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儿岛战役,日本的近代战争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9 02:21:24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西南战争的始末


日本西南战争的始末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
明治九年(1876年),因为废刀令、停止家禄等政策,各地不断发生不满士族的叛乱,十月二十四日,熊本县士族太田黑伴雄发起的“神风连之乱”,二十七日,有福冈县的“秋月之乱”,二十八日,又有山口县前原一诚发起的“萩之乱”,反政府运动频频发生,西乡隆盛并没有因此而乘时举兵。
可是明治政府担心这支由讨幕时最强战力的旧萨摩藩士族所组成的军队,于是大久保利通派遣鹿儿岛出身的中原尚雄等二十三名密探到鹿儿岛,侦查私立军校的情况及西乡隆盛等人的意图,并计划暗杀西乡隆盛。
为了削弱萨摩藩士族的军力,明治政府打算把鹿儿岛的陆军火药库里储存的武器、弹药运送到大阪,但是这些举动被一批激进的私立军校学生知道。
明治十年(1877年)一月三十一日夜,军校学生袭击鹿儿岛草牟田陆军火药库,不久矶集成馆、上之原等的火药库也遭到袭击,鹿儿岛市内亦有多处被放火,骚乱一发不可收拾,当时西乡隆盛正在大隈半岛的小根占打猎。
得知此事后,虽然明白不是举兵的时刻,但是眼见那班年轻学生被捕,政府的行动,西乡隆盛只好乘势举兵反抗政府,当时萨摩军有一万二千人,还有来自九州各地的不满士族合计四万多人。
明治十年(1877年)2月,旧萨摩藩士族推举西乡隆盛为首领,发动反政府的武装叛乱,萨军编为七个大队,共计3万余人。
在2月13日正式举兵以前的2月6日,萨军就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会上否决了西乡隆盛之弟西乡小兵卫提出的占领长崎以保证物资供应、阻止官军从水路攻击,并再趁熊本镇台援救长崎时占领熊本,以期完全控制九州的提案,直接强攻熊本城。
朝廷方面对叛乱也有所防备,2月6日,陆军卿山县有朋就密令熊本镇台防备鹿儿岛暴动,12日又与伊藤博文(政府参议、工部卿)、川村纯义(海军大辅)进一步商议出兵,经太政大臣三条实美同意后进行了编制讨伐部队的准备。
19日天皇颁布敕令,正式组成了由两个旅团编成的“征讨军团”,任命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为征讨总督,山县有朋陆军中将、黑田清隆陆军中将、川村纯义海军中将任参军。
后征讨军团增至8个旅团,总计有步兵五十五个大队,炮兵六个大队,工兵一个大队,另有辎重兵、骑兵和其他部队,合计58858人。海军出动十九艘军舰,兵员2280人。
2月21-23日的熊本攻略战中萨军受挫,于是决定分兵包围熊本,在此期间政府军已逐渐完成出兵准备。在熊本外围,萨军警戒部队与从小仓来援的第十四联队(代理联队长乃木希典少佐)在植木、木叶一带爆发遭遇战,结果政府军战败,联队旗被夺。
以三千人包围熊本后,萨军开始北上,企图控制马关和长崎,然而此时政府军两个旅团已经从福冈南下,25-27日,政府军与萨军于高濑展开激战,萨军败绩。
3月,双方又进行了吉次、田原坂两次交战,在最关键的田原坂会战(3月3日至17日)中,政府军先后投入了11000人,其中战死1766人,伤2399人,合计4165人;萨军投入了9000人,战死1200人,伤2100人,合计3300人。
双方的损失都接近各自兵力的四成,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同时物资消耗也十分惊人,政府军平均每天消耗子弹322500发,炮弹1000发以上;而萨军每日消耗子弹也达数万发。可以说无论对哪一方,田原坂都是一座铁与血的炼狱。

萨英战争简介


萨英战争简介 萨英战争的历史过程和影响萨英战争简介
萨英战争,又称鹿儿岛炮击事件,是英国为了促使萨摩藩出面解决生麦事件,交涉未果,而派遣军舰攻击鹿儿岛湾的炮击事件。此役在鹿儿岛当地又称“前之滨战役”。
萨英战争的历史背景:生麦事件
1862年9月14日在横滨郊外的生麦村发生生麦事件。当时四名西洋人不知日本礼仪,见到武士没有退到一旁,而惨遭奈良原喜左卫门、海江田信义等人的砍杀,为首的英国商人来不及逃脱被砍死,另有两名男性背部和肩部负伤,另有一女性帽子被砍掉侥幸逃脱。
萨英战争历史过程
1863年8月15日,英国舰队扣住了萨摩藩的三艘蒸汽船。中午,萨摩藩的岸防80门炮开始先发制人。英国被打得措手不及。14点,英军使用100门炮攻击炮台、鹿儿岛城。破坏了近代工厂研究所集成馆。萨摩藩失去蒸汽船和所有生产炮台的工厂。但死伤者极少,只有17人。
在萨摩藩的炮击中,英国舰队重伤一艘,中度伤害两艘,包含舰长副舰长一共死伤63人。英国认为损失惨重的原因是,开战当时暴风雨来临,舰队摇晃严重、准备不足的火炮命中率极低,而英国舰队停泊的地方正好是萨摩常常军演训练的地方。
另一方面,萨摩方面认为受创惨重的原因是英国的新型大炮命中率、射程都远远优于萨摩的大炮。1863年8月17日16时、英国舰队炮击樱岛后、开始往横滨撤退。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开炮击中英舰的炮手大山岩,后来成为日军中最早的元帅。
而为大山岩搬运炮弹的助手中,有日本海军之父山本权兵卫,还有日本海军军神东乡平八郎。
萨英战争的历史影响
1863年11月15日英萨在横滨议和。萨摩藩赔偿两万五千英镑,但这笔钱却由当时的中央政府来支付。萨英战争的结果,令萨摩藩了解到攘夷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英国挟鸦片战争胜利之余威,原本认为萨摩藩不堪一击,然而最后英军虽自认为该事件以己方小胜告终,却亦不得不承认萨摩军的实力。因此,英国亦从原先支持幕府的方针,转而亲近萨摩藩。
萨摩藩知道攘夷不可能,转向主张开国,后来成为明治维新的推手。萨摩藩痛感军备近代化的必要,答应支付生麦事件的赔偿费和搜捕凶犯。英国也因萨摩藩的强硬反击而重新评价其实力。这次事件反而发展成萨摩藩与英国的合作。
这场冲突事实上成为之后萨摩与英国紧密关系的开端,其后双方还在戊辰战争中结为联盟。后来成为大日本帝国海军之父的山本权兵卫,在此次冲突中的鹿儿岛炮台扮演了一名炮手的角色。此事成为这场冲突的一则有趣的注脚。

1877年,日本爆发了最后一次内战,叛军首领死后被无数人祭奠吗?

受到了无数人的祭奠,因为作战非常英勇,非常的有实力。
1877年,日本处于明治天皇统治,对于这个年号,我们非常熟悉,因为著名的明治维新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不过,日本的明治维新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赞同的,有很多之前反对幕府的人,在明治维新期间也开始反对政府。在1877年的时候,这些人甚至还起兵造反。这次造反是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内战。这次内战很有意思,叛军首领死后还被无数人祭奠,这次战争就是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在1877年2月至9月,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这次造反的是萨摩藩的士族阶层,说白了就是武士阶层。而他们的领袖就是著名的明治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我们看一下西乡隆盛为何要在这时候造反。
西乡隆盛年轻的时候开始反对幕府统治,1858年幕府兴安政大狱,两次被流放,1864年被召回藩,在京都掌握藩的陆海军实权。之后参加了著名的倒幕运动,在推翻幕府统治的决定性战争戊辰战争中,就是西乡隆盛领导的。也正是由于这次战争,西乡隆盛受到极大的表扬,而且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也是日本当时仅有的上将。不过战争结束之后,由于和大久保等人在内政方面的分歧,辞职回鹿儿岛任萨摩藩藩政顾问。明治维新期间很多政策的制定他都参与的制定。
明治维新中的很多政策,虽然有很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不够却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武士阶层,在明治维新期间失去了很多特权和利益,所以他们一直反对明治维新。而西南地区的萨摩藩历来就有反对政府的传统,这里反对的声音更激烈。1877年,萨摩不平士族攻击鹿儿岛的政府军火药库,揭开西南战争序幕。当时并不是西乡隆盛领导的反叛,不过当西乡隆盛知道这里造反之后,立刻回到了这里。带领着这些人继续反对政府。
最后在熊本城,西乡隆盛率领的军队被政府军打败,西乡隆盛撤退回到鹿儿岛,在负伤的情况下由部下介错砍下头颅。西乡隆盛去世后,标志着这场战争彻底的结束。按理说西乡隆盛由于是叛军的统帅,应该受到惩罚,至少也应该遗臭万年。不过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西乡隆盛被杀之后,明治天皇表示非常惋惜。1889年,日本特赦的时候,特赦了西乡隆盛。在很多地方开始树立西乡隆盛的雕像。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在祭奠西乡隆盛。而当时打败他的大久保利通等人却没有人祭奠。不得不说,西乡隆盛的个人魅力非常大。虽然发动了日本最后一场内战,却依然受到所有人尊敬。

日本的近代战争

第一场:“戊辰战争”,又叫“倒幕战争”。是以 萨(萨摩)、长(长州)联军为首的维新军对战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首的幕府军,时间:1868年1月27日 30日,日本戊辰战争中,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进行的首次战役,史称 “鸟羽伏见之役” 或叫 “鸟羽伏见之战”。“鸟羽伏见之战”只是“戊辰战争”中维新军与幕府军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而非战争,国内很多人普遍认为“鸟羽伏见之战”就是日本的整个维新期间的战争,这事一种错误的认识。
第二场:“西南战争”发生于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士族:旧幕府势力、旧藩国势力、维新政府中权力分配不均的不满份子)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萨英战争的战役背景

1863年5、6月间,英国代理公使约翰·尼尔从幕府处收取生麦事件的赔偿金十万英镑。1863年8月6日,约翰·尼尔为了要与萨摩藩面对面谈判,组成有军舰七艘的舰队(旗舰尤里亚勒斯号),由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古斯都·库柏中将协同指挥,从横滨出港。1863年8月11日,英舰队到达鹿儿岛湾,于鹿儿岛城下町以南七公里的谷山乡近海锚泊。因此,萨摩藩宣布进入总动员体制,寺田屋事件有关人士亦解除谨慎处份。1863年8月12日,英舰队继续推进,至距离鹿儿岛城下町附近“前之滨”约一公里处锚泊。英方向访舰的萨摩藩使者提交国书,要求处罚生麦事件的犯人,及赔偿受害者遗族2万5千英镑。萨摩藩持保留态度,并提议翌日于鹿儿岛城内会谈。1863年8月13日,英方拒绝城内会谈之提议,要求萨摩藩立刻提出答复。萨摩藩于提交英舰队的答复书中表示,萨摩藩“关于生麦事件并无责任可言”,并拒绝英方的要求。此时英舰队移泊靠近樱岛的横山村、小池村近海。此时,萨摩藩表示英方将处罚的对象应为持刀杀人的武士而非藩主岛津茂久,是故拒绝英方的要求(此一误解,肇因于担任翻译的福泽谕吉由于事发过于紧急,在用语上造成事件责任者和藩主之间模棱两可)。另一方面,事件当事人的奈良原喜左卫门等人,则计划奇袭英国舰队。由海江田信义、黑田清隆、大山岩等人,分别伪装成国书答复使者,与卖西瓜的商人。其中伪装成使者的成员成功登舰,但其他人包括奈良原等,则因为英方戒备森严不允上船而退去。1863年8月14日,代理公使约翰·尼尔通告萨摩方的使者,若不接受其要求即会行使武力。此时萨摩方已有开战的觉悟。藩主岛津茂久(日后的岛津忠义)与其辅佐人岛津久光,判断鹿儿岛主城位于英舰炮射程范围之内,而将本营移向较远处的千眼寺。

需要《大国崛起》中日本历史大事年表

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从17世纪初开始,这个贫弱落后的封建小国紧锁门户,渡过了两百多年闭关自守的时光。
  但是,西方文明的冲击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从1764年开始以后的近一百年间,西方列强频频叩关,竟达52次之多。
  1853年,来自太平洋东岸美利坚合众国的四艘全副武装的黑色军舰,敲开了日本国门,日本被迫开国。这个东方岛国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也迎来了弃旧图新的机遇。
  15年后的1868年,封建幕府被推翻,明治天皇登基。1868年成为日本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开始了著名的明治维新。
  从此,日本进行了急速的资本主义改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成为在世界的东方崛起的强国。
  50年后,日本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俱乐部里唯一的一个东方国家;他的铁蹄践踏了亚洲的许多国家,他的野蛮和凶残让世界为之震惊,“大
  日本帝国”最终在疯狂中败亡。
  1968年,明治维新100年后,日本成为世界排名第二的经济大国。
  从渴望主宰自身命运到渴望成为世界的主角,在这个岛国如同海潮般激荡起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不曾改变的命题就是:面对西方世界,进行一场为超越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
1、日本开国
日本开国指19世纪50年代中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强制日本放弃“锁国政策”,对外实行以建立国交和开港贸易为中心的开放政策。“开国”是对“锁国”而言。
在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日本推行“锁国政策”(见锁国令)期间,英、美、法等国先后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和产业革命,并挟其武力和商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侵略扩张,同时也把锋芒指向日本。
从18世纪末起,俄、英、美等国不断向日本叩关,要求建交和开港通商,均遭拒绝。19世纪中叶,美国为开辟横跨太平洋的航路,并为捕鲸船只寻求停泊港,于1852年派遣其东印度舰队司令海军准将M.C.佩里前往日本交涉。
1853年7月8日佩里率舰队驶抵江户湾的浦贺,要求日本“开国”。因美舰身涂黑漆,日本人称为“黑船”。
在美国舰队武力威胁下,1854年 3月31日,德川幕府被迫签订《日美和好条约》(通称《神奈川条约》)。
条约规定,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作为美国来往船只的停泊港,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优惠。
1858年(安政五年),日本又被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分别签订通商条约,总称<安政条约>。
德川幕府锁国政策破产和被迫“开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下,日本广大人民和爱国志士展开了反对侵略、反对幕府统治的斗争,揭开了日本近代史序幕。
2、戊辰战争
1867年日本孝明天皇死,明治天皇即位。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幕府将军德川庆喜“辞官纳地”。
1月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
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 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棱郭(在函馆市),戊辰战争结束。
这场内战把日本从腐朽落后的幕府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为日本建立统一的近代国家奠定基础。就此,一个新生的日本帝国,开始出现在亚洲的东部。
然而,依靠枪炮建立的明治政权不久就准备依靠枪炮,去实现“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的野心了。
3、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并不彻底,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得以保留。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并跻身帝国主义列强行列。
日本帝国海军、帝国大学等大量充满军国主义性质和国家荣誉感的社会、文化符号应运而生。日本最终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4、西南战争
西南战争发生于日本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
西南之役的结束,亦代表明治维新以来的倒幕派的正式终结。
5、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
这场战争使得日本得到巨额赔款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且便利了日本对远东地区的进一步侵略扩张,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唯一的新兴资本主义强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国崛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开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戊辰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治维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南战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日甲午战争

二战中的战役有哪些

  1939-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 历史 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也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大较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二战中的战役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二战战役:1.幻影突击――波兰闪击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 军事 强国。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遭到波兰拒绝。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名称 波兰战役
  地点 波兰
  参战方 德国 、斯洛伐克 和苏联对阵 波兰
  结果 德国胜利,二战爆发
  参战方兵力 德国151万人 波兰100万人
  伤亡情况 德军伤亡4万多人 波军伤亡20万人
  主要指挥官 布劳希奇 伦德施泰特
  二战战役:2.悲情马奇诺――法兰西会战
  法兰西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为侵占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于1940年5-6月采取的军事行动。此战,德军亡2.7万余人,失踪1.8万余人,伤11.1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伤12万人,被俘190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法国失败主义泛滥,军事思想落后,对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判断失误,是导致迅速败降的主要原因。但这一数字已足以证明,法军在这场战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名称 法兰西会战
  时间 1940年5-6月
  参战方 德军、法国、英国
  伤亡情况 德军亡2.7万余人,法军亡8.4万人,英军损失6.8万人
  二战战役:3.平地惊雷――偷袭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珍珠港位于日、美之间太平洋东部的夏威夷群岛,距日本约3500多海里,距美国本土约2000海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写信给海军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袭珍珠港的设想。此后就和几个参谋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战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后,曾在日本上层引起争论,一些人不相信庞大的舰队横渡3500海里而不被发现,对这一计划的可行性表示怀疑。山本固执己见,甚至以辞职相要挟。日本为了“南进”,于10月中旬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山本指挥联合舰队选择了与珍珠港相似的鹿儿岛湾,开始了充分的准备和严格的模拟训练。
  1941年12月7日凌晨,从六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第一攻击波183架飞机,穿云破雾,扑向珍珠港。7时53分,发回“虎、虎、虎”的信号,表示奇袭 成功 。此后,第二攻击波的168架飞机再次发动攻击。仓促应战的美军损失惨重,8艘战列舰中,4艘被击沉,一艘搁浅,其余都受重创;6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被击伤,188架飞机被击毁,数千官兵伤亡。日本只损失了29架飞机和55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参战方 美国,日本
  名称 偷袭珍珠港
  影响 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
  地点 珍珠港
  时间 1941年12月7日
  战争性质 偷袭
  伤亡情况 美军伤亡3000多人 日军阵亡约200人
  主要指挥官 山本五十六,南云忠一
  二战战役:4.血洒长空――不列颠之战
  英德空军在英伦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1940年6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席卷西欧。英国驻欧远征军败退敦刻尔克。英军虽用“发电机计划”队撤回了本土,但却丢失了全部重装备。英国皇家空军在法国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中亦损失了1000架以上的飞机。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从海上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该计划要求“德国空军要使用其全部兵力尽快击败英国空军”,夺取制空权,配合海军和陆军在英国本土登陆。德国空军投入不列颠之战的飞机约2400架,其中轰炸机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于法国东北部、西北部以及荷兰和挪威。不列颠之战挫败了德国入侵英国迫其就范的目的,使德国征服全西欧的计划落空。这次战役也由于英国的顽强表现,而迫使希特勒在没有把不列颠完全逐出战争之前,即先回头来对付苏联,重走两线作战的老路。不列颠之战书写了二战史上抗击法西斯的光辉一页。
  名称 不列颠之战
  地点 英国
  时间 1940年7月16日至10月
  参战方 英国,德国
  结果 英国获胜
  二战战役:5.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莫斯科保卫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一次重要会战,于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间,苏联军队保卫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后反攻德军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包括苏军为保卫莫斯科并粉碎向莫斯科进攻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各突击集团而实施的一系列防御战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进攻战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与其盟友入侵苏联,使苏联及苏联红军领导层大吃一惊。德军以闪电战战术快速深入苏联领土。装甲部队以钳形方式推进,先孤立然后彻底摧毁苏军。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向列宁格勒推进,南方集团军群则征服乌克兰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团军则向莫斯科进发。苏军的防线很快便崩溃,死伤枕藉。1941年8月上旬,德军攻占斯摩棱斯克,是往莫斯科路上一个重要据点,但斯摩棱斯克的战斗阻碍了德军的攻势直到9月中,有效地瓦解了闪电战的战术。其后,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到达莫斯科外围,但纳粹元首希特勒 命令 他转向南方去支持龙德施泰特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的攻击。
  名称 莫斯科保卫战
  地点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围
  时间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参战方 苏联,纳粹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
  参战方兵力 125万
  二战战役:6.折戟沉沙――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一些军事学者也认为,如果日本海军威胁或者真的攻击美国西岸的话,便会迫使美国把急需送往欧洲前线的军事配备转移到美国西岸,这不但会造成欧洲战区出现军需短缺的现象,甚至可能使欧洲战区再次失守,而让纳粹德国得到最后的胜利。
  名称 中途岛战役
  地点 中途岛附近海域
  时间 1942年6月3日-6月7日
  参战方 日本帝国海军,美国太平洋舰队
  结果 美军 决定 性胜利
  伤亡情况 航母:日军4艘,美国约克镇号 日军巡洋舰1艘,美军驱逐舰1艘 飞机:日军332架,美军147架 阵亡:日军3500人,美军307人
  主要指挥官 山本五十六,切斯特.尼米兹
  前线将领 南云忠一,斯普鲁恩斯
  二战战役:7.乾坤逆转――斯大林格勒会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远远超出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万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进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一起,成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
  名称 斯大林格勒会战
  地点 苏联,伏尔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
  时间 1942年6月28日 - 1943年2月2日
  参战方 苏维埃 社会主义 共和国联盟,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
  结果 苏联决定性胜利,纳粹德国失败
  参战方兵力 苏联250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德国1040000人(苏军反攻阶段)
  伤亡情况 苏联:共1129619人伤亡、失踪德国:共 841,000人伤亡
  主要指挥官 希特勒,保卢斯,曼施坦因,霍特
  作战行动 蓝色行动,天王星行动,土星行动
  同期发生战役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
  二战战役:8.血肉之路――瓜岛争夺战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也被称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或简称瓜岛战役,行动代号为瞭望台行动,是同盟国部队(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中,于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间在瓜达尔卡纳尔和周围的岛屿进行的战役。这是盟军战略计划的一部分,以保护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的运输航线,也是盟军在太平洋反攻的开始。这是在科科达小径战役实施数个月后,盟军对日本实施的第2个主要攻势。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是以美军小型登陆战为开始,随后日军为夺回岛屿而逐次增兵,并在海上、陆地、空中展开了空前的争夺,从而演化成了日本与盟军的决战。双方历时半年多的争夺,均损耗了大量的战舰、飞机,而日本的人员伤亡也远超美军。最终,日本因无力进行消耗作战,而选择撤军。美军最终完全占据瓜岛,尔后夺取了所罗门群岛,最终是整个南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美军因此开始进行战略反攻。
  瓜达尔卡纳尔是中途岛之后日本的再次失败,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世界范围来看,1942年底盟军在瓜岛的反攻和胜利,与同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会战、阿拉曼战役一起,成为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
  名称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地点 瓜达尔卡纳尔岛
  时间 1942年
  参战方 美国,日本
  结果 美军获胜
  伤亡情况 日本伤亡2.5万人美军阵亡3300人
  主要指挥官 戈姆利,三川军一
  二战战役:9. 打开胜利之门――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 英语 :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牵涉接近三百万士兵渡过英吉利海峡前往法国诺曼底。
  名称 诺曼底登陆
  地点 法国西北部诺曼底
  主要指挥官 艾森豪威尔,伦德施泰特
  时间 1944年6月
  参战方 盟军 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
  结果 盟军胜利,成功开辟第二战场
  参战方兵力 盟军 2,876,000 (7月25日) 德军 1,380,000(7月23日)
  二战战役:10.帝国覆灭――柏林战役
  柏林会战,是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苏军以3个方面军250万人的兵力进入德境,德军调集军队约100万人死守柏林。苏军在对柏林的强攻中采取多路向中心突击,经激烈巷战,于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区,29日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希特勒在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柏林卫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军统帅部代表在柏林向苏军和盟国远征军无条件投降书。整个战役苏军共歼灭德军48万人,缴获火炮600门、飞机500架。柏林战役结局标志着法西斯德国的灭亡、苏德战争和欧洲战争的终结。
  名称 柏林会战
  伤亡情况 苏军33万,德军48万
  地点 柏林
  主要指挥官 朱可夫,崔可夫,凯特尔,魏德林
  时间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参战方 苏联,德国
  结果 苏联获胜,德国投降,欧战结束
  参战方兵力 苏军250万,德军约100万

日本的明治维新期间有战争吗?(那是怎么敢走美国人的?)

日本的明治维新期间有两场战争:
第一场:“戊辰战争”,又叫“倒幕战争”。是以 萨(萨摩)、长(长州)联军为首的维新军对战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为首的幕府军,时间:1868年1月27日 30日,日本戊辰战争中,新政府军和幕府军在鸟羽、伏见进行的首次战役,史称 “鸟羽伏见之役” 或叫 “鸟羽伏见之战”。“鸟羽伏见之战”只是“戊辰战争”中维新军与幕府军的一场决定性的战斗而非战争,国内很多人普遍认为“鸟羽伏见之战”就是日本的整个维新期间的战争,这事一种错误的认识。
第二场:“西南战争”发生于明治十年(1877年)2月至9月间,是明治维新期间平定鹿儿岛士族(士族:旧幕府势力、旧藩国势力、维新政府中权力分配不均的不满份子)反政府叛乱的一次著名战役。因为鹿儿岛地处日本西南,故称之为“西南战争”。
美国人佩里舰队是与日本幕府签了一份条约后,自行离开的,即《神奈川条约》,也是日本人视为国耻的第一份不平等条约,条约中规定日本开放通商口岸供美国贸易,等。不过乍一看也没什么不平等,总之比其他国家对中国好多了,所以说日本比较幸运,美国人达到目的就走了。
因为作为中国人值得你学习的本国历史和必须要掌握的历史就使你学不过来了,你就认为是教育部为学生减负的好举措吧!至于教科书,日本的教科书对此可是重中之重。
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标志,所以美国佬就自己走掉了!(好自觉呦!比日本好多了!!!)
美国人的势力最初刚到日本.是1853年.海军培礼舰队.要求德川幕府要开放门户.并威胁若不.将会炮轰日本..自此..开始了所谓幕末时期..这期间..一直到1867年12月.德川末代将军.庆喜.大政奉还於明治天皇.1968年起为明治初年...这之间..一直到以后..若非.美国於2战时期偷袭珍珠港..美国是都没有攻击过日本的.
就是自己走的啊,美国是民主、联邦国家,要你的土地做什么?
但是假设当时到日本的是沙俄,我估计沙俄皇帝又要胃口大开了。
倒幕战争。资产阶级革命。加上美国正在加紧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了日本的喘气时机。
事实上美国人就是自己走的。
日本山多地少,资源贫乏,美国人根本就没有在那里殖民的打算,只是要求日本政府开放神奈川、长崎、新泻、兵库四港和江户、大坂二城,承认领事裁判权,日本关税需与各国协商决定,等等。德川幕府见到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马上同意了。美国舰队见到目的达到就走掉啦。
维新后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战胜俄国,从此跻身列强行列,西方国家就再也不欺负他了。

浅析对马海战俄国失败原因是什么

对马海战中俄国以惨败作为了这次战争的结局,而日本却仅仅失去了三艘舰艇,双方的结局相差太多,俄国之前的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其他国家实力强大,可是面对日本竟然造成了差不多全军覆灭的惨痛局面,其中对马海战俄国失败的原因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那么对马海战俄国失败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在对马海战中俄国失败的原因可以从几个不同方面来分析。俄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主力被日军前后打败,彻底失去了在战争中的主动权。而日本则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而俄军的陆军部队内部争斗还持续不断的进行着,这样一来日军几乎很快就将俄军全部歼灭。丁字战法是十分成功的,日军方面火炮也十分的熟练,这些都是造成俄军失败的原因。
另外在对马海战中俄国失败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则是在运气方面,日本这个小小的国家敢于挑战西方大国俄国,而两国的力量其实也是非常悬殊的,俄国的兵力几乎已经达到了日军的十倍,而海军方面则是日本的三倍,就连战争的预算都要高出日本很多,当时日军的舰队情况十分的简陋,很多设备都只能向英国购买,而俄国则大部分都是自己制造的,这样一场各方面条件差别都十分大的情况下,日军依旧获得了胜利,不得不说运气占据了很大一个方面。就连日本军官在总结胜利原因的时候都曾经说过运气是十分重要的。

对马海战的分析
对马海战是一场可以说是奇迹一般的战争,当时的日本以自己微弱的国力挑战了当时犹如庞然大物的俄国,最终却获得了胜利。那么下面就来对对马海战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使日本在国力、科技、兵力都完全不能与俄国抗衡的情况下发动了对马海战。


一八九五年的时候,日本与当时战败的清 *** 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清 *** 将辽东半岛与台湾让了出去。而当时的俄罗斯为了在中国的利益,所以联合了德国与法国向日本施压,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了回去。而被俄国所“帮助”的清 *** 自然要表示感谢,于是便在一八九八年的时候与俄罗斯签订条约,将旅顺、大连、辽东半岛等地租借出去。然而虽然如此,俄罗斯却仍旧不满在华所得到的利益,于是开始对朝鲜扩张。于是日本开始对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不满,再加上俄罗斯对中的行为激怒了日本。
于是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利用从中得到的财力扩充了海军,开始加强海上的战力。在一九零二年的时候,日本与英国结盟开始抑制俄罗斯的所作所为。但是当时的俄罗斯国力强大,已经研究着据说是当时最为先进的战舰,日本方面开始担心如果拖下去会对自己不利,于是开始主动挑衅俄罗斯。但是俄罗斯方面对于日本的挑衅也使相当的强硬,终于在一九零四年二月八日,日本在旅顺的港内对俄罗斯的舰队偷袭,爆发了之后的对马海战。
以上就是对对马海战分析。总的来说,其实战争最终原因仍旧是一个“利”字。
对马海战中日军损失
在当时的日俄战争中,对马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不知道惊呆了多少人。本来国力相差悬殊的两个国家,身为弱者的日本却以绝对的优势战胜了强国俄罗斯。那么对马海战日军损失多少呢?


其实对马海战日军损失与俄罗斯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俄罗斯却损失惨重。那么,在对马海战中为什么日军的损失是如此的少呢?对马海战的开始时间是一九零五年五月二十七日,在这之前日军进行了全面的战斗准备。二月二十五日的时候, 俄罗斯海军出发,于第二日凌晨到达海上,随后二十七日今入了对马海峡,与此同时也进入了日军早已准备好的包围圈。在二时四十五分的时候,日军的辅助战舰“信浓丸”发现了俄罗斯舰队。
五点五分总司令东乡下令日军开始出击,随后一小时内开始尾随俄军。十一点十五分的时候日俄双方开始交火,但只是相互试探。随后日军继续尾随俄军,因为开始便被日军占领了先机,俄军的士气变得低落。十一时三十分的时候,俄军总司令决定改变阵型,但是由于命令到达的时间不同,导致俄军的阵型被打乱,直至日俄双方的距离为10海里的时候,俄军的阵型仍旧处于混乱之中。下午二时五分,日军将阵型转为了U形之后集中火力向俄军进攻。之后的俄军便开始节节败退。
最终这场战争结束后,俄军损失惨重。战后据统计,对马海战日军损失为三艘鱼雷艇,伤亡人数为八百人。而俄军的主力被全部歼灭,五千人死亡,六千一百人被俘,其中包括战舰司令。
对马海战和黄海海战有什么关系
对马海战说的是日本和俄国之间进行的一场海上战争,在战争开始之前两国已经因为在中国的利益而发生了冲突,后来日本获得了英国的协助,于是对俄国挑起了这场战争,尽管日本和对方的实力有着很大的差别,可是最终日军还是以胜利作为了结局。而在这次战争爆发之前还曾经发生了一场黄海海战,这也是日本和俄国之间发生的战争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两国之间第一次出现正面的冲突,而对马海战和黄海海战之间是一定存在某种关联的,那么对马海战和黄海海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在1904年的时候俄国向日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双方在旅顺港的黄海地区进行了战争,日军在发现对方的军舰之后,企图用强大的火力击退俄国的军舰,让俄国不得不退回到旅顺地区,而俄国发现形势十分不利于自己的时候立即开始回避,不再和对方相战,希望可以抓住时机突围,可是最终还是让日军的东乡平八郎打了回去。
黄海海战的失败可以说主要就是因为指挥的将领对战争没有信心,最终造成失去了好时机,只能被动的应付敌人,日本虽然成功的打退了俄国的进攻,可是东乡平八郎还是出现了指挥方面的失误,如果不是后来的战争掌握了主动权,这场战争的结局就非常难以预料了。在这场战争中东乡平八郎吸取了很多的经验,最终也影响到对马海战的战争结局,可以说黄海海战对对马海战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对马海战日本方指挥是谁
日本对马海战是发生在1905年,参加的两个国家是日本和俄罗斯。那么日本对马海战指挥是谁呢?


关于日本对马海战指挥是谁这个问题,还是有相关的记载的,日本对马海战指挥者是东乡平八郎,他作为日本的一名大将,主要负责的领域是海军方面,他对海上作战的经验十分丰富,因此在此次作战中派出东乡平八郎指挥军队是一个十分明智的选择。东乡平八郎出生在鹿儿岛,从小在父母的培养下,不仅读书多,而且还懂武。在长大后,他还精心研究过炮术方面的知识。在指挥对马海战之前,东乡平八郎还参加过日本与英国之间的战争,此时的他还不是一名大将,就是负责开炮的。过了几年以后,东乡平八郎的故乡成立了海军,他抓住了此次机会,正式加入了海军,成为了一名海军。
在日本内部斗争时期,他的立场也十分明确,那就是支持明治 *** ,在这个过程中东乡平八郎也立了不少战功。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东乡平八郎有机会去英国深造学习,于是他便在英国待了八年,这八年中他学到了不少海上作战方面的知识,最后在回到日本的时候是他自己驾驶着军舰回来的,所以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已经对海军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而且专业技能也都具备了。
这些经验都为东乡平八郎指挥对马海战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他在海军部队的地位不断的提升,参加了多次战争,其中对马海战就是其中一个,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完胜俄罗斯。
对马海战双方实力的对比
对马海战是指一九零五年日本和俄罗斯两国,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间的对马海峡所进行的海战。日本是由海军将领东乡平八郎领导联合舰队,而俄罗斯则是由俄国海军中将罗泽德斯特凡斯基所带领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那么对马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如何呢?


对马海战双方实力对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纵观双方战舰的实力对比,应在伯仲之间,日本的朝日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二百吨,航速十八节。三立级战列舰,排水量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吨,航速十八节。而俄国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排水量也有一万三千五百吨,航速十八节,另外一艘列特维赞号,排水量是一万二千七百顿,航速十八节。从这四艘战列舰的对比,日本的战列舰稍微占有一点上风,但从双方的驱逐舰和鱼雷舰的数量和整体吨位,俄国并不处于下风。
而从当时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日本只是一个东方的小国,而当时的俄国沙皇时期,却是西方的强国,在军事,经济,地位上都要远远地胜过日本。但是在这场海战中,日本却完胜俄国。日本仅仅损失了三艘鱼雷舰,牺牲了几百名士兵,而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大多数舰只都被摧毁,可以说是全军覆没,士兵也牺牲了几千人。对马海战日本胜利后,日本一跃成为世界上的强国,这也加速了日本要称霸世界的野心,日本也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进行着侵略战争。

日本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内战是哪一场战争

幕府末年的倒幕运动(1865-1868),鸟羽伏见之战(1868)是决定性战役
西南战争(1877),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在鹿儿岛反叛
西南战争是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余波。随着倒幕派中大资产阶级、贵族与幕府封建地主阶级的妥协,天皇迁都幕府势力的江户。资本主义势力最强大的西南诸藩与东迁的中央政权矛盾也开始加剧,围绕如何建立日该国体,军事制度的对立使大批萨摩、长州、土佐等西南藩官员辞职,西乡隆盛领导的下级士族起义代表了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与资产阶级的民权派、激进派关系密切。也是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对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有浓厚的民族主义情绪。西南战争失败后,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