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克大学的校长,克拉克大学的学校特色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1 01:56:27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佛洛伊德是哪国人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1939年5月6日Sigmund Freud生於Moravia,1939年9月23日死於伦敦。
他是奥地利人
佛洛伊德的理论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939年5月6日Sigmund Freud生於Moravia,1939年9月23日死於伦敦。
他是奥地利人
佛洛伊德的理论 西格蒙德·佛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奥地利
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是维也纳犹太籍的神经病医生。他于1856年5月6日生于摩拉维亚(现属捷克),四岁时随同父母移居维也纳,在维也纳度过了八十个年头。他幼时聪慧。1873年考入维也纳大学学医,从事他所感兴趣的科学研究。1876年,他在布吕克教授指导下当助理研究员,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次年,他即和神经病医生布洛伊尔合作。布洛伊尔的年龄比弗洛伊德大十四岁,他也是布吕克的弟子。布吕克和路德维希、杜布瓦-莱蒙及赫尔姆霍茨志同道合,结成联盟,反对活力论,认为“有机体内除一般物理化学的力在起作用外别无其他的力”。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在布吕克门下,受了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承认“心理学是有关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心能就是由大脑细胞所供应的物理能”。
布洛伊尔曾用催眠法治疗一个癔病的女病人安娜。这个病人在许多症候之中,还有一个特殊症候,就是有长达六个星期的时间在干渴得无法忍受时,也不能喝水。在催眠状态中,她诉述自己童年时,如何走进她不喜欢的女家庭教师的房间,看见她的狗从玻璃杯内喝水,引起了她的厌恶,但由于受尊敬师长的传统影响,只好默不作声。她在催眠中,恢复了她对这个往事的回忆,尽量发泄了她的愤怒情绪,此后她不能喝水的怪病才消失。这种治疗主要是通过谈话或暗示进行的,所以弗洛伊德称之为谈疗法,是他后来发展的精神分析法的基础。
他对这个疗效的解释是以布吕克的物理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的心理活动有赖于神经系统所供应的物理能。物理能的水平过高时,就需要释放或宣泄,从而促成了神经病的消失。所以弗洛伊德在行医的初期是支持神经病的物理或生理的病因说的。
但是弗洛伊德面对这个疗效,也感觉到身心关系的微妙。由于他受过布吕克的物理主义的教育,所以不立即转入心身交感论,而仅仅主张心身平行论。他说,“神经系统的生理过程的链条不会与心理过程造成因果的关系。”“因此,心理是与生理平行的一种过程。”他认为心物在本质上是不同类的,所以他认为把这一种过程译成他种过程乃是逻辑上的错误。但据弗洛伊德传记的作者琼斯的分析,弗洛伊德并没有彻底坚持平行论,有时也会说身体或性的变化产生了焦虑,或一种情绪导致了手脚的瘫痪。
1885至1886年间,弗洛伊德就学于法国神经病医生沙可。沙可用催眠法,有时消除了这些症候,有时引起了癔病的症候,因此,弗洛伊德以为治疗身体的症候可以通过观念传递而奏效。他后来又赴南锡,观察了李厄保和伯恩海姆的催眠治疗术。这些法国医生与同时代的德国医生不同,他们不坚持大脑解剖的观点,承认心理病理学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弗洛伊德由于受了法国的影响,同时根据他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从生理的病因说走向心理的病因说或心理动力说(the psychodynamic hypothesis),以为神经病起源于心理内部动机的矛盾。
弗洛伊德在生理病因说的指导下,曾于1886年试用过电流疗法、水疗法、按摩法治疗神经病,但疗效并不显著。在心理病因说指导下,他于1887年采用从沙可那里学来的暗示疗法,认为这个方法很好,时间也较为经济。但疗效难以持久,常有反复。因此,他乃创制精神分析法,也就是自由联想法,于1892年开始运用。他由于坚持赫尔姆霍茨学派的准则,不相信自由意志说而坚持他的所谓决定论,以为任何联想都不是无因而至的,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因此,通过病者的自由联想就可以挖掘出深埋在病者心理最底层的动机或欲望,也就是所谓潜意识的欲望。原来,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历程分为三层,上层为意识,中层为前意识,底层为潜意识,构成了他的深度心理学(the ddpth psychology)。他以为一个观念的意识是转瞬即逝的,但是消逝了的观念有需要时可以再成为意识的,这便叫做前意识。至于潜意识的观念是遭受过压抑而被摒斥于意识领域之外的,现在如果要它重复进入意识,就为病者所拒绝了。所以弗洛伊德以为抵抗和压抑是同一历程的两面。精神分析的目的就在于克服这个抵抗,把潜意识的欲望化为意识,治疗就可以奏效了,然而这个抵抗是不容易制服的,需要精神分析家的高度技巧。
被压抑的欲望是什么性质的欲望呢,弗洛伊德以为主要是性的欲望;性的扰乱是神经病的根本原因。他于1896年出版了《癔病的病因学》,提出了诱引说(the seduction theory),以为儿童幼时天真,并无性的冲动,只因受了成人的诱引,导致了这种冲动的产生。到了1896年后期和1897年上半期,弗洛伊德开始对诱引说发生怀疑。1897年夏季,他进行了艰苦的自我分析,发现了他自己幼时对母亲的里比多欲和对父亲的敌视,这就是所谓伊谛普斯情结。于是他放弃了诱引说,而承认儿童期的性生活,不过弗洛伊德的“性”不是专指生殖的或生殖器官的快感,而是指一切敏感区的快感。
由于布洛伊尔不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性的观点,弗洛伊德便改以弗利斯为志同道合的好友。他把自己放弃诱引说和发现伊谛普斯情结的秘密写信告诉弗利斯。弗利斯对性问题的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于1897年发表他的处女作,提出了一种新的并发症,叫做鼻反应神经症,包括头痛、神经痛及循环、呼吸、消化等内脏器官的扰乱。他的研究有两点特别引起了弗洛伊德的兴趣。“1.他认为鼻粘膜与生殖器官活动有特殊的关系,因为在性兴奋中,鼻粘膜有时有充血现象。2.他从妇女行经的事实揣测两性的生命活动都隐含有周期性。”弗利斯于1887年来到了维也纳,通过布洛伊尔的介绍,听弗洛伊德的神经学课。他在此后六年,便经常与弗洛伊德通信。弗洛伊德给他的信函、卡片、摘记计共284件,其中有168件构成了题为《精神分析的起源》的论文。
弗洛伊德在性的问题上,虽然得到了弗利斯的支持,但阿德勒和荣格继布洛伊尔之后都因反对性的病源学,背弃了弗洛伊德的教义。阿德勒于1911年从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分裂出来,另创个体心理学;荣格于1915年,继阿德勒之后脱离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树立起分析心理学的旗帜。
但是弗洛伊德那时却已驰名国外了。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二十周年校庆,校长斯坦利·荷尔邀请他前往参加,并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会见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如詹姆士、卡特尔、铁钦纳等人。他在该校的演讲分五次进行,题名《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由蔡斯译成英文出版,后并译成几种文字,中译本于二十年代发表于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弗洛伊德是多产的学者,他的著作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新的精神分析学会在欧洲大城市中纷纷建立起来。荷兰精神病学家和神经学家协会以及英国心理学会都邀请他为名誉会员。总之,在1919至1939年间,他的名誉达到了最高峰。
但是他的晚年生活是苦难重重的。他于1923年发现患了口腔癌。希特勒当权时大肆反犹,1938年侵占了奥地利,弗洛伊德被迫离开了维也纳,1939年9月21日死于英国。
弗洛伊德的声誉之隆,影响之大,在心理学家中是罕见的。他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关于人类动机的研究,或者如波林所指出的,“动力心理学的重要来源当然是弗洛伊德”。众所周知,冯特及其弟子的实验心理学,继承了联想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的传统,从事感知觉的研究,重视意识的内省分析,对于人的行为及其动力或动机的分析是比较忽视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传统的实验心理学起了补偏救弊的作用。因此,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欢迎。
美国心理学史专家舒尔茨在他的《现代心理学史》1981年新版中,在强调了弗洛伊德的某些概念被纳入现代心理学的主流以后,并指出,“弗洛伊德对一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在他访问克拉克大学以后,他的体系的冲击力立即为人所感受到了。巴克说过, 1910年后,美国报刊载满了弗洛伊德的论文, 1920年后,美国出版了两百部以上的书籍,论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所以弗洛伊德在美国很出名。
但是弗洛伊德究竟是治疗神经病的医生而不是受过严格训练的心理实验家。他所根据的材料不是通过实验控制的方法而取得的。他用精神分析法治疗神经病时,谁也不能保证病者的报告不是揣摩医生的要求,符合医生的愿望而作出的。所以弗洛伊德搜集材料的方法受到了心理学家批评。

哲学问题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生死驱力 弗洛伊德相信人类由相冲突的两种中心欲望所驱动:原欲能量爱欲与死亡驱力死欲。弗氏所谓的爱/原欲,包含所有创造性、及产生生命的驱力。死亡驱力(Death Drive)(或死亡本能)代表一切有生之物内在的冲动,欲回归至平静状态,甚至最终回到不再存在。弗氏直到晚年才认知到死亡驱力,而这两种驱力的对照,代表了弗氏思想风格的一大革命。 宗教心理学 弗洛伊德于不同作品中解释宗教起源。《图腾与禁忌》(Totem and Taboo)一书,提出人类起始以“原初部落”方式群聚,此多配偶制(polygamy)组合,包含了一男、多女、及其子嗣。依弗氏精神分析里论,男孩生命早期对母亲抱有性欲,此恋母情结为普遍存在的现象。父亲有保护部落的能力,因此男性爱慕他,但也同时因父亲与众母亲的关系而嫉妒他。儿子们了解独力无法击败领导者父亲,故合力予以杀害,之后以祭仪宴飨形式啖之,借此将父亲可怖力量纳入己身。然而众子之后背负的罪恶感,也使其强化对父亲的回忆,并予以祭拜。超我便如此取代父亲,形成内化的威权之源。部落内也由此产生乱伦与婚姻的禁忌,并以象征性的动物牺牲(献祭)(sacrifice)取代仪式性的活人宰杀。 《摩西与一神论》(Moses and Monotheism)一书,则根据弗氏里论重建圣经历史,然而圣经学者与历史学史家,因其说法与现存可信史料不符,不予接受。弗氏思想在《幻象之未来》(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一书另有发扬。论及宗教为一种幻象(illusion),弗氏强调其为一幻奇结构,人若要成长入成熟期,必须脱离此结构。弗氏对潜意识的处理,则偏向无神论。 心理疗法 弗洛伊德身受医师训练,因此深信其研究与成果为科学产物。然而他的同僚及晚后的心理学者与学院人士,对他的研究与实践多所批判。某些如朱立叶特? 米契尔(Juliet Mitchell)等人,提出其中缘由在于弗氏基本立论——即潜意识的惧怕与欲望,启动我们意识层次的思想及行为——挑战了关于世界本身,属于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看法。某些拥护科学人士,认为此说让弗氏理论失效,使其成为诠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另拥护弗氏人士,则认为此说同让科学失效,也使其成为诠解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今日的精神分析,仍与弗氏生前所经历的医学与学院二者,维持相同的暧昧关系。 当今尝试治疗心理疾病的精神治疗师,以不同方式与弗式精神分析产生关连。某些治疗师修改弗式取向,发展各种精神动态(psychodynamic)的模式与疗程。有些则拒斥弗氏的心理模型,但将其疗法的某些部分,特别其中仰赖患者言谈以为治疗形式者,加以改编再使用。精神医师(psychiatrists)身受医学训练,但如同弗氏时代的医师,多排斥弗氏的心理理论,疗程中并不重视言谈,而多仰赖激活心理药物(psychoactive drugs)。 弗氏的心理理论今日争议仍大,许多重要的学院与研究领域之精神医师,认为他不过是个郎中;但也有其他这方面的重量级人士,认同弗氏的理论核心。精神失序常视为纯然的脑疾,基本上属遗传性病源。此观点强调心理疾病的生理构成。弗洛伊德则相信大部分的精神失序,源自生理构成与环境因素之共成,何者较为重要,则因人而异。 哲学 不论精神分析作为哲学的形式其价值为何,弗洛伊德引介下列三个概念,与前此西方哲学产生断裂。 他创建心理程序的模型,破除了笛卡儿的我思(cogito)。对弗洛伊德而言,思绪产生的程序,非主体直接反思所能探知。自历史角度观之,马克思意识型态的分析早于弗洛伊德,但后者更将主体性之暗眛不明视为根本。二者之后,人实践的目标,及用来合理化其目标的想法,其构成核心不外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史,和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角色。 在梦、口误、神经病征、和精神病患的文字构建等,这些看起来全然难解、无理、和无意义的素材中,弗洛伊德检视了其中找到的“合理性”。相对言之,在工作活动、政治哲学、制式社会行为这些清楚明白具“合理性”的素材中,他发现了其中的“不合理性”(如纯然专断和怪异的元素)。 弗洛伊德从言谈治疗引进创新的言说技术,借此让人透过间接泄漏潜意识内容的方式以消减沮丧。精神分析疗程的逆向程序,显示了个人如何依据符号压缩与情绪转嫁的逻辑,以潜意识方式形成其所遭遇的诸种问题。 批判回应 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发展模型遭受诸多批判。有些人攻击弗氏认为儿童为性生物的立论(连带波及弗氏发扬的性概念)。另些人虽接受弗氏的性概念,但认为此种发展模式并不具普同性,对于健康成人的发展而言也非必须,另强调社会及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认为需重视弗氏较为忽略的社会动能因素(例如阶级关系)。这一支批判弗氏的思想,深受赫伯特·马库色作品影响。 也有人批评弗氏拒斥实证论的态度。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形构出一套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他认为一切合理的科学理论,均具备能够证明其存伪(falsifiable)的可能。若一理论无法存伪,便不能称之为具备科学性。波普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永远可被“证实”,因无任何行为得以证明其存伪。虽然科学家普遍接受波普辨明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然而在科学哲学与一般哲学领域内,仍有争议。学院派心理学通常仅区分出“理论”与“假设”,前者过于抽象无法证明其存伪,后者虽源自理论,却可能经研究予以验证。 行为主义、演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及认知心理学均视精神分析为伪科学,而予以拒斥。人本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坚持精神分析看待人的观点,既苛刻也不正确。心理学其他学派则建构心理治疗的替代方法,其中包含了行为治疗(behavior therapy)、认知治疗(cognitive therapy)、及咨情治疗(person-centered psychotherapy)
虽弗氏论点受到关心女性平权人士质疑,然如朱立叶·米契尔(Juliet Mitchell)、南西·乍得罗(Nancy Chodorow)、洁西卡·班哲明(Jessica Benjamin)、珍·盖洛普(Jane Gallop)、珍·弗莱斯(Jane Flax)等女性主义理论家,认为精神分析理论与女性主义所谋者并不分驰,可如面对如其他理论传统,将其纳为己用,去除其中性别歧视成分。另一女性主义者舒拉米斯·费尔史东(Shulamith Firestone),也认同弗氏理论对女性主义运动仍有所用。在其〈弗洛伊德主义:误导之女性主义〉(Freudianism: The Misguided Feminism)一文,论及弗氏论点基本言之可谓正确,除一重要细节须作修正:即弗氏写道“阴茎”处,都可换为“权力”一词。 此外值得注意处,为弗氏早先认为歇斯底里症(hysteria),源自孩童时期之性逾矩(sexual abuse),但晚后舍弃此称为诱奸理论(seduction theory)的说法(参见其〈性逾矩索引〉(The Index of Sexual Abuse)),直言许多案例中均发现,孩童时期性逾矩之记忆,并非出自事实,多源出想像。弗氏转而重视伊底帕斯理论,断言人潜意识均希冀与双亲发生性关系。 本我、自我与超我 在其晚年作品中,弗洛伊德提出心理可分为三部分:自我、超我、与本我(ego, superego, and id)。 潜意识的本我(拉丁字为“it”,原德文字则为“es”)代表思绪的原始程序—我们最为原始,属满足需求的思绪;此字为弗氏根据乔治·果代克(Georg Groddeck)的作品所建。同属潜意识的超我(德文字为“überich”)代表社会引发生成的良心,以道德及伦理思想反制本我。大部分属于意识层次的自我(ich)则存于原始需求与道德/伦理信念之间,以为平衡。健康的自我具适应现实的能力,以涵纳本我与超我的方式,与外在世界互动。认为心智并非具单一与同质性之物此一立论,仍持续深远的影响著心理学领域以外的人们。弗氏极为关注心智这三部分之间的动态关系,特别是三者间如何互相产生冲突的方式。 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为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产生的冲突,会使用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使用这个机制需要爱欲(Eros)——此为希腊爱神之名;罗马神话则名为丘比特(Cupid)。若适当使用,防御机制可减缓超我与本我间之冲突,但过度或过当使用,而不正视面对冲突,则会造成焦虑或产生罪疚(guilt),最终将导致如抑郁沮丧的精神失衡。弗氏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御机制此一领域的研究相当杰出,但她将首开防御机制先河的荣耀归于其父。防御机制有以下数种:否认(denial),反应结构(reaction formation),转移(displacement),压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projec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补偿(compensation),升华,及退化情感(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否认”为避免去意识到对自我产生威胁的不快之事实或现实。例如学生接到表现不佳的成绩单,而对自己说成绩并不重要——有早期研究者辩称,弗氏的 “否认”,与尼采归为奴隶或畜群道德的“愤懑”(ressentiment )和“价值的再价值化”(revaluation of values)等概念,相似性极高。 “反应结构”为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所欲之完全相反的进向。例如某人强烈仇视某一种族,宣称其理由为该种族低下卑微,但潜意识而言,是其人感觉自身低下卑微才有此说。 “转移”为情绪从危险物转向安全物。例如击打枕头,以避免攻击某人。 “压抑”为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如战争创伤),强制驱离意识层次;“抑制”则为有意识的进行同样工作。 “投射”是将基本上本属自身一部份某种不快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A不喜欢B,但不想如此承认的A,便将自身情感投射到B身上,而说是B不喜欢他(她)。 “理智化”为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过接受现实,而经由合理化解释来进行自我脱离。

参见网址:http://www.china-b.com/zixun/flbdx/zixun_63112.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5720.html
去这个里面看看吧,里面有他的主要理论
佛洛伊德
开放分类: 科学、心理学、人物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佛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在那裏生活了将近80年。
父亲雅各布不但是不得志的羊毛商,而且也是个极其专横的人,佛洛伊德出生时,他已经是40岁。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当时才20岁,佛洛伊德是他母亲所生的6个孩子中的第一个。雅各布的第一任妻子,生了2个儿子,当佛洛伊德出生时,父亲同时也当了祖父。
佛洛伊德与其母亲之间有著一种强有力的关系,她一生都体会到这种关系对他的影响。
佛洛伊德年轻时就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并以名列前茅的成绩完成中学毕业。17岁那年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可是他足足花了近8年的时间,才学完4年的医学和科学研究课程,主要是他有许多医学之外的兴趣和爱好。
在当时的奥地利,行医是犹太人可供选择的几种职业之一,这大约是促使佛洛伊德学医的主要因素,但他从未视医学为真正的职业,而只是把医学作为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
最后,由于别人的劝告,他参加医学考试,1881年才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2年佛洛伊德与马莎、伯莱斯订了婚,但是直到1886年她们才最后完婚。在订婚的5年间,佛洛伊德给她未婚妻写了400多封信。后来他们白头偕老,生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精神分析的萌芽
佛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布洛伊合作期间开始的。布洛伊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医生,不但帮助佛洛伊德排难解忧(当时佛洛伊德新婚不久,经济非常拮拒),而且还使佛洛伊德学会用新方法治疗歇斯底里症。
当初,人们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女性特有的紊乱症,(Hysterin在希腊文是子宫的意思),布洛伊采用新方法称“宣泄法”(Talking out),当布洛伊用该法治疗一个匿名为安娜的21岁女病人,她因受到激励而表达出其感情和情绪,一些病状也就随之暂时或永久地消失。
由于安娜病情的好转,是因为她坦率的表现自己的感情,因此吸引布洛伊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裏几乎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去探望她。
由于移情作用,两人彼此之间产生深厚的感情,布洛伊的婚姻也受到威胁结果他决定停止对安娜的治疗,致使安娜受到强烈刺激而突然暴发歇斯底里分娩症。对此,布洛伊只好携妻逃离维也纳,把这个摊子丢给佛洛伊德。
1885年,佛洛伊德得到一笔额外补助,可以让他去法国度4~5个月的假,从沙可学习催眠治疗法。
佛洛伊德追随沙可学习,目赌沙可的催眠威力,对佛洛伊德造成很大的影响。
(1) 从沙可那裏他认识把歇斯底里症作为心理失调,而不是器官失调来治疗是有可能的。
(2)在一次晚宴上,佛洛伊德听到沙可充满激情地断言他的一位患者的障碍有著重要性的原因。这个观念使佛洛伊德茅塞顿开,并将这一念头一直刘存在脑海中。
到了19世纪90年代中期,佛洛伊德已深信不疑,神经官能症主要障碍是性发展不当。
但是回到维也纳后,佛洛伊德试用了一段时间催眠术,但效果不佳,最后他放弃了催眠术,因为在临床上他发现并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接受催眠。
梦的解释
1897年,佛洛伊德终于创立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自我分析法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对自己的梦进行解析,这种分析结果导致1900年梦的解析一书的出版。
该书现在被许多人推崇为佛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但是当时这本书也遭到大量的批评,出版后的8年间只售出600本,而佛洛伊德从中只获得209美元的稿费。
随著梦的解析一书的面世,精神分析的运动逐渐发展起来。这时在佛洛伊德周围聚集了一批年轻的学者,成立了每星期讨论小组,或称为精神分析小组,在佛洛伊德的书房裏研讨神经官能症问题。这些年轻的学者中间有三大台柱,那就是阿德勒、兰德和杨格,后来由于佛洛伊德的努力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1905年佛洛伊德出版了性学三论
1909年受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之邀,佛洛伊德及其弟子赴 克拉克大学举办系列讲座,使他终于获得国际上的承认。 同时佛洛伊德也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然而,此时精神分析小组内部出现了裂痕,主要原因是阿德勒、兰德、杨格等人逐渐发展了他们自己的理论和风格。
于是原先的精神分析小组因冲突和争论而瓦解。兰克被开除出佛洛伊德圈子,阿德勒于1911年离开,1914年杨格也与佛洛伊德分道杨镳。
人格理论的诞生
但是佛洛伊德的声望,从1919~1939年一直处于顶峰状态,在这一时期佛洛伊德发展了他的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的人格系统基于本能或内驱力,以Libido形式表现出来。生存本能表现为推动和创造死亡本能表现为向内针对自我毁灭,向外进行攻击和破坏。
人格的结构分为原我、自我和超我
原我与无意识相一致,包括性欲和攻击本能,也包括无价值判断,追求即时满足和缓解紧张,它服从快乐原则。
自我与理智相一致,介于原我和外部世间之间,使原我寻求享乐的要求置于它的控制之下,它服从现实原则。
超我与良心道德相一致,朝著完全压抑原我的方向发展,使自我实现达到完美的状态。
佛洛伊德的晚年
1923年,据诊断佛洛伊德患了口腔癌,这与他每天抽20支雪茄的习惯有关。即使在癌症被发现后他也没有改变这种习惯。
1923~1939年,他接受了33次手术,虽然非常痛苦,但由于他拒绝使用止痛药,所以他的头脑仍然保持十分清醒,并一直工作到生命的尽头。
1933年纳粹执政期间,他们在柏林公开烧毁佛洛伊德的著作,理由是认为佛洛伊德夸大性问题来毁灭灵魂。
1938年维也纳被占领后,仍然不愿离开维也纳,最后,由于女儿安娜被捕,她的房屋亦遭纳粹匪徒抢劫才同意去伦敦,后来他的四个妹妹也被奥地利的纳粹份子杀害。
1939年12月23日,佛洛伊德死于伦敦。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人的心理有三个系统
(1) 意识系统
是人能认识自己和认势环境的心理部份,在人的注意集中点上的心理过程都是意识的,可是意识只是整个心理系统中的一种浮面水平,它的主要功能是从人的心理能量活动中把那些先天的,兽性的本能或欲望排除掉。
(2) 下意识系统
或称前意识系统,是意识系统和无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份。它所有的特点是在其中也存著无意识的冲动,欲望和感情等,但它们可以很容易转移到意识系统中。下意识系统在整个心理系统中执行著“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在于既保证适合于本能,又形成由道德良心和社会意识组合而产生的个人理想。这种个人的理想就是“检查者”,它考虑到本能,但又不允许充满强烈心理能量的本能渗透到意识中去。如果那些被压抑和被排除的本能,借助伪装的形式,遇到迂回的道路,试图经由下意识系统达到意识系统时,它们必然会遇到检查者的阻碍,因为检查者在本能朝向意识的道路上建筑了防御线。
(3) 无意识系统
是心理系统中的深层部份。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这些本能欲望有强烈的心理能量;但由于社会标准不同,得不到 满足,就被压抑在无意识之中。
但是它们又总是为自己寻找出路,它们只是不被本人意识到,但并没有消除,而是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
无意识系统的过程不受客观现实调整,而是由自己本身来决定的。它服从享乐和不满的原则,无时不刻不在追求得到满足。
佛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把人格只是理解为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矛盾;亦即理解为意识与本能欲望之间的争斗。人的心理,意识并不是在他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并不是受他的生活条件决定的。
外部世界供给检查者以宗教和道德标准,社会规范和戒条以便检查者借助他们来防止无意识内容渗透到意识领域。
本能及其特徵
在早期理论中,佛洛伊德根据生物的分类法,把本能分为两种:
自卫本能:包括饥饿的本能、危险害怕的本能等,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阻碍;便会导致死亡。
生殖本能:是指性本能或性爱本能,如果这种本能长期受到压抑,便会导致人格的改变和精神官能症的产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佛洛伊德目睹了恐怖的屠杀和破坏的行为,这使他感到人的人格中似乎存在著一种侵略的本能,自我毁灭的本能。他把这种本能称之为“死之本能”。以此根据,佛洛伊德修改自己早先的理论,把人的行为动机重新划分为两种“生之本能和死之本能”。
生之本能
产生多种多样的机体本能,包括性爱本能,它们是为数很多,最初互不依赖在较晚期才结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综合体,每一种生之本能的目的都在于使个别器官得到享受,它们结合起来,起著保存存种族生存的力量。
死之本能
表现为残忍、攻击、自杀、杀人甚至体育运动和战争毁灭,它是受人类死之本能的欲望所驱使。死之本能的结局,必然是使有机体的自然界变为无机体,使生命变为死亡。佛洛伊德还指出,生存本能可以使死之本能转向,由指向自己转变为指向别人,于是变而为攻击别人的形式。
由于人有两种本能,人的行为又受本能之配,所以行为有两个原则,以寻求直接的满足,但是人们又发现它们受到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现实制约,欲望不可能直接获得满足。因此,人只有在梦中获潜意识下根据快乐原则行事的,在日常清醒的生活中,其行为受现时原则的支配。在整个心理活动中起著重大作用的是性的本能和欲望,他把性的本能和欲望所具有的心理能量称为“Libido”。“Libido”能够给人的全部活动,本能和欲望提供力量。
由Libido的基本概念开始,佛洛伊德把人类的一切生活活动都认为与Libido的性欲有关,所以推断幼儿要求别人向他表示亲善和体贴?及依偎别人的行为,理解为狭义的“性行为”表现,同时借用希腊神话,伊底帕斯的故事去解释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男孩会恋母仇父,女孩会恋父仇母。
人格结构
人格结构是由三个组成部份:原我、自我和超我这个结构的假设,是佛洛伊德对早期提出的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的修正。他认为这三个我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活动的机制下,在Libido发展的关系中形成起来。
(1)原我(Id)
是一个最原始的无意识结构,这是由遗传的本能习得的欲望所组成,并同肉体联系著。肉体是他的能量泉源。原我是心理能量的储藏器,它是无组织的,仿佛是一团混沌的本能和一口欲望沸腾的大口锅。在原我中充满著本能,欲望的强烈冲动,力图很快的满足。倘若这种满足迟缓,个体就会感到烦优和懊脑,其结果不是这种原动力消失或弱化,而是企图满足的要求更加迫切。原我策动的力量如受到压抑,就会改变方向而转移地方。佛洛伊德指出,原我是通过两种方法来满足肉体需要的反射作用获愿望满足。反射作用—是对烦恼起源的自动反应。是依照快乐原则行事,为了避免痛苦紧张而追求快乐的行为。例如新生儿的活动,完全受生物冲动所引发,饥饿不适时就哭叫,摆动四肢,以便满足肉体需要,在这种状况下反射作用对减少紧张状态是很有效的。愿望满足— 是比较复杂。某种生物需要的缺乏,在原我中能激发起一种满足这个需要的物体或事件中的意像,从而减少与这种需要有关的紧张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初级历程。
例如:失意的人会一直想起分手的对象这种意象就是初级历程,它的出现会暂时减少需要的紧张状态。但是愿望的满足只能暂时降低紧张状态,而非真正地满足肉体上之需要。
(2) 自我(Ego)
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份意识而已。自我处于原我和外部世 界之间,是外部世界与原我之间的居间者。人若在原我控制的社会中,危险与恐惧是难以想像的,因为原我不受管制。
自我与原我不同,它不是按满足原则来活动的,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求来行事,并调节著外部世界与原我之间所存在的冲突。自我是尊从现实原则,藉著次级历程,及现实考验而运作。
现实原则— 与快乐原则的目的相反,它是在阻止紧张的解除,一直到发现能够满足需求的适宜对象为止。次级历程— 现实原则所经历的历程,由于原始历程是比较虚幻,而次级历程比较实在的思考,它是属于较高的智力作用。
现实考验— 藉著次级历程,自我建立一种计以满足需求,且用一些实际的行动来考验其是否能够成功,此称之为现实考验。
自我所具有的心理能量,大部份消耗在对原我的非理性冲动的压抑和排除上它建立防御线,应用各种防卫机制来对付原我。
(3)超我(Super ego)
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儿童在与环境的交往中,不但发展了自我,而且还知道了什麼是对的和什麼是 错的,能够对正确和错误的作出辨别,这就是人格中的超我,与一般人的道德良心是很相似。 超我的形成较大的程度上依赖著父母的影响,所以佛洛伊德说:「在这允长的儿童时期,这个沉淀物构成了自我裏面一个特殊的机制,使父母的影响能够长期存在」。
儿童在与父母的接处中,通过心力内投或摄取机制,将父母的人格及祖先的社会道德等变成为自己的东西,正是人格中的这一结构— 超我。超我表达了人的性格特点,使人按照道德观念和各自的自我理想行事。由于超我的出现,自我的职能就变得更加复杂了,它不但要寻找满足原我需要的对象,而且还必须考虑所寻找的对象不能违背超我的价值观。
人格的发展
人格发展理论,是佛洛伊德早期的理论,他在1905年“性学三论”,和1916年的“精神分析引论”著作中,有系统的阐述这一套理论。
(1) 口腔期(0~1.5岁)
这一段的性感区是唇和舌诸如吸吮、触咬、吞咽等是性欲满足的主要来源。从快乐原则的引导下,吸吮行为是最使幼儿感到快乐的行为,可以满足口唇性感区的要求,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体验。这时后母亲的乳房满足了幼儿两个基本需要—— 营养需要和快乐需要。
早期口唇合并开的阶段,此时幼儿没有对乳房的矛盾心理,但是在一年后,第二个阶段,口唇受虐待阶段。幼儿产生了对乳房的一种矛盾情绪,而且有受虐待的反应。
口腔期影响日后的人格,例如习惯于与口腔有关的生活,如他们一般:吃的多、吸烟多,花费很多人去说话,这种状况发展下,他们可能成为政治家、教授、长舌妇、律师、演员等,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徵。
(2) 肛门期(1.5~3岁):
在这个阶段,Libido与肛门联系起来,性感区由口腔发展到肛门和大肠,通过体验粪便的保持和排泄而得到一种快感。
因为通过排泄时会有一种紧张消除的快感,这一个阶段也称为肛门受虐性阶段。因为排便行为是一种毁灭性的受虐反应。在父母训练孩子排便时孩子往往和父母形成一种对抗情绪,他们采用“保存”和“驱逐”来对抗父母,他们的反抗主要通过在适当的时机禁止排便,而在不适当时机却进行排便这一种方式进行,试图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他人。
肛门性格分为两类
肛门保护型—一般表现为整洁、小气,做事有条理。
肛门驱逐型—表现为不洁净、大方,做事缺乏条理。
(3) 性蕾期(3~5岁)
在这个阶段,Libido指向了生殖器区域,欲望主要通过生殖器来满足,由于男女不同,所以产生两类人格。
(a)男性性器阶段
这时男孩认为母亲是自己快乐的目标,因此想得到母亲,以得到性欲的满足(泛性论),而且认为女性是快乐的泉源。
但当他看到父亲与母亲的关系时,对父亲为产生敌对和嫉妒情绪,这就是“伊底帕斯”情结或成称之为恋母仇父情结。
如果母亲反对孩子的狂想和性欲望,以及孩子由父亲反对而产生“腌割情结”。这种情结可能引发下面的问题:
外伤事情 — 包括受到父亲或母亲的吸引,并产生不可思议的冲动,而当他看到父母的性关系或性行为时,所形成的所谓"外伤″。看到成人性器时产生的一种腌割焦虑所形成的外伤。兄弟姐妹的出生也是一种外伤,因为这些现象对恋母仇父的情结做成欲望减少。
慢性态度— 父母无意识地把孩子看作为自己的宠物,例如父亲把女儿看作是自己的爱物。这种现象会加深这种伊底帕斯情结,在某种程度上父母亦可以察觉这种行为,会因此产生恐惧和犯罪感,接著对孩子产生愤怒和反对,这种不一致的经验,会造成孩子的外伤。
(b)女性性器阶段
对女孩子来说,这个阶段会产生“恋父仇母”的情结。在性蕾期以前男女几乎是没有区别,但女孩子从女性性器得到快乐,并且是母亲联系起来,到了后来,她的吸引力从母亲转移到父亲。
虽然这种情结之产生相类似,但是腌割情结对于两性差异上会有不同的发展,女孩子比较没有压力,事实上这种情结反而令她们进入安全的状态中,成为正常女性。
虽然她们也会因为失去母而恐惧,而且曾经要求取代母亲的位置,但是她们很快就会发现不大可能的事,到最后情结就被破除。
女性的虚荣性— 女性往往把自己的风韵评价得过高,是对原先生理上劣势的一种弥补作用。
女性的嫉妒性— 来源于对男性性器的嫉妒,她们往往因男孩子的腌割情结而高兴,这样可以弥补那种先天劣势。因此她们既看不起男人,又看不起女性。
性蕾期的男性人格,往往做事不考虑后果,而且非常自信,过高的评价自己性器的价值,并力图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因此常常自负自夸。
性蕾期的女性人格,“会出现受阻女性综合症”,她们力求在 多方面都优于男子,并且去寻找典型的男性职业,而且她们对谴责诋毁男人很感兴趣。
(4) 潜伏期(5岁至青春期前)
此个阶段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这个阶段的特色,是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他的事情上,例如学校的课业,良好的习惯,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男女或女生堆中,没有表现,故称之为潜伏期。
(5) 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
佛洛伊德把口腔期、肛门期和性蕾期三个阶段称为前性阶段。在此阶段,性活动是由自发性欲所引起的,孩子们一直追求的是肉体的愉快。
但青春期后,产生了第二次性欲冲动,这种生理的驱力使孩子感到这种冲动的作用。佛洛伊德认为这个时期的性本能是需要通过性高潮才会满足。而且Libido开始投射于所爱的事业上,人们开始产生了性爱。
临床治疗
佛洛伊德 在长期的谘商实践中发现,许多心理障碍例如歇斯底理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等等疾病的诱因,主要是把源于压抑在原我的某些欲望、意念、情感、矛盾情绪、精神创伤等因素的作祟。
这些被压抑的东西,虽然一个人自己不能觉察,但在无意识的原我内却并不是安份守己的待在那裏,而是不断的兴风作浪,从而引起个体的焦虑,紧张、恐惧、抑郁不安的心理障碍。
于是,佛洛伊德假设,倘若在心理治疗中能将这些被压抑入无意识的东西带回到意识域,使个体自己能够觉察这些致障的因素,对当前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问
题有所领悟,则有助于患者在现实 原则的指导下,依靠自身的力量来克服这些障碍或问题。借此建立正确与健康的心理结构。正是在这样的一种假设下,精神分析的治疗方就应运而生。

弗洛伊德的著作有哪些?

《歇斯底里研究》(又译《癔病研究》,与 J.布洛伊尔合著,1895)
《梦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1905)
《性学三论》(1905)
《精神分析运动史》(1906)
《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1910)
《图腾与禁忌》(1913)
《论无意识》(1915)
《超越唯乐原则》(1920)
《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与本我》(1923)
《焦虑问题》(1926)
《幻想的未来》(1927)
《自我和防御机制》(1936) (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与一神教》 (1939)
弗洛伊德
S.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56-1939)
犹太籍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生于现属捷克的摩拉维亚的弗赖堡,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J.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年和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J.M.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疗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以挖掘患者遗忘了的特别是童年的观念和欲望。在治疗过程中,他发现患者常有抗拒现象,认识到这正是欲望被压抑的证据,因而创立了他的以潜意识为基本内容的精神分析理论。初期概念有防御、抗拒、压抑、发泄等。在临床治疗时患者还出现了对医生的“移情”现象,从而认为人的神经活动大都以性欲为基础,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错乱是产生神经症的根本原因。1909年应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心理学家S.霍尔邀请,与荣格等赴美国参加该校20周年校庆纪念,并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W.詹姆斯、E.B.铁钦纳、J.Mck.卡特尔等晤面。发表了以精神分析为主题的演讲,声名远扬。回国后,他的一些弟子A.阿德勒、C.G.荣格和O.兰克反对他的泛性论,先后背离他而自立门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使精神分析成为了解全人类动机和人格的方法。30年代他的理论登峰造极。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1936年寿辰时,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他在最后16年曾与口腔癌作斗争,坚持工作。在纳粹分子的胁迫下,1938年被迫离开维也纳去伦敦。1939年9月23日在伦敦死于癌症。
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弗洛伊德自传》。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
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科、神经科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A·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他一生中对心理学的最重大贡献是对人类无意识过程的揭示,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人类的性本能理论以及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他的主要著作有:《歇斯底里研究》
(1895)、
《梦的解释》
(1900)、
《性欲三论》
(1905)、
《论无意识》
(1915)、
《自我与本我》
(1923)、
《焦虑问题》
(1926)、
《自我和防御机制》
(1936)。
佛洛依德的著作主要是这些:
<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
<性爱与文明>
<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弗洛伊德自传》
<梦的解析>
一、《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理论著作,又译做《解梦》。
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该书引入了本我概念,描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是用于解析梦,引申到心理学,解读人们的潜意识在梦中的表象。
二、《性学三论》主要研究人类性欲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这是弗洛伊德继《梦的解析》之后对人性探讨中最富创见和最永恒的贡献之一。
弗洛伊德透过精神分析的技巧,运用治疗病人的实际资料,对性的问题作了一番有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阐明了他的性学学说。他把性的问题分为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法等几个方向来探讨,大胆开辟了性研究的新领域,并且强调在学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提出了许多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的精辟见解。
三、《精神分析引论》是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作的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17年。全书共计28讲,对精神分析理论具有全面且系统的概括性论述。
全书分成三个部份:第一编“过失心理学”,针对一般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失误动作来分析表面行为下的深层含意,这可视作是某种预兆或讯号;第二编“梦”,则试图由释梦的技术去探索梦的显意与隐意,并推演出梦的作用;第三编“神经病通论”,结合前两篇对失误动作与梦的分析,以确证支配神经症患者的症状与其经历相关,并探索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克拉克大学的杰出校友

Adelbert Ames, Jr. - 科学家Jill Beck - Lawrence University校长Corey Carrier - 演员Steven DePaul - Emmy Award-winning television producer and director of NYPD Blue (BA 1973) 艾美奖得主-电视制片人,NYPD BLUE的导演Alexander Francis Chamberlain - 著名人类学家Beth Edmonds -缅因州参议员 (BA Geography 1972)John H. Flavell -斯坦福大学教授 (MA Psychology 1952, Phd 1955) Franklin Frazier - 心理学家, MA Mitch Glazer - 著名电影制片人 (Scrooged, The Recruit, Lost in Translation)John M. Granville - USAID diplomat assassinated in SudanMatt Goldman - Blue Man Group创始人 (BA Economics 1983, MBA 1984)John Heard - 著名演员 (BA History 1968)Robert Hurst - 高盛前主席 (BA Government 1966)Padma Lakshmi - 演员,超级名模Marian Leigton Levy - Rounder Records创始人 (BA 1970)Marc Lasry - Avenue Capital Group创始人和CEO (BA History 1981)Solomon Lefschetz - 著名数学家 (PhD 1952)Jeffrey Lurie -费城鹰队的老板 (BA Psychology 1973)Michael Marcus - 商品交易的传奇Raymond Mariano - 伍斯特市市长 1993-2001 (MPA 1982)Richard T. Moore- 马萨诸塞州参议员 (BA History 1966)Margaret Morse Nice - 鸟类学家 (MA Biology 1915)Andrew J. Olmsted - 美国陆军少校, 著名博客人,伊拉克战争中牺牲Hugh Panero —XM Radio的CEO (BA Government 1978)Paul Pena - 著名歌手Ronald M. Shaich - Panera Bread创始人, Au Bon Pain联合创始人 (BA 1976)[1] S. Small - 心理学家 Frederick Madison Smith - 宗教领袖PhD 1916)Lewis Madison Terman -cognitive psychology的先驱 (PhD 1905)Miriam Van Waters - 监狱改革者Albert Potter Wills - 诺贝尔奖得主Isidor Isaac Rabi的导师 (PhD 1897)Mesfin Woldemariam - 人权主义者Brian Shactman - 前ESPN著名主持人,现CBC- Worldwide Exchange主播. (MBA English)徐志摩- (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克拉克大学会计硕士是一年还是两年

克拉克大学硕士读两年,美国是学分制的国家,而不像中国一样是学年制。美国研究生的硕士学分是30-60个,根据你所选择的学校以及不同的专业有具体对应的不同学分,如果学生选择在假期的时候也修学分,这样一来就能够提前修完学分毕业。
克拉克大学会计硕士是两年
两年。
  克拉克大学研究生只设有研究生院、商学院以及专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三个学院。硕士项目(不计本硕连读)只有英语、教育学、国际发展、环境、社区发展、会计、金融等有限的几个专业。博士项目有生物、物理、化学、经济、地理、历史及心理学等有限的几个专业。
  学生的申请优势:学生的GMAT成绩很高
  学生的弱势及如何弥补:GPA不是很高,虽然是四川大学的学生,雅思相对于GMAT来说, 雅思考得不是很理想。
  克拉克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录取要求:
  托福:90, GMAT,任何本科专业, 学制至少4个学期
  同时葛同学还被德州达拉斯大学会计专业录取,一同分享一下德州达拉斯大学会计专业的录取要求:
  托福:80分,GMAT,任何本科专业。
 
  克拉克大学 ( Clark University ) 1887 年创办于马萨诸塞州的乌斯特,作为美国第一批研究生学校,直到 1902
年才开立本科专业。 正如不少小型贵族大学一样,克拉克大学 Clark University 崇尚 “ 小班教学 ” ,平均每班上课人数仅为 25 人, 99%
以上教师拥有博士或以上学位。大学有两科是举国知名的,便是心理学和地理。海因兹 .
沃纳学院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心理学学院。而克拉克大学颁发的地理学博士,是全美各大学之冠。
 
★学校概况
  克拉克大学是一所四年制的私立大学,位于马萨诸塞州伍斯特市。克拉克大学是美国第一所完全是研究生院的大学,1887年由百万富翁克拉克(J.G.
Clark)捐资创办于马萨诸塞州的乌斯特。作为美国第一批研究生学校。克拉克大学直到1902年才开立本科专业。
  克拉克大学是美国最早提供研究生课程的大学。最初做为新英格兰地区仅有的三所大学之一,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共同成为著名的美国大学协会创始成员之一。克拉克大学在学术领域拥有诸多第一,学校的第一任校长G.
Stanley Hall是美国获得心理学博士的第一人,同时他也是美国心理学协会的创始人;A.A. Michelson教授是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人;Robert
Goddard教授研究并成功发射了美国第一颗液体燃料火箭,被称为太空之父。
  ★学校特色
  正如不少小型贵族大学一样,克拉克大学崇尚“小班教学”,平均每班上课人数仅为25人,99%以上教师拥有博士或以上学位。大学有两科是举国知名的,便是心理学和地理。海因兹.沃纳学院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心理学学院。说到地理,克拉克大学颁发的地理学博士,是全美各大学之冠。
  “挑战常规,改变世界”不仅仅是克拉克大学的校训,它更是一个悠久的传统,被克拉克大学师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工作中铭记并传承。克拉克大学鼓励学生和教师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求知欲,摆脱传统常规知识的束缚,去寻找适用于当今时代的创新的技术和思想,通过实践对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

克拉克大学的学校简介

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是一所私立的、以文科为主的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伍斯特市。克拉克大学建于1887年,历史悠久,当时是美国第一所只开设研究生专业的大学,直到1902年,才开设本科专业。最初作为新英格兰地区仅有的三所学校之一,克拉克大学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一起,成为美国大学协会的创始成员。今天的克拉克大学依旧承袭着“挑战传统、改变世界”的学术精神,在城市教育、环境研究、国际发展、社会变化、种族灭绝研究等多个学术领域都走在前列,成绩斐然。克拉克大学为学生提供广泛而具有深度的文科课程,同时,优秀的硕士和博士项目使它成为名副其实的研究型大学。在纽约时报教育专栏主编辑波普(Loren Pope)出版的畅销书《改变人生的大学(Colleges That Changes Lives)》中,克拉克大学是其在列40所学校之一。

徐志摩、戴望舒、顾城分别介绍一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哪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简介如下: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简称Hopkins或JHU)创立于1876年,是私立综合研究型大学,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北美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AAU)创始校之一。
2023年U.S News全美最佳大学排名第七。2023年U.S News全球最佳大学排名第十。官方吉祥物为“冠蓝鸦”(Blue Jay)。
霍普金斯主校区位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分校区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并在南京大学、意大利博洛尼亚设有教学校区。
创立背景: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是全美乃至西半球第一所研究型大学。1873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银行家、贵格会教徒约翰斯·霍普金斯去世时,留下了一笔价值700万美元的巨额遗产(按购买力折算,相当于2006年的16亿美元)。
遵照他的遗嘱,其遗产分半后分别捐赠给以他名字命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医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慈善捐赠。1875年,其财产托管人在巴尔的摩市中心的霍华德大街购买了第一块地皮,以此作为未来的大学校园。
1876年1月22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正式创立。当年2月22日,首任校长吉尔曼(Daniel Gilman)就职。1876年正值美国建国100周年,而2月22日则是美国国父、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生日。
霍普金斯大学的创始人希望抛弃美式学院的陈规旧制,打造一所专注于扩展知识、研究生教育和鼓励研究风气的新式研究型大学。其目标为:“鼓励研究以及独立学者的进步,使得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精湛的学识推动他们所追求的科学以及所生活的社会前进。”
仿照威廉·洪堡等人所倡导的以柏林洪堡大学(现代大学之母)为代表的德国大学模式,霍普金斯大学是美国第一所以讨论班方式授课、第一所分专业录取本科生的大学,其理念和模式都对后来的美国大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为之纷纷效仿。
一批老牌学院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普林斯顿等,纷纷步其后尘而改革成为大学,一批新型大学,如克拉克大学、芝加哥大学相继建立。

克拉克大学的学校特色

正如不少小型贵族大学一样,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崇尚“小班教学”,平均每班上课人数仅为25人,99%以上教师拥有博士或以上学位。大学有两科是举国知名的,便是心理学和地理。海因兹.沃纳学院是全美数一数二的心理学学院。说到地理,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颁发的地理学博士,是全美各大学之冠。“挑战常规,改变世界”不仅仅是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的校训,它更是一个悠久的传统,被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师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与工作中铭记并传承。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鼓励学生和教师使用自己的智慧和求知欲,摆脱传统常规知识的束缚,去寻找适用于当今时代的创新的技术和思想,通过实践对世界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