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笔记(七)
- 2、哈佛大学的成功演讲
- 3、谁有哈佛大学 公平与正义 的文本版
- 4、准许自己为人-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
- 5、哈佛公开课字幕:《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英文字幕[图片格式]
- 6、读《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有感
- 7、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
- 8、公平与正义1 哈佛大学公开课
- 9、《哈佛公开课思路决定出路》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 10、哈佛大学公开课程有中文版嘛
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笔记(七)
这一课,Tal继续讲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证预言),然后开始讲focus(焦点)。
1. How do we become more optimistic?
1) To take action, to put ourselves on the line. 采取行动,让自己冒险。
Hard work and coping inevitably leads to success.That success contributes to our self-efficacy, to our self-confidence. And then, that self confidence in turn motivates us to work harder. We start to believe in ourselves more.
努力和面对最终会导向成功,成功会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自我效能和自信。然后,自信会激励我们更加努力,我们慢慢会更相信自己。
More discerning with praise, in the long term they are detrimental.
Whether it comes from the inside or the outside.
Do we just tell the students, you are terrific, you are wonderful, you are great, or do we like Marva Collins, make them actually work hard so that they succeed more, so that they see themselves going back to self-conception theory, see themselves working hard, see themselves putting themselves on the line, coping and failing, and getting up again.
无论是来自内在还是外在的不加批判的表扬,从长远来说都是有害的。
我们不应该告诉学生,你很棒,而应该像Marva Collins一样,让学生努力获得成功,让他们看到自己通过努力,通过冒险,面对和处理失败,然后重新站起来。
It works also in a similar way to our physical immune system.
When we get sick, when we get ill, our body send ani-bodies, and we actually become immune to whatever it is that we had. Our body become immunize through failure. Same on the psychological level, failure is underrated.
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产生抗体,我们将来会对我们曾经得过的疾病有免疫。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失败来获得免疫的。在心理学层面是一样的,失败的意义常常被低估了。
One of the things that I wish for you, and I mean it genuinely, is that you fail more. And coupled with that, I hope that when you fail, you will also learn to interpret it in a different way than most of us usually interpret failure. There is no other way to success, there is no other way for growth. It’s an illusion that a life looks like this (always going up).
我真心祝福,希望你们遇到更多的失败,同时你们在失败的时候,能学习如何不像大多数人那样解读失败。成功和成长没有别的方法,幻想人生一路向上是不实际的。
A healthy life, a real life, and a happy life ultimately looks like this, spiral with ups and downs, not as a straight line.
一个健康的,真实的,幸福的人生最终是上下波动的,而不是一条直线。
When we see ourselves cope, when we see ourselves work hard, we derive conclusions about ourselves, our self-confidence goes up, our motivation goes up, our belief goes up and so on and so on, in an upward spiral of growth.
当我们看到自己努力去面对和处理困境,我们对自己得出积极的结论 ,我们的自信心增加,动力增加,这就形成了一个向上的成长螺旋。
This model also works the other way around.
同样的,如果我们不去努力面对和处理困境,就会形成相反的向下螺旋。
2)?To visualize – imagining success 视觉化,想象成功
When you see something, there are certain neurons in my brain that are firing that actually take on the shape of this hand.
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大脑里的某些神经元会被激活,比如说当我在看自己的手,我的神经元会形成一个手的形状。
If I imagine looking at my hand, the exact same neurons are firing. In other words, my brain does not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real thing and the imaginary thing. This explains why dreams are so vivid.
如果我想象看自己的手,同样的神经元会被激活。换句话说,我的大脑不知道真实和想象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梦境常常非常真实。
Just like a pilot, you would hope to practice in a simulator before they take you on across the Atlantic. The mind is a simulator, this is why it works.
就像飞行员需要在飞跃大西洋之前经过模拟训练一样。大脑就是一个模拟器。
The key is to focus not just on the destination.
关键在于不仅仅关注结果。
有这样一个实验:
Students in two random groups:
Group 1: imagine themselves getting an A, and imagine it over and over again.
Group 2: imagine themselves getting an A, but also saw themselves work and persist in the library, prepare for it, and then, get to that final A.
The second group imagined both the journey and the destination was much more successful, much better results in the exam.
两组学生,一组反复想象自己得了A。另一组不仅想象自己得了A,也想象自己在图书馆努力坚持学习,最终得了A。结果第二组学生比第一组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更好。
Another thing that we need to do when we imagine success is to make it as real as possible, by involving as many senses as we can. Why? Because the more senses we can imagine, the more our mind is fooled to believe that it is the real thing.
另外一点是在想象成功时 动员尽量多的感官 ,因为动用越多的感官,我们的大脑就越容易被欺骗。
Finally it’s about evoking emotions, you have to evoke emotions to create motion.
最后,要 刺激到情绪,情绪会带来行动 。
3) Cognitive therapy 认知治疗
External event – evaluation of the event (thought) – evokes an emotion – motion
A lion is running towards me –OMG, it’s gonna eat me – fear – run away or fight the lion
外在事件——对事件的评估(想法)——引发情绪——行动
一只狮子向我跑来——狮子要吃我——恐惧——逃跑
If we want to change emotions, whether it’s of depression, whether it’s of anxiety, where we need to intervene is here – is that the level of evaluation and the level of thought.
如果我们要改变情绪,无论是抑郁还是焦虑,我们需要干预的是我们对事件的评估和思考。
Sometimes our thoughts are irrational.
What cognitive therapy does is just restore that rationality by saying “It hurts, it’s tough, but…”
Where do I distort the reality? Where do I have distortion in terms of evaluation in terms of thoughts that lead to certain negative emotions that are unnecessary?
Because if I restore rationality, I will not feel the same emotion to the same degree.
我们的想法常常是不理智的。
认知疗法要做的是重塑理性,告诉自己说:这很痛,很难,但是。。。
问自己:我在哪里扭曲了事实?我在哪里扭曲了对事件的评价和想法导致了不必要的消极情绪?当我回复了理性,我就不会感受到之前那种程度的情绪了。
2. 3 M’s – 3 traps of irrational thoughts 三个不理智想法的陷阱
1) Magnify – exaggerating something happens 放大,夸大发生的事实
Induction is very natural 通过事件归纳是很正常的?
The All or Nothing approach – perfectionism?
It’s catastrophizing failure, not seeing failure as an opportunity, as a steppingstone, but seeing it as the end of the world.
完美主义是“全”或“无”的想法,把失败灾难化,看不到失败带来的机会,不把失败看成成功的垫脚石,而是世界末日。
2) Minimizing – “tunnel vision” 缩小化,“隧道视野”
Tal举了一个例子,他在接受一次采访的时候说了一句觉得自己不该说的话,然后就一直反复在想自己多不应该说那样一句话,完全忘了他的书在当时成为了畅销书。
Cognitive therapy – bring realism into the equation.?Zoom out, evaluation thought, irrational, recover more promptly.
认知疗法是把事实带回等式,把视野放大,重新评价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不理智,以更快从负面情绪里复原。
3) Making up / fabricating 臆造
We personalize or we blame.
遇到困境,我们会归因自己或者责备他人。
Emotional reasoning 情绪归因
I am envious – I am a bad person 我感觉嫉妒,所以我是一个坏人。
We taking an emotion and making it into reality. Whereas instead of understanding an emotion is an emotion,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capture reality. It is my evaluation of reality.
我们常常把情绪当成事实。我们应该理解,情绪是情绪,情绪不一定是事实,只是我对事实的评价。
Ask yourself 常常问自己这些问题:?
1. Is my conclusion tie to reality? 我的结论是事实吗?
2. Is it rational? 这理智吗?
3. Am I ignoring something important? 我有没有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4. What important evidence do I still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我还需要考虑什么重要的证据?
This is about disputing, it’s evidence, it’s get real. 这是跟自己争论,通过证据联系现实。
5. What am I magnifying? What am I minimizing? Am I falling into one of the traps? 我在放大什么?我在缩小什么?我有没有陷入3M陷阱?
6. Am I ignoring anything that is going well? 我有没有忽略美好的东西?
7. Am I ignoring anything that is not going well? 我有没有忽略需要改进的东西?
3.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自证预言
Looking at the 10% of the happiest people out there:
These people did not experience painful emotions any less times than the rest of the peopl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and the rest was that they recovered more promptly as a result of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s.
世界上最快乐的那10%的人不比其他人经历的痛苦情绪要少,区别在于他们因为对事情的不同解读能更快地从痛苦情绪里复原。
Events happen, things happen in the world, very often out of our control.
We don’t create everything that we encounter. Some of the events are bad, some are negative.
What matters more is what we do with them after, how we evaluate them.
And what happens is that our evaluation becomes a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世界上的事情一直在发生,而且常常不受我们的控制。我们不能创造我们遇见的事情,总会有负面的事情发生,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做,怎么评价这些事情,我们的评价就会成为自证预言。
There are no short cuts. There are no easy steps to well-being, to success, to high level of beliefs in ourselves. It takes work, it takes effort, whether it’s work visualizing, whether it’s hard work and coping, or whether it’s work learning to dispute irrational thoughts.
通向幸福,成功,自信都没有捷径。我们需要努力,无论是视觉化,面对处理,还是跟自己的非理性想法争论。
And it’s not enough to just understand it once and then we are all set. We are all inoculated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
并不是说我们现在明白了就够了,这需要一生的努力。
4. Focus 聚焦/关注
It appears that the way people perceive the world is much more important to happiness than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人们看世界的方式比客观环境更能影响幸福水平。
We know a lot of people who seemingly have everything and they are still miserable.
While there are people who have very little, who have experienced hardship after hardship, and who never cease to celebrate life.
Then there are people who have everything going for them and really appreciate it, don’t take it for granted and are happy.
There are people who don’t have much and never cease to complain.
Happiness depends on what we choose to focus on.
有的人看起来什么都有了但是不快乐,有的人拥有的很少,不断经历苦难但是从来没有停止为生活喝彩,有的人拥有很多并心存感激,不把什么都当成理所应当,也有人拥有的不多并且一直抱怨。是否幸福取决于我们关注什么。
Emerson: To different minds, the same world is a hell and a heaven.
艾默生:对不同的人来说,一样的世界可能是地狱也可能是天堂。
Shakespeare: Nothing is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莎士比亚:没有好或者坏的东西,我们的思想区分了好坏。
Very often we complain about life and we think things are terrible and awful not realizing that we are the cause of it, either by imagining it and then beliefs become self-fulfilling prophesies, or because we just focus on what is not working.
我们常常抱怨生活觉得事情很糟糕但是没有意识到我们造成了这一切,或者通过想象然后信念变成自证预言,或者因为我们总是关注行不通的地方。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there is no objective terrible circumstances out there. But to a great extent, we co-create our reality.
这并不是说客观上不存在糟糕的情境,但是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我们对创造事实出了一份力。
Tal讲了一个故事,来自一本书Wa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有一群工人,每天中午会在一起吃午饭。其中一个工人,每天打开饭盒都会抱怨:今天又吃花生酱和果冻三明治!终于有一天,一个工友问他,你那么讨厌吃花生酱和果冻三明治,为什么不告诉你老婆做点别的?这个工人说:我没有老婆,三明治是我自己做的!
Very often, we make our own sandwiches and we don’t even notice it because the questions that we ask determine our reality.?
我们经常意识不到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三明治,因为我们提出的问题决定了现实。
5. Two archetypes 两种原型
1) Benefit-finder 积极发现者
Focuses on what works, looks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find the silver lining in the dark cloud, find miracle in the common.
这类人关注什么行得通,关注生活里的积极面,努力寻找乌云背后的阳光,从寻常里寻找奇迹。
The detached benefit-finder is certainly not an archetype that I would advocate nor would it lead to mental health in the long run.
不切实际的积极发现者不是我们说的原型,从长远来看对心理健康也不利。
There is a need in the world to respect reality.
尊重现实是很重要的。
2) Fault-finder 消极发现者
People who always focuses on things that don’t work.?The fault-finder will find fault even in paradise.
这类人总是去关注什么行不通。他们在天堂里都能找到问题。
We all exist on the continuum of between the extreme fault-finding and extreme benefit-finding. Our target is to move a little bit more from the fault-finding toward the benefit-finding.
我们都在极端积极发现者和极端消极发现者的连续谱上。我们的目标就是离积极发现者更近一些。
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 Crisis has the potential through growth.
Things don’t happen for the best but there are people who accept the situation and are able to make the best of it.
Stuff happens. We can either let it pollute or make fertilizer out of it.
永远不要浪费危机。危机里潜藏着成长。
总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是能接受现实的人更能从中获益。
事情总会发生,我们可以选择被打倒或者把它作为自己成长的养料。
3/8/2018
哈佛大学的成功演讲
哈佛有一个着名的理论:人的差别在于业余时间,而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8点到10点之间。每晚抽出2个小时的时间用来阅读、进修、思考或参加有意的演讲、讨论,你会发现,你的人生正在发生改变,坚持数年之后,成功会向你招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哈佛大学的成功演讲,欢迎阅读!
哈佛大学的成功演讲1:
根据这所古老学府的传统,我该慷慨激昂地传授你们一些终身受用的智慧。而现在我站在讲坛上,这身打扮也许已经吓坏了那些声名显赫的祖先们,说不定某些先人还会因此得出巫婆灭绝的根源。可我既然来了,你们也都在,那么我们还是来聊聊真理吧。
其实,早在2007年冬我刚上任那时,我就已经开始准备这次讲话了。
当时我在克兰学舍吃午饭、在莱弗里特吃晚饭时,当我在办公时间接见同学时,甚至当我在国外偶遇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时,同学们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哈佛的学生中,有那么多人会投身到金融、咨询和电子银行领域中去?
我今天就引用威利顿的话来回答你们。当他被问到为什么抢银行时,他说:银行里有很多钱。
高薪,无可抗拒的盲从应聘心理,到纽约和众多朋友一起工作、生活,享受人生的那种踏实感,使大家奋不顾身地投入到那些领域。
比起回答你们的问题,我更有兴趣知道你们为什么会这么问,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这么多人?
我想,你们之所以会忧心忡忡,是因为你们不想仅仅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成功,还想让人生过得有意义,可你们不知道怎么把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你们不确定,是不是在一家大名鼎鼎的名牌企业中拥有一份起薪丰厚、前途光明的工作,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其实你们一直在问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关于价值、关于怎样去调和有可能存在竞争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关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领悟。你们现在正处于一个需要作出选择的过渡阶段。选择了其中任何一项比如工作、事业或者读研究生就意味着要舍弃其他的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意味着取舍拥抱一种可能性的同时也得放弃一种可能性。你们的问题就是你们对于未来选择的路的失落感。
你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你们想获取成功。你们很清楚,受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现状,让自己过得舒坦、满足,而是为了改变你们周围的现状。现在,到了你们去设法实现这个可能的时候了。
我想,你们焦虑的第二个原因是你们想过得幸福。你们扎堆选修《乐观心理学》和《幸福学》,就是想从中找到一点秘诀。可怎样才能找到幸福呢?我给你们一个鼓舞人心的答案:成长。调查表明,年纪越大的人比如说我这个岁数的人就比年轻人的幸福感更强烈。
每当听到你们谈论自己面临的选择时,我听得出来,你们非常担忧处理不好成功与幸福的关系,确切地说,怎么样去定义成功才能让它带来或者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只是金钱与名望。你们担心报酬高的工作不一定最有意义、最令人满足。
答案是:只有试过了你才知道。如果你不试着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不试着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的。人生路漫漫,选择第二志愿的机会多的是,但不要把它作为首选。
我把这个叫做职业选择中的停车位理论:不要因为没有停车位就把车停在距离目的地20个街区远的地方。想去哪儿就去哪,之后再折回到你该去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牢记我们对于你们高得不可能再高的期望。就算你们觉得我们的期望高得不可能再高,也要记住,我们的期望像北极星一样,可以指引你们到达对自己、对这个世界都有意义的彼岸。你们的人生意义几何,全在乎你们自己。
我都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你们取得的成就了。有时间的话,回来看看,和我们分享你们的成就。
哈佛大学的成功演讲2:
失败只是另寻他路
奥普拉温弗瑞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当你们跌倒时,我要你们记住:不存在失败这一说。失败只是生活试图让我们走另一条路而已。当你们陷入困境时,只不过看起来像是失败。
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想要为你们做点真正特别的事情。我想在你们的座位底下放上一堆免费的硕士和博士学位,不过你们已经自己搞定了。实话实说,为了与你们分享一些你们没有听过的东西,在过去的几个星期里,我倍感压力,因为你们都是哈佛的学生,我不是。虽然我不是哈佛的毕业生,但我觉得我的个性是很哈佛的。我参加过防火小姐选美比赛.那时我16岁,住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问答环节的问题是小姐,你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到我的时候,好的答案都被别人说掉了。正好那天早上的《今日秀》嘉宾是芭芭拉沃尔特斯[2],所以我回答:我想要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想要以一种不同的方式诉说别人的故事,给他们的生活、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变化。当这些话从我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心想哇!说得太好了!我要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点变化。我19岁时就已经上电视了。1986年,我推出了自己的电视秀,一心一意地向成功迈进。我对那场选美比赛很紧张,结果成了我自己的比赛,每年都向着更高的标准迈进,不停地逼自己,用尽全力。有谁听着觉得很熟悉吗?最终,我们真的登上了巅峰,一待就是25年。
《奥普拉秀》是同时段收视第一的节目,并且保持了21年之久。我承认,如此成功让我非常受用。但是几年前我决定你们将来也会遇到的是时候重新开始了,去寻找新的大陆,开辟新的征程。所以我停掉了《奥普拉秀》,创立了OWN奥普拉温弗瑞电视网。这个首字母缩写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在创业一年后,几乎每一家媒体都宣称我的新事业是一个失败。不仅是个失败,而且是惨败,他们就是这么说的。我依然记得那天我翻开《今日美国》,看到一个标题奥普拉,立足未稳[3].我说不是吧,《今日美国》那可是份很稳的报纸啊![4]正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的职业生涯陷入了最低谷。我压力巨大,非常沮丧,坦白讲,还很尴尬。就在那个时候福斯特校长打电话给我,邀请我给你们演讲。我心想你居然要我给哈佛毕业生演讲?他们可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毕业生,而那时我恰恰与成功无缘。我能给他们讲什么?所以,挂了电话后,我去冲了个澡。当时我想,是去冲个澡呢,还是吃一袋奥利奥呢?我选择了冲澡,冲了很久,冲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一首很老的圣歌的歌词。你们可能没听过。歌词是不久,黎明就会到来。我开始想黎明什么时候能来,因为当时我觉得我深陷困境。歌词继续,没有过不去的坎,这也会过去。冲完澡时我想,我要跨过这道坎,我会变得更好。到时候,我就要去哈佛,与大家分享这个道理!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已经让电视网起死回生了!
这完全是因为我想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来给你们演讲,所以非常感谢你们。你们不知道你们给了我怎样的动力,谢谢。我更骄傲地告诉你们一个重要的道理,你们即使是哈佛的毕业生也未必知道,除非你们和纳吉教授研究过古希腊英雄。今天早上,纳吉教授在陪我来的路上对我说:温弗里女士,请果敢地走路。
我要果敢地走路。
这就是我要说的。你们能走多远并不重要。你们早晚会跌跤,只要你们和我们一样,不停地提高标准。如果你们不停地追求更高,那么根据平均律,在某一个时刻,你们就会跌倒,更别说还有伊卡洛斯的前车之鉴[5].当你们跌倒时,我要你们记住:不存在失败这一说。失败只是生活试图让我们走另一条路而已。当你们陷入困境时,只不过看起来像是失败。所以,过去的一年里,我不停地用这些话给自己打气。当你们陷入困境时,当那个时刻到来时,感到郁闷是理所当然的。给自己一点时间,为你们认为可能失去的东西难过,但之后才是关键从每一个错误中吸取教训,因为每一段经历、遭遇,特别是你们的错误,会教给你们一些东西,并迫使你们变成更为真实的自己。然后想想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生活的要诀是在内心创建一套道德和情感的GPS(全球定位系统),让它能告诉你应该走哪条路。因为,从现在起,当你在谷歌的搜索框内输入自己的名字时,结果会显示哈佛,2013.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世界,这可是一张名片啊,因为,作为一个有很多员工的老板,我可以告诉你们,当我看到哈佛二字时,我会稍稍坐直身体,说:他/她在哪儿?让他/她进来。这是一张闪亮的名片,而且能通向更为灿烂的前程律师、参议员、首席执行官、科学家、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和普利策奖获得者,或者深夜脱口秀主持人。但我发现,生活的挑战是打造一份简历,让它诉说的故事不仅能告诉别人你想变成什么样,还能让他们知道你想成为谁;不仅能告诉别人你想要成就的事业,还能让他们知道你的理由;不仅罗列出一串头衔和职位,还能说出你的目标。因为,当你们不可避免地跌倒,发现自己陷于困境的时候,你们简历上的故事将会让你们东山再起。
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你的道德准则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我自己是在1994年想到的,当时我访问一个小女孩,她决定把零用钱积攒起来,帮助其他有需要的人。她自己一个人募集了一千美元。我想,如果那个9岁的小女孩儿仅凭一个小桶和一颗大大的爱心就能做到那样,我能做什么呢?所以我让我们的观众拿出自己的零用钱。一个月后,我们零零散散地募集到了三百多万美元零钱。我们在美国每一个州挑选出一名学生,用这笔钱来供他们读大学。后来就有了天使网络(Angel Network)。
这个天使网络,不仅仅改变了受助者的生活,还改变了帮助者的生活。它让我们知道,即使我们的身份、长相和信仰千差万别,我们都有可能走到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努力。更重要的是,这会让我们变得强大。最近一期《比尔穆尔秀》让我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那期的嘉宾是大卫和弗朗辛魏勒夫妇。他们在桑迪岬惨案[6]中失去了7岁的儿子本。在他们接受访谈的时候,加强背景检查的枪支安全提案刚刚遭到国会否决。即便如此,他们依然表达了他们有多么不愿放弃。弗朗辛说:我们的心碎了,但精神没有崩溃。我要告诉他们(国会议员),一场关于改变的对话的本质其实是爱,而且我不会采用对抗的方式。然后她的丈夫大卫补充道:你绝不能把与你观点不同的人妖魔化,或对他们恶语中伤。因为你一旦那样做了,你们的对话就结束了。我们不能再那样做了。这个问题太大了,必须想办法让光明驱散这片黑暗。
玛娅安杰洛常说:当你学会了,去教。当你得到了,去给。我的朋友,那才是赋予你的故事目标和意义的东西。所以,你们都有以自己的方式去创建你们自己的天使网络的力量。当你们这么做的时候,你们这一届人将会被赋予更多的工具,影响和力量,超过以前的任何一代人。我有幸获得了一个平台,在巅峰时期每天拥有近20,000,000名观众。现在,在一个推特、脸书、Youtube和Tumbler大行其道的世界,你们在几秒钟里就能获得数十亿观众。
我要说在过去25年的脱口秀生涯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我们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绝大多数人,我告诉你们,都不想成为异类。我们想要得到肯定,这是我在每一期访谈中发现的共同点。我们渴望理解。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做了35000多期访谈,每次摄像机一关,每一个人都转向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问我一个问题刚才还可以吗?无一例外。布什总统问过,奥巴马总统问过。英雄问过,家庭主妇问过。受害者问过,罪犯问过。连碧昂丝也问过。她表演结束后,把麦克风递给我,问:刚才还可以吗?所有人的朋友和家人,你们的,敌人的,陌生人的,在每一次交流、每一次沟通中,他们都想知道一件事:刚才还可以吗?即使这里是脸书的诞生地,我依然希望你们可以试着走出去,与持有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更多面对面的交流。
如今的世界,生活节奏飞快,人与人之间保持距离,隐匿身份。希望你们有勇气直视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眼睛,倾听他们的观点,确保我们依然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并认识到全人类所具有的共性。不论是对于你们个人,还是对于我们国家的成功,这都至关重要。你们每一个人,我们所有人心中都有一道光,只要你不挡住它,就会照亮你的本真。
我知道,在即将离开舒适的校园并让那些哈佛的证书接受检验之际,你们现在可能都有点焦虑和犹豫。但无论你们遇到什么挑战或挫折,你们都会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只要你们只有一个目标,目标真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做最真实的自己。
神学家霍华德瑟曼做了最好的阐述。他说:不要问你自己世界需要什么,问你自己是什么让你充满活力?世界需要劳德尔堡的迈克尔斯托尔岑贝格那样的人。当迈克尔只有8岁的时候,一场细菌感染让他失去了双手双脚,还差点送命。这个活泼的小男孩儿一下子被截去了四肢,人生就此改变。但是,失去了曾经的自己的迈克尔发现了他想要成为谁。他不愿整日坐在轮椅上自怨自艾,他穿上假肢,重新学会了走路、奔跑和玩耍,中学时还加入了校长曲棍球队。上个月,当他得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中很多受害者将会被截肢时,迈克尔决定让光明驱散那片黑暗。迈克尔和他哥哥哈里斯创办了Mikeysrun.com,要在哈里斯参加2014年波士顿马拉松赛跑之前为那些受害者筹集100万美元。当年波士顿像个大家庭那样组织起来支持迈克尔;现在,在离这里1000多英里的地方这两兄弟正以同样的方式号召人们支持波士顿。当这个13岁的小孩被问及与他同病相怜的待截肢者时,他说:首先他们会很伤心。他们会失去永远无法拿回的东西,这很可怕。当时我也很害怕。但是他们会没事的。他们只是暂时还不知道。
我有信心,无论如何,2013届的毕业生们,你们会没事的,你们还会让我们的国家也没事的。我的信心来自于那个募集零花钱的9岁的小女孩儿。我的信心来自于大卫和弗朗辛魏勒。我的信心来自于迈克尔和哈里斯斯托尔岑贝格。我的信心来自于你们,坐着下面的一群天使。
你们时不时会绊脚、跌倒,你们一定会碰到的,这是必然的,你们会对自己的道路产生疑问和怀疑。但是我知道,如果你们愿意听从并接受内心GPS的引导,去发现是什么让你们保持活力,你们一定会没事的。你们会幸福、成功,让世界有所不同。祝贺你们,2013届毕业生。祝贺你们的家人和朋友。祝你们好运,感谢你们的聆听。我讲得还可以吗?
谁有哈佛大学 公平与正义 的文本版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平与正义》整理稿
春节在家有空,开始整理这个视频的文字内容。本人技术盲,所以找不到更好的文字稿了,只好就手头的资源进行简单的处理,希望对大家有用。
该讲座以哈佛教授Michael Sandel的《关于公平和正义的入门课》为基础,是对道德和政治哲学的系列入门介绍。
这套讲座共有12集,邀请观众们带着批判的观点来思考正义,公平,民主和公民权等基础问题。在哈佛大学,每星期都有一千多名学生去听教授兼作家的MichaelSandel开设的这门课程,渴望藉此扩充对政治和道德哲学的理解,并从中检验长期秉持的信仰。学生们学到了过去的伟大哲学家们的哲学理论-亚里士多德,康德,-穆勒,洛克--再把学到的东西运用来思考复杂且动荡不定的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包括反歧视行动,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和人权。
演讲者:Michael Sandel (哈佛大学哲学教授)
第1讲:《杀人的道德侧面》
如果必须选择杀死1人或者杀死5人,你会怎么选?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教授MichaelSandel在他的讲座里提出这个假设的情景,有多数的学生投票来赞成杀死1人,来保全其余五个人的性命。但是Sandel提出了三宗类似的道德难题-每一个都-设计巧妙,以至于抉择的难度增加。当学生站起来为自己的艰难抉择辩护时,Sandel提出了他的观点。我们的道德推理背后的假设往往是矛盾的,而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的问题,并不总是黑白分明的。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1
设想你是一位电车司机
你的电车正已每小时60英里行驶
你发现,在车轨的尽头有5位工人在那里干活
你想尽办法停下来,但已经停不住了
你的手刹不灵了
你感到十分绝望,因为你知道
如果你撞向这5位工人
他们必死无疑
你很快会就知道
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直到你发现
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
在电轨的尽头,刚好有一条分叉
而在那条分叉路上,只有1位工人
你的方向盘还没有失灵
所以你可以选择把电车拐向那条分叉路
撞向1位工人,但救活了另外那5位
现在我要问第一个问题
什么是我们应该什么做?
你会怎么做?
让我们来做一次投票
多少人会选择转入拐向那条分叉路
举起你的手
有多少人选择一直往前开的?
极少数人会。绝大部份选择了变方向
让我们先听听。现在我们需要研究你这样做的原因
让我们先听听占多数的人
有谁选择转向一边岔道的?
为什么你会这么做?你的原因是什么?
谁愿意说说你的想法?
如果你可以只撞死一人,那么撞死5人肯定是不对的
如果你可以只撞死一人,那么撞死5人肯定是不对的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还有谁?是否有人同意这个想法,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这和 9/11日事件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把那些,把飞机撞向宾夕法尼亚州空地的人,视作英雄
因为他们选择了牺牲飞机上的人,而不是撞向有人的大厦
因此,原则是相同的,虽然都是发生在悲剧的情况下
为了5个人能活下来,牺牲一个人 也是值得的
占多数人的你们,也是这样吗想吗?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 那些少数分子
我认为这跟种族灭族主义、极权主义,是同一个手法
为了救活一个种族,你就能杀害其他人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为了避免 作出像种族灭绝一样的做法
你就宁愿撞向那5个工人
理论上是这样
好的。还有谁?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谢谢您
让我们考虑另外一种情况
看看你们这些占多数的
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的原则是牺牲一人来救活5人
现在,你不是电车司机,你只是一个旁观者
你站在桥上,俯瞰电车的电轨
沿着这个轨道,在尽头有5名工人
电车的手刹照样不灵了
电车快要撞向那5个工人
现在你不是司机
你真的感到无助
突然,你看见 站在你旁边
桥上还是一个非常胖的人
你可以推他一把
他会掉到轨道上
刚好能停住那辆电车
他会死去,但他能救活其他5个人
现在,有多少人会推那个胖子。举起你的手
有多少不会这么做?大部分人都不会
问题显而易见
你每次的选择,原则是什么?
牺牲一个,救活更多人
在第一种情况几乎每个人都赞同,原因何在?
我要听听,在两种情况下都是站在大多数的人一边的人
你如何解释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第二种情况下,我认为涉及 选择的问题
那个胖子原本不牵涉到这宗事故里
我觉得,第二种情况比第一种情况
那个胖子可以选择置身其外
但在第一种情况,司机,两边的工人的已经牵涉到里面
但是,那个在岔道上的家伙
他不会比那个胖子,更想牺牲自己吧?
这是事实。但他在岔道上
胖子也是在桥上啊
你可以继续,也可以待会儿再说
好的。这是个难题。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还有谁可以找到能调和的前后两种不同做法的?
我想在第一种情况,我们必须在牺牲那1个工人或另外5个之间的选择
我们必须作出的选择
那些工人是死于那驾电车,而不是你的直接行为
电车失控了,然后你才闭着你选择
而推胖子的话,是你自愿的选择
你有能力选择推还是不推,但你没办法控制的电车不撞向大家
所以我认为两者略有不同
好的。谁想回应他的想法?这很好。
谁想回应?是否有更好的解释?
我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在这两种情况下,你都是选择杀人
因为前者你选择拐向那个岔道上的工人,这是你有意识的行为
后者,你去推胖子也是一种有意的行为
所以不管怎样,都是有意的行为
你想回应?
我不是肯定,事实就是这样
这看来是不同的
推胖子到电轨上,他会死
你是在杀死他
你是在亲手杀死他
这有别于把电车转向,然后再撞死其他人
这好像听起来不对,是吧?
这很好。你叫什么名字?
让我问你一个问题,Andrew
假设在桥上,我不用推那个胖子
假设他是站在了一个陷阱上,我可以像转方向盘那样打开那个陷阱
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似乎跟不对
我的意思是,也许你不小心推动了那个陷阱的方向盘
或者是其他原因,就发生了
又或者,电车阴差阳错地就拐向那条岔道了
我可能就认同了
好的。在第一种情况是正确的做法,在第二种情况就变成不对的了
而且,在第一种情况下,你直接牵涉到事故
在第二个,你是一个旁观者也。
所以你可以有选择卷入或不去推胖子
让我们暂时搁下这个故事
让我们想象另外一个的情形
这时候,你是急诊室的医生,6位病人来找你
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电车交通事故
其中5人中度受伤,1人重伤
你可以花一整天来照顾那位重伤病人
但这样的话,其他5个会死去
或者你可以先照顾好那5位,再来看那位重伤病人
但那位重伤病人也会死去
现在你是医生,有多少人选择先就那5个病人?
又有多少人选择先救那位重伤者
极少数人。只有极少数人
我假设你们的原因跟之前的一样。1条生命对5条
现在考虑一种情形。这一次你是外科医生。
你有5名患者。每一个迫切需要
器官移植
其中需要心脏,一个需要肺,一个要肾脏,另一个要肝脏
第五个人要胰腺
但现在没有可移植的器官。你即将看着他们死去
你突然发现,在你的隔壁病房
有一个健康的家伙,来检查身体
他正在打瞌睡
你可以很安静地走进去,
把那个家伙的5个器官取出来,当然他会死去
但是你可以救活另外那5位病人
你们有多少人愿意这样做?
还有其他人吗?
把你的手举高
还有没有人,包括在二楼的
我会
小心,不要摔下来哦
有多少人不会这样做?
好的。你是怎么想的,刚才那位在二楼的同学
我其实是想着有没有其他可能的替代做法
先把那5个病人中最先会死去的人,把他的器官捐出来
这样,他健康的器官可以救活其他4位
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可惜,您避开了我们要讨论的哲学观点
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些故事,这些争论
要注意的方式几点
注意我们的争论是围绕那几点展开的
我们的讨论已经涉及到了一些道德的原则
我们的讨论已经涉及到了一些道德的原则
让我们回顾一下,有哪些道德原则
第一道德原则是,
正确的做法,符合道德的事
取决于我们行为的后果
如果在最后,能救活5个,哪怕是牺牲一个也是值得的
这是关注以结果为中心一派,一个很好的例子
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它取决于我们最后的结果
但接着,我们考虑了另外一种情况
在这种情况,人们对结果主义的道德推理原则就不那么坚定了
我们在犹豫,例如对于那个站在桥上的胖子
或者是去去掉那位无辜病人的器官
人们在思考什么是应该做的时候
会考虑到那个行为的本身
而不只是行为的后果
人们改变了原意
人们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行为本身是错误的
即使是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杀害无辜的人是不对的
人们认为,在第二种情况下是不对的
这是另外一种道德推理的原则
绝对主义的道德推理认为,道德有其绝对的道德原则
有明确的职责,明确的权利,不论后果是怎样
我们会在今天和未来几周来讨论
讨论结果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异同
结果主义道德推理最有名的一个例子
是功利主义,由 边沁 提出
他是18世纪英国的一位政治哲学家
而最重要的一位绝对主义的哲学家
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 康德
因此,我们来看看这两个不同的道德推理模式
评价它们,也考虑其他替代的理论
从教学大纲,你会发现我们将会读一些非常著名的书
亚里士多德的,洛克,康德,约翰?密尔等人
从教学大纲中,你会看到,我们不只是读这些书
我们还讨论当代的政治和法律争议
讨论它们背后的哲学问题
我们将辩论 何为平等和不平等
平权行动,言论自由,攻击性言论
同性婚姻,征兵
一系列实际问题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不仅要真实地感受这样抽象、遥远的书籍
还要认真地讨论 我们日常生活中 一些的议题
包括我们的政治生活,
所以我们读这些书,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我们将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听起来很吸引人
但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
我的提醒是
阅读这些书
作为认识自我的一种训练
阅读这些书会有冒险
个人的,政治上的冒险
每一个学政治哲学的学生都知道的风险
这些风险的根源于一个事实
哲学会教化我们,扰动让我们
面对在我们已经知道我们
有一个讽刺的说法,学习本课程的困难之处
事实上,包括它教的东西,我们已经了解的
它会把我们都熟视无睹的情景
使其不在熟悉
刚才我列举的案例就是例子
我们一开始假定的情景
融合了趣味性和严肃性
它也是这些书籍里,哲学让我们对熟悉的事物
变得陌生。它并不是提供新的信息
而只是引导着我们用新的方式看这些事物
但风险就在这
一旦熟悉变得陌生,它就会永远和以前不一样了
自我认识,就像一个迷了路的人
不管你觉得它多么地扰动你
你就不能不想起和思考这些问题了
是什么让这个探索的过程,显得既困难,但又有趣呢
因为,道德和政治哲学就像一个故事
你不知道的故事将怎么发展下去
但你却知道的,这是关于您的故事
这些是个人的风险。那么政治的风险在哪呢?
我或许可以这样描述这门课程,它向你承诺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和讨论这些问题
你将会成为一位更负责任的公民
你会重新审视那些,你过去的观念和公共政策
你会训练你的政治判断力
你会更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
但这会是一个片面的、误导人的承诺
大部分政治哲学并不是那样的
学习政治哲学,你将有可能
成为一位更坏的公民
而不是一个更好
或者,至少在你成为一个好公民之前,让你变成坏公民
那是因为,哲学是一个遥远的事情
甚至是件破坏性的活动
这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和他的一个朋友,曾有过这样一个美妙的对话
## 试图说服放弃哲学
##告诉苏格拉底,哲学是一个很好的玩偶
如果你只是适度地沉溺其中,并在生命里合适的时候
但如果过度地追求
它绝对会伤害你
听我的劝告把”## 说
放弃你的争论。学习那些将会让你有成就的事情(?)
不要去研究那些,尽说些貌似优美但模棱两可的事情的人们
去研究那些生活过得很好,有名气的人们
## 是真心地对苏格拉底这样说的
放弃哲学。去寻找那些真实可见的。又或者进商学院
## 有一个点确实说得很对
哲学确实会让我们疏远
我们过去的惯例习俗,预定的假设,固有的观念
这些都是风险,个人上的和政治上的
而在面对这些风险,我们有一个特别的回避方式
回避方式叫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是这样的
我们不会彻底地去解决问题
无论是我们一开始讨论过的个案或原则
如果亚里士多德,洛克,康德和密尔
经过这些年,都没有解决这些问题
你觉得我们是谁? 我们坐在这个Sanders剧院里
经过一个学期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或许,我们只要每个人还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我们也不会对别人的原则,有什么好说的
不去进行推理、思考
这是在逃避,这是怀疑主义的逃避
对你们在座的每位,我提出以下的答复
这些问题确实是已经被辩论过很长时间了
事实上,这些问题和讨论还在重复着
这可能意味着,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不可能的
在另外一种情况下,他们却是不可避免的
无法避开它们的原因在于
是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这些问题的答案中
因此,怀疑主义只是让你放手,
放弃思考道德问题并不是问题的答案
康德曾经很好地形容过怀疑主义
他写道,怀疑主义是人类推理的安息之地
它只是让我们在一些教条之间徘徊
它不是我们最好的安身之处
怀疑主义只是简单地默许,它不足以经受住“鲁莽”的推理
我试图提出这些故事,这些论点
可能会是一种风险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
本课程的目的是唤醒我们鲁莽的推理
然后看看我们最后会走到哪里
谢谢
准许自己为人-哈佛大学幸福公开课
最近又开始看「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看了第四集「积极的环境能改变人」。
其中,最深有体会的一个观点是:Permission to be human ( 准许自己为人 )。
准许自己为人?你可以先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准许自己为人,其实就是接受自己是个人这个事实。
接纳自己的情绪
作为一个人,我们心存善良,但也会有七情六欲。我们会有快乐,并希望把快乐传递给他人,但也会有嫉妒、愤怒、痛苦的情绪。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只有死人没有这些情绪。
很多人认为,快乐就是好的情绪,嫉妒就是坏的情绪。其实并不是,作为一个人,这些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这些都是我们的本性。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人不存在这些情绪,那就是死人,人死了,这些都是感受不到的。
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允许自己嫉妒、愤怒、痛苦,在我们产生这些情绪时,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和释放,我们需要有一个角落,允许自己哭泣。
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越想着「我不能生气」、「我不能嫉妒」,反而会造成情绪扩张。在课程中,Tal教授举了一个「粉色大象」的例子:
当你反复告诉自己「不要去想粉色大象」,结果呢?脑子里面全是粉色大象的样子。
对于我自己,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以前高中的大考中,自己会比较紧张,这时候就想要极力控制自己,对自己说:“不能紧张,不能紧张,紧张的话,水平肯定很难发挥出来。”结果却是越来越紧张,考试的时候,拿笔的手都发抖,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平复。
后来,每次遇到考试紧张的情况时,我就想:“紧张也是常态,大家都难免有点紧张,到了考场,好好做题就是了,实在没考好,也就这么点事。”这么一想,心情反倒放松了许多,还养成了考试嚼口香糖的坏习惯。
选择正确的行为
接纳自己的情绪,并不代表着「放飞自我」,即放任情绪去引导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产生嫉妒的情绪时,如果放任情绪,我们可能会去对嫉妒的那个人「使坏」;
当我们产生愤怒的情绪时,如果放任情绪,我们可能会大吼大叫,打架或者砸东西;
当我们产生痛苦的情绪时,如果放任情绪,我们可能会痛恨自己或他人,从而伤害他人,或者自残。
情绪是属于自己的,没有对错之分,但行为有对错之分。我们接纳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理性的思考,道德的约束,选择做出适当的行为。
而我们看过的书、学过的课程,都是在提升自己理性思考的能力,提升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概率。
小结
理性思考了这个概念之后,我更加能接纳自己了。我偶尔会翻看出自己以前的心情日记,发现在大学那个相对自由的期间,我的大部分日记内容,都有些责备自己的成分。责备自己容易生气、无法坚持等等。
现在想想,其实是我没能接受自真正的自己,给自己定的期望值过高,过于追求完美,在行为难以达到期望时,就容易责备自己。
而现在,我能够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允许自己有各种情绪,但会加强对情绪之后的行为的控制。正如Tal教授所说:我们很难防止自己生病,但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心理免疫力提高了,即使经受不良情绪,也能很快复原。
哈佛公开课字幕:《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中英文字幕[图片格式]
本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观众一起评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民主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每周,超过1000位学生来听哈佛教授兼作家迈克尔?桑德尔的课,以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探究固有观念是与非。学生们同时还将接触过去一些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康德、密尔、洛克。然后,应用课程去分析复杂多变的现代问题:赞助性措施、同性婚姻、爱国主义、忠诚度与人权等。
3、大家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政治学。《公正:该如何做是好?》是为法学院学生开设的课程,出发点是谈公正和正义,一共分为12堂课。如果你看过第一堂课,你就会知道,在愚蠢的国内大学教育中,政治学被庸俗化和弱智化到了什么程度,以至于大家会觉得只有乏味已极且心存卑鄙之辈才应该学习,人文学科也只是纸面上的功夫。通过迈克尔.桑德尔的讲授,你可以看到任意一结论的导出,后面都有论证的严谨和思考的精深。明白《政治学》并非只是教材上看到的那套阶级分析的蠢话,而是切实地关心我们的处境,我们的生活,并致力于实现真正的公正。单是看西方思想家的思辨过程,就已经足够性感。
读《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有感
原文:生命的最终目标是幸福。
我参与了这场面相全世界的免费公开课,看到第二篇,就忍不住向朋友推荐了,特别精彩。
人们都怀着自己的幽怨,我觉得生活本该如此,完美主义者受着自己的折磨,拖延症反复质疑自己,焦虑的人夜不能眠。
tal教授就是典型的完美主义者,tal教授思考人为什么不快乐?要怎么样让人们快乐?于是他开始研究《积极心理学》
幸福都有它的的基本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幸福的基本水平,比如你大吃一顿,得到暂时的满足感,到这种感觉持续到吃过饭的2个小时候,你还是会回到你原来抑郁中,这种感觉之所以短暂,是因为你从高满足感迅速回落到了自己的基本水平上。因为这就是你的幸福的基本水平得到了暂时的满足感,短暂的满足感只是幸福基本水平的峰值,哪怕你考进清华也只能高兴个一个月两个月。中了500万彩票你高兴半年,你又回到了原来的抑郁中。高兴之后,该抑郁的还是抑郁,情绪会被外部实物所感染,但是基础幸福水平被外部事物改变是很难得。
其实从出生开始,人的幸福水平已经被决定了,有的人天生嘻嘻哈哈大大咧咧,有的人则整天愁云满布,长大后,基础水平会被生活环境,健康状态,甚至国家政策所提高,或者降低。而关于财富对基础水平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是很小的,所以住在豪宅比无家可归的人一定要幸福,但不一定比住在普通小区的人幸福呀。
但是,要怎么才能提高基础水平呢?难道要是自我安慰吗,然而并不是这样,如果你为了一点点积蓄,一口饭吃而去工作,那么你一定是一直不开心的工作,也就是我的领导对我说的,某某工作不在状态。如果换一种角度,上班是为了做喜欢的事,比如我卖衣服是为了让每个女生都漂漂亮亮的。既然你不能改变你工作的价值,那么就努力去寻找你工作的有趣的一面,你就会慢慢的发现工作的价值不是为了一口饭吃。
我们需要对事物的感激,人总是不满足自己的现状,就像得寸进尺这个词语,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麻木不仁,而且人们都喜欢攀比,也就得不到幸福感和满足感。你可以慢慢培养自己的感激心,比如每天写5条感激的话,给某个人写感谢信,这样我们就可以下意识的去寻找值得的事物,从本质上创造了新的价值。
行为影响态度,增加自信,习惯反过来塑造我们,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心怀感恩,每件事都看做是美好的,毕竟生命的最终目标,是幸福。
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
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
著名的非裔美国人乔治.华盛顿.卡弗尔曾说:“没有任何人毫无缘由地来这世界走一遭。”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必须面临竞争。而哈佛商学院帮助你面对挑战,决定自身命运,正如他为我做的。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欢迎参考!
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 当我们的开国先辈于1630年来到马塞诸塞州的这片海岸时,他们是作为持异见者而来的——他们摒弃了家乡英国的体制。但是一直令我惊奇的是,在当时的这片荒地里,在如何生存下去还是个未解的问题之时,这些开国先辈很快就意识到了建立(哈佛大学)这所高等学府的必要性。
自此以后,一代代人来了又去,哈佛的校园也不断扩大,不再局限于当年的几间小木楼。但没有变的是,每一代人都充满信心,想要建立更好的社会,每一代人也都相信,这所大学将使这种愿望成为可能。正如一位早期创始人Thomas Shepard 所说,我们希望毕业生走向世界之后,能够成长为对国家有益之人。
而如今,将近四个世纪后,我们发现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历史时刻。我们应如何鼓励我们的毕业生去做对他人有益之事?我们是否培养出了以造福他人为目的的毕业生?还是,我们所有人都已变得对个人成就、机遇和形象如此痴狂,以至于忘记了我们的互相依赖,忘记了我们对于彼此和对于这所旨在促进公共利益的大学的责任?
这是一个自拍——还有自拍杆的时代
不要误解我:自拍真是件令人欲罢不能的事儿,而且在两年前的毕业典礼演讲上,我还特意鼓励毕业生们多给我们发送一些自拍照,让我们知道他们毕业后过得怎么样。但是仔细想想,如果社会里的每个人都开始过上整天自拍的生活,这会是怎样一个社会呢?对于我来说,那也许是“利己主义”最真实的写照了。
韦氏词典里,“利己主义”的同义词包括了“以自我为中心”、“自恋”和“自私”。我们无休止地关注我们自己、我们的形象、我们得到的“赞”,就像我们不停地用一串串的成就来美化我们的简历,去申请大学、申请研究生院、申请工作——借用Shepard 的话来说,就是进行不停的“自我放大”。
正如一位社会评论家所观察到的那样,我们都在不停地为打造自己的品牌而努力。我们花很多时间盯着屏幕看,却忽视了身边的人。我们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经历不是被我们体验到的,而是被保存、分享并流传于Snapchat 和Instagram 等APP 上的——最终它们呈现出的是一种由我们所有人合成的自拍照。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大学?
批评家们问道:我们就不能全靠自学吗?硅谷创业家Peter Thiel 敦促学生们辍学,甚至还给予他们经济补助,让他们辍学创业——这其中也包括我们哈佛的一些本科生。毕竟,从逻辑上来讲,马克·扎克伯格和比尔·盖茨都辍学了,他们似乎都很成功。事实如此,没错。
但是请大家别忘了: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是从哈佛辍学的!哈佛是孕育他们改变世界想法的地方。哈佛以及其他像哈佛一样的学府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物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商业分析师、律师和其他有一技之长的人,这些都是Facebook 和微软公司赖以生存的员工。
哈佛也培养了无数的政府官员和人民公仆,建设和领导国家,让像Facebook 、微软以及类似的公司可以繁荣发展。哈佛大学还培养了无数的作家、电影制作人和新闻工作者,是他们的作品给互联网增添了“内容”。
而且我们也要看到,大学是人类和社会技术革新的源泉,这些革新是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基石——从早期创造计算机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成功,到为如今无处不在的触屏奠定基础的样机的发展。
我们还被告知,大学将土崩瓦解,颠覆性的创新将使得每个人可以自学成才。
人们可以在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中选课,并设立DIY学位。但在线学习与大学学习并不相悖,前者可以拓展——但不会取代——后者。通过类似像edX 和HarvardX 的这样的在线课程平台,我们已经开始与全球数百万的学习者分享哈佛的精神财富。有趣的是,我们发现世界各地的在线学习者中,有一个群体人数众多,那就是老师——他们正用这些在线课程中的知识来丰富他们自己线下的学校和课堂。
总而言之,主张大学已经没有存在意义的断言来源于人们对于机构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的根本在于我们对于个人权利和感召力的陶醉以及对于名人的崇拜。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都和大学一样,成为了质疑和批评的靶子。
很少有反对的声音来提醒我们这些机构是如何服务和支持我们的,我们常常认为它们的存在理所应当。你的食物是安全的;你的血液检查是可信赖的;你的投票站是开放的;当你拨动开关时,一定会有电;你所乘坐航班的起落都是根据航空安全规定进行的。设想一下,假如所有的市政基础设施停摆一周或一个月,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
机构体现了我们与其他个体之间持久的联系,它们将我们不同的天赋和能力拧成一股绳,去追求共同的目标。同时,它们也将我们与过去和未来维系起来。它们是价值的金矿——这些恒久的价值超越了每一个自我。机构促使我们放弃眼前即刻的快感,思考更远大的图景,更长远的全局。它们提醒我们世界只是暂时属于我们,我们肩负着过去和未来的责任,真正的我们要比我们自己和我们的自拍照要广博得多。
而大学的责任正在于此——用我们共同的人类遗产号召大家去开拓未来——这个未来将由今天从这里毕业的数千名哈佛学生去创造。我们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承诺,它并不针对单一的个体,甚至不针对一代人或一个时代,它是对一个更大的世界的承诺,是一个对于正在等待它服务的时代的承诺。
1884年,我的前辈、Charles William Eliot 校长为约翰·哈佛雕像揭幕,并谈到研究约翰·哈佛——这位冠名了这所大学的人——“波澜壮阔”的一生带来的启发。
Eliot 校长说:“他(约翰·哈佛)会告诉人们善行会流芳百世,会以超越所有计量方式的速度和规模繁衍。他会教导人们,在这个教育花园里播下的种子,如何迸发出喜悦、力量以及永远新鲜的能量,年年花开,随着时光流转,在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花繁叶茂。”
所以,今天下午我们列队行进经过的那座雕像,它不仅仅是一座代表个人的纪念碑,更是代表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社区和机构的纪念碑。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就代表了一种对于哈佛这个社区和机构的认可,这种认可也是你对于哈佛驱使你超越自我、惠及他人的感召力的认可。我感谢你们今天在这里的许下的承诺,祝你们每一位都开心、健康且永远充满活力!
哈佛大学开学典礼演讲稿二:赵小兰以杰出校友身份在哈佛大学商学院企硕士新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我认为,无论你在哪个行业,一些基本的道理是具有普遍性的,这些基本的道理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会昙花一现。
首先,你必须敢于冒险。美国人善于抓住机遇。我们提倡企业精神,奖励那些成功者,重要的是不会惩罚失败者。
在我们国家,失败并不意味着耻辱。企业家有许多机会,他们有勇气、有实力去尝试。
我在访问中经常被问到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应该说,哈佛商学院是其中之一,另一个是我的父亲。
不难想象,他一个人在这个国家,为他的家庭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而奋斗的'情景。我父亲离开处于处于战争割据的中国大陆时,还是一个青年,却没有带上他的学历证明。
但美国人性格中的信任、慷慨,是纽约圣约翰大学给了我父亲一次机会,留在了美国。他敢于冒险,这是另一个美国人成功故事的开端。
与冒险紧密相连的是宽容,宽容需要自信,你不能不自信地开局,我想说的是哈佛商学院的学历可以增加你的自信,但并不保证所有的人。
无论你承认与否,我们遇到的所有成功人士都非常自信。事业的成功回报他们的自信,而自信能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没有自信,就会感觉失魂落魄,没有自尊,无法自律,因此请牢记:通过自信增加成功的可能。
成功人士具有的第三个特点是勤奋踏实,这可能被大多数人经常忽略。我们应该朴素地传统地勤劳地工作,试想,有多少懒惰的人成为成功人士?那么,是什么决定了一些人获得了成功呢?我认为很简单:是对成功的渴望的强弱决定的。他们为制定的目标不懈奋斗,这个目标通常在他们看来比自身更重要。
第四,善于接纳新想法,不断学习很重要。向你周围的人学习,每天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有太多的人每天都在那儿,等着出色的计划自各儿跑到他们的办公室。因此,每天要不断寻找新想法、新方式去完善自我,提高生产率,祛除官僚作风。
我同样认为新想法或多或少受查尔斯.达尔文进化论的左右,“存在即合理”仍有效。例如,如果你有100个新想法,可能百分之五或五以上奏效。那么与百分比玩游戏吧。
第五,你必须张弛有致。勤奋地工作,坚定的信念,许多关于未来方面的计划都要求有这样的思想状态。这不仅仅是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状况,你得事先做好功课。一个真正的体育超级明星也是这样。韦恩.格瑞兹克是曲棒球史上保持进球数最多记录的选手,包括单场进球数。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每赛季格瑞兹克的问答同样简单:“我时刻准备着,而不是随波逐流。”这说明:你必须时刻准备着。
这需要思路清晰,但大多数人没有时间去想:他们的工作实在太忙了!很奇怪是不是?多少次听到人们说,他们在车上思维活跃,但到停车场停好车后,立刻不再思考,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去工作。
因此我想做的是: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关上门,自我放松,凝视窗户,冥想20分钟——如果要完全静思的话,得30分钟。
对我而言,这样做可以保持一定的前瞻性,我的书桌上放着几部电话,一些报告,记事本,紧急邮件和书信,当然这些都很重要,但没有比做决定的思考过程更重要的了。
作为未来的经理人和领导者,我们应避免食入过量的信息。通讯的更新发展日益方便快捷,但混乱的状况持续存在。正如作家约翰在2000年说的:“我们渴望知识的金子,却被信息的垃圾淹没。”
最后是平衡你的生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做充实的人。体谅他人,慷慨大度,富有爱心,找到事业和生活的平衡点——把两者融为一体。
长期的工作经验告诉我,我们的工作环境并不完全是民主政体,那些通过赢得大多数选票而当选的领导人不会获得长久的支持。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会在做决定前投票表决。但是,最出色的领导者,能集聚众方之力完成使命。
事实上,仅仅发号施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你的机智老练、善解人意和热情耐心。
当你能做到这些时,你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者,更是个优秀的人。这两者是相似的。因为你的品质和行为,决定你能否拥有杰出的领导才能。
今天我最后要说的是:你们不一定非要接纳我的建议,列出你们自己的表,借鉴你们认为成功人士身上所具有的元素。取长补短。有些对你们有效——有些则相反——所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无论你们未来怎样,我相信重要的是你们会实现自己的抱负,成为认识自我、坚忍不拔又有些幽默感的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梦想和生活也不是一天锻造的。正因如此,才值得去生活。你得花时间养宠物,照顾孩子,亲近配偶,感谢伙伴们,鼓励你的下属。记住,有时人类留下的最永恒的遗产,是在前进的道路中给人以一臂之力。
著名的非裔美国人乔治.华盛顿.卡弗尔曾说:“没有任何人毫无缘由地来这世界走一遭。”这就是我们所有人必须面临竞争。而哈佛商学院帮助你面对挑战,决定自身命运,正如他为我做的。
哈佛可以说是全美最致力于研究提高商业技能的学校。86年的出色教学记录,孕育了全美最出色的管理专业头脑。
拥有骄人的历史、出色的战绩,享誉全球的哈佛商学院,有一支遍布全美甚至全球的巨大商业军团,它给了我职业化、人性化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哈佛商学院帮助其所有的毕业生,建立了一张珍贵的职业网络体系——你们不久将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特别高兴能够出席在中国举办历史性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我刚从奥运会闭幕式过来,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为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所进行的巨大准备工作令人难忘。2008年7月29日,我出席了在华盛顿特区举行的中国新领事馆的启用典礼。上周五在我抵达中国时,我参观了美国前任总统老布什和现任总统布什刚刚亲临过的在北京新落成的美国驻华使馆。这些事件都标志着中国在世界的存在不断增长。
今天,美国和中国的交往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多,无论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国杂贸易总额上,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仅2008年的头五个月,就有1910亿美元的货物越过我们的边界。今年到目前为止,美国对中国的出口总额近370亿美元,而从中国进口的总额超过1540亿美元。
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充满活力。当我们之间还有更多能够相互分享和相互学习的东西。因此,今天下午,我想就美国经济的现状、美国劳动人口及美国劳工部在加强我们国家经济中说发挥的作用,与你们分享一些想法,然后就美中文化谈一些看法。
众所周知,由于住房领域的下滑和紧随其后的信贷紧缩,美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着一些短期的挑战。但是,美国经济的长期基础仍然稳健。失业率为5.7%,这与1990年代十年间平均5.7%的失业率是相同的。自2001年第一季度以来,生产力的年增长率一直维持在强大的2.6%。第二季度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近2% 。这意义重大,因为一些专家们在数个月前曾预测,本季度经济将萎缩,而不是增长。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得到了出口增长9.2%的支持。而强劲的出口增长在过去的12个月内创造了逾十万个新职位。
这一切都反映了一个事实,美国是一个非常大的(逾14.3万亿美元)、多样化和有弹性的经济体。现在,让我和大家分享一些美国劳动力的信息。
与中国逾8.03亿的劳动力相比,美国的劳动力要少得多——约为1.54亿人。美国的劳动人口有三个独特的属性——生产力高、灵活性高和流动性高。
2007年9月,作为联合国一部分的国际劳工组织,将美国的劳动力评为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劳动力。高劳动力对美国工人来说非常关键,因为更高的生产力意味着更高的工资。在美国,一般工人在他或她四十岁时,已经做过10多份不同的工作——通常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机会。此因,改变成为美国人的准则,这也是人们在经济社会中不断进步的方式。
美国劳动力的灵活性与流动性也鼓励着创业精神,创业精神继续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事实上,在过去十年半的时间里,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净新创造的就业机会,是由美国中小企业创造的。美国99%的雇主是中小型企业,他们提供83%的所有私人付薪工作。
美国和中国一样,是一个地域多样化的国家,各个地区的人们拥有很多不同的经验。但是人们普遍认为,私营部门——而非政府部门,始创在就业机会和增长的首要驱动力。而政府的角色就是为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合适的环境与条件。
劳工部在完成这一使命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是因为劳工部发布和执行几乎影响每一个美国工人的法规。这些法规着手解决的问题包括,保持一个健康和安全的工作环境,执法要求每一个雇主向工人一天的工作支付一天的工资,确保工人有长期的退休保障。
劳工部每年的预算约为500亿美元,雇用1.7万人。即使在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国家里,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在每一个工厂场所安置政府督察。这就是为什么建立一个安全文化,以及在工作场所将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些努力,劳工部在没有大幅度增加新成本及妨碍就业增长的前提下,在工人保护方面取得了创纪录的成绩。举例来说,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OSHA)以促成损伤和疾病率下降到创纪录的低水平——自2001年以来下降了17%。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工作场所的死亡率下降到职业安全及健康管理局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另一个例子中,自本届政府任职以来,工资和工时部门已回收了其所欠的职工工资——为近200万名工人支付了逾12亿美元。员工福利安全管理局(简称EBSA),在保护工人的养老金和医疗计划方面取得了创纪录的货币结果。自2001年以来,其调查工作已取得了100亿美元的货币结果。
美国劳工部同时也透过劳工统计局收集美国劳动力就业方面的统计数字。精确测量是国家劳动人口,及创造有益于美国劳动力的成功战略的关键。欢迎访问劳工统计局的网站,该网站提供了很多关于美国劳动人口的数据:点击劳工统计局,得到相关信息。
2006年,鉴于美中双边关系的重要性,乔治.W.布什总统和主席创建了一个框架,以通过一个更全面的、定期的方式来协助管理此经济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美中战略经济对话,或简称SED。
SED的创建是为了使我们两国政府能在最高级别的内阁层面进行跨部门的对话,而不是每个部门只与他们的同行对话。SED的举办地定期轮换:2006年12月在北京;2007年5月在华盛顿特区;2007年12月在北京;2007年6月在华盛顿特区郊外的马里兰的安那波利斯,下一期的SED将于今年12月再次在北京举行。随着本届政府的任期结束和新一届政府的选举产生,不论谁将会成为总统,我们都希望这一重要的讨论框架能得以延续。
除了参加SED之外,美国劳工部与中国就有关如何改善工人的保护方面也正在进行其他的交流互动。2004年6月,当我作为劳工部部长首次访华的时候,劳工部就与中方签署了4项谅解书,我们在2006年的SED期间,又签署了另外两项谅解书。我们在2007年对这些谅解书进行了延长,新版本将延续到2011年,目的是为了加强美国和中国之间在工人保护和数据收集等六个关键领域的合作:
职业健康和安全,煤矿安全和健康,私人退休金管理,工资和工时执法,失业保险,劳动力市场统计作为这些协议的后续行动,还与中方就劳动争议调解进行合作。劳工部还提供专门知识,协助起草新的劳动合同法,该法已于今年开始生效。因此,美国劳工部与中国同行之间正在进行持续的讨论和对话,就关键问题交流信息和专业知识。
同中国一样,美国也面临着地区之间包括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收入差距问题。美国劳工部和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这些差距。
就像你们已经听说的一样,我8岁时随家人来到美国,当时我一句英语也不会说。在这之前的三年,我5岁的时候父亲在一个全国统考中取得了第一名,得到一个去美国求学的机会。我的母亲当时已经怀孕7个月,那是他们的第三个孩子,当时我的妹妹。可是母亲并没犹豫,她鼓励我父亲去美国。她在这样做的时候还不知道家人会因此分隔多久。
事实上,我父亲用了3年时间才把母亲,我和我的两个姐妹带到美国。他在我的妹妹赵小美(May)差不多3岁时才第一次见到她。
我无需说我们在美国最初的日子有多么艰难。我的父母离开了他们所熟悉的一切——他们的家人和朋友,他们的文化、语言和传统,甚至他们习惯的食物——来到异国定居。他们没有家人或朋友可以获得支持。
我们5口人的小家庭住在纽约市皇后区一室一厅的小公寓里。父亲做3份工作来养家。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操持生活的,但是尽管生活艰难,我们的母亲还是能够每晚给我们准备健康美味的中式晚餐。她把家庭预算管理得如此巧妙以至于我们从未觉得捉襟见肘。她和父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爱和安全感的家园。他们从未失掉向前看的乐观、决心、希望以及对美国人民善良和正直本质的信念。不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因为一家人终于团聚而感到安慰,我们也坚信一个光明的未来在等着我们。我的父母亲还确保我们庆祝所有的中国节日。
我上了三年级,一个英文单词都不懂。每天,我坐在教室里把黑板上出现的每一个词都抄到本子上。晚上,父亲辛苦工作了一天之后,会坐下来和我一起打开书本,把我白天抄下来的东西翻译给我并教我英语。因为我不会英语,一不注意就会把“b”和“d”、“p”和“q”写错。父亲需要费很大劲才能看懂我幼稚的、难以辨认的笔迹。那么多的长夜让我更加感激父母所作的牺牲,也使我下决心要对得起他们的爱和付出。
在周末,我们这些孩子要帮助做家务杂事。父亲是一个勤快、精力充沛的人,他喜欢自己修理家里的东西。当他修理的时候,总要有一个女儿给他打下手,拿着手电筒或者提着工具箱。他会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他和母亲童年的故事,讲他们父母的故事;他会一边给我们灌输中国的哲学思想,一边教我们修理的知识。
我父母鼓舞别人的能力确实惊人。在我们的成长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人生和服务他人给我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他们教育孩子们勤奋工作,乐于做出牺牲,遵守纪律。他们教育我们要为自己以外的更大的事业服务,要为我们的国家作贡献,给家庭和社区带来荣誉。他们还教给我们中国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增强了我们的力量,帮助我们生存下来并出类拔萃。我和我的姐妹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应该感谢和赞美我的父母亲。
在我们初到美国时,我们一家人经常是整个镇上唯一的亚裔美国人家庭。今天,美国远比当时更加多元化。这种丰富的多元化是美国的伟大力量之一,所以当人们问我美国是什么样,我说美国就像世界其他地方的缩影。
你们中有人问起美中文化的比较,第一,我认为它们有很多相似点。两种文化都珍惜家庭,坚信教育的重要性,认同努力工作可以通向成功。但也有很多文化差异。
在亚洲社会,强调把集体利益放在前面。而在西方社会,个人的成就得到珍视、提倡和强调。亚洲文化强调无我和牺牲。而在西方社会,一个人最好的代言人是他自己。
亚洲文化教导和谐和稳定的价值。而在西方社会,寻找新的和更好的处事方式是被高度重视的,变化是常态。在孩子们身上可以观察到这些行为倾向。在西方,青少年被鼓励要大声讲出来,要作决定(比如决定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食品),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个人主义受到赞扬。在亚洲,儿童被教导要等待轮到自己再发言,并听从长辈。
两种看待世界的方式无所谓哪一个更好。每一种在世界经济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当两种文化用如此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时,容易产生误解和交流失误。这就是两种文化之间要有更多互动和沟通的原因。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紧密相连。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我们两国间的关系必将加强。(两国关系)总会有起落,这也是我们需要沟通,需要学习互相了解和分享经验的原因,通过这些,两国人民才能更加蓬勃发展和繁荣。在此,非常感谢你们今天给我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思考。
;
公平与正义1 哈佛大学公开课
问题一:如果你正在以每小时60英里驾驶一辆火车,行驶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五个工人在前方,但是这时候你的刹车失灵了,你惊慌地行驶,突然发现在另一条轨道上有一个工人。这时候,你会选择撞死那五个人还是撞死一个无辜的人?
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选择让少数人死去以换取大多数人的获救。
问题二: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在一座桥上目睹了那辆火车将要撞上那五个人了,但是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很胖很胖的大胖子,你只要把他推下去,那五个人就获救了,你会不会推?
很多人选择的是不会推,毕竟这是自己主动的,而且是谋杀。
——那么如果你处在轨道转换器的当口,你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改变轨道方向,你会不会偷偷改变列车轨道的方向去撞死那个胖子,以此换取五个人的活?
问题三:如果你是医生,在值班的时候六个病人被同时送来,五个伤势中等,一个重伤,你花费一天的时间可以将重伤的患者照顾好转,但是另外五个中等伤势的病人将因为无人照顾而死去,如果你将一天时间花费在那五个伤势中等的病人身上,那么那个重伤的患者将因为无人照顾而死亡,你会如何选择?
无疑,很多人会选择救那五个中等伤势的人,放弃那个重伤的人。
问题四:如果你是医生,那五个病人患病,一个急需心脏,一个急需肝,一个急需肾脏,一个急需脾脏,一个急需胰腺,隔壁房间刚好有一个健康的人来检查,正在休息室睡觉。你可以取出这个人的心肝脾肾和胰腺去救那五个人,你会不会为了救那五个人而杀死这个无辜的人呢?
老师问了这么四个问题,也提出了两个学理依据:
1,道德结果论。
2,道德绝对论。
道德结果论由十八世纪的英国政治家Jeremy Bentham提出,基本观点就是:所谓的所作所为,关键是利益最大化。也可以表述为:越多幸福越正确,将正义的结论定义在对这个世界的影响上。
而道德绝对论则侧重行为本身所带来的意义。
这节课大概讲的就是以上这些,“必要之恶”能不能行?这点还有待探讨。
我能不能懒一点坐等老师上课讲,嗯。
《哈佛公开课思路决定出路》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哈佛公开课》(陈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XMKT00tIvtNiGGv3uKEVw
提取码:i0uz
书名:哈佛公开课
作者:陈博
出版年份:2012-6
页数:187
内容简介:
《哈佛公开课:思路决定出路》写到,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思路。《哈佛公开课:思路决定出路》给出了很多做事的正确思路,也讲了很多哲理故事,使深奥的哲理变得简单易懂,让人难以忘记。《哈佛公开课:思路决定出路》有利于重塑自己的人生观,同时给自己提供很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方法。
哈佛大学公开课程有中文版嘛
哈佛大学公开课程有中文版。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 ,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挺前沿的东西,要是以后更多医学相关的授课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