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彻斯特m1907,二战中真的出现过这把半自动步枪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01:37:43 浏览2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二战中真的出现过这把半自动步枪吗?


二战中真的出现过这把半自动步枪吗?
M1907的全名是温切斯特1907,看名称就知道是什么年代的产品。而要聊他的话得先说说M1907的两个前辈——M1903和M1905。
温切斯特大家都比较熟,从19世纪开始就是美国一家擅长制造杠杆式步枪的企业,非常对那些爱好狩猎红脖子们的胃口。但杠杆毕竟也是手动装填步枪,因此在1903年,温切斯特推出了.22口径的M1903,半自动,使用简单的自由枪机原理,因此价格也足够便宜,而且后坐力特别小,非常受射击爱好者的欢迎
但这种.22半自动步枪也就打打兔子,土拨鼠之类的,美国人并不满足于这个口径。温切斯特公司为了迎合市场,于两年后推出了更强的M1905,结构略微增强,改用了.32SL/.35SL温切斯特弹,(其中.32弹后来改成了M1卡宾枪的弹药)这批半自动步枪的动能在1000焦左右,可以猎杀狼、狐狸这个级别的动物。但这非常尴尬...因为很难猎鹿,所以这把枪的市场反应平平。
既然想猎鹿,那温切斯特就继续加装药,出了M1907,它发射.351SL弹(下图从左到右,.35SL,.351SL,.45ACP)
可以看到装药至少是比.35SL高了一截,动能也飙到了1900焦耳,这不管是打人还是打鹿都没啥问题了。由于M1907的自动装填原理还是自由枪机,因此整体较重,但足够简单,因此可靠性和勤务性上不错。
早期的温切斯特M1907只能半自动,因此也仅仅采用5发和10发两种弹匣。
等一战开打之后,欧洲那边武器急缺,法国、英国、俄国都尝试性的向温切斯特订购了几百支M1907尝鲜,然而就法国人用了说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追加了2500支订单,到1918年,法国人估计受到德国人MP18冲锋枪的启发,向温切斯特订制了一批全自动的M1907,并且要求将之前10发的弹匣扩大一倍。这也就是我们在战地五里边看到的M1907 SF
一战之后,温切斯特M1907凭借半自动和不算贵的价格非常受警察喜欢,尤其是在禁酒令期间,黑帮买得起汤姆逊而警察买不起(汤姆逊200美元,M1907只要28美元),因此这种半自动步枪还算能和汤姆逊刚一下。

英国马提尼-亨利步枪


日四式半自动步枪
军的四式半自动步枪(山寨版的加兰德M1)
公认的世界上第一支现代化意义的半自动步枪是由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设计发明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于1907年首先正式装备了墨西哥军队。
蒙德拉贡1908式半自动步枪
而一战前夕和一战期间,不少欧洲列强也研发了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半自动步枪!
如德意志帝国的鲁格1906,毛瑟1916!
鲁格1906
毛瑟1916
意大利的Cei-Rigotti突击步枪
Cei-Rigotti突击步枪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RSC1917
美帝的M1903春田步枪(改)和温彻斯特M1907
各型号春田1903
带20发弹匣的半自动版本
温彻斯特1907
大英帝国:法夸尔·希尔半自动步枪,霍威尔1915半自动步枪
法夸尔
霍威尔1915半自动步枪
就连包括中国也有了刘将军半自动步枪,不过因为战乱革命以及经费等原因!未能大量列装!只是停留在实验阶段,最后因事故,导致其发展停滞!
刘将军步枪
当然,它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栓动步枪改进而来的!
而日本呢?
他们直到二战前夕都还没有一把半自动步枪!
直到来到了中国,尝到了国民党军队的万国牌冲锋枪(有MP18,MP28,汤姆逊等等……)和半自动步枪(主要是买的蒙德拉贡1908半自动步枪)的厉害了!他们才稍微引起了重视!
对于冲锋枪!他们觉得这武器短小精悍,但是稍微费成本比较便宜的手枪子弹,勉强能接受,结构上比较简单,易于生产!于是仿造MP18和MP28整出了自己的冲锋枪——百式冲锋枪!
但是由于产量不是很高!所以装备给的还是海军陆战队居多!
关于半自动步枪,由于结构上过于复杂,加上消耗的是较贵的步枪子弹!资源以及经济上消耗不起!
顺带一提,一个半自动步枪的耗弹量是一把栓动步枪的三倍左右!
还有,日本重视远距离精确射击,觉得使用拉栓步枪更好,由于思想上的原因,所以导致半自动步枪就没有被日军重视起来!
直到太平洋战场上!日军遭到了使用以M1加兰德步枪为代表的各型号半自动步枪和以汤姆逊冲锋枪为代表的各型号冲锋枪的美军的打击!
众所周知,日军很爱拼刺刀!但是美军的火力太猛了!哪里有机会给日军啊?
当然美军不光有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霰弹枪和火焰喷射器以及反坦克火箭筒也是日军士兵的噩梦!
说多了!
回到正题!
直到了太平洋战场中期,日军高层才重视了半自动步枪!
测试中的半自动步枪,四式甲
特别是瓜岛战役后,被美军揍得鼻青脸肿的他们,终于抛开了落后的思维,开始认为半自动步枪的优点还是很多的!
比如,半自动步枪相比于手动拉栓步枪来说,火力持续力更好,射速较高,装弹时间短,操作也比较简单。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军被迫开始研发自己的半自动步枪,来扭转劣势。
1944年,日本军方开始研制半自动步枪。他们没有选择去研制一款全新的步枪,而是选择去仿制一款现有的步枪。
毕竟要新研发已经来不及了!
加兰德M1
很快,他们就选择好了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美国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选择M1加兰德步枪,是因为这种步枪所使用7.62x63毫米春田步枪弹,与7.7×58毫米有坂步枪弹,外形尺寸更加接近,仿制起来更加容易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子弹尺寸差别太大的话,其装药量也会有所区别,装药量的多少,与步枪的结构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例如美国在二战期间,仿造德国MG42机枪开发了一款名为T24机枪,由于使用的是7.62x63毫米春田步枪弹,这种子弹要比MG42使用的7.92×57毫米毛瑟子弹,装药量多出0.34立方厘米。最后的结果就是,T24机枪在全自动射击时,威力大的根本无法控制。
早期实验四式半自动步枪
很快,日本人就仿照M1加兰德步枪,制造出自己的半自动步枪,这款步枪就是四式步枪。四式步枪,全长1073毫米 (装上刺刀长度为1456毫米),重量为4097克,枪管长度590毫米,采用长行程导气式活塞配合转栓式枪机。在之后的测试过程中,发现该枪存在着卡弹和供弹方面的问题。
四式半自动步枪(甲级)
四式步枪与M1加兰德步枪相比,有以下几点区别:
供弹原理
结构图
1.口径从7.62毫米改为7.7毫米,使用7.7×58毫米有坂步枪弹。
2.扩大内部弹仓并且改变装弹方式。M1加兰德步枪使用的是8发漏夹供弹,而四式步枪则改为用弹夹条供弹,弹仓经过扩大,可以装入两个弹夹条的子弹(一个弹夹条有5发子弹,两个是10发子弹)。
3.根据士兵用枪习惯,用开放式瞄准具替换掉觇孔式瞄准具(美国人的枪大多都是觇孔式瞄准具)。
日本人原先计划从1945年开始,量产四式步枪。但是到日本投降时,只进行了试生产,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总共有250支四式步枪的零件被制造出来,其中组装完成的,大约只有125支组装完成。
四式步枪与M1加兰德步枪相比,有以下几点区别:
1.口径从7.62毫米改为7.7毫米,使用7.7×58毫米有坂步枪弹。
2.扩大内部弹仓并且改变装弹方式。M1加兰德步枪使用的是8发漏夹供弹,而四式步枪则改为用弹夹条供弹,弹仓经过扩大,可以装入两个弹夹条的子弹(一个弹夹条有5发子弹,两个是10发子弹)。
3.根据士兵用枪习惯,用开放式瞄准具替换掉觇孔式瞄准具(美国人的枪大多都是觇孔式瞄准具)。
日本人原先计划从1945年开始,量产四式步枪。但是到日本投降时,只进行了试生产,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最后,总共有250支四式步枪的零件被制造出来,其中组装完成的,大约只有125支组装完成。
枪支参数
这种半自动步枪外观类似美制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结构与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有一定不同,发射日军7.7mm子弹,出现晚,装备的数量不大。
也有资料称为四式甲半自动步枪或者五式半自动步枪。至于四式乙则是一种自动步枪这种自动步枪是4式甲的修改型,可进行全自动射击,所以放弃了4式甲的10发弹匣,采用20发或30发弹匣供弹。
口径:7.7MM
全枪长:1073MM(上刺刀:1456MM)
使用弹药:7.7MM99式步枪弹
装弹量:10发(固定弹仓)
全枪重:4.097KG
后期可全自动射击型号
本质上,四式半自动步枪就是个山寨M1加兰德外加后期各种魔改的奇葩!

一战前有半自动步枪吗

实际上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半自动步枪是墨西哥将军蒙德拉贡发明的6.5毫米半自动步枪,1907年装备部队了,时间是在一战前,其实一战前半自动步枪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款,例如俄国的费德洛夫M1912,但是都没有大规模生产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工业国家都已经在研制半自动步枪,但当时的工艺、材料和设计仍然较为粗陋,产品问题较多,所以很少有装备的。
主要的型号:
1、M1910半自动步枪 M1910半自动步枪是法国早期研制的一种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回转闭锁式枪机的半自动步枪,该枪的某些设计被后来定型的RSC M1917半自动步枪所借鉴。该枪由皮托兵工厂生产,全枪长1270mm,全枪质量4.26kg,采用6发固定弹仓供弹。
2、M1916半自动步枪 M1916半自动步枪又称穆尼耶(Meunier)A6 M1916步枪,是法军正式装备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该型号的样枪早在1910年就被提交给法国军方,当时欧洲正处于大战来临前的紧张状态,备战的需求迫使法国放弃了大规模换装新式半自动步枪的计划,而继续生产和列装业已成熟的手动步枪。直到1916年,军方中一些高层认识到了半自动步枪在火力上的优势,才陆续生产了1000支M1916半自动步枪,其中的843支被送到前线使用。但该枪最大的问题是采用了一种独特的7×59mm穆尼耶步枪弹,其与法军制式的8×50mmR勒贝尔步枪弹不通用。
3、M1917半自动步枪
贝罗勒(Ribeyrolle)、萨特(Sutter)和绍沙(Chauchat)三位设计师联合研制,并于1916年5月研制成功,取这三位设计师姓氏的首字母,将其命名为RSC半自动步枪。采用长行程活塞导气式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发射机构为回转击锤式。其根据拉机柄和机匣右侧空仓挂机杆设计的不同,分为1#、2#和3#三种不同式样。共生产了约8.6万支。
4、温彻斯特1907型半自动步枪
托马斯·克罗斯利.约翰逊设计,它在1906年到1958年期间由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生产。该枪发射温彻斯特公司提供的.351 英寸口俓枪弹,这种弹药的枪口动能大约等于从步枪发射出去的.357 麦格农弹。除了可作半自动射击之外,它可以5 发或10 发容量的可拆式弹匣供弹。这把枪于1917年之前(一战于1918年11月结束),被协约国引入将近3000只。
5、蒙德拉贡步枪(西班牙语:Fusil Mondragón)
是一种由墨西哥上将曼努埃尔·蒙德拉贡设计,瑞士工业公司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生产日期是1908年至1911年,参与的战役包括墨西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此枪亦是史上第一种被运用于战场上的半自动步枪。这把枪参与过墨西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战争,国共内战,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等。

波兰WZ.38M半自动步枪


波兰WZ.38M半自动步枪约瑟夫·马诺斯奇克是一位波兰的枪械设计师,他于1904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他被送到华沙接受教育,并在物理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华沙理工大学。在大学期间,他被选入一所军备学院,这所学院与军队直接相关,是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地方。
1930年,马诺斯奇克完成了他的毕业论文,该论文深刻地影响了武器专家们,让他得到了在步枪工厂的临时工作。马诺斯奇克设计的步枪被评为波兰半自动式步枪测试的冠军,并在评估委员会的要求下不断改进。
这款半实验性武器被装备了波兰的少数几个部队。马诺斯奇克WZ.38M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装填原理,使用了一种气体驱动的、倾斜的螺栓动作,与FN FAL相似,但此项技术比FN FAL早了将近20年。
它外形类似于M1907温彻斯特模型,而其设计则借鉴了约翰·布朗宁的BAR轻机枪。尽管马诺斯奇克WZ.38M步枪只是少数几支部队装备的一种武器,但它的设计对于现代步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这种步枪的产量极低,发射7.92x57mm子弹,可以与德国的步枪通用。约瑟夫·马诺斯奇克本人用其中一支步枪向一名德国俯冲轰炸机射击。这是历史上唯一被证实用于军事的枪。
因此在波兰沦陷后,被缴获的WZ. 38M被纳粹德国补充进了武器并不充足的武装党卫队。但当德国人入侵后并停止生产时,只生产了大约150支。已知的在各种条件下存活下来的例子只有7把——美国有4把,波兰、俄罗斯和德国各有一把。
已知的最大序列号是1054,2017年4月时波兰政府在一场拍卖会中以69000美元的高价买走了编号为1048的wz.38M步枪。所有已知的步枪都有“Zrb2”,表示在华沙乌尔斯基·布罗德第2兵工厂生产。批量生产本应在拉多姆工厂完成,但似乎从未开始。
机械上,半自动步枪使用一个让人联想到杆的倾斜螺栓系统,枪管和手枪位于枪管下方。它配备了一个可拆卸的10发弹匣,但像许多现代步枪设计一样,它打算装上弹匣,而备用弹匣不是标准版。右侧扳机上方有一个安全选择器,后视叶刻度从300米到2000米。

为什么半自动步枪出现的很晚,直接造放大版手枪或者左轮枪不行吗?

其实,一战时期,战场上就出现了数把半自动步枪,只是装备数量与5发栓动步枪相比,实在是微乎其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当时就有毛瑟M-1916、RSCM-1917、温彻斯特1907、蒙德拉贡M-1908等半自动步枪参与了一战。
二战时期,美军的M-1加兰德、德军G-41/43、苏军SVT-38/40等半自动步枪,都是当时著名的半自动步枪,性能较之一战时期的上述毛瑟M-1916等半自动步枪有了极大的改进,都成了二战半自动步枪中的名枪。
将左轮手枪放大成步枪,还真的有此类左轮式的步枪,左轮步枪的原理,其实,与左轮手枪几乎一模一样,就是将左轮手枪的枪管加长,枪柄则改成了木质枪托,可以实施抵肩射击,就成了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步枪。
但由于左轮步枪存在的先天不足,比如密封性能极差,5发或6发弹巢和枪管之间的缝隙较大,射击时会导致漏气以及烟雾弥漫,真的会熏坏射手的眼睛,只要继续使用蜂窝供弹,就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
由于左轮结构存在天然的缺陷,最合适的是用于近距离作战或自卫的左轮手枪,并不适用于步枪,因此,经过军警使用以后,感到左轮步枪不好使,历史上出现的比如柯尔特M-1855等左轮步枪,在枪坛就似流星一般稍纵即逝。
柯尔特M-1855左轮步枪,其实,就是一把放大版的弹容量5发的左轮手枪,被加长了枪管,弹巢尺寸也被放大,可以塞进去更大的弹头。
此枪被美国联邦政府采购了4700支,用于国内战争,但事实上柯尔特M-1855左轮步枪并不靠谱,弹巢和枪管之间的缝隙较大,发射时火焰和燃气大量泄漏,严重影响了射击精度包括有效射程。
5发栓动步枪的出现,事实上封杀了性能并不靠谱的5-6发弹巢容弹的左轮步枪的生存和发展空间,5发栓动步枪随即成了各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左轮步枪则遭到彻底淘汰,左轮步枪始终难以成为军中主流的步兵枪械。
无论是杠杆步枪、栓动步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都比左轮步枪好使,且射程包括射击精度,都在左轮步枪之上。

一个时代的终结――纽黑文温彻斯特公司关闭:纽黑文时代

     有着150多年历史的温彻斯特公司,为历次大战,乃至美国文化的形成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全世界享有盛誉。温彻斯特公司的发展,代表了康涅狄格州武器制造工业的一个辉煌时代。但由于种种原因,公司终于不堪重负,宣告关闭,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温彻斯特公司的标志之一
  ――纽黑文温彻斯特公司关闭
  近年,康涅狄格州的居民常常称他们的家乡为“弹药王国”――千万不要以为居民是以此自豪,恰恰相反,这些人认为自己的家乡参与到武器的制造中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但是,大约60年前,当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要将美国变为“军事化民主之国”时,康涅狄格州的武器制造工业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的武器制造公司,如柯尔特公司、高标准公司、马林公司以及温彻斯特公司不断生产各种枪械,为盟国的最终胜利贡献了力量。而再向前追溯20多年,即一战时期,也正是由于康涅狄格州武器制造工业的支持,使得协约国彻底击垮了德意志帝国。更早些的南北战争时期,康涅狄格州强大的武器生产能力确保北方联军装备远远先进于南方,最终打败南方军队,取得内战胜利。
  
  坐落在纽黑文的温彻斯特公司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尽管后来归美国速射武器公司所有,但由于长期以来该公司一直以温彻斯特速射武器公司为名,因此还是有很多人以“温彻斯特公司”来称呼它。多年来,公司为政府及私人提供了上百万支轻武器,对美国国家安全,甚至是美国文化的形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立之初 产品告捷
  
  1856年,奥利弗?温彻斯特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成立了一个小厂,名为纽黑文武器公司,即日后的温彻斯特公司。当时公司主要生产火山手枪和步枪(注),后来开始着手生产著名的亨利步枪。
  
  南北战争时期,无论是政府,还是稍有眼光的私人都大量购买亨利步枪,因为就当时而言,该枪的战术价值非常高,甚至一度还被南方军称为“装一次弹就可发射一星期的北方佬步枪”,当然,它也为北方军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南北战争结束后,对亨利步枪进行了改进,以使其能够通过机匣右侧的活门装弹。这一改进的设计者是尼尔森?金,但这种新型铜制机匣步枪在1866年推出市场后仍称为改进型亨利步枪,之后被普遍称为“温彻斯特”步枪。很快,该枪的可靠性以及13发容弹量的弹匣得到了前线士兵以及狩猎爱好者的认同。1870年代初期,由于弹药设计以及加工技术方面的改进,使得公司将该枪改进为铁制机匣、发射0.44-40中心发火式温彻斯特步枪弹的步枪。0.44-40中心发火式枪弹在弹道性能上要优于该枪在1866年所使用的边缘发火式枪弹。
  
  改进后的步枪称为M1873步枪,进入市场后,很快被狩猎爱好者以及西部执法者所接受,尤其是受到德克萨斯骑警的欢迎。尽管该枪在1919年的一则广告中被称为“赢了西部的枪”,但其大部分买家都居住在密西西比河以东,在这些人眼中该枪是很好的射鹿枪。1878年,温彻斯特公司推出第一款枪机旋转后拉式步枪,称为温彻斯特-哈奇开斯步枪,尽管政府部门大量采购该枪装备陆军和海军,但并未被民用市场所接受。
  
  高瞻远瞩 硕果连连
  
  1860年代后期至1870年代,很多武器生产厂家相继倒闭,但温彻斯特公司依然顽强生存,公司创始人将目光投向国外市场,希望以此给公司带来利润。
  
  其实,奥利弗?温彻斯特在内战后期就意识到公司将来能否盈利,主要取决于海外市场的发展,这一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通过在全球设置代理处,温彻斯特公司不仅保证了来自政府方面的订单,更主要的是,这样做使公司业务得到了政府保护。这种销售策略直到1880年奥利弗?温彻斯特去世时,仍在不断完善并采用。1883年,尽管温彻斯特公司的产品还是以杠杆枪机式步枪为主,但此时公司已与约翰?勃朗宁达成协议,生产其设计的步枪。在以后的20年时间里,公司共生产了勃朗宁设计的10种步枪。这些步枪中,有两款非常著名,即M1886与M1894步枪。直到公司即将关闭之时还在生产M1894步枪,勃朗宁对温彻斯特公司的贡献可见一斑!
  
  1903年,勃朗宁与温彻斯特公司的合作终止之后,公司雇用了一位年轻的设计师――托马斯?约翰逊。从此,这个
  年轻人引导公司产品发展达30年之久。约翰逊先后设计成功了M1903、M1905、M1907、M1910自动装填式步枪以及M1912霰弹枪,极大地扩展了公司的业务。尽管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公司的发展,约翰逊还是在此期间发明了M52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以及有“精确射击步枪”之称的M70步枪的原型。
  
  美国政府直到1917年才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温彻斯特公司却早在1914年底就加入了进来!公司为英国生产了50多万支P14步枪,并生产了将近2亿7千3百万发0.303英寸枪弹以及近200万发炮弹。同时,法国及沙皇俄国都购买了大量M1907、M1910自动装填式步枪。美国于1917年4月加入战争后,温彻斯特公司立即全力为政府服务,公司为美国政府生产的第一支步枪是M1917步枪,共生产了545566支。随后,公司又接到一个生产BAR步枪的订单,同时成为向法国提供该枪的惟一生产商。
  
  一战期间温彻斯特公司还生产了一种双弹匣、选择发火式步枪。该枪发射采用筒形短弹壳的0.45英寸口径枪弹,枪管可快速更换,既可作步兵用枪,也可作航空用枪。
  
  1860年纽黑文武器公司的厂房,图中位于2楼窗户处的为公司创始人奥利弗?温彻斯特
  
  温菲尔德美术馆中收藏的一幅漫画――“好想拥有爸爸使用过的温彻斯特步枪!”
  
  几经易手 难逃厄运
  
  一战后,公司决定将产品扩展到硬件及普通运动用品上。这一决定得到了已成为公司主要股东之一的皮博迪公司的支持。虽然这种策略看似能给公司带来希望,但公司还是难逃衰退的厄运,最终,在1920年代中期,不得不宣告破产,被西方弹药公司的所有者――奥林家族接手。
  
  在奥林家族的管理下,公司的生产线经过重新修整,并把重点重新放在生产武器及弹药上。尽管1930年代对于公司来说是惨淡的几年,但此期间公司的生产实行了流水线作业,并开始试生产特殊零件,其中包括M1伽兰德步枪的零件。二战期间,该公司成为生产M1伽兰德步枪的惟一私人合同商,至二战结束前共生产了超过50万支该枪。
  
  公司的设计师还设计了M1卡宾枪。这种轻型武器的第一支原型枪仅13天就研制成功,第二种改进型也在30天内完成。虽然公司并不是该枪最主要的供应商,但还是生产了699469支,在欧洲及太平洋战场上都广泛使用。
  
  二战结束以后的1946~1950年,公司实行了紧缩政策。但此期间还是研制了很多新型枪并改进了生产技术,开展了对新型材料如塑料和纤维玻璃的试验,以测试其是否能作为新型枪械材料使用。
  
  为进一步节约成本,公司于1960年代初期再次决定简化生产工艺。简化工艺于1964年开始实施,但效果极差,极大地损害了公司形象,甚至还有人用“64前”及“64后”来区分公司的产品。
  
  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公司还是勉强达到收支平衡。因此,当1980年公司内部的一场争吵升级,导致工人罢工后,奥林集团公司立即决定放弃该公司。1981年,该公司被卖给另一家新公司――美国速射武器公司。不久之后,再次易手,被卖给了比利时勃朗宁公司的分公司――勃朗宁武器公司。
  
  现在,纽黑文的这家公司即将关闭,也就是说这个城市的枪械制造史即将结束,但人们会永远记住温彻斯特公司对美国以及对狩猎爱好者所做出的贡献。
  
  ▲二战期间,妇女在美国的武器制造工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为温彻斯特公司的女工生产M1伽兰德步枪的闭锁零件
  
  二战期间,温彻斯特公司是M1伽兰德步枪的惟一私人生产商
  
  注:火山枪――1855年对某些手枪和步枪的命名。这类枪自1854年开始制造,仅仅5、6年时间,即到1860年就停产了。这类枪的历史意义在于,代表了由詹宁斯击发式连珠枪发展为亨利步枪的过渡期,而亨利步枪被称为第一支温彻斯特步枪。
  
  编辑/王晓西

八国联军有没有大炮和枪支

八国联军的装备基本上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差不多了,连珠步枪、马克沁机枪、 野战火炮。
。5月31日,第一批八国联军,也就是使馆卫队开赴北京。联军官兵共356人,其中英军携带1挺努登费尔机枪,美军携带1挺柯尔特机枪,意大利军携带1门火炮,也叫一磅炮,即每发炮弹重一磅。八国联军的装备并没有想象中的奢华。
6月10日,西摩尔率2053人联军士兵乘火车从天津出发。除随身携带的枪支弹药外,其它枪炮只装了一个敞篷车皮,共携带有1门六磅速射炮、6门野炮、10挺机枪。就是这样的简装八国联军,在廊坊、杨村等地遭遇义和团、清军多次袭击,最大规模时,清军有3000人,义和团有2000人。八国联军就是靠着这些武器抵挡了半个月。虽然进攻北京失败,但清军与义和团的死伤远远多于八国联军。仅仅在所谓的廊坊大捷一战中,甘军就死伤400多人。相反,八国联军在17天中,共死亡62人,伤228人。
八国联军方面,在大沽口登陆的士兵为1.4万人,总共携带火炮89门。7月12日,进攻天津的联军陆续增加至1.7万人,其中进攻天津南门的4500人联军,携带火炮24门。而联军的单兵武器基本都是各种步枪,比如德国士兵,使用的是1898式毛瑟步枪。此为后装单发步枪,枪支重量3.9 公斤,长度1.1075 米,有效射程800 米。意大利士兵使用的是马林瑟-卡尔卡诺91步枪。日本士兵使用的是30式步枪,最大射程可达3700米,是联军中射程最远的步枪。
有的呢,虽然八国联军部队参差不齐,奥军和意军大多为掌旗,但是其他国家,包括法国英国都是从就近的印度支那也就是越南,印度等地抽调精锐驻军参加战役,两方部队都是参加过当地发生的一些叛乱战斗,经验丰富,日本的军队野心勃勃,并且在甲午战前十数年就已ou经开始训练新军,并且诸国的士兵大多有着长时间训练,自然对上抽大烟,没有精神支柱的清军是百战百胜。
当然有大炮和枪支啦!八国联军侵华的武器是当时最先进的,有大炮和枪支一样啊!
八国联军即有大炮,又有枪支,大炮枪支怎么能?火烧圆明园,又怎么能随便进入中国的领土?就因为八国联军,他们的武器和装备比咱们先进,所以才能火烧圆明园
美国:
美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挪威人Ole Herman Johannes Krag 和Erik J?rgensen研制,斯普林菲尔徳兵工厂生产的Krag-J?rgensen步枪,美军是从1892年开始使用的,八国联军侵华美军所使用的型号M-1898步枪、M-1889/99卡宾枪。(M-1892步枪、M-1892卡宾枪、M-1896步枪、M-1896教练步枪、M-1896卡宾枪、M-1898步枪、M-1898卡宾枪、M-1899卡宾枪和M-1899骑警卡宾枪)。
英国:
英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恩菲尔德兵工厂生产的Lee-Enfield步枪,英军是从1895年开始使用的李式步枪,八国联军侵华英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李式步枪和李式卡宾枪,另外还可能有少量Lee-Metford步枪/卡宾枪装备非一线作战单位。(李式步枪、弹排装填李式步枪、短李式步枪MKI、短李式步枪MKII、短李式步枪MKIII/III*、短李式步枪MKV (仅用于测试)、4号步枪MKI、4号步枪MKI*、5号步枪MKI丛林步枪、4号步枪MKII和L2A)。
法国:
法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Chatellerault兵工厂生产的Lebel Model 1886 rifle/Fusil d'Infanterie Modéle 1886步枪,法军是从1887年开始使用的Model-1886步枪,八国联军侵华英军所使用的型号是Model-1886步枪。
德国:
徳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毛瑟兵工厂生产的毛瑟98步枪,徳军是从1898年开始使用的毛瑟98步枪,八国联军侵华徳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毛瑟98步枪/卡宾枪,另外还可能有少量Gew-88步枪/卡宾枪装备非一线作战单位。
意大利:
意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杜林兵工厂生产的马林瑟-卡尔卡诺步枪,意军是从1891年开始使用的马林瑟-卡尔卡诺步枪,八国联军侵华意军所使用的型号是马林瑟-卡尔卡诺91步枪/卡宾枪。(M-91步枪、M-91卡宾枪、M-91TS特种兵卡宾枪和M1938步枪)。
奥匈:
奥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斯太尔兵工厂生产的马林瑟直拉枪闩步枪,奥军是从1895年开始使用马林瑟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奥军所使用的型号是马林瑟95步枪/卡宾枪。
俄国:
俄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Sergei Ivanovich Mosin和Léon Nagant研制的末欣-纳干步枪。俄军是从1891年开始使用末欣-纳干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俄军所使用的型号是末欣-纳干91步枪/龙骑兵步枪。(M-1891步枪、M-1891龙骑兵步枪、M1891哥撒克步枪、M-1907卡宾枪、M-1891/30步枪、M-1938卡宾枪、M-1944卡宾枪和M-1891/59卡宾枪)。
日本:
日军当时的主要步枪是由Arisaka兵工厂生产的30式步枪,日军是从1897年开始使用30式步枪的,八国联军侵华日军所使用的型号是30式步枪/卡宾枪。
清军的轻武器相比八国联军并不差.像武卫军中装备最精良的聂士成武毅军为例。这支13000人的部队,拥有的武器包括:11毫米口径的后装单发和连发毛瑟枪1万支、7.9毫米口径的后发毛瑟枪200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枪1万支、8毫米口径的后装连发曼利夏骑枪1400支,还有军官用6轮连发左轮手枪和少量的温彻斯特、哈齐开斯等步枪与骑枪。此外,武毅军还有7.9毫米口径的马克沁机枪2挺,75毫米口径的12磅克虏伯炮16门、60毫米口径的7磅后装炮32门、57毫米口径的6磅格鲁森速射炮32门,这些炮每分钟都可以发射10发以上的炮弹。另外还装备了37毫米口径的2磅克虏伯速射炮、87毫米口径的20磅后装炮等。这些火炮发射的开花弹、子母弹、葡萄弹、实心钢弹等,可以分别摧毁城墙和炮台工事、击杀密集进攻之敌、杀伤敌冲锋散兵、击穿敌舰钢甲.
我们得承认,八国联军的装备总体上还是比清军略好一点,特别是机枪和山炮的数量多些.但两军并无代差,可能这种差距比朝鲜战争时志愿军和美军的装备差距还要稍小些.因此清军大败,主要不是装备而是人的因素.
清军的指挥水平低下,士兵训练差劲,完全没有发挥手中相当先进的洋枪洋炮的作用.清军的洋枪洋炮型号混乱,后勤跟不上.更要命的是,学过点西洋兵法的只是少数下级指挥员,高级军官完全不懂现代武器给战术带来的巨大变化而采用冷兵器时代的战法.决策层更是一片混乱,不能集中兵力及先进兵器于关键的决战中.而八国联军方面战术意图明确,指挥果断,在关键战斗中先进兵器对清方占明显优势,因此战争才发现了与军备不相称的一边倒的结果.

世界著名五把军用步枪


世界著名五把军用步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
李-恩菲尔德系列步枪沿用美国枪械发明家詹姆斯·帕里斯·李的枪机和弹匣设计方案,于1888年推出首批0.303英寸口径的李·梅特福德MkI步枪。7年后,弃用梅特福德膛线,转而采用恩菲尔德式5条更深的左旋膛线设计,随后更名为李-恩菲尔德步枪。继而于1903推出新品——枪管长640mm的“李-恩菲尔德弹匣式短步枪”(SMLE)专供骑兵和步兵使用。
李-恩菲尔德步枪采用可卸式10发弹匣,由5发桥夹装填,大大提升了火力持续性,也因此成为实战中射速最快的旋转后拉枪机式步枪之一,具有可靠性高、操作方便的优点。在一战的堑壕战中,它迅猛的火力使德军误以为英军使用的是机枪。
李-恩菲尔德步枪有5.6mm、7mm、7.7mm(0.303英寸)等口径,加之有多种变型枪,因此其名称有时易混淆。
为了便于管理,1926年,英国兵工部门采用了新的命名方法,将7.7mm的SMLE统一称为No.1,包括MKⅠ、MKⅡ、MKⅢ、MKⅣ等改进型;将5.6mm的训练用SMLE称为No.2,而将采用毛瑟枪机机构,便于大量生产的P14称为No.3。因此,SMLE的基本型号包括No.1、No.2、No.3三种。英国军队在一战中广泛使用1907年定型的No.1 Mk III(主要改进型),其简化型于1916年投产,并成为二战前期英军装备的主要步枪。
二战期间,SMLE的另一种改进型No.4曾大量生产,它是No.1 MKⅣ的改进型,主要改用觇孔式照门,简化了主要零部件,护木不再延伸至枪口端面,外形上与No.1很容易区分。No.4在1920~1930年代期间一直进行测试,1939年被英国军方选定为制式步枪,并在二战后期 (1943年以后) 广泛装备使用。英国、美国和加拿大都生产No.4型步枪,总产量超过400 万支。
另外,SMLE还有一种改进型No.5卡宾枪,是针对二战期间东南亚丛林战,在No.4基础上缩短枪管而开发的,俗称“丛林卡宾枪”,它与No.4外形相同,只是枪管较短。
1960年代,使用7.62×51mm枪弹的李-恩菲尔德步枪出现,至1980年代,这种口径的步枪仍然活跃在枪坛,总产量高达900万支 以上。
StG44步枪
StG44步枪是世界上第一支突击步枪,在现代步兵轻武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由于希特勒本人反对发展此类步枪,设计人员不得不通过更换枪名(曾用名包括MP43、MP44冲锋枪)的方式进行秘密研发。
面对大量配备PPSh41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德军指挥官们无奈地承认士兵手中的标配毛瑟M98步枪已无法满足作战需求,纷纷提出研发自动步枪的要求。
研究结果显示,两军的交战距离大多小于300m,主要集中在200m范围内。然而,多数一战前研发的大威力步枪弹都是以步兵远距离射击为假想作战条件的。所以,这些枪弹的威力远远超过了士兵的作战需求,同时武器后坐力大,不易操控。为此,德国军事专家提议研制中间型威力枪弹,既能在近战中提供压制火力,又能发挥中程射击的威力和精度。
当以“MP43冲锋枪”为名的StG44步枪装备到士兵手中并在对苏作战中显示威力后,希特勒才根据自己的喜好将之命名为StG44 (44式突击步枪) 。1943年,德军为东线作战部队配发了10000支发射7.92mm短步枪弹的StG44步枪,并很快取得了战术优势。这种全自动步枪的精度奇高。当年冬天,德军正是依靠新式步枪的支援成功突围。StG44步枪的制造商因此接到了大量订单,二战结束前一年内的产量高达50万支。
德军StG44在作战中的作用,直接导致了各国突击步枪的发展。
FN FAL自动步枪
FAL自动步枪由比利时FN公司的枪械设计师D·J塞弗设计,在冷战开始的前十年成为西方各国制式自动步枪的不二之选。最初FAL原型枪使用德国StG44步枪的7.92×33mm中间威力型枪弹,后根据英国的需求改成7mm口径 (7×43mm枪弹)。
时逢北约为简化后勤供应进行弹药通用化选型,由于美国坚持认为没有必要改变步枪口径和减小威力,并施加影响坚持推行大威力的T65 7.62×51mm枪弹,1953年北约选择T65枪弹作为标准步枪弹。FAL最终确定使用7.62×51mm NATO步枪弹。
FAL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移式闭锁方式。导气装置位于枪管上方,导气箍前端有气体调节器,可根据不同环境来调整进入导气装置的火药燃气压力。
快慢机柄可选择单发和连发发射模式,由20发弹匣供弹,带空仓挂机机构,不随枪机运动的拉机柄位于机匣左侧,机匣上方装有可折叠的提把,枪口装有消焰器。
包括特许生产与仿制,该枪曾被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采用,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以及比利时、德国、奥地利、以色列、印度、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南非等国都装备了FAL自动步枪系列。
FN公司直到1980年代仍在生产。该枪的总产量无法准确统计,估计可达400万支。在马岛战争以及不计其数的小规模冲突中,该枪都显示了它的威力。此外,1960~1970年代,FAL自动步枪是最受西方雇佣兵青睐的武器之一,因此被美国的雇佣兵杂志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雇佣兵武器之一”。
德莱赛M1841“针刺击发枪”
在很多国家还依靠前装式滑膛枪作战的时代,德国人约翰·冯·德莱赛就发明了这支后装式针刺击发枪。与之前的步枪相比,它在技术上实现了多项突破,因而被当时的普鲁士军队选定为制式用枪。它是第一支广泛应用的线膛式后装步枪。其配用枪弹的弹头以及发射药被整体包裹在圆柱形的纸质弹壳中。与早期的后装式步枪一样,M1841步枪也存在漏气问题。
德莱赛“针刺击发枪”使普鲁士军队在第二次普丹战争(1864年)和七周战争中占尽了技、战术优势,同时也在德国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亨利步枪
亨利步枪由本杰明·泰勒·亨利发明,于1860年10月取得专利,是第一支“成功的”后膛装弹步枪,采用整装金属枪弹。
这种16发装的步枪以容弹量大而著称。它是第一支发射11.2mm定装金属边缘发火式枪弹的步枪,也是纽黑文连珠武器公司所有人——奥利弗·温彻斯特开创其枪械王国的基础。
在华盛顿特区的史密斯学会的藏品中,只有一支步枪荣膺国家步枪协会枪械收藏家委员会颁布的国家珍品金质奖章,这就是序列号为6的亨利步枪——赠给亚伯拉罕·林肯总统的礼物。

20世纪20年代,轻机枪有日本的歪把子,捷克的ZB-26,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式、是什么?

美国:M2HB,外号“地狱夫人”,还有BAR,两款皆出自枪械大师约翰·摩西·勃朗宁之手。苏联方面20年代的时候还在使用从英国进口的马克沁重机枪,自己好像没什么代表作
  美军的是M1918A1,也就是常说的BAR,俄军的是德普,也就是我军53式轻机枪的原型。
  BAR的设计思想起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战壕,当时交战双方正陷入伤亡惨重的、持久的阵地战的困境之中。美国于1917年4月6日参战,但不久它就痛苦地发现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我们的装备力量太薄弱了,根本没有做好去打赢一场现代化战争的准备。除了斯普林菲尔德M1903步枪和柯尔特 M1911 .45ACP手枪(两者都是非主战武器,而且供应不足)这类优秀的装备之外,我们部队主要装备的作战武器都是过时的,总的来讲,无法令人满意。
  在我们的军事装备力量中最严重的缺口之一就是缺少令人满意的轻机枪。因此急需一种能在行进间进行突击作战的自动武器。我们的法国盟军企图用1915型“CRSG”轻机枪 (Fusil MitrailleurModele 1915’GRSG’)来填补这一空白。此枪通常被称作“chauchat”,发射8mm勒贝尔弹,我们的步兵很快就将其法语发音分读开来,念成“Sho—Sho”。美国从法国购买了大约16000支ehauehat枪,但不久就发现:此枪工作极不可靠,火力不足,很不受欢迎。显而易见,我们的军队需要一种更好的此类武器。庆幸的是,传奇人物约翰·摩西·勃朗宁先生一直在悄悄地设计一种可靠性好,射击效果好的自动步枪。勃朗宁首先与柯尔特专利武器公司签署了一份工作协定,该公司有权使用发明家的专利。1917年5月1日,对于采用轻机枪还是自动步枪,由战争部长召集组成了一个军械小组进行了试验并作出了决定。勃朗宁的设计很快被采纳。这就是著名的“勃朗宁自动步枪”,不久便以其首写字母“B-A-R”取而代之。BAR发射标准的M1906(.30-06)枪弹,可实施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射速大约为550发/分。
  由于位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的柯尔特兵工厂已经处于满负荷运转,因此公司希望在康涅狄格州的默里迪恩另僻厂址来制造BAR。由于要求最大数量的BAR步枪在最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来,而且新工厂的工人必须经过全新培训,军械部没有同意。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另僻途径,为此,政府通过与柯尔特公司及约翰·勃朗宁达成协议,即获得了战争“进行期间”此枪生产的专利权。
  1917年9月,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和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签定了生产BAR的合同。柯尔特哈特福德工厂在其生产任务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也接受了生产BAR的合同。这三家生产厂原本都已沉重地笼罩在武器生产的紧张氛围之中,但由于新式自动步枪的重要性及其优先的生产权,工厂不得不新上设备加速其生产。这里既没有此枪的设计图更没有详细的技术指标,而现有的唯一的工作模型就是勃朗宁手工制作的样枪。而温彻斯特工程部只被允许从柯尔特公司借用样枪使用仅仅一个周末,工作简直是分秒必争,他们根据样枪绘制了必要的产品图及蓝图,并于星期一早晨将样枪归还给柯尔特公司。然后温彻斯特公司又辅助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建立了他们自己的生产线。
  温彻斯特公司于1917年 12月开始交付产品,马林,罗克韦尔公司开始于1918年1月,而柯尔特公司于同年2月提交产品。尽管BAR实际上是1917年列装的,但却将其命名为“1918型”,这也许是为了防止与勃朗宁1917型水冷机枪相混淆的缘故吧。BAR源源不断地从流水线中生产出来,少量装备部队,而海外军队则于 1918年夏末开始配发。有趣的是:此枪最先是由发明家的儿子——瓦尔·勃朗宁中尉在法国进行演示的。经过对此枪的应用技巧的掌握及相应的训练之后,BAR开始发往前线部队,并在实际战场上应用。
  1918年9月12日,第79步兵师使用了BAR,这是美国军队在战场上使用BAR的最早记载,这以后很快证实作为一种战斗武器BAR是绝对成功的。与不幸的Chauchat相比,BAR简直是天赐之物。正如 1919年助理战争部长所指出的:“BAR受到了我们的军官及使用过它的人的高度评价。尽管这些枪的使用环境很恶劣,在前线,曾一度在雨中使用,射手们几乎没有时间去擦拭它,但一直工作很好。”
  1918年11月战争结束时,我军已装备了大量的BAR。到停战之时,已有大约52238支勃朗宁自动步枪交付使用。此枪的生产一直持续到1919年末才停止,到那时为止共生产了102125支M1918 BAR。
  M1918BAR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重约16磅,看起来似乎有些重,但实际上与那个时代的自动步枪相比它还是轻量级的。BAR枪管长24英寸,其上联接有一圆柱形消焰器。枪管上端印有制造厂的首写字母及生产的年、月。型号标志,制造厂及枪号则印刻在机匣顶部。所有金属部件均经过诱人的、具商业品位的蓝化处理,枪托和刻有格子花纹的下护木由胡桃木制成。BAR坚固耐用,它的机匣是由一整块钢机加工而成。非往复式装弹(待击)拉柄位于机匣左侧。表尺与枪托底板与在美国M1917“恩菲尔德”步枪上使用的是同一型号。与其变型枪不同的是,原始1918型没有安装两脚架。BAR上配有可拆卸的、能装20发弹的弹匣。据报道曾试用过大容量弹匣,但没有人见到过。
  BAR也配备了一个特殊的子弹带,其右侧有一金属“杯”,可将枪托底部插入其中,以便使其能够在BAR设想的“行进间射击”的作战模式下使用。子弹带有四个口袋,每个口袋中可装入两个弹匣,还有一个弹药盒是为容纳两个M1911 .45手枪弹匣而准备的。子弹带上的索环可加挂手枪套,水壶,急救包等物品。一种“助理射手”带也已生产,其上有四个容纳弹匣的口袋及几个为步枪压弹夹准备的口袋。BAR配备有与M1907步枪相似的皮质枪背带,但稍长一些,且有三个金属枪背带调整扣。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BAR仍然保留在“山姆大叔”的货单中,并且在二十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包括中国、海地、尼加拉瓜等国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各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中使用的BAR的数量是相当惊人的。柯尔特公司生产了一种民用型勃朗宁自动步枪,并将其命名为“班长”,但由于标准军用BAR易于得到,限制了其销售量。由于一些BAR从国民警卫队军械库及其它地方失窃,因此在二十年代及三十年代的骚乱期间为犯罪分子所利用。BAR在这个时期的两次最臭名昭著的毁灭性犯罪案中起了重要作用,犯罪分子克莱德·巴罗,邦尼·帕克及另一人最终落人执法人员手中。
  1922年,军队对一种更小更轻的试验型BAR进行了测试,它是为高度机动的地面部队使用而设计的,但没有投入生产。1937年,第一支主要的变型枪被接受,命名为“M1918A1”。它与M1918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一具可折合的两脚架,通过一对锥型减震腿固定在枪的活塞筒上。此枪还安装有折叠式枪托底板,以便全自动射击时,使枪稳定在肩膀上。缩短了上护木的高度,使枪管更多地暴露于空气中以便达到更好的冷却效果。由于 M1918A1是在M1918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没有进行单独生产。
  1926年,苏联工兵中将瓦西里·捷格加廖夫设计出一种结构独特的轻机枪,1927年定型并开始制造,1928年正式装备苏联红军,是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装备的主要轻机枪,军队称号为DP(ДП)机枪,国际轻武器界一般通称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PRD是二战结束后研发的,它就是我国56式轻机枪的母型。

求步兵枪从火绳枪到现代步枪的发展历程

金属管状火器在欧洲的出现,最迟不晚于1330年。在正式文献中最早的记载是在1364年,意大利佩鲁贾城兵器库的清单:“500门炮,约8英寸长,可以持在手中,非常漂亮,能够射穿任何铠甲”。而最早的实物,是1849年在德国坦能堡发掘出来的、毁于1399年的的铜制手炮(Handgun),由星函,前膛,药室组成,实际上相当于将当时的大炮缩小到手持的尺寸;这种手炮没有准星、照门,也没有扳机和握把、枪托,只是有一个炮架插在马鞍上,将炮身固定在炮架上,炮身后有一根尾杆,连着一个胸托,由骑兵用胸口顶住,左手扶炮身,大略地瞄准,然后右手拿一根点燃的火绳或者一块炭去点火门,来发射装填的石丸或铅丸。很明显,这种射击基本不可能考虑什么精度,而且因为枪身长度不足,射程也很短;但是巨大的声音、弥漫的烟雾和偶尔命中时巨大的威力,对于当时的士兵来说就是如恶魔一般可怖的存在。到14世纪末,火炮和火枪已经出现在欧洲所有国家的作战序列中了,也正是从手炮的实用化开始,才促使欧洲铠甲向整体化发展。
http://bbs.tiexue.net/post_2399844_1.html
这里叙述了火器从原始的管状火器发展到火绳枪的过程,有图.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46959.htm
叙述了从火绳枪以后发展到现代步枪的过程,包括燧发枪,膛线,后装枪等的发展.
http://bbs.tiexue.net/post_2399844_1.html
这里叙述了火器从原始的管状火器发展到火绳枪的过程,有图.
http://www.moon-soft.com/program/bbs/readelite46959.htm
叙述了从火绳枪以后发展到现代步枪的过程,包括燧发枪,膛线,后装枪等的发展.
步枪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其枪管内侧有膛线,故又称线膛枪。英文叫Rifle,原意为
"来福线"或"膛线"故常被称为来福枪。二次大战前的步抢都是非自动步枪。二次
大战后,有半自动步枪。现代步枪大致可分为:军用步枪和民用步枪。前者包括标
准步枪、狙击步枪、短突击步枪等;后者包括猎枪、运动步枪等。
公元995年,我国宋朝的唐福,使用火药造出火箭、火简、火枪。至1280年,中国
军用火枪传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传到欧洲,到l4世纪初始出现最原始的步枪。
此枪用火绳点火,故人称火绳枪。因此,追查步枪祖先的历史,还应归功于我国
火药的发明哩!
16世纪步枪的点火装置渐次改进发展,逐步完善。德国开始制造击发机,后改进
为燧发机,最初的使用时间约在1800年。17世纪初,燧发枪的枪口处加装刺刀,以
备白刃格斗。到17世纪末,德国和法国用的枪枪膛内刻有螺旋沟纹,即现在的膛
线。能弹头射击后发生旋转,以保持它在空中飞行时稳定,从而使步枪的命中精度
大为提高。
15世纪至l8世纪,与当时技术条件相适应,步枪都是前装式。前装枪使用了300余
年。至19世纪,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切实可行的后装枪。l9世纪初的180
5年,英国人阿加尔(Aggar)发明了铜火帽,内装雷汞,但只供猎抢使用。到了l9
世纪40年代,它才在军用步枪上得到应用。l9世纪军械家们集中解决的是步枪的
射程、精度、射速和装填等问题。因为过去使用的是前装枪,所以首先要解决的是
装填问题。把球形弹头改成圆柱形,这是一大进步。因为这样一来,装填时变形可
小些,而且重量相同时,圆柱形弹的直径可以小一些,这就为减小口径提供了条
件。
l9世纪50年代,步枪的口径还在15—18mm 之间,到了60年代,大多数的步枪口径
已经减小到11mm,口径减小得到保证以后,就要解决后装问题并且要使用定装枪弹
,1840年,普鲁士首先使用德莱寨后装枪,即弹药从枪管后端装入,并且用击针发
火。因为这支枪是德国人德莱塞(Dreyse,1787-1867)发明的,故谓德莱塞针刺击发
枪。据史料记载,普奥战争中,此枪大显神威,使普鲁士军队把奥地利军队打得落
荒而逃。
1884年,法国工程师维耶里(Viele,1854-1934)发明了无烟火药.这样,雷汞铜火
帽、枪尾装填,定装式枪弹和无烟火药使步枪中1世纪后期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国军队的装备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中步枪的变革
主要有三点其一,进一步减小了口径(8-6.5mm);其二,提高了弹头初速;其三,增加
了弹头的比重,从而加大了射程,提高了精度。从1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出现的步枪种类甚多,主要品种有:
德国毛瑟1888式、1898式步枪,口径7.9mm,毛瑟1904式步枪,口径6.8mm;
英国李恩菲N0.MK I,MK III ,No.3MK I,No.4MK I,No.5MK I,等,口径7.7mm;
美国雷明顿步枪,温彻斯特步枪,斯普林菲尔特M1903式,M1903A1,A3,A4式等7.62m
m口径步枪
日本村田式单发步枪,有板三十年代式步枪,38式步枪及马枪,44式马枪与97式步
枪口径6.5mm
俄国7.62mm 纳甘1891式步枪和马枪。苏联革命成功后改进为摩伊逊30式步伦。
奥地利斯太尔.曼利夏M9O 8mm 步枪及马枪:
法国8mm陆军步枪,M1907/15,M1916,1917,1918式等步枪;
意大利10.4mm37式、6.55m卡堪诺式,7.35mm38式步抢·
瑞士10.4mm89式、7.5mm96式,99式、09式等步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对步抢的自动装填加紧了研究,先后出现了许多新式
步枪,如苏联的西蒙诺夫、法国的1918式、德国的伯格曼式等,至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期,各国出现的自动装填步枪性能更加优良,甚至还出现了自动步枪,如德
国伞兵用的 7.62mmFG42.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针对枪型不一、弹种复杂所带来的作战、后勤供应和维修上
的困难,都不约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作为轻兵器的发展方向,
并且于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战后新一代步枪的换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于19
53年底正式采用美T65式7.62X51枪弹为该组织的制式步、机枪弹,即NATO弹。随
后便出现了几种使用此弹的典型自动步枪,如美国的Ml4、比利时的FN FAL、原西
德的G3等.
与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步枪相比,这几种枪的最突出之处是具备全自动射击能
力,是真正的自动步枪.另外,它们兼有冲锋抢和班用轻机枪的战术职能。这是战
后第一次换装的两个基本出发点。
由于NATO弹在2000m外还有足以杀伤有生目标的存能,因此对步枪弹而言它显得威
力过大。发射NATO弹的步枪相应地都比较笨重,机动性较差。武器/弹药系统重量
大,携弹量受到限制,战斗中难以获得并保持火力优势。再者NATO弹冲量大,便士
兵在连发时很难控制住枪,点射度较差。随着步兵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
其它类型的步兵轻兵器的日益发展,步兵的战斗职能显然在缩小,根本没有必要
再继续使用如此大威力的枪弹。因此,尽管FNL、G3等步枪设计很成功,但NATO弹始
终不能令人满意。
自从越南战争以后,美国关于步兵的战术思想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原因在于东南
亚的丛林地形使得NATO弹和M14步枪的弱点充分暴露出来,他们越来越觉得没有必
要使用大威力NATO弹和如此笨重的枪。
在苏联方面,则由于采用M43式中间型枪弹而解决了NATO弹那样的矛盾。因为该弹
的有效射程较短,枪弹击发时产生的后坐力也就减小,自动射击时易于控制枪,利
于提高精度。使用M43弹的是SKS半自动步枪和Ak47突击步抢。但是,M43弹弹形欠
佳,枪管缠度偏小,枪弹在飞行中或撞击目标时过于稳定,杀伤效果不好。
早在50年代初期,美国有关部门就进行了提高有效命中和杀伤公算的研究,这种专
题研究被称之为"齐射计划"。基于以往的经验,在对步枪的射程、创伤弹道等问
题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后,提出了以下结论性意见:
l.步枪的作战距离无须超过400m,2、用高初速、小口径的轻弹头代替大威力的7
.62mm弹头,可提高杀伤效果,亦可提高经济性;3采用多枚弹头组成的"齐射"发射
方式,借以构成规则的散布,抵消实战条件下的瞄准误差,提高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