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田保健大学,长治医学院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3 05:15:05 浏览1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怎么样?中国人多吗?

留学的话 首尔好点吧
首尔中国人倒是很多
不多
都还好
大田保健大学有几个特色专业在韩国很有名,可以取得韩国的专业资格证,留在韩国工作也可以,国库给学校的资金很多,有一部分专门给留学生深造用的,还可以申请去美国,加拿大,澳洲,德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实习,,,中国人不多,我反正更喜欢,环境比较利于学韩语。

韩国大田大学怎么样

韩国大田大学怎么样如下:
韩国大田大学排名第651-700名。
大田大学是一所大田广域市东区的私立大学。 1979年由林达圭建立了惠和学院,并于1980年被教育部认证后,1981年3月开校。在1989年学校升格为综合大学以后,独立为文科学院。1995年又分为人文学系、艺术系、外国语言文学系3个科系。2006年学校实行机构调整,外国语言文学系独立成为人文艺术学院。
作为大田广域市就业率名列第一位的大学,由8所大学院即研究院组成,共开设了50余种专业,特别是保健美容学科在韩国的数百所大学中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大田大学已于中国、日本、美国等16个国家的43所大学建立了与学术交流有关的国际合作关系。
韩国大学2022年QS排名:
1、首尔国立大学世界排名36。
2、韩国科学技术院世界排名41。
3、高丽大学世界排名74。
4、延世大学世界排名79。
5、浦项科技大学世界排名81。
6、成均馆大学世界排名97。
7、汉阳大学世界排名156。
8、蔚山科学技术院世界排名212。
9、庆熙大学世界排名264。
10、光州科学技术院世界排名305。
11、梨花女子大学世界排名362。
12、中央大学世界排名414。
13、韩国外国语大学世界排名445。
14、韩国加图立大学世界排名482。
15、东国大学世界排名494。

韩国乙支大学留学大学院设置介绍

  乙支大学(英文:Eulji University)是大韩民国新近成立的私立大学。2006年12月,原来的乙支医科大学(大学校,成立于1997年)及首尔保健大学(学院,成立于1967年)合并,并改名为“乙支大学”。学校有两个校址,分别位于大田广域市中区主校园及京畿道的城南市校园。学校取名于创办学校的乙支教育基金,校训是“研究与奉仕”。
  大学院设置
  一般大学院
  医学系
  护理学系
  保健学系
  保健大学院
  临床医学系
  放射学系
  物理治疗学系
  眼镜光学系
  保健医疗经营学系
  临床护理大学院
  老人护理学专攻
  精神护理学专攻
  应急护理学专攻
  临床护理教育学专攻

大田大学

这个大学的排名确实不怎么样!有一定数量的中国留学生。
没有听说过,可能不出名;
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予你帮助。
大田大学位于大田地区,1981年建校当时学院的前身是文学部,在1989年学校升格为综合大学以后,独立为文科学院。1995年又分为人文学系、艺术系、外国语言文学系3个科系。 2006年学校实行机构调整,外国语言文学系独立成为人文艺术学院。
在排名上,大田大学的确很难排入韩国大学排名综合前100位,名气也不是很大,不过会和部分中国的专科院校有交换生的项目,也有一定数量的中国留学生。
大田大学本科对外国人招生简章中,专业的类别很多,分为1.人文艺术大学:
1-1国语国文创作学部(国语国文专业、文学创作学)、1-2哲学、1-3历史文化
学、1-4书法学、1-5交流设计学;
2.国际语言文化大学:2-1英语文化学、2-2汉语文化学、2-3日语文化学2-4俄
罗斯语文化学;
3.法政大学:3-1法律警察学部(法学专业、警察学专业)、3-2行政学部(行
政专业、治理行政专业)、3-3政治言论宣导学、3-4社会福利学;
4.经营大学:4-1经营学、4-2贸易通商学、4-3物流流通学、4-4会计学、4-5商
务情报统计学、4-6医院经营学、4-7经济学;
5.工科大学:5-1建筑学(5学年)5-2建筑工学、5-3土木工学、5-4环境工学、
5-5地基设计信息工学、5-6电脑工学、5-7IT电子工学、5-8信息通信工学、5-
9IT经营工学、5-10新材料工学、5-11应用化学、5-12消防妨害学
6.应用产业大学:6-1生命科学、6-2微生物生命工学、6-3临床病理学、6-4儿
童教育商谈学、6-5时尚设计.商业学、6-6食品营养学、6-7预算信息保护学
7.保健体育科学大学:7-1美容健康管理学、7-2应急护救学、7-3物理治疗学、
7-4社会体育学、7-5媒体公演艺术学、7-6看护学

长治医学院地址在哪里,哪个城市,哪个区?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长治医学院地址在 山西 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

学校简介

长治医学院是山西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座落在素有红色之都、魅力之城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位于太行、太岳腹地和晋冀豫三省交界,是本地区开展人才培养、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进行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主要窗口。

发展至今,学校形成了医、工、文、理、教育、管理、 艺术 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构建了集 研究生 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19个教学院系(部),开设本科专业20个。学校拥有国家级 特色专业 建设点和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山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山西省示范实验室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拥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实践教学基地100余个。临床医学专业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1年学校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临床医学为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内科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先后选派71人赴国外进行访问研修、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黑山等国家的多所院校、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同时,与美国罗克福德学院、韩国大田保健大学、英国阿伯丁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黑山大学医学院、以及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签订了合作谅解备忘录或协议。举办中美心血管疾病国际研讨会、太行·国际消化道肿瘤微创高峰论坛、第六届国际微移植暨细胞免疫治疗学术研讨会等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和讲座30余场。

冰葬是什么原理

冰葬原理:利用氮气液化,所带来零下196℃温度,将遗体用超声波碎成骨灰。
这种方式是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液态氮气中进行处理。氮气要进入液体状态,需要零下196摄氏度的低温。
因此液氮环境,就能够制造出极低温度环境,在这样的低温下浸泡,有机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利用超声波,遗体就会粉末化成为骨灰。
2011年2月22日,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授张万石一行在与武汉殡葬业交流时,介绍了韩国殡葬业引进的“冰葬”新技术,有民政部门人士表示,将进一步了解该技术。
冰葬优缺点
优点:这种方法比传统火葬的效率要高出许多倍,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这种条件下产生的骨灰粉末,很容易在自然条件下分解,回归自然界的生态轮回,也因此实现亡者落叶归根的愿望。
缺点:冰葬与传统的火葬相比,价格略贵了一些,技术上也有一定难度,还有待推广。

冰葬是什么原理

冰葬是指在零下196℃的低温下利用液态氮气储存死者遗体;2011年2月22日,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授张万石一行在与武汉殡葬业交流时,介绍了韩国殡葬业引进的“冰葬”新技术,有民政部门人士表示,将进一步了解该技术。
这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葬俗;老人患病后不愿成为家庭的累赘,当他们预感到死神将要来临时,就对儿子说,自己年老困倦,想要睡觉,需要一张兽皮,儿子会意,即准备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盖好,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父便安然死去。
五天以后,儿子需在冰洞上方挖一小孔,认为这样父亲的灵魂便可离开冰洞,升入天堂。
这种方式是将死者的遗体放置在液态氮气中进行处理;氮气要进入液体状态需要零下196摄氏度的低温,因此液氮环境就能够制造出极低的温度环境。在这样的低温下浸泡,有机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利用超声波,遗体就会粉末化成为骨灰。

长治医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一、长治医学院邮编是多少 长治医学院的邮编为046000,该校地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是一所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二、长治医学院简介 长治医学院座落在素有红色之都、魅力之城美誉的山西省长治市,位于长治市解放东街161号,是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学校创建于1946年,是我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其前身是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开办的护士学校,是在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下,由延安中央医院院长何穆博士亲手创建的。1948年开办和平医专,1958年改建为“晋东南医学专科学校”,198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长治医学院。1996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临床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2012年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6年被列入国家支持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
学校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太行精神,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何穆精神,秉承“面向基层,德育为先”的办学传统,坚持“重质量、重实践、重特色”的办学理念,扎根老区,融入地方,面向全国,为基层医疗单位培养输送了近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
专业建设。学校历经7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以医学及医学相关专业为龙头,融医学、工学、管理学、理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为一体的多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设有教学院(系、部)19个:1、第一临床学院;2、第二临床学院;3、基础医学部;4、护理学系;5、药学系;6、生物医学工程系;7、精神卫生系;8、人文艺术传媒系;9、卫生信息与管理系;10、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系;11、医学影像学系;12、麻醉学系;13、医学检验系;14、口腔医学系;15、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16、外语教学部;17、公共体育教学部;18、计算机教学部;19、继续教育学院。开设本科专业18个:传播学、2.生物医学工程、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应用心理学、5.运动人体科学、6.护理学、7.精神医学、8.康复治疗学、9.口腔医学、10.临床医学、11.麻醉学、12.药学、13.医学影像技术、14.医学影像学、15.医学检验技术、16.医学实验技术、17.预防医学、18.音乐学;生源分布25个省、市、自治区,在校生人数为1098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8人、本科生8965人、成教学生1901人。
办学条件。学校(含两所直属附属医院)占地654.10亩(校本部489.89亩),建筑面积39.52万平方米(校本部17.1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达到12.9亿元(校本部3.5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43亿元(校本部1.02亿元)。藏书51万余册,中外期刊1494种,拥有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超星中文发现系统、Pubmed数据库、Ovid循证医学评论(EBMR)等中外文数据库9个,电子图书280万册。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山西省品牌专业2个——临床医学专业和护理学专业;山西省特色专业4个——药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技术、麻醉学专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内科学》;省级精品课程2门——《诊断学》、《外科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内科学》、《药理学》、《人体解剖学》、《基础护理学》;山西省高校首批重点实验室1个——血脂代谢与血液病实验室;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实验室7个——机能综合实验室、解剖综合实验室、临床技能中心、医学检验综合实验室、药学综合实验室、口腔医学实验教学中心、医学影像实验教学中心;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临床技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践教学基地。拥有直属三级甲等附属医院2所、非直属附属医院9所、教学实习医院60所、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20个、其他教学基地30个,可满足实践教学需要。
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在编职工2792人(校本部882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52人(校本部202人),专任教师499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413人(校本部34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9人(校本部27人),高级职称教师202人。本校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105名,外校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57人,外聘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50名。内科学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药理学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
教改与成果。教学水平、人才质量、素质教育成绩明显,近五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平均为78.8%,五年就业率100%,研究生考取率保持在20%以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在全国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2011年—2017年,在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上连续七年获得华北赛区一等奖,2012年、2017年获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获全国总决赛三等奖;2016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2013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二等奖1项;2015年、201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别获得国家一等奖和二等奖;2014—2017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2016年获得全国“第一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二等奖2项;2017年,第五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近五年,各类竞赛获省级奖项100余项。2008年,我校“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得省级立项;2012年,被教育部、卫生部批准成为全国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学校共承担教学改革项目11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
学科建设。内科学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7年7月,临床医学专业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首批支持的优势特色学科;2017年12月,“消化道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团队获批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眼科学、外科学、肿瘤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生殖遗传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9个校级重点学科,有血液病、心血管病、生殖遗传病、肿瘤、老年病、肝病等6个研究所。
研究生教育。2012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并于2013年开始首批招录和培养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办学层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14年,我校顺利通过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的中期考核。目前已招收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三届,专业领域涵盖临床医学中内科学、外科学、麻醉学等10个二级学科。2015级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并轨,临床实践能力培训在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科研成果。近五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8项。有15项科研成果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其中,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长治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2305篇,被SCI收录241篇;教师出版学术专著108部。主办的《长治医学院学报》与全国100余所院校进行了科技期刊交流。
对外交流。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先后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南非、瑞典、澳大利亚、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研修、学术交流。邀请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伊萨卡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与美国罗克福德学院、英国阿伯丁大学、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校等知名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6次成功举办中美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4次举办中美心血管疾病国际研讨会,2016年首次举办中日消化道肿瘤高峰论坛。此外,还举办了全国血液病新进展研讨会、中国·太行食管癌高峰论坛、全国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研讨会、全国省(市、区)属医学院校合作年会等20余次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会议。
长治医学院是莘莘学子成长成才的摇篮,是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沃土。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确立了“立足山西、面向全国、服务区域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办学定位,按照学校提出的“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全面推进内涵发展,全面融入区域社会”五个全面总框架,求真务实、乘势而上,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教学应用型医学院校目标努力迈进,为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做出突出贡献。

潍坊卫校是哪个学校

是潍坊卫生学校。
山东省潍坊卫生学校始建于1889年,现已发展成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三、二”连读高职招生学校。
潍坊卫生学校座落于国际风筝都--潍坊市。校园内绿地成荫、花草争妍,是莘莘学子求学的理想场所。已为社会提供技能型合格人才近3万名。
潍坊卫生学校占地面积130余亩,教学用房近6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150人,高级职称42人;建有标准实验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38个;1处室内体育馆;图书馆藏书十万余册。在校生5300余人。
潍坊卫生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中国最具特色职业学校”、“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卫生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职业培训基地”、“护士出国项目培训基地”、“乌克兰留学培训基地”、“省级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平安潍坊建设示范校园”等荣誉称号,并与韩国大田保健大学缔结友好学校。

火葬即将面临淘汰?新方法更环保且高效,武汉已经在试行,你能接受吗?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白峨峨。朝朝暮暮人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北邙行》
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死者,都是非常尊重的。面对死者,人们的处理办法也是不断在变化,从土葬再到火葬,这都体现了我们的时代特色,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古代的时候,人们对于长生不老是一直在追求的,秦始皇身为一代皇帝也难免入俗。在古时,身份越大的人在死后,其葬礼则是更礼仪繁多,并且陪葬的物品,也是很有讲究的,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许多改变,火葬这一个方式也即将面临被淘汰,而相应的更加环保的新方法也被推出并已经在武汉开始试行。
土葬是古时乃至如今大众最普遍接受的一个埋葬方式,如名所示,它就是将人的尸骨埋在土里,古时候身份越大的人在土葬的时候也会伴随更多更好的陪葬品。虽然已经到了现代,但是,土葬依旧是许多人更能够接受的方式,我们经常听人讲“入土为安”,它所体现出来的也是人们对于土葬的看法。在佛教传入我国之后,人们也开始相信了“轮回说”,那就是,人们在死之后会转到下一个世界,失去前世的记忆,再次转世投胎。也正是因为相信轮回说,所以许多帝王在入葬的时候,会选择带一些陪葬品,就是希望来世也能够拥有这些东西,当然这样的入葬方式也为后世的盗墓贼带来了很大的利润所在。
《史记·秦本纪》也有记载:“武公卒,葬雍阳。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从这里能够看出古时有以人陪葬的事例,虽然残忍不堪,但是从这我们也能够看到,古时的人对于死后的葬礼同样是非常看重的。
到了现代,随着我国人口的暴涨,土地也成了稀缺的资源,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火葬这一方法也被推行。并且随着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火葬这一方法也成了许多人能够接受的一个方法。火葬无疑是要比土葬更加节约土地资源的,但是火葬在刚刚开始推行的时候也是受到了很大的阻力,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人死之后的遗体是要保持完整的,这样的话才能够进入下一个轮回。直至如今还是有许多人仍然无法接受火葬这样的处理方式,而火葬这一个步入现代以来所被推行的方式,目前也即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据悉,目前已经有一个新的办法能够更加环保更高效,目前已经在武汉开始试行观察效果。
然而科技的发展终究是又带来了更加环保的埋葬方式,那就是冰葬。相信很多人曾经都在科技片中见过冰葬这一方式,而目前这一方式也已经开始在武汉开始实施。冰葬顾名思义就是将人的尸身冰藏起来,随后再利用超声波将尸身打碎,所运用的科技也是非常的先进的,所以在费用方面也会有一个大的提升,但是目前更重要的则是,老百姓对于这种方式的接受程度。
在《拟挽歌辞三首》中,作者也向我们表达了“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这样的豁达胸襟,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只要我们的心灵能得到安息,那么哪种方式都是可以的。在面对入葬方式的改变,我们也要跟随时代的变化做出相应的改观,而冰葬的出现无疑是更加的环保的,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是更加友好的。
参考文献:
《史记·秦本纪》
《拟挽歌辞三首》
冰葬即将代替火葬
葬和冰葬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化为粉尘,问题是冰葬操作复杂,成本高昂,国家承担费用无话可说,要是让个人承担一切费用,恐有推广上的阻力。
冰葬的起源
冰葬原理受启发于爱斯基摩人的丧葬习俗,老人在预感到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就吩咐家人提前做准备了,家人在冰原上挖一冰洞,老人躺在里面,仅仅盖了一张兽皮睡觉,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几天以后,家人在冰洞的上方钻出一个小洞,以便让亡者的灵魂离开洞穴,进入天堂。
亚洲冰葬现状
冰葬技术在亚洲的推广,韩国是先行者。我国目前尚处于技术交流阶段。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课在2011年就与武汉殡葬业进行过技术上的交流。一旦技术成熟,论证通过。有民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武汉将会是我国冰葬技术第一个试点城市。
冰葬的整个过程
冰葬的方式是将死者的遗体冷藏在零下18度的冰格内保存一段时间,随后浸在零下196度液态氮中,有机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脱水变脆,在超声波照射下震动遗体,使其分解成颗粒状,转入真空设备中脱净水分,去除金属杂质等,是遗体达到完全净化的地步,最后装入由粮食淀粉制成的骨灰盒里完成整个冰葬过程。
冰葬技术的好处
冰葬技术由瑞典科学家发明,在欧洲国家首先应用。冰葬形式冰葬技术在效率上优于火葬技术,而且不会产生油烟,气味等,操作过程干净卫生,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方面问题。但由于技术复杂,流程环节昂长,成本问题是其根本的瓶颈。
结语
不管火葬还是冰葬,最终都是回归自然的一种轮回方式,逝者已逝,诸事不管不问,安然而去。家人亲友还要直面丧葬费用,按目前火化收费标准,保存的时间越久收费越高,冰葬过程无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丧葬费用问题是普及冰葬的首要问题,
火葬和冰葬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化为粉尘,问题是冰葬操作复杂,成本高昂,国家承担费用无话可说,要是让个人承担一切费用,恐有推广上的阻力。
冰葬的起源
冰葬原理受启发于爱斯基摩人的丧葬习俗,老人在预感到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时候,就吩咐家人提前做准备了,家人在冰原上挖一冰洞,老人躺在里面,仅仅盖了一张兽皮睡觉,然后用冰块封住洞口,几天以后,家人在冰洞的上方钻出一个小洞,以便让亡者的灵魂离开洞穴,进入天堂。
亚洲冰葬现状冰葬技术在亚洲的推广,韩国是先行者。我国目前尚处于技术交流阶段。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课早在2011年就与武汉殡葬业进行过技术上的交流。一旦技术成熟,论证通过。有民政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武汉将会是我国冰葬技术第一个试点城市。
冰葬的整个过程
冰葬的方式是将死者的遗体冷藏在零下18度的冰格内保存一段时间,随后浸在零下196度液态氮中,有机组织在这个过程中脱水变脆,在超声波照射下震动遗体,使其分解成颗粒状,转入真空设备中脱净水分,去除金属杂质等,是遗体达到完全净化的地步,最后装入由粮食淀粉制成的骨灰盒里完成整个冰葬过程。
冰葬技术的好处冰葬技术由瑞典科学家发明,在欧洲国家首先应用。冰葬形式冰葬技术在效率上优于火葬技术,而且不会产生油烟,气味等,操作过程干净卫生,不会产生任何环境方面问题。但由于技术复杂,流程环节昂长,成本问题是其根本的瓶颈。
结语不管火葬还是冰葬,最终都是回归自然的一种轮回方式,逝者已逝,诸事不管不问,安然而去。家人亲友还要直面丧葬费用,按目前火化收费标准,保存的时间越久收费越高,冰葬过程无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所以丧葬费用问题是普及冰葬的首要问题,
众所周知,生老病死是人的一生中所难以避免甚至无法避免的,因此对于死亡我们只能够选择豁达地去接受。而古代的中国人对于丧葬一事,向来都是讲究入土为安。
在冯惟敏的《耍孩儿·骷髅诉冤》之中就这样写道:“自古道盖棺事定,入土为安。”
在古人看来,人无论在生前能够拥有多少的成就,到了最后不过也只是化为了一捧黄土的结局罢了。特别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化观念之中,让中国人世代就有了落叶归根的传统,因而历来都对于红白事都非常重视的中国人,对于入土为安、魂归故里也是非常的重视,因为这就是中国人的丧葬观念。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丧葬方式也伴随着殡葬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如今,人们不再执着于土葬的方式,并出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安葬方式。
就让我们通过本文章,来了解一下中国人丧葬的演变过程,以及一种在武汉试行的新殡葬方式吧。
一、土葬延续已久,却并不符合现今社会
在入土为安的观念的影响之下,还是有不少中国人死后实行的是土葬的殡葬方式,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念出现,其实也是因为古代的中国人基本上都是农民出身,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之下,大多数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在死后埋葬在土地之下的人,能够得到土地的庇佑,从而收获死后的安详,这也是古人敬畏自然的观念。
这种观念对于中国人的影响可谓是根深蒂固的,因此即便是在现代,也有不少的老一辈人非常尊重传统,依旧非常的倾向于土葬这种传统的埋葬方式。
到了现代,随着科学的普及,对于死亡后的处理方式也开始发生了改变,火葬成为了主流,但其实火葬所带来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空气污染。 火葬将被淘汰?新方法已在武汉试点,以后没有骨灰只有冰渣?这个方法其实是由国外传入的,这个方法其实在比较早的时候就已经引入了韩国,因为它的环保性,所以被我国所注意到,所以准备在武汉展开式试点,当然其实距离最初期的考察到试点,其实已经过去了近10年的时间。
人生在世总会看到很多的生老病死,从呱呱坠地到与世长辞,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已的精彩,可以说,生命的过程都是不同的。但不管你是王侯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最终都逃不过相同的结果,那就是都会走到生命的尽头。
生有生的欢愉,死有死的悲伤。生命的到来意味着新的开始,生命的结束又代表着另一个开端,所以古往今来,死者为大,都非常重视先人的葬礼,以示对先人的敬重,安葬先人以供哀思,同时也会寄予诸多的期许。
埋葬先人除了地方习俗的天葬、水葬等之外,大多都选择土葬,到了现代受到使用土地面积的影响而改为先火葬后土葬。如今火葬也将被淘汰,并且新方法已经在武汉试用,只是这种方法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这是怎样的安葬方法呢?
“葬”字本身就是一个象形字,上面是“草”,中间是“死”者,下面仍然是“草”,《说文解字》中提到,“葬”等同于“藏”字,是把死者放到草垫或木质的床上,然后再使用杂草覆盖在尸体上掩藏。
《周易·系辞下》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说明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已经有了安葬的习俗,只是还没有坟墓的形式存在,使用杂草覆盖掩藏作为埋葬的主要方法。
之后,随着文明的进步,土葬成为了传统的安葬方法,入土为安也是由此而来,古人讲究落叶归根,而人来到世上一回,终究还要归于尘土,土葬是最好的安葬方法,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受到奴隶社会制度的影响,土葬的规格也有了不同的要求。《吕氏春秋·孟冬记》中记载了当时的规格等级之分“营丘垅之大小、高卑、薄厚之度,贵贱之等级。”也就是说,土葬的规格与死者生前的官职大小有关。
不同的官职地位,土葬时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大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甚至坟墓的高度也都标明着详细的制度,并且这种土葬规格制度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
在封建社会时期,死者生前职位为公侯,其土葬时所占用的墓地面积为“100方步”,高度可达“20尺”;一品大员为“90方步”,高度为“18尺”,依次降冥排列,到了平民百姓这里面积为“20方步”,高度为“4尺”。
而最后平民百姓的土葬形式也是我们脑海中的最初印象,死者入棺,而后掘坑而葬。即使在现代有很多这种形式的祖坟仍然存在,一座座的坟墓见证着一个个家族的兴衰。
安葬好死者,在每个家族都是一件大事,只是如今受到土地使用面积的影响,随着死者的增加,入棺下葬所占用的土地面积也越来越多,为了节省土地而改为先火葬后土葬,相对节省不少的土地面积。
然而随着地球环境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已经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因此从绿色健康角度出发,又研制出了一种新的安葬方法,火葬有可能被淘汰。
传统的“火葬”,是尸体送入火化炉中火化,火化炉的温度高达760至1150 °C,尸体上的软组织在高温中快速破碎氧化而成为灰烬,剩下的都是干骨头碎片,相当于身体的原有质量的大约3.5%,这些骨灰收集起来放入“骨灰盒”,最后安葬于地下。
“火葬”的方法节省了很多的安葬土地面积,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副作用”,火化炉燃烧所产生的废气,对大气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污染,于是有专家对此研制出了最新的安葬方法,“冰葬”一词映入了人们的眼帘。
“冰葬”最早的起源应该来自于北美爱斯基摩人,他们生活在高寒地区,居住的房子甚至都是用雪砖垒成的圆屋顶的房屋,这个处处是冰雪的地方,他们的安葬方式也只能用“冰葬”来处置先人的尸体。
他们用皮毛把先人的遗体卷上,然后放置在冰洞之内,而后在冰洞开一个小孔,用来释放死者的灵魂,这样可以使用死者的灵魂回归天堂,寄托着亲人美好的祝愿。
我们可以粗浅地了解到,“冰葬”能够增长尸体的保存时间,这与节省安葬土地面积正好相反。而实际上,专家所研制出来的“冰葬”并非如此。
现代化的“冰葬”是由瑞典科学家研究发明出来的,而后韩国成为亚洲最先引进该技术的国家,现在这种新方法已经在武汉试用,只是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了解下何为“冰葬”。
“冰葬”的先期步骤是与火葬相同的,把尸体冷藏在零下18度的冰柜中,之后火葬是直接拉入火化炉焚烧,而冰葬则是把尸体放入零下196度的液体氮中浸泡,在这样温度极低的环境中,尸体会快速改变组织结构而变成又干又脆。
生活的常识让我们知道,又干又脆的物体极易破碎,而冰葬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物理现象。把变得又干又脆的尸体放入超声波震动仪器内,尸体经过震动成为碎粒粉末状的骨灰,再把骨灰送往特制的真空箱内进行脱水处理,之后装入骨灰盒下葬。
显然“冰葬”是一种使用现代科技的安葬方法,相比于火葬,冰葬要安全环保很多,只是这种方法还不能被完全接受,一些传统观念较强的人认为,冰葬的方法对于先人的遗体来说未免太“残忍”,没有经过“火”的洗礼,总感觉缺少一些什么。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因为不同样式的习惯而变成一种固定模式的习俗。就像之前的“土葬”一样,在古代如果把尸体火化,则认为是挫骨扬灰,同样是对先人的不敬,尤其王侯将相之家,根本没有火葬一说,土葬才是他们最好的结果。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火葬也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安葬方法,并且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虽然在偏远地区仍然保持土葬的习俗,但面对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很多习俗不得不随着时代与文明的发展要进行改变。
冰葬也许在今天不被很多人接受,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趋势必然会改变一些传统的习俗。当然,现在冰葬之所以还未普及,其安葬费用较高也有一定的关系,当解决费用问题时,相信冰葬仍然会是一种安全环保的最佳安葬方法。
人到世上来一回,最终还是要长眠于地下,尘归尘,土归土,一切都会化为乌有,安葬的方法只是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形式罢了,很多习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不变就会与时代脱轨,有时候会使人类文明停滞不前。
习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而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的观念,观念往往是根深蒂固的,而思想却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事态的发展影响到人们思想变化时,也会改变人们的观念,所以一些旧的习俗观念迟早都会被代替。
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是保守而是求新求变,正因为有了新事物的不断诞生,人类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变化,只不过有些事物的过度比较顺利,而有些事物的改变则需要时间,冰葬也是如此。
生老病死在我们的身边非常的常见,一个人不管是富贵也好,贫穷也罢,最终会迎来生命走向终结的那一刻。不管多么的眷恋人世间的繁华,但死亡终究是这个世界上的客观规律,任何人都无法改变。我们纵观世界上的历史就可以发现,不管是什么国家,他们的神话传说中,总是充满着对长生不老的期许。长生不老是古人们对于未来最大的追求,他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追求此目标。不过随着近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大家也明白,长生不老只是一个空想罢了。
火葬的逝者骨灰可以存放在骨灰瓮中,或者埋在土中,也有家属根据逝者的意愿或者遗愿把骨灰撒在空中,撒在海中,其实也反映了一些思想观念,比如撒向空中表示无牵无挂,追逐自由。而也有一些关于相关的传说,佛牙舍利就是得道高僧火化后留下的珍贵之物。
不同的国家和宗教对待这一处理遗体方法态度也不同,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火葬大力推行,认为可以节约耕地面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的进展,有证据表明,火葬场在火化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主要排放物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质。
由于火葬方式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火葬”或将面临淘汰,像冰葬这一新方法将更加环保高效,已经在武汉试行,那么冰葬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爱斯基摩人生活在冰冻寒冷的地方,当家里的老人预感到死神即将来临的时候,就会对他们的子女说希望安睡,儿女就帮老人安置一个冰洞,并用兽皮盖好,几天以后,认为老人的灵魂安然离去。现代冰葬的技术灵感就来源于此。
氮气进入液态需要零下一百九十多摄氏度,把遗体放置在这样的环境中,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用超声波把遗体击碎成为骨灰。这种方式要比火葬方式环保一些,效率也高一些,但是需要的费用也比较高,所以目前只是在试行,并没有大力推广,加上中国人传统的思想观念,确实是有待推广。
当然,由于各地的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人文思想也不同,在对逝者的安葬方式上,还有其他的方式,在我国少数民族还有一些特别的安葬方法,例如天葬、水葬,这些安葬方式多与宗教意义有关,还有一些特别的仪式,有些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些相关的传说,一直都被认为是非常神秘的,与传统的墓葬有所不同。
其实不管怎样的悼念方式都离不开生者的感情寄托,梅尧臣在悼亡妻子的诗中写道:“结发为夫妇,於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古今中外都一样,面对生死尤其是亲人朋友的离去总是有无尽的悲伤和哀思,所以人们通过对他们遗体的安置来表达情感,“叶落归根”,希望逝去的人都能得到归宿。
虽然我们的传统观念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要对遗体保持足够的尊重。但事实上我们要尊重科学,人死之后是不会有来世的,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身体其实只是一个操作系统而已,太过于放在心上,反而会导致现在生活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