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所有作品
- 2、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伍尔芙
- 3、弗吉尼亚?6?1沃尔夫有哪些作品?
- 4、弗吉尼娅·伍尔夫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 5、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 6、《伍尔夫读书随笔》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7、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 8、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什么?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所有作品
1922 10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
1924 散文《本涅特先生和布朗太太》。
1925 4月散文集《普通读者》
5月小说《达罗威夫人》。
1927.5 小说《到灯塔去》
1928.10 小说《奥兰朵》
1929 长篇散文《一间自己的屋子》
1931.10 《海浪》。
1931 《岁月》(初名《The Pargiters》
1932.7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信》
1932.10 《普通读者》第二系列
1933 10月《爱犬富莱西》
1937.3 小说《岁月》
1938.6 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
1940 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 Fry: A Bibliography》)。
1941.2 《幕间》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
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
【作品类别:小说】
1915年 《远航》(The Voyage Out)
1919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
1919年 《墙上的斑点》(The Mark on the Wall)
1920年 《雅各的房间》 (Jacob's Room)
1925年 《达洛维夫人》 (Mrs. Dalloway)
1927年 《到灯塔去》 (To the Lighthouse)
1928年 《奥兰多》 (Orlando: a Biography)
1931年 《海浪》 (The Waves)
1937年 《岁月》 (The Years)
1941年 《幕间》 (Between the Acts)
【作品类别:短篇小说集】
1944年 《鬼屋及其他》 (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
【作品类别:随笔】
1929年 《一间自己的房间》 (A Room of One's Own)
1925年 《普通读者一》 (The Common Reader)
1933年 《普通读者二》 (The Second Common Reader)
1938年 《三个畿尼》 (Three Guineas)
1940年 《罗杰·弗莱传记》 (Roger Fry: A Biography)
1942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 (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
1948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 (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
《存在的瞬间》 (Moments of Being)
1919 年《现代小说》 (Modern Fiction)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伍尔芙
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 *** ury 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伍尔芙一生勤奋,著述丰富,除小说创作外,还有大量的散文、日记等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供后人研究的第一手材料收集得已经十分完全。伍尔芙认为写作要摒弃纷繁的物质表象,在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探求中定格人类“存在的”“有意味的”“瞬间”,通过人物的瞬间感悟揭开生活的面纱,触探生命的哲理。
伍尔芙的文学创作注重人物的精神世界,她在《论现代小说》一文中指出“心灵接纳了成千上万个印象——琐屑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的钢刀深深地铭刻在心头的印象”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而作家的任务就是将这些印象记录下来,从而描绘出“这种变化多端、不可名状、难以界定、解说的内在精神”,来揭示内心活动的本质。伍尔芙的这种创作理念也决定了海洋这一意象在《到灯塔去》中正是人物在不同阶段对现实生活的内心感受和情感反映。
弗吉尼亚?6?1沃尔夫有哪些作品?
弗吉尼亚·沃尔夫
弗吉尼亚·沃尔夫(1882-1941)是英国杰出的、富有探索精神的女作家。她生于伦敦的文学世家,自幼受文学熏陶,有较高的学识与素养,经常在寓所中款待文艺学术界人士,谈论艺术和哲学,力主反传统,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学社团--布卢姆斯伯里派。1917年,沃尔夫与她的丈夫里奥纳德一起创立霍加斯出版社,专门出版当时的新潮作家的作品。现代派诗人艾略特的作品与沃尔夫本人的小说 均由该社出版。1941年,沃尔夫不堪忍受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焦虑,心理崩溃而自溺。
沃尔夫是与乔伊斯同时代的另一个意识流小说家。重要作品有《达洛威夫人》(1925)、《到灯塔去》(1927)、《海浪》(1931)、《幕间》(1941)等。她认为小说反映的是人的潜意识活动,因此在创作中她十分注意并长于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除了小说外,沃尔夫还写过许多散文,如《普通读者》、《自己的房间》、《三个基尼亚》和《一个作家的日记》等。她的散文细腻、优美、耐人寻味,她还写了许多文学批评的文章,她蔑视传统的创作方法,要求创作有更大的自由度。
弗吉尼亚·玛丽.比恩(Virginia Woolf?6?0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玛丽.比恩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6?0)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6?0)、《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6?0)、《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6?0)。
正确名字: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是一位英国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奥兰多》,散文《属于自己的房间》等,其中的名言指出,女人必须有她自己的一点收入及独立的房间。作品有:
小说:
出航(The Voyage Out,1915年)
夜与日(Night and Day,1919年)
雅各的房间(Jacob's Room,1920年)
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1925年)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1927年)
奥兰多(Orlando: a Biography,1928年)
海浪(The Waves,1931年)
岁月(The Years,1937年)
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年)
鬼屋及其他(The Haunted House and Others,短篇小说集)
随笔:
自己的房间(A Room of One's Own,1929年)
普通读者I(The Common Reader,1925年)
普通读者II(The Second Common Reader,1933年)
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1938年)
罗杰·弗莱传记(Roger Fry: A Biography,1940年)
飞蛾之死及其它(The Death of the Moth and Other Essays,1942年)
瞬间及其它随笔(The Moment and Other Essays,1948年)
存在的瞬间(Moments of Being)
现代小说(Modern Fiction,1919年)
弗吉尼娅·伍尔夫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
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6?0)、《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6?0)、《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6?0)。
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是伍尔芙第一篇纯正的意识流作品,也是她成功地将意识流小说理论运用到创作实践的成功尝试。这一篇应该是最有名的。她还相继发表了《雅各布房间》、《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和《海浪》。小说理论著作有《论现代小说》、《妇女与小说》、《般奈特先生和勃朗太太》。
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_弗吉尼亚伍尔芙作品_弗吉尼亚 伍尔芙丈夫
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 *** ury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Dalloway)《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等。
早年经历1882年1月25日伍尔芙出生于英国伦敦,肯辛顿,海德公园门(HydeParkGate)22号,原名艾德琳·弗吉尼亚·斯蒂芬(AdelineVirginiaStephen)。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LeslieStephen)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父母亲在结婚前都曾有过一次婚姻,父母结合后又生下四个孩子。伍尔芙在家接受教育。幼年时全家避暑所在的康沃郡的TallandHouse,在伍尔芙的幻想和作品中起了重要作用。1895年5月母亲Julia去世,伍尔芙第一次精神崩溃。1897年伍尔芙开始记日记。1904年2月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父亲Leslie去世。5月,伍尔芙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12月14日,弗吉尼亚在《卫报》上第一次发表作品——一篇未署名的书评。后出版了第一批散文,并开始经常性地为《时代文学增刊》(《TimesLiterarySupplement》)写书评,同时在一间在职成人夜校MorleyCollege任教。
从1906年起,弗吉尼亚的兄弟在剑桥结识的朋友们不断来家聚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文艺和学术的中心,也就是著名的布卢姆斯伯里集团,这里面包括了当时文化界的大批精英,包括其核心成员有:作家伦纳德·伍尔芙(弗吉尼亚的丈夫),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范妮莎的丈夫),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福斯特等。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乔伊斯、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团体过从甚密。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弗吉尼亚·伍尔芙能与这样一批知识精英切磋文学和艺术,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这个团体不仅给予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由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大胆的举动,挑战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1910年2月10日,弗吉尼亚·伍尔芙假扮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弟弟亚德里安假扮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弗吉尼亚的随从,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得到了热情盛礼的接待。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这个天大的玩笑后来经报纸披露出来,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遂引起朝野震惊,英国军界和外交界顿时陷入了极度的尴尬。伍尔芙确实是个好演员,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因为那简直就像一个神话。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伍尔芙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即始于此时。开始创作1907年伍尔芙搬到菲茨罗伊广场(FitzroySquare)29号,开始着手写第一部小说《远航》(初名《Melymbrosia》)。1909年,与利顿·斯特雷奇(LyttonStrachey)有过短暂的订婚。开始为妇女的选举权努力。1912年8月10日与作家、费边社员、社会政治评论家伦纳德·伍尔芙结婚。1913年第一部小说《远航》完成。4月《远航》被出版社接受,但该书的出版由于伍尔芙的病情和一战的爆发而耽搁。1913年7月伍尔芙一次大型的精神病发作,持续了9个月。
1914年春天开始她渐渐地康复,11月时健康状况良好。1915年伍尔芙一生中最严重的一次精神病发作,持续9个月。其中有六周的时间她试图开始写婚后的第一批日记。好在患病期间,她的丈夫对她体贴入微,使她深受感动,“要不是为了他的缘故,我早开枪自杀了。”3月,她的《远航》出版(《TheVoyageOut》)。1917年伍尔芙夫妇买下一架二手的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建立了霍加斯(Hogarth)出版社。(该出版社后来出版了包括艾略特、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弗洛依德在内的作家作品,并且出版了伍尔芙的所有作品。)霍加斯第一部出版物《Twostories》出版,收入小说《墙上的斑点》及伦纳德所写的小说《ThreeJews》。
辉煌时期1921年3月霍加斯出版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或星期二》——收入《墙上的斑点》与《邱园记事》(后来的作品都由霍加斯出版)。1922年10月,出版实验性小说《雅各的房间》。1925年5月出版小说《达洛维夫人》。1927年5月小说《到灯塔去》出版。1928年4月《到灯塔去》获得法国1927-28年度的费米娜奖(PrixFemina)。1931年10月《海浪》出版。1931年开始创作《岁月》(初名《ThePargiters》)。
1932年10月《普通读者》第二系列出版,1933年10月《爱犬富莱西》出版,拒绝曼彻斯特大学的荣誉学位。1935年1月亲友们在姐姐文尼莎画室中上演弗吉尼亚的剧本《淡水》。1937年3月完成并出版小说《岁月》。1938年6月出版长篇散文《三个基尼金币》。拒绝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1940年7月《罗杰·弗赖伊传》(《RogerFry:ABibliography》)出版。1940年,弗吉尼亚夫妇在伦敦的住宅被德国飞机轰炸。夫妇俩商量好,如果英国战败,两人即相携自尽,免受法西斯统治之辱。晚年经历1941年2月完成《幕间》写作。1941年3月28日,预感另一次精神崩溃即将开始,伍尔芙担心自己永远不会再好转,在留下两封分别给丈夫和姐姐温妮莎的短信后,1941年3月28日弗吉尼亚·伍尔芙简介,她用石头填满口袋,投入了位于罗德麦尔(Rodmell)她家附近的欧塞河(RiverOuse)。终年59岁。
弗吉尼亚去世后伦纳德一直整理出版着她的遗著。1941年,遗作《幕间》出版。
《伍尔夫读书随笔》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主题思想就是希望人们在阅读的时候了解到更多的东西,而且也是希望在阅读当中能够了解到生活当中的一个情况,也是为了让观看者满意。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是伍尔夫丈夫整理出来这位女作家的一些故事,主要是讲了这位女作家的做事风格和一些做事方法。
这部书的一个主题思想应该就是从阅读当中可以认识到世界,而且也可以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开篇明义,《伍尔夫读书随笔》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弗吉尼亚·伍尔夫,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之一。
《伍尔夫读书随笔》主要选自她的《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和《自己的房间》三部重要散文集,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而且写得比较随意,不拘一格,故称为“读书随笔”。
《伍尔夫读书随笔》主要内容是对现代文学随笔等文学评论性文章,包括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与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
伍尔夫的文字有温度、有情感,她的书评写得很好。对于自己作为书评家的身份,她其实也并没有真正要求对自己的内心负责,她更加重视的是如何让读者满意。
或许在伍尔夫看来,评论家首先要是一个鉴赏家,评论文章应该也是一篇很好的散文;评论首先需要的是感情,其次才是深层次的思考,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初衷,书评才能写得活泼生动,不至于写得枯燥、毫无可读性可言。
从阅读中认识世界,从阅读中体会生活,这是伍尔夫给读者最重要的忠告了。伍尔夫给读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阅读传记,就好像某天傍晚,我们无意间走到一座屋子前,只见屋里亮着灯,窗帘还未拉上,屋子里的每一层楼似乎都在告诉我们,这里正在上演人生戏剧中的某一个片断:仆人们正在聊天;绅士们正在用餐;一个姑娘准备去参加晚会,正在打扮;一个老太婆正在窗前打毛线……我们会好奇地问:这些人是谁?他们是怎样的一些人?他们叫什么名字?他们干过什么事,或者,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想法?
伍尔夫说,她不止一次有过这样的体验,图书馆里,伏案阅读,头昏脑涨,抬眼望窗外,竟是这样一幅优美的田园生活的画卷:几只驴子在叫,几个女人在水槽边闲聊,小马驹在田野里奔跑……我们手中的书本,其实正是这类生活的真实写照。阅读,有时候不仅仅是书本上的。
伍尔夫喜欢蒙田的随笔,曾为他写了长长的读书评论。她欣赏蒙田的恬淡,欣赏蒙田的享受生活,欣赏蒙田的人生哲学。她曾用蒙田的话告诫过不少读者:“我只是讲述一些事情给你们听罢了,并不想指导你们。”
伍尔夫认为,阅读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既然灵魂说不清楚,阅读怎么能说得明白呢?所以当她谈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时,她的感受是“在我看来,这本书里的故事大多很乏味,有趣的并不多”,“至于思想性,更少得可怜”。
读伍尔夫的读书笔记,能感受到她在阅读中积淀的人文气息,她读的书很多,似乎什么书都读,笔记不断,洋洋洒洒,随意流出。伍尔夫不停地阅读,她所看的书带给她的是快乐和思考,但是也有某些难以解释的感觉,她说“虽然《唐璜》里的每一章我都很喜欢,但不知为什么,我还是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从这些点滴流露的疲乏,我能理解她真正的内因,那就是:她并没有真正做到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
伍尔夫不主张轻易地给人们作什么读书指导,她不屑地说:“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
伍尔夫认为,阅读是一种心灵的契合,读书是一件完全私人化的事情,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所有的强迫阅读都是对读书的最大亵渎:“你便会从那隐晦曲折的字里行间,从那些难以觉察的细微迹象和暗示中,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而当你沉浸于书中并不断熟悉它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作者给予你的东西,或者试图给予你的东西,其实是相当明确的。”
在说到读《克莉芙丝公主》的感受时,伍尔夫说:“小说当然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只是我觉得难以鉴赏,譬如对人物的内心活动写得叫人莫测高深”。
然而,尽管伍尔夫自己读书的感受是如此,她却明白地告诫自己不能将这份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她说:“当然,要是我在写书评,我可能只好说这两个人物写得怎样怎样的成功,可是,感谢上帝!我现在是在写日记,不是写书评。”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写作态度?书评家的评论并非从自己真实的阅读角度来谈论作品,又如何带给读者新鲜的东西?
关于如何对待一本书,伍尔夫说:我们既是作者的同伙,又是作者的审判官,作为同伙态度是宽容的,作为审判官态度又应该是严厉的,对书的比较,就象对建筑与建筑的比较。
伍尔夫认为,评论家,或者从广泛意义上说,所有的读者,应该与作家是这样一种关系,先是做他的合伙人和同谋,然后做他的严厉的评判者。
伍尔夫的意思是说,阅读作品的时候,应该怀有极大的宽容心,认真体会作家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及故事的命运展开,把握那独到的文字运用的匠心;阅读之后的评判,应该是严而又严。当然,这种严厉则应是言之有物、以理服人的。
伍尔夫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有一年,她访问久负盛名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在校方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只有男士们喝酒,而女士们只能喝水。而这两个盛大的宴会,恰恰是以伍尔夫的名义举办的,这让伍尔夫十分不快,并引发了她对女权问题的关注。
她专门去大英图书馆查阅了一个上午的图书资料,不但找不到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撰写的客观、公允评价女性的书籍,反而净读到了一些歧视女性、蔑视女性的语言。
伍尔夫感到很不可思议,于是她问道:为什么男性总是拥有财富、权力、名誉、地位,女性却一无所有?难道女性真的不及男性格=吗?根本不是。伍尔夫断言,男性做得到的,女性也能做到。在未来,一定会有女性莎士比亚。
所以在谈到《傲慢与偏见》、《呼啸山庄》的这些女性作者时,伍尔夫说,说除了中产阶级家庭的起居和客厅外,其他生活领域的每一扇大门都是紧闭着的,她们不可能有战争经验和航海经验,也不可能有政界经验和商界经验,不仅如此,就连她们的个人感情生活还要受到法律和习俗的限制。
与此同时,伍尔夫认为,在欧洲的另一个地方,托尔斯泰正活跃与军界,正和来自各个阶层的男男女女交往,生活散漫而无节制,却从未受到过公众舆论的指责,正因为托尔斯泰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的小说才会写的那么博大精深。
伍尔夫用文字和才情支撑生命的坚强灵魂,她用作家的眼睛看名家杰作,她用女性的心灵识人间百态,或许这正是她的读书随感的真谛。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体现于丰富多累,精致经典的作品:1907到1913年第一篇创作《远航》成功问世。期间伍尔夫夫人也收获了伦纳德的爱情,两人结婚。1917年,伦纳德夫妻两用一个二手的印刷机建立了霍加斯出版社。出版过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等著名作家的作品。1921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墙上的斑点》、《邱园记事》等作品。次年10月,出版小说《雅各的房间》。
1925年5月出版小说《到灯塔去》。连续获得了两届法国年度费米娜奖。1931年10月,出版《海浪》后陆续出版了小说剧本散文多部经典作品。两次拒绝曼彻斯特大学、利物浦大学的荣誉学位。《幕间》是生前最后一部作品。
她把艺术看作高于一切,才有了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成就。伍尔芙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体系中,她终生致力于女权思想,倡导女性勇敢做自己,勇敢的与社会现实生活相联系,做一名有价值观的女性。此外,创建了意识流小说被世界文学界所公认。
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第一篇意识流小说是什么?
第一篇意识流的长篇小说是《达罗威夫人》
不过 她的第一篇意识流小说可就不详了
她的一个通常认为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子《星期一或星期二》出现时间要早于上面那部小说 其中就录有中学课本收录的《墙上的斑点》
《墙上的斑点》,这篇文章在高中会学。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所以 。《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323084.html?wtp=tt 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