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生吴丽娜,留学生吴丽娜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09:46:14 浏览2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留学生吴丽娜课余时间勤工俭学

留学生吴丽娜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方法介绍如下:
一、助学项目:
1、首先想要勤工俭学最好的办法就是参加学校里的勤工助学项目,它不但工资高而且利于学习按排,因为这是学校给按排的工做,怎么说也不会亏待学生。
2、助学项目是有条件要求的,一般这是给学校里那些家境困难的同学按排的,学校会优先考虑,名额有限。
二、学校岗位:
1、图书馆管理员是助学岗位中最抢手的一个工作,每天就是整理书籍,打扫图书馆卫生,帮同学们办理借书还书,空闲的时候,还可以看书,不仅赚钱了,还学到知识了。
2、勤工助学岗位中,打扫校园卫生,学校里每天会产生很多垃圾,需要打扫,贫困生可以通过打扫卫生来赚取一些生活费。
3、学校超市是有专门的人管理的,但会招聘一些兼职人员,平时复制搬运货物,负责统计超市的销售等。
4、应聘网管兼职人员职位的时候,要求学生对电脑比较熟悉,电脑出现的问题会维修,要有一定的网络基础技术,才会招聘的。
三、校外兼职:
1、对于学生来说,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就是读书学习,因此在选择勤工俭学的工作时,选择与自身能力最符合的工作就是最佳选择。具体来说这样的工作就是家教,学生在寒暑假做家教可以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同时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复习功课,可谓一举多得。
2、在各类工作中,销售类工作的用工量是最大的,因此就业也是很容易的,作为专业技能相对欠缺,特别是缺少职场经验的学生来说,在假期里勤工俭学时选择销售类工作,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

中国留学生刘玥是哪里人

他应该是中国南方的人,而且他也确实是在留学,怎么说呢?很多人也从外网知道他是一个拍视频的,拍那种视频的
最近几年P站上一名刘玥的留学生合集比较爆火,趣友围绕关于她本人自拍视频等引发讨论话题,随后一些国外的女留学生也开始效仿刘玥,比如:上海留学生吴丽娜/老师等,此类生活作风你如何看待评价呢?
P站上一名叫刘玥的女留学生引起国内趣友的高度关注,主要关注她本人自拍视频作品的话题,想必趣友都比较熟悉她了,也看过她的视频,对于这样一位女性,如此开放的思维和大胆行为让人吃惊~~
在很多年里,有不少华裔挑战动作产业,均生不起任何波澜。制作敷衍,品质稀烂,视角呈现均能透露出对亚裔的Q视!
刘玥的出品(其实在此之前也有陆续不断的亚洲网红),打破了过去的片中状态,双方保持在平等的角度,并且听闻浏览量可观。视角很重要,作为女性,基于女友,还是其他三俗角色,这种代入感和心理层面直接联系。
随着留学生刘玥的爆红,也让更多的留学生效仿,比如最近新出的上海留学生:吴丽娜-效仿刘玥一样拍作品 例如:课余时间勤工简学应聘办公室文员、疫情期间和国外男友...也引起关注!
像动作行业最早的核心地带东欧,当电影视角从服务人员开始向女友类转变的时候,同时伴随着莎拉波娃,东欧超模,阿布拉莫维奇(女性艺术家)等一众独立女性的崛起。东欧不再仅是过去欧洲一提及便是结伴寻花柳的地方了。
对于刘玥、吴丽娜的个人行为,我不会站在道德点去评价,会显得虚伪。但从中也可以窥得世界范围内对内地女性的态度要愈发正面起来。(对于这点表示困惑的,你会因为看了法国,美国的相关电影就会对欧美女性嗤之以鼻么,你会当着众人说莫妮卡贝鲁奇,伊娃格林道德败坏么?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希望每一个人做到自律、自强、乐善好施...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吧!

实例告诉你移民加拿大可能是心酸的开始

  对于近年刮起回流风的加拿大华人移民来说,有人视移民为无怨无悔的选择,也有人发誓下辈子不再轻举妄动。踏上回流大潮的移民,各有各的理由,家家有本难念 的经。有人形容,移民是个人行为,就像各人的鞋穿在各人的脚上一样,舒不舒服只有自己走起路来才感觉得到。   以下是几个华人移民回流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故事,他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恰恰说明加拿大不是天堂,世界上也没有任何国家是天堂,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出国是一个美好的“梦”,一旦梦醒就要面对现实。
   ■心酸的开始
  周从,投资移民,一家三口飘洋过海,爸爸妈妈儿子。几年之后,弟弟妹妹相继出生了,年长的哥哥也开始到了叛逆的年龄。
  先说说周从的太太,伟大的全职妈妈,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你就叫我仨孩妈吧。我天天的生活就是围着家里转,非常宅,不喜欢出门,不喜欢和朋友交流,每天送 孩子们出去游泳,滑冰,弹钢琴,踢球,上学。没有孩子在家的日子,就觉得家里静的要死,无所适从,不知道做些什么。自己都感觉很可悲,除了围着孩子老公, 已经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提起移民加拿大,她说,告诉你啊,我们单位的小刘,当年就是一个给我们端茶倒水的,如今都科长了,这才几年啊,如果我还在国内,现 在也一官半职了。
  说起投资移民到加拿大,周从,这个帅气的中年男人,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眼睛看着窗外,用非常低沉的语气说,怎么说呢,一言难尽啊。
  周从,别人眼里的富二代。周从总是说,其实家里就是有个小作坊,都不能称为工厂,就是作坊,父母天天围着小作坊,辛辛苦苦的赚钱养家。等到周从大学毕业, 小作坊有模有样的搬到了离家不远的一个旧仓库,街坊邻居顿时炸开了锅,哎哟,看看人家周从,成了富二代了。大学毕业之后,周从就直接回到了家里租下的那个 旧仓库,开始了真正的“富二代”生活。
  某天,约见客户是在五星级酒店一层,周从早到了一会儿,一楼的超大展示牌,突然钻进他的眼睛。移民加拿大,给自己,给家人,一个完美、高质量的生活。加拿 大的国民综合生活质量最佳,连续七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自然环境极佳,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安居乐业;移民加拿大?周从突然被这几个 硕大的红字给震了一下。
  就这样给忽悠来了。当时的周从已经结婚了,做出这个选择,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妻子是在一家事业单位,工资不高,但是旱涝保收,福利奖金更是不用说,年迈的父母强烈反对,青春莽撞做出的决定,一定会后悔的。
  周从,中文系毕业,尤其喜欢古典文学,现在突然让他捡起英语,在他看来是个莫大的讽刺。中介对周从说,加拿大是个非常容易创业的国家,语言就是个环境,听 多了,就会说了,说多了,就地道了。什么全民的免费医疗,儿童福利啊,优美的自然风景,空气清新,风光迷人,人民都安居乐业。
  现实的移民生活,是从下飞机的第一天开始的。考虑到语言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周从在国内就开始联系加拿大这边的华人出租房,地库价格低廉,还包水电上网,深 深的吸引了周从。房东是个老移民,年轻时候一直生活工作在唐人街,退休后才买了独立屋。面积不大的一栋小别墅同时租给四家人,包括房东,满满的五家人挤在 里面。
  联系好的房子,房东突然坐地涨价了,原因是周从之前联系时,并没有说清楚家里几口人,只是说要租地下室的一间,房租包水电上网,开门看到三口之家,房价立 刻也长了。周从一气之下,当时退房,不住了,房东却说订金是不能退的。之前有很多客人问过这个房间,你们交了订金,就留给你们了,现在你们突然不住了,损 失很大啊。
  拖着行李,出门之后的周从,看着疲惫不堪的妻子和儿子,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儿子小声地和妈妈说着,妈妈,我好饿啊,能不能吃饭啊。妻子拉着儿子,俩人 坐在皮箱上,吃着飞机上带下来的干面包,就是干吃。儿子突然说,爸爸,要不然打电话给送我们来的叔叔吧,让叔叔接我们回家。
  周从听完对儿子说,吃你的面包,回什么家?妻子非常生气,你冲孩子嚷什么?又不是我们非要来的?你不是豪言壮语的勇士吗?你赶紧打电话给那个司机,看看有没有办法?
  是啊,是自己强烈坚持要来的,那番豪言壮语就在耳边。周从无奈的回到房东家里,希望可以借个电话,房东却说,可以啊,收钱的哦。幸亏一个好心的房客,实在看不过去了,把自己的手机借给周从。
  周从打电话给接送的司机,司机听完,非常气愤房东的做法,告诉周从有熟悉的家庭旅馆,可以立即入住,按天付钱。
  这个家庭旅馆其实就是司机自己的家,也不算什么旅馆,普通的连排别墅,三楼住自己家,剩下的房间都租出去,厨房共享。周从一家在家庭旅馆住了很久,一直没有买到合适的房子。
  加拿大的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真实的加拿大
  2004年3月,李大伟还未等到加拿大公民护照到手,迫不及待“拔腿就跑”,因为他有一个回流机会,一间加拿大外资企业设在北京的分公司,聘请他负责开发中国大陆市场。
  李大伟说早就等待回流这一天的到来。1998年底,他通过一家设在北京的移民公司办技术移民,先后两次共交了五千美元的费用。1999年登陆加拿大温哥华。
  李大伟说,中华民族本来是个安土重迁的民族,一向视背井离乡为畏途。但时代不同了,“父母在,不远游”已经过时。现在的华人移民遍布全世界,五洲四海到处闯荡。他原来在一间外资企业工作,待遇不错,但当时周围的朋友都在移民加拿大,他也就卷入这股潮流中。
  充满对新生活的憧憬,踏上异国的土地,他的第一印象是这里自然环境非常美丽,天湛蓝、草碧绿、水清澈、山巍峨,到处花团锦簇、莺歌燕舞,幽美环境令人心旷神怡。
  过了不久,他找工作到处碰壁,才体会到“一个真实的加拿大”。没有朋友,百物腾贵,文化冲突,种族歧视,生意难做,打工辛苦,前路茫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他恨不得马上打退堂鼓,又怕父母家人责怪,同事朋友笑话,“无颜见江东父老”。
  他说,开始办移民的时候,中介公司都会说加拿大社会福利好、“最适合人类居住”及工资高等等,但从不提新移民实际面临的种种问题,即使偶有提及也采取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到了加拿大,李大伟慢慢了解到,加拿大的社会福利虽然不错,但受益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中青年人的负担最重,主要是缴税重。加拿大绝大部分地区 冬天寒冷, 温哥华地区虽然好些,但到了冬天雨水不断,令他这个中国北方人极不习惯。他得出的结论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绝不等于“最适合人类工作与发展”。
  在办移民时,李大伟听得最多的是加拿大工资收入高,但中介公司谈到的收入都是税前,却避谈加拿大的税收制度。后来他才知道加拿大税收重,工资越 高税也就越 重,如果年薪10万加币(税前),税后的实际收入才5万多一点,高达近45%的税。加拿大工资比美国低,个人所得税又比美国重,消费水平比中国大陆高。他 原来在外资企业月入六、七千元人民币,用来跟加拿大的二千多元加币一比,他挺后悔移民加拿大。
  他认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加拿大最好的选择就是读书,因为读书可以抵掉一半时间的“移民监”,而且以移民身分读书学费较低廉,比留学生要 省至少一万 加币,与加拿大公民的待遇相同。硕士毕业后可以在加拿大工作一段时间,拿到公民身分后就挥洒自如。而且大陆比较认同北美学历,而中国大陆的文凭出了国门就 不吃香。
   ■孤独坚守
  回流生活适得其所林文庸、李玉贤夫妇原为北京医院医师,后来移民香港。在香港九七回归前夕,1996年6月再移民温哥华。当年他们在温哥华,逢 年过节,共 有16个相熟的香港移民家庭聚会庆祝,热闹非凡。但八、九年不到,先后已有15个家庭回流香港,现在就只剩下林文庸夫妇及儿子留守温哥华,当年欢乐光景不 再,林文庸觉得现在加国越来越冷清寂寞,一点“年味”都闻不到了,也兴起“不如归去”的念头。
  林文庸说,如果不是他的儿子林松喜欢加拿大生活,他与太太早就回流了。学西医出身的他,当年在大陆时曾下放农村,有感农民缺医少药,遂学会中医 针炙,移民 香港后正好大派用场。由于医术精湛,病人口碑相传,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移民温哥华后,虽然仍有不少病人上门,但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他指出,他的很多朋友回流香港的原因,是因加拿大抽税太重,而且还修订法例要申报海外资产。加上在加拿大随便找一份□口的工作很容易,但要找一 份适合自己 的工作很难。此外,加拿大华人消费能力不高,做生意很难有起色。他与家人曾开过两年杂货店,最后以亏本告终。他经常光顾的一家港式酒楼,已前后五度易主, 可见在加国“□食艰难”此言不虚。
  近年亚洲风生水起,与他同时期移民的朋友们因子女都已大学毕业,纷纷踏上返港之路。林文庸打算待儿子结婚后,将与太太回到邻近香港的珠江三角洲定居。
  移民加国是否适应,主要因人而异。林文庸的一双儿女林松、林泉,个性截然不同,一个充分享受安稳的移民生活,一个则无法忍受移民生活的枯燥沉闷。
  哥哥林松个性善良单纯,是个“没有野心”、很容易满足的年轻人,他不喜欢竞争,非常享受在加拿大的生活。他在一家国际快递公司一做多年,与上司及同事相处融洽,根本无意回流香港。
  妹妹林泉与哥哥性格相反,喜欢挑战,事业心强。她在美国旧金山大学毕业后,随父母家人移民加拿大,曾在温哥华一所电脑学院任职会计,工作表现颇 受老板器 重。但她觉得生活死水一潭,工余假日根本无处可去,生活单调乏味。而且她不能忍受加拿大的慢节奏和低效率,别人一个星期才能做完的工作,她两天就已完成。
  林泉说,加拿大只适合小孩子和老年人居住,年轻人生活在那样的氛围中,会觉得没有朝气、活力和冲劲。她怀念香港多彩多姿、热闹缤纷的生活,在获 得父母同意 的情况下,于c1999年回港发展,很顺利就觅得理想工作。目前她在香港会展中心一间展览公司任行政会计经理,主管财务及人事。她说最近很多前来应征面谈 的年轻人,不少是加拿大的回流人才,回流的原因及想法跟她非常接近。
  她说,在香港长大的人,到了外国并不能发挥中文优势,但在加拿大生活过的人,回到香港英语变成优势,一般很容易找到工作。在加拿大即使薪水待遇 不错,但扣 除税款后所剩无几,“赚的钱多半给了加拿大政府”,在香港则可以享受自己大部分的劳动成果。工作虽然比加拿大忙,但日子过得充实及满足。
  林泉的丈夫黄颖强则是放弃了美国绿卡,自旧金山回流香港,目前在加拿大一间驻港保险公司任核保。小俩口非常享受香港生活,暂时还没有重返加拿大的打算。
   ■投资移民倾尽积蓄
  香港女商人吴丽娜1996年通过香港中介公司,以投资移民身分申请移民加拿大。当时言明“投资”25万加币,五年后移民投资公司偿还本金。据了解当时该公司先后为77名港人办理投资移民,共获取近2000万加币资金。
  吴丽娜为了移民付出极大代价。她是个单亲妈妈,辛辛苦苦攒下的积蓄,孤注一掷全部给了移民公司,原本寄望五年后可以将老本要回来,没想到移民公司言而无信,直至现在已将近九年,仍诸多藉口拖欠不还,幸亏每月还有800元加币的利息可拿。
  吴丽娜等人用的是阿根廷的移民名额。在移民公司安排下,共有50个香港家庭成员同乘一班飞机。一行人拉家带口浩浩荡荡,经美国洛杉矶转机“前进阿根廷”,那班机几乎成了她们的“移民专机”。经过长达29小时的飞行航程,抵达阿根廷与加拿大驻阿移民官面谈。
  吴丽娜相信移民公司事前已在阿根廷“上下打点”,1997年,50个家庭都顺利获得移民加拿大的签证。由于放不下在深圳的生意,吴丽娜拖延至1998年最后入境期限,才与12岁的儿子赴多伦多报到。
  吴丽娜眼看移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投资”的钱又不能马上要回来,一个单身女人拉扯着未成年的儿子,大陆还有高堂父母需要照顾,上有老下有小,经济压力异常沉重。
  人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亲人朋友可以依靠,心里直发慌。
  移民之初,她做过多方面的尝试,也试过做点小生意,但都没有成功。眼看前途茫茫,“在那里完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且手上已没有积蓄,连“坐 吃山空”都 是奢谈。她左思右想,只有回港之途。她在深圳还有投资,回去还来得及重起炉灶。她硬着心肠留下年仅12岁的儿子刘希旅独自在加拿大求学。
  现在回想当初的冒险决定,她犹有余悸地说,当初自己的胆子也真是大,移民前她对加拿大的情况一无所知,甚至连熟朋友都没有一个。唯一的朋友还是因“阿根廷之旅”才认识,这也是她后来初抵加国唯一的投奔。
  她当初把儿子独自留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事非得已,但她并不知此举违反加国法律,后来险些惹出麻烦。也许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幸亏小希旅独立 乖巧听话, 单独留在多伦多期间,没有闯什么祸,这些年也就有惊无险的过来了。也多亏遇到一位自香港移民多伦多的好心人,见义勇为施以援手,经常关心过问希旅的生活起 居情况,还经常邀请希旅到她家吃饭,给寂寞少年许多温暖。
  这些年来,吴丽娜频繁往来于多伦多与香港、深圳之间。人在香港,心系多伦多的儿子;但一旦到了多伦多,又不放心深圳的生意。经常处在分身乏术的 两难境地。 早熟的儿子非常体谅母亲的难处,为了减轻妈妈的经济负担,16岁就主动打工赚取家用,而且不因母亲常年不在身边而感情疏离,两人相处就像朋友,这点令吴丽 娜万分感恩。
   ■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现居温哥华的自由撰稿人许行,原为香港知名政论家。他分析大陆移民加拿大人数大幅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就业困难。不过,他没想到移民人数会大幅减少到10%以下。
  许行曾协助一对原在浙江外贸部门工作的夫妇移民加拿大,他们离开外贸单位后自己开公司做生意,年收入三、四十万美元。由于有感大陆政策经常变 化,缺乏安全 感,夫妇俩决定移民加拿大。但抵加后,发现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差距,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最后决定放弃好不容易到手的“枫叶卡”,重回故乡发展。
  许行认识的另一位朋友,在大陆从事电力机械专业,生活环境相当不错,抵加后长时间处在失业状态,平时只能为别人割草维生。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不得不暂时委屈自己。
   ■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两年前自温哥华回流中国广州的陈莉,1992年大学商科毕业后,分配在广州一家金融机构工作,负责审批商业贷款。
  陈莉说,当时能在金融机关工作,而且是一个十分“吃香”的职位,工作舒服,薪水待遇好,还经常有人欲巴结讨好她拉关系。这对于一个年轻女孩来说,令人羡慕,而她的工作能力和表现,备受上司肯定,经常委以重任。
  这样她一做就是七年,但每天日复一日的工作、复杂的人事关系及按部就班的晋升制度,对于有事业心的陈莉来说,“已经越来越感到枯燥乏味及难以接受,总幻想能够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丰富的生活去经历。移民加拿大便是在那时的环境下做出的义无反顾的抉择”。
  移民的决定,对当时的陈莉来说,就像一剂兴奋剂,感觉到的只是移民后的美好前途及舒适生活的享受,就像一句着名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于 移民的真正 含义和需要面对的困难,完全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以致她才踏足加拿大,还未领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已充分体会到“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当时所有移民加拿大的讲座,向陈莉等人讲述的只是加拿大完美的福利待遇、幽美的环境和安居乐业的蓝图,无论她本人,还是她的父母亲友,当时的感觉非常好,都相信“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的宣传。
  唯一反对陈莉移民的是她的前夫,“他是一名心脏科医生,我的移民选择,对于他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我们的职业,在中国的环境下,算是生活得很 不错了,而且移民官在面谈时,也跟他说明,他的专业在加拿大是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为此,我们为移民的事情一直争论不休,再加上其他一些分歧,1999年, 当我踏上加拿大领土半年后,我们分手了。”
  陈莉移民加拿大时已经怀孕四个月,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她,安排她住在朋友家。“他们对我的帮助,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虽然大家同住一个屋檐 下,生活中难 免有些磨擦及不快,但我认为,如果有人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那是一辈子都应该记得的”。由此她体会到新移民初抵异地,亟需别人帮助,她说以后也 会帮助比她迟来的新移民。
  但她面对新生活的兴奋,很快在现实生活中消失殆尽。她说: “刚到加拿大,感觉不是很强烈,也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同我在国内的设想有很大差异。周围的风景虽然很漂亮,但生活太平淡,每天按部就班,就像我在国内的工 作一样,甚至觉得更乏味。我觉得如果是一家人在加拿大生活,会很幸福,但如果单枪匹马在加拿大打拚,就会觉得很辛苦。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人与人之间不会 有太多的交流,每个人都为生活奔波,无论工作及生活的压力,都比国内更大,而且不一定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陈莉当时觉得自己在人生战场上如同换了一个角色,在广州虽然工作乏味,但毕竟受上司赏识和同事呵护,有精神寄托及稳定收入。但到加拿大后,才发现在这里找一份好工作不容易,极度缺乏安全感。她曾经去应征餐馆侍应,但都以她没有经验而拒绝,令她的自尊、自信大受损害。
  “那时的感觉就觉得自己成了一个没有用的人,产生很深的挫折感,好像什么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情绪很敏感,别人稍微说些不入耳的话,都认为别人在讽刺自己,总之感觉非常不好。为此我哭了很多次,非常痛苦。”
  后来她调整情绪,认定入籍后回大陆发展。考虑到回去需要重新找工作,应该拿到比出国前更好的学历,回去才有市场。她决定继续攻读学位,为了全力以赴,在女儿1岁半时,将女儿送回大陆,独自在加拿大奋斗。
  她说,女儿是她的骨肉至爱,将女儿送回去对她来说是十分痛苦和无奈的选择,“但加拿大是一个非常现实的国家,不像在国内,周围都有亲戚和朋友可以帮你,在加拿大要完全靠自己。既然选择了改变,就要适应环境而生存,一定要将心态调整过来,重新开始。”
  陈莉2001年获美国纽约理工大学设在温哥华的分校录取,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为了节省父母的费用,她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工作,个中辛苦不足 为外人道, 有时想念女儿,常常偷偷哭。“特别是有一份工作是要在早上5时起床,一直工作到下午2时,晚上6时又要去上课,时间非常紧张,长期睡眠不足”。期间许许多 多的困难,她都挺过来了,2003年5月顺利拿到学位。她说重返校园最大的收获,是找回了自尊及明确了今后的人生目标。
  拿到学位后,她归心如箭,一来惦念留在广州的女儿,二来希望回大陆有更好的发展。回流后很顺利先后找到两份工作,第一份是一家外资企业的财务总监,后来再获一家美国投资银行中国分公司聘为财务顾问,工作胜任愉快,收入折算加币不但比加拿大多,而且不用付重税。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陈莉说,加拿大是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人最难过的是自己这一关,不管你在餐馆打工还是专业人士,社会不会给你压力,关键是自己 如何对待。 她强调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下一代。以前在国内做得好不好都一个样,缺乏动力和自觉性。在加拿大做任何工作都有压力,老板要求也高。回 流后,她将“加拿大精神”带回大陆,自己推动自己,自己给自己压力。
  中国人素有坚韧的美德,大部分人在国外经历一段时间的艰辛考验后,都能浴火重生。尽管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陈莉没有后悔当初移民加拿大的决定。“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属于自己”。

关于高考作文素材

百度 “ 高考作文素材精粹与多向运用 目录 ”可以找到。
亮点
注:
(2)“草根一族”也有春天/赵燕
(3)“伪科学家”独享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孙书凯
(4)现代社会应倡导“袁隆平式财富”观/蔡汝明
(5)诺奖得主安享寂寞,年至80仅发表163首诗/李薇
(6)屠呦呦获拉斯克大奖惹争议/张广周
(7)微博影响中国,曹国伟人选《时代》百强/李祎
(8)爱民十戒书,剑指何方?/叶昌德
(9)中央吹响文化强国集结号/何翠春
(10)《孙子兵法》销量创韩国出版史最高纪录/曾丽萍
(11)大学生破解世界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宋伟丽
(12)17岁中国少女,美国lO所名校争录/苏 辉 龙艳云
(13)高中生成“举牌哥”,振动9千万地铁改造项目 /谭耀淳
(14)微分几何之父的教子经/徐理珍
(15)800家长每天一封“家书”与孩子心灵对话/肖刚
(16)保安队里频频飞出“金凤凰”/李剑林
(17)李彦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企业家/沈文通
(18)辛亥百年说机遇/王延龄
(19)“贞操陪嫁论”震撼上海滩/谭颖
(20)亚洲一姐是李娜,赛绩骄人赢众夸/刘腾兵
(21)一封同学承诺信,数年“父子”患难情/陶世安
(22)最美妈妈,瞬间感动全球/李爱
(23)非凡的母亲塑造了奥巴马/何奕
(24)英国老太十年长城拾捡垃圾,令国人汗颜 /孙鹏超董贵永
(25)迟到百年的道歉/张清
(26)清华栽培290名优生志在“诺奖”/范明华
(27)“一吻”“托”“一弃”均关性命/胡琼德
(28)乡村教师的幸福在哪里?/阳雄章
热点
(30)世间再无乔布斯/艾新文
(31)网络谣言影响坏净化环境需努力/刘茜莹
(32)网络文学一片红火传统作家褒贬不一/张俊宇
(33)网络社交工具增加 美国人知己密友减少/杨翠清
(34)“抗癌教师”警醒年轻人莫透支青春/刘军
(35)高晓松“酒令智昏,以我为戒”/尹晓峰
(36)你被《化学之歌》雷倒了吗?/郭子健
(37)北大会商“思想偏激”学生引争议/邓观朗
(38)备受关注的南科大无缘招生资格高校榜/吴清静
(39)从“真维斯”到“雅典娜”/朱忠海
(40)改革名校推荐制任重而道远/田岳 曹丹
(41)班主任为行窃学生开脱,称自己小时候也偷过/陈小强
(42)家庭教育怎能一个“狼”字了得?/郑志耘
(43)洗脚若是愚孝,跪拜岂不荒唐?/黄瑞槐
(44)高中“阴盛阳衰”加剧男女生面临转型/李梅芳
(45)广东为利未成年人再成长拟封存犯罪记录/王立峰
(46)国人生活压力大望子成龙居首位/潘国欣
(47)寒门学子艰难高考路拷问教育良心/李绪平
(48)国民阅读现状:大多数人表示自己阅读较少/袁龙
(49)神童光辉的背后/尹超
(50)同是富二代境界大不同/毛忠林
(5 1)教师“偏科”比学生更严重“缺乏通识”是关键/邹天顺
(52)别了,NBA!/方维进
(53)别让PM2.5公布成为一场闹剧/胡
(54)2011年,怎一个“限”字了得?/曾庆甫
(55)究竟谁是二百五?/冯活
(56)人体试验丑闻暴露科学道德问题/田甲林
(57)武汉公布不文明市民名单及部分照片受肯定/郑楚云
(58)响彻全球的弱势者之怒吼/刘桂英
(59)刑诉法二次修改:大义灭亲被颠覆/章露英
(60)正视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何有湖
(61)市长热线电话收费引非议/于铎 王静
(62)万人送行的“红太阳”县委书记引争议/胡晓颖
(63)取消农民工称谓质疑声多于赞同/陈强光
(64)撞人?助人?谁说了算?/曾佐希
(65)“彭宇案”惊天大逆转?/张玉平
焦点
(67)韩寒深陷“代笔门” 方舟子炸出倒春寒/邝绮华
(68)疯狂教主李阳上演疯狂家暴/方晓娟程四姝
(69)惊心动魄网络大泄密/胡实南
(70)“宝马教授”的张狂言论挑战传统师道 /胡明月 邓琳芳
(71)“郭美美事件”无美可言/何国跻
(72)“临时工”这只“替罪羊”到底替了谁的罪?/柏文慧
(73)从“艳照门”到“调情门”,多名官员因微博落马/杨翠清
(74)试问官员“简历门”何时了?/李雪忠
(75)复旦学生追星教授大呼亡国/蔡卫剑
(76)故宫深陷“三重门”/邓晓珊
(77)红的鲜艳,绿的扎眼/温仁坪
(78)极致盛宴下的功利教育/赵鑫
(79)一纸校规怎能解决“少年维特之烦恼”?/丘警通
(80)岳池中学学生下跪写检讨引争议/邹震宇
(81)长江大学师生政府前下跪求关停污染企业/徐林根
(82)赖宁雕像被弃偏僻山村,无人愿意接收引发争议 /易小蓉
(83)广州医院“录音门”中的信任危机/郭宗飞
(84)刘老根会馆被指涉嫌破坏文物,最低消费18万元/张春红
(85)母亲信网友戏言跪爬千米为女儿筹药费/章露英
(86)女生轻生遭围观起哄,唯有九旬老人劝说/何起凤
(87)染色馒头等事件是道德滑坡的反照镜/曾艳琴
(88)输得起的球赛,输不起的未来/梁健灵
(89)小伙街头“活埋老子”为弟筹钱治病/李浩
(90)李双江儿子李天一驾无牌宝马9个月内32次违法/何奕
(91)速度与焦虑:我们这个时代的“追尾综合征”/姜学桓
冰点
(93)从温江村的噩梦中唤醒/龚瑞峰
(94)救命天使竟然草菅人命/陶世安
(95)甘肃正宁校车超载700%发生严重车祸,致20人死亡 /梁军磊
(96)疯狂的石头/周建业
(97)为求“苹果” 盲目卖肾/吴丽娜
(98)留学生机场刺母/陈华
(99)兽父虐烫亲生女竞因幼女拒行窃/刘赤兵
(100)女童两次遭碾压,18路人见死不救/王志刚
(101)脆弱的孩子呀,拿什么来拯救你?/冯 旭
(102)慰问红包成道具,领导走后被收回/赵丽丽赵丽娜
(10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25周年核辐射仍然存在 /季群英
(104)四川藏区连续发生几起僧人违背佛教戒律自焚事件 /汪筱涛
(105)湖北超级网虫游戏人生十年终殒命/刘淑霞
附录
(107)近期热点时评精华汇编
(117)微博妙语多维解读
(123)“课本掘金”参考答案
环境与菲亚特感觉
于丹《论语心得》的热销与热议丹:面对媒介,喜忧参半褒贬这一正反方唇枪舌剑于丹反应低调又不失谦虚多丽斯·莱辛——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组母级获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