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尔士亲王号残骸,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2 11:26:35 浏览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亲王历史故事一览

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想知道关于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的信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小编带给大家有关碧蓝航线威尔士亲王的故事背景是什么?详情,一起来看看吧~
玩《碧蓝航线》的小伙伴们,多少对于自己喜欢的舰娘的现实历史背景故事想要有所了解吧,威尔士亲王一位皇家贵族,目前只在之前的活动中可以获得。皇家金皮战列,技能配合白鹰船只优秀。那么历史上的威尔士亲王号表现如何呢?那就请欣赏由小编带来的《碧蓝航线》舰娘历史背景故事大全之威尔士亲王篇!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英国皇家海军英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二号舰。1937年1月1日英格兰伯肯黑的坎迈尔莱尔德船厂开始建造,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1月19日服役(但舾装工作实际上到当年3月31日才完成)。
建造时原计划命名为“英王爱德华八世”(HMS King Edward Ⅷ),但当时的英王爱德华八世反对并提议命名为“威尔士亲王号”(HMS Prince of Wales)
她的一生短暂但充满传奇,威尔士亲王的沉没是战列舰地位被航空力量取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她是皇家海军第七艘冠以威尔士亲王之名的舰艇。
历史上的威尔士亲王号:

丹麦海峡海战
1941年5月22日,威尔士亲王接到指令,同胡德以及6艘驱逐舰一起游弋冰岛北部海域,以应对俾斯麦号可能突破封锁进入大西洋的情况。次日,舰队发现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的行踪,舰队随即加速追逐德舰。24日凌晨,尽管海况不佳,威尔士亲王向24公里外的俾斯麦开火,不过由于德国舰艇的轮廓相似尽管看照片可能会觉得怎么能把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搞混,不过要想想是20多公里外用望远镜观察,而且还是海上风浪中,还是凌晨胡德向欧根亲王开火,并未命中。欧根亲王的反击精准的多,命中了胡德。同时,威尔士亲王继续向俾斯麦射击,命中两发,导致俾斯麦损失了大量的燃料并造成进水损坏了锅炉,这个损伤对战斗后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威尔士亲王在射击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损坏了A炮塔的一门主炮导致其无法开火,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其他故障发生,因此威尔士亲王转向远离战斗,在转向过程中Y炮塔卡死。与此同时,德舰集中火力攻击胡德,然后胡德被胡德了现在观点一般认为俾斯麦的炮弹击穿中出了胡德的甲板并引爆了主弹药库,导致胡德发生剧烈爆炸,船体被从中间炸断并在几分钟内迅速沉没。威尔士亲王的船员在舰桥上目睹了全过程。威尔士亲王为了避开胡德的残骸转向,进一步缩短了和德舰的距离。随后德舰以猛烈的集中火力攻击威尔士亲王,俾斯麦的一发15寸炮弹击中了右舷观测平台,杀死了大部分在场的人员。另一发15寸炮弹击穿了船侧,然而并没有引爆,这发炮弹被威尔士亲王一直带着回到了港口才被发现并移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带回家的定情信物呢随后威尔士亲王决定脱离战斗并释放了烟幕来掩护撤离,当日稍晚威尔士亲王又在极限射程对俾斯麦开火(约27公里),不过由于距离过远没有命中。到了25日凌晨,威尔士亲王再次发现了俾斯麦号并开火,观测员认为有一发命中。不过随后A炮塔再次卡住,使得威尔士亲王只有6门炮可以射击。在继续搜索俾斯麦12小时无果后,威尔士亲王转向前往冰岛,此后威尔士亲王没有参与对俾斯麦的后续作战行动不过由于威尔士亲王给俾斯麦造成的损伤降低了俾斯麦的航速,间接帮助了皇家海军击沉俾斯麦,应该至少能拿个助攻。

大西洋宪章
1941年8月,丘吉尔搭乘威尔士亲王前往美国和罗斯福总统会面,商议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远东战场
1941年10月底,威尔士亲王离开母港前往新加坡,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HMS Repulse)和不屈号航母(HMS Indomitable)汇合,不过不屈号在路上搁浅导致她无法抵达。12月2日舰队入驻新加坡,威尔士亲王成为舰队旗舰。12月8日,日本飞机空袭了新加坡,尽管威尔士亲王的防空火力开火,但是并没有对日机造成影响。随后舰队接到英国海军部指令进入战备状态。在得到保证称附近区域的皇家空军会提供空中支援的情况下,舰队出航,此时舰队组成为威尔士亲王,反击,以及四艘驱逐舰,其中包括吸血鬼(HMAS Vampire)。
舰队原本的目标是攻击哥打峇鲁附近的日本运输船队,然而9日下午日本潜艇伊-56发现了舰队,稍晚又遭遇了日军侦察机。这表明皇家空军其实根本没有能够确保制空权。大约午夜,舰队被指派往关丹附近海域侦查日本的登陆部队。次日早晨舰队抵达关丹,却发现所谓的登陆部队只是个佯攻。10日11时,第一波日本飞机的攻击袭来,一发炸弹命中反击。半小时后第二波攻击开始,威尔士亲王被一发鱼雷命中。这一发鱼雷在左舷船艉,Y炮塔后方,爆炸摧毁了左舷外侧的螺旋桨轴,并且对沿轮轴的舱壁造成了或多或少的损伤,导致引擎室大量进水。进水使得整船后部的电力系统完全失灵。由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损伤管理,威尔士亲王很快开始向左舷倾斜。第三波航空攻击击中攻击了反击,第四波攻击中威尔士亲王遭三发鱼雷命中,造成更加严重的进水。一枚500千克炸弹击穿威尔士亲王的弹射器甲板,在主甲板附近引爆。另外数枚近失弹造成船体外壳变形撕裂,造成更多进水。当日下午1时15分舰上发布弃船命令,5分钟后威尔士亲王翻沉,舰队指挥官菲利普斯中将(Vice-Admiral Phillips)和舰长(Caption Leach)随威尔士亲王牺牲。
威尔士亲王和反击是最早的在开阔海域上仅靠航空战力击沉的主力舰(尽管是由陆基轰炸机而不是舰载轰炸机击沉),标志着海上战场的霸主地位开始由战列舰向航空战力转移。
威尔士亲王的残骸沉没于3°33′36″N 104°28′42″E,倒置在水下68米的海床。该区域根据英国政府的军事遗址保护法案,在2001年被划为受保护区域。一个浮标被系在战舰的轮轴上,该浮标飘白船旗并被定期维护。威尔士亲王的舰钟被打捞上岸,现存放于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博物馆。
在游戏中,威尔士亲王只有那次活动卡池可以获得,她的技能配合白鹰队伍的话,自身能力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并且作为金皮战列炮击强大,是一艘很强的战列。胜利的感觉果然无论何时都令人愉快——威尔士亲王

盗墓者潜水拆二战沉船是真的吗?

1942年,爪哇海战役,日军进攻爪哇海,美、英、荷、澳四国则组成联合舰队负责防守,最终失守惨败,众多军舰沉没。多年过去,一支为纪念这场海战发生75周年的考察队意外发现,这些沉船很多已神秘消失。
据英国3日独家披露,不只美、英、荷、澳,包括日本在内的数十艘载有成千上万名水兵残骸的战舰,已被一些“盗墓”潜水员们非法打捞和破坏。
据海事历史学家们探测后发现,共有40艘二战时期沉船残骸被部分或完全破坏,里面可能埋葬有4500名水兵骸骨。
究竟是什么人对这些水下战争坟墓进行了“盗墓”?他们的动机又是什么?这些问题,至今仍让许多人不解。
二战众多著名沉船被破坏
未经标记的沉船或也有被盗风险
据报道,除了这40艘外,还有数百艘船只——其中大多数是装有成千上万二战时死亡士兵的日本船只——至今仍停留在海底。政府担心,其他未经标记的沉船墓穴们也面临着被盗墓损坏的风险。
这些锈迹斑斑已有70多个年头的沉船们,通常被当做废铁卖掉,但船上还有一些有价值的金属,比如铜线电缆和磷青铜螺旋桨等。
专家们表示,盗墓者可能还在寻找更为珍贵的宝藏——比如在核武器测试时代前所制造的镀钢制品。这些沉船成为“低背景钢”的最后来源之一,它们并未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对部分科学和医疗装置来说至关重要。
据悉,由于核武器测试的关系,二战后生产的钢会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污染。因此1945年前生产的钢,又被称之为低背景钢,可用于对辐射敏感的特定用途。
据了解,这些金属拾荒者们往往假扮成渔民,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一代水域进行打捞。当沉船深度在海平面80米以内时,他们即可实施打捞。
这样的行径,引发了众多退伍军人和考古学家的不满。沉船遗骸往往被视作战争坟墓,很多船在沉没时,船上至少有100多名船员会随船一起葬送海底,而这些沉船就被视作亡灵的安息之地。
去年,当英国最著名的战舰沉船被非法打捞的消息传出后,曾一度引发英国退伍军人和考古学家的骚动,他们指责英国政府保护不力,未能迅速行动保护这些水下坟墓。
据悉,英国的三支战舰——埃克塞特号、驱逐舰“遭遇”号、伊莱克特拉号——存放着超过150名船员的遗体。它们都是1942年在爪哇海战役中被日军击中沉没。此外,战斗巡洋舰“反击”号和“威尔士亲王”号战舰的水下残骸以及超过800名皇家海军船员的坟墓,在2014年也被发现遭到盗墓者的破坏。
英国国防部要求印度尼西亚保护其水域中的沉船。“失事的军舰不应被打扰,而那些在船上丢失性命的人应当被允许安息”,国防部一名发言人说道。
而自那以后,据马来西亚潜水员们拍摄到的照片显示,太平洋战争期间,1944年在婆罗洲海岸附近沉没的三艘日本船只也已经被损毁,而澳大利亚最为珍贵的船只之一——轻型巡洋舰“珀斯”号,也已经被损毁。
澳大利亚退伍军人事务部长丹·泰汗(Dan Tehan)称,“‘珀斯’号是350多名为了捍卫澳大利亚而牺牲的澳大利亚军人最后一片安息的净土,因此该船被破坏的消息让人极为愤怒和担忧。”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资料已经有人介绍了,我来介绍一下威尔士亲王号的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上校。
威尔士亲王号第二任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任期:1941年2月15日——1941年7月8日)
外文名:John.Catterall.Leach
生 卒:1894年9月1日——1941年12月10日
国 籍:英国
生 卒:
1894年9月1日,里奇出生于英国
1912年1月15日,里奇加入英国皇家海军
1914年5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尉
1914年12月30日,里奇晋升海军中尉
1915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上尉
1923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校
1928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中校
1933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上校
1940年2月15日,约翰·里奇取代路易斯·汉密尔顿,担任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第三任舰长。1941年5月24日,在与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一发来自俾斯麦号的15英吋穿甲弹击穿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这发炮弹虽然没有爆炸,但是整个舰岛部分只有里奇上校与一名信号员完好无损。威尔士亲王号被接连命中,一半以上的主炮卡壳无法开火。里奇上校不得已只能下令撤退。随后威尔士亲王又跟踪俾斯麦号,直到俾斯麦号失踪后,因为燃料不足而返航。
事后,英国海军大臣庞德认为约翰·里奇在胡德号沉沉后下令撤退是失职行为,要把他送到军事法庭。但是约翰·托维声称:如果里奇受审,他将辞职并陪同出庭,此事不了了之。因为里奇的决定并无不妥,在当时情况下,倘若威尔士亲王号坚持与俾斯麦号战斗,非但不能拦截俾斯麦号,而且丹麦海峡会多一条残骸。
1941年8月1日,约翰·里奇重返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8月4日下午,威尔士亲王号执行一个绝密任务,她将运载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第一海务大臣、总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还有外交部和国防部有关人员等一行人前往美国,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于10日在其后甲板上签订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东南亚的局势日益危险,作为遏止日本南下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在远东舰队司令汤姆·菲利普斯海军中将(注:菲利普斯待考海军上将,没有正式晋升)的率领下开赴远东,但“无敌”号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Z舰队。
12月4日,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得知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12月9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10日中午,日本排出航空兵攻击Z舰队,反击号先被击沉,随后日机集中攻击威尔士亲王号 。约翰·里奇上校与菲利普斯中将在舰桥竭力指挥作战,但是威尔士亲王号先后被7发鱼雷命中,于14时20分沉没,汤姆·菲利普斯中将与约翰·里奇上校殉舰。Z舰队最终全军覆没。英国首相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这个程序没有发布图片的功能,您可以上百度直接搜“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舰长”就可以搜出威尔士亲王号历任舰长的资料了。当然了,其他四艘KGV级也可以搜出舰长,输入方式同上“XXX号战列舰舰长”
英国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是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二号舰。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最新型的战列舰,也是二战中英国皇家海军的战列舰主要兵力之一。为区别英国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列舰中同名的级别而称为新乔治五世级。
该级别是按照伦敦海军公约(限制标准排水量35000吨,主炮口径350毫米)而设计的,始建于1937年初。这一级别共5艘,包括“乔治五世”号、“威尔士亲王”号、“约克公爵”号、“安森”以及“豪”号。
“威尔士亲王”号在1937年1月2日开工建造,1939年5月3日下水,1941年3月31日完工。是该级别中唯一战沉的一艘。
1936年7月29日海军部决定制造乔治五世级的二号舰。一开始这个二号舰被提议命名为“英王爱德华八世”以纪念新君主爱德华八世。但是,可能是爱德华八世国王预感到了他因为与沃利斯·辛普森夫人的关系而可能命运多舛,于是决定取消这个提议并提议以“威尔士亲王”命名。随后乔治五世的二号舰就被命名为威尔士亲王号。这艘军舰也是英国海军史中第7艘以“威尔士亲王”命名的军舰。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德国空袭利物浦中受到损坏。空袭中炸弹在威尔士亲王号左舷与船坞泊位的内壁之间爆炸,对左舷装甲造成了破坏。
之后英国海军部为了对抗德国新制造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下令威尔士亲王号的加快建造速度以及缩短试航周期包括以使其尽快投入战斗。
1941年1月19日威尔士亲王号正式服役。实际上,服役时仅仅是对整体上的建造完毕,很多细节尚未完全建造完成,后在尽三个月中一边服役一边装配,最终在同年3月31日才算完全装配完毕。
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3月完工。事实上威尔士亲王号还没有正式服役,舰员正在训练中,火炮瞄准装置还没有调试完毕。5月21日当天,威尔士亲王号正式宣布加入皇家海军服役,同时立刻投入拦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的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作战行动。在这次战斗中,胡德号战列巡洋舰被俾斯麦号击沉。
威尔士亲王号先后被四发来自于俾斯麦号的380毫米炮弹和三发来自于巡洋舰的炮弹接连命中。尤其是6时03分,俾斯麦号的一发380毫米炮弹击中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罗盘室,尽管炮弹直接穿了过去而没有爆炸,但是舰桥内的人员非死即伤,仅舰长里奇幸运的毫发未损。
威尔士亲王的主炮塔发生机械故障,一座四联装大炮的弹链卡死,火力减弱。而后威尔士亲王号不得不撤出战斗。作战过程中该舰的主炮也击中了俾斯麦号,导致航速下降、燃油流失,丧失了执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威尔士亲王号虽然受伤,依然紧紧追踪俾斯麦号,直到俾斯麦号暂时失去了踪迹,威尔士亲王号才不得不返航。
1941年8月,威尔士亲王号修复后,8月4日下午,威尔士亲王号奉命停靠在斯卡帕湾接到一个绝密任务,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他的随行人员第一海务大臣、总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还有外交部和国防部有关人员等一行人登上威尔士亲王号后,威尔亲王号在驱逐舰护航下,前往大西洋彼岸的美洲大陆。
8月9日上午9时,威尔士亲王号驶抵纽芬兰普拉森夏港。与等在那里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乘坐的奥古斯塔号巡洋舰会合。随后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会谈。10日晨,罗斯福总统带着僚属登上了威尔士亲王号。两国首脑会晤的结果产生了一个文件,这就是著名的“大西洋宪章”,两国首脑在威尔士亲王号的后甲板上进行了签字仪式,并且在甲板上一起作礼拜仪式。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东南亚的局势日益危险,作为遏止日本南下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海军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新服役的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开赴远东,但无敌号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Z舰队。
12月4日,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同时,由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得知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
12月9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Z舰队处于日本海军陆基航空兵的攻击范围内,又缺乏空中掩护和支援。随后10日法属印度支那的日军海军第22航空战队,在关丹东南70英里发现Z舰队,最终缺乏空中保护的威尔士亲王号和反击号都被击沉。其中威尔士亲王号前后被6枚鱼雷命中。
威尔士亲王号于14时20分沉没结束了短暂而又不平凡的服役生涯。两舰中共约800人丧生,其中包括菲利普斯中将、舰长里奇。此役称为马来海战。英国首相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俾斯麦号战列舰一共击沉了几艘战舰?

推荐回答是个德棍么~其实俾斯麦号设计落后(相当于一战水平)而且造价昂贵(比大和号还贵)虽然它以一轮人品弹击沉了老旧的一战战巡胡德号(弹药库爆炸)不过这也就是是它唯一的战绩了
PS:关于丹麦海峡一战,有人说俾斯麦号重创威尔士亲王号,然而事实是 At 0602, the Bismarck hit Prince of Wales' bridge, killing everybody there, except the commander, Captain John Catterall Leach and another man. 指挥人员死了换一批就行了,同时俾斯麦号本身的情况是 However, the Bismarck had been hit on the port side by three 14-inch shells. The Prince of Wales had in fact achieved three straddles with three hits out of a total of 18 salvoes. ……As a result of these hits, the top speed of the Bismarck was reduced to 28 knots. …… the blades tips of the starboard propeller were out of the water at times. Therefore the starboard void tanks in sections II and III were flooded to reduce the bow trim and list.螺旋桨出水吼不吼
At 0908, the forward range finder and turrets "Anton" and "Bruno" were put out of action. Bismarck's fire control was, therefore, shifted to the after command post. From there, the Fourth Artillery Officer (IV.A.O.), Lieutenant M黮lenheim-Rechberg directed four salvoes against the King George V. But at about 0913, just as he got the range, his station was also put out of action by a 35.6 cm shell that destroyed the cupola. The after turrets then proceeded to fire under local control at Rodney which, in the meantime, had launched six torpedoes at Bismarck, none of them hit. At 0921, turret "Dora" was put out of action after one of its own shells exploded inside the right barrel. At 0927, turret "Anton" or "Bruno" surprisingly fired one last salvo.(来自俾斯麦号纪念站) 俾斯麦号在19分钟内被罗德尼废掉全部主炮塔,就是个漂浮的棺材
380 of 40.6 cm from Rodney
339 of 35.6 cm from King George V
527 of 20.3 cm from Norfolk
254 of 20.3 cm from Dorsetshire
716 of 15.2 cm from Rodney
660 of 13.3 cm from King George V
total 2876
上面是各英舰消耗的炮弹数(不是俾斯麦号的中弹数)那些说俾斯麦号中弹七八百的可以退散了
俾斯麦这一生只打沉了胡德号。1发炮弹直接命中水平甲板,最关键的是下面还是弹药库。被打中弹药库的舰船不是沉就是当场爆炸!然后残骸沉下去。。。。。。打完胡德号之后就被各种舰船追击。。皇家方舟号给了她致命一击(虽然没有死,知道英军战术的都懂为什么这是致命一击)。
只把胡德击沉了。开战十几分钟打中胡德弹药库导致沉没。
结果被愤怒的英国海军疯狂的集火,纯粹就是洗甲板泄愤,不以击沉为目的。
德棍就吹吧,明明被鞭尸了却还要说的那么有荣誉感……
就打沉了一艘英国的胡德号
也只有一艘“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在丹麦海峡海战击沉1艘战舰(胡德号),另外击伤威尔士亲王号。
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四日上午,击沉了“胡德”号的消息很快就传遍我们军舰的每个角落,舰上欢声雷动,
在作战时空无一人的上层甲板,这时挤满了人,高声欢唱,互相拥抱.“俾斯麦”号只付出轻微的代价便赢得胜利,
它也曾中弹,但损失不大,只有几个人受伤.自从与“胡德”号交战之后,“俾斯麦”号先是向西南,然后向南行驶,
海战后第二日(五月二十六日),它向菲尼斯特尔行驶,希望能够到达法国海岸,然后沿岸航行,进入一个安全的海港,
但是就在当天傍晚暮色渐浓之际,十五架从英国航空母舰“皇家方舟”号上飞来的剑鱼式战机又施突袭.这次“俾斯麦”号中了三枚鱼雷,
其中两枚并没有造成大的损害,但第三枚却击中操舵装置.舰舵炸歪了,不能转动,战舰开始在海上不停打转。

二战期间,战舰俾斯麦号是怎么沉没的?

1941年5月18日午后,德国最新型的战列舰——“俾斯麦”号缓缓驶出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格滕海芬(Gotenhafen)港,旨在破坏英国北大西洋交通线即阻止北美的食品和战略物资运入英国的“莱因演习”行动正式开始了,吕特晏斯担任司令,林德曼为“俾斯麦”号舰长。这次行动由于英国空军的骚扰和其它因素而受到了一定的干扰。本来“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将同时从法国的布勒斯特港出发,在两个地点出发作相向运动,这将大大分散英国海军的兵力,甚至可能引起混乱。但是,由于“沙恩霍斯特”号的发动机调试要到6月才能完成。4月6日,“格奈森瑙”号又遭到英国飞机的袭击,一枚鱼雷炸毁了螺旋桨,并将船尾炸开。本来,吕特晏斯希望推迟行动,但是由于雷德尔考虑到对英国生命线的打击迫在眉睫,地中海上克里特岛的登陆也需要他们去吸引英国海军的力量。这样,“俾斯麦”号只好和“欧根亲王”号单独行动了。
但是“俾斯麦”号处在英国的高度注意下,它离开港口没多久就被英国发现。5月18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先后离开德国的格滕海芬(Gotenhafen),向西波罗地海慢速行驶,5月20日,“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在穿越丹麦与瑞典之间的斯卡特加特(Skagerrak)海峡时,就被当时是中立国瑞典的巡洋舰发现,英国间谍通过驻斯德哥尔摩的英国海军武官将消息发往伦敦。而后其接近北海,两舰在阿科纳会合,沿着挪威海岸向北行驶。
同时,挪威抵抗组织也证实了这两艘德国战舰航行的情况。不久,一架英国侦察机又拍到了“俾斯麦”号与两艘德国商船在卑尔根以南海域航行的照片。 5月21日清晨,舰队在司令吕特晏斯的指挥下驶入挪威卑尔根港,奇怪的是他没有给“俾斯麦”号加油。此外,行动成功的关键在于时间,而在这里很容易被英国人发现。然后,舰队继续向北航行,在接近北冰洋时向西转向穿过格凌兰和冰岛之间的丹麦海峡(Denmark Strait)向西南前进,准备绕到法国。
在情报确凿的情况下,英国海军立即下达了拦截命令。重巡洋舰“萨福克”号首先出发然后和在丹麦海峡警戒的“诺福克”号重巡洋舰汇合。轻巡洋舰“伯明翰”、“曼彻斯特”等在冰岛基地补充燃料后出发负责整个冰岛海域的巡逻。同时,英国本土舰队能立刻出动拦截的大型战舰只有“胡德”(Hood)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Prince of Wales)号战列舰。由于情况紧急,本土舰队司令托维海军上将立刻下令霍兰德中将率领这两艘主力舰先行出动拦截。
随后,托维上将立即召集本土舰队其余战舰,5月22日午夜由托维上将亲自坐镇“乔治五世”(King George)号战列舰的率领下,与“反击”(Repules)号战列巡洋舰“胜利”(Victorious)号航空母舰,轻巡洋舰“荷密欧那”,“阿罗拉”、等六艘轻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开始出击。此后,英国海军仍不断地调集舰只参加围剿,惟恐“俾斯麦”逃脱,在他们眼里,“俾斯麦”是个噩梦。一天不除,他们就一天不得安宁。
此后,“爱丁堡”(Edinburgh)号,“多塞特郡”(Dorsetshire)号从北大西洋南部向东北方向,巡洋舰战列舰“罗德尼”号从英国西北部出发向西进行拦截。“拉米伊”号、“复仇”号及其它巡洋舰、驱逐舰也相继赶往战区。“H”舰队中的航空母舰“皇家方舟”(Ark Royal)号,战列巡洋舰“声望”(Renown)号和巡洋舰“谢菲尔德”(Sheffield)号的也从遥远的直不罗陀向北大西洋进发,这也使得地中海方面的实力被削弱,减小了德军在克里特岛作战的困难。
第二天清晨,也就是5月22日,英国人的飞机发现“俾斯麦”已经离开卑尔根。5月23日,在丹麦海峡警戒的“萨福克”号和“诺福克”号首先在丹麦海峡发现了 “俾斯麦”号的踪迹。不久,“俾斯麦”也发现了它们,并开火射击。由于距离远和浓雾的掩护而没有命中,英舰在14英里(约22.5公里/24640码)外的地方继续跟踪着德舰。
5月24日上午5时35分,“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与德舰遭遇,首先发现德舰。很快德军亦发现对方。德舰开始采取规避动作。
5时37分,霍兰德中将将航向由240°转为280°,舰首直指敌舰。
5时47分,英舰再一次将航向调整为300°以对准敌舰。
5时52分,“胡德”号前主炮首先开火!“威尔士亲王”号紧接着开火。“胡德”号的炮弹落在“欧根亲王”号附近,而!“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则落在离“俾斯麦”号1000码以外的地方(约914.4米)。
5时54分,德国战舰“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停止规避,航向又转为200°,于是英舰与德舰形成一个夹角。这种形态对英舰来说有一定不利,不能全面发挥火力。
5时55分,“俾斯麦”号开始还击,也是第一次齐射,这次射击炮弹落在“胡德”号的前面。“胡德”号几次齐射都没有命中目标,“威尔士亲王”号偶有命中。而“俾斯麦”的第2次齐射在“胡德”号后溅起巨大的水柱,形成跨射。第三次齐射就准确地命中了“胡德”号。霍兰德中将意识到了这个不利局面,必须改变方向。
5时59分,英舰开始左转舵20°,以便发挥全部主炮威力。“胡德”和“威尔士亲王”号随即开始转动庞大的坚首。就在同时,“俾斯麦”号开始了新的一轮射击。第四次齐没有击中的,但是第五轮齐射从14100码(约12893米)的距离上准确地命中了“胡德”号。从“俾斯麦”号和“威尔士亲王”号上都看见,“胡德”号主桅下方升起了极高的火焰,随即战舰发生了剧烈爆炸,很快沉没了。
“胡德”号从开炮到沉没仅短短6分钟。包括霍兰在内的1419名船员仅3人生还。由于爆炸过于迅速,对于“俾斯麦”号到底击中了什么部位,没人知道。从中弹的位置和爆炸时间及威力,可以推测“俾斯麦”号第五次齐射的穿甲弹击穿了薄弱的甲板装甲,引爆了甲板下方的4英寸和15英寸火炮的弹药库,近100吨的无烟火药(注意是“火药”而不是炮弹)发生了剧烈爆炸,从当时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见“胡德”号上腾起了巨大的蘑菇状烟云,支持了这种观点。“胡德”号沉没的噩耗很快传到英国,英国举国震惊,海军官兵纷纷表示要为“胡德”报仇雪恨。因为,“胡德”号在英国海军乃至整个英国都象征着“荣誉”,有着极高的地位(这方面将在后文叙述),纪念一个出了4位海军上将的家族。
此时,腾出手脚来的“俾斯麦”号开始将火力全部转向“威尔士亲王”号。“威尔士亲王”号连连中弹,一共被命中7发,其中3发是有"俾斯麦"号击中的。
其中造成后果最严重的是6时03分的一发380mm炮弹击中“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杀死了绝大部分指挥人员,之中舰长里奇和几名下级官兵侥幸生还。此外,一发炮弹命中水上飞机起重机之后的后烟囱后部,另一发第俾斯麦发射的380炮弹命中271雷达天线的正下方。
6时05分下令转向70°,释放烟雾,全速脱离战场。德舰也不想恋战,没有追击。
后来的情况就不在细述,就是在英舰的不断跟踪和英机的不断骚扰之中,甚至还一度摆脱追踪。但是由于“威尔士亲王”号一发炮弹击穿油槽,使其给敌人的跟踪提供了方便,并使前部1000吨燃油遭到污染而无法使用,当时船速下降了2节。本来,英国人的飞机由于鱼雷威力不足以伤及“俾斯麦”的主装甲,只能产生扰乱和搜索作用。但是,5月26日的攻击中一发鱼雷竟击中了其舰艉,鱼雷的碎片将舵卡死,舵给卡死在左舷12度上。‘俾斯麦’陷入旋转之中,蛙人潜入浸入一半的后舱,希望修复方向舵,几千吨海水把他们赶了出来。船舱进水越来越多,使得军舰稍稍左倾。林德曼(船长)试图以螺旋桨来恢复平衡,但无济于事。由于舵卡在左舷12度上,那么船将向右转向,与当时实际航向吻合——西北方向,但是“俾斯麦”几能*轮机的机动控制勉强转向,所以这可能不是真正原因。有的资料里认为舵机舱舱壁单薄,海水漫入将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俾斯麦”号掉头朝逃跑的反方向行驶以避免迅速沉没(这个问题很困惑),毕竟这个方向非常危险,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一个更加紧迫的危险迫使它这样(当时U艇部队和布勒斯特的JG26联队都已出动支援)。不管怎么说这注定它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只能听天由命了。
5月27日,早上8点多,赶到的英国主力舰队开始对“俾斯麦”号开始了围攻。虽然身陷重围,但己坚持战斗3天3夜的德国水兵仍睁着充血的双眼坚持战斗着.“俾斯麦”号的舰长吕特晏斯向元首发出电报:“船已不堪操纵,我将战至最后一发炮弹”。元首回答他:“拿出你的勇气来,全德国人民与你同在!”
由于火炮射程上的不足,英舰在远距离上几乎摧毁了"俾斯麦"反抗能力.并且向其左舷拉近距离猛轰,“诺福克”号和“多塞特郡”号则同时向其右舷开火。上午10时经过2个小时的炮击,上层建筑已千疮百孔,成为一堆废墟“俾斯麦”号静静地飘,既不投降也不沉没。
在英国巡洋舰“多塞特郡”号发射的3枚鱼雷最后攻击后不久,上午10时36分,着载着吕特宴斯和1600名德军官兵戴着飘扬不屈的海军旗帜,在距布勒特斯450海里处沉入北海冰冷的波涛之中。
我看了那么多,忍不住说句话了,俾斯麦战舰原本是回港口的,然后被追来的飞机炸了转向陀 然后卡死 只能往右走 直接和皇家海军碰面, 被中了900多枚炮弹,几十颗鱼雷, 最终失去战斗力,然后船长下令弃船,德国人自己搞沉的。 英国人说是被一枚鱼雷炸沉的,后来被人考察后得知,当时被鱼雷炸的地方一点事没有,后来才承认是船上的人自行凿沉的, 水下的俾斯麦战舰没有面目全非 ,只是当时没战斗力了凿沉的, 不懂的人可以去看纪录片 别老是说被英军炸沉的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前往大西洋,企图截杀盟军的商船
。然而,它的企图被英国皇家海军发现,并遭到了英国皇家海军的舰只的围追堵截。但它
还取得了击沉“胡德”号(Hood)战列巡洋舰,重创“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
)战列舰的战绩,但最终还是寡不敌众,于5月27日被英国皇家海军击沉在距法国布勒斯
特港大约400海里的水域。
被盟国军检击沉。
“俾斯麦”号是由纳粹德国布洛姆福斯造船厂建造,以德国首相俾斯麦的名字命名的一艘战列舰,始建于1936年7月,1939年2月下水,1940年8月建成服役,是当时吨位最大的战列舰之一。
后来被可恶的英国佬给群殴了,且舰上的战士们已经几天没合眼了,连续几天浴血奋战,可到头来被人飞机炸,,英国人单挑赢不了,就搞偷袭,溅格
二战期间,德国战舰俾斯麦号被认为是当时最具杀伤力的海上死神,也是最安全的“永不沉没”号。然而它在正式服役不到两个星期后即沉入海中,关于它的沉没原因以及那场激烈的海战至今还吸引着很多人的好奇心。在俾斯麦号战舰沉入大西洋后的第61个年头,曾拍摄《泰坦尼克号》电影的詹姆斯·卡麦隆导演将使用先进的深海探测仪器,重新探访俾斯麦号,并最终解开它沉没的谜团。
那是1941年,正值二战,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战舰俾斯麦号——大多数军事专家都这么认为——从挪威的卑尔根港驶向远海时暴露了目标。英国当时最大的战舰胡德号加入了追击的行列,但却在随后发生的战斗中被俾斯麦号击沉。英国决意报复,派遣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随同100艘其它舰船向俾斯麦号进发。近2,000英里的追击后,舰队在法国布雷斯特以西400英里处赶上了它。俾斯麦号在强大的炮火攻击下沉入海底,只有一百名海员获救。“我希望战争永远消失,”一位在英军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德国老兵曾经感慨地说,“对我来讲,俾斯麦号就是死神的象征。”61年后,几位幸存下来的二战老兵又聚在一起。是时间,使他们化敌为友。提起当年的那段往事,这些髦耋老人唏嘘不已。
“俾斯麦号是当时最先进的船。第一次登上俾斯麦号的时候,我想,这艘船绝对安全。没有人相信它会沉没。”俾斯麦号在德国汉堡秘密建成,于1939年下水。它是希特勒极度自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它的身长达830英尺(约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而且还要宽出30英尺(约9米)。它的装甲极厚,重量几乎是泰坦尼克号的两倍。尽管块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俾斯麦号的航速可达32节(时速59.2公里)。每个炮管口径15英寸,重25万磅,能摧毁15英里以外的船只。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33厘米),可以抵御鱼雷和最大口径炮弹的袭击。当时德国海军赋予俾斯麦号的任务是,搜寻并摧毁向英国运送食物和补给的北大西洋护航舰队,以迫使英国投降。
1941年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相遇。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首先开火,俾斯麦号进行还击。胡德号的弹药库中弹,船尾被炸开并因此沉没。船上1415人中只有3人幸存。随后威尔士亲王号也受到重创而被迫撤退。“小时候我们就接受了这样的教育,说英国人是我们的敌人。虽然我没见过他们。胡德号沉没的时候,我们的船上欢声雷动。看着那些飘在大洋中的海员,不知他们有多少人能幸存下来。但是我们中不少人都意识到,他们像我们一样,也是人。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就成了我们的敌人。”
那个早上,俾斯麦号上的卡尔和沃尔特和其他德国海军士兵感到了胜利的喜悦。他们炸沉了强大的胡德号,重创了威尔士亲王号。他们是祖国的英雄,俾斯麦号是不可战胜的。胡德号沉没的消息在英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胡德号几乎就是友爱之船,它是皇家海军的象征。这象征轻而易举就被摧毁,无疑在关键时刻对英国人的士气造成了致命的打击。首相邱吉尔深思熟虑之后,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准备将它摧毁。
1941年5月26日,俾斯麦号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它在狂暴的海洋中穿行,目标是法国海岸的安全地点。但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5架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方向舵,俾斯麦号兜起了圈子。英军舰队围拢过来,准备实施摧毁。“我当时在无线电室,听说许多战舰开过来,我们陷入了包围之中。”1941年5月27日清晨,俾斯麦号上的德国水兵准备迎战。
8点47分,英军海军上将约翰·托维命令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三艘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海员中穿过。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2,876发炮弹。俾斯麦号上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却依然在海面上挣扎。托维命令多塞特郡号巡洋舰发射鱼雷。他们共发射了3颗,5分钟后即上午10点40分,俾斯麦号坠入了深渊。
61年后的2002年5月27号上午10点40分,科学探险小队乘坐凯尔迪什号俄罗斯海洋研究船来到了沉船地点。詹姆斯·柯麦隆率领的这支小队共有32人,由科学家、历史学家以及俾斯麦号幸存者组成。凯尔迪什号携带了两个深潜器:“和平1号”和“和平2号”,它们都可以潜入两万英尺(约6100米)的深水。
在来到德国基尔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一年的准备。5天前,和当年的俾斯麦号一样,探险队乘坐研究船,沿基尔运河航行。5月28日凌晨5点45分,探险小队的两架载人探测器开始向着3英里深的海底自由下落。下降过程需要花上3个小时,自由下落16,000英尺,才能抵达海底。当年,同样的旅程,俾斯麦号只花了10分钟。在浮力和水压的作用下,俾斯麦号船尾断裂脱落,船体俯冲而下,像一颗35,000吨重的钢铁炮弹,径直冲向海洋深处。
俾斯麦号在海底撞出一个大坑,残渣碎屑四处纷飞,形成了巨大的烟云。它撞上了海底火山的侧面,并沿着山体下滑,在海底的湿泥中拖出一道深槽。船体推挤着前方的海床,以排山倒海之势一头扎入海泥之中,沿斜坡下滑了三分之二英里。强大的海流撕落了这艘旗舰的船桥。在船体的猛推下它翻了个身,倒立起来,就像一幢4层楼高的建筑从天而降。
詹姆斯小组根据建造设计图制作了俾斯麦号每处甲板的详细图表。德国老兵卡尔的岗位在秘密通信室:“我每天的任务就是对来自外面的任何通信和情报进行分析,书写海军总部和总指挥之间的基本通信。副官的舱室在隔壁,他会口述命令和其它信息让我处理。比如希特勒5月15日登船的时候,他就告诉我希特勒将在何时、何处登船。下面的事情我们一点都不知道。我们都很天真,从来不问,他们也从来不告诉我们。”
俾斯麦号上装备了4座口径15英寸的巨炮,由于它们完全靠重力固定,因此当战舰倾覆的时候它们沉入了海底。每座炮的长度都超过了100英尺,重量约为1,900吨。如今,舰炮沉默了,炮管成了海葵的家,防空炮仍然直指天空。
潜水器来到了位于船尾的机库。俾斯麦号上有4架阿拉朵-196型水上飞机,可以借助弹射器起飞。但打开机库的门,里面只剩飞机残骸。在大海战的前一天晚上,舰长曾想把尽可能多的情况和报告通过水上飞机送回基地,船上的人也都把便条或信件交给飞行员,希望带给自己所爱的人。可是起飞弹射器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故障。所以最后飞行员也没有离开。海战中,机库被直接击中。
潜水小组也看到了位于舰尾最末端的巨炮。在俾斯麦号的最后时刻,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就曾躲在它的后面。潜水小组看到英国战舰发出的炮弹大多数击在左舷,所以这一侧的上层甲板受损严重,火焰剥掉了漆面。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好像是炮弹炸出来的洞。有一种穿甲弹重达一吨,飞行速度是音速的2.5倍。击中目标后,弹头刺穿装甲抛掷出致命的霰弹,并以亚音速抛出被称为“车轮”的装甲碎片。霰弹和碎片会进一步穿透内层的墙壁,释放出更为致命的霰弹。在约百分之一秒后,弹头在船体内部爆炸,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军和英军在当时都使用了同一类型的穿甲弹。但真的是英国人的炮火将它击沉的吗?据幸存的德国海员说,俾斯麦号是根据上面的命令自己炸沉的。他们更愿意相信,即使在最后的关头,也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
“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所有的人。舰长林德曼的话也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已准备好在黎明前做最后一战。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分析战斗痕迹,解开历时60多年的谜题。他们将对俾斯麦号进行彻底的损伤检查。在船首,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弹头被发现了。最初胡德号被俾斯麦号击沉时,威尔士亲王号也遭受重创,但在绝望的反击中,炮手给了俾斯麦号关键性的一击。炮弹从左至右穿透舰首,留下一个六英尺宽的豁口。虽然被击中的位置高于吃水线,可汹涌的风暴向俾斯麦号内部灌入了大量海水。另一发炮弹击中了侧舷装甲的下方,海水灌入一个锅炉室,使船体向左倾斜了9度。这样的损伤使得当时的舰长林德曼无法再全速前进,这最终决定了俾斯麦号的命运。
在尾舵的机房里,他们又找到了一个扭转历史的鱼雷弹洞。当时的英国飞行员中有很多之前并没有开过旗鱼飞机,也没有战斗经验。当时天很黑,天气也非常恶劣,他们用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俾斯麦号,随即从左右两舷展开攻击。他们驾着又旧又慢的飞机在俾斯麦号上空飞行,对抗着防空炮火织成的密集的火力网,竭尽全力组织进攻。一次次贴着海面逼近,紧挨着甲板拉起来,穿过防空火力网,升入云层。他们尽一切可能使鱼雷攻击船体的侧面,如此无畏的攻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罕见。
俾斯麦号成功地躲了无数的鱼雷,只有一枚除外。这唯一的一枚鱼雷居然命中了右舷的方向舵,使俾斯麦号只能在原地打转。这是致命的一击。船员尽最大努力想进行修复,可咆哮的海水一涌而入,把他们推了回来,甚至根本无法了解损伤情况。俾斯麦号的指挥官卢金斯当即拍发了一封简短的电报给德国海军指挥部:“战舰无法再移动,我们将战斗到最后,元首万岁。”这突然的消息震惊了船员和船上的无线电通讯员。电报内容在船员间迅速传播。凌晨,舰长林德曼宣布船员可以到储备库里随意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他的话就像宣布了死刑。船员们在黎明前已准备好最后一战。
破晓后,英国海军上将托维首先命令在27,000码外向俾斯麦号开火。然后他不断靠近,直到把距离拉近到3,000码。在这样的距离炮弹几乎是平射的。它们洞穿了炮塔,凿开了上层结构的装甲。显然他们要报复德国人对胡德号所做的一切。托维下令让乔治五世号尽可能靠近俾斯麦号,这样他就可以透过望远镜看到巨大的战舰遭受炮火轰击的场面。
英国炮手的主攻目标是船桥,他们想摧毁战舰的大脑。炮火指挥官施奈德曾在指挥塔内对四门主炮发号施令。但上午9点02分,罗德尼号一发16英寸的炮弹直接命中指挥塔,撕开了甲板,炸开了14英寸厚的装甲防护门。施奈德和其他指挥官立即丧命,俾斯麦号上的火炮就此失控。在英国舰队向俾斯麦号发射的2,876枚炮弹中,有七百多发是可以穿透装甲的14或16英寸炮弹。下潜小组惊讶地发现,在战舰的装甲带上只有4个穿透孔。这意味着七百发炮弹中只有4发穿透。如果是这样,沉船应该另有原因。多塞特郡号上的英国船员声称,在俾斯麦号沉没前几分钟,他们有3发鱼雷击中目标。会是鱼雷吗?
要找到鱼雷弹孔,下潜小组必须检查更下层的船体,但遗憾地是,下层船体出现了很长的裂缝,推测是在降落到海底时受冲击而迸裂的。鱼雷的痕迹已经无从辨别。经过严密的考察和取证,下潜小组发现的所有证据都支持了德国人的说法。虽然英国海军上将托维不断要求拉近和俾斯麦号的距离,直到火炮能够成零角度平射,但由于弹道过平,无法形成致命伤,炮弹也由于水的阻力而无法击中下层船体。炮弹炸毁了船桥,杀死了船员,但没有破坏船体的核心,并未使它沉没,只是在不断的折磨它。为了拯救自己逃出狂轰滥炸,船员们凿沉了自己的船。
当时俾斯麦号的水手卡尔、沃尔特和海因茨知道,他们必须弃船。人们慌张地拥挤着,来到左舷的甲板上。“我跑到左舷甲板上的时候,到处都是火焰和受伤的人。”海因茨在这里遇到他的一个朋友,腿被炸飞了。那个人跟他要最后一支烟,他递过去了,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幕。海因茨继续向船尾跑去,和其他20几个幸存者一起穿上救生衣,然后他喊了最后一句口号:德国人民和祖国万岁,随后他们就从甲板上滑进了水里。最初大家都围在他的身边,然后就各自散开了。就像海面上起起伏伏的木塞子。一千多人在冰冷的海水中丧生。
“在英国战舰多塞特郡号上,我们明白了,他们也可以成为我们的朋友。我们得到了最好的待遇,那是你对待朋友,而不是敌人的方式。我们再次向那些失去生命的,那些永远无法回家的人们致敬。60多年来,他们的灵魂沉积在深深的海底,在这里的宁静中安息。战友们,你们没有被忘却,我们会记住你们,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伟大的战舰逝去了,更可怕的武器取代了它们。俾斯麦号现在成为了海洋动物的家园,静静地守卫着海底世界。对于这个世界曾经发生的疯狂,它将时刻提醒人们不要忘记。

英国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有哪些介绍

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资料已经有人介绍了,我来介绍一下威尔士亲王号的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上校。
威尔士亲王号第二任舰长约翰·卡罗尔·里奇(任期:1941年2月15日——1941年7月8日)
外文名:John.Catterall.Leach
生 卒:1894年9月1日——1941年12月10日
国 籍:英国
生 卒:
1894年9月1日,里奇出生于英国
1912年1月15日,里奇加入英国皇家海军
1914年5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尉
1914年12月30日,里奇晋升海军中尉
1915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上尉
1923年12月15日,里奇晋升海军少校
1928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中校
1933年12月31日,里奇晋升海军上校
1940年2月15日,约翰·里奇取代路易斯·汉密尔顿,担任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的第三任舰长。1941年5月24日,在与俾斯麦号的战斗中,一发来自俾斯麦号的15英吋穿甲弹击穿了威尔士亲王号的舰桥。这发炮弹虽然没有爆炸,但是整个舰岛部分只有里奇上校与一名信号员完好无损。威尔士亲王号被接连命中,一半以上的主炮卡壳无法开火。里奇上校不得已只能下令撤退。随后威尔士亲王又跟踪俾斯麦号,直到俾斯麦号失踪后,因为燃料不足而返航。
事后,英国海军大臣庞德认为约翰·里奇在胡德号沉沉后下令撤退是失职行为,要把他送到军事法庭。但是约翰·托维声称:如果里奇受审,他将辞职并陪同出庭,此事不了了之。因为里奇的决定并无不妥,在当时情况下,倘若威尔士亲王号坚持与俾斯麦号战斗,非但不能拦截俾斯麦号,而且丹麦海峡会多一条残骸。
1941年8月1日,约翰·里奇重返威尔士亲王号。1941年8月4日下午,威尔士亲王号执行一个绝密任务,她将运载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及第一海务大臣、总参谋长、空军副参谋长,还有外交部和国防部有关人员等一行人前往美国,会晤美国总统罗斯福。并于10日在其后甲板上签订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的下半年,日本南侵东南亚的局势日益危险,作为遏止日本南下的威慑力量,也根据大西洋宪章的要求,英国派出了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无敌号航空母舰以及4艘驱逐舰组成的Z舰队,在远东舰队司令汤姆·菲利普斯海军中将(注:菲利普斯待考海军上将,没有正式晋升)的率领下开赴远东,但“无敌”号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Z舰队。
12月4日,舰队抵达新加坡。12月8日(新加坡时间),日本登陆舰队准备在马来半岛登陆。当得知日军登陆的消息后,远东舰队司令菲利普斯中将决定由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Z舰队截击日本登陆部队。12月9日,Z舰队被日机发现。10日中午,日本排出航空兵攻击Z舰队,反击号先被击沉,随后日机集中攻击威尔士亲王号 。约翰·里奇上校与菲利普斯中将在舰桥竭力指挥作战,但是威尔士亲王号先后被7发鱼雷命中,于14时20分沉没,汤姆·菲利普斯中将与约翰·里奇上校殉舰。Z舰队最终全军覆没。英国首相丘吉尔接报后哀叹:这是对他“一生中最沉重和最痛苦的打击”
这个程序没有发布图片的功能,您可以上百度直接搜“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舰长”就可以搜出威尔士亲王号历任舰长的资料了。当然了,其他四艘KGV级也可以搜出舰长,输入方式同上“XXX号战列舰舰长”

二战德国这艘打不死的巡洋舰,有如神助,被核弹炸都没沉没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水牛,无授权禁转! 海军爱好者们都知道在二战期间日本有一艘臭名昭著的祥瑞舰「 ”雪风”,运气好到爆,它护航的各种头号大佬主力舰从航母到战列舰,都被它送葬到大洋底下喂鱼去了,自己却安然无恙地活到战后。在大洋彼岸的二战德国也有一艘同样类型的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运气也是一直有上帝保佑,和它一起的其他战友都去海底报到了,只有它顽强地幸存到战后。 (图片说明:坚盔厚甲的欧根亲王巡洋舰) 1938年一艘重巡洋舰在德国下水,1940年建成,标准排水量14247吨,主炮火力203毫米火炮,续航能力:6500海里。军舰被命名为欧根亲王号。开始了它在二战中的传奇经历。 1941年5月,欧根亲王号随同著名的俾斯麦号战列舰远征北大西洋。一开始这两货似乎运气不错。5月23日,丹麦海峡的战役打响,英国皇家海军的经典战舰胡德号被击沉,威尔士亲王号被击伤从战场上溜走。欧根亲王在战斗中极力发泄自己的火力,并且本身毫发无损。俾斯麦号就受了点轻伤。开局不错的战斗场面其实暴露了德舰的意图,他们想进入大西洋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鉴于此种情况,5月24日俾斯麦号尽量拖着英国舰队主力,掩护欧根亲王号进入大西洋进行破交战。很快祥瑞舰的效应发生了,得罪了英国佬,把他们心爱的宝贝战舰胡德号玩没了,怎么能放过这两德国鬼子?俾斯麦号被40多艘英国军舰群殴以后迅速地被送去给海神当祭品了。而欧根亲王号在大西洋无所事事地玩到5月29日才返回布雷斯特港口,期间一直没碰见敌人。 (图片说明:出征大西洋,有事前面那艘大哥俾斯麦号替欧根亲王挡着,亲王自己溜了) 1941年夏季,希特勒凭借他那所谓的直觉认为盟国会在挪威登陆,而他的直觉一向很准。因此元首要求德国军舰返回挪威峡湾。至于航线,希特勒建议穿越英吉利海峡。元首一直威胁要把无用大型水面舰艇全部拆掉回收大炮,海军水手全部上岸转为陆军服役。在这种压力下,德国海军元帅雷德尔和同僚们制定了地狱三头犬计划。这个计划在1942年2月被执行。欧根亲王号,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泽瑙号战列巡洋舰三舰作为主力舰协同一些驱逐舰和鱼雷艇小军舰出发返回德国海域。天气掩护了德国人,出发初期保密工作做地好,没被英国人发现。2月12日早上,两架英国飞机发现了壮观的一幕:大海上长长的德国舰队正在前进。德国人以为运气到头了,结果半天没发生任何事。英国人谁也不相信侦察机的报告,没人胆敢走英吉利海峡这条绝路。到了多佛海峡,海岸炮兵连终于发现不对劲了,攻击开始了。英国飞机,小舰艇没完没了地开始袭击德军。由于德军的严密高射炮火准备外加德国空军的掩护,英国人没有任何机会得手。到了12日晚6点,天快黑了,绝望的英国人用飞机在航线上不停地布下水雷。终于,祥瑞舰又开始走运了。沙恩霍斯特号与格奈泽瑙号战列巡洋舰先后触雷受伤,航速慢了下来。欧根亲王号全身而退。幸好有惊无险,所有主力舰最终都安全返回德国水域。事后伦敦新闻报纸愤怒的评论:在西班牙无敌舰队失败的地方,德国舰队取得了成功,……自17世纪以来,英国还不曾有如此羞辱的事在自己的领海内发生!那两艘触雷的战列巡洋舰在这次行动以后都被盟国干掉了,欧根亲王啥事都没有。 (图片说明:突破英吉利海峡行动,旁边有战友挡子弹,头上有飞机罩着,咱欧根亲王不怕) 1942年3月,一艘英国潜艇在挪威海湾击伤了欧根亲王号,命中了两颗鱼雷。德国军舰运气太好了,鱼雷只是把舰尾打断了,人员才阵亡5人,28人受伤。匆忙料理完伤亡人员后事以后,4月,德国人自己搞了一个人工舵,把船尾切短。5月,德国鬼子犹如天佑神助一般靠自身防空火力和追杀过来的英国轰炸机一边周旋一边返回德国基尔港进行大修,这次行动又一次毫无伤亡。 1944年秋天,苏联红军开始大反攻。德国水面舰艇开始在但泽湾和基尔港口之间来回撤退德国侨民和陆军。欧根亲王号开到距离前线很近的地方用炮火阻击红军的前进,这次它惹了大祸。欧根亲王号和一艘德国轻巡洋舰碰撞,几乎把对方切成两半。轻巡洋舰救回以后当场报废,而欧根亲王号返回港口修理了仅仅两周就恢复了原样又上前线服役了。 (图片说明:不就是把前面那个小弟给切了两半嘛,咱欧根亲王没事) 1945年,欧根亲王号在丹麦哥本哈根向盟国投降,此时它的战友不是变成废铁躺在自家港口,要不就是去海底和元首一起陪葬了。随后这艘德国舰艇被抽签编入美国海军服役。大多数人以为这艘军舰的传奇就到此结束了,并不是如此。 (图片说明:比基尼岛核试验的舰队) 次年,美国人把欧根亲王号从欧洲硬是拖到亚洲太平洋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附近。它被编入靶舰的队伍参加核试验。7月1日,一架轰炸机投下一颗核弹。炸弹在上空爆炸。舰队中的一些军舰开始沉没。上帝再次垂青欧根亲王号,呆在核爆中心的它只受了点轻伤,继续在水面上悠哉漂浮。 (图片说明:不就是挨了两个原子弹吗?咱欧根亲王没事!核试验以后还是沉不了被拖轮拖到某个地方闲置) 7月25日,美国佬又炸了一次,这次核爆被设定在水下,其他船只在这次实验中纷纷沉没。但是欧根亲王号仍然活着,看起来也没有受伤。终于美军放弃了第三次核爆。由于军舰本身被污染了核辐射没人敢靠近,这艘德国军舰就一直停放在那里。 (图片说明:咱欧根亲王终于挂了,哥玩腻了,退出江湖,沉没在太平洋海底的欧根亲王残骸) 征战四方,经历数次敌军鱼雷和大炮,敌机炸弹乃至终结一切的核弹都不沉没。1946年12月,也许是厌倦了这种人生。在一次飓风以后欧根亲王号沉没。这艘第三帝国的巡洋舰就此谢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参考资料:《远海之战》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如何被击沉的?

将英国著名战舰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击沉的罪魁祸首就是德国的脾斯麦号战列舰。脾斯麦号战列舰曾是德国制造的最大型战列舰,是第三帝国的骄傲。50000吨的满载排水量和8门381毫米舰炮的强悍火力使的脾斯麦号战列舰有着傲视群雄的能力。自从1939年脾斯麦号下水后,它就成为了欧洲各个海权强国的关注对象。1941年5月,莱茵演习行动开启,脾斯麦号战列舰带领着欧根亲王号重型巡洋舰突入的大西洋,压制盟军海上运输。获取情报之后,英军便派出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与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进行围追堵截。
5月24日的丹麦海峡,英国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和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组成的截击舰队与德军编队发生接触,一场恶战由此展开……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建造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满载排水量48000吨,配备8门381毫米主炮,是当时英国最好、世界最强大的战舰之一。入役后,胡德号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象征与骄傲,多年以来屡屡作为展示英国国威的礼仪舰巡游世界各国。在英国海军士兵的心目中,她有着一个骄傲的昵称——全能的胡德(TheMightyHood)。在拦截德国舰队的这次任务中,坐镇胡德号的是英国海军中将兰斯洛特·霍兰。此外,编队中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拥有44000吨排水量和10门356毫米主炮,整体而言略占上风。
最开始,俾斯麦号上的德军指挥官君特·吕特晏斯海军上将对英国分舰队的存在一无所知,直到对方已经极为接近、战斗一触即发时,他才如梦方醒。德国人第一次察觉到敌舰队的踪迹是在5时25分,当时是欧根亲王号的声呐接收到了左舷方向传来的螺旋桨噪声,只比英国瞭望员看到德国舰队早5分钟。12分钟以后,德国瞭望员看到一个桅顶,并认为它属于一艘英国巡洋舰,几分钟后他们又看到距离第一个桅顶不远的另一个桅顶。这两艘船似乎在以与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相近的速度航行,不过吕特晏斯舰队的航向是220度,而敌舰的估计航向是240度。这些新来的家伙是巡洋舰吗?还是更大的舰船?
在胡德号上,瞭望员们瞪大了眼睛辨认德国军舰的细节。随着距离逐渐缩短,地平线上呈现出的桅杆和上层建筑的部分越来越多。不过和吕特晏斯不同的是,英国指挥官们毫不怀疑正在逼近的对方舰船的身份。
一发现德国舰队,霍兰就下令将航向从240度改为280度,让他的舰队直冲敌舰队而去。这使英国舰队的轮廓变得尽可能的小,从而增加敌人的命中难度。等到距离拉得足够近,霍兰将会让他的舰队转向,使所有主炮都能开火。届时英国军舰将会作为更大的目标呈现在敌人面前,但另一方面,胡德号甲板装甲薄弱的缺点在距离缩短后将会被很大程度掩盖。此时,吕特晏斯想避免战斗,因此将自己的航向从220度改成265度。
在这一阶段,双方都犯了错误。霍兰以为德国分舰队中的第一艘船才是最危险的敌人——俾斯麦号。不过,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舰员们正确识别出两艘德国军舰的身份,但霍兰还是把攻击的矛头指向欧根亲王号。
德国人这边还在为识别敌舰伤脑筋,因为以大角度接近的它们呈现出难以辨识的轮廓。例如,在欧根亲王号的射击控制中心,雅斯佩尔(Jasper)中校认为这两艘敌舰都是巡洋舰。
主炮开火的时间正在快速逼近。此时,霍兰的舰队是在迎风航行,舰首激起的水沫不断被海风吹到前部炮塔测距仪的镜头上。如此一来,所有的炮火都不得不依靠主射击指挥仪上性能较差的测距仪来引导。这是一个令人恼火的情况,鉴于敌人的炮火可能会非常准确,这就更令人担忧了。威尔士亲王号舰炮的已知问题也带来不确定性。制造商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民间技术人员不得不守在炮位附近,准备解决战斗中可能发生的任何技术问题。
对英国军舰而言,她们的接敌航线和阵型也很不利。因为霍兰一心想尽快接近敌人,这就意味着从德方瞄准具中观察,这两艘船相互之间挨得比较近。因此德国人可以比较轻松地改换射击目标,不必浪费太多时间就能测准距离和方向。
留在胡德号舰桥之上,信号员特德·布里格斯坚定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任务上。我的情绪混杂了期待、狂热的兴奋和恐惧,他回忆说。我相信船上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俾斯麦’和‘欧根亲王’根本对付不了我们强大的‘胡德’。
时间是5时53分,胡德号的速度是28节,司令舰桥楼下的水兵报告: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霍兰打算发起战斗的程度。舰队司令再一次用他的望远镜看了看德国舰队,然后说:执行!
开火,克尔舰长下令。
一秒钟以后,舰桥里响起第一枪炮长的口令:放!
胡德号的前主炮用一声巨响发了言,线状无烟火药造成的巨大黑色烟云扫过舰桥,4发各重800多千克的弹丸开始了飞向预定目标的23000米航程。
胡德号主炮开火,威尔士亲王号的主炮几乎是紧跟着射击,德国人的所有疑虑都烟消云散。炮口的巨大火光和超长的射击距离足以说明问题。真该死!在欧根亲王号上,意识到自己错误的雅斯佩尔大叫。任何巡洋舰上都不会装那种炮。它们是战列舰。
但是,吕特晏斯犹豫不决,俾斯麦号的舰炮保持着沉默。时间一秒一秒过去,那一刻仿佛永远不会结束。舰桥里一片寂静,只听得到船头劈波斩浪的哗哗水声和桅杆与张线间或尖利、或低沉的风声。炮弹掠过我们头顶时,当时守在损管中心里,通过一个进风口听到炮弹呼啸的轮机兵约瑟夫·施塔茨(JosefStatz)回忆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声音就像鞭子一样抽得我全身发抖。那是一种无法形容的声音。
落在欧根亲王号周围的炮弹激起的水柱清楚地证明,胡德号的炮火准头不差。不久威尔士亲王号的炮弹接踵而至,落点也离俾斯麦号很近。随着水柱塌落,炮弹爆炸的声音传到了德国士兵们的耳朵里。
此时此刻,英国军舰射击时的轰鸣追上炮弹,响彻德国舰队上空。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英国人的炮口又冒出新的火光。吕特晏斯还在犹豫。他曾经下过命令,要避免与敌主力军舰的一切接触。但此时他却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与两艘英国战列舰或战列巡洋舰的战斗。他该战斗还是该逃跑呢?
此时,霍兰为让尾炮塔也能开火,已经左转了20度,因此德国人更容易看清英国军舰的轮廓了。烟囱和上层建筑清晰可见,任何残存的不确定性都被打消。德国人不再犹豫:那就是胡德号。很快,他们对另一艘战列舰也进行了足以确定其身份的细致观察。德国人相信她是英王乔治五世号,那艘外观与威尔士亲王号几乎完全一致的姐妹舰。英军的炮弹在舰队周围纷纷落下时,吕特晏斯还是拿不定主意。他的两艘军舰都比威尔士亲王号快,但要甩掉胡德号就比较困难。如果他选择逃跑,那么俾斯麦号就只有四门主炮可以开火,而敌人却能够使用10门主炮,至少在威尔士亲王号尚处于射程内时是如此。逃跑并不是特别有利。但另一种选择就更好吗?吕特晏斯有胆量对抗皇家海军两艘最强大的战舰吗?
胡德号的前主炮喷吐火舌,进行第六次齐射,吕特晏斯突然下定决心。开火,他对舰长林德曼说,随后又命令将航向从265度改为200度。
在胡德号上,一等水兵蒂尔伯恩下士看见橙色的火光冲出俾斯麦号的前主炮。他自己操作的舰炮是在左舷,但他仍然能看到那艘德国战列舰深色的身影,以及被炮风吹出的一团巨大黑色烟云。英德两国最大的战舰终于正式开始交手了。
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都朝着胡德号倾泻火力,很快,那艘战列巡洋舰就被近得令人不安的炮弹落点上腾起的白色水柱包围了。
我记得自己怀着恐惧与沉迷参半的心情目睹‘俾斯麦’的炮口喷出四颗闪亮的星星,特德·布里格斯写道,并意识到它们就是瞄准我们的炮弹。
很快,校射平台上有人喊道:我们打错了船。‘俾斯麦’号是右边那条,不是左边那条!霍兰克制住了自己,没有因为这个消息而慌乱。把火力转移到右边的目标,他用平静的语气说道。但由于命令从指挥官传递到炮手需要经过很多环节,而胡德号不久就被击中,这条命令没有及时执行。在威尔士亲王号上,起初的误会已经被纠正,她正在对准俾斯麦号射击。第六次齐射的落点覆盖了目标,舰员判断敌战列舰至少被一发炮弹命中。
但是,最先遭受严重损伤的是胡德号。布里格斯感觉到船抖了一下,而遮蔽甲板上的蒂尔伯恩下士和另几个炮手刚接到去灭火的命令,一些弹药就开始爆炸。因此,这些炮手们不得不卧倒在甲板上躲避。紧接着,胡德号再度中弹,这次是欧根亲王号发射的一发炮弹击中前桅楼,但没有爆炸。不过炮弹动能产生的冲击波将许多水兵从桅杆震落到下面的甲板上。有些人在落地前就已经死了。已经卧倒的蒂尔伯恩感觉自己的腿遭到重重一击,回头一看才惊恐地发现,自己被一具残缺不全的尸体砸中了。
另一具尸体落在罗经观测台外面的露天甲板上。克尔中校命令候补少尉比尔·邓达斯(BillDundas)看看那人是谁。邓达斯透过窗户瞄了一眼,面色顿时变得刷白。他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长官,是个尉官,但我看不出是谁。他没有手,而且……没有脸。
此时是6时。在胡德号上,霍兰下令:全队左转20度。双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16000米左右。为避免舰尾的炮塔被上层建筑遮挡无法开火,胡德号必须采用与德国舰队平行的航向。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信号士官注意到旗舰桁端升起两面蓝色信号旗,表明霍兰已经下令向左转向20度。舰长利奇上校和他的幕僚欣然接受这个命令。前炮塔中的一门主炮发生了故障,但只要完成这个转向,后炮塔就能够开火,为利奇的舷侧齐射增加4门主炮。
胡德号开始转向时,俾斯麦号第五次齐射的炮弹可能已经飞到了空中。也许不管有没有这次转向,其中的一发炮弹都能击中这艘战列巡洋舰,但是正因为胡德号做了转向,一发炮弹击穿了她的侧面装甲。
我没有听到任何爆炸声,布里格斯回忆说,但他确实被冲击波震倒在甲板上。他亲眼看见舰桥两侧像焊炬一样炽烈而壮观的火焰直冲云霄。
我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这发致命的炮弹究竟命中了胡德号的什么位置,但随之而来的爆炸似乎引燃了舰尾102毫米副炮的发射药库。线状无烟火药开始爆燃时,几乎立刻产生极高的气压,冲垮了附近的舱壁并涌入相邻隔舱。火焰一路蔓延到轮机舱,顺着通风系统转头向上,形成一条冲天而起的巨大火舌。同样的火焰还向舰尾冲去,到达X炮塔下方存储着近50吨发射药的弹药库。这个弹药库被引爆时,侧面装甲被炸开一个15米宽的大洞,站在威尔士亲王号上一门高射炮旁边的舢板军士弗伦奇(French)亲眼看到胡德号的X炮塔被炸飞。一眨眼的功夫,火焰就蔓延到Y炮塔,从两个舰尾炮塔到前轮机舱的一段70米长的舰体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整艘军舰断成两截。
虽然有好几千人参加了这场战斗,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目睹了这场爆炸,而且他们的体验各不相同。利奇上校形容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喷灯。另一些观察者则认为它是一团红白色的闪光,形状像个漏斗,像一束红色的亚洲大黄或一条由火焰组成的、长长的淡红色舌头。
虽然爆炸的火焰纵穿全舰,瞬间杀死了所有挡在其行进路线上的人,但胡德号司令舰桥上的军官们还是过了几秒才意识到战斗已经结束。罗经发生故障,值班军官平静地说道。
操作机构失灵,长官,舵手通过传声筒报告。
切换到应急操舵装置,舰长下令。
就在此时,整艘军舰开始向左侧倾,起初只有10度,接着就是20度、30度,舰桥上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她再也无法恢复平衡了。胡德号即将倾覆。
大家始终没有一点恐慌,布里格斯回忆道。没有人命令我们弃舰。根本没这个必要。
他奋力走向通往右舷露天桥楼的门,看见航海长约翰·沃兰德(JohnWarrand)中校挡住了自己的去路。沃兰德向旁边挪了一步,朝布里格斯和蔼地一笑,让他走了过去。这个笑容将永远铭刻在布里格斯的记忆中。
在遮蔽甲板上,蒂尔伯恩下士感觉到军舰在剧烈颤抖,看到舰桥和B炮塔之间燃起熊熊大火。他目睹自己的一个战友仰天倒下,死了。蒂尔伯恩的目光扫过甲板时,又看到另一个被弹片划开肚子的水兵正用怀疑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肠子掉在甲板上。这幅场景实在令人无法接受,蒂尔伯恩不得不蹒跚地走向舷边呕吐。他扒住舷边时,意识到海面不在他以往记忆中该在的位置。深色的浪涛正在快速向他接近。他好不容易在海浪涌上甲板之前丢掉自己的钢盔。接着蒂尔伯恩就到了水面以下,他试图往上游,却发现一根天线的电线缠住了自己的脚,正在将他向下拖拽。凭着事后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的镇定,蒂尔伯恩拔出小刀割断电线,不过在此过程中,他已经被拖到水下很深的地方了。
布里格斯在通往露天桥楼的门口犹豫了一会。他瞥了一眼舰桥,看到霍兰坐在座椅里蜷缩成一团,顺从地接受了降临到所有人头上的厄运。这位吃了败仗的舰队司令是布里格斯在船上看到的最后一个人,随后他就被冰冷的海水包围,扯向冒着气泡的海洋深处。与此同时,比尔·邓达斯踩着倾斜的甲板,挣扎着爬到左舷的一个舷窗前。他成功地打碎了玻璃,刚爬出半个身子,海水就涌进船舱将他淹没。
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军官们快速发出一连串命令,以免与正在沉没的旗舰相撞。先前威尔士亲王号已经开始向左转向,但此时不得不操纵舵机急速右转。
在目睹胡德号毁灭的德国人眼里,这幅景象既壮观又恐怖。在海图室里,诺伊恩多夫(Neuendorff)少校听到施奈德高喊夹中!,就箭步冲到左舷的观察窗前。有人嚷嚷说胡德号着火了,片刻之后就发生了令人眩目的爆炸。诺伊恩多夫的助手和他站在一起:
起初我们什么都没看到,但稍后我们看到的景象在最狂野的想象中都不可能出现。胡德号突然断成两截,成千上万吨钢铁被抛向空中。一千多人死于非命。虽然距离还有18000米左右,但是胡德号上迸出的火球仍然像是触手可及。因为感觉实在太近,我忍不住闭上双眼,但是在一两秒钟之后,好奇心又促使我重新睁眼。我感觉就像身处飓风之中。我身上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爆炸的气浪。如果我能许一个愿望,那我只愿自己的孩子不会有这种体验。
射击指挥仪前的米伦海姆-雷希贝格在耳机里听到说话的人越来越多,最后都无法听清大家说出的单词了。显然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他把监视任务交给一个部下,自己跑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目睹的一切让他深深震惊:
我还在[将射击指挥仪]转向胡德号时,听到有人喊,她爆炸了!她——那只可能是胡德号!接下来看到的景象是我永生难忘的。起初我根本看不到胡德号;她所在的位置只有一根直冲云霄的黑色烟柱。渐渐地,在烟柱底部,我辨认出了这艘战列巡洋舰的船头,它向上翘起一定角度,这是这艘船已经断成两截的确凿证明。接着我看到了令我难以置信的事:她的前主炮冒出一道橙色的火光!虽然胡德号的战斗历程已经结束,但她还是打出了最后一次齐射。那艘船上的人令我深感敬佩。
胡德号的这最后一次齐射或许并非舰员有意而为。看起来更有可能是电击发系统发生某种短路,导致主炮进行了最后一次射击。另一种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是:米伦海姆-雷希贝格看到的其实根本不是炮口闪光,而是胡德号前部弹药库爆炸造成的火光。爆炸产生的火焰水平冲向舰首。在装甲甲板的约束下,它向前冲破一个又一个隔舱的舱壁,每一次都会被阻挡零点几秒时间。由此造成的延时使后部和前部弹药库的爆炸稍微错开了一点时间。这点时间足够让这位德国上尉挪到左舷的观察窗前看到爆炸。
在漆黑的水下奋力求生的布里格斯耳边回荡着金属断裂的刺耳噪声、涌向海面的汩汩气泡声和心脏在胸腔中搏动的声音。他试图游泳,但是沉没的胡德号造成的吸力将他不停地向下拽。他回忆道:
恐慌消失了。我意识到,这就是我的结局了。但我还不打算轻易放弃。我知道在我头顶上是罗经观测台的天花板,我必须设法绕开它。我成功地避免了被钢质立柱砸昏,但是我在逃生之路上还没有任何进展。吸力正在把我向下拉拽。每过一秒,我的耳鼓受到的压力都在增加,而恐慌又以最严重的程度回来了。我要死了。我疯狂地挣扎,想把自己弄到水面上去。但是我哪儿都没去成。虽然当时的感觉像是永恒,但其实我在水下的时间充其量也就是一分钟而已。我的肺感觉要爆炸了。我知道自己必须呼吸。我张开双唇,结果吞了满满一口海水。我的舌头都被顶到喉咙口了。我到不了水面了。我要死了。随着体力越来越弱,求生的意志也离我而去。挣扎又有什么用呢?恐慌的情绪开始淡去。我以前听人说过,淹死是种好死法。我不再努力向上游了。海水就像一个安宁的摇篮。我在它的摇晃中逐渐入睡。我根本做不了什么——晚安,妈妈。我现在就这么躺下了……我准备去见上帝了。就在我幸福地迎接死亡时,身下突然传来一阵冲击,把我像香槟酒瓶的软木塞一样弹射到水面上。我不会死了。我不会死了。我一边踩水,一边大口大口地呼吸着空气。我还活着。我还活着。
蒂尔伯恩下士和邓达斯候补少尉也被一股神秘的力量弹射到水面上,根据事后的推测,那力量可能来自一台爆炸的锅炉。他们在水面上挣扎时,看到胡德号的艏楼消失在水下,仿佛是池塘里的一件玩具。这艘战列巡洋舰的另两个部分——舯部和艉部——已经开始奔向海底。从沉没的军舰上发出的隆隆声和嘶嘶声逐渐淡去;火焰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瞬间熄灭。不久以后,胡德号曾在的位置就只剩下一团已经开始消散的黑云和一大片混杂着残骸碎片的黑色油污。
但是战斗还没有结束。威尔士亲王号的第六次齐射夹中俾斯麦号时,利奇舰长注意到这艘德国战列舰中弹了。他还有机会为英国扳回这一局。但是接下来,俾斯麦号瞄准威尔士亲王号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目标。一发炮弹撞进舰桥,然而利奇很走运,因为这是一发哑弹,它径直穿透舰桥,从威尔士亲王号的另一侧穿出,然后一头栽进水里。但是,38厘米炮弹即使没有爆炸,仍然能够带来浩劫。刚才利奇身边还围着一群尽职工作的下属。转瞬间,他就发现自己身处一片充满烟雾、尖叫、鲜血和断肢残臂的屠场。这位晕头转向的上校挣扎着站稳脚跟时,看见只有信号军士还站在自己身旁。其他所有人都倒在地上,除一人外全部身亡。
这还仅仅是开始。炮弹一发接一发地命中这艘英国战列舰。雷达系统和光学仪器都被打坏,一些小艇和船舱也被摧毁。一架海象式飞机刚要起飞引导炮火,就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机组成员不得不迅速弃机。威尔士亲王号也进行还击,但她的好几门主炮都出了故障。虽然民间技术人员付出很大努力,但舰炮出问题的速度超过了他们的修理能力。最终利奇下达撤退的命令。如果这场不公平的对决继续下去,结果显然不会对他有利。此时更明智的做法是挽救他的军舰。
交战双方的距离迅速拉大,最后在这片海域只剩下了残骸、油污和三个人。其中两个人是蒂尔伯恩和邓达斯。第三个是特德·布里格斯。他在胡德号上服役的童年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并将在他的余生中一直萦绕心头。

“有多少计划、希望和努力都随这两艘战舰沉入了大海。”这句话说的两艘战舰被击沉于?年?月?日??

皇家海军的“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去了”
有多少努力、希望和计划都随这两艘战舰沉入了大海———温斯顿·丘吉尔
1941年12月8日黄昏时分,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整天的章宜海军基地也逐渐平静下来。威尔士亲王号静静地滑出了泊位驶出了柔佛海峡,随后是反击号和四艘驱逐舰。反击号甲板上坦南特舰长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去了”,水兵们随即高声欢呼起来。
1941年的日不落帝国已面目全非,但当年大部分时间中帝国的远东属地狮城新加坡仍然沉静在马六甲海峡的宁静之中。城市宽阔的两旁分列着棕榈树的街道,如同其富丽堂皇的政府建筑物一样,无处不体现着典雅和宁静的帝国情调,只是帝国已无更多余力顾及这块属地了。
下半年,德军转向东线进攻苏联,大英帝国本土所受的压力已逐渐减少,同时日本帝国战车南下太平洋的意图日趋明显。8月在大西洋宪章会议上,丘吉尔决定在远东承担更多的义务,并向罗斯福保证将派出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的、高级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特混舰队前往新加坡,以瓦解日本海军的活动。随后,丘吉尔不顾海军部的反对,派遣无敌号航母、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反击号战列巡洋舰和护航舰只奔赴远东。这一舰队的主要是承担战略威慑任务,警告日本不要在南太平洋轻举妄动。11月初,无敌号航母在西印度群岛触礁,无法加入新远东舰队了。12月4日,威尔士亲王号、反击号和4艘驱逐舰组成的新远东舰队(也称Z舰队)达到新加坡,舰队司令是菲利普斯中将。
日军的实际目标是盛产石油的荷属东印度群岛(现印尼中部),袭击珍珠港也只是防止美舰队干涉的战略支援任务。为取得荷属东印度,必需要经过英属的马来半岛。
12月8日,晴
新加坡时间凌晨1时45分,入侵舰队的南路5千多名日军在4艘驱逐舰交叉火力的掩护下首先在马来半岛中路哥打巴鲁登陆。这时4500海里以外的珍珠港以北,突袭机群正在准备起飞。两个小时后,日本登陆部队击退了哥打巴鲁的守军,控制了日本新帝国的第一个滩头堡,珍珠港的突袭机群也飞临美太平洋舰队上空。其后,入侵舰队在宋卡和北大年登陆成功。各登陆部队上岸后,迅速抢占附近的机场。天明之后,从西贡起飞的日军航空兵对马来半岛尚未被日军占领的机场和新加坡航空基地进行多次空袭。皇家空军的飞机已损失殆尽。
中午,菲利普斯中将在威尔士亲王号闷热的作战室中跺着步,他意识到Z舰队的战略威慑任务已不复存在了,尽管号称“小拿破仑”的菲利普斯中将的一个强烈的信念是“轰炸机不是战列舰的对手”,但Z舰队也不能在港口中等着敌人空袭。他简述了其作战计划:黄昏时启航,摧毁宋卡的入侵滩头堡。
黄昏,太阳已从新加坡这座帝国城市后面慢慢滑落,忙碌了一天的章宜海军基地终于平静下来。17时30分,威尔士亲王号缓缓收起了锚链,与反击号一起在伊莱科特拉号、快速号、特内多斯号和吸血鬼号4艘驱逐舰的护卫下静静驶出柔佛海峡。舰桥上菲利普斯中将第一次对将要进行的使命流露出一丝不安,因为对于Z舰队将要走何方,他也没有明确的把握。但这种不安并没有传到水兵中间。当反击号舰长坦南特大声地宣布“我们要出去自找麻烦”的时候,水兵们高声欢呼起来。
12月9日, 阴有小雨
下午3时,Z舰队被日潜艇伊-65发现了。随后,几乎象6个月前皇家海军追踪德舰俾斯麦号一样,一场大规模的海、空搜索开始了,只是这次威尔士亲王号从猎手变成了猎物。由7艘巡洋舰和2艘战列舰组成的近藤舰队迅速南下支援,但实际上这一舰队并不能及时截击到Z舰队。而截击Z舰队的任务不经意地落在了西贡的航空兵上。
12月10日,晴
凌晨,Z舰队又接到未经证实的情报:日军在关丹登陆,舰队又转向关丹。同时,日潜艇伊-58号也发现Z编队,并向其中的反击号发射5条鱼雷,均未命中。随后Z舰队甩开了潜艇的追逐,奔赴关丹。
清晨天气转晴,云雾消散,Z舰队的运气随天上云雾一样消散了。忙碌了大半宿的22航空队并没有休息,6时25分,太阳刚刚飘出地平线,西贡基地9架侦察机立即起飞。随后7时55分到9时30分,59架九六式陆攻机(25架装91式鱼雷,24架装500公斤炸弹)和26架一式陆攻机(全部装鱼雷)起飞搜索Z舰队。
早10时,Z舰队已驶近关丹,快速号驱逐舰对关丹港进行了仔细侦察后,认定“一切就象一个下雨的星期天下午一样平静”,实际上日军并没有在关丹登陆,情报来自于一头水牛蹋响了海滩上的地雷。
随后,菲利普斯中将命令舰队继续向北搜索日军,这是一个轻率的决定。11时45分,一架日机终于发现了Z舰队,其后,各中队日机向Z舰队扑来。壹歧春大尉率领的轰炸机首先扑向了反击号。
“九架日本飞机在明媚的阳光下看起来一清二楚,它们排成一排在一千英尺的空中径直朝着我们一头俯冲下来,而我们的高射炮则立即开火回击。就在第一批飞机即将撤离的时候,一枚炸弹落在离反击号很近的海面上,掀起来的水柱,把我的全身都打湿了。与此同时,另一枚炸弹穿透舰载飞机的弹射甲板,在甲板下面的机库里爆炸了。”
随后鱼雷机进入了战场。“它们就象一群狼围住了两只大熊,先头只在远处的空中盘旋,并不急于扑过来,但扑过来时总是选择最难对付的角度。一架鱼雷机直截了当地朝着我们俯冲了过来,飞行高度离水面不过二百码,它在距我舰五百英尺处丢下一枚鱼雷、接着来了一个侧身飞,于是,它的侧翼统统暴露在我们的炮口下。这架飞机没有来得及飞开,就以优雅的姿势,一头向海里栽了下去。舰上除14英寸的主炮外所有的炮火都在喷火,炮声震耳欲聋,无烟火药的气味令人窒息,炸弹的爆炸声简直能撕裂耳膜,海面上激起的水柱没头没脸的泼在人们身上。身边的一位军官叫道:瞧,鱼雷过来了!”
危急中,反击号舰长坦南特亲自驾舰灵活地闪避,已经躲过了10枚以上的鱼雷。在此紧急时刻,他不得已打破无线电静默,将Z舰队遭受攻击的噩耗发回新加坡基地。
又一次的鱼雷攻击中反击号的运气结束了。“我当时的感觉是:这艘军舰触了礁。我被震得跳起来,跳出去四英尺,但是我既没有摔倒,也没有感到鱼雷爆炸,我只感到受到很大震动。几乎在这同时,我感到舰身倾斜了。不到一分钟以后,我感到又一次同样性质和力度的震动,不过这一次是从舰尾左方传来的。反击号中了两条鱼雷后,开始明显地急剧下沉,舰身迅速倾斜。反击号的毁灭看来势不可免了。坦南特舰长通过系统宣布:“准备弃舰!愿上帝保佑你们!”失控的反击号随后共中了13条鱼雷,14时3分沉没。
“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所用的战术,同炸沉反击号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在轰炸威尔士亲王号时,日本人一开头就动用了鱼雷轰炸机,并没有先实行高空轰炸。在首次鱼雷攻击中,就有一枚鱼雷命中该舰的尾部。”
威尔斯亲王号舰体猛烈地震颤,爆炸的鱼雷将一根螺旋桨大轴卡断,海水汹涌灌入舱内。几分钟后,6架日鱼雷机又从不同的方向逼近威尔士亲王号,而后续的日本轰炸机队载着巨弹又飞临上空,随着凄厉呼啸而下的炸弹,威尔士亲王号后部甲板又发出阵阵爆炸声,黑黝黝的烟团可怕地冲向海空。渐渐地,倾斜的后甲板离海面仅仅只有一米了,重油向海面流出。
菲利普斯中将和威尔士亲王号舰长里奇上校,一直在舰桥上指挥作战。望着空中的狼群,不知道菲利普斯中将是不是在想,如果无敌号航母在……, 但坚信“轰炸机不是战列舰对手”的中将仍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向新加坡基地发信号,要求派拖船把我拖走。”又中了两枚鱼雷后,中将终于有所醒悟,发出了其最后的命令:“全体舰员给救生衣吹气。”
下午14时20分,在连续发出数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雄风一时的威尔士亲王号在被命中7条鱼雷和数颗炸弹之后,头朝上尾朝下地被马来海涛吞噬了下去。两舰上2743名官兵中793人阵亡,其中包括菲利普斯海军中将和里奇舰长。
威尔斯亲王号倾覆前3分钟,英国空军6架水牛式战斗机飞临作战海域,但为时已晚,大势已去。面对悲剧,英机束手无策,爱莫能助,无可奈何地在这悲惨景象上空盘旋。此役称为马来海战。
尽管在围追俾斯麦号时,英国海军也使用了航空兵。但马来海战被认为是航空兵以航行中的战列舰为交战对手并将其击沉的首次战例。这在海军战略战术发展史上,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评论这次海战,不应把日军此役取胜的主要原因归结为侥幸,而要清醒地看到,这是武器装备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战略战术发生巨大变化的结果。85架飞机约用2个小时就把两艘大型军舰干净利落地彻底消灭了,这足以表明航空兵在海战中具有的威力。日机被击落3架(九六式陆攻1架,一式陆攻2架),27架飞机受损,机组人员21人阵亡。
Z舰队的覆灭是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从英国的角度,其问题链中第1环是英国并不相信日本会敢于直接进攻英美,所以才派出了毫无优势可言的威慑力量,实际上英美太平洋舰队加一起也没有日本联合舰队强大;第2环,无敌号航母触礁后并没有重新审视整个计划;第3环,在具有皇家海军传统的菲利普斯中将指挥下,Z舰队冒险出航,而且选择了莫名其妙的航线,Z舰队如果直接驶向宋卡,至少14英寸的舰炮会有一个说话的机会;第4环,10日的天气太好,并且有水牛蹋响了关丹的地雷,否则Z舰队将有时间返回新加坡。
在马来海战之前,日方也对此缺乏认识。小泽海军中将率领的舰队为登陆护航,而航空部队只在其中担任支援任务。发现英国Z舰队出航后,日军统帅部首先想到的是命令近藤舰队火速进入南中国海,以便对之编队进行阻击,后来发现近藤舰队离战场甚远,才不得不依赖航空部队去应急,战绩出人所料。当日晚,日本隆重庆祝以3架飞机的代价赢得的这场胜利。
12月11日早晨,第二十二航空队再次飞临马来海战战场上空,向飘浮着重油和残骸的海面上仍下了一副花环,以祭阵亡的机组成员。

定远号 致远号 镇远号 还是哪个战舰,虽然沉在海底了,被盗了。请问谁知道?

甲午海战(黄海大东沟海域的海战)中北洋水师总共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广甲”逃离战场后触礁,几天后被自毁)5艘军舰。在日本的《廿七八年海战史》中,日本方面详细记载了致远舰、经远舰、超勇舰、扬威舰四艘北洋水师舰船在海战中沉没的具体位置。1938年至1939年,日本曾组织人力对前四艘沉舰进行过打捞和拆卸,所以使这些舰只遭到严重破坏,沉舰甲板以上的东西所剩无几。但是沉舰本身主体没有打捞出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也不断在寻找这些沉船:
2015年10月,经过权威考古专家的论证,在黄海海域海底发现的残骸(“丹东一号”)被确认为北洋水师致远舰。
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证实在大连庄河海域发现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经远舰”残骸。
但是至今还没有找到两艘小舰超勇和扬威的遗骸。想来经过大海上百年的不断腐蚀,应该也什么能残留下来了。
你说的是威尔士亲王号,二战时期,英国的乔治五世级
1942随英国Z舰队南下,增援新加坡,被日本11航空队击沉在马来西亚外海
你说的,是前年英国抗议一家中国打捞公司打捞该军舰遗骸
原因就是44年蘑菇弹发明之前,当时空气中不含放射性元素,做出来的金属制品也不含
很多打捞公司打捞这些沉船,获得金属,重新冶炼,用于制造某些特别精密的仪器
电视上有个节目,简单的提过,战舰被盗窃了,是近几十年的事,战舰都被砸碎了,有价值的东西被偷走。但是没有公布后续
黄海海战中沉了四艘船,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应该都被盗捞过
没记错的话在辽宁庄河海域发现的经远舰被盗过,电视台好像还说过这个事。
定远和镇远属于“铁甲舰”,理论上属于当时的“战列舰”。
“定远”号铁甲舰在设计时参考了英国“不屈”号和德国“萨克森”号铁甲舰,全钢结构的“定远”号铁甲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670吨,较高的干舷可以让其航速达到15.4节,两座双联装305毫米主炮呈对角分布在烟囱之前,主炮塔装甲厚度305毫米,其余部分最低的装甲厚度也有7.62毫米,舰艇首尾各加了1门150毫米副炮、舰艇两侧还有4门75毫米炮、8门37毫米机关炮、2门47毫米速射炮、2门57毫米速射炮提供辅助火力。
致远和靖远是“穹甲巡洋舰”
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长76.2米、宽11.58米、吃水4.57米、排水量2300吨、动力为2座蒸气机,4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功率6850匹马力,航速18.5节,正常载煤200吨、最大载煤量520吨、续航力6000海里/10节、装甲甲板厚102毫米(倾斜处)/51毫米(平坦处),司令塔装甲厚76毫米,火炮炮盾厚51毫米,全舰编制204-260人。
后蒸汽时代的战列舰要到20世纪初的“无畏舰”才开辟了“战列舰”的新时代,满载排水量2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