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拿大移民后悲惨生活,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百态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4 10:08:23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加拿大移民真实经历:加拿大生活的痛与泪!

【 #加拿大移民# 导语】听说移民加拿大,大家眼里一定充满艳羡,觉得留学生活一定光鲜亮丽,其实也有痛与泪。下面 来说说加拿大移民生活的痛与泪。看看我在加拿大的苦逼生活吧。
  移民加拿大的生活,当爸爸妈妈为我办好加拿大技术移民时,我并不兴奋,那时我年仅13岁。那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在挣扎中度过的。妈妈当时是我们当地一个国营企业的技术骨干,主管一个很大的项目;爸爸也评上了教授,且升职为大学一家研究中心主任。放弃这一切,爸妈需要很大的勇气。他们在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后,为了我美好的将来,还是决定举家迁移到地球的另一面——加拿大。
  爸爸先走四个月,我和妈妈在我初一毕业后的暑假上了飞机,我们的目的地是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魁北克是个法语省,很多政策都和加拿大其它省份不一样,福利比较优厚。只要上政府提供的法语课就可以拿钱,所以相当吸引新移民,爸爸也是被吸引者之一。我们到达蒙特利尔时,爸爸已经租好了房子。此房位于三楼,两室一厅,每月房租400加元,不包水电,虽然爸爸捡来的旧桌椅和脏兮兮的床垫好歹可以维持家的样子,可比起在国内我们那个豪华的家,这里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下榻在一个“猪窝”里。
  很快,爸爸给我报了中学,我进入中学的欢迎班开始了我的法语课程。所谓欢迎班,就是把所有年龄相近的新移民小孩编班、专门学习基础法语的班级。由魁省教育局提供,几乎所有公立中学都提供这种教育,用一年的时间集中学习法语,然后再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我所在的班里有20个同学,绝大多数是中欧人。我那时对法语两眼一抹黑,但也得硬着头皮从头学起。记得上第一节课,老师教法语字母表。也许是因为我坐在最前面,老师竟让我站起来读。而我根本没有任何概念,只有老老实实地按英语发音读了一遍。我刚读完,全班的中欧人就哄堂大笑,中间还夹杂着快速的俄语对话。我当时呆坐在座位上,脑子里嗡嗡作响。虽然我早过了被男生一欺负就哭鼻子的年龄,但当时的难堪、自卑甚至羞愧的感觉,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我学习一直很吃力。虽然我们的老师是个很和蔼很富表达力的人,即便语言不通,她也能让你大概猜到意思,并让你知道她在支持你、鼓励你,但是我学法语一直没摸到门道,仍然无法开口说话,写不出正确的句子。比起班上那些已经能通读一篇文章的中欧人,我自卑得无以复加。最让我受打击的是,本以为我就算法语不行数学也可以很好,可数学老师总是布置一道道的应用题给我们做,但我根本不知道题目问的是什么,因为我依然看不懂法语。
  在国内时,我最爱的科目是语文。从小学到初一,我的作文考试每次都是满分,这些连妈妈都为我引以为豪。但来到加拿大,这些优势完全成了劣势。我从小建立的自信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我变得沉默和叛逆起来,放学回家后,除了上网看小说,就什么也不干。就在我因学习跟不上而颓废自卑的时候,爸妈开始吵架了。
  在国内时,他们是多么恩爱的一对啊!在我的记忆中,爸妈几乎从来没有红过脸,即使闹一些小别扭,在我面前也从来没有表露过吵架的痕迹。
  最先导致爸妈吵架的原因,是因为房子。有一天,因为卫生间的水管老化,漏了一地的水,连楼下的住户都跟着遭殃了。爸爸和广东籍房东Jimmy交涉,让他修理管道,但房东就是拖着不修,爸爸很生气,和房东大吵一架,双方闹得极不愉快。第二个月,Jimmy来收房租时,只有我和我妈在家,因为水管的问题,妈妈没给他好脸色看。谁知,Jimmy拿完钱,居然很无辜地对我妈说:“这管子漏水不关我的事呀,是你老公整坏的。你不知道吗,他刚住进来的时候和一个女的在这个卫生间里洗澡,把地板都洗塌了,能不漏水吗?”可想而知,这话让我妈多么愤怒!她当时脸色就变了。我赶紧对妈说:“Jimmy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他为了不修水管,故意挑拨我们家呢。你愿意相信房东还是愿意相信我爸?”妈妈却冲我大喝一声:“闭嘴!你不要管大人的事!”
  晚上,爸爸回来后,可想而知家中会爆发怎样的急风暴雨。再后来,自然就是冷嘲热讽、吵架、打架……这次开了头,以后就再也没消停过。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总吵架,只要经济拮据,家境窘迫,谁都不会有好脾气。但是,在国内时他们不像这样啊!这时的我非常怀念在国内的日子,家庭温馨和睦,父母恩爱,我学习优异,如果知道出国是这样的状况,我宁愿一辈子不出国。
   14岁:艰辛生活家庭破碎
  那时候,爸爸正在等待COFFI——就是被安排到政府的法语班里学法语,那样的话每月就有几百元进账。在等待安排的日子,爸爸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份在餐馆打杂的工作——每天就是刷盘子、倒垃圾、扫厕所。工资为一小时5加元,当时确实解决了家中的燃眉之急。但换来的是,爸爸的手因为长时间泡在放了消毒水的水池里,造成大面积灼伤;而被老板骂笨蛋是经常的事情;被同事嘲笑说教授刷盘子更是不在话下。后来,爸爸还兼职做起了餐馆里的搬运工……
  在等待四个月后,爸爸终于等到了COFFI,只要每天按时去上法语课,每月就会有600加元进账。然后爸爸又在一家杂货店找了一份点货上货的杂活,也是每小时5加元。妈妈一开始心高气傲,期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可在她四处投简历四处碰壁后终于死了心。后来眼看我们家账上的钱在我爸的支撑下仍然慢慢减少,没奈何也去找活做。妈妈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台湾人开的蜡烛香熏工厂做工艺蜡烛。第二份工作是给一户以色列人家做清洁工,清洁一次大概3-4个小时,每次给40加元,这样的时薪算很高了,并且妈妈还能经常能拿回来很多面包(那户人家是开面包房的)。我们一家就这么磕磕碰碰地在加国的土地上生存着。
  一年后,我从欢迎班毕业了,虽然写起法语作文来依旧错误百出、说话结结巴巴,但是我听老师讲课时,总算能搞懂大部分内容了。进了正规班,我很快有了比较好的华人朋友,中午一起吃饭,放学一起回家,放假一起滑冰、游泳、逛街,课间一起又闹又笑,和国内没什么不同。那是一段比较快乐的日子。但是除了在学校比较开心外,家里的气氛还是压抑的。爸妈如果不吵架就必定冷战,谁也不理谁。爸爸还好,妈妈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我一句话说不对或者惹到她一点,都会招来一顿大吼。如果爸爸护着我,说你跟孩子吼什么,妈妈就立刻把矛头转向,他们就又开始一顿大吵。所有争吵的原因不外乎是钱。
  后来我就尽量晚回家,并且开始省午餐钱,然后每月去唐人街买一张电话卡,给国内的好朋友打电话。我在国内有两个的朋友,但她们都不上网,所以联系方式只能靠我给她们打电话。每次通电话,她们都问我在这边过得好不好?我每次都含糊地说很好很好,然后赶紧岔开话题。
  从她们羡慕的语气中,我却有着难以言说的心酸。我总是尽力抑制声音的哽咽,不让好友得知我在加国的天空下流泪……我不敢给国内的亲戚打电话,我怕自己会忍不住在电话里号啕大哭,尽管我非常想念疼我的姥姥和小姨。放学后的我越来越寂寞,我经常在放学后去公园的长椅上坐着听歌,从下午到傍晚,然后眼看着太阳落山,再站起来回家。
   16岁:离家独立半工半读
  16岁那年,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转折,因为我终于到达法定的允许工作的年龄了。几个比我大的朋友都已经有了收入,我也特别想打工。那时候,我一门心思想挣钱并不是觉得该给爸妈分忧,而是想要一份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钱。出国后,我就再没有过零用钱,三年里也没自己在外面吃过东西,更没给自己买过什么东西。当时正好学校附近有家超市在招收银员,我跑去递了简历。虽然当时我的工作经验是零,但是也许真的很急需人吧,我被录取了。培训的第一天,我就惊喜地发现这个超市里好多都是同学。虽然互相不怎么熟,但看见了点个头,心里还是觉得挺亲切的。
  我独立站柜台不久的一天,因为一个小错误,我被五十多岁的主管臭骂了一顿。骂过之后,她还很“无奈”地加了一句:“对不起我的态度太糟,但是我不喜欢跟笨人说话。”这句话把我打击得够呛。当时虽然我没说什么,但是嘴角都已经不受控制地颤抖起来了……
  那天晚上回家,一进门正碰上爸妈在吵架。妈妈气呼呼地摔门而出,爸爸看我红着眼圈,就问我怎么了?我一下子放声大哭。想起学校、家庭和工作的委屈以及出国前后的种种对比,用撕心裂肺也不足形容当时的心情……
  但是哭完之后,我并没放弃这份工作,我一直坚持干了下来。一个月后,我终于熟悉了整个超市的运转,也很少犯错误了。主管的脸色也开始对我由阴转晴。
  每天放学后,我从5点到晚上11点都在超市干活,周六和周日时间不固定,我每星期能干25个小时,时薪7.45加元。每星期发一次工资,扣除税务、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和工会会费之外,能拿到140加元左右。我除了用这笔钱维持每天的午饭和偶尔出去玩外,绝大多数都存了下来,这也是我至今都在赖以保底的老本。
  在我打工的一年时间里,我除了改善了生活条件,而且口语变得熟练,并且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更重要的是,我重新拥有了在学校快被摧残殆尽的自信。
  可是,就在我中学毕业的那个暑假,爸妈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争吵。眼看他们要打起来,我赶紧插入他们中间,尝试劝架,并且客观公道地帮爸爸说话。谁知,正在气头上的妈妈忽然转过来,揪住我的衣领,抬起手就扇了我一个重重的耳光!把我打得耳朵“嗡嗡”作响,左眼充血。我像傻了一样,捂着左脸呆呆地看着妈妈。难以置信我那温柔善良的妈妈何时变成了眼前这个刁蛮撒泼的“疯婆娘”?爸爸看到我充血的左眼,也恼了,冲上去和妈妈打了起来。我心惊胆战地站在旁边,无论我怎样哭喊,都无法阻止他们疯狂的打斗。后来,我拿起电话报了警。警察来了之后,爸妈总算冷静下来。警察记录了经过,然后问我们有谁需要申请保护?我们每个人都摇了摇头。警察教育了一番爸妈后,就走了。
  警察一走,妈妈就冷笑地看着我:“好啊,我闺女会报警来抓妈妈了,你让警察把我带走啊!”我流下泪来,没说话。其实我只想让他们不要再打了而已。爸爸一声不吭,点了根烟。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了行李,搬出去和一个女同学合租房子住了,我真的害怕再看到他们打架。
  妈见我一定要离家,就说:我养你到17岁,你要走也可以,把我养你这些年的抚养费还来。也许她说这话的初衷是想留住我,但这么一句话把我对家的最后一点留恋也打碎了。我说:“我现在没钱给你,但是以后我不会找你要一分钱,你放心。”爸爸要给我钱,我也没要。我就那样固执地提着自己不多的行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爸妈的家。
  之后,也曾有爸妈的朋友来劝我回家去住。他们说我爸妈需要我来维系这个家的完整,如果不是为了我,他们肯定早离婚了。我冷笑说:“那正好,我是不会回去了,让他们早点离婚吧!省得拖着对谁都不好。”做父母的也许不知道,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伤害远比单亲家庭要严重得多。
  所以,我下定决心不会再回去了。我受够了天天提心吊胆地在他们的争吵中过日子,受够了那种一触即发的火药味,受够了家里随处响起的砸东西的噪音……我要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日子,我再也不要在恐惧中度日。
  我刚满17岁,开始边打工边上学,经济完全独立。我现在的生活非常平静,三点一线,不是上学就是上班,其它时间就在家里呆着。每天的梦想就是早日回国。我现在也偶尔回一次家,和爸妈吃顿饭,聊会儿天,偶尔在那睡一晚,我很享受这种短暂的温馨时光。但只要看到爸妈脸色不对,硝烟将起,我马上就站起来逃之夭夭。
  我不知道爸妈为什么一直坚守着没有爱情的婚姻而不离婚。也许是因为生活的不易,也许是因为异国的寂寞,也许还是因为我。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我仍然感谢父母当初抛下一切来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不管为了谁,为了什么,总之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但我依然怀念出国前的那个自己——有家、有亲人、有朋友,每天过着平静而单纯的生活。而“单纯”这个词,在我出国之后,已经淡淡地溜出了我的生活……

移民加拿大的生活比想象残酷

  加拿大是是一个鼓励海外移民的国家,很多国内人士会移民加拿大生活,那么移民后的生活是怎么样呢?这也是很多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和移民栏目我一起来了解移民加拿大的生活比想象残酷,欢迎阅读。
  移民加拿大的生活比想象残酷
  在不少中国人的印象里,移民到加拿大这种高福利国家,老了以后基本上就靠政府养了。殊不知,真实状况大相径庭。
  移民加拿大,可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这意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新的生活的开始。
  这种新的生活曾是许多人的梦。如今不少人们的的美梦已成真,但也有人从梦中醒来。
  一般来说,华人移民加拿大一般有两种方式:2008年前以技术移民为主,2008年后以投资移民为主。
  而北京的李大伟,就是2008年以前技术移民加拿大大潮中的一员。
  在1988年,随着周围朋友移民加拿大的大潮兴起,李大伟通过一家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办理技术移民。
  他先后两次共交了5000美元的费用,终于在1999年登陆加拿大。
  充满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时,李大伟对加拿大的第一印象是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天湛蓝、草碧绿、水清澈、山巍峨,到处花团锦簇,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不久,他找工作时到处碰壁,才体会到“一个真实的加拿大”。亲人远在国外,没有朋友可以依靠,华人在当地不受待见,生意难做,打工辛苦,前路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
  加拿大从传说中的“大家拿”变成了现实里的“艰难大”。
  李大伟虽然凭着技术获得加国国籍,原本意气风发的他踏上加国土地后一筹莫展甚至怀疑人生,这主要归咎于加拿大技术移民引进中的一个奇葩的现象。
  加拿大在引进人才时分门别类,强调“专才”。但引进后,人们的境外学历、专业资质认证和境外工作经验却很难得到承认,甚至有人就算是在加拿大企业境外分支工作,移民后同样被告知“缺乏本地经验”。
  结果就是,很多华人始终难以获得满意的工作,长期在低薪、非固定的“小时工”圈内徘徊,“怀才不遇”、“大材小用”成了很多技术移民加拿大华人的真实写照。
  李大伟说,移民前中介公司都会鼓吹加拿大居住环境佳、社会福利好、工资也比国内高,却丝毫不提加拿大那令人胆战心惊的高税负。
  “就算是年薪10万加币,但是一旦交完高达近45%的税以后,你的实际收入才5万多一点,”李大伟说,“原来在外资企业月入6、7000元人民币跟加拿大的2000多加币一比,挺后悔移民加拿大的。”
  然而,2008年后主要是以投资移民去加拿大的华人就没这个问题了。
  这些在中国就腰缠万贯的富裕阶层,通过联邦投资移民、联邦企业家移民和各省提名经济类移民等各种方式,获得加国的入籍资格。
  “除了钱和卡啥也不带”,一落地就忙着看房、买房,甚至有些人移民尚未办妥,就已在加拿大买好了独立屋了。
  这些土豪移民加拿大后,虽然不会像技术移民过去的华人那样捉襟见肘,恨不得马上打退堂鼓,但是移民加拿大后也发现了一些移民中介口中的“高福利”有很大的水分。
  咱们先来看一看某些移民中介口中的加拿大的全民“免费医疗”体系。
  的确,加拿大实行的是全民医保,不仅公民,甚至连拥有居留权的国外移民、留学生也可以享受公费医疗。
  然而,免费免费往往也意味着不得不忍受低质量的医疗服务。
  说起来可能比较难以置信,但是在拥有全球领先的医学水平的医疗科技的加拿大,公立医院受制于于经费,医院的设备却并不先进:加拿大卑诗省列治文医院的微创设备和核磁共振仪,就是通过慈善募捐自筹资金才买到的。
  在加拿大,医疗服务水平低不是问题,“等死人”才是问题。
  据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病人多医院少,病人等待手术排队的时间平均要18周。因等候时间过长导致病情耽搁甚至死亡的医疗纠纷官司,在加拿大见怪不怪。
  据报道,曾经有一位老人因为肺部问题去看医生,但几次走到专科医生这一环节都被告知“不是急需而为安排手术,等到认定需要手术时,老人的身体条件已大不如前,最终在手术台上已不堪重负,不幸去世。
  除此以外,在加拿大,医药是分家的。一般都是医生开处方,病人自己去买药。
  只是,药的价格很贵。普通的感冒药如泰诺,一个疗程也要几十加币。所以,社长(ID:topnews-9)在加拿大的朋友常常感叹说“在加拿大是万万病不起的”。
  有人也许会说,公立医院不靠谱,去私立医院不就好了吗?
  嗯,去私立医院的话其实也没啥,一个小小的阑尾手术也就几万加币吧(约10-20万元人民币)。
  讲完免费医疗,咱们再来看看被很多人过于高估的加拿大“高福利社会”的养老制度。
  在不少中国的印象里,移民到加拿大这种高福利国家,老了以后基本上就靠政府养了。殊不知,真实状况大相径庭。
  一般来说,加拿大的养老体系主要由老年金(OAS)、养老金(CPP)、养老储蓄基金(RRSP)三大部分构成。除此之外,还有配偶补贴、私人养老储蓄等一些补充部分等。
  而加大政府负责的仅仅是老年金这一部分。而且,想要领取这部分的钱你还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在加拿大定居满10年,年满65岁后才有资格领取老年金;定居满40年,才有资格领取全额老年金。
  在2010年,加拿大全额老年金为每月516.96加元(约2671元人民币);如果仅是定居10年,每个月更只有可怜的129.24加元(约667元人民币)。
  移民对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言,总是意味着迁移和动荡,而要重新扎根一片陌生土地,需要付出辛勤努力和巨大代价。
  近几年加拿大华人移民的大潮也说明了移民的生活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加拿大不是天堂,每一个移民国家都不是天堂。如果说移民是一个“梦”的话,那么也只有巨大的决心和辛勤劳动才能把它变成“美梦”。

移民分享: 加拿大移民生活怎样

  加拿大移民生活和国内相比有很大的区别,移民加拿大生活的保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其中,对于生活的工作找寻是生活的根本,因此对于新移民者来说,我们的工作找寻需要了解市场的发展趋势。
  日前到加拿大某地公干,顺道看望多年未见﹑前年移民加拿大的一位朋友。老友相见,不亦乐乎,自然在家里请我吃了一顿,还顺带邀约了其他几位朋友。三杯酒下肚,大家伙话匣子打开,谈到新移民来到加拿大移民,真是辛酸的故事说不完。
  朋友美丽的太太感慨:嫁给你们这些有知识的硕士博士,还不如嫁给国内的厨师或者是加拿大建筑工地的工人。我问此话怎讲?她说,就不拿你们作比较了,有损你们的自尊心,就说说我认识的两位女友吧。
  她认识的两位女友,一位说起来很有本事,还嫁给了博士,移民加拿大后,先生送过外卖,收过快件,搞过传销,在一家印刷厂出苦力闪了腰,什么样的活儿差不多都干过,高不成低不就,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屈就在一家灯具工厂做工,干得差不多也是和普通工人一样的活,月收入两千来块,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两口子经常怄气,一直惦记着回流。
  另一位女友,没啥大本事,也没高学历,以不便明说的身份移民加拿大生活后,不忘旧情,和国内做厨师的男友结了婚,如今先生来到加拿大,在一家餐馆当大厨,吃苦耐劳,还利用早上和休班时间到另一家大型食品店兼差,每个月的收入差不多5000加元,跟在国内的低收入比,如同自家开了银行,进了天堂,谁要跟她说加拿大不好﹑中国好,她就立刻反对。
  加拿大移民生活调查中, 据说加拿大的建筑工人,月收入五六千块,别看这活儿,华人也不好找,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国内建筑工地的优秀技工,有几个能移民加拿大的?来了也未必行。听说有华人建筑设计师移民加拿大的,来了干的是设计师的活儿,拿的是描图员的工资,人家设计师跷着二郎腿,在你的设计图上签个字,月月拿着高薪水。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家美国大公司,刚毕业没几年的小丫头管理源代码,工资比华人程序员还要高。
  不少人怕是对“脑体倒挂”这个词,还记忆犹新,早年定居海外的华人和如今刚留学海外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这个词真正的背景和含义。在上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的中国,也就是改革开放的初期,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曾经远远低于从事体力劳动的贩夫走卒。当时有一句流传很广的顺口溜﹕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的,就是对这种情况的诠释和写照。
  或许有点让人不可思议,中国当年的“脑体倒挂”现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拿大的华人新移民身上得到了验证,还可以再顺口溜几句﹕大学的教师不如温哥华做足底按摩的服务员,上海科研部门的研究学者不如多伦多面包房打工的大妈……对不少加拿大的华人移民来说,语言不是很通,资历得不到认证,就业的形势一直很严峻,如一些新移民朋友所言,移民的身份,就像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少新移民,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踏上北美的土地,这里空气新鲜﹑天空湛蓝﹑青草碧绿﹑溪水清澈;到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环境优美﹑花团锦簇,令人心旷神怡。可是,这一切,都不能当饭吃不是?过不了多久,就会发现,找工作到处碰壁,生意难做赚不到钱,加之不同文化的冲突,无形的种族歧视,还有打工艰难,生活辛苦,缺少亲情,缺少友谊。
  介绍了有关加拿大移民生活的乐趣所在,出国移民专家希望大家可以对移民加拿大生活有了新的认知,有了更深的生活情趣了解。希望你们可以认真的阅读上述文章,进行留学生活的不断思考。
  加拿大研究生留学费用知多少,对于在加拿大读研究生的费用,不同的学校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标准,但基本上硕士学费通常每年在10000-25,000加币之间。一般研究硕士比较便宜,而且有相对比较大的希望能够申请到减免学费的机会,优秀的学生也有机会获得一定的奖学金作为生活补助。授课型硕士则一般要自己负担学费和生活费。具体的费用和奖学金信息在各校的网站都有详细地列出。
  生活费方面,不同的省份有较大的差别,比如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的物价就会有较大的不同。对于一般的内地学生,租房的价格在300-800加元之间,除开房租的生活费一般在500-1500加元。一般学校会提供一定数量的集体宿舍,由于数量有限,成功获得录取的学生需要提前申请。学校安排的住宿优点是比较安全、同时可以和同学校的新生进行日常沟通,有助于学生尽快融入新的校园生活;缺点是费用偏高,对于新出国的同学也要花掉一定的精力去处理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有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

移民加拿大感受

  加拿大是一个非常受中国移民青睐的移民目的国。那么移民到加拿大之后是不是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三篇移民加拿大感受的文章,也许大家看了之后就知道答案了。
   加拿大移民生活真实感受
  来到加拿大这个充满着多元文化色彩的国度里,就像走进了一座摆满五光十色的美味佳肴大观园。就是我们这些很难改变饮食习惯的中国 人也根本抵挡不住那些南北大菜、东西佳肴、地方小吃、特色糕点的诱惑,纷纷放弃死守“本土食品” 的底线而张开大嘴以饱口福。
  1、在多伦多市有意大利、法国、德国、希腊、日本、印度、西班牙等餐馆比比皆是。还有我们更熟悉的中国的四川、湖南、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等地方风味无处不 在,更是令人眼花撩乱,馋心难忍。每每同朋友或家人去餐馆聚餐,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特别是加拿大的水产品极其丰富,鱼、鳖、虾、蟹种类繁多物美价 廉。如果你喜欢,可以让在大陆难得一见的大龙虾、大海蟹经常爬上你的餐桌。就凭这一点,食在加国真够爽快!
  2、夏日有空调,冬天有暖气,车子有车库,垃圾有处存。夏日里房前屋后绿草茵茵、鲜花怒放。只是冬季就全是一片洁白无暇。请不要小看这个没有围墙的小宅院,它不仅是你温暖舒适的港湾,为你夏遮骄阳冬挡风雪,从法律上讲它更是一座神圣不可侵犯的王国。
  3、因为加拿大地广人稀,单位分布稀疏,因此凡移民来到加拿大的人都很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也必须至少拥有一辆自己的车才能适应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我们中国大 陆来的新移民买车一般考虑经济和实用,本人家里备有一大一小两辆车,小的是宝马轿车,大的是本田吉普,上下班开小车为省油,外出旅行开大车则为舒适方便。
  4、加拿大纵横交错的公路系统四通八达设施良好,管理高效,长年畅通无阻。虽是一个冬季多雪的国家,可是无论雪有多么大下得多么频,各地的公路上照样车水马龙 井然有序,这是因为无数的铲雪车,撒盐车在昼夜不停的工作。所以,一年中的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开车到任何的地方而无须担心道路是否通畅,更不必担心车匪路 霸设卡收费等怪事。
  5、如果路上出了问题,或许不用你打电话,警车,拖车,救护车会自动的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帮你解决问题。因为公路监视器无处不在,公路管理部门随时都能 看到各条路线上的交通实况。前年夏天我的一位朋友外出旅行的途中在千岛湖附近发生车祸,他已没法报案,可警方及时来到现场还出动了直升飞机将他送往渥太华 医院进行抢救,以致他得以起死回生。
  6、高效率的交通网是一个社会高度现代化的象征。我们跨越了巨大的时空,一步迈入了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直接享用前辈多少代人勤劳奋斗的劳动成果,心里确实充满着激情和爽快!
  7、加拿大的商业诚信确实是不容置疑的。我前年圣诞节前买了一架电子相机,其小巧玲珑操作方便成像清晰,令人爱不释手。谁知用了没几回就突然不工作了,心中好 生烦恼。无奈何拿回商店去交涉,当时一路上心里还直嘀咕,因为这相机是一次性降价处理的,原则上是不能退货的。谁知到了那里讲明了原因,店家二话没说就给 退了,这让本人觉得怪对不住人家的,因为我还是用了几次的,我个人是有责任的!
  8、加拿大的确是消费者的购物天堂,它讲究信誉,质量又不失原则。这里的商品名目繁多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而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至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商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你在这里买东西心里觉得很踏实,不用担心商品质量和被欺骗。
  9、所以,到了商店看好了某样东西,交了钱搬着箱子就可以回家了,不必去查看箱子里的“太子”是否被换成了“狸猫” ,或是否短斤少两等等。因为日后如果你不满意还是可以退换的 (当然,入口的食品,饮料和药物等商品除外的) 。
  10、所以,无论何时你去逛店,就会发现越是大型的超市,顾客服务部前面排队退换商品的顾客就越多。并不是说这个商店的商品有问题,而是表明这家商店的商品受大 众欢迎,生意很红火,到里面买东西的人就更多而更令人放心。你不信可以问只要在加拿大住过的人,谁没有退/换货的经历?谁又遇到过麻烦?在加拿大真是名符 其实的当“上帝”,这样购物还能不爽?
  11、每逢节假日或周末,都是我们外出游玩的好时机。加拿大幅原辽阔,自然环境美好,可供游玩的地方真多。若要一一道来,恐怕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仅以多伦多市为 例吧: 往南是世界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往东是风景秀丽的千岛湖,东北方向是广袤无边的阿尔岗昆国家自然保护区公园。
  12、沿着东面安大略湖及西北两个大湖几百公里的湖边,更有数不胜数的公园、河流、湖泊、港湾、海岔可供游览、游泳、垂钓和划船等。回到多伦多市区,湖边有世界 第一高塔--CN Tower, 让你登高望远,目穷千里。市中心有着名的别墅式古堡—Casa Loma 供游人观光,让你欣赏到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及装璜艺术。
  13、秋天到了,多伦多周围的森林开始变的金黄或火红似的斑澜,一家人开车到郊外走一走,到处可以捕捉到赏心悦目美不胜收的景色。进入冬天,喜欢滑雪的人迎来了 一展身手的好机会。市北面的Blue Mountain 是良好的滑雪圣地,一家人去那儿渡一个周末,享受一下从山上冲下来时的那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真是美极了。在加拿大一年三季(加拿大基本没有春季) 都能享受不同形式不同风味的游玩,确实是爽极了。
  14、加拿大的医院已经早就实现“共产主义”了,病人住院无须掏一分钱,也不需要家属陪护。护士照料病人的一切,甚至还要为重症和老年病人洗澡擦身、喂药喂水。无论病人把病床病房搞的多脏多乱,护士都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地为收拾打扫。
  15、中国是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子,而加拿大是地广人稀所以不限制生育,物质条件又优越,多个孩子不会成为家庭的经济负担。所以,年轻新移民夫 妇想多生几个孩子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位朋友曾风趣地说:“在加国生个孩子真简单,十月怀胎,将老婆往医院里一送,什么都不用操心,就等着孩子出世了”。
  16、的确,这里医院条件好,待遇高,不象在大陆那样,老婆生孩子老公忙得一身汗,全家忙得团团转。更有趣的是加拿大的医院里,老婆生孩子老公可以在一旁“助 阵” ,既能给妻子精神上以安慰和支持,又能直接聆听到孩子面世时的第一声啼哭,那场面真是又惊喜又刺激,令人终生难忘。
   一个移民到加拿大的人的真实感受
  技术移民,在国内只看到加拿大漂亮的风景,却体会不到单调寂寞的环境和生存的艰难。拼过之后才知道:原来规则都是别人制定,移民就是陷阱。而这时大部分人都已经无法回头,只有继续在不归路上走下去。联系移民二年以上的朋友,问问他们的工作,生活,娱乐状态。他们是兴高采烈的介绍,还是不愿意联系?
  由于物价的差距,在加拿大月入5K$相当于国内的10K¥的生活水平(综合感觉)。而且还要常常面对失业和裁员,心理压力远高于国内。加国政府统计数据表明,移民的就业率和薪水都大大低于本土出生的,新移民登陆50周之后,才有70%的人能找到第一份工作,包括勒脖。准移民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有能力,不怕苦就可以找到工作。
  少数人经过漫长努力后突然碰到专业工机会,感觉就像买彩票中了大奖一样。这个坛子里有“登陆x月之后终于找到专业工”,跟帖的都是羡慕,祝贺之类的。还有部分连entry level也没有,经过一年,二年的挣扎也没机会。对以薪水养家的人来说,可以想象这时的心情有多压抑,多绝望。等你技术细节都忘差不多了,然后什么义工,勒脖工,现金工,摆菜,切肉,卖车,卖房,赌场发牌,修车就都乐呵呵去做了。就是这样的工作也要考从业证书!勒脖一段时间,更难以回到技术工作。政府统计数据表明,移民10年后仍有45%的移民觉得人生最难的是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包括有本地学历的。长期压力下,人的身体健康和自信心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有人举例,某人来加拿大之后,学习了某专业或者在某社团做服务,现在政府工作,年薪x万。这种例子参考价值不大。真正有说服力的是大范围的统计数据,一定要看整个群体的状态。
  有人说要摆正心态,要从勒脖做起。这是自欺欺人,勒脖积累的只是勒脖的经验,无法转到专业工作。另外既然能摆正心态,干吗还移民呢?有这个心态,有奋斗的勇气,在国内更能成功。有人说加国政治清廉,这和移民平时生活没有多大关系。在国内还有功夫骂贪官污吏,到这边每天就为生存忙了。这次温哥华冬奥会,超支了好几倍。还不是得老百姓分摊,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有人说加国人有礼貌,那是因为你根本无法和他们争利益。有人说加国环境干净。难道中国的珠海,深圳,青岛,厦门不干净;三亚,九寨沟,丽江不干净?这些地方的就业机会不比加拿大少。有人说是为了孩子,且不说现在出国留学也不难了,就说你自己生活都紧紧巴巴的,心理压力巨大,又能给孩子多少幸福的童年。搞不好,家庭都保不住。移民的离婚率那是相当地高。
  因为技术移民一般以工资养家,这个专业工作决定生存状态。可以肯定,绝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事业上更是彻底报废。大部分在国内常吃喝游玩的人都变得小心花钱,大部分在国内买东西不看价钱的人都开始习惯只买打折品。
  技术移民适合20多岁,决心重来一次的。还有理发师,管子工,电焊工,水暖建筑,护士等等技术工人。接近40岁的,慎重!!!
  最近的移民政策很离谱,紧缺的职业很多竟然是经理级别的。如果你是老板,你会找一个移民来当经理,还是从公司或行业内部找熟悉的人?移民政策完全和移民的生活前景相悖。
   --- 原因分析 ---
  从产业结构看:第一,加拿大本土的主要是资源类公司。科技公司比较少,规模也小。一旦有某个加拿大的小公司开创了一项技术,常被美国大公司收购,然后研发转到美国,关闭加拿大的分部。这可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自己说的。第二,加拿大没有技术发展战略。唯一的电信公司北电破产,政府无动于衷。这不但减少了技术移民的就业机会,也把本土工程师推向就业市场,对移民形成竞争。第三,加拿大有很多行业证书,考下来需要时间和金钱。即便是移民咬牙重新读一个加拿大的学位,能够找到本行业工作的比率也不高。对于已经中年,几乎花光了积蓄读书的移民,是十分残酷的结果。而且不可能做到他们在国内早已达到的高度,根本没有职业发展。更糟糕的是,这时候,即使他们想回国,也已经失去了竞争力,因为国内项目很多,技术发展也非常快。
  结论:加拿大需要的是skilled woker,却非要设定engineer的标准。社会定位就是要把大家变成废品。
  从社会关系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某一种或者多种体制中的一员,“成熟”,“职业化”背后都是一种体制化,(主动或者被动)。常常可以听到对某些公务员这样的嘲笑:离开了体制,他们什么都不是;其实体制外的人,何尝不是如此。不是依附于公司,就是依附于关系。移民没有当地的圈子,找专业工作难度极高。这边找工作,主要靠熟人的关系网推荐。
  结论:失去了社会关系网,移民完全处于竞争劣势。能否就业,个人能力只是一小部分。
  还有一点,加拿大行业壁垒很多,各种证书多如牛毛。其实就是排斥外来者的一个手段。所以加拿大基本没有什么进取性的,创新性的公司。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就小多了。
   ---自己的情况---
  很多人猜测我在加拿大混得失败,才会得出消极的结论。这里简单说下自己:我在国内月入2万左右。来加二个星期即找到时薪29刀合同工,三个月后升到35刀,半年后找到年薪7万刀正式工。后失业拿EI,每月近2千刀。然后找到年薪10万刀正式工。我自己的体会,认为国外生活不如国内。
   ---统计结果解读---
  首先,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给后来的移民更全面的信息,用来参考。
  其次,移民的去留很不容易,是重大的人生变动。对于个人来说,应该根据承担失败的能力,决定是否冒险。打个比方,如果某一天23%可能会下雨,你可以选择不带雨伞出门,即便下雨,你也不会有太大麻烦。如果某航班23%的可能会坠机,那么你绝对不会去坐那个飞机。
  如果你觉得失业或者勒脖就像在毛毛雨中散步,那应该马上去。如果你觉得失业或者勒脖就像高空坠落,完全无法接受,那还是别去了。如果综合各种因素,接受程度是23%,那刚好可去可留。这是我对统计结果的理解。
   加拿大移民残酷的生活感悟:国外虽好终是客
  首先,我得承认,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且不说在我这个年纪的MichaelDell和BillGates已经名满天下富可敌国,也不去谈比我小上个十几岁的陈士骏,就连我的manager都比我小上几岁。在这个年纪还在做小职员的我,的确没什么资格可以谈论事业。
  曾几何时,我也是人人羡慕的职场精英,也曾经在竞争激烈的商业战场上叱咤风云过。而如今,坐在办公室里做做plan纸上谈兵,看着别人忙忙活活,更觉得自己很失败。
  说这些话的目的是想让那些定义我为loser的朋友知道,不劳您费神,我自己已经把这事给办了,谢谢!
  几年前我写过一篇关于移民后的感想,那时候对加拿大的生活感受不深,对移民后的生活没做太多的评论,所以对于移民前后生活的对比很不对称。几年过去了,对加拿大生活的了解深入了许多,对于在加拿大与回国生活的对比,相对来说更清晰更丰富。今天的我,如果听到有人抱怨中国如何如何不好,无论他是白色人种、棕色人中或是黄色人种,我都无一例外地给他脸色看。尤其是每当听到那些自以为是加拿大人的我的曾经的同胞洋洋自得地夸耀自己在加拿大的悠闲、安全、洁净的生活并拼命抱怨那个曾经是他们的祖国,他们曾经在红旗下高声宣读过要如何热爱的那个国家是多么多么的令他们厌恶的时候,我的胃液就阵阵上涌,我的拳头就不由自主地握紧和抖动。一般这时候LP就会拉起我的手离开,以免我做出什么令发言者感到后悔的事。
  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她的很多地方都比中国优越。实话说,我不认为中国国内的平均生活水平有一天能够赶上加拿大,但这并不说明我不喜欢我的祖国— 我唯一的祖国。来加四年多了,我还没有申请入籍,原因是我还没想好。回头看看自己的移民之路,在想一想自己的将来,希望我的看法能够给大家一点参考。
   一、困惑
  两年前,LP硕士毕业后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薪水不高,4万多,可当时对我们一家三口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惊喜了。要知道,在那以前我们全家都只靠着我打累搏挣来的一年2万块和LP做助教挣的1万块生活着,那时我们是在“挣”钱(现在也是)而并不是“赚”钱。“挣”这个字的意思按照结构来分析的话就是用手靠劳动来争取,这与“赚”是不同的;“赚”的意思则是用钱去“兼”来其他的钱。
  这个话题我们暂且不讨论,继续说我自己,当时每个月的钱都不够花,又看不到前途,心里很着急。相信很多移民也都有这个过程,就不多说了。后来我自己也读书毕业了,也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作市场和策略分析,薪水也不高,5万,这时候LP也涨了薪水也5万—2006年,我们实现了LP移民前的生活目标,有专业工作,生活相对稳定,自认为融入了加拿大主流社会,这里的主流社会是指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这里的融入是指自以为融入。
  然后我们买了房子,不算好,三十多万,三十多年,但那是我们能负担得起的最好的房子了,LP很满足。我也经常对自己说,这种生活多好,安宁、稳定、生活内容健康,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相对于在国内的那种常年四处奔波,压力大应酬多,没时间陪伴家里人的生活,这种宁静不正是我当年所希望的吗?那么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可我心底里就是隐隐约约觉得不妥。
  我想了很久,后来终于明白了,这种不妥的困惑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则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第一,梦想的破灭;第二,父母;三、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这种日复一日,今天就能预测出一年甚至多年以后的日子,这样的生活对我个人来说,和死了没什么区别。就像一位漂亮的女歌手曾经声情并茂地唱的那样:
  “2006年,那是一个夏天,有一位中年人,在自己的脑门上画了一个圈。”----我的人生梦,就此终结。
   二、梦想的破灭
  二十几岁的时候,出身商人世家的我一直立志做一个成功的商人。上大学时我最喜欢的两本书就是李艾柯卡的《假如我当总统》和他的自传,后来对照着读亨利福特的自传和福特公司的发展史才发现这个艾柯卡整个就是一个自大狂。这并没有让我失望,反而更增强了我的信心,我当时想,连艾柯卡这种人都能当上福特公司的总裁,我凭什么不能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压死人”。大学毕业以后在父母的帮助下我和朋友开了一家电脑公司,开始生意很好,赚了很多钱,1992年,我的个人资产是70万人民币,当时我的同学们正在挣着每个月300多块的工资。可是好景不长,1993年我和朋友因为经验不足阅历太浅被人骗走了100多万,公司倒闭。当时我并没有一丝一毫的懊恼和沮丧,反倒觉得这个教训很好,用100万换这个教训不吃亏,因为,我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
  后来我先后在三家美国公司工作了十年,从市场部、销售部一直做到区域经理。那时我已经三十几岁了,然后辞职,跟着LP移民到了加拿大。我相信一句话“狼走天下吃肉,羊走天下吃草”,我能在中国混的还算不错,在加拿大应该也能。成功的机会大家均等,我凭什么不行。
  “就凭你语言不行,文化不了解,肤色不对。”四年以后我对自己这样说。
  四年的加拿大生活终于使我认识到这样几件事:
  1、加拿大是一个很好的国家,但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无论你承认与否,那个玻璃天花板确实存在着。你看得见上层的那些人,但看见的只是鞋底。
  2、我不会再有机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了。
  3、虽然也经常会白人同事来我家聚会,但他们从来没真正把我当作他们社交圈的一份子。
  4、无论我怎么努力学习英语,我也不可能达到本地人的水平。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文化障碍,我们不是在这里成长的,对这个城市以及社会的变迁所知甚少,对这里的人文基本上没概念,这是我以及我的下一代融入社会最大的障碍。
  5、看着国内的朋友越来越成功,我妒忌得眼睛通红,肠子发青,胃酸上涌,竭尽全力也无法平复自己那颗躁动的心。加拿大的平静生活没能使我的内心真正的平静,除非我能够做到完全与中国断绝一切,可是这连加拿大本地人都做不到,他们也同样妒忌。我的一位令全班同学都很尊敬崇拜的教授就曾经对我说:“你们几个中国学生在加拿大一定会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但你们在中国应该有巨大的机会获得成功。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会愿意留在加拿大。”
  6、我无法说服自己重复这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无论这生活有多宁静、安逸。无论这里有多少鱼可以钓,无论这里有多少鸟鸣可以悦耳,我还是更喜欢紧张刺激、充满机会、环境脏乱差的中国。
  7、如果有一个原因使我不愿意回中国,那就是害怕失败----仅仅是针对我本人而言。我不认为其他的华人移民也是这样,也不认为其他人也和我一样见钱眼开财迷心窍见利忘义。但是从小到大的打架经验告诉我:中国男人,有种的很少。
   三、父母
  我是家里的独子,LP有个弟弟在美国。我的父母和岳父岳母的晚年基本上只能依靠我们夫妻。他们四个老人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如果有一天他们需要照顾,那么以我和LP目前的收入来看基本上没有可能。那么办法只有两个:1、不去照顾父母,自欺欺人地过着禽兽不如的下半生。2、未雨绸缪,现在就改变生活方式和赚钱手段。
  我选择后者。
   四、割不断的中国情结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千疮百孔,但是这体制正在改变和进步的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用了几百年才完成的事情,你不能指望象中国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国家在几十年之内完成。中国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初见成效,我相信他们的名字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仍然会散发着光芒。也许他们的子女利用了他们的权力,影响了他们的形象并使人们质疑于他们的品格,但是他们的治国策略却是正确而英明的。
  如果说怨恨中国政府,我比大多数人都有资格。那一年六月*日的凌晨守在纪念碑下的最后四十几个人中,我是其中一个。时至今日,我仍然不为那时的行为后悔,虽然这种坚持让我丢了学位丢了毕业分配的机会。但是今天身在海外的我回过头重新审视那场运动,我得承认当时我们的行为是错的,虽然愿望是好的---- 好的愿望不代表什么。
  再说工作,无论在加拿大打工整来的薪水兑换成人民币会给我带来多大的安慰,会告诉多少在加拿大打工的优势,都始终掩盖不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创业的机会永远比在加拿大多很多。
  有人说中国的商业环境充满着肮脏和腐败,很多成功者其实是靠着做父母或兄弟姐妹或与之勾结的高官的势力。我承认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靠着自己的智慧、勤奋以及专业知识在国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事实。
  有人说中国的生活环境肮脏而恶劣,人口素质差,我同意。但是来加四年,我并没有感觉到加拿大人的素质有多么好。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人口数量和密度的不同,如果中国有和加拿大一样的人口密度,恐怕还不见得该谁瞧不起谁呢。
  再说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国内打高尔夫、钓鱼对普通人来说都有很大难度,户外活动方面环境也没有加拿大好,这是事实。但就此说中国的业余生活仅仅是 “国内对男淫就是洗脚、按摩、XX。对女淫就是美容、时装、不用做家务。”未免肤浅而阴暗。国内的业余生活在形式上虽然没有加拿大丰富,但在精神层面却比加拿大丰富的多。有点阿Q?我知道会有人这么说,举个例子吧,在中国,你可以可知心的朋友一起坐下喝杯茶聊聊天一起度过一个悠闲的周末下午;可以在健身房和与你使用同样语言的陌生人一起大声唿喝(表示声音,而不是动作);可以和朋友一起举办家庭聚会,而不必担心礼节问题。
  同样的形式,不同的实质,这就是我对国内业余生活的看法。关键是,在国内有亲人有朋友,在这里,虽然也有很多人可以交往,但是问问你自己,这些人里面有几个是真正的朋友?缺少了亲人朋友之间精神层面的交流会给人带来什么,很多人可能都不太了解。简单的说,会使人偏执而尖刻,缺少包容心。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个论坛上会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移民、专业人士说起话来那么尖酸刻薄了。
   五、最后
  罗七八嗦的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无非是两句话:喜欢加拿大的同胞大可不必那么尖刻地批评中国,回国的同胞也不见得就是什么loser。中国再不好,那块土地也养育了我们几十年,作人要懂得感恩。

加拿大移民生活的真实体验

【 #加拿大移民# 导语】加拿大作为一个移民大国,开放包容的政策和态度一直受到很多国人的喜爱。移民到加拿大的人有很多,每个移民者喜欢这个国家的理由也不一样。以下是 无 整理的加拿大移民生活的真实体验,欢迎阅读! 1.加拿大移民生活的真实体验
  1、生活物价
  但是如果移民到加拿大后,很多人的消费心态都会慢慢转变。这是因为加拿大和美国的生活水准相差并不大,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美国的消费可能会比较高,但如果结合加拿大的平均工资来看,加拿大的物价其实并不算高。尤其是肉类,很便宜,几块钱就能买到一磅,反倒是一些热带水果的价格会卖得更高一点。
  到了加拿大,比起价格,更多人会开始注重品质。加拿大作为一个重视诚信和品牌的商业大国,基本是一分钱一分货,没有物美价廉的说法,但只要渠道正规就能保证你买到的是正品。可以接受市场的检验,贵的东西一定有贵的价值,有些品质好的东西甚至可以用上十几年几十年,性价比非常高。
  除了注重品质外,很多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也开始习惯为服务买单。比如你觉得别人为你提供了高于预期的服务,那么就可以支付一些小费作为一种回馈。不用觉得难为情或是担心服务人员会觉得这是一种施舍,在加拿大,高消费往往意味着高品质的服务,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没有人会因为面对的是服务业工作者就有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2、生活节奏
  在加拿大,基本不存在996现象,工作时间普遍都是五天8小时制,所以不用担心移民后还是跟国内一样快节奏。移民到加拿大以后,可以满足你对慢生活的追求,比如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品味一杯清茶、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把在国内积攒多年的书单慢慢看完,如果不看书,也可以选择看电影。如果你是户外运动爱好者,也可以趁周末去钓鱼,去户外探险、去滑雪、去骑摩托等等。
  3、饮食方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了,同时也是很多想移民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坦白来说,加拿大的中餐肯定是不能和国内比的,毕竟缺少点正宗风味,但奶茶、鸭脖、火锅、炸酱面一类的中国美食在加拿大这边基本都能吃到。
  4、气候环境
  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一到冬天风雪都很大,气温能低到零下20摄氏度。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室内环境非常暖和,室内和车内都有暖气,加上大家平时出门基本都是开车,所以冬天其实也不怎么冷。
  另外,加拿大政府对排污和环保问题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不存在雾霾,在没有雨雪的情况下,能见度几十公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5、加拿大交通
  加拿大这边开车的规矩很简单,比较注重路权意识,转弯让直行,辅路让主路,斑马线上有行人的时候,一定要停车等待行人通过以后才能开车,基本都比较守规矩。
  
2.申请加拿大自雇移民的要求

  众所周知,目前移民的主流方式不是要有财,就是要有才,尤其是传统移民国家,能一步到位拿到永居身份的,对于申请人的财力或者才能要求更高,比如澳洲的132签证就要求申请人家庭净资产达到150万澳元,而美国EB-1A人才移民则要求申请人获得国内或国际奖项等高要求。
  不过,传统移民大国中却有这么一个“特立独行”的国家,不仅项目丰富,适合不同类型人士选择,而且很多的要求并不算高,它就是—加拿大!而其中,能够一步到位拿加拿大枫叶卡,且审批快速、配额充足,无需投资也无管理经验要求的项目,更适合广大自由职业者加拿大移民需求!
  一、申请要求
  职业类别—艺术、文化、体育类
  虽然职业类别仅限以上三大类,但其所涵盖的工作职业却非常多,包括你我身边常见的:广告文案、自媒体作家、制片人、导演、声乐/舞蹈/美术老师、网红主播、摄影师、室内/时装/平面设计师、瑜伽/健身教练等。
  经验要求—从事文化、艺术或体育领域并在
  1)过去5年中有2年的自雇经验(此2年无需连续)
  2)过去5年中有2年参加世界性活动的经验(此2年无需连续)
  3)过去5年中有1年的自雇经验及1年参加世界性活动的经验(此2年无需连续)
  二、语言要求
  加拿大自雇移民只要求申请者拥有基本的英语或法语能力,在申请评分表中,雅思成绩4分左右即可获得加分,若语言方面无法获得加分也不必惊慌,申请者可在其他地方获得加分,满足评分表35分即可提交申请。
  申请者自己设立公司并在公司内工作,自然是自雇方式的一种,属于自由职业的申请人还可从获奖情况、大量的收入来自于自雇、在同行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媒体报道、访谈)、作品或者成果展示的影响力(票房、参展情况)等方式证明自雇。
  除了以上的要求,申请者只需证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支持全家人到达加拿大后至少1年的生活费即可。申请者成功申请移民后,还能携带配偶及22周岁以下未婚子女,享受当地高品质生活福利,子女还能接受当地免费公立中小学教育福利,在纯正英语教学环境以及一流师资教育的熏陶下,子女入读加拿大高等学府难度大大降低,相比奋战在留学大军中的中国留学生来说,优势显而易见!
   
3.加拿大联邦自雇移民的优势

  1、门槛低,联邦自雇移民对于申请人的职业要求很宽泛,对申请人的知名度没有任何要求。“可以理解为是针对普通老百姓的自雇移民方式。”
  2、一步到位获得枫叶卡;
  3、周期短,联邦自雇移移民最快1年多便能拿到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
  4、费用低,联邦自雇移民只要求证明10万加币的净资产即可;
  5、无英语、学历等强制性要求;
  6、需要有强有力的赴加计划和自雇商业计划书;
  7、每个单项对申请人都没有具体要求,分值设定灵活,年龄偏大,语言能力有限的申请人也可以放心提交。
  而加拿大联邦自雇移民是加拿大政府为特定领域的专业人才开放的一条特别移民通道,申请人需要在某一专业领域内拥有专才,并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有自雇经历且有能力以自雇的方式在加拿大生活和发展、并为加拿大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积极的贡献。

回流:移民后无奈的选择 加拿大真是“艰难大”?

一些移民朋友曾调侃加拿大是“艰难大”,这对新移民来说更是如此。根据加拿大社会发展理事会的报告显示,加拿大移民家庭的收入低于非移民家庭,有色人种的收入低于白人。而新移民的贫困现象尤其突出,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确,多数技术移民的头两年,职业无着,生活开支却比在国内高出不少。这些年龄多数在30以上,英语沟通能力还不过关的新移民,由于过往学历和经历不被承认,又没有加拿大工作经验,所以,基本上都难以很快找到和专业对口的工作。
  不少在中国曾是优秀专业人才的移民,在本地却沦为体力劳工或苦苦经营着惨淡的小生意,维持着艰难的加拿大移民生活。他们从母国的优势群体如此迅速地沦落为弱势边缘群体,这种社会地位的急剧下滑和转换,是对移民群体自尊、自信、自爱的打击,也是他们选择回流的主要原因。
  不过,回流之风并不始于大陆移民。1997年以前,不少香港居民纷纷移民加拿大,成为加拿大移民的来源。有些香港移民抵达加拿大后才发现,这里不但求职难,做生意也不容易。而香港在回归后依然稳定,于是坐满3年“移民监”的香港移民回流香港成为热潮,有人形容这是“迫于无奈叹回归”。加拿大驻香港总领事馆认为,香港的营商和就业机会、家庭和亲友团聚是吸引加拿大籍港人回流的主要原因。接着,回流风又吹向台湾移民圈。台湾移民回流和香港移民回流的原因基本上大同小异,即生意难做,工作难找。很多高学历的台湾移民不愿屈就于低薪工作,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在碰了一鼻子灰,或是勉强住满3年取得公民权后,即兴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起,大陆移民来加者人数年年增长,很快超过台、港两地及其它国家,成为加拿大的移民群体。他们也不例外,很快发现在加国找工很难,也不容易融入当地文化,加拿大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吸引力不足,与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于是,在大陆移民热的同时,加拿大再次呈现了明显的回流潮。当初选择了移民路的人们,现在不少都走上了回归路。不过,移民的多数远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单身人群,而是夫妻双双、儿女成行的有家有口者。去和留的选择就没有那么容易做了。
  一些移民家庭为此采取了分居两地、空中飞人的“部分回流”模式。无论是全家回流、还是部分回流,是永久回流还是暂时回流,不同的人所做的不同选择虽在很大程度上有个人的理由,但也必然会受到时代、社会、经济、潮流趋势的影响。
  回流只为居不易
  来自北京的孟女士是2000年夏天拿到移民纸的。她说申请移民及得到批准时都没有想过回流的问题,总觉得有能力有才干,到哪里都能活得很好,移民后可能还会更好地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使人生更上一层楼。当时加拿大高科技的繁荣期已消退,IT、电讯业找工难的信息透过亲友和网络不断传来。
  为了有更多的积蓄,他们一家又拖了大半年,继续原单位的工作,直到移民纸期限将到,才于2001年5月来温哥华登陆。孟女士说,差不多才来几个月,她和先生就做好了回流的准备。因为他们发现这里高科技大企业极少,新移民与本地人或老移民竞争很有限的就业机会实在很困难。这里招聘的岗位多为低级职位,而他们在国内从大学毕业起,奋斗了十来年,有了相当不错的社会地位和较为丰厚的经济收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从内心讲还是不情愿做劳工,不肯屈就。就这样,先生率先回流,趁着还能回原来的大公司,享受高薪,一副身份废了也不在乎的态度,她呢,觉得好歹出来了,一方面等着拿身份,一方面多少也学点东西,反正这一家人有她和儿子的加拿大身份就足够了。
  2004年年底,孟女士的“移民监”算是坐完了,她说再有两个月她就彻底回流。问到回中国是否适应的问题,孟女士说:中国变化很大,朋友们的变化也很大,大家的思维方式和观念肯定有不一致的地方,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有毒食品问题、诚信问题都会不习惯。但毕竟是那块土地生长的人,人也是环境的产物,时间一长也就会习惯。再说,回流主要是回去夫妻一起挣钱,等将来觉得有足够经济实力了,还是会考虑再回温哥华。
  她认为回流的多数人群是为了生计,加拿大的海外资历认证一直还没有落实,移民不能公平就业;同时,这里经济不活跃,人流量低,消费习惯也与亚洲不同,经商和就业的市场也就不可能大。她说,不能说不留恋温哥华,但这里的生活对经济实力不够的新移民来说,还是比较艰难的,毕竟,一切都需要有经济基础,既然中国目前的挣钱机会较多,当然还是先回流为上策。
  四海为家觅生机
  同样也是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在海外已经漂流了很多年。她的丈夫是1989年到美国工作的,她于次年来到美国与夫团聚,并生了第一个女儿。1993年,夫妻俩迁到加拿大的阿尔伯塔省,后来又搬到了温哥华,再生了第二个女儿。
  他们一家算得大陆移民中的“老侨”了,由于来得早,在北美时间较长,语言文化比起新移民来要适应得多,先生一直在主流的大公司工作,并非是因为找不到工作才回流的。张女士说,2003年先生决定回中国工作时,在这边的年薪是很不错的,只是觉得中国发展这么快,久居异国,多年不变,很想回去试一试,尝试一下新的挑战。正好当时在广州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夫妻过去在国内的同学现在都是很不错的中坚力量,于是先辞了这边的工作,由先生首先回流,看情况她再与女儿们过去。但一年后的今天,张女士的先生再次迁回阿尔伯塔省,重组工厂,开展加中林木业贸易。
  谈起两边的比较,张女士说,从感情和文化上讲,自然是喜欢中国。加拿大的节奏太慢,很多事办起来拖拉。不过,她认为,回流与不回流,其实都与工作有关系。作为专业人士,哪里有对口的工作,能限度地发挥潜能,就会在哪里安家。她也带孩子回国渡过假,感觉中国发展是非常快,但不觉得自己一定就属于哪一个具体城市。孩子们更是这样,在这里生长,中文水平有限,文化背景不同,很难说服她们回去。
  张女士认为,加、美都是移民国家,在引进移民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时就已将第一代移民的语言适应能力、经济条件、工作水平考虑进去了,但在具体的管理和运作上,加拿大的一些移民服务机构存在较大问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联邦的拨款并未真的用有所用。而移民本身的心态也很重要,其实任何地方都有易有难,取决于个人对人生的态度,自我调适的能力。在异国生活多年,未必就能很好适应故土的变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懂得享受生活,无论在哪里都会找到自己的快乐。
  开弓没有回头箭
  1999年底自上海移来温哥华的吴先生,比多数移民要幸运的是,未登陆之前,就经朋友介绍,有了这边一家公司的职位,他下机第三天就上班了。当然,第一份工作干得蛮辛苦,主要是当时英语还不太好,工作也劳累,不过,好在有了难得的“加拿大经验”。一年后,因IT行业走下坡路,他也第一次尝到裁员的苦处,在家一休就是半年多,当时也动过回流的念头,还没最后做决定,很快就有了第二份工作。目前他已在第三份工作上做得很不错了。回想起来,他很庆幸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因为在没有本地工作经验的前提下,找工是很难的,而第二份工却是既有经验,语言又有长进,同时了解了这边的职场文化,面试技巧,所以很容易就被录用了。他认为一旦进入职场,就会发现其实还是有较大的空间的,这里正规的公司福利好、培训、交流机会多,对个人的成长发展很有好处。
  对去、留问题的看法,吴先生是这样看的,他同意广大移民从前是中国社会的优势群体,从来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互相竞争的只是更高更好的生存质量,更大的生存空间或舞台。移民后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为生存而不得不屈就非专业工作,而且朝不保夕,这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挫折,让人很沮丧和无奈,自尊心自信心迫使很多人选择回流的道路。但他又说:经过几年移民生活再回到中国,我们以往的辉煌却很难找回来了,换句话说,我们不再是过去的优势群体。原因是中国的发展太快,可谓一日千里,国内新生代早已成为各行业的中坚力量和精英分子,他们比回流的移民有年龄优势、更本土化,在新技术、新知识、新语言的掌握上与国际水平很接轨。与他们在同一平台上竞争,移民未必能取胜,即使跻入主流,也至多是二流地位。他说他认识的一对夫妇登陆时就有清醒认识:一年内找不到工作就走,找到就留下。因为一年回去,人脉关系还存在,对国情还不生疏,一切可以接续以往,继续向前。
  吴先生最后希望广大的移民朋友,既来之则安之,一动不如一静,回流并不意味着能回到以往的优势人群之中,国内新兴力量的成长、久违生疏的国情、激烈紧张的竞争压力,几年移民生涯留下的异国文化烙印,都不见得有利于已届中年的回流移民们。如果人生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地折腾,老是处于被动地位,就会更感到失落和边缘化。
  移民与回流,的确都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不同的移民当然有各自不同的考虑。不过,记者认为,对来自中国大陆的技术移民来说□如果我们能够调整好心态,多少变侨居心理为主人姿态,更多关心和参与社会和社区事务,力争为移住国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样的移民人生就会比较积极,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舞台。同时,对加拿大政府来说,每年为吸纳移民而制定的政策及用于引进和安置的经费,都经过了仔细的评估和考量,主流社会如果不能善用移民,做到人尽其才,造成大批人才回流,这对想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拓展海外贸易的加拿大来说,是有害无益的。
  所以,回流的矫正还需要改善加拿大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而不是停留在对华人过多的指责上。相反,如果主流与移民、政府与民间一起努力,改善经济表现、打破用人陈规,使移民得以发挥潜能作用,安居乐业,这将是移民之福、加拿大之福。

移民加拿大后让我后悔来晚了

  选择移民加拿大,生活在枫叶之国,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是时时充满新鲜感,还是备受文化差异的困扰呢?有位移民加拿大一年的客户则告诉大家,当时我就后悔了!   2011年8月10日,我们从广州白云机场登上国航晚点的航班,开始了期待已久的加拿大之旅。转眼间过去一年了,本人不善于无病呻吟地抒发感情,就以流水账形式记录一下这一年间我们的大事件权当纪念吧。

  一.2011年8月

  10日,中午在温哥华入关,晚上飞抵萨斯卡通。11日,凌晨抵达Prince Albert,上午去申办社保卡、医疗卡。15日,到Candle Lake玩,我们都钓到了在加拿大的第一条鱼。22日,正式上班,25日收到第一张工资支票。很多人分不清Prince Albert、Princess Edward Island与Province of Alberta,以为我在爱岛或者阿省待过。其实Prince Albert是艾伯特王子城,萨省第三大城市,人口4万左右。Pricess Edward Island是爱德华王子岛,也是加拿大的一个省,位于加拿大东海岸。Province of Alberta是阿尔伯塔省,在温哥华所在的BC省与萨省之间,盛产石油。29日,LP结束接近三周的短登回国,我就单枪匹马继续我的加国生活。30日,买了车并收到社保卡(SIN卡)。车是福特Escape2.5升四驱自动挡,之所以这么快买车,还是因为在这里没车寸步难行。

  二.2011年9月

  5日,享受到了第一个长周末,加拿大劳动节——这里五一国际劳动节不放假。8日,一次通过萨省的驾照笔试。13日,收到医疗卡(Health Card)。15日,第一次驾照路试没过,被扣了50分(最多扣9分)。操练了一番之后,于两周后的29日涉险过关,这次刚好被扣了9分,再扣多一分的话也挂了。

  三.2011年10月

  19日,在登陆2个多月后收到了枫叶卡。有了枫叶卡,进出加拿大就方便了,马上决定利用圣诞节两周的假期回国一趟,一个人在这小地方熬过整个寒冷冬天可不好受。同日,正式向萨省的工程师协会APEGS递交了Engineer-in-Training(见习工程师)的申请,协会回复说通常10到12周左右会有结果。关于工程师资格(P.Eng)的申请,以后等我申请成功了,会专门开贴详细介绍申请的过程。

  四.2011年11月

  寒冬开始,出行大为减少。上午九点多才天亮,下午四点多就天黑,总之上下班时间都是天黑的,怪不得有人会得冬天忧郁症。

  五.2011年12月

  公司每年圣诞到元旦期间都关门休假2周左右,这次放假是从12月17日到1月2日。因为越靠近圣诞节机票越贵,我请了一天假,在16日到29日回国,全家人开车到海南自驾玩了六天。这次在海口、三亚都吃得挺好,令我对海南的印象大为改观。广东、海南温暖的冬天和随处都能吃到的美食,都是萨省无法相提并论的。

  六.2012年1月

  公司上班没太多事情给我做,经常整天坐在那看书,有时看到想打瞌睡。因为公司的项目都是小型的木结构house,结构的工作量很小,除非把建筑图也一并设计才有前途。到1月底,Engineer-in-Training(EIT)的申请已经交进去超过14周,还是音信全无,于是发email到APEGS询问进展。APEGS随后给我的回复说,由于申请人很多,要4个月左右才能开始我的申请。

  七.2012年2月

  19日、20日利用Family Day的假期到省会里贾纳玩了2天。最冷的日子已经过去,可以到各地走走了。2月底,终于下定决心投简历到萨斯卡通的几家工业设计公司试试运气。在萨省的几个月,我通过自己的博客以及家园网,居然认识到了几位在萨斯卡通工作的中国结构工程师,原来开博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过博客还有这额外的作用。除了无意中帮助了自己,我在博客中提供的信息也帮助了一些对萨省很感兴趣的朋友,算是利人利己了。通过这几位工程师朋友,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信息,比如萨屯有些什么设计公司、哪家公司需要招人等等,而且让他们去帮我投简历比起自己去投胜算大多了。

  八.2012年3月

  我在这家公司混了7个多月,即使一时找不到工作也够资格申领失业保险(EI)了,因为申请EI必须有6个月以上的聘用经历,因此老板在这个时候才让我走人已经是非常地仁至义尽了。PA这小地方我也已经呆腻了。找专业工作没什么机会,学英语没有合适的学校,坐飞机回国极为不便,于是决定在结束PA的工作后就搬到萨斯卡通。

  九.2012年4月

  17日,再次发邮件到APEGS询问EIT的资格审查进展,协会回复说已经有人在审理我的申请。资料交进去半年之后,总算开始审我的资料了。19日,收到了现在公司email来的面试通知。23日下午去面试,自己认为当天的表现尚可。虽然是个三无人员(无工业结构设计经验、无钢结构设计经验、无当地资格证,加上电话面试的时候英语也一般),多伦多总部的人事经理对我的评价并不好,但好在我也不是刚毕业,多少有点工程经验,要求的薪水也比较低,加上中国内线又帮我说了好话,居然就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开始投简历大约两个月后,于4月30日开始上班。

  十.2012年5月

  公司对新员工有很多培训。对安全培训特别重视,还学习什么项目管理软件,唯独没有我上班用的设计软件培训——多而无用。真正吃饭用的技能还得自己琢磨和请教别人。

  十一.2012年6月

  3日,公司外派我到多伦多参与一个大型钾肥厂的设计,时间暂定三个月,反正我们那批新招聘的员工在萨屯也没什么工程做。在多伦多公司,知道了在加拿大也有加班的时候,基本上每周都上六天班。当然,在多伦多的这几个月也利用周日的时间把多伦多著名的景点基本逛了个遍。20日,收到了APEGS的通知,我的Engineer-in-Training申请终于获得批准,既不用补课也不用补考,在国内感觉不太值钱的工程硕士的成绩单应该帮了我的忙。之后陆续收到了EIT的章和证书,P.Eng的申请算是成功地走过了第一步。

  十二.2012年7月

  1日、2日,利用国庆节假期到Kingston,游历千岛湖、市政厅、女王大学、亨利堡。

  十三.2012年8月

  迎来登陆一周年的日子。在多伦多的工作延期至11月中旬,于是把LP的机票也从萨屯改签到了多伦多。期待着9月份和LP在多伦多团聚,可以一起去看大瀑布、逛渥太华了。

  已经不止一个人问过我,来加拿大后悔吗?当然是后悔了!这么好的地方,我就后悔怎么没有早点来?觉悟那么晚?别说是这一年多在加拿大的经历,就是只有前半年的经历,都早已值回移民申请的票价了。要是早点来,年纪轻点还会有冲劲去读个学位,更好地适应语言和社会;要是早点来……再说这些就没有意思了,广东有句俗话:“有早知,冇乞儿”,好好体验现在的生活才是正事。即使日后混不下去,或者在加拿大玩腻了要回中国,这段经历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

普通人移民加拿大的真实生活

【 #加拿大移民# 导语】加拿大是世界上的移民国家之一,在移民去加拿大之前,一定要对加拿大的移民生活做一个了解,下面是 分享的加拿大移民的真实生活,来看一下吧!
1.加拿大移民生活
  气候环境
  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一到冬天风雪都很大,气温能低到零下20摄氏度。但是也不用太担心,因为室内环境非常暖和,室内和车内都有暖气, 加上大家平时出门基本都是开车,所以冬天其实也不怎么冷。
  另外,加拿大政府对排污和环保问题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不存在雾霾,在没有雨雪的情况下,能见度几十公里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加拿大治安
  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小城市是非常舒适的,治安也非常好,相比其他国家和城市,比如隔壁相邻的美国,加拿大的犯罪率一直低很多。
  和国内五花八门的犯罪不一样,加拿大最多的犯罪都是和帮派有关,而帮派之间的斗争往往又跟毒品有关。这么说相信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其实不管是在加拿大,还是在国内,只要你不沾染毒品,安分守己一点,大概率是不会跟犯罪沾上关系的。
  加拿大交通
  加拿大这边开车的规矩很简单,比较注重路权意识,转弯让直行,辅路让主路,斑马线上有行人的时候,一定要停车等待行人通过以后才能开车,基本都比较守规矩,不用担心遇到不守规则的飞车党。
  饮食方面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了,同时也是很多想移民的朋友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坦白来说,加拿大的中餐肯定是不能和国内比的,毕竟缺少点正宗风味,但奶茶、鸭脖、火锅、炸酱面一类的中国美食在加拿大这边基本都能吃到。
2.加拿大移民条件
  加拿大联邦技术移民申请条件
  工作经历:申请人过去10年内1年(按照每周30小时,一年1,560 小时计算)带薪、连续工作,兼 职工作时间可累积;职业属于NOC中的0/A/B类,且为同一代码。语言:CLB 7,即雅思G类4个6,申请移民时有效(2年)学历:有WES学历认证。入池标准:联邦技术移民独有的符合条件评分标准,满分100分,67分符合最低要求。
  加拿大经验类移民申请条件
  工作经验:过去3年至少1年加拿大工作经验(时间截止申请前,兼 职时间可累计)。NOC 0AB类,自雇、留学期间的coop(带薪实习)不算。语言:NOC 0 A类 CLB7;NOC B类CLB5。学历:无学历要求,但希望提高联邦EE评分的申请人,需要进行wes认证。(加拿大学历无需认证)入池标准:无评分入池标准,只要符合上述条件即可。
3.加拿大移民福利
  儿童税务福利金
  俗称牛奶金,是协助家庭抚养18岁以下的子女而设的,照顾子女的家长,必须与子女同住。加拿大政府根据家庭收入和子女的数目、年龄与子女同住,并根据家庭收入和子女的数目、年龄而计算,每月发给符合资格的家庭,通常是发给母亲的。
  货劳税退税金
  这项退税于每年呈报入息税时申请,以家庭为申请单位,即夫妇2人只可得到一份退税,退税款项每年分2次退还。
  老人保障金
  所有领取老人保障金而又低收入的人士,可以获得收入保证金,来自其他国家的养老金、生活费、工资、失业保险金、工伤赔偿或福利等等入息,都算作你的收入。
  配偶津贴
  18岁后,在加国居住不少于10年,年龄在60至65岁间,而其配偶正在领取老人保障金和收入保证金皆可申请。夫妇2人的总收入必须不超过规定的数额。这一福利需每年重新申领,直至你再婚或年满65岁为止。即使配偶去世仍可获发。
  鳏寡津贴
  凡60至65岁之间的人士,在加国居住不少于10年而属于低收入者均可申请。申请时须出具配偶死亡证书、结婚证书、出生证和登陆纸。援助金额按申请人收入决定,需每年申请1次。
  加拿大退休金计划
  凡在工作期间工资被扣除这项计划的供款的人士,便可在65岁时填表申请,60至65岁而部分或全时间停止工作者,可提早申请,金额根据你历来的供款决定。自雇人士如有给这计划供款者亦可申请。
  伤残退休金
  在工作期间曾给加拿大退休金计划供款的伤残人士,可申请这项福利,申请时需递交公民或移民身份证件、医生证明书等。
  遗嘱退休金
  加拿大退休计划供款人的配偶及子女,可在供款人身后申请这项福利。申请时需递交公民或移民身份证件、结婚证书、工作证件、供款人残废证及殡仪馆账单。

加拿大中国移民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

无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加拿大中国移民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北美发达国家之一的加拿大,正在接纳越来越多的中国移民。很多国人都很羡慕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人,在一般人的意识里,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应该是不错的,至少比在国内幸福。确实有一部分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比较不错,算是拥有了自己的事业,但是这仅仅是一小部分而已。那么,绝大多数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是怎样的呢?是否也很幸福呢?抑或能够拥有一份不错的稳定工作?请大家随本文一起走进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的调查。
  在与这些新移民打交道时,我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来加拿大前的心理准备不充分,或者说远远不够,我曾专门作过调查,问那些新到加拿大的人:你们在中国辞掉工作,变卖家产,举家"不远万里"来到加拿大。这在你们的一生中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你们对加拿大做了多少了解?你能说说吗?令我吃惊的是,多数人说不过五句就卡壳了。如:加拿大是工业强国,加拿大在美国北边,首都渥太华,英语国家,天气很冷等等,其余就不知道了,如果只了解这么一点就做出移民的决定,是不是太盲目了!很多人对加拿大仅仅是猜测、幻想、认为加拿大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加拿大一定是什么什么样子。然而当他们脚踏上那块土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与想像中相距甚远。由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一段时间找不着工作,移民梦很快就破碎了,很多新移民抵加初期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失落感"、"孤独感",有的开始后悔,甚至夫妻反目,男的指责女的"都赖你,非要出国"。女的也不示弱"都赖你,没本事,你看别人怎么都找着工作了!其实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在出国前多些了解,多些心理准备,把困难想得多一些,认识到艰苦创业的必然性,看到这一阶段是短暂的,前景是美好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与早年的留学生相比,这批人有很多特点:(1)年纪较轻,30多岁为主;(2)有良好的专业技能;(3)在国内都是"精英";(4)经济上比较宽裕,少则有几千美金,多的都是几万。(当年本人出国只有300美金,多数人都是如此)(5)都是全家一起来,不像当初我们只身闯天下。
通过调查发现,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不容乐观,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是缺乏机遇,有的人是准备不足或者缺乏能力。不管怎么说,加拿大中国移民的生活现状,折射出全球化时代移民潮呈现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据观察,加拿大中国移民生活现状短期内很难改变,这是一个不断适应、调整和融合的过程。

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百态

【 #加拿大移民# 导语】 考 网往下阅读!




  一是官宦移民。这类移民一般都是老婆子女先过来,本人继续在国内“工作”。等腰包鼓了、或者退休了,再过来享受国外的环境。但是现在国内政策趋紧,这类人正成为过去式。
  二是富商移民,这类移民与官宦移民相似,老婆子女在国外,本人在国内继续捞金。温哥华被称为“大奶”村,就是指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人群,老婆带着子女在国外,自己在国内找个小三。这类移民目的明确,就是来享受国外的优质资源,比如教育、空气环境。
  三是技术移民。技术移民又可分为两小类,第一是高新技术移民,比如计算机软件开发工程师、电气电子工程师、机械土木工程师、金融贸易职业的高级经理等。这类移民成为加国中产阶级的一部分。第二是劳工类的,比如厨师、木工、瓦工。他们通常先有公司录用,申请工作签证,工作够时间再申请移民。这类移民也成为中产阶级一部分,而且吃苦耐劳。
  四是难民。这类人群最繁杂,比如所谓的政治庇佑。一九*年国内出来一大批“知识分子”。后来借着“某功”又出来一批。这类移民由于思想不正,到加国也还是社会渣质。他们通常被某些组织利用,整体不务正业,大街小巷宣传某功或是造谣生事。
  官宦移民和富商移民是加国政府前些年非常欢迎的两类人,因为他们需要给加国政府一大笔钱,还要投资。后来加国政府慢慢意识到这些人不能创造生产力,而所谓的投资也就是为了移民开个空壳公司,移民后用来避税。官宦移民、富商移民和难民也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社会蛀虫。前两类是最无耻的蛀虫,明明有大把的钞票,住着豪宅,消费着温哥华最奢侈的商品。但是却向政府报零收入或低收入,享受政府补贴。第四类人说难听点就是好逸恶劳,拿着政府补贴,分享着社会福利,却不懂反馈,甚至恶意中伤。
  技术移民是华人移民中最踏实的一群人。他们在国内就是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是真正能创造生产力的一群人,为了孩子教育或者一些特殊原因选择移民。但因为收入较高,需要交付高额度的税负,也不能享受社会福利。但是加国政府近几年也渐渐意识到这点,所以现在的移民政策正倾向于这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