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硕博连读为什么会后悔
- 2、读博四年,我如何与自己和解?
- 3、读博后悔一阵子不读博后悔一辈子 那为什么不去读
- 4、最后毕不了业的博士怎么办
- 5、有本科放弃直博而后悔的吗
- 6、放弃读博士后悔了怎么调节
- 7、硕士毕业后读博会后悔吗?
- 8、考博容易毕业难,那些多年未毕业的博士该何去何从?
- 9、如果读博毕不了业,这意味着什么?
- 10、过来人都说不要轻易读博,这是为何?
硕博连读为什么会后悔
硕博连读为什么会后悔介绍如下:
硕博连读是一种高强度的学术经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些人可能会在硕博连读期间感到后悔。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后悔的原因:
学术压力:硕博连读需要完成大量的学术任务,如研究、论文写作和发表等。这些任务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中。如果无法承受这种压力,就可能会感到后悔。
时间和精力投入:硕博连读需要长时间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这可能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社交。如果无法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就可能会感到疲惫和后悔。
缺乏工作经验:在硕博连读期间,可能会缺乏与专业相关的工作经验。
与导师或同学的关系:在硕博连读期间,与导师或同学的关系可能会对学术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如果与导师或同学的关系不好,或者存在沟通问题,就可能会导致后悔。
虽然硕博连读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有许多人通过这种学术经历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在学术界或其他领域取得了成功。在考虑硕博连读时,应该认真评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目标,并做好准备应对挑战和困难。
一、直博和硕博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考研的路,意味着研究生的数量增多,因此未来很有可能就同现在本科的状况一样,越来越多人拥有本科学历,那么在学历这里,不往上深造那么就意味着失去竞争力。毕竟,现在有实力的人也不在少数。所以,有部分人选择继续往上读。
首先从含金量来看,直博要比硕博连读好,因为这也代表了更高的水平能力。而且能读博的人或多或少是特有实力的佼佼者,是从大批学生筛选后留到最后的,但是对比下来看,直博的同学们会更好些。
因为直博原本就是优秀的一批,不需要考试,相当于是保送这类的;而硕博连读就是通过考试筛选后进入学校学习。如果考试不通过就意味着被筛选掉,不能成功继续深造学习。
在这里要详细解释下直博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本科院校不必特别优秀,但是说,要是不错的偏上游实力,因为一般学校是没有直博的政策。其次这个同学在本科时期就特别优秀,要有符合要求的实力。毕竟,这种直博的名额不多,当然是最优秀的先举荐上去。
这两者之间的学习时长是不一样的,硕博连读的学习时间更长,因此它的难度也是更大些的。如果说有存在之前有换专业的同学,那么难度就更大了,因为需要自己前面欠缺的知识补回来。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下去。
二、读博和就业的选择
等到了研究生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和困惑,是继续深造还是说毕业去选择工作?这往往是每年很多人的大难题。因为,不舍学校的环境,不想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其次是对于未来还未做好准备和计划,不敢贸然踏出。
这要看诸位对于未来职业的方向,假设想未来是进入教师岗位,进入高校当老师,那么读博深造是必然的,很多人想的是以前只要研究生的学历。但毕竟时代在进步,加上国家的“双减”政策,不允许课外培训。
那么有一大批人要进入事业编制教师岗位,因此学历的竞争也尤为激烈。更残酷的是,现在纵然是有博士学历,但是想要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选择继续读博也要看家庭情况的。因为博士读完差不多也快三十岁了,很多同龄人都已经在社会上打拼好几年,积累了不少社会经验,而博士还在学校就读,虽然说平时也可以接些工作,但这仅仅是兼职,主要的还是学业方面,不能说是一个纯上班的白领人士。而且,大概率是还需要家长补贴生活费的。
而且,读博士毕业出来,已经不年轻的,相比将而言虽然学历在手,但是如果是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读博士出来找工作就有很大的压力。特别要是女生,结婚怀孕生子都是需要时间,而且企业不会平白无故地选择你,然后给你带薪产假。所以,对比而言,女孩子所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和生存压力。
读博四年,我如何与自己和解?
大家好,我是Tina学姐,爱丁堡大学心理学博士。这是我的第一篇,想和大家聊一聊我读博最大的感悟: 和自己和解 。
2017.1 - 2021.1,整整四年,我读完了博士。
2011.9 - 2021.9,整整十年,我求学在英国。
一路坚持,并不容易。
回想读博的这四年,我取得过引以为傲的成果,也经历过深渊一般的低谷。中间一度有一段时间,我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选择,失眠,焦虑,大哭,情绪崩溃,觉得无法呼吸,无法坚持。而博士的抑郁和焦虑,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把这一切归因于我周围的环境。
但是后来我发现,我错了。
最大的敌人,不是你的父母,你的导师,你的同事,而是你自己。
同学,如果你也有读博的打算,也许你正在观望,也许你已经开始准备,也许你正在经历一轮又一轮的面试,一波又一波的套磁,或者你已经很幸运的拿到了offer...
那么请一定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
学姐希望可以在你开始读博之前,以一个过来学姐的身份,向你说一些心里话。我会告诉你,我这四年的心路历程,以及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希望这些话,可以为你增加信心,让你的求学之路变得平坦一些,温暖一些。
Peer pr essure (同辈压力) ,一个多么可怕的词...
你心里像憋着一股劲,身上像穿着铠甲,手上像拿着武器,去抵御周围的同龄人对你的攻击。你,随时准备开启战斗模式。
当时选择读博的你,应该真的很优秀。或许你是顶尖名校的学生,是班级里的佼佼者,拿到了distinction的好成绩,或许你是爸妈一直和你说的“别人家的小孩”,或许你是朋友圈里大家羡慕的人。
于是,你被一种莫名的优越感包围了。
但是,当你开始读博的时候,你发现你掉进了“优越人堆”里。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优秀,甚至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太多...
你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当时我读博,不管是身边的同事,还是中途认识的朋友,国内的好多是来自清华北大的,国外的也要很多是来自牛津剑桥的。随便一个人说说自己的经历,也许都会让你觉得“哇哦你好厉害”...
也许是这么多年一个人在国外的缘故,让我变得要强。于是一开始,我会把这些全都作为我的压力,心想,我要做的比你们好。
但是,后来我发现,这样比下去,没有头...因为优秀的人层出不穷。你如此拼命的去超越,去追赶,劳心费神,又是为了谁呢?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去了解他人的进度,学习情况,无形中也浪费了自己很多的时间。
与其煞费苦心的追赶旁人,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自己和自己比,你觉得你进步了吗?
自己和自己比,你觉得你学到东西了吗?
自己和自己比,你觉得比昨天好一些吗?
自己和自己比,你对你的现状感到满足吗?
如果是,那么就够了。
因为你只要超越了自己,就是进 步。
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哪怕只有一丢丢,就是进步。
在羡慕别人的同时,看一看自己身上的进步和闪光点,这样你会对这件事更有动力。 Keep the focus on yourself.?
当时我有每天写小日记的习惯,回顾今天一天哪些完成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这样既表扬了今天的自己,也给明天带去了希望。
必须要承认的是,不是每一次的努力,都会有好的结果。
我在博一的时候,就连续遭到了两次大打击。因为我的博士研究课题, 在一年里就换了两次 。
第一次是因为在我开学大概两个月的时候,我们发现突然横空出世了一篇和我提出的研究,极度相似的paper。导师当时的意思是,“It doesn't make much sense to do the same thing as what others have done already right?" (“做和人家一样的研究,也没有太大意义”).
我千算万算,都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当时这对我是很大的打击,因为在我申请博士的时候,我的那一份proposal和导师就进行了很仔细的修改,来回四五次,最终导师通过才提交了正式申请(当时的最终版proposal快6000字)。
于是我又重新花了四个月的时间,重头来过。重新找课题,读文献,又写了一份proposal,找了一个完全不同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课题。
所以我博一的整个上半年,都是非常崩溃的。
本以为撑着写完了,可能就好了。没想到,开始做预备实验 (pilot study)的时候,才是噩梦的开始。因为发现实验的设计和材料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根本测不出我们想要看的东西。
于是我再次对我的proposal的研究问题进行调整,再把研究方法和实验材料一点点的修,一点点的试,直到做成。
这两次大的打击让我知道,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了就会有好结果的。太多事情不在我们的控制范围内了。
而也许我们唯一能控制的,就是在被打倒了之后,想想自己为什么倒了,然后爬起来,再次战斗。
第一次的打击,让我知道:做研究要趁早,要时刻关注领域内的研究动态,(当时博一,研究经验真的不足)。
第二次的打击,让我知道:设计实验中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细节,想的再美好都需要上手去执行。
成功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每一次都能随随便便就成功,因为幸运不可能一直伴随你。而这些半路杀出来的阻碍,其实都是给你的考验。
只要不抛弃,不放弃,后面的路就会越走越顺,碧海蓝天。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发信息,问了我一个学习方面的问题,我不知道答案,于是我告诉他“这个我不清楚,你可以再问问别人。”
本以为对话愉快的结束,结果对方回复:
“你不是博士吗,这你都不懂?”
我当时懵了...我是博士,我就应该什么都知道吗?
而还有些问题,比如:
我是不是每天都要去办公室?
我是不是每天一定要学满八个小时?
我是不是每天一定要读四篇/五篇文章?
毕业之后,我是不是只能去大学当老师啊?
我想问:是谁规定了这些呢?是所谓的"ta们"吗?谁又是“ta们”呢?ta们就是标准吗?
你完全可以有你自己的节奏啊!
如果你觉得图书馆更适合你,那你就去图书馆学!如果你觉得咖啡厅更舒服,那你就去咖啡厅学!如果你觉得家里更好,那你就可以在家。
如果今天你觉得状态不好,那就给自己放个假!
对于博士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你也完全可以选择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创业,可以进企业,而你的博士学历就是你的后盾!因为尝试之后如果不喜欢,你依然可以去高校找到一份教职工作。
只要你喜欢,你开心,适合你,就是最好的!
不要活在别人觉得的“好”里,这样真的会很累。只有你才能定义你自己。
而我可以理解,要跳出世俗的框框,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要做好准备,不一定每个人都会理解你。那些不理解你的人,可能会给你带来伤害。
但是我只想说,只要你做出决定,就不要再理睬他人的言语。 没有体会过别人的辛苦,就没有资格随意评价,因此他们说的话也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学生时代是很美好,相比于企业,职场,商场上,可能是很单纯的。
但是我们不能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
因为毕业之后还是要面向社会的。就算是进高校做老师,那也是一个小社会,也有其中的社会规则。如果在四年的时间里只是面对书本,那么毕业之后的就业,你准备好了吗?
所以我们在学术的同时, 不要忘记抓住和社会接触的机会,尽量让自己多做其他的事情。
学习上,你可以多去开会,参加workshop, seminar,做演讲,做tutor,做Research assistant,多认识同行的小伙伴;生活上,你可以发展兴趣爱好,多交朋友,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尝试做不同类别的兼职,实习。
丰富自己的生活,你的选择很多。
读博不易,且读且珍惜。一定要好好爱自己。 与大家共勉。
读博后悔一阵子不读博后悔一辈子 那为什么不去读
不读博后悔一辈子 那为什么不去读。。。。。。。
(1)只有读博士才知道科研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之中,个人认为他们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科研是怎么回事。虽然,很多情况下,一个博士做的某些工作,一个本科生,甚至小学生都能做的很好。比如,想做一个实验,老师制定好工艺,研究生也就充当一个实验记录员。对于“记录员”这样的事情,仔细一点点的小学生完全可以胜任。有时候,老师让学生编一个程序,我也是觉得高年级本科生就可以完成。但是,“科研”不只是“数据记录”,也不只是“编程”。科研是让人学会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只有知道科研到底是什么回事,才有可能领导某些重点工程、研究项目。
(2)只有读博士才能够系统地掌握一个领域。
最近一朋友对我抱怨,后悔在期间进入“尖子班”学习。所谓尖子班,和高中择优班一样,挑选出好的苗子重点培养。对于这些人,他们学的知识非常多,学院里的每一个专业的课程都学习。也因此,每一个专业都懂一点点,但,每一个专业都懂得不多。进入研究生后,发现很多专业知识没有学到。而本科学到的很多知识有在这个专业里面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我觉得他抱怨的,莫过于没有系统地掌握现在的专业。读博士期间,虽然所研究的领域,已经具体到“点”上了。但是,在一个人把知识从面系统到线,再从线浓缩到点的过程中,也就系统地掌握了这个领域。
能够系统地掌握一个领域,如灵活运用,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很多的“点”。再把这些点变成知识网。从科研,到生活,到人生,用之不竭。
(3)读博士增加机会接触上层人事。
本科生毕业,找到的工作完全有可能比很多博士生找到工作的工资高。然而,如果父辈不是什么“达人”,他们很难接触到真正的高层次人事。在清华做博士后期间,和老师一起去某重大国有企业参观(行业排第一)。接待我们的是他们企业的老总,陪同参观人员,除了讲解员,至少都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试想,本科生去他们企业工作,或许若干年,都可能见不到他们的领导人一次。
不接触上层人事,自己永远成不了上层人事。这也是我现在发愁的地方,有时候,也感叹自己的出路在何方?
(4)知识对于人生的意义,远大于财富对于人生的意义。
有时候,也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只是希望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再奋斗4-5年,即使不再工作,这辈子也应该衣食无忧。然而,人这一辈子,不可能只追求衣食无忧。前几天,我在某博友的空间留言,希望拜他门下,再读一个经济学或者管理学博士,研究宏观经济对重工业发展的影响。后来,发现他是研究马列的,和我的想法有点出入。如果科学网上有经济学或者管理学的博士生导师,如果愿意接受我作为弟子,希望能给留言或推荐的,不甚感激。
最后毕不了业的博士怎么办
前两天有个朋友的朋友来找我聊天,因为他硕士读博士已经读了4年。注意,不是硕博连读。很快就要第5年了,但是,毕业对于他来说,还是遥遥无期。所以他现在的压力特别大,想找禅师我来给他一些建议。
我问:现在,你内心是怎么想的?
他说了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是3点。
第一, 现在他做的实验非常不顺。所以,毕业也就遥遥无期,而他的信心也已经开始动摇,觉得很难坚持下去。
第二, 他父母给他很大的压力,有点无法承受。由于父母的教育程度并不是太高,他们就觉得“博士不是只要3年吗?为什么4年都要结束了,你还没毕业?”。
第三, 是来自经济收入的压力。博士津贴太少了,也就只够糊口而已,想要过好日子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是这么跟他说的,对于父母的压力,真没有特别好的办法,你能靠你自我调节。因为只要能博士毕业,父母的压力就会烟消云散,现阶段也只能忽略掉。
而对于实验不顺,我的建议是最好找导师沟通下。因为我认识的大部分导师都还是挺为学生考虑的,毕竟大部分导师还是希望能和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否则,不论是学生退学也罢,还是冲突很剧烈,对于导师学生而言,只会造成双输,这也没有必要。当然,也有导师非常自私,压榨学生,但比例不高,特例就不讨论了。
关于第三点,要好好找份工作,我和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的想法也蛮有趣的,所以我准备就这点和大家展开说说。
他很多次提到,比尔盖茨也没拿到学位,但他创立的微软,还成为了世界首富。扎克伯格也是辍学创立的Facebook。我听到他的这些例子,非常无语,因为这些例子都是典型的“鸡汤”。他居然写相信了!
当然,比尔盖茨确实没有拿到学位,他也确实创立的微软;扎克伯格也是辍学后创立了Facebook,这些都是事实。但是,从概率上来看,那么多人辍学,有几个人成了比尔盖茨,又有几个人成了扎克伯格?
这些都是极其小概率的事件,我曾经还在朋友圈看到过一个段子:我有一个初中同学,毕业后直接去打工创业了,而我读到了博士。当我好不容易博士毕业去求职的时候,结果发现,那家公司的老板,就是我那初中同学。
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段子,听过一笑就可以了,但如果你真信了,那我觉得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这种小概率事件,只要样本数足够多,就一定是存在的。但媒体所报道出来的,只有成功的案例,是幸存者偏差,让失败的人,成了沉默的大多数。
随后,我反问这位朋友,你相不相信你买彩票会中500万呢?他告诉我说,他是个非酋,从小到大参加的那些抽奖,不要说500万,连鼓励奖都没中过。于是,禅师我又问他,既然你知道运气没那么好,那凭什么觉得你会成为盖茨,成为扎克伯格?这种概率比中500万要低的多的多。
听到我讲了这些后,他还是不死心。他跟我说,他订阅了有道上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从课上,他学到了一个词,叫沉没成本。薛老师告诉他,沉没成本不是成本,就像婚姻,如果两个人不合适,就该尽快离婚。否则这些都是沉没成本,而沉没成本会随着时间的拖延,越来越高。
他觉得现在博士读的非常痛苦,就跟婚姻不合是一样的,所以想赶快的离开学术圈,减少自己的沉没成本。可能是因为他一直在读书,没有步入社会,所以对书本的理解太教条了,什么是沉没成本他似乎没有搞清楚。婚姻不合适应该尽快离婚,因为两个人的性格是已经注定的,所以不能指望靠时间去磨平两个人的棱角。
但读博不一样,在我看来,只要认认真真做实验,总是可以从实验中找到创新点,把数据总结出来,写成论文,总还是能发表SCI论文的。可能影响因子不是那么高而已,但足以保证能拿到博士学位。只要能拿到博士学位,那现在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就不是沉没成本。
我个人的观点很明确,只要还没到山穷水尽,那么,就两个字:坚持!什么是山穷水尽?就是做科研已经做崩溃了,再做科研都想跳楼了。如果是这样,学位虽然重要,但还不值得我们用生命去交换。
我最后给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同样和他一起毕业的硕士同学,直接工作的话,已经工作了4年。
比收入,我们假定硕士毕业每年收入10万人民币,硕士同学工作4年就是40万。而他选择读博,4年的津贴非常微薄。
比经验,硕士同学已经积累了4年的工作经验,而他读博的时候虽然有实验室经验,但工作经验是0。
再来看看恋爱结婚,硕士同学的这个收入还算可以,是能够谈个恋爱的,甚至可能都结婚生子了。而这位博士在我看来是标准的单身科研狗一只。
我觉得更关键的是心理落差问题,因为他的同学本来就是硕士,直接工作又有了4年的工作经验,还有一个女朋友。在他人眼里,即便不是非常好,也算中等偏上吧。
而对于博士朋友来讲,博士肄业,0工作经验,没女朋友。那和同学在硕士毕业的时候起点是一样的,但硕士同学往前跑了4年,积累了4年。所以,如果他最后如果还是决定放弃博士学位的话,那等于4年没得到任何东西,还少了4年的工作经验,少了4年的收入,但却背负了更大的压力,包括父母的压力,外人的压力。
我个人态度是非常明确的,让他坚持下去,只有获得了博士学位,才有后来居上的可能。因为你有博士学位,你可以期望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找个好女孩结婚生子。也许你的硕士同学比你跑的早,但你有博士学位的加成,可以跑的更快,才有希望在未来反超。
就在我做这期节目的时候,恰好看到一则新闻: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表示,我国65%的博士无法按期毕业。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当然能够毕业。目前我们的博士教育体系是,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他建议能否在中间就严格起来,构建一个合理的分流机制,让合适的人读下去,尽量按时毕业,那些不合适的就分流掉。
我非常尊敬吕校长,吕校长的建议不论是国家层面、教育层面,还是学校和机构的层面都是对的。但吕校长的建议,唯独忽视了被分流学生的感受。因为根据吕校长给出的数字,65%的博士是要延期的,那就是接近2/3啊。
如果真的搞分流制,这2/3的博士就是没有学位的,他们真的会接受吗?他们所花费的时间,他们所浪费的青春,他们内心所接受的煎熬,谁能体会呢?他们这些损失,谁又能弥补呢?
分流这两个字说起来很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又会造成什么样不可预料的巨大后果呢?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学生太脆弱,经不起打击。但我认为说这些话的人,是标准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如果真分流,被分流的博士,损失实在太大了。这些学生损失的是4到5年的时光,结果却没有学位,没有男(女)朋友,没有家人的理解,没有社会的同情。
他们花了那么大的代价,获得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只有失去。这对他们真的公平吗?真的合理吗?所以我倒是觉得,我国目前的博士培育体系“开头松、中间松、毕业严”,应该转变一下,变成“开头严、中间严、毕业严”。
现在博士入学的时候,通常只要经过一个笔试,一个面试就行。但扪心自问,一场考试,一场面试,真的可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吗?通常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更应该考虑怎么去改良入学考评的标准和方法。让我们能尽可能准确的去评估一个学生的科研能力。然后,除非这个学生具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否则就不要来读博了。这样才能改善延期的现象,而且可以避免那些科研能力不强的学生,花几年的时间都拿不到学位。
最后总结下,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博士毕业不了该怎么办?我的态度很明确,除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否则,还是要劝正在痛苦读博的朋友们坚持下去。因为如果随随便便就放弃了,那在读博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包括付出的所有努力,都没有了意义。
有本科放弃直博而后悔的吗
本人情况:直博第六年,快毕业了,并且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首先声明,我曾经选择读博是一种无规划状态,希望后来人对这种选择要有规划。我读博士期间,心灵很痛苦,好在导师对我很关心,使我后来比较顺利。我也曾经怕找不到工作,好在工作已搞定。回首这段岁月,给后来人一点参考,希望对需要作这样选择的硕士有用。
关于直博:
如果你现在犹豫是否要直博,不直博,觉得失去这样机会可惜,直博觉得自己科研兴趣不大,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坚决不要直博,因为你现在的这种状态,会决定你的博士岁月很痛苦也很消极。读博士和硕士的区别太大了,没有感受过,光听别人讲是不会深刻体会的。建议你放弃直博的机会,先争取硕士毕业,先试着找找工作再说。你也许会觉得那我万一你硕士毕业后还是决定读博士,不就浪费了一年时间?其实,等你读了博士,你会感受到,你不会在乎这一年,付出了这一年,给了自己更多的思考和选择机会,值!
关于读博:
一、如果你想将来更容易就业,并且不想在科研单位或者高校工作,建议你一般情况下不要读博,除非你们专业博士在高校或者科研单位意外的单位十分好就业,但据我了解,大部分专业不是这样的。
二、如果你对科研事业没有十分强烈的兴趣,建议最好不要读博,要读的话要有充分的心理受折磨的准备!
三、如果你们专业硕士毕业比较不容易就业,并且你也不想在高校工作,你希望通过读博来增加就业竞争力。那告诉你,你的判断很可能错误,因为对于不是太好找工作的专业你博士毕业后正常情况下更难找工作,虽然你个人能力变强了,然而你们专业对硕士的需求较少,对博士需求就更少啊!你会说:我可以降低我的标准,单位以硕士来看待我也没关系,只要让我进去工作就行。那你又错了,你是你,单位是单位,单位一般不会这么考虑的,到时候由不得你。
四、如果你们专业不好找工作,你想通过转到容易就业的专业考博士,那一定要慎重!因为将来你就业时候,相当一部分单位,有可能因为你本科和硕士不是“本专业”而拒绝你。
五、如果你硕士不在名校,想通过博士考名校去增加自己将来竞争力,那请你先检查你本科是否在211或者985,如果不是,你在名校博士毕业后,单位照样有可能因为你本科不在211而拒绝你。虽然这是不公平的,但是没办法,的确存在这样的情况,当然不是每个单位都这样。
六、如果你们专业工作十分难找,难到也许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程度(当然这样的专业很少),那建议你读博士,并且在博士期间努力学习,多出成果,将来争取在高校工作。也许你不喜欢高校工作,但这是没办法啊,只能这样,保持好心态,你也会感受到高校工作的乐趣和优势的!
七,如果你十分热爱科研,那么不管你是什么专业的,强烈建议你读博士,越早越好!
八、如果你十分喜欢在高校工作,那么也强烈建议你读博士,越早越好!
对于已经作出的选择的某些建议:
一、如果你曾经不想读博士,可惜,当年自己不知道怎么搞的,就莫名其妙选择了这条路,那么正常情况下,你现在的心态是痛苦的,不要强迫自己开心,更不要把时间花在后悔上,抓紧,迎头赶上,争取正常时间内毕业!脱离苦海!
二、如果你曾经有机会读博士,但是现在放弃了,有点后悔当初选择。那么请你仔细分析你现在的情况,博士学位对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如果价值不大,就不要后悔了,你没有读博士,但是这几年的阅历所获得的经验值未必能通过读博士取得;如果你觉得博士学位对你现在的价值比较大,那么建议你最好在职读博士,虽然辛苦点,但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择,假如你现在辞职去读博士,你未来的人生道路会很可能比较曲折,因为论年龄,你将无法和应届博士竞争,论科研能力由于你现在很可能要处理一些家庭事务,不可能向应届博士那么专心,你的能力正常情况下也无法和他们比,你辞职以后单位难道会因为你是博士就再次把你要回去?一般不可能吧,那你到时怎么办,很难办!
希望大家顺利!无论大家作出怎样的选择,都应该在已经选择的路上义无反顾地积极进取,迎接美好未来!
放弃读博士后悔了怎么调节
放弃读博士后悔了,那么首先,你要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去面对,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么就要顺其自然。
我觉得就算现在后悔的话,那你还是来得及呀,你重新再去读博士不就行了吗,又没有人能够阻挡的了你。
想要调节你后悔了,就要找一个好一点的工作证明没有读博士后。对你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没有浪费读博的这个时间。其实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
放弃读博士后后悔了怎么调节,我认为如果放弃读博士后后悔了,那你可以读研究生啊,或者是可以读别的,这样子就会调节过来。
放弃读博真的会让你后悔的,不过既然你有能力,那个时候考上,现在也可以加一把劲再考一次。
这个既然后湖了读博士,这个也只能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来给自己寻找安慰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
硕士毕业后读博会后悔吗?
不后悔,一、学历逐渐失去优势
以前,一个硕士学历还是一张很好的敲门砖,可以带来很多优势和机会。然而,由于近年来高等教育已经普及,研究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人才储备也越来越充足。在企业中,人才不限于学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能力和经验。因此,学历优势已经逐渐失去了优势。此外,对于一些职业,仅仅靠研究生学历是很难入门的,很多领域还需要一些实践经验和特定的技能。
二、缺少实践经验
相对于本科生,研究生在学习的时间可能相对更长,但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相对缺少实践经验,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由于很多研究生继续在校完成研究生阶段,未参加过实习或实践类项目,所以没有积累足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这是企业不愿意录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缺少求职技巧
很多研究生在求职初期对于求职本身、简历还有面试等步骤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会直接影响到求职的效果。不少研究生在自己的简历上花费时间并不多,工作经验的表述也不够明确,正是因为这样,企业更加倾向于招聘那些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才。另外,在面试环节中,很多研究生不能够给面试官留下足够的好印象;面试过程中的技巧和流程等操作也可能不是很准确,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表现有时候也会影响到企业最终的招聘决策。
四、对自己的定位需改变
许多研究生完成研究生阶段只想着与学业挂钩的工作,而没有对自己的定位进行改变。应该知道,你的学历只是你的一方面,你还必须要具备实际工作所需要的各方面能力方面才有可能在职场上脱颖而出。由于学习考试的环境给研究生过于舒适的环节,他们可能会更加注重自己的虚荣心和利益,而不是实现事业发展和给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机会,不过一个真正能够成为拥有一流能力的人必须付出不计劳累的努力,才能在这个具有竞争力的职场上脱颖而出。
五、职业规划不清晰许多研究生虽然非常努力地学习,但是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迷茫不知道未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相比之下,很多本科生的职业方向和规划已经拟定好了,因此他们在找工作时更加得心应手。详细职业规划可以加快我们行动的速度,用有限的时间去击打更有意义的事情,对我们的能力增长有巨大的帮助,极大地提高了找到好工作的可能性。
六、选择的专业匹配度低许多研究生在选择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时,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但实际上市场需求并不太高的专业,致使找到这方面工作的机会较少。当然,市场需求程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真的感兴趣,可以从事弃你所爱,补你不足。
总之,研究生从找工作开始就要明确自己的优势,制定合适的求职策略,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掌握好求职技巧,正确对待自己的职业定位,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要对自己的专业选择进行审视和分析,这样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在职场上创造出价值和成就。
考博容易毕业难,那些多年未毕业的博士该何去何从?
博士六年未毕业,投稿计算物理被拒的视频,流露出放弃还是坚守的疑惑。看了下评论,有个朋友说的很有道理:"博士六年,这个时候选择放弃将一无所有,不如再坚持一年"。其实,相信不少博士生都经历过投稿、大/小修、审稿意见回复,几个月折腾下来被拒,哎...
其实,博士生最终未能比例的比例不高,如年招生30-50人的学科,在7年后被清退的约1-2人。但是4年学制内未能按期毕业的占比超过6成,大部分都是在4.5或5年毕业,部分SCI期刊见刊需要等待半年或1年。之前有2016年接受的论文,2018年1月才正式见刊。另外,2019年全面取消博士学位论文"免盲",不少博士生没有信心通过盲审,甚至主动要求延期半年的。
博士生未能毕业的几个去向?
1)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如硕士学历的高校教职,学校有鼓励政策校内或校外攻读博士学位,其中不少人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无法完成博士毕业要求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最终到期后被清退。相对来说,比较大的影响是高校事业单位编制改革后,学校可能不会与硕士学历的部分教职续聘。
2)硕博连读/直博的同学。发现自己5年内实在无法毕业后,部分科研所、院校有政策,支持学生转回硕士,和当年毕业的硕士生一起答辩,给授予硕士学位证和毕业证。但是,在没有类似政策支持的院校,对于无法正常毕业的博士清退时将会是什么都没有。小西之前有个跟其他导师硕博连读的师兄,第4年主动退学回老家在一家企业做的挺好的,去河南参加婚礼时还见过。
3)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的同学。只要不是最后一年,都还有机会。不管是导师还是个人因素,有机会沟通的话,有1-2年达到学校博士毕业最低要求不是问题,也有机会顺利通过盲审和答辩。但是,一旦被清退的话,个人年龄比较大,就业会非常麻烦。
翟天临“注水”博士学位事件让公众们感到无奈和悲哀,在拥有独特资源的情况下,就连博士学位都可以被“注水”。“翟天临事件”发酵之后,无数的“在读博士们”更感到愤怒,因为他们艰辛的博士毕业之路,竟然有人如此简单抄到了近路。
圈子里有句话,“没有延期毕业的硕士,没有正常毕业的博士”。随着博士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很多在读博士面临着延期毕业。根据网易新闻数读栏目的数据,我国博士未正常毕业率在58%到60%这个区间。
这个数字已经从60%升到了65%。中国博士预计毕业人数是16.9万人,而最后毕业人数是5.8万人,未正常毕业率高达65.7%。但这还不是最高数据,在2016年,博士未正常毕业率高达66%。
一般来说,高校都会对博士的毕业论文有严格要求。比如,很多高校会要求学生在读博期间,发表两篇被SSCI或CSSCI收录的学术论文,然后才能进入毕业答辩程序。而大家都知道,高质量学术刊物都有版面限制,随着各大单位对论文需求的增多,发表高质量论文是越来越难了。
不少博士从读博开始到毕业,真的是熬白了头。小知上大学的时候,就看到一位任课老师,大一时候还是黑发密布的,到了我们大三下学期来上课的时候,他已经是白发多多了。我们问为什么?他“云淡风轻”来了句,“熬了博士论文。
但除了论文,这些在读博士们还要面临着来自家庭、社会的各方面压力,原来的同学结婚了、原来的玩伴有孩子了、老同学又升职加薪了、房价又涨了,但自己呢?除了秃头,一无所有!
有人赔上身家性命为了博士帽,但却有人走了捷径。翟天临们,伤害的最深的就是这三四十万的在读博士们!
一方面可以继续学习,直到毕业为止,另一方面也可以选择离开学校,去找工作,在社会中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努力读书,开阔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吸取前人的已有经验,争取早日在学业论文上取得突破,顺利毕业。
考博容易毕业难,那些多年未毕业的博士该何去何从?
网友一:
首先要明白,博士生也是研究生,研究生指硕士生和博士生。其次,学士是基础性学位,硕士是过渡性学位,2~3年,攻读博士学位才是研究的高级阶段(相当于见习生),一般3年,多则8年也有,国外可更长。博士后不是学位,相当于实习生,出站后可独立研究。
第三,博士有三种类型:论文博士(无入学考试,只有学位,无学历)、专业学位博士(即应用型博士,按职业分)、学术型博士(按专业分)。通过考试入学后,修完博士课程就算毕业了,可获得博士毕业证书,再申请博士学位,写博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可获得博士学位证书。
所以,正常情况下,博士生毕业不太难,即获学历证书不太难,获学位证书难。学历,指学习经历。第四,在论文字数上,学士几千字,硕士二三万字,博士七八万字,很多博士论文就是一本书,20万字以上的。
网友二:
国内读博士相对还是比较容易毕业的。各个学科差异不大。但是校际差异比较大和年际差异比较大。就毕业要求的论文网指标,以我知道的情况举例说明。
先看校际差异。同样是农学专业,中国农大在2004年,学校单反面提出,未经研究生会的同意,要求所有博士毕业生必须发表一篇SCI,或EI,或一个专利授权,方可参加答辩,也就是才能有资格拿毕业证,答辩通过才能拿学位证。造成当时2005级博士毕业生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大比例(粗估不低于50%)延期。
而同期,其他农科院校并无此要求,最多要求两篇核心期刊足以。这个要求在2008年默默废止(主要是提出这一要求的小校领导调离了),当然,现在发一篇3I论文现在也不是啥难题了。教育学专业为例,浙大要求必须发表一级学报文章,而其他学校的教育学博士大多只要求中文核心即可。
网友三:
不读博不知道博士毕业的难易程度。以一个过来人来说,博士毕业真的不简单。都说博士宽进严出,读了才知道这话不假啊。当然,这是一个普通的博士角度,我个人不优秀,普普通通。在我的同学中,有3年就毕业,文章发10多篇中科院二区、一区的大牛博士,也有8年未毕业被清退的。
在我读博的985大学,我们学院的博士毕业基本要求其实比较低,见刊3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外文,另外2篇是EI就可以。我还记得这个标准制定差不多有10多年,真的不算高。但是,达到这个标准的博士无法毕业和就业啊。
这样的成果根本无法支撑出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因此导师也不会同意以这样的标准毕业。一般来说,在我们学院的博士毕业基本有5篇左右的论文,中科院3区起步。为什么导师选定的标准是这样呢?因为现在双非院校招聘教职的基本条件都是3篇中科院三区的文章,985的博士毕业后选择高校教职方向的比较多。你不到这个条件,混个博士学历,就算毕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网友四:
国内博士一般是容易进不容易出,但相比于国外,还是轻松很多。
首先,读博士期间,大部分人基本年龄已经25岁以上了,这个阶段要考虑成家立业,家里对你本身也有很大的期待。国内博士基本是免学费的,但月津贴只有千元左右。这点钱光能满足吃饭,大学生可能都有些捉襟见肘。博士生有一笔很大的开销就是买书。专业书籍普遍很贵,每月购书五六百可能都不够。还有一些学术交流会议,请导师吃饭,年节的走动等等。所以很多博士不得不在外面做兼职,代课什么的。
前不久碰到一个应届博士,全日制读了四年,算是比较顺利的。她来自西部,家境比较贫。读博期间每周去代课两次,课时费才50元一节。在外做兼职肯定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在学术上的投入就会少些,也会相对影响学术产出。而现在博士毕业要求要有几篇不等的核心期刊论文。这些都加剧了毕业的难度。
网友五:
现在在职博士名额少了很多。以前在职读博士也很难毕业。因为他们普遍有了家庭,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应付原单位的工作。期间,所在单位只发基本工资,而不享受博士生的待遇。不少博士也得去做兼职养家糊口。
博士论文的审核非常严格。一般走到这一步的,都会考虑自己的学术声誉,不敢有学术不端行为。北大文科博士都是四年,而且有预答辩。你要把自己论文最为精华的章节拿去答辩,淘汰率是三分之一,很残酷。答辩前有盲审,还要将论文寄给其他科研机构的四个导师外评。
结语:
英语能力好博士更容易毕业,所以如果你想去有外国人、大学生的英语角,看上图右下角文字提示的地方,找到它,英语角里会伦敦腔、美音的小伙伴都有,你可以进去跟他们打招呼呢!
如果读博毕不了业,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能意味什么,能够读博已经很厉害了,博士毕业的要求非常高,读博毕不了业真的没什么关系。
如果毕不了业,那就意味着年薪百万的工作,你只能羡慕,只能仰望。意味着之前的努力都是白费了。毕不了业就拿不到,不是学位拿不到博士学位就和硕士学位是一样的。硕士学位,人家已经在社会上打拼了几年,已经积累了几年的经验。而你却在学校里搞着科研,并没有与社会接触。
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博士都需要“延期毕业”,所以说,被家庭、实验和论文所累的,其实是很多人。但是我们勤学苦读20年,终于走到博士研究生这一步,即便是延期,我们也不能放弃。否则我们花费的时间、青春和精力,还有金钱,可真就是“奔流到海不复回”了。
如果博士“延期”依然毕不了业,甚至被“清退”的话,损失就实在太大了。花费4、5年的青春年华,到头来却是一场空,得不到博士学位,既不会得到父母和家庭的理解,也不能避免自己的难过、自责和自卑,甚至进入社会和职场,也很容易成为被嘲弄的对象和话题。
我认为读博毕不了业,就是意味着,未来发展还是非常难,个人也是比较无奈,毕竟已经读了博士,不能够在往后退,年龄也是问题。
现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们选择延迟进入社会,争先报考硕士研究生,还有有很多人报考了博士研究生,并且很多都是女同学。博士研究生文科理科平均毕业时间都达到了5年之久,并且去调查60%的博士毕业生都按时毕业不了,都要申请延期毕业。因为能上博士研究生的人年纪都比较大了,一般都在30岁左右,都已经成家,有了来自家庭和孩子多方面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疲于奔命,消耗了他们大量的脑力和体力,难以集中精力在自己所研究的题目上做出突破。
博士毕业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必须在5年内在国家或者国际上一流的核心期刊发表三篇以上的论文,最难的还是要写好博士毕业论文。博士的毕业论文至少要求是在20万字以上,基本上就是一本书了。这种博士专业论文和一般的文学著作还是不一样的,需要有细致的考证内容,每一条引用都得表明出处,这才是最难的,通常一本儿博士论文写下来,至少要用到300本书。理科的博士生还要有精准的实验。
上学能上到博士这个阶段,一部分都是学霸,他们天生智商要比其他人要高一点点,或者出身于书香门第,属于典型的学二代或学三代,所以他们学习动起来比较容易,写博士论文也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点,按时毕业应该不难。如果是单纯凭后天努力想要博士毕业,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也是非常吃力的,压力山大。像这部分学生要想博士毕业,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很多人念了10年都毕业不了,最终只能被学校所清退,那他这些年付出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付诸东流,最关键他浪费了在社会上拼搏打拼最黄金的几年。
所以读博士是有很大风险的,读理科的博士出来就业非常容易,薪资也很高,但是你要读个文科博士,即使顺利毕业出来,前景也不是很好,到大学里当个教师现在也很困难了,文科博士生收入确实都很低,所以读文科博士的性价比不是很高,如果不是真喜欢,没有很高的天赋,最好不要去尝试。无论何时都要走向社会,社会才是一本人生的大书,尽早进入社会,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过来人都说不要轻易读博,这是为何?
读博的最大快乐,就是做科研选择读博是因为确实想走学术道路,没有热爱的学习是继续不下去的,所以想读博的孩子们,需要明白读博的压力挺大的,如果不是真爱,需要慎重。读博是手段,工作才是目的。谋得更好的工作和职业发展空间,是选择读博最理性的理由。不管读多少书,都是要投身社会的,而为了在投身社会的时候更有竞争力,不断往上提升学历是有必要的。
一、博士的出路
因为本科和硕士阶段读的学校一般,想着努努力考个 985 的博士,以后找工作比较有竞争力,所以才选择了读博。现在在国内找工作,有些竟然还要看本科和硕士的出身。博士现在也不是那么稀有了,自然没有以前金贵。在国内,本硕博是进阶的先后顺序,博士毕业后可以同时考虑进入工业界还是学术界。学术界对应的就是进入高校或者研究院,几乎都需要继续做科研,工业界也就是进企业。
二、到底适不适合读博?
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 任何没有坚定支撑的选择,都会被时间和压力摧毁,可能很多人在申请读博之前都是自信能够克服困难的,但是当研究没有进展、论文没有思路、被否定、同辈压力……翻来覆去折磨的时候,是否还扛得住?在国内读研,从你成为博士的那一刻开始,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毕业?2020 年近 30 所国内高校公布了超过 1300 名硕博研究生的退学名单,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清退理由大都是 “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未完成学业”。
1.喜爱创造性的工作吗?
科研是知识金字塔的顶层,学者的使命是发现解释自然的规律,是知识的创造者。一个优秀的学者,一定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充满了热爱。如果自己更喜欢生产工作,那完全可以带着已经学到的知识去社会上制造价值。
2.能耐得住寂寞吗?
科研工作虽说是兴趣盎然,但的确是一场持久战。作为科研人员要极具恒心和耐心,对于一个问题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失败在所难免,难的是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还能否坚持下去?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瓦特改良蒸汽机一样,非一朝一日可以成功。
3.社会关系允许你读博吗?
一个人不可能独立地活在这个社会上,也不能只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考虑亲朋好友的感受。有很多人虽然十分优秀却放弃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原因是他们的家庭更需要他们尽快地走向社会创造价值。也有些为了爱情而放弃出国留学的名额,自古忠孝两难全,只有认真权衡之后,才能做出不会后悔的决定。拥有幸福的家庭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愿望吗?
因为读博不容易,很耗费时间,耗费精力,可能全程下来已经超过三十岁了,如果家庭不够殷实,很难坚持下来。
因为读博的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经济压力,要晚毕业好几年,另外出来之后,找工作也不是特别好找,工作可能也不理想。
因为读博是要在某些著名期刊上面发表论文的,而这些论文发表比较困难,再加上有些导师不靠谱,可能自己做牛做马都没有能毕业,所以读博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却有可能血本无归。
现在博士招生的竞争非常的激烈,很多人都想考博拼一拼,有的人博士就是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工作和职业,如果确定了想走学式道路的话,那读博士有必要的,读博士的压力非常的大,读不读博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应该经过深思熟虑,利弊衡量,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有一个读博的决心,应该遵从自己的本心。
获得博士学位被广泛认为是提高一个人一生收入潜力的极好方法。但是,即使你可以破解学术奥秘,最终获得博士学位,也有充分的理由不追求这样的学位:
01. 博士学位的完成时间是学士学位的两倍
学生平均需要8.2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获得最高文凭的平均年龄是33岁。到了那个年龄,大多数只有学士学位的美国人已经拥有了稳固的职业。
02. 教授会剥削你
获得博士学位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研究生通常被当作奴隶对待。研究生们从事教授们觉得令人厌恶的体力活(grunt work),如教本科生课、评审论文、在办公室耗时间、给本科生当母鸡(playing mother hen to undergrads,指像母鸡带鸡仔一样去带本科生)。很难对教授的不合理要求说不, 因为研究生需要教职员工站在他们一边。
03. 你可能被退学
只有约57%的博士生将在10年内获得博士学位。
04. 你最终可能需要靠食品券生活
根据《高等教育城市研究所纪事》,自2008-09年经济衰退以来的三年中,申请食品券的博士人数增加了两倍,到2010年超过33655人。部分原因在于,由班级支付的兼职教授的收入比大学秘书都要少。
05. 很难找到学术工作
根据《要接受更高的教育吗?》一书的作者,2005年至2009年,美国产生了10万多个博士学位。然而,在此期间,只设立了16 000个新的教授职位。这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另一个严峻数据:只有14%拥有生物学和生命科学博士学位的美国人,在毕业五年内获得学术职位。
06. 读博可能会让你付出昂贵费用
据一位博士表示,约40%的博士生借钱获得学位,平均负债近37000元。这种债务将占学生作为本科生所承担的任何贷款的上限。
07. 毕业后可能得不到终身教职
学者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里为学术做出牺牲并最终获得终身教职的旧模式已经过时。根据美国大学教授协会的数据,非终身职位目前占美国所有教师任命的68%。
08. 如果可以,大学校长将取消终身教职这一做法
在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大学校长表示,他们赞成让大部分教职员工担任全职终身教授。
09. 超过50%的教职工是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通常无法获得医疗保险、退休计划和其他福利。
10. 在学术界之外,博士学位获得者得到的工作也可能很少
一直以来,人文学科的博士长期难以找到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而现在,甚至在科学领域也变得具有挑战性。例如,制药业曾经是化学和生物学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天堂,但随着制药业巩固并转移了美国以外的工作岗位,这一渠道已基本枯竭。
11. 研究生院在玩弄数字
很难找到提供有意义的就业安置信息的研究生院。如果学校不跟踪他们的博士学位获得者最终在哪里,他们就不必分享他们可怕的跟踪记录。
12. 不幸的是,威望无法咀嚼
但是你可以写那些只有少数人会读的晦涩难懂的论文。
底线:如果你足够聪明到可以获得博士学位,那么你会足够聪明到不去追求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