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法国的中国革命家,中国第一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出了哪些重要领导?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1 00:39:16 浏览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第一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出了哪些重要领导?

中国第1批趁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现在重要的都当领导了。
去法国勤工俭学的留学生,重要的领导人有周恩来,邓小平等,他们都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也是我们所敬爱的人民领袖,是我国的重要领导人!

求周恩来留学法国的真实故事

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号邮船,西涉重洋前往法国,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此时周氏家族家道中落,已无力支付周恩来赴法留学的费用,他留学的费用主要来自严修在南开大学设立的“范孙奖学金”。正如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所说:“周在欧洲时,他本人的经费支持者是南开大学一位创办人严修。”
严修(1860—1929),字范孙,被尊为南开“校父”,与张伯苓等人先后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周恩来则是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生,从南开中学开始,周与严就有很多往来。1913年,15岁的周恩来入南开后很快显露出品学兼优的才能,得到严修的格外赏识。经济上严修和张伯苓校长经常资助周恩来,让他为学校刻蜡板或抄写讲义,以补助膳食费。入学第二年,严修破例批准他为南开学校唯一免交学费的学生。1917年,周恩来以平均89.72分的优异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严修对这个年轻人寄予厚望,非常宠爱他,甚至想要这位19岁的青年作他的乘龙快婿,此事传为一时佳话。后来周恩来彬彬有礼的拒绝了这门亲事,严修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更加敬重这位不图财富努力选择自己道路的年轻人,他一如既往的资助他,在严修的帮助下这年周恩来赴日本求学。1919年“五四”前夕,周恩来再入南开,成为南开学校大学部第一届文科学生。
周恩来入大学后,积极投身“五四”爱国革命运动,成为天津青年学生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1920年1月,他因领导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当局逮捕身陷囹圄,经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严修为了保护好这位被他誉为有“宰相之材”的年轻人,他与张伯苓商量以他在南开设立的“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出国深造。这一年,严修捐款七千元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 ,选派南开大学最优秀学生出国深造。他们一致同意派周恩来出国留学。在南开校董事会上研究和征求部有关人员的意见时,大家也一致认为周恩来符合条件,同意派其出国留学。为了给周恩来创造更好的留学条件,严修还特意给驻英国公使顾维钧写信,介绍周恩来的情况,推荐他去英国留学。这年借助“范孙奖学金”出国留学的还有李福景。后来李福景之子李竞的回忆,周恩来1962年还提到此事,说他在法国的留学费用不是靠勤工俭学,而是“范孙奖学金”,正是“范孙奖学金” 起了资助革命的作用。
到达欧洲后,周恩来一直与严修书信往还,保持密切联系。严为资助周恩来,特在严家帐目上为其立了户头。除第一年留学费用是交给周恩来支票,让他亲自带走外,以后的学费,都是严修让人转寄的,每半年一次,准时不误。如 1921年严修日记载有:“2月 27日“李琴湘来(李福景的父亲),余将补助周恩来、李福景之学费,交伊持去”。为了感激严修对周恩来的资助,1922年春节,周恩来的父亲周懋臣特去拜谢严修。严修在经济上的帮助,使周恩来免受饥馁之苦,也不必像其他旅欧学生那样勤工俭学,这使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去从事革命活动。
由于“范孙奖学金”的资助,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及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在较为系统地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成为中共旅欧总支书记。由于周恩来在欧洲从事革命活动,有人就劝严修不要再给周恩来以资助,但他不为所动,以“人各有志”奉答,继续寄钱给周恩来。
全国解放后,周恩来总理于1950年在中南海西华厅设便宴招待张伯苓校长,当时在场的张希陆(张伯苓的儿子)回忆,总理曾说:“我在欧洲时,有人对严先生说,不要再帮助周恩来,因为他参加了共产党。严先生说:‘人各有志’。他是清朝的官,能说出这种话,我对他很感激”。言外之意,是感激老先生对他人格的认识。吃饭时,端上一碗汤来。总理又深情地说:“老先生就像一碗高汤,清而有味,是封建社会一个好人。”周总理对严修老先生的资助始终未曾忘怀。
相关链接:周恩来在法国的足迹
几年前,我曾两次访问欧洲。在巴黎,友人应我的恳求,带我寻访周恩来当年在巴黎的时光和足迹,使我终生难忘。今年适逢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谨追忆寻访历程,以寄怀念之情。
在巴黎上千条街道中,位于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毫不起眼,连陪同我的西蒙夫人也很吃惊,连连询问多次才找到了这个偏僻小巷。
但走进戈德弗鲁瓦街,没几步就能看到一面墙上镶嵌着一方墨绿色的大理石纪念牌,上面是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金字,并配有法文说明:“周恩来,1922年——1924年在法国期间曾经居住在此。” 这块纪念牌是1979年法国政府为了纪念周恩来而特别设立的。
周恩来当年居住的小旅馆就紧挨着这块纪念牌。这家旅馆是一栋干净整齐的三层小楼,法国旅游局的铜牌表明这是一家二星级旅店。老板是一对华人夫妇。
女主人告诉我们,2001年,她和丈夫想要开一家旅馆,通过中介找到了这处旅馆。“我们发现,小旅馆不但整洁标致,而且舒服温馨,就毫不犹豫地接手了。当时还不知道周总理曾在这里生活过。”她认为自己很幸运:“我们去中国银行巴黎分行贷款时,他们一听说是周总理住过的房子,还给了我们一些优惠。”旅馆的1号住房,便是当年周恩来住过的那一间。这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小房间。女主人告诉我,前来住宿的中国人并不多,但专程来参观的中国人却不少。周恩来的侄子和侄孙、蔡畅的女儿,还有那些研究历史的中国学者,都曾特意来这里小住。在房子没有被改造前,邓颖超也曾来这里看过。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了巴黎。1946年,周恩来在接受《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说:“当时正值大战之后,在法国容易找到工作,可以半工半读……在去法之前,我已和国内报纸订合同,给它们做特约通讯员,所以在法国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据史料记载,周恩来主要为天津《益世报》《新民意报》写文章。有影响的有长达二万五千字的长篇通信《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在天津《益世报》上分十天连续刊载。那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周恩来从法国发回的通讯报导。
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聂荣臻后来在自己回忆录中写道:“恩来在法国的生活十分艰苦。他住在巴黎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德弗鲁瓦街17号一家小旅馆三楼第16号房间,唯一的一间住房不到10平方米,除了一张单人床和一张小木桌外,容不下多少别的东西,真可以说是"身居斗室"。这里既是他的住所,又是我们办刊物和进行党团活动的中心。人多了,实在装不下,就只好到广场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活动。每当我到恩来那里,总见他不是在找人谈话,就是在伏案奋笔疾书。吃饭常常是几片面包,一碟蔬菜,有时连蔬菜也没有,只有面包就着开水吃。”
我翻阅了“留言薄”,许多是中国游客写的,也有用法文、英文、俄文写的。邓颖超和他们的侄子、侄女都留有笔迹,几任驻法大使:韩克华、黄镇、姚广、吴建民……都有签名。一位前苏联汉学家伊凡诺夫访问后留下深情的题词。他说:“……周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伟大的战士……他从这里起始,一生奉献于共产主义事业,毕其一生……他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儿子,也是世界人民的伟大儿子……我们永远怀念他。”
我就要离开时,在住房一角一个不起眼的展柜里,偶然发现了一件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珍贵文物,淡黄纸复印件,是周恩来1929年7月下旬回国的时候,带回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给团中央的一封报告。里面写着对他的评语:“周恩来——浙江,年二十六,诚恳、温和,活动能力富足,说话动听,作文敏捷,对主义有深刻的研究,故能完全无产阶级化。英文较好,法文、德文亦可以看书、看报。本区成立的发启(起)人,他是其中的一个。曾任本区三届执行委员,热心耐苦,成绩卓著。1924年7月20日。”可惜我没有摄像、复制,只能手抄,至今保存在我的《出访笔记》中。
告别法中友协秘书长西蒙夫人时,我对她陪我寻访周恩来巴黎故居表示深情地谢意。她却说:“周恩来是世界名人,和平的旗手,我一向尊重他。今天有机会陪中国友人寻访他当年在法国的故居,也是我的荣幸。我又知道了许多,使我更加钦佩这位伟人。我永远会纪念他。”
1920年11月,22岁的周恩来来到巴黎,开始了两年多的勤工俭学生涯。一面读书,一面写文章兼做社会调查,周恩来在巴黎13区意大利广场附近的戈弗鲁瓦街15号一家小酒店住了两年多。其间,到咖啡馆喝咖啡成了周恩来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的重要手段。
花神咖啡馆,位于巴黎第六区圣日尔曼大街172号,是巴黎三大著名咖啡馆之一,1865年开始营业,它以接待文化艺术界人士而闻名于世,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毕加索、萨特、布雷东还有政治人物托洛斯基都在那里喝过咖啡。
在自己勤工俭学及友人的资助下,周恩来的留学生涯实际上成了他对西欧这一资产阶级革命及工业革命发祥地的实地考察。他旅欧时的活动中心是巴黎,间或往返于比利时、德国等地,从事革命考察和领导工作。
在较为系统的考察中,周恩来依据亲眼所见,对真理做了进一步的求索,并重构了自己的思想,确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与赵世炎等同志亲自组织建立了中共旅欧支部。
扩展资料:
周恩来的学生时代:
周恩来自幼在嗣母陈氏的指导下学习经典名著,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底。从1910年至1917年,他先后入银岗书院、东关模范学校、天津南开学校读书,不仅在才学、品行、社会活动诸方面都有出类拔萃的表现,而且还确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壮志。
他还远赴日本和欧洲留学,在反复思索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并于1924年7月从法国启程,由海路回国,投身革命事业。两个月后,周恩来到达广州,出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区委宣传部部长,开始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之中。
周恩来的学生时代,无疑是他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逐渐成长为一代伟人的重要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日报-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讲述老一辈革命家在法国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周恩来的学生时代

革命之母葛健豪:48岁求学,53岁赴法勤工俭学,死后毛主席赠12字

1943年3月16日,78岁的葛健豪已经到了油尽灯枯之际,她也已经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
可是,葛健豪的心中还有很多放心不下的事,她挣扎着叫来自己的长女蔡庆熙,艰难地开口问道:
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葛健豪的脸上划过一丝落寞,思考片刻后,她要求蔡庆熙拿来纸笔,替她为子女们写信。
葛健豪仿佛已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就在写完信后不久,葛健豪就带着对儿女们的牵挂,和未看到革命事业取得成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葛健豪去世的消息后,为其写下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
以此来表达自己对这位伟大母亲的哀思。
那么,葛健豪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妇人,为何会得到毛泽东同志这么高的评价呢?
葛健豪的原名叫葛兰英,于1865年出生在湖南双峰县荷叶桂林塘的葛家,她的父亲曾是湘军的参将,还做过盐运使和按察使。
在当时,葛家与清代名臣曾国藩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是当地的三大望族,这三个家族之间相互联姻,实力很是雄厚。
葛健豪从小就聪明伶俐,热爱学习,五六岁时便能背诵《四书》、《诗经》等经典文学,父亲对她很是疼爱。
在葛健豪年龄很小的时候,父亲就为她定下了亲事,刚满16岁,葛健豪就嫁到了30公里外的大户蔡家,与蔡蓉峰结为夫妻。
婚后,葛健豪总共生下六个子女,其中包括早期革命家蔡和森,和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蔡畅。
在当时的 社会 环境里,女子出嫁后就要守在家里,相夫教子,可是葛健豪却一心想着为 社会 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后来,葛健豪听说了秋瑾的故事,她对这位能文能武的奇女子很是敬佩。
秋瑾的婆家距离蔡家并不远,葛健豪曾多次上门拜访秋瑾,和她倾诉自己的烦恼,畅聊自己的理想。
葛健豪虽然裹着小脚,但是却心怀天下,秋瑾也很欣赏她,两人聊得很投机。
通过秋瑾,葛健豪也接受到了一种,自己不曾接触过的新思想,她的心中热血沸腾。
在秋瑾的影响下,葛健豪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开始为大女儿蔡庆熙和二女儿蔡顺熙的缠足感到愧疚。
于是,葛健豪便下决心不让小女儿蔡畅重蹈覆辙,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保住了蔡畅的脚,让她没有遭受这一封建糟粕的残害。
在葛健豪眼里,秋瑾是一位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驱,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党人,她决心向秋瑾学习,还要让自己的孩子们成为和秋瑾一样的“女侠”。
蔡和森和蔡畅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葛健豪给他们讲秋瑾的故事,讲革命思想。
在葛健豪的影响下,年幼的蔡和森和蔡畅早早地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1907年,秋瑾被清王朝杀害,葛健豪得到消息后悲痛不已,她暗下决心,要带着孩子们走上革命道路,让孩子们成为像秋瑾一样的英雄。
后来,葛健豪大女儿蔡庆熙的丈夫不幸早逝,蔡庆熙的婆家要求她为夫守节,还要把蔡庆熙的女儿刘昂卖给大户人家当童养媳。
可是葛健豪不忍心年纪轻轻的大女儿背上封建枷锁,更不忍心自己的外孙女被卖掉,于是她费尽心思将大女儿和外孙女接回自己的家中照顾。
为此,葛健豪还和丈夫爆发了激烈的争吵,但是她从来没有退缩,一直坚持自己的想法。
不久之后,湘乡县立第一女校开始招生,葛健豪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她决定带孩子们去求学,因为秋瑾告诉过她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
为了凑够几个人的学费,葛健豪不惜卖掉了自己的陪嫁首饰。
1 913年,48岁的葛健豪带着蔡庆熙、刘昂、蔡和森和蔡畅一起去了湘乡县城。
但是,县城第一女校却以年龄为借口,拒绝了葛健豪的报名请求。
一气之下,葛健豪一纸诉状将县城第一女校告到了县衙,在大堂上,当被问起名字时,葛健豪不卑不亢地说道:
看着眼前这位与众不同的妇人,县官对她充满了好奇,于是又问道:
葛健豪认真地说道:
最终,县官被葛健豪的豪情壮志所打动,免了她的考试,让她直接进入湘乡县第一女校学习。
就这样,葛健豪和儿子蔡和森一起进入高小班,蔡畅进入初小班,蔡庆熙就读缝纫班。
虽然葛健豪的年龄比同学们都大,但是她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一点也不输年轻的同学们。
一年后,葛健豪筹集的学费用完了,无奈之下,他们只能离开学校回家。
可是,葛健豪回家不久,丈夫就要将十几岁的蔡畅卖给一个财主当小妾。
葛健豪自然是不同意的,再三思虑之后,葛健豪决定帮助蔡畅“逃婚”,她安排蔡和森带着蔡畅到长沙读书。
兄妹俩到长沙后,又继续求学,蔡和森于1916年考入湖南省高等师范学校,和毛泽东成了同学,同年,蔡畅也考入周南女校读书。
蔡和森和蔡畅安顿下来后,葛健豪又带着蔡庆熙和刘昂去了长沙,葛健豪到女子教员养习所学习文化,蔡庆熙到长沙自治女校学习缝纫技术,刘昂也进入到周南女校幼稚园学习。
在求学期间,葛健豪一边做工赚取孩子们的学费,一边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还经常和蔡和森的同学们在一起谈论时事,思想觉悟在不断提高。
学习结束,葛健豪回到家乡,开始迈着小脚,挨家挨户地去宣传民国新思想,宣传缠足、守节及童婚对女人的危害。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葛健豪发现这样的宣传效果并不好,因为大多数人没有接受过先进的教育,他们的思想还是被封建文化所禁锢着的,根本无法接受新思想。
于是,葛健豪便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她要创办一所女子职业学校,促进女子自立自强。
在蔡和森的帮助下,湘乡县立第二女子简易职业学校很快就办起来了,葛健豪任校长,学校开设缝纫课、国文课、音乐课等多门课程。
葛健豪的办学宗旨就是让女学生在学习先进文化,开阔视野的同时,掌握一门特长,学会一种谋生的手段,可以自力更生,而不是一味地依靠男人生活。
学生在女校里很自由,除了可以随心选择喜欢的课程,她们的思想也开始从传统文化里解放出来。
在学校里,女孩儿们不再是被封建糟粕束缚的木偶,而是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
在葛健豪的努力下,放足、留短发、妇女要自立自强、拒绝包办婚姻等先进的思想在学生中蔚然成风。
可就在葛健豪办学情绪高涨的时候,学校被迫停办了,理由是学校里女学生的“越轨”行为败坏了 社会 风气。
学校办不成了,但是葛健豪解放妇女的心却依然坚定,她继续走在追求梦想的路上。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后,国家再次陷入困境,人民还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种救国思想开始萌发。
1918年,新民学会在蔡和森家中成立,一群有志青年经常聚在蔡和森的家中讨论时事,寻求救国救民的办法。
葛健豪耳濡目染,也接触到了更多的新思想,她很赞同蔡和森搞革命,每次家中来人,她都热情招待,还帮忙掩护。
1919年,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向警予和蔡畅等人也发起了“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
葛健豪大力支持孩子们的事业,如果遇到家境困难,但是又想去法国留学的有志青年,葛健豪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去借钱给他们当出国经费。
在孩子们的动员下,53岁的葛健豪在年底的时候也随着蔡和森、蔡畅和向警予一起到法国勤工俭学。
在离开前,葛健豪满怀信心地说道:
葛健豪赴法留学的事迹传开后,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影响到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毕竟她是我国第一个去国外留学的小脚女人。
在海上漂泊了一个多月后,葛健豪和同行的六名女孩儿终于到达蒙达尼女子公学。
因为葛健豪年龄大了,记忆力变差,而且她完全不懂外语,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葛健豪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是,葛健豪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对于要学习的知识,她一点一点地研究消化,遇到困哪时,她一处一处地攻破解决。
在葛健豪的努力下,她不仅学会了用法语正常交流,甚至可以阅读法文杂志和报纸。
除了白天的学习,葛健豪还会在晚上刺绣,凭着精湛的手艺,她的绣品深受法国女人的欢迎,她也因此赚到了不少钱。
赚到钱后,葛健豪就会将其捐出来,用作其他学生的留学费用,很多学生都收到了她的资助。
在此期间,葛健豪还积极鼓励蔡和森和向警予,以及蔡畅和李富春自由恋爱,并表示赞同他们自由结婚。
即使身在法国,葛健豪也从来不曾忘却自己的使命,她不仅对国内的革命事业给予支持,还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无论多么危险,葛健豪一直都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后来,蔡和森和向警予先后回国,蔡畅又生下了女儿,葛健豪不仅要忙学业,还要照顾外孙女,她苦苦支撑着,从来没有抱怨过。
1924年,为了支持蔡畅和李富春去苏联留学,葛健豪独自一人带着8个月大的外孙女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葛健豪一边照顾自己的孙辈儿,为儿女们免去后顾之忧,一边继续着革命事业。
第二年夏天,葛健豪开启了第二次办学生涯,她在长沙创办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院。
这所学院的办学初心是为因贫困或者年长而无法获得教育机会的贫困妇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所以学院的生源大多是贫困的农村妇女。
如同之前创办第二女校一样,葛健豪还是想帮助妇女们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掌握自力更生的技能。
同时,平民女子职业学院还成了革命同志活动的场所,葛健豪时常掩护革命同志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平民女子职业学院遭受了破坏,葛健豪为了掩护儿女们搞革命,不停地辗转于各地。
直到1928年,葛健豪的二儿子蔡麓仙和向警予牺牲后,葛健豪才又回到老家湖南永丰,那时她已经63岁了。
刚回到老家的葛健豪生活得十分清贫,她只能带着孙子孙女,租住在别人的房子里,靠种地为生。
1938年,周恩来和叶剑英路过长沙时,还专门去永丰对葛健豪进行了慰问,并表示要把她接出去住,可是葛健豪并不想成为党组织的负担,便拒绝了。
后来,随着葛健豪的年龄越来越大,党组织相继把她的孙子孙女都接走照顾了,并按季度给她发放了抚恤金。
1943年,78岁的葛健豪在留下“革命一定会成功”的遗言后与世长辞,她一直都不知道蔡和森已经于1931年在广州牺牲。
所以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还在询问女儿,有没有和森的来信。
作为一个被旧 社会 毒害的小脚女人,葛健豪48岁和儿女们一起求学,53岁又远渡重洋,勤工俭学,她站在了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上,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
作为一位母亲,葛健豪为中国革命培育出了优秀的儿女,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和李富春四个人都成为了中央委员,为党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传奇女性,葛健豪成为《中国共产党史人物传》里唯一一个非党人士。
“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这位伟大的“革命母亲”,以及她培养出来的革命儿女们,都应该被后人铭记,更值得被后人称颂。

巴金简介

巴金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信报上海专电(特派记者 赵明宇)记者昨天获悉,巴金的女儿李小林已经明确拒绝上海作协关于设立“巴金文学奖”的提议。
巴老去世后,上海作家协会有关人员为纪念巴金,提出两个建议:一是把“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改名为“巴金基金会”;二是设立“巴金文学奖”。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赵长天告诉记者,巴金女儿李小林对前者没有表态,但对“巴金文学奖”明确表示反对。
“李小林说,一方面巴老生前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如此张扬;另一方面巴金清醒前就表达过,认为国内文学奖项已经有点太多。”
1990年,由巴老和另外两人提议成立的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成立,巴金任会长。当时巴老将自己在日本获得“国际著名文化人士奖”所得的500万元奖金都捐给了基金会。赵长天说,当时巴老在设置这个基金会时就说过,我们的工作不是锦上添花,而是拾遗补阙,要通过一些实际的工作切实地帮助作家,尤其是生活苦难的作家解决一些问题。15年来基金会围绕这一方向开展了许多工作。
巴金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立民表示,巴金文学研究会也正在考虑以某种方式永久地纪念巴金,但目前方案还不成熟,不便对外透露。他们准备在25日举行的“第八届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海内外学者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男,四川成都人。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回国。1949年后历任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及第四、五届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文艺月报》、《上海文学》、《收获》主编。中国文联第二、三、四届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全国第五届人大常委,全国第六、七、八届政协副主席。中国少年作家班顾问。
曾获1982年意大利国际但丁奖、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9年6月9日,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以8315号小行星发现者的身份向国际小行星中心申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下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的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巴金星”,这是一项崇高的国际性永久荣誉。1928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长篇小说《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明珠和玉姬》、《李大海》、《寒夜》、《火》、《憩园》、《第四病室》,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散文集《随想录》(5卷)等,译著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出版了《巴金文集》(14卷),《巴金全集》(2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
我不是文学家,但是我写作了五十多年。每个人从不同的道路接近文学。我从小就喜欢读小说,有时甚至废寝忘食,但不是为了学习,而是拿它们消遣。我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小说家。我开始写小说,只是为了寻找出路。
——《文学生活五十年》
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这名字怎么来的呢?那还是在法国沙多—吉里小城,他写完了处女作《灭亡》,想寄回国出版,又不想用真实的名字李尧棠,就想起了一位北方同学巴恩波,相处不到一个月,他就到巴黎去了,第二年在项热投水自杀。为了纪念他,就用了百家姓中这少见的“巴”字;这时一位学哲学的安徽朋友看到桌子上摆着巴金正在译的克鲁泡特金(1842—1921)的《伦理学》,就建议取用这个“金”字。一个很随意、很平常的署名,后来却成了巴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罪证”:巴是巴枯宁的首字,金是克鲁泡特金的尾字,说明他崇拜无政府主义的两个代表人物,不允许有别的解释。
巴金对鲁迅的敬重也远非自今日始。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被捕,6月盛传她在南京遇害,鲁迅曾写了一首《悼丁君》的诗,深沉地纪念这位优秀的青年作家的“罹难”。半年后《文学季刊》第一期上曾登了季羡林的一篇书评《夜会》,对丁玲有所批评。巴金从茅盾处得知鲁迅对在这种时候发这篇文章不大满意,便在这一期季刊再版时将它抽去了。由此还引发过季刊内部的一些矛盾,巴金也在所不顾。
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
哭泣是很可羞耻的事情。
我们的眼泪已经流得太多了!
给武士们当枪靶子的生活也过得很够了!
我们的血管里还流着人的血,
我们的胸膛里还跳着人的心:
我们要站起来,像一个人。
我们要坚决表示:不是任人宰杀的羊群,
我们要靠自己来决定我们的命运。
我说,这是最后一次的眼泪了,
哭泣是很可羞耻的事情。
对于巴金来说,‘友情是生命中的长明灯’,如今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都故去了,他感到十分孤寂,于是他说:‘长寿是一种惩罚’。
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家》《春》《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 。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激流三部曲: 家 ? 春 ? 秋 ,爱情三部曲 :雾 ? 雨 ? 电 。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有关周恩来的资料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1898~1976)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2年和赵世炎(后来是党的前期重要领导人之一)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后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同林彪、江青集团的破坏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非常困难的处境中为使党和国家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为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作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为实现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作出了卓越贡献。1972年患膀胱癌后,仍然坚持工作。在1975年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在中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号召。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在20年代与邓颖超结婚,无子女。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1917年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4年回国。1927年8月1日领导了南昌起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担任政府总理,兼任过外交部长,并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书记处书记,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原名周怀民,字恩来,男,华北兴县(现为湖北省兴山县)人,祖籍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席。他是中共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和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早年留学日本,后参与中国早期的激进派革命活动。1921年,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国共合作,1924年跟随国共合作的先锋组织“白色区工作团” 进入国民党统治的国内革命根据地,在江西苏区建立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红军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在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周恩来成为了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和国务院总理,负责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击国民党军队。他曾带领解放军取得多次重要胜利,如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最终于1949年成功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中,周恩来担任了国务院总理的职务长达29年之久,是中国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他积极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土地改革法》和《镇压反革命法》。他还发起实行一系列外交政策,积极推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他在外交上的贡献包括签署《日内瓦会议公约》,成功将回归到中国领土。1976年,周恩来逝世,享年77岁,他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伟大革命事业中的杰出人物,被尊称为“周总理”。他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备受赞誉,为中国历史和世界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恩来,号周文斋,男,祖籍浙江绍兴,后定居江苏镇江,出生于浙江嘉兴,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者之一。他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被誉为“近代中国最全面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周恩来早年在法国留学期间,于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他参与组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共的重要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发展阶段,周恩来担任了许多重要职务,为党的组织、宣传、军事、外交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35年至1945年,周恩来担任党的北方局、中央局的负责人,主导了抗日战争时期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此后,他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等重要职务,在国共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担任国务院总理,是新中国的首任总理。在他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工业化等。同时,周恩来也是中国外交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重要的地位。周恩来以他的智慧、胆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崇敬。他被公认为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领导人,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享年77岁。
中国江苏网讯:昨日,官兵在瞻仰周恩来总理雕像。当日,南京军区驻淮某部千余名官兵专程赴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缅怀周恩来总理丰功伟绩,忠实履行新世纪我军历史使命”主题活动,通过参观伟人生平事迹、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坚定官兵“立足军营、矢志打赢”的理想信念。
周恩来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原籍浙江绍兴。字翔宇,小名大鸾,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1920年至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 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 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 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 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 红军时期的周恩来
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28年出席党的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 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 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在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 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 西安事变时的周恩来
1947年7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 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届、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 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 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 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总理
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1961年,出席苏共二十二大,对赫鲁晓夫集团分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在“文革”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的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 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 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 主要著作编为《周恩来选集》。 夫人邓颖超。[2][3]

敢作敢为的留学生是谁?

1919年6月,不满18岁的陈毅随同成都第一届(jiè)留学法国勤工俭学学生起程了。他们先到上海,然后由上海乘远洋船只赴法国。
四川赴法勤工俭学学生,在上海等待一个多月。1919年8月12日,陈毅和他的同学们上了一艘法国货船。在海上漂泊两个月后,他们终于到达法国。
踏上法国土地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香槟(bīn),而是一种羞辱感。当船在法国马赛停泊后,留学生们下船。前来迎接的自称是中国领事的人,竟然是一个地道的法国人。用外国人作中国的领事,这使接受一些新文化同时又有了外交常识的陈毅和他的同学备感耻辱。一个泱泱(yānɡ)大国,竟然连一名驻外国使节都派不出来,可见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政治屈辱的阴影还没有消除,身体的摧(cuī)残又接了上来。下船后,陈毅等九名同学终于撑不住了。生病的学生都被送到华工医院。这里医疗设备简陋,对病人几乎不作治疗,生活条件极差,每天给每个病人发一块又黑又硬的干面包,根本没法吃。有些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和必要的营养,住院不久就死在了医院中。历来有胆有识的陈毅,实在看不下这悲惨的场面,就联合其他同学,向法国当局提出了严正抗议。在陈毅等人的斗争下,医院承认了错误,使病人的治疗和营养条件有所改善。
陈毅来到巴黎,在华侨的帮助下到巴黎近郊一家工厂做工。他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法语,等到法语过关后,再到适当的大学学习。
1920年下半年,欧洲经济危机蔓延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开来。市场萎缩,工业萧(xiāo)条,大批产品积压,通货膨胀,工厂一家接一家倒闭,工人大批失业。中国的留学生找不到工作。他们本来是勤工俭学的,没有工作,连生活都无着落。组织中国学生来法学习的机构是华法教育会,曾经收到过一些勤工俭学捐(juān)款。这些钱本来是用于支持那些找不到工作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可是,该机构的上层分子竟然把捐款贪污了。1921年2月28日,是华法教育会发给勤工俭学学生生活维持费的最后一天。这一天,陈毅等人率领400余名勤工俭学的学生列队到中国公使馆请愿,要求他们把准备遣(qiǎn)返学生的钱拿出来暂(zàn)时维持大家的生活,同时,提出要北洋政府为留学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这些合理的要求部分获得了满足。此时,陈毅等人逐渐接受了工人运动的思想,开始积极参加进步活动。
1921年春季,陈毅从外省回到巴黎。一天,他应邀到一名法国工程师家中作客。这位法国人告诉陈毅,北洋政府已向法国提出,愿以川、滇(diān)诸省铁路的建筑权和全国印花税作抵押,向法国政府借款购买军火。已经懂得政治并充满爱国心的陈毅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卖国行动。辞别法国人后,陈毅立刻找到周恩来等人讲述了北京政府的秘密活动。陈毅等学生怀着强烈的爱国心,积极组织起来,连夜赶写通讯,号召中国的勤工俭学学生行动起来,参加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勾当。6月30日,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和华工300多人,汇集于巴黎哲人大厅,举行大会,坚决反对北京政府的秘密借款行动。到8月中旬,他们选出陈毅等10人为代表,到中国驻法国公使馆,让他们转达学生对北洋政府的质问。消息传到国内,进步的知识分子在国内也组织起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活动,坚决反对军阀(fá)出卖主权,借款买军火打内战。迫于内外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停止借款活动。北洋政府派往巴黎的代表灰溜溜地离开了法国。
由于积极参加进步社会活动,陈毅成了中国公使馆和巴黎警察注意的对象。1921年10月14日被遣(qiǎn)送回国。陈毅赴法勤工俭学的学习权利,就这样被无理地剥夺了。此时,陈毅才刚满20岁。
他回国后继续求学和奋斗,先后在上海、重庆、成都等地,一面寻找工作,一面坚持读书学习。他在《新蜀(shǔ)报》当了一段时问的编辑。1923年他到北京,进入中法大学学习。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职业革命家的生涯(yá)。
1927年8月初,南昌起义失败后,他从武汉赶来,追上了撤离南昌的队伍,担任了起义部队七十三团党代表。他没上过军校,但却以一个革命者不怕牺牲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掌握了战争指导规律,成为一名伟大的军事家和共和国元帅。

巴金的资料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远行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将永久地定格在历史记忆里,他的生命激情将不息地涌动在历史档案中。连日来,上海市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追思“人民作家”巴金的人品、文品,特别是他将数千件珍贵的档案资料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的无私之举,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巴金留下的这笔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们继
续为巴金一生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近日,上海市档案馆已在上海档案信息网上公布巴金生前捐赠的部分档案。
巴金生前对上海市档案馆建立“巴金档案”的构想一直非常支持。自1991年以来,巴金及其亲属向上海市档案馆捐赠了数千件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上海市档案馆已将其整理成366卷“巴金档案”,形成时间自1926年至1990年,其中有1926年巴金去法国的护照、1954年巴金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书和发言手稿、1959年巴金致前苏联作家波列伏依的信、1985年巴金《随想录》的有关手稿;有巴金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巴金各个时期的工作活动、出国访问和家庭生活照片;有巴金与《寒夜》剧组的谈话录音带;有巴金的各种著作、译作和巴金著作的各种译本;有外国友人致巴金的信函和巴金荣获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及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证书等。
2000年,上海市档案馆曾举行隆重的巴金先生捐赠档案资料颁证仪式。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回答者:小公主LL - 童生 一级 3-21 18:20
--------------------------------------------------------------------------------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职称:商人,官员
国家:美国
相关介绍:
美国第41位总统(1989年1月--1993年1月)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绰号:"Poppy" 出生:1924年6乐12日,密尔顿,马萨诸塞州 父亲:普雷斯科特·布什 母亲:多萝西·沃克 夫人:芭芭拉·布什,于1945年1月6日结婚 孩子: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1946-) 罗宾·布什(1949-53) 约翰·布什(1953-) 尼尔·布什(1955-) 马文·布什(1956-) 道乐茜·布什(1959) 宗教:主教制 教育:毕业于耶鲁大学(1948) 职业:商人,官员 政党:共和党 其他政府位置:美国众议院成员,1967-71 联合国代表,1971-72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1976-77 副总统,1981-89(在里根总统下) 总统年薪:200,000美元/年+50,000美元花费账户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回答者:安琪0523 - 试用期 一级 11-20 18:48
巴金: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
参考资料:一点通
回答者:hongsuei2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1-20 19:59
汉族,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
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家》《春》《秋》
回答者:出事 - 初学弟子 一级 11-21 19:45
巴金,现、当代作家 , 四川成都人。 1920 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 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 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 1929 年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 ? 鬼 ? 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 “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 。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 ? 虎 ? 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回答者:463122552 - 试用期 一级 11-21 20:30
巴金,写过 日出。钱学森,造导弹的。布什历届总统中智商最低,低于美国平均水平据说
回答者:麻黄麻黄 - 试用期 一级 11-23 16:48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职称:商人,官员
国家:美国
相关介绍:
美国第41位总统(1989年1月--1993年1月) 姓名: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参考资料:选我
回答者:597715625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3 16:54
■人生
母亲是“第一个先生”
1 904年11月25日,巴金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一个封建官僚家庭。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首句“蔽芾甘棠”。祖父李镛、父亲李道河,均做过满清官员。巴金排行第四。
母亲“爱一切人”的教诲,对巴金有很大影响,后来他称母亲为自己的“第一个先生”。10岁那年,母亲病逝,大哥李尧枚和三哥李尧林就成了他生活中两个最重要的人。大哥成熟聪慧,却被父亲的一纸婚令毁了生活和前程。从小熟读《红楼梦》的巴金,发现自己的大家庭就像宝黛所生活的贾府。
凭借《灭亡》步入文坛
1923年5月,19岁的巴金随哥哥尧林离开四川来到上海,不久到南京东南大学附中读书。1925年夏毕业后,经常发表论文和译文。1927年赴法国,原本准备学经济的巴金因接触到大量世界文学名著而对文学产生兴趣。第二年,他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首次使用“巴金”这一笔名,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从此步入文坛。
1928年冬回国后,巴金居住在上海。数年之间,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等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之一《家》。
1934年,巴金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天东渡日本。次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学丛刊”等刊物。抗日战争期间辗转于上海、广州、桂林、重庆,坚持从事文学创作。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1940年至1945年写作了“抗战三部曲”《火》。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文革中曾遭迫害
1949年5月27日,巴金以兴奋的心情迎来上海的解放。7月,他应邀北上,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这次会议上,巴金当选为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1950年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巴金遭到了残酷的迫害,曾被关入牛棚,直到1977年才正式恢复写作的权利。
文革后,从1978年起,巴金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1985年,由他倡议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巴金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堪称中国当代文坛巨匠。2003年11月,巴金被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爱情
对萧珊一往情深
1936年的大上海,年仅32岁的巴金在文学创作和翻译两方面已是声誉卓著。当时追求巴金的人很多,但他却没看上任何人。在给他写信的爱国学生中有一女生写给他的信最多,她笔迹娟秀,言词不多,落款总是“一个十几岁的女孩”。这个女孩的信给巴金留下了特别的印象,他们通信达大半年之久,却未见过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写道:“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希望李先生(巴金原名)能答应我的请求……”信中不仅约了时间、地点,还夹着一张她的照片。
按信中的约定,那天上午,巴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约定的饭店。一会儿,一位梳着学生头、身着校服的女生出现了,还没等巴金回过味儿来,那女孩已像熟人似的欢快地叫起来:“哎呀,李先生,您早来啦?”巴金谦逊地一笑:“唉,你也早啊!”她那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看着巴金,文雅、快活地笑着说:“李先生,您比我猜想的可年轻多了。”不善言语的巴金一下子少了许多拘束,开心地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像个娃娃呀!现在可以告诉我你的名字吗?”于是,18岁的萧珊开始介绍自己。此后,两人开始了8年的恋爱。
1944年5月1日,巴金与萧珊在桂林结婚。第二年,他们生下了女儿李小林。5年后,又添了儿子李小棠。28年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他们从未吵过一次架,红过一次脸。在“文革”的岁月中,萧珊和巴金互相支持、互相关怀。巴金不知向萧珊隐瞒了多少次自己所遭受的非人待遇,萧珊也替巴金承受着铜头皮带的毒打。1972年8月13日中午,萧珊与世长辞。她在临终前一直念着巴金的名字。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巴金的床头放着萧珊的译作,巴金时常对着这些物品出神。巴金对萧珊一往深情,写了《怀念萧珊》、《再忆萧珊》,还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等文章。
■友谊
与冰心萧乾的友情
年的巴金是在冰心的作品中找到温暖,找到失去的母爱的。他曾和弟弟一边读冰心的《繁星》,一边学着做小诗。这些诗句,他至今不忘。年少时,他跟着冰心爱星星,爱大海。成年后,冰心不仅是他的大姐,更是他的精神支柱。曾经多少次被疾病折磨的巴金想搁笔不写了,但看到冰心仍在写,仍在呐喊,便“不敢躺倒,不敢沉默,又拿起笔来了”。1989年5月5日巴金给冰心写信道:“70年了,我还在跟着您前进。”1994年5月20日,巴金又写道:“冰心大姐的存在,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她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面的道路。她比我更乐观。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
巴金第一次见到萧乾是在沈从文家里。萧乾曾写道:“我能活下来……得感谢两个人,一个是不能再惊动了,另一个我应称他做‘师傅’。”这两个人,便是沈从文与巴金。
萧乾解放前的许多作品是巴金编辑出版的。那本“过了海峡”的《人生采访》,是巴金一篇篇从报上帮他剪下来汇集出版的。可以说,萧乾是在巴金的敦促和鼓励下从事文学创作的。文艺的春天来到时,巴金叮嘱萧乾:“我对你的要求是,80岁以前写出三四本书,小说或散文都行。”萧乾没有辜负“师傅”
巴金大事记
★1904年11月25日
出生于四川,本名李尧棠。
★1927年
到法国求学。
★1928年
完成《灭亡》,署名巴金。
★1933年
《家》由开明出版社出版。
★1937年
《呐喊》周刊出版,任发行人。
★1944年
与萧珊结婚。
★1946年
与茅盾发表《中国文化界反内战、争自由宣言》。
★1960年
当选文联副主席。
★1966年
被关入上海的牛棚。
★1973年
“四人帮”宣布对巴金的处理意见:“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不戴反革命帽子,发给生活费,可以搞点翻译。”
★1977年
恢复发表作品的权利。
★1979年
《随想录》开始部分地发表。
★1982年
获得“但丁国际奖”。
★1984年
患“帕金森综合征”。
★1994年
人民文学出版社26卷本《巴金全集》全部出齐。
★1996年
当选中国作协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1999年
住进华东医院(上海),病情反复,从此未能出院。
★2001年
当选中国作协第六届委员会主席。
★2003年
百岁华诞。
巴金笔名由来
关于“巴金”这一笔名的由来曾有过许多讹传,巴金曾在1985年回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时表示:“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封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巴金’的笔名。”
参考资料:http://bbs.2100book.com/simple/index.php?t4341.html
回答者:发展立刻 - 初入江湖 二级 11-27 18:16
巴 金 简 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市人(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成都一个旧式的大家庭中。
1920年秋巴金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大量阅读西方文学和社会科学著作,尤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潮中无政府共产主义理论的影响。1921年与朋友一起参与半月社和均社等社会团体的工作,1922年开始发表诗歌创作。1923年4月离开成都,到上海、南京等地,并在东南大学附中读完中学。1925年与朋友组织民众社,办《民众》半月刊,并从事无政府主义的理论探索和社会运动。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积极参与营救被美国政府陷害的意大利工人领袖萨坷、凡宰特的国际性活动,并受其影响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1929年回国后,因无政府主义运动已经失败,将绝望与愤怒的心情寄托于文学虚构。所创作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探索青年人追求理想和信仰的道路,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二是揭露封建家庭制度的弊害,以影射社会专制制度的罪恶,代表作有《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定居,又不断到南方和北方去旅游,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游记。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1935年回国参加朋友创办的文化生活出版杜,任总编辑。编辑了《文学丛刊》、《译文丛书》、《文化生活丛书》等大型丛书,在发现文学新人,推荐优秀作品方面,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新文学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抗战爆发以后,辗转于广州、桂林、上海、重庆等地,将理想融入知识分子的民间出版事业。抗战后期创作风格转变,以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为主,表现出深厚的人道主义,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1946年返回上海定居。
1949年以后,历任全国文联三、四届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文联主席,《收获》和《上海文学》主编,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多次出国访问,创作了大量散文游记,以及反映朝鲜战争的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李大海》等,以歌颂新的时代和歌颂英雄为主调,并与作家靳以创办合编大型文学刊物《收获》。
1958年到1962年,《巴金文集》14卷陆续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文化大革命中遭到迫害,以致失去爱妻。1973年起悄悄翻译俄国民主革命家赫尔岑的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1978年"文革"结束后,以沉痛的心情反思知识分子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和教训,并以个人为解剖对象,写作了五卷《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挖掘知识分子心理缺陷,提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革博物馆,写得沉重、真诚、深刻,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巴金晚年出版随笔集《再思录》、整理出版《巴金全集》(16卷)、《巴金译文全集》(10卷)等。由于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突出成就,也由于在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探索上的典型性,80年代以后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中国20世纪文学和知识分子道路的重要对象,自1989年起,全国共召开过四届巴金国际研讨会,出版过十几种研究年谱、传记和理论专著。
回答者:zhangxinyan30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7 19:54
姓名:布什
出生年月:1946年7月6日
绰号:小布什
学历:哈佛商学院MBA硕士
职业:美国总统
配偶:劳拉
参考资料:http://news.tom.com/renwu/bush/
回答者:剑指皇冠 - 魔法学徒 一级 12-1 21:30
一、生平简介
钱学森(1911~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生于上海,3岁时随父来到北京,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失去自由,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科技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二、科学成就
钱学森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和开拓性的贡献。
钱学森共发表专著7部,论文300余篇。主要贡献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应用力学的空气动力学方面和固体力学方面都做过开拓性的工作。
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领域的一些温度变化情况,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
2.喷气推进与航天技术
从40年代到60年代初期,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在40年代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缩短;在1949年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在1953年研究了行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能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中,提出了用一架装有喷气发动机的大飞机作为第一级运载工具,用一架装有火箭发动机的飞机作为第二级运载工具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概念。
3.工程控制论
工程控制论在其形成过程中,把设计稳定与制导系统这类工程技术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钱学森本人就是这类研究工作的先驱者。
4.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改变过去只靠实验测定力学性质的方法,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1961年他编著的《物理力学讲义》正式出版。现在这门科学的带头人是苟清泉教授,1984年钱学森向苟清泉建议,把物理力学扩展到原子分子设计的工程技术上。
5.系统工程
钱学森不仅将我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炼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并且在80年代初期提出国民经济建设总体设计部的概念,还坚持致力于将航天系统工程概念推广应用到整个国家和国民经济建设,并从社会形态和开放复杂巨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社会系统。任何一个社会的社会形态都有三个侧面:经济的社会形态,政治的社会形态和意识的社会形态。钱学森从而提出把社会系统划分为社会经济系统、社会政治系统和社会意识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相应于三种社会形态应有三种文明建设,即物质文明建设(经济形态)、政治文明建设(政治形态)和精神文明建设(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应是这三种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从实践角度来看,保证这三种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就是社会系统工程。从改革和开放的现实来看,不仅需要经济系统工程,更需要社会系统工程。
6.系统科学
钱学森对系统科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发展了系统学和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方法论。
7.思维科学
人工智能已成为国际上的一大热门,但学术思想却处于混乱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钱学森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提出创建思维科学(noetic science)这一科学技术部门,把30年代中国哲学界曾议论过,有所争论,但在当时条件下没法讲清楚的主张,科学地概括成为思维科学。比较突出的贡献为:
(1) 钱学森在80年代初提出创建思维科学技术部门,认为思维科学是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一个大部门。推动思维科学研究的是计算机技术革命的需要。
(2) 钱学森主张发展思维科学要同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工作结合起来。他以自己亲身参予应用力学发展的深刻体会,指明研究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应以应用力学为借鉴,走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要理论指导的道路。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就是思维科学中的基础科学思维学。研究思维学的途径是从哲学的成果中去寻找,思维学实际上是从哲学中演化出来的。他还认为形象思维学的建立是当前思维科学研究的突破口,也是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机的核心问题。
(3) 钱学森把系统科学方法应用到思维科学的研究中,提出思维的系统观,即首先以逻辑单元思维过程为微观基础,逐步构筑单一思维类型的一阶思维系统,也就是构筑抽象思维、形象(直感)思维、社会思维以及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等;其次是解决二阶思维开放大系统的课题;最后是决策咨询高阶思维开放巨系统。
8.人体科学
钱学森是中国人体科学的倡导者。
钱学森提出用“人体功能态”理论来描述人体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研究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他认为气功、特异功能是一种功能态,这样就把气功、特异功能、中医系统理论的研究置于先进的科学框架之内,对气功、特异功能的研究起了重大作用。在钱学森指导下,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于1984年开始对人体功能态进行研究,他们利用多维数据分析的方法,把对人体所测得的多项生理指标变量,综合成可以代表人体整个系统的变化点,以及它在各变量组成的多维相空间中的位置,运动到相对稳定,即目标点、目标环的位置。他们发现了人体的醒觉、睡眠、警觉和气功等功能态的各自的目标点和目标环。这样,就把系统科学的理论在人体系统上体现出来了,开始使人体科学研究有了客观指标和科学理论。
9.科学技术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钱学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科学的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钱学森将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归纳为十个紧密相联的科学技术部门。这十大科学技术部门的划分方法,正是钱学森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系统论对科学分类方法的又一创新。
三、趣闻轶事
1.魂系中华赤子心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于1995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684699.html?md=3
巴金(1904~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四川成都人。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1928年底回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其间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主编有《文季月刊》等刊物和《文学丛刊》等从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小人小事》,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巴金曾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笔会中心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并主编《收获》杂志。他热情关注和支持旨在繁荣文学创作的各项活动,多次出国参加国际文学交流活动,首倡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出版有短篇小说集《英雄的故事》、报告文学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集《爝火集》、散文小说集《巴金近作》、随笔集《随想录》五集,以及《巴金六十年文选》。《创作回忆录》等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作品大都收集在14卷《巴金文集》内,新编的《巴金全集》于1986年起陆续出版。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多年来他还出版了大量译作。巴金小说创作最为著称的是取材于旧家庭的崩溃和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的作品,《家》就是这方面写得最成功、影响最大的代表作,曾激动过几代青年读者的心灵,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娓娓动听的叙述和真挚朴实的描写中,倾泻自己感情的激流,细腻独到,自有一种打动人的艺术力量。
《灭亡》 相关评论:巴金的处女作。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相关评论:爱情三部曲是巴金最喜欢的作品,每个主角都有朋友的影子。
激流三部曲
《家》
相关评论:《家》也许不是巴金最好的作品,但绝对是最有人缘的一本。
《春》
相关评论:《春》给了许多年轻人叛逆的勇气,巴金因此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咨询对象,众多咨询者中,有个女孩叫萧珊。
《秋》
相关评论:激流三部曲中最成功的形象无疑是“多余人”觉新。巴金决定用这个“大哥”做线索来揭示一个大家庭的衰败。
《憩园》
相关评论:同样是写旧家败落的故事,却不再着力于对专制家庭的批判,字里行间流露着的是悲天悯人的同情与怅惘。
《寒夜》
相关评论:《寒夜》对人物关系与心理的描画已经到了“无技巧”的境界,这部被称为平民史诗的杰作充分显示出巴金惊人的想象力与洞察力。
《随想录》
相关评论:这套散文集引起很大震动,被称为“说真话的大书”,作者也因此获得“
巴金 海上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这个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地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人眼还看不见.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明亮的了.
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1927年1月
海上生明月 巴金
四周都寂静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条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美丽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天,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
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
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间绕着一条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
到了半天。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远行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将永久地定格在历史记忆里,他的生命激情将不息地涌动在历史档案中。连日来,上海市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追思“人民作家”巴金的人品、文品,特别是他将数千件珍贵的档案资料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的无私之举,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巴金留下的这笔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们继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10月17日19时零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巴金生平: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巴金著作书目
《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
《无政府主义与实际问题》(理论)与克刚等合著,1927,上海民钟社
《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
《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
《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
《雾》(“爱情的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新中国
《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
《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
《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雨》(“爱情的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
《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
《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
《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又名《激流》)1933,开明
《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
《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
《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
《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巴金自传》(传记)1934,中华
《电》(“爱情的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
(《雾》、《雨》、《电》合订为《爱情的三部曲》1936,良友)
《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
《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
《忆》(回忆录)1936,文生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生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生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生
《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生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生
《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生
《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生
《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生
《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生
《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生
《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
《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
《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
《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
《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生
《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
《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
《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
《生活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文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
《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文
《巴金散文集》1955,人文
《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
《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
《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儿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儿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青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文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文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文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文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文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文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
《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1文集)1982,四川人民
《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
《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文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
《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
《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
《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
《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
《巴金散文选》1983,文联
《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 1983,四川人民
《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
《童年的回忆。(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
《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
《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
《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
《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
《巴金全集》(1—6卷)1986—1988,人文(未出齐)
《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
《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
《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
《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
《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
《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
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翻译著作:
《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
《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
《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新书局
《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
《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
《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
《前夜》(剧本)彼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
《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
《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
《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
《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
《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
《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生
《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生
《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生
《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生
《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生
《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O,文生
《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生
《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生
《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生
《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生
《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生
《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
《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肖珊合译
一代文学巨匠巴金远行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将永久地定格在历史记忆里,他的生命激情将不息地涌动在历史档案中。连日来,上海市档案局馆工作人员追思“人民作家”巴金的人品、文品,特别是他将数千件珍贵的档案资料捐赠给上海市档案馆的无私之举,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巴金留下的这笔宝贵文化遗产,让它们继
续为巴金一生挚爱的祖国和人民服务。近日,上海市档案馆已在上海档案信息网上公布巴金生前捐赠的部分档案。
巴金生前对上海市档案馆建立“巴金档案”的构想一直非常支持。自1991年以来,巴金及其亲属向上海市档案馆捐赠了数千件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上海市档案馆已将其整理成366卷“巴金档案”,形成时间自1926年至1990年,其中有1926年巴金去法国的护照、1954年巴金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证书和发言手稿、1959年巴金致前苏联作家波列伏依的信、1985年巴金《随想录》的有关手稿;有巴金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巴金各个时期的工作活动、出国访问和家庭生活照片;有巴金与《寒夜》剧组的谈话录音带;有巴金的各种著作、译作和巴金著作的各种译本;有外国友人致巴金的信函和巴金荣获的意大利“但丁国际奖勋章”、法国“荣誉军团勋章”及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证书等。
2000年,上海市档案馆曾举行隆重的巴金先生捐赠档案资料颁证仪式。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在四川成都正通顺街,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3年到上海,后到南京,在东南大学附中学习 ,1925年毕业。1927年旅居法国。1928年回国,曾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文学季刊》编委。1934年到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时期,与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50年后,历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主席,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主席、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茅盾文学奖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文学基金会会长,中国田汉基金会名誉理事长,1983年、1988年当选为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3年3月当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001年12月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委员会主席。2003年3月,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
--------------------------------------------------------------------------------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回答者:小公主LL - 童生 一级 3-21 18:20
--------------------------------------------------------------------------------
巴金,1904年生,四川省新繁县人,原名李芾甘,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鲁迅在三十年代曾说:“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有多方面的贡献,但其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小说创作方面,他是我国现代具有独特风格、在国外有广泛影响的杰出小说家之一。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家》、《春》、《秋》、《雾》、《雨》、《电》。1962年出版了《巴金文集》,1981年荣获但丁文学奖。
巴金是从创作散文开始走上文学道路的。在民主革命时期,他从1927年起到解放前夕为止,始终没有间断过散文创作。巴金的散文不仅数量多,形式多样,题材丰富,而且以抒情的色彩和质朴的笔调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显示出较高的艺术成就。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巴金既是杰出的小说家,也是一位勤奋多产、文质兼美的杰出的散文家。巴金的散文作品很多,如《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等旅行游记;《忆》、《短简》等传记性的作品;《怀念集》、《无题》等怀念回忆性的作品;《梦与醉》、《龙·虎·狗》、《废园外》、《随想录》等富于哲理性的作品,都是比较著名的

走访周恩来勤工俭学的地方:法国里昂中法大学

《走访周恩来勤工俭学的地方: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新闻由新华网06月29日报道,liuxue86.com转载。新华网巴黎6月28日电(记者 舒适)在法国第二大城市里昂市区西南部的丘陵上,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兵营,如今虽然这里已经成为当地的一处大学生公寓,但在大门入口处,“中法大学”4个字依然清晰可见。 这里就是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旧址。1921年,中国留法生在这里开展了一场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在法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中法大学”门口,记者遇见了几名住在这里的中国留学生。其中一名叫张瑾的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大三的学生,正在里昂第二大学进行一年的交换学习。张瑾说:“我住进这里的第一天晚上,就注意到了大门上‘中法大学’4个汉字。当时我觉得非常惊讶,决定一定要好好了解‘中法大学’的历史。”

里昂中法大学,是华法教育会以解决勤工俭学学生海外求学为名,通过募捐经费,加上庚子赔款余额,利用当时对华友好的法国里昂市长哀里欧捐赠的一座旧兵营开办的。1919-1920年间全国18个省的1600多名青年先后赴法勤工俭学,其中一部分就准备进入里昂中法大学。

1921年,法国政府当局停止发放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与此同时,中法大学的中方负责人违背承诺,将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拒之门外。为争取“生存权,求学权”,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在周恩来、蔡和森、赵世炎等人的领导下,开展了“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通过和校方谈判、游行、占领校舍等方式奋起抗争。

在法国当局的镇压下,“争回里昂中法大学”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却使广大勤工俭学学生的政治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增强了他们的团结力和组织力,使很多青年从此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张瑾说:“在了解了中法大学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后,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机会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学习和生活。他们以前是为了获得学习的权利、学习和宣传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而我们今天有如此优越的学习条件,更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

90年过去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身影已经远去,中法大学旧址也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国留学生。在如今已改建成大学生公寓的中法大学里,总共生活着近百名中国留学生。新一代的留学生同样怀揣理想,勤奋苦读,期望用自己的所学,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和张瑾一起来到里昂交换学习的谷纳海告诉记者,革命先辈们当年都是带着寻求真理、报效国家的目的来到法国,而现在留学生留学的目的越来越多元化,有的人选择留下来,融入法国社会,也有人选择回到国内,希望学以致用。

对于将来,谷纳海说:“我在法国学的是教育学,我希望将来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周恩来在法国留学的时候都怎么学习的?生活的?

周恩来和张若名友谊是在天津南开开始的。
张若名,1902年出生于河北省清苑县富裕人家。1916年考人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与邓颖超同为第十级学员。
家境好,人特别聪明,性情刚烈,心高气盛。在校期间的成绩据说是从没得过第二,人又长得漂亮!是一个在任何地方都是拔尖的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中,她与郭隆真、邓颖超等发起组织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9月,她与周恩来、郭隆真、刘清扬等人创建革命团体――《觉悟社》。12月,17岁的张若名当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评议委员会委员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学联主席吧。
1920年初,抵制日货活动中,周恩来做总指挥,和郭隆真、张若名、于方舟带领数千名民众到直隶省公署请愿。4人当场被捕,张若名与周恩来一同坐牢。期间,邓颖超领人要求代替他们坐牢。经过半年的斗争, 7月17日,全体代表获释出狱,周恩来等人被当成"英雄",胸佩"为国牺牲"的纪念章和大红花,受到锣鼓鞭炮的凯旋式的欢迎,在组织学运和牢狱斗争中,周恩来和张若名惺惺相惜,英雄相敬,结下了深深的情谊。两人的才气本身都是不同凡响,相貌又是难得人中龙凤。
邓颖超后来对侄女周秉德说:"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的确,周恩来和张若名的友谊是纯粹、圣洁的。
当时《觉悟社》的二十多个成员相约,从事学生运动期间不谈恋爱,不结婚,张若名、邓颖超自然恪守约定。 深受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张若名、邓颖超思想颇为极端激烈,一心要独立,一心要自由,根本不会把自己的一生托付、依靠于某个男子。
周恩来刚从日本回来,更是清教徒般宣称抱独身主义。他认为,只有独身主义,了无牵挂,才可以一心从事革命,从事救国,把自己的一生完全献给中国。
"面壁十年"的绝决是他人格中最具禅意的誓言。
尽管他风度翩翩,才华横溢,有不少女孩子--包括前清老翰林南开创人严修的女儿,为爱国学生辩护的大律师刘崇佑漂亮的侄女对他暗生情愫,但都被周恩来的独身主义挡退了。
从学运领袖人这一点上,周恩来、张若名、邓颖超是志同道合的青春战友。若论私情薄厚,周恩来与张若名的接触从组织工作、领导地位的角度讲会比邓颖超更多些。张若名的才情、能力更强一些。
主要的是邓颖超当年不过是15岁年纪,尚未深更情欲,而张若名则已是17岁的漂漂亮亮的一个大姑娘了。
1955年,周恩来对这段雾水情缘,毫不掩饰。在晚辈好奇的追问下,当着邓颖超的面,含蓄而概括地说:"开始两人的确不错。"邓颖超在旁边望着早年的恋人,永远看不够的丈夫,堂堂的共和国总理,任其表白,笑不启齿。
【留学法国】
周恩来、郭隆真、张若名出狱后不久,《觉悟社》组织考虑到被捕社员的安全,一致主张他们4人赴法求学。 前往法国的路费、生活费不是个小数目。
严修、刘崇佑两位没做成的老丈人钦佩周恩来的真诚和品德,器重周恩来的才干和早慧,认定周恩来非池中之物,在这个时刻,雪中送炭,资助周恩来赴法。同时周恩来也以特约通讯员身份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得到些补助。
张若名的家境好,但老爷子不同意。
她背着家人去保定留法预备班报了名,父亲得知消息立刻派人赶到保定。张若名料想赴法计划已暴露,刚烈的性格哪会屈服,毅然离家出走。临走还使了个"杀手锏",她给父亲留了一封信说:"你们不要追我,你们若是追我,我就跳海了。"
在周恩来,刘清扬父亲的推荐、担保下,又由津学联借支了一笔钱,这样才凑足了赴法经费。张若名文笔很好,与恩来一样以北京《晨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写稿补救。
周恩来临去法国前,邓颖超想到欧洲天气寒冷,怕周恩来不适应,特地赶织了一件毛衣送他,在毛衣领侧内绣了一行小字:"给你温暖----小超。"周恩来安慰邓颖超说:"别灰心,你年龄还小,以后还有学习机会。我到欧洲后,一定给你写信。。。"说者情深意重,带着兄长般的关怀;闻者切切悲泣,带着朦朦胧胧的恋情。邓颖超点了点头。。。 1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乘法国轮船《波尔多》号离上海赴法。这一年周恩来22岁。 周恩来在法国入党1921年春,经张申府、刘清扬介绍,周恩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中国共产党旅法小组》(后发展为《旅欧支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1921年,周恩来先在巴黎郊区的《阿利昂法语学校》--(ALLIANCE-FRANCAISE)补习法文。不久,转到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城-BLOIS继续学习法语。尽管学习紧张,还进行社会调查,晚上常常通宵达旦地给天津《益世报》撰写旅欧通讯,但他还是挤出时间多次给邓颖超写信,托教育家马千里转交邓颖超。后来,周恩来与邓颖超便直接通信往来。信中更多的是讨论新思想、政治动向,看不到多少春花秋月、离愁别恨。
此时周恩来正热恋着如花似月、整日笑语盈人的张若名。
勤工俭学的留学生中多是一时精英,藏龙卧虎。女少男多,而张若名又是花容月貌、目若朗星,整18岁。不乏有跃跃欲试的,可的周恩来人品、才华、能力、相貌无论单项、综合都是凤麟龙角,令人自惭形愧,窃窃有意者逐渐隐隐退去。
刚到法国时,郭隆真和张若名在巴黎的云母片厂一面做工,一面学习。郭隆真比张若名大8岁,总像大姐似地照顾张若名。
1922年,她俩一起加入赵世炎、周恩来、李富春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少共组织内,张若名化名"一蜂",而张若名来之前只学过几个月的法文,一到巴黎更是如鱼得水!
以其特有的聪慧和运用法语的能力,居然和法国人讲的貌似神合,有鼻子有眼,令一起学习的朋友们心悦诚服。仅在1921年内就为《晨报》撰写了关于留法勤工俭学和一战后欧洲信形势等10余篇文章,这些在劳累的工余、在床头混暗的灯光下信笔写出的文章,今天读来依然是栩栩如生,思路清晰,体现出她观察和认识问题的敏锐能力。法文进步很快,短短一年张若名的法语就和包括周恩来在内的留学生拉开了距离。
张若名能够顺畅阅读、翻译马克思主义的法文原著,所以在少共组织的共产主义研究会中,常常由她担任主讲人。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她又把讲稿整理成文章,写下了学习心得和宣传提纲,如《帝国主义浅说》《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后来这些著作杂在国内公开出版。
同时,她还经常为国内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法国通信。
另外,也因她的法语口语比较流畅,又是女子,身份隐蔽,在组织内还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即和法共保持秘密联络。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
初恋总是特别美好的!--1922年应是周恩来与张若名感情最溶洽的一年。
两个人都是活动力极强的人,又是异地他乡的旧朋友、战友。应该说,在这一年周恩来还没有确定谁是自己的终生伴侣。但法国浪漫的土壤,巴黎浓厚拉丁风情,丰富的文化底蕴,肯定改变了这位留日学生的僵硬教条,开始能以"布尔乔亚"的情调去领略和欣赏生命的美、生活的美,包括对异性美的欣赏。
来人称"周恩来是共产党里最有人情味的人",与这几年经历、阅历是分不开的。
不过,周恩来有周恩来惮惧的人,这个人就是蔡和森。毛泽东最早的引路人,周恩来兄长级的良师益友! 蔡和森是湖南人,曾与毛泽东在长沙发起成立《新民学会》,最早提出"必造中国与世界"的宏旨,主张暴力革命,思想和行动极为左倾和激进。
蔡和森绝对是个怪杰,一到法国,就不想进工厂也不肯随班学法文,除开会外整日抱著〖法华新字典〗找僻静处看书。囚首垢面高谈马克思主义,开口闭口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把所译的错误百出的《国家与革命》逐段传给别人看。他看到周恩来工作缓慢了,学习松懈了,立即火暴脾气上来,向周恩来发出警告:"你不该沉湎于美,一位真正的革命者,他的双眼应该一直盯在受压迫、被剥削的工人身上。"
胸有大志的周恩来,平日十分佩服蔡和森身上那种纯粹的无产阶级献身精神。被这老兄的"当头一棒"猛然喝醒,深悔沉湎其中,几不可自拔,他没忘记要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蔡和森对周恩来声严色厉地呵斥,冲淡了外界美色对他的吸引力。
周恩来后来向邓颖超表白:"有蔡和森这样一位朋友就足够了!"
周恩来从这个时候开始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了。
张若名作走为终生的伴侣到底合适吗?周恩来考虑着这个问题。。。。若名是勇敢的,嫉恶如仇!但复杂的党内头争要求你必须服从党的纪律。。。有时荒谬的但个人委曲必须退让;若名是积极的,但她的家庭出身,使它的党性一直是受其他同志的怀疑;若名是可爱的,但她的才高气盛,使她无可忍耐,一次次的辩论,让已疲惫不堪的周恩来感到终究必有一伤。
周恩来知道自己的选择,他感到万分的痛苦,他想到了温顺可爱而又坚强的小超时-----这位未来的共和国总理此时做出了个终生的选择!
1923年张若名离开了巴黎。十分伤心地和周恩来分手。
【古寺青灯】
1923年,郭隆真从巴黎来到里昂,意外地遇上了自己的大名县同乡杨堃。郭隆真很高兴地把杨堃介绍给自己最好的女友张若名认识。当时,杨堃还在奋力攻读理科硕士学位。象个"老夫子"。郭隆真热心他们的百年之好。而杨堃的婚姻是家庭包办。好事变成恼事拖了下来。张若名对婚姻的态度,并不急于做出选择。因为她要做的事很多。
1924年很快来临了,这年对于张若名是个多事之秋。
张若名因组织活动,受到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查询问,险些被当局驱逐出境。1924年,周恩来也不再担任少共书记,新任书记作风专横跋扈,刚烈正直的张若名对此极为愤慨和不满。
经过许多不眠之夜,反复痛苦的思想斗争,张若名终于为自己选择了今后的道路:放弃政治活动,退出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求学。
关于这段历史周恩来评论说:
"在巴黎,我们先后加入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张若名法文较好,经常担任主讲人,还将自己的讲稿整理成文,发表在‘少共机关报《赤光》上。但是后来因为出身问题,她在党内受到审查。又因参加政治活动,遭到法国警察几次跟踪盘问。她感到委屈和不满,决定退出党组织,留在法国专心读书。
"我是认定马克思主义不变的,我的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的战友。于是我主动与张若名说清楚,开始与邓颖超通信,还向她求婚。"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来信越来越频繁,总计达250多封。周恩来逐渐发现邓颖超正是他要寻找的人生伴侣,这样,1923春天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了爱情关系。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1919年,1923年确定了关系,1925年结婚,从相识到结婚,整整经过了六年时间。 1924年7月,周恩来奉调返回祖国。同年冬季,郭隆真去苏联学习。张若名先后把两位最亲密的战友送上了火车,以后在法国的路,只有她独自跋涉了。
张若名选择的路,无形中使她和"老夫子"杨?靠近了。她搬进了距离里昂大学较近的一所天主教女子中学公寓,这里的租金相对便宜,又供应伙食。
她像一名圣徒修女一样,在这个"保护圈"公寓住了将近3年。
几乎没和一个中国人见面!
几乎没说一句中国话!
同时,这种"修女"式生活,也使她摆脱了法国秘密警察的追踪。
教堂地钟声,伴随着这个曾经名震京津一代才女,埋葬了她青春中最美丽的时光!
一个可能会有毛泽东、周恩来那样作为的五四时期"急先锋"、激进"少年共产党"嬗变成一位古寺青灯下的学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1927年10月,里昂中法大学招生。张若名以3门专科合格的优秀成绩,顺利地踏入著名的里昂中法大学校门。准备在这里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专业就选定世界高水平的法国文学:从心理学角度研究法国文学史和文艺理论。
至此,张若名通过自己的5年的努力奋斗,已同杨堃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他们同在一所大学,同在攻读文科博士学位,关系自然比以往更密切了。
数年的枯等----杨堃对张若名始终一往情深,若名对杨堃的了解也日渐加深。时机尚不成熟,杨堃与张若名的关系仍未明朗...好事多磨---亲戚们都开玩笑说杨?是"长脖老等"。杨堃却相信时间的考验,相信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很有自信地等下去。
【里昂咖啡馆】
这一晃就是6年。
1930年春天一个夜晚,天已经黑了,张若名仍在宿舍里埋头读书。
突然,她听到楼下有一个微弱而清晰的声音在喊:"张若名,张若名!"她颇觉奇怪,马上下楼去看,只见一个男青年,穿着一套笔挺的白色西装,头戴白色"法国盔"。那人顺手摘下黑墨镜,张若名大吃一惊,这不是周恩来吗?
周恩来小声说他的行动十分秘密,二人悄悄离开中法大学,向附近的村镇走了一段路,然后进了一家小咖啡馆。
老友相逢,分外亲切!
周恩来告诉她,自己去莫斯科参加"第三国际"的会议,途经里昂、马赛从海路回国途中专程来见她的。并告诉她已于1925年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小超向若名姐问好。
张若名向周恩来诉说了这几年攻读硕士学位的艰苦经历。
周恩来还对张若名说了目前在国内干革命相当危险,他常是随身带着烈性毒药,随时准备为严守党的机密献身。最后他深情地对张若名说:"这次分手,不知什么时候能再相见,也许个人牺牲了,看不到革命胜利,但即便如此也在所不惜。"
张若名望着这位自己唯一钦佩、爱慕的恋人,听了这些话,泪眼迷朦、不能自己!
人面桃花,不是当年了!
尽管张若名没有同周恩来一样,同走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但周恩来始终把她当作可信赖的的朋友。张若名对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革命志向表示敬佩,祝愿共产党早日成功。她向周恩来再次保证:永远不泄露共产党的秘密。
畅谈了一个多小时。中法大学的大门快要关上了,周恩来也必须赶快离开里昂。
在咖啡馆门前的夜幕下,两人互道"珍重",握手告别。
月明星稀,张若名思潮滚滚、情意绵绵!
25年后周恩来向侄女解释自己的感情:"你知道世上男人与女人的关系,除了恋人,还有友情,不能当妻子,却能继续成为朋友嘛!?就说张若名,我们在天津是一块坐过半年牢的,我了解她的人品。她自己放弃对革命的追求,但不等于她就一定站在敌人一边,出卖我们。我们还可以是朋友嘛。"
【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
1930年春,杨堃已在国内公开告示,与家中的妻子离婚,并把消息告诉了张若名;同时,杨堃还把自己写的一篇《我的婚姻史》拿给张若名看,文中剖白家庭为他包办婚姻的过程,自己对婚姻的认识,以及后来痛苦的离婚经历等等,并以这几年他与家庭间的几十封通信为证。
杨堃的坦诚和衷情深深打动了张若名,她感到万事具备,不能让一往情深的杨堃再默默等下去,她终于决定了自己的终身大事,与杨堃结婚。
蜜月度假返回里昂后,张若名便专心投入博士论文《纪德的态度》最后几章的写作,并于当年秋天全部完成。
全文用法文写作,共计5万余字。
安德烈·纪德是一位古典大师作家,10多年后的1947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时,他在文坛刚刚有了影响。张若名为纪德作品中通篇闪烁的纯洁、诚实、自然而优雅所吸引,把自己的全部热情和才能用于研究之中,从纪德的个性、作品、心理、情感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论文完成后,张若名把打印稿寄给了住在巴黎的纪德,不久,纪德回信写道:"通过您的大作,我似乎得到了新生。我确信自己从来没有被别人这样透彻地理解过。"全信充满了赞扬和感谢的话语。
张若名仅以国内中等师范学校肄业,没有一点法语的基础,凭着她的聪明才智和顽强奋斗精神,寒窗7年,终于以优异成绩取得了文科博士学位。当时与她先后去法国勤工俭学的女学生约有40余人,而能够获取博士学位的唯有她一位。
她成为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同时又是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的女主角。
这是20世纪中国留学史上闪光的一笔,更是中华女性的骄傲和荣誉。
人家周总理出国,可以冷水就面包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