军事决策。
其实俄军中计也是意料之中的,之所以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即便乌军没有实施声东击西的策略,面对即将到来的冬季,战线过长的俄军势必会通过收缩战线而降低冬季的补给难度,只不过中计以后只能仓促撤军,跟周密布置以后有条不紊的撤军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性质。当然,针对俄军的质疑不止如此,毕竟从战斗打响的那一刻起,俄军的很多军事决定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即便是对普京极为忠诚的车臣领导人卡德洛夫,对战局走势也颇为不满。
虽然此次俄军丢失哈尔科夫算不上溃退,但从撤退现场来看,也属于毫无准备之下的仓皇之举,这种现象对士气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因此导致各方的质疑也就在所难免。虽然从整体实力来说,俄罗斯明显占有优势,但普京所制定的此次特别军事行动,并没有在战场上一决雌雄的想法,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政治和战略层面,这也直接导致了俄军在战场上很难保证士气如虹的连贯性。
至于俄军在憋大招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毕竟如今的俄军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实施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除非外部力量实质性的介入,才会让普及做出发动全面战争的决定,除此之外俄军几乎没有发出大招从而对乌克兰造成更沉重打击的必要性。无论是溃退还是憋大招,其实俄军在哈尔科夫都是败局已定,至于未来的战况走势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俄军后撤,是乌方的大举反攻还是俄方的战略调整?
应该是属于乌克兰的大局反攻,因为乌克兰现在一直是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军事力量变得很强大。
应该是俄方的战略调整,毕竟俄罗斯国家武力强盛,而乌克兰却是民不聊生,军事也比不上俄罗斯
是乌克兰的大举反攻,乌克兰他们准备这一天也已经很久了,他们早就在哈利克夫设下了埋伏。
我认为俄侵略军最大的出现的问题是兵源(员)及其配套的单兵作战物资的问题而俄军成建制的武器则充裕很多至少是几倍乌军的对抗水平……~[赞同]?????????主要是俄罗斯的兵(源)员比侵略他国之前少了很多!~乌克兰要保存实力抓紧时间反攻收复失地呀!~……
在哈尔科夫等地的战况中,俄军后撤的原因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而采取的后撤措施;另一方面则是乌军采取“声东击西”战术奏效,让俄军对乌军进攻顿巴斯地区的战术行为信以为真,从而撤出哈尔科夫用来补强顿巴斯的军事力量。其实从战场态势的分析不难看出,如果是乌军的大举反攻导致了俄军的后撤,那么战场应该是极为惨烈的,但从目前传出的现场信息来看,双方并没有直接交火,足以说明俄军的后撤是具有主动性的。
不可否认,俄军的所谓主动后撤,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乌军的压力,这跟失去了对战场情报的全面掌握是密切相关的,正是因为情报错误,而对乌军的行动做出了错误判断,撤出哈尔科夫便是由此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当然,俄方战线过长也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即便没有乌军的声东击西策略,相信俄方也会结合整体的战场态势做出相应调整,毕竟一旦进入严寒冬季,战线过长会给后勤补给造成巨大压力。
对俄罗斯来说,此次特别军事行动有很多的决策都让人匪夷所思,不过目前来看,应该是想要从政治和战略层面解决问题,因此在军事层面采取的行动缺乏目的性,这也是哈尔科夫控制权更迭的诱因。既然没有投入全力,那么类似的战况未来依然有可能出现,说明俄罗斯也在对战略调整进行全方位的剖析,从而避免投入的战线过长而造成不必要的战损,毕竟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并不是为了侵略乌克兰,只要能够实现战略目标就没有必要过于纠结城池得失。
毋庸置疑,俄乌双方的力量悬殊是客观存在的,且不说乌军会不会采取大举反攻的军事行动,即便是有这样的想法,按照目前的实力对比恐怕也难以实现。至于俄罗斯,即便丢掉部分地区控制权,对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也不会造成实质性损失,所以说未来俄乌战争的走势依然存在很多的变数,面对可能出现的战区控制权更迭现象也就可以理性剖析。
局势逆转?俄罗斯获上亿发子弹军援
局势逆转?俄罗斯获上亿发子弹军援
英国一名情报界人士公开表示,英国方面已经获得了足够情报,可以证实伊朗已经向俄方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其中不仅包括30万发各种口径的炮弹,还有至少一亿发的俄制子弹,以及大量的防弹衣、防弹头盔、无人机之类的其他作战物资,总规模竟然达到了两百个集装箱之多。
显然,在前线战况愈发激烈的情况下,现在的俄军最为紧缺的其实还不是各类先进导弹、战机之类的武器,而是火炮炮弹、枪支弹药之类的最为基础,但是消耗量也最大的这些物资。
若是俄军真的受到这么一大笔军事援助,无疑将极大增强前线俄军的持续作战能力,让俄军进一步摆脱弹药不足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会疑惑,对于伊朗这样大规模的军援,美西方既然发现了,为什么没有立刻制止呢?
这主要还是因为伊朗是通过里海这样的内陆海来和俄罗斯进行海运的,所以这一次西方国家也是鞭长莫及,根本没有办法阻止和拦截,甚至连伊朗到底是为俄罗斯提供了多少批次武器装备都还没有弄清楚。
不得不说,在我们很多人的认知里,可能都还觉得伊朗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但实际上,伊朗的军工实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大部分的武器装备都实现了国产化并大量出口,虽然说在一些高精尖领域方面的武器距离以色列、美国等西方国家还有很大一段距离,但是也走出了一条“物美价廉”的新道路,已经成为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最大武器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所以,对于伊朗来说,想要援助俄罗斯这些子弹和炮弹之类的武器弹药,确实并没有太大难度,英国方面公布的这个消息其实也不是没有可能。那么,伊朗为什么要冒着进一步得罪美西方的风险,也要向俄方提供这些援助呢?
就局势来看,主要是这两方面原因。第一,伊朗长期遭受美西方制裁,在经济方面的损失非常大。因此,伊朗很有可能是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来向俄罗斯出口了这些武器弹药。
这样不仅可以马上为伊朗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而且还给伊朗提供了一个绕开西方经济封锁和制裁的新思路。第二,投桃报李,回报不久前俄罗斯在伊核协议方面对自己的“力挺”。据美国媒体有关报道,克里姆林宫方面已经公开表示,若是美国继续阻止和谈甚至是退出伊核协议,那么俄方将归还伊朗的浓缩铀。
明眼人都能看出,俄方此举已经释放出了强烈的信号,不仅是在帮伊朗向美方施压,同时也是让伊朗看到了借助俄罗斯发展自身核工业的希望。
可以说,这次俄方的表态确实是帮了伊朗一个大忙,直接让美国陷入了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朗为俄方送上一份“大礼”作为答谢,期望进一步获得俄方的支持,自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总之,对于俄罗斯来说,经过对国内军工生产企业的大动员,前线弹药紧缺的问题基本已经缓解,若是伊朗真的又提供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无疑是“锦上添花”。而相对应的,乌克兰和美西方,在武器弹药紧缺这方面却是陷入了相当尴尬的境地之中,甚至不得不派出特种部队满世界搜寻弹药。
根据英国媒体有关报道英国特种部队、情报人员和外交部正在全世界到处跑,四处搜寻乌军使用的苏式武器弹药,特别是苏制122毫米榴弹炮弹。
为了购买到足够的武器弹药,这些英国特种部队和情报人员甚至跑到了黑市上,伪装成买家的身份大肆购买。从这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一方面,乌军确实是陷入了相当严峻的弹药短缺的窘境之中,英国才会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连最精锐的军事力量都派出为乌克兰满世界购买武器弹药去了。
而另一方面,前线战况激烈,乌军大量使用的苏式武器弹药却都是北约无法大规模生产的,北约确实是犯了难,纵然满世界购买,实际上能买到的数量肯定也是有限,这也就意味着,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乌军弹药短缺的问题看来还是没有希望解决。
总而言之,从这两件事情明显看出,俄乌局势,确实出现重大的转折甚至是逆转,俄军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优势,乌克兰的大麻烦,却是在不断涌现了。
北约战车驶向乌克兰
北约战车驶向乌克兰
北约将其主战坦克援助给了乌克兰,践踏了俄罗斯此前设下的红线,会有什么后果?
距离俄乌战争一周年纪念日只剩24天,这场战争能打一年出乎所有人意料,当然包括普京和泽连斯基两个当事人。普京原以为能迅速得手,实际战况让他一再失望,以至于去年圣诞节都过得郁郁寡欢;泽连斯基原以为坚持不了太久,实际战况一再给他希望,以至于梦想越来越大。
一周年纪念日迫在眉睫,泽连斯基毫无安全感,情报部给的文件显示,俄军可能在纪念日前后发动“春季攻势”,这些情报基于俄罗斯国内的动员征兵,基于俄军和白俄罗斯举行的演习,以及东欧平原完全冻结的季节因素。曾经泥泞的东欧平原现在坚硬如铁,非常适合坦克和装甲车快速移动,1年前俄军选在这个时间发动战争,也是看上了这一点。
欧美情报界同样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去年他们认为俄罗斯将发动战争,后来战争果然上演。现在他们认为俄军会发起春季攻势,这让乌克兰背后的支持者们都不敢掉以轻心。俄罗斯在乌东地区僵持了大半年,也默默准备了大半年,要是总结去年的经验教训再来一次“三面合围”,乌克兰拿什么来救赎天主教世界?所以1月20号众代表齐聚德国拉姆施泰因空军基地,召开了一场“向乌克兰援助武器大会”。
这场大会开完已经10天,结果是在午夜的早晨,普京终于丢失了他的安全感。因为乌克兰得到的武器弹药和资金是那么多,以至于都有发动“春季反攻”的能力了。这就多少打乱了计划,到底是维持原计划发动春季攻势,还是改变原计划做好防御等待乌军来袭?这是个问题,往前一步是黄昏,往后一步是人生。
作为“向乌克兰援助武器大会”的特约嘉宾,乌克兰代表大胆开出了武器清单,最想要的是300辆北约坦克,说如果没有靠谱的坦克,一旦俄军发动攻势,自己怕是扛不住,你们到时候可要丢脸的。对北约30国来说,300辆一点也不多,一家出10辆的事。然而这是战争不是数学,300辆坦克意味着乌克兰军队将从“防御型”走向“进攻型”,需要考虑俄罗斯此前提出的“核战争红线”。其他的都好说,就坦克不好说,援助大会上没有谈拢也在意料之中。
以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以及怕不怕俄罗斯为指标,北约事实上的领导者是美国,欧盟事实上的领导者是德国。所以送不送坦克得看德国和美国的态度,只有它俩发挥了带头作用,其他国家才敢跟进,出了事有俩大哥顶着,其它国家也就有了狐假虎威的勇气。
拜登开始有点扭捏,他借用五角大楼技术官员的话说,我们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好是好,就是过于复杂不适合乌克兰,首先坦克远在美国本土要送到乌克兰很花时间,其次这款坦克在战场上保养起来很麻烦,相关人员的训练也不容易,第三我们坦克油耗高的吓人,对乌克兰来说性价比并不高,结论是德国的豹2坦克最适合乌克兰。
在全球坦克排行榜上,德国豹2坦克长年排第一,该产品稳定性好、移动速度快、火炮准确、装甲厚,是坦克届几乎不偏科的尖子生,而且豹2坦克烧的柴油乌克兰更容易弄到手,最主要的是欧洲各国现役的豹2坦克就有2000多辆,现货供应乌克兰毫无压力。综上所述,豹2坦克性能好、数量足、运输方便,是北约援助乌克兰的最佳选择。
可是德国总理舒尔茨不爱听这些广告词,他说除非美国派M1坦克给乌克兰,否则我不答应。舒尔茨的表态很招黑,盟友阴阳怪气,民众举牌抗议。
在过去的1年里,西方各国给乌克兰援助过几百辆坦克,但都是从全世界搜罗的苏式坦克,型号以T72为主,跟俄罗斯用的是同款。俄罗斯虽然有先进的T90和更先进的“阿玛塔”T14,但是贫穷限制了俄军的采购数量,这些好东西都用来出口创汇,俄军在乌克兰的主力坦克依旧是服役超过50年的T72。所以在坦克这一块,俄军以数量优势压制了乌克兰。
由于武器方面的限制,乌克兰军队一直是个防御型军队,并没有反攻俄罗斯的实力。战争早期欧美各国也致力于给乌军立上“防御型军队”的人设,弱者身份容易博得同情,也不会越过俄罗斯的“红线”。
普京及其助手曾经公开或半公开地暗示,欧美对乌克兰的支援一旦越过红线,可能引发核战争,这个红线被认为是提供主战坦克、战斗机或中远程导弹等攻击性武器。
无论德国的豹2坦克还是美国的M1坦克,遇上前苏联的T72那就是大人打小孩,这种一线坦克开上乌东战场的冻土,加上各种装甲车和火炮的支援,乌军确实有了进攻能力,这就碾过了俄罗斯给西方国家画下的红线,后果是什么普京也拿不准,但是后果应该挺严重。严谨的德国人不愿意单独冒险,于是强烈要求美国站出来带个头。
作为乌克兰背后势力的带头大哥,美国终于退到了3米高的墙角,在盟友的期待和国际舆论的逼迫下,拜登一狠心一跺脚于1月25日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1辆M1主战坦克。
拜登开了口,舒尔茨立马宣布向乌克兰派14辆豹2坦克,同时向其他国家发出了援助豹2的授权书。于是各国纷纷跟进表态,波兰派14辆豹2,英国派14辆“挑战者2”,葡萄牙、挪威、西班牙、芬兰、荷兰也提供豹2,法国暗示提供自家的“勒克莱尔”。一番操作下来,乌克兰驻法国外交官激动地对媒体发出喜报:已经321辆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乌克兰和支持者热闹地统计数据,普京去年提出的红线就不管了吗?如果不久俄军出现了严重的战场劣势,普京一狠心授权前线部队先安排小型核武器还是有可能的。但是根据国际惯例,国家之间的外交问题尤其是军事问题总是提前好几个月就在做计划定方案,也就是说在过去一年里,北约已经为俄罗斯动用核武器做了准备,所以援助坦克践踏俄罗斯红线看似是仓促的决定,说不定是一场心照不宣的营销。
这核武器的威慑力对无核国家最有效,你有而我没有才够吓人,所以俄罗斯的核武器可以威慑乌克兰,却威慑不了拥有核武器的美国、法国和英国。在二战结束后形成的国际秩序里,核武器的作用是对等威慑然后自保并形成和平,不是拿来使用,谁使用谁就掉进了道德的黑洞,会遭到群嘲和群殴。
汉斯·摩根索曾经说过,在当前这个仍旧以主权国家对权力的追求为动力的世界里,和平只能通过两种方法来维持,一种是社会力量的自我调节机制,它表现为国际舞台上角逐权力达到的权力均衡;第二种是国际法、国际道德和世界舆论,对权力角逐加以规范性的限制。
北约主战坦克开进乌克兰,不一定能快速扭转战争形势,但是能打破战场平衡,这种改变可能迫使俄罗斯向第一种和平靠近。如果俄乌之间爆发了“春季大战”,当相互消耗和毁灭的硝烟淡去以后,遍体鳞伤的俄乌两国也会被迫向第一种和平靠近。一旦第一种和平结束了战争,那么在随之而来的各种规则和协议下,和平会被巩固为第二种和平,这也有利于之后的世界和平。
普京:俄罗斯将使用一切可用手段,为什么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
普京:俄罗斯将使用一切可用手段,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战争对两国的人力物力方面都有很大的损伤,早日结束战争,才能尽早让老板姓过上安稳的日子。
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劳民伤财的,战线拖得越长,越不利于国家的发展,本来俄罗斯就不是发达国家,所以需要尽快恢复安定的生活,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家发展中。
现在的战况战局对俄罗斯一点都不利,尽快结束之后才能够避免出现更大的伤亡,能够保证俄罗斯的领土完整。
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地界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有美国和北约一直在给乌克兰运输武器,所以俄罗斯根本就没办法短时间内攻克乌克兰,所以才会这么着急的想要尽快的结束俄乌之间的战争,再加上其他的原因综合起来,普京不得不进行快速打击战。
一、冬天就快来了
随着马上就要进入到十月份,眼瞅着冬季就要到了,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结束战争的话,俄罗斯势必会不太好受,毕竟在冬天有很多武器装备都没办法进行使用。本身俄罗斯和乌克兰那边冬天就比较冷,一旦遇上严寒天气势必会对俄罗斯的进攻步伐造成不小的阻碍,所以为了能够快速的解决战争,避免在冬天的时候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就一定会尽快的结束俄乌之间的战争。
二、国内物资消耗过大
俄罗斯的进攻策略是进行远程的大面积导弹覆盖。简单点解释就是为什么现在俄罗斯的伤亡不大,那都是用炮弹堆积起来的。本身俄罗斯的炮弹数量就是这么用,生产的一定跟不上使用的。因此俄罗斯使用了这么多的导弹进行轰炸早就消耗了不少国内的物资的。就这种物资的消耗量还没有打下来乌克兰,普京肯定会想用其他的办法来结束俄乌之间的战争。老话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俄罗斯本国内的粮草出现了危机,肯定是一个不好的征兆。
三、拉锯战不是俄罗斯想要看见的
拉锯战并非是俄罗斯想要的,俄罗斯也没想到乌克兰这么难妥协。本身俄罗斯就是为了不要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才发动的战争,没想到乌克兰还是一意孤行。那既然乌克兰没有看到俄罗斯的“残忍”普京就一定会研究其他的办法结束战争。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9月8日宣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9月8日宣布,乌军在东部和南部发动的大反攻,已经收复1000多平方公里国土和20余个城镇,乌军在整条战线上推进了50公里。俄罗斯《莫斯科时报》同时报道,俄军同日已从乌东部哈尔科夫州重镇巴拉克列亚撤退。看起来乌克兰酝酿已久的大反正真的取得了巨大战果,不知道此时“恰好”在万里之外远东地区的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正“急急忙忙”赶回莫斯科坐镇收拾战局?别想多了,对于乌克兰宣布的大胜,俄罗斯方面还没出来反驳,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上将,就在最新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了“实话”。据美国“战区”网站报道,奥斯汀和米利在发布会上评估了乌克兰在战场上的进展。奥斯汀的话听着比较直接,称现在仍处于反攻的“早期阶段”,所以给战果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不过他之后又补充了一句,“乌克兰人已经成功抓住了战略性机会”。一个“早期”,一个“抓住了机会”,看着既像回避对战果的评估,又像单纯给乌克兰打气鼓劲,反正就是没证实泽连斯基所说收复的那1000多平方公里。马克·米利说得则相当委婉,如果不懂中国人几千年前就用过的“春秋笔法”,还真会以为他是在夸乌克兰的反攻打得好。米利是这么说的,乌军的反攻“稳步推进,从容不迫”。这8个字,面上看是描述乌军稳扎稳打、丝毫不乱,再多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蹊跷。现代战争讲究的是机动性,军事行动要尽可能地快速而坚定,什么中间突破、两翼迂回等,才是大反攻这种等级行动中该有的场景。而且,现在是乌克兰的半壁江山陷入战火,整个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结果你跟人说乌军打得“从容不迫”?还是以已成功完成战略包围的“稳步推进”的架势?反正米利在这个乌克兰战况的专场发布会上,就只是这么简短地评价了乌军的表现。紧接着米利话锋一转,大肆赞扬起美国“海玛斯”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炮,称其在乌克兰战场上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怎么看怎么像在借机推销美国的军火。在对比了泽连斯基与美国两位国防和军事部门首脑的话后,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乌克兰军队确实在东部哈尔科夫方向、南部赫尔松方向发起了反攻,也夺回了数量不详的村庄,但收复1000公里国土、整个战线推进了50公里这么惊人的胜利,恐怕更多的是为了鼓舞士气了。恰在乌克兰发起反攻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突防基辅,还宣布了对乌新一轮2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无论是冲着一轮又一轮的美援,还是想在冬季来临之前为自己抢得更有利的战线走势,夺回某些占据关键位置的战略重镇,乌克兰都不得不打这一仗。就算伤亡大、损失多,也必须取得一定的胜利。否则,失败者是不会再收到任何支持的。#微头条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