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要求三家中企剥离在加锂矿,“预增王”前三季度净利增超45倍锂矿企业业绩向好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07 22:22:33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加拿大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企撤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回应!

“加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对中加企业间正常的经贸投资合作设置障碍的做法,不利于有关产业发展,有损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针对加拿大政府2日发表声明,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3家中资企业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等加方企业撤资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做出上述回应。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加拿大创新、科学与工业部长商鹏飞当地时间2日发表声明称,根据《加拿大投资法》,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外国投资需要接受审查,某些类型的投资,如关键矿产领域的投资,会受到更严格的审查。商鹏飞称,该部门已审查了在关键矿产领域一些对加拿大公司的外国投资,根据审查结果,加政府已下令剥离外国投资者对加关键矿产公司的三项投资。商鹏飞宣称,“当投资威胁到我们的国家安全和我们在国内外的关键矿物供应链时,我们将采取果断行动。”
《华尔街日报》3日称,按照加政府指令,中矿(香港)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被要求从加拿大动力金属公司撤资,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被要求从智利锂业撤资(后者总部位于加拿大卡尔加里),藏格矿业投资(成都)有限公司被要求从加拿大超锂公司撤资。
上述3家公司分属于A股上市中矿资源(002738)、盛新锂能、藏格矿业旗下公司。受有关消息影响,3日早间中矿资源开盘后直奔跌停,最终以下跌7.82%收盘。盛新锂能、藏格矿业则未受影响,均录得上涨。3日午间和下午收盘后,中矿资源和藏格矿业先后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加拿大创新、科技和经济发展部的有关通知。不过两家公司均表示,相关的加拿大投资项目尚处于前期尽职调查及勘探阶段,不会对公司2022年以及未来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
《华尔街日报》3日报道称,加方举动标志着包括加拿大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保护本国关键矿产资产所采取的最新措施。报道认为,随着全球经济向新能源转移,对钴、锂和镍等矿物的需求正在激增。加拿大及其盟友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对中国在该市场上的主导地位感到担忧,并已开始向矿石精炼商和电池制造商输送资金,希望能够制衡中国。
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第四大锂资源国,位于智利、澳大利亚、阿根廷之后。加拿大《环球邮报》报道称,加拿大国内没有锂加工企业,而中国则是全球最重要的锂开采国之一,控制着全球2/3的锂提炼。不过,资料显示,中国锂资源矿藏总量虽大,但开采成本高。因此,中企偏向于从其他国家采购,近年来也加大了与其他国家矿企在资本上的合作。
10月28日,加拿大公布了《加拿大投资法》中适用于外国国有企业对加拿大实体和关键矿产部门投资的政策说明。其中,外国国有企业及受外国政府影响和控制的私人投资者,对加拿大涉及关键矿产清单中31种稀有金属的投资都需要经过特别审批。
《环球邮报》称,加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因允许中国对该国采矿业进行过多的投资而面临雪崩式批评。10月28日发布的新规和11月2日的举措意味着加拿大在一周内两次对中企投资采取强硬立场。
加拿大罔顾国际贸易原则的做法遭到中方批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全球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和发展,是市场规律和企业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加方有关做法与其自身标榜的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背道而驰。赵立坚强调,中方敦促加方停止对中国企业的无理打压,为中国企业在加正常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维护本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拿大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的错误之举,很明显受到了外界干扰,也是对美国遏华立场的亦步亦趋。白明说,诚如中企公告所言,项目并不会对业绩产生明显影响,但对加拿大的影响可能会大且长远。
白明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中国是全球锂资源最大的需求国,也是全球提炼加工基地,更是全球新能源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加拿大出于政治目的,强行割裂两国企业的市场合作,既不利于中国,也有损于加拿大企业的根本利益,是逆全球化、推动保护主义的错误行为。

三家中企撤资加拿大,中企有哪些损失

加拿大连续两次发难,突然要求3家中企撤资,自身将承受长远影响。 在西方国家中,美国、英国是近来国际焦点事件的主角,但其他国家其实也是暗流涌动。比如加拿大近日就连续两次“发难”,突然要求3家中企撤资。然而,加拿大会在这件事中得到好处吗? 据报道,加拿大工业部近日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矿稀有金属资源有限公司、盛泽锂业国际有限公司,以及藏格矿业旗下一子公司,剥离出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 实际上,加拿大此次要求中国企业剥离其在加拿大的锂矿产资源早有铺垫。就在此前6天,加拿大联邦政府就发表了一份声明,称外国国企获得加拿大关键矿产的重大交易只在例外情况时才会被批准。意思就是外人别想轻易进来。 加上这次,加拿大已经连续两次对中国发难,原先对中国敞开的矿产之门,现在关上了,而且不光关上了,还把已经进去的人赶了出来。 加拿大此举的意图是,第一,跟随美国。今年中旬,加拿大和美国建立了“矿产安全伙伴关系”,对此,拜登政府给出的报告称,中国控制着锂等关键矿物的大部分加工和精炼市场。美国其实就是示意加拿大要警惕中国资本,最好剔除矿产中的“中国成分”。 加拿大第二个目的是,执行贸易保护主义。加拿大用政府之手、干涉市场自由的事不是头一次了。现在故技重施,无非就是想建立一个“零中国”的产业链条。 只有把中国企业踢出去,加拿大和美国才能完全控制矿产开发和利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把利益尽收囊中。这一次,加拿大就算承受经济亏损、阻碍经济增长,也要断绝和中国企业的来往,态度不可谓不决绝。 再说回事件源头的“锂”,锂及其化合物的稳定性,让它历来都是电池行业的首选,全球锂矿资源也就成了“兵家

中信证券:锂价指引继续向上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旺盛,2022年三季度南美盐湖锂企业的产品售价高位运行,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南美盐湖新建项目进度不及预期,锂价高位运行的时间或超出预期。海外锂资源开发难度加大,本土锂资源的重要性不断提升。建议关注布局南美盐湖资源的企业和拥有国内锂资源布局的企业。
以下为研报原文:
_22Q3锂价高位运行,南美盐湖提锂企业盈利持续增长。
2022Q3南美主要盐湖提锂企业锂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Albemarle、SQM、Livent和Allkem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18%、1161%、123%和512%,环比分别增长68%、26%、6%和6%。其中SQM和Allkem锂产品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9%和42%,环比增长22%和8%;产品售价分别同比上涨567%和363%,环比上涨4%和5%。受益于下游需求保持强劲,多家盐湖提锂维持乐观的锂价和业绩指引。
_受多种因素扰动,南美新建盐湖提锂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Cauchari-Olaroz盐湖项目、Olaroz盐湖二期、Argosy的Rincon项目和SDLA盐湖项目原定于2022年投产,受到多种因素干扰,以上项目的投产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推迟,涉及产能合计为7.7万吨/年。2023年是南美盐湖提锂产能集中释放的年份,已见规划的总产能增量达到17.5万吨,但整体建设进度缓慢,实际供应增长有限。
_全球锂产能增长或不及预期,锂价预计保持高位运行。
在本轮锂价上涨周期中,全球锂电产业链对锂资源的开发速度加快。但由于资源开发难度大,疫情造成的供应链扰动,通胀加剧导致项目预算超支,叠加地缘政治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多数新建项目的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新增供应仍然依赖成熟项目扩产或原有项目复产。考虑到全球锂需求仍然旺盛,预计短期内锂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难以缓和,锂价高位运行的时间或超出预期。
_海外下游厂商加快合作步伐,争夺南美盐湖提锂产能。
IRA法案发布后,多家海外电池企业和车企加快承购海外锂产品的步伐,以此来满足美国削减通胀法案中关于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的相关条款。其中,LGES、SKOn和通用汽车等锂电下游企业相继与SQM、Livent、LakeResources等公司签署锂产品包销协议或战略投资协议,争夺现有及在建的海外盐湖提锂产能。
_海外锂资源开发风险加大,重视国内本土资源开发。
2022年以来,全球锂资源开发环境日趋复杂,先后出现墨西哥、智利等国谋求锂资源“国有化”,南美智利、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计划成立锂的生产联盟,加拿大要求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在加锂矿资产等事件。锂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金属资源,其战略价值得到各国的高度关注,中国企业获取和开发海外锂资源的难度不断增加。在此背景下,要实现原料自给,中国企业将更多依赖本土锂资源的开发。
_风险因素:
产能扩张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相关企业海外经营受阻的风险;锂价下跌的风险;锂价过高影响下游需求。
_投资策略:
得益于下游需求持续旺盛,2022年第三季度南美盐湖锂企业的产品售价持续高位运行,企业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南美盐湖提锂项目扩产进度低于预期,或造成锂价高位运行的时间超出预期。各国对锂资源重视程度不断提升,IRA法案导致海外锂资源争夺更加激烈,中国企业海外获取资源难度加大,本土锂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加快动力电池回收成为企业布局重点头部企业急盼行业标准细则出台

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锂资源供不应求,加快动力电池回收也成为企业布局的重点。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不断吸引各路资本入局,除了车企、动力电池企业、第三方企业外,还有很多没有资质的小作坊蜂拥而至。这为产业发展埋下环保、安全等多重隐患。
10月20日,四部委联合发布通知,确定了11家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企业名单。从名单来看,除了整车制造企业,还有联合申报单位,包括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企业。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9月30日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产品认证工作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0月30日。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有望迎来进一步规范。
宁德时代有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相关部门已陆续发布了不少引导、扶持行业发展的制度、法规文件,为电池回收梳理了比较清晰的方向。但究竟如何进行更有效管理、合理构建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切实落实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主体履行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责任等,还需要政府结合市场、行业去进行考量、规划、统筹。
退役电池去哪儿了?
正规军与小作坊博弈
2014年被称为新能源车元年,若按6年至8年的动力电池使用周期来计算,从2020年起,我国开始迎来大规模的动力电池退役潮。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超20万吨,市场规模100亿元。另据天风证券测算,2021年至2030年,我国退役动力锂电池规模将从33.95GWh提升至380.3GWh,增幅超过10倍。
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各路资本涌入,宁德时代、比亚迪、格林美、国轩高科等多家锂电产业链头部上市企业积极布局。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超过7万家。2021年新注册2.4万家,2022年1月份至9月底,新注册3.1万余家。
动力电池回收风口背后,是锂资源短缺导致锂材料供需矛盾凸显。
一直以来,我国锂资源依赖进口,近几年,国内锂矿公司加大力度布局上游锂资源。11月2日,有消息称,加拿大工业部要求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锂矿资产,引发相关锂矿概念股震荡。
而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速发展,短期来看锂资源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20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由于供不应求导致大幅涨价。截至今年11月3日,碳酸锂价格已达57万元/吨,续创历史新高。在动力电池迎来大规模退役潮的背景下,规范动力电池回收、提高锂资源利用率也愈发重要。
宁德时代上述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锂电池上游原材料的涨价给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带来机遇。电池拆解回收实现原材料再利用的价值凸显,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和缓解原材料供需紧张的问题。
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不断入局,行业可谓鱼龙混杂,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锂电回收行业现在还处于相对早期阶段,从业者来源广泛。万创投行创始合作人段志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中既有正规从业者,也有小作坊。目前来看,市场上大部分电池都流向了出价高的非正规动力电池回收企业。
这也成为阻碍动力电池回收产业有序发展的最大问题。那么,为何有资质、有规模的正规回收企业并不吃香,反而是小规模、无资质的小作坊企业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
上述宁德时代负责人表示,由于报废电池市场仍是价高者得,正规回收企业需要满足环保、安全等政策法规要求,且对有梯次利用价值的报废电池需要开展严谨、科学的评估,导致成本较高。一些没有回收资质的小作坊生产工艺简单粗暴,仅对电池进行粗暴的拆装、重组即可将带有安全和环保隐患的报废电池二次出售,其成本远低于正规企业。
部分小作坊报废电池的过程并不顾及环保问题,因此收益更高。国轩高科回收项目负责人王德钊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相比之下,正规企业回收规范要求更严格,这不仅进一步削弱了正规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变相抬高了车主寻求报废电池回收的成本。
从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再利用的第三方公司天津赛德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与正规企业相比,小作坊企业没有在研发、设备、厂房以及人员等方面的过多投入,综合管理成本很低,因此可以将回收价格抬升,以此获得更多动力电池货源。
目前来看,动力电池回收的渠道和货源并不规范,导致正规企业难以回收到足够数量的动力电池。
由于技术和资金所限,真正具有资质的企业并不多。圣阳股份危险废物经营管理部部长王志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个人和无资质企业以更高价格回收废旧动力电池,不仅会扰乱原本就不成规模的市场,也会埋下极大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谁来负责电池流向?
产权与责任不清晰
而小作坊之所以能通过价格扰乱市场,是因为目前动力电池的流向管理尚存在模糊地带。那么,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动力电池的最终流向?
根据工信部2018年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汽车生产企业承担动力蓄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相关企业在各环节履行相应责任。
对此,宁德时代负责人表示,除了整车企业外,相关企业的责任界面不清楚,例如电池企业到底承担哪些责任?整车企业、电池企业、拆解企业的责任界面在哪里?如何交接?如何形成闭环管理?
段志强也表示,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应该是由主机厂或汽车厂商来负责后续退役电池的处理问题,这是第一种路径;第二种路径是由符合生产资质的第三方电池回收企业来承揽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业务。
不过问题是,新能源汽车一经售出,所有权属于车主,如何对车辆电池进行追踪,目前尚未明确。
电池产权归属和责任脱钩,整车企业是回收主体,但产权是用户,整车企业和用户之间回收电池的商业模式如何建立,用户是否愿意将废旧车辆和电池交给车企处理?宁德时代人士提到。
正因为还存在上述诸多难解的问题,导致动力电池回收的商业模式尚未建立。
商业模式渠道过长,电池流转过程是付费还是收费?拆解企业是否应将废旧电池包交给电池生产企业,还是通过市场竞争进行流转?宁德时代负责人表示,这些不确定性影响了商业模式的建立。
比亚迪有关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小作坊梯次产品在售出后频繁出现安全问题,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由于电池回收商业模式、流通法规体系、溯源管理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
不难发现,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发展初期,有两个主要问题需要解决,一是针对动力电池的流向,尽管有规定但较难实施,这给了小作坊操作的空间;二是产权与责任尚不清晰,具体细则需要细化。
王志伟认为,想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回收渠道,亟须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回收企业,以及政府部门的相互协作。
回收技术路线未定
企业争相布局
虽然当前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小作坊企业以成本价格优势抢占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正规企业也并非坐以待毙,而是一直积极布局。
多位受访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业发展短期内看渠道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还是各家企业核心技术的竞争。
段志强认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属于长坡厚雪的赛道,具有长期效益,且对相关企业的资产规模,包括整个流程的运行安全都有较严苛的要求,因此长期来看,不具备资产、技术、设备等要求的小作坊企业会慢慢退出市场。
赵小勇也持相同观点,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还是会被正规回收企业占领,目前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在全国各地铺设动力电池回收网点。
据了解,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方式主要分为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部分,其中,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包进行检测、筛分、重组等工作,再将其利用在小动力、小储能、备用电源等新型应用领域。而再生利用就是对报废的动力电池进行精细化拆解,将得到的较为纯净的正负极材料进行修复再生并重新用到新电池制造中。目前,仅有磷酸铁锂电池可以通过梯次利用再度发挥剩余价值,三元材料的电池仍以拆解回收为主。
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可的、相对成熟的回收技术路线是物理法、湿法、火法三种回收技术路线。赵小勇向记者介绍,因火法冶金需要高温焚烧、能耗较高,所以国内基本都是采用湿法冶金技术。而物理回收的工艺流程短,拆解过程中不会使用焚烧,不添加酸碱等强刺激性物质,属于环保友好型绿色回收技术,能够做到就近回收。
三种技术路线各有优劣,企业在跑马圈地的过程中,还面临着动力电池厂家不一、拆解技术复杂、成本较高、回收政策体系产业链不完善等难题。
9月16日,在工信部举行的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相关人士表示,将加快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大退役电池柔性拆解、高效再生利用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推广,加快出台一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建立溯源体系成共识
产业链各方建言献策
为应对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各种乱象,多家企业表示,应加大对动力电池的溯源和全周期管理,在每个环节都明确相关责任主体。
比亚迪上述人士表示,期待相关方能完善电池回收商业模式、流通法规体系以及溯源管理体系。
后续政策应全面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真正做到谁生产谁负责。宁德时代上述负责人也建议,整车企业是报废车辆的回收主体,电池企业是报废电池的回收主体,也就是车电分离前,责任主体是车企,车电分离后,责任主体是电池企业,明确责任界面和电池流向,利于快速建立商业模式,形成回收产业体系。另外,要通过经济手段,形成约束机制。
2018年,工信部公布了首批5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后续又新增两批,截至目前,符合要求的正规企业白名单已增至47家。
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中,可分为使用环节和报废环节两大块。宁德时代负责人认为,使用环节上,整车厂发挥着比较重要的渠道作用,由于动力电池的专业性较高、市场上自由获取备件难度较大,车辆出现故障或事故后,车主往往只能前往整车企业的经销和回收服务网络才可进行电池的维修和更换,此后整车厂再将电池移交或转售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在报废环节的废旧电池,动力电池的所有权先由用户转移至汽车报废拆解企业,汽车报废拆解企业再将动力电池移交或者转售给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因此,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工作基本是由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或者白名单企业来完成。
实际上,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建立动力电池溯源体系已成业内共识。
段志强认为,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才有办法进行跟踪溯源,每一块动力电池都有一个个体档案,从生产、使用到后续退役,以及之后的梯次利用,整个生命周期都需要有所记录;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运行机制,包括营销渠道、回收网络、回收体系,完善各环节的衔接和配合,对责任主体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
除了建立溯源体系,在目前的行业发展态势下,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处力度也是产业链各方的共同诉求。
格林美有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在市场规范方面,希望尽快出台正式的管理办法,增加对违规企业的惩处。
赵小勇也提到,要进一步规范市场,一是从源头上去堵,有货源的企业要自立,将货源交给通过国家认证的规范企业,否则将会面临信用或其他方面的惩罚;二是规范类或白名单内企业要承担起大企业的责任,不去收取小作坊的废电池。
小作坊的抢食不仅给正规回收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带来了巨大隐患。宁德时代上述负责人表示,希望有关部门以引导报废电池和再生材料流向正规回收企业和电池企业为导向,强化对汽车报废拆解企业、梯次利用企业的报废电池流向管理,严格落实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要求,加大惩罚力度,设置报废行业准入门槛,引导报废动力电池回流到有资质的再生利用企业中,帮助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王德钊则表示,期望相关政策规范能尽快落地推行,支持正规企业布局回收业务。同时也期望相关政策规范能够结合动力电池领域全产业链发展需求,支持产业链整合发展。

斯诺威股权再被拍卖!盛新锂能“趟混水”争锂矿后者探矿权办理多次被“退件”

斯诺威公司股权曾拍出近20亿的成交价,但拍得者谭威并没有履约。斯诺威公司股权被再次放到拍卖台,而盛新锂能(002240.SZ)表态将成为竞拍的一员。有专家日前在《蜂网电话会议》中表示,考虑到地缘政治的影响,企业普遍希望在国内实现一些资源供给。
财联社前期曾系列报道斯诺威公司的前世今生,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斯诺威公司旗下德扯弄巴锂矿探矿权能否保留。尽管在盛新锂能对斯诺威矿业表达兴趣之前,协鑫能科(002015.SZ)已公告拟参与斯诺威公司破产重整案,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最新披露显示,斯诺威公司办理德扯弄巴锂矿探矿权业务再被“退件”,情况似乎未有改观。
盛新锂能竞拍斯诺威公司
11月20日晚间,盛新锂能公告,公司拟参与本次斯诺威公司股权的竞拍,并表示公司可能根据参与斯诺威股权竞拍情况,选择以直接或间接等方式参与斯诺威公司的破产重整。
成都兴能持有斯诺威公司54.29%股权,斯诺威公司拥有四川省雅江县德扯弄巴锂矿、石英岩矿详查探矿权。由于成都兴能目前处于破产清算状态,其持有的斯诺威公司54.29%股权将于2022年11月25日在淘宝网阿里资产破产拍卖平台进行公开拍卖。
该轮拍卖为第一轮拍卖,起拍价为2亿元,保证金4千万元,封顶价为4亿元。当竞买人出价到本轮拍卖封顶价4亿元时,将触发熔断机制,开启第二轮拍卖,以此类推。
公告显示,截至2022年10月21日,斯诺威公司管理人受理的债权人申报金额共计16.19亿元。评估报告载明债务人股东全部权益于基准日2021年6月30日的市场价值为-9.25亿元。
尽管已资不抵债,但盛新锂能对其德扯弄巴锂矿颇感兴趣。公告显示,“四川省雅江县德扯弄巴锂矿、石英岩矿详查探矿权”在评估基准日(2021年6月30日)保有资源储量(331+332+333)(工业矿+低品位矿)矿石量2492.40万吨,Li2O29.32万吨,Li2O平均品位为1.18%。
无论是加拿大要求国内企业剥离在加矿产资源,亦或是探讨构建“锂业OPEC”,在海外布局锂资源环境日益紧缩之下,国内锂资源颇受重视,特别是锂矿品位、体量均相对较好的德扯弄巴。
而在盛新锂能宣布入局之前,协鑫能源已公告拟参与斯诺威公司破产重整案,财联社前期报道更显示,包括协鑫能科在内的协鑫系已完成对斯诺威矿业99%的债权以及43%的股权收购。
斯诺威公司仍是浑水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斯诺威公司的瑕疵主要有三点。一是德扯弄巴锂矿、石英岩矿探矿权“增加勘查矿种”价款12.79亿元,斯诺威公司未缴纳该价款,该评估结果已失效。
二是德扯弄巴锂矿、石英岩矿详查探矿权已于2021年6月30日到期,此前已办理三次探矿权保留工作。该探矿权能否取得第四次保留手续、以及后续探矿权转采矿权能否成功办理均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因斯诺威公司在探矿权证取得及增补矿种阶段涉嫌违法、违规事由,相关行政部门正在组织调查工作。因此,探矿权保留工作推进缓慢且存在探矿权丢失的风险。
事实上,在锂盐价格日渐攀升的情况下,锂矿身价倍涨,斯诺威公司的债务与待缴款项并非是竞拍者的首要忧虑。如何保留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以及在高景气度之下开发,或才是当务之急。
尽管目前资本争相哄抢斯诺威公司,但从已知消息看,斯诺威公司的情况并没有“改头换面”。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的披露显示,在探矿权到期的2021年6月,斯诺威公司曾办理探矿权业务,但不到数日便显示“退件”。2021年7月,斯诺威公司再次申请办理德扯弄巴锂矿的探矿权业务,但同样在今年8月被“退件”。
盛新锂能作为准备掏出真金白银的一方,对于斯诺威公司或有其自己的判断,财联社记者今日早间致电盛新锂能,但电话未有接通。

核心技术被攻克青海传来消息盐湖开发步入新阶段!多股市盈率跌至个位数

盐湖萃取法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科院攻克高镁锂比盐湖卤水提锂技术。
据青海日报,近日,青海盐湖研究所突破高镁锂比盐湖卤水锂分离提取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攻克盐湖绿色高效分离提取锂盐关键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等单位科研团队围绕“锂资源绿色高效高值化利用”,针对制约锂资源跨越高质量发展的科学难题、共性关键技术与产业升级突出的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瓶颈,经过十几年系统性研究,取得一系列重要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从含锂卤水中绿色高效分离提取锂盐的关键技术被攻克。
该项目产业示范标志着盐湖萃取法提锂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锂行业科技进步与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发挥重要作用,使我国盐湖锂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入崭新阶段,具有重要示范性意义。
国外锂资源收紧
国内锂盐重要性凸显
全球锂资源总量在3190万-5190万吨之间,分布在卤水和矿石中,其中卤水锂资源占比62.6%,主要分布在南美“锂三角”和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我国约85%的矿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盐湖卤水。由于锂镁性质相近、分离困难,现有盐湖提锂技术成本高,我国锂盐生产长期依赖于进口锂矿石。
随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锂矿被更多国家视为与石油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对锂出口限制越来越苛刻。11月2日,加拿大工业部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矿资源、藏格矿业、盛新锂能旗下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除了加拿大政策影响之外,南美的“锂三角”国家——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正在考虑建立“锂业OPEC”,联合制定锂的销售价格。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盐湖提锂技术取得很大进展,产业资本大举介入盐湖开发,盐湖企业成为市场追逐的“香饽饽”,包括川能动力、金圆股份、富临精工等进军盐湖开发。
政策方面也加大对盐湖开发的支持力度。青海省出台《青海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1—2035年)》,提出到2035年,盐湖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基本建成。青海同时还印发《科技引领和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行动方案(2022—2035年)》,力争突破制约盐湖资源高效开发和高值化、精细化利用的“卡脖子”关键技术。
概念股年内股价大幅回撤
多股估值跌至个位数
盐湖提锂的工艺根据镁锂比的不同,已经开发出沉淀法、太阳池法、萃取法、煅烧法、吸附法、膜法等多种工艺。其中萃取法适用于高镁锂比盐湖提锂,但是有机溶剂有毒有害的问题导致环保成本上升,所以萃取法提锂并没有得到大规模的使用。本次技术突破,主要在萃取法绿色高效分离方面。
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A股中盐湖提锂概念股近40只,拥有盐湖资源的公司主要包括盐湖股份、西藏珠峰、西藏城投、藏格矿业、西藏矿业等;拥有提锂技术的公司主要有国机通用、蓝晓科技、新化股份、久吾高科等;提锂膜概念主要有沃顿科技、三达膜、争光股份、唯赛勃等。
目前,A股中,盐湖提锂主要以膜法提锂为主,采取萃取法提锂的主要公司为新化股份,该公司的萃取法提锂已成熟应用于藏格1500吨沉锂母液回收;其在互动平台还表示,目前就沉锂母液项目应用与客户积极洽谈。
数据宝统计,今年以来,盐湖提锂概念股整体大幅回撤,30余只概念股中,有20多股跌幅超过20%,国机通用、科达制造、倍杰特等跌幅甚至超过40%。
回调之后,多只概念股估值跌至个股数,西部矿业、盛新锂能、天齐锂业、科达制造等7股最新滚动市盈率不足10倍。

关于基础建设龙头股票有哪些?

关于基础建设龙头股票有哪些?
工程建筑板块龙头股是引领工程建筑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拥有强大的项目执行能力和技术实力。该类股票受益于国家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具有稳定的增长潜力和较好的盈利能力。下面小编带来基础建设龙头股票有哪些,希望大家喜欢。
基础建设龙头股票有哪些
基础建设板块龙头股票有:
1、中国交建(601800):龙头股。公司是我国乃至全球领先的以基建设计、基建建设、疏浚及装备制造为主业的多专业、跨国经营的特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领先的铁路建设企业;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等。
2、公司2020年实现净利润162.1亿,同比增长-19.02%;净资产收益率7.12%,毛利率13.02%,每股收益0.9000元。
3、基础建设股票其他的还有:永福股份、苏交科、地铁设计、新疆交建、中设股份、成都路桥、ST围海、北新路桥、中国海诚、宏润建设、浙江交科、粤水电、甘咨询、山东路桥、合诚股份、中公高科、正平股份等。
拓展资料
基建行业股票龙头:
中国铁建(601186):基建龙头股,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中标西藏玉龙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玉龙铜矿改扩建工程基建剥离及生产采剥工程,总工期10年,中标价约68.5029亿元。
从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12.46%,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140.0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23.9亿元。
中国中铁(601390):基建龙头股,18年12月联合中标贵州省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PPP项目,总投资约为322.3亿元。
从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19.12%,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125.1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251.9亿元。
中国建筑(601668):基建龙头股,公司主营业务房建、基建、地产和设计,我国专业化经营历史最久。市场化经营最早、一体化最高的建筑地产综合企业集团之一,公司积极布局“一带一路”和PPP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41个国家,跟踪项目近70个。
从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来看,近五年净利润复合增长为10.75%,过去五年净利润最低为2016年的298.7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449.4亿元。
基建股票其他的还有:华能国际、国投电力、中国卫通等。
本文相关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大基建股票有哪些龙头股份
中国核建(601611)、山东路桥(000498)、宏润建设(002062)、龙建股份(600853)、腾达建设(600512)、粤水电(002060)、华建集团(600629)、宁波建工(601789)、甘咨询(000779)、安徽建工(600502)。
【拓展资料】
大基建就是指:建筑等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恢复工程,例如公路、铁路、桥梁和各类工业及民用建筑等工程,以及机器设备、车辆船舶的购置安装及与之有关的工作,都可以称之为基建,基建股就是以这些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
基建又分为新基建和旧基建,老基建包括传统的建材、建筑、地产等。新基建则较为宽泛,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
因为疫情,政策将需要着眼于经济修复,基建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效手段。基建板块迎来短线布局机会。
今日A股迎来调整,沪指跌0.83%,创业板指重挫4.66%,而基建股今日集体爆发。大基建板块今日强势崛起,新疆交建、宏润建设、腾达建设、交建股份、山东路桥、中工国际等集体涨停,中国中冶、中国交建、中国电建、中设集团等也是表现抢眼。
究其原因,因为疫情,政策将需要着眼于经济修复,“宽财政、放货币、松地产、上基建”,将成为托底经济的有效手段。又因疫情慢慢得到缓解,各地纷纷解除一级响应,经济重心回归复工复产。
所以,反映到股市里,基建股迎来短期布局机会。当然,仅限短线机会,长期机会不看好,长期更看好以5G、物联网、充电桩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概念。
水利建设的龙头股票有哪些
002205国统股份、002532新界泵业、600131国网通、002619艾格拉斯、600567山鹰纸业、60169中国电建、002586围海股份、002671龙泉股份、60016三峡水利、300021大禹节水、6003843正平股份、002051中工国际、300137先河环保
部分水利建设龙头股介绍如下:
1、中国电建
公司主要从事水利水电建设、其他电力建设和基础市政设施工程,属于水利建设环节。公司在中国建设了65%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站和水利枢纽项目,一直是中国河流治理和水电开发的骨干力量和龙头建设企业,长期处于水利水电建设的领先地位。
2、葛洲坝
公司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承包施工,属于水利施工环节。据公司官方网站介绍,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
3、利欧股份
根据利欧股份官网介绍,公司是中国最大微型小型水泵制造商和出口商,微型小型水泵出口量约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24%,位列同类产品出口量第一名。
新基建股票的十大龙头股
一、广安爱众:新型基建充电桩龙头股,2020年营业收入22.69亿,同比增长2.27%,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长-23.04%。此外,该公司已建立了67家合资企业和237个项目落地城市。全国已建成充电桩约17.7万个,投入运营超过10万个。
二、泰瑞德:新基建充电桩龙头股。2020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74.21亿元,同比增长10.11%,近三年复合增长率12.11%;净利润1.73亿,同比增速-35.96%。此外,该公司已建立了67家合资企业和237个项目落地城市。全国已建成充电桩约17.7万个,投入运营超过10万个。
三、隆基股份:新能源龙头股产业覆盖隆基单晶硅、隆基乐叶光伏、隆基新能源、隆基清洁能源光伏全产业链。
四、天齐锂业:新能源龙头股全球领先的以锂为核心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全球第二大锂生产商,亚洲第一大锂生产商;其子公司Tellison拥有世界上储量最大、正在开采的质量最好的锂辉石矿;主要从事硬岩锂矿资源开发、锂精矿加工销售和锂化工产品生产销售;18年锂矿收入22.02亿元,锂化合物及衍生物收入40.41亿元,合计占比99.97%。
五、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龙头股。秦通过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的运行模式,既满足了续航里程的需求,又摆脱了对燃油的依赖,被国家定义为新能源汽车。
六、比亚迪:新能源龙头股。在战略合作期间,基于一定的商业条件,BAIC新能源尽一切努力给予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和普瑞德一定比例的采购股份。
七、中国建筑[601668]:是中国专业运营历史最长、市场化运作最早、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建筑地产企业集团之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53家重点国有企业。由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石油、中国中化和宝钢集团于2007年12月组建,其中中建总公司持股94%,下辖8个基建局和5个设计院。
八、中国中铁[601390]:是集基础设施建设、勘察设计及咨询服务、工程装备及零部件制造、房地产开发、铁路公路投资及运营、矿产资源开发、物资贸易为一体的多功能超大型企业集团。其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工程总局和设计总局,成立于1950年3月。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CREC)于2007年9月以整体改制和独家发起的方式成立。下设15个基建局和4个设计院。
九、中国铁建[601186]: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的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以工程承包为主业,集勘察、设计、投融资、施工、设备安装、工程监理、技术咨询、对外贸易为一体的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集团。中国铁建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1984年1月,根据CRCC中央的决定和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全体官兵转为集体兵,即中国铁建公司和中国铁建公司(简称中国铁建)下设17个基建局和3个设计院。
十、中国焦健[601800]:主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设计、疏浚、港口机械制造;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港口建设设计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建设设计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业;由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6年10月组建。我们熟悉的中国路桥、振华重工、钟芳集团都是他的子品牌,下辖10家子公司、8家设计院。
工程建设龙头股有哪些
四川路桥、永福股份、华阳国际、中达安。
行业龙头顾名思义就是各行业的老大,无论体量、盈利能力都是行业内排名数一数二的企业。比如贵州茅台、万科A、格力电器、中兴通讯都是所在行业中上市公司里的老大。当然,除了以上这些传统行业老大,有些行业里的老大是不固定的。比如科技股,因为科技更新发展速度较快,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更迭,总会有新的龙头冒出来,比如之前互联网有BAT,现在冒出了“字节跳动”,大有赶超之势。
大家只需要知道,基金选股是有团队的,他们绝对有充足的理由去这么做,而且不止一只基金做出同样的判断,我们就必须尊重这种选择,这也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最正确的选择。
现在铁路、道路、桥梁等传统基建都建的差不多了,于是,中央经济会议打出了一张新牌,指出“5G、特高压、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科技基础工程也是基建,它们就是新基建,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流热点。
5G: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来看,5G将是新技术中最值得期待的方向,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全球加快布局5G的大环境下,国内5G建设落地速度有望比计划提前。
特高压:我国特高压建设潜力依然庞大,当前国家已经规划的各类特高压项目大概在50-60条之间,意味着仍有大约30条已纳入规划线路在未来有望落地,近期国网公布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特高压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已顺利实现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电力工程和核心设备的出口。我国中长期需求和海外更大的空间将增强设备公司的业绩可持续性。
轨道交通:2019年开工潮投资额增加+通车里程高速增长+货运三年增量计划支撑车辆采购释放+车辆设备相关企业业绩恢复明显增长,四大利好共振,板块将有明显收益。
充电桩建设:跨入19年,新一年的补贴政策尚未正式出台,再度给了车企一定的缓冲空间。而无论政策何时落地以及具体形式,降本扶优的主旋律不会改变,产业链亦将去分担补贴下滑带来的压力,细分领域龙头的优势或将进一步积累,锚定龙头,抓住确定性。
大数据建设:目前大数据的应用非常广泛,从资讯分发到视频娱乐,大数据无处不在。目前大数据已经成为了热门投资方向之一,在资本的大力支持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或超过万亿。在重视数据的今天,大数据行业必定会成为2019年的创业风口。
人工智能|:看好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党中央、国务院将人工智能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之后,未来在融合发展上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基础层方面,建议关注国内服务器、高性能计算企业在算力提供上的市场机会;在应用层方面,建议关注语音、计算机视觉、自动驾驶、预测分析等技术在AI+(客服、安防、医疗、汽车、金融等)市场上的应用,覆盖企业中。
重点关注个股:科大讯飞、科大智能、四维图新、中科信息、中科创达、浪潮信息、中科曙光等。
工业互联网:根据研究机构最新报告,2023年全球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将达914亿美元,其中亚太地区的年复合增长率最高。随着此前一系列行业政策的密集出台,工业互联网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助推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重点关注个股:工业富联、赛意信息、拓斯达、朗新科技、东土科技、东方国信、宝信软件、汉得信息、佳讯飞鸿
龙头个股必须具备攻击性放量特征(出现连续三日以上放量)。龙头个股流通市值要适中;龙头个股通常在大盘下跌末端,市场恐慌时逆市涨停,提前见底或者先于大盘启动。

【汽车人】韩国动力电池企业的两难处境


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
文 /《汽车人》齐策
韩国最近的日子不大好过。5月1日,韩国宣布了4月份不如意的贸易数据,迎来了连续14个月逆差。尽管26.2亿美元逆差为去年6月份以来最低,但积累数量已经很可观,经济压力很大。
韩国一直享有世界经济的“矿坑金丝雀”绰号。其国内市场狭小、缺乏大宗矿产资源(连硫磺都没有)、出口导向型经济、与国际贸易体系联系极为密切……这些特征,让韩国作为亚洲第四大经济体,对国际上的风吹草动高度敏感。
17年来,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2018年的时候,韩国对华顺差还有550亿美元,2019年就跌到220亿美元。而2018年发生了中美贸易战。
今年4月份,韩国对中国出口跌了28.2%,连续11个月下跌。同期,韩国从中国进口117.9亿美元,同比减少4.4%。
今年1-3月,韩国对华出口额为38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8.2%。
这几年,韩国在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位置已经固化,即将中国更多作为上游,将美国作为纯粹的下游。这一构造,在美国推行“去中国化”供应链的进程当中,韩企非常尴尬,它很难改变这个别扭的连接方式。
动力电池金属,欧美韩都想摆脱依赖中国
因为韩国的工业体系门类不全,它必然依赖上游中间工业品的供应。这两年,韩国在中国买的最多的,是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电脑和办公设备。
前两者都是汽车产业内链条的一部分。电池内隔膜(高分子材料)、阳极金属氧化物,几乎全部依赖中国。
其实不止是韩国,全球都如此。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访华前说:“98%的稀土来自中国,93%的镁来自中国,97%的锂来自中国。”她的结论是“不能这个样子(下去)”。这些数据准不准另说,但反映了中国在全球工业分工体系里面特殊的地位。
以前《汽车人》分析过锂矿的全球分布,南美大三角(玻利维亚、阿根廷、智利)、美国、澳洲分列前五。但关键金属(锂、钴、镍、稀土元素)冶炼能力,中国几乎供应了全世界。
德国总理舒尔茨还打算改变一下,他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说,德国希望帮助智利、摩洛哥、纳米比亚等主要矿产丰富的国家建立自己的加工基础设施。“如果能在有原材料的地方成功建造更多加工设施,不仅会带来这些地区的繁荣,德国未来也能获得中国以外的供应商。”
?
这些想法貌似合理,美国人也是这么想的。高盛在一份报告中说,在1600亿美元的投资下,美国和欧洲预计到2030年摆脱对中国动力电池及其零部件的依赖。
类似的报告,高盛几乎每年都会出。相比美国人依赖韩国供应商,欧洲人更想靠自己。但时至今日,2000亿欧元投下去,结果还是中日韩供应商在主导欧洲本地动力电池需求。
而所有这些电池供应商的原料(特别是阳极),大都来自中国。事实上全球和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矿产,甭管从哪里挖出来的,都是先送到中国冶炼,然后才是国内分销和出口。
高盛的结论是,中国主导了动力电池从材料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其实它还应该加上一句,中国还通过资本运作,掌握了全球大多数动力电池原矿资源。
高盛这份报告,妙就妙在声称投钱就有回报。报告显示,如果试图实现供应商的自给自足,西方至少需要花费782亿美元用于电池、604亿美元用于相应组件、135亿美元用于原材料(主要是锂、镍和钴)开采以及121亿美元的材料提炼。
这里面韩国供应商(LG、SKI、三星SDI)在美国电池投资中起到关键作用,但高盛没提到,韩国供应商愿不愿意自己构造金属冶炼、高分子化学生产体系能力。
先不说掏钱的事,现有原料源头、知识产权体系、对应的工业全门类部门,以及下游稳定的需求,如何将这些要素一个一个抓起来,并串在一起。这里面每一项都令人头大,何况是众多链条的组合。一个重工业全体系工业国,成长周期以数十年计,而且要有内部广阔的市场纵深。这些条件,韩国一个都不具备。
同样根据高盛的报告,中国生产的电池阳极占到了整个市场份额的87%(镍比例更高一些);前驱体份额为85%;阴极稍小,但也有77%的市场份额。
3月份,欧盟发布了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排华色彩相对美国去年的IRA(《通胀削减法案》)淡化了很多。
欧盟提出2030年目标是,欧盟本地产能至少占开采总量的10%、加工总量的40%、回收总量的15%。在任何关键原材料的加工阶段,单一第三方国家的战略原材料都不得超过欧盟年度消费量的65%。而关键原材料清单上,所有与动力电池有关的金属都在上面。
有订单,但做不出来
这个目标尽管看上去非常克制,但实现的希望不大。欧盟、韩国如果不行,美国为什么不出面组建“非中”动力电池供应链?
其实美国已经在努力了,IRA要求:2023年投入使用的新能源汽车若想获得3750美元/辆的税费减免优惠,需保证其电池所用原材料有40%开采或加工于美国本地,或在与美国签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或实现在北美循环使用。根据法案的规定,这一比例将逐年提高十个百分点,在2027年上升至80%。
截至今年3月,符合标准来源地清单的国家数量已增加至21个,包括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摩洛哥等。
韩国在“白名单”上。但细究起来,LG、SKI和三星SDI的动力电池产品,无论生产厂位于哪里,都无法脱离中国原材料和中间品供应。
韩国三大电池生产商,不断声称手头积压的订单高企。最新的数字似乎是今年2月份,未交付订单(截至2030年)高达5.5万亿人民币。这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数字,但实际上8年累加到一起没有太大意义,因为这里面大多数订单是非受限的,即客户可以随时砍单。
实际的数字更能证明,2022年韩企的电池出货量,从全球占比25%以上,掉到22.3%(绝对量当然是增长的)。而去年此时,SNE还在称LG有追上宁德时代的可能。
如此庞大的意向需求,没有起到令韩企赶超中企的作用。表面上,这是下游用户(主机厂)的需求增长不如预期;实际上,是韩企很多业务被抢走。这些订单正在流失,反映了其成本结构,相对中企竞争力在下滑。
就韩国主机厂而言,LG已经被宁德时代“偷家”。现代-起亚集团最大的境外电池供应商,已经换成宁德时代。乍看上去,这是一个采购成本问题,但实际上是工业结构问题。
就地加工,仍然要依赖中企
韩企如何解决上游原料依赖中国,但仍需符合IRA规定拿到补贴的呢?
4月5日,LG新能源发布公告,与中国锂盐生产商雅化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在摩洛哥合作项目,用来生产氢氧化锂(锂电池阳极材料)。雅化2021年才开始与LG合作,每年向其提供3万吨氢氧化锂。
眼熟么,本文里面,摩洛哥这个国家,已经分别在德国总理口中、美国IRA和LG的商务合同里面三次出现了。与印尼、阿根廷等未进入IRA名单里的国家不同,摩洛哥被认为是中企对原材料控制能力稍弱的产地,LG在这里获取正极锂金属,可以既满足IRA要求,原材料生产技术和成本也相对可控。
即便如此,它仍需要中企来组织生产,其实是将整个生产过程交给中国供应商。之所以不采纳成本更低的途径(摩洛哥原矿运到中国加工),仍然因为IRA要求。
从这一点上,IRA就是成功的,尽管剥离中企的参与很不彻底,但好歹在生产的地理位置上实现了隔离。至少位于摩洛哥的锂供应能力,很难再算中国头上(尽管技术上还是中企主导)。这里面的操盘手,就是韩国动力电池厂商。
选了“投美”,但供应仍在中国
而下游,韩国动力电池厂商早就做好了选择。简单说,就是通用汽车选择了LG,福特汽车深度捆绑SKI,斯特兰蒂斯与LG也在2021年签订了北美合资公司(2024年投产)。
目前看,LG在北美有三家工厂(另外拟建两家),SKI有两家工厂(拟建一家),三星SDI则与通用汽车打算在2026年建一家或两家合资电池工厂。
这些合作关系,不能简单归类为供序列,鉴于合同的长期性,以及试图将整套供应链本地化,本质上是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分区站队”。韩国总统尹锡悦在4月底访美期间,不惜以出位的言行,一举得罪三个有核国家,也要取悦于美国,就知道韩国上下已经做出了选择。
按理说,商业不应该掺和到政治里面来,但新能源不是普通的商业,它与国家能源战略以及工业支柱(汽车产业)有密切的关联。
随着中国在韩国仅剩的几个擅长产业上与之竞争,中韩贸易关系的互补局面,也慢慢让位于生态位竞争。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竞争是局部的、限于商业层面的;但对于韩国来说,如果让中国拿到造船(特别是LNG)、存储类芯片、动力电池等几个产业(面板、光伏都已经拿走了),韩国整个国家的饭碗都被砸了。
这能解释为什么韩国总统表现得如此激进。而韩国动力电池企业,一直有动机,尽量减少对中国原料和半成品的依赖,逐渐在欧美建立本地化供应链。这个节奏和尺度的把握,理想状态下要实现精妙的平衡:即小步操作,在不惊扰、激怒中国的前提下悄悄“投美”。
可惜,现在韩国的贸易和经济都出了问题。如今支持率在跛脚区(低于35%)的尹锡悦,弯子转得很急,步子跨得很大,调子起得很高,看上去很不理智,但实际上他已经没有“慢慢来”的操作空间。
那么相应地,韩国动力电池企业,如今有足够的动机,加速推进在美国的本地化供应链。
目前看,上游依赖中国的问题短期解决不了,公开寻求豁免也不大好操作(IRA没有留下这个口子)。美国的所有主机厂现在都依赖日韩电池供应商,所以暂时只能无视这一点了。按照美国自己的规划,2027年可能实现脱离中国上游供应。
这中间,电池供应商要承担迁移成本(即在金属原产地直接组织加工),而这些多出来的成本,又削弱了韩企的盈利和产能扩张。这也解释了我们看到的现象,即韩国供应商一方面订单积压严重,另一方面又在出货量占比上节节后退。
总体而言,就算有长期投资意愿和持续执行力,也无法保证商业上的成功。韩国电池供应商很清楚,其在美国的市场份额,拜大国竞争所赐。但作为代价,韩企如果不能以平抑成本解决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供应问题,其长期业绩仍然受到质疑。【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人传媒,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预增王”前三季度净利增超45倍锂矿企业业绩向好

自今年8月中旬以来,锂盐价格再次突破50万元/吨,并持续上探,最新均价已突破54万元/吨。随着锂盐价格的上涨,锂矿企业业绩纷纷向好。
10月23日晚间,融捷股份和中矿资源发布亮眼三季报,业绩均保持大幅上涨。锂矿板块业绩“预增王”融捷股份,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增超45倍;中矿资源同样呈高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5.8倍。
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锂盐价格上涨趋势确定,2023年至2024年的供需格局难以扭转,锂盐价格上涨持续超出市场预期,今年四季度锂矿企业业绩仍有望保持增长态势。
“预增王”前三季度净利增超45倍
融捷股份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208.65%;归母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增长4533.03%。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9亿元,同比增长4611.39%,环比增长1108.7%。
此外,融捷股份前三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7.22亿元,同比增长4197.86%;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4532.98%。
同日,另一家锂矿企业中矿资源也发布了亮眼三季报。中矿资源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89亿元,同比增长293.51%;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578.53%。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7.29亿元,同比增长464.13%;按照二季度5.48亿元计算,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33%。
此外,中矿资源前三季度实现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1.31亿元,同比增长534.63%;基本每股收益同比增长562.83%。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上述两家公司均表示,新能源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锂电材料及锂电设备市场需求旺盛,锂盐产品价格的上涨使公司盈利能力同比显著提升。同时,中矿资源表示,公司锂盐生产线的原料端已逐步使用自有矿山供应的锂精矿。
锂矿企业业绩向好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扩产速度远远不能满足下游需求。
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月度产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1倍和93.9%,市场占有率达到27.1%。
作为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锂盐价格自2021年以来一路快速上涨,成为锂矿企业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
10月21日,上海钢联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均价单日涨0.2万元/吨,报54.25万元/吨,连续五日上涨,最新均价较2022年年初上涨94%。
目前,除中矿资源和融捷股份外,藏格矿业也披露了三季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1.66亿元,同比增长404.89%。
分季度来看,已披露业绩预告的锂矿公司第三季度业绩延续涨势,同比大幅预增。天齐锂业和赣锋锂业依旧处于领跑位置。其中,天齐锂业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0亿元-65亿元,同比增长1026.10%-1363.92%;赣锋锂业预计,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0.46亿元-80.46亿元,同比增长567.19%-661.88%。
根据已披露三季报及业绩预告的公司来看,多家锂矿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大幅增长。其中,赣锋锂业预计环比增长89%-116%。
银河证券研报显示,进入11月后,青海地区盐湖锂盐产量将会减少,而今年年底与明年年初新增正极材料产能投产前备货需求拉升,且年末新能源汽车冲量有望扩大锂盐需求,预计在供需偏紧的背景下,锂盐价格还将维持高位,锂行业业绩仍有环比增长的动能。
为保障原材料供给,锂矿公司进一步加快对上游锂资源的布局。中矿资源日前公告称,为进一步拓宽锂电新能源原料的矿源供应来源,其全资所属公司Tanco与加拿大上市公司Grid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旨在就加拿大Donner湖锂矿合作开发的可行性进行积极探讨,并就潜在合作达成共识。Donner湖锂矿主伟晶岩体及西北伟晶岩体合计已探获锂矿产资源量350万吨矿石量。

股凭锂贵?卖衣服、搞水泥的都来跨界造电池,亏损企业也想借此翻盘

从长远看,当下不投新能源,就像20年前没买房。在当下,新能源相关的产业是未来中国经济最有希望的,最具爆发力的领域。近期,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公开表示。
正如任泽平所言,双碳愿景下,新能源行业正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赛道。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受益于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之密切相关的锂电产业也迎来风口期。
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锂行业如今仍处于发展初期,未来数十年将会是行业大跨步发展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不少企业选择跨界进入锂电赛道。据券商中国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超60家企业宣布了锂电产业链的投资计划。而据时代财经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至今,已有超过35家A股上市公司公布入局锂电产业的计划。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在上述35家A股上市公司中,宋都股份、康隆达、新力金融等7家公司2021年净亏损在两千万元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或在跨界锂电概念的加持下,5月初至7月15日,前述大部分上市公司二级市场都有不错表现,其中索通发展股价涨幅超过177%,金圆股份、超频三的涨幅都在50%以上。
锂赛道太香,跨界也疯狂?
据梳理,35家跨界锂电行业的上市公司分布于24个不同的行业,其中不仅有金融、水泥制造、园林工程、住宅开发、纺织、鞋帽等与锂电材料毫不相干的行业,也有磷肥及磷化工、钛白粉等较为相近的行业。
从跨界企业数量看,钛白粉、磷肥及磷化工、复合肥行业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最多,分别为5家、4家、3家,而从金融、住宅开发、面板等行业跨界而来的大部分只有一家企业。
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新力金融、宋都股份证券部,新力金融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此前切入锂电赛道主要是为了脱虚向实。而宋都股份证券部工作人员则称,近一年来,房地产行业不大景气,切入锂电赛道,主要是想看能不能给公司的发展找到新的方向,为业务带来转机或助力。
不过,正所谓隔行如隔山,外界对这些跨界选手能否做好锂电业务仍抱有不小疑虑。
以宋都股份为例,1月5日,其宣布设立一家新的子公司mdash;mdash;宋都锂业。3月11日晚,该公司发公告称,宋都锂业计划于启迪清源共同参与西藏珠峰阿根廷年产5万吨碳酸锂盐湖提锂项目。3月13日,上交所便下发问询函称,公司并不具备盐湖提锂建设的专业知识储备、技术、人员,并要求宋都股份明确公司除提供的财务资助外,是否还需要进行后续投资。同时,还要求补充披露是否还存在其他风险,并予以充分提示。
数据显示,前述35家跨界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2021年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宋都股份、康隆达等企业由盈转亏,天域生态亏损扩大。对此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很多企业受所处行业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公司遭遇了生存挑战,若不求变是只有死路一条,与其等死,不如搏一搏。
不同于宋都股份、新力金融等在锂电行业毫无积累的上市公司,那些原本在钛白粉、磷肥及磷化工行业深耕多年的公司转型锂电行业更具优势。如钛白粉企业可以将生产钛白粉的副产品硫酸亚铁直接用于制备磷酸铁,云天化、川发龙蟒等磷肥企业则拥有一定储量的优质磷资源,对后续的磷酸铁制作有一定资源优势。
以新洋丰为例,其2021年正式进入新能源材料行业当中,应时成立全资子公司洋丰楚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先后在湖北钟祥、湖北宜投建磷酸铁生产基地,预计投资60亿元建设30万吨磷酸铁、15万吨磷酸铁锂及相关配套项目。
对于进军锂电行业初衷,新洋丰证券部人士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磷酸铁等项目主要是围绕磷资源做的综合开发利用。公司原本的主要业务有磷酸一铵与复合肥,两个业务都处于细分行业前列,在磷化工行业有比较深的技术积累,复合肥业务沉淀了许多现金。母公司有比较多的磷矿的资源,品味比较高,这部分资源将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当前背景下,这些磷资源单纯用来制作复合肥会比较浪费,所以选择做一些围绕磷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公司目前无论是资源、技术还是市场完全都没有问题。
谁是真跨界谁是蹭热点?
得益于锂电概念加持,当前背景下,前述大部分跨界上市公司都在二级市场走出不错的行情。
如原本主营业务涉及纺织业的中银绒业于去年叠加新能源概念之后,其股价从阶段低点的1.01元/股飙升至4.17元/股(历史高点),涨幅超300%;原本身处水泥制造业的金圆股份在决定进军锂电行业之后,其股价从阶段低点5.92元/股涨至22.11元/股(历史高点),涨幅超270%。
此外,在大盘止跌回升时,锂电概念傍身的跨界公司股价涨幅也位居A股前列。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5月5日至7月15日收盘,35家跨界上市公司平均涨幅为22.36%,有15家公司股价涨幅在20%以上,4家公司涨幅超50%,其中索通发展的股价涨幅达177%。而川金诺、宋都股份、海辰药业、尚纬股份则收获累计超10%的跌幅。Wind数据显示,这期间,A股锂电池概念股与锂矿概念股平均涨幅分别为40%、31%,其中鹏辉能源涨幅最高达161%。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前述概念企业在市场上的不同走势,一方面与其原本所处行业有关,另一方面或与其跨界项目进程有一定关联。
据了解,新力金融、鞍重股份、天域生态便遭遇到收购新能源企业标的计划终止或出现变动的情况。以新力金融为例,2021年11月发布公告称,拟以重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将金融业务置出上市公司,购买比克动力75.62%的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今年3月31日,新力金融再次公告称,由于部分核心交易条款无法达成一致,终止收购比克电池。数据显示,在此期间,新力金融涨幅达50%,收获13个涨停。在终止收购后,截至7月15日,新力金融跌幅达47.58%,收获5个跌停。
前述新力金融证券部人士表示,不能确定后续是否会继续进入锂电行业,需要看机遇,因为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标的,如果有合适的公司也会接触。
事实上,大部分宣称进军锂电行业的上市公司都有了比较明确的项目进程。前述新洋丰证券部人士表示,公司磷酸铁项目一期工程与龙蟠科技合作,二期与格林美合作,目前一期已经出产并在市场流通。川金诺证券部人士告诉时代财经,相关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6月16日,与广西防城港市政府签署新能源电池材料系列项目投资协议。
另据公开报道,去年8月份,安纳达投建的5万吨/年电池级磷酸铁扩建工程按期建成投产;1月份,万华化学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锂电正极材料项目开工;3月底,天铁股份投建的年产5.3万吨锂电池用化学品及配套产品项目开工;6月底,吉翔股份称,永杉锂业一期产线全线贯通投产,二期建设正在筹划中。
跨界切忌急功近利
除诸多跨界进入锂电产业的上市公司外,其他锂电企业也正处于扩产扩建状态中,也正因此,行业内也流传着国内锂电产业将于两年后出现产能过剩的论调。
多位锂电从业者向时代财经表示,预计最晚到2023年下半年,国内锂资源供应会进入供需平衡状态。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预计2023年锂行业供需格局改善,2024年供应过剩压力增加,届时锂价将显著下跌,价格或跌至15万元/吨以下。
前述新洋丰证券部人士表示,磷酸铁今年供不应求,明年应该也处于紧平衡状态,下游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行业景气度还是比较高。目前出产的产品基本按照市场价。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所有跨界公司的项目进展都如新洋丰般顺畅。据了解,目前上述跨界上市公司的锂电项目大多处于建设当中,大部分需要等到今年底或明年才能有产出,而彼时的锂电市场是否会发生较大变化也尤未可知。
以2018年的国内锂电行业市场作为参考。2018年,国内新能源市场进入调整期,对上游锂材料的需求骤降,据媒体报道,到2019年末时,国内锂盐即便降价都没人要。在此背景下,原本成风口打算入局的跨界项目也突然熄火。据高工锂电统计,2017年锂电产业链并购案例有54起,涉及金额超550亿元;2018年也正好达到54起,涉及金额超过860亿元。而2019年事件数量降至20起,金额277亿元。
在转型方面,原本主营服装的杉杉股份和主营业务为板材的盛新锂能可作为参考。
其中,杉杉股份自1999年进入新能源行业,经过17年时间在锂电池材料产业建立了决定性的规模优势。而盛新锂能也经历过一个完整的产业周期,其于2016年布局新能源材料领域,2021年前后逐渐剥离人造板及稀土业务,并更名为盛新锂能,将资源聚焦于锂电新能源材料业务的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板材收入仍占盛新锂能49%的营收,至2021年底,这部分营收已降至0.32%。
某锂电行业从业者向时代财经表示,新能源行业是未来20年的大势,但在这期间无法避免或大或小的产业调整,产业周期无法避免。对准备或已经跨界新能源行业的企业而言,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和风险控制,在行业初期比拼的是速度和效率,而后期则是质量、成本控制。某锂电企业中层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未来,要在行业新一轮洗牌生存,核心技术、资源优势、产业链联动、差异化的商业模式是关键,才能生存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