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为何不回归中国,为什么新加坡不归中国管辖?中国当时为什么承认新加坡独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13 11:51:05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新加坡为何不回归中国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之外,还包括周围63个小岛。[1]
8世纪新加坡属室利佛逝;14世纪始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8-19世纪属柔佛王国。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日本侵占;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1]
新加坡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新加坡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之一。
新加坡历史可追溯至3世纪,当时已有土著居住,其最早文献记载源自3世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的《吴时外国传》,据新加坡学者许云樵考证,蒲罗中是马来语“Pulau Ujong“之对音。”蒲罗中“是新加坡岛最古老的名称,意为“马来半岛末端的岛屿”,[5]比淡马锡(明朝把新加坡称作“淡马锡”)早一千多年。8世纪属室利佛逝。[1]
三佛齐的一位王子圣多罗伏多摩(桑尼拉乌他玛)在其岳母廖内群岛女王的资助下,1299年来到新加坡岛建立僧伽补罗国( 又译新加坡拉),梵文意为“狮子城堡”。
1320年,元朝派人到一个叫“龙牙门”的地方寻找大象,这或许指的是吉宝海港。1330年前后,一名叫汪大渊的中国人到来,称这个居留地为“龙头”,并说已经有中国人在此居住。最早把新加坡叫做淡马锡(或海城)的称谓出现于1365年的《爪哇史颂》。[5]
新加坡拉王朝立国百年,因其北方受到暹罗的威胁,南方又遭爪哇虏掠,王位传至五世,遂于新加坡战役为麻诺巴歇(满者伯夷)所灭。
14世纪,来自室利佛逝的王子拜里米苏拉在该区域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后来葡萄牙人在1613年焚毁了河口的据点。18世纪至1824年,新加坡属柔佛王国的一部分。
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5]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
到19世纪末,新加坡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贸易增长了八倍。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时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丘吉尔还称新加坡为“东方的直布罗陀”。可惜的是,这个海军基地并没有任何战舰。英国的策略是将英国皇家海军全部驻扎在欧洲,在新加坡有需要时才遣航过来。[5]
日据时期
(1942-1945)[6]
1941年12月,英国完全低估了日军的战斗力,直到日本出其不意地攻击新加坡。她是大英帝国皇冠上的一枚小宝石。[5]作为英国在东南亚的政治经济中心,日本必须拿下新加坡才能彻底把英国人赶走。新加坡华人人口密集,这里也是南洋华侨的抗日运动中心。陈嘉庚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便发动东南亚八百万的华人,为中国筹集了约合4亿余元国币的巨额外汇。此时落入虎口的新加坡华裔由于先前曾大力援助中国抗日,又组织义勇军进行过英勇的抵抗,因而遭到日本的忌恨和疯狂报复。
珍珠港事件隔天,日军在马来亚北部的哥打峇鲁登陆,战争开始仅两个月,日军就占领了整个马来半岛与星洲。1942年2月15日,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宣布无条件投降,逾13万名英国、澳洲、印度等守军沦为阶下囚,这是英国军史最大浩劫(新加坡之战)。
日本在接管新加坡后改名为昭南岛。[5]同年2月18日至25日,为报复星华义勇军和先前支持中国抗日的华人,日军开展了以“大检证”为名的复仇行动。日军当局在多个地方设立“检证中心”,他们的计划是甄别所有介于18至50岁的华裔男性,将所有的“反日分子”铲除,最后日军抓走约两万多人,当中绝大多数被带到郊区或偏远的樟宜、榜鹅海边予以集体枪杀,剩下则被送到泰国做苦工。日军还勒索南洋的华人,要他们交出五千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经历了3年多的苦难,随着日本的投降,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人无不高兴。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占领超过3年的期间约有2万至5万名华人惨遭杀害(新加坡大屠杀)。战后,多个地方相继发现被屠杀者的遗骸。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不忍让这些骸骨散弃在荒郊野岭,同年成立了善后委员会,负责探查、发掘和安葬等工作。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于1967年2月15日落成揭幕,每年2月15日(沦陷日),这里都会举行悼念死难的平民。新加坡抗日片《和平的代价》描述日军占领新加坡的艰苦日子,同时也叙述星华义勇军的抗战经历,看了这部电视剧才对历史人物比如陈嘉庚和林谋盛等人有更深刻的认识,也了解到南洋华人对抗日所做出的贡献。
迈向自治(1945-1963)
1945年9月,英军回到了新加坡,[5]1946年3月军事管制结束后,海峡殖民地就解散。[5]1946年4月1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5]战后的新加坡已经与战前大不相同,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更大的发言权。[5]总督的权力被分散,一个由官方人士及被任命的非官方人士组成的顾问组成立。该体系于1947年7月变为两个分开的行政及立法会议。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了第一次选举。[5]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较大的自治权。
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绍尔成为新加坡第一位首席部长,由他所领导的劳工阵线,同巫统和马华工会组成联合政府。[5]由于争取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绍尔于1956年6月6日辞职。[5]1957年3月,林有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对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文达致协议。[5]1959年新加坡进一步取得自治地位。同年5月举行第一次大选。人民行动党在51个立法议院议席中赢得43席。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出任新加坡首任总理。[5]
加入马来西亚
1963-1965
1961年5月,马来亚首相东姑阿都拉曼公布了想把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起来组成马来西亚的建国方案。对此,李光耀决定举行全民投票,最后71%的人投了赞成票。于是在1963年9月,新加坡脱离了英国的统治正式加入马来西亚。
新马合并后,新加坡开始和中央政府发生矛盾,对治国方针也有不同的看法。两地政府第一次发生公开的矛盾是在1963年12月。李光耀批评马来西亚的年度预算案没有给予提升社会状况足够的预算。新加坡的商人也开始投诉中央政府歧视他们,没有给他们和其他州属一样的利益,反而对他们实行固打制。双边经济的矛盾在1964年12月,中央政府要求新加坡将上缴中央的税收从4成增加到6成后升温。当时马来西亚财政部长说这是因为印尼的对抗活动而导致军备预算案增加。同月,中央政府宣布将关闭新加坡的中国银行的分行,原因是中国银行在资助马来亚共产党的武装活动。
两地在政治上也有冲突,1963年,由巫统、马华和国大党组成的联盟党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参加了新加坡州选举。然而,联盟党不仅未添一席,原有的三个选区也被人民行动党夺取。1964年9月,由于印尼特务的挑拨离间,新加坡又发生了严重的种族暴乱。“马来人至上”的观念也逐渐走向了舞台的中心。非马来人的政党都公开表示反对“种族主义”的信条。当时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他认为,解决两个族群冲突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以保证马来族的统治。于是,以巫统为首的执政联盟在国会紧急通过修改宪法,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驱逐出马来西亚。
新加坡独立
1965至当代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成为一个有主权、民主和独立的国家。同年12月22日,新加坡成为共和国,尤索夫·宾·伊萨克出任首任总统。建国以后,新加坡人民的集体危机感成经济奇迹原动力,靠着勤奋的打拼在逆境中求得生存。[5]
新加坡在建国后寻求国际承认,于1965年9月21日加入联合国。同年10月新加坡加入英联邦。1967年新加坡也协立东盟。作为一个蕞尔小国,世界对于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除了主权纠纷,其他重要的问题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与天然资源。失业率当时高达12%。
新加坡为了求存求活,开始一连串的措施来发展工业及经济。于1961年设立的经济发展局致力于实行国家经济发展方针,重视制造业,裕廊工业区正式成立,并在加冷、大巴窑等地建立轻工业基地。为了吸引外资,政府决定给予外国企业优惠。同年,经济发展局重组,裕廊镇管理局以及新加坡发展银行也在该年成立。工业化之迅速使得新加坡的制造业在十年内成为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出口国。虽然新加坡的国内政治上的自由空间逐渐被压制,经济上却取得高速发展,很快成为东南亚重要的金融和转口贸易中心,成为当时的“亚洲四小龙”之一。与此同时,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住房、教育、交通等问题都得到解决。[5]
吴作栋在1990年11月接替从1959年开始执政的李光耀,成为新加坡第二位总理。[5]新加坡在1993年举行第一次民选总统选举,王鼎昌出任第一任民选总统。纳丹于1999年出任新加坡第二任民选总统。2011年8月总统选举成绩揭晓,陈庆炎仅以0.34%(7269票)微差的优势领先陈清木和另外两位候选人,当选为第三任新加坡民选总统。
新加坡人家本来就是国家是联合国会员国,不是我国的一部分,所以根本谈不上回归
其一,早在荷兰殖民时期,1740年的时候,华人人口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统治地区一半。华人人数日益增长,经济力量日益强大,成为了荷兰人的对手,最后导致了华人大屠杀事件。大量的华人惨遭杀害,于是一些华人选择回到祖国,然而当时的清朝却并不承认这些华人是中国人,在外受迫害,回国又无望。使得大量的华人逃往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地区,所以新加坡地区所聚集的华人是远多于其他族人的。
其二,当时的新加坡当时连饮用水都需要马来西亚供应,它哪里有条件独立呢?然而新加坡在19世纪末,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当时的贸易增长了八倍。一战结束后,英国也在新加坡斥资五亿修建了一个海军基地。早在英国殖民时期,新加坡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也因此不断学习到先进的知识,并作为欧亚船只重要的停泊港口依靠税收提升着本国的经济实力。
也就是说,西方的先进工业实力更是新加坡向往。而当时的中国是处于社会主义时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新加坡并没有太大帮助。而且西方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已经对新加坡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回归祖国走向社会主义几乎不可能。
其三,新加坡宜居繁荣的社会环境。由于新加坡自身环境较好,而且这里的治安秩序也非常完善,所以新加坡也是一个承担着全世界很多人希望的理想居所。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

李光耀为什么说新加坡回归祖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中,华人所占的比例非常高,尤其是新加坡,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口是华人,他们基本都是福建和广东一带移民的后裔。这些移居海外的华人,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特性,在新加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不可否认,老一辈的华人都有鞋坚定的爱国信念,抗战期间,南洋华侨们不仅捐款捐物支援战争,而且还有数以万计的南洋华侨归国参战,当时的战斗力飞行员中华侨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四分之三。因此,孙中山先生在评价中国民主革命中华侨的地位和作用时,曾赞誉“华侨乃革命之母”。已故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祖籍广东梅州大埔县,同样是华人之后,但他对祖国的情感要淡很多。
1965年,新加坡刚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中华总商会就曾游说李光耀,希望能将华语定为新加坡的国语,但被李光耀一口回绝。李光耀曾经说过:“老一辈确实有这种浪漫的情怀,他们把寄钱回国视为自己的某种义务。所以陈嘉庚回去建了学校。这是所有华人移民者的梦想:我要好好发展,然后帮助我的亲人。”李光耀并不否认自己是华人,但他坚决不认为自己是来自大陆的华人,对于李光耀而言,新加坡人这个身份才是其真正的标签。
有一次李光耀回国,有位中国学者送给他一份当地的大族谱,上面记载着他家六代以前的一位祖先是广西总督,他的曾祖父到新加坡发展,功成名就回国后捐了个官,还给自己建了一所大宅子,画像至今仍保留在宅子里。曾经有大埔县的同乡联系李光耀,希望他可以回来参观,出资修缮一下祖宅,但通通被李光耀拒绝。他说:“因为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不会回去参观的……我对我的祖籍不保佑任何浪漫的想法。”
有一次李光耀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随着中国日渐强大,新加坡的年轻人们总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李光耀自然听出了记者的言外之意,他回答说:“我们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无法融合,回归祖国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光耀认为,虽然大家都是华人,但新加坡的年轻人接受的是西方教育,生活观念和心态已经与中国人截然不同,几乎再也无法融合到一起。另外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凭借着马六甲海峡这个地理优势,新加坡必定能够保持繁荣,因此回归祖国这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必须要丢掉。
因为新加坡已经独立很长时间了,而且有自己的文化体系,所以这是一个幻想。
因为新加坡已经是独立的国家了,这里的人民已经适应国家制度了,回归祖国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现在新加坡已经非常的独立了,而且也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
社会制度不同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李光耀之所以认为回归是一个幻想是因国他看的比较透彻,新加坡的位置和周边环境决定了根本无法回归。
首先,新加坡地处战略要地,兵家必争
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来临,全球的联系愈发紧密。占据全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成为了各大陆连接的必经之地。然而,海洋却并不是平坦广阔,有海岛和半岛的存在,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航道。

而控制海上航道也成为了大航海时代以来全球性大国的必然选择。很不幸,新加坡的位于非常重要的航道马六甲海峡的东侧,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南来北往的海洋强国对该地虎视眈眈。他们异常排斥一个新的势力进入该地区,也不会允许当地出现一个不受控制的力量。
因此,新加坡不可能选择回归,美日等国绝对不会允许出现这个情况。
其次,周边环境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与周边国家的不属于一个民族。新加坡的建立,必然需要周边各国的支持,否则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证。而当时东南亚地区受到西方的影响,倾向西方,新加坡很难不考虑周边的环境而一意孤行。
若不加思量,其结果必然十分惨重。
最后,新加坡无法获得有力支持
除了上面说到原因外,还有一个,也是李光耀不得不考虑的。新加坡离祖国过于遥远,对于当时海上力量非常弱小的祖国来说,根本无法为新加坡提供支持。没有外力的支撑,依靠自身的力量,新加坡无法在海外生存下来。

而从后来的发展来看,新加坡选择始终紧跟世界霸主的脚步,有了美国的支持,才一直发展到现在。也成为了亚洲四小龙之一,进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综上所述,李光耀的说法非常贴合实际,是经过认真思考自身的情况后,做出的判断。

为什么新加坡不归中国管辖?中国当时为什么承认新加坡独立?

压根就不属于中国
新加坡从来就没归中国管过,独立也不需要中国的承认
说白了,新加坡就是马来西亚领土上的一个华人聚居区而已,跟中国没关系。你怎么不去要求美国的各个唐人街归中国管辖呢?
古时候新加坡是马来西亚柔佛州的一部分,并非以华人为主。直到近代变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外国移民才越来越多。
借用外交部的一句话,自古以来新加坡就跟中国没什么关系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新加坡为什么不公投并入中国了

新加坡人大多是华人,但不是中国人!新加坡是主权国家,其国人交流基本用英语,社会生活、文化上比较亲西方,和中华传统文化已经离得很远了。新加坡人对中华文明认同感很低的,不要以为长得像就把他们当中国人看
虽然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可是从历史上来看,虽然是中国人最早到达,可是本地却有土著人的存在,而且中国历朝历代也没有将这里纳入管理之中,这就失去了历史条件,李光耀上台之后,对中国的政策是很现实的政策,时近时远,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去中国化,关闭了所有的华文学校,曾经在很长的时间内没有一所华文学校的存在,并把英文设为官方语言,并成为英联邦的成员,这就失去了内在的认可。在国际上,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发达的国家。和中国只是有平等往来的国家,所以不存在公投并入中国的可能。
新加坡,全称为新加坡共和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14世纪,新加坡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军占领。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促进种族和谐是政府治国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新加坡是亚洲的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模式被称作为“国家资本主义”。根据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报告,新加坡是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亚洲重要的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贸易组织(WTO)、英联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成员经济体之一。

中国能收回新加坡吗

不能。根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不属于中国,所以也不能收回新加坡。新加坡共和国,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共和制,首都为新加坡市。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由新加坡岛及附近63个小岛组成,其中新加坡岛占全国面积的88.5%,国土面积733.2平方公里。

新加坡,以前属于中国的吗?

新加坡一直都不属于中国。
新加坡曾经是马来西亚的一部分。很久以前,马来西亚人口很少,来到了一艘船上。船上有很多英国人。这艘船的老板叫做莱佛士。莱佛士看了一下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并休息了船。说这个地方将来会成为英国。马来人文化也不高就听莱佛士。为了尽快发展新加坡,莱佛士当时拥有所有免税政策,吸引了许多中国人从沿海地区到新加坡开展业务。
14世纪,新加坡属于拜里米苏拉建立的马六甲苏丹王朝。19世纪初被英国占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军占领。1965年,新加坡正式独立。
新加坡共和国(英语: 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旧称新嘉坡、星洲或星岛,别称为狮城,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国土除新加坡岛之外,还包括周围数岛。

中国为什么一直不恢复新加坡来华免签了?

不恢复新加坡来华免签的原因如下:1、新加坡来华的人数众多,国家需要通过控制签证来控制人数。2、免签会带来许多安全隐患,实用性不强。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曾经同属一个国家,新加坡是怎么独立的?

新加坡与北面的马来西亚一衣带水、隔峡而望,南面越过新加坡海峡直接与印尼相接。同时,新加坡西接印度洋、东邻太平洋,还控制着沟通两大洋的咽喉——马六甲海峡,其航运价值突出,军事意义重大。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新加坡自1965年独立之后,却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新加坡实现了经济的腾飞,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的行列,成为了亚洲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就是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发达国家,当年却是迫不得已才独立的。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曾经是联邦的关系,但是过了两年新加坡被逐出了联邦,然后新加坡就独立了。
当初新加坡的独立可谓是被迫的,因为新加坡主要人种是华人,非常不受其本民族待见,最后被迫独立。
是因为当时新加坡华人太多了,马来西亚一度管不过来,后来让新加坡自己独立了出去
新加坡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一个国家,作为除中国外唯一一个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 中新两国的高层以及民间交流都是非常频繁的。别的且不说,单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许多政策,就多少能从新加坡找到一些影子。
尽管中新两国同文同种,但在国际上,与新加坡关系最密切的国家,却是一尺之隔的马来西亚,每年都有大量的马来西亚人去新加坡打工挣钱,而新加坡人,则把马来西亚当成后花园,在那里花钱消费。
如果抛开国别因素,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就好比中国一线城市和其他地方的关系,而且这也能从经济上反映出来:新加坡的人均GDP是6.4万美元,马来西亚则是1.1414万美元,前者是后者的近六倍。
短暂的蜜月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曾经属于一个国家
从人均GDP上来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差距有些过于悬殊了,远远高于中国一线城市和其他地方的差距。这并不奇怪,因为中国是一个整体,有中央政府居中调控,地区之间的不均衡自然会得到遏制。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却是两个国家,自然就不存在中央政府调控一说了。
然而把时间倒推几十年,情况却有所改变。在1963年到1965年间,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还真属于同一个国家,确切地说,是当时的新加坡,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的前身是马来西亚联合邦,1957年从英联邦内独立出来,它包括今天马来西亚的11上州,均位于马来半岛上,俗称“东马”。
马来西亚联合邦成功独立后,位于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新加坡,以及婆罗洲岛北部的巴沙(旧称北婆罗洲)和砂拉越(旧称沙捞越)也相继从英国那里争取到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权,由于三地与马来西亚在地理和文化上的联系,彼此都有融合的意愿,所以在1963年,马来西亚联合邦与新加坡、巴沙以及砂拉越四个地区组成新的马来西亚联邦。从那时起,新加坡就和今天的马来西亚同属一个国家了。
可惜好景不长,1965年,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将新加坡逐出了马来西亚联邦,自此以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就分道扬镳,彼此成为异国。从1963年加入联邦到1965年被逐出联邦,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蜜月期仅维持了两年。
联邦的弃儿:想回归都不得的新加坡
在中国人看来,马来西亚不要新加坡这件事,简直难以理解,因为领土当然是越大越好,我们常常念着“祖国统一”,不就是希望祖国的领土能够完整吗?可马来西亚倒好,居然主动搞分裂。更何况,今天的新加坡是如此地发达,这么好的地方不要,马来西亚的高层难道都是傻子吗?
抛开国情看这件事,确实是挺费解的,然而如果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有所了解,就不难明白当年马来西亚高层为什么会铁了心不要新加坡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新加坡从头到尾都是非常愿意加入马来西亚的,上世纪90年代,李光耀就公开表达过希望回到马来西亚联邦的意愿,而当时的新加坡,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并且在国际上有相当强的影响力。
可是面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伸出的橄榄枝,马来西亚的高层却不置一顾,甚至于马来西亚的普通人,大多数也并不对开疆扩土感兴趣,这里面的原因说来复杂,但最为核心的,则只有一条:那就是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人不愿意丢掉“一等国民”的地位。
坚持“马来人优先”的原则,是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根本原因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的那几年,马来西亚的族群比重出现了很大的变动,因为新加坡虽然地方很小,人口却非常密集,而且以华人为主。
如此一来,再加上马来西亚原本的华人,华人在新联邦里的比重就达到了45%,与马来人相当,这就让马来人的主体地位变得岌岌可危。而剔除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华人比例就能立刻降到25%以下,马来人的比例则能上升到70%以上,主体民族的地位自然就非常稳固了。
马来人之所以对“主体民族”地位如此看重,就是因为他们畏惧掌控国家经济的华人,所以要在政治上确保马来人优先的原则。这种公然违背种族平等的法规,居然就一直被写在马来西亚的宪法里,而且存续至今。
从新加坡把马来语列为官方语言之一,而且明确规定其为“国语”就可以知道,新加坡人对于回归马来西亚大家庭,是非常乐意且期望的。但现实则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除非某一天,马来西亚的宪法能够改写,删掉所有“马来人优先”的条文。这一天是否真能实现,就让时间来告诉我们吧。

求新加坡从马来西亚独立的原因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成为独立国家,在于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央政府的治国理念不同,涉及种族因素,终导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独立。
1.政治方面:马来西亚不让新加坡举行大选,马来西亚的UMNO发出法对新加坡PAP党的言论等等。
2:经济方面是马来西亚像保护其本国的经济发展,保留其本土市场,新加坡不愿提高对马国政府的资金资助等等。
3:其次还有新加坡的种族冲突等原因。
是马来西亚不要新加坡的!
主要有经济方面,政治方面的原因:
马来西亚不让新加坡举行大选,马来西亚的UMNO发出法对新加坡PAP党的言论等等。
经济方面是马来西亚像保护其本国的经济发展,保留其本土市场,新加坡不愿提高对马国政府的资金资助等等
其次还有新加坡的种族冲突等原因。
写这段真实的历史,还要从马来西亚联邦史开始。1963年9月16日,马来西亚宣告成立,马来亚联邦、新加坡、沙劳越和北婆罗州(即今天的沙巴)正式加入该国。只是文莱王国,因得天独厚的石油利益便拒绝并入,并在菲律宾与印尼的支持下得以独立。分析这段历史,需要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是时,美苏称霸在即,而马来西亚合并,就是出于美国反华反苏的战略需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反华包围圈,既要防止东南亚华人输进革命,又要孤立新中国。同时,在美国策划下组建了东南亚条约组织,类似北约性质。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是渴望加入“大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因为在他心里有更美的政治构想需要实现。遗憾的是,合并后不到两年,新加坡被逐出联邦。原因是:时任新加坡州长的李光耀,在马来西亚国会倡导建立“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引起首相东姑的极度不满。接着1964年新加坡发生种族骚乱,李光耀又指责联邦政府正推行“种族沙文主义政策。本来,东姑等马来西亚高层一直认为华人是他们国家的负担,华人占居联邦高达42%的人口后,使马来西亚开始担心华人会主宰马来西亚的政治及经济环境。所以,在即将全国大选的政治形式下,决定把新加坡正式踢出联邦!这个决议,对踌躇满志的李光耀不啻是一个晴天霹雳,他在电视台的镜头前无奈地宣布独立的那刻放声大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街道上的马来人已经憋得难受,开始放鞭炮庆祝同新加坡的脱离,股市翻番。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光耀没有放弃努力,居然还争取议会支持投票,哭着闹着要求马来西亚联邦收回决议!……两相比之,十分吊诡。我们都在疑问:独立是件好事,李光耀为何悲痛欲绝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冷静地分析。从新加坡的国土资源上来看,独立后的新加坡,只是一个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国,在世界地图上只是一个小红点儿。简单的算术就会知道,二十公里乘以三十公里,还没有半个北京市区大!而且,新加坡没有任何自然资源,连水都没有!以后拿什么生存?笔者料想,当年的李光耀一定是心里茫然一片!再者,弹丸之地,兵力虚空,进攻无力,防御不足,国力如此薄弱,随时有倾覆之可能。李光耀的心理伤痛,最大的可能是为安全忧虑。再再者,新加坡特殊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邻国羡慕它,大国觊觎它,美英日垂涎于此已非一日。李光耀从民众福祉出发,不断寻求马来西亚庇护,乃人之常情。再再再者,与马来人分家了,以后他们间摩擦势必也会加剧的,两国能和平共存吗?这些担忧,也正如李光耀在《风雨独立路》写道:前途是渺茫的。新加坡和马来亚只隔着柔佛海峡,由新柔长堤连接起来。两地向来是由英国当作一个地区统治的。新加坡是英帝国的行政和商业中心。现在我们分了出来,一切都得靠自己。马来西亚政府正准备教训我们。他们可能不再让我们扮演传统的角色,继续成为他们出入口货物以及为他们提供种种服务的中心。所有新兴国家都在推行民族主义经济政策,一切都要自己干,直接同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主要买客和卖客打交道。在这样的世界里,新加坡没有腹地,就连我们的饮用水也来自柔佛州,该怎么生存下去?李光耀还补充强调当年被驱逐的感觉:那天,东姑是在副首相敦拉扎克提出一项议案一读之后发言的,该项议案要求立即对1965年宪法与马来西亚(新加坡修正)法案进行辩论。到下午一点半,二三读辩论完毕,法案送交上议院。上议院的一读从两点半开始,到四点半三读通过。最高元首当天就批准,完成了宪法所规定的程序。新加坡被正式逐出马来西亚。按照马来穆斯林的风俗,丈夫可以宣布“塔拉克”(我休了你)三次,做妻子的却无权这样。这期间我们可以重归于好,他可以娶回我。不过,在他讲了三次“塔拉克”之后,就不能再娶我了。马来西亚“休”了新加坡的时候,国会上下两院三读法案,等于宣布“塔拉克”三次!李光耀的这种强烈地想返回马来西亚的想法,在2007年旧事重提。当然,马来西亚再次以时机尚未成熟,委婉予以拒绝。不过,想一想马来西亚的做法,还是值得称道的。虽然他历史上逼迫华人选民占绝大多数的新加坡脱离联邦独立,但终比那些对华人实行种族清洗的东南亚国家好多了,譬如印尼。再说回来,马来人如果当时不这么做的话,也很可能李光耀就是现在的马来西亚资政了,那样由主体华人主政的国家可能与现在的历史大不同了(可惜,历史不容假设)。好在独立后的新加坡华人,每当面对不利局面时,共同的生存危机意识都能够把全体新加坡人团结起来。他们勤俭高效,廉洁奉公,最终打造出为全球瞩目的现代化国家。写至此,忽然想起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有学生问笔者的问题:新加坡既然与我们同文同宗同种,为什么不让新加坡与中国建立亲密关系,或直接并入中国领土?这样的想法,思索起来让人凄凉。因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常识就纯粹利益关系,没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很多国人总有种模模糊糊的感觉,觉得全世界犹太人都向着犹太人,那全世界华人也该都向着华人。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就应该并入版图。如果这样的分析,朝鲜、越南早该回归中国了。它们过去才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而新加坡与中国没有渊源,它并不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新加坡,她只是个世界上除两岸四地以外,华人人口占大多数的唯一国家罢了。也正因如此,虽然两国人民有同祖同文的认同感,但新加坡与中国存在亲华与反华的双面性.其亲华性表现在人性方面.在笔者看来,单凭联合早报就能看出,该报总是对中国内地的报道,以正面为主。而且每天都登载着中国政治和经济建设成就的消息,这一点,公平地说,比台湾做的好多了。
人性化的亲华色彩,新加坡并不输于世界上任何一地的华人。台湾的9。21大地震,中国大陆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汶川5.12特大地震,新加坡人对母亲国的感情与行动,都是感人肺腑的。而其反华性,完全是出于其历史上被英帝国殖民统治的西化心态.为此,她政治上与台湾保持互动关系,可以疏远大陆.新加坡早就声称,自己要当东南亚最后一个跟中国建交的国家,1990年建交后仍然跟台湾保持军事合作关系。且,李光耀、吴作栋在各种场合的讲话都喋喋不休提到中国的增长是世界最大的挑战,将来亚洲的稳定取决于美国如何对待中国的崛起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