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俄罗斯帝国最惨烈的战争
- 2、训练日最后俄国人为什么开枪
- 3、征战了5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到如今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 4、俄国最惨败仗:沙皇绝望自杀,数十万人阵亡,损失大片国土吗?
- 5、一场没必要的战争结束了
- 6、俄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却在对马海域惨败,为何?
- 7、对马海战俄军的失败原因:运气不佳成为战败主因
- 8、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何会战败,谁才是这次战争真正的赢家?
- 9、俄军会战败吗?俄军会失利吗?会惨败吗?
- 10、击败俄罗斯的完美方案根本不存在!如果俄罗斯战败,会造成哪些影响?
俄罗斯帝国最惨烈的战争
俄罗斯帝国最惨烈的战争。
近代欧洲除了法国这个国家,俄罗斯也遭受过被其它欧洲国家联合殴打的悲剧,史称“克里米亚战争”。当时俄罗斯处于罗曼诺夫王朝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这场战争是俄罗斯帝国遭受的最惨烈的战争,高达五十多万人伤亡,当时在位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还因此绝望自杀。
19世纪初期的欧洲,拿破仑一世建立的强大的法兰西帝国横空出世,差点就征服了整个欧洲。后来,拿破仑一世亲率50万军队远征俄罗斯帝国,却被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率军击败,此战奠定了后来拿破仑一世失败兼法兰西帝国覆灭。
正因如此,俄罗斯帝国被视为拯救欧洲的救世主,成为新的欧洲霸主。上面说到,倘若哪个国家要做欧洲霸主,其它欧洲国家就联合起来殴打这个国家,所以克里米亚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其实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的原因很复杂,不仅是因为俄罗斯帝国做了欧洲霸主,当时与俄罗斯帝国与相邻的奥斯曼帝国有着百年世仇,两国之间的战争就没有停过,这一次两国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时间是公元1853年10月20日。
之所以叫克里米亚战争,是因为战争首先在克里米亚半岛爆发,克里米亚半岛在今天乌克兰和俄罗斯交界,黑海海域上面。
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之初,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第11代皇帝尼古拉一世御驾亲征,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以绝对优势打败衰落的奥斯曼帝国,但是随后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第二帝国出手了,两国支援奥斯曼帝国,向俄罗斯帝国宣战,俄罗斯帝国面对多国联军,从开始的胜势转变为败势。
克里米亚战争的战场从克里米亚半岛蔓延到巴尔干半岛,黑海和波罗的海是海军战场,俄罗斯帝国投入总兵力超过100万,英法两国投入总兵力超过60万,奥斯曼帝国投入总兵力超过30万,如此庞大的战争动员,在这之前的欧洲是极其少见的。
尽管俄罗斯帝国投入总兵力庞大,但是伤亡人数更多,截止到公元1855年初,短短两年时间就伤亡超过50万人,给予俄罗斯帝国重创,而英法联军伤亡才10万人,奥斯曼帝国伤亡6万人。
由于战场上一再战败,俄罗斯帝国国内反对沙皇封建统治的情绪高涨,面对战争压力和国内压力,尼古拉一世心力交瘁和绝望,最后在公元1855年3月2日服毒自杀,终年59岁,在位30年。
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一世死后,由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承帝位,克里米亚战争仍然继续,但是俄罗斯帝国败局已定,最终在公元1856年初宣布投降,接受了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二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条约,丧失了对很多领土的权利和控制。
后来列宁曾经说过,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显示了实行农奴制的俄罗斯帝国的弊端。事实证明,俄罗斯帝国因为农奴制导致革命爆发,在不久之后被革命推翻,全因俄罗斯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受到了重创。
训练日最后俄国人为什么开枪
垂死挣扎。《训练日》是华纳兄弟公司发行的犯罪动作电影,讲述了一位品行兼优的缉毒警察带领一位新人展开训练,却卷入黑帮要案的故事。而在电影的最后,俄国战败的信息已经确定了,而俄国人为了垂死挣扎,就进行了开枪,是比较多余的。
电影《训练日》最后的俄国人开枪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进行了垂死挣扎。由于俄国战败已成定居,他们想在最后时刻争取一丝胜利,因此采取了开枪的行动。然而,这种行为在现实中通常被认为是多余和无意义的,因为战败已成定居,任何抵抗都难以改变结果。
征战了500多年的俄罗斯帝国,到如今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也许是输了吧,虽然俄罗斯帝国一直都在连年征战,但是真正获得的东西却显而易见,并且还牺牲掉了那么多的士兵,
我觉得整体还是输了,这是因为俄罗斯在征战的过程中让本国解体了,还有就是整体的领土面积缩小了很多,从而让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变得缓慢了。
总体上嬴了。如果不征战500多年,今天俄罗斯仍是莫斯科城周围不大的地方,或已消失。
我认为是赢了。因为经过常年战斗的俄罗斯帝国,被人们称为战斗民族。如今在全世界当中都有着不可代替的地位。
经过漫长500 多年的征战,现如今的俄罗斯帝国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领土大国,军事实力也是名列世界前茅的大国,人口过亿,横跨欧亚两大洲,雄踞欧亚大陆北方的大国。
其实,俄罗斯自从建立之时起就处在你不吃掉我、我就吃掉你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之中。尤其在16世纪初的大航海时代,不能扩张的国家,就意味着被强大的邻国吃掉,而当时的欧洲更是疯狂,所以,地处气候寒冷、交通不便的俄罗斯,自一诞生就开启了征战模式,扩张打仗成了主业,当年强大的拿破仑、希特勒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为此俄罗斯也有战斗民族的称谓。
俄罗斯从15世纪末一直征战到20世纪中后期,似乎对整个世界的征战随时都可以完成,但在上世纪90年代苏联突然崩塌,俄罗斯的征战能力和竞争力瞬间下降,经济实力更是糟糕。今天我们追溯这数百年来的历史,不禁会产生一个疑问,俄罗斯征战世界500多年,到现在是赢了还是输了?
1、基辅罗斯在13世纪初经历一大的分裂,成为了数个公国,分裂的诸侯势力随后就受到来自东方蒙古帝国的入侵,莫斯科公国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收拾残局,艰难崛起,打败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势力后,莫斯科大公国才算得上一个真正的独立国家。
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自称沙皇,随后俄罗斯沙皇国就开启了扩张征程。从1552年至1598年间,先后吞并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的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同时开始蚕食西伯利亚地区和东欧,这当中发生了数十次战争。到了17世纪中期,西部疆域基本与现在所差无几,而东部已接近贝加尔湖。
1682年,被俄罗斯后人尊为大帝的彼得一世闪亮登场。他把俄罗斯东部疆界扩大至太平洋西岸,并且直接与鼎盛时期的大清帝国以及日本有了接触和摩擦,把东部疆域推进至外兴安岭以北,这时俄罗斯已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大国。1721年,彼得大帝打败瑞典后,加冕为“全俄罗斯皇帝”,俄罗斯正式步入帝国时代。
2、18世纪后期,伟大的女皇叶卡捷琳娜大帝登上了俄罗斯的历史舞台,她致力于向西南推进俄罗斯帝国疆域,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夺得了大片土地,数次瓜分波兰,吞并了克里米亚,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南部出海口。1796年,叶卡捷琳娜大帝走完她辉煌而壮丽的一生,留下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19世纪初期,颇有作为的亚历山大一世,打败了号称欧洲战神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因此他一度被奉为欧洲诸国的救世主。到了19世纪中后期,先后吞并高加索诸国以及中亚的哈萨克、希瓦、布哈拉、浩瀚等汗国,鼎峰之时曾一度问顶伊朗高原。而在东亚地区,还联合当时的欧洲列强蚕食大清帝国,成功抢夺了大清王朝33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进入20世纪还直接侵入中国东北,疆域达到了极盛。
在20世纪后期初期,俄罗斯帝国的疆域东抵阿拉斯加,北至北冰洋,西至波罗的海,南邻伊朗高原,面积接近2300平方公里。这个时期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距离“彼得遗嘱”最近的时期之一。
俄罗斯帝国征战成绩相当辉煌,但这种无休止的扩张消耗也加速了它的衰落,战争使人员伤亡巨大和钱物消耗极大,致使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成为压倒早已不堪重负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至于老沙皇含恨自杀,新沙皇在惊恐中以极低的价格卖掉了阿拉斯加,这在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是极为少有的。
3、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奇怪。俄罗斯帝国也逃脱不掉盛极必衰的魔咒。从19世纪中叶开始,俄罗斯帝国已开始走下坡路,之后的征战并不能解决国内积聚已久的矛盾,只能是增加负担,加速拖垮庞大的帝国。而更要命的是,病入膏肓的俄罗斯帝国还没有来得及治病就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争尚未结束,尼古拉二世就在“十月革命”爆发时退出了历史舞台,俄罗斯步入苏联时期。
而苏联让这个衰落的帝国获得了重生,并把它的势力推上了巅峰。二战初期,苏联利用德英法复杂关系,以防止德国东进、建立东部缓冲区为由,和德国瓜分了波兰,又把波罗的海三国纳入自己的版图。而后,在苏德战争中,曾与英国又瓜分了伊朗,最后在苏德战争中获得惨胜。
德国战败后,苏联暂时占据了柏林以东的大部分欧洲土地,随后对日宣战又夺回了被日本占领的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暂时占据领中国东北和北朝鲜。之后进入冷战,苏美争夺世界霸主地位,成为世界最强的两个超级大国。
1979年底,苏联侵入“帝国坟场”阿富汗,想要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完成“彼得遗嘱”,可是让它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深陷战争泥潭难以脱身。1990年,随着东欧剧变而解体,俄罗斯又成为了“俄罗斯”。直到2014年以公投方式再次吞并克里米亚至今。
4、追溯历史,俄罗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又从强到弱,征战世界500多年,到现在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或者说俄罗斯到头来究竟得到了啥呢?除了拥有苏联时期的军事基础,广阔的疆域之外,就是征战中无辜牺牲地无数生命的累累白骨,煤矿、油气等矿产资源和那些无法耕种的冻土地!还有什么呢?经济一蹶不振,GDP总量大体相当于我国广东省,世界排名第十二,这还是靠着西伯利亚的能源支撑的。如果俄罗斯的经济继续如此下去的话,远东地区能否成为第二个阿拉斯加?这也未可知!
也许有人会说,俄罗斯是靠征战起家的,善于征战的俄罗斯离开了战争,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的建设之中,一下子让俄罗斯不会玩了,或许正如这些所说,或许是在等待下一次的征战与崛起的机会。
5、可是,我们无论纵观历史还是横看过往,都能看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任何以征战为主的扩张,总是劲不住时间的洗礼的,殖民时代乃至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如此。经受几千年风吹雨打的中国为啥最终可以浴火重生?分裂数千年的印度为何还可以完整重新站起?而再看成那些专注于扩张像英国、西班牙等国家,就是曾经拥有了“日不落”的疆域,数百年后仍被打回原形。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历史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只有文化的疆域,才能久远和稳定,所以无论是东风、白杨,还是民兵只能是逞一时之强。如此说来,俄罗斯到底是赢了还是输了呢?也就不言自明了!
俄国最惨败仗:沙皇绝望自杀,数十万人阵亡,损失大片国土吗?
俄罗斯被誉为“战斗的民族”,俄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史,但是俄国在扩张过程中,曾遭到过依仗惨败!这场战争对俄国而言,简直是一场灾难,数十万人在战场上阵亡,沙皇因不堪屈辱而自杀,战后俄国还损失大片国土。另外这场战争还影响了俄国的历史进程,那么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这场战争就是1853-1856年间的克里米亚战争,也称之为第九次俄土战争!话说这场战争从表面上看是因宗教问题而起的,俄国信仰东正教,于是它向奥斯曼帝国提出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到1853年,俄国提出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皇对苏丹(奥斯曼帝国最高统治者)统治下的东正教臣民有保护权。
但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是俄国想趁着奥斯曼帝国发生内乱之际,夺取其在巴尔干半岛的领土。奥斯曼帝国在英法的支持下,拒绝了俄国的要求。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派兵侵占了奥斯曼的两个附属国。1853年10月16日,俄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开战,同年在锡诺普海战中,俄国大获全胜。
如果土耳其战败,那么英国、法国的利益将受到损害,于是英法两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在1854年加入战争,对俄国宣战。同年,数万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准备消灭俄国黑海舰队。与此同时,俄国遭到了严重的外交打击,原来的盟友奥利地、普鲁士却宣布中立,并结成御同盟。
围绕着塞瓦斯托波尔要塞,英法与俄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双方均损失惨重,不过俄国装备落后,医疗条件很差,伤亡情况更加严重。不幸的消息接连传到圣彼得堡,1854年12月,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署反俄同盟;次年1月,萨丁王国对俄国宣战。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彻底绝望了,1853年3月2日,他选择服毒自杀。
战争仍在继续,俄国四面受敌,最终到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终于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之后奥地利向俄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接受停战。败局已定的俄国无力拒绝,只得与英法等国进行谈判。到1856年3月,战争双方达成《巴黎和约》。
这场战争让俄国损失惨重,俄国军队损失50多万人,战争花费达8亿卢布,与此同时,俄国还在《巴黎和约》上丢掉大片领土。按照条约规定,俄国将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高加索的卡尔斯归还给奥斯曼,并放弃对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的保护权,同时黑海中立化,不得在黑海沿岸设立海军兵工厂和海军要塞。
一场没必要的战争结束了
一场没必要的战争结束了
1856年3月30日,俄国、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国家签订了《巴黎和约》。
由此,持续了3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始结束。
克里米亚战争,指的是从1853年开始,英国、法国、奥斯曼帝国、撒丁王国组成的联军,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控制权而向俄国宣战。最终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俄国从此丧失了欧洲霸主的地位。
大文豪托尔斯泰年轻时作为俄军少尉,曾参与了最重要的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这种经历让他可以在《战争与和平》中,深刻地描写战争。
奇怪的是,有人将克里米亚战争称为“不必要的战争”。战争史研究者又把克里米亚战争定义为“第一场现代化的战争”。
为什么人们会对克里米亚战争产生如此复杂的评价呢?
我们先从战争爆发的原因说起。
这场战争的主要交战方有:俄国、奥斯曼帝国、英国、法国。他们加入战局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
首先,俄国想要打通黑海。
俄国要保护奥斯曼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同时夺取克里米亚半岛,打通黑海出海口。俄国历代执政者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甚至后来俄罗斯总统普京都对克里米亚半岛虎视眈眈。
其次,英国要遏制俄国的势力。
英国不希望俄国太过强大,在欧洲、亚洲和自己竞争。亚历山大一世领导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之后,俄国就成为了事实上的欧洲霸主,英国需要削弱俄国。此外,报纸大规模的报道,使英国国内产生了“恐俄”情绪,迫于舆论压力,英国出兵克里米亚。
再次,法国想要恢复国际地位。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恢复法国的国际影响力,并巩固自己的地位。
最后,奥斯曼帝国加入战争当然是被迫的,俄国的入侵让他们不得不反击。
这些国家各有各的小算盘,竟然就这么打了起来,这场战争确实有些奇怪。
那么为什么又说克里米亚战争是一场现代战争呢?我们可以分三个层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第一,克里米亚战争有大量现代战争的元素是第一次出现。
比如前面提过的媒体。电报的出现,让记者可以迅速传递前线战况,报刊就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跟踪报道,战争首次有了大批“吃瓜群众”关注进展。
再比如克里米亚战争第一次出现大规模堑壕战。此外,铁路首次被运用到军队补给的运输中。俄国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补给方式落后,只依靠人拉马驮,效率远远低于英国的火车运输。
第二,克里米亚战争刺激了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现代化。
克里米亚战争之于俄国,就像是甲午战争之于中国。两个陆权农业大国,在对外战争中输给了海洋国家,彻底暴露出强大外表下的虚弱。
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为牵制英国把阿拉斯加贱卖给美国,失去了涉足北美的可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开始改革,包括废除农奴制在内,变革军制、教育、司法等制度。
同样的,甲午战争后,光绪皇帝尝试维新,也就是著名的戊戌变法。不过,最终中俄都废除了君主制,走上了革命推动现代化的道路。
奥斯曼帝国也是如此。当时各国都称奥斯曼帝国为“欧洲病夫”,就像贫弱的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早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奥斯曼帝国已经开始了改革的坦志麦特时期,战后的改革更为深化,比如效仿拿破仑法典,编纂帝国法典。
战后十一年,苏丹阿卜杜勒-阿米德二世宣布实行君主立宪制,史称一次立宪时期。帝国靠着列强的保护和协调撑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直到凯末尔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胜利。
第三,克里米亚战争中出现了很多影响现代生活的新生事物。
首先,推动现代护理学诞生。
英国护士南丁格尔推动了野战医院的设立,使得受伤士兵可以得到更好的救护。南丁格尔敬业负责的态度,赢得士兵的普遍好感,提升了护士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战后,南丁格尔开办护士学校,奠定了护理学的基础。值得一说的是,后来护理学还影响了女革命家秋瑾,她在《中国女报》上首次翻译护理学教程,希望中国的女性可以自食其力,获得解放。
其次,香烟大规模生产。
当时人们普遍喜欢抽烟斗,但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香烟被当做战略物资配发给士兵。法国就规定每个士兵发10根香烟,后来又增加到15根。此后,香烟开始大规模流行,并逐渐成为烟草市场的主流。
再次,天气预报得到运用。
英法舰队的一次登陆作战因突然的风暴而损失惨重,军方委托发现了海王星的勒维埃,去调查风暴起因,结果催生了第一张气象图。
1863年,欧洲有了每日天气预报,从此出门查看天气预报慢慢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
克里米亚战争结束的同一年,英法两国又联手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过更深远的影响仍在欧洲,后来参与战争的撒丁王国统一了意大利,还有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都得益于克里米亚战争破坏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欧洲协调。
没有彻底解决奥斯曼帝国的问题,也让巴尔干半岛变成了“火药桶”,最终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不论古今中外,战争都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星球大战计划”的军备竞赛都是战争衍生的“副产品”。
这再次验证了我们之前提出的“副产品”规律:在历史上,很多事件在主目标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会衍生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产品”,而“副产品”的生命力,完全不亚于最初的“主目标”。
历代评价
1.对于双方来说,这是宗教狂信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对于土耳其人来说,这是生死存亡的战争。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2.克里米亚战争是为了欧洲、而不是为了东方问题打的;它是为了反对俄国,而不是为了袒护土耳其打的。
——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3.克里米亚战争,使维也纳会议费尽心血所建立的梅特涅秩序崩溃。东欧三王国团结的解体,使温和中庸的道德因素自欧洲外交消失。随后是十五年的乱世,继而再出现的稳定却十分不可靠。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俄国海军实力远超日本联合舰队,却在对马海域惨败,为何?
对马,这个与朝鲜隔海相望的日本小岛在地图上虽不甚显著,但在海战史上却很有名。1905年5月27日-28日,日本和俄国在对马海峡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海战。这不仅是日俄战争的最后一战,也是20世纪发生的第一场大海战,更是海战史上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
自日俄战争打响以来,俄国在陆战、海战两方均节节败退,这种局面令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无比忧愤。为了挽回俄方颓势,扭转败局,夺回俄国的制海权,尼古拉二世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
1904年4月,他命令波罗的海的俄国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出部分精锐,混编组成太平洋第二舰队,奔赴远东战场,支援那里的俄国海军舰队。
这支被沙皇尼古拉二世寄予厚望的临时组建舰队,由7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以及一些辅助舰船组成,被命名为太平洋第二舰队。沙皇尼古拉二世亲自点将,任命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中将担任舰队司令。
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生于1848年,毕业于哈伊洛夫斯基炮术学校,时年56岁。他曾参加过过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在斯丁基海战中立过战功,得过勋章。截至1901年时,他只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一位不太知名的将领。在沙皇尼古拉二世与德皇威廉二世亲自参观的一次军事演习中,他被沙皇尼古拉二世赏识,从此在军中地位飙升,青云直上,并于1903年以少将衔破格当上了俄国海军总参谋长,不久又擢升为侍从将官。
在日俄战争中遭遇重大挫折的俄国海军舰队,急需要一位天才的将军力挽狂澜。沙皇尼古拉二世怀着极大的信心启用了这位自命“海上枭雄”的人物。
1904年9月2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对太平洋第二舰队完成检阅。随后,这支以“苏沃洛夫"号铁甲舰为旗舰的庞大舰队从波罗的海喀琅施塔得海军基地离开,浩浩荡荡地开启了它的征程。按照计划,第2太平洋舰队将在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率领下,经斯卡格拉克海峡,驶入北海,然后沿海岸南下英吉利海峡。然而,刚启程没多久,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便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由于时间紧迫,这支混编舰队的船只质量其实参差不齐。许多舰船年久失修,已是十分破败,战斗力很低,舰队的几艘运煤船还是从德国借来的。虽然有4艘铁甲舰,但因准备不足,士兵又是临时加入的,缺少训练,战斗力被明显削弱。从波罗的海到海参崴,航程18000海里(几乎相当于绕地球一圈),中途没有一个俄国基地。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望着这支在惊涛中蹒跚而行的舰队,忧心忡忡。
没有加煤基地,他们只能靠着运煤船上有限的煤维持着燃料供应。为了保证燃料充足,他们只得尽可能多的在多载煤,把船舰上有空间的地方都装上了煤。于是,俄军舰船上除了煤舱外,甲板、机房、舱室,甚至是过道上都堆满了煤,原本就不宽敞的船舰更加拥挤,士兵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发糟糕,有不少身染疾病。舰队出发时,俄国国内革命火焰正炽,局势不稳,人心浮动。不满、厌战的情绪在士兵中迅速滋生、蔓延。这支队伍的士气十分低迷。
由于士兵缺少训练,对前途茫然恐惧,这支临时组建的舰队一路上都草木皆兵,犹如惊弓之鸟,甚至把德国、法国、瑞典、英国的过路民船当做日本敌船发动战火。原因十分荒诞,居然是俄方认为日本海军的势力已延伸至北海和大西洋。
当俄国舰队艰难驶至马达加斯加以北的诺西贝时,传来了日军已成功占领旅顺口的噩耗。这对他们来说犹如一个晴天霹雳,本就低落的士气更加衰败。面对官兵们糟糕的状态,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提出返航的请求。
然而,尼古拉二世已被前线接连的噩耗点燃满腔怒火,断然拒绝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的这一请求。为了安抚官兵们的畏战情绪,他又迅速组建了第三太平洋舰队。该舰队由18艘战舰和辅助船组成,集结完毕后,驶离波罗的海港口,作为第二太平洋舰队的增援,一起前往远东。这样,整个俄国远征海军就有了50艘战舰。
正当俄国军舰在波涛中心惊胆战地朝着远东战场艰难航行时,在旅顺港内对俄国太平洋分舰队成功完成封锁行动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司令东乡平八郎的率领下返回本土。日方一面紧急修理、更换受伤的船舰,一面高效补充兵员和物资,为之后即将到来的大战厉兵秣马,做着精密、全面的准备,力图摧毁俄国的海军势力,削弱俄国在远东的控制,同时夺取西北太平洋的制海权。
东乡平八郎是有理由自信的。由于日本出色的间谍系统,他早已对俄国舰队的行踪和动向了如指掌。他和日方高层一致认为,对马海峡是经中国东海进入日本海的最短通道。长途跋涉的俄国舰队为了尽快进入俄国在太平洋的海参崴基地,极有可能会选择进入对马海峡。于是,东乡平八郎命令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提前驶至对马海峡的附近海域,在俄舰队可能经过的各条航道上设下鱼雷,同时派出巡洋舰、炮舰在各关口不断巡逻,监视俄舰队可能的入港航线。
1905年5月20日,东乡平八郎下令日本联合舰队全舰进入战位,以逸待劳,静候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钻入包围圈。不出他所料,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为了走捷径,果然选择了对马海峡这条航线。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未必没有想过此地潜在的危险,但这支远航舰队已在海上漂泊八个月之久,士兵疲惫不堪,急需要进入海参崴基地休整。
1905年5月25日,为了加快舰队行动速度,罗日杰斯特文斯基令舰队中一些航速慢的陈旧舰船驶往上海、西贡等地待命,他亲率余下的38艘战舰向对马海峡挺进。
5月26日傍晚,罗日杰斯特文斯基率领着这38艘战舰进入对马海峡,在升腾的浓雾中快速航行。舰队上的士兵一扫先前的低迷状态,停止了怨天尤人的谩骂,个个兴奋异常,因为只要穿越对马海峡,他们就能到达海参崴,结束这漫长糟糕的海上旅途。他们对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尚且一无所知,还没有意识到,敌人正在对马海峡严阵以待。
5月27日近午时分,浓厚的海雾逐渐褪去,俄国军舰彻底暴露在日本舰队面前。日俄海战最具决定性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对马海战中,俄国舰队损失惨重。包括两名舰队司令在内,俄国共牺牲4830人,被俘6106人,罗热斯特文斯基司令也被日军俘虏。
参战的38艘俄国船舰中,被日本击沉的船舰有16艘,自沉的有5艘,被俘的有6艘,被中立国扣留的有6艘,损失吨位高达20万吨以上。最终成功逃到俄国海参崴基地的只有“金刚石”号辅助巡洋舰,以及“威武”号与“严厉”号两艘驱逐舰。
然而,日本联合舰队牺牲人数只有117人,受伤587人,在船舰方面,只损失了3艘小型雷击舰,其他舰艇虽然负伤,但伤势并不致命。
毫无疑问,俄国舰队以一种极为难堪的局面,战败了。
然而,从兵力上来看,虽然此前俄方已经遭遇了严重损失,但对马海战前夕,其实力仍旧是大于日本联合舰队的。
联合舰队拥有战列舰4艘、装甲巡洋舰8艘、二等战列舰1艘、老式铁甲舰1艘、防护巡洋舰16艘、驱逐舰21艘以及雷击舰42艘。而俄国舰队拥有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3艘、岸防装甲舰3艘、防护巡洋舰6艘、驱逐舰9艘以及辅助船9艘。
那么,为何俄国会败得这么惨呢?
(1)军事装备的性能参差不齐
虽然从军事装备上来看,日本处于弱势,但其装甲巡洋舰却比俄方多了5艘,而且日方的装甲巡洋舰是作为舰队的准主力进行特别设计建造的,作战能力比一般的装甲巡洋舰要强得多。此外,日本联合舰队的舰船普遍较新,性能较好。
(2)士气低迷
日本在旅顺港摧毁了强大的俄国舰队,被胜利所鼓舞,士气空前的高涨。
反观俄国舰队,其中新旧战舰兼有,却因临时逐渐缺乏严格训练,难以协调行动,新服役的战舰官兵尚不能熟练操作。经过历时八个月之久的漫长海上旅途,俄国舰队士气极为低落,使得这支整体实力尚可的舰队战斗力严重不足。
所以,综合来看,日本舰队的战斗力已然处于上风。
(3)错误的战术
由于俄国舰队拥有多艘辅助舰艇,导致无法采用便于舰队作战的单列纵队。更糟糕的是,双方主力舰队正式接触以前,俄方发现日本执行侦察任务的第4驱逐舰队横穿其进路,担心可能是日方的布雷行动,各舰分别采用规避机动,从而造成了舰队的混乱局面。
而东乡平八郎根据战场双方情况,又从甲午中日黄海海战中未能最终捕获敌舰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做出了U型航迹战术的决定。他敏锐地察觉到,若要成功截击俄方第一编队,就要避开日本舰队重型火炮不足的缺陷,从其西侧发起,这样日本舰队可以向俄国舰队发射全部舷侧火炮。而俄国舰队只能用前射火炮进行还击,其重炮方面的优势威力将无法发挥,此举还可逼迫俄方船舰改变原计划的航向。
这一战术为日俄海战中,日方取得决定性胜利奠定了极为关键的基础。它和它的制造者东乡平八郎一样,在海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对马海战俄军的失败原因:运气不佳成为战败主因
俄国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不用说是两支主力舰队前后被日本联合舰队全歼,彻底丧失了制海权,从而使日本军队没有了后顾之忧。没有了后顾之忧的日本陆军面对的又正好是一支被一帮为了向沙皇争表忠心而互相勾心斗角的将军而把持的俄国陆军。而导致联合舰队大获全胜的因素很多,“丁字战法”的成功,“七段战法”的顺利实现,下濑火药和伊集院信管的使用,水兵火炮操作的熟练,日本海大海战时的以逸待劳以及对手俄国海军将领们的无能,拙劣和愚蠢。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运气。人们经常会好奇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敢于挑战强大的美国?特别是从在战争结束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被频繁提出。不但中国人提这个问题,连日本的战后一代也经常会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只要看看日俄战争就知道了,日本这个落后的东方小国照样挑战了发达的西方庞然大物俄罗斯帝国而且取得了胜利。日俄战争时日本和俄国的国力差距虽然没有太平洋战争开战时日美两国的差距那么大,但也是十分惊人的。俄罗斯的陆军兵力是日本的十倍以上,海军兵力几乎几乎是三倍,国家预算是日本的十倍,考虑到日本国家预算的一半是军事开支,俄国的经济实力几乎是日本的20倍。在日本人还只能造驱逐舰,战列舰必须向英国人购买的当时,俄国人所保有的号称当时最先进的战列舰除了采用了法国人的设计以外,都是自己建造的。这是一场实力相差过分悬殊的战争。所以和开战前还作了上中下三种准备的甲午战争不同,日本在日俄战争开战前根本就没有一旦失利怎么办的准备,因为没有办法准备。陆军在满洲失利就意味着保卫日本本土的任务就只能依靠这支小小的联合舰队,而联合舰队如果在日本海失利就意味着日本亡国,这是毫无疑义的。所以这是在举举国之力进行极端危险的赌博,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大海战前升起的Z字旗中所含“皇国存亡在此一战”就充分表现了这个意思。
但是日本人还是赢了这场看上去不可能胜利的战争,所以一定要说近四十年后日本军部挑战更为强有力的美国是完全疯狂的蛮行的话,当时的日本军部可能不会这么认为,如果现在有人能穿越时空和东条英机们去讨论这个问题的话,东条英机们为他们的疯狂计划辩护的理由肯定是:“我们不也战胜了俄国人吗?”。在讨论日本的胜利到底是什么原因的时候,不妨听听号称“日本海军两参谋”之一的佐藤铁太郎的总结。一次佐藤铁太郎在海军大学校讲课时回答学生提出的“日俄战争的胜因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时,思考了半晌才说:“40%是运气”。学生又接着这个回答发问:“剩下的60%呢?”“还是运气”,这次佐藤铁太郎回答得十分干脆。合着一场日俄战争,日本人仅仅就是靠着运气才战胜了俄国人?这种回答似乎不能令人信服,所以接下来佐藤铁太郎对他的“40%的运气加60%的运气”做了解释。“前面40%的运气是纯粹的运气,比如马卡洛夫司令官刚上任就触雷身亡,黄海海战那一炮不偏不倚就正好击中太子号战列舰的司令塔等等,发生这几件直接影响战局的事件,仅仅是单纯的运气。后面60的运气是俄国人的失策或是日本人的努力得来的运气,不管怎么说,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确实运气很好。”日本海大海战的当天,海上一直有一层薄雾,这层薄雾给了双方一种距离尚远的错觉。错觉使得东乡在完成敌前大回头以后离俄国舰队的距离比原来预计的近,从而炮击的命中率更为增高,而同样的错觉则使得罗杰斯特温斯基放过了可以开始炮击的时机,如果罗杰斯特温斯基提前那么极为宝贵的五六分钟开炮的话又会是个什么结果就很难预料了。再来看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中将给军令部的总结报告的头几个字吧,这份报告秋山真之起草的,头四个字赫然是:“天助神佑”。一场日俄战争打下来,秋山真之受不了这种精神重压,成了个怪人。看过戴季陶的《日本论》的人肯定会对戴季陶笔下的那个成天满脑子封建迷信,成天神神叨叨的海军中将秋山真之很有印象。秋山真之本质上是个文人,他是被他哥哥秋山好古愣弄的从了军,其实他不适合这种充满杀戮的战场。日俄战争以后秋山真之一再要求退役去当出家当和尚,可是那样做了大日本海军就很没面子,所以秋山的要求得不到批准,不但不批准,反而还给秋山不断加官进爵,最后成了海军省最重要的军务局局长,海军中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第二舰队司令官任上时患了腹膜炎,坚决拒绝医生治疗而去求神拜佛,50岁上就病死了,遗嘱是坚决要儿子代父出家当和尚。陆军的儿玉源太郎大将在战争结束后的1906年死去,享年54岁,日本人都认为是因为日俄战争而累死的,也算烈士。这位秋山参谋,其实也是被日俄战争累疯的,有这么一句话:“日俄战争要去了儿玉源太郎的肉体,要去了秋山真之的精神”。但是除了海军上层的极少数人之外,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实情。人们所被让知道的是“圣将”东乡的英明指挥,“天才”秋山的出谋划策,日本军人的英勇善战。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何会战败,谁才是这次战争真正的赢家?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为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装备落后,物资不够,军心不稳;最终英法联军才是这次战争真正的赢家。
俄罗斯与英国、法国为争夺小亚细亚地区权利的战争,俄国因为武器和军队战斗力不如英法联军因此败北,赢家肯定是英法联军,确定了在小亚细亚地区的领导权!
对方的打法让俄国很不适应,因此俄国为了调整,也做了很多战术上的改进,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真正的赢家是罗马尼亚。
克里米亚战争是俄罗斯对阵英法联军的战争,俄罗斯的国力和英法联军相差很大,所以会落败,赢家自然是英法联军。
首先说克里米亚战争起初其实是俄罗斯为了夺取土耳其的领土而发动的战争。俄国因为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欺负一下没落的土耳其,为了取得黑海的控制权就发动了战争。
俄罗斯其实当时国力也不怎么样,国内很贫穷。但是相比之下,土耳其帝国已经日渐没落,而且还失去了拿破仑这个大靠山,并且欧洲的两个大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是亲俄的,而英国正忙着开拓海外殖民地,无暇顾及,并且英国是岛国,没有大陆国家这种陆军优势,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俄国有恃无恐,认为自己稳操胜券。
俄国起初对阵土耳其自然是高奏凯歌,土耳其军队抵挡不住,但是俄国却对国际形势的分析相当的不准。法国在拿破仑侄子继位之后,希望恢复法国强国的地位,想向俄国复仇,而英国则是担心俄国做大会影响自己在其他地区的霸权,而且担心俄罗斯会吞并土耳其,影响自己在埃及的利益,所以两国调停战争。
俄国已经取得了胜利,自然不愿意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很快,三个国家就闹僵了,而英法很快和土耳其结盟,然后对俄国宣战,而俄国的传统盟友普鲁士和奥地利宣布中立,俄国傻眼了,并且后来奥地利还出兵巴尔干,迫使俄国军队退出巴尔干,俄国彻底被动了。
再到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就是英法联军三十万登录塞瓦斯托波尔,围攻七十万俄国军队,俄军用滑膛枪对阵来复枪当然是抵挡不住。
最终俄国伤亡三十万士兵,吐出来所有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而英法成为了这场战争的赢家。
俄军会战败吗?俄军会失利吗?会惨败吗?
我用我的看法给你解答问题:
赫尔松重要的战略位置,依然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接下来的争夺将会异常惨烈,这里也将会成为一片焦土。
如今,从攻打赫尔松的乌军看,无论是兵力,还是武器装备,均具有碾压俄军的优势。而且赫尔松地势平坦,无险可守,俄军如果死守,很可能会遭到团灭。如果乌军得手,会很快跨过第聂伯河向东、南快速推进。到了那个时候,俄军必将更加困难。
目前,2万5千名俄军精锐龟缩在赫尔松,三面被围一面背水,背水的一面桥梁被炸,仅靠驳船、轮波、浮桥维持后勒些许补给与东岸之脆弱维系,而且这些临时设施又常被乌军海马斯不定期打击催毁,这些情况对俄军极为不利。
俄乌冲突呈胶着状态,其中围绕赫尔松的争夺最激烈,这里对俄、乌双方都很重要,都不能有半点闪失,所以,赫尔松大战一触即发。
1:俄罗斯在为大战做准备,已经转移了大批亲俄民众,这样就为大战腾出了地理空间,到时候可以放干手脚毫无顾忌,提高战斗效率。
2:赫尔松前段时间已经公投入俄,现在已经是俄罗斯的一部分,作为新入俄的四个地区,每个地方都不容有失,特别是赫尔松,乌克兰想以此为突破口,这样的话,这里对双方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所以,一旦争夺就会很激烈。
俄罗斯新任前线总指挥说,最近可能会做出艰难的决定,我觉得,这是他对乌克兰发出的警告,一旦赫尔松有失,将会对乌全境进行狂轰滥炸,对泽连斯基进行斩首,也不是没有可能。
俄罗斯前段时间的被动局面,根本原因是没有放开手脚,还是太仁慈了,而乌克兰误解了这样的仁慈,认为是俄罗斯的实力所致,一旦俄罗斯放开手脚,将会战而无不胜。
击败俄罗斯的完美方案根本不存在!如果俄罗斯战败,会造成哪些影响?
首先,最大的影响就是对于多极化格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动荡,也会助长美国的势力,在一段时间之内,美国会迅速膨胀,然后打压社会主义国家。
可能会造成石油价格飞速增长,各国石油都不太够用。也会造成天然气资源短缺,毕竟俄罗斯是非常大的天然气产出国。部分欧洲国家可能会面临粮食危机。
想制作一个击败俄罗斯的方案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果俄罗斯战败了会造成哪些影响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1、会给全球的格局带来很大的影响
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如果一旦面临战败的情况那么必定会出现全球的格局的大改变,首先影响最大的肯定是中国然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也会受到很大的牵连,甚至有一些国家可能会因为俄罗斯的战败而面临国家灭亡的风险。
2、会给一些发达国家带来非常不错的经济发展
俄罗斯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如果俄罗斯战败了那么也就意味着没有国家能从正面影响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这也从正面表达出了如果俄罗斯战败那么就会带给西方发达国家很多的经济收入。
3、会让石油的价格再翻一番
俄罗斯可以说也是石油大国但如果俄罗斯受到了战败的影响那么石油的价格必定会再翻一番,当然这也是西方很多发达国家想看到的毕竟石油价格的上升一定会带给他们非常可观的经济收入和经济的发展。
4、会让中国的世界地位不在受到很大的重视
俄罗斯如果被击败了那么中国的世界地位必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不在受到很大的重视毕竟我国和俄罗斯也是有着很多的战略合作的,当然很多方面也都依赖着俄罗斯的发展,所以俄罗斯如果战败对中国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俄罗斯作为军事强国想击败它还是有一些非常大的难度的,毕竟俄罗斯有着先进的军事武器和核武器的掌控权,根本不可能会有击败俄罗斯的完美方案和完美战略。上面这些内容也只是小编我的个人意见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