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数学必修一,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2-01 02:37:47 浏览1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目录

高中数学必修一就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A版》的简称。是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顺序必修的第一本。下文我给大家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目录》,仅供参考!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最高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 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 Kb 1.C 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
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R
1)列举法:{a,b,c……}
2) 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 ,{x|x-3>2}
3) 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
2.“相等”关系:A=B (5≥5,且5≤5,则5=5)
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 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
③ 如果 A?B, B?C ,那么 A?C
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 交 集 并 集 补 集
定 义 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 B(读作‘A并B’),即A B ={x|x A,或x B}).
二、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有关概念
1.函数的概念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
1.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②定义域一致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2.值域 : 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2) 画法
1.描点法: 2.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1)平移变换2)伸缩变换3)对称变换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 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补充:复合函数
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g的复合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2对数函数
阅读与思考 对数的发明
探究与发现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2.3幂函数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阅读与思考 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求方程的近似解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 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知识的总结总是必要的,那么高中数学必修1的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还没有来得及,就我这里瞧瞧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二、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2)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3)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x)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x)
  4)函数y=f(x)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x)
  5)函数y=f(x)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x)
  6)函数y=f(x)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x)|
  7)函数y=f(x)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x|)
  三、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拼凑法: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2)反表示法:针对分式的类型,把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X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由X的范围类似求Y的范围。
  (3)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范围。
  (4)代换法(换元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4)常用的分段函数有取整函数、符号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
  7.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映射是针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言的,而函数仅仅是针对数字来说的。所以函数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的函数
  8、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及最值
  (1、增减函数
  (1)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
  (2)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的单调性还有单调不增,和单调不减两种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
  作差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9: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a、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是不对称,则是非奇非偶的函数;若对称,则进行下面判断;
  b、确定f(-x)与f(x)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4)利用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a、在公共定义域内,偶函数的加减乘除仍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加减仍为奇函数;
  奇数个奇函数的乘除认为奇函数;
  偶数个奇函数的乘除为偶函数;
  一奇一偶的乘积是奇函数;
  a、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一个为偶就为偶,两个为奇才为奇。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10、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1、函数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小)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小)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判断含糊单调性时也可以用作商法,过程与作差法类似,区别在于作差法是与0作比较,作商法是与1作比较。
  (4)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5)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候,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高一阶段可以利用奇函数f(0)=0)。
  【篇二】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拓展阅读: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走近细胞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属自养型生物。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细胞的发现者及命名者: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
  3、内容要点:P10,共三点
  4、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初入高中,数学是每个人的必修课。而学习是需要一个系统的框架的。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1 知识点归纳(一)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二)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为斜高,l为母线)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1知识点归纳(三)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ⅱ)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相交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的一组解.
  方程组无解;方程组有无数解与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设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一点到直线的距离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拓展阅读:高一数学必修一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
  阅读与思考 集合中元素的个数
  1.2 函数及其表示
  阅读与思考 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信息技术应用 用计算机绘制函数图象
  实习作业
  小结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2.2 对数函数
  阅读与思考 对数的发明
  探究也发现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2.3 幂函数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阅读与思考 中外历史上的方程求解
  信息技术应用 借助信息技术方程的近似解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 收集数据并建立函数模型
  实习作业
  小结
  复习参考题

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 #高一# 导语】高中数学是一个需要经常总结知识点的学科,只有掌握了重要知识点,才能继续下面的学习。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一
  对数函数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函数总是通过(1,0)这点。
  (4)a大于1时,为单调递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并且下凹。
  (5)显然对数函数。
2.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二
  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1、函数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小)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小)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判断含糊单调性时也可以用作商法,过程与作差法类似,区别在于作差法是与0作比较,作商法是与1作比较。
  4、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5、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候,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
3.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三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4.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四
  二面角
  (1)半平面: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这个平面分成两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叫做半平面。
  (2)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为[0°,180°]
  (3)二面角的棱:这一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
  (4)二面角的面:这两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
  (5)二面角的平面角: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6)直二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
5.高一年级数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篇五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对称轴在y轴左;
  当a与b异号时(即ab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

高一数学必修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主要内容是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必修1》是200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题材料研究所、中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该书是高中数学学习阶段顺序必修的第一本教学辅助资料。

数学课本高一必修一

数学课本高一必修一简介如下:
1、主要介绍了集合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包括各种不同的元素和集合本身。函数则是描述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工具,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介绍了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不等式是描述两个数或两个集合之间大小关系的工具。
2、介绍了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和长度之间关系的工具,包括正弦、余弦和正切函数。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三角函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绘制图像,以及了解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应用。
3、介绍了向量的基础知识。向量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会学习向量的表示方法、向量的加法、减法和数乘运算,以及了解向量的应用。介绍了数列的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的相关知识
1、方程。方程是表达数量之间相等或不等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高中数学中,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都是比较常见的方程类型。解方程的方法包括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等。几何是研究空间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的学科。
2、不等式。不等式是表达数量之间大小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式。高中数学中,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等式类型。解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类似,但需要注意不等式的性质和符号。
3、函数。函数是描述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工具,它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元素。高中数学中,常见的函数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函数的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等。

高中数学必修一难在哪里?

高中数学章节难度排行:高中数学必修一,是高中部分第二简单的课本。第一简单是必修三。必修一的知识会揉在20题圆锥曲线,21题导数,(选做)。
数学必修从难到易排行。
必修1:函数。
整个高中数学的基石,也几乎是每个学校最先讲的一本书。
学完你会发现原来数学变了,不再是把公式和结论搞明白就能考好的事。
主要是抽象。一些题目看搜题软件的结果,完全是迷的。
高中数学最难的板块是导数,其次是圆锥曲线,第三个板块难的是不等式,第四个板块难度是基本初等函数,第五个板块是数列第六个板块是平面向量。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是很多同学们头痛的科目,如何学好数学,知识点有哪些。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集合有关概念
  1.集合的含义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如:世界上的山
  (2)元素的互异性如:由HAPPY的字母组成的集合{H,A,P,Y}
  (3)元素的无序性:如:{a,b,c}和{a,c,b}是表示同一个集合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XKb1.Com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1)列举法:{a,b,c……}
  2)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x?R|x-3>2},{x|x-3>2}
  3)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Venn图: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子集
  注意:有两种可能
  (1)A是B的一部分,;
  (2)A与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B或BA
  2.“相等”关系:A=B(5≥5,且5≤5,则5=5)  实
  例:设A={x|x2-1=0}B={-1,1}“元素相同则两集合相等”
  即: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íA
  ②真子集:如果AíB,且A1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
  ③如果AíB,BíC,那么AíC
  ④如果AíB同时Bí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4.子集个数:
  有n个元素的集合,含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含有2n-1个非空子集,含有2n-1个非空真子集
  三、集合的运算
  运算类型交集并集补集
  定义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
  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nthroot),其中>1,且∈*.
  当是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式子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叫做根指数(radicalexponent),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是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的正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负的次方根用符号-表示.正的次方根与负的次方根可以合并成±(>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注意:当是奇数时,当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第三章: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2)△<0,方程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拓展阅读:学习数学的方法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
  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
  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
  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必须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
  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
  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高一# 导语】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集合的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不定义的原始概念,教材中对集合的概念进行了描述性说明:“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理解这句话,应该把握4个关键词:对象、确定的、不同的、整体。
  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集合是由它的元素确定的。
  整体――集合不是研究某一单一对象的,它关注的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确定的――集合元素的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
  不同的――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有限集和无限集是针对非空集合来说的。我们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做Φ。理解它时不妨思考一下“0与Φ”及“Φ与{Φ}”的关系。
  几个常用数集N、N*N+、Z、Q、R要记牢。
2.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求函数值域的方法
  ①直接法:从自变量x的范围出发,推出y=f(x)的取值范围,适合于简单的复合函数;
  ②换元法:利用换元法将函数转化为二次函数求值域,适合根式内外皆为一次式;
  ③判别式法:运用方程思想,依据二次方程有根,求出y的取值范围;适合分母为二次且∈R的分式;
  ④分离常数:适合分子分母皆为一次式(x有范围限制时要画图);
  ⑤单调性法: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
  ⑥图象法:二次函数必画草图求其值域;
  ⑦利用对号函数
  ⑧几何意义法:由数形结合,转化距离等求值域。主要是含绝对值函数
3.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
  (1)棱柱有两个面相互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平行。
  正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做直棱柱,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反之,正棱柱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侧面是矩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的棱锥叫做正棱锥.特别地,各棱均相等的正三棱锥叫正四面体.反过来,正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
  (3)棱台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是相似多边形。
  2.旋转体的结构特征
  (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一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得到.
  (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面中心所在直线旋转半周得到,也可由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面绕直径旋转一周或圆面绕直径旋转半周得到。
  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平行投影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全等和相等的,三视图包括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
  三视图的长度特征:“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即正视图和侧视图一样高,正视图和俯视图一样长,侧视图和俯视图一样宽.若相邻两物体的表面相交,表面的交线是它们的分界线,在三视图中,要注意实、虚线的画法。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斜二测画法来画,基本步骤是:
  (1)画几何体的底面
  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轴、y′轴,两轴相交于点O′,且使∠x′O′y′=45°或135°,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平行于x′轴、y′轴.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2)画几何体的高
  在已知图形中过O点作z轴垂直于xOy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轴,也垂直于x′O′y′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轴且长度不变。
4.高一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1、函数零点的概念:
  对于函数,把使成立的实数叫做函数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
  函数的零点就是方程实数根,亦即函数的图象与轴交点的横坐标。即:方程有实数根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交点函数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的零点:
  1)(代数法)求方程的实数根;
  2)(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1)△>0,方程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

请问高一数学必修一共有几本书?

不同学校不一样。
高一数学必修有5本,必修1到必修5。高一上必修1、必修2、必修4、必修5。高二上必修3和选修。必修1主要是集合与函数;必修2主要是空间几何体,点与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与方程,圆与方程;必修4主要是三角函数和平面向量;必修5主要是解三角形,数列和不等式。
高中数学共学习11本书,其中必修5本,选修6本。必修课本为必修1、2、3、4、5,选修课本为选修2-1,2-2,2-3,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
高考范围的书:
高考范围为必修1、2、3、4、5,选修课本为选修2-1,2-2,2-3,而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4-5(不等式选讲),三选二,共10本。
就教学进度来说,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就我们学校来说,先学习高考考察的主干知识,再学习零散知识,速度由慢到快,深度有难到易,难度自始至终与广东高考理科数学难度相当。
高一第一学期刚开学不讲上述11本书的内容,而是对初、高中的知识进行衔接,继续深入探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应用,韦达定理,二次根式,因式分解等。接着进入必修1的学习,然后是选修2-2的导数部分。本学期学习的核心是函数与导数。
高一第二学期学习必修5的数列部分,必修4,核心是数列、三角与平面向量。
高二第一学期先学习选修4-1,再学习必修2的立体几何部分,然后是必修2和选修2-1的解析几何部分的直线、圆和椭圆,核心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
高二第二学期继续必修2和选修2-1的解析几何部分的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接着是隶属与解析几何的选修4-4,再学必修5的线形规划部分,再学选修2-3的其余部分(包括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概率与统计)。
接着完成选修2-2的其余部分(包括定积分、数学归纳法、复数),选修2-1其余部分(包括常见逻辑用语、空间向量),必修5和选修4-5的不等式部分,必修3(算法)等零散知识的学习,结束高中理科数学课程。本学期的主干是解析几何、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