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作品主要有
- 2、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 3、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蛾之死中认为生活的真实本质是什么
- 4、弗吉尼亚·伍尔为何自杀?揭秘弗吉尼亚·伍尔的婚姻生活
- 5、遗产是哪位作者的哪篇作品?
- 6、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 7、关于伍尔芙名言名句
- 8、薇塔与弗吉尼亚 Vita and Virginia剧情介绍
- 9、[被誉为最长情书的外国文学作品]最长的情书
- 10、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名句
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作品主要有
你是想问意识流作家伍尔芙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吗?这个作家的著名作品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和《抛砖引玉》等。1、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作品《达洛维夫人》,1925年出版,是伍尔芙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以流年感知的方式,记录了女主人公ClarissaDalloway在伦敦城中漫步的一天,呈现了她内心的复杂情感和人生追求。2《到灯塔去》1927年出版,是伍尔芙最长的小说之一,以内心反映和流年感知的方式,描绘了一个家庭在苏格兰海岸修建灯塔的过程中发生的故事,描绘了人生和人性的种种真相。3《抛砖引玉》1929年出版,是伍尔芙最具代表性的散文之一,以女性视角分析文学创作与社会地位的关系,提倡女性独立精神和平等意识。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 *** ury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等。
早年经历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ParkGate)22号,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Virginia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House,在伍尔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Literary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College任教。
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芙确实是个好演员,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芙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开始创作1907年伍尔芙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1912年8月10日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芙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1913年7月伍尔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
1914年春天开始她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1915年伍尔芙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她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好在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3月,她的《远航》出版(《TheVoyageOut》)。1917年伍尔芙夫妇买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该出版社后来出版了包括艾略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洛依德在内的作家作品,并且出版了伍尔芙的所有作品。)霍加斯第一部出版物《Twostories》出版,收入小说《墙上的斑点》及伦纳德所写的小说《ThreeJews》。
辉煌时期1921年3月霍加斯出版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或星期二》——收入《墙上的斑点》与《邱园记事》(后来的作品都由霍加斯出版)。1922年10月,出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1925年5月出版小说《达洛维夫人》。1927年5月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灯塔去》获得法国1927-28年度的费米娜奖(PrixFemina)。1931年10月《海浪》出版。1931年开始创作《岁月》(初名《ThePargiters》)。
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1935年1月亲友们在姐姐文尼莎画室中上演弗吉尼亚的剧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并出版小说《岁月》。1938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Fry:A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晚年经历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她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Ouse)。终年59岁。
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一直整理出版着她的遗著。1941年,遗作《幕间》出版。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蛾之死中认为生活的真实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不可逆转、不断变化的过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蛾之死》是一篇短篇散文,探讨了生命的脆弱和存在的意义,伍尔芙认为生活的真实本质是不可逆转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通过描绘蛾在光与黑暗之间的挣扎,以及最终的死亡,表达了生命的脆弱性和暂时性,意识到生命的存在是短暂的,每个个体都注定会面对死亡。
弗吉尼亚·伍尔为何自杀?揭秘弗吉尼亚·伍尔的婚姻生活
1882.1.25 伍尔夫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 Park Gate)22号,原名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 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妈妈是Julia Prinsep Jackson Stephen。父妈妈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亲与前妻有一个女儿Stella,妈妈与前夫有三个孩子。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 Vanessa, Thoby, 伍尔夫和Adrian。伍尔夫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 House在伍尔夫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
1895.5 妈妈Julia去世,伍尔夫第一次精神崩溃。
1897 Stella结婚,怀孕,逝世。伍尔夫开始记日记。
1904-1905 04年2月,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夫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岁末和Vanessa, Thoby, Adrian搬到布卢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46号(46 Gordon Square, Bloom *** ury)。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常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 College任教。Thoby的「Thursday Evenings」宣告布卢姆斯伯里组织(Bloom *** ury Group)的成立,伍尔夫是其中的主将。
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团体——一个知识精英的沙龙,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夫(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夫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过去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 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 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夫确实是个好演员,非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回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记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夫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
1906 Stephen四姐弟到希腊旅行,Vanessa和Thoby染病,Thoby死于伤寒症,年仅26岁。
1907 Venessa与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结婚。伍尔夫和Adrian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 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
1909 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 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
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
1911 搬到不伦瑞克广场(Brunswick Square)38号,与Adrian、Maynard
Keynes、Duncan Grant 和伦纳德·伍尔夫(Leonard Woolf)同住。
1912.8.10 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夫结婚。
1913 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夫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误。
1913.7 伍尔夫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
1914 春天开始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
1915 伍尔夫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
婚姻生活
伍尔芙的爱情生活十分坎坷,少女时代兄长的骚扰让她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而她的第一个丈夫斯特雷奇是一个同性恋,两个人结婚不久就宣布离婚,相互承诺作一生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斯特雷奇在离开伍尔芙以后,一直惦记她的状况,觉得她身边应当有一个可以照顾她一生的人。于是经过他的大力活动,介绍伍尔芙认识了另外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伦纳德。当时伦纳德在锡兰殖民地工作,也就是现今的斯里兰卡。为了伍尔芙,他辞去了在殖民地的工作,起身返回英国。他给伍尔芙写了一封情书,堪称情书中的经典之作: 「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也许更为糟糕。因此,我曾告诫自个永远不要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而且他的自卑和驯服会逐渐地使我更加变本加厉……正因为你不是那种女性,就把这种危险无限的减少了。或许你就象你自个说的那样,有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不忠实,然而,它们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你是多么聪明,及至,美丽,坦率。此外,我们到底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非常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而这对于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是伦纳德写给伍尔芙的一封短短的求婚情书,伍尔夫满怀欣喜的接受了他的求婚,两人在一九一二年结婚。这是一对天作之合,伦纳德先生在伍尔芙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伍尔芙小时候受到的家庭性侵害,在她心中留下阴影,她厌恶性行为,不愿生育,不和丈夫同房,对于这一切,伦纳德都欣然接受。伍尔夫在写作的时候,不出房门,不让任何人看她的手稿,甚至写作的内容,包括伦纳德在内。但是伦纳德先生总是她小说写成以后的第一个读者,总是能客观,公正的提出自个的意见,这给了伍尔夫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好处。因为伍尔夫对于别人对她作品的评价极为敏感,甚至到了神经质的状态,总是认为别人都在讥笑她,对自个的作品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信心,但是伦纳德不会,这一点伍尔夫十分放心,他是唯一的可以评价其作品而不会引起她不安的人。
在生活上,伍尔芙也接受了伦纳德的安排,不会对什么问题提出异议。1913年夏天,伍尔夫精神崩溃,吞服安眠药自杀,是伦纳德的镇静和机智救了她一命,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这位意识流大师大部分的惊世之作了。伦纳德不嫌弃自个患病的妻子,而是一如既往地照顾她,爱护她。他其实可以公开宣布伍尔夫患上了精神病,但是他没有这样做,他晓得,疯人院的生活对伍尔夫的病情不会有什么好处,他愿意自个来承担发生在妻子身上的一切。
对于自个的婚姻,弗吉尼亚·伍尔夫曾大犯踌躇。她就像自个的小说《到灯塔去》里的莉丽,尽管以为爱情宛如壮丽的火焰,但因为必须以焚弃个性的「珍宝」为代价,因此视婚姻为「丧失自我身份的灾难」。一个女人保持这样悲观的看法,又是在三十岁的「高龄」上才开始构筑「二人空间」,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事后证明,弗吉尼亚的忧虑纯属多余,倒是她的心理症结落下的性恐惧和性冷淡,使婚姻生活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路。 伦纳德毕业于剑桥大学,饶有文才,深具眼力,与其说他欣赏弗吉尼亚的娴雅风度,毋宁说他倾慕弗吉尼亚的超凡智慧。在他眼里,弗吉尼亚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智慧的童贞女」,在她身上完全不粘附世俗的 *** 色彩。应当说,起初,伦纳德心有不甘,他抱着幻想,以为自个能像王子唤醒睡美人那样唤醒弗吉尼亚体内的性意识。几经努力,徒劳无功之后,他创作小说《智慧的童贞女》,借用男主人公哈里·大卫的口吻谴责了冷血的女人,以为「那些长着白皮肤和金色头发的苍白的女人……是冰冷的,同时也使人冰冷」,他的这些心怀不忿的说辞(近乎指桑骂槐)无疑对弗吉尼亚的自尊构成了深深的伤害。弗吉尼亚婚后的「精神雪崩」给伦纳德适时地敲响了警钟,他决定从此认命,转而追求精神之爱这一更高远的境界。他这样做,仅需一条理由——「她是个天才」——就足够了。弗吉尼亚的感激之情也溢于言表,她明确地宣布伦纳德是自个生命中隐藏的核心,是她创造力的源泉。1930年,弗吉尼亚告诉一位朋友,没有伦纳德,她大概早就开枪自杀了。弗吉尼亚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学成就,伦纳德可谓居功至伟。
这一对夫妇共同生活了29年,期间没有发生过争吵,可以说是相敬如宾。在此期间伍尔芙写出了自个的代表作,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是他创作上的丰收时节。但是这并没有减轻伍尔芙的病情,她的精神分裂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空军轰炸英国的那一段时间。伍尔芙一手建立的印刷厂被炸毁,紧接着自个在伦敦所住的别墅也被炸毁。这两次事件在伍尔夫的心上留下了不可排解的阴影,缩短了她拥抱死亡的路程。1941年3月28日,伍尔芙来到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结束了自个短暂的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大批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伍尔夫留下了两封遗书,一封是给丈夫的,一封是给她姐姐的。她在遗书中说道,预感又要发病,而且这一次不会再度痊愈,只好自个走向生命的终点。
她在给丈夫的遗书中写道:
最亲爱的:
我感到我一定又要发狂了。我觉得我们无法再一次经受那种可怕的时刻。而且这一次我也不会再痊愈。我开始听见种种幻声,我的心神无法集中。因此我就要采取那种看来算是最恰当的行动。你已给予我最大大概的幸福。你在每一个方面都做到了任何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我相信,在这种可怕的疾病来临之前,没有哪两个人能像我们这样幸福。我无力再奋斗下去了。我晓得我是在糟蹋你的生命;没有我,你才能工作。我晓得,事情就是如此。你看,我连这张字条也写不好。我也不可以看书。我要说的是:我生活中的全部幸福都归功于你。你对我一直十分耐心,你是难以置信地善良。这一点,我要说----人人也都晓得。如果还有任何人能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今,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我不可以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我相信,再没有哪两个人像我们在一起时这样幸福。维
伍尔芙女士,容貌秀美,身材苗条,戴一副眼镜,穿一袭黑色的长裙,坐在自个的办公桌前,表情镇定,举止雍容,给人以一种大将之风的感觉,完全是一副美女教授的形象,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作家竟然会患上不可治愈的精神病,好在他的身边有过一位理解她的前夫,为她找到了照顾她一生,给她帮助,给他鼓励,爱护她并且保护她的丈夫,伦纳德先生,本来正是由于伦纳德先生无私无畏,勇于奉献的爱,为我们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让我们受用终身。
遗产是哪位作者的哪篇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芙《遗产》
故事梗概:
克兰顿先生风流倜傥,少年得志,年纪轻轻就成为议员候选人。然而,他是个大男子主义者,自我中心主义者。他以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妻子安吉拉多方面的情感需求,毫无体察。在他的生活中,美丽的妻子就像一件玩偶、一种摆设,能否生育子女都无所谓。婚礼上,看到妻子的美丽打动了上司爱德华爵士,他的心里好不得意,心想,也许妻子将来会成为自己政治生涯中的一个筹码。他虚伪而趋炎附势,并不真正关心选区人民的疾苦,鄙视下层民众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整天盘算的就是如何在政治上不断攀升。到了50岁,仍然乐此不疲。由于忙于应酬,他很少在家陪妻子度过只属于两人的夜晚。妻子寂寞难耐,想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做点什么。尽管她的提议没有遭到丈夫的明确反对,但还是引来了他的一番奚落。在克兰顿看来,做妻子的职责就是关心好丈夫,照看好家庭。妻子每周三穿着简朴的衣服去怀特查普尔,积极认真地投入劳工社区的社会救助工作,走访家庭,帮人安排工作……,对这些,克兰顿全然不觉,也无心过问。妻子外出时穿着简朴,他左看右看不顺眼。妻子思想和情感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他更是也毫无了解。
安吉拉从事社区工作期间,结识了自己的秘书西西·米勒的兄弟B. M.。B.M.是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认为英国普通民众正被上层阶级的政治家所愚弄,生活在一个愚人的天堂里,他呼唤革命的到来。在他的思想影响了,安吉拉对下层民众的艰难生活抱有极大的同情。她在日记中写道:“B.M.给我讲自己童年的故事,讲她母亲过去如何外出打零工……,每当我想到这些,我就几乎不能忍受再这样奢侈地活下去。买一顶帽子竟然要花三个几尼!”可能正是安吉拉对穷苦大众的同情,使B.M.对她产生了恋情。在数次遭到安吉拉拒绝后,B.M.自杀身亡。他的自杀当然还会有别的原因。比如,正如克兰顿夫妇一致认为的那样,B.M.可能思想过于偏狭,因而看不到社会改良的希望。B.M.死后,安吉拉在皮卡迪里大街撞车自杀,可能主要由于对B.M.的死感到过分自责和内疚,绝不会像其丈夫所想的那样,是为了殉情。
克兰顿对妻子自杀原因的误解,是他自始至终不能真正理解妻子思想情感需要的必然结果。在这个意义上,那份遗产——妻子留给他的那几本日记——他是继承不了的。
弗吉尼亚伍尔夫: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1882年1月25日,并与1941年3月28日逝世,仅仅59岁就去世了,她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那么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是怎样的?她又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值得阅读的作品呢?弗吉尼亚伍尔夫可以说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在当时的名声也是很想响亮的,她还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有《达洛维夫人》、《到灯塔去》等等。
1882年1月25日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国出生了,她的父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文学评论家和传记家,从中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生受父亲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1895年的时候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母亲去世了,当时她的心情是凝重的,可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她几乎崩溃,九年之后弗吉尼亚伍尔夫也去世了,这次对于她来说打击太大了,几年时间,两位至亲相继去世,弗吉尼亚伍尔夫悲痛欲绝,甚至想跳窗自杀,可以看出弗吉尼亚伍尔夫对父母爱有多深。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是曲折的,1907年她搬到了菲茨罗伊广场,开始创作,并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远航》,她也曾有过一次短暂的订婚,但是并没有成功,后来与伦纳德·伍尔芙结婚,直到191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才完成,之后开始出版,但是出版期间却因为她的病情和一战爆发受到耽搁,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精神病发作,由此受到影响。
1940年战争持续,他们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了解形势后,两人商量好加入英国战争失败了,他们两人便选择自尽,从而免遭法西斯统治的屈辱,1941年,她在完成《幕间》之后,就预感到自己有可能会再次复发,于是给自己的丈夫和姐姐留下了一些话之后,便用石头将自己的口袋填满,投河自尽了,此时她才59岁。这就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平的故事。
伍尔夫(弗吉尼亚·伍尔芙),生于1882年,英国伦敦肯辛顿人。家庭为书香世家,父母都是著名的学者。年幼时期,父母离异,15岁父母相继离世,成了孤儿,留下一堆的同父异母的哥哥,不幸被哥哥长期性奸,留下了黑暗的心理阴影,造成神志不清,经常企图自杀,童年的悲惨经历,奠定了伍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1897年无意在报刊上发表书评,一时大火,颇受好评,成为了学校的任教,小有名气。1906年之后,陆陆续续结识了一批有才华、有思想的学术界的文化者,结识这些学者,让伍尔夫备受学习,渐渐的发展成一个文学艺术中心,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个集团包括了家伦纳德·伍尔芙、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艺术创作者等。融入了这个集团的影响就决定了伍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伍尔夫渐渐打开心扉,融入正常人的世界,让她短暂的忘记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文学上的小成就使她变得自信,变得有思想,也收获了友谊。让她深入了解平等自由的观念,也让她以后的作品更加精致埋下伏笔。
自1907年的伍尔夫开始创作《远航》到1927年的《到灯塔去》,期间伍尔夫拥有了婚姻,从最初作品到巅峰时期,伍尔夫性格依旧敏感,有评论者言“她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癫狂中游走。”多次病发,多次企图自杀。最后于1941年自杀跳河离世。伍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书迷说热爱她的神秘,她的丈夫伦纳德爱她的悲观、坚强。总之,每个人心中都会对伍尔夫有定义。
关于伍尔芙名言名句
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弗吉尼亚·伍尔芙
如果有人能够挽救我的话,那就一定是你。我已失去了一切,但我仍然深信你的善良。我再也不能浪费你的生命了。 ----弗吉尼亚·伍尔芙
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 ----弗吉尼亚·伍尔芙《到灯塔去》
给我们的生命多留一些余地吧,不要让学习,工作充满生活。有的人为了名誉而活,有的人为了利益而活,有的人为了梦想而活,而大多数人也许不清楚人生的意义。那么,多留一些时间去思考人生的本质吧,正如伍尔芙所言:“当你终于了解它的本质,就能真正地热爱它,然后才舍得放下。”像梭罗一样,在没有打扰的寂寞与宁静中,凝神沉思,望着日头从东方升起,照过窗户,然后再从西边落下。就这样,在忙碌中抽出一天,静静地休憩,什么都不做。我们的生命若有什么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熊丹妮《知乎》
Groen so much more interesting to men than men are to women? ----弗吉尼亚·伍尔芙
最快乐的人不必事事尽善尽美,他们只会让大部分事情顺其自然 ----弗吉尼亚·伍尔芙
I am rooted, but I flow.
我有根,但我流动。 ----弗吉尼亚·伍尔芙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 ----弗吉尼亚·伍尔芙
奥兰多当然喜爱无人的地方和开阔的景观,而且希望永远、永远、永远只是孑然一身。 ----弗吉尼亚·伍尔芙《奥兰多》
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弗吉尼亚·伍尔芙
The eyes of others our prisons; their thoughts our cages.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弗吉尼亚·伍尔芙
博尔赫斯名言名句
1、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2、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3、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4、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5、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6、上帝在克莱门蒂诺图书馆的四十万藏书中某一卷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找过那个字母;我自己也找过,把眼睛都找瞎了。
7、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8、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
9、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10、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11、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钢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12、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13、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14、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15、他不是为后代,也不是为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殚精竭虑、一动不动、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16、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17、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18、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名句
1.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2.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3.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4.哗啦哗啦把自己的事业讲给大家听的人,他的价值一定是毫不足道的。切实苦干的人往往不是高谈阔论的,他们惊天动地的事业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可是在筹划重大事业的时候,他们是默不作声的。
5.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6.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7.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8.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9.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条件、实质和活动。
10.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11.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12.麻木而冷漠的民众,是专制政体最稳固的群众基础。
13.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14.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15.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16.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17.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1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19.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2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21.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22.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23.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24.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25.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26.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27.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28.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29.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30.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31.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
32.一个罪犯的犯罪思想比天堂里的奇迹还要伟大!
33.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34.人死于习惯。
35.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6.本质和内心只有表现成为现象,才可以证实其为真正的本质和内心。
37.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38.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39.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40.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41.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42.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43.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
44.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
45.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46.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4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48.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
49.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50.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51.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52.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53.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54.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55.只折磨自己是单相思,只折磨别人是虐待狂,既折磨别人更折磨自己是爱情。
56.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57.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58.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5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60.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阿尔贝·加缪经典语录名言名句
阿尔贝·加缪经典语录名言名句
【阿尔贝加缪】
【AlbertCamus】
【(1913-1960)】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评论家一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他父亲在1914年大战时阵亡,母亲带他移居阿尔及尔贫民区,生活极为艰难。加缪靠奖学金读完中学,1933年起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在阿尔及尔大学攻读哲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缪积极参加了反对德国法西新的地下抵抗运动。德军侵法后参加地下抗德组织,负责《战斗报》的出版工作。加缪从1932年起即发表作品,1942年因发表《局外人》而成名。他的小说《鼠疫》(1947)得到一致好评,但是《反抗的入》(1951)-书由于宣扬纯粹的反抗、即反对革命暴力而导致了他和萨特的决裂。
他主要的作品还有随笔《西叙福斯神话》(1942),剧本《正义者》(1949)、小说《堕落》(1956)和短篇小说集《流放和王国》(1957)等。于195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1960年1月4日死于车祸。
【加缪语录】【反抗义无反顾英雄本色更为沉重】
最大的罪孽是肤浅。
幸福并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感到羞耻的。然而今天蠢人为王我把那些怯于享受的人称为蠢人。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无论在什么地方,当一个劳动者赤手空拳面对坦克,高喊他不是奴隶,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
贫穷对我来说从来就不是一种不幸,阳光在那儿洒满了它的财富。
死亡是无法摆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死。归根结底,太阳依然温暖着我们的身骨。
小说首先是一种为怀念的或反叛的感情服务的智力实践。
想当思想家么?就去写小说吧!
西西弗斯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已经让他这个最终要死的人中最聪明最谨慎的人感到充实。()所以应该设想,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诸神处罚西西弗斯把巨石推上山,每次快到山顶时,巨石就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哲学家或文学家心中的思想或痛苦,写出来就已经冲淡了许多。
写作,就是生活两次。
光活着是不够的,还应该知道为什么活着。
自杀是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
自杀的行动是在内心默默酝酿着的,犹如酝酿着一部伟大的作品。
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是自杀的权利。
人决心要在这个世界上找到目的和秩序,而世界却坚决拒绝证明有这两样东西,由此而产生的紧张就是荒诞。
荒诞就是毫无意义。
荒谬和快乐是大地的双生子,他们是不可分的。
人必须认识到他的命运的荒诞并以轻蔑相待,这是一种苦难的人新的出路。
人只能带着裂痕生活。
在毫无意义的现实生活中能一声不吭地生活下去,真是一种本领啊。
没有爱情的世界就好像是个没有生命的世界。
不曾有过为形而上学问题而死的人。
对现在说是,对未来说不。
爱或可燃烧,或可长存,二者不可兼得。
人生到这个荒谬的世界上的唯一职责就是活下去,去证明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
当对大地的想象过于着重于回忆,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
在一个人对生命的依恋之中,有着比世界上任何苦难都更强大的东西。
重要的不是治好病,而是带着病痛活着。
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过。
人有时应该在与困难的较量中显出自己的本色。
我想知道人们在接受了义无反顾的生活之后是否也能同样义无反顾地劳动和创造。
他对神的轻蔑,他对死亡的仇恨,他对生命的激情,使他受到了这种无法描述的酷刑:用尽全部心力而一无所成。这是为了热爱这片土地而必须付出的代价。
人心有一种恼人的倾向,即只把压倒它的东西称作命运。
确实有值得骄傲的东西:这阳光,这大海,我的洋溢着青春的心,我的满是盐味儿的身体,还有那温情和光荣在黄色和蓝色中相会的广阔的背景。我必须用我的力量和才能来获取这一切。
真正的艺术家什么都不蔑视,他们迫使自己去理解,而不是去评判。
在艺术被否定的同时苦难都变得更为深重。
有人说过伟大的思想是附在鸽子脚上来到世间的。也许那时候,如果我们洗耳恭听的话,我们就会在帝国和民族的喧嚣声中听见生命和希望的温和的骚动声,仿佛轻微的羽翼声掠过。有人说这希望是由一个民族带来的,有人则说是由一个人带来的。
我认为正相反,是成千上万孤独者激起、活跃、保持了这希望,他们的行动和作品每日都在否定历史的边界及其最粗俗的表象,以便让始终受到威胁的真理在一瞬间闪出光辉,而这真理是每个人为了大家树立在各自的痛苦和欢乐之上的。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关于伍尔芙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薇塔与弗吉尼亚 Vita and Virginia剧情介绍
主演:杰玛·阿特登 伊丽莎白·德比茨基 伊莎贝拉·罗西里尼 鲁伯特·彭利-琼斯 彼得·费迪南多
别名:
导演:钱亚·波顿
编剧:艾琳·阿特金斯 弗吉尼亚·伍尔芙 薇塔·萨克维尔·维斯特
年份:2018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片长:110分钟
上映日期:2018-09-11(多伦多电影节)
类型:剧情 爱情 同性 传记
剧情介绍
影片背景设定在20年代的伦敦,剧情将会聚焦伍尔芙与韦斯特之间的情事:弗吉尼亚·史蒂芬1912年嫁给伦纳德·伍尔夫,接着遇见了上流社会人士兼作家薇塔·萨克维尔·韦斯特——哈罗德·尼科尔森的妻子。自1922始,她们开启了一段长达十年的恋情,并维持着性关系,互通了很多情书和日记。在她们的恋情终结之后,两人仍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直到1941年伍尔芙去世。
[被誉为最长情书的外国文学作品]最长的情书
有人说最长情的告白是一生的陪伴,也有人说想要一生陪伴,每天就要过得像是在热恋期中,可以尝试着定期地给地方写情书。而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事情,也不过是有那么一个人以你为原型,写下一本小说,里面全都是对你的爱意,一本书就是一封情书。被誉为最长情书的《奥兰多》让我有安利的欲望,希望这部最长情书能够让你们喜欢。
被誉为最长情书的外国文学
《奥兰多》世上最动人的情书 弗吉尼亚·伍尔芙,因为亲密的女朋友离家出走而备感思念,为了表达思念之情,伍尔芙便以她为原型,创作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长,最动人的情书”的传奇小说《奥兰多》。
内容梗概
奥兰多原是一位贵族英俊少年,受伊丽莎白女王宠信进宫,在詹姆斯王统治期间失宠,隐居乡间大宅,醉心文学。后成为政绩卓著的土耳其特使,在君士坦丁堡发生叛乱当晚,与一舞女共度一夜,沉睡数日,醒来后竟变成女性之身——尽管容貌没有丝毫改变。她遂脱离官职,混迹于吉普赛人之中,返回英国后跻身上流社会,与蒲伯、艾迪生等文豪结识,随后嫁给一位船长,怀孕生子。人到中年,她的诗作获奖,文学理念与写作技巧日臻成熟,精神也趋向完满。从十六世纪伊丽莎白时代到一九二八年,奥兰多的人生历时了四百年。
作品赏析
主题
法国女性主义评论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注重语言哲学的研究,认为无穷的可能性藏匿在“虚无”“缺席”“边缘”“外围”与“被压抑”中。在菲勒斯中心社会中,男与女是二元对立的,男性代表正面价值,女性则被排除于中心之外,是用于证明男性价值的他者。男性为了保持父权制的统治体系,竭力维护二元对立,强调其中一方优于另一方。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们彻底批判了父权制二元对立思维、菲勒斯中心主义和理性中心主义,试图粉碎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
奥兰多奇异的人生轨迹凸显了性别二元对立的局限性。小说的第一句话已经体现了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的文风。叙述者用含糊、戏谑的口吻写道:“他,这自然就表明了他的性别,虽说,其时的风气对此有所掩饰,正朝梁上悬下的一颗摩尔人的头颅劈刺过去。”少年奥兰多正在进行的是文艺复兴时代男性年轻贵族的典型进攻行为,然而,“虽说”引出的下一句话又似乎给他的男性气质投下几分质疑,预示了整篇小说的模糊特质。小说在许多性别身份问题上采取了解构的策略,对传统的性别归类法进行了嘲弄。同一个人身上往往存在着男女两种特点,性别差异不再明显,甚至变得可疑。男性奥兰多是一个多愁善感、富于幻想、热衷文学,带有诗人气质的人,成为女性后,男女两性特点的混合更为明显,她坦率大度,喜欢冒险,厌恶家务,勇敢活跃,然而又没有男性的权力欲,善解人意,富于怜悯,容易落泪。
首先,从文化角度来说,性别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塑造。人们总是下意识地把自己固定在二元性别中的一方面,按照成规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克里斯蒂娃认为,文本作为一种意旨实践,并不是要主体控制语言,而是使主体处于其权力网络之中。主体无法固定化,不单是分裂的,还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既指过程,发展,又指试验。主体总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且总是在其存在的语境中经受检验。流动的主体拒绝任何固定性别模式和身份。奥兰多正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中的主体,其社会性别随着语境的交替而变化。与爱人谢尔相遇后,她庆幸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流泪,还怀孕生子;但着男装时,她便成为“某爵士”,与人决斗,当船长,甚至被传闻与某女士私奔。在回英国的船上,她发现两性都有着域外视野缺陷,头脑中的两性特质轮番交锋,最后,在特定的语境下——极具男子气概的船长的殷勤陪伴,返乡的心潮澎湃,她女性的一面暂时占了上风。奥兰多的女性身份,在随后的社交活动如贵族聚会、晚餐及听取男性的求婚这一系列行为中逐步确立。主体在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接受环境检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不适宜当下环境的因素被压抑和覆盖了。这一切充分体现了语境对主体的塑造作用。
强调文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抹煞自然的因素。女性主义者一直争论身体是自然的还是文化的,试图得到一个二选一式的答案。尽管她们的出发点是积极的,但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只能重新陷入陈旧的父权制社会二元对立思维方式,而事实上世界不可能如此理想化地分为相反的两极。说话的主体游离于意识和潜意识的动机之间,既有自然特性,又有文化烙印,因此,对于意义的构建,意识与无意识,头脑与身体,文化与自然,都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因素。
伍尔芙认为,双性同体是女性艺术创作的最佳心理状态。每个人都受两种力量制约,一种是男性的,一种是女性的,男性头脑中女性的一面应该发挥作用,女性也应该与头脑中男性的一面交流,两种力量和谐共处才是正常和理想的状态。“任何写作者,念念不忘自己的性别都是致命的..必须成为男性化的女人或女性化的男人”。伍尔芙意识到了性别本质论的局限性,挑战了以男性价值为中心的单一价值标准,但她对女性的理解依旧是传统二元分类中男性的对立面,而解构主义女性主义者则进一步将“女性”看成了虚构的范畴。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创作《奥兰多》时在日记中写下:“我差不多正用一种嘲讽的风格清晰明了地写作《奥兰多》,……但是必须小心地处理真实与异想的平衡。”因为如此,所以才需要奥兰多慢慢找到生活的节拍, 走向双性同体的最好的状态。我们无从猜度,弗吉尼亚设定奥兰多的女性意识是从后天加以完善还是来自于天性。但是他身上的这种性别同合,男人的意识和女人的意识一定是在奥兰多的大脑中挣扎地融合和斗争过,时而此弱彼强,时而此强彼弱。但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收获的过程,按照神话传说,不管是男女是被一剑劈开,还是男性腹腔中的一块肋骨,他们终于在奥兰多身上找到了彼此,合二为一。也只有如此,男性与女性终于可以停止了压迫、误解、偏见和斗争。
小说中奥兰多的成功,是弗吉尼亚推崇的“双性同体”理论的体现。《奥兰多》的特殊性在于通过人物性别变换中的体验来体现着这样的思想。主人公作为同一主体而经历性别变化,从而体验了男女两种不同的性别意识,也可以这么说,主人公先从男性意识出发体验女性意识, 后来又从女性意识出发体验男性意识。除此之外,《奥兰多》中相当多的情节和性别融合思想还与她的文学以及美学认识紧密联系着。弗吉尼亚数次强调单一的性别意识是阻碍艺术升华的大敌, 正是因为男性或者女性都分别由过多的男性意识或女性意识占据着,没有办法完整地全面地揭示心灵感知,所以才阻碍了艺术进入更高的一种境界。
手法
标题
《奥兰多》的后现代主义特征之一就是文类的模糊性。它究竟属于传记还是小说?这个问题自作品出版之后,就一直是评论家争论的话题。就伍尔夫本人来说,她曾提到自己“只是因为好玩才称之为传记”。因此当书商将 《奥兰多》作为传记销售时,伍尔夫曾担心这会影响该书的销量,而觉得“为一时的好玩付出的代价太大”。尽管如此,伍尔夫也没有把《奥兰多》看作是一部小说。她在1928年的日记中谈到 《奥兰多》时这样写道:“不管怎样,这次总算摆脱了写‘小说’的嫌疑,希望以后不会再受到此类指责。”看来在《奥兰多》的文类归属问题上,如果伍尔夫不是在故意混淆视听,那么,就连她自己也很难、或者不愿意对这部作品的文类进行明确的界定。
伍尔夫在日记中曾经提到,她构思 《奥兰多》时打算 “在这部作品中有机地融入虚构成分”,言下之意就是她最初的打算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她在作品中采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作为素材,并在作品的标题、体例和叙事角度等方面给读者一种“纪实”的假象。伍尔夫用 《一部传记》作为副标题,在作品中让叙述者从传记作家的视角讲述奥兰多的生平。这种特殊的视角使叙述者和读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契约,即作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伍尔夫一本正经地在作品前面加上“序言”部分,乍看之下颇像是学术研究论文前的致谢词,感谢家人和朋友对她的帮助,并说明笛福、斯特恩、艾米莉·勃朗特等前辈作家对她的影响。书中还有脚注、附有八幅插图,书后还附上了只有学术著述中才有的索引,像模像样地编纂了近百条条目。这些手法都使《奥兰多》看起来像一部真正的传记,给读者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这是一部以纪实和严谨的研究为依据的作品,似乎拥有了 “真实性中最坚硬、最结实的一种,是只有在大英博物馆才能找到的真实性,是经过研究的战车重重碾过、使所有谬误的烟尘销声匿迹之后的真实性”。
叙述
叙述者在叙述过程中还一再强调“事实”的重要性,比如 “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叙述已知的事实”,“我们只须陈述简单的事实”等等。传统的传记写作和那些“书写真实”的现实主义作家,如笛福、斯威夫特、特罗普等人一样,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比例适中的世界”,作者在写作时都小心翼翼,一环套一环,惟恐读者起疑心。可是伍尔夫却借着传记的名义在 《奥兰多》中蓄意歪曲、并玩笑般地打破了这个比例,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个跨越性别、跨越时空的人物。作为传主的奥兰多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这一点就足以推翻伍尔夫用种种手段建构起来的“真实”幻象,体例、格式上的相似仅仅是一种形似和戏仿而已。通过这种模糊文类属性、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和并置的手法,伍尔夫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手法进行反思,并对传记所崇尚的真实进行了解构。通过写实性叙事和自我反思性叙事这两重声音的交叉和并置,伍尔夫揭示了传记叙事的内在矛盾,使读者既认识到作品中的很多材料基于史实,又同时意识到作品的虚构性和叙事性质,既对传统的传记创作有所了解,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这种手法给读者带来了富有张力的阅读体验,而这种自我反思性以及对写作活动本身的关注也使 《奥兰多》带有后现代主义元小说的特点。
写实
作品也一反伍尔夫以往钟情的意识流手法,而对外部细节的写实非常注意,并且在对奥兰多这个人物的刻画上十分注重可信性。如果撇开性别和时间因素,奥兰多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小说人物,在生活中遭遇种种挫折,但最终克服这些挫折,实现自我。这种典型的现实主义人物刻画手段也给读者制造了一种“真实”的幻象,而这种幻象是传统的传记写作和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之间的一个共同点。
影响
《奥兰多》以诙谐讽刺的笔调,贯彻了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观点,备受后世女性主义评论家的关注。 通过《奥兰多》的创作,伍尔芙得以从维多利亚时代女性的自我蔑视中解放出来,并在男性话语霸权的压制下确立了女性作家的信心。她同时还认识到了单一性别牢笼的局限,这也促使她寻求男女两性的共同解放。
可以说,《奥兰多》体现了伍尔夫在小说创作上的超前意识,其创作理念在几十年后蓬勃发展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比如,《奥兰多》在文类上模糊了小说和传记之间的界限,在传记写作中融入伍尔夫一贯的实验手法,为传记写作带来了变革。这种将传记和小说创作融为一体的手法在约翰·班维尔(John Banville,1945-)1981年出版的 《开普勒》(Kepler)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奥兰多》中那个诙谐、超脱、带有偏见、又不断自我反思的叙述声音则是对19 世纪小说中那些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叙述者的戏仿,这一手法数十年后在约翰·福尔斯(John Fowls,1926-2005)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1969)中得到了叙述者的呼应。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誉为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名句
1、如果有人能够挽救我的话,那就一定是你。我已失去了一切,但我仍然深信你的善良。我再也不能浪费你的生命了。 2、这就是爱情,她想,这就是经过蒸馏和过滤不含杂质的爱情;一种不企图占有对方的爱情;就像数学家爱他们的符号和诗人爱他们的诗句一样,意味着把它们传遍全世界,使之成为人类共同财富的一部分。 ----《到灯塔去》
3、真是奇怪,她想,为什么人在独处时就会偏爱没有生命的东西;树啦,河流啦,花朵啦;感到它们表达了自己;感到它们变成了自己;感到它们懂得了自己,或者其实它们就是自己;于是便感到这样一种不可理喻的柔情,就好像在怜惜自己。
4、没有理性、秩序、正义;只有痛苦、死亡、贫穷。她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卑鄙无耻的背信弃义行为,都会发生。她也知道,世界上没有持久不衰的幸福。 ----《到灯塔去》
5、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再加一间自己的房间。
6、她是惊人的美。但美并不是一切。美有它的不利因素它来得太轻易,它来得太完整。它使生命静止了凝固了。它使人忘记了那些小小的内心骚动;兴奋的红晕、失望的苍白、一些奇特的变形、某种光亮或阴影;这些会使那个脸庞一下子变得认不出来,然而也给它增添一种叫人永远不能忘怀的风姿。在美的掩盖下,把这一切都轻轻抹去,当然更简单一些。 ----《到灯塔去》
7、我们热衷于参加葬礼、探望病人,远胜于参加婚礼和庆典;我们头脑中总摆脱不掉一个老观念,认为眼泪里含有某种美德,而黑色是最相宜的颜色。 ----《笑的价值》
8、在凯瑟琳恩萧那只说出一半的话里所透露出来的便是这种心情:如果别的一切都毁灭了,只要他还存在,我就能继续活下去;如果别的一切都还存在,而他却被毁灭了,那么,这个世界对于我来说就变得完全陌生,我似乎也就不再是它的一部分了。还要把在外界独立存在的男人女人的谈话记录下来。
我们可以问一问:既然这些男男女女跟我们自己看见的人如此不同,那么,真实性,洞察力,或者说细微的感情色彩又在哪里呢? ----《伍尔芙随笔全集》
9、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欣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旋律。
10、夕阳西下,清晰的轮廓消失了,寂静像雾霭一般袅袅上升、弥漫扩散,风停树静,整个世界松弛地摇晃着躺下来安睡了... ----《到灯塔去》
11、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
12、争吵,分歧,意见不合,各种偏见交织在人生的每一丝纤维之中。 ----《到灯塔去》
13、The eyes of others our prisons; their thoughts our cages.
他人的眼睛是我们的监狱,他人的思想是我们的牢笼。
14、为何男人对女人感兴趣的程度,那么远超过女人对男人感兴趣的程度?
e illusions, in order to acquire others.
为了怀抱一些新幻想,我们失去一些旧幻想,这就是成长。
27、出来找乐子的男人,碰到用情太深的女人,犹如钓鱼钓到白鲸。
28、假如还有任何人可以挽救我,那也只有你了。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你的善良。我不能再继续糟蹋你的生命。
29、因为一旦一件事发生以后,就没有人能知道它是怎么发生的了。唉!天哪,生命是多么神秘;思想是多么不准确!人类是多么无知!为了证明我们对自己的私有物品是多么无法加以控制和我们的文明相比,人的生活带有多少偶然性啊我只要列举少数几件我们一生中遗失的物件就够了。 ----《墙上的斑点》
30、现在,一切都离我而去,剩下的只有确信你的善良
博尔赫斯名言名句
1、过去是构成时间的物质,因此时间很快就变成过去。
2、越是无所顾及,越能让人相信这不是骗局;越是明目张胆,越不会露出马脚。
3、我们管千百个变化不定的原因的无限运作叫做命运。
4、我们往往为小说人物的不幸一掬同情之泪,结果我们自己的不幸更让人伤心。
5、在那做梦的人的梦中,被梦见的人醒了。
6、上帝在克莱门蒂诺图书馆的四十万藏书中某一卷某一页的某一个字母里。我的父母、我父母的父母找过那个字母;我自己也找过,把眼睛都找瞎了。
7、知道某些幸福只是偶然的机遇会减少幸福的魅力。
8、任何决定都不是最终的,从决定中还可以衍化出别的决定。
9、无知的人以为无限的抽签需要无限的时间,其实不然,只要时间无限地细分就行。
10、假如我无缘得到那份荣誉、智慧和幸福,那么让别人得到吧。即使我要下地狱,但愿天国存在。
11、英雄们就这样战斗,可敬的心胸无畏无惧,手中的钢剑凌厉无比,只求杀死对手或者沙场捐躯。
12、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和所有的人都有共同之处,因此,把花园里的一次违抗说成是败坏了全人类不是不公平的,说一个犹太人被钉上了十字架就足以拯救全人类也不是不公平的。
13、领悟的幸福远远超过想象或感觉。
14、假如你像个男子汉那样战斗,你就不会像条狗似的被人绞死。
15、他不是为后代,也不是为上帝写作,因为他对上帝的文学喜好一无所知。他殚精竭虑、一动不动、秘密地在时间的范畴里营造无形的迷宫。
16、天使对我说,绵羊的毛皮不是老虎的颜色,撒旦对我说,强大的上帝要它变成那种颜色,利用了我的技巧和染料。现在我知道,天使和撒旦都在颠倒黑白,一切颜色都是可恶的。
17、某些道德家认为拥有钱币不一定表示幸福,另一些幸运的形式也许更为直接。
18、我从怯懦中汲取了在关键时刻没有抛弃我的力量。我预料人们越来越屈从于穷凶极恶的事情;要不了多久世界上全是清一色的武夫和强盗了;我要奉劝他们的是:做穷凶极恶的事情的人应当假想那件事情已经完成,应当把将来当成过去那样无法挽回。我就是那样做的,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
黑格尔的哲学名言名句
1.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
2.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记取历史教训。
3.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4.哗啦哗啦把自己的事业讲给大家听的人,他的价值一定是毫不足道的。切实苦干的人往往不是高谈阔论的,他们惊天动地的事业显示了他们的伟大,可是在筹划重大事业的时候,他们是默不作声的。
5.如果你生活是一种无法抗拒的,无法改变的痛苦里。那么这种痛苦将是你的幸福。给自己一个希望和勇气,大喊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慷慨的说句"大不了就是一死"!
6.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
7.世界历史即是世界审判”揭示了其历史观兼有神义论和人义论的双重品格。
8.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9.必然性的三个环节为:条件、实质和活动。
10.有一些宝贵的东西作为它的目标时,生活才有价值。
11.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
12.麻木而冷漠的民众,是专制政体最稳固的群众基础。
13.绝对的光明,如同绝对的黑暗。
14.太阳下面没有新事物。
15.真理诚然是一个崇高的字眼,然而更是一桩崇高的业绩。如果人的心灵与情感依然健康,则其心潮必将为之激荡不已。
16.人类从历史里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学到任何教训。
17.那隐藏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18.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的洁白。
19.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理的都是存在的。
20.只有那些躺在坑里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21.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面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22.如果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建筑物则是凝固的音乐。
23.青春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间。
24.一个过于强调感恩的文化是不可能孕育出民主的,因为无法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
25.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
26.我们从历史中学到的教训就是,没从历史中学到教训。
27.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28.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29.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30.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
31.在这唯一的权力面前,没有东西能够维持一种独立的生存。
32.一个罪犯的犯罪思想比天堂里的奇迹还要伟大!
33.一个人如果把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东西算作自己的发现,这也很接近于虚骄。
34.人死于习惯。
35.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36.本质和内心只有表现成为现象,才可以证实其为真正的本质和内心。
37.一个拥有真正美的心灵总是有所作为的,并且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38.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39.一个灰色的回忆,怎能抗衡现在的生动与自由。
40.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41.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42.无知者是不自由的,因为和他对立的,是一个陌生的世界。
43.一个深刻的灵魂,即使痛苦,也是美的出处。
44.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
45.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
46.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乃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低他人的伟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
47.人类是地球上的匆匆来客。
48.历史常常惊人地重演。
49.在纯粹光明中就像在纯粹黑暗中一样,看不清什么东西。
50.一句哲理在年轻人嘴里说出和在老年人嘴里说出是不一样的。年轻人说的只是这句哲理本身,尽管他可能理解得完全正确。而老年人不只是说了这句哲理,其中还包含了他的全部生活!
51.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
52.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没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有所成就。
53.个性像白纸,一经污染,便永不能再如以前洁白。
54.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55.只折磨自己是单相思,只折磨别人是虐待狂,既折磨别人更折磨自己是爱情。
56.背起行囊,独自旅行。
57.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58.任性和偏见就是自己个人主观的意见和意向,——是一种自由,但这种自由还停留在奴隶的处境之内。
59.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60.一杯水是清澈的,但海水却是黑色的。就像小的道理可以说明,而真正的大道理是沉默的。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弗吉尼亚·伍尔芙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