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的本科院校有哪些?
- 2、我想学建筑,哪所大学自考好???
-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有必要考研吗?
- 4、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
- 5、湖南工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 6、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二本吗
- 7、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 8、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9、关于报考五邑大学研究生
- 10、将来做工程师好吗
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点的本科院校有哪些?
这是些具体的介绍,自己看看吧,排行从后往前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创建于1954年,主要培养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行业所需要的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楼宇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等专业方向的具有技术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实验实习中心和测控技术研究所等办学实体。学院具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4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5人,具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的25人;具有双师(即教师和工程师)资格的有18人;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23人,尚有17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学院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优秀教师6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电气技术等专业方向上均有省和校级学科带头人。
学院具有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现拥有变电站仿真中心、楼宇自动化仿真中心、CAD制图中心、计算机工作站、EDA中心,以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电力电子、传感器、自控原理、自控系统、继电保护、微机原理、PLC等实验室和电机、电器控制、控制系统综合、单片机、电工工艺、电子工艺等20多个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悠久的办学历史,实力雄厚的办学条件,工程实用的办学特色,使学院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办学声誉。学院现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工企电专委会主任单位。
近年来,为了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学院还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和英国洛桑比亚大学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5名外籍兼职教授。学院与英国洛桑比亚大学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采取“2+2”的模式(即前两年在该院学习,后两年在英国洛桑比亚大学学习)共同培养具有双文凭(即既具有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又具有英国洛桑比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的本科人才,为有意到国外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求学的途径(详情请向该院咨询)。
目前,学院的变电站仿真中心被原国家教委授予“教学成果特等奖”,工业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有特色专业”,学科梯队是江苏省表彰的“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也是江苏省表彰的“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工原理、微机原理和工程制图等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称号,有数十名骨干教师先后受到省和学校的表彰。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程学科,已获学校批准正面向全国招聘“特聘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毕业生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经走上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科研院所的领导岗位,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岗位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
河海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与电力系统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分析、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信息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经本专业学习后,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础能力。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实用性强、覆盖面宽、柔性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后主要就业单位: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水利、各个专业部门和国民经济其它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及教学工作。考取研究生比例为1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前身——航空仪表制造,飞机电气仪表专科成立于1952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在自动控制、导航制导、电力电子与 电力传动和测试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群体。2000年10月20日新成立的自 动化学院是由原自动控制系和测试工程系中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合并而成的,这标志着在南航各届领导和兄弟院系的支持下,原自动控制系和测 试工程系部分的 全体教职工经过48年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学院下属四系一所: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系,测试工程系,生 物医学工程系以及飞行控制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札4个本科专业,1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防重点学科。此外,仪器科学与技术已通过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批。
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梯队。近年来,教学和科研硕果累累,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航空基金以及部委下达项目、横向合作项目等各类攻关项目数项,年平均科研经费超千万元,已形成若干有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国际航空界同行中获得一定的声望。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1981年以来陆续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或留学人员130余人,许多留学人员已学成回国,成为科研教学的骨干量。学院主办过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30余人次,并且与多所国大学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900多人。五十年来,学院已培养近9000名本科生和800余名研究生,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专家,有的成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南京理工大学
A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系统集成、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B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C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领域,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硬件结合、信息与控制结合等特点,组建了由电力系统内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检测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方面开展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尝试,且具有良好的实验基础。注重本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结合。在电气系统测试、监控系统与数据采集、工厂集散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高电压脉冲功率源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市场、继电保护智能化、电网自动化、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网谐波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培养对象: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E 师资情况:
教师总数2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导11人。
F 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G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
H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I 主要专业实验:
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和电气测控实验等。
J 收费标准:
4600元/学年/学生。
K 奖、助学金:
见附表。
L 学生住宿条件:
4~8人/间。
M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本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2003届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25%。
N 学生就业情况:
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2003年本专业就业率为100%。
海师范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上海列入第二批招生)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有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科学三方面的优势,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信号与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单片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工厂供电、检测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招收学生类型:本专业招收理科学生
专业要求:色盲不招
咨询电话:57122593 57122598
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系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的,至今已有80年办学历史。本系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对象涵盖本科、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个层次。本系是国家“211工程”和“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单位。
本系拥有一支以11位博士生导师为核心、37位正、副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在40余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38人,占80%。本系设有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 、南京市电器设备与自动化工程中心、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所,东南大学—江苏中电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基地。本系坚持本科生与研究生并重,200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达100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为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而设立的,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机与电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工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理论,广泛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专业方向。本系每年为本科生开设30多门课程。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能系统基础等。高年级学生所学的学科方向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电力系统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微机测控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传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本系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管理、产品开发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深受电气工程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等)、高新技术公司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毕业生还可根据自已的志愿,进一步在系内或外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可硕博连读,本系与国际上多所知名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巴士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苏黎士工业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为学生毕业后出国、出境留学,联合培养、深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复旦大学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原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主要面向民用、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培养照明设备设计、生产和应用人才。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就设立在此。该系设有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2个博士点、硕士点。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该专业的设立,将为该系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近代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气体放电与光源、电器原理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光电测试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建系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六百多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层次的照明电器人才,并为国内近4000名在职科技人员举办了以知识更新和科技交流为目的培训班。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光源、照明及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开发和生产各种光源、灯具,进行各类照明工程和电气工程的设计,光辐射测量和气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在PHILIPS,GE,OSRAM等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倍受欢迎。
上海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特点。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上海市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电工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以电气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基础,研究电气系统的设计、控制、通信、管理以及信息的拾取、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方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电气与信息工程领域各项工作的宽厚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等。
华东理工大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就目前国内外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是普遍且长期的。
本专业是为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师梯队。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从事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检测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教师组成。
主要课程设置:本专业的教学分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三个部分。课程分核心课程、目标课程和普通课程。核心课程有: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工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逻辑及可编程控制系统。核心课程为考试课程,普通课程为考察课程。课程又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权,包括选修课程的自主权,选择任课老师的自主权,毕业环节课题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同时,以就业为背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专业就读地点: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这种专业的很多 一般理科 985 211院校都会有 不过以前电力部直属的有几所专门的院校这方面比较专业 华北电力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东北电力大学 这几所还是比较不错的 其他的比较专业一点的 有 清华 华中科技 西安交通大学 西南交通 浙大 天津大学 上海交通 哈工大 山大 华南理工 武大 东南 河海 川大等等
太多了,只要本科专业是一本的基本是都有硕士点。
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等等,好多的,网上查下就知道了
(江苏及上海地区)这是些具体的介绍,自己看看吧,排行从后往前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创建于1954年,主要培养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行业所需要的工业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技术、楼宇自动化和机械电子工程(机电一体化方向)等专业方向的具有技术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学院现设有电气工程系、自动化系、电子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实验实习中心和测控技术研究所等办学实体。学院具有“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4人,其中具有教授职称的5人,具有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职称的25人;具有双师(即教师和工程师)资格的有18人;具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的23人,尚有17人在职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学院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校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人选1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优秀教师6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人,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业电气自动化和电气技术等专业方向上均有省和校级学科带头人。 学院具有优良的实验实习条件,现拥有变电站仿真中心、楼宇自动化仿真中心、CAD制图中心、计算机工作站、EDA中心,以及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拖动、电力电子、传感器、自控原理、自控系统、继电保护、微机原理、PLC等实验室和电机、电器控制、控制系统综合、单片机、电工工艺、电子工艺等20多个校内实验实习基地。 悠久的办学历史,实力雄厚的办学条件,工程实用的办学特色,使学院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办学声誉。学院现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单位、南京市电机工程学会工企电专委会主任单位。 近年来,为了加强与国外大学的学术交流,拓展国际办学空间,学院还与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和英国洛桑比亚大学等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聘请了5名外籍兼职教授。学院与英国洛桑比亚大学达成了联合办学协议,采取“2+2”的模式(即前两年在该院学习,后两年在英国洛桑比亚大学学习)共同培养具有双文凭(即既具有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又具有英国洛桑比亚大学的本科《毕业证书》)的本科人才,为有意到国外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求学的途径(详情请向该院咨询)。 目前,学院的变电站仿真中心被原国家教委授予“教学成果特等奖”,工业自动化专业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有特色专业”,学科梯队是江苏省表彰的“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学院也是江苏省表彰的“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电工原理、微机原理和工程制图等课程获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称号,有数十名骨干教师先后受到省和学校的表彰。学院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是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电力系统及自动化”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两个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工程学科,已获学校批准正面向全国招聘“特聘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输送了毕业生万余名,许多毕业生已经走上政府管理部门和企业事业、科研院所的领导岗位,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岗位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河海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本专业培养从事与电力系统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分析、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分析、信息控制、计算机软硬件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及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经本专业学习后,将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础能力。 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等。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实用性强、覆盖面宽、柔性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工工艺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硬件实践、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毕业后主要就业单位:学生毕业一次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毕业后,可在电力系统、水利、各个专业部门和国民经济其它领域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工程设计、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及教学工作。考取研究生比例为16%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前身——航空仪表制造,飞机电气仪表专科成立于1952年,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在自动控制、导航制导、电力电子与 电力传动和测试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多学科的教学、科研群体。2000年10月20日新成立的自 动化学院是由原自动控制系和测试工程系中的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合并而成的,这标志着在南航各届领导和兄弟院系的支持下,原自动控制系和测 试工程系部分的 全体教职工经过48年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发展建立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学院下属四系一所:自动控制系、电气工程系,测试工程系,生 物医学工程系以及飞行控制研究所。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现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7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札4个本科专业,1个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个国防重点学科。此外,仪器科学与技术已通过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审批。 自动化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奋进,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学术梯队。近年来,教学和科研硕果累累,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项目、航空基金以及部委下达项目、横向合作项目等各类攻关项目数项,年平均科研经费超千万元,已形成若干有特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或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领域,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奖,国际航空界同行中获得一定的声望。 学院十分重视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1981年以来陆续向国外派出访问学者或留学人员130余人,许多留学人员已学成回国,成为科研教学的骨干量。学院主办过多次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专家,教授来校讲学30余人次,并且与多所国大学建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关系。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900多人。五十年来,学院已培养近9000名本科生和800余名研究生,他们中有的已经成为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专家,有的成为企业或科研院所的技术骨干,为我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南京理工大学 A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实验分析、研制开发、系统集成、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B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电力工程、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本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 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电工理论、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等; 3. 获得较好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 具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 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C 专业特色: 本专业是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领域,具有强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软硬件结合、信息与控制结合等特点,组建了由电力系统内的专家教授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检测技术”、“电气传动控制”方面开展了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尝试,且具有良好的实验基础。注重本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结合。在电气系统测试、监控系统与数据采集、工厂集散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高电压脉冲功率源技术、电力系统稳定性、电力市场、继电保护智能化、电网自动化、电力系统无功补偿、电网谐波治理等方面开展了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培养对象: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E 师资情况: 教师总数26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8人,硕导11人。 F 主干学科: 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G 主要课程: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拖动与控制、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基础、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高年级根据社会需要学习柔性的、适应性强、覆盖面宽的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 H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军事训练、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电子实习、金工实习、计算机软件实践及硬件实践、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I 主要专业实验: 电机与控制实验、电气工程系统实验、电力电子实验和电气测控实验等。 J 收费标准: 4600元/学年/学生。 K 奖、助学金: 见附表。 L 学生住宿条件: 4~8人/间。 M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 本学科专业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2003届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25%。 N 学生就业情况: 从事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工作;2003年本专业就业率为100%。 海师范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四年制本科 上海列入第二批招生)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兼有电气、电子和计算机科学三方面的优势,能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信号与系统、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硬件基础、单片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工厂供电、检测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等。 就业方向:从事与电气工程和自动化有关的系统和装置的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经济管理、研制开发及电子与计算机应用等工作。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 招收学生类型:本专业招收理科学生 专业要求:色盲不招 咨询电话:57122593 57122598东南大学 电气工程系是在创立于1923年的国立东南大学电机工程系基础上建立的,至今已有80年办学历史。本系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与电器、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工理论及新技术等五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培养对象涵盖本科、双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多个层次。本系是国家“211工程”和“振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单位。 本系拥有一支以11位博士生导师为核心、37位正、副教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在40余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38人,占80%。本系设有Rockwell自动化实验室 、南京市电器设备与自动化工程中心、电力需求侧管理研究所,东南大学—江苏中电联合研究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和科研基地。本系坚持本科生与研究生并重,2003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已达100人。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为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而设立的,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机与电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工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理论,广泛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设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等专业方向。本系每年为本科生开设30多门课程。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能系统基础等。高年级学生所学的学科方向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电力系统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微机测控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传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本系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管理、产品开发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深受电气工程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等)、高新技术公司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毕业生还可根据自已的志愿,进一步在系内或外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可硕博连读,本系与国际上多所知名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巴士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典苏黎士工业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为学生毕业后出国、出境留学,联合培养、深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复旦大学 光源与照明工程系原设光源与照明专业,科研、教学力量雄厚,现有教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9人。主要面向民用、工业及特种照明行业培养照明设备设计、生产和应用人才。中国照明电器行业协会人才培训中心就设立在此。该系设有物理电子学、等离子体物理2个博士点、硕士点。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推动"绿色照明工程"的深入实施,本着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复合型人材,增强学生工程技术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育部于2003年3月批准将"光源与照明专业”拓宽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并保留光源与照明工程研究方向的特色。该专业的设立,将为该系开辟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主要专业课程:高等数学、近代物理、外语、计算机基础、气体放电与光源、电器原理与设计、电气照明设计、光电测试技术、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培养的学生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建系以来,共为国家培养了六百多名(包括博士、硕士、本科、大专)高层次的照明电器人才,并为国内近4000名在职科技人员举办了以知识更新和科技交流为目的培训班。 毕业生能够从事与光源、照明及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信息处理、研制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的工作。开发和生产各种光源、灯具,进行各类照明工程和电气工程的设计,光辐射测量和气体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应用的研究、教育和应用工作。近年来毕业生在PHILIPS,GE,OSRAM等外资或合资企业中倍受欢迎。上海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 体现强电与弱电相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与电气工程技术相结合特点。设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上海市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理论电工与新技术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并设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 该专业以电气工程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控制技术为基础,研究电气系统的设计、控制、通信、管理以及信息的拾取、传输和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方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宽广专业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能力强、能适应电气与信息工程领域各项工作的宽厚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专业课程包括:电气工程基础、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分析、电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微机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电磁兼容技术等。华东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专业的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电力是发展生产和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电力的应用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就目前国内外水平而言,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长。社会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是普遍且长期的。 本专业是为培养能够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宽口径、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教师梯队。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具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结构,由从事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检测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科学和工程方面的教师组成。 主要课程设置:本专业的教学分为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三个部分。课程分核心课程、目标课程和普通课程。核心课程有: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软件基础、电工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逻辑及可编程控制系统。核心课程为考试课程,普通课程为考察课程。课程又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照学分制的要求,学生拥有学习自主权,包括选修课程的自主权,选择任课老师的自主权,毕业环节课题进行师生双向选择。同时,以就业为背景,对学生进行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在抓好第一课堂的同时,加强第二课堂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试验分析、研制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也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工作。 本专业就读地点: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 本专业学制4年,学生达到教学要求后,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我想学建筑,哪所大学自考好???
重庆大学建筑类学院(原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大学被重庆大学并了,现在是重庆大学建筑类三个学院了,而且现在是重庆大学里最好的三个学院。
重庆建筑大学
学校概况:建校时间为1952年10月,校名是重庆土木建筑学院。1954年4月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
本科专业设置:建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力学、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环境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计算机及其应用、工业设备安装工程、管理工程、房地产经营、管理会计学、英语、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交通土建工程、测量工程、材料化学、市场营销、电子气技术、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物理学
授予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建筑技术科学、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艺术、建筑历史与理论、景园规划与设计、结构力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土木·水利施工、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建筑热能工程、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建筑经济与管理
重庆建筑大学于2000年5月31日与重庆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重庆大学。
原2001年重庆建筑大学介绍:
重庆建筑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隶属于建设部。学校成立于1952年,是新中国经院系调整组建的第一所建筑工程学院,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体系。是一所以工为主,土建类学科专业齐全,以土木建筑、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为专业特色,兼有管理、理学、文学、法学等学科的多科性理工大学。
学校现设5个学院、6个直属系,以及研究生部和成人教育学院。有28个本科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20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等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结构工程和建筑材料两个学科有博士后研究人员。学校有科研机构26个,各类专业实验室43个,其中有城市规划与设计、大型结构实验室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现有教职工2300人,其中博士导师27人,教授127人,副教授356人。在校各类学生1214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478人,全日制本、专科生7062人,成人教育学生4600人。
现重庆大学建筑类学院(三个学院)介绍: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前身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是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时由原重庆大学、西南工专等院校的建筑系合并而成,是国内最早的八大建筑院系之一。1994 年学校更名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更名为建筑城规学院;2000 年新重庆大学组建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城规学院现有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三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30 年代,城市规划专业创办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创办的专业学科之一。1994 年建筑学本科教育国家评估获优秀级通过, 1995 年建筑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国家评估获优秀级通过, 1998 年城市规划本科教育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教育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2000 年建筑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2004 年城市规划本科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国家评估优秀级通过。
建筑城规学院有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设计艺术学七个硕士点;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包括一级学科所含的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 ,自主建设景观建筑学、室内设计两个博士点;有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山地城镇规划与建筑科学》是学校“ 211 工程”重点建设项目。
经过 5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特别是近年来的“ 211 ”工程和“ 985 ”工程项目的建设,学院已经发展成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共同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
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Facul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nd Real Estate) 的前身是创立于1981年2月的“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管理工程系”,是我国最早创办建筑管理工程专业(现工程管理专业)的院系之一,1994年更名为“重庆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2000 年 5 月 31 日新重庆大学成立后,更名为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学院现设有“工程管理”、“财务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工程造价”4个四年制本科专业。1999年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首次“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2004年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再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工程管理专业教育评估”(第二次复评估),目前该专业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平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处于前列。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区域经济学”、“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木水利施工”等六个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经向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该授权点下自主设置了“工程与项目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招收建设行政管理、房地产行政管理专业方向公共管理硕士(MPA),招收建设与土木工程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院与境外及国外名牌大学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分别与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培养“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学院还与英国里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合作培养“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经营管理”博士学位研究生。建设部在西部地区唯一的“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也设在该学院。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院现设有“工程管理”、“房地产”、“财务管理”三个教学系,有教职工86人,其中教师73人。教师中有正教授6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导师3人,重庆市教学名师1人。此外,还有外聘兼职教授8人。学院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综合杂交优势”。学院有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1335人,硕士学位研究生340人,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276人、博士学位研究生106人。
经过24年艰苦不懈的努力,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在培养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建筑会计、工程财务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区域经济管理、行政管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等学科、领域高级专业人才方面优势独特、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专业性综合型学院,并在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和办学综合实力等方面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工程项目管理,重庆市精品课程工程财务管理,重庆大学校级工程管理专业核心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学院是全国高等学校工程管理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单位,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学院在工程项目管理、建筑经济、建筑技术经济、区域经济、城市经济、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管理、国际工程承包、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工程财务管理、建筑会计、建筑工程法律等学科、专业领域业已形成了明确的研究方向和稳定且实力雄厚的研究队伍。
学院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已经分别与英国里丁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韩国东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学校建立了良好、长期而稳定的教学与学术交流合作关系,是重庆大学对外教学与学术交流合作活动最多的学院之一。同时,学院还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建工集团第十八冶金建设公司等十家大型国有企业合作建立了旨在培养研究生、青年教师并为学院本科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稳定的国内和国外实践教学基地。
常用联系电话:65120840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是由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应用科学与技术系测量教研室和原重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三部分组成。
学院成立于1952年,现有土木工程和测绘工程两个专业,其中土木工程下设建筑工程、基础工程与地下结构、城市道路桥梁和安装工程四个方向。土木工程专业已连续两次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
学院始终坚持由学术上有一定知名度、作风正派、管理能力强的教授主持本院工作,目前由国内有知名度的岩土工程年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永兴主持工作。学院各学科均有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专家作为学术带头人,师资队伍始终保持了学术优势和优良教风,而且延续情况良好,未出现过明显“断层”现象。
学院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及所覆盖的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土木水利施工、工程力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导师12人。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已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7人。
学院现有硕士学科点七个,即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桥梁及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地质工程。其中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为建设部及重庆市重点学科,工程力学为建设部重点学科,防灾减灾工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学院现有教师160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51人,讲师及以下职称91 人,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为84人;现有职工62人,其中实验室人员36人。总体上能满足学院招生人数逐年增长后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师资的要求。
学院现有在校学生242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4人、硕士研究生98人、本科生2285人。学院成立以来共为国家培养毕业生近万人。
学院现有七个实验室,除装备有能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各门实验课所需要的各种常规实验仪器、仪表、设备外,还拥有1986年经世界银行贷款装备的美国MTS电液伺服实验系统、美国HP3562动态信号分析系统、日本7V08及7V13测试数据采集及分析系统、英国INSTRON电液伺服材料实验系统(带岩石试样三轴仪),以及国产10000kN电液伺服长柱试验机和5000kN长柱试验机等较先进的试验设备,能满足学院各学科科学研究及培养研究生的需要。其中结构工程实验室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学院学生计算机用机条件较好,建有专门的CAI计算中心为学生提供上机服务,学院还专门设有专供博士生、研究生及教师进行科研和学科建设现代化网络室,配有先进的微机和快速、方便的网络服务。
学院图书资料室现有各类图书、科技资料及图集近30000册,中外文期刊共162种,其中外文期刊34种,供学院师生查阅。
1995年以来学院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九五科研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88项,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其中王正霖教授完成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问题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在三峡工程中,张永兴教授负责或参与完成了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锚固方案优化、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非线性力学分析研究、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宏观参数研究、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监测控制等一系列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学院另有多项成果获国家以及部、省级科研奖励。在白绍良教授被推选为国际混凝土协会抗震设计委员会中方委员以及几位教授、副教授完成了在国外的合作研究工作或博士后研究计划回国任教后,学院的国际联系渠道进一步拓宽。学院教师出席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活动的人次逐年增加,研究工作正在进一步朝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推进。
作为“土木工程师的摇篮”,学院在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培养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学院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丰富,“ICE学会”“建新学会”使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生艺术团”让学生展示他们多方面才华,“青年志愿者协会”走出校园,将爱心奉献给社会。已连续举办13年的大型系列活动“冬之声”则更是给了学生一个提高自我、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学院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指导委员会的评估要求,进一步完善和修订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以适应“宽口径、厚基础、高能力”的要求。同时,对新并入我院的测绘工程专业,借鉴国内著名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学院努力适应社会发展,采取多项改革措施,以适应现代化教学要求。如加强了多媒体教学和CAI课件的研究,对各门课程,均按其发展要求,作了改革,删去陈旧的内容,吸收现代科学知识,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学院重视现代远程教育,正在争取明年申报土木工程的远程招生资格,目前,已着手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有必要考研吗?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这个专业有必要考研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考研。目前考研是大趋势,但是学历只是块敲门砖,你有能力不读研也可以发展的很好。不过,读研的好处就是你的就业面会广一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和其他专业考研一样都得经过初试和复试两个过程。初试就是每年1月份全国统考的那个考试,初试考试科目包括政治、外语、专业课一\数学、专业课二。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各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使制造技术、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研究各种工业机械装备及机电产品从设计、制造、运行控制到生产过程的企业管理的综合技术学科。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为基础,融入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的交叉学科,主要任务是运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方法,解决现代工程领域中的复杂技术问题,以实现产品智能化的设计与制造。
中文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外文名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Major
简称
机制
属性
大学本科专业
学科代码
080202
【百科专业甄选】
pick国内高校更多热门专业
进入专题
快速
导航
培养目标知识技能课程设置就业方向开设院校培养方向
学科背景
随着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高新技术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使传统意义上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当代的先进设计制造技术,与传统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很大发展。如今,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正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主要技术支撑,成为加速高技术发展和国防现代化的主要支撑,成为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并求得迅速发展的关键技术。计算机技术引入机械领域,使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技术产生了深刻变化。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优化设计技术,使设计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最优化;微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实现了机电产品的一体化,出现了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机器人、微型机电系统等;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使机械制造过程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机械设计制造的结合;机器的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紧密结合,可以对机电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销售过程、安装与运行过程实现综合的自动化控制。
你好!首先很荣幸能回答你这个问题,我学的就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其次这个专业非常有必要考研。第一:这个专业考研难易程度根据你所选的方向而异。譬如,机械设计相对其他的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等,有困难。而有的专业就比较好考!!!,但是只要你基础扎实,准备得早,能吃得苦,有定力,坚持下去。我想,你绝对会如愿以偿的。第二:研究生出来的工资绝对番本科一倍,这是保守得说。其次研究生出来找的工作,才能真正的用到自己所学的,是现在自己的人生价值。
好的,朋友,我说的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你在查查这方面的问题!!!希望你会如愿以偿~~~~~
有必要,在中国的大企业以及一些事业单位,研究院等都是看文凭不看本领的地方,因为这些研究院和设计单位要求高文凭,如果你想走设计路,建议考研吧。如果你想在企业干,一个本科可以了,搞基础技术工作的目前来说文凭不高,老点的基本是中专,年轻点的大专比本科多,因为这些工作靠的是经验积累,对理论要求不高,所以工资不高,也不会招高文凭给高工资。如果你爱这行,想在这行干一辈子,还是考研了吧,纯粹是为了获得高工资,那我建议你不要考,这行的工资要高智能靠时间积累,靠个人能力,文凭只能是入门时候的优势,后期还是要看个人能力的
要想向高端研究方面发展,高学历,是入门条件,也仅仅是入门条件,但是必须,之後靠经验累积,靠研究了
如果仅仅是工资,你可以去个好点的厂,或者做个冷门的工作,比如搞齿轮的,2万月薪很正常
个人觉得很有 必要考研,因为这个专业实在是太泛泛了,就业时找工作不难,但是,难在找到高薪工作。如果考研的话,你可以选择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自动化等细分专业,更有竞争力。另外,很多好的企业还是挺看重学历的,硕士学历要远远好于本科学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是否有必要考研,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定位进行选择,不要盲从。本身这个专业的就业率很是很乐观的,如果想要进一步提升个人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学历水平,拓展就业范围,可以选择考研。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考研科目因报考单位不同而不同,具体考试科目以招生单位的专业目录为准。
例如,清华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的具体考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05)机械设计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的具体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71)机械工程专业综合或 (972)机电工程专业综合。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考研的具体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09)机械原理与设计或(815)控制理论基础。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有必要考研。
机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宽厚的机械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
具有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考研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可以选择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方向攻读研究生。
就业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机械、汽车、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电子、材料、冶金等行业领域,从事机械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工作。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为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而设立的,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工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理论,广泛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学院每年为本科生开设30多门课程。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能系统基础等。高年级学生所学的学科方向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网络技术、电力系统计算机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微机测控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传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本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管理、产品开发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深受电气工程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等)、高新技术公司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毕业生还可根据自已的志愿,进一步在学院内或外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可硕博连读,本学院与国际上多所知名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巴士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为学生毕业后出国、出境留学,联合培养、深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1)电机与电器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全省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科研究方向不仅涉及我国能源工业和电气设备的制造领域,而且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多年来,该学科在对新型磁阻电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型磁阻电机理论研究体系,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学科还对超大型发电机的设计和安全运行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大型发电机设计和参数选取的原则、安全运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等方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个,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2个,省电力局科技攻关项目4个,有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和特征量提取方法的研究,在国内首次研制和开发成功了大型发电机内部故障和自适应保护分析系统以及多种电气设备微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和装置,并通过了省部级鉴定;积极开展电机在线测试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具有电磁噪声在线智能分析的单相异步电机自动测试装置,解决了电机在线噪声测试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并在工厂得到了实际应用,该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学科点。1986年被授予博士点,1994年被江苏省评为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始终跟踪学科的前沿,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的生产实际,学科研究方向既注重超前研究,又能围绕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科点形成了以下优势:1.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方向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3) 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4) 数字技术在保护、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以上研究方向都是根据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需要而确定,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些年来,本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两手抓的方针。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攀登B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还承担了电厂、变电站仿真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谐波治理等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在计算机数字保护、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GPS系统、负荷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处于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先后获得过各种科技成果奖十余次。从1986年开始从事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方面的研究工作,于90年代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了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集成电路型保护装置,大大提高了机组的保护水平。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所从事的电能质量补偿器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样机试制,将投入现场运行。2. 把握方向,开展超前研究,力争领先地位在变电站无人值守、配电系统自动化、电能质量控制器(用户电力技术)、灵活交流输电(FACT)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先进装置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3. 国外、境外合作渠道畅通、稳定与国外、境外多所大学建立科研合作,互派学者讲学,交换留学生,如亚琛工业大学(德)、苏黎士工业大学(瑞士)、巴士(BATH)大学(英)、伦敦城市大学(英)、斯德莱克德(Strathclyde)大学(英)、伊阿华州立大学(美)、爱知工业大学(日)、莫纳什(Monash)大学(澳大利亚)、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4. 有稳定的校外合作基础本学科紧密与生产单位合作,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与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华东电管局、江苏电力局、安徽电力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目前主要有电力电子应用、微机测控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三个研究方向。这是一个新型的交叉型学科。学科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主导,对于促进电气工程各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学科所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电源技术、驱动理论的研究、电力与电气设备的监控与保护、电力系统故障仿真、电力能源管理、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虚拟仪器技术、IC卡技术与智能仪器等领域。成功地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微机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研制和开发一系列微机型继电保护单元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国内首先研制开发出IC卡预付费电能表,研制和开发一系列IC卡应用系统。并在电机智能调速系统、三相和单相大功率变频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4)电工理论及新技术电工理论及新技术学科致立于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始终强调新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作为国家科委和江苏省科委秘书长单位,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5个。完成的华宝CIMS工程等研究项目,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学科研究方向十分重视电工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了非正弦电路理论及仿真、信号处理技术、电力系统谐波治理技术与装置、电气信号的测量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对工程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磁场数值分析模型与方法、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场分析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复变分、场的唯一解和计算误差等问题,而且在工程应用上也解决了许多电气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技术难题,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科研方向,为学科赢得了声誉和学术地位。近年来,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本学科进一步与信息技术结合,把电气信息的测量、管理与集成作为重点,形成了如下方向:1.电子制造系统,2. 电气信息测量,3. 信息管理与集成。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国家863计划和省科技攻关项目。本学科对省内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有重大贡献。
湖南工业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湖南工业大学邮编是多少
湖南工业大学 的邮编为412007,该校地址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西路,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
二、湖南工业大学简介
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1995年,学校作为首批试点的院校,率先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3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2010年以优秀成绩通过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评估; 2013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2013年底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853.7亩。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为55430.29平方米,馆藏图书242.5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81亿元,教学用计算机6278台。学校拥有较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建有标准的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及满足体育教学需要的各类运动场地。
学校有22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5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涵盖7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9个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的授权领域;73个本科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实践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有全日制学生3119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570人。有教职员工2370人,专任教师1822人,其中教授242人,副教授519人,博士373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8人,湖南省优秀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71人,16人进入省"121人才工程",4人进入省"百人工程",9人进入省学科带头人行列;聘有两院院士6人。
学校建立了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教育、艺术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拥有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5个湖南省重点学科;建有"绿色包装与生物纳米技术应用"、"先进包装材料与技术"等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产品包装创新工业设计中心"、"包装设计艺术与技术研究基地"等7个省部级研究基地;与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株洲市霞湾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组建"建筑墙体节能新材料"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设了"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和"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
近几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教改项目10项,省部级教改项目235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1项;拥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13个省部级研究基地(含技术中心);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766项。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荣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
学校在广东省建立了东莞包装学院,作为学校在沿海地区的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服务窗口;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与株洲市人民政府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组织11个项目负责人与株洲市有关单位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与株洲南车时代集团及株洲清水塘循环经济示范区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建设区域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还承办了"2010北京国际包装博览会·中国包装教育展"等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目前,学校与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德国斯图加特应用科技大学、法国兰斯大学、韩国延世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并与国内 东南大学 、中南大学等十多所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校以"厚德博学,和而不同"为校训,"明德、精业、求实、创新"为校风,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主动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包装现代化的办学导向,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60年来,为国家输送了21万余名高素质专业人才,涌现出了刘镇武、周伯华等一大批杰出的校友代表。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位居全省高校前列。目前,学校正努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较大影响力和鲜明包装教育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湖南工业大学宿舍条件,宿舍几人间环境好不好(图片)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在哪里
湖南工业大学教务处电话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湖南工业大学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湖南工业大学有几个校区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湖南工业大学专业排名,招生专业目录(10篇)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二本吗
1、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二本吗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二本院校,该校是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成为重庆市第一所获得批准转设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
2、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简介
学校位于重庆市合川区草街,坐落于凤凰山麓、钟鼓溪畔,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年办学之地。学校用地约2055亩,绿化率达70%,校舍面积40多万平方米,各类图书近300万册。学校现有在校学生近21000人,专任教师1000多人。学校设有17个二级院(部),43个本科专业和1个专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和农学等九大学科门类,自2018年起开展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重点建设法律硕士、电子信息硕士、艺术硕士、教育硕士等项目。学校有3个重庆市级特色专业(视觉传达与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培育项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1个重庆市智能化特色专业(软件工程专业),1个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重点培育学科(戏剧与影视学),6门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生活中的语言学》《校园足球基础技能》《批判性思维》《解构音乐—大学生音乐素养入门》《带上文化去旅行》《动态构成》)。学校教学科研、实验实训、文化体育、学习生活等设施设备配套齐全,教学科研、实验实训设备值达1亿多元。学校还建有体育馆、标准灯光运动场、高尔夫球练习场等公共体育设施。
办学19年来,学校始终把做有社会责任的高水平民办普通本科高校作为办学的第一要旨,着力打造学科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水平高、技术研发能力强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已初步形成了践行陶行知教育理论、师范教育、艺术教育、民族教育等办学特色。近3年,学生获2018年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技能比赛(本科组)一等奖、首届全国高等院校投资理财规划大赛一等奖、第四届中国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南方赛区第一名、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命题创意先锋奖和金奖、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二等奖、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基本功展示大赛二等奖、2018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二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二等奖等全国性奖项近百项。学校自编自导自演的话剧《毕业季》,作为重庆市唯一入围中国第四届校园戏剧节的作品,荣获“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中的“优秀剧目奖”;师生创作的剧目《家园》参加重庆市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囊括全部五项大奖等。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全国先进独立学院”“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重庆市先进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了5万余名合格人才,已有千余人被香港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复旦大学 、吉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学校坚持以,坚定,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合一,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厚德笃行,求真创造”的校训,大力弘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学精神,深入实施“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优质特色的全国一流民办应用型大学!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高考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快递查询入口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电话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有几个校区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录取结果查询什么时候出来,附查询时间网址入口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招生办电话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有哪些专业 附特色重点专业名单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有什么专业 附招生专业目录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2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为市属公益型研究所,是我国第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的从事安全、环境与职业卫生领域研究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北京市科委、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劳保所紧紧围绕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公益科技服务社会”为方向,以“增强创新能力,服务首都建设”为宗旨,加强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目前,劳保所在城市公共安全、环境保护、职业卫生三个重点领域建立了省部级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6个,并与北京市安监局、北京市环保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了多个技术中心。十几年来,劳保所共取得科研成果百余项,其中包括一批国家攻关项目,80%以上为国内首创或具有国内先进水平,25%的科研成果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资产总额上亿元。
劳保所拥有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科研、办公用房1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千余台(套);一流的师资力量及人才体系,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全所职工30%;优良的学术氛围,设有博士后工作分站,保证了学术体系的完善。多年来,劳保所秉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拥有强大宽阔的科研平台,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英国格林威治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和技术交流机制,以“匠心”思想精雕细琢的培养硕士研究生。
此外,劳保所为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福利待遇,除免收住宿费、免费就餐外,每月为其发放各项津贴补助千余元(不含奖学金、助学金),以保证同学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更加有序。
一、招生培养专业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2021年计划招生6人。《安全科学与工程》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专业各招生3人(详见我所在研招网公布的硕士专业目录)。
两专业分别计划招收推免生2名和1名。如出现推免名额未招满的部分,名额用于招收统考考生。
我校研究生均须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为3年。
二、培养目标
劳保所拟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立足科研,服务首都的专业学术人才。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富有团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同时劳保所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以及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目前此时是全国各大院校发布招生简章的时候,为了大家更好的择校,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研资讯!
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安徽工业大学坐落于全国文明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马鞍山市位于八百里皖江的“东大门”,毗邻江苏省南京市,山水秀丽,文脉源远,是“诗仙”李白流连忘返之地,是“蒙学始祖”周兴嗣的出生地,被誉为“钢城”、“诗城”和“《千字文》的故乡”。
学校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协调发展,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科技部与安徽省联动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全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海外招收留学生、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授予权。
学校占地面积2555.15亩,现有佳山、秀山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91.5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3亿元,馆藏纸质文献218.74万册。设有17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类别21个专业硕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目录外自主增设博士二级学科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教职工20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25人、副高级职称47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15人。硕士生导师633人,博士生导师67人,各类研究生2700多人,留学生380人。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创新活校、开放办校的原则。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26个,“特殊服役环境的智能装备制造”获批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省属高校“世界一流学科”项目,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3个学科居全球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在2019年ESI大学工程学热点论文中国学术机构排行榜上位列第26位,居安徽省第一位。9个学科和1个类别进入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和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排名前70%。在2018年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600强中,学校跻身第85位,排名省属高校第一。在“2019中国大陆最具创新力大学百强榜”中排名99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近五年,学校有700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孵化,获省科技厅对省内技术转移补助位居省属高校第二位。学生共获授权专利1139项,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38项,国家级奖项620项,省级奖项2235项,实现了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三连冠”,尤其是获得了安徽省属高校在“挑战杯”国赛历史上第一个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共建了6个工业技术研究院(中心)等机构;与宝武集团等1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定了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42个联合研究中心,入选了教育部公布的首批47所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是安徽省首批唯一入围高校。近五年,获批2个安徽省首批高校智库项目,承担地方政府委托研究课题20项,25篇研究成果被核心报刊刊载,30余篇研究成果被国家级重要网站全文转载,相关研究成果得到推广应用,被教育部采纳,获省市主要领导批示多次。陆续与近百所国(境)外高校正式建立合作关系,承担了欧盟政府间科研合作项目、科技部中韩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科研国际合作项目,获批成立了ISO-TC107/SC9PVD国际标准分委会,不断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二、招生计划
2020年,我校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研究生,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专业初试、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汇总表”中的拟招生计划数基本参考我校2019年的实际招生数,2020年的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文件为准。
2020年,我校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12人。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简称“统考”)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应于录取当年入学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或2年以上(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 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项目管理领域(代码为125601)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 3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 2 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 。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四)我校2020年推荐免试遴选办法和接收章程将在“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tm)及我校研究生院网页招生信息公布。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包括研究生支教团推免生)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
四、报名与确认
研究生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缺一不可,否则视为无效报名。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9 年 10 月 10 日至 10 月 31 日,每天 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2019 年 9 月 24 日至 9 月 27 日,每天 9:00-22:00。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教育网址:,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事先了解报考点缴费方式、现场确认时间等相关信息。
2、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影响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下载打印准考证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具体要求届时请关注我校研究生院网页(/)通知。
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9、国防生和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10、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1、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二)现场确认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请考生及时关注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公告。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有关研究生招生文件政策和规定,我校在研究生报名、复试、录取和新生报到等环节对考生报考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
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材料。在审查考生资格时,一旦发现伪造证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等情况,即时取消考生的报考或录取资格。
六、准考证打印
考生应在 2019年12 月14日至12月23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并保存好电子版准考证。《准考证》使用 A4 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
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
七、考试
1、初试时间: 2019 年 12月 21 日至 12 月 22 日(每天上午 8:30-11:30,下午 14:00-17:00)。具体如下:
12 月 21 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 月 21 日下午 外国语
12 月 22 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 月 22 日下午 业务课二
2、复试时间安排在国家线下达后,一般在录取当年的4月底前完成。具体复试方案届时详见我校202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方案。
以同等学力(包括高职高专和本科结业)报考的考生需在复试中进行加试,加试科目见招生专业目录。报考法律硕士(非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
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赴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项目、高校学生应征入伍现役退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项目等加分按国家政策进行。
考生体检工作在考生拟录取后组织进行,体检报告于入学报到时提交相关学院,体检具体要求详见我校2020年复试方案。
八、学习方式和学制
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其中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仅限报考我校专业学位相关专业。各类全日制类型均为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学校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各专业学制信息具体见附件《安徽工业大学202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各专业初试、复试专业课笔试科目汇总表》。
九、学费与奖助体系
我校2020年招收的硕士研究生,每学年均需交纳学费,按国家和省相关文件规定,我校全日制、非全日制会计(MPACC)、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法律(法学与非法学)(JM)、金融(FM)、应用统计(MAS)、翻译(MTI)和工程管理(MEM)中的项目管理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均为11000元/年.生,其余专业的学费标准均为8000元/年.生,具体收取方式另行通知。
在全面实行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的同时,我校将进一步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我校全日制奖助体系由奖学金、助学金、创新成果奖励和学科竞赛奖励等组成。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捐助奖学金等;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特殊困难补助等。
(一)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硕士生奖励标准为20000元/生·年;博士生奖励标准为30000元/生·年。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者可以兼得学业奖学金。
2、校长奖学金,用于奖励学业成绩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奖励标准为5000元/生·年,获研究生校长奖学金者可以兼得学业奖学金。
3、硕士学业奖学金,用于奖励支持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第一学年学术型和全日制工程类硕士以及工程管理类中的“工业工程与管理”和“物流工程与管理”领域按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为一等学业奖10000元/生,调剂为二等学业奖8000元/;其它经管文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业奖按国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和复试综合成绩按各等级比例进行评定。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的学业奖学金根据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等级和比例以学校正式文件为准。
4、优秀新生奖学金,用于资助和激励优秀研究生将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学习中,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硕士研究生优秀新生一等奖奖金2万元,发放对象为我校正式录取的推免生、“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含调剂生源)以及第一志愿报考的本校应届毕业生且平均学分绩排名本专业前30%者;二等奖奖金1万元,发放对象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本科毕业于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以上学科的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第一志愿报考的本校应届毕业生且平均学分绩排名本专业前45%者;三等奖奖金5千元,发放对象为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具有博士授予权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以及本科毕业于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B以上学科的高校相关学科专业的调剂应届毕业生。博士研究生优秀新生一等奖奖金3万元、二等奖奖金2万元、三等奖奖金1万元。符合优秀新生奖的硕士研究生,除享受相应的优秀新生奖外还可同时享受第一学年1万元的学业奖和6千元的国家助学金,符合学校国家研究生奖学金评选条件的还可以申请参评国奖。
5、社会捐助奖学金,由企业或个人在学校设立的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的各类奖学金。
(二)全日制研究生助学金
1、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用于补助研究生基本生活支出,所有在国家研究生招生计划内的全日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不含非脱产及人事档案<含工资等>不转入的)在正常学制内,硕士生资助标准为6000元/生·年,博士生每年资助标准为13000元/生·年,按10个月计发。
2、“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适应多方面、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需求,学校设立研究生“三助一辅”岗位助学金,提升研究生管理实践工作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
3、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按照国家助学贷款管理相关规定执行。需要贷款的研究生可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安徽省高校目前尚无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
4、特殊困难补助,用于资助研究生个人发生重大疾病、个人财产重大损失、家庭主要成员重大变故、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
(三)创新成果奖励。用于奖励在创新研究、高水平学术论文、优秀学位论文等学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研究生。
(四)学科竞赛奖励。用于奖励在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等全国重大赛事中取得突出成绩的研究生。
十、其它
1、我校与美国普渡大学(世界顶尖大学)盖莱默分校国际合作培养硕士双学位(获得境内、外硕士学位),为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国际化教育的交流平台。
2、学校设立了资助研究生出国(境)学习交流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我校与国(境)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交流,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设立资助研究生出国(境)学习交流项目。资助项目分为:出国(境)交流学习和参加在境外(含港澳台地区)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资助对象为安徽工业大学全日制在校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具体见《安徽工业大学研究生资助研究生出国(境)交流的暂行规定》。
3、安徽工业大学选拔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暂行办法
根据《安徽工业大学选拔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暂行办法》(办〔2017〕20号)的相关规定,学校自2017年起面向我校当年获得推免资格且已被我校接收录取的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开展辅导员选拔工作。具体见《安徽工业大学选拔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暂行办法》(办〔2017〕20号)。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在“挑战杯”等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研究生署名第一作者高水平成果越来越多。自2014年以来已有多名应届毕业硕士生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获得国家公派留学基金资助,被派往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境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很多硕士毕业生凭借在校期间较为丰富的科研创新成果和一定的学术能力,进入了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每年研究生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主要集中在华东、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一定的区域优势。
学校致力于多渠道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改善研究生学习、科研和生活条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广大研究生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求学环境。
关于报考五邑大学研究生
本科毕业就可报名,历届的只要毕业证,不要学位证的,除非是特别牛逼的学校。到江门市教育局报名,一般是十月网报,十二月低或一月初到教育局确认,一般报名费一百一下。专业课如无特别要求随便选…我本来是想调剂到五邑大学的,后来没去,一般每年都招不满的,建议报好些的学校,不行还能调剂过去
我也是考研过来的,第一次考的时候考的不好,想调剂这个学校来,但是好多人都问五邑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就业如何,我也有不少同学在广东,但是人家多是说这个五邑大学学校很垃圾,你可别轻易调到那了啊 ,我后来来一个二战。
1、五邑大学研究生不难考,毕竟不是重点大学也不是位于大城市。 2、是否难考主要看招生单位所处的地域和名气,因为报考生源不同。一般来说非211大学都相对好考。 3、是否难考还是要看各人的备考:如果备考充分就好考,否则就不好考。因为能否被...
五邑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运用数学工具、工程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管理问题,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益和效率。
本学科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学校重点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7名、副教授5名,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研究手段。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120100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管理系统仿真与建模 张丹松教授
张能福教授
黄长征教授
杨纬隆教授
肖健华教授
邓祥明副教授
李运蒙副教授
辛玉红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三)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4数据结构
80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806管理学原理
815微观经济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管理信息系统
② 运筹学基础
③ 计算机原理
④ 经济预测与决策
⑤ C语言程序设计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3 金融工程
4 证券投资
5 现代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学科以现代经济学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为工具,研究经济过程和管理系统变化规律。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资本运营与企业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五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是学校重点扶持学科,师资力量雄厚。通过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积极为地方社会服务,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学生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国际合作企业以及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管理实务工作,能从事大中型项目投资分析与管理。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120202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企业战略管理 王润良教授
刘志坚教授
阮梓坪教授
纪秋颖教授
樊 宏教授
刘平量教授
刘联辉教授
费明胜教授
向佐春副教授
冯 佳副教授
邱 红副教授
杨序谨副教授
唐 棠副教授
范佳凤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数学(三)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6管理学原理
815微观经济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专业综合1
(市场营销、财务管理)
② 专业综合2
(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2 生产与运作管理
3 资本运营与财务管理
4 市场营销
5 人力资源管理
系统工程专业专业
"系统工程"学科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涉及的相关学科有运筹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它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理论和方法,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系统的结构、要素、信息和作用关系等进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本学科的研究方向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模糊系统技术与应用、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最优化理论与应用等四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积极为地方社会服务,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事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能力,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103 招生人数:8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复杂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李 军教授
肖健华教授
陈世权教授
张丹松教授
黄长征教授
杨纬隆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3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3微机原理及应用
817系统工程 以下任选一门:
① 运筹学基础
① 管理信息系统
③ 自动控制原理
④ 计算机网络原理
2 模糊系统技术与应用
3 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
4 最优化理论与应用
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主要以光、机、电、生物等各种形式信号为对象,研究其获取、处理和传输的理论和技术。主要研究方向有:人机自然交互、生物特征信息处理、语音识别与压缩、图像处理与压缩、信息网络与技术、光电信号处理、信息处理方法等。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002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 甘俊英教授
曹文华教授
张有为教授
廖惜春教授
张歆奕副教授
梁 钊副教授
应自炉副教授
徐秀平副教授
余义斌副教授
罗 兵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③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9通信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数字信号处理
② 通信原理
③ 自动控制原理
④ 电子技术
⑤ 数字图像处理
2 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
3 光纤通信与光纤传感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科将认知科学与控制工程相结合,以现代信号处理与模式识别理论为基础,研究智能信息处理与识别的方法和技术,并以此为基础构造具有智能特征的自动控制与自动识别系统和装置。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诊断工程与控制学。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104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李 霆教授
尹征琦教授
樊可清教授
何益宏教授
黄险峰副教授
李 全副教授
温 浩副教授
王小平副教授
余爱民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3微机原理与应用
817系统工程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数字信号处理
② 自动控制原理
③ 电子技术基础
④ 数据结构
2 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
3 诊断工程与控制学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学科以交通工程学为基础,研究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等在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交通控制、智能交通信息处理、数字化结构与诊断工程。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本学科与高新技术企业联合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工作站,为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2302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智能交通控制 刘智勇教授
樊可清教授
董超俊教授
梁新荣教授
钟碧良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0工程力学
814交通工程学
816数据库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
① 自动控制原理
② 微机原理及接口
③ 电子技术
④ 道路交通控制
⑤ 计算机网络原理
⑥ 数字图像处理
2 智能交通信息处理
3 交通设施与设备状态监测和健康评价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主要研究计算机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传感与控制技术等在各个领域的综合应用。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计算机网络、数据仓库与挖掘、图像识别与处理等。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203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计算机网络 何国辉教授
郑晓曦教授
刘智勇教授
易正强副教授
吴明芬副教授
高宏宾副教授
袁承武副教授
曹彩凤副教授
张先勇副教授
李鹤喜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数据库原理
② 离散数学
③ C/C++程序设计
④ 计算机图形学
2 数据仓库与挖掘
3 图象识别及处理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主要开展高速光纤通信、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宽带网络、移动通信、光纤传感、光电子功能材料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近5年来,该学科主要成员承担、完成了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获省级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厅级一等奖2项,鉴定科研成果及发明专利多项。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现代化实验手段。研究工作以学科前沿课题或与国民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纵、横向课题为主,兼为高新技术研发或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研究经费充足、来源广泛。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包括本专业主要基础理论课以及反映本学科最新成就的专业课,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而广泛的专业知识,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开发工作。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001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 曹文华教授
甘俊英教授
江太辉教授
廖惜春教授
张歆奕副教授
应自炉副教授
杨芷华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1信号与系统
802电路分析
819通信原理 以下任选一门:
① 自动控制原理
② 微机原理及接口
③ 电子技术
④ 计算机网络原理
⑤ 光纤通信
⑥ 数字图像处理
2 多媒体信息传输与处理
3 信息理论与安全通信
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
"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范围:现代测试及故障诊断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及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与智能制造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属学科前沿,或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3名,学科梯队中有博士8名。本学科拥有先进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多种先进的软件系统。导师们在学科前沿中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本专业硕士生在珠三角地区亦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0203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王建生教授
杨铁牛教授
杜遥雪教授
孔凡国教授
李 霆教授
李辛沫教授
史天录副教授
周俊荣副教授
袁丽娜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10工程力学
811机械原理
820机械设计
813微机原理及应用
821金属学
822金属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② 现代理论设计与方法
③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④ 材料学
2 反求工程
3 机械装备控制理论与设计
4 计算机仿真与优化设计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研究范围: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制造自动化技术及系统,机械制造中的智能监测、诊断与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先进制造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工作属学科前沿,或是企业实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学科现有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学科梯队中博士有8名。本学科拥有先进完备的实验仪器设备,多种先进的软件系统。导师们在学科前沿中都有丰硕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有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本专业硕士生在珠三角地区亦有非常好的就业前景。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0201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现代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 胡社军教授
王建生教授
杨铁牛教授
王大承教授
杜遥雪教授
孔凡国教授
史天录副教授
李绣峰副教授
周俊荣副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1数学(一)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10工程力学
811机械原理
820机械设计
813微机原理及应用
821金属学
822金属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② 现代理论设计与方法
③ 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④ 材料学
2 自动化生产系统与装备
3 虚拟制造中的产品建模与设计
4 金属膜合金材料
应用化学专业
"应用化学"专业以精细化学品的研制与应用、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废水及工业固废的处理等为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有:金属配合物、纳米材料、新型药物、水处理剂的合成;涂料、胶粘剂、各类产品添加剂的制备;天然产物综合利用与改性、水处理技术开发、工业固废资源化等。
本学科为我校重点学科,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10人。曾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配备有精良的实验仪器设备,纵、横向项目广泛,科研经费充足。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有着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必备的基础理论课和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或继续深造。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1704 招生人数:12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无机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卿 宁教授
马晓鸥教授
鲁文杰教授
刘敏超教授
陈 爽教授
孙宁副教授
罗儒显副教授
李玉瑛副教授
王 忆教授
尹荔松教授
曾庆光副教授
康思琦教授(外聘)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02数学(二)
④ 专业基础课(任选一门):
807物理化学
808有机化学
809化工原理
823固体物理
824纳米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综合化学
② 物理学
③ 材料学
2 废水及工业固废的处理
3 精细化学品的研制与应用
4 新能源材料
5 纳米涂层材料
6 稀土发光材料
应用数学专业
"应用数学"学科主要研究数学的应用基础理论及其应用。本学科目前有下列主要研究方向:不确定性数学之模糊拓扑、模糊半群理论、拓扑学及其应用、粗糙集理论、智能计算、随机分析、复分析及其应用、图论及其应用等。
本学科是五邑大学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科研、教学设备。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10人(其中博士后3人);专业实验室1个。导师们在本学科前沿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40余篇,EI收录2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市、厅级奖励多项。
本学科为研究生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反映学科最新研究成就的专业课、追踪本学科研究前沿的选修课,使毕业生具有独立从事应用数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70104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不确定性数学理论与应用 白世忠教授
谢祥云教授
谭海鸥教授
燕鹏飞教授
欧见平教授
曹文胜教授
王奇生教授 ① 101政治
② 201英语
③ 368数学分析
④ 818高等代数 以下任选一门:
① 复变函数
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③ 离散数学
④ 近世代数
⑤ 点集拓扑
2 智能计算理论与方法
3 拓扑学及应用
4 复分析及其应用
5 图论及其应用
纺织工程专业
"纺织工程"专业以纺织高新技术、新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及纺织新工艺新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是我国华中华南地区唯一的纺织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6名,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先后承担国际合作、国家和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20多项,出版教材、专著8部,公开发表论文300篇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励20项。
五邑大学与法国国立高等纺织工业与艺术大学于2002年签订了双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协议,每年从新入学的研究生中选拔学生去法国攻读硕士学位,在三年内将获得中国和法国的二个硕士学位。
本专业为研究生开设能反映国内外纺织高新技术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硕士生论文从事与当前纺织高科技有关的研究项目。本专业是广东省名牌专业,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欢迎纺织工程、纺织材料和染整等方面的同学报考。
学校代码:11349 专业代码:082101 招生人数:10人
序号 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复试科目
1 纺织高新技术 狄剑锋教授
齐宏进教授
赵其明教授
杜文琴教授
贾永堂教授
张增强副教授
李 欣副教授 ① 201英语
② 101政治
③ 302数学(二)
④ 专业基础课:
⑤ 803纺织材料学 以下任选一门:
① 棉纺学
② 机织学
③ 针织学
④ 织物结构与设计
⑤ 染整学
2 新材料在纺织上的应用
3 纺织新工艺新技术
将来做工程师好吗
做什么都好,只要能做得好 600万学生 与 人才紧缺 记者:目前我国高校工科专业在校生有600万人,但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国际竞争力报告”对“工程教育为市场提供合格工程师能力”的统计,我国却在49个国家中居于末位。600万学生,难道还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吗 ? 沈建华(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总裁):过去5年,我们集团共招聘了6750多名应届毕业生,平均每年1300多人。但是,你问我,我们还缺人 吗 ?我的回答是,当然。我们现在紧缺高级工程人才和技师,还有大量的企业中坚力量。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新老交替,我们对应届毕业生一直存在着需求,而他们,应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活跃在车间、制造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把关中,甚至销售环节。 沈晓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上海有83%的本科高校和48%的研究生培养高校设有工学类专业。对照学科专业目录,本科的工学类专业覆盖率为69%;研究生中工程硕士的培养领域覆盖率为88%。总体看,上海高等教育培养工程人才的条件和质量是可以的。 但是在新形势下,面对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需求,工程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比如:中国自古以来“重文轻工”,技术被视为“雕虫小技”,相对经、管、法、商,不少家长不愿意子女选择工程类专业。一些学生急功近利,希望毕业后能立刻得到实际利益,不愿选择需要潜心研究、慢功出细活的工程类专业岗位。 根据2007年《新华高管信息》给出的数据,2006年我国403万高校毕业生中,有近100万未能就业,主要原因就是“结构性过剩”。而地矿、能源动力、机械、轻纺食品、化工等专业已经出现短缺。 麦福达(香港理工大学协理副校长):学生怕课程太苦,越来越多选择文科、理科。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在内地,香港、欧美等高校都存在。人们重“文”重“理”轻“工”的现象,现在的确很明显。 为什么会这样?我举一个例子吧。在香港,现在普通的工科毕业生,起初的平均月薪只有1.2万港币,而若毕业后到中学教书,每月收入也近2万港币。这可能会让一些学生觉得,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度不高。因此就会出现工科毕业不愿 做工程师 的情况。 忙于事务 与 忙于项目 记者:优秀工程师是社会稀缺资源,可为什么会出现工程师对自己都不认可的情况?是发展有什么瓶颈 吗 ?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据我们所做的《我国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研究综合报告》反映,超过80%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工程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一般”或“偏低”;对个人收入的满意度仅为53.7%;对科研组织管理制度的满意度仅为51.7%;对研究经费投入和工程项目立项程序的满意度仅为47%。 而中国科协所作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14个可选职业中,希望自己子女 将来 当“科学家”的比例为41.7%,从事“医药”职业的为43.4%;而当“工程师”的仅为17.7%。 说到发展瓶颈,据我们调查,影响此类人才成长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是“忙于事务”。主要表现,一是项目申报和争取环节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过多;二是项目进行中的考核、评审、检查、验收活动过多,不讲效率的非学术性会议多;三是公关性、协调性应酬过多;四是与自己专业无关的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活动过多。工程技术人员认为,“忙于事务”的主要原因在于,管理体制与机制落后,诸如行政管理部门办事效率低下,部门职责不明和多头管理等。调查同时显示,我国工程科技队伍中最缺乏的是“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高层次的导师”和“知人善任的领导”。 记者:为工程师“解忧”,有何建议? 杜祥琬: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使得工程师们不必花大量精力跑关系、要项目、应付各种检查。改革现行科研成果评价体系,直接由市场评判技术的优劣,鼓励科技人员把精力投入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上。建议设立国家工程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支持中青年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和从事重要工程技术创新。依托重大科研、工程项目、人才培养计划等,搭建高层次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平台。 粗教育线条 与 细专业分工 记者:制度尚需完善,而作为广大的工程技术人才,如何自我“锻造”,成为一名优秀者? 包起帆(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越来越粗的教育线条和越来越细的专业分工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目前许多大学生,到企业都面临着重新学习的局面,所以学生要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我是通过“三个途径”和寻找“两个交叉点”来不断学习的。 所谓“三个途径”,一是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夯实理论功底。我以前的学历是大专,因为工作繁忙耽误了很多学习机会,前几年我读完了物流本科,现在我还在进行研究生的学业。因为我在上港集团分管科技、装备和基本建设,如今上海港已经是世界吞吐量第一大港、集装箱第二大港,如果不持续学习,迟早我会“江郎才尽”。二是要不断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三是需要不断培养自己敏锐的专业洞察力,对现有的问题勇于质疑。 所谓“两个交叉点”,一是世界上最新的科技发展前沿和自己本职工作的交叉点。例如:电子标签是信息化发展的前沿,集装箱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前沿,我们找到了两者的交叉点,开发了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另一个是世界上已经成熟的科技成果和自己工作中碰到难点时的交叉点。 沈建华:在我们看来,当一名 好 的工程师,最宝贵的一点,就是要一丝不苟。在工程技术领域,很多原创技术,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否则就会出问题,这需要非常严谨的态度,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能“沉”到基层去一步步学习。 在上汽,我们要求所有新进的大学生一来就都要下车间、上流水线,一至两年内至少要做个小组负责人。这对个人未来不论在哪个岗位都非常重要。而作为企业,就要做 好 保障工作,打造一个良 好 的发展平台。 高校主导 与 企业主导 记者: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是很多企业对工科毕业生评价。对症下药,高校和企业有何良方? 李永盛(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新时期技术创新的主要突破口是在学科交叉部分,是集成创新。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把工程专业和艺术专业师生组合在一起,共同开展科技活动,有些科研项目甚至由艺术家担任负责人,这种形式值得我们借鉴。工科高校既要发展工程教育,也要努力发展人文和艺术教育,这是大势所趋。 麦福达:我们倡导的是中外合作。为什么?工程与设计息息相关,而设计又因不同的时空,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同样一项工程设计,放在香港可能成功,拿到内地的西部地区或国外,有可能就是失败的。 我们想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工程需要放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而中外合作的方式,能很 好 地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出创新的思维。让大家明白,科学并不是单纯的对与不对,而是存在很多的可能性。 汪泓(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大家都说工程科技类的工作艰苦,所以年轻人不愿从事。我们觉得,关键是要让年轻人意识到工程科技与城市发展的紧密关系,“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改造社会的想法。有了这种激情,又哪会“艰苦”? 在我们学校,设施先进的工程实训中心是打造未来工程师的“第一站”。逼真的地铁列车模型、模拟飞机机舱……对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可能是第一次意识到,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我们这座城市有如此密切的关系。接下来,从学科带头人到知名企业老总,轮番介绍汽车、航空、轨道交通等产业的发展前景,让学生觉得有“奔头”…… 记者:产学研结盟,是培养工科人才的一条捷径。高校和企业,如何共同推动? 夏建国(上海电机学院党委书记):与企业合作,高校要放下架子,主动“出击”。近期,我校一批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全脱产挂职锻炼。他们在学校的工资奖金一分不少,还给津贴。学校希望这些教师能通过在企业的历练,更 好 地“反哺”教育。目前,我校已与本市25家国家级或市级技术中心开展全方位合作,与60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前不久我们还奖励了11家产学研合作优秀单位。有企业老总感慨:“以前只有企业给高校赞助,高校给企业发奖金还是头一回遇见。” 徐建国(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与高校共同制定博士生论文选题,上海电气集团在这方面作了初步探索。前不久发布的第一批博士论文选题,如《百万千瓦四极发电机空载及满载励磁电流计算的研究》等,都由高校院士、博导担任第一博导,上海电气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担任第二博导。这一尝试,有利于集成科技资源,把高校学科研究的重点方向和企业集团技术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新一代高端人才,切实改变“企业上下求索攻难题、高校四处奔波找课题”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