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普曼大学在哪里,《录取通知》的原型在哪个大学读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15 08:34:12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电影里的南哈蒙理工学院在哪里?


美国橘子郡“查普曼大学”。电影《录取通知》中,南哈蒙理工学院,是根据真实事件编着的院校。其原型是美国橘子郡“查普曼大学”。查普曼大学,是一所中型综合性私立非盈利大学,创立于1861年,是加州最负盛名的私立大学。坐落于加州极为繁华的艺术,商业,科学和技术中心之一的橘子郡,吸引了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1934年,该机构更名为查普曼,以纪念橘子郡的企业家、和学校的创立者查普曼先生。1954年学院所在地,迁至加利福尼亚州的orange的闹市区。该校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兰治,距洛杉矶仅55公里。学校在电影、电视制作、商业、经济、音乐、教育、艺术交流、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等领域,获得国际教育管理协会的认可,且受到学术界的众多好评,是美国西部地区,环境极好的留学圣地。影片取景工作,全部在加州南部的圣费尔南多、和橘子郡完成。

《录取通知》的原型在哪个大学读书?

电影《录取通知》的原型,南哈蒙理工学院是根据真实事件编著的院校,美国橘子郡查普曼大学,查普曼大学是一所中型综合性大学,创立于1861年,是加州最负盛名的大学,1934年该机构更名为查普曼。
查普曼大学创立于1861年,1869年西方学院校合并后,在洛杉矶加州大学的基督教,1934年该机构更名为查普曼以纪念orange县的企业家和学校的创立者查普曼先生。
1954年学院所在地迁至加利福尼亚州的orange的闹市区,有安静的大学城气氛,在洛杉矶东南55公里处。1991年,学院又更名为查普曼大学以反映其演变成全面高等学校。
扩展资料:
《录取通知》由斯蒂夫·平克执导,贾斯汀·朗、乔纳·希尔、哥伦布·绍特、玛丽亚·泰耶尔和布蕾克·莱弗利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6年8月18日在美国上映。
电影讲述快高中毕业的巴特比正面临着升学压力,他投出的8封大学入学申请信全被拒绝。迫于社会与家庭的压力,自己创立了一所大学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我想去美国念传媒专业,想问下哪几所大学比较好呢?

美国的大学中,传媒学科声誉很高的大学主要如下:
南加州大学 美国
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UCB) 美国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美国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 美国
斯坦福大学 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 美国
密歇根州立大学 美国
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UCLA) 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 美国
纽约大学(NYU) 美国
密歇根大学 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美国
康奈尔大学 美国
耶鲁大学 美国
其中南加州大学的传媒学院位列全美第1。
1ColumbiaUniversity哥伦比亚大学
2UniversityofMissouri密苏里大学
3UniversityofWisconsin-Madiso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4NorthwesternUniversity北大学
5UniversityofFlorida佛罗里达大学
6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北卡罗来纳大学
7OhioUniversity俄亥俄大学
8IndianaUniversity,Bloomington印地安那大学伯明顿分校
9UniversityofCaliforniaBerkeley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校区
美国,是传媒领域的超级大国。为什么如此笃定?因为地球上最早的传媒领域各个专业就是在二十世纪的美国开始逐渐开始兴起和完善的。
到如今,有关传媒类的专业已经遍布于各种学科之中,包括计算机科学,商科,信息技术,艺术等等。
所以,传媒专业犹如一个框,将不同学科种类整理在一处,具有多样性,这也为想去美国学传媒专业的同学带来了许多选择。
美国的传媒学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向,新闻类传媒、营销广告类传媒、大众传媒类、媒体发布类及创作表演类。
传媒专业的课程涉及到人类及社会信息传播的各个方面,它包括符号学、社会语言学、历史、社会学、人类学及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课程中大约有75%文科和科学课程,包括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历史,经济学等。
总体来说,传媒专业在Master阶段就是进行专业的职业教育,PHD就是进行学术研究人员与教学人员的培养。
美国大学传媒专业的申请方向
传媒方向可以划分很细,涉及到传播学、新闻学、广告学、公共关系学、电影等专业。  
不知道题主所谓的是哪些具体专业呢?如果是电影专业的话,美国电影专业排名前30名的学校有:
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电影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查普曼大学、加州艺术学院、洛约拉玛丽蒙特大学、爱默生学院、卫斯理安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斯坦福大学、波士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瑞格林艺术设计学院、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罗德岛设计学院、伊萨卡学院、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旧金山州立大学、艺术中心设计学院、雪城大学、普拉特艺术学院、纽约电影学院、福赛大学、旧金山艺术大学、洛杉矶电影学院、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纽约市立学院
今天说说数字媒体,该学科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涉及到的领域颇多,深得艺术生的青睐。今天acg艺术留学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数字媒体国外读研院校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数字媒体国外读研院校有哪些
1.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美国)
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动漫设计、数字媒体、影视制作;院校地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大学公园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又译南加州大学,简称南加大(USC),是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世界著名高等学府,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1880年由监理会创立,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
南加大的众多学院均居全美前10。其中电影学院,新闻学院位列全美第1,公共政策学院位列全美第2,建筑学院本科和研究院分别位列全美第5和第9,工程学院位列全美第8,商学院本科和研究院分别列为全美第11和第18。
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美国)
申请难度:4.5;优势专业:建筑、景观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史;院校地址:美国加州伯克利市(旧金山湾区)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简称伯克利,位于美国旧金山湾区伯克利市,是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位列2016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世界第3、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4 。
伯克利是加州大学的创始校区,也是美国最自由、最包容的大学之一;该校学生于1964年发起的“言论自由运动”在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改变了几代人对政治和道德的看法 。伯克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研究及教学中心之一,ARWU理科排名世界第1、工程及计算机均排名世界第3、人文社科也长期位列世界前5,与旧金山南湾的斯坦福大学共同构成了美国西部的学术中心。
3.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英国)
申请难度:4.0;优势专业:电影;院校地址:英国伦敦
伦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 London),是伦敦大学的创校学院之一,全球20强大学,英国金三角名校和罗素大学集团的知名大学,又译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简称KCL或King's College。伦敦国王学院在1829年由英王乔治四世和首相威灵顿公爵于伦敦泰晤士河畔精华地带所创建。
伦敦国王学院目前共有9大学院,其中国王商学院成立于2017年:
自然科学与数学学院(Faculty of Natur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工程科学学院(Faculty EngineeringSciences)
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院(Faculty of Life Sciences and Medicine)
佛罗伦萨南丁格尔护理与助产学院(Florence Nightingale Faculty of Nursing and Midwifery)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学院(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
4.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英国)
申请难度:4.0;优势专业:纯艺术、电影;院校地址:英格兰布里斯托
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简称“布大”,建于1876年,是一所位于英国英格兰西南部城市布里斯托的世界百强名校,英国老牌名校,以“学术卓越创新与独立前瞻性精神相结合”享誉全球,科研实力全英Top5(2014REF),在各大世界排名中稳居英国十强,历史最高世界排名第27名(2011QS)。布大一直是英国本地人心中的顶级名校,也是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最青睐的大学之一,并长久以来作为牛剑之外的首选(Bristol has long been a natural alternative to Oxbridge)。

jelena jensen哪部好看

Jelena Jensen
洁琳娜·詹森(Jelena Jensen,1981年10月7日-)为美国演员及模特。
中文名
洁琳娜·詹森
外文名
Jelena Jensen
星座
天秤座[1]
身高
1米78
体重
63公斤
出生地
洛杉矶
出生日期
1981年10月7日
职业
演员
三围
34F-26-36
鞋码
42码
眼睛颜色
浅褐色
发色
棕色
祖籍
德国
影片数量
42部
imdb编号
nm1549812
早年经历
洁琳娜就读于加州橘郡的查普曼大学(Chapman University),并在2003年5月以极优等成绩取得了电影电视制作的艺术学士学位。
共5张
Jelena Jensen
演艺经历
洁琳娜第一次摄影是由史考特·圣詹姆斯(Scott St. James)掌镜,刊登在2003年8月份的《Club》杂志。之后曾与Suze Randall、Holly Randall、Richard Avery等摄影师及Andrew Blake、Robby D和Celeste等导演合作。她也担任过绳模。
洁琳娜为许多网站拍摄过写真,并曾登上《Penthouse阁楼》和《花花公子特别版》等杂志。她还演出过数位游乐场(Digital Playground 简称 DP)所制作的《Jack's Playground》系列。另外,她也曾担任Playboy TV的《Totally Busted》节目主持人。
2009年6月22日,洁琳娜在官方网站推出第一次与男性合作的影片。
获奖记录
2010 XBIZ Award XBIZ奖项 – 年度网络宝贝
主要作品
洁琳娜已经出演了42部影片和许多网络视频片断。以下是部分精选影片:
Best of Stocking Secrets(2005)
Meridians of Passion(2004)
Bad Biology(2008)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件显示西奥多·罗斯福在儿子死后承受不起的悲痛

查普曼大学美国战争书信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War Letters at Chapman University)的创始人安德鲁·卡罗尔(Andrew Carroll)是一个收集美国每一次战争中的战时信件的档案馆,他是新书《我的战友:约翰·潘兴将军和帮助赢得这场伟大战争的美国人》的作者,这本书生动地再现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1918年7月14日,在敌后的一场激烈的飞机失事中丧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和以前未出版的杂志和信件,包括一位年轻人的日记和信件,他无畏无惧,深受家人的爱戴。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儿子昆廷。在卡罗尔的书中,年轻的罗斯福的最后日子是在朋友和家人的来信中讲述的。21岁的昆汀·罗斯福写道:“一战期间,将军们给道格博伊的信中有一句话是关于战争的悲伤”“我现在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享受飞行。”致他的未婚妻弗洛拉·惠特尼,1917年12月8日,来自法国伊索敦。昆廷是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小儿子,他的信中流露出拉斐特·埃斯卡德维尔飞行员多年前表达的同样热情。“这些小而快的机器是令人愉快的,”他在提到他们使用的Nieuport 18时写道,
你在它们里面感觉很自在,因为驾驶舱里只有你和你的控制装置的空间,一英寸也没有。他们动作很快。这不像驾驶笨重的柯蒂斯,因为你可以在一个纽波特里做两个循环,而这需要柯蒂斯做一个。天太冷了,太冷了。即使是在我的泰迪熊身上,-这就是他们所说的飞行员服,-我一般都会冻僵,如果我试着做天花板的话。如果在下面结冰的话,大约一万五千英尺高的地方会有些冷。航空极大地改变了我对宗教的看法。我不明白天使们是怎么看的。
罗斯福从11岁起就被飞机吸引。1909年夏天,他和家人一起去法国度假,当时他正在看他的第一场航空表演。“我们当时在莱姆斯,看到所有的飞机都在飞行,看到柯蒂斯以最快的速度赢得了戈登·班尼特杯,”罗斯福写信给一位学校的朋友,提到航空先驱格伦·柯蒂斯,“你不知道一次看到所有的飞机都在航行有多美。”(讽刺的是,当罗斯福后来学会飞行时,他最不喜欢的飞机是柯蒂斯制造的,他也经常拼错柯蒂斯的名字。罗斯福在大学时背部受了重伤,他发现柯蒂斯的飞机是极不可原谅的。)

我的战友们:约翰·潘兴将军和帮助赢得了 *** 畅销书《战争信笺》和《线后》的作者 的美国人民,安德鲁·卡罗尔的《我的战友们》利用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和新发现的书信和日记,对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进行了生动而感人的描述。罗斯福19岁时在纽约米诺拉开始了飞行训练,那里有一所航空学校,离他在牡蛎湾的家不到半小时。中尉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伊苏敦。罗斯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机械师,他从小就在修理损坏的摩托车和汽车发动机,在执行飞行任务的同时,他还负责维修50多辆卡车。他还负责补给,因为他法语流利,当美国高级军官不得不与法国官员交谈时,罗斯福经常被要求担任他们的翻译。

罗斯福因与一位固执的上尉发生冲突而赢得了士兵和下级军官的钦佩,后者不愿给士兵们急需的冬靴“在昆廷·罗斯福中尉的命令下,”一个叫林顿·考克斯的中尉在美国的一家报纸上回忆道,“我们在伊苏敦接受艺术训练在三英尺深的泥泞中站岗,充当锯木匠和斧木匠,为1200名徒劳等待飞行机器的学员搭建庇护所时,当发现军需官拒绝给我们发放胶靴时,事情突然陷入了危机,因为正规军的规章没有正式提及或承认飞行学员。
考克斯接着讲述了一次又一次的上诉被驳回,这些人开始生病,在冰冷的泥浆中站了几个小时直到膝盖。罗斯福决定接近上尉,用考克斯的话来说,上尉“对军队的繁文缛节很固执,没有勇气锻炼自己的判断力”,要求给士兵们穿上合适的靴子。当罗斯福也被拒绝时,他要求作出解释。年轻中尉的无礼激怒了船长,命令他离开办公室。罗斯福不肯让步。
“你以为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罗斯福说:“上尉要求说:‘
’‘ ’‘我会在你履行了这项请求之后告诉你我的名字,但不是以前。”。他并不害怕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是不想因为自己有名的姓氏而出现期望偏袒的样子。
对峙升级,据考克斯说,“昆廷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愤怒,站起来说,“如果你脱下你的萨姆·布朗腰带和军衔标志,我就脱下我的,我们看看你能不能把我赶出办公室。如果我因为违反军事纪律而被军事法庭审判的话,我会为我的士兵们准备这双靴子。“去前线有一件好事,”罗斯福写信给他的母亲。“我将忙于担心我自己脖子的安全,以至于我没有时间去担心战争的进展。”(由企鹅/兰登书屋提供)
另外两名听到喊声的军官在任何拳头被扔出去之前插手,罗斯福冲出办公室,直接去了少校营。他解释了当时的情况,少校同意罗斯福的意见,并向他保证会提供这双靴子。
“罗斯福刚离开少校办公室,军需长就进来了,说营地里有一位航空中尉,他想把他送上军事法庭,考克斯回忆道:
“中尉是谁?”?少校问:
“我不知道他是谁,”船长回答说,“但我能查出来。”
“我知道他是谁,”少校说。“他的名字叫昆廷·罗斯福,这个阵营里没有比他更好的绅士,也没有比他更有效率的军官,据我所知,如果有人值得军事法庭审判,你就是那个人。从现在起,你给每一个申请他们的学员发胶靴,武装条例就要被诅咒了。
这双靴子马上被发了出来,学员们大声称赞罗斯福中尉。
向他的家人和未婚夫道歉,说他的信“乏味得说不出话来,毫无意思,罗斯福解释说,他仍然深陷于官僚主义和公务之中。(他还患上了反复发作的肺炎和麻疹,这是他在完全康复之前一直瞒着家人的消息。)整个航空部门都受到了混乱和延误的困扰;1918年1月15日,他给母亲的一封信,罗斯福怒斥“坐在华盛顿的小锡神平民和军队化石,似乎除了撒谎什么也不做”,说法国的情况应该进展得有多好。他写道:“我看到一份关于我们将在6月前组建的100个中队的官方声明,
” “这对我们来说并不好笑,这似乎是犯罪行为,因为他们希望我们产生100个中队所能得到的结果。”。国会拨款建造了5000架美国战机,但到1918年初,美国海军制造者无法用任何比喻来描述盟军或德国人的发展。
甚至没有与作战部核实,潘兴将军立即从法国订购了几千架飞机,罗斯福在写给他母亲的信中继续写道:“去前线有一件好事。”。“我将忙于担心我自己脖子的安全,以至于我没有时间去担心战争的进展。”他也觉得作为罗斯福,有义务参加战斗。不到一个月后,罗斯福被派往巴黎,负责从他们在首都的工厂飞往他们在法国各地指定的机场。虽然并不危险,但事实上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它为驾驶不同类型的飞机提供了 *** ,还为住在豪华的宿舍带来了额外的好处。罗斯福拒绝了,
又过了两个月,罗斯福仍然被困在伊苏敦。然而,有一些好消息要报道。1918年4月15日,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学校里的事情开始变得热闹起来。“首先,我们听说他们暂时不会再从美国派飞行员到这里来,这是他们在空中服务方面作出的第一个明智的决定。1918年6月25日,昆廷·罗斯福骄傲地向母亲宣布:“现在,他们必须有两千名飞行员在这里,天知道,我们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有足够的机器来满足一半的需求。”
****
“我现在是第95航空中队第一追击组的一员。”。“我在前线欢呼,哦,我很高兴。”
在7月11日,他给她发了一封更详细的信,描述他的经历。“我第一次真正兴奋的是在前线,因为我想我得到了一个博切,”昆廷写道,
我们分手的时候,我和我中队的其他人一起高巡警,因为队形上的错误。我掉入了一个转弯处[即跳水]——这些飞机的表面太小了,到了五千你就不能用它们做太多的事情了。当我理直气壮的时候,我在哪里都看不到我的人群,所以,因为我才起床一个小时,我决定在回家之前,在周围转悠一下,因为我刚刚过了线。我转过身,绕了五分钟左右,然后突然,就像飞机在空中聚焦一样,我看到三架飞机在编队。起初我以为他们是博切人,但由于他们不理我,我最后决定追他们,以为他们是我的一部分,于是我全速追上他们……”
他们一直走得很直,当领队转弯时,我几乎排好队,我惊恐地看到他们有白色的尾巴和黑色的十字架。不过,我离他们太近了,我想我可以把车停下来,朝他们开个玩笑。我有高度在他们身上,更重要的是他们没有看到我,所以我停下来,把我的目光放在最后一个人身上,然后放手。我看见我的跟踪器在他周围转来转去,但不知什么原因,他甚至都没有转过身来,直到突然他的尾巴上来,他在一个小洞里掉了下去。我想跟着他,但另外两个已经开始追我了,所以我不得不逃走。然而,我可以一半地看着他回头,当他撞到三千米以下的云层时,他还在旋转……”
现在每个人都很高兴在我们的中队,因为我们得到了新的飞机。我们一直在使用Nieuports,它的缺点是不太可靠,而且容易起火。
三天后,昆廷被德国战斗机包围,无法摇晃,头部中了两枪。他的飞机失去控制,坠毁在敌后。
昆廷死亡的消息被世界各地报道。即使是德国人也钦佩总统的儿子会放弃普里的生活昆汀小时候很喜欢骑马。在悲伤中迷失,罗斯福会独自一人站在那里,静静地重复他小时候给儿子起的昵称,“哦昆蒂·奎,哦昆蒂·奎。
罗斯福夫妇决定把昆廷葬在欧洲,但他们确实从他的飞机上取回了那根损坏的车轴,这根车轴在他们牡蛎湾的家中非常显眼。
我的战友:约翰·潘兴将军和安德鲁·卡罗尔帮助赢得了这场伟大战争的美国人,将于4月4日由企鹅出版社出版,企鹅出版社是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Publishing Group)旗下的一家公司。版权所有?2017,由安德鲁·卡罗尔(Andrew Carroll)所有。卡罗尔还是PBS电影《大战》(the Great War)的历史顾问,该电影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4月,卡罗尔还将发起“百万封信活动,“他将前往全国各地,鼓励退伍军人和军队与美国战争信件中心分享他们的战争信件,以便为子孙后代存档。”
“KDSP”“我的战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件”将于2018年11月29日在国家邮政博物馆展出。

如何写砸一本小说

《如何写砸一本小说》这本书一开始是书名吸引了我。关于写作的书我也看了很多了,这本教你如何把一本书写砸的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本书的副标题——《手把手教你避开两百种创作误区,用他人的错误为你的创作铺路》才是这本书真正的主旨。

本书是两位作者的联名作品。?一位是霍华德·米特尔马克,曾在多家著作代理机构、书籍或杂志出版社担任不同的编辑职位。著有小说《法定年龄》以及一系列儿童科普读物,其书评及随笔曾发表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费城问讯报》《国际先驱导报》《好莱坞报道》等刊物。

另一位作者是桑德拉·纽曼,是一位小说作家,在天普大学、查普曼大学、科罗拉多大学、翁特贝格诗歌中心以及古瑟姆作家工作坊教授小说写作。著有小说《蛋糕》和《唯一一件人人都做过的好事》以及回忆录《关于富人的传说》。

霍华德是一位审核作品的编辑,所以他认为的有缺陷的部分可信度是十分高的。桑德拉是一位具有丰富写作经验作者和教授经验的老师。这样两位在行业内有丰富经验的人来阐述写作的雷区,基本上就等于上了几十堂的写作课。

为什么我在看完这么多教人写文章,写小说的书之后觉得这本《如何写砸一本小说》比较有干货。是因为我们知道正面的讲道理是很容易的,但是道理谁都会讲,怎么样才能不犯错才更是人所需要的。

我看过很多教你如何写小说的书,其中有很多当红作家写的,但当你去看这些作者的其他文章的时候,你通常会发现,他教的方法他自己却几乎没有用过。有时候写作也算是一种天分,那些能写出优秀小说的作家其实并不太会教。所以写出来的指导意见可参考度不是很强。其中的条条框框也比较死板,如果真的按照这些条框去写小说的话,估计文章也没有什么人喜欢看。

所以我觉得相对于怎么样写好一篇小说,这种叫你不要犯明显错误的书更值得一看,也更具有可参考性。



(选填) 图片描述

这本书从几个方面让你避开创作的雷区:

第一部分是情节布局,

第二部分是角色,

第三部分是风格,

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是具体的创作例子,

第六告诉你什么样创新的风格不被编辑所喜欢,

第七部分是关于你文章写好了之后的一些投稿问题。

基本上涵盖了从写小说从头到尾的每一个方面,里边讲述的每一个小点也很有参考的意义。

虽然这本书是一个美国人写的,美国的出版环境跟中国的出版环境肯定是不一样的。美国人写书的风格和习惯和国内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看的时候也不必生搬硬套,作为自己写书的一些借鉴就很合适了。

这本书最大的有趣的点,实际上是作者在每一个写书的雷点之前都给你做了一个错误的范例。 让你更能秒懂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每一段的范例都比较短,有时候你光看这个错误的事例,你可能根本看不出来这个错误的点在哪里。还觉得写得挺好的,文笔很好,很细节。但当作者指出来的时候,你才明白,啊!原来在你看来并不是错误的地方居然是一个雷区。

比如说,你的文章中不要出现一些无聊的物品描写,你在文章中出现的每一个东西都要在后面有相应的作用。不然会让读者觉得浪费了感情在无关的事情上。

看完这些雷点之后,我发现写小说最重要的是,你整个人千万不要陷入一种自high的情绪。有很多人开始写小说写文章都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情绪发泄完了再回顾一看,觉得自己写的还不错,之后发给别人看,会发现别人对这篇自己觉得很好的文章完全不感兴趣。因为这只是你自己的情感发泄,别人是没有共鸣的。

这种姿态的文章一开始很容易出现在初学者的身上。你觉得想看的,有意思的,别人不一定觉得有趣。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说家,还是要站在读者的立场上,从观看者的角度出发。这也就是为什么写一本小说其实并不容易的原因。

我们在年少学习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就是总结分类错题,让你自己不要再犯。而这一本《如何写砸一本小说》则是把这一部给你提前做了,感觉节省了自己大量看书和总结的时间,我觉得可以让很多初学者少走很多的弯路,如果你写完了一本小说,再对照这本书里边所讲的一些雷区进行修改会很容易发现自己踩了哪些雷,再进行修改就会方便很多。



?

科学无法解释什么事情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怪异的事情发生,很多人并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很害怕这些,说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话。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   ■宇宙篇:
  1、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
  一个脱口而出的答案是:由那些亮晶晶的星星组成的.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科学家越来越发现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天文学家认为,组成恒星、行星、星系——当然还有我们——的物质,或者叫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的不到5%.他们估计,另外25%,可能是由尚未发现的粒子组成的暗物质.剩下的70%呢?天文学家认为那可能是暗能量——让宇宙加速膨胀的力量.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是什么?科学家正在用加速器和望远镜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如果找到了,其意义肯定是宇宙级的.
  2、我们在宇宙中是唯一的吗?
  45年前,天文学家弗克·德雷克首次启动了探寻地外文明的奥兹玛计划——用巨大的天线(射电望远镜)接受外星文明发射的信号.45年过去了,天文学家的努力仍然在继续着.然而,即使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凤凰”计划,也还没有找到任何来自外星文明的无线电信号.
  ■地球篇:
  3、地球内部如何运作?
  40多年以前,一场地球科学的革命发生了.板块构造学说更新了关于地球自身的知识.但是关于地球内部构造的问题,仍然沿袭着革命之前的知识.科学家在这40年中所做的,就是把这个鸡蛋模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进一步细化.借助于越来越先进的地震波成像技术,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这个庞大机器的运作过程.但是要掀起另一场科学革命,可能还需要半个世纪.
  4、地球温室将变得多热?
  尽管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肯定会在这个世纪继续增加,尽管这种增加肯定会带来全球变暖,但是变暖的程度仍然不太确定.科学家一般认为,这个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加倍会带来1.5℃~4.5℃的升温.但是这不够精确.科学家正在发展新的数学模型,试图让数字更令人信服.
  ■数理化篇:
  5、物理学定律可以被统一起来吗?
  苹果落向地面、一道闪电划过长空、核电站反应堆里的铀原子衰变同时放出能量,超级加速器击碎质子:这几种现象代表着自然界中四种基本力的作用,也就是引力、电磁力、弱力和强力.宇宙间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基本力进行解释.但是科学家并不满足.有没有可能把这四种力统一成为一种?上个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发现弱力和电磁力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它们是一种事物的不同侧面,统称电弱力.但是其余两种力是否可以和它统一起来?
  6、在量子不确定性和非定域性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原理吗?
  量子理论已经诞生了100年有余,它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应用成果,但是它也带来了反直觉: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指出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获得一个物体的动量和位置.而非定域性让两个处于量子纠缠态的粒子的纠缠态同时崩溃,而不管它们相距多远.爱因斯坦就说过,尽管量子力学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一个内心的声音告诉我,它还不是真实的东西.”
  7、我们能把化学自我装配推进多远?
  在某种意义上,化学家是最喜欢发明的一群人,因为他们总是不断制造出新型的分子.尽管今天的化学家已经能制造出很复杂的化学结构,他们能让这项工作变得既简单又复杂吗?也就是说,让“原料”原子自己“装配”成复杂的结构,就像生命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自我装配的特性.已经有一些化学自我装配的实例,例如制造类似细胞膜的双层膜结构.但是更高级的自我装配,例如自下而上地制造集成电路,仍然是一个梦想.
  8、传统计算的极限是什么?
  有些事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解决起来很复杂,例如一个推销员要走遍相互连接的几个城市,那么怎样走才能实现总路程最近?城市数量的增加会让最强大的电子计算机也感到畏惧.上个世纪40年代,信息论之父香农提出了信息(以比特方式存在)储存和传递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任何传统的计算机都不能超越这个规律.那么,在工程上,最终我们能造出多么强大的计算机?不过,非传统的计算机可能并不受到这些限制,例如近年来兴起的量子计算机.
  ■生物篇:
  9、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
  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有一句名言:“我思故我在”.可以看出,意识在很长时间里都是哲学讨论的话题.现代科学认为,意识是从大脑中数以亿计的神经元的协作中涌现出来的.但是这仍然太笼统了,具体来说,神经元是如何产生意识的?近年来,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一些可以对这个最主观和最个人的事物进行客观研究的方法和工具,并且借助大脑损伤的病人,科学家得以一窥意识的奥秘.除了要弄清意识的具体运作方式,科学家还想知道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它为什么存在,它是如何起源的?
  10、什么控制着器官再生?
  有一些生物拥有非凡的修复本领:被切断的蚯蚓可以重新长出一半身体,而蝾螈可以重建受损的四肢……相比而言,人类的再生本领似乎就差了一点.没有人可以重新长出手指,骨头的使用也是从一而终.稍可令人安慰的是肝脏.被部分切除的肝脏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科学家发现,那些可以让器官再生的动物,在必要的时候重新启动了胚胎发育时期的遗传程序,从而长出了新的器官.那么人类是否可以利用类似的手法,在人工控制下自我更换零部件呢?
  11、一个皮肤细胞如何能变成神经细胞?
  在上个世纪中期,生物学家把青蛙的体细胞核放入青蛙的去核卵细胞里,结果制造出了克隆蝌蚪.最近几年,关于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把人的体细胞核放入卵细胞中,科学家期待着制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类体细胞,例如神经细胞、成骨细胞、心肌细胞等等.尽管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他们仍然对于这种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能够成功的原因知之甚少.的确,去核的卵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是具体机制是什么?
  12、一个体细胞是如何变成整株植物的?
  在某种意义上,植物似乎比动物有更大的灵活性.植物的体细胞不需要繁琐的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就能重新变成植物胚胎细胞.科学家很早就已经开始利用植物的这种性质.用一小块植物组织,在实验室里就能培养出可以供一片森林使用的幼苗.但是为什么植物细胞有这样的灵活性?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些线索,例如植物的生长素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13、生命是如何以及在哪里起源的?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34亿年前的微生物的化石,在更古老的岩石上也能找到生物光合作用的痕迹.那么蛋白质和DNA——生命的两大支柱——哪一个先出现在地球上?或者一起出现?科学家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RNA比前两者更早出现.另一个问题是,生命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起源?一种假说认为,生命最早起源于海底的热水中.如今,科学家一方面在实验室里探寻从简单有机物到可以自我复制的有机物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研究彗星和火星,也将为这个问题带来重要的启示.
  14、什么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这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行星,但是并非每一个角落的生命都同样繁荣.一些地区居住的物种的数量超过其他地区.热带比寒带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仅仅是因为热带比寒带更热?科学家认为,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多样性起着关键的作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改变多样性的力量,例如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但是,科学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获取关于全球物种多样性的基础数据——到底有多少种生物在那儿.
  15、合作的行为如何进化?
  你很容易在社会性动物身上看到利他的行为.例如蜜蜂把食物的信息传递给其他蜜蜂.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社会也充满了合作的行为.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对合作现象提出过一些解释,例如亲属之间的相互帮助,实际上会促进整个家族繁殖的可能性.如今,科学家正在寻找合作行为的遗传基础.而博弈论——一种关于竞争、合作和游戏规则的数学理论,也能够帮助科学家理解合作行为如何运作.达尔文观察到了合作的现象并做出了解释,今天的科学家希望能够让这个解释更加深入,并且希望能够回答它是如何产生的.
  16、如何从大量的生物学数据中得到全景?
  生命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几乎每一位生物学家都只能在一个很小的领域进行探索.尽管在每一个领域都产生了大量的描述性的数据.但是科学家能够从这些海量的数据中得出一个整体的概念,例如生物是如何运作的?系统生物学这门正在形成的学科为回答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希望.它试图把生物学的各个分支联系起来,利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方法让生物学更加量化.不过,现在还没有人知道这些方法是否能够最终让科学家理解生物运作的整体图景.
  灵异事件科学解释   说有一个老式小区,没电梯的那种,楼道口的灯突然坏了,忽闪忽闪的,而且有不少居民都发现,每次遛完狗带它回来的时候,到楼道口狗都会狂吠,特别害怕,不肯进去,强拉着进去以后狗还会哀嚎一声。
  于是小区里就传开了,说狗看得见不干净的东西,前几天某一楼的谁谁死了,现在估计是回来作孽了之类之类的,顿时小区沉浸在一种恐怖的氛围中…
  最后发现,是年久失修,地下埋的电线露出来了,所以灯接触不良,忽闪忽闪的,而人穿着鞋感觉不到,但狗每次从那过的时候都会被电一下…
  用科学解释灵异事件   虽然研究者们曾经将原因归咎于电磁场和次声波,但闹鬼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闹鬼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对鬼魂现象的解释可能比鬼魂本身还要吓人:“你连自己的大脑都不能相信。”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4日消息,鬼故事往往发生在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身上,因此,谁说它们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呢?这些故事还会经过口耳相传,来源还往往看似很可信。再加上现今的互联网,这些故事更是被传到了几乎每个人的耳中。
  寂静的环境也会让怀疑论者联想到鬼魂之说。半夜的鬼叫声如果不是来自于真正的鬼魂,那又来自于谁呢?虽然研究者们曾经将原因归咎于电磁场和次声波,但闹鬼背后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我们的大脑之中。
  在声音中捉鬼
  对鬼屋的一种看似可行的解释是,人们的确会对环境中的某种东西产生反应——但实际上,这个“某种东西”比没有安息的鬼魂要平凡得多。
  次声波可能是罪魁祸首之一。1998年,英国考文垂大学的一名研究人员维克·坦迪(Vic Tandy)与同事托尼·劳伦斯教授(Tony Lawrence)一起,以坦迪在一家医疗机械制造商店诡异的工作经历为基础,写了一篇论文。该商店的店员曾报告称,他们产生过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觉得房间里有什么东西“存在”。坦迪此前均不在场,但有一天晚上,他忽然感到寒冷、阴郁。他检查了房间,确认没有装着医疗气体的瓶子漏气,便又坐回书桌前。这时,他忽然从眼角的余光中看见了一个灰色的形体。而等到他鼓起勇气、准备好好看一看它时,它又影遁于无形中了。
  后来,在一次切割金属的过程中,坦迪忽然想到,会不会是声能引起了他和同事的这些莫名其妙的经历呢?他们在1998年发表在《物理研究学会期刊》上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在楼房里的一台风扇被关掉之后,那个“鬼魂”就消失了。
  但证明这一点就困难得多了。从空调吹出的阵风到地震,有许多东西都会产生次声波。在一项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爱丁堡的玛丽金小巷(一个以鬼魂为特色的旅游景点)中藏了一些次声波制造仪。该小巷如今深埋地下,但在17世纪,它曾是联结一系列高楼的小巷和通道。根据当地传说,当时的黑死病患者就被封在这些高墙之内。2007年鬼节期间,一些毫不知情的观光团来到这里。就在他们在这些毛骨悚然的小巷中漫步时,次声波也在他们身边回荡。
  实验结果显示,播放次声波或噪声并没有使报告称产生了诡异体验的人数发生变化。但在那些伴随着次声波进行观光的旅游团中,这种体验的总数的确有所增加,因为有更多的人报告称,自己体验了好几次毛骨悚然的感觉。与此同时,在这些观光团中,约有百分之二十的游客报告称,他们在观光过程中感到周围温度上升。而此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播放噪声的观光团中,只有百分之五的游客报告了这种现象。
  这并不足以证明鬼魂是由次声波引起的。毕竟,鬼屋里的人们通常只会感到温度下降,而不会感到过于温暖。此外,在次声波环境下,为什么平均每个人报告的诡异经历增多了、人数却没有增多呢?我们至今仍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电磁场作祟
  人们对鬼魂的另一种解释是电磁能。我们周围或许没有鬼魂,但有很多由电线和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那么,电是否会为我们营造出一种类似鬼魂的氛围呢?
  一些小型实验显示,电磁场或许真的有这个本领。2000年,加拿大劳伦森大学(Laurentian University)的认知神经学家迈克尔·珀辛格(Michael Persinger)和同事一起,使用磁场对一名自称见过鬼魂的45岁男性的大脑进行了刺激。通过磁场,他们设法让这名男子“重新看见”了类似自己多年前见到的鬼魂,同时还产生了相应的恐惧感。研究报告被发表在期刊《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上。
  第二年,在同一册期刊上,珀辛格和同事又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一名少女称圣灵使自己怀了孕,并且能感受到婴儿坐在自己的肩膀上。这名少女此前曾经大脑受过伤,但大脑创伤并非产生这种显圣经历的唯一原因:她的床边有一个电子钟,发出的磁脉冲与能诱发老鼠癫痫发作的脉冲很相似。这台电子钟被移走之后,她的感觉立刻就消失了。珀辛格和同事认为,有些人的颞叶特别容易受到干扰,而颞叶恰好是大脑合成信息的地方。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一名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弗兰奇(Christopher French)一直在研究诡异现象产生的根源,他表示,从做过脑部手术的病人身上,可以看出颞叶对于人对现实的感受的重要性。当医生刺激大脑中颞叶与顶叶相交的部分——即颞交界处时,他们便真的可以对“灵魂出窍”这一体验进行控制。
  在你的脑海里
  但弗兰奇和同事没能找到多少证明次声波和电磁场能够解释幽灵现象的证据。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建了一座小屋,希望在这里创造出“科学的”闹鬼现象。参与者需要在次声波和复杂电磁场中待50分钟(也可能什么都没有),然后报告自己在屋子里时产生的感觉。
  大多数人都表示,自己在实验中产生了一些诡异的感觉。约有80%的人称自己感到眩晕,半数人称感觉自己在旋转,还有23%的人表示感到灵魂离开了肉体。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3%的人称自己感觉到了鬼魂的存在,8%的人则感到极度的恐惧。
  这些实验中,有一些的确仿造出了闹鬼的感觉;但另外一些则作用没这么明显(例如,在一起实验中,5%的人表示自己感到性欲被唤起)。但在研究人员分析数据时,他们意识到,实验条件本身并不重要。无论电磁场打开与否,无论次声波播放与否,结果都没有什么不同。然而他们还发现,实验个体对暗示的感受水平会对实验结果造成显著的影响。
  “最简单的解释是,如果你对那些容易受到暗示的人说,‘进来吧,你会产生一些诡异的体验,’那么有些人就真的会产生诡异的体验。”弗兰奇说道。
  正如弗兰奇的研究说明的那样,闹鬼的真正原因或许就在人类的大脑本身。在1996年发布在期刊《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上的一项研究中,两名受试者被要求写一个月日记,记下在自己家中出现的“闹鬼”现象。结果在这之后,他们忽然在四处都能看到类似鬼魂的东西了。在后续的研究中,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闹鬼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只不过是因为人们会将一些模棱两可的事件误解为灵异现象,然后就会被引导着去寻找更加诡异的东西。
  一些基本的人格特征可能会导致人们容易在夜间将某个黑影想成鬼魂。一项近期由加州查普曼大学开展的调查显示,一个人总的来说越是胆小,就越容易相信灵异事件。在另一项2013年8月发表在期刊《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上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相信灵异事件的人更容易相信灵魂载体的幻象,或者相信某件事是某个精神实体蓄意为之的结果。

《意识宇宙简史:人类生命本质的九大奥秘》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意识宇宙简史》(Deepak Chopra, M.D./Menas Kafatos, Ph.D.)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SLJgGvk4EQEl4e38PqpPw
提取码:nxwg
书名:《意识宇宙简史》
作者:Deepak Chopra, M.D./Menas Kafatos, Ph.D.
译者:萧斐
豆瓣评分:
出版社:橡实文化
出版年份:2018-6-5
页数:296
内容简介:我们都是实相的创造者
畅销书《超脑零极限》作者狄帕克?乔布拉医师
国际知名物理学家米纳斯.卡法托斯教授
结合生物医学、量子物理学、地球物理学及宇宙学专业
携手探讨──心念是否创造了实相?
我们的心念与宇宙心念相融合。
所有生物和惰性物质,都参与在宇宙的意识中。
人类的心念为何有创造性?因为宇宙有创造性。
人类的心念为何会进化?因为演化是根植在宇宙本身之中。
为何我们的生命有意义?因为大自然的过程就是朝向目标与真相的驱动。
所有事的关键是:宇宙的心念驱动一切,并赋予目的。
就在这个当下,宇宙正透过你在思考。
◎宇宙将被重新定义为「人类宇宙」
书中呈现了九个现今科学界所面对的最大及最难解的谜题:
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麼?为何宇宙贴合得如此完美?
时间是从哪里来的?宇宙是由什麼构成的?宇宙是否经过设计?
量子世界是否与日常生命相连结?我们是否住在有意识的宇宙中?
生命是怎麼开始的?大脑创造出心念吗?
──目的是要展现:这是个参与的宇宙,其存在仰赖人类的共同意识。
毫无意义的宇宙尘埃,如何产生「人体」这个让你用来追逐生命中有意义事物的载具?
视人类为冰冷空虚的空洞中意外的尘埃,并受到随机性绝对的控制,就跟说「让一百只猴子在打字机上乱打字,最後会打出整套莎士比亚著作」一样,是行不通的。
目前的宇宙学家坚持认为,早期的宇宙必然是透过随机的机率发展出来的。没有设计师,更没有幕後的设计者。科学的创造故事都将任何形式的神排除在外。但你要如何将不可置信的人类DNA的排序,及其三十亿种基本化学单位,以一颗宇宙炸药开启?秩序是如何从混沌中产生出来的?
◎你所看见的实相,都仰赖著你
诺贝尔奖得主,神经学家约翰.埃克尔斯(Sir John Eccles)宣称:「我要你们瞭解,在大自然的世界中,颜色并不存在,也没有声音,这些统统都不存在;没有触感,没有样式,没有美丽,没有气味。」埃克尔斯的意思是,所有自然中的特质,从玫瑰的华丽芬芳,到黄蜂的针刺及蜂蜜的滋味,都是由人类造成的。这个声明令人赞叹且毫无遗漏。数百万光年外的远方星星,若没有你,就不是真实的;因为所有让这颗星星是真实的事物,它的热、光及质量,在太空中的位置及其无与伦比的行进速度,皆需要透过人类以人体的神经系统来观察。如果无人存在来体验热、光、质量等等,就无法如我们已知一般的真实。
这也就是为何这份秘密关系,是你所拥有或所能拥有的最重要的一份关系。你是实相的创造者,但你完全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办到的,因为这个过程毫不费力。当你看的时候,光就得到它的明亮。当你听的时候,空气就振动成听得到的声音。你周边世界所有的丰富活动,都仰赖著与你产生关系。
◎「你就是宇宙」:你就是实相的创造者
意识宇宙(conscious universe)回应著我们所想的和感受的,藉由我们而得到形状、颜色、声音及结构。你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然只跟你有关;而每个人的生命都镶嵌在实相的母体中。
米纳斯?卡法托斯(Menas Kafatos, Ph.D.)
美国查普曼大学计算物理学佛莱彻?琼斯(Fletcher Jones Endowed)讲座教授,著有十五本书。他是查普曼大学Schmid科学技术学院的创始院长,现在指导该校的地球系统模型建立与观测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 in Earth Systems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s)。

《没有思想的世界科技巨头对独立思考的威胁》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没有思想的世界》([美]富兰克林·福尔(Franklin Foer))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RfChIMRqYswWFJ_CGJsSAQ
提取码:om87
书名:没有思想的世界
作者:[美]富兰克林·福尔(Franklin Foer)
译者:舍其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年份:2019-12-15
页数:228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度影响力著作。挑战硅谷垄断力量,强力反击数字乌托邦。从黑客的嬉皮士起源,到技术巨头的垄断野心,这场控制与反控制的决战,关乎每个人的隐私与利益。
如果思想消失了,世界将会怎样?
这是一本深入讨论思想,并且很可能引发争论的作品。富兰克林·福尔用亲身经历,演绎了今天的数据革命如何威胁新思想的诞生与创造性的表达。福尔指出,在三大垄断企业——亚马逊、谷歌和脸书——的控制下,我们距离富有活力的智识生活已然遥远。这种无时无刻不在的操控,导致我们都快忘记了科技企业原本的核心职责:创造思想。
福尔以20世纪中期美国的方便食品革命为例,以廉价“美味”危害国民健康与农业结构为案例,说明消费模式恶化,给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与此同时,福尔指出,当前的人类文化,正遭遇相同的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自以为进入了写作和思想的新时代。写作不再冗长啰嗦,不再一本正经。写作者却对推动时代变化的科技产品,以及这些产品背后的深沉威胁一无所知。
谈起人类文化在今天所面临的困境,大众往往轻而易举地就把责任推到网络和技术冲击上,福尔批评了这种简单化的想法。他严谨地分析了这种变化背后的经济原因,深入考察了未来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可能。福尔认为,亚马逊、谷歌和脸书正有意地在改变人们的阅读方式和内容。与此行为结伴相随,这些商业巨头推动新科技发展的动机,就是不断制造迎合消费者口味的电子产品捞取利润。知识分子、社会科学研究者、文学创作者都成了这种以追逐利益为核心的激进科技变革的标靶。在快节奏的产品更新换代中,真正有趣的、富有生命力的思考和表达隐藏起来。问题在于,思想到底是会消失在科技和网络中,还是仅仅在科技和网络里避险?
【赞誉推介】
富兰克林·福尔要求我们拔掉电源插头然后思考——他要求我们承认并挑战硅谷的垄断力量。在社交媒体迫切需要新的道德规范之际,《没有思想的世界》是对数字乌托邦的强力反击。
——史蒂夫·科尔(Steve Coll)
著名记者,1990年、2005年普利策奖得主
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得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科技寡头正在摧毁创造力和思想——富兰克林·福尔对这个事实的揭露与分析不是出于玩世不恭,而是建立在对人类无知与人性的深刻认知上。《没有思想的世界》明确告诉所有人,利用消费贪食利润的科技寡头是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霍华德·雅各布森(Howard Jacobson)
著名小说家、电台主持人
以喜剧小说《芬克勒问题》摘得2010年布克文学奖
《没有思想的世界》展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信息,也是一本阅读节奏非常好的书。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敞开心扉,从《没有思想的世界》里汲取福尔的真知灼见。
——休·休伊特(Hugh Hewitt)
红遍北美的脱口秀主持人,尼克松基金会总裁
查普曼大学法学院教授
福尔不仅仅要对人类未来进行考察和预警,也无时无刻不在关照着我们所谓的“自由意志”。《没有思想的世界》字里行间充满引人入胜的生命活力,每一次翻页都令人酣畅淋漓。
——吴修铭(Tim Wu)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传媒技术专家
曾任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高级顾问、国家经济委员会成员
事实证明,硅谷的巨头并没有把我们带入和平与自由的乌托邦。相反,正如福尔所说,通过垄断化的分配模式,科技巨头已经系统性地将书面文字货币化和低俗化。
——威廉·德雷谢维奇(William Deresiewicz)
畅销书《优秀的绵羊》作者,美式精英教育批评人士
2012年全美书评人协会奖得主
2013年希特人文奖得主
《没有思想的世界》讲述了科技领域最具实权的决策者——少数几个人——如何通过在科技公司做出的决定,控制70亿科技消费者的生活。福尔认为,这些决定正在威胁我们的人性、价值观以及应对复杂事务的能力。对在电商平台上购物、在移动设备上刷屏、或喜欢挪动手指来浏览新闻的人而言,这本书不可或缺。
——亚当·奥尔特(Adam Alter)
TED大会主讲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博士
行为上瘾与社会心理学专家
【本书话题】
1.跨国科技公司的垄断趋势,会威胁人类生存,是危言耸听吗?
跨国科技公司,作为全球化关键一环,引发诸多争议。即便格里高利·曼昆、保罗·克鲁格曼等全球精英都力挺全球化,但其带来的一系列不均衡、不平等、不可持续发展现象日益受到关注。跨国科技巨头在经济全球化中的高地位,以及它们引发的地区与群体不平等,甚至是对人类一些基本价值,如思想原创性、思想开放性、隐私权、著作权,对个体独立自主思考权利的遏制,越发受人诟病。《没有思想的世界》深刻总结了科技巨头的历史、思考方式、运作套路、核心本质,摸清科技垄断的本来面目,知己知彼,避免碰壁和风险。
2.我们的隐私,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侵犯吗?
牛津大学教授阿里尔·埃兹拉奇认为,科技巨头有着“看待市场的上帝般的视角”。毫不客气地说,科技巨头试图并正在粉碎隐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它们还会通过更咄咄逼人的手段,对我们建立更全面的了解,由此不断推进自己的边界,让自己更能稳坐钓鱼台。实际上,对隐私的威胁和对自由竞争的威胁如今是一回事。垄断问题已经改头换面。《没有思想的世界》挑明了科技巨头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入侵现实,反思技术,珍惜文化,这种告诫和自省在当代社会掷地有声,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不再是一句空话。
3.浮躁的流量经济无法解决核心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填补空虚?
科技垄断企业在稳定吸引受众注意力方面,成绩要比传统媒体好得多。读者对技术平台十分忠诚,整天都会一再回到这些平台上。货真价实的东西,反而越难越抓住读者的眼球。一些耍花招的伎俩成为日常操作。所有媒体依赖于“流量”:读者会受骗点击某篇文章,受骗原因可能是精心设计的标题、撩人的照片或时下热门话题。《没有思想的世界》描述好几种解决办法,妥协、随波逐流、开辟新的消费习惯等等,新的思考,带来平息浮躁的可能,这就是阅读的价值所在。
4.在知识经济的供应链里,所有参与者都只是工具人吗?
读者在哪里?作者还有价值吗?两个问题反复飘荡在全世界的上空,引人深思。我们关于作者的传统观念将个人的天赋浪漫化了。这种观念赞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苦功,视其为创造的最高形式。但科技巨头所支持的,是关于创造的另一种理论,强调合作的好处——网页排序、信息流、推荐算法占领了电脑端、移动端与人类大脑。《没有思想的世界》认为,为了让硅谷能听得懂作者的声音,我们必须让“天才”的概念延续下去,因为正是这个概念孕育了创新。当然,科技巨头也许永远都不会接受这样的见解,因为公司的收益会因此降低。
5.作者见识广博,文本细节丰富,翻译精良,难以想象的耐读,既冷静深刻又能燃爆全场。
《没有思想的世界》融合了对科技的理性反思和流畅文笔。福尔写道:我们曾自欺欺人,更为关心方便和效率,而不是持久的事物。沉思默想的生活和对文字的全心投入会带来持久的滋养,与此相比,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乐趣转眼就会消失。只要我们选择,我们仍然可以自由进入沉思默想的生活状态——选择读什么、买什么,选择如何休闲、如何自我提高,放弃空洞的诱惑,保留安静的空间,下决心努力成为自己的主人。
作者简介:[美] 富兰克林·福尔(Franklin Foer)
《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杂志精神领袖、前主编,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得主。福尔对科技寡头过度逐利的抨击,对科技垄断肆意侵犯智识生活的批评,引发国际社会长时间热议。他曾供职的《新共和》是一家创办于1914年、有全球影响力的政治与艺术评论杂志。作为《新共和》名副其实的精神领袖,福尔因批评亚马逊而遭利益集团开除,这直接导致《新共和》三分之二的编辑集体辞职。该事件更坚定了他从思想史源头着手,精确剖析垄断式科技巨头的决心。《没有思想的世界》是福尔近几年深入思考的成果,这本书荣登《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与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年度影响力书籍。

素心浅读Vol.55 《安静的力量》:回到安静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

01
作者 皮克·耶尔,1957年出生在英国,先后就读于伊顿、牛津和哈佛,有着作家、记者、旅行家和学者的多重身份。
《安静的力量》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 TED 思想的力量系列”中的一本,作者分享了许多与我们常识相悖的观点。
他认为每个人在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一个停顿,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但是,这本书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而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
而这种生活方式是包括谷歌在内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推崇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止境”不是隔绝于世界,而是不时从中抽离。
02
我们先来脑补一个画面。
一个29岁的年轻人,在曼哈顿距离时代广场只有四个街区的摩天大楼中上班,住在派克大道与二十街交界处的一间公寓里,那附近可是纽约超级富豪的聚居地。他的工作内容是为顶级杂志《时代周刊》报道国际时事.
同事是一伙志趣相投的年轻人,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可以随时背包前往机场,随时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自由、刺激且充满未知,这样的生活听上去是不是棒极了? 这几乎是夺路狂奔的节奏,听上去真让人兴奋,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跑得太快也容易迷失方向。
回头想想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虽然不一定有这么精彩,但恐怕也忙成了加班狗?工作经常占据休息时间,也没了周末。然后在赢得了一个项目后,要么来个一醉方休要么疯狂购物来庆祝,但这种喜悦往往很短暂,因为工作和生活的意义并不只是为了寻找满足感,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空虚、失落甚至迷茫。 朋友聚会时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现代人被都市生活弄得晕头转向,就像急诊室医生一样, 永远在疲于奔命中,但等到必须自我疗愈的时候,却找不到处方。 该怎么办呢?那个满世界跑的曼哈顿年轻人,比我们早几十年就遇到了这种问题,那他是怎么自我突破的呢?
办法很大胆,他逃离已经拥有的梦幻生活,离开了繁华喧闹的纽约,搬到日本京都这个古老城市,在一条后街的小房间里住了一年多,开始体会一种静止的力量。他将开出的药方称作“止境”,英文原文用的是 Nowhere 这个意味深长的单词。
03
“止境”能够让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方向,从而把世界看得更加清楚,也会对世界爱得更深。然后,他写了一本书,就是这本《安静的力量》。一本带你体会到静止力量的书,一个被谷歌所推崇的生活方式。 他就是刚刚我们脑补画面中的那个人,现在在查普曼大学担任杰出总统学者。
有媒体将此书誉为当代版的《瓦尔登湖》,称本书带领读者开启了一段探寻自我的心灵之旅。皮克·耶尔还登上了TED演讲,在那里和几十万观众分享自己寻找止境的冒险之旅,也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此书不是心灵鸡汤,也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它只是作者发出的一份邀请,邀请你一起踏上探索止境的旅程。
04
《安静的力量》从三个方面深入浅出:
第一,我们选择的角度,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在何处;
第二,到达止境的方法不一定是苦行,而是可以在日常中完成;
第三,身处信息洪流的时代,过滤信息的能力,比收集信息更为重要。
05
我们所选择的视角,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在何处 。在很多人的观念中,视野决定了生活的质量,这大概没错。但对视野的理解往往比较狭窄和简单,好像觉得做的事情越多,去的地方越多,见的世界越大,越知道自己应该怎么活,知道幸福是什么。
?可实际生活还真不是这样,我们很大一部分生活是在脑子里发生的,因为实际上一个人最大的困扰是无法安静下来跟自己相处。这并不是说身体的旅行没有意义,当皮克开始向“止境”寻求力量时,他依然去了世界上很多的地方,只是他发现只有每次回到家后,花点时间静静坐下来, 去回忆、消化旅途中的见闻感知后,整个旅行的意义才能浮现出来,深化下去 。
这也许和普通人理解的快乐不太一样,也许当你经历过一些别样的快乐后,才会明白静止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一下莱昂纳德·科恩的故事,这位早年以诗歌和小说在文坛成名的加拿大人,后来加入民谣圈,为自己的诗作配上简单的和弦,开始了游吟生涯并获得巨大的成功,甚至赢得了格莱美音乐奖终身成就奖。 就是这样一个本应永远在路上的莱昂纳德,却选择了来到美国西部加州的鲍尔迪山禅修中心,一边侍奉八十八岁高寿的日本主持佐佐木定修,一边也让自己过上一种静止的生活,努力简化自己的生活。
在作者去拜访他的一周时间里,这个六十一岁已经尝尽世间各种欢愉的老男人,就在一个空无一物的禅室里,一动不动地坐着度过了七天七夜。他法号“自闲”,意思是正处于两段思绪之间的宁静状态中。莱昂纳德说他用冥想的方式获得了一种专注的快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极为深刻、诱人和精彩的娱乐。冥想中包含了最为真实的体验。”他到这遥远而又静谧的地方居住,并不是出于虔诚或是追求纯洁,这只是他能找到的最为实用的办法,目的是摆脱长期困扰自己的迷茫和恐惧。 跟年长的日本朋友安静地坐在一块儿,品一品拿破仑干邑,听一听深夜屋外蟋蟀的叫声,这是莱昂纳德找到最接近持久幸福的方式,是与世间万物相爱的一种方式。
莱昂纳德似乎拥有过一切,而现在竟然是抛弃了这一切之后,才获得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在冥想中的莱昂纳德那里,没有舞台和表演,什么都不用做,只是观察内心涌动翻滚的感受,那会唤起比此刻或自我来说更为深刻的东西。你会发现,谋生和生活有时相差得很远。
06
再来看法国人马蒂厄·里卡尔的故事,他是一位分子生物学博士,21岁的时候去了一趟尼泊尔,被生活在那里的喇嘛身上散发出来的快乐和洞察力深深打动,五年后他干脆放弃了前途一片光明的科研之路,搬到了喜马拉雅山下,像僧侣一样长期居住生活,再后来成为了畅销书《僧侣与哲学家》的主角。
马蒂厄后来经常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受邀在世界各地讲述幸福何以像肌肉一样,可以通过练习而获得。他将心智解释的非常透彻,比如他会说一个人在琐事缠身的情况下还想尝试去寻找快乐,就如同看到大火在猛烈地焚烧还要伸手进去希望不会被烫伤一样,那是难以获得的。
许多年后,马蒂厄出版了一本摄影集,更像是终极旅行指南。在准备这本影集的那一年时间里,他在尼泊尔的一座高山上的小屋里修习,每个星期会走出来一两次,把他看到的屋子前的景象拍下来。这些景象大同小异,但会因为云彩、雨水包括季节的更迭,而发生变化,更会因为拍照人的心情起伏而变化,这本书的名字就叫《静止的旅行》。
但实际上它描绘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图景,从中你会看到当一个人走进止境时,内心和生命是什么样子的,处处充满新的色彩、新的美景,而景象其实并没有发生过真正的改变。 厌倦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后,

作者皮克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除了走进修道院等地方感受短暂的宁静之旅外,他还搬到日本京都常住了一段时间。那时,他和妻子住在一间极小的公寓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没有卧室也没有电视。皮克通过旅行写作来养家,但是由于少了那些琐事的干扰,每天早上醒来时,会觉得眼前仿佛都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和绵延到远方的群山。
07
到达止境的方法不一定是苦行,而是可以在日常中完成 。看了前面的例子,也许你会认为“止境”倡导的是要去过与世隔绝的生活,只有像莱昂纳德或马蒂厄那样离群索居,在山中修行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平静幸福,而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难以实现的。
然而,皮克所说的走向“止境”并不是要去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而 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感官近距离地接触 ,是可以在日常中完成的,也就是说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时抽出一点时间让自己放空一下,这样才能在这个疯狂加速的世界,稳住前行的方向。
止境只是旅途当中的一站,这样它才会是一种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只是变成一种习惯。 事实上,莱昂纳德也不是一直呆在山中,在那段时间内,他会驱车下山到麦当劳美美吃上一顿麦香鱼汉堡,然后回到洛杉矶的家中,打开电视机看脱口秀节目。
一两天之后,莱昂纳德把自己体内的那种躁动完全消耗掉,于是再次开车回到山里,但从不会下定决心说一定要在那儿度过余生。甚至在73岁的时候,莱昂纳德开始了环球音乐会巡演,这次巡演持续了六年,走过了世界上许多地方,演出超过三百场,每一场演出的时间都在三个小时以上,演出的方式好像是寺庙里的某种仪式,那是一种因静止而深化的艺术。
在2012年时,莱昂纳德的新专辑“老念头”以一种慢到差不多静止的状态呈现,讨论着全都是有关死亡的话题,却不可思议席卷了各大排行榜,也许人们是希望寻找到某种清醒和智慧吧,而这正是走进止境的莱昂纳德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
08
有一次皮克碰到马蒂厄,问了一个旅行者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你经常满世界飞,怎么处理时差问题?”马蒂厄有些惊讶地看着皮克,说“对我来讲,空中飞行就像是一个短暂的修行。
在空中什么事情也做不了,那是非常自由的。我哪里也不去了,就坐在那里,看着窗外的云彩和蓝天。一切都是静止的,一切又都在运动,那景象实在是太美了。” 马蒂厄并非在故弄玄虚,后来皮克有一次坐飞机从法兰克福前往洛杉矶,他身边的一位年轻女士在十二个小时中安静地坐在座位上,什么也不做,也没有睡觉,但看得出她始终是怡然自得的状态。飞机开始下降时,皮克终于鼓起勇气问她是不是住在洛杉矶,女士说不是,她是德国人,从事的职业是社会工作,平时很辛苦,这次准备到夏威夷度假待上五个礼拜,调剂一下在柏林的那种紧张生活。那位女士说起在飞机上什么也不做的原因,是因为她喜欢在飞机上就开始释放身体内的压力,这样到达夏威夷时,心情就会变得很平和,她可以马上开始享受假期。 从纽约飞往加州的旅程中,皮克也学着尝试关闭面前的电子屏幕,但也没有刻意不做任何事情。
当有一个念头到来的时候,就会拿出笔记本将它记下来,而剩下的时间就只是让心四处游走,或者是躺下来,就像一只狗躺在沙滩上那样放松。到家已经是凌晨三点,但皮克感觉到非常清醒透彻,在睡之前一个小时,他关掉房间的灯,让音乐淹没自己,逐渐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皮克感觉自己跟外面的世界一样,都是全新的。
有一次,皮克在电台做节目,讲到甘地每天都抽出时间进行冥想。一个女士打电话到电台,非常焦躁地说道“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又准备创业,哪来的空闲每天冥想两个小时啊?”这种抱怨听上去是正常合理的,但仔细分析一下,恰恰是那些最忙碌的人,最需要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因为研究表明,压力是可以传染的。
假如这位收入不高而且杂务缠身的母亲可以拜托她的丈夫、母亲或者朋友,每天帮她照顾孩子30分钟,让她有那么点时间进行冥想,那么放松之后的头脑会更清醒,更乐于和他人分享自己的快乐与烦恼,人也就会变得更积极。
更多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方式前往止境,比如为电子邮件设置自动回复,健身的时候关掉电视,在某个极为忙碌的日子或是在一个嘈杂的城市里寻找一个安静的空间,这些简单的小事都可以为我们普通而忙碌的生活打开全新的空间。
09
身处信息洪流的时代,过滤信息的能力,比收集信息更为重要 。 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要具备收集信息的能力,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说教。但是,今天我们身处的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洪流的时代,过滤信息的能力越发显得重要。道理很简单,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
科技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善用科技。皮克说他在世界各地旅行最意外的发现,正是那些研发最新科技的人,最懂得在自己的生活当中限用科技。
被称为“世界互联网之父”的凯文·凯利也是新科技的狂热代言人,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凯文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家里也没有电视。他有时会到亚洲的一些村落旅行,一去几个月,不带电脑,这么做就是为了要扎根现实世界。凯文说过一句话“我尝试保持与各种科技的距离,这样我才能更容易记住我是谁。”
皮克造访 Google 总部时,对那里所设的蹦床、室内树屋印象深刻,Google 的员工有五分之一的上班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公司还有各种用于调节员工身心的活动,比如 Google+ 的首席布道师来自印度,在公司里设立了“瑜伽人”计划,可以帮助练习瑜伽的 Google 员工训练成为瑜伽老师。
一位软件工程师在公司里创立了一个为期七周的课程,名叫“探索内在的自己”,有超过一千名 Google 员工参加。课程用大量科学证据证明,冥想可以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改善健康状况,更有助于提高情商。在Google,无论白天黑夜,员工可以随时走到会议室,闭目冥想,可以放飞自己的思绪,追寻潜藏的灵感。
?现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公司都设有“减压项目”,这一比例每天还在上升。对于公司员工来说,疏通自己内心的管道将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比如英特尔公司尝试每周四划出四个小时作为“安静区间”进行思考,在这期间,三百位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都要关闭自己的电子邮件以及手机,在自己办公室门口贴上“请勿打扰”。
这一项目收到了强烈反响,于是英特尔又推出了一个为期八周的项目,鼓励员工更加清醒地思考。对高强度的科技企业来说,这是一种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应对的正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看法:“压力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流行病。” 在硅谷,很多人每个星期都会过一个“互联网安息日”,比如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为新一周工作到来时重新找回方向感与平衡感而做好准备。

圈重点
回顾一下:
第一,我们选择的角度,而不是去了什么地方,最终决定了我们身在何处;第二,到达止境的方法不一定是苦行,而是可以在日常中完成;第三,身处信息洪流的时代,过滤信息的能力,比收集信息更为重要。
说到底,他认为每个人骨子里都需要一个留白的空间,就像一段音乐正是有了休止符才能让人产生共鸣。 但是,这本书不是冥想指导书,也不是宗教宣传小册子,而是倡导了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关掉电脑、抛开手机、逃离都市喧嚣,通过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
生活就好比一个巨大的画板,我们站在跟前,看到的只是纷繁复杂和瞬息万变的画面,只有往后退几步,站定在那里,才能看清楚画板上更广的图景。 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很多时候,改变生活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看待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