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角,为什么喜欢威斯敏斯特教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2 03:24:56 浏览1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ey)的历史人物

在教堂或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大都会专为杰出的人物划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国的名人葬在先贤祠,英国的名人身后则有幸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们或被埋葬在教堂内,或者在此树立纪念碑。这里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耳堂南翼的“诗人角”就是诗人和作家墓祠的荟萃地。这里还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战时的无名战士之墓(1920 年)。所以,这里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堪称英国著名的历史文物陈列馆。而且,这些祠墓和纪念碑在建筑上还有一个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轴线上气势非凡的纵深可能产生的枯燥感。教堂南侧是修道院,创建于13 世纪,是一方形庭院,周围设开敞拱廊,拱廊周围另有许多附属建筑物。此外修道院庭院东南一侧,还有宝库厅和地下小教堂。后者为一长方形厅堂,现为寺院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国王、王后和贵族们在葬礼中放置在无盖棺材中供人凭吊的雕像。这些雕像都是根据死后面容模制下来的,造型真实生动。其中以爱德华三世(1312~1377 年)的雕像最为古老,以英国海军中将纳尔逊子爵的雕像最为精致,这位被誉为“海洋权威的化身”的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海军指挥官曾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拿破仑,从而最终导致后者滑铁卢的失利。西敏寺的柱廊恢宏凝重,拱门镂刻优美,屏饰装潢精致,玻璃色彩绚丽,双塔嵯峨高耸,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被认为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最后一个在这里举行葬礼的王室成员是已故的王妃戴安娜。除了王室陵墓外,这里也安葬着许多伟大的人物,包括牛顿、达尔文、丘吉尔等。
  这真是多如牛毛
  埋在中堂的有:
  John André
  Edmund Allenby, 1st Viscount Allenby
  Francis Atterbury
  Clement Attlee, 1st Earl Attlee
  Sir Charles Barry
  Ernest Bevin
  Angela Georgina Burdett-Coutts
  Thomas Cochrane, 10th Earl of Dundonald
  Charles Darwin
  King St Edward the Confessor
  George Graham
  Ben Jonson (buried upright)
  David Livingstone
  Charles Lyell
  James Clerk Maxwell
  Sir Isaac Newton
  Ernest Rutherford, 1st Baron Rutherford
  Robert Stephenson
  Ludovic Stewart, 2nd Duke of Lennox
  George Edmund Street
  J. J. Thomson
  William Thomson, 1st Baron Kelvin
  Thomas Tompion
  The Unknown Warrior
  Beatrice Webb
  Sidney James Webb, 1st Baron Passfield
  Freeman Freeman-Thomas, 1st Marquess of Willingdon
  埋在耳堂的
  William Ewart Gladstone
  William Pitt, 1st Earl of Chatham
  William Pitt the Younger
  William Wilberforce
  Sir John Malcolm
  埋在诗人角的
  Maj. John André
  Robert Adam
  Robert Browning
  William Camden
  Thomas Campbell
  Geoffrey Chaucer
  William Congreve
  Abraham Cowley
  William Davenant
  John Denham
  Charles Dickens
  John Dryden
  Adam Fox
  David Garrick
  John Gay
  George Frederick Handel
  Thomas Hardy
  Sir Henry Irving
  Dr Samuel Johnson
  Rudyard Kipling
  Thomas Macaulay
  John Masefield
  Lord Laurence Olivier
  Thomas Parr
  Richard Brinsley Sheridan
  Edmund Spenser
  Alfred Tennyson, 1st Baron Tennyson
  埋在回廊的
  Aphra Behn
  Gen. John Burgoyne
  Muzio Clementi
  Percy Dearmer
  Lord Fraser of Lonsdale
  Johann Peter Salomon
  William Shield
  William Turner
  埋在侧廊的
  Joseph R. Bray
  Henry Purcell
  Ralph Vaughan Williams
  除此以外还有些王室和贵族 就不列了 详细墓地图肯定你是找不到的
乔治·弗雷德里克·亨德尔
1、杰弗雷·乔叟
杰弗雷·乔叟(1343-1400年10月25日),英国小说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坎特伯雷故事集》。
乔叟出生于伦敦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受过大学教育,熟悉法语和意大利语。1357年开始出入宫廷,后常出访欧洲,在意大利接触到了但丁、薄伽丘等人的作品,这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
乔叟于1400年在伦敦去世,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之角”。
2、艾萨克·牛顿
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1727年3月31日(格兰历),伟大的艾萨克·牛顿逝世,与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3、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英文: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1603年3月24日),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
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
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英格兰经历了许多考验,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形势恶化、爱尔兰危机、埃塞克斯伯爵叛乱、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流民。
这一切给这个辉煌时代染上黯淡色彩。伊丽莎白一世在其辉煌的建树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
1603年3月24日,伊丽莎白一世死于伦敦的里士满王宫。由于伊丽莎白从未结婚,她的死结束了都铎王朝。伊丽莎白一世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右面。她的继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都铎王朝为斯图亚特王朝取代。
4、查尔斯·狄更斯
查尔斯·狄更斯,全名查尔斯·约翰·赫法姆·狄更斯(英文原名: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英国作家,日尔曼人。
主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 《老古玩店》《艰难时世》《我们共同的朋友》《双城记》等。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
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先后出版了《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
1870年1月,在伦敦举行十二场告别朗诵表演。3月9日,受维多利亚女王接见。4月1日,《德鲁德之谜》开始分段发表(计划分12段,逝世时仅完成6段)。
6月9日,因患脑溢血在盖茨山庄逝世。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即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5、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在达温宅逝世,享年73岁,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杰弗雷·乔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艾萨克·牛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丽莎白一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狄更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诗人角”的由来

Poets’ Corner (诗人角)
  英国威斯敏斯特教堂内著名文学家的坟墓。这里墓冢累累,墓碑林立。此处埋葬着许多著名的英国文学家。英国诗歌之父乔
举世闻名的伦敦“诗人角”位于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它是英国文豪们长眠之所。
最早入葬该“角”的是《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英国诗歌之父”乔叟。后来英国诗人约翰逊、布朗宁、丁尼生,小说家狄更斯、哈代等也葬于此地,以示对乔叟的仰慕和追随。以后,这块墓地遂得“诗人角”(西俗泛称文学家为诗人)的美称。(图: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
朗费罗是第一个埋入诗人角的美国诗人。还有劳伦斯和亨利.詹姆斯。

诗人角的介绍

伦敦“诗人角”位于泰晤士河畔古老的威斯敏斯特教堂中,它是英国文豪们长眠之所。诗人角是威斯敏斯特教堂墓地的一部分。

谁是第一个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

是英国诗人勃朗宁
A.Geoffrey Chaucer因为他被葬在那里,所以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也被称为诗人角

荣誉的宝塔尖-威斯敏斯特教堂

前言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称为“荣誉的宝塔尖”,我最早知道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从英国皇室大婚开始的,这里有伊丽莎白女王的身影,有皇室贵族的爱情,有皇室的灵魂,还有皇家的贵气。这里是历代君王加冕的场所,也是不少君王的最终地,还是 历史 上许多名人的长眠之地。大众熟知的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文学家狄更斯和物理学家牛顿的墓碑都在这座教堂内。除此之外,这里也是英国王室举行婚庆葬礼的场所。
01
英伦之行一一梦想

英国,我在纪录片里看到撒切尔夫人有点知道,那时她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在我的心里她是英国的缩影。关于英国我基本上都是从电视上了解的,去往英国也成了我的梦想。


应好莱坞著名音乐家杰夫·奎卡博士的邀请去好莱坞音乐大片的录制现场——全世界最著名的录音室艾比路(Abbey Road Studios),与我而言这是既美好又荣幸的邀约。而这趟旅行也让我梦想成真,去了期待已久的英国。


抵达英国伦敦与儿子以及跟着杰夫奎·卡博士学音乐的外孙王子会合后,我们一行人便在入住的酒店一起用餐,饭毕就迫不及待的跑去威斯敏斯特教堂参观。从马路对面看去,威斯敏斯特教堂,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惊艳奢华到令人震撼。走进一看这里的门虚掩着,透过半掩的门可以看到教堂内有皇家卫队正装驻守,而教堂外面有警察守护,一看门外的参观告示才知道,这里已经过了参观时间,我们只能在教堂外围观看。


0 2
威斯敏斯特教堂

头脑像是百科全书的儿子现场给我们讲述了这里的故事。他说, 英国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信奉天主教,教堂于他们而言就是虔诚信仰的载体 。和普通教堂不一样的是,威斯敏斯特教堂从建立到完工共花费了700年之久,不仅建筑规模庞大,在风格的演变上也是多姿多彩,可说得上是英国最古老的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自1540年后,由本笃会隐修院改为圣公会教堂,始建于公元960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在扩建的过程中,因为每一帝王统治时期的建筑风格均不同,因而,威斯敏斯特教堂被融入了多种风格元素,有诺曼底式,哥特式,新古典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建筑风格。 虽然历经了多种风格的演变,但是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哥特式风格。整座教堂呈竖向发展,塔尖耸入云霄,从整个外观看去给人一种巍峨大气的形象。


威斯敏斯特教堂周围,古树参天枝叶繁茂,旁边的河水更是平和如镜,一阵风过波光潋滟。中世纪城堡式教堂,俯仰皆是旧时廓垣,百年钟声依然悠扬,人文之美的浪漫,华丽庄严的美,怎能不醉人心魂。

0 3
威斯敏斯特教堂
不仅是历代君王加冕的场所,
还是不少君王的安息之所。

值得一提的是, 威斯敏斯特教堂既不是大教区的主教堂,也不是教区里的教堂,而是英国王室专属的教堂 。因此,教堂内行使管理的教长与其法规都要由王室来决定。首位在威斯敏斯特举行加冕的国王,是来自法兰西诺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者)。他的加冕典礼在1066年的圣诞日举行,加冕当日,英格兰本地居民聚集到教堂门前欢呼庆贺。


从此以后,英国王室的加冕礼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无一不是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的加冕仪式, 可以说,这座教堂承载了君王一生的象征,即使最后逝世,魂魄也会归根于此。不少君主皆长眠于此,将这座教堂视为自己最终的归宿。

0 4
“荣誉的宝塔尖”之威斯敏斯特教堂

在英国的众多教堂中,威斯敏斯特教堂可以说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了。 这里除了安葬有英国王室成员外,英国许多领域的伟大人物也埋葬于此,诸如大科学家牛顿,进化文化、生物学家达尔文,天王星的发现者、天文学家赫谢尔等,因此英国人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作“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光荣。


除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家外,在这里长眠的还有许多诗人和小说家,如英国14世纪的“诗圣”乔叟,就安葬于此。陵墓周围还有一扇专门的“纪念窗”,上面描绘着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情景。伴他长眠的有丁尼生和布朗宁,他俩都是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著名的小说家哈代和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也葬在这里。“诗人角”中央,并排埋葬着德国著名作曲家亨德尔和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还有些文学家死后虽葬身别处,但在这里仍为他们竖碑立传,如著名的《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和苏格兰诗人彭斯,就享受着这种荣耀。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众多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大都会专为杰出的人物划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国名人葬在先贤祠一样,英国名人百年后有幸能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也是一种无上的荣耀。他们或被埋葬在教堂内,或者在此树立纪念碑。 因此,这里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堪称英国著名的 历史 文物陈列馆。


除此之外 ,这里还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这块墓碑其实很普通,质地也很粗糙,就连造型也很一般,没名没姓,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就是这样一块无名氏墓碑,却成为名扬全球的著名墓碑。每一个到过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人都被这块墓碑深深地震撼着,准确地说,他们是被这块墓碑上的碑文深深地震撼着。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有人说这是一篇人生的教义,有人说这是灵魂的一种自省。


此外,这些祠墓和纪念碑在建筑上还有一个妙用,那就是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轴线上气势非凡的纵深可能产生的枯燥感。

0 5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英国王室举行大婚和葬礼的场所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还是英国王室举行婚礼以及葬礼的场所。 可能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这座教堂可以容加冕,婚丧和墓地于一体,这要是中国,在墓地举行婚礼是一件很荒谬的事情。其实这也正表明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国对于魂魄大多是避之不及的,因为他们是厄运的象征,都认为摊上这件事便大事不妙,会尽可能地远离一切和魂魄相关的事物。西方国家则认为人去世后灵魂还在,它们是最为真诚善良的灵魂,它们与上帝同在。不仅能得到所有人民的尊重,还会为在世的人带来好运。在天堂注视着这美丽世界的运转,保佑人们和平生活。 这正是教堂与墓地结合在一起的原因,也是西方国家越临近教堂,街道和居民反而越多的原因。所以在教堂的周围是不会有荒芜的,反而是草木茂密,花团锦簇。我想正是因为如此,这座教堂的古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之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教堂之一。


写在最后

威斯敏斯特教堂就是一部英国王室的石头史书,一座神奇梦幻的教堂,美到令人心醉的地方。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谁葬在那?

这座教堂也是英国的国家墓地,安葬着3000多名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墓。她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王,在她统治时期英格兰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国家墓地并不是皇家专用,这里也埋葬着英国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名流,像达尔文、牛顿、邱吉尔都安葬在这里。英国对诗人、作家还有特殊待遇。教堂南翼有个专门的“诗人角”,世人熟悉的文学巨匠乔叟、狄更斯、哈代等120位作家和诗人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但作为英国的一代文学泰斗,国家墓地当然应该有莎士比亚的位置。
威斯敏斯特教堂内有许多礼拜堂,除了巨大的天主教礼拜大堂,在圣坛后还有一个圣母堂——亨利七世礼拜堂。许多英国历史名人和各界名流都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如下:
1. 第一位以国葬之礼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是牛顿,他的纪念碑上刻着:“这就是名为艾萨克·牛顿的凡人。”
2.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也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坟墓纪念碑上刻着黑洞图案,以及由他提出的描述黑洞熵的著名公式,还有一行文字:“斯蒂芬·霍金的肉体安葬于此。”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各界名流长眠于此,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了解更多信息。
这座教堂也是英国的国家墓地,安葬着3000多名王公贵族和社会名流。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伊丽莎白一世的墓。她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王,在她统治时期英格兰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国家墓地并不是皇家专用,这里也埋葬着英国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名流,像达尔文、牛顿、邱吉尔都安葬在这里。英国对诗人、作家还有特殊待遇。教堂南翼有个专门的“诗人角”,世人熟悉的文学巨匠乔叟、狄更斯、哈代等120位作家和诗人都在这里有一席之地。但作为英国的一代文学泰斗,国家墓地当然应该有莎士比亚的位置。

牛顿死后葬在哪里

1727年3月31日,伟大艾萨克·牛顿逝世。同其他很多杰出的英国人一样,他被埋葬在了威斯敏斯特教堂。他的墓碑上镌刻着:  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国国教与罗马教廷决裂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即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的教堂,1540年之后,一直是伦敦的国家级圣公会教堂。
葬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被安葬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牛顿之墓,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科学家之角”。牛顿于1727年3月28日入葬威斯敏斯特教堂,葬礼仪式高贵隆重。他的遗体安放在耶路撒冷礼拜堂,大部分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参加葬礼。他的抬棺人是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长,两位公爵和三位伯爵。
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让人们欢呼这样一位多么伟大的人类荣耀曾经在世界上存在。
扩展资料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
它始建于公元960 年,自威廉一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荣受加冕后,王室的加冕礼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
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历朝历代君王(除了爱德华五世和爱德华八世两位外),都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登基,坐上王位;百年之后,也都长眠寺内。
但这仅是威斯敏斯特颇具意义的部分原因,更让它久负盛名的是这里埋葬着许多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丘吉尔、牛顿、达尔文、乔叟、斯宾塞、狄更斯、布朗宁、弥尔顿、拜伦、哈代等人都安息于此。
除此之外,“诗人角”还为莎士比亚、简·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等没有埋葬此处的文学家设立了纪念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牛顿之墓
百度百科-威斯敏斯特教堂

为什么喜欢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坐落在伦敦泰晤士河北岸,原是一座天主教本笃会隐修院,始建于公元960
年,1045年进行了扩建,1065年建成,1220年至1517年进行了重建。威斯敏斯特教堂在1540年英王创建圣公会之前,它一直是天主教本笃会(天主教的隐修院修会之一)教堂。
1540年之后,成为圣公会教堂。
在教堂或具有特别纪念意义的建筑物中,大都会专为杰出的人物划出一席之地。正如法国的名人葬在先贤祠,英国的名人身后则有幸进入威斯敏斯特教堂。他们或被埋葬在教堂内,或者在此树立纪念碑。这里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文学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尔、牛顿、达尔文、狄更斯、布朗宁等人之墓。耳堂南翼的“诗人角”就是诗人和作家墓祠的荟萃地。
这里还有著名的第一次大战时的无名战士之墓(1920
年)。所以,这里墓室累累,纪念碑林立,堪称英国著名的历史文物陈列馆。而且,这些祠墓和纪念碑在建筑上还有一个妙用:有效地避免了教堂中轴线上气势非凡的纵深可能产生的枯燥感。
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历代国王加冕登基、举行婚礼庆典的地方,也是英国的王室陵墓所在地,可以说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部英国王室的石头史书。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特色

作为英国中世纪建筑的主要代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建筑风格和特点,虽然在马拉松式的建造年代中不断地推移变化,从诺曼式、哥特式,一直到早期文艺复兴的式样,不过它 的基本特色仍属于哥特式,所以历经700 多年的修葺而犹能保持原貌,实在多亏了斯科特这样的建筑师。教堂建筑为哥特式,数个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并列在一起,显得别致动人。教堂中间还有一处拥挤的墓场,埋葬有诸多伟大人物。由于人数众多,不得不将棺停竖起来埋放在地下。最终还是无处插针,才开始将伟人们向圣保禄教堂转移。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700年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在最里面的亨利七世礼拜堂中,并排陈放着悲剧性的女王玛丽,以及在伦敦塔惨遭杀害的年幼的爱德华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威斯敏斯特的本义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于这座教堂坐落在100年前伦敦的西部,便得此名。早在8世纪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爱德华忏悔王建立起这座教堂之后,这一带才成为身份不凡的地区。在这座教堂建成之后不过几日,忏悔王便死去了,也没有王位继承人。正当皇亲国戚为此争吵不休之际,诺尔曼人威廉从法国而来,并一举压制、征服了英格兰。可是,怎样才能向公众展示自己是爱德华王的正当继承者呢?最终他决定在爱德华王建造的这座教堂内举行盛大的登基仪式。于是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国王位。从那以后,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威斯敏斯特教堂
宏伟壮观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英国的圣地,在英国众多的教堂中地位显赫,可以说是英国地位最高的教堂。除了王室成员,英国许多领域的伟大人物也埋葬在此。英国人因此把威斯敏斯特教堂称为“荣誉的宝塔尖”,认为死后能在这里占据一席之地,是至高无上的光荣。其中著名的“诗人角”就位于教堂中央往南的甬道上。在这儿长眠着许多著名的诗人和小说家。如英国14世纪的“诗圣”乔叟,就安葬于此。陵墓周围还有一扇专门的“纪念窗”,上面描绘着他的名作《坎特伯雷故事集》里的情景。伴他长眠的有丁尼生和布朗宁,他俩都是名噪一时的大诗人。著名的小说家哈代和19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吉卜林也葬在这里。“诗人角”中央,并排埋葬着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亨德尔和19世纪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还有些文学家死后虽葬身别处,但在这里仍为他们竖碑立传,如著名的《失乐园》的作者弥尔顿和苏格兰诗人彭斯,就享受着这种荣耀。 在教堂的北廊里,还伫立着许多音乐家和科学家的纪念碑。其中最著名的是牛顿,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国葬的自然科学家。他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墓地上方耸立着一尊牛顿的雕像,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他在科学上的功绩。此外,进化文化的奠基人、生物学家达尔文,天王星的发现者、天文学家赫谢尔等许多科学家都葬于此地。在物理与化学领域均做出杰出贡献的法拉第在去世后本来也有机会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下葬,但因他信仰的教派不属当时统领英格兰的国教圣公会,威斯敏斯特教堂正是圣公会的御用教堂,因此拒不接受他在教堂内受飨。雪莱和拜伦这两位举世闻名的大诗人也因为惊世骇俗的言行被教堂拒之门外。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还安置着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丘吉尔、张伯伦等许多知名人士的遗骸。后来因场地有限,部分伟人的坟墓被迁移至圣保禄大教堂。此外,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英国官兵的花名册也保存在教堂内。在教堂大院正中还设有无名英雄墓,供人们在此地驻足停留、凭吊缅怀。这座古老的教堂结构宏伟,装饰辉煌,外观是依拉丁风格建造的十字形。教堂正门向西,由两座全石结构的方形塔楼组成,这是圣保罗教堂的设计者雷恩的学生在18世纪设计的,双塔耸立,非常壮观。教堂主体部分长达156米,宽22米。本堂两边各有一道侧廊,上面设有宽敞的廊台。本堂宽11.6米,上部拱顶高达31米,是英国最高的哥特式拱顶,这样的结构显得本堂比例狭高颀长,巍峨挺拔。耳堂总长为62米,与本堂交会处有4个尺寸很大的柱墩,用以承托上部穹顶。穹顶以西是唱诗班的席位,以东是祭坛。而钟楼高达68.5米,高耸壮丽。整个建筑古典庄严,高大古朴,弓形的石雕精美细致,挺拔的立柱直指苍穹。教堂最上端林立着由彩色玻璃嵌饰的尖顶,巍峨地冲向天际,如雕似刻,精巧绝伦。抬头仰望会有一种天堂般高远莫测的玄妙和神秘感。教堂四周高处的窗户都是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玻璃装饰而成,它们使以灰色为主调的教堂在庄严中增加了几分典雅和华丽的情调。威斯敏斯特的柱廊恢弘凝重,拱门镂刻优美,屏饰装潢精致,玻璃色彩绚丽,双塔嵯峨高耸,整座建筑既金碧辉煌,又静谧肃穆,其精美豪华、富丽堂皇为英国教堂之冠,不愧是英国哥特式建筑中的杰作。 在教堂内还有许多象亨利七世礼拜堂这样的献给死去君主的建筑,使人不由得不惊叹西敏寺教堂内别有洞天。如祭坛东端的圣·爱德华礼拜堂,其中央的爱德华祠墓建于1269 年,是世界各地香客的朝圣之处。主祠周围还有亨利三世及其他国王祠墓,形成了各个时代的雕刻博物馆,尤其是东端的亨利五世墓堂更以雕饰华美著称。建筑西敏寺的初衷并非作为英国国王的墓地,然而事实上,从亨利三世到乔治二世的20 多位国王都葬在了这里。在圣·爱德华礼拜堂西侧有著名的爱德华一世加冕宝座,它高踞于祭坛前面的高台之上,宝座下有一块称之为“斯库恩”的圣石,它原是苏格兰国王传统的加冕座位,是其权力的象征,1297 年,爱德华一世将它带到了伦敦。在教堂的祭坛前面的尖背靠椅,是历代帝王在加冕时坐的,据说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块大石头,被称为“命运之石”(Scone),它是爱德华一世在13世纪掠夺来的。原来,这是苏格兰王登基用的,据说现今苏格兰人中,还有人发起要把这块石头取回去的运动。于1996年,这块苏格兰人的至宝又回到了它的家乡。教堂内,还有一座特殊的小礼拜堂。说它特殊是因为这座小礼拜堂不是献给君主,而是献给勇赴国难者——牺牲于“不列颠之战”(1940 年秋季发生的英德空军之战)的皇家空军战士的。小礼拜堂的彩色玻璃上绘有当年参战的68 个空军中队的队徽。这为满目的皇家奢华中注入了一股刚健悲壮之气。 西敏寺主要由教堂及修道院两大部分组成。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主体部分长达156 米,本堂两边各有侧廊一道,上面设有宽敞的廊台。本堂宽仅11.6 米,然而上部拱顶高达31 米,是英国哥特式拱顶高度之冠,故而本堂总体显得比例狭高,巍峨挺拔。耳堂总长62 米,与本堂交会处的4 个柱墩尺寸很大,用以承托上部穹顶。穹顶以西是歌唱班的席位,以东是祭坛。教堂西部的双塔(l735~1740 年)高达68.6 米。平衡本堂拱顶水平推力的飞拱横跨侧廊和修道院围廊,形成复杂的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