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日本留学的悲剧,刘鑫江歌案发生了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7 23:46:01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刘鑫江歌案发生了什么

2016年,年仅24岁的留学生江歌为帮助朋友而被人残忍杀害。而这位朋友事后却忘恩负义,受人指责,更是令江母愤而起诉。
一、江歌事件的发生的背景
江歌与刘鑫是在日本留学关系很好的朋友,刘鑫与凶手陈世峰是前男女朋友关系。两人的恋情出现分裂后,刘鑫一直被前男友纠缠。期间刘鑫向好朋友江歌倾诉,江歌心地善良,收留了刘鑫一起同住。陈世峰知道刘鑫住在江歌家后,多次上门找刘鑫纠缠的时候,每次江歌都挺身而出,把陈世峰赶走。可以说作为朋友,江歌已经仁尽义尽了。
二、事件发生的过程令人痛心
2016年11月3日半夜,刘鑫知道前男友可能会来找她,在车站给江歌打电话,希望江歌接她回去,接到刘鑫后,俩人返回住所。结果陈世峰已经等在公寓门前,刘鑫在这之前却没有提醒江歌这个情况。但江歌依旧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一边上前去应付刘鑫的前男友。一边让刘鑫赶紧回屋里。并站在门口挡在两人中间,阻止陈世峰入屋。在混乱中,在屋内的刘鑫却把门反锁上了,把江歌留在了门外独自应对自己的前男友。接下来,门外的凶手陈世峰拿出刀刺向江歌,而因为门被反锁,江歌无法躲进屋内,最终遇害身亡。随后屋内的刘鑫和邻居先后报警,日本警方逮捕陈世峰。一年多后的2017年12月29日,陈世峰被判处20年有期徒刑,罪名是恐吓罪和故意杀人罪。
2017年陈世峰在日本被判20年
三、事后态度令人失望
悲剧发生后,江歌的母亲多次联系刘鑫,想详细了解情况。江歌是因为保护刘鑫而被害,于情于理,都应该尽可能协助江母进行后续维权,安抚江母的悲痛。但刘鑫却逃避责任,拒绝见面,并且拉黑了江母的联系方式,撇清关系,令人失望。

日本留学生江歌被害案将于年底庭审,如何评价其室友刘鑫?

首先,我们先来缕缕这个事件的起因结果。
江歌和刘鑫是好朋友,江歌在日本留学时收留了刘鑫跟她一块住在一起,由于刘鑫被前男友纠缠,江歌挺身而出,保护了刘鑫,并被陈世峰(刘鑫前男友)在家门捅了十余刀,而这期间刘鑫一直呆在房内,并没有任何举动。
当然了,她在江歌为她去死的100余天,换了新发型,做了新指甲,一家人和乐融融地过着春节,而另外一边江歌妈妈则与姥姥抱着江歌的遗照过年,江歌妈妈尝试过无数次想联系刘鑫,但她拖到了江歌去世的496天,她迫于舆论的压力终于肯见面了。
其次,善良限制我们狭隘的想象力。
我们可能会想,这不是在拍狗血剧吗?难道好朋友因为我死了,我不应该马上跑去好朋友的妈妈那里(何况江歌妈妈是单亲妈妈),去告诉她事情的来龙去脉,去安慰她,去保护她吗?哦,原来其实只不过是善良限制了我们狭隘的想象力,原来一个人无情,一个人可恨至极,还可以到这个程度,而这都是刘鑫告诉我们的。
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估计也适用刘鑫的情况吧。
刘鑫后来的言辞更是处处矛盾,一会儿说因为门被反锁了她打不开,一会儿说她进去了后,门就弹上了之类的处处漏洞的言辞。
而根据在日本留学过的知情网友所说,在日本的门锁是只要从里面反锁,外面就是打不开的,而目测她们的那个公寓隔音效果是十分差的,门口有人走过都能听到脚步声。
那么当时江歌的呼救,江歌的呐喊,在房间里的刘鑫是都听不见吗,还是说只是假装性失聪?你在里面吃着好朋友为你打包的馄饨,而等了你两个钟接你回家、让你先进门帮你摆脱前男友的好朋友在门前活活被捅了十多刀,于鑫,江歌带血的馄饨真的那么好吃吗?
江歌尸骨未寒,而你早有了新闺蜜,新发型,新包包,这些如果给天上的江歌知道了,刘鑫你觉得她会不会很后悔把你当闺蜜,她把你当闺蜜,你却把她当成了傻瓜!
再次,我看了很多遍关于刘鑫与江歌妈妈会面的视频,仍然止不住心间的怒火,也许可能过于平凡的我们帮不了江歌妈妈太多,但我们仍然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忙。
即使是那么一丁点的忙,至少我们有去做,至少这个宣扬正义的行为中有我们的一个小小身影。
??最后,我想说生而为人,我们必须得善良。
我始终相信,正义可以战胜一切的不公、邪恶、令人羞耻的行为。
希望刘鑫这次可以出场作证,就那么一次也好,为江歌着想,就那么一次,弥补自己的过错。
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莫过于:爱情,善良,家庭和朋友。世界上无价的东西不多,但善良绝对是其中之一。
《熔炉》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
也许我们帮不了江歌妈妈太多,但我们仍然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做能做的事情。
但最起码,我们自始至终要保持自身的善良。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病叫做无良症。
在人群中约占4%,这些人就是没有良知,刘鑫就是典型的无良症患者
主要的表现:
一切以自己为中心:
以刘鑫为例,在刘鑫以及家人的眼里,一切都是他们为中心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江歌的死和自己的生活被打扰比,一定是自己的生活被打扰重要,因为那是自己的,而江歌的死,是江歌的事情。他们判断事情的标准,就是是不是有利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有利。
仔细分析刘鑫,在江歌被杀后的两个月,她已经完全没有阴影的开始新生活,这不是心态好,是根本不在他们的考量范围内,因为自己最重要自己的生活最重要。
一切都是可以计算的:
记得之前有个朋友讲过一个故事,他女朋友的哥哥不小心驾车撞死了一个人,双方都有责任。他说他不能接受的是,女朋友全家是一边打麻将,一边轻描淡写的说这件事,一边说,别担心,不就是赔钱的事吗?一家人完全没有感觉到对方是一个生命的流逝,这是他坚决和女朋友分手的愿意。
在无良症的心里,生命等同于金钱,人的生命等同于动物的生命。所以刘鑫家人还恬不知耻的说江歌自己命短,怪不了别人。
当一切变得可以衡量,一切也就变得可以交换。这就是无良症的逻辑。这是他们的思考模型。
无良症的人都是好演员
江歌为什么要收留刘鑫,特别简单,是因为江歌善良,同时也是刘鑫会演戏。无良症的人靠伤害别人获得成功,所以他们都特别爱演戏,特别喜欢让别人启动他们的同情心,让自己获利。在仔细翻看刘鑫资料的时候,不难发现,其实江歌很久就发现刘鑫的负能量,而且有些不负责,住在一起不收拾东西,就是依赖别人。但是江歌还能容忍,是因为她总是被刘鑫的外表欺骗。
远离无良症
对于无良症,你只能远离,相信有人会来收了他们。你很难自己克服,因为你的心是鸡蛋,他们的心是石头。但是不用担心的,这个社会上一定会有较真的人去收拾他们的。也就是所谓的恶人自有恶人磨。找到那些肯下狠手的人去收拾他们。
不恶毒诅咒刘鑫,她的未来看得见,只是早晚而已。
从江哥被杀案了解的情况来说,刘鑫是一个白骨精式的老奶奶。
她自以为是,不负责任,对他人的帮助认为是理所应当的,自私自利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就像变成老婆婆的白骨精一样,利用外表柔弱获得自己的利益,最后甚至要吃了你。这样的人是没有人性只有魔性的,他们的父母和她一样,最后也会互相利用,遇到紧急事件,大难临头各自飞。?
一个人是自私到什么样的地步才会把自己的面临生命危险的,曾经无私帮助自己在日本安居,帮助自己解决一切生活烦恼的闺蜜拒之生命的大门外,把她助推到鬼门关。我想起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一定要学会识别白骨精式的老奶奶,不要因为自己的好心而葬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电影《美国往事》中的主角面条对自己的兄弟义薄云天,两肋插刀,在对兄弟的后悔中过了一辈子才发现一切都是假的,被兄弟的表面善良与义气欺骗了一辈子,搭上了了自己的最亲爱的女人和一个未知的儿子。?
我们不做坏人,但是一定要识别坏人。看到这个案子忽然觉得我们在当代,最大的能力是修炼一双火眼金睛,分清界限,保护自己,才能保护他人。?
我一向是个理性的人,很少言辞过激,但在了解这件事情后,"人渣"、"毫无人性"等词语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中。
我一向不赞成暴力,包括网络暴力,可这件事情发生后,我不止一次的在想,如果没有网友的人肉搜索,江歌的妈妈能找到刘鑫吗?我们又能对这件事知道多少?
我一向主张对犯错的人宽容为怀,不要赶尽杀绝,可对于这件事情,如果刘鑫得到宽大处理,那么江歌能瞑目吗?以后我们遇到朋友求助时,还能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吗?
那么江歌的室友刘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首先,她是个没有思想的人。她的前男友是个恶男,我不相信在起初交往时没有表现出蛛丝马迹,一定要等受到威胁后才明白?
其次,她是当断不断的人。被前男友威胁之后,江歌曾经建议她报警,她不让,导致最后江歌赔上了性命。
第三,她是个只顾自己,不顾良知的人。明知道江歌正在外面遭遇危险,自己却躲在江歌的房间里还反锁房门,真不知道她于心何忍。
第四,她是个毫无人性的人。江歌为了救她惨死于暴徒的刀下,她自己没事人一般回国,举家搬迁,打算开始新的生活,真不知道他怎么能做到心安理得。
第五,他是个不知道感恩的人。江歌为救她失去了生命,她不仅对江歌的妈妈毫无感恩之意,反而避之不及。
第六,她是个没有忏悔心的人。被网友人肉搜索出之后,不仅没有对自己的行为表示忏悔,反而怪江哥的妈妈破坏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第七,她是个是非不分的人,前男友威胁她,江歌替她挡了刀,否则死的是她自己,她却替前男友包庇,延误破案时机。
综上,就是我对刘鑫的评价。
一时间,江歌被害案又闹得沸沸扬扬。
网上的舆论一边倒,网友们都在谴责刘鑫,甚至要把她人肉出来;或者发起签名,协助江歌妈妈签名,要刘鑫一命偿一命,血债血还。
从当前的网络报道来看,刘鑫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她会为自己考虑,却一点也不肯为因她的事被害的江歌考虑。一个人的性格形成,除了她本身的性格,跟她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
在我们看来,刘鑫就属于那种特别自私、不知道回报、特别冷血这样一种人。但是我们去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也要看看她的成长环境。如果说她家里给她的教育就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那也难怪她会在将歌被害后表现出无动于衷这样的行为。
当前,网友们义愤填膺,要把刘鑫人肉出来,让她丢掉工作、无处可去。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固然刘鑫有错在先,假如说现在刘鑫因为网络暴力,找不到工作,也没办法生活,然后她因为承受不住压力自杀,这样的结果是我们希望所得到的结果吗?
也许一段时间后我们已经忘记这件事情,但是,假如刘鑫因为网络暴力再出事情,那这样的后果对刘鑫整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
我们更多的应该从大局去看,这样的惨剧已经发生了,坏人固然要得到惩罚,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不应该是推动留学生加强安全意识、增强防范吗?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否则,江歌的被害就真的白白牺牲了。——————————————————————————————————
非典型天蝎女,时而呆萌如兔,时而一丝不苟,经常干些囧事,做事喜欢极致。
时隔294天,刘鑫终于去见江歌妈妈了。
穿着艳色裤子,戴着帽子。
取下帽子的时候还在小心翼翼的打理头发。
294天,这个曾经被江歌视为在日本唯一亲“人”的“好闺蜜”终于被迫露面了。
是的,书名号的意思是我不想将刘鑫称为人,更加不配为江歌的闺蜜。
见面的视频,我看了前三段,实在看不下去了,真的是一边看一边哭。
距离江歌被害已经一年多,但江歌妈妈的心痛没有半分减轻。
她哭着问刘鑫,我家歌子死前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她难过得捶胸顿足,十刀啊,十刀啊,我家歌子该有多痛,为什么不是落在我身上?
从头至尾,却没有任何一句对刘鑫的恶语相加。
而刘鑫呢?
她一直回避重点,一直强调自己是无辜的,一直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她拿出江歌的遗物,口口声声强调自己曾经跟三叔(江歌)关系有多好。
当时真的是因为门打不开,也没听到声音,并不是她锁门不救江歌。
但日本众多留学生亲口证明,日本没有那种门。
江歌的呼救声更是被别的邻居亲耳听到,最后连报警都是邻居报的。
刘鑫,她会听不到?
她会不知道前男友凶手有多残忍?
她会不知道江歌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她全知道!
但网友不是傻子,这种拙劣的感情牌又能骗过谁?
她难过吗?当然难过。
但不是因为闺蜜江歌为她而死,她也不认为如此。
前男友杀死了闺蜜,关她什么事?
她也是个受害者,闺蜜死后她丢了工作,日常生活也不得安宁。
江歌死后,这个“闺蜜”做了些什么?
先是面对警方的咨询时,称自己对案情一无所知。
也没有去参加江歌的葬礼。
面对江歌妈妈的追问时,刘鑫一家选择拉黑了江妈妈的联系方式。
刘鑫妈妈更是破口大骂江歌妈妈:你女儿死了只怪她命短,关我女儿什么事。
江歌死后三天,刘鑫第一时间发来的微信不是安慰而是威胁:再出这种新闻,我就停止协助警察。
江歌死后两个月,刘鑫换了新发型满面笑容的比着剪刀手。
之后更是滋润逍遥的跟朋友聚餐,找了新工作,那个为她死的江歌,早已经被丢到了犄角旮旯。
而此时,失去唯一女儿的单亲妈妈江秋莲正在除夕夜抱着女儿的遗像哭泣了一整夜。
在这次江歌妈妈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见面中,刘鑫仍然是一味的谎言,一心博取同情,希望网络上的暴力可以平息。
她为什么来见面?是因为终于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她的工作丢了……
家里也不得安宁,每天都有人打来电话谩骂,网络上的暴力从来没有停息。
刘鑫,还有什么可评价的?
各种证据确凿下,唯有一句不配为人足矣。
刘鑫的自私、冷血,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范围。
虽不是杀人凶手,但其心可诛程度更甚。
如果没有严厉的惩罚,今后还有谁愿意善良,还有谁敢善良?
这是唯一一次,我支持网络暴力。
江歌妈妈说,歌子走了,我失去了世上所有的快乐。
那么她刘鑫,凭什么活得心安理得?
凶手陈世峰该死!
刘鑫同样不能活得幸福!
------------------------------------------------------------------------------------
想找我聊天?关注微信公众号:谢慢慢的海上云朵,搜索ID:haishangyunduo即可找到我。

如何看待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遭老师殴打一事?

根据媒体的报道,中国女留学生和老师是男女朋友关系,也是师生关系,并长期遭受殴打。留学生在国外,在遭遇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报警,寻求使馆的帮助,而不是一直隐忍。
我认为殴打学生这种事情不是老师应该有的行为,已经违背了身为一名老师应有的原则和底线,这种老师应该要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裁。
谴责日本的老师。自己为人师表竟然能做出殴打学生的举动,非常侮辱老师这个职业。
女孩子独自身在异乡,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与其谈恋爱时候,一定要多方了解对方。如果知道对方有不良嗜好,一定要想办法与其分手。再者,如果发现危险,一定要学会反抗,不能任人宰割。
首先是定性,看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我觉得最有可能是属于家暴和人生限制,两者之间可能是情侣,所以找男友要擦亮眼睛
近日,一则关于日本女留学生长期遭受同居日本男老师殴打的新闻进入人们的视线,并且,这个日本男老师还限制女生的外出以及饮食,非常令人愤怒,我国驻大阪总领事馆对于这则消息做出了声明,并且现在该女学生已经安全了,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该名男老师是日本京都府高中的一名讲师,与瘦殴打的女留学生是同居关系。我认为,这则新闻的事态非常严重,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遭老师殴打一事,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首先,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地位不高,没有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老师才这么肆无忌惮地伤害女学生甚至限制人身自由。其次,留学生出国在外,没有保护好自己,选择与一位31岁的讲师同居,她自身的安全性没有得到保障,发生这样的悲剧,和她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关。最后,留学生一个人日本,交友不慎,没有对朋友的性格作过多了解就同居了,非常危险。
一:留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
众所周知,留学生的地位向来不是很高,这位女学生居然遭到了男老师的殴打,说明该老师非常不尊重留学生,明目张胆地殴打别人。
二:留学生没有保护好自己
留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很淡薄,对于自己的安全问题十分不重视,选择与一名日本男老师同居,这是一种非常不理智的行为,自己随时会面临危险。
三:留学生交友不慎
留学生一个人在日本,没有亲朋好友,但是这位女留学生交友不慎,遇上了这样的男老师,对他的性格也没有过多的了解,所以才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关于中国女留学生在日本遭老师殴打一事,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出国留学 留学生在海外意外事故频发的具体原因

近年来,随着中国到国外留学人数的迅速增长,且留学生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国外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包括自杀、他杀、交通事故、灾害事件和其他的意外人身伤亡事件)与日剧增。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留学生人身意外事件频发?留学生又该如何自我保护呢?本文结合实例对这两个问题予以分析和总结,旨在提醒留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更多的自我保护方法。

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意外事故频发的具体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一、心理承受能力差导致轻生

现在,出国留学普遍趋于低龄化,不少刚刚高中毕业甚至没有毕业的孩子都通过各种途径出国留学,但是家长忽视了孩子的生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否能够承受单独在国外生活、学习的压力。

在家长们的一手安排下,年轻学子来到向往已久,又一无所知的外国,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经常感到无所适从,身边没有任何亲人和朋友可以倾诉自己的苦恼,一切的不如意在心底堆积得越来越多,却没有方法去释放,当这些心理疾患达到极限时,这些年幼的孩子往往会用极端的方法——自杀去终结。在欧洲某国就曾发生过这样的悲剧:一名不满18周岁的中国少年,因为出国留学3个月了,还没学会做家务,生活不能自理,觉得自己没出息,一气之下跳楼自杀。

一些家长为了尽快让孩子出国留学,在语言或专业知识还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仍然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不遗余力地把孩子往国外送。没想到孩子真正到了国外,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听不懂当地的语言,所掌握的外语连日常交流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去学校听课了。

在巨大的学习、生活压力下,造成一桩桩悲剧的发生。2004年10月,中国留学生张某在宿舍内非正常死亡。当地警察局经多方调查并进行尸检,确认其系自杀身亡。据了解,张某平时就性格孤僻,事发之前他没能通过语言考试,这很可能就是导致他自杀的直接原因。

二、结交朋友不谨慎酿成恶果

现在的留学生,基本上是直接从国内的校园走到国外的校园,很少接触过社会,非常缺乏待人处事的社会经验,很容易被别人利用。例如:两名在马来西亚留学的中国女学生因帮人携带的行李中藏有毒品,入境时被我国海关查获,并被刑事拘留;2000年9月22日,在日本筑波大学留学的许某被同学薛某杀害;2001年6月26日,女留学生程某被害。上述这3起案件均是所谓的“朋友”所为,包括最近发生的林俊被害案,也系交友不慎酿成的悲剧。

三、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激化矛盾

近年的留学生与改革开放初期的留学生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年的留学生很多是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里都备受宠爱,习惯于家人对他们的谦让和照顾,在同他人打交道时以自我为中心,一旦出现自己不合意的事情,常常唯我独尊,与人交往中容易发生摩擦。例如:有两位共居一室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遇事互不相让,都想让别人顺着自己,因此产生出很多矛盾。在一次谁先谁后使用卫生间的问题上再次发生冲突,矛盾被激化,两人在争斗中,一人失手将另一人杀死。

四、个人情感处理不当走向极端

留学生身处海外,谈恋爱、甚至同居的情况比较普遍。由于他们年轻,心智不成熟,身边又缺少家人、朋友,一旦出现感情问题,往往不能正确处理,容易采用简单过激的手段。像2004年4月,在德国发生了一起恶性事件:中国留学生张某仅仅因怀疑另一留学生追求自己的女友,二人在厨房发生争吵,结果张某用刀将另一留学生刺死;2003年9月16日,澳大利亚某大学的中国留学生葛某从其居住的9层楼窗户跳下,坠楼身亡。事后警方获悉,从葛某住所的衣橱中发现其女友的尸体。

五、日常安全意识淡薄频发意外

一些中国留学生,把国内的不好习惯带到国外,往往因日常安全意识淡薄,酿成惨痛的后果。例如:一名留学生在骑自行车时闯红灯,没能及时发现迎面驶来的一辆运输货车,被其挂倒,当场即昏迷,成为植物人;另一名留学生坐车未系安全带,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事故,被抛出车外,当场死亡;还有一名留学生因无视当地禁止游泳的警示牌,到湖中游泳,不幸溺水身亡。

六、炫富成为盗抢目标遭到洗劫

去年,英国的一家媒体曾报道,在伦敦Hendon地区,7名中国留学生合租的一栋3层楼房被洗劫一空,失窃的财物包括大量现金、数台笔记本电脑、iPad、iPhone、照相机以及鞋类、箱包、化妆品等。一名当地媒体人士透露,中国留学生喜欢“炫富”,让身边的英国人觉得中国人“富不可测”,可能是导致此类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中国发生的事件

日本老师发电影,有日本人杀中国人的镜头,可是在场的中国留学生却也跟着笑,于是鲁迅先生觉得医民心比医人疾病更重要~于是弃医从文~
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59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要改变中华民族在强国林立的现代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在当时,他与朋友们讨论最多的是关于中国国民性的问题: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通过这种思考,鲁迅把个人的人生体验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奠定了他后来作为一个文学家、思想家的基本思想基础。在当时,他和他的二弟周作人共同翻译了两册《域外小说集》,他个人单独发表了《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立国”必先“立人”的重要思想,并热情地呼唤“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精神界之战士”。
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对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有了更切实的思考,也初步形成了他的独立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鲁迅在仙台医专的学年考试成绩如下:
解剖学59.3分,组织学72.7分,生理学63.3分,伦理83分,德语60分,物理学60分,化学60分。142人中列为第68名。

日本留学的现实注定了江歌 刘鑫 陈世峰的纠缠

  如果,江歌、刘鑫、陈世峰三人中,有任何一人没去日本留学,这场悲剧很可能不会发生。但真实的日本留学生活注定了,这三个人有很大概率会走近。下面来说说真实的日本留学生活注定了江歌 刘鑫 陈世峰的纠缠。
  曾经,父亲的朋友找到我,咨询他的女儿该不该来日本留学的事。我果断地回复:"别来了。"

  江歌案开庭,法庭外排队抽签等待旁听的多半是中国人,除了记者外,留学生、在日定居的华人均在其中。
  被害人江歌,嫌疑人陈世峰,事件亲身经历者刘鑫,他们背后的共同身份是,在日留学生。
  “防火,防盗,防同胞”———这是江歌案引爆舆论的话题之一。江妈妈,在开庭前夕的记者会上也曾说,不后悔选择送江歌赴日留学,并且语重心长提醒留学的孩子们,在外注意安全,常和父母联系。
  留学,一个曾经闪亮的词汇。海归,曾几何时是让人向往的称呼。但是留学的痛苦付出与风险回报,圆梦的期待与成功的几率,孤独与独立,压抑与发泄……比起选择留在国内闯荡大城市,或是留学欧美,选择留学日本,也许是选择了更多纠葛与矛盾。
  如果出外闯荡,有一定的投资回报率公式的话,我们不妨看看赴日留学的投资回报率。
   “人间动物园”的东京生活
  就拿江歌租的房子来说。在日本,尤其在东京生活过的人,透过过往江歌案的新闻报道,一眼就能看出江歌所租的房子并不是什么豪宅。
  ▼
  发生凶案的公寓楼外景。
  江歌的出租房在“东中野”附近,虽然地段不错,但从地铁到家也要走上十几分钟。
  一个单人间,简单的厨房,进门就到了面积为9平米的狭小居室。即便如此,至少也要每个月付六、七万日元的房租。再加上水、电、煤气、网路宽带、住宅管理费等等,每个月下来,折合人民币也要六、七千块。
  ▼
  走廊尽头的房间,就是江歌的住所。江歌正是被陈世峰刺死在这条走廊上。
  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来讲,抛开衣、食、行,单单只是住,月支出五六千块,并不是个小数目。若在国内一线城市,每月支出六、七千元房租,能租到房子,应该会比有人间动物园之称的东京好得多。
  8小时花学费 8小时打工
  8小时睡觉的日子
  江歌就读的日本法政大学,陈世峰、刘鑫就读的大东文化大学,都是日本的私立大学,相对学费也是较高的。光是入学手续费就要约25万日元(1万5千块人民币),每一年的学费要上百万日元。也就是说,一年的学费就要支出6万人民币左右。
  当然,日本私立大学为招揽中国留学生,会给予品学兼优者相应的奖学金,也会给一般留学生一定的补助金。但是就算有这些奖学金,补助金,平均每年4、5万人民币的学费,相对于国内的一、二线本科大学来讲,也是极高的了……
   看了这些经费的支出,不得不去想钱从何而来这个问题?
  刘鑫曾经提到,在江歌被杀当晚,就算有陈世峰的尾随和骚扰,也依然打工到了深夜。可以想象,对刘鑫这样的在日留学生来说,打工无疑是维持生活的必要途径和手段。
   而打工会有多少收入呢?
  像刘鑫一样,在东京做餐饮服务行业的小时工,以平均时薪900日元左右,一个晚上工作5小时来计算的话,一天的收入大概为250块人民币。
  然而由于日本的劳动法和外国人管理条例的规定,留学生每周最多只能打工28小时工。换而言之,以900块日元的时薪计算,每月最高收入大概是6000块人民币左右。
  这个看似很高的工资,对于一个在日留学生来讲,在不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下,每月兼职小时工所赚的钱,也只是刚好抵了房租。
  江歌、刘鑫、陈世峰如一般在日本的留学生一样,学业、打工两头奔波。靠打工维持生计,靠父母的经济支援完成学业。
  然而每周工作满28小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相当于每周出勤5天,每次工作5小时,且其中的3天需要加班1小时......
  刨除白天的上学时间,按照这样的班表,对于24、5岁的江歌,刘鑫和陈世峰来说,恐怕连睡眠时间都难以保障,还有多少时间能留给学业?
  其实,面对看似挣钱容易的打工,很多留学生往往忘记了自己来日本留学的最初目的,违法打工,甚至为谋取高收入,从事风俗行业(日本法律规定,留学生不得在风俗行业打工)的人也不在少数。
   刘鑫和江歌的“志同道合”
  留学日本,不仅有为米折腰的经济压力,在一个陌生环境,特别是非母语环境下独立生活,更要承受许多情感的空虚与无从发泄的情绪。
  比起欧美,赴日留学的精神压力可算是比较大的。
  日本,是个单一民族国家,而非移民国家,也非大陆国家。作为留学生,几乎很难融入孤岛式的日本社会和日本人的交际圈。
  这种强烈的被排除在外的感觉,也间接或直接地促使许多留学生,只生活在留学生的圈子里。
  不可否认,除了陈世峰本人的人格问题之外,“找朋友难,找女朋友更难”的现状,可能也是陈世峰如此纠缠刘鑫,不惜以裸照相逼,要求复合的原因之一。
  恰恰是这段留学生之间的发泄式情侣关系,最终将江歌卷入其中,三个人的悲剧由此开始。
  此外,狭小的留学生交际圈,限制了选择朋友的余地。刘鑫和江歌有多么志同道合,我们无法评论。但可以想象,江歌与刘鑫同龄,都是山东老乡,又一起在外留学,这样重叠式的人际关系,可能是让善良的江歌不得不收留,从不洗衣做饭收拾家务,从不添置生活用品的刘鑫的原因所在。
  即便江歌在给江妈妈的电话里抱怨刘鑫,可是她依然让刘鑫住在自己的出租房直到案发。同理,对刘鑫来说,狭窄的交际圈,可能也是她选择与陈世峰这样的人同居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
  陈世峰的日语有多差?
  留学日本之后,生活会更好吗?会像江歌曾经期待的一样,毕业之后能找到好工作,或是在日本创业,让江妈妈过上好日子吗?
  江歌是日本政法大学的研究生,1920年建校的法政大学历史悠久,现在属于B级的日本私立大学。从法政大学毕业,在日本找工作,不会太难。换而言之,江歌为了考研,也一定是付出了许多努力。
  刘鑫和陈世峰所就读的大东文化大学,是E级私立学校,比起法政大学差了许多。同时,身为中国人的他们,在日本的大学里读的是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恐怕就算没有江歌案的纷纷扰扰,刘鑫和陈世峰能够顺利毕业,想在日本找个好工作也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
  陈世峰在庭审第一天时,辩解自己不是蓄意杀人,解释为什么随身带着换洗衣物这个问题时,他说,那些衣服是要送去洗衣房的。为证明自己说的没错,陈世峰说,由于自己不会说日语的洗衣房一词,所以曾在手机上特意查阅“清洗”二字。
  当然,不论陈世峰是真的要清洗一般的脏衣服,还是在杀人之后,急着要去清洗身上留下的血渍,陈世峰此番言论都暴露了,他日语的程度有多差。
  洗衣房这个词可能在中文不常用,但是在日本大街小巷都是洗衣店、洗衣房。一个常常去洗衣房洗衣服的陈世峰,竟然不知道洗衣房这个简单的日语词汇怎么说。
  以这样的日语水平,他在大东文化大学学了2年中文之后,能在日本找到好的工作吗?就算回国找工作,以他这样的日语水平,以及日本中文系毕业的毕业证,又能进入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令人深表疑虑。
  一个人的发展,固然和他的自我努力分不开。但同时,在一个社会中能否实现个人理想与个人价值,也和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在当今日本,上个世纪的经济崛起早已成为往事。经济不景气,找工作难,是不争的事实。此外,在全球化的今天,比起英语,日语的竞争力并没有那么大。
  当然,在如此形势下,依然选择来日本留学,这其中一定有很多是喜欢日本文化的人,或是抱着深入学习与了解日本先进领域知识的想法。
  这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如果没有具体目标,抱着到海外镀层金就能找到好工作的想法,当今的日本绝非一个好的选择。
  联想到江歌案发酵之初,曾有陈世峰的大学同学描述陈世峰的性格,说他上进心极强,又不服输……又说陈家境不好,从小都很努力……
  如果这些描述属实,靠着父母紧衣缩食,努力付出攒下的钱到日本留学,可连简单的“洗衣房”一词都没有学会的陈世峰,即便没有制造这一场悲剧,在日本的三流大学学习了汉语之后,想赚回出国留学的成本,恐怕也并不容易。

鲁迅有一篇纪念一位留学时代的同学有后来同事的文章是?

纪念一位留学时代的同学又是后来的同事的文章是《范爱农》

日本留学:虚无伤感的岛国情怀

“洛丽塔”是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同名小说里的主人公。这个有着一双大眼睛的12岁少女,与养父发生了一场不伦之恋。小说面世后反响强烈,被改编成各种文艺形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在日本留学,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是洛丽塔的影子。
  从此“洛丽塔”成为外表或实际年龄较小、尚处发育期的可爱少女的代名词,而“洛丽塔情结”则被用来形容对这类少女产生迷恋的一种特殊倾向。
  “洛丽塔”并非日本原创,但如今只要提起这个词,很多人都会想到日本。因为在日本,几乎任何题材的文化产品,都有可爱少女的大眼睛在闪动。
  洛丽塔,无处不在的影子
  早在1966年,日本就诞生了剑持加津夫的罗莉(“洛丽塔”的日语发音)写真集《NYMPHET·12岁的神话》,和最早的“洛丽塔杂志”《少女爱丽斯》。1979年的漫画《CYBELE》则是日本最早的罗莉漫画同人志。受到这些文化产品的影响,“洛丽塔旋风”在20世纪80至90年代一发不可收拾,大眼睛的可爱少女青涩形象在动漫、游戏作品中蜂拥而出,如《天地无用》中的莎莎美、《魔卡少女樱》中的木之本樱等。有人说,1995年以后的日本动漫作品,“每一部都有洛丽塔的影子”。
  不仅如此,“洛丽塔”的身影也出现在那些看似并不相关的文化产品领域,比如恐怖片中洛丽塔造型的受害者。市面上,洛丽塔娃娃和服饰道具也十分抢手,而COSPLAY(角色扮演)活动中的洛丽塔更是公认的热点。就连许多成年女性也不惜花上近万美元,去欧洲参加所谓的“公主之旅”,亲身体验一把重归洛丽塔的感觉。在日本时尚的发源地东京涩谷和原宿神宫桥,每逢周末,到处都能看到身穿褶边公主裙、头戴花边婴儿帽,或是扎着宽大的缎带、抱着泰迪熊玩偶的“洛丽塔少女”。正因为这种现象在日本文化产品中已经如此普遍,日语中甚至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洛丽控。
  虚无伤感的岛国情怀
  有人认为,日本人钟爱“洛丽塔”是一种变态行为;也有人把它归咎于持续低迷的日本经济,认为由此引发的悲观情绪使日本女性产生了严重的“白日梦情结”,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回到少女时代”。更有专家称,这是一种因遭受原子弹袭击而萌发的“小男孩亚文化形态”。二战后,日本社会普遍感到失败和压抑,时刻担心原子弹会再次降临,因而产生了希望“在成人世界里像小孩子一样生活”的奇怪念头,并通过“洛丽塔”宣泄出来。
  从某个层面来说,这些对日本人“洛丽塔”情结的分析都有一定道理,因为不少“洛丽塔”作品充斥着受虐、压抑、自我毁灭等非常情绪,而且许多可爱少女在文艺作品中以悲剧收场。但如果仔细分析这种情结,就会发现它深深植根于日本社会的土壤中,在日本由来已久,远比泡沫经济破灭、二战战败早得多。
  日本是个岛国,地域狭小,历又长期处于邦国林立的藩镇割据状态,战事不断、天灾频发,这一切让日本人产生了“人生五十年,如幻如露”的不安定感。他们悲叹世事无常,认为应该及时行乐,逐渐形成了自怜自恋的心理,对转瞬即逝的美丽特别推崇。在他们看来,越是悲情的、短暂的、注定要毁灭的东西,就越应该精致完美。所以日本武士的切腹仪式程序繁琐,日本城池的“落城礼”(失败陷落的仪式)也相当复杂,而日本人都视为理所当然的事。
  传统与舶来文化的天作之合
  青春期的少女同样具有完美、易碎的特点。她们纯洁天真、温柔可爱,但青春年华如樱花般短暂,即使不被卷入命运的漩涡中,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很快失去光彩。《洛丽塔》原着中的少女,后来变成了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母亲。日本传统文化中虚无、伤感的情怀和舶来文化,就这样在少女身上达成了天作之合。
  正因如此,“洛丽塔”才不仅满足了日本男人的口味,也得到了不少女性的青睐:前者是一种不无异常的审美取向,后者则是自怜自恋情结的体现。因此,拥有“洛丽塔”形象的日本文化产品涉及面非常广泛,一味斥之为“低级趣味”是不可取的,更何况并非每个大眼睛少女都是“洛丽塔”呢!

我是日本留学10月生,签证还没更新,出勤率低,求助

你好,
1.先说明一下,出勤率不是查不查的问题,而是更新签证时必须要提交的材料之一。
2.60%的出勤率实在是太低了,即便你海外送金超过100万日元,那么你那40%的时间 在干什么,即使你说你不是去打工,入管局对你学习的诚意抱有怀疑。
3. 你现在所要做的是,先找学校,看看怎样能把出勤率补上,要全面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4. 找老师,跟老师拉关系,说出你的烦恼,看看老师愿不愿意为你帮忙。在学校和老师面前,要树立你是优秀的留学生的形象。
5. 对于那缺勤的40%,或说生病,或说朋友生病需要你照顾,总之你得编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跟学校讲清楚,你必须在诚恳的态度下请求学校给予通融、关照、帮助。
你没有听说过出勤率太差被赶回国的,是因为你在日本生活圈子还不太大,今年很多4月份签证更新的被拒签,悲剧太多了,你上小春网看看,就知道了,有的还是出勤率100%,只因可能是被抽查到超时打工。
仅供参考
那你就在剩下的时间争取全勤呗,中间还隔着个暑假,即使全勤也未必有用,出勤率如果达不到80%的话,你就有点危险了,达不到60%的话你就悬了。最近入管查出勤率好像挺严的。另外你近一年的海外送金有多少?如果能有100万日元甚至更高的话,有可能不会查你的出勤率。还有就是你的健康保险都交了没?
你好!
更新签证可在到期3个月前开始,一直到你签证到期的最后一天为止。
60%的出席率必须有“出席率低下理由书”。
出席率低于70%的更新都很困难。学校不告诉你自己出勤率是不对的。不过看着样子这学校打算赶你回国吧,怕你黑在日本他们负连带责任。
你出席率为什么那样低啊?不过既然语言学校也存心整你,那你就只有背水一战了。努力准备留考。万一10月到了你更新留学签证被拒绝,你可以换3个月短期滞在签证。虽然不能打工了但你可以参加留考和最晚1月份的校内考。只要这次大学考上了,那也就没问题了。大不了1月份回国4月份再回来。
日本人就是这样用制度去排挤他们不喜欢的人。所以我们也要利用好各种制度开拓自己的道路。

鲁迅之妻朱安其实一生未安!她的悲剧一生谁之过?值得女性警醒

1

那个低眉顺眼的女子,那个一直在角落里的女子,一生未曾反抗,只想以顺从和柔情来感化他,但终未能如愿。

她叫朱安。他是鲁迅。我早年读中学的时候,只知道鲁迅妻子是许广平,却不知鲁迅还有一个原配,叫朱安;更不知道,这位从一而终的原配,在与他一生的婚姻中,未曾得到过些微温暖,未曾得到过丝毫怜惜。

风云变幻,世事变迁,朱安,始终生活在孤寂中。这样的生活,太苦。

当我一点点搜集资料,走进他们的生活中时,我对鲁迅有理解,也有不平。

说理解,是因为,当年他是一个去日本留学的新青年,心中充满了革故鼎新的思想。他怎么会去找一个他并不中意的姑娘结婚? 然而,他不想拂了他所深爱的母亲的好意。哪怕是被骗回国,他依然乖乖地走完了所有的传统程序,迎娶朱安,与这位大他三岁的女子拜堂成亲。他,其实也苦。

婚后四天,他又东渡日本,整整13年。1919年,他回国后,他依然没有把她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物”,一个他母亲赠给他,他不得不接受的礼物;一个负责他母亲起居,照料他生活的一个物。

说不平,是因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然而在悠长的岁月中,他竟对她物一丝一毫的情义,哪怕到死。 1923年10月的时候,他肺结核复发,菜饭不进。朱安在旁照顾,无微不至,她在厨房里把大米泡了,亲自把米一下一下砸碎,煮成米汁,把鱼熬成鱼汤,端给他喝。等他稍有好转时,朱安又天天给他熬米粥。

然而,他病好之后,不再需要她了。如果家里仅剩下他们俩,即使同桌吃饭也不声不响。然后晚上各回各房睡觉。

甚至,同一只箱子的箱体和箱盖分两处摆放,一处放洗好的衣服,一处放要洗的衣服。他努力减少彼此之间的接触机会,哪怕只是言语接触。

对妻子,怎么可以这样?!

这是一个冰窟,一个永远的冰窟。从无温暖,从无关心,更别谈爱情,亲情。我诧异,朱安,怎么没疯掉?!

2

我曾经带着愤愤不平评论过:先生在这个婚姻问题上,做得太过。你既然是新文化闯将,不要封建家庭指定的旧式女子,那么就坚定一点,坚决不要,不要娶过来,也放她一条生路。人家虽然是旧式女子,没文化,脑子里没有新思想,配不上你,但也并不意味着就必须一辈子守活寡,枉费青春,吊死在一棵树上。

卑微人物也有其追求一种卑微幸福的权利。既然把她明媒正娶过来了,那么你就有做丈夫的权利和义务,如果你不想履行义务那从一开始就退聘。何以娶进门了再冷暴力一辈子?!

先生因为孝顺母亲,所以全盘接受了母亲给的礼物。所以朱安被娶进家门侍侯他母亲一辈子,这是她作为一个妻子的唯一功能。

先生一生批判国民劣根性、封建礼教,著述蔚为大观。还记得在《朝花夕拾》文集里先生批判讽刺过老莱娱亲式的愚孝,那他这种孝难道就不是愚孝之一种吗?这种愚孝的代价便是朱安一生在苦海中默默承受。

他们夫妻俩中最受封建礼教之害的是她,最该抨击封建礼教之害的也应该是她。先生的主业之一便是抨击封建礼教,并且成功逃离礼教,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可朱安,“无刀无笔”,无以发声,所有的痛逐渐湮灭在历史的缝隙中。

朱安临终前,泪流满面地说:“希望死后葬到大先生之旁。” 然而,她最终还是被孤零零地安葬在北京西直门外保福寺处,坟上没有任何标记。

生前寂寞一生,死后孤独永远。这是何等的惨烈?

3

我心绪难平。 我一直在想,这个悲剧的问题在哪儿?难道她从无机会改变,从无机会逃出生天吗?

然而, 当我在翻看资料的时候,我却发现了朱安命运的三次翻转机会。三次机会,均被错失。谁之过?

第一次,鲁迅提出让朱安不绑小脚,进学堂,但被朱安家里人给拒绝了。朱安绑不绑小脚,上不上学堂,这个事情她自己做不了主。能做主的家里人,却把这事否决了。如果她进了学堂,她或许还能跟夫君有所交流。然而,没有读过书的她,却终究活成了一只一直慢慢爬,但总也爬不到他心里的蜗牛。

第二次,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反目之后,在搬离周作人住处之前,鲁迅曾问过朱安,是回娘家还是继续跟着他?在旧时,一个嫁出去的女人被退回娘家,要承受闲话舆论的高压,娘家社会地位也会受到巨大影响。所以,朱安不能回娘家。

第三次,鲁迅曾经提出让朱安以周家义女身份出嫁,被朱安拒绝了。朱安的内心世界,是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世界,是没有经受过现代女性教育、所以更谈不上有独立意识的世界。这使得一个被裹挟进新时代的旧式小脚女子,已经无力自立,无法找到自己的空间。娜拉出走后会怎么样?这不是她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她压根没想过要走出去。

所以,在周老太太的一次寿宴上,朱安穿戴整齐地跪在亲友面前,说:“我来周家已许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但我也不会离开周家,我活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我的后半生就是侍奉我的婆母。”

她没有文化,没有底气,没有自立能力,所以她死心塌地地把自己交给一个冰冷的男人。

鲁迅给了她出路。只是,她已经无力走开。受苦至死,成了她唯一的归宿。

4

那个时代的女子,是不是只能依附男人,男人一旦绝情,女子便再无出路了么?

——并非所有女子都是如此。比如张幼仪。

张幼仪于1915年10月在浙江硖石与徐志摩结婚。在徐张结婚之初,两家父母都对张幼仪表示满意的时候,徐志摩却嫌她“土气”。1922年3月,两人在德国柏林离婚。徐张走过的婚姻路,离整7年还差7个月。

所幸张幼仪未曾绑过小脚,张幼仪受过教育,张幼仪还有站起来的勇气。

张幼仪离婚后,一边照顾幼子徐德生,一边学习幼儿教育,后来,还去了斐斯塔洛齐学院专门攻读幼儿教育。在德国三年,她自学了英语、德语,对商业管理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当时上海刚刚兴起旗袍之风,张幼仪把法国巴黎最新潮的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她开的公司“云裳时装”在上海迅速爆红。这还是那个被人嫌“土气”的张幼仪么?

后来,张幼仪执掌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她被被誉为金融界传奇女强人,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她教育孩子,照顾老人,发展事业。在告别徐志摩30多年后,她于香港和苏纪之结婚。两人在一起幸福生活了20年。

我很感叹。当年张幼仪在异国他乡,被离婚抛弃,转而幼子夭折。离婚丧子之痛接连而来。她竟没垮。 她以前读过书,在柏林遭受沉重打击之后,她选择继续学习,重新生活!

所以,对于朱安,其根本之苦,在于娘家人一开始就给她抽掉了人生中一个人最能倚靠的读书学习的经历。有了文化,她才有可能和她的“大先生”举案齐眉;即使再不合,她依然可以拼出一片自己的空间与事业。

人,需要接受教育,努力学习,不断吸取新鲜知识。这个世界时刻在变。规则在变,道德观念也在变。鲁迅,一个不断读书写文章的人,一个经常和青年学子谈天论地的人,一碰到许广平,一擦出思想火花,便去追求,便去爱。所以他走出了他前期的孤独禁欲的非正常生活。张幼仪即便离婚丧子,依然用读书学习在这个新世界中给自己辟出一块自由之地。在这块自由之地上,她拥有了自己辉煌的事业,和属于自己的爱情。

而朱安,坐在那个三从四德的千年角落里,一生孤寂,只能依靠那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维持生计,把自己卑微到尘土里,依然得不到身边这个男人的正眼一看;甚至在死后,也依然无法跟她的“大先生”葬在一起,一缕孤魂,始终无处停靠。她终究做了那种旧式规则的陪葬。 这种陪葬,早在当初娘家人剥夺她读书的权利时,就已经开始了。 对于张幼仪来说,离婚就像一把梯子,让她从痛苦爬到了幸福;而对于朱安来说,不离,孤寂一生;离了,万劫不复。

女子无才不是德;相反,女子有才才能“得”——得到一个在绝境中翻身崛起的可能性。

朱安的悲剧,是不是值得太多的女性朋友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