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德堡要理问答,如何认识改革宗信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3 05:29:46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海德堡要理问答》37问

《海德堡要理问答》



三十七问:当你说他“受难”时,是什么意思呢?

回答:意即他活在地上的整个时期,特别是最后阶段,在身体和灵魂里,担当了上帝对全人类罪恶的忿怒(1),以便藉他的受难,作为唯一的赎罪祭(2),可以救赎我们的身体和灵魂脱离永远的沉沦(3),并为我们取得上帝的悦纳、公义和永生(4)。赛53;提前2:6;彼前2:24;3:18罗3:25;林前5:7;弗5:2;来10:14;约壹2:2;4:10罗8:1-4;加3:13;西1:13;来9:12;彼前1:18,19约3:16;罗3:24-26;林后5:21;来9:15

农妇斥神

海德堡要理问答论到这点时说,在教导未重生之人是如此败坏以致完全不能行任何善事,并倾向诸恶之后,该问答书问到:“那么神要求人所不能作的是对他不公平吗?”回答是“绝不是!因为神使人能作成他所应当作的,但是人由于受罪的鼓动,凭着自己故意的悖逆,剥夺了他自己以及他所有后裔的这些恩赐”(见海德堡要理问答6—11)这不利于人的情节是何等的清楚!神要求人完全地信靠和顺服,人既然是神所造,明显可见,他就能满足那些要求:他失去行善的能力,毛病不在神,乃是他自己故意的悖逆。当然,神的要求仍然存在不可废止,比方农夫吩咐他的雇工到田里耕田,明明吩咐他要直线地犁,这个雇工就故意(非农夫的毛病),因为喝醉酒视线不清而犁不出直的垄沟。显然可见,农夫有权利为他所下的命令要求他方履行。这个比方多少有些不合适。神不但有权利要求堕落的人完全信靠顺服他,他也坚持一切未能听从这些要求的人受到永死的威胁。
多特信经的中心教训就是,人得救乃是靠神主权的恩典。此信经是否降低了人的责任呢?绝不是。正因为他们坚持神的主权,所以他们才坚持其结果,即人的责任。该信经教导说,罪人得救的一切功德都属于神,那是多特信经的主题。它也教导说,罪人灭亡,一切的责难都归在他身上。“虽然有许多人听见福音的呼召,但没有悔改或信基督,而在不幸中灭亡了,这并不是因为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提供的赎罪祭有任何的缺点或不足,乃是要完全归在罪人的身上。”(二:6)接着又说:“不是福音的毛病,也不是在福音中所提的基督有任何瑕疵,更不是神有任何毛病,他藉着福音呼召人,给他们各样的恩赐。那些听神的道而被呼召的人却不肯来就基督而悔改,错就在于他们自己了。(三、四:9)
论到责任,当然也有程度上的区分。主耶稣说:“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唯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12:47—48)然而,我们必须注意,就是那些“不知道的”也要受责打,可是比“知道主人意思的仆人”要少受责打。
得救是一瞬间的事,那使罪人出死入生的重生是在眨眼之间发生的事。虽然如此,救恩也是一种程序,只有当罪人已经得到完全时,才算成就了。罪人在重生上完全是被动的,在重生以后所经历的种种程序,罪人是要负责任的。那就是为什么圣经吩咐基督徒“要谨慎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功夫”(腓2:12)的缘故了。
其实,在这里也有责任上不同的程度。无疑,圣灵往往使那些头脑不太正常或在情感上不太稳定的人得重生,当然神在这里所要求的并不象对一般神的儿女们所要求的那样强烈。那些自称为加尔文主义者往往犯了这个毛病,根据他们完全依靠神的主权之恩而得救的这些真理,他们结论说,在得救的事上,他们毫无责任。他们忘掉了所谓加尔文主义的第五特点,即通常所谓的“圣徒的坚忍”。圣经确保基督徒,在他里面动了善工的,必要在耶稣来临时完成(腓1:6),“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启2:10)。强调此项安全性,同时又摒斥神所吩咐的人不是加尔文主义者,他也不是一个基督徒。圣经如何把信徒在得救过程中的责任与神的主权之恩联贯起来,是值得注意的事。正如我们所见腓2:12的吩咐:“要谨慎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下一节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为要成就他的美意。”正因为基督徒靠神主权的恩典得救,他就有责任作成得救的工夫。他不仅知道这就是他的责任,因为那使神乐意在过去,也就是他重生的时候,把主权的恩典赐给他。“作成”这个动词是用现在进行式,基督徒必须作成自己得救的工夫,因为神继续不断在他里面作得救的工夫。也可以说,为了得救,他无时无刻不倚靠神主权的恩典,直到他离开世界,因为这个恩典在他里面继续不断地工作,他必须作出他自己得救的工夫。人的责任就是神主权的结果,这件事就清楚地看出来了。每一位神的儿女都当象奥古斯丁这样祷告:“主啊,吩咐你所愿意的,赐给我们你所命令的。”
是农夫
同时又摒斥神所吩咐的人不是加尔文主义者

归正神学的介绍

归正神学,是指由十六世纪的宗教改革家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所发展出的神学,又称为改革宗神学。 加尔文的神学,则深受古教父奥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和另一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影响。归正神学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发展出清教徒神学,也成为二十世纪福音派神学的源头之一。加尔文所写的《基督教要义》(Institute of Christian Religion),启发后来无数的归正神学家。而最能代表归正神学的文字,为他们的信条和要理问答,以西敏信条(Westminster Confession of Faith)、海德堡要理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比利时信条(Belgic Confession)和多特信经(Canons of Dort)为最重要。

世俗时代的宗教:祛魅等于世俗化吗

施鲁赫特北大讲座|世俗时代的宗教:祛魅等于世俗化吗?
近日,应北京大学“大学堂”顶尖专家讲课计划的邀请,著名社会学家、海德堡大学荣休社会学教授沃尔夫冈·施鲁赫特(Wolfgang Schluchter)访问北京大学并发表系列演讲。4月20日晚,施鲁赫特教授发表了题为“祛魅的辩证法:世俗时代的宗教” 的老三次演讲。本次演讲由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助手教授田耕主持。
“祛魅”是韦伯最知名的概念有,流传甚广却在所难免被误用,施鲁赫特教授力图通过这次发言澄清韦伯“祛魅”的语境和意涵,尤其是它与所谓世俗化命题(secularization)之间的关联。严格地说,韦伯本身并未采用黑格尔式的辩证法概念,施鲁赫特教授将问题中的“辩证法”解释为两种“祛魅”之相:宗教的祛魅与是的祛魅,要解韦伯的祛魅,二者缺一不可。
19世纪中叶,马克斯·韦伯的祖父母在海德堡内卡河对岸建筑了这栋别墅。它正对着名的海德堡城堡废墟,以及生《海德堡要理问答》的礼拜堂[Heidelberg Catechism,1563,系清教神学史上最要紧的佛法问答之一]。自1910年起,韦伯和特洛尔奇都住在这栋宅邸里,韦伯住一层,特洛尔奇二层。正是这一阶段,韦伯开始研究“世界教的经济伦理”以及“经济与社会”。现在这栋标志性建筑被称之为Max-Weber-Haus,韦伯精神尚存于此。
施鲁赫特教授以查尔斯·泰勒(Charles Taylor)的大手笔《世俗时代》(The Secular Age)开启本次演讲。在韦伯学者外,泰勒首次使用了“祛魅”一词并将其厝整个西方文明世俗化问题的脉络中。时至今日,对西方究竟有没有世俗化,对世俗化的确切含义都尚有争议。比如有人以为世俗化是与宗教世界观相对的世俗化世界观;或者从制度涉及上看,世俗化是政教交织乃至合一的反面,在古政教合一相当广泛,宗教领袖同时也是无聊领袖,现代的伊朗依然这样;在平常生活层面,甚至去不去教堂也可被视为世俗化的权标准。所以说世俗化的意义十分模糊。
泰勒用“世界的祛魅”来管整个世俗化的系统。但他对韦伯的参考限于《以学为业》中提及的世界的祛魅。虽然《世俗时代》是实质当好的编著,也借了韦伯的“祛魅”概念,但是施鲁赫特教授认为泰勒所讲的决不韦伯宗教研究中的“祛魅”。施鲁赫特教授的演讲就从比较泰勒与韦伯的“祛魅”开始。
泰勒认为,至少仅对天堂而言,宗教世界到世俗世纪的紧要关头在1500年左右。在此之前,人的活几乎不可能退宗教,人连续热忱期望了解对岸的运,当然,当时在制度上也决不能人声称自己不信上帝,每个人都要有宗教信仰。因此,泰勒将1500年以前的秋称为宗教时代,直接相对于1500年后[严格说来是宗教改革以后]兴起的猥琐时代。天主教教会丧失对天堂世界的掌控力,突然间人们真正享有选择,此前顶多是在天主教之内“选择”。此后,不信天主教不再代表异端,虽然当时的生仍由宗教中心,至少还有路德教和加尔文教供人择,由此跻身特洛尔奇所谓的Confessional Age [16至17世纪]。
泰勒总结道:随着世俗化逐步推动,人们意识到宗教之外还有许多东西,人知情世界的框架来了变动。泰勒试图区分转折前后的两套框架:转折之前是超验框架(the transcendental frame),其中人是“敞开的本人”(porous self),上帝创造并保管宇宙,信徒追求与上帝并,这是教的社会风气或者“着魔”的社会风气。及至1500年之后成为内在框架(the immanent frame),人是联合的本人(consolidated self)或严格意义上的个体,宇宙依照特定的名不见经传法则运转,上帝都未必能预所谓的“自然法”,人不复追求与上帝并,而发端期待融入社会,世界在宗教上“祛魅”。
总之,在泰勒看来,祛魅等同于世俗化,始于1500年左右。韦伯却尚无将祛魅等同于世俗化,对韦伯而言,祛魅早在古犹太教就开了,甚至早于基督诞生与《圣经》。《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二版(1920年)里新增了一段话:“打从古犹太先知开始,再成希腊的正确思想,拒斥一切巫术性的救赎追求手段为信与亵渎,乃是宗教史上的远大过程,亦即现世的祛魅(Entzauberung der Welt)在此(禁欲新教)走到极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4页)
我们无能为力确知韦伯何时发明“祛魅”的定义,或借鉴自何处,韦伯第一次在他的著作中运用“祛魅”是在1913年。“祛魅”概念首次出现在1913年Logos期刊《关于理解社会学的部分规模》里,然后在《经济与社会》有关宗教的章节(大约写于1914年),1915年《<世界教的经济伦理>导言》(即英译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the World Religions),以及同年《儒教与道教》的“结论”部分,另外在1920年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新增的文段中也祭了“祛魅”。因此,我们可规定韦伯在学生涯的终极阶段(1910—1920年)才下“祛魅”的定义。
从巫术到救赎宗教
要询问“祛魅”是啊,首先我们得亮“着魔”,不是吗?祛魅与着魔总是交织着,祛魅之下潜藏着重新痴迷的或者。韦伯认为宗教史始于巫术,巫术虽然有跨越此世的维度,但并不再杂,巫术的主导在于推进此世的生活,在众人有得的当儿提供协助。“由宗教的或巫术的元素所掀起的走之最核心的款型,是此世为方向的。《申命记》4:40:‘使你得得福……并使你的小日子在地上得以长期’,这话表明了胡要履宗教或巫术所要求的走的故。”(《宗教社会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页) 为了幸福长寿,人不仅仅指正常手段,还亟需借助高异能,即卡理斯玛(Charisma)。卡理斯玛是指某种普通人所短的人头特质,某些人坐有该特质而被当天才着非同一般的力或品质。普通人为长寿幸福,要去探寻这些有卡理斯玛的人。
“着魔”意味着什么?“象征性行为的蔓延及其代表原初的自然主义”促生了又世界(double world),即此世与岸边。彼岸世界的卡理斯玛(神祇、灵魂与鬼怪)能被人说了算,服务于此世的目的,譬如求雨、丰收或屡战屡胜。不过,对普通人而言,直接触及超凡异能会危及我,所以待依赖诸如巫师或祈雨法师等集团媒介,通过她们接触超凡力量,来为普通人好的生存带来利益。在如此的又世界中,自然因果与因果报应被夹,例如疾病或被视为有罪受罚。
此世与岸边的缝缝会日益加剧,乃至更世界变成二元世界(dualistic world),而救赎宗教正是与二元世界相伴而生的,韦伯觉得这是教史的一般倾向。普遍是的巫术操纵被祈祷、献祭或其他更高的崇拜形式所取代,尽管中还是饱含着巫术性的素。人们用另一群人当红娘来为“新的”彼岸世界,于是在巫师之外,出现了牧师、先知、秘法传授者和导师等。这些人某些也涉足构建了这种新的二元世界观。最要的是,自然因果与因果报应开始被别开来。这表示,在宗教语境下诞生了一种伦理,一种德行为的辩护,它独自于自然因果。
从巫术到救赎宗教的转化可使用多不同的形式,韦伯绝未将其局限于欧洲的基督教,事实上,最早的救赎宗教是亚洲的佛教。韦伯提出宗教世界观的“理性化”有三种“理想型”,这些世界观在结构上相似,但内容有所不同:(1) 本体论的二元世界(Ontological dualism)是稳定与暂存的相对,人们生死轮回,通过思想追求安定。(2) 伦理的二元世界(Ethical dualism)将善与恶极端对立,

什么是比利时信条

《荷兰改革宗教会信条》,又称《比利时信条》,着于1516年;有时亦称《华伦信条》。作者为德布利(Guido de Bres),他为受逼迫的荷兰教会辩护。1562年由法文译为荷兰文。在1566年得到安提华普总会的批准,1618年又经多特(Dort)总会通过。此信条与《海德堡要理问答》和《多特信经》(Canons of Dort)一同被认为全荷兰改革宗教会信仰基础,迄今仍约束北美改革宗教会信徒。德布利乃为苏格兰东南部地区说法语教会之英勇牧师,曾于1567年在瓦伦欣地方殉道。此信条约分三部份:三位一体的神与从圣经中获得认识神的知识(一至九条),基督创造与救赎之工(十至二十三条),以及圣灵在教会,并借教会成圣之工(二十四至三十七条)。德布利广泛引用圣经,并常用代名词“我们”来将此信仰上的承认变为个人化。

能去淘宝买十字架吗、、目前没打算入教,感觉好像太麻烦,才初三,想先买点十字架之类的看看、、、可以

《海德堡要理问答》
你买的十字架是装饰品,还是指关于十字架的书?
装饰品的话,建议不要买,因为这东西很容易让人产生护身符的感觉(基督教信的是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书的话,可以上网搜搜《海德堡要理问答》(最根本还是要看《圣经》)
您的经历还不够,圣经旧约可能还看不太懂,建议看圣经新约。如果你的信仰是真诚的,圣灵自然会保佑你走向天堂。
买吧、对神一定要专心、这样他才会照顾你..

如何认识改革宗信仰

  改革宗是在马丁.路德改教之后,宗教改革以来,基督新教里面最强而有力的信仰系统之一,所以澄清这个信仰系统是什么,肯定对我们个人的信仰和教会的事工都有很大的帮助,
  个人——改革宗信仰帮助我们获得在主耶稣里面得救的确据。在主里面的喜乐、盼望、生活的动力、还是事奉的使命感。
  教会事工(群体)——信仰真假分辨能力,对教会内部的培训也得提供在内容方面的方向。(承认改革宗信仰的教会或个人,我们知道我们所信的是什么,我们就知道我们的底线在哪里, 怎么样跟一些在主里的其它信仰的弟兄姊妹和教会有更好的合作在主里面在真道上合而为一。)
  
  一. 澄清误会。
  (首先不是每一位自认为是改革宗的人都是改革宗的,也不是每一位跟改革宗的教会有接触的、或者受过改革宗培训、或者说跟改革宗布道或福音机构有接触的都肯定就是改革 宗的。改革宗是个庞大的信仰系统,我们去认识这个信仰系统,需要有个人的学习,深度的认同,从心底里说阿门,然后有深层的自我意识,知道我生命的使命是什么。)
  问题:一个坚持或者承认自己是改革宗的基督徒、传道人、教会 必须坚持什么呢?
  (我们会介绍改革宗信仰精要的教义,还没有进入到教义部分的时候,我们先来看一看我们需要坚持的范围在什么地方。自从马丁.路德改教以来了,加尔文等其它宗教改革领袖和英国的清教徒们,他们都写出了,改革宗信仰的的里程书,这些分别称为‘信仰告白’和‘要理问答’。英国的清教徒时期写出了《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和跟它有关的《威敏斯特大教理问答》《威敏斯特小教理问答》,这三件文献在1647年完成。在欧州方面,德国有《海德堡要理问答》,荷兰有《多特信条》和《比利时信仰告白》。 所以一位承认自己是改革宗的信徒,改革宗的传道人,或者改革宗的教会通常都会认同承认《圣经》是神的话,其次我们承认《威敏斯特信仰告白》和《威敏斯特教理问答》或《海德堡要理问答》或《多特信条》和《比利时信仰告白》,是包含了《圣经》所教导的整套教义。因此一间改革宗的教会,是一间‘认信的教会’(一所教会有它集体的共认的信仰历程,要求所有的牧师或传道人和长老坚持认同。在历史上路德宗、改革宗、圣公会是典型的‘认信教会’,有信条的教会。其它比较出名的,比如说 浸信会 或者一些比较独立的教会是不愿意以一些信条《要理问答》或《信仰告白》来把我们的信仰系统化的,所以他们是一些‘非认信的教会’。改革神学改革宗信仰本身就是一套‘认信’,因此是改革宗的基督徒、传道人、教会,肯定是‘认信’的,他是以《圣经》为最高的原则,在《圣经》之下的一套信仰告白或要理问答,作为他所‘认信’的信仰总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495ee0100rb5d.html

信仰问题

嘿嘿
你信耶稣,耶稣就与你同在,耶稣的思想就根植在你的心中,你会感到他时时刻刻都在你身边,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他的正确思想都在默默地帮助你,但是你也会根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一切都是你自己做的,都是潜意识的使然。
如同你学会了骑车,你骑车的时候,你从来不会想:此刻我要用左脚踩踏板,或者此刻我要稍稍向右动动龙头,等等,一切都是潜意识起了作用。
同样,信佛,信默罕默德,都一样。
记住,耶稣,佛,默罕默德,都是人类祖宗级别的了,他们为了后人能走好,苦口婆心的教育后人,后人把这些教育统统尊称为:祖宗的教育。简称:宗教!
不是在相信自己后相信上帝,神永远在你前面。相信耶稣跟相信自己是不冲突的。有时候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正确。当我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以后,你会发现有时候会后悔。当你决定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祷告,相信神会加给你智慧的,告诉你该怎么做
信耶稣,信什么?
关键问题不是解决小事情,而是大事情,关于我们的生命,罪的问题。
建议你看看《海德堡要理问答》,网上有。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广大,人于其中犹如蜉蝣于大海。宇宙真理之前,人之所谓“自信”何价之有?楼主信与不信,有无自信,与上帝何犹?
末学合十。
相信神,就会给你自信

改革宗的产生背景

改革宗是始于1519年欧罗巴洲“抗议宗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英语:Protestant Reformation)的后续部分,改革原则建立在强调信仰多元化、各抒己见的《改革信经(Reformed confessions of faith)》。改革宗的教会通常是在不同国家、地区孤立展开,因而被统一的称作“大陆派改革教会”(Continental Reformed church)。 改革宗在后期形成与改革宗鼻祖加尔文宗共融的长老宗、公理宗,其他独立的浸礼宗、循道宗等几个大的宗派,以及各自宗派为主体组成的共融宗教团体。改革宗不包括路德宗、安立甘宗,但两者与后来旧教的东正教会、天主教会同样受到《改革信经》影响。改革宗在政治上属于基督教的新教,强调政教分离,反对罗马教廷干涉本国内政、宗教事务。 改革宗的主要信条则包括: 时间  名称  1536年  《第一瑞士信纲(First Helvetic Confession)》 1549年《苏黎世信纲(Consensus Tigurinus)》 1559年《 法兰西信钢(French Confession)》 1560年《 苏格兰信纲(Scots Confession)》 1563年、1566年、1619年 三合一信纲(Three forms of Unity):《海德堡要理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比利时信纲(Belgic Confession)》、《多德雷赫特教规(Canons of Dordrecht)》 1566年《第二瑞士信纲(Second Helvetic Confession)》 1675年《瑞士共识(Helvetic Consensus)》  1934年《巴门宣言(Barmen Declaration) 》

吸引力法则是一种信仰吗

相信科学和相信上帝并不冲突,你可以从两方面来了解:
第一,有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是很虔诚俄基督徒,如帕斯卡,牛顿,波义尔,法拉第……
第二,无论是科学还是信仰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基于信心。牛顿的万有引力或者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都是基于两个前提:自然定律的普适性和恒常性,也就是说自然定律不会是随机的,今天是这样明天是那样。而这两个前提是科学无法证明的,正如1+1=2是算术的逻辑前提,而不是推论,是无法证明的一样。同样基督信仰不是可以证明的,但那些信仰基督之人的生命以及基督教世界观产生出来的文明成果可以验证这个信仰是合理的。
我和你一样我也相信科学,我是正在攻读天文学博士,我觉得不仅科学不会和信仰冲突,而且若没有信仰,科学研究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人不去寻找一个自恰的世界观)。信仰基督很难也很简单,从圣经知道并相信你的愁苦和罪有多大,知道并相信基督可以拯救你脱离罪和愁苦,并且因着这种得救过感恩的讨上帝喜悦的生活。具体参考《海德堡要理问答》。
所谓的真理都是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比如牛顿这几个定律被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不是说它完全不正确,而是在量子物理和相对空间的领域里不成立,牛顿理论的缺陷在于缺少限定条件,补上就对了,至于要补多少才能排除一切不成立的可能,这也许是个无穷无尽的过程。任何理论都一样,可以相信,但不能迷信,不要试图把它往不能成立的地方硬套,那样就会产生错误。
  不是信仰,只是一种信念。
  它改变的仅仅是你看待问题的看法,从而让你收获多多。
  吸引力法则的重点是保持乐观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