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什么疗法可对艾滋病病毒有长期免疫力?
- 2、强生宣布HIV疫苗志愿者100%产生抗体: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 3、FDA批准首个艾滋病预防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简介
- 4、艾滋病患者不愿服药怎么办?新药物降低副作用
- 5、如何评价“发现治疗艾滋病的新进展”?
- 6、美国女子接受突破性治疗后或战胜艾滋病,这有什么意义?
- 7、艾滋病的cnn防治策略包括( )。
- 8、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联合国将采取什么措施?
- 9、全球艾滋病状况
- 10、艾滋病被称为21世纪的黑死病,各国均加强对爱滋病防治方法的研究,美国就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们在什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什么疗法可对艾滋病病毒有长期免疫力?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基于改造自体造血干细胞的新型基因疗法,也许能长期提供抗艾滋病病毒的免疫力。
具体做法是,利用CAR-T疗法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其T淋巴细胞识别和消灭艾滋病病毒的功能更强大。由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细胞需要和CD4分子结合,研究人员通过对自体造血干细胞进行基因改造,让分化出的CAR-T细胞表达含有CD4分子的融合蛋白,当这个融合蛋白结合艾滋病病毒时,CAR-T细胞就会被激活,从而清除病毒和被感染细胞。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科特·基钦实验室等机构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体》杂志上发表报告说,动物实验显示,它们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不仅能有效识别和消灭艾滋病病毒,还能在机体中持续存在超过两年时间。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研究员甄安洁对新华社记者说,虽然“鸡尾酒疗法”能最大限度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程,但无法完全清除病毒,感染者需终身服药。而他们的思路是,通过基因疗法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让CAR-T细胞在体内长期“巡逻”,一旦潜伏病毒出现就及时清理,从而治疗艾滋病。
强生宣布HIV疫苗志愿者100%产生抗体: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
截止前几天止,强生公司宣布了他们公司近年来耗资巨大的一个研究项目——HIV抗病毒疫苗,而且目前在志愿者身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这个疫苗可以有效对抗病毒,这就意味着艾滋病可能将不再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疾病了,强生宣布HIV疫苗志愿者100%产生抗体: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1、艾滋病疫苗新发现全球攻克艾滋病有了新进展!日前,强生公司对外宣布了全球首次HIV疫苗人体临床试验结果。据悉,这一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双盲的1/2a期临床试验招募了393位健康志愿者,志愿者分别来自美国、卢旺达、乌干达、南非和泰国,结果显示,志愿者对HIV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100%产生了对抗HIV的抗体。据悉,正在进行临床实验的HIV疫苗是马赛克疫苗,即利用HIV的多种抗原(基因片段)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对机体免疫系统有较强刺激作用并能生产有效抗体的疫苗。除了在受试者身上100%产生抗御HIV病毒的抗体外,还让受试者单次暴露于艾滋病病毒下感染风险减少了94%。该疫苗于2013年研发,此前已经在恒猴身上进行过接种试验,此次在人体临床实验上获得可喜成绩,有望加快上市。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球约有78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累计约3500万人因此死亡,艾滋病病毒已成为对人类健康最致命的威胁之一。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艾滋病病毒的命门,研制安全有效的艾滋病疫苗正是众多科学家不懈努力的主要目标之一。因为疫苗能激活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中和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最终将病毒清除出体内。2、如何预防艾滋病1、传染源的管理: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HIV抗体,医疗卫生部门发现感染者应及时上报,并应对感染者进行HIV相关知识的普及,以避免传染给其他人。感染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应进行消毒。2、切断传播途径:避免不安全的性行为,禁止性乱交,取缔娼妓。严格筛选供血人员,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严禁注射毒品,尤其是共用针具注射毒品。不共用牙具或剃须刀。不到非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及治疗。3、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婚前、孕前体检。对HIV阳性的孕妇应进行母婴阻断。包括产科干预(终止妊娠,剖宫产)+抗病毒药物+人工喂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医疗操作程序,避免职业暴露。出现职业暴露后,应立即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粘膜进行冲洗;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包扎。然后立即请感染科专业医生进行危险度评估,决定是否进行预防性治疗。如需用药,应尽可能在发生职业暴露后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小时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还需进行职业暴露后的咨询与监测。
FDA批准首个艾滋病预防药物“特鲁瓦达”(Truvada)上市简介
2012年7月1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特鲁瓦达”(Truvada)作为首个艾滋病预防药物,以帮助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这是FDA首次批准艾滋病病毒预防药物上市,可谓是抗击艾滋病30年以来的里程碑事件。
美国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Gilead Sciences)此前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管局提交了关于艾滋病预防类新药Truvada(特鲁瓦达)的上市申请,美国药监局在对该药物进行了一系列的审查之后,最终批准该药物的上市申请。
据了解,Truvada(特鲁瓦达)主要适用于那些尚未感染艾滋病毒但是已经同艾滋病毒患者有性行为的人群,这种治疗方法被称为暴露前预防(PrEP)。
“特鲁瓦达”为日服一次的丸状药物,适用人群为同性恋、双性恋和 *** 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高危人群。早在2004年,这种药物就由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吉利德科技公司推向市场,用于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特鲁瓦达”由两种历史较为悠久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恩去他滨(Emtriva)和提诺福韦(Viread)混合而成,其能够降低人体内的病毒水平,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同时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可以同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同用于年龄在12周岁以上艾滋感染患者的治疗过程。
从药理上分析,“特鲁瓦达”是一种抗逆转录病毒药,可通过抑制病毒逆转录酶,达到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的目的。复制艾滋病病毒首先必须在逆转录酶作用下形成前病毒DNA,然后才能完成其他的步骤。如若未感染者事先服用了此类药物,就能使机体具备抑制逆转录酶的能力,这样即便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复制也会在第一步就受到阻碍,使得整个复制过程难以完成;病毒也有可能在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清除系统作用下被驱逐出体外,从而大大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FDA局长马格丽特·汉伯格称,批准“特鲁瓦达”上市是抗击艾滋病的重要里程碑,美国每年约可新增5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对于美国抵御艾滋病非常重要。其官方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定量服用“特鲁瓦达”,同时配合使用安全套的同性恋、双性恋男性与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伴侣接触后,感染病毒的几率可下降42%;而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一方健康的异性恋伴侣服用“特鲁瓦达”后,感染病毒的几率能降低75%。
FDA同时要求“特鲁瓦达”服用者注意性行为安全,以便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还建议他们每隔3个月接受一次艾滋病病毒检测,以保证一旦感染就能尽快接受治疗。
不过,艾滋病保健基金会(AHF)等健康组织也对“特鲁瓦达”的作用表示了质疑,他们担心由此产生药物滥用,以及安全套使用等传统保护性性行为减少,而高昂的药费也可能给普通家庭带来不小的负担。
玛格丽特?汉伯格表示,在美国,每年约有五万多名成人以及青少年被诊断染上艾滋病毒,因此艾滋病治疗药物以及预防类药物的市场需求极大。
2010年,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对特鲁瓦达药物进行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此前同艾滋病感染人群有过性行为的男性或女性只要每日服用一定剂量的特鲁瓦达,那么其染上艾滋病毒的几率就下降44%。
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的这种新药是艾滋病药物的集合体,因此药效见长。数十年来,医药行业专家一直在研发可以抵抗艾滋病毒的药物,但是收效甚微。2009年,泰国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艾滋治疗领域也出现了曙光,而此次试验的带头专家表示,预计2019年或将有新型预防药物面世。
美国药监局抗病毒药物部门部长Debra Birnkrant表示,预计2015年时,美国境内的艾滋病感染病例或将下降四分之一,而此次获批上市销售的特鲁瓦达药物将成为最主要的功臣。
美国药监局在审批文件中特别指出,医师在将该药物加入处方单之前,务必熟悉特鲁瓦达商标信息,确定治疗对象是那些尚未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该药物仅仅是预防类药物,并非是治疗药物。此外,按照预防类药物的使用标准,患者服用这种药物的周期是三个月。药监局建议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给处方医师开设各种培训课程,保证处方医师真正熟悉药物的使用规则以及适用人群。
在提交特鲁瓦达药物的上市申请之前,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从已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群中提取了样本,安排这些患者服用特鲁瓦达以检测感染人群是否对特鲁瓦达具有抗药性。此外,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还在孕妇群体中进行了试验,检测孕妇在服用特鲁瓦达药物之后,是否会对妊娠造成影响。
纳斯达克交易所最新收盘之时,吉利德生物技术公司的股价上涨了1.5%,报收于每股51.94美元。
艾滋病患者不愿服药怎么办?新药物降低副作用
据美国2012年统计报告显示,有4万多新增的艾滋病患者不愿服药治疗,这些患者为什么不愿意服药呢?如果不服药还有什么方法治疗呢?让我们来看看医师的解答吧。
传统治疗副作用严重 感染者却步 为什么不愿接受治疗呢?从事艾滋照护已超过20年台大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表示,临床上发现,许多患者宁可冒着发病或传染给他人的危险,也不愿服药,原因在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如,黄疸、腹泻)、需要频繁回诊或是担心引发外界过多的关心,都让感染者治疗意愿降低。
不愿治疗生理心理都煎熬 医师指出,不接受感染者通常一发病,治疗难度都非常高,若是出现呼吸衰竭,必须住进加护病房插管治疗,住院期间长达2-3周,照护费用高达3、4百万,此外,感染者心理压力极大,不但得时时刻刻担心发病,还害怕传染给伴侣。
新型药物 一天一颗、副作用低 但随着医疗进步,感染者最害怕的药品副作用已得到有效的解决。医师解释,新型抗病毒药物仅需每天吃一颗,药物耐受性优于传统药物,也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对感染者来说,无疑是一大佳音。
治疗艾滋新策略 联合国艾滋病组织发布最新的艾滋病防治策略「90-90-90」,意指希望在2020年时让90%的感染者知道自己的病况,90%知道病况者服用药物,90%的服药者病毒量成功地被抑制。
4成感染者不愿接受治疗 台湾艾滋病学会理事长表示, 国际间建议,应该确诊就要开始治疗,呼吁台湾也应跟进。而且在鸡尾酒疗法出现后,爱滋病已可获得控制,可视为慢性病,但无奈的是,仍有高达4成的感染者为接受治疗。
因此,医师指出,若是彻底落实90-90-90的策略,预计2020年可让73%的病况获得控制,在2030年就可终止艾滋病的流行。且艾滋感染者多分布在15-49岁的区间,若是能控制病情,对于社会竞争力、人力、资源有相当大的帮助。
艾滋病感染者的扩大治疗与预防已是世界趋势,就公卫角度来看,让感染者以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病毒传播更优于「单纯的使用保险套」,而且,「治疗等于预防」 ,可在感染初期,利用药物可有效控制病毒量,降低96%的传染风险。
如何评价“发现治疗艾滋病的新进展”?
相关研究2月14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美国纽约康奈尔大学的Jochen Buck说:“这在男性避孕领域是完全革命性的。临床开发中的大多数男性避孕药只在8至12周后才生效。”康奈尔大学的Melanie Balbach表示,药效大约在24小时后就消失了,意味着服用这种避孕药后能快速恢复生育能力。Buck和Balbach计划改进这种药物,使其在人体试验前能持续更长时间。如果一切顺利,他们希望到2025年开始临床试验。
相关新闻
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的生育问题广受社会关注。今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减少85万人,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进入人口负增长常态化时期。
这一人口发展现实,令如何提升我国社会生育率的相关议题,更见紧迫。在此背景下,有人再次提出将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以刺激生育,引发了讨论。
事实上,早在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时,就有委员提出这一建议,以此调节婚姻人数下降和老龄化上升趋势。当时这一消息也曾迅速成为热搜。
但是,从法律层面看,民法典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婚姻权是一项基本民事权利,因此,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其意义主要在还权于民与赋权于民,保障成年人的婚姻家庭权益。
在晚婚情况普遍存在、低生育率已成趋势的背景下,降低法定婚龄到18岁这一措施,对于提高生育率是否有明显作用,尚待现实验证。
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提升或稳定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日前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未来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呈加速趋势,而应对“少子老龄化”,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9.8%,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亿,占总人口的14.9%。与此同时,截至2022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近61年来中国首次人口负增长。
当“少子老龄化”成为常态,人口结构的“一减一增”之间,中国应做哪些准备?
杜鹏表示,早在2006年,国家层面就已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此后又将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二十大报告将“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等放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部分进行部署。
“从实践来看,这些年我们也在不断探索解决‘一老一小’难题,诸如不断完善生育政策,探索普惠托育,促进教育公平等,减轻年轻人在孩子择校、课外辅导等方面的焦虑或抚育成本。”
此外,杜鹏认为,养老措施发挥作用与提高生育率也密切相关。
“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一般老人会照看,如果第二个孩子还让老人照看,老人就要有8-10年时间全部用来为子女照看孩子,这就提出新挑战:老人是否愿意帮助子女承担抚养责任。”
杜鹏表示,跟养老一样,这里会涉及很多社会保障问题,怎么促进老人和子女共同居住,怎么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年轻人优待,怎么解决老年人的异地医保问题等等,这些方面国家一直在不断完善相关措施。
应对“少子老龄化”,国际上不少国家已有探索,中国能从其他国家获得哪些经验?
“近年来,我们也在借鉴一些国家鼓励生育的相关措施。但是,总体上来说,我们需要做的,一是战略重视,要从战略上关注和促进生育率的提升或稳定;二是综合施策,不能单从某一方面着力;三是博采众长,不同国家的好经验,要结合自身国情进行取舍借鉴。归根到底,中国还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美国女子接受突破性治疗后或战胜艾滋病,这有什么意义?
现在人们已经谈“艾”色变了,艾滋病已被称为了超级瘟疫,它的存在即代表着死亡。自从艾滋病被人们发现到现在,全球各相关人员一直在不停地对其研究,期待有一天能够战胜它,还人类一个美好的明天,美国研究人员发布报告称,接受使用脐带血干细胞的新型移植疗法后,一名女性混血人种患者体内已超过一年没有出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迹象。继两名男性艾滋病患者治愈后,这名“纽约病人”或成为首位战胜艾滋病的女性患者,又一名艾滋病患者治愈的消息给人类攻克艾滋病难关带来了新希望。
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样的话能够更好的战胜艾滋病,然后也能够给很多的患者带来福音,能够促进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然后也可以通过干细胞的移植来治疗,是非常突破性的发展。
这在国际的医学水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说明人类的医疗技术走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有效突破新的治疗方法,也为该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道路,使得患者更受益。
但是,并没有得到改善。世界上第一个治愈的病人,患病多年后患急性白血病,通过特殊的骨髓移植治愈,但非常困难。因为科学家发现白人有基因突变可以有效抵抗艾滋病,但是人群缺少1%,其次你要以十万分之一的概率配骨髓,最后还有排斥期,所以最后的概率很小而黄种人和黑人没有这个基因突变。但是如果你坚持吃药,你可以过正常的生活,就像糖尿病一样。
该病例是一项大规模研究的一部分,旨在追踪25名艾滋病和癌症患者,他们都接受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这些受试者是世界上首例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病例。这种方法可能为艾滋病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使更多的患者受益。其实艾滋病最怕的中心不是死亡率高,而是内心和社会的压力。中国的艾滋病患者数量庞大,所以每个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这就是我们所害怕的,一种未知的恐惧。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和管理已经非常成熟,药物反应低,治疗成功率高。经过规范治疗后,不仅患者预后良好,而且传染给他人的风险也会大大降低,所以我们常说治疗是对艾滋病最好的预防。美国研究人员14日发布报告称,一名混血女性患者在接受使用脐带血干细胞的新移植疗法后,超过1年没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迹象。在两名男性艾滋病患者被治愈后,这名“纽约患者”可能成为首位战胜艾滋病的女性患者。
在接受干细胞移植后的一年多时间里,血液检测显示,她不再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迹象,也不需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就拿我国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来说吧。在青蒿素被发现之前,疟疾虽然一度可控,但无法根治,禁忌很多。然而青蒿素彻底给了他们重新享受世界的喜悦。其实青蒿素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只是后来因为中国封建思想失传了。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我发现青蒿素是因为看了一本古书。青蒿素在公元前2世纪的书中有详细记载,所以我有一些启发。
艾滋病的cnn防治策略包括( )。
艾滋病的cnn防治策略包括(安全套、针具交换、商议)。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艾滋病属于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中的人类慢病毒组,分为1型和2型。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流行HIV-1。HIV-1为直径约100~120nm球形颗粒,由核心和包膜两部分组成。核心包括两条单股RNA链、核心结构蛋白和病毒复制所必须的酶类,含有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
HIV-1是一种变异性很强的病毒,不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是导致病毒耐药的重要原因。HIV-2主要存在于西非,目前在美国、欧洲、南非、印度等地均有发现。HIV-2的超微结构及细胞嗜性与HIV-1相似,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IV-1相比明显不同。
疾病危害:
1、对患者自身的危害: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未及时诊治、病毒耐药或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致残。同时由于社会对感染者的歧视,也常常给感染者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
2、对他人的危害:感染者无保护的性行为、多个性伴、共用针具静脉吸毒及经过母婴途径等可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3、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虽然我国早已实施对HIV感染者“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但晚期并发症的治疗仍可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问题。
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联合国将采取什么措施?
世卫组织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对艾滋病的防治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至于2023年结束艾滋病的流行,只是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在目前所有的艾滋病防治策略下,预计可以达到的,所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了这样的目标,就是具体的防治工作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会因为这种目标而添加更多额外的附加的强烈的措施。
联合国大会6月8日表决通过关于到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的政治宣言。这一政治宣言承诺,将预防作为优先事项,确保到2025年,有效的艾滋病综合预防方案涵盖95%的有感染风险者;承诺2030年前实现“三个95%”目标,即9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能得到确诊,95%的确诊者能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以及95%的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
政治宣言还承诺加强对艾滋病防治的资助,并加强全球团结,到2025年将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年度投资增至290亿美元。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
普通的接触不会造成艾滋病病毒感染,只有直接接触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的某些体液(血液、精液和精前液、直肠液、阴道分泌液、母乳)才有可能被感染。
这些体液中的艾滋病病毒通过黏膜(直肠、阴道、口腔或者阴茎头)、开放性的伤口或者溃疡、直接注射等方式进入艾滋病病毒阴性者的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有三种主要的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以上内容参考 新华网-联合国就2030年结束艾滋病流行通过政治宣言
全球艾滋病状况
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统计,目前全世界有334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2240万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亚洲约470万;北美及中西欧约230万;拉美约200万;东欧约150万。全球每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万,其中近20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全球每年20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其中170万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据统计,2001年至2007年,欧盟及其周边国家的艾滋病患者人数从150万人增至220万人,其中欧盟成员国有73万人。2009年10月2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2009年至2013年防治艾滋病新战略,旨在减少欧盟和周边国家艾滋病患者的数量,改善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以及护理等工作,提高艾滋病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截至2010年7月,美国有大约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每年新增感染人数约为5.6万。2010年7月,美国公布预防艾滋病新战略,目标是在未来5年内将新增的艾滋病毒感染人数降低25%。 毒品消费助长了艾滋病的蔓延,目前全世界的注射吸毒者约有300万人,在一些国家,40%的注射吸毒者携带艾滋病病毒。现在全世界每年防治艾滋病所需的资金总额已经超过160亿美元,全球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有470万人,这一数字虽然已经是5年前的10倍,但仍有约11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没有得到应有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成功防治艾滋病需要3个关键因素,即资金、药品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目前很多艾滋病防治项目因缺少资金而无法开展,在一些艾滋病高发地区,缺少专业医护人员的问题尤其突出。2011年6月3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发布的一份题为《艾滋病30年:各国处于十字路口》报告说,全球抗艾工作在过去30年取得了显着成果,但仍面临投入不足等问题。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中低收入国家中约有660万人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1年增长了近22倍。此外,全球至少有42万名儿童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比2008年增长了50%以上。虽然全球在扩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截至2010年底,仍有900万需要获得治疗的患者无法得到满足,其中儿童获得治疗率在2009年仅为28%。国际社会对中低收入国家防控艾滋病的投入在2010年首次出现下降。据艾滋病规划署估计,到2015年,全球抗艾工作需要至少220亿美元的投入,而目前只有60亿美元到位。 2011年6月9日,一项旨在消灭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和保证母亲健康的全球计划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启动。
艾滋病被称为21世纪的黑死病,各国均加强对爱滋病防治方法的研究,美国就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他们在什
很多艾滋病患者都是恐艾症,其实,艾滋病携带者,不一定会发病
来自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5月17日称,他们绕过常规途径开发出了一种新型艾滋病疫苗,并成功使猕猴对一种与艾滋病病毒极为相似的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产生了免疫。该成果为人类艾滋病疫苗的研究带来了新希望。
相关研究当日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网络版上。
负责该研究的美国费城儿童医院首席科学家菲利普·约翰逊博士称,过去研制艾滋病疫苗的尝试大多集中于使用一种物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使其产生抗体,以期消灭病毒,防止感染。然而临床试验的结果并不乐观,正如人体自身不能产生有效反应来防止艾滋病感染一样,艾滋病疫苗也无法引起保护性免疫反应。
菲利普·约翰逊博士和他的研究伙伴、俄亥俄全美儿童医院的病毒学家里德·克拉克博士经过十余年的摸索,采取了跨越式战略,绕过了先前研究所关注的天然免疫系统反应,另辟蹊径,采用基因转移技术,达到防止感染艾滋病的目的。
该研究分为两个过程: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首先创建一种被称之为附着性免疫蛋白(im鄄munoadhesins)的类抗体蛋白,这种蛋白将起到绑定SIV并阻断其感染健康细胞的作用。在证实其能够有效防止SIV感染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置入另一种中转病毒。他们选取了一种被称为腺群病毒(AAV)的病毒作为携带该类抗体蛋白的中转病毒,因为它能有效地插入DNA中,也容易进入猕猴细胞和人体细胞。
在第二阶段,研究人员将携带类抗体蛋白的腺群病毒注射入猕猴肌肉,这样植入的基因就会制造出附着性免疫蛋白,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1个月后,再对接受过免疫的猕猴注入能导致猕猴艾滋病的SIV病毒。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接受过疫苗注射的猕猴都对SIV感染产生了免疫,所有猕猴均未出现艾滋病症状。实验一年后,在接受过免疫的猕猴血液中还存有较高浓度的类SIV抗体。而对照组中,未进行免疫的猕猴则均被SIV感染,且三分之二死于艾滋病并发症。
约翰逊博士指出,这种方法还可用于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而要想使该方法成为防止人类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还需对抗HIV分子,包括人类单克隆抗体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