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留学生日报,你怎么看武楷斯就推送乱用文杰照片和北美留学生日报开撕事件?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2 14:08:28 浏览1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你怎么看武楷斯就推送乱用文杰照片和北美留学生日报开撕事件?

这几天有一个争议很大的事情,逐步的在发酵之中,起因是北美留学生日报的一篇文章引起的,这篇文章里面题目是《出国的女生,请远离这些外国渣男!警惕这些“洋”套路》的文章,本身来说文章的意义是好的,为的是提醒女生注意自身的保护,但是因为北美留学生日报用了一个外国人杰文的照片,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个人影响。
外国人杰文本人比较喜欢中国文化,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他做出过对女生不良的行为,但是因为北美留学是日报的文章,使得这个杰文生活一下变得麻烦起来,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一篇如此的文章用他的照片,可以想象大家会怎么样看到他,这当然会造成外国人杰文的生活不便,名誉受损的事情发生。
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北美留学生日报已经第一时间删除文章,而且开始和这位国人杰文进行沟通,表示会做出相应的道歉和赔偿,这点来看实际上这件事情已经基本的消除误会,双方可以握手言和了,但是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此时武楷斯开始受杰文的委托开始发文章攻击北美留学生日报。
事情发展到现在本来一个简单地事情变得有些复杂化,其实北美留学生日报做出的道歉和赔偿,已经可以达到杰文的目的了,只要双方坐下来通过谈判就可以解决这件事情的误会,只要通过合理的手段,杰文就可以得到自己应有的赔偿,但是他现在却武楷斯发文章进行攻击和维权,这就有些叫人不解了。
其实我觉得杰文和武楷斯目的是出名,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名利双收,看看他们的文章就是用来吸引粉丝,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当他们觉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回头和北美留学生日报要求赔偿,这样一箭双雕的事情,他们自然是谋划好的,我觉得面对如此的变化,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关注就是对他们的有力打击。
个人觉得一个负面新闻的处理办法,有三个准则:合理、合情、合法。
能做到三个兼备是最好的,如果不能,那在“合法”的前提下,另外两个任选一个。最最差的结果,也就是“合法”。
接下来说说武楷斯这个事件中,北美留学生日报(下称日报君)的整个做法。
事件爆发
事件爆发的原因是因为日报君未经允许使用了外国人杰文的照片,侵犯其肖像权。由于日报君的账号性质为营销号,每篇文章都具有广告性质,那么这个侵犯肖像权就已经成立了,并且在未经沟通和杰文本人允许的情况下,给杰文本人造成了恶劣影响。所以在这个阶段,日报君的做法的性质是什么呢?是“不合法”、“不合情”、“不合理”。
日报君主动沟通杰文
日报君在看到杰文留言后,主动开始与杰文进行沟通和联系,并且第一时间删除了文章。这个做法合情合理,接下来就是需要“合法”了。合法是什么呢?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恢复名誉。但是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与肖像权持有者本人沟通。
武楷斯开撕日报君
再接下来就是武楷斯开撕日报君,杰文本人出示了一张手持授权书。意思是武楷斯全权代表杰文本人来处理这件事。讲道理,是“合情合理”的。因为杰文本人对武楷斯足够信任。
但是合法吗?不合法。
日报君的文章里也写得非常清楚:“对方委托伍凯思的做法不合法,如果要文杰Jackson找律师与日报进行谈判,必须出示官方委托书。当事人必须委托在中国有营业执照的专业律师。当事人需要将委托书送交大使馆认证。”
所以显然,这个阶段的武楷斯和杰文的做法是“合情合理不合法”。
武楷斯的做法
武楷斯在开撕日报君的文章里开通了赞赏,也就是,在维权的过程中进行有目的盈利行为。这合不合法我真的很难判断,应该是不违法,但是“不合情不合理”。你朋友委托你维权,你却靠这事儿涨粉赚钱???
日报君的致歉和推送
日报君的致歉和推送,即便很多人觉得没有诚意,但是居然是合法的流程。唯一的问题是,杰文本人没有配合。
对,很多人说明明就是营销号有错在先,凭啥还要受害者配合。
但是侵犯肖像权,要赔偿,就不光是钱的事儿。前面说了“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恢复名誉”。停止侵权的意思就是删帖。赔偿损失就是根据侵权严重程度,给出一个合理的金额对受害者进行补偿。恢复名誉就是公开致歉并且澄清,挽回受害者的名誉。日报君目前为止的行为,确实都是合法的。而且如果不按照合法流程来处理,最糟的结果是万一杰文是个不太好的人,想一出是一出,今天赔点明天又来要赔偿,就很麻烦。合法流程是对双方利益的保障。
请相信法律
在这个事件里,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对营销号的厌恶已经到了可以不考虑是否合法的地步,这不好。
在我们遭受损失的时候,法律是我们的后盾,如果民意可以践踏法律,那么以后你受到伤害的时候,法律还能保护你吗?
法律是无情的,不问对错,只问合法与否,不合法就承担后果,合法就爱咋咋地。难道这不是应该的吗?
以上。

大家对于北美留学生日报的看法?

我觉得既然名字是叫北美留学生日报,就肯定要担得起起责任,毕竟你的名字已经被广大的留学生代表了,就是你的异性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人对留学生的看法,所以你肯定要自己长脸,不能抹黑留学生。

如何评价北美留学生日报

这个北美留学生日报呢,对留学生在北美的生活这些全面的介绍,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如果你想去那个地方流血的话,可以关注留意一下。

北美留学生日报 微信被封,什么原因?

被举报了呗,你可以关注留学生之家美国,也很不错。

西学东渐的传播媒介


自20世纪以来,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传播媒介:1.互联网:互联网是西方知识和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之一。它为全球范围内的人们提供了易于访问和共享信息的平台,并促进了跨越国界的交互和合作。2.电视和电影:西方电影和电视节目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文化来源。3.出版物:西方的出版业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很高的声誉。西方的出版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阅读和传播。4.音乐和艺术:西方的音乐和艺术作品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这些作品以各种形式出现,包括音乐会、演出、展览和出版物等。5.教育:西方的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使用。西方的高等教育机构吸引了众多的国际学生,并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改革的重要参考。
来华的西方人,包括传教士、外交家、官员等,均对西学东渐造成影响。1、传教士在明末清初的一波西学东渐中,传教士扮演著相当重要的角色,当时主要以天主教耶稣会为主的传教士们(较晚亦有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的教士),在试图将天主教传入中国的同时,引介了西方的科技学术思想,译著了大量的西方学术相关书籍。其中扮演起重要角色的有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等人。在19世纪的西学东渐中,基督新教的教士也开始进入中国,天主教士也随口岸的开放来往各地,他们成立教会学校、医院,并开设印书馆、设立期刊、并译著大量各种书籍。对于西学的传入有很大贡献。2、其他来华西人除了传教士之外,许多来华的官员、探险家等也成为传入西学的重要媒介,例如将领戈登对于中国洋务时期军事的影响。主持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对于西方管理制度的引入,以及译介书籍、最早西方军乐队的引入都有影响。 1、旅行家及商人及外交官明末清初有不少中国人随传教士到欧洲旅行,但早期都没留下相关文字,因此对西方文化的传入影响不大,最早有记录的是樊守义(1682-1753)在康熙年间随四位传教士出使罗马,写成《身见录》一书,描写欧洲政治制度、建筑、风俗等,对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有不少影响,许多对利玛窦等人著作存疑的中国学者,观点开始有了转变。乾隆年间的商人谢清高游欧后所著《海录》则更广为人所知,记录欧洲的贸易、工艺、人民生活及世界地理。鸦片战争以后,自行出洋的中国人更多,1840年代商人林针的《西海纪游草》,记述其至欧洲及美国的记游。近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韬在1867年出游欧洲,1870年出版《法国志略》、《普法战纪》二书;1879年出游日本,影响其各种主张思想,商人李圭1876年至美国参与博览会,写下《环游地球新录》一书,成为中国人中首位环游地球一周的记述者,并对美国的学术科技的发展有所介绍。而清政府也因洋务运动的推行,在1866年派官员斌椿等人考察欧洲12个国家,著有《乘槎笔记》;1868年至1870年由满人志刚首次正式出使欧洲及美国,著有《初使泰西记》。此外,早年同斌椿考察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之后多次出游欧洲,著有《航海述奇》共七部,对欧洲社会学术文化的描写更加深入。光绪年间开始设立驻外公使之后,有更多重要官员和知识分子出使欧美并撰写游记,且由于公使较一般旅行者停留较久,因此对西方思想文化的了解能更加深入,其中对中国思想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包括郭嵩焘、刘锡鸿、黎庶昌、曾纪泽、徐建寅、薛福成等人。甲午战争以后,中外交通大开,出洋变成很普遍的现象,因此不赘述。2、留学生近代中国的留洋学生起自于鸦片战争之后,早期的留学生,多为港、澳地区教会学校的学生,进一步出外发展,1850年至美国耶鲁大学读书的容闳,1848年至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黄宽等, 即为早期留学生的代表之一。容闳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社会文化的不足,因此回国后,即希望能有更多人出国学习西方事物,在他的争取提议下,终于在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美幼童,次年并有第二批,他们在中学毕业后,主要以西方的军事、工业技术等学习为主,虽然在1881年被改变政策的清政府招回,但他们对于西学的传入有所贡献,也影响往后的留学生的留洋,他们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绍仪、梁谕等。另一方面1875年开始,福建船厂及北洋水师学堂的学生也陆续被派至欧洲各国学习,对于晚清对西方海军的学习有所贡献,但其中最著名的严复反而不是在军事而是其他西学的传入有重大的影响。相较于洋务运动期间留学生多为官派且人数少而零星,甲午战争之后,首先兴起了留日浪潮,大量官方资助及民间自行前往的留日学生出现,对于由日本学习西学有很大的助益。此外,1900年以后,由于美国归还部分庚子赔款作为留美的经费,使留美的留学生人数大为增加。留学法国则在1912年左右,由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发起勤工俭学的运动,使许多人得以留法。这些大量的留学生直接接触到西方的教育,使能更直接能将西学传入中国。但后来这些留学生习惯了西方生活,相信天主耶稣并对清政府不满,于是清政府严令禁止中国学生留学。 西学书籍的翻译和著述,是西学东渐相当重要的媒介,关于各种出版的书籍和简介,见于后面的书籍列表以及各学科的相关内容,这里主要探讨书籍的出版和流通。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虽然出现了大量的由教士及士大夫合著合译的书籍,但这些书籍未能受到当时一般社会的重视,未能打入晚明已十分发达的商业出版界,因此虽然西学书籍有刻印出版,但主要仍仅流通于少数有兴趣的士大夫阶层。19世纪初以来,首先开始大量出版西学书籍的是西方的教会组织。如1843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上海创建《墨海书馆》。墨海书馆出版了一个批关于西方政治、科学、宗教的书籍,如《新约全书》、《大美联邦志略》、《博物新编》、《植物学》、《代微积拾级》、《代数学》,还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是道咸年间译介西学最重要的出版组织,此外早期重要的西人出版社尚有美华书馆等。1887年由传教事、外商组成的广学会是另一个重要的西学出版机构,其出版翻译的大量政治、科技、史地、法律等方面的书籍,尤其在1895年以后成为维新派如康有为等人思想的重要来源。另一类重要的翻译出版机构,是由清政府在洋务运动的推行下所成立的,其中1865年成立的上海的江南制造局译书最多,影响最大,尤以科学技术方面书籍最多,北京的同文馆,则以国际公法、化学、法律方面的书籍影响最大。除此之外,福州船政局、开平矿务局、天津机器局、上海广方言馆、广州同文馆等机构都设有翻译出版的机构。中国民营的出版社始自于1897年成立的商务印书馆,由于商业性的考量,其出版重视较为通俗的知识介绍,以及配合新式教育的推而出版的新式教科书,同时由于其出版社分馆及销售点遍布全国,因此对于将西学新知传布于更广大的民众,有很大的贡献。其后于1912年成立与商务竞争的中华书局亦扮演著类似的角色。书籍的流通方面,除了书局书店之外,各式的图书馆也在维新运动时期开始推展,希望能改变传统中国官藏私藏书籍而不善加流通的情形。最早是维新派人士在全国各地成立学会并藏书向公众开放借阅,其中藏书除传统学术书籍外,增加了许多西学书借。公共图书馆则要到1902年清政府规定各大学堂要设立图书馆,而1905年才有第一座大型公共图书馆在湖南成立,收藏大量西学书籍。其后各省也渐次成立。至民国时期,公私图书馆事业都更加发达,对于传布新学于民间产生不小作用。 杂志报纸由于是定期出版,相较于图书而言,对于传播最新的西方知识有重要的角色。第一阶段的西学东渐,尚无期刊的出现。晚清早期的期刊多半是教会期刊。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耶稣会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于马六甲共同创立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虽然不在中国发行,但有不少流传入中国。中国本土则是1833年由荷兰教士郭士立在广州成立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纪传》,内容介绍西方文化、新闻、文学等。其后数十年间陆续有传教士成立各种期刊,但大多延续时间不长(五年已算长),发行量影响力也都较小。1853年理雅各和麦华陀在香港创办《遐尔贯珍》;1854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宁波创办《中外新报》;1857年墨海书馆伟列亚力出版中文期刊《六合丛谈》;1862年英国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办《中西杂述》;1868年由美国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成立的《中国教会新报》(1874改名《万国公报》,广泛介绍西方各种知识,其延续时间长,发行量大,是晚清传播西学重要的媒介。1872年京都施医院在北京办的《中国闻见录》是北京最早的期刊。此外1876年由英国人傅兰雅(原名John Fryer)在上海成立的《格致汇编》,是第一部科学专门的期刊,对西方科学知识的传入具有重大影响力。1895年甲午战争的刺激,使得大量各种国人所创的期刊兴起,多用于宣传西方政治思想及学术,最早包括康有为1895年成立的《万国公报》(与林乐知所创同名),1896年成立的《强学报》,同年梁启超成立的《时务报》等,这些刊物的发行量及影响力,都远超过早期的教会期刊,戊戌变法失败后,1898年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之后1901年因火灾停刊,又创立《新民丛报》,同时革命派则在日本有《民报》,二报之间的互相争论,激发起读者们对于政治事务的热心参与以及许多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理论的的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使得晚清政治性期刊的热潮减低,1915年成立的《新青年》,代表著新的一种,以文化的讨论为主要目的期刊,《新青年》以及其他类似的期刊,对于民国时期西方思想的传入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报纸虽相较于期刊而言,多具有报导及商业性质而缺乏较深入的知识,但由于出刊时间快发行量大,有助于把西方知识和消息广传开去。影响力较大的报纸中,最早的是1861年由英商匹克伍德在上海成立的《上海新报》,其内容除新闻、商务消息外,也有西方科学技术等的介绍。1864年香港连续出版了《中外新报》、《近事编录》和《德臣西报》中文版《华字日报》。其后,另一西商美查(Ernest Major)在1872年成立《申报》,之后成为晚清民国的重要报纸,其内容虽然以新闻、奇闻为主,但也包含对西方思想及消息的报导,以及在读者投稿中对于中西文化接触问题的讨论(著名的是铁路与风水的争论)。1874年王韬在香港创办《循环日报》——世界上第一家中国人创办的中文日报,王韬自任主笔,写下大量鼓吹变法自强的政论。在1895年以前,新式报纸的影响力仍然仅限于沿海口岸地区。但在1895后以后,这些报纸的发行量大增,如《申报》增加版面,发行地区也增加之外,有更多的报纸开始出现竞争,包括上海的《新闻报》、《时报》,天津的《大公报》等,此外尚有革命派的报纸如《警钟日报》,且各报纸开始渐由早期以文言为主,转而以较多接近口语的文字来吸引更多的读者,不少白话报也在晚清全国各地出现,这些对对于西方新思潮的传布产生重大影响。 明末清初,教士艾儒略所撰的《职方外纪》中,曾对欧洲国家的学校制度加以介绍,但未受当时士人的重视,也未影响中国的教育。在晚清这波西学东渐中,西式的新学堂才开始逐渐建立,并成为学习西学重要媒介,早期的西式学校多为西方人,尤其是教会所设。最早的学堂为1839年在澳门成立的玛里逊学堂,其后在当时唯一的口岸广州也有类似学堂成立。鸦片战争之后,教会学校才广泛成立于各个口岸,天津条约之后进一步发展至内地,成为早期西学在民间传布的重要管道。1876年徐寿、傅兰雅在上海创立的《格致书院》,是较早的一所教授西洋自然科学的学院。在洋务运动中,为培育相关人才,清政府也开始成立新式学校,最早的是北京的同文馆以及上海的广方言馆,其后在全国各地成立天文、电气、医学、军事等专业的西式学堂,教会学校也在这期间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开始淡化学校的宗教色彩,都对西学的传播产生重大作用。甲午战争的刺激和戊戌维新的鼓吹,使得新式学堂大量出现,大量传统的书院改为新式学堂,而1905年科举的废除,更使得传统的私塾失去了其主要作用而没落或转型,晚清新政中并正式采用西方学制来规范各级学校,其学习西学的内容也更为广泛。 澳门由于在明后期由朝廷让与葡萄牙人,因此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中,西方传教士常以澳门为中继站,而一些学术思想亦经由此逐渐传入中国内地,而许多与西人打交道的中国人亦在澳门学习西方语言及文化。1841年,香港在《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使得香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澳门作为中西之间桥梁的作用,移入香港的中国人在这里得以接触到英国的政体、法律、习俗、学术文化等,在这个环境下,产生了近代中国不少具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包括如王韬、何启、洪仁玕等人。随着清朝与西方国家之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各地通商口岸租界逐渐设立,产生了许多中西文化得以交流的管道,其中尤以上海租界最具代表性及影响力,居住在租界中的民众,较直接地接触到新的西方科技事物、西方式的政治法律体制、资本主义式的经济以及西式的媒体,也因此许多近代以来的新知识分子,都曾因在上海生活而受到西学的影响。此外,活跃于各个口岸的买办商人,因为商务的需要,成为较早开始接触了解西方语言文化习俗的一批人,如主张议会民主的郑观应即是广东口岸地区商人出身。 道光咸丰年间,中国原比日本早开始接触西方,因此日本人经常透过中国的译介(包括如魏源等人的著作)来了解西方。但随著日本人开始接触学习西学,包括明治维新的推行,使得在1870、1880年代时,对西学的学习开始超越中国,而为如李鸿章等人所注意。此外任日本领事的黄遵宪写于1887年《日本国志》介绍日本的历史及进步发展的情形,但未受到当时人的重视。甲午战争使更多人注意到日本人学习西方的成功,之后俄罗斯侵略中国东北,使清政府决定与日本友好,加上地缘之便,大量留学生到日本学习。由于文字的接近(当时日文汉字较现代日文的汉字更多),许多即使仅粗通日文的人,也能大致阅读甚至译介日本的西学译著,因此日本成为晚清时期(尤其在1895-1914年间),中国学习西方学术文化最重要的媒介。例如维新派的康有为,在推行新政时,多引日本学习西方政体制度的例子来作范例。晚清影响思想界最大的人物之一梁启超,其大量介绍西学的文字便有许多得自于在日本期间相关译著的学习。日本对中国西学东渐的影响﹐更可由大量的日本汉字的引用可看出,包括如“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哲学”、“化学”、“物理”等重要的西方新概念词汇在内,共有数百个日本翻译的西方新词汇传入中国并广为应用。1914年以后,由于日本对中国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引起强烈的反日运动,加上留学欧美的管道逐渐便利,人数增多且更受到重视,因此日本作为中国学习西学的中介角色就减弱了。

京张铁路的详细信息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指挥和领导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 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了建造成本较为低的一条。由西直门经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至张家口。这路线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关沟段,不单地势险峻,坡度亦很大。八达岭近青龙桥段,为了穿越燕山山脉军都山的陡山大沟,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采用了“之”字轨道,列车在用折返方法攀斜;但坡度仍达33.7‰,要由两部机车牵引。铁路上有四条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2米,采用竖井方法挖掘;居庸关隧道长400米。另外有200米长的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也有一说是节约了二十八万两)。总费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当时在此进入北京的客车均要停车半小时,参拜詹天佑铜像和纪念馆。
今天的京张铁路是来往北京及包头的京包铁路的首段。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线。丰沙线走的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丰沙线一直担任煤运的重任。1972年,丰沙线改建成复线,1984年电气化。现在很多客运列车亦已改行丰沙线。
不过多数人不知道,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其间,他参与了李鸿章计划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铁路(即那条引起激烈争议的津通铁路)的测量设计;参与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修筑;参与修建了至今犹存的滦河大铁桥。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竣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修筑的铁路,虽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它是为一个人祭祖修筑的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向他们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写信给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信中说:
我现为七个孩子的父亲———三女四男!我现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本路长约125英里,将凿隧道三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之三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兴建之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成!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因从北京城南向西修筑,经过大量坟地,阻碍太多。由于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西直门经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迭峦重嶂,悬崖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近60米。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说:
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征求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中国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记事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特附上剪报一份,使你知道当年在纽黑文在你监护下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完成和将来继续要完成的任务。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
……
你最忠诚的詹天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这里。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
这一段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
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是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工。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张铁路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30.48米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的正确指挥,大桥顺利建成。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工程不但没有超支,还节余白银二十八万两。
詹天佑留给后人的照片,似乎自小到大都不苟言笑。他是个严谨的工程师,务实,精细。但是偶然间,也会流露出留学生涯带给他的情趣。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前2年,经费结余白银28万两,全部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取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张家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盘踞多年的英国志在必得,虎视眈眈的沙俄誓不相让,软弱的清政府哪一方也不敢得罪,不得已决定启用中国自己的工程师自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这个富于创造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工程师,此时才真正走上了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的历史舞台。面对着外国人“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轻蔑与嘲笑,詹天佑当时压力也很大,毕竟当时工程之艰辛,连那些曾在中华大地上贪婪地掠取筑路权、修建过多条铁路的外国侵略者也没有把握。
“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会是所有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正是这股豪气,四年艰辛之后,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让准备看笑话的外国人吐出了难堪的舌头。正如我市市长高金浩所言,詹天佑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
而同样让国人振奋的是,这比工程预计提前了两年,造价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白银。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中国地大物博……徒以交通不便,运转不灵,事业难以振兴。”怀着“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抱负的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6日乘火车来到了张家口
二十世纪初,革命风暴风起云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传到了张垣大地,塞外革命党人也奋起响应,但在敌人的反扑下,起义失败了。为了继续与敌人斗争,起义军共推张砺生、张子光(均为尚义县人)为起义军代表乘车赴南京请示孙中山先生今后机宜。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孙中山为塞外察哈尔、雁北、绥远的同志在不利的环境下举行武装起义表示赞赏和安慰,并鼓励他们说:干革命不怕失败,我们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二人回到张家口后,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暗中组织民众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2年4月1日,迫于压力,孙中山正式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开始在国内进行长期考察,游说民生主义,倡言铁路建设。在被袁世凯委以“全国铁路督办”后,孙中山宣布“十年不干预政治”,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1912年9月6日,踌躇满志的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孙中山发表演说,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并与群众合影留念。参加在福庆戏院举行的欢迎大会后,孙中山又召见了张砺生和张子光几位地方党务负责人,询问地方情况后并勉励同志们努力工作,不要因民国的成立而松懈下来。
在张家口视察完后,孙中山于9月8日上午乘火车返回北京。当时,欢送的人们挤满了街道两旁。
1922年五六月间,张家口党组织的创建者——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并建立了我市第一个党小组,使北方铁路工人运动有了真正的领导核心
随着京张铁路的修建和通车, 张家口近代产业工人队伍随后产生了。
“工人苦,工人苦,工人裤子破了没人补”
“不作工的大肚皮,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结团体!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京张铁路修建成以后,在腐朽的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下,张家口的铁路工人同全国的铁路工人一样,饱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节假日,在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力,一切言论、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都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他们住的是100多人拥挤在一起的工棚,铺的是破口袋,盖的是麻袋片,头枕半头砖,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寒风刺骨,臭虫、虱子、苍蝇、蚊子到处都是……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许多工人得了夜盲症,就这样,毫无人性的工头还要不打则骂。
其实,从张家口工人阶级产生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不断地与压迫者进行着斗争,尽管都是自发地,目的也只是为了改善生活待遇。1918年冬天一个夜里,青年工人王二楞在和工头屡要工钱未果的情况下将拿着众多工友工钱赌博的工头张德贵捅死 ,在此之后,张家口铁路沿线各站点经常发生工人处置恶霸工头的事件。1921年5月, 张家口铁路工人发动了京绥铁路史上第一次罢工斗争。紧接着,张家口、南口两个铁路大厂(机车车辆修理厂)的工人也开展了反对高级员司与南口稽查毛有德这两个铁路恶霸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1年9月,何孟雄来到了张家口及京绥铁路沿线进行考察。他深入到铁路工人的工棚和宿舍,同工人谈心,调查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此间,他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思想觉悟,号召大家赶紧联合起来建立组织团体。他成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张家口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第一人。1922年五六月间,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张家口的3名分别是李泽、李连升和周振声。他们都是张家口铁路车务段的工人。不久几日后,第一次小组会在桥东平安里铁路工人宿舍邢老头的宿舍召开,何孟雄主持了会议,正式宣布京绥铁路工人第一个党小组成立。这是当时的共产党在长城以北、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建立的最早的组织。在随后的斗争中,共产党在工人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1971年12月22日夜间发生的特别货车抢救怀安儿童张京生的事迹,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人民日报以《生命线》为题对此做了报道,多家杂志社据此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使这个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全国
1971年12月22日夜,张家口车站南站丙班服务人员接班后,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孩子来到客运服务站求助。原来,他们是怀安城公社下中农社员,他们刚刚十四个月的小儿子让一粒玉米豆卡在了气管里,由于本地医院缺乏一件精密的医疗器具,无法治疗,需要转送到北京工农兵医院进行治疗。
看到小孩嘴唇发紫、呼吸急促、面部毛细血管渗出了血点,当时的客运值班长刘玉荣与班组的同志们分外焦急。此时,是晚上9点,最早去北京方向的客车也要两个小时以后。怎么办,怎么办,焦急的刘玉荣立即通过向党支部请示后请求北京铁路调度所。此时,即使让他们搭乘当时停在南站的906次货车,也还得等40多分钟,但铁路线上的11趟车都要为他让路。让刘玉荣兴奋的是,很快北京铁路调度所就传来指示,立即发车,抢救孩子,同时,北京方面一边协调铁路沿线的工作,一边给孩子寻找接站车辆。
当大家正准备把孩子和父母送上车时,刘玉荣和几名同事知道他们带的钱不多,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都掏了出来……
21点17分,096特货载着工人阶级的深情厚意向首都方向驰去,刘玉荣先后7次与沿线车站联系,
3个小时40分后,这列特殊货车从塞外驶到了京城,一辆部队军车接上他们,快速驶进了工农兵医院。
一个星期后,小孩子在抢救和治疗后,顺利出院了。孩子的父亲怀着感激到公社去讲,到大队去讲……当他再次来到车站时,他告诉大家,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张京生,寓意是京张铁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此后,人民日报以《生命线》报道了这一事迹,多家杂志社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一段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塞外大地,传遍了铁路系统,传遍了全国各地。
在詹天佑修建整条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节约的思路贯穿始终。整条铁路施工不到四年,比原计划少了两年。另外整条铁路修好后,共耗银 693.5 万两,比预算节约 28.8 万两。 铁路建成后,正如詹天佑所想,商贸日盛,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詹天佑的简介】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先驱”,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1905年~1909年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几经周折,终于转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正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詹天佑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便是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
英国和俄国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国和俄国的使臣们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京”指北京,“张”指张家路)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指挥和领导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 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了建造成本较为低的一条。由西直门经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至张家口。这路线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关沟段,不单地势险峻,坡度亦很大。八达岭近青龙桥段,为了穿越燕山山脉军都山的陡山大沟,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采用了“之”字轨道,列车在用折返方法攀斜;但坡度仍达33.7‰,要由两部机车牵引。铁路上有四条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2米,采用竖井方法挖掘;居庸关隧道长400米。另外有200米长的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也有一说是节约了二十八万两)。总费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当时在此进入北京的客车均要停车半小时,参拜詹天佑铜像和纪念馆。
今天的京张铁路是来往北京及包头的京包铁路的首段。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线。丰沙线走的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丰沙线一直担任煤运的重任。1972年,丰沙线改建成复线,1984年电气化。现在很多客运列车亦已改行丰沙线。
不过多数人不知道,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其间,他参与了李鸿章计划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铁路(即那条引起激烈争议的津通铁路)的测量设计;参与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修筑;参与修建了至今犹存的滦河大铁桥。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竣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修筑的铁路,虽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它是为一个人祭祖修筑的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向他们求救。
1906年5月3日,詹天佑写信给在美国读书时的“家长”诺索布夫人,信中说:
我现为七个孩子的父亲———三女四男!我现任“京张铁路会办兼总工程师”,本路长约125英里,将凿隧道三处,其中最长的为四分之三英里。本路为第一条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负责兴建之铁路,企望吾人能顺利完成!
詹天佑勘测了三条路线。第二条绕道过远不可取。第三条就是今天的丰沙线,因从北京城南向西修筑,经过大量坟地,阻碍太多。由于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决定采用第一条路线,即从西直门经沙河、经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到张家口,全长360华里。全线的难关在关沟,这一带迭峦重嶂,悬崖峭壁,工程之难在当时为全国所没有,世界所罕见;坡度极大,南口和八达岭的高度相差近60米。
1906年10月24日,詹天佑在信中说:
亲爱的诺索布夫人:
诚然,我很幸运被任命现在的工作。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征求中国工程师。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筑中国自己的铁路。好像我成为中国最佳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也为全体中国工程师和所有中国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们将来不会再被人们信赖!
在我受命此工作前,记事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绝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因为要开山凿石,并且修建极长的隧道!
但我全力以赴,至今已修成一段。特附上剪报一份,使你知道当年在纽黑文在你监护下的一位中国幼童,现在已完成和将来继续要完成的任务。他早期的教育完全受惠于你!
……
你最忠诚的詹天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这里。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
这一段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
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是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工。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张铁路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30.48米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的正确指挥,大桥顺利建成。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工程不但没有超支,还节余白银二十八万两。
詹天佑留给后人的照片,似乎自小到大都不苟言笑。他是个严谨的工程师,务实,精细。但是偶然间,也会流露出留学生涯带给他的情趣。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前2年,经费结余白银28万两,全部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取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张家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盘踞多年的英国志在必得,虎视眈眈的沙俄誓不相让,软弱的清政府哪一方也不敢得罪,不得已决定启用中国自己的工程师自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这个富于创造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工程师,此时才真正走上了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的历史舞台。面对着外国人“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轻蔑与嘲笑,詹天佑当时压力也很大,毕竟当时工程之艰辛,连那些曾在中华大地上贪婪地掠取筑路权、修建过多条铁路的外国侵略者也没有把握。
“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会是所有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正是这股豪气,四年艰辛之后,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让准备看笑话的外国人吐出了难堪的舌头。正如我市市长高金浩所言,詹天佑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
而同样让国人振奋的是,这比工程预计提前了两年,造价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白银。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中国地大物博……徒以交通不便,运转不灵,事业难以振兴。”怀着“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抱负的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6日乘火车来到了张家口
二十世纪初,革命风暴风起云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传到了张垣大地,塞外革命党人也奋起响应,但在敌人的反扑下,起义失败了。为了继续与敌人斗争,起义军共推张砺生、张子光(均为尚义县人)为起义军代表乘车赴南京请示孙中山先生今后机宜。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孙中山为塞外察哈尔、雁北、绥远的同志在不利的环境下举行武装起义表示赞赏和安慰,并鼓励他们说:干革命不怕失败,我们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二人回到张家口后,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暗中组织民众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2年4月1日,迫于压力,孙中山正式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开始在国内进行长期考察,游说民生主义,倡言铁路建设。在被袁世凯委以“全国铁路督办”后,孙中山宣布“十年不干预政治”,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1912年9月6日,踌躇满志的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孙中山发表演说,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并与群众合影留念。参加在福庆戏院举行的欢迎大会后,孙中山又召见了张砺生和张子光几位地方党务负责人,询问地方情况后并勉励同志们努力工作,不要因民国的成立而松懈下来。
在张家口视察完后,孙中山于9月8日上午乘火车返回北京。当时,欢送的人们挤满了街道两旁。
1922年五六月间,张家口党组织的创建者——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并建立了我市第一个党小组,使北方铁路工人运动有了真正的领导核心
随着京张铁路的修建和通车, 张家口近代产业工人队伍随后产生了。
“工人苦,工人苦,工人裤子破了没人补”
“不作工的大肚皮,反把我们欺,起来,起来,结团体!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京张铁路修建成以后,在腐朽的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下,张家口的铁路工人同全国的铁路工人一样,饱受着残酷的剥削与压迫。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差、没有节假日,在政治上毫无民主权力,一切言论、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都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他们住的是100多人拥挤在一起的工棚,铺的是破口袋,盖的是麻袋片,头枕半头砖,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寒风刺骨,臭虫、虱子、苍蝇、蚊子到处都是……由于长期吃不到蔬菜,许多工人得了夜盲症,就这样,毫无人性的工头还要不打则骂。
其实,从张家口工人阶级产生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不断地与压迫者进行着斗争,尽管都是自发地,目的也只是为了改善生活待遇。1918年冬天一个夜里,青年工人王二楞在和工头屡要工钱未果的情况下将拿着众多工友工钱赌博的工头张德贵捅死 ,在此之后,张家口铁路沿线各站点经常发生工人处置恶霸工头的事件。1921年5月, 张家口铁路工人发动了京绥铁路史上第一次罢工斗争。紧接着,张家口、南口两个铁路大厂(机车车辆修理厂)的工人也开展了反对高级员司与南口稽查毛有德这两个铁路恶霸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1921年9月,何孟雄来到了张家口及京绥铁路沿线进行考察。他深入到铁路工人的工棚和宿舍,同工人谈心,调查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此间,他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思想觉悟,号召大家赶紧联合起来建立组织团体。他成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张家口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第一人。1922年五六月间,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张家口的3名分别是李泽、李连升和周振声。他们都是张家口铁路车务段的工人。不久几日后,第一次小组会在桥东平安里铁路工人宿舍邢老头的宿舍召开,何孟雄主持了会议,正式宣布京绥铁路工人第一个党小组成立。这是当时的共产党在长城以北、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建立的最早的组织。在随后的斗争中,共产党在工人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1971年12月22日夜间发生的特别货车抢救怀安儿童张京生的事迹,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人民日报以《生命线》为题对此做了报道,多家杂志社据此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使这个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全国
1971年12月22日夜,张家口车站南站丙班服务人员接班后,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孩子来到客运服务站求助。原来,他们是怀安城公社下中农社员,他们刚刚十四个月的小儿子让一粒玉米豆卡在了气管里,由于本地医院缺乏一件精密的医疗器具,无法治疗,需要转送到北京工农兵医院进行治疗。
看到小孩嘴唇发紫、呼吸急促、面部毛细血管渗出了血点,当时的客运值班长刘玉荣与班组的同志们分外焦急。此时,是晚上9点,最早去北京方向的客车也要两个小时以后。怎么办,怎么办,焦急的刘玉荣立即通过向党支部请示后请求北京铁路调度所。此时,即使让他们搭乘当时停在南站的906次货车,也还得等40多分钟,但铁路线上的11趟车都要为他让路。让刘玉荣兴奋的是,很快北京铁路调度所就传来指示,立即发车,抢救孩子,同时,北京方面一边协调铁路沿线的工作,一边给孩子寻找接站车辆。
当大家正准备把孩子和父母送上车时,刘玉荣和几名同事知道他们带的钱不多,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都掏了出来……
21点17分,096特货载着工人阶级的深情厚意向首都方向驰去,刘玉荣先后7次与沿线车站联系,
3个小时40分后,这列特殊货车从塞外驶到了京城,一辆部队军车接上他们,快速驶进了工农兵医院。
一个星期后,小孩子在抢救和治疗后,顺利出院了。孩子的父亲怀着感激到公社去讲,到大队去讲……当他再次来到车站时,他告诉大家,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张京生,寓意是京张铁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此后,人民日报以《生命线》报道了这一事迹,多家杂志社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一段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塞外大地,传遍了铁路系统,传遍了全国各地。
在詹天佑修建整条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节约的思路贯穿始终。整条铁路施工不到四年,比原计划少了两年。另外整条铁路修好后,共耗银 693.5 万两,比预算节约 28.8 万两。 铁路建成后,正如詹天佑所想,商贸日盛,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詹天佑的简介】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先驱”,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1905年~1909年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几经周折,终于转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正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詹天佑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便是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
英国和俄国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国和俄国的使臣们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京”指北京,“张”指张家路)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1.2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京张铁路建成之前中国最先有新城至高碑店之新易铁路,亦由詹天佑建成指挥和领导但只供慈禧太后祭祖使用)。詹天佑 是建设铁路的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末有,”特别是“居庸关、八达岭,层峦叠嶂,石峭弯多,遍考各省已修之路,以此为最难,即泰西诸书,亦视此等工程至为艰巨”。“由南口至八达岭,高低相距一百八十丈,每四十尺即须垫高一尺。”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了建造成本较为低的一条。由西直门经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至张家口。这路线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关沟段,不单地势险峻,坡度亦很大。八达岭近青龙桥段,为了穿越燕山山脉军都山的陡山大沟,在22千米线路区段内采用了“人”字轨道,列车在用折返方法攀斜;但坡度仍达33.7‰,要由两部机车牵引。铁路上有四条隧道,其中八达岭隧道长1,092米,采用竖井方法挖掘;居庸关隧道长400米。另外有200米长的钢架结构的怀来大桥。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也有一说是节约了二十八万两)。总费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当时在此进入北京的客车均要停车半小时,参拜詹天佑铜像和纪念馆。
今天的京张铁路是来往北京及包头的京包铁路的首段。由于原京张铁路关沟段一带通过能力较差,1952年起另外建成了来往丰台及沙城(怀来)的丰沙线。丰沙线走的即当年詹天佑认为较好,但因造价较高而被迫放弃的路线。丰沙线一直担任煤运的重任。1972年,丰沙线改建成复线,1984年电气化。现在很多客运列车亦已改行丰沙线。
不过多数人不知道,在接手京张铁路工程之前,詹天佑已经为中国的铁路建设工作了近二十个年头。其间,他参与了李鸿章计划修筑的天津至通州铁路(即那条引起激烈争议的津通铁路)的测量设计;参与了天津到山海关铁路的修筑;参与修建了至今犹存的滦河大铁桥。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竣工。
京张铁路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于1909年建成,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
京张铁路是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的中国第一条铁路
京张铁路在1905年9月4日开工,詹天佑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车,施工时间比原定缩短了两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来预算节省了三十五万两白银(也有一说是节约了二十八万两)。总费只有外国承包商过去索取价银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在铁的事实面前,外国人也不能不折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当时在此进入北京的客车均要停车半小时,参拜詹天佑铜像和纪念馆。
准确地说,“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不是京张铁路。1901年,慈禧结束逃亡返回北京,途中第一次坐火车。火车给她留下良好的印象,她提出,两年后要坐火车到西陵祭陵。于是清廷紧急筹措修建京汉铁路高碑店站到梁各庄皇陵的支线。时任关内外铁路总办的“留美幼童”梁如浩主持此事,他推荐了詹天佑。詹天佑崭露头角,在不易施工的冰天雪地,指挥工程迅速竣工。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独立修筑的铁路,虽然只有37公里,而且具有讽刺意味:它是为一个人祭祖修筑的铁路。
张家口为北京通往内蒙古的要冲,京张铁路有显而易见的军事、经济和政治价值。修路的消息传出,在华势力最大的英国志在必得,视长城以北为其势力范围的沙俄也不相让,双方争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如果清廷不借外债,不用洋匠,全由中国人独立修筑,双方可都不伸手。在英、俄看来,落后的中国完全无此能力,他们等待着中国人陷入僵局时向他们求救。

1906年9月30日第一段工程全部通车,第二段工程同时开始。难关就在这里。首先必须打通居庸关、五桂头、石佛寺、八达岭四条隧道,最长的八达岭隧道1092米。这不仅要有精确的计算和正确的指挥,还要有新式的开山机、通风机和抽水机。前者对詹天佑都不成问题,而后者当时中国全都没有,只有靠工人的双手。
这一段故事是人们所熟知的:詹天佑采用南北两头同时向隧道中间点凿进。但隧道实在太长,后加上在中部开凿两个直井,分别可以向相反方向进行开凿,如此就有六个工作面同时进行。他运用“折反线”原理,修筑“之”字形路线降低爬坡度,并利用两头拉车交叉行进。在铁路兴建之初,有车厢出轨事件。詹天佑想到一个办法:将美国人詹尼发明的自动挂钩加在每节车厢,使之结合成一个牢固整体,确保爬坡时的安全。
1906年12月11日,在工程最紧张的日子里,詹天佑给诺索布的儿子、他少年时的朋友威利的信中写道:
目前,中国正处于极不安定的情形下,她正在进行代价很高的试验,也力求革新。但是将来怎样,是无人可以预卜。我现在这条铁路,要求我只许用中国人来修筑。如果我有权。就乐于介绍给你一个工作,可惜,我现在奉命不得雇用外国员工。
京城近旁修筑铁路,常要付出意想不到的“代价”。铁路要经过一个前任道员家的坟地,他是皇室的亲戚,在朝野均有势力。此人率众闹事,阻止工程,私下又许以重贿,要求改道。可是北面、南面、西面都是权贵的墓地,要大改道不知要造成多大的浪费。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但为保持“风水”,答应另修一条河,派官员拈香设祭,路成后,再立碑纪念。工程人员忿忿不平,但詹天佑表示,只要铁路能修过去,其他小事都可容忍。
京张铁路第三段工程的难度仅次于关沟。首先遇到的是怀来大桥,这是京张路上最长的一座桥,它由七根30.48米长的钢梁架设而成。由于詹天佑的正确指挥,大桥顺利建成。
京张铁路原计划六年完成,在詹天佑的努力下,提前两年于1909年8月11日全线通车。工程不但没有超支,还节余白银二十八万两。
詹天佑留给后人的照片,似乎自小到大都不苟言笑。他是个严谨的工程师,务实,精细。但是偶然间,也会流露出留学生涯带给他的情趣。
京张铁路是詹天佑主持并胜利建成的联结北京和张家口的一条铁路,是完全由中国自己筹资、勘测、设计、施工建造的铁路,全长200多公里。此路“中隔高山峻岭,石工最多,又有7000余尺桥梁,路险工艰为他处所未有。”中国自办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之后,外国人讽刺说建造这条铁路的中国工程师恐怕还未出世。詹天佑勇敢地担当起总工程师的艰巨任务,勉励工程人员为国争光,他跟铁路员工一起,克服资金不足、机器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等困难,出色地完成居庸关和八达岭两处艰难的隧道工程,设计出人字形路轨。京张铁路1905年9月动工,1909年8月建成,比预计工程提前2年,经费结余白银28万两,全部费用只有外国承包商索取价的五分之一,可谓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工程技术界的光荣,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个胜利。
由中国人自己修建京张铁路,这虽然是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的一个心酸胜利,但詹天佑和京张铁路,以及蕴涵其中的民族精神却成为国人永远的骄傲
张家口重要的地理位置,向来为兵家所必争,因此京张铁路就有着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当清廷要修京张铁路的消息传出后,在华盘踞多年的英国志在必得,虎视眈眈的沙俄誓不相让,软弱的清政府哪一方也不敢得罪,不得已决定启用中国自己的工程师自建京张铁路。
詹天佑,这个富于创造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工程师,此时才真正走上了实现自身价值与抱负的历史舞台。面对着外国人“修建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生”的轻蔑与嘲笑,詹天佑当时压力也很大,毕竟当时工程之艰辛,连那些曾在中华大地上贪婪地掠取筑路权、修建过多条铁路的外国侵略者也没有把握。
“如果我失败了,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不幸,而会是所有中国工程师、甚至是所有中国人的不幸!为了证明中国人的智慧和志气,我别无选择。”正是这股豪气,四年艰辛之后,1909年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让准备看笑话的外国人吐出了难堪的舌头。正如我市市长高金浩所言,詹天佑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条铁路,更重要的是他传承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意志和民族力量。
而同样让国人振奋的是,这比工程预计提前了两年,造价比预算节约了28万两白银。
“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中国地大物博……徒以交通不便,运转不灵,事业难以振兴。”怀着“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抱负的孙中山先生1912年9月6日乘火车来到了张家口
二十世纪初,革命风暴风起云涌。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枪声传到了张垣大地,塞外革命党人也奋起响应,但在敌人的反扑下,起义失败了。为了继续与敌人斗争,起义军共推张砺生、张子光(均为尚义县人)为起义军代表乘车赴南京请示孙中山先生今后机宜。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孙中山为塞外察哈尔、雁北、绥远的同志在不利的环境下举行武装起义表示赞赏和安慰,并鼓励他们说:干革命不怕失败,我们要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再接再厉,继续奋斗。二人回到张家口后,根据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暗中组织民众开展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1912年4月1日,迫于压力,孙中山正式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开始在国内进行长期考察,游说民生主义,倡言铁路建设。在被袁世凯委以“全国铁路督办”后,孙中山宣布“十年不干预政治”,愿以在野之身兴办20万里铁路。1912年9月6日,踌躇满志的孙中山从北京乘坐火车来到张家口考察。在视察张家口火车站时,孙中山发表演说,高度褒扬了詹天佑创造的这一为民族增光的惊世之作,并与群众合影留念。参加在福庆戏院举行的欢迎大会后,孙中山又召见了张砺生和张子光几位地方党务负责人,询问地方情况后并勉励同志们努力工作,不要因民国的成立而松懈下来。
在张家口视察完后,孙中山于9月8日上午乘火车返回北京。当时,欢送的人们挤满了街道两旁。
1922年五六月间,张家口党组织的创建者——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并建立了我市第一个党小组,使北方铁路工人运动有了真正的领导核心
随着京张铁路的修建和通车, 张家口近代产业工人队伍随后产生了。
“工人苦,工人苦,工人裤子破了没人补”

1921年9月,何孟雄来到了张家口及京绥铁路沿线进行考察。他深入到铁路工人的工棚和宿舍,同工人谈心,调查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此间,他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启发工人的思想觉悟,号召大家赶紧联合起来建立组织团体。他成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张家口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的第一人。1922年五六月间,何孟雄在张家口的京绥铁路工人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间发展了第一批共产党员。其中张家口的3名分别是李泽、李连升和周振声。他们都是张家口铁路车务段的工人。不久几日后,第一次小组会在桥东平安里铁路工人宿舍邢老头的宿舍召开,何孟雄主持了会议,正式宣布京绥铁路工人第一个党小组成立。这是当时的共产党在长城以北、在察哈尔、绥远一带建立的最早的组织。在随后的斗争中,共产党在工人中的威信越来越高。
1971年12月22日夜间发生的特别货车抢救怀安儿童张京生的事迹,是那个年代的一个缩影。人民日报以《生命线》为题对此做了报道,多家杂志社据此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使这个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全国
1971年12月22日夜,张家口车站南站丙班服务人员接班后,一对年轻夫妇抱着一个孩子来到客运服务站求助。原来,他们是怀安城公社下中农社员,他们刚刚十四个月的小儿子让一粒玉米豆卡在了气管里,由于本地医院缺乏一件精密的医疗器具,无法治疗,需要转送到北京工农兵医院进行治疗。
看到小孩嘴唇发紫、呼吸急促、面部毛细血管渗出了血点,当时的客运值班长刘玉荣与班组的同志们分外焦急。此时,是晚上9点,最早去北京方向的客车也要两个小时以后。怎么办,怎么办,焦急的刘玉荣立即通过向党支部请示后请求北京铁路调度所。此时,即使让他们搭乘当时停在南站的906次货车,也还得等40多分钟,但铁路线上的11趟车都要为他让路。让刘玉荣兴奋的是,很快北京铁路调度所就传来指示,立即发车,抢救孩子,同时,北京方面一边协调铁路沿线的工作,一边给孩子寻找接站车辆。
当大家正准备把孩子和父母送上车时,刘玉荣和几名同事知道他们带的钱不多,于是把自己身上的钱全都掏了出来……
21点17分,096特货载着工人阶级的深情厚意向首都方向驰去,刘玉荣先后7次与沿线车站联系,
3个小时40分后,这列特殊货车从塞外驶到了京城,一辆部队军车接上他们,快速驶进了工农兵医院。
一个星期后,小孩子在抢救和治疗后,顺利出院了。孩子的父亲怀着感激到公社去讲,到大队去讲……当他再次来到车站时,他告诉大家,孩子的名字改成了张京生,寓意是京张铁路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此后,人民日报以《生命线》报道了这一事迹,多家杂志社出版了《生命线》连环画,一段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情谊佳话迅速传遍了塞外大地,传遍了铁路系统,传遍了全国各地。
在詹天佑修建整条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节约的思路贯穿始终。整条铁路施工不到四年,比原计划少了两年。另外整条铁路修好后,共耗银 693.5 万两,比预算节约 28.8 万两。 铁路建成后,正如詹天佑所想,商贸日盛,为中国铁路建设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编辑本段]【詹天佑的简介】
詹天佑,“中国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工程先驱”,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1905年~1909年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出生在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卒于1919年4月24日,号眷诚,字达潮,广东南海人,原籍江西婺源,是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之称。 詹天佑1861年(清咸丰帝十一年)出生于一个普通茶商家庭。少年时的詹天佑对机器十分感兴趣,常和邻里孩子一起,用泥土仿做各种机器模型。有时,他还偷偷地把家里的自鸣钟拆开,摆弄和捉摸里面的构件,提出一些连大人也无法解答的问题。1872年,年仅十二岁的詹天佑到香港报考清政府筹办的“幼童出洋预习班”。考取后,父亲在一张写明“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出洋证明书上画了押。从此,他辞别父母,怀着学习西方“技艺”的理想,来到美国就读。
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亲眼目睹北美西欧科学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而产生悲观情绪,但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但是,清政府洋务派官员迷信外国,在修筑铁路时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顾詹天佑的专业特长,把他差遣到福建水师学堂学驾驶海船。
1882年11月又被派往旗舰“扬武”号担任驾驶官,指挥操练。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第二年,蓄谋已久的法国舰队陆续进入闽江,蠢蠢欲动。可是主管福建水师的投降派船政大臣何如璋却不闻不问,甚至下令:“不准先行开炮,违者虽胜亦斩!”这时,詹天佑便私下对“扬武”号管带(舰长)张成说:“法国兵船来了很多,居心叵测。虽然我们接到命令,不准先行开炮,但我们决不能不预先防备。”由于詹天佑的告诫,“扬武”号十分警惕,作好了战斗准备。当法国舰队发起突然袭击时,詹天佑冒着猛烈的炮火,沉着机智地指挥“扬武”号左来右往;避开敌方炮火,抓住战机用尾炮击中法国指挥舰“伏尔他”号,使法国海军远征司令孤拔险些丧命。对这场海战,上海英商创办的《字林西报》在报道中也不得不惊异地赞叹:“西方人士料不到中国人会这样勇敢力战。‘扬武’号兵舰上的五个学生,以詹天佑的表现最为勇敢。他临大敌而毫无惧色,并且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还能镇定如常,鼓足勇气,在水中救起多人……”
从战后到1888年,几经周折,终于转入了中国铁路公司,担任工程师,这正是他献身中国铁路事业的开始。 詹天佑刚上任不久,就遇到了一次考验。当时从天津到山海关的津榆铁路修到滦河,要造一座横跨滦河的铁路桥。滦河河床泥沙很深,又遇到水涨急流。铁桥开始由号称世界第一流的英国工程师担任设计,但失败了;后来请日本工程师衽实行包工,也不顶用,最后让德国工程师出马,不久也败下阵来。詹天佑要求由中国人自己来搞,负责工程的英国人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同意詹天佑来试试。
詹天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他分析总结了三个外国工程师失败的原因后,身着工作衣与工人一起实地调查,密测量。夜晚,借着幽暗的油灯,又仔细研究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反复分析比较,最后才确定桥墩的位置,并且大胆决定采用新方法——“压气沉箱法”来进行桥墩的施工。詹天佑果然成功的把滦河大桥建成了。这件事震惊了世界:一个中国工程师居然解决了三个外国工程师无法完成的大难题。 詹天佑初战告捷后,立刻遇到了更为严峻的考验。1905年,清政府决定兴建我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这便是北京至张家口的铁路)。
英国和俄国都想插手,由于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他们的企图没能得逞。英国和俄国的使臣们以威胁的口吻说:“如果京张铁路由中国工程师自己建造,那么与英俄两国无关。”他们原以为这么一来,中国就无法建造这条铁路了。在这关键时刻,詹天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全权负责京张(“京”指北京,“张”指张家路)铁路的修筑。消息传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及英国报刊挖苦说:“中国能够修筑这条铁路的工程师还在娘胎里没出世呢!中国人想不靠外国人自己修铁路,就算不是梦想,至少也得五十年。”他们甚至攻击詹天佑担任总办兼总工程师是“狂妄自大”、“不自量力”。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任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表示:“中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我以为耻!”“中国已经醒过来了,中国人要用自己的工程师和自己的钱来建筑铁路。” 1905年8月,京张铁路正式开工,紧张的勘探、选线工作开始了。詹天佑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背着标杆,经纬仪,日夜奔波在崎岖的山岭上。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詹天佑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一点模糊和轻率,‘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能工程人员之口。”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又重新勘测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也冻青了。 不久,勘探和施工进入最困难的阶段。在八达岭、青龙桥一带,山峦重叠,陡壁悬岩,要开四条隧道,其中最长的达一千多米。詹天佑经过精确测量计算,决定采取分段施工法:从山的南北两端同时对凿,并在山的中段开一口大井,在井中再向南北两端对凿。这样既保证了施工质量,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凿洞时,大量的石块全靠人工一锹锹地挖,涌出的泉水要一担担地挑出来,身为总工程师的詹天佑毫无架子,与工人同挖石,同挑水,一身污泥一脸汗。他还鼓舞大家说:“京张铁路是我们用自己的人、自己的钱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无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而是我们国家的成功和失败!” 为了克服陡坡行车的困难,保证火车安全爬上八达岭,詹天佑独具匠心,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在山多坡陡的青龙桥地段设计了一段人字形线路,从而减少了隧道的开挖,降低了坡度。列车开到这里,配合两台大马力机车,一拉一推,保证列车安全上坡。 詹天佑对全线工程曾提出“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三项要求。京张铁路经过工人们几处奋斗,终于在1909年9月全线通车。原计划六年完成,结果只用了四年就提前完工,工程费用只及外国人估价的五分之一。一些欧美工程师乘车参观后啧啧称道,赞誉詹天佑了不起。但詹天佑却谦虚地说:“这是京张铁路一万多员工的力量,不是我个人的功劳,光荣是应该属于大家的。”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又继任了粤汉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这时,美国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要他亲自去美国参加授衔仪式。为了全力参加祖国铁路建设,他放弃了这一荣誉。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了起成立中华工程学会,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 詹天佑从事铁路事业三十多年,几乎和当时我国的每一条铁路都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到晚年,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919年病逝。周恩来同志曾高度评价詹天佑的功绩,说他是“中国人的光荣”。
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其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中国现在仍然使用的4尺8寸半标准轨、珍氏自动挂钩(Janney Coupler,亦称姜坭车钩、郑氏车钩,美国人 Eli Janney 所创)等等都是出自詹天佑的提议。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堷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他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京张铁路建成后,詹天佑获宣统赐工科进士,任留学生主试官等职。1910年,任广东商办粤汉铁路总公司总理兼工程师,1912年兼任汉粤川铁路会办,负责兴建粤汉及川汉铁路。此后一直定居在汉口俄租界的鄂哈街9号(今洞庭街51号)。同年成立“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被推举为首任会长。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获政府委任为交通部技监,1914年获颁授二等宝光嘉禾章。1916年,获香港大学颁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19年初,受命往海参崴和哈尔滨任协约国监督远东铁路会议中国代表。4月因病回汉口,4月24日病逝,终年五十九岁。 詹天佑与其妻谭菊珍埋葬在京张路青龙桥火车站附近。1922年青龙桥火车站竖立詹天佑铜像。1987年,附近再建成詹天佑纪念馆。 在纪念京张铁路100周年之际,张家口人民永远缅怀京张铁路的总设计师詹天佑,2005年在张家口南站广场,建起詹天佑塑像。詹天佑是我国近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史上的先驱,也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清咸丰十一年(1861)四月二十六日生于广东省南海县,清同治十一年(1872),考取公费赴美留学。清光绪七年(1881)六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雪菲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同年八月回国。曾先后任福州船政学堂和广州水陆师学堂教员。清光绪十四年(1888)任天津铁路公司工程师。19世纪八十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特别是他主持的京张铁路(1905—1909)的建成,震惊中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他在帝国主义列强面前不畏强暴,威武不屈,提出“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口号,代表了炎黄子孙百折不挠、永不屈服的高尚的民族气节,永为后世楷模。1919年4月24日在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9岁。同年在青龙桥车站竖立一座詹天佑全身站立铜像。

如何评价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央视主持人大赛是在阔别了8年以后再一次登上央视舞台,今年的节目当中无论是从嘉宾,赛制,还是节目编排上都可以说是完美。
节目嘉宾的阵容做到史上最强阵容
先从主持人撒贝宁来说,他是一位北大高材生,在主持生涯先后主持过法制类的《今日说法》,在综艺类更是几度受邀担任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的主持人。20年的主持生涯,让他在这档节目中,面对同行的随时发难,能够随机应变,而且把节目现场的气氛调动的游刃有余。
这档节目邀请了董卿,康辉两位一直在本台工作的著名主持人。董卿基本上主持的都是综艺类节目,尤其是在央视春晚的舞台让她大放异彩。
康辉是从央视《新闻联播》出身,近几年也活跃在春晚的主持人行列之中,由此可见他是一位全能型主持人,不管是实事焦点,还是文化娱乐他都能够轻松上任。
这两位主持界的大咖加入,给这个节目增加了不少的看点,他们两位在现场评委和400位大众评委对选手打分之际,用非常专业而且简短的语言对每一位选手作以点评。好的给予嘉奖,不足之处给出建议。
今年央视主持人打分机制也是独具创新
了解了点评嘉宾的魅力以后,再来看看现场的17位打分嘉宾和现场400位大众评委的与众不同。
17位打分嘉宾全部都是来自央视工作者,有著名主持人鲁豫夫妇,朱迅等,也有央视领导级等等,他们的出现给这个节目质量加大了隆重感和专业性。
所有的综艺节目也脱离不开群众的力量,尤其像这类选秀竞技类节目,观众的打分虽然不专业,但是不可或缺。这次央视采用了高科技手段,400位观众评审都是虚拟化头像,他们都不用来现场,在家就可以参与节目的评分,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全程关注节目即可。而且每一期400位观众都会有一位随机连线节目现场,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和现场互动一下。
节目组还有两位不起眼的人物,他们就是来自北京市精诚公证处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出现给这档节目增加公平,公正,公开的节目效果。
作为有200多场企业发布会PPT经验的团队,我们刚接到这次为《主持人大赛》的选手制作PPT的需求时,当下觉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不就是帮忙美化PPT吗?咱大风大浪都见过多少了,这点小事不要太容易。然而,事情显然不是我们(可能也包括目前在看节目的所有人)所想的那么简单……
与大家常见的大型发布会PPT不同的是,节目类PPT,尤其还是央视的节目,在设计上的关注与思考是截然不同的。节目组非常重视屏幕另一端观众的观感体验,所以在镜头效果、主持人与屏幕间的关系、元素的细节等,都相当讲究。
就摄影机位的镜头效果来说吧,我们在设计PPT时,就不是单纯的排版好看那么简单。而是要让设计出的PPT,在不同镜头下都有好的视觉效果。我们必须注意:
在特写的镜头下,人物背景不能「一片漆黑」,也不能有线条「切过」人物的头。
在中景的镜头下,背景色和人物服装的颜色不能太相近,否则就是「背景把人吃掉」。
在远景的镜头下,画面中的高光区域会「过曝」,这都需要对照着逐一处理。
那主持人与屏幕间的关系,又得注意啥呢?
如果你看过老师或者演讲者用屏幕放PPT,就会知道讲者本人常常会挡住PPT的内容。为了避免这个状况,我们和节目组做了很多尝试:
第一次,直接将整个屏幕抬升到选手的上方,但这样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就很有压迫感,像是一个宽大的屏幕,直接压在底下瘦弱的选手身上似的。
第二次,把屏幕降低一点,同时在PPT设计上为选手保留空白。但这样做又时不时会碰到前面镜头提过的问题─把选手给「切头」了。
第三次,也就是大家目前在节目上看到的版本了。选手站在屏幕前的一侧,而我们把另一侧在PPT中划出「安全区」,用来安放主要的信息。
顺带一提,可能有人会好奇「怎么在PPT上保留人物空白」、「怎么能确定PPT里画出来的安全区」。简单来说,我们把PPT划分成格子状,作为参照的坐标系。像是这样:
有了参照的坐标系,再和屏幕相对应,就能找出哪些区域是「安全区」,哪些又是「人物区」,像是这样:
这样一来,我们自然就能知道,该如何在有限的安全区域内做好PPT设计了。
后来我们才发现,其实这和冯诺依曼研究微积分,或者科学家研究流体力学,是一个道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大道殊途同归」吧。
再来还有细节。作为设计师我们平常肯定都会用上一些书法字体、符号装饰等等的。这些在央视节目中,都会被严格把关。意义不明的毛笔字、符号、图腾、少数民族服饰、花纹等等,都要极力避免。原因大家肯定都知道,就不解释了。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往往太容易误判事情的难易度了。如果没有这样的经验,可能我也会觉得这节目的PPT做得太简单了,有些所谓的PPT高手可能还会特别写一篇文,告诉你这节目的PPT怎么改可以更好看。
也可能有人会用刻板印象直接认定央视太保守、限制太多什么的。殊不知一个节目的输出,背后都有很复杂的考虑。
参赛选手也可以说是行内的佼佼者,邹韵是一名央视驻北美分台记者,她在三分钟自我展示时说,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一名记者,可能因为自己是邹韵,所以比较走运,在一些国际大会上,作为记者的她往往能得到一个宝贵的提问机会,刚开始她以为是自己穿的衣服比较鲜艳,逐步地认识到是祖国在国际上话语权的增加。她是一个美得不那么出众的主持人,可那份温柔,那份韧劲刻在了骨子里,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却又可以引出关乎国家的大事。声音自然甜美,话题具有强烈的说服力,更是多次作为英文主持人参加大型活动,实力不容置疑。
1.总体看来,选手的个人能力水平不如前辈们。撒贝宁那届的主持人大赛选手素质极高且专业背景各异,最精彩的一届没有之一。
2.仅从第一期看来,选手同质化严重。选手们基本都是中央或者卫视频道主播,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非主播选手是果欣禹,不愧是人民日报社出身,有政治敏锐度和思考深度。
3.政治导向明显,正面导向作用显著。能看出来,聪明的选手、政治敏锐度高的选手,都会往目前的主流价值观去引,如梦想、英雄人物、井冈山精神,这一点央视系的主持人和经验丰富的主持人表现明显。
4.过于关注节目效果,激烈程度不够。对比以前的主持人大赛,总感觉这期节目有些刻意,感觉节目组总想把选手最好的节目状态展现出来,容不得大的失误。撒贝宁那届比赛,虽然选手实力都很强,但明显能看出来大家是真的即兴发挥,各凭本事和积累,基本上每个选手都有失误,尤其是即兴发挥环节,让人感受得到很真实。而这届,我觉得选手准备过于充分,最起码在即兴发挥环节准备充分,因为每个人都好像胸有成竹一样,好像事先演练过一样,我不是怀疑节目组事先安排好每个人的题目,我只是猜想,是不是节目组把即兴发挥的题库提前告诉选手了,而选手把题库的每一道题都预先演练过了,在赛场上抽到哪道题也都能完整呈现。节目组为了节目足够吸引人,为了让大众赞叹主持人能力强从而树立一种榜样形象,这本无可厚非,但未免过于完美而失去了趣味性。
5.精气神很重要,有些选手表现得可能确实过于浮夸,让人觉得有点尬,但真的比一脸疲态过于稳重的选手吃香。
我觉得这个节目拍的很好
通过央视节目主持人大赛
可更好地选拔一些各地的优秀主持人
有利于新老接替
也铝推陈出新
这样央视主人在充满活力
在主持的生涯中
永葆青春的是关键药物
如果一个节目不能老推陈出新
就是会陷入一种沉闷老旧的节目中
那样不仅会失去了观众
自己也就没什么兴趣的看了
所以说央视这个节目做的非常及时
也是得到大家的赞许,已攒赞
所以说还是给央视台节目的领导
这种日益创意的精神
与奋发图强的能力
大家都给他点个双赞吧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已经落下了帷幕,尽管中间环节有些选手的排名和晋级有些争议,但是并不影响其总体水平。
无论是新闻类还是文字类的选手,大部分都很优秀,他们有的是刚毕业的学生,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决赛,充分说明了他们的实力。有些是在主持人岗位上干了十几年的老主持人了,但是为了挑战自己也站上了这个舞台。他们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发挥表现自己,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最优秀的样子,他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
主持人撒贝宁主持的游刃有余,既严肃认真又活泼开朗,很好地控制和活跃了比赛气氛,和选手们亲切交谈,打成一片,其乐融融。台下评委和嘉宾们也十分出彩,妙语连珠,堪称神仙打架,点评精彩纷呈,让人学到了许多知识。
总之,央视的节目确实水平高,主持人大赛更是获得了许多人的追捧和喜欢。

富二代们出国留学真的是靠作弊吗

  留学在中国,90%的中国企业家都想送孩子去海外留学。同时,关于富二代留学作弊的新闻也层出不穷。富二代们出国留学真的是靠作弊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北美最大的中文报纸《世界日报》报道:一名中国留学生顶替另外三名中国同胞代考托福,成功帮助三人进入美国大学(PS.看来还是位学霸),这四人目前涉嫌串谋欺骗美国政府而于当地时间 5月4日 被美国警方逮捕。按照美国法律,如果罪名坐实,四人将面临最高 5 年监禁,三年释放后监控加上 25 万美元的罚款,服刑期满之后将被遣返回国。

  再看看,穷二代上学的励志故事也不占少数。但是,穷二代上名校真的就能脱贫吗?
  穷二代VS富二代,谁上学更有优势?
  高考状元中,父母硕士学历占比10%,本科学历占比35%
   高考状元中父母职业类型最多的为公务员
  中国青年报披露了“骨感的现实”:一个孩子能进北大清华,并不仅仅因为他的努力,“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学校层级的升高,“寒门贵子”比例越来越小,而最后的1%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还会有所削减,“如果人生是一次长跑,寒门学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起跑后动力不足、补给不足、身体素质差,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实在屈指可数”。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坑爹,有钱又很努力的富二代们比比皆是。
   地产大亨之子:吴尊——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吴尊的父亲吴景添是文莱地产大亨,其经营范围横跨中国和文莱两国;伯父吴景进是文莱十大富豪之一,而且被文莱王室封作“甲必丹”,地位比拿督更高,也是国会议员。不过,吴尊为人相当低调独立,在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毕业后,便做模特养活自己,后来在文莱开设健身房也是向银行贷款,未向父亲或伯父借过钱。可以说,无论是商业上的成绩还是演艺圈的走红,吴尊全靠自己的实力打拼,是富少的成功典范。
   滴滴打车总裁柳青——哈佛大学计算机硕士
  说到“努力又很拼”的富二代这个话题,柳青绝对不能忽略。柳青的父亲是“中国IT教父”、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她自己毕业于北大计算机系,随后又攻读了哈佛大学计算机硕士。刚毕业就加入全球最优秀的投资银行之一高盛集团,34岁拿下高盛亚洲直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的位置,2014年7月加入滴滴公司任COO,滴滴快的合并后,柳青正式出任滴滴公司总裁。虽然是柳传志的掌上明珠,但从高盛到滴滴,柳青一直都以“近乎变态的”勤奋而着称。此外,她和她的父亲一样,有着不屈不挠的实业家精神。她的柔软姿态,获得了竞争对手与政府的信任。
   投资高手:王思聪——伦敦大学学院哲学系
  日前,《2017中国顶级投资人排行榜TOP50》发布,这份榜单以数据和品牌两大维度为参考,以百名创业者匿名投票为最重要的参考依据,力求分辩广大的投资人中,谁是创业者的良师益友。王思聪位列第37位,是榜单50人中最年轻的投资人。
   美国地产大亨之女:伊万卡·特朗普——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
  伊万卡·特朗普(Ivanka Trump)的父亲是美国房地产大亨、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特朗普是美国知名的“地产大王”,自诩身家超过百亿美元。伊万卡被誉为“全球第一美女富豪”,她身兼多重身份:国际超模,沃顿商学院高材生,纽约房地产巨鳄Trump 集团副总裁。
  虽然未来将会继承巨额财产,但她并不满足于守住家业,还另辟生财之道。伊万卡在工作中干练睿智,和她父亲一样是一名精明能干会赚钱的“女强人”,当上了明星设计师,推出了自创同名鞋靴品牌——“Ivanka Trump Footwear”。她在推特和Instagram 上的签名是这样形容自己的:一位美国妻子,母亲和企业家。
  教育公平之路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复杂,要艰难,但推进教育公平的所有努力都值得点赞,其中包括北大、清华等近70所高校推出的农村考生专项招生计划。当然,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公平的价值也不能否认。

移民加拿大的利与弊

移民加拿大的利:坏境比较良好,其次华人也相对比较多,生活很方便。将来孩子上学大学前不用学费,还拿抚恤金。福利不错,政策也还好。移民加拿大的弊:语言不通、游子情节、周围环境全变。
1、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好处:
(1)洁净的空气
世界空气最清洁的10个城市中,有8个加拿大城市,每立方米空气的细悬浮微粒最低可达2.9微克。世卫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申请人移民加拿大后,可在加拿大境内任何地方定居,呼吸清新的空气。
(2)宜居的生活环境
北美洲的“脊骨”落基山脉,高耸入云,白雪覆顶,拥有令人窒息的美景。加拿大温哥华的唐人街是北美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人街之一,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永铭国际】表示,申请人移民加拿大后不仅可享受加拿大美丽的风景、优越的生活,还可在加拿大温哥华、多伦多等地迅速融入当地生活。
(3)优厚的福利待遇
加拿大福利优厚全球皆知,实行全民免费医疗,0-18岁小孩每月可获最高560加元的牛奶金,65岁以上的老人无需供款可享高额养老金。申请人移民加拿大后,优厚的社会福利将伴随一生。
(4)一流的教育资源
加拿大实行12年免费公立教育,高等教育入学率为46%,居世界首位,多伦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蜚声全球,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目的国之一。【誉球移民】指出,申请人移民加拿大后,其子女在加拿大学校读书,可享免费加拿大公立教育,同时在专业选择、奖学金方面相较留学生具备很大优势。
2、移民加拿大有哪些坏处?
(1)语言不通
凡事有利就有弊,移民加拿大,虽然能够获得优质的生活环境,不用担心“雾霾”、“食品安全”等问题,但是身处陌生的语言环境,申请人移民加拿大后,如果不住在华人聚集地,不精通英语或法语,对于日常生活还是会造成一些阻碍。
(2)游子情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身处加拿大,北美的生活习惯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逢年过节很容易产生思乡情绪。移民加拿大后,申请人可考虑定期回国居住,慢慢将生活重心移向加拿大,逐渐适应加拿大生活。
你好,不知道你对加拿大是什么样的情感, 是为何而选择。可以说很多人都想技术移民加拿大,为何要挤破脑袋往这个国家挤呢?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可以选择,完全不需要那么勉强。很多人选择加拿大移民,所以审核的时间肯定需要很长,至于到了那里找工作的问题,你已淡然,也不用多说。加拿大的福利还是不错,只是需要等待蛮长时间才能真正拿到绿卡。不如移民新西兰,那里审核相对宽松,而且新西兰是这个世界上对移民最为包容的国家,不会歧视。子女在这样的环境长大不是更好。新西兰人的生活很安逸,那里适合过平静的生活。如果移民新西兰,同样可以享受到很多免费且优秀的教育,那里的气候也好多了,非常适合人们居住。不知道你是否听说,如今的加拿大人最喜欢的就是新西兰,移民就选择新西兰。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一下。怀恩移民。。。
1,加拿大教育以严谨著称,它融英国教育的一丝不苟和美国教育的灵活于一体,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教育体系,,拥有世界上一流的大学、中学、小学教育,学习条件世界一流,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根据加拿大的法律,年龄在六至十六岁之间的孩子必须入学,四至五岁的孩子可以进入小学里的学前班。加拿大的小学、中学教育一共是十二年,所有公立学校的教育都是免费的。且毕业后无需考试可直接入大学、大学教育可申请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或学生无息贷款,免除经济压力。
2,加拿大医疗福利良好,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只要住进医院,即可免费享受全部医疗服务,包括住院、陪护、饮食、治疗、妊娠检查和婴儿出生等各种费用;实施全民保健计划,加拿大居民不单在国内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在国外支付的医疗费用亦可在回国后向有关部门申请退还。其永久居民享受免费医疗。
3,加拿大社会福利好,儿童有牛奶金,老人有退休养老金,对失业的人政府还给发放失业保险金,对于低收入家庭还可以获得联邦政府的儿童福利金等等。
4,加拿大加拿大医疗福利良好,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只要住进医院,即可免费享受全部医疗服务,包括住院、陪护、饮食、治疗、妊娠检查和婴儿出生等各种费用;实施全民保健计划,加拿大居民不单在国内享受免费的医疗服务,在国外支付的医疗费用亦可在回国后向有关部门申请退还。其永久居民享受免费医疗。
5,加拿大自然环境优美,当你置身于雪山碧海之间,倘佯于湖光山色之中时,你都不敢相信世界竟有这样的“”人间仙境”,加拿大已经连续七年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称了。
其实除了以上所了解的加拿大以外,人们认为移民加拿大不好的地方即弊,就是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住惯温暖地方的人们可能会有些不太适应,还有就是一些新移民刚来到加拿大,工作不是很好找到合适的,开始的时候工资会相对来说低一些,但这都不是长久持续性的,等你住个一两年这些情况都会好转的,薪资待遇也会越来越高,所以并不需要太担心。
移民加拿大比较好不存在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移民加拿大优势主要有高福利,优质教育等;
移民加拿大不好的地方即弊,就是加拿大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寒冷,住惯温暖地方的人们可能会有些不太适应,还有就是一些新移民刚来到加拿大,工作不是很好找到合适的,开始的时候工资会相对来说低一些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自然环境非常美丽,这是大多数新移民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当你置身于雪山碧海之间,徜徉于湖光山色之中时,你都不敢相信,世上竟会有这样的“人间仙境”!
  位列七大工业国之一的加拿大能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同时保持这么美的环境,不简单。其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地广人稀。加拿大国土面积相当辽阔,达9,970,610平方公里。按国土面积计,她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之后的世界第二大国。从东面纽芬兰省的圣约翰到西面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横跨七千多公里。您如果想来一次从大西洋横跨加拿大全境到太平洋的旅行,那么乘飞机需要飞行七小时;驾车走高速公路,昼夜不停您需要跑七天。这么大的地方只生活着3000万人,平均每三人就占有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对环境的破坏自然就少了,许多地方还是未受明显干扰的原始状态。二是加拿大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十分强烈,认为环境一旦遭到破坏想再恢复是太难了。正因为如此,许多人都在致力于环境保护工作,大家都尽可能回收和使用各类再生物品物资,政府的环保法令也非常严格。加拿大人很为此自豪,颇有点“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道。最近发布的2000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报告说,加拿大已经连续七年蝉联“世界上最适宜于人类居住的国家” (世界排名第一)这一美名了。今年的调查涉及174个国家人口的生活状态,包括医疗、生活期望值、教育和收入。在总体排位上,前十名为:加拿大、挪威、美国、日本、比利时、瑞典、澳大利亚、荷兰、冰岛、英国。
  谁不想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谁愿意前年才遇上了洪灾、去年又遇上旱灾、今年竟遇上了沙尘暴哇?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自然环境再美能当饭吃吗?新移民来到之后,一年半载找不到工作是常事,这时如果在他面前提“环境美”之类的话,他非跟你急不可。这不能破坏,那不准开垦,连修地铁因为要经过一片树林,都有那么一大帮子人举着牌子死乞百赖地挡在推土机前抗议,不就是砍几棵树嘛?平时上班挤不上车你们也抗议,现在扩建交通线路你们也抗议,我这市长(一激动,假冒了市长一回)还怎么当?又说这里生意不如在香港、在大陆好做,如果我也象在香港、深圳一样遍地起高楼、开工厂,东建一个工业园、西建一个开发区,你们还不得把我扔到太平洋里去喂鱼呀?想在这儿继续象在香港、深圳、上海那样倒地皮、炒楼花,找来钱快的生意,没戏。
  看惯了高楼大厦的人乍一来到加拿大,看到温哥华、多伦多等世界名城的建筑,你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香港、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相比,仅就建筑而言,这些加拿大的大城市近乎于乡村,其田园风光虽美,却少了几分大都市的繁华。
  对于靠双手、大脑吃饭的技术移民来说,没有工作—–稳定的经济来源,就算是住在”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时间长了,时不时也会体味到下了地狱般的恐惧,尤其是在加拿大经济持续徘徊在低谷、失业率长期徘徊在6~8%的现实下。
  如果您是到加拿大享清福来了,那确实是找对了地方。如果您是到加拿大求事业、求发展来了,那就未必。很多人都觉得在这里干得没有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来劲,要不怎么有那么多人回流?那么多“太空人”(专指为兼顾生意和保持移民身份频繁地在加拿大和港台之间穿梭飞行的人士)?又把为了保持移民身份而不得不呆在加拿大叫做“坐移民监”?“监”者,牢也,呆在那里面,恐怕不是什么乐事吧?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第二回合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加拿大有良好的教育体系。在加拿大,任何公民或落地移民,只要年满五岁,都可以选择居住区内的公立学校入读。从五岁开始的幼儿园到十七八岁毕业的高中,十二年的免费教育,真的是所有费用全免。如果你需要为孩子储存上大学的费用,只要每年存入银行固定户口两千加币,政府每年就贴补你四百加币直到孩子17岁。这叫做“教育基金”,当然这笔钱必须完全用在孩子上大学上。此外,升入大学无需参加什么“全国统考”,只要通过高中的毕业考试,想入大学受教育,就算家里没钱,也可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或学校颁发的奖学金,还可以申请低息甚至无息的学习贷款来完成学业。学生们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得到高尚而完善的教育。
  对移民来说,想在加拿大上大学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费要比以海外留学生的身份去读书省很多钱。有了移民身份,学费与加拿大公民的待遇相同,只相当于海外留学生的学费的约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没钱读还可以贷款。如果工作了一段时间又失业了,政府还贴钱给你去培训或读书呐。
  加拿大的文凭在全世界都得到承认,而中国的文凭出了国门就不吃香了。如果想在国外得到一个很高薪水的职位或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没有一个被广泛承认的文凭是不行的。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加拿大有良好的教育?要我说,加拿大的教育体系是不错,可教育质量太差,尤其是中小学!你看他们的小学生,上课尽学些啥?玩游戏、捏泥人、做手工,而一个中国的小学生学的东西能顶他们的中学生。坏就坏在这里的学生没压力,老师、家长都不给学生压力,洋人可不会教孩子:“小二郎,小二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风雨狂。只怕先生将我骂,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这里的孩子是玩得撒欢的时候不怕太阳晒,而风雨狂的时候法律规定是不用上学的。哪位先生要是骂孩子,那就等着吃官司。没有学问又怎样,每年有十几万技术移民来帮没学问的洋人打工。这里的老师的责任心也是令人不敢恭维,绝没有为您的孩子补课这份“闲心”,对学生完全放任自流,还隔三差五地罢工,为了涨自己的工资福利而误人子弟也在所不惜。这里的小孩子在商场里偷糖果、上公共汽车不买票、抽大麻也是屡见不鲜,更有甚者,十岁出头的小孩就敢成群结队地打劫商铺、偷汽车,还敢拒捕、跟警方“赛车”。
  到了加拿大,我由衷地怀念中国的教师的那份无私与伟大!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先让小孩在国内的小学把学习(还有品德)基础打牢,来加拿大上中学,然后升入大学,那倒是很理想的,东西方的教育优势全都利用上了,同时各自的弊端也全消除了。
  移民来读大学、研究生?还半工半读、勤工俭学?听起来不错,但您得先参照中国足协的“体能测试”标准测测自己的体能和毅力。能在课堂上跟下来,晚上一两点钟能做完功课睡觉就不错了,哪儿还有体力和精力去打工。学费低是不错,但要求的水平可不低。先不说别的,有几个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能比得上当地的高中生?攻下托福600分的人,到了这还是“聋子”、“哑巴”。我极为钦佩那些正在国外大学里念书的中国学生,非常用功,但其中的辛苦只有他(她)们自己知道。没有“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那大学的门,就算你进去了,也不一定出得来。
  近年来,因为华人移民越来越多,华人子弟大多读书用功,学习勤奋,成绩明显高出当地学生一筹。在上大学的时候光从成绩上看,当地学生很难和华人子弟竞争,结果导致当地人(主要是白人啦)“民怨沸腾”,以至于某政党在竞选中其候选人公然在演说中说移民抢走了本地人的上大学的机会。大学校方,尤其是加拿大西部的大学,也只好采取暗地里照顾“自己人”的手段来拉那些不如华人用功的本地学生一把,怎么个照顾法呢?那就是在收到入学申请表时,只要看到申请人的姓氏是亚洲人的,就撂到一边,等“自己人”招够了才予以考虑。这已是教育界公开的“秘密”,反正加拿大没有统一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录取谁不录取谁,没有公开的、统一的标准,就算你知道当中的“猫腻”,也无可奈何。
  移民加拿大的利弊大讨论第三回合
  移民加拿大的好处:
  加拿大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非常完善,是儿童和老人们的“天堂”。儿童有牛奶金和日托补贴,子女从出生到十八岁,除高收入家庭外,每个家庭每月均可以得到联邦政的儿童福利金,以帮助儿童的成长。每人每月85元,7岁以下再加17元,再根据父母的收入的高低有所增减。只要提出申请,从孩子移民入境的第二个月起,钱就直接打到父母的银行帐号上。老年人就更幸福了,年满六十五岁的退休人士就可以领取退体金和养老金。对于老年人,哪怕他(她)一生从未工作过,政府每月也有800-900元的生活费发给他(她),还提供非常便宜的住房,看病、吃药全免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政府提供一种小电动车,充足电走一整天没问题,街上经常能见到驾驶着小电动车的老人家逍遥地这里去那里去。还有专门的公共汽车可以承载轮椅车,司机会把公共汽车的车身降低,让轮椅车直接从人行道上进入公共汽车里。全社会都对老人和小孩关心备至。
  对失业的人,政府发给失业保险金,还提供免费培训和助学贷款,直到你重新找到工作为止。
  移民加拿大的弊端:
  没错,加拿大的确是儿童和老人们的“天堂”。但这只是“上联”,“下联”是:加拿大是青年和中年人的“战场”。俗话说得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孩子们的福利好,那是因为当爹妈的没少交税;老人家无忧无虑,那是因为年轻时已经为社会贡献了全部光和热,要不然,就是别的纳税人在进行“爱的奉献”。加拿大是出了名的“万税之国”,一个人的收入最高要被扣约50%的税。加拿大的福利政策,说到底是“杀富济贫”的政策,是“有加拿大特色的共产主义”。
  而且,老而无忧的先决条件是:你在拥有一份工作后按期缴纳政府养老保险费用,并且从年青时开始进行注册退休储蓄计划,即每月从工资中划出若干存入固定户口进行投资,待退休后再逐月动用这笔钱,否则到年老时仅靠政府发放的养老金是不够用的。
  另外,很多福利新移民并不能享受,比如,托儿补贴的规定就对新移民很不利。按移民部规定,新移民入境时要带够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用(12000-15000元)。这样,刚来的人就无法申请托儿补贴,因为你是“有钱人”,没有多少加拿大人有上万元的银行存款,他们可能夫妇俩都工作,贷款买房子、买汽车,就是银行里没存款,他们反而可以申请托儿补贴。这笔托儿费是非常昂贵的,每月费用会在六百加币以上,新移民家庭未必能承受得起。如果有五岁以下的儿童随父母移民,则家长不得不考虑在三四年以内有一方全职照顾孩子。老年人是有养老金和退休金,但那要在加拿大住够十年以上的人士才有资格领,新移民是轮不上这样的好事儿的。
  至于失业保险金,可不是什么人失业都可以领的。是有条件的,一要工作够一定的时间(目前的要求是累计工作九百小时以上),而且是全日制的工作。二、失业的原因只能是雇主因为生意不好、需要裁员等原因而解雇你,自己辞职或因为表现不好而被老板“炒鱿鱼”是不能领失业保险金的。再说了,这失业保险金可领取的时间也不过就只有几个月至一年不等,每月发放的数目也有上限,一般为受雇时工资的50%左右,最高每月不能超过500元左右。
  等您看到2001年8月16日的加拿大《星岛日报》的这篇报道:
  加国三百万人吃不饱
  加通社多伦多十五日电 加拿大统计局研究结果显示,近三百万名加拿大人感到“不一定有食物落肚”因为他们当中有人会吃不饱,或胡乱塞点东西下肚,又或担心能否有足够食物。
  该份周三发表主要参照九八年至九九年全国人口健康调查所得数据的报告指出,许多受上述情况影响的是十八岁以下孩童。
  报告称,近二百五十万名加拿大人在十二个月的受访期间,因为缺钱,至少有一次吃不饱或吃不好。另有五十万人则担心会因为没钱,以至吃不饱。
  加拿大统计局高级分析员兼该报告首席撰写人车珍纳(译音Janet Che)在渥太华表示,一直以来 ,只知道有这种问题存在,但未能掌握实际数据,这是首次可以藉着全国性数据,深入了解国民担心食物问题的程度有多大。
  调查是以因为缺钱以至引发下列情况中任何一项,去界定某个家庭是否要担心食物问题,包括担心未能用有限的金钱购买足够食物;未能吃到所想吃的有营养或不同款式的食物;或根本吃不饱。
  该报告从逾一万七千名分布全国的受访者的回应资料掌握极为有用的数据。该批要担心食物问题的家庭须要对食物质量降低要求,亦可能有时要挨饿。换言之,有关当局可能有须要重新制订紧急食物供应政策,或提供有需要人士的基本食物需求。
  报告指出,十八岁以下的加国儿童有百分之十四生活在要担心食物问题的家庭中。不过他们未必营养不足,因为该类家庭中负责照顾孩童的成年人,宁愿自己少吃一些,也要让孩子吃饱。
  加拿大儿童保健学会的洁妲(Karen Kidder)对研究结果未感意外。她指出,现今的家庭要面对多项挑战,务求食物房屋两者都有保障,但许多时就要为保障某项需要而舍弃另一些要求,如果要住得好一点的话,可能就要在吃方面节省一些。
  该批担心食物问题的受访者中,百分之十七表示自己的健康情况一般或欠佳,百分之二十一表示至少有三种长期性的健康问题,而接近三分之一表示情绪低落。
  报告指出,营养不良的人较易生病,复原也慢,亦经常疾病缠身,住院时间较长,结果医疗开支相应较大。
  统计局发现,在该批担心食物问题的的家庭中,有五分之一的个别人士在接受调查的前一年要向食物库求助,其中百分之三十一至五十四是孩童。
  调查发现,九八至九九年收年入少于二万元的家庭,要面对不同程度的食物不足问题,百分之十二表示,所吃的受到限制。
  近三分之一的单亲母亲家庭都要担心食物问题,只会有程度不同,其中百分之二十八表示,食物不足够。
  全国反贫穷组织副主管卡普表示,统计局的报告证实该组织长期以来从全国低收入家庭所搜集的资料绝对真确。如今政府终于愿意严肃对待这问题,积极搜集数据,期望联邦政府在未来的财政预算中有一定的回应。
  您有何感想?您不会不知道加拿大总共有多少人口吧?三千万人口当中,竟有三百万人吃不饱啊!
  我们当初来的时候,也跟您一样天真。好在挨饿的人当中极少有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