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芬兰教育,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被评为全球第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5 22:40:11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教育和芬兰教育有什么异同?

在看完《他乡的童年-日本》后,继续跟着主持人镜头来到下一个国度芬兰,这里的教育同样带给我们不一样的启发

在芬兰,孩子们上课很随意,可以吃零食,脱鞋子,怎么舒服怎么做,永远不对孩子否定。芬兰对待孩子就像对待大人一样,绝对的尊重平等。

每天学校用好听的开课音乐代替了刺耳的铃声,让孩子们感受到上课的乐趣。

芬兰采用的是跨学科教育,将不同学科密切联系起来,关于统一的主题从不同侧面进行阐述,这样建立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会更加实用,比如讲关于时间的课程,老师把年龄,脸,融入到时间的概念里,教会孩子从多方位学习时间,也加入了数学,比如说一分有60s,让孩子们自己去数,应该说不是学习,而是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进行家庭教育时,就可以从大方位让孩子去看,而不是让他局限于一个概念当中,生活是立体的,看待问题也要多方面,要基于真实生活场景和主题去教育,毕竟人是一直处在这个真实世界中的。

大多孩子的思维往往是发散的,这时我们就要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认真倾听,说一个近期的例子,Eason读绘本的时候他会联想,和我说,妈妈,这个词是Rose Queen里的rose, (rose queen是我和他玩的卡牌);教他自然拼读时,他会说,妈妈这个词是Chip,Biff里面的glow。所以通过发散思维可以将其他学科代入,共同学习的,一定要珍惜。?

让孩子们学会自我认知,从现实生活中学会知识,再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芬兰学校里是没有考试的,他们在学校里评估的不是学了多少知识,而是“如何去学习”,自己如何学习,和同伴如何一起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如何学习,面对任务时的责任感,芬兰提倡积极教育,就算孩子中的一些对数学,或者艺术某一学科不感兴趣,但他们依然能发现自己的力量。这一点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现在是信息时代,孩子们都有ipad,手机,所以节奏都变得快了,芬兰老师的任务是让他们慢下来,提倡阅读。他们也会经常有户外的课程,比如在森林里寻找颜色,并形容它的气味,体验自然本身的东西,培养和自然的关系,才能更好的珍惜自然。孩子们应该去体验自然,感受细节,观察平时不太会注意到事情,要学会观察,发现和创造,这样将来不管做什么都会有自己的想法。

芬兰的教育是常识教育,那些常识与创意,是他们看重的。而且这个社会呢非常重视公平,注重教育,不会进行攀比。

同时也要培养孩子的财商教育,让他们加强对财富的认识,体验赚钱的过程和辛苦,然后引发思考,不仅仅是男孩子,女孩子也要,这样,孩子们才会思考,分析,解决,把这些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生活当中,让他自己去体会。

《穷爸爸富爸爸》的作者罗伯特说过:如果你不能及时教孩子金钱的知识,那么将来就有其他人来取代你。比如债主、警方、甚至是骗子。让这些人来替代你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恐怕你和你的孩子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我们作为家长主要起引导作用,保证大的方向不会偏掉,不能偷懒。

在芬兰学校里老师不标签人,不贬低人,如果一个人不擅长数学,老师们会消消地把数学引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里,然后数学就会变成擅长之物,比如说用小汽车,乐高等物件。

另外呢,孩子如果作业做得好,老师会给那个孩子一张越狱卡,如果下次他们没有做作业,或者不想做作业,就可以用这张卡,我就不会告诉家长,让作业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事情。我觉得有一点,可能用到我以后的教学当中(但是要改良一下)。

对孩子的审美也要培养起来,多去带有艺术气息的地方,做些可以提高美学素养方面的事情,比如去图片馆看书,看一些优秀的纪录片,到博物馆,美术馆多逛逛,那里陈列的都是大师级的作品,很多好的灵感素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慢慢就会受到一些熏陶,当然家长们也要提前做好功课,自己先了解清楚,再去帮孩子梳理,时间久了,百利而无害。所以等疫情完全结束了,户外的活动不要再扎堆了,选择一些有意义的地方去看看。

再把记忆拉回到视频中的那位芬兰老师,她有五个孩子,家离学校也很远,即使这样每天还要不断地进修,非常努力,我们想想就觉得很累,没有时间对不对,但是她说只要规划好时间,就可以作很多事,提升自己。芬兰对老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很难考,所有老师都是一样的,没有职称区分,在很多年后,老师们会自动获得一次加薪,5年,10年,15年,20年,只是加薪。

而孩子们呢10来岁就会好几种语言,他们四年级之后就会多选一门语言,内容和语言共同学习,也就是说用新的语言来教授科目,这种情况,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困难,但是会越来越快,真正的运用到实际中去,这种语言才能真正地被记住。

有高福利的保障的芬兰,每一个人都是比较独立的,相互尊重,平等,从个人层面,不断地从现实生活去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生活,或许我们没有办法马上学到芬兰所有优秀的东西,有些东西可能也不符合我们的传统教育,但至少有一些东西从家庭,从个人层面去了解,去改进的东西,比如说,

1-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尊重,让他们保持好奇,把孩子当大人一样看待,可能有些没规矩不完美,但要尊重他;

2.在日常中尝试跨学科教育;

3.不要焦虑,慢下来,学习创造力,明白为了你的生活而学习;

4.财商教育;?

5.和孩子共同提高。

芬兰的教育理念

(一)人是最宝贵的财富。

芬兰是一个自然资源缺乏、人口稀少的小国,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资本浪费任何一个孩子,体现在教育上就是“不让一人掉队”(NoChild Left Behind),不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社会各界,都付出超常的耐心和努力,通过各种方法,让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获得课本和生活知识,建立起自尊和自信。芬兰人总是说:“我们尊重每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因为我们非常需要各种不同的人才”。
(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

长期在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芬兰人,深切地体会到唯有通过教育培养人才,才能延续民族的生命!芬兰在17世纪的典章中就定下规矩,凡是将结婚的年轻人,都必须学会识字,才能步入教堂。
(三)每一个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平等的受教权是芬兰教育最核心、最基本的理念。不论城乡、不论族裔、不论性别、不论财富地位,每一个芬兰人都享有国家提供的无差别的基础教育。
(四)教育要充分体现尊重和信任。

芬兰人在教育中不采用“防制”的管理法则,而是选择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自我管理”作为教育的开始。-方面是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认为,教育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和禀赋,循序渐进,而不是按照老师、家长的要求揠苗助长另-方面是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五)知识要应用于生活。

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杰出表现,其中一个原因是芬兰的教育方针与PISA测验的强调重点不谋而合,即重视学生运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教育不光是看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更要看学生可以用学到的东西做什么。

解析芬兰的教育体系

 解析芬兰的教育体系
  芬兰学制与我国类似,国民义务教育九年,学童七岁入学,高中分普通中学或职业学校,均为三年,高等教育机构分大学与工专,正常情形高中或高职毕业通过会考,十九岁进大专院校。
  芬兰大专院校全系国立,经费悉由教育部编列,但多数工科大学与专科学校因有建教合作与专业性研究计画,部分经费来自民间与芬兰科学院。各大专院校外国学生大多视同本国学生,免学费,仅缴学生会会费(包括健保费),自行负担生活费。外国学生申办签证时需有财力证明,如系交换学生则需芬兰大学提供证明,如台大与赫尔辛基大学交换合作协议,台大来此学生宿舍由校方提供,尚可支领月费。
  芬兰现有大学二十所,包括正规大学十所,科技大学三所,经济学院三所,艺术学院包括音乐、美术、戏剧、工艺设计各一所,另有国防大学属於国防部,与国立大学同一等级。工专共有三十二所,另有警察学校一所。各大学、经济学院、艺术学院均授予博士学位,大学修习学位制度两制并行,可分学士、硕士、Licentiate 及博士四阶段,亦可进修硕士再修博士,一般情形以学分为主,修完一二○学分可得学士学位,硕士一六○学分,Lice ntiate 二六○学分,博士三二○学分(每学分上课四十小时)。除向政府贷款之学生修习年限有限制外,一般学生无限制,但多半三年可修完学士学位,硕士多则六年,硕士再修博士约需四年左右,均需提交论文。芬兰学生虽然免学费,但大学生多半工半读,十年始念完大学取得硕士者比比皆是。
  芬兰二十所大学现有学生人数十四万七千名,修习学位外籍学生三千名,另有交换学生约二千五百名,中国大陆在芬兰留学生约有五百名,芬兰多数大学与大陆大专院校有交换合作计画。芬兰各大学为推行「教育国际化」,目前已开始在各大学开设以英语为教学媒介之各科课程。

芬兰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特点

芬兰基础教育教学创新的特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
在芬兰,教育不带头、不鼓动、不排名,不提倡精英教育,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始终将学生的兴趣、才能、个性视为与学习成绩看作同等重要的方面。
芬兰平等的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第一,通过立法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
第二,优先投资于民,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公共性,教育经费由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支出;
第三,弱势地区和群体优先;
第四,从关注机会公平到更加关注过程和结果的公平,通过建立个性化的学习和辅导制度,保证不让一个儿童落后。芬兰教育部前部长曾说过,作为一个只有500多万人口的国家,漏掉一个孩子就是民族的损失;
第五,在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方面,芬兰对弱势地区和弱势群体实施补偿制度,体现了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责任。例如,与普通学生相比,残障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补助;
第六,芬兰的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资源的配备都是一样的,保证了政策的公平性。芬兰实行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标准和要求,统一教学设施和经费投入的标准,没有重点校和非重点校之分,确保每一个孩子享有均等的优质教育;
第七,实施二次机会计划。
启示:如果说,其它社会通过教育将社会分层,那么芬兰就是通过教育将社会整合。他们强调常识教育,如果你问一个芬兰人什么是成功,他会回答你,我站在这里就是成功。在世界范围内,很少有哪个国家的教育如此细腻,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虽然教育公平一直是瞩目的话题,但是我们的文化,一直是优胜劣汰。
我们需要芬兰式的教育,透过芬兰的教育,看到芬兰的社会,同时也是对自己的反思。

芬兰留学 芬兰教育特色的具体介绍

  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自身为参照,从而凸显出对比国家教育制度的特点,以中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做对比,我们不难发现芬兰教育有着浓郁的国际特色。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芬兰教育特色介绍。    芬兰教育特色:师资优秀 重视基础
   (一)重视基础教育。 在大多数国家,高等教育学生平均分配到的经费最多,但在芬兰,投资在基础教育,尤其是投资基础教育高年级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的经费是最高的(每人平均达8200美元)。④芬兰人研究发现这阶段的小孩正处于发展自己的学习方法阶段,需要最多的资源,投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报酬率最高。芬兰地广人稀,为了满足国民义务教育的需求,国家在基础教育上慷慨投入,500多万人口的国家,却有近5000所基础学校,每个学校平均人数不到150人,每个班级不超过20人。一些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如北极圈内的学校,常常只有30~50人,但再小的学校,师资质量、教学设施都没什么差别,因为芬兰人坚信,只有基础稳固,才能建高楼大厦。
   (二)均衡的基础教育。 芬兰的基尼系数是全世界最低的,芬兰的基础教育也是全世界最均衡的,在PISA测验中,芬兰校际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 5%(仅次于人口仅30万的冰岛),只有1%的学生测试中不合格(全球最低),芬兰中学生成绩高低落差只有4.7%,而美英等国都超过20%。⑤芬兰人不推崇精英教育(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相反,他们给“弱势”孩子提供更多的关照和资源。芬兰人的观点是:教育体系,特别是基础教育,提供的是全体适用的资源分配,资质好的学生自然会有自动学习、自我提升的能力,相反,弱势者应得到更多的关照,才能使基于先天不平等可能衍生的社会不公现象,降到最低。
    (三)低压力的教育。 首先,芬兰的教育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每一次自我超越都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当然感觉快乐。其次,芬兰的教育很少评比和考核。学校不对学生进行优劣排名,也不对老师做无谓的评比和考核。1999年新的基本教育法废除所有具有排名性质或竞争性学习评价方式。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小学阶段禁止考试,日常对学生进行的学习表现的评价,禁止使用分数,只能用描述性评估和反馈。没有了评比和考核的压力,教育反而回归其本质,学校和老师都乐意尝试各种创新和改革,只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三是课时少、作业少、考试少。学时短而假期长,一年上课190天,小学生每天最多上课5小时,中学生最多7小时。学生没有作业,节假日不补课,平时很少考试。
    (四)优质师资、优质教材。 在芬兰,教师拥有崇高的地位,是芬兰最受欢迎和最受尊重的职业。芬兰的各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硕士学位,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士学位。每年申请进入大学教育系的学生,录取率不到10%,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入读教育系,在未来成为一名教师。芬兰基础教育的教材实行“一纲多本”。全国教育委员会编写制订的全国核心课程大纲,各家出版商再依据大纲里所规定的各科目内容,委由各领域的教师、专家与特殊教育人才,共同编著完成教科书。各教育机构可自由选择他们认为合适的教材。这一政策使得芬兰的教科书因为竞争激烈而不断提高质量。即便是一向低调谦逊的芬兰人,也禁不住自豪地说:“芬兰教科书是全世界最好、质量最高的。”
    (六)重视阅读。 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为世人称道。在最近两次PISA中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蝉连冠军。如此优秀的成绩背后,是整个社会所营造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包括学校与家庭提供有益学习的环境、老师及家长的鼓励和以身作则、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策略与闲暇活动的设计、整体学习网络的构建等等。

芬兰小学教育的管理方式

芬兰小学教育的管理方式如下:
1、多语言学习。芬兰官方语言有两种:93%的人口以芬兰语为母语,6%的人口母语是瑞典语。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母语课,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到六年级开始学习第二官方语言,母语是芬兰语的学生,学习瑞典语,母语是瑞典语的学生,则学习芬兰语。
2、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书本知识最终来源于生活和自然。但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忘记这个联系而只盯住课本。芬兰人却相信“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更容易理解人与他人、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注重“身体、心理、社交能力”多重健康教育。芬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每天至少要进行2个小时的室外活动,促进孩子体能发育。
4、了解世界多元信仰的宗教课和培养社会公民的伦理课。芬兰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宗教课或伦理课,如果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宗教课,就去上伦理课。
5、用音乐表达自我。芬兰学生的音乐课注重自己动手弹奏乐器,用音乐节奏表达自己,为此各个学校的音乐教室,有钢琴、鼓、笛子、架子鼓、吉他等各种乐器。学生还要了解音乐是与时间、场合、文化相关的,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不同意义。
6、用视觉艺术代替美术课。中国中小学生的美术课,基本是绘画课,可是早就2004年芬兰课程大纲就用视觉艺术课代替了美术课,课堂内容不仅包括绘画、美术作品鉴赏,还有摄影、图片处理等现代视觉艺术形式,都被引进中小学课堂。
7、自己动手制作生活必需品和艺术装饰品的“手工课”。芬兰基础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一年级开始便有每周2节手工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一是调动学生自己制作手工艺品的热情并获得生活技能,这项技能的获得对学生未来生活能力有着重大影响。
8、教授生活技能的“家庭经济课”。会从做饭、做家务、家庭理财这三方面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技能,并能够生活得经济适用,让生活环境可持续化。
9、授人以渔的“教育与职业咨询 ”。芬兰基础教育国家大纲指出,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要为学生提供“教育辅导和咨询”,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学习。到了中学阶段,每所学校专门开设”教育与职业咨询“必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10、现象式教学。2016年是芬兰实施现象式教学的元年,消息一出,轰动全球。现象式教学,或称“跨学科学习模块”,由芬兰国家教委会2014年12月发布的1-9年级《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程大纲》提出。

芬兰的教育为什么被评为全球第一

芬兰人热爱读书。在芬兰,很多人说英语和瑞典语。芬兰语和瑞典语都是学校教授的官方语言,因为芬兰是正式的双语国家。相当大比例的芬兰人会说两种以上的外语。他们也会经常旅行度假,因此他们接触到其他文化。许多芬兰人也是在图书馆长大的。图书馆是这里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能会在那里做功课或他们的爱好。这是一个安全的环境。实践中最好的例子也许是2018年开放的OodiHelsinki中央图书馆。明亮的开放空间是许多不同区域的大杂烩,从书籍和书桌到录音室和缝纫站。它被建造成一个工作空间,也是赫尔辛基人民的起居室,当我参观时,那里挤满了享受这个地区的人。这是养家糊口的好地方,出租车司机乔纳森说,并解释说,当他的小孩独自在附近骑自行车时,他从不担心。当然,在任何城市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犯罪,但即使在首都赫尔辛基,也没有重大的安全问题。

芬兰教育体制的特色及优势

  学生假期多、入学晚、上课时数少、没有补习没有压力的北欧小国芬兰,连续两次在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举办的国际学生能力评比中蝉连冠军。在公元两千年的评比中,芬兰15岁学生阅读能力名列第一;在2003年的评比中,不仅阅读能力蝉连第一,自然科学、数理能力也同样名列第一。整体表现居冠的芬兰,这几年来不断有专家前来研究它的教育系统,2005年,教育部甚至为此在首都赫尔辛基举办了一场3天2夜的「芬兰PISA成就研讨会」,吸引来自30几个国家的一百多名教育工作者前来观摩,探讨芬兰在PISA测验中表现优异,原因何在?

   运用知识于生活

  首先,芬兰的教育方针与PISA测验的强调重点不谋而合。PISA与其它用传统方式评比学生能力的国际测验不同之处,在于重视学生运用知识于生活的能力,测验的不是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而是学生可以用学到的东西做什么。

  在PISA阅读测验里,学生必须阅读不同的文本,包括社论、剧本、研究报告图表等,理解、诠释、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分析。在数理测验里,学生必须思考如何使用数学来做有意义的分析,例如其中一题是先举例不同的废弃物在大自然中循环再生所需要的时间,并要学生解释为什么使用柱状图来表示这些数据不是个聪明的做法。

  在科学测验里,其中一篇文章解释地球各地日照时间不同的现象,然后学生被要求描绘出当墨尔本日照时间最短时,地球日照应有的角度与南北半球位置,并申论解释理由。在问题解决能力的测验中,学生必须根据逻辑分析找出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配合朋友的时间表及电影时刻表来决定什么时候看什么电影。

  每一道测验都强调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回答「为什么」、并有效地沟通并陈述意见。芬兰的教育重视的也是这个,在小学课本里可见到各种题材的文本,从儿童绘本到漫画到知名文学作品,课堂讨论是被强调的一环,到自然里取树木莓果并观察各种动植物在季节转变时的生态行为,也是常有的作业。

    教育机会高度平等

  芬兰表现杰出的另一原因,在于「平等」这个理念在各个面向高度地落实。芬兰能力最强与最弱学生之间差异为所有国家中最低;学生家长的社经地位对芬兰学生表现的影响为所有国家中最小;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异亦是所有国家中最小,这一点或可从其教育系统在学生15、16岁之前没有所谓的淘汰或选择系统、所有学童皆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以及密集的基础教育网络得到说明。在不到5百万的人口里,基础教育的学校就超过3千5百所。

  然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芬兰所谓的基础教育,指的不只是一个系统,而是一种教育哲学与理念的实践。这样的哲学强调学校是属于所有学童的,且学校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童的需要来调整教学。在学校的法令里也明确写着,所有学童都有寻求特殊教育辅助的权利。所谓的特殊教育不只是给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学童,而是所有的学童在学习科目上有困难时,都可以寻求一定时数的特别辅导,特殊教育与正常课程进度相辅相成,有效地提供了在特定科目上较弱的学生能力,也提高了整体在测验中的平均表现。

   身心健康为学习最重要前提

  学校的法令也明确地强调学生身心健康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所有的学校都会提供学生免费的全套营养午餐,家住得远的学生也有专车免费接送,每节下课15分钟,没有学生会留在教室,即使是在北国寒冬,只要还没有冷到无法忍受,老师一定会要学生们穿上冬衣外套,到教室外去走动玩耍,因为下课时间的休息与呼吸新鲜空气能让身体健康,学生上课也会更专心。

  教育局也从去年秋天起开始鼓励学校与校外各机构合作,增加早晨及下午课外活动量,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美感经验、运动、人际相处的能力,并强调学生自主及放松休息的重要性。

    优良阅读能力源于学生兴趣

  芬兰学生优秀阅读能力在PISA测验之前就已经露出端倪,芬兰14岁学童在1991年的IEA阅读能力评比中就已经是第一,在1998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针对16到25岁的年轻人所做的阅读能力评比中也是第一,这两次PISA又蝉连冠军,更让人想知道,芬兰学生阅读能力为何如此优秀。

  根据研究,这样的结果来自于整体学习网络的互相配合,包括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校与家庭提供益于学习的环境、阅读策略与闲暇活动的设计,学生本身及老师和家长的价值观、目标、与期许等等。

  在所有因素中,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最大的就是学生对阅读的动机与兴趣。41%的芬兰学生认为阅读是他们最爱的闲遐活动,如果只计女学生,比例则高达60%。芬兰学生更是所有国家中阅报率最高的,上图书馆借书的次数亦高于所有国家,芬兰的公共图书馆密度世界第一;以一个人口不过6万的小城来说,常有至少6到7个公共图书馆分布在不同地点,还有活动图书馆专车在特定的时间里到处跑,以方便偏远地区的家庭借书,图书馆网络的密集与方便性,使得图书馆成为学生自动求取知识的重要管道。

    高度地方自治弹性

  在芬兰,中央政府订定的教育纲领旨在提供基本原则,各地方政府可自行决定适合地方需求的施教原则,各级学校更是有很大的自治弹性,能决定各校教学的重点方向。传统的观念里有人以为,地方的自治弹性过高,没有一致性的课程安排和教科书,会使学校之间的差异增大,然而这次的测验分析中却发现,在表现优异的国家里,学校有高度自治的权利,也同样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并有能力运用足够的弹性针对学生背景与地方需要来调整教学大纲。地方自治的充份弹性是芬兰教育部颇引以为傲的优势之一,而这次的测验结果也显示出,学校教育系统有高度自主权的国家,其学生表现的确较优。

   教师是受尊重的专家

  师资的优良,则是个在芬兰的成功经验里不断被政府和学者们强调的重点。芬兰所有基础学校的教师都有硕士学历,教师在芬兰是个热门的职业,大学里专门培养小学班级导师的系所平均录取率只有10%,被录取的学生是表现优异的一群,常具备多种才能,及强烈的教学动机。

  这些受过严格学术研究训练与实际教学演练的教师们,除了素质整齐外,也在教育系统下被赋予相当大的弹性与自主权,教师几乎可以全权决定课堂上使用的教材和教科书;换言之,教师的角色既非中央教条的「接收者」,也不仅是知识的「给予者」,而是扮演一个「中间伙伴」的角色,与家长和学生合作共同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调查,芬兰教师对学生最大的期许,正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兴趣,这一点的确成功地影响了学生的优异表现。

  由以上因素看来,芬兰学生表现优秀的原因其实是环环相扣的,仅管PISA测验的结果分析并无法提供一致性的标准答案,但针对表现优异国家教育系统与特色的观察,仍然提供了一些值得人思考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