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欧洲艺术风格科普
- 2、为什么欧洲艺术是理想艺术,东方是幻想艺术
- 3、欧洲十大艺术风格
- 4、欧洲的艺术风格?
- 5、欧美四大艺术体现是什么
- 6、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艺术
- 7、18世纪欧洲绘画有哪两种艺术格
- 8、有关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
- 9、欧洲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10、欧洲艺术的起源
欧洲艺术风格科普
欧洲艺术风格科普如下所示:
今天继续介绍欧洲的艺术风格,时间来到17世纪:
1、巴洛克时期(17世纪)
巴洛克艺术是欧洲17世纪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起源于1600年前后的意大利罗马,之后传播至欧洲大部分地区。巴洛克风格运用夸张的动感和清晰的细节,来营造戏剧、紧张、繁琐、恢宏的效果。
巴洛克风格的流行与成功与罗马天主教会的鼓励有关。为了回应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教会在会议上决定艺术应当直接地充满感情地表达宗教主题。
特点:光影强,人物之间的互动感强烈。
2、洛可可(18世纪)
洛可可风格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相较于前期的巴洛克与后期的新古典,洛可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享乐、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除此之外,此派画家受到当时外来文化的启发,在创作中添加不少富有异国风情的特色。
特点:颜色明快,画家自带美颜。
3、新古典主义(18世纪)
新古典主义是一场新的复古运动。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1760年初),并迅速在西方世界扩展的艺术运动。一方面起于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的反思,另一方面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亦即反对华丽的装饰,尽量以俭朴的风格为主)。
特点:追求写实、人物端庄,画家的手堪比相机。
在这幅作品中,马拉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被理想化了。例如马拉生前有着的皮肤问题就没有在这里表现出来。但这幅作品仍包含有大量真实的细节,毕竟画家大卫曾在马拉死后前往其住所,并看到了当时确实存在的一些事物,例如绿色的围毯、马拉手握的纸张以及笔。大卫创作这幅画的目的是悼念马拉之死,将其描绘成了为革命而献身的“殉道者”。
在新古典主义之后还有很多流派,欧洲的绘画开始出现脱离写实路线的风格,例如19世纪的印象派,如果一起介绍的话实在是太多了。
为什么欧洲艺术是理想艺术,东方是幻想艺术
艺术有两种起源:理念产生了欧洲艺术,想象产生了东方艺术。圆明园属于想象艺术,巴特农神庙则是理念艺术。由一个民族的想象力,甚至超越人类能力所及而创造出的(精髓)尽荟集于圆明园。它不象巴特农神庙,是举世无双的稀有作品,而是一种规模巨大的想象模型,如果想象也有模型。
欧洲艺术和东方艺术之所以分别被称为理想艺术和幻想艺术,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起源和理念:欧洲艺术起源于人文主义,强调对人的崇拜,认为人能够拥有神的力量,传达的理想信念是人可以变得强大如神。这种信念激发了人们对神的追求,并希望通过艺术来实现。与此不同,东方艺术思想主要源自孔孟之道,强调天人合一,师法自然。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表现往往追求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表现无法实现的内心世界或精神寄托。
2. 表现形式:欧洲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更加注重对理想的追求。它强调对称、和谐、平衡等元素,以及在二维平面上运用透视、明暗、色彩等技巧来表现三维空间。这种表现形式体现了欧洲艺术对理想美的追求。相比之下,东方艺术则更注重表现主观感受和心境,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和内心的和谐。
3. 历史和文化背景:欧洲艺术的发展与欧洲历史和文化紧密相连。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也促进了欧洲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欧洲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了以油画、雕塑、建筑等为代表的独特艺术形式。东方艺术则深受亚洲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道教等宗教信仰,以及山水、花鸟等自然元素。
综上所述,欧洲艺术和东方艺术之所以有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它们的起源和理念不同,以及表现形式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理想艺术和幻想艺术的称谓也正是基于这些特点而得出的。
欧洲十大艺术风格
1、拜占庭艺术风格
其风格特点是晚期罗马艺术和中东地区艺术形式相结合,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拜占庭艺术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等领域都有很大成就。拜占庭艺术到了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
2、国际哥特艺术风格
哥特式艺术,又译作哥德式艺术,为一种源自欧洲法国的艺术风格,该风格始于12世纪的法国,盛行于13世纪,至14世纪末期,其风格逐渐大众化和自然化,成为国际哥特风格,直至15世纪,因为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来临而迅速没落。不过,在北欧地区,这种风格仍延续一段相当长时间。
3、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不仅在绘画方面,巴洛克艺术代表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4、洛可可艺术风格
洛可可风格细致地表现在人像画中;画中人不再是神、圣人或骑士,而是宫廷的朝臣、贵族等,颜色细致、淡雅,人物纤细。
一些画像亦显示当时美学开始离开宗教、国家等思想方向;不再表现人物的端庄神圣,开始表现得有点不纯洁和不道德。而洛可可的风景画则是田园诗式的,多数描写贵族的男男女女在悠闲地游山玩水。
5、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绘画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作为创作的指导思想,崇尚古风、理性和自然,其特征是选择严肃的题材;注重塑造性与完整性;强调理性而忽略感性;强调素描而忽视色彩。设计特点设计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无论是家具还是配饰均以其优雅、唯美的姿态,平和而富有内涵的气韵,描绘出居室主人高雅、贵族之身份。常见的壁炉、水晶宫灯、罗马古柱亦是新古典风格的点睛之笔。高雅而和谐是新古典风格的代名词。
6、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
拉斐尔前派的作品大多具有画风严谨,笔法精细,用色清新,光线明亮,风格鲜明的特点。在创作题材上多半选择有关道德或宗教方面的内容。
7、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超现实主义的文学强调“自动性书写”,美术则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常常运用“拓印”的技巧。在手法上自由地使用写实、象征和抽象。
8、波普艺术风格
波普艺术(Pop Art)是一种主要源于商业美术形式的艺术风格,其特点是表现大众文化的一些细节,比如将连环画、快餐及印有商标的包装进行放大复制。波普艺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萌发于英国,后传于美国。
60年代中期,波普艺术代替了抽象表现主义,成为美国主流的前卫艺术。在60年代后期,波普艺术开始让位于极少主义艺术和硬边绘画(Hard-Edge Painting)。其中,理查德·汉密尔顿被称为“波普艺术之父”,安迪·沃霍尔则被视为波普艺术的灵魂人物。
9、欧普艺术风格
欧普艺术,源于1955年法国的艺术运动,后被认可为一种艺术形式。
1955年,欧普艺术运动在法国巴黎丹尼斯·勒内画廊(Galerie Denise René)举办的一场名为"Le movement"的群展中酝酿而生,该展览邀请了未来欧普艺术的先驱人物:比利时雕塑家保罗·布瑞、玻利维亚艺术家耶稣·拉斐尔·索托以及艺术界的元老级人物马塞尔·杜尚。
欧普艺术是精心计算的视觉的艺术,使用明亮的色彩,造成刺眼的颤动效果,达到视觉上的亢奋。
10、极限主义艺术风格
极限主义艺术,也称为“最简艺术”、“简单抽象派”、“ABC艺术”等,是196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的重要新潮艺术,它的特点是:艺术家多取形状极其简单、规则的几何形体块,放置在特定的空间内,使其呈现出明确的空间组成。
欧洲的艺术风格?
酒糟喂猪新技术一、酒糟的营养特点酒糟中含有曲香,适口性较好,能增加猪的采食量,同时,酒糟经过高温蒸煮、糖化、发酵等工序,质地柔软,干净卫生,猪吃了不易生病。酒糟含有残留酒糟,如果喂用过量,易引起便秘,群众称之为“火性饲料”。二、使用酒糟喂猪的新技术 1、不能单独饲喂。因为酒糟中无氮浸出物含量低,粗蛋白品质较差,缺乏胡萝卜素、维生素D、钙等。在喂酒糟时,要搭配一定数量的玉米、糠麸、饼粕等饲料和适量的钙质,多喂青绿饲料,这样可增加营养,防止便秘。一般新鲜酒糟的喂量不能超过25%,干燥酒糟应控制在10%以下,含有大量谷壳的酒糟要打成浆。平时调料时要多加些皮硝(芒硝)。 2、酒糟不宜直接喂。喂前要加热,使酒精蒸发。对异常发酸的酒糟,应加石灰中和。每千克酒糟加石灰粉50-75克,并充分拌匀。对已经发霉败坏的酒糟应废弃,不能喂猪。 3、酒糟喂10天后,要间断一个星期再喂,这样,可防止酒糟所引起的慢性中毒。为保证天天喂酒糟,每栏猪要轮流间隔使用,即十天喂这一栏猪,另一栏猪停喂六天后再喂。 4、喂不完的酒糟,要根据酒糟水分含量的多少,适当加一定的米糠用以窖藏;或将水分较多的酒糟倒入缸内(池内),让它沉淀,然后除去上层清水,再添加新糟,如此反复多次,沉淀物呈浓糊状,即可较长时间拿来喂猪,但最后一次沉淀要保持一定的积水,以隔绝空气,防止变坏。 5、其具体喂法:对架子猪来说,喂量可大些,但也不要超过日粮的30%;幼猪和育肥猪要控制在15%以内;妊娠和哺乳母猪应适当少喂,一般在10%左右,如喂量过多,容易造成母猪流产、死胎、产弱仔或产后猪仔下痢;种公猪采精前最好不喂酒糟,以免精子畸形,影响受精。夏季喂用,要注意加些食盐和石膏,以便清凉下火。三、猪酒糟中毒的处理方法猪长期大量食酒糟,很容易发生酒糟中毒。其症状: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流涎,眼结膜黄色,皮肤发黄,怀孕母猪容易引起流产。表现为消化道发生紊乱,呈现顽固性胃炎,先便秘后下泻,精神不振,体温上升到39.5-41℃,体表有皮疹,四肢肿胀,发生坏死。严重时,呈现胃肠炎、腹痛下泻,兴奋不安,性情狂暴,躯体四肢发生皮炎,行走不稳,卧地不起,眼结膜潮红,最后四肢麻痹、呼吸困难而死。发生酒糟中毒应立即停喂并及时治疗:①肌肉注射10-20%的安纳加5-10毫升;②静脉注射葡萄糖生理盐水500毫升;③内服小苏打1000-2000毫升;④病猪兴奋不安时,可注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按每千克体重1—2毫升,一次肌肉注射
欧洲风格以古代美为主要元素,并在其中加入现代的一些色彩,使其更有观赏性
答案有点多(转载自网络)
奇天(成立于2006年)为您解答。
欧洲五大艺术风格分别为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式风格,巴洛克式风格以及罗可可艺术风格。
罗马式艺术风格 现在人们普遍所说的罗马式建筑,罗马式花园,罗马式画风都是指欧洲在11~13世纪的艺术风格,主要泛及整个西欧和大部分中欧地区。 主要表现在建筑,绘画等主要艺术作品当中。其中因地域不同而又各有区别。 在建筑方面,最典型的是教堂 罗马式教堂建筑艺术 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而这个时期的其他造型艺术如雕塑、绘画等都成为与教堂不可分割的装饰部分,因此在美术史上统称为“罗马式”。 罗马式建筑外观巨大、繁复,但装饰简单大方。最特别的是建筑的屋顶,罗马式风格建筑的设计都是一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看过《达芬奇的密码》吗?里面提到的拱顶石就是建造拱顶最重要也是最后才放入的。 说到罗马式建筑不得不提到雕塑。教堂雕塑也是十分典型的,其在教堂建筑中是画龙点睛的一笔。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认为艺术不应该独立存在,每种艺术都得以自身的手段和方式为建筑所创造。在这样的观念下。雕塑、绘画都是臣服建筑这个主体。常常运用杏型结构 在罗马式风格影响下,雕塑家把作品创作得紧凑、复杂、色彩丰富。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风格.德意志的很具感染力;意大利的神圣;西班牙的很简单。。 当时的绘画风格多用象征性的手法来表现活动或环境,不是很注重真实的表达。而更多的是表现人物,运用了夸张、变形等构图,强调整体效果,突出细节。
哥特式艺术风格 起源和发展与11世纪和12世纪,由于社会的新阶级-中产阶级的崛起,他们不再为贵族所用。成为自由贸易者和手工艺制造者。随着王权的限制,商业和城镇开始发展起来。 其实在中世纪,宗教统治几乎可以抗衡王权的威力,而那些神职人员可以说对建筑物建造风格影响很大,他们成为了城市里主要角色。而宗教资产也十分雄厚,主教和资产阶级投资,建造更加宏伟的新教堂. 哥特式教堂中每一种构造元素都很高耸,尖细。就象指向天空的利剑,仿佛屋顶直通天堂。尽其所能的接近上帝,这就是哥特式建筑千方百计想要实现的。 最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巴黎圣母院了 哥特式教堂建筑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没有实体墙壁,而是利用雕塑装饰来追求轻佻飞扬,垂直的的风格。雕塑不再是臣服与建筑,地位与前面提到的罗马式建筑中的雕塑提高了一个很高的档次,而且创作的精细程度也是叹为观止的。 在哥特式艺术风潮盛行的时代,由于教堂没有可供作画的实体墙壁,所以,教堂壁画在那个时期是几乎看不到的。但是,民间的世俗壁画依然存在,内容多是骑士和宫廷故事。 哥特式风格的绘画表现出一派美好和谐,没有痛苦和折磨的世界,显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哥特式绘画又被人评论为脱离现实的绘画风格。 其实,当时大有发展的是一些次要艺术,比如:玻璃彩绘、挂毯等等。
文艺复兴式艺术风格 起源于15世纪初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也是影响近现代艺术风格最明显的一种艺术风格之一。 这个时期的建筑虽相对来说没有绘画出彩,但是也可以说得上大有成就,大胆运用“透视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兴起的。也就是这样,艺术和实际工程融入一起,应该算得上是“设计”了吧。随着这个观念的产生,以前被称为“工匠”的艺术家们变成了知识分子的身份,也许就是“设计师”的鼻祖。 列奥纳多·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个伟大的人 为世界艺术节,科学界,文学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遗产。
巴洛克式艺术风格 巴洛克一词原来意思是长得不好看的珍珠,指怪诞、扭曲的艺术作品。现在我们定义的是浪漫、愉悦、多彩多姿。 整个17实际至18世纪中叶,巴洛克式艺术席卷了整个欧洲,有些甚至到了拉丁美洲。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在当时以宗教思想为主的近代,它的出现确实违背了教会认同的审美法则,所以受到主流社会的不屑。 巴洛克强调本能,追求感官刺激、喜欢幻想,一引诱人的意识为目标,因此,它被称为“天主教教堂”的艺术工具。其实当时天主教教会正竭力吸引异教徒重返天主。所以,必须可以展现其庄严、雄伟的气派,激起信徒的信心。 巴洛克时期的雕塑艺术分两种:一个是用来装饰或者补充建筑的,另一个是真正独立存在的雕塑。 Gian Lorenzo Bernini就是此段时期杰出的巴洛克风格的设计雕塑大师 梵蒂冈圣彼得广场Piazza San Pietro就是出自他设计 巴洛克式绘画风格,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效果,通常会几种艺术风格同时运用,,艺术家可以从上到下根据视角的不同,设计出风格迥异的变化,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期巴洛克艺术时期之后的洛可可时期,承续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直接运用于教堂的天花板上,创作的作品华丽,雄伟。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in也是这个时期绘画巨匠,还有Pieter da Hoochvv、Jan Vermeer 米开朗基罗也创作过巴洛克风格的作品 17世纪宗教告诫人们:生命是脆弱的物质不过是过眼云烟。这集中表现于《圣经》的《训道篇》的一切皆虚空。光及死亡必然是17世纪道德思想的主轴。 欧洲艺术风格不仅仅只是这笼统的4个分类,多种多样的文化造就了社会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供后人慢慢揣摩。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所以,珍惜每一种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风俗,那就是我们享用不尽的宝藏。
洛可可式艺术风格 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法国18世纪。“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倡导者是蓬帕杜夫人(1721~1764),她不仅参与军事外交事务,还以文化“保护人”身份,左右着当时的艺术风格。蓬帕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被封为侯爵夫人。在蓬帕杜夫人的倡导下,产生了洛可可艺术风格,使17世纪太阳王照耀下有盛世气象的雕刻风格,被18世纪这位贵妇纤纤细手摩挲得分外柔美媚人了。 18世纪法国艺术是洛可可的天下,而且,已经成为欧洲近代文明中心的法国宫廷,把这种靡丽之风传出国界,甚至传到中国的圆明园。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这种风格是由于当时一些不严格遵循法国古典主义法则的因素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必然后果。它的遵循理论是“师法自然”。人们都在谈论“师法自然”,但是,我们从现代角度去看,他们所谓的对自然的模仿只是让自然服从于社会的心血来潮,而这个社会并未完全做好使人真正感受到生活在自然之中,并且充满着对生活的神秘醉意的准备。这时的艺术家们对贵族俯首帖耳,同时贵族阶级又要求他们唯命是从。法国人的这一发明使教会中心真正转向沙龙中心,而这时的沙龙已与过去不同,各种绘画展览都被称之为“沙龙”。画家、雕塑家、木刻家、铜板画家、珠宝商、金银器皿商、细木家俱商、理发师、裁缝、制靴匠,所有的人都对洛可可这种在结构脆弱的高雅文化基础上绽开的美艳之极的花朵趋之若鹜。在每个角落,在高谈阔论的男子和楚楚动人的女子周围,从木器、水晶器皿、糕点、大理石、地毯到陈列柜及里面的餐具,从四轮马车到轿子,从前厅到卧室,洛可可风格无所不在。这是上流社会的艺术,它滥用着并且吸干了艺术家们的殷勤,用窃来的爱情和移植的花朵分散了艺术家们的注意力。这种不断向上攀缘的结构尽管放射出璀璨的光辉,但它却被禁锢在高雅文化周围,渐渐地疏远了其天然的源头。令人遗憾的现象出现了:这种蜿蜒缠绕的曲线,限制了装饰师们在空间中实现全面发展的自由,并且总是把它导向为使人难以摆脱的社交活动服务的轨道,而这种装饰艺术正是顺应这一需要才得以问世的,它成了王公贵族的俘虏。 洛可可艺术的灵魂式人物是绘画大师弗朗索瓦·布歇。他在天花板、屏风、车把手、门的正面、首饰盒和瓷器上,可以说在任何地方,都绘制了牧歌式和田园曲式的爱情神话故事题材。布歇和蔼可亲,慷慨大方,注重享乐,受到男男女女的喜爱。他和自己的时代不断地交换看法,询问个人和这个时代应该做些什么来爱这些男女,并获得他们的热爱。他因此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代表洛可可雕刻最高成就的是受蓬帕杜夫人赏识的两位艺术家:皮加尔和法尔科奈。 让.巴蒂斯特·皮加尔(1714~1785)访问过意大利,是争取罗马大奖——王家绘画雕刻学院为优秀学生提供赴设在罗马的法兰西学院进修而设立的竞赛奖,失败之后自费去的,足见他对意大利艺术的向往。他在罗马作的《系鞋带的墨丘利》小稿,在他1741年回巴黎时,为他赢得进入王家绘画雕刻学院成为院士的荣誉,而且以此稿完成的云石像连同他的另一件作品《要墨丘利传信的维那斯》一起,被路易十五当作礼物赠给了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他为蓬帕杜夫人工作了十年,以她为原型作寓意像的《妆扮友谊之神蓬帕杜夫人像》和《爱神拥抱友谊之神》非常精彩,他把这位艺术保护人表现得既高贵又亲切,既聪慧又迷人,他有别于同代雕刻家的地方是他也追求其它艺术风格,如在他去世前完成的《拔刺少女》,追随希腊古风,为他一生的创作画出句号。他的这一面,在其学生乌东的艺术中得到了发扬。 与皮加尔齐名且是对手的艾蒂安——莫里斯·法尔科奈(1716~1791),也和皮加尔一样出自让-巴蒂斯特·勒穆瓦纳门下,也在罗马大奖争夺中败阵。但他安心留在法国而未赴意大利“朝圣”。他终于成为洛可可雕刻最杰出、最典型的代表人物。他曾受命于蓬帕杜夫人,领导了著名的赛夫里陶瓷工厂,又接受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委托作《彼得大帝骑马像》。 法尔科奈的灵气和秀气,无人可及,他把法兰西雕刻的优雅柔美风格推到了顶点。他凿下的年轻女性,个个都是娇小玲珑,苗条婀娜,风流妩媚,充分体现法兰西的品格,而且她们不再是吉拉东的宁芙,虽然娇美却尚不许凡人触动,而是以玉温香馨的青春之体在邀人爱怜了。法尔科奈的作品不但造型生动,而且人物情态丰富细腻。蓬帕杜夫人的时代造就了他。 洛可可风格是宫廷艺术,它起源于上层社会的需要。大部分制造这种艺术品的工匠在个人生活中是与它完全无缘的。比如塞夫里皇家瓷厂的瓷器,被用于国家的社交场合,就像今天的英国皇家将它们用于欢迎来访的外国元首的国宴上。洛可可装饰风格本身就成为这种盛宴场合的特色。塞夫里瓷器的设计由国王亲派的法尔科奈、布歇等艺术家完成,具体制作的工匠们没有钱也不能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使用它,只有那好赶时髦、朝三暮四的贵族使用。 这种制造和消费特有循环圈,促成了贵族互相攀比的风气和设计走向极端奢华的两种现象。18世纪堪称是马车的黄金时代,达官贵族都拥有代表自己权势和等级的马车,相互攀比、竞相争艳。具体表现为:选用最上乘的木料做骨架,马车的款式奇异,以曲线居多,纹样多以植物为主,穿插一些优美神话故事为题材的装饰画,色调常以红、黄为主,再以金色统一整体,以昂贵的造价获得华丽气氛。这充分显示出贵族的审美情趣,同时,我们也为匠师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如此精妙的作品而赞叹不已。 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审视18世纪的洛可可艺术,应该说蓬帕杜夫人是那些喜欢豪华风格者的代表人和组织者,有“众望所归”的特征。所以,才有洛可可风格作品出现后在贵族引起“共鸣”的时尚。也可以说,贵族们崇尚华丽的风气,诱发了洛可可艺术。当时上层社会的男男女女无不热心并亲自参加工艺活动,以至于这些举动有的达到令人讥笑和荒诞不经的地步。16世纪,当衰败的瓦卢瓦王的国王查理九世答应送给西班牙国王一支他亲自制作的枪时,那位西班牙大使为之惊诧不已。18世纪,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成天抱怨他的丈夫沉湎在他的作坊中,甚至无暇顾及妻子,路易十六在他的作坊中潜心钻研的是钟和锁的奥秘。在这两例中我们似乎瞥见了那些把命运强加于他们身上的角色不相适应的悲剧性人们。这些人在体力劳动中发现了一个聊以自慰的世外桃源。但这对于不理朝政的帝王来说却是不祥之兆。 风靡一时的奇想多变的洛可可风格随着蓬帕杜夫人的亡故而终止,被路易十五另一情妇杜巴利夫人倡导的新古典主义而取代。但是,洛可可风格的璀璨之处,自有它超时代艺术生命力所在,现代人都公认它是19世纪下叶新艺术运动的前奏。而那些幸存的艺术精品,至今还散发着光芒,并向人们述说着那个岁月的时尚和人们不知道的故事。
欧美四大艺术体现是什么
欧洲四大艺术风格: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欧洲四大艺术风格:罗马,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在欧洲影响最广最深的艺术风潮。分别为罗马式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式风格以及巴洛克式风格。自公元1096年开始的十字军东侵,使欧洲兴起宗教的热潮,封建主对宗教的狂热达到如醉如痴境地,他们全力为自己领地兴建规模壮观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
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艺术
——在英国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探索与发现之十二
继续阿什莫林博物馆的探索与发现之旅。在博物馆的第2-3层楼的夹层有一个现代艺术展厅。
展厅62,现代艺术——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艺术
这家画廊的绘画和雕塑让人领略到了二十世纪艺术的多样性:从富有表现力的人物画,到抽象的静物画,再到完全抽象的色彩和形式构成。
自1900年以来,欧洲艺术家们一直在挑战 “创造 ‘现实的’ 、具象的艺术是最终的成就” 这一理念。通过一系列激进的艺术运动,他们重新定义了艺术的概念,并引入了新的材料和创新的技术。
弗朗西斯·培根、芭芭拉·赫普沃思和巴勃罗·毕加索等著名艺术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打破艺术界限,并从欧洲和北美以外的哲学、心理学、文学、音乐和传统中汲取灵感。
这个画廊是以现代艺术的阿什莫尔赞助人和交易商罗伯特·卢因和雷纳·卢因的名字命名的。
阿什莫林博物馆的亮点展品之23,卢西安·弗洛伊德(1922 - 2011)《小裸体肖像》 ,布面油画~
艺术史学家肯尼斯·克拉克在他著名的著作《裸体》中,将“裸体”区分为一种艺术理想化的身体描绘(大部分是女性),而“裸体”则是一种更现实的表现。
正如其标题所示,这幅由英国艺术家卢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创作的小油画并不是理想化的裸体,而是二十世纪六〇年代一幅毫不妥协的“裸体”肖像画。
正如他所说,“我对活着的人的兴趣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事情。在这幅作品中,模特以一种尴尬的胎儿姿势躺着,面对着观众。她闭着眼睛,脏兮兮的脚,似乎没有注意到观众。
玛丽·洛朗辛(Marie Laurencin,1883-1956年)《艺术家的母亲,约1906年》,布面油画~
1906年以前,法国画家、诗人玛丽·洛朗辛主要以自己和母亲为模特。宝琳-梅兰妮·洛朗辛在1905年成为寡妇,她的女儿做了一系列关于她穿着寡妇黑衣服的研究。这幅画大概创作于1906年,画中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看画的人,黑色的裙子与书柜、窗帘和地板的暖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强化了她凝视的强度。
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坐着的人》,1962年,帆布油画~
从私人收藏借来的,2015年。
这幅富有表现力的油画描绘了弗朗西斯·培根的情人,彼得·莱西,赤身裸体,两腿交叉,坐在一间有弯曲墙壁的红色房间里。这幅画创作于1962年3月,大约是莱西在丹吉尔去世前两个月。这幅作品代表了培根对人体形态的兴趣,表现出与世隔绝,就像一个抽象的人像,在一个几何笼子里,以平坦的背景做衬托。淡紫色的窗帘,带着轻薄的拉绳,是艺术家最喜欢的设计。这幅画厚厚的颜料给了这个形象一种诱人的感觉,她那不稳定的姿势让人想起了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图书馆(Medici Library)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雕塑。
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三层楼的63号展厅,希克特和卡姆登镇集团
沃尔特·理查德·希克特(1860-1942)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他把法国印象派画家的题材和技巧引进了英国艺术。
1905年在伦敦定居后,他在卡姆登镇自己的画室里举行了艺术家和收藏家的非正式聚会。这些导致了卡姆登镇集团的成立,该集团在1911—1912年间举办了三次展览。这个小组的成员画了“给小人物的小画”,选择了郊区的风景和朴素的室内作为他们的主题,并受到后印象派画家的启发,用大胆的颜色作画。
莫顿·桑斯和他的妹妹埃塞尔是希克特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收藏者。他们的许多收藏品都陈列在这个画廊里。以及卡姆登镇小组成员的作品,由R.A.贝文等人提供。
沃尔特·理查德·希克特(1860-1942)《恩努伊,1917-18》,布面油画~
签署:Sickert。弗兰克·辛德雷·史密斯遗赠,1939年。
《恩努伊》展示了希克特对婚姻生活的无聊的诠释,这是他五幅主题画作中的最后一幅。第一幅作品于1914年在伦敦W1菲茨罗伊街15号(英国泰特美术馆)展出,但灵感来自于格兰比街和莫宁顿广场拐角处的“腐朽的一楼”。模特儿哈比(Hubby)是希克特(Sickert)的一个老同学,他在艰难时期陷入了困境,并且一直喝啤酒。
这是最后一个版本的《恩努伊》,启发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著名的小册子《希克特Sickert》,她在这本小册子中写到,“这对夫妇的一切都结束了,人们会觉得这一切都结束了。数不清的日积月累的懈怠,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格温.约翰(1876 - 1939年)《疗养者,大约在1919 - 1926年》,布面油画~
由皮特曼基金会提供,2019年。
和哥哥奥古斯都一样,格温·约翰就读于伦敦斯莱德艺术学院。她1904年在巴黎定居,1911年搬到附近的默顿村。1913年,她被罗马天主教会接纳,她的许多画作充满了强烈和平静的灵性。
64号展厅设置在从第二层楼44号展厅上到第三楼的楼梯上,沿着木制台阶而上可看到高悬的大幅油画,明亮的窗台上摆放着雕塑,拐角处摆放着橱柜和上面的装饰品。
64号展厅,德摩根陶瓷
安东尼奥·贝鲁奇(1654 - 1726),威尼斯画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个画派)《亚历山大之前的大流士家族》,画布~
战败的波斯国王大流士(Darius)一家跪在亚历山大大帝面前,却错误地称呼他的高个儿伙伴赫菲斯提斯(Hephaestion)。亚历山大对俘虏表现出谦虚和宽宏大量。这一段来自古代历史的情节在艺术界很受欢迎:贝鲁奇的主要来源是维罗内斯为威尼斯的卡尔·皮萨尼(Cal Pisani)创作的那幅画,现在在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贝鲁奇在他的职业生涯中画了卡莉,可能是为威尼斯宫殿的主接待室。
托马斯·劳伦斯爵士(1769-1830)《弗朗西斯·奥斯本,1792-1796年,利兹第五公爵》,布面油画~
这幅《利兹第五公爵》是劳伦斯早期最具魅力和浮夸的作品之一,1796年在皇家学院展出,根据约瑟夫·法灵顿的说法,它成功地恢复了艺术家的声誉。弗朗西斯·奥斯本(1751-1799),在1789年继承父亲成为利兹公爵,在伊顿公学和基督教堂接受教育,并追求政治生涯。1783年,他被小威廉·皮特任命为外交部长,但在1791年辞职。劳伦斯的画像中,他穿着嘉德骑士的长袍,骄傲地站在引人注目的风景中,风景中包含了他在霍恩比城堡的约克郡席位的一部分。
阿达莫·塔多利尼(1788-1868)《甘梅德与老鹰》,卡拉拉大理石~
阿达莫·塔多利尼(Adamo Tadolini)为庆祝教皇皮乌斯七世(Pope Pius VII)于1815年5月重返罗马的凯旋门建模,当时卡诺瓦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工作室,制作全尺寸的石膏模型。
以上介绍了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三层楼的3个展厅——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艺术。
62号展厅,现代艺术——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艺术
这家画廊的绘画和雕塑让人领略到了二十世纪艺术的多样性:从富有表现力的人物画,到抽象的静物画,再到完全抽象的色彩和形式构成。
63号展厅,希克特和卡姆登镇集团
沃尔特·理查德·希克特(1860-1942)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和争议的英国艺术家之一。他把法国印象派画家的题材和技巧引进了英国艺术。
64号展厅,德摩根陶瓷
展厅设在楼梯上,沿着木制台阶而上可看到高悬的大幅油画,明亮的窗台上摆放着雕塑,拐角处摆放着橱柜和上面的装饰品。
18世纪欧洲绘画有哪两种艺术格
洛可可艺术和浪漫主义艺术。
拓展:18世纪: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是以一种更精美、更柔和、更充满曲线的古典主义风格的宫廷艺术。是法国王室的末代风格。沿袭了巴洛克时期的技术和风格、柔和的线条和色彩。但巴洛克主要描绘了圣经和古典艺术中的高贵形象,洛可可风格则充满了感官和享乐主义的氛围,多以浪漫的爱情为主题。
19世纪: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19世纪浪漫主义的诞生是对当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美术的一次革命。浪漫主义,以追求自由、平等、博爱和个性解放为思想基础。追求幻想的美、注重感情的传达,喜欢热情奔放的性情抒发。浪漫主义艺术以动态对抗静止,以强烈的主观性对抗过分的客观性。
有关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
欧洲艺术发展的过程也是一部艺术和设计的发展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
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 范文 一:欧洲中世纪艺术走向谈 摘要:艺术的分期有多种,中世纪艺术在历史上有着其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一个时代艺术的定位,欧洲中世纪往往被冠以“黑暗时代”的恶名,那么中世纪艺术究竟有着怎样的命运?是高尚,还是卑微;是进取,还是保守;是自由,还是专制,都是在这一历史时期所产生的疑问,对中世纪的艺术进行一番疏略阐述,或许会对这些疑问得出些结论。
关键词:中世纪 艺术 走向
一、何谓“中世纪”
按照历史学家的大致观点,历史上的“中世纪”(Middle Ages)一般是指日耳曼民族攻占罗马,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开始,至15世纪文艺复兴(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萌芽之初为止。这只是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史学界还存在着诸多种关于中世纪历史的界定,但其大致的范围不会脱离此区间。
历史上的中世纪曾长达近一千年,是欧洲历史上(主要指西欧)的一个时代,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公元1304~1374)将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和近代,视中世纪为一个无比混乱的中间期。他习惯性地将中世纪这一时期成为“黑暗时期”。那为什么会叫做“黑暗时期”呢?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在政治上,这段历史也叫做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与前表述有)。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封建社会的历程已经持续了约1000年。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这样看来,似乎中世纪的一切都笼罩在“黑暗”的阴影之下,没有光明,没有喘息,没有呐喊,没有生机,“黑暗”统治着一切,就连艺术这样最为灵活便利地反映精神生活的方式也难以开花结果。事实果真如此吗?
二、中世纪艺术表现思考
提到“中世纪”,人们会想些什么?“中世纪”这个词会使一些熟悉的图景浮现在人们的脑海:哥特式的大教堂,封建城堡,十字军和贵族战争,宗教法庭上燃烧的火焰。从几个世纪前“中世纪”作为划分古希腊罗马和近代历史的名称而开始使用时,就带有一种贬义,它暗指欧洲 文化 历史的毁灭和空白,并一直延续至今。“如果人们想找一个形容词来描述落后、缺乏文化、没有法制,人们就可以使用中世纪这个词。‘中世纪’实际上成了描写一切黑暗和反动的词的 同义词 了。”①那是否在黑暗笼罩下的一切都是暗淡无光的呢?艺术也是如此吗?我们不禁会问。
诚然,中世纪在政治上有其黑暗的一面,表现在艺术上也是如此,但艺术有着更加顽强的生命力,在适应时代要求的同时,它总是能够在黑暗中给人以光明,给人以心灵的慰藉,并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成为借鉴历史的一面明镜。中世纪的艺术在这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因为历史的局限性,它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之处,但其取得的艺术成就也是前无古人并足以令后世所景仰的,它在世界艺术之林中所占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的。
哥特式教堂的宏伟庄重,拜占庭镶嵌画的优美华贵,罗马雕塑的粗犷沉重,都是对特定时期艺术现象的风格描述,都有其特定的内涵。黑格尔在《美学》中把建筑划分了三类:古埃及的象征主义建筑、古希腊的古典型建筑和中世纪的哥特浪漫型建筑。“浪漫型建筑在材料和建筑构形的科学性、合理性、完善性方面都超过了古典型建筑,也就是说在审美判断力的主导之下,最合宜的材料和最经济合理的构形被组合成无与伦比的人类构造物,并体现了人类最崇高的理想。”②为了表达对基督的崇拜和解脱的愿望,建筑的形式被夸张到无形式的程度,崇高伟大也被扩大到无限量,浪漫型建筑达到了审美判断里的最高层次——崇高和伟大。
拜占庭的镶嵌画既有鲜艳夺目的色彩效果,又有坚实稳固的结构感,在造型上尤其讲究概括,不是通过细节刻画而是通过色彩对比来达到其形象的造型,使主体鲜明突出。可以想象,在光线的照射下,那些互为补色,外型概括的形象在金色背景的衬托下,是如此的绚烂夺目,又是如此的和谐统一。它给予信徒的就是这样一种无尚崇高和神圣的宗教感受。镶嵌画达到了基督教所要求的肃穆矜持与激动人心的永恒,无疑是具有独特风格与形式的拜占庭艺术的最好表现。
罗马雕塑的复兴证明了艺术家的无穷无尽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无论是欧坦教堂山花壁面的人物造型,还是高大的柱头装饰,都显示出了逼真生动、自由大胆、变化多端的效果。
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必然会对经济、艺术等领域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我们知道,艺术发展总有它的不平衡性,无序状态下的艺术也未必不能开出绚烂的花朵。正如中国古代的魏晋之风,欧洲中世纪的艺术园地也别具一格。在那一时期所创造的艺术成果和形成的艺术风格是那段时期特有的精神财富,甚至它的影响遍及世界各地及至现代。如果要说它的某些弊端的话,我想大概是宗教意识在艺术上给人的一种精神压迫,这种精神约束力在整个中世纪时期是一直存在的。
欧洲中世纪的教会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来操控着社会事务,中世纪初基督教的支派天主教会帮助日耳曼人建立和巩固政权,教会的势力随之壮大。“灵魂救赎”、“人间互爱”等思想主张不但适用于奴隶主,同样适用于封建主,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基督教的基本教义成为封建贵族阶级的宗教,成为其统治服务的工具。
中世纪的西欧在最初主要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无法应用于生产。在社会上,群众受到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压迫,被剥夺了受 教育 的机会,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流传开来。教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和途径控制群众,施加其影响,这就使宗教神学必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群众思想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宗教神学的深刻影响,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受宗教熏陶的,是由宗教滋养的。几乎人人都成了虔诚信徒,完全屈服在教会权威之下,成了正统教义和教会权威的奴隶。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③至此我们可以理解艺术在中世纪被打上宗教烙印是现象。
历史的发展总有它的高潮和低谷,以至于后来14、15世纪天主教的神学思想受到了来自“异端”分子的攻击,他们并不认为人活着要有禁欲的必要,他们要求解除天主教困扰在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反教会的斗争也愈演愈烈,终于在16世纪中期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些运动主张在思想和文化上冲破封建的牢笼和教会的精神束缚,给予人自身真正的尊严和价值,恢复人的自由意志,肯定人在现世所应享的幸福,这使得欧洲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艺术在中世纪所遭受的苦难,但也仅仅是限于艺术精神上而言,在形式上看来,中世纪的艺术并没有承担过多的罪责。我们应该记住艺术精神对自由性,同时也不忘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3.结 语
中世纪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丰富多彩的。宗教的神圣光环已经在中世纪的上空褪去,艺术也早已走下那高不可攀的神坛,它变成了大众得以品评的盛宴。我们姑且不用去考量那段时期的艺术究竟是伟大还是渺小,是光荣还是卑拙,因为艺术的走向不是单单艺术本身的事情,它牵扯到太多的关系。在这里,我们只需细细地品味它那独特的味道,感受其深邃和震撼的力量,或许也能体会出些艺术的精神和启示。
注释:
①【苏】A.古列维奇,庞玉洁、李学智译.中世纪文化范畴.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②李卫、费凯著.建筑哲学.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年.第357页.
③陈曦文.世界中世纪史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8-209页.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2]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庄锡昌.西方文化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范文二:欧洲古典四大艺术风格对女装风格的影响 内容摘要:艺术和文化上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人们的服装风格上反映出来,尤其是女装的风格总是与一个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的文化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关 键 词:哥特式艺术风格 巴洛克艺术风格 洛可可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女装风格
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流派,它们表现在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等各个艺术领域,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在欧洲的艺术史上哥特式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风格、洛可可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样地影响到同时期的服装风格。
一、四大艺术风格的特点
哥特式艺术风格 “哥特式”原本是起源于一种极具特色的建筑风格——笔直的立柱,高挑的天顶,多尖的拱门,这些均可见于中世纪的一种以尖顶大教堂,特点为尖拱、小尖塔、垛墙、飞扶壁和彩色玻璃镶嵌等典型元素。这种风格影响到整个欧洲,反映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如绘画、 雕刻 、装饰、音乐等艺术形式上。其特点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
巴洛克艺术风格 巴洛克代表了路易十四的精神。它具有气势雄伟、生气勃勃、色彩艳丽、线条优美、富丽豪华的风格。它把人类精神从古典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使其沉溺于无边无际的、令人神往的梦幻之中。它一开始主要针对17世纪意大利的建筑风格。后来,巴洛克风格影响到建筑、美术、音乐、文学及染织艺术各个领域。巴洛克艺术风格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
洛可可艺术风格18世纪的法国仍是西欧的文化艺术中心,由于沙龙文化在法国的蓬勃兴起,使女性成为了男性世界注目焦点,形成了一种不同于巴洛克时期那种庄重豪华、拘泥虚礼的宫廷文化的文化形态,那就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洛可可风格的鼎盛时期是路易十五时代,它主要是指路易十五时代的一种室内装饰风格:C形、S形曲线或漩涡状花纹的装饰风格。另一个特色则是甜美轻快、精巧华丽,而没有巴洛克艺术的宗教气息和夸张的情感表现。这种特色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
二、四大风格对同期女装风格的影响
哥特式风格 哥特式风格深深地影响了中世纪法国服装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受建筑风格的影响,哥特式服装风格主要体现在服饰形象是高高的冠戴、尖头的鞋、衣襟下端呈尖形和锯齿等锐角,在面料上表现出与哥特式教堂内彩色玻璃的效果是一致的光泽和鲜明的色调。裙饰多采用纵向的造型线和褶皱,使穿着者显得修长,并通过加高式帽来增加人体的高度,给人一种轻盈向上的感觉。女装上装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上轻下重,形成一种圆锥状造型,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尖尖的埃宁帽就像一个小尖塔,还有两个裤腿颜色各异的紧身裤,尖尖的翘头鞋,饰以不对称图案的上衣等。
巴洛克风格 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巴洛克风格”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其着装特点是大量的使用蕾丝、花边,并配以奢侈豪华的装饰,如丝绸带、大扣子、 刺绣 、珠宝等,所以这种风格的时装和配饰表现出来的尽是奢华和古典的面貌。
裙子是巴洛克女装的重点。衣裙特点是松垂、多褶、曳长,比文艺复兴时期柔和、自然、大方、富有浪漫气息,更显出女性自然的妩媚。女性除了外边的罗布以外,还要穿三条不同颜色的裙子(即衬裙、内裙和外裙),以取代裙撑架。下裙穿多层肥大而多褶的裙子,使下体显得鼓大,以增添体积感和层次感。服装上不论是整体造型还是局部造型,都是更多地强调曲线,展露出女士特有的性别魅力。
洛可可风格 作为一种服装的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极致的优雅和精致,它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的,自由奔放而又纤细、轻巧、华丽、繁琐的装饰样式。
女性服装内穿束身马甲,裙撑架再度兴起,此时裙撑架的形式为前后扁平、左右对称,要在裙撑外穿一条华丽的衬裙,外穿罗布,一般前开,领口成一个大的U字型,上面露出紧身的胸衣,胸衣自上而下按大小顺序排列着一排缎带蝴蝶结,罗布下面也成A字型打开。衬裙外露,衬裙和罗布上也都装饰着曲曲弯弯的皱褶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袖长到肘部,袖口也有三层的蕾丝花边。
新古典主义风格 1790年到1820年, 新古典主义思潮兴盛,使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那种自然样式倾斜,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Robe chemise就是这一时期的典型样式。这是一种白色棉布制作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连衣裙的腰际线提升到胸部下面,使人体的比例更加好看,胸部的内侧有护胸层,取代了紧身胸衣,解除了对女性身体的束缚。袖子很短,露出手臂;裙子很长,一直垂到地上,使女性着装又一次回归到淡雅、自然之美。
三、四大艺术风格对现代女装风格的影响
当今时装界,欧洲古典的艺术风格流派仍然是很多服装设计师们的灵感来源,设计师们高举复古风的旗帜,在许多细节设计上都回归到了几个世纪之前。
Gucci就曾以哥特式风格为灵感设计的系列服装,非常性感。黑色摇滚女郎,带有上个世纪30年代好莱坞女星的味道:裤子为宽裤脚,剪裁紧身、修长,配搭绑带、高跟鞋,性感中带个性,使得女郎带有哥特式的神秘色彩。
巴洛克风格也被时装设计大师们所宠爱。YSL设计师Tom Ford以巴洛克风格为灵感来源,把法式蕾丝、领结、宽袖,重新演绎成现代服饰。他所采用的材质,展现出既成熟又性感的女人形象。绑带是设计中的细节重点,常常出现在上衣、裙子、鞋子上,还有宽袖口、领结,以及以黑色为主调,华丽的绣花,古典的收腰外形,不禁令人遥想几百年前的法国宫廷圣罗兰女人的万种风情。
D&G2008年春夏礼服系列,是时装界回归洛可可风格的一个高潮。印花布料和夸张的裙撑、打折的花边、繁复的缀饰、低胸衬裙的造型设计以古典优美的X形轮廓为中心并强调裙及袖的层次和质量。在色泽选择上,将草绿、粉红、鹅黄等富丽堂皇的色彩一一呈现,顿现轻巧而华丽。
2008年雅莹和2008—2009秋冬专场发布会以新古典主义为灵感来源。其服饰将女性形体间的极佳比例完美呈现,通过立体剪裁、抽褶、滚边等勾勒出极具视觉效果的空间感,并配以夸张的蝴蝶结、复古的宽腰带和金属饰物。饰物色彩上以黑金、米黄为主体色,略施点缀玫瑰红和暗橘、墨绿等色,从而显出经典的华丽与高贵。
结语
欧洲艺术风格不仅仅有这四类。多样的文化必然会造就社会多彩多姿的艺术形式,而服饰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它不仅反映出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且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氛围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华梅.西方服装史[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2]臧迎春. 中西方女装造型比较[M].轻工业出版社,2001.
有关欧洲艺术的影响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中西方当代艺术对人们现实生活的影响探究论文
2. 浅谈中西美术与图腾艺术论文
3. 浅谈中西方艺术教育的本质差异论文
4. 试论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意义论文
5. 浅析煤雕艺术的当代启示论文
6.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欧洲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欧洲中世纪是集权专制的社会,在宗教禁欲主义的统治下,一切人性都被扼杀了,艺术只能成为宣扬宗教精神的工具。文艺复兴以后,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随着资本主义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艺术也逐渐出现了风格多样化的倾向,巴洛克风格就是其重要代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各国,社会动荡,人心恐慌,一切信仰都面临危机,而这正是现代艺术诸流派滋生的土壤。不同时代的时尚和风俗,总要对艺术施加一定影响。艺术作品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可以清晰而具体地反映当时当地人们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欧洲艺术的起源
、欧洲艺术的起源 远古时期的艺术家可能是一个巫师,身穿羽毛、兽皮和树叶编织的衣服,脸上,身上画有怪异的图形,山岩上也涂了色彩.在篝火前祈祷,神秘而庄严.
大约3.5万年前,欧洲最初的现代人创造了该大陆最早的艺术。西班牙是欧洲一个古老的国家,长期以来,它作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之一以及著名的旅游大国为人们熟知。另外,西班牙的史前文化也颇负盛名,如岩洞壁画艺术常常被人们津津乐道。
1879年,人们在西班牙桑坦德附近阿尔塔米拉的山洞里发现了大量的岩石壁画。
扩展资料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文化运动,它奠定了欧洲近代资产阶级文化的共同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思想上舆论上的准备。欧洲对人类历史所做的贡献,包括先进人物不断地向世界文字思想宝库输送先进的思想;
也包括一批又一批革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大社会创举;也包括大批科学家在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发明和创造;还包括一大批作家、诗人、音乐家向世界文学艺术殿堂提供了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