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杜鲁门·卡波特知道的人多嘛
- 2、杜鲁门·卡波特简介
- 3、杜鲁门·卡波特的介绍
- 4、名人金句之杜鲁门?卡波特经典语录
- 5、杜鲁门·卡波特告诉你,一个冷血的人背后的故事
- 6、杜鲁门·卡波特作品有哪些?
- 7、杜鲁门·卡波特的人物生平
- 8、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蒂凡尼的早餐作品经典语录
- 9、杜鲁门·卡波特的创作特点
- 10、杜鲁门·卡波特的人物影响
杜鲁门·卡波特知道的人多嘛
多。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出生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与长篇纪实文学《冷血》,获得过美国国家文学艺术研究院奖和三次欧·亨利文学奖,知名度高,知道的人也多。卡波特的作品既有海明威的动人肺腑之情,又具有菲茨杰拉德的魅力,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一生都在寻找光明、寻找温暖和爱情。
杜鲁门·卡波特简介
全名:Truman Streckfus人物职业:作家
国籍:美国人 为什么出名:许多文学名著的作者,包括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和真正的犯罪小说《冷血》。
出生日期:1924年9月30日出生地: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美国
一代:中国最伟大的一代生肖:老鼠星座:天秤座
死亡:1984年8月25日(59岁)死因:肝癌
杜鲁门·卡波特1954-12-30生活中的事件哈罗德·阿伦和杜鲁门·卡波特音乐剧《花屋》1959-11-15纽约首映理查德·希科克和佩里·史密斯谋杀案1961年10月05日,根据杜鲁门·卡波特的中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蒂凡尼的早餐》在堪萨斯州霍尔科姆郊外的农场里,克拉特一家的四个成员,由布莱克·爱德华兹执导,奥黛丽·赫本和乔治·佩帕德主演的《脸谱分享》在推特上分享著名作家丹·布朗埃德加·华莱士乔治·柴尔德里斯乔纳森·斯威夫特勒内·戈辛尼塞尔玛·拉格尔夫
杜鲁门·卡波特的介绍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英语:Truman Garcia Capote,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是一位美国作家,著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中篇小说《蒂凡尼的早餐》 (1958) 与《冷血》 (1965)。卡波特1924年生于新奥尔良,他自幼父母离异,17岁便高中辍学,受雇于《纽约客》开始写作生涯。在《冷血》一书中,卡波特开创了“真实罪行”类纪实文学,被公认是大众文化的里程碑。两次获得欧·亨利短篇小说奖。2005年好莱坞在大银幕上再现了这位传奇作家写作《冷血》的经历,该片为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赢得了奥斯卡影帝。
名人金句之杜鲁门?卡波特经典语录
杜鲁门·贾西亚·卡波特(Truman Garcia Capote1924年9月30日-1984年8月25日),本名杜鲁门·史崔克福斯·珀森斯,美国作家,著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包括中篇小说《蒂芙尼的早餐》 (1958) 与《冷血》 (1965) 。在《冷血》一书中,卡波特开创了“真实罪行”类纪实文学...
【1】:有一种宁静正穿过屋内,而就像绝大多数宁静一样,他根本不宁静,它敲着门,在钟表中回荡,在楼梯上吱吱作响,向前探身端详我的脸,爆炸。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2】:不过亲爱的孩子,我们本来就是孤身一人的,形影相吊,彼此隔离。社会是如此耻笑我们,我们不能说出也不能表现出我们的柔情。对我们来说,死亡要比生命更强大,它就像风一样穿过黑暗,毫无快乐地大笑,嘲讽地模仿着我们的呼喊。孤独像垃圾一样将我们塞满,玉石俱焚,肝肠寸断,我们嚎叫着走遍世界,在我们租赁的房间里、在鄙陋的旅店里、在飘零之心的亘古不变的家园里死去。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3】:孤独就和发烧一样,在夜晚最盛。但是有他在那儿,便有了光,光像鸟儿的歌声一样贯穿树木。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4】:整个秋天都是枫叶,红得如同她的红发,叶茎是她粗哑的嗓音,锯齿状的叶形好似她的面庞,纪念着她的面庞。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5】:孤独就和发烧一样,在夜晚最盛,但是有他在那儿,便有了光,光像鸟儿的诗歌一样贯穿树木。而当太阳升起时,他松开了我的手,走开了,那个泪眼婆娑的男孩,我的朋友。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6】:“于是他把头紧贴在枕头上,双手捂住耳朵,他这样想,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杜鲁门·卡波特 《关上最后一扇门》
【7】:青春根本不具有人性,它不可能有人性,因为年轻人从来不相信自己会死……尤其不相信死亡常常是以非自然方式降临。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8】: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 --杜鲁门·卡波特
【9】:‘不过我认为他不适合你,我认识太多像佩佩这样的人了;如果你非要爱他,那就爱他好了,但是这不会有结果的。’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不懂地理,所以不识边界,随你怎么给他拴上石块,沉入水底,它总能浮出水面,为什么不呢?任何存于人的天性中的爱都是自然、美丽的,只有伪君子才会追究一个人所爱为何,那些不懂感情的人,还有那些醉心神圣信仰的人,他们为此焦虑担忧,反而频繁将指向天堂的箭头误认为是直指地狱的。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10】:“亲爱的,我对你的爱是任何女人都比不上的,但是,请离开我,趁现在我们的爱仍然熠熠生辉的时候离开我。”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11】:It’s better to look at the sky than live there.? 天空更适合仰望,而不是居住。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2】:No matter where you run, you just end up running into yourself. 无论你去哪里,你总是会遇见你自己。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3】: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14】:不到你把自己的东西扔掉,你就不知道它是你的。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5】:因为你年龄越大,就越不容易把思想付诸行动,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想法就都郁结在你的脑子里,成了一种负担。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6】:无名小姐,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吗?你怯懦,你没有勇气,你害怕挺起胸膛说:“是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你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是一个“野东西”,却害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其实你已经身在笼子里了,这是你亲手建起来的,不管你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它都会一直紧随着你,不管你往哪去,你总受困于自己。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7】:不想睡,也不想死,只想到天际的草原上去漫游。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8】:我总是禁不住要回到以前住过的地方去,回到那些房屋和附近的街面上去。比如说,在东七十九号街,就有一幢褐石楼房,战争刚开始那年,我在纽约的第一套公寓住房,就在那里。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19】:我的人性只够怜悯我自己 --杜鲁门·卡波特 《冷血 In cold blood》
【20】:因为我们中很少有人懂得爱情就是柔情,而柔情并不像大部分人猜想的那样,柔情不是怜悯。爱情幸福并不是将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但知道这一点的人就更少了。一个人总得爱很多的东西,而爱人必须只成为这些东西的象征。真正被爱的人在爱人眼里是绽放的丁香,航船渔火,学校铃声,山水风景,难以忘怀的谈话,朋友,孩子的周日,消逝的声音,最心爱的衣服,秋天和所有的季节,回忆,是的,回忆是生存赖以生存的水土。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21】:我们像同一间屋子里长大的孩子,不过我是从前门出来,你走了后门。 --杜鲁门·卡波特
【22】:The brain may take advice, but not the heart, and love, having no geography, knows no boundaries.? 头脑可以接受劝告,但是心却不能,而爱,因为没学地理,所以不识边界。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23】:It may be normal, darling; but I'd rather be natural.? 亲爱的,这可能是正常的,但我宁愿是自然的。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24】:蜡烛就是魔杖;点燃一根,这世界就成了一本书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25】:她似乎只有时不时地才能意识到当下,很有可能未来对于她而言也没多大意义。她的意识就像是一面镜子,只映照出一间荒芜的空屋子里那凄凉的空间。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26】:我们今天生活在这个世界, 被一些人用最恶毒的语言咒骂, 但是当我们死去, 躺在棺材里的时候, 他们却总是把百合花塞进我们的手中, 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为什么不给我鲜花…… --杜鲁门·卡波特 《冷血 In cold blood》
【27】:真正被爱的人在爱人眼里是绽放的丁香,航船渔火,学校铃声,山水风景,难以忘怀的谈话,朋友,孩子的周日,消逝的声音,最心爱的衣服,秋天和所有的季节。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28】: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 --杜鲁门·卡波特
【29】:Think of nothing, think of wind.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杜鲁门卡波特 《关上最后一扇窗》
【30】:任何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爱都是自然、美丽的,只有伪君子才会追究一个人所爱为何。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31】:突然间,她闭着眼睛,感觉到一种向上的潮涌,就像个潜水员从某个更深、更绿的深处升上来。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32】:大部分的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根本就没有不乏味的时候。换另一种牌子的香烟也好,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也好,订阅别的报纸也好,坠入爱河又脱身出来也好,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法消释的乏味成分。不幸的是,所有的镜子都一样,总在跟人作对,不管你如何去冒险,镜子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映现同一张空虚、得不到满足的脸。因此当她问“我都干了什么”时,她真正的意思是“我该怎么办” 。人通常都这样。 --杜鲁门·卡波特 《夏日十字路口》
【33】:嚼着桉树叶子去掉呼吸中的酒气,她感觉到日暮时分的寒意已经在搅动周围的空气。白天的月亮黄得更深了,归巢的鸟儿飞回到黑乎乎的树叶间。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34】:大部分的生活都乏味得不值一提,根本就没有不乏味的时候。换另一种牌子的香烟也好,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也好,订阅别的报纸也好,坠入爱河又脱身出来也好,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法消释的乏味成分。 --杜鲁门·卡波特
【35】:通过神灵附体,巫师给了她这样的指示:你必须抓住一只野蜂,他道,合拢手掌把它包在里面……如果野蜂并没有蛰你,那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已经找到了真爱。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36】:只有有安全感的人才能享受得起爱或愤怒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 别的房间》
【37】:我亲爱的,世上很少有什么事情是有结局的。绝大多数的生命难道不就只是一系列不完整的片段么? --杜鲁门·卡波特 《别的声音 别的房间》
【38】:奔跑的脚步和雨点的滴落混杂在一起敲打着人行道,就像是木琴在叮咚奏响----大家都忙着关门闭户、拉下窗户,然后就除了寂静什么都不剩了,还有雨。不一会儿,她慢吞吞地拖拉着脚步,来到路灯下在他身边站定,感觉天空就像是一面被霹雳震碎的镜面,因为在他们之间的雨就像是一面碎玻璃的幕布。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39】:在恐怖或是极度紧张的时候,会有你整个的意识都在等待的时刻,仿佛在等待一个启示,此时有一缕宁静会贯穿你的思虑;它就像是一次睡眠,或是一阵超现实的恍惚;在这段暂时的停滞中,你会意识到一种安静的理性的力量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40】:Failure is the condiment that gives success its flavor. 失败是给成功提味的调味品。 --杜鲁门·卡波特
【41】:我总有一天会达到目的;但是在达到的时候,我愿意自己还保持着自尊心。我希望有一天早上醒来在蒂凡尼吃早饭时,我仍旧是我。 那里有安静气氛和高贵气派。同那些穿着高级西服的和气的男人在一起,同那银餐具和鳄鱼皮皮夹好闻的气味在一起,就不会发生不幸的事。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42】:Imagination, of course, can open any door - turn the key and let terror walk right in. 当然,想象力可以打开任何一扇门,只要轻轻转动钥匙,恐怖就趁机而入。 --杜鲁门·卡波特 《冷血》
【43】:换另一种牌子的香烟也好,搬到一个新地方去住也好,订阅别的报纸也好,坠入爱河又脱身出来也好,我们一直在以或轻浮或深沉的方式,来对抗日常生活那无法消释的乏味成分。 --杜鲁门·卡波特
【44】:他现在经常是这样,总有些丧魂失魄,总是不知道下一步迈出去是向前还是向后,往上还是往下。 --杜鲁门·卡波蒂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45】:你总犯这样的错,去爱野生不羁的动物,你总是把野生动物带回家,有一次是一头折翼的鹰,另一次是折肢的成年野猫。你不能爱野生不羁的动物。你越爱它们,它们越强壮;最后它们有气力逃到树林,和飞到树上,然后便一飞冲天!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46】:她们会采取同样的坚定步伐经历人生,很少注意左边的悬崖峭壁。 --杜鲁门·卡波特 《蒂凡尼的早餐》
【47】:我们本来就是孤身一人的,形影相吊,彼此隔离。死亡要比生命更强大,它就像风一样穿过黑暗,毫无快乐地大笑,嘲讽地模仿着我们的呼喊。孤独像垃圾一样将我们塞满,我们嚎叫着走遍世界,在我们租赁的房间里、在鄙陋的旅店里、在飘零之心的亘古不变的家园里死去。 --杜鲁门·卡波特
【48】:去想无关紧要的事。去想想风吧。 --杜鲁门卡波特 《关上最后一扇窗
杜鲁门·卡波特告诉你,一个冷血的人背后的故事
几声枪响过后,位于霍尔科姆村的克拉特一家四口被害。这起发生在1959年11月中旬的血案,如果不是杜鲁门·卡波特,相信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两个年轻的犯嫌疑人制造了这起震惊全美的血案,却只得到了几十美元、一个望远镜和一台收音机。报纸登出这桩血案后,当时已经成名的作家杜鲁门·卡波特对这个案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同朋友哈发·李赶往当地,展开了长达六年的访谈和调查。在整理了6000多页笔记的基础上,最终完成了《冷血》。
《冷血》的出现开辟了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卡波特称之为“非虚构小说”。《冷血》出版后迅速荣登畅销书第一位,这本书也被翻译成25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当然它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也凭借这本书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作家。
不过卡波特也绝非浪得虚名,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妙趣横生。村上春树也曾说过,看了卡波特的小说,认为自己缺乏写小说的才能,所以29岁以前都没有尝试要写小说。
抛开这些荣誉不谈,我相信就案件本身来说带给卡波特的就足够多了。杀害四个人就得到了区区几十美元,怎么看都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俩人为何如此冷血?不仅仅是卡波特,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反思。
01我的人性只够怜悯我自己
这是犯罪嫌疑人佩里对自己做出这桩血案的解释。从迪克对佩里的描述中,也能证实他的确是个毫无怜悯之心的人。
一个天生的杀手——头脑绝对冷静,但却毫无怜悯之心,不管有没有动机,都可以实施最冷酷的致命打击。
他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一个人呢?或许他的经历能够给出答案。
用佩里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个从来没有得到温暖的人,无论是从家庭中还是从社会中。幼年时父母离异,他跟随酗酒的母亲生活,但是母亲根本不管他,导致他染上了很多坏习惯。后来多次被关到教养院,结果因为尿床被女看守毒打。虽然长大后参军了,由于自幼没有受到良好的教养,使的他的军队生活并不顺利。他在部队也多次惹是生非,最后在华盛顿服完兵役。可是童年的恶习已经养成,他屡次因为盗窃罪入狱。就在狱中他认识了迪克,也就犯下了后来的那桩血案。
几乎所有的人会认为童年的创伤是最难以治愈的。心理学大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不就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会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的好坏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佩里的原生家庭中,他的几个兄弟姐妹除了姐姐芭芭拉,其余的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当他被捕入狱后,世上的亲人只有这个姐姐和父亲了,但是他们却从没有打算去看望他。他的姐姐甚至告诉前来调查的警察,希望不要将她的家庭住址告诉佩里,因为“她害怕他”。亲情的温暖在他这里完全是一句空话。
其实佩里有相当高的音乐天赋,他吉他弹得不错。他天生敏感,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还算是个有同情心的人。在去往得克萨斯的路上,遇到了一对可怜的爷孙。尽管他的同伴迪克强烈反对,但是佩里还是坚持捎了他们一程。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一张白纸。至于被塑造成什么样,大部分要看他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虽然现在网上很多反对原生家庭论的声音,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原生家庭对每个人的影响真的很大。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也曾说过,家庭关系和早期经验对儿童人格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儿童早期父母对儿童的管理方式是日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 就像佩里,一个本质不算坏的人由于得不到好的教养,最终误入歧途。
02如果说佩里的不幸是由于家庭的原因,那么迪克的堕落大多是由于自己的原因。
迪克的家庭生活很正常,父亲严格管教,母亲勤劳能干,总是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净净。直到他被捕入狱,在他的母亲眼里迪克还是最好的小孩,相必迪克也从他的母亲那里得到了许多关爱,甚至是溺爱。至于他为什么会堕落,大概从他第一次喝酒开始吧。
根据迪克的自述,在第一次感情失败后,他就迷上了喝酒,曾经有一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是醉醺醺的。之后就没心思工作了。然而花的钱比赚的还多,就开始有了一些不正当的心思,从偷东西开始最后发展到开假支票,直到锒铛入狱。
迪克正是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一团糟的情况下开始走上犯罪之路的。
心理学大咖阿德勒在他的著作《自卑与超越》中提到
孩子在青春期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因为他们在应对人生的三大问题时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孩子对未来心存畏惧,他自然会选择最简捷的方法来应付。但是最简捷的方法往往毫无用处。
我们来看看迪克的经历,似乎也认证了这一点。阿德勒说的人生的三大问题是指学业问题、职业问题和两性问题。在学业上,迪克的篮球打得很好,想要去大学打篮球可是家里没有足够的费用去供他上大学。在职业问题上,迪克原本有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可是赚的没有花的多,而且他总是去买一些自己根本负担不起的商品,所以他才会动歪心思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两性关系就更不用说了,早早的结了婚,然后婚内出轨。后来和妻子分手了才发现自己没有爱过她。
在人生的问题上理不清,遇到挫折时迪克要么逃避,要么“走捷径”,就是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现状。这也是个人教育的欠缺造成的。
我们人性中天生都会有一些弱点,安逸、虚荣、懒惰都是我们性格的敌人。我们受教育的原因很大一部分都是要和这些敌人做斗争,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健全性格的人。
03卡波特和佩里:从同一所房子里走出来的人
《冷血》的作者杜鲁门·卡波特的经历和佩里有些相似。对于他和佩里,卡波特说过这样的话:
我们在同一个屋子里长大,我是从前门走出来的,而佩里是从后门走出来的。
卡波特的原生家庭也很不幸,父母在他很早时候就离异了,他跟着母亲和继父生活在一起。不久母亲也去世了。幸运的是,卡波特早就将自己沉浸在文学的世界中了。或许是有这方面的天赋,14岁时卡波特开始写作,16岁开始在《纽约客》上发表文章,22岁就拿下欧亨利文学奖。成名作《蒂凡尼的早餐》一问世,立刻在纽约上层社会掀起一股狂潮。卡波特也跻身于纽约名流之列,完成人生逆袭。
出生于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无从选择,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过卡波特的人生也没那么圆满。少年成名之后,他开始了毫无节制的奢靡生活。随之痛苦而来,也许是灵感枯竭,《蒂凡尼的早餐》之后,很长时间他写不出一部小说来。
佩里的出现给了卡波特新的素材,卡波特也许是从佩里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俩人惺惺相惜,卡波特承诺给佩里找最好的律师辩护,佩里对卡波特无话不谈,但是最终佩里还是被判处死刑。
有人说这也是卡波特的“冷血”之处,他并没有为佩里请律师,尽管他完全有能力。他的作品需要有一个悲伤的结局,所以需要用佩里的死来成全它。
《冷血》之后,杜鲁门·卡波特再也没有如此轰动的作品问世。晚年的他生活毫无节制,尽管不断的公布写作计划,却再无作品问世,上帝给与他的天赋仿佛是收回了一般。他吸毒、酗酒,在59岁的时候,猝死无友人家中。
关于他的一生,杜鲁门·卡波特自己早有评判:
我是个酒鬼。我是个吸毒鬼。我是个同性恋者。我是个天才。即使如此,我还是可以成为一个圣人。
杜鲁门·卡波特作品有哪些?
1.卡波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和5篇短篇小说:《黑夜之树》,《米丽亚姆》,《无头鹰》,《关上最后一道门》,《悲伤主人》。
2.中期阶段的 作品通称为“白昼情调的故事”。他写过自传性的故事,如《圣诞节的回忆》;中篇小说《竖琴草》,后来改编成剧本;短篇小说《花房》(与人合作),后来改编成音乐喜剧;配有照片的游记文集,如《地方色彩》,《观察集》(与人合作);电影脚本《打倒魔鬼》 ,《天真无邪者》;一部集喜剧、游记为一体的非虚构小说《缪斯为人们所倾听》
3.1960年代中期,他完成并出版了举世瞩目的非虚构小说《冷血》。此外,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感恩节的来宾》,《三部曲》(与人合作),《去伊甸园的途中》等等优秀作品。
4.晚期1973年发表的《犬吠》还是从他早期写成的作品中选出十七八篇集合而成的。70年代初,他也曾着手以真人真事为依据进行写作,曾定书名为《回答祈祷者》,刚在杂志上刊登了4个篇章:《莫佳韦》,《巴克斯山珍宴》,《不曾宠坏的调皮鬼》和《凯蒂·麦克劳德》,便因题材问题招惹一部分人的极大愤慨,引起了轩然大波,卡波特甚至公堂受讼。
1980年,卡波特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书名为《给变色龙听的音乐》,起初打算定书名为《奇怪的齿》,后来才改为现在的书名。这部集子收了一个中篇《袖珍棺材》,该作有一定的深度。
杜鲁门·卡波特的人物生平
因为异样的童年遭遇使卡波特敏感、反叛而早熟,不愿意上大学走普通人的道路,而是去著名的文学刊物《纽约客》杂志做小工。慢慢地,他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短篇小说《米里亚姆》(Miriam)得了欧·亨利短篇小说奖,也为他赢得了出版商的注意,随后出版了几本较有反响的小说集。作为一个公开的同性恋,他写作之外的另一大爱好就是社交。纽约名流圈聚会的生活细节被他写进中篇小说《蒂法尼的早餐》里,获得了极大成功。卡波特一直在寻找机会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希望创造出一种文体,能够把他的小说技巧和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结合在一起。1959年,机会来了。一件发生在美国中部堪萨斯州的凶杀案引起了卡波特的强烈兴趣。他邀请儿时伙伴、女作家哈珀·李同行(后来李发表了著名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花大量的时间采访调查,做了6000多页笔记。期间,他常常与已经定罪、并被判绞刑的杀人犯之一的佩里·史密斯深谈,使卡波特对佩里悲哀的生存状态有了深层了解,特别是他们相似的被父母抛弃的童年遭遇,让卡波特又生出一种超出友谊之外的同情和爱怜。卡波特有能力替佩里请位好律师,以争取上诉不被绞死,但最终是他对于写作的“私心”占了上风,需要一个更加“悲剧”的形象出现在他书里,因此他亲自目睹了佩里的绞刑,而这个杀人犯确实成了他书中最具个性的人物。历经6年,《冷血》问世,并在全美国造成轰动。它创造了一种崭新的纪实文体,既具有时效性、可读性,又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它也成了涉及犯罪心理学、美国中西部心脏地带的民风民情等多方面的经典。但是《冷血》的成功,使得卡波特更加沉醉于声名娱乐:举办盛大的化装舞会,在电视上频频露脸,不停地透露自己下一步写作计划,却没有东西出来,公开承认酗酒吸毒的嗜好。卡波特构想自己的另一部巨著是刻画上流社会的荒淫生活,但一篇暴露名人隐私的短篇不仅让评论家失望,也使他从此被纽约名流圈除名。此后,他再也写不出高质量的作品,生活开始迅速下滑。 1940年代卡波特的早期主要作品包括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和5篇短篇小说:《黑夜之树》,《米丽亚姆》,《无头鹰》,《关上最后一道门》,《悲伤主人》。这些作品被称为“黑夜情调的故事”,作品的共同主题是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和恐惧。作品中充满幻想与现实的矛盾,情节离奇怪诞,神秘恐怖。作者认真地探讨了人的心理激变、童年的恐惧经历的缘由。 1950年代这十年,卡波特的作品反映的主题多种多样,作品甚丰。这个阶段的作品通称为“白昼情调的故事”。他写过自传性的故事,如《圣诞节的回忆》;中篇小说《竖琴草》,后来改编成剧本;短篇小说《花房》(与人合作),后来改编成音乐喜剧;配有照片的游记文集,如《地方色彩》,《观察集》(与人合作);电影脚本《打倒魔鬼》 ,《天真无邪者》;一部集喜剧、游记为一体的非虚构小说《缪斯为人们所倾听》,书中叙述美国文艺团体出访前苏联演出的欢乐场景。最后一部书书名为《蒂凡尼的早餐》,这部作品标志卡波特非南方文学创作阶段的开始,也是卡波特“白昼情调的故事”的创作顶峰。《蒂凡尼的早餐》在人物刻画和叙述手法上均达到了戏剧性的效果。它不同于卡波特的南方文学作品,他将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置于开放的、公众的社会大背景下,使主人公的遭遇和美国的整个社会因素联系起来了,因而产生震撼人心的社会效果。在这期间,卡波特在文学创作中着重把自己的梦想和愿望描写成是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事实。但是,梦想毕竟不是现实,意欲增强一份乐观明朗的情调,背后却隐藏着更加深沉的惆怅和茫然。因此,作品显得似乎虚幻朦胧,不及早期作品富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个时期,卡波特的作品文笔优美清新,富有诗意,文字更趋于娴熟、精炼,获得众人的赞赏。例如,诺曼·梅勒称赞卡波特“写出了最漂亮的句子,句句锤炼、字字推敲”,并肯定《蒂凡尼的早餐》将成为一部不朽的精品。 1960年代1960年代,卡波特文学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1960年代中期,他完成并出版了举世瞩目的非虚构小说《冷血》。此外,他还发表了短篇小说《感恩节的来宾》,《三部曲》(与人合作),《去伊甸园的途中》等等优秀作品。卡波特这时走出了个人情感世界,放眼于整个社会,观察、探索人的精神苦难及其社会根源。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卡波特不仅找到了新的创作题材,而且开创了新的文学样式,为新的文学流派的创立树立了典范。 1970年代这个阶段他创作甚少。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频频的社交活动上。1973年发表的《犬吠》还是从他早期写成的作品中选出十七八篇集合而成的。70年代初,他也曾着手以真人真事为依据进行写作,曾定书名为《回答祈祷者》,刚在杂志上刊登了4个篇章:《莫佳韦》,《巴克斯山珍宴》,《不曾宠坏的调皮鬼》和《凯蒂·麦克劳德》,便因题材问题招惹一部分人的极大愤慨,引起了轩然大波,卡波特甚至公堂受讼。1980年,卡波特完成了他最后一部作品,书名为《给变色龙听的音乐》,起初打算定书名为《奇怪的齿》,后来才改为现在的书名。这部集子收了一个中篇《袖珍棺材》,该作有一定的深度。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蒂凡尼的早餐作品经典语录
《冷血》,杜鲁门·卡波特著。“我之所以杀了他们,不是因为克拉特家做过什么。他们从未伤害过我。不像其他人。我这一辈子受尽了别人的欺负,也许仅仅是因为克拉特家命中注定要替别人还这笔债。”1959年11月,堪萨斯州霍尔科姆镇发生一起灭门血案。卡波特花了6年时间调查,写成这本《冷血》。
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BY杜鲁门·卡波特)
“只有有安全感的人才能享受得起爱或愤怒。”(BY杜鲁门·卡波特)
无名小姐,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吗?你怯懦,你没有勇气,你害怕挺起胸膛说:“是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你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是一个“野东西”,却害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其实你已经身在笼子里了,这是你亲手建起来的,不管你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它都会一直紧随着你,不管你往哪去,你总受困于自己。
——杜鲁门·卡波特《蒂凡尼的早餐》
样样东西都是她第一个发现的,她唯一的,真正称得上虚荣的也就这一点,她希望由自己,而不是别人,来喊出某些独特的发现:一串鸟脚印儿,屋檐下的冰凌子——她总是在叫快看那片云彩是只猫的形状,星星里有条船,霜冻上有张脸。
——杜鲁门·卡波蒂《草竖琴》
跟往常一样,多莉是急不来的。她的习惯,哪怕是天下着雨,她走在普通小道上,也是慢慢悠悠,跟逛花园一样,眼睛敏锐搜寻着各种奇珍异卉,名贵草药,掐一枝嫩薄荷、甜芸香、迷迭香什么的,用香味来熏衣服。样样东西都是她第一个发现的,她唯一的,真正称得上虚荣的也就这一点,她希望由自己,而不是别人,来喊出某些独特的发现:一串鸟脚印儿,屋檐下的冰凌子——她总是在叫快看那片云彩是只猫的形状,星星里有条船,霜冻上有张脸。我们就这样慢慢地穿过了草地,多莉拣了整一口袋枯萎的蒲公英,一根雉鸡毛:我想等我们走到大路边,太阳就该落山了。
——杜鲁门·卡波蒂《草竖琴》
她似乎只有时不时地才能意识到当下,很有可能未来对于她而言也没多大意义。她的意识就像是一面镜子,只映照出一间荒芜的空屋子里那凄凉的空间。
——杜鲁门·卡波蒂《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在恐怖或是极度紧张的时候,会有你整个的意识都在等待的时刻,仿佛在等待一个启示,此时有一缕宁静会贯穿你的思虑;它就像是一次睡眠,或是一阵超现实的恍惚;在这段暂时的停滞中,你会意识到一种安静的理性的力量
——杜鲁门·卡波蒂《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通过神灵附体,巫师给了她这样的指示:你必须抓住一只野蜂,他道,合拢手掌把它包在里面……如果野蜂并没有蛰你,那时候你就会知道你已经找到了真爱。
——杜鲁门·卡波蒂《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It’sbettertolookattheskythanlivethere.
天空更适合仰望,而不是居住。
《蒂凡尼的早餐》
无名小姐,你知道你的问题在哪吗?你怯懦,你没有勇气,你害怕挺起胸膛说:“是的,生活就是这样。人们相爱,互相属于对方,因为这是获得真正快乐的唯一机会。”你自称你有一个自由的灵魂,是一个“野东西”,却害怕别人把你关在笼子里,其实你已经身在笼子里了,这是你亲手建起来的,不管你在西方还是在东方,它都会一直紧随着你,不管你往哪去,你总受困于自己。
《蒂凡尼的早餐》
我总是禁不住要回到以前住过的地方去,回到那些房屋和附近的街面上去。比如说,在东七十九号街,就有一幢褐石楼房,战争刚开始那年,我在纽约的第一套公寓住房,就在那里。
《蒂凡尼的早餐》
因为我们中很少有人懂得爱情就是柔情,而柔情并不像大部分人猜想的那样,柔情不是怜悯。爱情幸福并不是将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对方身上,但知道这一点的人就更少了。一个人总得爱很多的东西,而爱人必须只成为这些东西的象征。真正被爱的人在爱人眼里是绽放的丁香,航船渔火,学校铃声,山水风景,难以忘怀的谈话,朋友,孩子的周日,消逝的声音,最心爱的衣服,秋天和所有的季节,回忆,是的,回忆是生存赖以生存的水土。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杜鲁门·卡波特的创作特点
卡波特的作品既有海明威的动人肺腑之情,又具有菲茨杰拉德的魅力。他后期的境况和这两位美国文学家有共同之处—酗酒、沮丧、文学创作力的衰竭。纵观卡波特的文学创作,可以看出作家一生都在寻找光明、寻找温暖和爱情。由于作家本人身世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青少年还是中、老年,无论以黑夜情调还是以白昼情调来描述,无论起初是沉溺于个人情感世界,或者后来着眼于芸芸众生的整个社会,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都是孤独者的形象,让读者体会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对抗、矛盾和冲突,他们的悲伤、恐惧、怨恨和反叛心理。 卡波特的小说主人公辗转于大城市(主要是纽约、新奥尔良)与南方小镇之间,两种截然相反的环境容易引起感知的反差:一边是相对落后、淳朴的生态环境与民风,但宗教统治一切;一边是经济发达、思想开放的大都市,物质丰盛,人情却相对淡漠。从叙事学角度,作为叙述内容的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地点或者场所的改变属于“故事空间”的变化。例如在《蒂凡尼的早餐》中,故事空间的变化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展开。郝莉小姐从乡下戈莱特利大夫那里逃出,来到纽约,在那里梦想着改变自己的命运,后来因为被捕她受到刑事起诉后出逃去巴西,和之后“我”听说的她去过非洲,经历了“乡下—纽约—巴西—非洲”四个故事空间的转换过程,其中,叙述者“我”讲述的主要故事发生在二战时的纽约,乡下、巴西、非洲三个场景没有直接的文字描述,是作为铺垫介绍的,并非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但对引申故事的广度和深度不可或缺。在卡波特小说中,除了从大城市到南方小说的故事空间变化,还可以看到另一种模式,即因逃亡而发生的故事空间变化,这种模式以《冷血》为代表。《冷血》讲述了两个杀人犯迪克和佩里在枪杀克拉特一家后不断逃亡,警察经过严密搜索后将其逮捕的历程。沿着他们的逃亡路线,他们的足迹遍布美国九个州(堪萨斯州、俄克拉荷马州、德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怀俄明州、内布拉斯加州、拉斯维加斯州、艾奥瓦州),甚至逃至墨西哥,也就是说,故事空间变化是以主人公的逃亡经历的地点的改变而变化着。这种叙事方式的优点在于,读者可以跟随主人公的步伐,了解美国特定时代的文化,了解美国各个社会阶层情况和美国人不同的生活状况。除了上述的两种空间变化方式,在杜鲁门·卡波特的小说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空间变化方式,即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旅途式的故事空间变化,顾名思义,是在旅游过程中发生的故事空间变化。 综合而言,卡波特的小说地理跨度大,覆盖了美国大部分地区,描绘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生活,也刻画了善与恶、欲望、正义与犯罪等人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
杜鲁门·卡波特的人物影响
卡波特生前是美国国家文学艺术研究院院士,曾任美国笔会主席,并于1946年、1947年、1951年3次获得欧·亨利文学奖,1959年获国家文学艺术研究院奖。他一生发表了14部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人物传记和文论,其中非虚构小说为他奠定了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卡波特创作的《冷血》、《蒂凡尼的早餐》等代表作品不但在文学史上有一定位置,还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