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保山歌,亲们,德保有哪个地方好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6 04:02:17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德保荣华三姐妹山歌词

歌名:祥云
作词:唐艺心
作曲:春雷
演唱:雪莲三姐妹
所属专辑:《圆圈圈》
歌词:
听远方晨钟暮鼓悠悠长长
歌飞扬飞越天籁一道光芒
多向往雪山圣洁容颜绽放
我爱上你的美天下无双
酥油香格桑花开映红脸庞
手牵手走在熟悉古老牧场
六弦琴弹奏着永远的希望
想着你祈祷世世的吉祥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
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 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
和你一起飞翔
酥油香格桑花开映红脸庞
手牵手走在熟悉古老牧场
六弦琴弹奏着永远的希望
想着你祈祷世世的吉祥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
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 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
和你一起飞翔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
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 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
和你一起飞翔
歌手简介:
“雪莲三姐妹”由三位藏族女孩:日蕹思曼、哈思曼、可尔思曼组合而成。三姐妹出生在四川阿坝的偏远牧区,从最近的小县城到她们生活的小寨子,还得骑马翻两天的山路。生活环境虽然很闭塞,但高天流云、青山碧草却滋养了淳朴的山民:能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能跳舞。三姐妹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也变得能歌善舞。
歌名:《祥云》(山歌)
作词:唐艺心
作曲:春雷
演唱:德保荣华三姐妹
所属专辑:《圆圈圈》
歌词:
听远方晨钟暮鼓悠悠长长,歌飞扬飞越天籁一道光芒
多向往雪山圣洁容颜绽放,我爱上你的美天下无双
酥油香格桑花开映红脸庞,手牵手走在熟悉古老牧场
六弦琴弹奏着永远的希望,想着你祈祷世世的吉祥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和你一起飞翔
酥油香格桑花开映红脸庞,手牵手走在熟悉古老牧场
六弦琴弹奏着永远的希望,想着你祈祷世世的吉祥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和你一起飞翔
阳光照耀在圣洁的布达拉,点亮梦的方向祥云在飘扬
我的爱在歌唱,歌唱美丽家园
幸福在你胸膛,和你一起飞翔
扩展资料:
《祥云》(山歌)是一首歌曲,由德保荣华三姐妹演唱,于2002年被收录于专辑《对歌大全》中,此专辑共包含了62首山歌民谣。
德保荣华三姐妹由三位藏族女孩:日蕹思德、哈思保、可尔荣华组合而成,三姐妹出生在四川阿坝的偏远牧区,从最近的小县城到她们生活的小寨子,还得骑马翻两天的山路,生活环境虽然很闭塞,但高天流云、青山碧草却滋养了淳朴的山民:能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能跳舞。

壮族山歌文化及其蕴含的伦理思想浅析——以广西田阳县山歌为例

? ? 集居于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域的壮族,主要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文山州以及广东的连山,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有独特的文化,从古百越族群及西瓯、骆越部族开始,就产生了歌圩的风俗,壮语称之为“歌埠”、“隆垌”,俗称之为“歌圩”。“歌圩”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值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聚集于山坡上或田垌里,对唱山歌,以山歌寻求配偶,或以山歌交朋结友,传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以歌圩文化构筑成为一种歌化与诗化的特殊文化形态。

? 对于山歌文化的起源,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学者们一致认为,壮族山歌文化是在壮民族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传统。关于壮族山歌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对偶婚说。对偶婚说认为,壮族山歌文化起源于远古的族外择偶(对偶婚制)活动。持这种观点的论者,主要依据的是相关古籍和民族或地方志中的有关记载和民间传说。二是娱神说。娱神说观点存在争议。坚持该观点的论者认为,壮族山歌文化源于古代的民间宗教信仰,古人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通常祈求神灵保佑,便以歌赞神和乐神。山歌文化便源于此。质疑该观点的论者认为以情歌为主体内容的山歌文化不可能在严肃的娱神过程中产生,并认为用宗教解释山歌文化的产生缺乏科学性。以上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山歌起源的两种不同看法,虽说起源还没有弄清楚,但学术的讨论,确实可以指给我们不同的研究方向,促使我们更好地前进。

歌唱文化的风俗,代代传承,成为壮族一种特色文化,其典型就是以歌仙刘三姐为代表,她是歌圩的“儿女”,是壮族山歌文化的符号、形象代表;以当代观点来说,她亦是一种品牌。20 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府将壮族歌圩定为“三月三歌节”。每年的歌节活动,由政府主持,从农村转向都市举行,将之与改革开放的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即以山歌搭台,由经贸唱戏。后来再发展变成了影响广泛的“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将壮族的山歌(歌节)文化推向世界。

? ?山歌文化在整个广西地区分布广泛,其中以百色地区较为聚集,山歌的表现形式类型多样,下面以百色市田阳县的山歌文化作为一个代表,以小见大,粗略地阐述一下山歌文化。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是壮族歌咏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歌咏文化底蕴深厚,有壮、汉、瑶三个民族的各具特色的山歌,以壮族山歌为主体。田阳的壮族山歌有三个歌种:田州山歌、古美山歌、德保山歌。三个民族的山歌都反映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山歌作为壮族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交际手段是各种歌俗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歌师、歌手们的学歌、教歌经历透示出“熏陶+口传+歌书+磨练”传统的山歌传承模式。传统社会山歌的传承动力反映了社会的“奖惩”理论:对文化规范的遵守是通过作为社会控制手段的积极的奖励和消极的惩罚来实现的,从而形成“文化迫力”,而也正是社会、时代的变化导致“文化迫力”的改变,是使山歌传承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

?田阳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地处右江中游,总面积 2393.82 平方公里,辖 15 个乡镇,152 个行政村,总人口 33 万,境内居住壮、汉、瑶等民族,其中壮族占约 90%。境内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三种地形,中间低、南北高、东西狭、南北宽,素有“两山一谷”之称。南部石山区为喀斯特溶岩地貌,北部土山地区为砂页岩地貌。全县有大小河流 12 条,以右江为主干河,自西向东流经6 个乡镇。田阳县地处低维度,靠近北回归线,属南亚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平均气温 18-22℃,年无霜期多达 307-352 天,能够满足一年三熟需要。如此自然条件之下,田阳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西南蔬菜基地,盛产芒果,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芒果之乡”。农业的发达使田阳成为百色革命老区率先脱贫县之一。

? 在唐代以前,壮族地区尤其是桂西一代,仍处于原始氏族部落制末期的社会状态。壮族先民为农耕部落,散居在崇山峻岭和丘陵地带之中,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天然的交通险阻,不仅对外交往缺乏,各个部落之间各自为政,也没有密切的联系,“往往推出一长者为王,也不能远相统摄”。这样长期稳定的社会形态使壮族原始社会的解体十分缓慢。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田阳属秦属象郡。汉武帝平定南越王赵佗,在岭南建立在较为严密的郡县制度,田阳属增食县。这期间虽然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壮族地区的统治,但仍未达到直接统治的程度,只能仍然“以其故治”的治理措施(《资治通鉴》卷21);到东汉中央对岭南少数民族地区“羁縻而绥抚之”,为羁縻制度的开端。唐代以前,田州居民被称为“獠民”和“猎民”,宋代称为“西源蛮”和“广源蛮”,又称“土人”。宋时,朝廷认为田州土人“风俗荒怪”、“婚姻野合”、“杀人祭鬼”,或“掘人坟墓,藏其骸骨”等等,难以控制,于是设置羁縻田州,实行土官制,采取“以土人治土人”的办法治理。宋崇宁年间(1102-1106 年),岑翔率兵平定右江一带诸峒(其组织形式类似部落),并定居田州,田州土司制度从此形成,岑翔为田州岑氏土官始祖。自此至清光绪元年(1875 年)改土归流。这种“树其首长,使其绥抚”的以夷治夷的统治政策,使田阳壮族地区氏族部落的社会结构及其生活方式的解体十分缓慢。社会进程的缓慢影响到文化的发展,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田阳壮族的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原始古朴色彩。这些在图腾崇拜、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风俗习惯上都有反映。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缓慢的社会进程使田阳壮族文化的发展如一条缓缓的稳定流淌的河流,是田阳壮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重要因素。

? 田阳县是百色地区建置最早的县,壮族文化资源灿烂丰富,民族风情浓郁。2002年布洛陀文化遗址在田阳县的敢壮山发现,敢壮山被认为是壮族文化的发祥地。田阳县内保存有许多古老的、原生态的壮族文化,如歌咏文化、布洛陀文化。田阳壮族民间普遍喜爱对唱山歌,歌咏文化发达。李调元《粤东笔记》:“东西粤皆尚歌,而西粤土司中尤盛。”壮族人们的生活意愿、理想追求、情感交流、生产知识、历史故事、道德规范、天文地理、物候气象等,都以歌的形式来表达和传播,以歌代言,无处不唱,无事不歌。民间崇拜鬼神,信仰布洛陀,布洛陀神话、传说、古歌、《布洛陀经诗》在民间普遍流传,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九开始到三月初九,在敢壮山上举行大规模的祭拜布洛陀活动,并形成敢壮山歌圩。

?在田阳,田州山歌最丰富,流行的区域最广泛。田州山歌主要流行在田州镇、百育、头塘、玉凤、坤平、那满、那坡等乡镇,范围为右江河谷及田阳北部土山地区;田州山歌有欢歌、赞歌、孝义歌、目莲土经歌、结义歌、情歌等四十多种;曲调为微调式,一调多用,问字要音,句式结构及押韵均较自由,多以五言为一句,长短句为补,内容多少不论,最短四句,最长可达数十至百行,以抒情见长。如《启歌》:想乐出家门,想欢上山岭;乐就乐正月,欢就欢早春。三月雨淋地,四月把田耙;夫妻忙做活,送饭到田埂。另一首《问巾歌》:男:今日阳光热似火,出汗没有巾来抹,用手抹太辣,妹送巾给哥。妹:哥问妹要巾,妹妹对哥说,巾挂在星上,巾挂太阳角,哥要就判断,别要石头来打落。

?有些歌俗是单纯因唱山歌而成俗的,如一些歌圩、歌会,而很多歌俗是伴随其他的民俗事像出现,或是因为其他民俗事像的出现而出现。通观壮族人们唱山歌的时间、场合,往往是重要的或有特定意义的时间、场合,如出生、满月、祝寿、婚典、丧礼等人生礼仪,或者是某个纪念性节日,破土动工、上梁、如火等等,在这些时间、场合中,人们聚集在一起。人多而有交流,山歌作为最能够表情达意的言语方式而成为人们的首选。在壮族民间普遍的以歌代言,已经证明了山歌比言说更能表达出人们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母娘岩与敢壮山歌圩》的民间传说中就已经表明山歌比言说更佳的表达功能:祖公布洛陀接受了子孙们的祝寿,为表达自己高兴之极的心情而唱起山歌,子孙们在这样重大的场合也是用山歌与各方远道而来的亲人们倾诉思念之情,相互交流。要言之,山歌的能够充分表情达意的特长使它成为一些重要社交场合的首选交流手段。如在人生礼仪的几个阶段所唱的特定的歌,都是为了交流,表达言说无法表达的意思。可以说,在壮族人们的心目中,山歌是一种比言说更高级的表达手段和工具。人们在唱山歌、对歌的时候,享受的是思想交流的快乐和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酣畅淋漓的表达出来后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满足。2004 年的春节举行的山歌比赛,玉凤一位 28 岁的女歌手获得冠军,上台领了奖她用山歌向评委们致谢,表达自己获奖是得到了评委们的支持,时任评委的黄达佳马上用山歌回应说,阿妹唱得好,是自己有水平,与评委们无关。这样一推一脱,两人竟仅仅因为相互赞扬、相互谦虚而在台上就唱了 40 分钟,最后因时间关系才依依不舍的结束。歌咏文化是生命体验的文化。不进入那个生命体验阶段,就不能进入那个文化状态。文化不只是学到的,还是体验的结果。到歌场中体验,在对歌中体验,体验越多,理解越多,爱之愈深。2004年敢壮山歌圩上一位田东来的老歌手形象的道出为什么对歌的人能够如痴如醉,胶着在一起,越唱越有精神:“像牛打架,不觉得累。”这完全是壮族人本性的自然、本真的流露,生命的激情燃烧。在这种燃烧中体验快乐。唱歌已经成为生命的一种需求。壮族人们在不断的寻找体验的机会,在生活中本性的不断流露,生命激情的不断燃烧,于是在壮族人们对生活中才会出现如此多的歌俗。

?综上对田阳山歌为代表的壮族山歌的分析,壮族山歌的传承和发展,有力地加强了壮民族的民族情感的延续,为壮民族文明的传承﹑为区域壮民族文化的重构﹑为先进文化的建设以及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等都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德保红枫节是什么时候德保红枫节活动安排

虽然已经要到冬日了,可是德保这里的赏枫叶活动才刚刚准备开始,这场枫叶节活动,不仅可以欣赏着满山的红叶,还可以有着很多民俗表演可以观赏,非常值得大家去一次这个红枫节的啊!德保红枫节是什么时候为了让更多游客能观赏到这迷人的景色,11月30日-12月31日,广西德保县将举办年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活动。德保红枫节活动安排在这期间,除了观赏红叶,你还可以看到大型特色民俗巡演、火龙表演、山歌比赛等一系列浓厚的特色活动,华彩绽放,期待你的到来。赏民俗寻传统品文化德保矮马方阵、舞狮方阵、壮拳方阵、舞龙方阵以及抬阁方阵等精彩表,让人眼花缭乱,而届时,舞象方阵、末伦道方阵、陀螺方阵、花篮方阵、鲤鱼方阵等也将参与民俗巡演,视觉盛宴,即将上演。“火龙”舞动激情四射火龙炫彩火树银花。据了解,火龙表演在德保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当地一项古老、吉祥、喜庆且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和民间习俗。德保人民凭着对舞火龙的执着和热爱,完整地保留了这一项珍贵的民俗文化活动。德保壮族山歌比赛德保壮族山歌,在当地叫做“土歌”,在德保的山山寨寨唱了一年又一年,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乾隆“三大家”之一的赵翼任镇安府知府时,有感于“歌圩之风”赋诗《土歌》传世,赞叹“郎唱侬酬歌不了”的情致意境。20世纪30年代,世界著名语言家李方桂所撰写《天保土歌--附音系》广传海外。这里的人们热爱山歌,爱唱山歌,逢年过节,圩日吉日都以山歌抒发,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公园里,处处都听到山歌飞扬。年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主要活动一览表明天这个德保红枫节就要开始了,如果大家想要再在秋日的末尾看看美丽的枫叶的话,就来这里吧!

敬德镇的地方民俗

德保县民情淳朴。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稻作风俗有开耕、播种、祭青苗、洗剪具等。祭青苗在农历七月间,旧时闭城门,禁行人,户间各户烹肠煮酒于田间聚饮,一日而罢。饮食风俗有打血、筐烫肉、血肠、酸肉、酸鱼、霉干菜、竹棒饮、豆腐团、麦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鸡、金锅饭、马由炒冷饭、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红薯窑、花生窑等。婚俗中有答歌为婚,结婚中有定婚礼、结婚、包办婚礼,还有分姓、送种子、哭嫁、拜别父母、赏新娘、三朝回门认新等各俗。生育风俗中有安神、求花、出生小孩、满月、百日、盘花扣销、、挂彩等习俗。节日庆贺习俗除夕、元宵、土地公、扫墓、端午、牛魂、中元、中秋、霜降、送灶王等风俗各异的节日。牛魂一节每年于农历五月举行,是日,乡间各户染五色糯米饭,宰猪祭礼供奉耕牛,用鸡、鸭肉来犒劳耕牛。小孩则拿鸡肉、五色饭到野外聚餐。俗称“收牛魂”。送灶王节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举行,各家烧香点烛,用酒、肉等祭品送灶王上天。次日到除夕,各户就为先禁忌地修房、打扫庭院。社交风俗有:交同年、交情意、认干爹娘等。山歌对歌习俗多在歌圩节,全县共有小孩、青年、老人欲圩节29个,是广西歌圩最多的县份之一。从正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二十六日,各地有间隔地举办斗歌、情歌等会唱和赛歌,还有自由对唱等。【文化活动】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来相当活跃,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末伦、捞虾舞、山歌等,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德保壮剧属南路壮剧,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很受群众欢迎,现壮剧常用的唱腔曲调有马隘调、平板、叹调、喜调、哭调、采花、高腔等,拌奏乐器有马骨胡(是主奏乐器),配乐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时具有和声色彩,深厚悠扬,悦耳动听,很有民族情感。德保山歌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在壮家瑶寨,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为一句,有平仄、有押韵。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以两人为一组合唱,有高低声两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有高低两部声,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近年来,在各乡镇歌圩、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县、乡、村分别举办山歌比赛,吸引成千上万听众,很受群众欢迎。【群众体育】德保县是崇尚体育运动的传统县份。流行于农村的群众体育活动项目以篮球、陀螺、鸡毛毽、舞狮为主,尤其以篮球最为活跃。还在民国时期,德保县(时为天保县)组队参加广西第六区篮球赛荣获了第一名。解放后,德保县城乡篮球活动更为活跃,大凡中心小学所在地和较大的自然屯,都建有篮球场,大的村屯有男女篮球队,每逢工余闲间,屯与屯互访。每到重大节日各乡镇均举办篮球赛。此外,全县中小学校每年还举办“萌芽杯”小学生篮球赛,中学生篮球赛等。近两年来,全县农村群众利用传统歌圩节举行篮球赛更是盛况空前。全县18个乡镇都有自己传统的歌圩节,各乡镇的歌节时间分布各不相同,每逢歌节,附近乡镇都会派出本乡镇的篮球队、山歌队前去捧场,每次比赛都有10支以上球队参加,农村里就流行着这么一句话来形容德保篮球的盛况,“哨声不断,赛事不断,友谊不断”。歌圩节篮球比赛大部分经费群众自筹,也有乡镇和部门的资助,一般历时3—5天,观众少的一万人次,多的五万余人次。 2003年10月,德保县组织代表团参加全市“十个千”文体活动,获男子篮球比赛第一名殊荣,得到了市领导的表扬。自治区体育局、广西体育彩票中心对德保县农村篮球运动发展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决定从2004年起,每年在德保举行一次全县农村篮球联赛。今年德保县“中国体育彩票杯”农村村级篮球联赛是德保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村村级篮球联赛。【旅游景点】有云山叠翠、鉴水潆洄、独秀擎天、响泉流韵,还有新辟的曲桥柳阴、西湖回澜、响水瀑布、虎洞酒香、吉星奇洞等旅游开发景点以及代表百粤民族的百粤坡,吸引众多骚人墨客。云山云山壮话叫“珠山”,就是珠宝之意,它与屹立于县城以西3公里处的西山为姐妹山,相传两姐妹从云南一路赏景而来,妹妹来到小西湖时,见到那里风光妩媚,留足观看,便化为今天的西山,是德保十景之一,名曰“西山夕照”;姐姐来到今天的德保县城,回首看着妹妹便凝注在这里,成为今天独秀峰,也为德保十景之一,名曰“独秀擎天”,独秀峰,又名珠山,位于县城偏北,为云山配岳。山峰像一支青笋,山腰峭壁镌“云山”二字,下有“配岳”两字,笔迹遒劲。独秀峰山岩玲珑,幽胜天成,石缝罅间,盘生古榕佳树,四季葱郁。峰脚正南面,有天然岩洞,叫毓秀岩。由此洞向左走约百来步,有石级直上至慈云洞,洞内建有李真人阁和观音阁。由慈云洞沿石级往下二十余级,右边有一亭阁叫紫霞亭,亭后有一联:“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民国29年,紫霞亭被日本飞机炸毁,由此亭左蹑上二百余级,有一天然洞,叫流云洞。洞中豁然,别有天地,穿洞而出,倚崖建有一宫阁,名叫钟灵阁。清代和民国年间在此祀关圣帝君与诸葛武侯。阁中挂明代青铜钟和清代铁钟各一口。钟灵阁右侧是八仙宫,为独秀峰最大宫阁,置身于此,凭栏纵目,远处层峦叠嶂,田畴村舍,错落有致,脚下楼宇参差,鉴水环抱城郭,令人陶醉在诗画中。从八仙宫右侧拾级而下,有一天然小洞,名为古佛洞,为祀福寿三星之地。该胜迹清代时建有各种式样宫阁8间,现存3间,改建1间,有历代名人诗题、字刻石33幅,其中明代1幅,清代30幅,解放后2幅。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赵翼的《独秀山古榕树歌》诗曰“秀山耸削无寸土,其上乃有榕树古。咄尔托根何奇哉!不以土植以石栽……”,赞美独秀峰优美景色。鉴水又叫“鉴水潆洄”,源头出自都安乡三合村的鉴山脚下,其水河床潆洄如带,水质浩白如镜。其主要风景点有鉴隘塘(今三合电站处)、小西湖、响水瀑布等。赵翼曾有《鉴隘塘瀑布》一首诗曰“惜哉远落蛮徼内,未与天台庐阜名争驰……”盛赞弦目惊心的鉴河飞瀑奇景,“响水瀑布”滩地全长400多米,有四处瀑滩,滩宽30米左右,间隔约100米,滩头两岸,稻田井然,岩滩礁石上布满着洁如绿珠的葛仙米,水从数丈高崖滩瀑跌而下,震声如雷,洁花如梅,烟雨如氲,每当晨曦折照,虹桥披金,美不胜收。曲桥柳荫俗称九曲桥。鉴河缓缓地流过千山万壑。到德保县城东形成一个大回旋,注成无数洲屿。1981年利用这天然景观建曲桥回廊300米,铁索桥30米。石拱桥三座,把十多个沙洲和小屿肩连为一体,行道间,植棕榈、杨柳、小叶榕、相思、斑竹、木棉等南方特有园林树种,小屿间,起碧涟等榭亭,河面上立当地民间传说中珍姐捞虾塑像。这里一年四季碧水涟漪,修竹蓊葱,榕荫匝地,采禽翔伏。度步于此,忘城市之喧嚣,喜林泉之在目,82年开放游览时,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罗立斌撰联:“鉴水廉泉培懿德,芳山胜迹保文明”。吉星岩吉星岩前的一棵千年古桐和一棵桑树王就象是吉星岩的两个守护神,巍然矗立,直插云天,阳光从茂密的枝叶中点点渗透,闪烁迷离。吉星岩洞口开阔,洞顶高悬,岩口顺着滕蔓滴下的水连成珠链,仿佛古代美女额头的绚丽装饰。进入岩洞,里面的万千气象令人叹奇。大小钟乳石林次栉比,姿态栩栩如生,高大的“神象”,多彩的“海底珊瑚”、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黝黑的“天下第一钟”,就如同技艺精湛的石匠潜心雕凿出来的作品一般,那么逼真而富有意趣。2003年底,吉星岩被评为百色18大景点之一。投资5000万元的吉星岩开发区已完成规划评审。老虎洞因洞内钟乳石纹样与虎皮极为相似而得名。德保酒厂的天然酒窑,有中国最大的恒温酒窑之称。幽深的洞内,坛坛美酒暗香浮动,开启之日定是天地同醉。正是老虎洞内深酒巷,新醅陈酿醉八方。德堡山明水秀,明丽的山水自然出好酒。2003年底,老虎洞景区通过自治区旅游局规划评审。2005年初,德保县招商投资500万元开发老虎洞的“红色旅游”项目,老虎洞成为连接百色右江旅游带与靖西、那坡旅游带的必经之地。红枫林德保境内约有十万亩红枫林,每年10月至次年2月,德保红枫五颜六色,披满山头。故有德保红叶赛九寨的说法,2004年,德保县开展红叶摄影活动后,大批区内外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观光客云集德保,德保红枫已逐渐成为百色红色之旅的一个瞧点,成为继华银铝业工程后世人注目的一张德保新名片。题图:德保县田园风光

德保红枫节是什么时候?德保红枫节活动安排

虽然已经是冬天了,但是德保这里的赏枫叶活动才刚刚准备开始。这次枫叶节活动不仅可以欣赏满山红叶,还有很多民俗表演可以观看。这次红枫节,大家都非常值得去!德保红枫节是什么时候为了让更多的游客欣赏到这迷人的景色,广西德保县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1日举办“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德保红枫节活动安排期间,除了观赏红叶,还可以看到大型民俗游、火龙表演、民歌比赛等一系列强势特色活动。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期待你的到来。欣赏民俗,寻找传统文化德国小马广场、舞狮广场、壮拳广场、舞龙广场、抬阁广场等精彩台令人眼花缭乱。届时,舞象广场、墨伦路广场、陀螺广场、花篮广场、鲤鱼广场也将参与民俗游,一场视觉盛宴即将上演。“火龙”激情共舞。火龙,七彩火树,银花。据了解,火龙表演在德保县历史悠久,是一项古老、吉祥、喜庆而又独具特色的地方传统和民俗。德国人民凭着对舞火龙的执着和热爱,完整地保存了这一珍贵的民间文化活动。德保壮族民歌比赛德保壮族山歌,被称为“地方歌曲”,在德保的山寨山寨里年年传唱,代代相传。龙“三大宗师”之一的赵翼任镇安府知府时,感慨“歌圩之风”已从0755年流传至79000年,盛赞“郎不能唱农赏歌”的意境。20世纪30年代,世界著名语言学家方桂丽的《土歌》在海外广为流传。这里的人们喜欢唱民歌。他们在节日、圩区和吉祥的日子里用民歌来表达。田野里、村巷里、公园里,到处都能听到民歌。年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观赏月主要活动一览表这个德保红枫节明天开始。如果你想在秋末看到美丽的枫叶,就来这里吧!

德保县的社会事业

民国年间,天保县府建设科配农、林技佐人员,负责指导和管理农、林技术事务。解放后,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59年德保县人民政府成立科研室。次年,组建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科委),设主任1人,由县监委副书记兼任,科技员1人。县属各单位建立科技机构,开展科研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县科委被撤销,1972年在县生产指挥部计划小组内设科技员2人。1973年成立科技局,设局长1人,科技员3人。1977年增设工人2人。1978年恢复科委机构,设主任1人(由县革委副主任兼任),副主任1人。1981年9月增设副主任1人,科技员、工人若干人。 清康熙七年(1668年),通判彭权捐资开始兴建镇安府学,未设教员。各州县入学读书的人很少。乾隆八年(1743年),镇安知府陈谟创建秀阳书院,十三年前后于府治东、西、南、北四乡各设一所社学,并设立教授一名管理教育事务。民国5年至10年,在天保县城设立育德、达才初等小学、县立大成高等小学、女子小学各1所。16年开始实行男女同校。22年天保县共有初级小学校105所,教员107人,学生4374人,高级小学校24所,教职员42人,学生1314人。24年,天保县有乡中心国民基础学校25所,教职员40人,学生1879人;村国民基础学校249所,教职员225人,学生9736人。26年4月。天保县和敬德县联合办天敬联立国民中学。31、34年天保县和敬德县分别设立国民中学。35年天保县有中心国民学校27所,教员148人,学生4680人;国民基础学校266所,教员268人,学生8247人。36年敬德县有中心国民学校11所,教员77人,学生880人;国民基础学校87所,教员87人,学生2610人。37年,天保县有大专文化程度28人,高中文化程度232人,初中文化程度967人。解放后,教育事业虽经过曲折的历程,但有了长足发展。1952年,德保县有小学712所,在校学生43236人,有教职工1112人。此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教育事业也有新发展。1957~1958年贯彻毛泽东主席“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指示,调整学校布局,加强教育工作。1958年有小学652所,在校学生40973人,有教职工1256人;有初中7所,在校学生3076人,有教职工132人。此后,还改革教育制度,推行“九年一贯制”学制和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半耕半读的半日制),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和劳动实践。对如何搞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做了探索,但受到“左”的思想干扰,收效甚少。60年代初遇到国民经济困难,教育事业走下坡路,在校学生锐减,1963年小学在校学生数只25556人,中学生1124人。1965、1966年在校学生数才恢复到1958年数。“文化大革命”初期的1967至1968年,学校师生停课“闹革命”,教师多被当作“臭老九”批判。1969年学校恢复上课,1970~1974年实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大队(村公所)设小学附中,取消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招生入学,生源文化基础不一,小学教师充任附中教师,教学质量大大下降,耽误了这一代人的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至1980年,教育事业处于恢复时期,1979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小学布局进一步调整。1980年有1190个小学(含教学点),在校学生4362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2.8%,有教职工2374人;中学有21所,在校学生8761人,有教师671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学校加强了党的领导,在师生中开展尊师重教活动,注重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教育,学校教学工作走上了规范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增长,学校设备大有改善。至1990年各中学和部分完小起了教学楼;小学调整为1022所(点),在校学生4652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5.9%,有教职工2958人;中学23所,在校学生8638人,教职工700人;并有职业中学3所,民族中学1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学生深造,考上大专院校858人,同时为本县培养了一批中等技术人才。 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历来相当活跃,民间的戏曲更是丰富多彩,流传于本县的地方戏剧和歌舞主要有壮剧、木偶戏、末伦、捞虾舞、山歌等,而以壮剧和山歌尤其为群众所喜爱。德保壮剧属南路壮剧,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德保山歌民间叫“吟诗”或叫“唱欢”,在壮家瑶寨,男婚女嫁、劳动生产、逢年过节、谈情说爱等场合,多以山歌来表达喜庆、欢乐、爱情等。壮族山歌分为南路山歌、北路山歌系。南北路山歌都以七言为一句,有平仄、有押韵。南路山歌以四句为一首,以两人为一组合唱,有高低声两部,唱出的山歌高亢、激情、清雅、动听。北路山歌以八句或十句为一首,一般以3至7人为一组来合唱,有高低两部声,歌声雄壮、稳定、悠扬、振奋、引人。山歌历来是采取自唱、对唱、合唱的形式,通过山歌抒发感情、赞颂好人好事、抨击时弊、揭露坏人坏事。在各乡镇歌圩、春节或其他重大节日,县、乡、村分别举办山歌比赛,吸引成千上万听众,很受群众欢迎。德保县的文化、艺术活动,俗称"呀嗨戏"或“马隘戏”,它具有浓郁的民族风俗和地方特色,很受群众欢迎,现壮剧常用的唱腔曲调有马隘调、平板、叹调、喜调、哭调、采花、高腔等,拌奏乐器有马骨胡(是主奏乐器),配乐器有土胡、二胡、三弦或秦琴及笛子等。演奏时具有和声色彩,深厚悠扬,悦耳动听,很有民族情感。德保县民情淳朴。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饮食风俗有打血、筐烫肉、血肠、酸肉、酸鱼、霉干菜、竹棒饮、豆腐团、麦茂、米茂、南瓜甜酒、南瓜鸡、金锅饭、马由炒冷饭、打菜包、珍珠酥、糯米炒油肝、五湖四海、红薯窑、花生窑等。生育风俗中有安神、求花、出生小孩、满月、百日、盘花扣销、挂彩等习俗。俗称“收牛魂”。社交风俗有:交同年、交情意、认干爹娘等。德保县民情淳朴,县内壮、瑶民族风俗各异。 解放前,民间体育活动由民政科管,学校体育活动由教育科主管。解放初至1957年,体育活动由教育科主管,具体工作由文化馆负责,1958年设立体育运动委员会,置副主任、干事各1人,主管学校和农村体育。1970年由县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宣传小组派一名干事专管。1972年由文教小组派一名干事兼管。同年下半年成立体育小组。由军管代表任组长,配干事1人。1973年下半年撤销军管,成立县体育委员会,配主任1人。秘书、干事、工人、教练8人。1981年配备主任、秘书、干事各1人,教练员5人,工人1人。1983年成立田径、篮球两个体育协会,共有会员61人,其中田径协会27人,篮球协会34人。各协会分别设主席1人,副主席若干人。每协会分设教练、科研选材组。1984年,人员变动,新任命主任1人,会计1人,教练4人,其中篮球、田径、举重各有1名中级教练。到1990年底止,全县通过办业余体校办法,先后向百色地区民族体育中学校输送田径、举重、游泳、水球、拳击、射击、射箭等项优秀运动员47人,向广西体育运动学校输送5名优秀运动员,向广西体育工作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名,在输送的优秀运动员中,多次代表地区、自治区、全国参加上一级比赛,有4名优秀运动员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

德保好玩吗德保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德保是一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虽然说很多朋友都不怎么了解这里,本篇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个城市究竟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德保好玩的地方有哪些广西的西南部靠近鉴河的岸边有一个名叫德保的城市,跟靖西市和那坡县一样,都处在与百色右江河谷相连接的咽喉要道之地。它在百色地区以拥有美丽的枫叶林而出名,是壮族马骨胡艺术之乡。
德保的城市面积并不大,人口也不多。她的名字于1951年8月由敬德县和天保县合并,各取后面一个字,故得名“德保县”。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德保:德保县在公元前223年秦军平定百越之后,开始划入秦国的版图,正式置于象郡的管辖之下。到了汉代则属于益州刺史南部__郡句町县的领地。晋代之后,一度并入宁州的兴古郡,唐代的淳州、安德州,宋代的西路邕州和元代的镇安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镇安路改为镇安土府,府治移建于废冻州(今德保县治)。清朝改土归流为镇安府,并添设附廓县,叫天保县。民国置府废县,恢复道制,天保县属田南道。尽管如此,在整个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德保始终是一个“德行天下,保福人间”的福地。
这座掩映在层层叠翠之中,依山而建的沿边小城,已在神圣之地与世俗之所中间徘徊摇摆了数千年。
从德保县城到靖西市岜蒙鉴河源头,大自然之美随处可见,登高望远的开阔风光令人神魂颠倒,在云山叠翠、鉴水潆洄的河谷上游地区,独秀擎天、响泉流韵;蕉林、稻浪、蔗地、水车、古榕、垂柳,以及掩映在婆娑树木之中,依山而建、沉静的村庄,这一切,让德保成为中国最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时至今日仍魅力不减。在这里,天堂与尘世的距离非常靠近。德保人认为,天堂与尘世往往比我们想象中的更为接近。而在“德行天下,保福人间”之地,你便能拥有超凡入圣的灵性体验。
身处福地,人们往往觉得来德保,就有宝得,似乎幸福总是唾手可得,但也并非总是如此;人们可能会开心愉悦,也可能并非如此。然而,只要身处其中,我们就一定会拥有发生彻底改变自我的能力,我们会不禁剥去那些如此那般定义我们生活的太多的层层虚假伪装与奔波劳碌,进而看到更为深邃、更为本质的东西。
云山上的李真人阁和观音阁就是德保的完美典范。伴着脚下大理石地板的些微凉意,你走进了慈云洞,眼观主殿观音菩萨像,耳闻曲调悠扬的音乐,顿感内心安宁,灵性开悟。即便你不是佛教教徒,也能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激流涌动。
小小的云山上除了有令人感到清净的寺庙之外,还有贯穿整座山体的天然石洞——流云洞。洞口前建一亭,叫大有亭。清乾隆年间,知府傅取将大有亭改为山神庙,并把洞堵塞。由此岩洞向左走约百来步,有石级直上至慈云洞,洞内建有李真人阁和观音阁。由慈云洞沿石级往下二十余级,右边有一亭阁叫紫霞亭,亭后有一联:“名高北斗星辰上,诗在千山烟雨中。”据说当年一名被贬官员到天保县任职后,就在云山上开辟了我脚下这条登山小道,并在山间建起一座羊角紫霞亭。想想看,望着光亮的中心看时,是一片寂静,而一个无法摆脱宿命囚笼、被本能所征服的文人骚客,在朗朗月色之下,孑然一身来到紫霞亭,把酒临风、赋诗赏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位于云山脚下的秀阳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八年。这里应该是德保人最为尊崇的书香之地。这座由光绪皇帝亲书“教衍云岩”匾额的书院,咸丰年间曾经毁于兵燹之灾。后由署知府林苑生在光绪十四年(1888)移建于城内东隅。十六年改建于城外试院东偏,建有正学堂三间,实学斋五间、实用斋三间,希贤堂一间、厢房两间、柴房两间,头门、仪门、龙门、照壁齐备,周围建有土墙。清代戍边名将冯子材为书院大门题联:不看破义利关何须讲学,要认识忠孝字才是读书。广西历任巡抚,如刘长佑、徐延旭、马丕瑶、黄槐森等均向书院捐赠了不少书籍。
给这座城市添上另一笔浓墨重彩的是桥。鉴河缓缓来到县城中心,接纳了马安河、汉龙河、布莱河等河流,形成水绕山城,山环水城的江南水乡。众水环绕,曲抱五身的德保城,如月如弓产凤麟。因城中多水,故桥比比皆是。大的有南桥、永济桥、西桥、东安桥、通灵桥、勾桥、北桥,此外还有许多叫不出名的小桥。整座县城山水相依,小桥流水,简直就是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卷。
据有关史料记载,镇安府城池宋元时为土城墙,设东、西、南三门。可见,东桥、西桥、南桥从宋元时起便是从城内通往城外的必经桥梁。因此,只要沿着街道笔直朝东走,大约200米的路程,之后,你就会看到一座桥。这是一座建于清朝的五孔石拱桥,桥身、桥面及其栏杆均由一块块长约80厘米、宽约30厘米的石灰岩砌成。每一块石头都经过精雕细凿,石块间的承接处严谨细密,俨然一座坚不可摧的石桥。
1981年,当地政府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修建了一条300米长的曲桥回廊和一座30米长的铁索桥,并用三座石拱桥把十多个沙洲和小屿肩连为一体。岸边人行道上,也植有棕榈、杨柳、小叶榕、相思、斑竹、木棉等南方特有的园林树种。这里一年四季碧水常流,修竹蓊葱,榕荫匝地,采禽翔伏。除了小屿上的榭亭之外,河面上还立起了一尊取材于当地民间传说珍姐捞虾的塑像。
每次造访这座城市,我都会陷入到一种意想不到的平静安宁的情绪中。德保也许并非天堂,但那柔和的空气和悠闲的氛围,为这片本来沉重的土地平添了一丝轻盈。世上总有一些地方,人们原本只想花上几天时间,到此游玩取乐,结果却在不经意间,逗留了一生的光景。而德保便是其中之一。
一个地方有桥,就会有塔。像文昌塔、文昌阁、芳山亭、八仙宫以及孔庙等,这些亭台楼阁和曲桥柳阴,相得益彰,相映相衬,折射出德保浩瀚的人文景观。图为德保巴头文昌阁。(德保县委宣传部提供)
一个地方有桥,就会有塔。像文昌塔、文昌阁、芳山亭、八仙宫以及孔庙等,这些亭台楼阁和曲桥柳阴,相得益彰,相映相衬,折射出德保浩瀚的人文景观。生活在这里的人,因景兴诗,因景作赋,因景生情。所以,他们用活跃的思维把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乡的眷恋,对山水的情有独钟,通过山歌、壮剧、绘画、摄影、文学等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形成多姿多彩的民间民族文化。
壮剧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戏剧,其伴奏的主奏乐器是马骨胡,而马骨胡艺术的发祥地在德保,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珍贵“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马骨胡音色清脆、透亮、悠扬,音质高亢,富有穿透力,被誉为壮族民间原生态音乐的天籁之音。马骨胡之所以能够成为壮族传世乐器,与其自成一体的演奏技艺有关,如弓法、指法和曲牌等。大型原创壮剧《壮乡春早》一直流传覆盖桂粤滇黔及东盟各国就是最好的佐证。
说到马骨胡不得不提动物之宝:德保矮马。德保矮马,古称“果下马”,是世界上最矮的马种,现存栏最矮的仅有78公分。德保矮马与英国设特兰矮马同为世界两大矮马源流体系,设特兰矮马属人工矮化培育,而德保矮马是古老的遗传基因自然形成,是以“德保”冠名的特有种动物。这个西汉“果下马”的后裔,具有乖巧温驯、灵巧耐驮、坚忍不拔等特点。因此,既可当坐骑,又能拉车和负重,并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德保矮马备受皇家喜爱,自北宋时代起就被钦定为朝廷的贡马。据《镇安府志》记载,镇安每三年都要给皇上进贡矮马三匹。朱元璋称帝第一年,德保人岑天保不远万里,骑着矮马进京朝拜,朱元璋亲眼见到史书中记载的“果下马”,欣喜之余授予岑天保冠带和镇安土知府世袭官职。故德保矮马有“吉祥如意马”、“升官发财马”之说。
试想一下:骑着矮马在红枫纷飞的日子里寻找枫林下最美的“枫”景线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在枫叶之国加拿大,在中国香山或九寨沟,观赏红叶均以秋日为佳。而在德保,红叶却是秋也喜人冬也艳,是全球冬天唯一能观赏到红枫的地方,甚至到了让人百看不厌,舍不得,放不下的境地德保境内有十万亩枫叶林,是全国最大的红枫森林带。这里的枫叶林主要集中在巴头、马隘、那甲等乡(镇),其红叶可观赏长达3个多月。红枫种类繁多,周期较长,色彩颇丰,品位极高,多处成片分布。放眼望去,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蔚为壮观,令人叹为观止。德保的红枫五颜六色,披满山头,不同的时间段具有不同的色彩变化及观赏效果和韵味,不同的景点都浓缩了不同的景致经典——
第一阶段,七彩斑斓。整坡的枫树,绿色、浅黄、嫩黄、橙色、红、深红、鲜红,犹如色彩斑斓的海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第二阶段,层林尽染。漫山红遍,枫叶流丹,艳若红霞,光彩夺目,似乎聚集了所有的力量绽放这一叶叶红,将一生的热情释放得淋漓尽致。
第三阶段,挽叶飘零。风乍起,一地落英缤纷,那一片片红叶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花,长在枝头,使人震撼,飘落尘土,令人怜惜。让人忍不住拾起一片又一片的红叶,想要留下它的美。
到德保色观赏枫叶最佳观赏时间是每年十一月中下旬至次年一月,三个最经典景点地是:一是红叶森林公园,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2013年“中国最具网络人气最佳秋色观赏地”,距离县城仅有3.5公里。在那里可以骑矮马赏红枫、观看红枫湖山水实景演出、参与矮马骑行体验游;二是巴头孔务红枫景区,距离县城仅有18公里,那里是经典的“红枫婚纱摄影基地”,沿途连绵十万亩红枫尽收眼底;三是巴头多勾红枫景区,距离孔务红枫景区仅有9公里,到那里会让你置身于满山染红的“摄影天堂”、“秋色世界”,尽赏红叶之美。
德保,天保。上天赐给德保的又何止这些!像恐龙时代的孑遗——苏铁;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享誉中外的著名品牌——天保茴油;以及享有千年盛名的蛤蚧酒等,用“物华天宝”来比喻德保一点也不为过。
“山深箐密,气候多乖,春极寒,夏不暑”《镇安府志》;“镇安沿边与安南接壤处,皆崇山密箐,斧斤所不到,老藤古树,有洪荒所生,至今尚葱郁者。其地冬不落叶,每风来万叶皆_,如山之鳞甲,全身皆动,真奇观也。余尝名之曰‘树海’”《檐曝杂记》。这些文字,皆真实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对德保的迷恋与赞赏。
来吧,春夏秋冬,德保的美无所不在,无论是掠影还是闲游,你将沉醉这长长画卷中,乐不思返。

亲们,德保有哪个地方好玩

德保县旅游资源丰富,有云山叠翠、鉴水潆洄、独秀擎天、响泉流韵,还有新辟的曲桥柳阴、西湖回澜、响水瀑布、虎洞酒香、吉星奇洞等旅游开发景点以及代表百粤民族的百粤坡,吸引众多骚人墨客。马凉华表 马凉华表在巴头乡马亮屯范围内,于田垌间,有两山对峙,俨若华表实地而立,秋收时节,当晨曦初照,在满垌金黄色的稻谷衬托下,两座巨大的华表像镀上金黄色的粉巍巍地直插天表。鉴水潆洄 鉴水潆洄胜景意指鉴水。鉴水源出都安乡三合村鉴山脚下,其水河床潆洄如带,水质浩自如镜,流至县城西l公里处,河床形成断崖,遂成瀑布,命名"响水瀑布"。该瀑布滩地全长400多米,有四处瀑滩,滩宽各30米左右,间格约100米,滩头两岸,稻田井然,岩滩礁石上布满着洁如绿珠的葛仙米,水从数丈高崖滩瀑跌而下,震声若雷,洁花如梅,烟雨氤氲。每当晨曦折照,虹桥披金,美不胜收。盘石坐镇 位于龙光乡平圭村头,该名胜四周有青山环拱,一峰兀耸于田畴问,蔚如玉笋。山腰环筑一米厚、高3米余的石墙,有南北两拱门纡盘至顶。山顶有棵根丝盘结、苔藓侵茎、榕阴匝地的古榕,榕阴下有一平展如镜的大石,大石边又有八九块长、宽、高约2米的方石。垒叠而起,其形壮观,相传古时夜间曾有仙人在此对弈。云山叠翠 该山为县城主峰,屏立于县城北面,海拔875米,山体为石灰岩山质。山峰秀拔,肩交独秀峰,肘腋莲城。明代时筑有小蜿蜒至顶峰。山上奇石嶙峋,如云髫玉笋。山中古榕盘桓,老柏苍森,彩禽啁啾。山之左面,有响泉水环抱,右有灵泉紧裹,并有宛若翠屏飘玉带的鉴水潆洄于东南面。1979年在后龙山山顶建一座广播电视差转台。1982年又在小羊角山建一亭,名日羊角亭,把云山点缀得更妩媚妖娆。每逢佳节,均有游人登山赏景,吟诗作赋。
吉星岩位于德保县城南的兴旺乡那布村吉岩屯,距县城8千米。吉星岩那宽阔的洞口被“广西桑树王”和“千年桐”等乔木掩隐,洞内大厅宽敞,可容二千多人。洞内水陆兼备,有龙王宫(地下河)、通天洞、惊天洞和摩天洞四层,总长逾6千米(待探完),各层洞通常宽5-40米,高3-20米,有面积为数百平方米至千余平方米的数个大厅,各洞地势平缓,空气清新、游览安全,全洞拥有植物类、动物类、器皿类、地貌类等天然独立景观千余处,犹如一座庞大的“石景博物馆”。洞顶、洞壁两侧、地面,石笋群生、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宏伟壮观,人称“亚洲第一洞”。文笔干霄 文笔干霄胜景指座落在东关乡西念乐村弄宛屯附近的文笔山(又名岂笔山)。该山秀耸如笔,山脚有一片青草坡地。每年正月二十七日,德保县各乡村男女青年,在那里举行开春第一次歌圩节。芳山夜笛 芳山夜笛民国8年(1919年)命名,意指县城东面的芳山,该土山傲踞鉴水左侧,与独秀峰相对,形成一坐一立,互相媲美。山上树木蔚然成林,坡上百花吐艳,馥郁芬芳,飞禽来集,啁啾弄姿,登临远眺,西山彩霞,独秀青翠,鉴水潆洄,尽收跟帘。扶苏旭升 扶苏旭升此景离县城20公里,系指足荣乡扶苏屯的扶苏山。该山山体属石灰岩,主峰海拔970米。清代时砌小路至山顶。山顶上有一块四五百平方米小平地,中央有一眼小泉,泉水长年清澈见底。小平地里青草四季如茵,野花似锦。据《广西通志》、《镇安志府》记载:"相传为天下十大名山之一,其巅可望见日出处。"西山夕照 西山夕照胜景,系指东关乡渎村下朔屯旁的西山。相传西山与独秀峰为姐妹山。鉴水绕其右侧,山体四周绝壁,山顶古木耸生,野藤蔓寿。每当夕阳返照,倒影在鉴水河里的西山,像沐浴的少女,文静可爱。独秀擎天 独秀擎天指独秀峰,又名珠山(云山),位于县城偏北,为云山配岳,山体石灰岩质。山峰像一支青笋,山腰峭壁镌"云山"二字,下有"配岳"两字,笔迹遒劲。独秀峰山岩玲珑,幽胜天成,石缝罅间,盘生着吉榕佳树,四季葱郁。有小路从北面山脚蜿蜒至半山腰。主要景点有一览亭、将军洞、山神庙、毓秀岩、慈云洞、紫霞亭、流云洞、钟灵阁、古佛洞。
九曲桥 位于城东。鉴河缓缓地流过千山万壑。到德保县城东形成一个大回旋,注成无数洲屿。1981年利用这天然景观建曲桥回廊300米,铁索桥30米。石拱桥三座,把十多个沙洲和小屿肩连为一体,行道间,植棕榈、杨柳、小叶榕、相思、斑竹、木棉等南方特有园林树种,小屿间,起碧涟等榭亭,河面上立当地民间传说中珍姐捞虾塑像。小西湖 西湖迥澜西湖迥澜,俗称小西湖,位于德保县城西西山脚下,离县城2公里,滔滔的鉴水河流过无数仄伏沟壑,来到那里,被西山~臂挡住,绕了一个大弯,形成一泓平静小湖,涟漪湖面上,有7个岛屿错落有趣地布罗在2万多平方米间,岛上长着茂密的常绿乔木。远处望去,像7颗绿珠缀镶在碧蓝的湖面,堪称大自然造化功力。响泉流韵 响泉流韵胜景在马隘乡贤恩村的响泉山下,泉水从山脚东面流出。后因土知府岑天保葬于山下,将该山改名为天保山,响泉也改为天保泉。响泉泉水清澈如镜,常年不枯。老虎洞 位于县城西南的都安乡棋江村。老虎洞位于县城西南的都安乡棋江村。乾隆年间,曾设戌边兵营。1966年援越抗美时,又在此建立军用基地。1992年部队裁军,该洞作为德保县酒厂陈酿洞库。该洞大厅面积1万多平方米,目前洞中有350kg以上的陈酿酒缸近4000个,各种陈酿酒1200多吨。由于洞中四季如春,使产品的风味和保健功能更为完臻。
广西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在百色市有一个县,它曾获得了“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中国最具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魅力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称号,它就是德保县。德保县的旅游产业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在起步初级阶段,近几年陆续开发了一些具有德保特色的景点,如以红枫为主题的红枫森林公园、溶洞吉星岩等,这些景点都很有德保当地的特色。近几年,德保县通过进行产业融合,当地旅游收入不断提高,2018年德保县累计接待中外游客206万人次,同涨20.78%,旅游相关收入总额高达19.43亿元,同涨27.07%。
一、 工业与旅游业融合促进德保旅游业发展
德保县拥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地方特色产品,如德保的保健酒——蛤蚧酒、德保八角和德保茴香等,这些德保特色产品深受前来游玩的游客的欢迎,很多游客来到我们德保都想购买这些德保特色产品。于是,德保县政府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德保县人民将这些深得游客心的德保特色产品设计加工成为能够体现德保的特色、方便外地游客带回去和拥有纪念价值的德保旅游纪念产品。德保县政府还积极地鼓励德保县中小企业创建属于德保人民自己的德保特产品牌。
德保县政府积极组织举报有利于德保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活动来引导和组织全德保人民参与德保县的旅游产业的建设,提高德保县旅游项目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德保游玩,这些包括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文化旅游节、设计原创旅游纪念品比赛等。德保县政府还有效组织了德保当地人民和引进外地商人的投资来开办工厂建立德保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来生产德保县的旅游里面产品并将其出售,这些德保旅游纪念品的销售额为德保县的旅游收入做出来很大奉献。
二、 德保县的城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融合
近年来,德保县积极建设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和新农村。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德保县特有的人文自然资源和德保县民族风俗文化的特色资源,在修复、改造和重建古城、古镇和古村落的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古代房屋建筑风格,把德保县的民俗建筑风格、人文自然特色和德保县的民俗文化融入到了德保县的建设中去,将德保县打造成了具有德保特色的新型旅游城镇,使德保的旅游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 德保县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
德保县拥有很大的农业种植面积,很多村镇人民都积极响应德保县政府的号召参与发展观光农业,目前德保县里有那温花海、小西湖格桑花田等观光农业景区,还有很多农民种植了一些可供观赏和游玩的草莓园、脐橙园等。德保县还进一步开发了德保矮马文化产业和德保猪血肠特色美食产业,并积极地进行宣传,吸引了很多投资者和各地的游客前来投资和游玩,德保县的现代农业和旅游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 民俗文化与旅游业融合促
德保县拥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主要居住着壮族人民和其他多种少数民族人民,德保县各乡各镇居民讲着各自不同方言、穿着不同的服饰和不同生活惯以及烹调和饮食习惯,德保县的农村还流行着像舞狮、唱山歌等民俗活动,构建出了非富多彩的德保县民俗风情。因此,当德保县的民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时,产生了极具德保特色的德保民俗风情旅游产业,为德保县的旅游产业增添了色彩。
五 、德保县服务业和当地旅游业融合发展
德保县人民合理地利用德保县特有的自然资源风光、田园景观、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生活等地方特味,开发出了多种具有德保县特色的服务业,如德保县小西湖提供可供人们烧烤、划船的服务,使游客们在游玩的过程中回归到大自然中,观赏到原生态的环境,品尝到德保县的原生态食品。

壮族的霜降节一般会有什么民俗活动?

壮族的霜降节是在一年收割完最后一波稻谷的日子里举行的节日,这天,人们不再干活,而是用自家生产的农作物制成“迎霜粽”,除了自家吃以外,还用来招待客人。这天,人们走亲访友,增加感情;还会举办庙会,进庙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活美满;年轻人还会举行对歌赛,以歌会友。
壮族人民把霜降这个节气过成了一个隆重的节日,壮族的霜降节一般都是在最后一波稻谷收割完之后进行的,在霜降节这一天里,人们不再劳作,而是用新收获的农作物制作很多好吃的“迎霜粽”,除了供全家人享用之外,还拿来招待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壮族人民都非常的轻松开心,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明年的丰收。
霜降节是壮族人民在每年农历九月份举行的一个节日。霜降节一般都在壮族人民收完最后一波稻谷的时候开展,这个节日规模非常的盛大,而且形式也多种多样。 人们在霜降节这一天会有对歌,跳舞,制作美味等庆祝的方式,人们还会制作很美味的食物来犒劳自己,吃饱喝足后还会走亲访友。
霜降节是壮族用来纪念女英雄岑玉音的,在这一天,壮族会进行祭拜,跳舞唱歌,还有对唱山歌的活动。
1.用食物祭拜天地;2.纪念民族英雄,勿忘历史;3.举行了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唱歌跳舞等;4.走亲访友,有点类似过年的感觉。
壮族霜降节是壮族典型的民俗活动,主要流行于广西壮族地区的天等、大新、德保、靖西、那坡等县,其中又以天等县的向都地区壮族霜降节最为典型,其节日影响范围远及云南和越南。壮族霜降节在每年农历霜降后的9天内举行,每年参加人数有数万人之多。霜降节依托于壮族稻作文化,最初是壮族民众酬谢自然、庆祝丰收的一种形式,表达祈盼五谷丰登的良好愿望。
从历史来看,明代嘉靖后,壮族霜降节就融入了纪念民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的内容,瓦氏夫人(1496-1555),本姓岑,是广西土官岑璋之女。她自幼聪明好学,随父攻读诗书,习练武艺,精通兵法。长大成人以后,嫁给本州土官岑猛为妻。嘉靖时期岑猛曾任田州州事,在职时瓦氏夫人协助他善理州政,建义学、兴教育,召集流民,稳定秩序。
嘉靖三十四年(1553)倭寇大举进犯中国东南沿海,当时田州土官岑大禄年幼,已经是年近花甲的曾祖母瓦氏夫人毅然应朝廷征召,训练壮族子弟兵7500人出战,隶属俞大猷部下,在抗倭战争中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一役中,联合湘西“土兵”大败倭寇,获得重大胜利。在残酷抗倭战争中,瓦氏夫人几个儿子和孙子都英勇为国捐躯,后来她家满门忠烈的事迹为皇帝所知,被嘉靖帝隆重封为二品夫人。她率领将士抗击倭寇的英雄事迹,也被后人世世代代纪念。
清代,壮族霜降节进入鼎盛时期,不但百姓祭祀,州官也常身着官服率众拜祭,物资交流也更趋繁荣。壮族霜降节前,老人们便开始忙着准备物品,以便在霜降节时摆摊出卖。后来,各地商客也赶来销售商品,甚至还有越南客商远道而来。此外还有山歌对唱(以歌传史、以歌交友、以歌传情)、戏剧演出、走亲访友等内容。改革开放后,壮族霜降节更加兴旺,除传统内容外,还增加了祈福长寿以及篮球、拔河比赛等活动。
如今,天等县当地壮族霜降节活动历时9天。活动期间,各地群众从四面八方赶集向都,感受延续三百多年民俗活动,场面极为壮观。每年参加人数有十万人之多,活动主要以壮族霜降节民族文化为主,内容有祭祀祈福大典、千人打榔、拜囊海表演,山歌对唱、《长奶夫人》话剧、民族武术表演、篮球比赛、打陀螺、打尺等民族体育项目比赛、美食节、商贸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通过一年一度的壮族霜降节活动,有效展现了壮族民俗风情,凝聚了人心,促进了民族团结,形成了民俗民情多样化。

泮水乡的民俗文化

一年一度的“三月二八(农历)歌圩节”是泮水乡壮族同胞的一个传统节日,蕴含着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每年的这个歌圩节上唱山歌是泮水乡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之一,大家以歌会友、以歌传情,异常热闹。今年歌圩节是该乡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关注民生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来自右江区、靖西县、德保县和云南省富宁县的30多位优秀歌手在歌圩节里通过歌声积极宣传党的各项富民政策,展示各自的民族文化,充分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感激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当天,共有四邻八方的3000多名群众前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