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教育制度的优缺点,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国式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5 01:55:17 浏览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日本的教育怎样?

日本没有中国学校。
从7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日本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
日本社会中,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一般有三种类型的教育可供选择:第一是进入公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进入私立学校接受义务教育,或是到不合文部科学省标准的私立学校。
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
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日本教育的特点

日本教育的特点有:高中辍学率低、
1、高中辍学率低。
日本的高中辍学率处于百分之一点二七的低位。相比之下,美国的平均高中辍学率为百分之四点七。
2、教育平等。
日本在为学生提供平等教育机会方面名列前茅,无论其社会经济地位如何。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数据来看,日本是世界教育公平性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日本,只有9%的学生表现出由于社会经济背景的不同而形成的差异化。相比之下,经合组织的平均差异为14%,而美国的平均差异为17%。
日本教育评价:
欧洲人在江户时代来到日本时相当惊讶,因为当时日本人有相当高的教育和大众文化,而欧洲人认为没有工业革命这一切不可能存在。当时估计男子识字率达到50%,而女子也达到35%,在大城市例如江户和大阪更高,远高于许多国家。
寺庙和神社为每个人提供阅读、写字和算术课程。武士阶级则有他们自己的学校来学习。老师们大多不领薪水,并受到很好的尊重。当时估计日本有14000间学校和750000名学生。
在一个类似的公立学校系统被建立的情况下,一个现代化并加入欧洲教育理念的公立学校系统很快就被建立起来,这个制度甚至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变。

日本的教育制度是怎样的?

1、日本战后教育改革,建立了"六三三四制"的学校教育体制。《学校教育法》规定,"所谓学校,系指小学、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养护学校以及幼儿园。"
2、日本实行【6·3 ·3·4】学制, 即小学6年和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高中3年,大学4 年(个别学科是6年制)。3、所有年满 6岁的儿童都要上小学,所有读完小学课程的儿童都要升入初中继续学习。小学对 6~12岁儿童进行初等普通教育。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12~15岁儿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4、在小学下面有幼儿园,在大学之上设研究生院。幼儿园是非强制性学校,招收3岁以上的儿童。其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5、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学校。高中分普通科和职业科。前者以普通教育为主,后者以职业教育为主。不论是普通科的毕业生还是职业科的毕业生,都有资格考大学。6、大学是作为学术中心,在向学生传授广博知识的同时,传授和研究精深的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学生的才智、道德以及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大学可设研究生院,使大学毕业生获得对学术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机会,促进文化和科学的发展。7、除了上述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外,还设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和养护学校,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教育。8、关于师范教育, 改战前只通过师范学校培养教师的 “闭锁制"为“开放制”,即凡经文部大臣批准,在教学计划中加入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学分,任何大学均可培养教师。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教师,一律在大学里培养。9、其实,目前我国实行的学制、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师范教育还有职业教育,更多的是借鉴日本的经验,而不是西方的模式。包括可以预见的高考改革,必将走日本大学中心考试的模式。
10、称呼:小学:小学生中学:中学生高校:高校生大学:大学生大学院:院生跟中国一样,小学6,中学3,高校3,大学4。其中短期大学一般2年。专门学校一般也2年。
11、日本现行教育行政制度的原则和特点由宪法和《教育基本法》所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日本的教育行政属于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合作型,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系统,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实行中央指导下的地方分权制。

日本学前教育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是以法治教育,以法促教育
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使其实现法制化的过程。从公布《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1899年)、《幼儿园令》(1926年),到颁布《学校教育法》(1947年)、《幼儿园设置标准》(1956年)和《幼儿园教育大纲》(1964年);从公布《社会事业法》(1938年)到颁布《儿童福利法》(1947年)和《儿童福利设施最低标准》(1948年)。进入90年代,随着少子化、核心家庭化、都市化、信息化等倾向,文部省先后颁布了《天使计划》(1994)、《幼儿期开始进行心灵教育》(1999),意在通过提升家庭的教育力和社区的教育力,以协调好各个方面力量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形成“育子的社会”。
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是幼儿园,一是保育所。它们之间的区别是:(1)分属不同部门领导。(2)招收对象:幼儿园为3~6岁幼儿,保育所则为0~6岁幼儿。(3)入学时间:幼儿园每年4月,实行学年制,有寒暑假;保育所则随时开放,无寒暑假。(4)保育时间:幼儿园每天为4小时,保育所则为8小时。(5)保育所所受公费补贴较多,收费低廉;幼儿园受公费补助少,收费较贵。(6)教育水准:保育所比幼儿园仍低一个档次。2004年12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了《关于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综合机构》的咨询报告,报告阐述了幼儿教育、保育一体化的意义与理念。目前,两者一体化虽未完全实现,但两者的教育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融合的趋势已日益明显。

日本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1、中日思想教育区别
中国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成仁”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就带有全面发展孩子德智体美劳的目标,虽然平时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礼仪,但是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仍然存在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理念中。
而在日本,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
2、中日能力教育区别
日本比中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特别设置家庭课和很多实践课,教学生做便当、种花草、甚至让孩子自己安装笔记本电脑,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感悟。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钻研以及创新精神,而中国似乎正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3、中日防灾教育区别
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巧取精华。
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
日本的教育制度与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
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

日本素质教育的优缺点,最好用日语回答,谢谢大神们

最简单明了的说法就是:
优点:别人会说你素质高,就有点像小时候老妈说别人家的孩子一样。
缺点:不按自己的方式活着,压力大。就像老妈强迫你学习到半夜一样。
我也是日本雅虎找来的,其实还有很多,复制不了了
日本の教育界では、「能力の个人差」への遗伝の影响を话题にすることがタブー视され、
「能力の个人差」への环境の影响が軽视される倾向がある。こうなった経纬に関して、
苅谷刚彦氏は『大众教育社会のゆくえ』(P.154-189)で、次のように述べている。
私たちの多くは、能力や学力、あるいは学业成绩によって子どもたちを差异的に扱
うことを嫌う倾向にある。……学力による序列化を「能力主义」と见なし、そのよう
な教育を「差别=选别教育」として批判する。……たとえば、「序列化(あるいは、能
力主义、偏差値教育……)が、非行(あるいは、落ちこぼれ、いじめ、登校拒否……)
を生みだしている」というように。……アメリカやイギリスでも、……能力、学力、
あるいは学业成绩によって、学级编成を区别したり学习指导の方法を分ける教育実践
が、かなり広く行われている。……にもかかわらず、このような能力别教育を「差别」
と见なす议论は、……盛んではない……「能力主义的差别」や「差别=选别教育」と
いう教育のとらえ方は、日本社会に特徴的な见方である……
1950 年代を通じて、教育における序列のなかで下位に位置づけられた子どもたちの
差别感を问题视し、除去すべきであるとみる见方、さらには、差别感を生み出す教育
を「差别教育」と见なす见方がつくられてきた。……高校非进学者の差别感を问题と
することは、そのまま、贫困层という社会的カテゴリーにもとづく「不当な」処遇…
…<差别>を问题とすることでもあった……
戦後……新しく诞生した义务制の中学校において、多様な生徒に直面した教师たち
は、「生徒の个性を十分に伸ばす」ための方策として、能力别学级编成の导入を试みた
……生徒の能力差を素质の违いや家庭环境の违いから论じることにも、後の时代ほど
の抵抗がなかった……能力别学级编成に対する寛容的な见方が否定的な见方に変わる
のは、1950 年代後半から 1960 年代初头にかけてであり、その背後には、能力差に関
する见方の大きな転换があった。日教组の全国教研集会での议论を资料とすると、…
…重大な転换は、1958 年の「进路指导」分科会で登场した。そこでは、文部省が推し
进めるのではないかと见なされていた「适性适职主义」(知能レベルによってつける职
业が违うという考え)が知能の素质决定论を前提としているとして批判された。……

日本小学教育的优越性

日本小学教育的优越性
  日本是世界上公认的教育公平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其教育理念少有过于强烈的功利色彩,在某种程度上更加接近儒家的原本思想——“有教无类”,强调教育的普及性,不因受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差异而有别。下面一起来看一下日本小学教育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立小学软硬件都力求均衡
  公立小学是日本最常见的小学,占全国小学总量的99%。它实行义务教育,学生就近入学,而且法律规定不允许跨区上学,学生入学不需要接受选拔考试,年龄合适就可以入学。日本1955年制定的《关于义务教育诸学校国库负担设施费法》规定,小学生上学距离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上限是六公里,农村亦然。在日本各地,从家里出门无论往哪个方向走个十来分钟都会有所小学,日本孩子上学也无需起早贪黑。
  为了预防各种可能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日本政府还实施了许多保障性政策:公立学校的教师、校长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必须通过国家考试上岗,并由国家直接发放薪水,这就避免因各地经济水平不均衡导致教师薪资出现差异;而在“同薪”的基础上,日本所有教师和校长在一定地域内实行轮换制,教师每六年就会被调换到新学校任教,校长每五年更是跨区域换岗,而且地域不限城市和农村,这就保证了在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内,所有公立学校的师资水平都是相近的,既然没有了固定的“名师”,也就没有了固定的“名校”。正因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无需选择远离家门的重点学校,从而避免了择校风潮,使就近入学成为可能。
  在学校的硬件设施方面,日本各所公立小学也相差不多,甚至可以说全国范围比较平均。日本《教育基本法》明确规定,学校基础设施主要由地方政府负责建设和维护,国库负担一部分费用,而每个地方政府都会下大力气建设当地的中小学设施,因为如果中小学设施不“硬气”,很多有孩子的家庭就不会选择在当地居住,造成地方经济不景气。因此,无论是在东京、大阪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北海道的偏远农村,公立学校的设施几乎都一样。哪怕一所学生不足百人的小学,也会有音乐室、比赛用游泳池、足球场、综合性体育馆等完备的硬件设施,教学楼也依照最高安全标准建设。每当发生地震、海啸等灾难时,灾区的中小学都会成为主要避难场所。而相对于学校,日本各级政府的办公楼就简陋太多了。
  此外,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国家教育经费的调剂等问题上,日本政府也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尽可能维持各公立学校间的资源均衡。并且,在义务教育制度下,公立学校全部实行学杂费减免制,家长需要负担的主要是学生制服费和每天中午的饭费(家长负担一部分,政府负担一部分,收入低的可申请免费)。所有日本小学中午都由学校提供午餐,每所学校都有专门的营养师、配餐师,学校每个月末还都会让孩子把下个月每天的午餐表带给家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公立小学每天确保每位学生有一瓶250毫升的牛奶。
  班主任是“全能老师”
  日本小学实行班主任担任制,也就是每个班有一位老师全面负责该班的所有工作,包括所有教学与生活管理,以及与班级有关的'杂务等。可以说,日本小学老师是全能的,什么都会,除了文化课,体育、音乐、美术、手工、书法,样样要拿得出手,而这与日本老师的选拔制度有关。
  在日本,由于老师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和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希望从事这个职业的人相当多,因此录用考试竞争异常激烈,日本小学老师的录用制度更是严格。首先,在小学工作的人需要具备教员资格认证。所谓教员资格是由本人的教育经历所决定的,一般是大专以上院校毕业。教员资格有效期十年,包括四种类型:可以教授全部课程的资格,只能教授部分课程的资格,负责学校内保健工作的资格,负责学校内伙食方面的营养师资格。仅有资格还不够,要成为教师更重要的是需要通过老师录用考试。考试内容相当繁杂,有笔试,比如基础文化知识、教育法相关知识,也有诸如游泳、钢琴等注重技巧的体育、音乐和手工制作等内容,还有面试等。通过所有内容考试的老师可以担任小学班主任,教授所有科目。也有一种只是通过部分科目的,比如体育、音乐等,很多小学的高年级,除了担任的班主任老师外,还配了专门的音乐老师或体育老师,以提高高年级的音体水平。而据日本的统计数据,在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中,最终只有不足10%的人能真正走上讲台。
  没有家长接送孩子
  日本小学还有一个特色:在孩子们上下学之时,在校园门口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只会看到孩子们一队队地走入走出校园,而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也压根儿没有让家长接或送的念头。
  在日本,各个小学所在学区都会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除了 “学童拥护员”外,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保护孩子们的交通安全。这个组织是自发的,纯属尽义务,不领任何报酬,其成员由学生家长和专门老师组成,大家定期轮流担任安全员,在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去交通要道护送孩子,加上日本社会的治安状况一贯良好,因此忙碌的学生家长们也从未考虑过接送孩子。而日本的小学生在上下学时,都会按照上学时统计的情况与住在附近的同学们会合,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见到低年级的孩子,也都会伸出手牵着然后一起走路上下学。此外,日本小学生的书包上都挂有一个报警器,当遇到坏人或危险情况时,他们就会拉响警报,而路边的商铺或者行人就会立即提供帮助。
  坚持特色的国立与私立小学
  除了绝大多数的公立小学,日本还有少量的国立小学和私立小学,成为日本小学教育的另一特色。
  国立小学是日本比较特殊的一种公立教育机构,一般是大学,特别是教育类大学的附属学校。与公立小学以课本内容为主的教育方法不同,国立小学因为是大学的附属机构,担负着教育研究的重任,是各种先进教育方法和内容的试验地、实习地,所以不同的国立小学教学内容也不同,有明显的学校特色和老师特征,一年下来从未使用过学校教材上课的老师据说不在少数。一般而言,国立小学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和挑战很多比较难、深的知识,这一点普通公立小学无法望其项背。国立小学的入学往往实行考试选拔制度,门槛很高,竞争非常激烈,甚至有的国立小学因为报考的人多,即使考试合格也需要在合格者中再进行抽签,抽到者才能最终获得入学资格。比如位于东京的御茶大学附属小学,2011年的报考人数高达2961人,而最终却只录取了55人。
  此外,日本国内还有大约206所文部省认定的私立小学,这些私立学校中有女子学校、文体类学校、语言类学校等,还有历史悠久的名门贵族学校。
  私立小学入学也要经过选拔考试,入学难度视学校不同,一般来说难度要小于国立小学。私立小学学费也视学校、地域不同,据称,全日本最贵的私立小学位于福冈县,一年学费高达216万日元(约合12万元人民币)。私立小学的入学没有居住地要求,上课时间各所学校也不同,但一般都比较重视教学,相对公立小学平均每年要多几十课时。除了学习时间外,不同私立小学因教育理念不同,学校教育的活动和侧重点也会不同,具有较鲜明的独自办学特色。
  均衡教育就低不就高
  目前在日本,大部分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接受的都是公立小学的教育,只有大概1%的孩子选择私立小学或国立小学。而进入初中阶段,选择私立的学生比例会多一些,达到7%。
  “私立幼儿园→公立小学→私立/国立初中→私立/国立高中→名牌大学”,这是普通日本家长“望子成龙”比较常见的路径选择。但是公立小学的学生要想通过私 立和国立中学的入学考试,仅仅靠在学校的教育远远不够,因此,最常见的方式也和国内一样就是参加补习班。补习班在日本叫做“塾”,一般由私立大学或其他社会机构开办,与普通的中小学没有关系,很多知名品牌的塾在日本各地都有连锁机构,在电视媒体或公交车上打出的广告也非常多。日本补习班的学费普遍较高,孩子上补习班的费用成了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由于日本也是一个重视学历的社会,因此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日后能够上名牌大学从而找到一份好工作,许多日本家长省吃俭用、拼命打工攒钱,在小学阶段就开始让孩子上补习班,而这不能不说是对日本当前公立均衡教育体系的一种无奈选择。
  总体来说,日本在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施行的均衡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普及义务教育方面是成功的,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在实践中,日本的中小学特别是公立学校存在着较强的平均主义思想,既不让学生掉队,也不太鼓励拔尖。因为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追求的不是几名好学生的拔尖成绩,而是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所以,老师上课就低不就高,对学习好的学生来说,靠课堂根本“吃不饱”。特别是在21世纪初,日本又开始学习西方,在基础教育方面全面推行“宽松化”,继续让学生“减负”、老师“减压”,结果短短十年之后,“宽松化教育”加“均衡教育”带来的负面后果逐步显露,日本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引发了社会各界的担忧。
  为此,日本教育机构不得不又开始采取一些调整措施,加强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难度,可以说,当前的日本中小学教育仍处在新的调整阶段。
;

日本的教育方式和中国式教育有什么区别呢?

公正地说,中国的教育制度决不是一无是处,不然我们这些在中国培养出来的人如何能够在海外成为精英?近期我接触到来自中国大陆的交流高中生,从学业到人品个性也都很优秀。我也接触了来自国内的教师和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感觉他们的思路还是很活跃开放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也很有一套,我们美国校区的校监校长们还去中国的学校取经呢。中国人民完全不必把自己的教育体系看得一无是处,而要有信心取长补短。
不过美国教育体系中确实有值得中国借鉴之处。在此我仅简单说一下作为新潮代表的美国是怎么个“新”法,详细的另外作文。
不要误认为美国的“新潮”就是开放、超前、时髦......其实,教育是一个非常求实的行业,担负教导下一代的重任,必须要从传统教起。美国学校也一直抗拒现代媒体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试图从正面、传统、保守的方面引导孩子们。然而,美国的教育确实有先进的新东西。所谓先进,不仅是及时引进最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电化数码教学)和不断更新教材,更注意对师资进行先进教育理念的培训,及时采用最新行为和心理教学法,根据新时代少儿发展的特点来教导学生。
心理学是在西方诞生并发展的,中国近年才开始引进。而美国早已经将心理学引入教学体系,教师们都必须接受教育心理学培训,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情感情绪特点,以便采用正确的方式教课。懂得心理学的老师绝对不会对学生恶言谩骂或讽刺打击。每个学校都有若干名心理咨询师或辅导员,负责对学生进行行为情绪指导。
美国学校还都有特殊教育老师,职责是对有一定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特别辅导。具体点说,以前咱们总以为一些调皮捣蛋上课坐不住的孩子是有品行问题的“坏孩子”,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是脑子笨。而现代医学已经发现,相当比例的孩子天生有些特殊性,有的是发育比同龄人慢些,也有的是由某种记忆或解读障碍,或者患有自闭症多动症等疾病。如果看不起他们如同雪上加霜。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是就无法学习好,恰恰相反,其中有些孩子的智商还特别高,只是发展不均衡。比如有的对数字特别灵,因此数学很棒,但识字背书就是不行。还有的上课无法专心,如果给与单独特殊辅导却会成为优秀学生。因此美国学校把这类学生列为“特殊教育生”,他们跟同年级班上课,却有老师开小灶帮他们复习或做功课。在这种特别辅导下,有些障碍的学生照样能学得很好甚至成为特殊人才。
心理培训和特殊教育尚未在中国的学校得到全面推广,就会影响学生们受到合理的教育。所谓“素质教育”不是学点体育才艺等表面技能,而是要做到从内心提高。如果老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素养,怎能教导出高素质的学生?
在美国,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全社会关注的行业,现代高科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人文学、统计学等学科的成果都贡献给教育界,因此学校才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享用各种研究成果,教师也受到社会的尊重。
“学多悟少”与“学少悟多”
我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程起点高、难度大、知识面窄。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太多的作业,要考太多的试,要背太多的文章。孩子们几乎没有任何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来满足自己的爱好。而我们的老师们也基本上不会鼓励和挖掘孩子们学习以外的各种潜能。反观生活在美国的孩子就幸福得多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家庭作业,14时放学后大多去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即便是考试,老师也不会给学生排名次,学生们也从不在意谁考得好或不好。相反,如果某个孩子有某种特长,则会受到其它同学的羡慕和尊敬。我想,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老师普遍认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特别是创造力远远比那些书本上枯燥乏味并与实际生活毫无关系的抽象理论重要得多。
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好的立论之一,就是中国的学生常在各种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拿金牌。但只要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明白,我们的学生是花费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打造”出结果来的,所谓的成绩,也只是集中在学科的解题技巧上,而不是在实际运用和发明上。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识只是局限在做题,解题上,而非运用理性的思维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试想,如果我们把孩子有限的时光都花在抽象的如同智力游戏的题海上,那么,他们勇于参与实践的时间和能力必将大受影响。
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美国明显高于我国。美国的中学生已经能够独立去图书馆查文献、找数据来完成一个正规的项目。他们的命题完全从兴趣出发,极为广泛,从反恐到世界和平,从环保到动物保护,应有尽有,而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只有到大学毕业才能完成的论文。美国的老师总是激励孩子们的自我表达能力、怀疑能力和辩论能力。孩子们从不认为世界上的标准答案只能有一个。这种从小培养起来的怀疑能力就是未来的创造力。这也正是美国之所以强大的基础。我国的基础教育所打的基础是重知识“学多悟少”,纵观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中国的基础教育重视扎实性,而美国教育重视多元性;中国的基础教育注重纵向的深度,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注重广度;美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和自立精神,中国的基础教育注意培养学生严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应的,美国有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充分照顾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而中国基础教育则沉闷得多了。
中国的学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美国的学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从深层次思考,我认为,培养考生还是培养学生?是中美教育的根本区别,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培养考生是把有问题的教得没问题;培养学生是把没有问题的教得有问题。
培养创新与打好基础
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课程标准,但各州、郡甚至学区都可以自行编订课程标准。从总体上看,美国的课程设置相当灵活,主要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所占的学分较多,内容广但不深,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修课种类繁多,多达上百种,主要是依据学生升学、就业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而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的去选择,取得规定的学分即可。
比较我们现行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我们的情况与美国恰恰相反。大一统的要求,千篇一律准则,灵活与个性不够。目前我们施行的课程方案中,必修课的地位相当突出,教学时数多,知识要求高,统一的课标,甚至是统一的教材。
我们的课堂教学相对美国来讲,班级人数过多,课堂容量大、要求高,课堂氛围比较严肃呆板。这样虽然给学生打下了系统扎实的基础,但同时也带来了课堂不活跃,老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的弊端,典型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是中国基础教育课堂尤其是高中课堂的共性。而美国课堂班额小、氛围自由、宽松,上课期间学生可以随意走动,自由辩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典型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此可见,中美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一种模式教育;而美国则侧重于强调创新精神,强调个人主义,是一种精英式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侧重于创新还是侧重于打基础是美国基础教育和中国基础教育的根本区别。
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不能简单地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中国学生,应该让他们多创新,对于美国学生,应该让他们打好基础,这样互相弥补,是最恰当的,优势的相互融合才是最优的。如今,美国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重点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弥补基础。而我们的基础教育传统上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所以我国的教育应该是在基础的基础上加大创新。
从教育看中国和日本的差距
打开日本教科书,小学一年级读本:上面尽述日本是一个领土狭小,物产匮乏,人口众多而地质灾难频繁的国家。翻开下一页,中国是我们的邻国,土地资源辽阔、物产丰富,气候适意。什么意思?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吧。
中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日本的国土面积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中国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从版图和人口数量而言,中国的确是大中国,日本的确是小日本。日本就是因为自己是蕞尔小国,正是因为他们的国家并不适合人口居住,日本觊觎中国这块肥肉已是历史悠久了。
在日本的冬天,虽然屋里温暖如春,但户外的冰天雪地里孩子们却是穿着薄薄的毛衫和单裤在外面跑步、玩耍。日本的家居饮食十分简单,即使你是财阀家的公子千金,也不会让你从小有与众不同的奢华心理。这些以致于我们中国人到日本以后总是饿肚子,但是日本的孩子是很健康的,他们在寒风与清贫中学到了坚韧、顽强、他们身体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锻炼,他们的心智得到了坚毅和刚强的锤炼。孩子在游戏中、共同相处中有摩擦的时候,日本的家长总是先让自己的孩子反省自己的问题,他们的民族精神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团结。
再来看一看我们中国的父母,在寒冬未到的时候给孩子就穿上厚厚的冬装,家里好吃的东西尽量给孩子,孩子想要什么给孩子什么,以致于每年换季的时候儿童医院人满为患,孩子争执摩擦的时候,我们的家长总是寻找幼儿园老师或者对方的家长去替孩子出面解决。骄娇之气在我们中国孩子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日本小孩子的玩具很少用买的,基本上都是妈妈爸爸做给孩子的,而日本不少单亲家庭的孩子,为了和大家一样,在没有父母为他们制作玩具的时候,就自己动手制作,在游戏中,没有人去笑话你玩具材料的好坏,但谁的玩具因为制作的质量原因坏掉的话,是当做一种耻辱的。而这种耻辱对一个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的磨练和动手能力的操练,对今后的生活是一笔多大的财富呀。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全盘否定我们的教育方式,只是日本的教育似乎更为孩子的将来和国家的将来负责。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经高喊了很多年了,真正去面对的素质教育的有多少家长,试问在我们今天的西安,今天的中国有哪一个家长会把自己孩子的棉衣脱掉放在雪地中锻炼?有哪一个家长会让孩子把吃清淡的饭菜只吃个七成饱,有哪以为家长会在繁忙的工作中为孩子亲手制作一件玩具?
我们都热爱和平,但是万一将来有了战争,有着顽强毅力和团结精神的民族和我们的独生子女方阵们谁的优势会大一些?

中日两国教育之比较
从整体上看,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两条不同的轨迹:
日本轨迹——日本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强有力推动下进行的;教育的推进有着平稳的社会大环境,是连续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个台阶的前进,不受外界干扰破坏,始终稳定向前推进;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是日本国民的灵魂,《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有着高度的“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
中国轨迹——中国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方向及模式与日本相同,但是,由于政局动荡,国家一直处于战火之中,近代教育的发展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没有稳定的大环境,政府虽有决心推动现代化教育,但是,却没有象日本那样以“倾国之力”进行投入,教育没有上升到国民灵魂的地位,也没有一部能够达到“第二部宪法”那样崇高地位的指导性教育法律文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远远比不上日本政府。
200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81.5%,文盲和半文盲为人口比例的15%。而2002年日本成人识字率为100%,如今,在日本全国找不到一个文盲。
2005年,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包括在校大学生)者占全国人口比例仅为5%,而同年日本为48%。
2005年,中国的初级教育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中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高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
2005年,中国的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比例相当于日本1924年的水平。
日本在甲午战争获胜之后,从中国索取的二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100%用于国民义务教育,一分钱也不用于军费开支。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抗战胜利之后日本也赔中国两亿白银战争赔款,那么,这笔钱会100%用于国民义务教育吗?
1949年后,在新中国建立之后的最初十年,国家在普及国民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1950年到1960年的十年时间里,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呈良性发展状态。但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特别是“文革”开始后,中国教育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出现了巨大的倒退,文革中,全国高等院校停止招生十年,造成了整整十年的文化断层。在十年浩劫中,一股由民粹主义和东方专制主义合成的黑恶势力把中国与日本的教育差距又拉大了20年。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后,中国的教育才出现了一个春天。
日本推行现代化教育比中国早40年时间,且在推行教育过程中一路平坦顺利;中国推行现代化教育晚起步40年,且又一路艰难坎坷。这就是中日两国国力相差巨大的最大原因。这两方面原因造就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教育结果,由于这个结果,中国2004的GDP总值为日本的三分之一。
有人曾经问比尔·盖茨,“如果现在让你离开微软,你是否能够再重新创建一个微软?”盖茨说,“可以,但我必须带走一百个人。”
一个国家最关键、最能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是教育、是人才,而中国恰恰是在这一点上远远落在了日本的后面。
日本是一个崇尚实力、藐视真理的民族,当对手软弱时, 国际公理和道义在这个民族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当对手的国力超过它时,它才会真正重视国际公理和道义。对待这样的民族,一切公理和道义毫无作用,唯一起作用的是实力!只有我们的实力超过它时,我们讲的话它才能够听得进去。否则,我们讲的全部都是废话,它连半句也听不进去。
从1895年甲午战争开始,中日两国关系就一直处在一种相互竞争的状态之中,这种竞争是全方位的,包括军事、经济、贸易、科技、政治、国际关系,这种竞争状态持续了整整112年,而且,在今后的岁月中还会持续下去。在112年时间里,中国大都处在竞争的下风,在每一次的实力较量中大都以败北而告终。事实上,无论是军事、经济、贸易还是科技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的竞争,而人的竞争实际上是人的素质竞争,无数次“抗日竞争”的失败经验表明,中国人每一次都输在人的素质上,输在最基础的层面——国民教育上。
深入研究中日关系史的学者可以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跟日本的全方位竞争中,中国总是输在国民教育这个最深层次的问题上。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败因。
文革结束以后,中国的教育状况虽有好转,但没有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中国的教育发展比起中国的GDP发展速度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如果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长期低于它的GDP增长,那么,它的GDP增长速度迟早会有一天出现负增长。
截至2006年,日本获得诺贝尔奖者已经达到12人,而中国则一人也没有。海外华人虽有获得诺贝尔奖,但不是在中国国内的国家体系中作出贡献所致。
中国人2006年消费水准相当于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水平;
2005年中国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比率为总人口5%,而日本为48%;
2005年,中国的GDP相当于日本的三分之一。
2000年,中国25-64岁人口中,高中以上学历者为总人口的18%,而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均为80%以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标准——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标准必须是大学毕业生占人口比例30%以上。而中国距这个标准还相差25%。
2005年,中国初中生为适龄少年的95%,这就是说,全国还有5%的适龄少年无法上初中,永远只有小学文化程度。
2005年,乌克兰人口5000万,高等院校为1047所,而中国人口13亿,高等院校为1100所。
芬兰不仅实行9年制国民义务教育,而且,连高中、大学的学费也全部由国家承担,教育经费占全国GDP的18%。
1968年,中国台湾省实行“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制度”1979年和1982年,先后制定了《国民教育法》和《国民教育法实施细则》,规定6岁到15岁儿童必须强制入学,然后又相继制定了《强迫入学条例》,将国民教育法制化、具体化。中国台湾《国民教育法》规定,政府每年财政预算的15%必须用于教育投资。
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中已经有170个国家实现了全面免费义务教育,亚洲大部分国家,包括GDP低于中国三分之一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都完全实现了免费国民义务教育。
国民义务教育国际标准定义:学生毋须向学校交付一分钱,连杂费也不用交纳,100%的学习费用全部由国家无条件承担。有人也许会说,我们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不能跟西方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发展基础水平低,所以才出现学生向学校交纳“杂费”的状况,是情有可原的。
好,我们暂且不跟西方及日本相比,就只跟亚洲那些与我们处于同样发展基础、甚至比我们基础更差的国家相比。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国和尼泊尔的发展基础比中国更低, 它们就能够做到连“杂费”都不收取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朝鲜半岛受日本统治五十年,日本在朝鲜半岛完全采取的是一种掠夺式、压榨式的统治手段,从来没有致力于朝鲜半岛的经济和教育发展,日据时期朝鲜半岛经济和教育发展一直处于一种原始的低级状态。中国在1949年底国内就基本上结束了战争,而韩国一直到1953年国内才结束战争。朝鲜战争结束的1953年时,韩国的经济及教育水平与北朝鲜一样,比起1953年百废俱兴的中国落后甚远。但是,韩国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为60%,中国只有5%。相差55%。完全是天文数字。
2002年,中国国家预算内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仅为3.32%,2003年为3.28%,2004年为2.79%,连续呈下滑趋势。而实际支出则更少于预算开支。据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各地政府实际上少支付教育经费为6000亿元人民币。2005年,国家首次《教育监督报告》表明,2005年全国有113个县的中小学校公费教育预算为零。
2003年,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考察了中国教育状况之后说,“中国政府教育预算仅占教育实际支出的53%,剩下的47%必须由学生家长来承担。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
邓小平先生说,“中国建国之后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的失误。”
但是,直到今天,这个“最大的失误”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弥补,文革结束已经整整30年时间,在这30年时间里,教育局面虽然有极大的改善,但是,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倾国投入”相比仍显得苍白无力,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当代中国有句常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讲,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是——“不苦的时候也会苦孩子,不穷的时候的也会穷教育”。
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根本基础!我们必须建立起这样一种全新的观念——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
这个和国家政策和人文环境都有关系,日本的交易实话实说相对严谨,中国比较重视考试学习成绩等等
以下就中日的思想教育、能力培养、防灾训练方面加以区别:
1、中日思想教育区别
中国教育受儒家思想教育目标——“成仁”的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就带有全面发展孩子德智体美劳的目标,虽然平时也教授生活中基本礼仪,但是更加注重书本知识的习得,“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仍然存在于很多中国家长的理念中。而在日本,让孩子学会生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更致力教育孩子基本礼仪与人际关系。
比如,有很多幼儿园就要求孩子带到学校的包必须由妈妈一针一线亲手缝制,孩子中午吃的便当由妈妈准备,从而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与重视。甚至有些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他们的教育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笑”,学会说“谢谢”等基本礼仪。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笔头作业很少,课后作业有时候仅仅是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对父母说一句“我爱你”等,这跟当前中国小学生每天扛着厚重的作业回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中日能力教育区别
日本比中国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日本小学教育中特别设置家庭课和很多实践课,教学生做便当、种花草、甚至让孩子自己安装笔记本电脑,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同时日本注重的是课下的教育,而不只是在课堂,比如说学生一起参加野餐,合宿,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学生在毕业时都会举行毕业旅行,与同学们共度美好时光同时培养集体主义意识。而中国秉承着“学而优则仕”的理念,从小学开始就进行压迫式学习——老师将书本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中,学生靠死记硬背以及题海战术求得高分。
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中,学校和家长都过分重视考试,教育充满了功利性。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经受非常功利的考试,而每一次考试都会被劝戒分数与你的前途与你的命运紧密相联,尤其是中考和高考。讽刺的是,中国教育就像“赌博”,每次考试来临,教师与学生就开始猜题估题了,如此教育教学的直接后果是扼杀了学生的天性,远离善良的本性,走向教条,封闭,走向厌烦,消极,虚浮,不重实际,有的走向反人性的死胡同。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钻研以及创新精神,而中国似乎正在不断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3、中日防灾教育区别
另外,日本也很重视防灾抗险教育,这与日本多地震火山有着直接关系。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是全盘接受,而是巧取精华。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
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新体制,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是只学其表,外在的包装尽管不断地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两种教育传统的互补性融合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
拓展资料
日本的教育制度与理念
教育制度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
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
参考链接 百度百科 日本教育

日本教育体制与中国的不同之处

  目前,日本教育制度特点和原则是由《教育基本法》决定。宪法宣称教育是人民的权利,规定依据民主政治的原则和地方自治的原则建构教育行政制度。很多学生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日本留学,下面我们先和86一起来了解一下:    日本教育制度三个阶段:
  小学校(6年教育,6-12岁学生入读)
  中学校(3年教育,12-15岁学生入读)
  高等学校(3年教育,16-18岁学生入读)
  日本的第一级至第九级的教育是义务教育。每年学年由4月1日开始,下年3月31日结束。每个学期之间会有假期。日本的小朋友以前星期一至五全日上课,星期六上半日课。不过,这制度由2002年起全面取消。不少老师仍在周末上班,他们亦必须在暑假(通常是8月)工作。根据法律规定,每个学年最少有210日为上课日,但是大多数公立学校会拨出大约三十日,作为学校节日、运动会和非学术上的仪式(特别是一些鼓励合作和学校精神的仪式)。扣除这些活动和星期六半日上课的日数后,上课教学的时间每年约有195日。
   【日本教育理念】
  日本人对教育(特别是强制教育)抱有几个重要信念。他们认为所有学生有能力学习知识,学生的努力、坚持不懈、自律能力及非学术上的能力决定了学生的学业成就。这些学习及行为习惯是能够通过讲课及训练而学回来的。所以,小学及初中学生不是根据他们的能力而编班授课,也不是适应各学生的差异。
  日本全国性的学习范围让学生得到均衡和基本的教育。强制教育让学生得到一个同等学习的机会,而各学校的财政分配是相对性相同的。不过,这种制度被评为缺乏弹性、缺乏理解学生的特别需要和兴趣。日本教育在80年代进行了改革,新制度特别强调弹性、创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但只是有很少的进展。批判性思考不是日本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概念。学生一般要求背诵测验内容,所以学生高分的原因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实水平。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家长不敢承认自己的子女有特别需要。在美国,大多数地区设有专门及技能学校给一些有严重残障的学生就读。在这情况下,每一位学生会由一位老师或看护者从旁协助。当这些学校为这些学生提供较好的服务,成人服务正面临财政困难的危机。
  【优点:国家重视,体制完善】
  一方面,日本高度重视教育,拥有完备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并且强调政府行为,文部省拥有较大的权限。另一方面,教育发达,体系完备,普及程度高。
  国土狭小的日本,住房昂贵,但是所有的小学、中学、大学都校舍整齐、校园宽敞,不仅具有课堂教学的必要设施,还拥有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较高,实行幼儿园到大学的一贯教育。其中小学6年加初中3年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高中普及率为98%。公立中小学不设重点校、重点班,通过在校际间轮换教师、制定财政经费标准,尽量保持校际间不出现师资、设施设备上的差距;基础教育阶段不设跳级制度,尽量不出现留级,保持所有学生学业上齐头并进。而且,日本的教育投入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日本每年的教育经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5.4%左右,日本每人每年的教育经费平均约250美元左右,居世界领先地位。教育的兴旺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日本的教育投资上的收益52%,科技进步收益为43%,而资本扩大的收益仅占5%。
  由于对教育十重视,这使得日本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比如机械工程、汽车制造、电子产业、IT、化学、生物、经济学、动漫、媒体、传媒、建筑、设计等,日本也逐渐成为了留学生出国深造的首选。目前在各个领域获得诺贝尔得奖者已经超过16人。
  日本的中学特别重视动手能力,家政、缝纫、空手道、体育、兴趣班全部开设,心理辅导老师的导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因为他们发现很多孩子很早就有心理问题,所以每一个学校都有一个专职的心理辅导老师,我参观的那所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正好是一个华人,我就问了她无数的问题。
  由此可见日本教育制度与中国是不同的,如果是你更偏向于哪一种教育呢?学生也可以选择日本留学,感受一下不一样的日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