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3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博士后申请条件及步骤是什么?
- 2、如何申请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或者访问学者?
- 3、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含金量
- 4、拿什么对抗你,总要来的衰老和死亡?
- 5、请问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详解
- 6、哈佛大学的中国博士后有多少人
- 7、哈佛大学博士后一般几岁毕业
- 8、中国学生如何考哈佛医学院?
- 9、哈佛大学博士后含金量
2023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博士后申请条件及步骤是什么?
2023年哈佛大学肯尼迪博士后申请条件及步骤如下:
1、年龄未满45周岁,近年内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哈佛对年龄没有要求)
2、符合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的招收标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的潜力,能跟随哈佛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
3、博士期间取得一定的学术成果;在读博士生可单独提交申请。
4、申请人按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材料一览表》(附件)准备电子版材料,交清华园哈佛大学博士后管理老师初审签字后交哈佛审核老师。
5、哈佛大学博士后办公室每月20日集中审核博士后申请材料,完成审核后,将通过审核人员名单及《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核表》扫描件发哈佛大学博士后offer),申请人网上提交申请。
6、申请人通过提交资料给哈佛大学博士后清华园中心进行网上审核,审核无误后正式提交哈佛大学审核。
校方审核资料通过后,发放入学通知书,赴哈佛大学一次,缴纳研究学习费用:396000 元,高研班赴哈佛大学三次,缴纳研究学习费用:686000 元,论文指导费:5600美元。学习研究经费包括教学及管理费用、讲义教材费,项目口笔译费、证书等费用。论文指导费:论文指导费、论文评审等。签证费、机票费与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如何申请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或者访问学者?
1、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应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计划留学院校”栏中填写哈佛大学英文官方全称(Harvard University)。
2、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国家留学网上公布的申请人条件,经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单位统一将申请材料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美大事务部。
3、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评审并确定拟录取人员名单。
扩展资料:
博士后申请要求:
已获博士学位的高级管理人员、研究人员或大学教师;或具有大学、科研院所副教授/副研究员以上职称,或受聘为国内外知名大学客座教授/研究员,且有两封以上知名专家推荐信。
访问学者申请要求:
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8年以上高层管理岗位经验,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论文或有一部以上专著。(有特殊能力的管理人才或对社会具有特殊贡献的申请者可酌情考虑放宽部分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申请办法如下 :
1、选拔办法
本项目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选拔方式进行选拔。所有符合本项目申请要求的中国公民均可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申请。
2、申请准备
申请人应按项目要求对外联系,提交申请材料并取得外方的邀请函。
3、申请时间及方式
申请人经所在单位审核同意后,应于当年的1月11日至1月20日登录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网上报名系统apply.csc.edu.cn进行网上报名并提交申请材料。
网上报名时,请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出国留学申请表》“计划留学院校”栏中填写哈佛大学英文官方全称(Harvard University)。
4、申请受理方式
申请人应按照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在国家留学网上公布的申请人条件,于报名当年的2月1日前经所在单位推荐,由所在单位统一将申请材料提交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美大事务部。
5、申请材料
①请按照关于准备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申请材料的说明准备书面申请材料。
②应提交的对外联系材料(一式两份)
Ⅰ.哈佛大学访问学者申请表(Visiting Fellows Application)及研修计划(Summary of Research Plans);
Ⅱ.推荐表(Visiting Fellows Recommendation Form)及两封专家推荐信;
Ⅲ.哈佛大学国际学生附加表(Supplemental International Student Form);
Ⅳ.来自哈佛大学文理研究生院导师的邀请信。
以上材料请按顺序整理并单独装订。
扩展资料:
博士后申请条件:
1、申请者应符合《国家留学基金资助出国留学人员选拔简章》。
2、其他条件:具备突出的学术科研、教学水平,至少已在推荐单位工作2年,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已获得博士学位;外语水平符合哈佛大学的要求,并持有哈佛大学导师的邀请函。
访问学者申请要求:
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8年以上高层管理岗位经验,且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以上论文或有一部以上专著。(有特殊能力的管理人才或对社会具有特殊贡献的申请者可酌情考虑放宽部分要求)。
参考资料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项目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含金量
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含金量很高。
哈佛大学就读之后的待遇和含金量很高,博士后没有学历也没有学位,也不可能拥有学历学位,因为它本身就不是学历教育。
但是,在博士之后,会有一个出站证书。有了出境证,基本就能找到好工作了。大多数情况下,你会留在博士研后移动站的这个单位做相应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因为现在博士本来就比较难考,也很难毕业而想要成为博士后,进入到相应的可以流动站去工作的话,也需要一定的这个实力和背景才能够去。
博士之后的研究任务和项目本身也比较困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这个时候大学会希望这些人才留在学校或者研究所工作。
这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实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博士之后的含金量比博士之后的含金量高,所以待遇不同,这是显而易见的。
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条件:
一、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基本条件即将或已经获得博士学位和学历、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45岁以下(不含45岁);申请者三个月内获得博士学位或获得博士学位年限一般不能超过两年;申请者必须保证录用后全时从事博士后研究,不挂职、兼职。
二、学员人群博士后申请人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访问学者申请人为获得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人员管理丰富的企业高管、企业家优秀学者、商业领袖、政府官员满足以上条件的美签持有人员优先录取
拿什么对抗你,总要来的衰老和死亡?
导语:辛西娅·肯扬是当今著名生物学家,以研究衰老的分子机制而著称。衰老是人们早已注意到的一个自然现象。换句话说,人们想不注意到它都难。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够逃脱老死的命运,除非他在变老之前就死了。长久以来,人们对衰老的认识一直很有限。随着科学方法的应用,人们开始一点一点揭开衰老神秘的面纱。
“不吃糖果,不吃甜点,不吃土豆,不吃米饭,不吃面包,不吃意大利面(不吃的意思是不吃或少吃)。只吃不甜的水果。吃肉、鸡和鱼,吃鳄梨和各种蔬菜,吃坚果,吃奶酪和鸡蛋。每天喝一杯红酒。”
如果你觉得以上是一份有点另类的减肥食谱,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生物学家辛西娅·肯扬(Cynthia Kenyon)的长寿食谱,尽管它事实上也可以用来减肥。肯扬以研究衰老的分子机制而著称。2011年的丹·大卫奖(Dan David Prize,包括三个奖项,分别针对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段)把代表未来的部分授予了加州大学旧金山的肯扬和哈佛大学的盖里·拉夫康(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在衰老研究领域做出的贡献。这两位科学家因此平分了100万美元的奖金。?
衰老是人们早已注意到的一个自然现象。换句话说,人们想不注意到它都难。自古以来还没有人能够逃脱老死的命运,除非他在变老之前就死了。有些人认为,凡事有生就有灭,这是不可抗拒的规律。同时又有些人在做着长生不老的美梦。但这样的思辨只是翻来覆去地在原地打转,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长久以来,人们对衰老的认识一直很有限。
后来,随着科学方法的应用,人们开始一点一点揭开衰老神秘的面纱。早期衰老研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进化生物学领域,因为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座灯塔,它让人们可以穿透迷雾,跳过具体技术上的限制直达目的。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Alfred Russel Wallace)是已知最早提出关于衰老的进化问题的科学家,但第一个真正着手研究衰老进化的是德国进化生物学家魏斯曼(August Weizmann)。魏斯曼曾经认为老年个体的死亡可以给年轻个体让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因此对整个物种的生存有利。然而,这一看似合理的假设恰恰违背了自然选择原理。魏斯曼后来放弃了这一假说。衰老使生物体的生理机能全面下降,它本身显然不可能是自然选择保留下来的优势,而只可能是其它优势的副产品。经过米德瓦(Peter B. Medawar,1960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威廉姆斯(George C. Williams)、汉密尔顿(William Donald Hamilton)等伟大的科学家们一系列的努力,关于衰老的经典进化生物学理论逐步建立并得到完善。
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的生殖能力越强,寿命越长就能留下越多的后代。不过长寿和生殖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生物体需要去平衡二者的关系,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权衡”(trade off)。由此不难得出,生活在恶劣环境中的动物倾向于更早更快的繁殖,因为它们多数并不能活到老年,长寿对它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而生活在宽松环境中的动物则更倾向于长寿。进化生物学理论能够成功地解释许多衰老相关的问题,但它并不能告诉我们衰老的机制,也就是说,生物是怎样衰老的。既然不清楚衰老的机制,人们也就无法采取措施去延缓衰老。研究者们通过“强制晚育”的人工选择得到了寿命显著变长的果蝇,但这并不是让短寿的果蝇变得长寿了,而是把它们都淘汰掉了。关于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假说,不过目前还没有哪一种非常令人满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生物学的许多门类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衰老也不例外。而这次,就轮到肯扬大放异彩了。
1954年辛西娅·肯扬出生于芝加哥,后来他们全家搬到了佐治亚州的雅典。辛西娅的父母都在佐治亚大学工作,父亲是地理学教授,母亲是物理系的管理人员。儿时的辛西娅曾经想当一个音乐家。后来她就读于佐治亚大学的英文专业,那时的她又想成为一个作家。她曾经试图通过读小说来了解世界——这显然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辛西娅曾经一度陷入迷茫。一天,她的母亲送给她一本沃森(James D. Watson,1962年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基因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这个看似偶然的事件从此改变了辛西娅的人生轨迹。沃森的著作激起了她内心深处的灵光,分子生物学正是她需要的探寻事物真相的理想方法。辛西娅转到了生物化学专业,并于1976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之后,辛西娅去了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研究大肠杆菌DNA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基因表达。一走上科学这条康庄大道,辛西娅立即显出了非凡的天赋。她在研究生阶段就做出了重要的发现。期间,她发表了三篇研究论文,其中有一篇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由于肯扬日后的成就太大,她早期的贡献已经少有人提及,反倒是另一件非学术的事件更引人瞩目一些。那就是辛西娅·肯扬与线虫的邂逅。
肯扬所在的实验室与赫尔维茨(H. Robert Horvitz)的实验室相邻。那时的赫尔维茨还是一位年轻的科学家。肯扬在赫尔维茨实验室里见到了神奇的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肯扬和线虫一见钟情,决定从研究细菌转到研究线虫。不过她并没有简单地搬到隔壁的赫尔维茨实验室,而是直接到英国剑桥大学投到了赫尔维茨的老师、线虫生物模型的祖师爷布伦纳(Sydney Brenner)的门下,成了布伦纳的一名博士后。2002年布伦纳、赫尔维茨以及布伦纳的另一位学生苏尔斯顿(John E. Sulston)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肯扬在布伦纳实验室从事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她一开始并没有注意到年老的线虫,因为线虫繁殖很快,一条线虫在变老之前就已经淹没在它的后代的海洋中,找不到了。有一次肯扬培养一株生育率极低的线虫,她把一个培养皿放在培养箱里忘了处理。几个星期后,这些线虫已经是风烛残年了。由于这些几乎不育的线虫只生育了极少的后代,它们仍然能够被分辨出来。当肯扬再看到它们时,这些虫子确实已经非常老了,它们身体皱缩,行动迟缓,即使从没见过线虫的人也能看出它们是一些年老的虫子。肯扬感到有些难过,并想到自己将来也会变老,然后她又想她可以研究这些,找到控制衰老的基因。
1986年,肯扬离开布伦纳实验室,并在加州大学旧金山找到了教职,继续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肯扬的事业开展得非常成功。开始的几年中,她的实验室研究线虫早期发育中的模式形成(pattern formation),连续在《细胞》(Cell)和《自然》等杂志上发表了数篇文章。然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成功并没有削弱肯扬对衰老的兴趣,她一直都想开展衰老方面的研究。
1930年代人们发现减少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啮齿动物的寿命。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清楚,通常的解释是食物缺乏让动物把更多的资源用于身体的维护而非生殖。1970年代,科罗拉多大学克拉斯(Michael Klass)的研究显示,节食能延长线虫的寿命并降低它们的生殖力。之后,他又发现低温也能延长线虫的寿命。克拉斯着手筛选影响寿命的突变,并得到了一些长寿的品系,但他并不觉得这些突变很有意思,因为它们在长寿的同时又伴有摄食障碍。克拉斯认为这实际上是由于节食导致的长寿。此后,另一位科学家约翰逊(Tom Johnson)也得到了一些长寿突变。同时他也遇到了和克拉斯类似的问题——这些线虫的生殖力比野生型低得多。根据当时人们普遍接受的进化生物学理论,生殖和寿命之间存在一个权衡,生殖力低的个体可能把资源省下来维持更长的寿命。因此这个突变可能是通过降低生殖力间接地延长了线虫的寿命。
克拉斯和约翰逊囿于传统的观念都没有取得更大的进展,肯扬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1960年代,黑弗里克(Leonard Hayflick)发现正常细胞的分裂次数存在一个上限,这就是著名的黑弗里克界限(Hayflick limit)。肯扬认为这一现象提示了生物体内部有一个“生命计时器”(life timer)。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中,肯扬实验室和其他一些实验室发现有些基因的功能在进化上距离很远的物种的发育中出乎意料的保守。肯扬猜想既然衰老——如同发育——也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现象,那么也会有一个比较通用的调控机制,这些机制是由一些基因调控的,因此通过改变这些基因的活性就能改变寿命的长短。
当时,人们大多认为衰老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就像鞋子被穿破了一样。由于衰老对生物体的生存不利,进化不会赋予物种一套衰老的机制。然而,基于在麻省理工学院时研究细菌时的经验,肯扬知道即使是不利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由基因控制的,比如紫外线引起的DNA突变就需要特定基因的参与。总之,肯扬坚信通过研究衰老能够发现新的重要规律。
可是,不只科学家们不看好肯扬的构想,研究生们也不愿意做衰老方面的研究。肯扬很容易找到愿意做发育的学生,但一直没有人愿意做衰老。直到1992年终于有一个轮转(rotation)的研究生答应做衰老方面的课题。实验进行得很顺利,但这个研究生还是不愿意继续。之后又由其他轮转的研究生接着做。这些研究生后来都没有选择留在肯扬的实验室。由于参与课题的全是短期轮转的研究生,当了好几年“老板”的肯扬不得不亲自操刀上阵,比学生做的实验还多。结果发表时,肯扬是论文的第一作者,而通常的情形是学生或博士后是实验的主要完成者,导师的名字放在最后。论文发表在1993年的《自然》杂志上。这篇只有短短三页的论文开启了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衰老的新时代,并且成了这一领域的经典。
这项研究中,肯扬等发现了daf-2基因的突变能够使线虫的寿命延长到两倍以上。长寿原来如此简单,简单到只需改变一个基因!他们还发现在这一过程中daf-16是必需的,如果daf-2和daf-16同时突变则线虫的寿命不能延长。这样,一个调控寿命长短的信号途径有了大致的轮廓,首次展示了衰老是可以被基因调控的。这些长寿线虫的生育能力稍微有些下降,但肯扬认为线虫寿命的延长背后有它的一套机制,而不只是生殖力下降的简单回馈。他们用激光破坏了线虫胚胎中生殖系统的前体细胞,让这些线虫长成完全不育的个体。然而这些线虫的寿命跟野生型并无差别。这至少说明单纯的降低生殖力并不能让生物体把省下来的资源用于维持更长的寿命。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又有不同的实验室独立发现了具有正常生殖力的daf-2突变的长寿线虫。
肯扬的实验结果似乎和权衡理论发生了冲突,但实际上二者并没有根本的矛盾。这些长寿线虫虽然有和野生型相当的生殖力,但这只是在实验室的培养环境里,它们在线虫的野生环境中不一定有很强的竞争力。如果把它们放到野生环境中,它们很可能会被淘汰。而前述的通过强制晚育得到长寿果蝇的方法同样也涉及环境的改变——让早生快生变得没有优势。除了寿命长,肯扬的长寿线虫和那些长寿果蝇还有不少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很可能具有类似的变异。只不过一个相当于传统育种,一个相当于现代育种。近年来又有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调配膳食中氨基酸的比例,能让节食的动物也拥有正常的生殖力。权衡只是特定物种在特定环境中受到的限制,如果环境改变了,权衡将不再有意义。有些人认为延长寿命必然导致生殖力下降,这是不合理的。肯扬一直不喜欢权衡的说法。与在学术论文中的谨慎态度不同,肯扬面对媒体更大胆一些。她曾经表示,所谓的权衡是胡说。
关于衰老机制的理论五花八门,但基本上可以归为“被动理论”和“主动理论”两类。被动理论认为衰老是由于错误和损伤的积累造成的,而主动理论则认为存在基因调控的衰老程序。肯扬显然倾向于主动理论。比如被动理论认为节食降低了代谢率,减少了自由基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对机体的损伤,因此可以延缓衰老;肯扬则认为节食激活了某些抗衰老的信号途径,如果采用其它方法激活这些途径,则不必节食也能达到延缓衰老的目的。
显然,被动理论与进化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更谐调。其实主动理论和进化生物学也并非不能调和,只是其间的逻辑更精巧,不像前者那样直观。
也许肯扬的眼光太超前了,一开始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她这些发现的意义。当肯扬告诉拉夫康daf-2突变的线虫很长寿时,拉夫康说:“衰老?你是说你们研究老虫子吗?”不过作为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拉夫康很快醒悟并且也开始研究衰老,后来他成了肯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拉夫康实验室率先确定了daf-2的基因序列,并于1997年在《自然》上发表。让人们感到震惊的是,daf-2编码的蛋白是人类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受体的同源蛋白。胰岛素是一种在进化中相当保守的激素,它在糖代谢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又是重要的生长因子,能够和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结合,激活一系列的细胞信号。可是,抑制胰岛素/IGF-1的信号途径居然可以延长寿命。人们不免会有些怀疑,至少觉得这个发现不太有应用价值,因为如果抑制了胰岛素途径,也许我们还没等长寿就先得了糖尿病。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在线虫、果蝇和小鼠等不同实验动物中,许多胰岛素/IGF-1途径中蛋白的突变都能改变动物的寿命。而且,在实验室之外也有类似的证据,比如通常体型小的动物代谢快,寿命也相对较短,但小型狗的寿命却比大型狗的寿命长,而小型狗之所以体型小,就是因为IGF-1基因的突变。甚至,在世界范围不同人种中也发现一些长寿家系与daf-16同源蛋白的变异有关。
从1997年起,衰老的研究一下子变得热门起来。不但胰岛素/IGF-1途径得到了更深入的研究,其它与寿命相关的途径也陆续被发现。通过不同突变的组合,线虫的寿命一度被延长到野生型的6倍,后来又延长到了10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寿命也被延长到了10倍以上。
不过,“高等”动物中的情形就没有这么理想了,目前小鼠的寿命只能被延长10-20%。一方面,哺乳动物体系的实验比线虫体系的难度大,而且哺乳动物的寿命又比线虫长得多——线虫能活20天左右,小鼠却能活2-3年——研究哺乳动物寿命的时间成本也就高得多。这些都制约了哺乳动物寿命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很难想象人类的寿命能像线虫那样被延长几倍。当然,对人类这样长寿的动物来说不用几倍,20%就已经极为壮观了。
肯扬对延长人类的寿命一直相当乐观,她认为人和线虫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非常相似,在线虫中的发现将来很可能在人类中应用。这意味着人类的寿命将在很大程度上被延长,更重要的是年轻的时间变长了,衰老被全面推迟。你不用担心因为长寿而受到老年痴呆或白内障等老年病的折磨,人们的退休时间也大大推迟,社会的负担并不会加重。也就是说,人的寿命变长了,但人口老龄化反而减轻了。这似乎是天上掉馅饼的便宜事,不过太空遨游、器官移植、互联网等等也曾经都是些天上的馅饼,肯扬的梦想也未必不能实现。
有人不无讽刺地说,科学家们能让实验动物的寿命延长数倍,却不能让人延长哪怕几年的寿命。这么说未免有些冤枉。医学的发展已经而且仍然在不断地延长人类的寿命,而现在衰老的基础研究将来也一定会让人们受益。肯扬并不只是“纸上谈兵”,在科研之外,她还参与组建了一个名为Elixir的公司(Elixir是长生不老泉的意思),研发抗衰老药物。肯扬表示,衰老不是一种病,FDA不会批准治疗衰老的药物,但是可以开发一些通过阻断衰老途径来治疗糖尿病、肥胖等老年病的药物。
在生活中肯扬也身体力行,希望自己能尽量保持年轻的状态。不过目前可供选择的方法并不多。对于健康人当然不能像对实验动物那样改变基因,药物中已知雷帕霉素(rapamycin)能够延长包括小鼠在内的多种动物的寿命,但雷帕霉素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在到处都是病原体的世界上服用免疫抑制剂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最好的方法还是从日常饮食上入手。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相信节食会像延长小鼠寿命那样延长人的寿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衰老研究所的迈特森(Mark Mattson)就是一位坚持吃低热量膳食的科学家。肯扬也曾经试过低热量膳食,但她无法忍受持续的饥饿,最终她决定采用低糖膳食,这就是我们在篇头看到的食谱。糖代谢在物质与能量代谢中占据中心位置,而且糖代谢的途径在进化中非常保守。肯扬的研究显示在线虫膳食中添加葡萄糖会使其寿命缩短。摄入糖类会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而减少糖类的摄入则可以降低胰岛素途径的活性,可能起到抑制衰老的作用。也就是说“吃得甜,活得短;少吃糖,活得长”。另外,喝红酒是因为其中白藜芦醇(resveratrol)的含量是日常饮食中最高的。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够延长实验动物的寿命。肯扬对自己的食谱十分满意。她说血脂在200以下都是正常的,而她自己的只有30,她还保持者大学时的体重,她感觉到像小孩子一样充满活力。
肯扬没有忘了告诉人们这个食谱的效果并没有得到证明,她也不推荐别人采用。这其实只是科学家的名人轶事。肯扬看上去并没有比同龄人更年轻,即使将来她真的活到了120岁,也不一定是这个食谱的功劳。相反,如果肯扬并不长寿也丝毫不能抹杀她的研究的意义。
二十多年来,肯扬实验室发表了80余篇研究论文和综述,其中在《细胞》、《自然》和《科学》(Science)上的论文就有30余篇。普通研究者靠好杂志装门面,而大科学家则是好杂志的门面。肯扬是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她曾经获得过多个奖项,包括前述的丹·大卫奖。肯扬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研究者,其中最出色的是安德鲁·迪林(Andrew Dillin)。迪林在索尔克研究所从事衰老研究,现已俨然是线虫界最闪耀的一颗新星。
肯扬的研究仍在坚实地推进,不过近年来并没有太令人震惊的发现。然而,去年衰老领域却有一篇石破天惊的论文(又是发表在《自然》上)。哈佛大学德宾诺(Ronald A. DePinho)实验室通过激活端粒酶的表达让端粒缺陷的早老小鼠实现了返老还童。虽然只是早老的而不是正常衰老的小鼠,但至少说明已经衰老的机体仍然有潜力重新变得年轻,衰老——长久以来人们心目中的不归路——竟然也可以逆转!我们不知道接下来科学家们还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奇。也许肯扬手中的衰老研究领袖的接力棒不久就会交给其他的研究者,但肯扬的研究在科学史上仍将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
如果有一天你和你的伴侣、朋友们都已百岁有余,但依然活力四射,尽享人生幸福时,希望你能记住一些科学家的名字,而这其中一定要有辛西娅·肯扬。
(作者:内含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请问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详解
您好,我是专注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咨询的小钟老师。在追寻留学梦想的路上,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准备相关考试,都可能让人感到迷茫和困扰。作为一名有经验的留学顾问,我在此为您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咨询和指导。欢迎随时提问!https://liuxue.87dh.com/
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详解哈佛大学是全球享有盛誉的高等学府,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前来学习、研究和工作。作为哈佛大学的博士后,是一个获得了博士学位、拥有丰富研究经验和实力的学者,其工作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挑战性。
哈佛大学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哈佛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员。博士后的工作期限通常为两年左右,这段时间博士后将会在哈佛大学的实验室、研究中心或研究团队中从事一定的研究工作。博士后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博士的研究能力,为博士后未来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考入哈佛大学博士后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除了具备博士学位并在各自领域内有出色的表现外,还需要通过多轮的面试和评估才能入选。因此,能够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也是很多学者奋斗的目标。
博士后的工作内容哈佛大学作为全球著名的高等学府,在科研方面有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博士后的工作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博士后的工作主要侧重于从事某一研究方向或领域的深入研究,完成相应的科研项目。
博士后还需要参与科研小组的讨论,并与导师和其他研究人员进行合作。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提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和数据分析,撰写研究论文等,最终将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为学术界做出重要的贡献。
博士后的工作虽然主要侧重于研究工作,但也需要完成一些教学任务,如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室工作,参与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管理,以及为学术会议组织讲座等。
博士后的收入和福利作为一名哈佛大学博士后,可以获得不错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博士后的工资虽然不是很高,但相对于其他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薪水属于较高的水平 range。此外,博士后可以享受一些福利待遇,如健康和医疗保险、退休金和生育假等。
博士后还可以获得独立申请基金的机会,用于支持自己的研究项目和开展科研活动,并且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此外,博士后还可以申请哈佛大学的旅行基金,用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其他研究机构等。
博士后的职业前景成为哈佛大学博士后,是众多学者梦寐以求的工作机会,这不仅仅是因为哈佛大学的声誉和实力,更重要的是,博士后的工作经验能够为未来从事学术研究或者其他相关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博士后在完成工作后,可以选择留在哈佛大学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者去其他高校、研究机构或企业从事相关的工作,也可以选择进入政府或非营利组织等其他领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哈佛大学博士后秉承着“利他奉献、创新实践”的理念,拥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博士后通过在哈佛大学的研究工作,能够深入了解全球学术前沿和最新技术应用,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适应不同的职业需求。
总结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是学者们的一个梦想,旨在帮助博士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在哈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仅可以获得更加广泛的学术交流和研究资源,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受到高度尊敬的优秀学者。尽管哈佛大学博士后工作的条件和要求比较苛刻,但成功入选博士后,也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希望以上的答复能对您的留学申请有所帮助。如果您有任何更详细的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协助,我强烈推荐您访问我们的留学官方网站 https://liuxue.87dh.com/ ,在那里您可以找到更多专业的留学考试规划和留学资料以及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祝您留学申请顺利!
哈佛大学的中国博士后有多少人
哈佛大学的中国博士后有多少人介绍如下:
哈佛大学的中国博士后人数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因为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数据。哈佛大学是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每年都有大量的博士后申请加入其研究团队。在具体的数量上,由于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学术机密等问题,哈佛大学并未对外公开具体的数据。
不过,我们可以从哈佛大学的博士后项目特色中,一窥其对博士后的要求和期望。哈佛大学的博士后项目要求申请者已经获得博士学位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品学兼优,身心健康,年龄在45岁以下。此外,哈佛大学还会为博士后提供一系列的支持,如专业的学术团队辅导,以及近距离感受顶级学府的学术氛围的机会。
哈佛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是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常春藤盟校之一。其相关解释如下:
1、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由约翰·哈佛创立,旨在培养社会精英和领导者。该校在各个领域都享有盛誉,特别是在法学、商学和文科等领域具有世界领先地位。 哈佛大学的校园环境优美,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之一,以及众多世界著名的建筑物和雕塑。
2、哈佛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该校的研究成果和发明创造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该校也是许多领域的创新领导者。哈佛大学还拥有丰富的校友网络和资源,毕业生在各行各业都有渗姿出色的表现和影响力。
3、哈佛大学的校友会也是乎喊做世界上最强大的校友会之一,为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社交和人脉资源。哈佛大学是一所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具有卓越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该校在美国乃至全球都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学府。
在哈佛大学毕业的好处
1、哈佛大学作为世界顶尖的学府之一,其学历和学术背景可以为毕业生带来很高的社会认可度和声誉。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商业领域还是政府机构,哈佛大学的毕业生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2、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非常广泛和深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由选择课程,接受全面的教育。这岁衡种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力和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
3、哈佛大学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世界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教育。同时,哈佛大学的校友网络也非常强大,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人脉和资源,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哈佛大学博士后一般几岁毕业
30周岁。根据查询哈佛大学官网显示,哈佛大学博士后申请者为新近毕业的博士毕业生,年龄在35周岁以下,博士后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从事学科研究的工作职务,是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研究的人员。哈佛大学正常情况博士毕业在30至32周岁。
中国学生如何考哈佛医学院?
你在国内的医学院已经读大一的话,想到哈佛有两个办法。都要读完,毕业以后。
1。到哈佛做博士后。对你在国内只是医学院本科毕业,但是因为美国本科没有学医的,所以你的学位也算MD。在你本科时,最好能做些研究,发表一些文章。
2。到哈佛读博士。是的,上面是叫你做博士后,这儿是叫你读博士。性质不一样,两个都可以选择。读博士,只能是和医学有关的系,比如生化、生物工程、医药等等。读完出来,就MD, PHD啦。
哈佛医学院
不是考进去的是招你进去的,哈佛没有分数线不像中国大学一样,美国人绝的你有这个条件进才能进知道吗?
你在国内的医学院已经读大一的话,想到哈佛有两个办法。都要读完,毕业以后。
到哈佛做博士后。在国内只是医学院本科毕业,但是因为美国本科没有学医的,所以学位也算MD。在你本科时,最好能做些研究,发表一些文章。
到哈佛读博士。读博士,只能是和医学有关的系,比如生化、生物工程、医药等等。读完出来,就MD, PHD啦。 你是不大可能到哈佛读临床方面的。一定要做临床的话,可以在读博士和做博士后时,复习考USMLE。考完前两Step就可以申请Match去做实习、住院大夫。在什么医院做,就要看你自己了。如果在哈佛读书认识些教授、大夫,是对你有帮助的。
中国人很聪明,凡事都想走捷径。过去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中状元。于是功名利禄,甚至驸马爷,都有了。现在是考上清华,北大,然后是北京,上海好单位随便挑,一辈子也是吃喝不愁搞定。用人单位也推波助澜,认为清华、北大学生一定聪明,甚至病态地认为本科不是清华的,研究生是清华也不行。真的是一考定终身,一考吃终身。
来到美国,我们还是如法炮制,首选当然是哈佛,名气最大嘛。以为进了哈佛就进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进了保险箱了。录取了就跟中了状元一样开心,到处去传授经验,享受大家仰慕的目光。再写上几篇像《哈佛女孩》,《三招搞定哈佛》之类的文章。搞得那些没被录取的家长真的是羡慕嫉妒恨,恨铁不成钢,认为自己的小孩真是没用,这一辈子都要输在这起跑线上了。如果录取了,那风光的可就是我了。
最近还有自封的哈佛面试官(哈佛没有这么个官衔)到处开讲座,骗吃骗喝。每次这种经验讲座总是人山人海,家长总是拉着自己的孩子去听。无形中让孩子觉得上不了哈佛就是失败,就对不起父母的一番苦心,压力山大。
哈佛当然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哈佛早期一百多年其实是一所神学院(耶鲁、普林斯顿也是神学院),专为美国培养牧师。哈佛本人就是个牧师,最初的十几任校长也是牧师。学生都要出去传道,传讲神的话语。学生毕业的唯一条件就是能完全读懂拉丁原文的圣经。
现在每年的毕业典礼都有学生上台朗诵一篇谁也听不懂的拉丁文,就是延续了这个传统。最早的校训是追求神和教会的真理,后来才改成追求真理。神学院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目的只是为了让牧师们去探索神创造万物的奥秘,这就是为什么遗传学的鼻祖神父孟德尔会莫名其妙地去研究豌豆的杂交,毕业于剑桥三一神学院的牛顿会前半生研究自然科学而后半生研究神学。
哈佛后来又增加了医学,好多解放前来中国的传教士就是一边治病一边传道。早期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科学,是不赚钱的,既不能带来名也不能带来利。这也是为什么在注重实惠的中国几千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好不容易出了个《九章算术》,还被算作奇门异数,也不知道作者是谁。换了我也不敢署名,不去考功名研究这个,老婆知道还不跟我拼命啊。遗憾的是现在也没有,中国的高校还是在追逐名利。
我有一个同学好不容易做出了一点成绩,马上学校就给他加官进爵,申请院士和经费,行成一条产业链。他现在每天做的事情就是开会和要钱,根本无法再做什么研究。更有甚者,一个脑瘫诗人写了几首好诗,马上给封了个作协副主席,到处请她去作报告。
哈佛的历史传统决定了她培养的学生是具有殉道精神的真理追求者,决非名利追逐者。哈佛提倡的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帮助提高社会。所以虎妈的女儿决定去参军,我一点都不奇怪。但虎妈听到后先是惊呆了,尽管她后来她说为她女儿的决定而骄傲。
但我根据她期望她女儿出人头地的教育方法,猜想她一定肠子都悔青了。早知如此,上什么哈佛,上个州立或军校还能免掉学费,她也不用那样虐待她的小孩,她的小孩也可以有个快乐的童年并轻轻松松地上个好学校。
还有一个上《非诚勿扰》的小伙放弃他的律师工作要去非洲做几年义工,国内好多人也觉得无法理解,怀疑是不是真的。比尔·盖茨这些年也是三天两头往非洲跑,他的基金在农业和医疗卫生投了很多钱来帮助非洲。
这些都是得着了哈佛精髓的真正哈佛人。如果他们的父母懂得哈佛精神,他们会为他们的小孩骄傲,但绝不会炫耀。如果不懂,他们一定后悔把他的小孩送进哈佛。
真正的哈佛人是一群为真理,为国家,为社会而献身的殉道者。他们是一群不计回报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人,是美国社会的真正精英,回馈社会的观念已深深扎在他们的内心。这些人在我们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里就是一群傻子。
比尔·盖茨到中国去宣传裸捐,据说富豪没一个人理他。谁会把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赚来的钱或贪来的钱拿去送给穷人,一辈子不白忙乎了。不给自己小孩给外人,神经病么。
但在美国却有一大批富豪跟随他,像扎克伯格,巴菲特,布隆伯格等。如果你有万贯家财,又不想全捐出去,那你最好别把你的小孩送到哈佛去。如果你不想你的小孩毕业后去非洲做几年义工,那你最好也要三思,凡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是。万一你家小子闺女耳根软,给洗脑了,到时你就会像虎妈一样惊呆了。
哈佛毕业生每年都有一批(10%左右)精英投入政治(各级政府、军队、使馆)和非营利性机构。大家都知道美国当官的就像孙子。媒体经常拿政治人物开涮,嘲笑和取笑政府官员,也监督他们。我其实很佩服在美国搞政治的人,不是佩服他们的官衔,而是他们的奉献精神。
在美国做官真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我所在的这个小城市市长年薪才4万多,灰色收入是没有的,住房和车子都得自己买,可他乐呵呵的做了6、7年了。每次选举,他都早上六点多就跑到火车站,挨个跟我们这些跑纽约的上班族握手,叫我们投他一票。纽约市长布隆伯格只拿1美元年薪,一做就是12年。还有好多小城市市长干脆就是免费为大家服务。公务员工资是很低的,做到部长和国会议员也才十几万一年。
相比之下,我那些同事动不动就拿百万年薪,对社会的贡献实在太小了。华尔街真的应该检讨,应该限薪。这些小孩的家长也许会为他们的选择而骄傲,但3、4万一年的工资可就炫耀不起来了,名利双收也是暂时没指望了。
美国是一个不崇尚权威的社会,任何人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享受。诺贝尔奖得主也不例外,课讲得不好耶鲁学生照样把他轰下台。进哈佛只说明你四年前比较优秀,但不代表你现在还优秀,你还得和别的学校的学生在同一个标准上竞争,证明你自己。你的竞争力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能力,取决于你这几年学会了什么技能,哈佛只是给你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而已。
你说家长能不失望吗?名和利不见踪影,还得重新开始,公平竞争。我当年就特失望。想我一个堂堂哈佛博士(不好意思,年轻时我很狂妄的),一流论文也好几篇,公司学校还不随我挑。出去转了一圈,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进华尔街我是考进去的,四十个博士(哈佛博士两个)我考了第二,再经过几轮面试才杀进去。
华尔街是哈佛毕业生(占20%左右)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我们公司就有三,四百哈佛毕业生。不少吧,但我们公司总共有45000多名员工,也就是说100个员工里有99个不是哈佛毕业的。每年我们公司招100个左右新人,其中哈佛毕业生10个左右,藤校和其他名校占70%多。
从这些表面数据上看,好像哈佛和名校的名头管用。其实不然,我们招的每一个人都是按同一个标准,人力部门先筛选一遍,然后两轮面试,按面试分数,择优录用,细节就不罗嗦了。哈佛的招得多并不是因为他是哈佛毕业生,而是因为这小孩确实优秀,并且招人喜欢。
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哈佛毕业生吃亏了,因为申请我们公司的哈佛毕业生有一百多。虽然好的州立大学我们只招一两个,但哈佛的10%比州立的千分之一其实要难多了。如果他的小孩过五关斩六将进了我们公司,也炫耀不起来,因为他会在新员工培训会上发现邻居张三的小孩只上了个州立大学也混了进来。本来想写个《三招搞定x公司》,提笔三次怕是落不下来了。
高科技公司,硅谷(占15%左右)情况更糟。谷歌和微软也要考试,实际编程能力比学校名气重要多了。并且很难讲哪个公司更好,进小公司上市发财的例子到处都是。想炫耀也无从耀起。咨询公司,教育和其他产业(20%左右)那更是没什么可炫耀的了。这些传统企业也就是个工作而已,名利是没有的。
哈佛毕业生上研究生的不多(20%左右),并且大部分上的都是外校。原因多方面,一是呆了四年想换个环境,二是研究生导师比学校更重要,三是哈佛并不照顾自己的学生。
以去年哈佛医学院为例,它总共录取了165人,分别来自66个学校。因为医学院对GPA有很严格的要求,上哈佛其实很吃亏,差一点的学校拿高的GPA要容易得多。哈佛和中国学校相反,她是排内的,她鼓励学生走出去。拿我那个系为例,我那一年招了8个研究生,居然没有一个是哈佛自己的学生。她也不鼓励自己的博士留校,我们系的4个助教全是从外校招来的。我认识的三十多个博士没有一个留校任教的,这和清华,北大完全相反。
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系统和制度和中国不一样。大学只是学习的开始,进入哈佛只是在人生的马拉松上起跑领先了一百米。这一百米的优势能不能保持到最后,还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
进了固然可喜可贺,没进也不必垂头丧气,人生的路还长着呢。通往罗马的路绝对不止一条,成功的路更是多了去了。美国是个英雄不问出处的国家,你如果是个人才,无论在哪里都会发出你的光彩。
哈佛大学博士后含金量
与国内的博士后相比,哈佛大学博士后的优势是非常大的,而且哈佛大学博士后的含金量也是比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非常高。
哈佛大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CEO高管人才摇篮;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及研究机构;享誉世界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八所常春藤院校之一;美国历史上第一所学府。
哈佛大学是美国本土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学府,哈佛大学共培养出多位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诺贝尔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图灵奖得主,其在文学、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经常名列全球大学第1位。
哈佛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项目,是面对中国大陆地区的高级专业人员、高级管理人士与企业家设计的,其基于传统学位教育,通过与名校名导师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完善个人的学术经历。在传统的学术发展历程中,博士后项目是博士研究生转型成为高级研究人员或者终身教授的必经阶段,也是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士获得海外前沿研究经历、获得权威专业认可的必须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