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克菲勒大学怎么样,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况如何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17 11:27:56 浏览1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待遇好吗

好。洛克菲勒大学博士后一个月工资是一万六到二万九千元,且洛克菲勒大学是世界上人均诺贝尔奖获得者数最多的研究机构。洛克菲勒大学是一所世界顶尖的生物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该校位于美国纽约,前身为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由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捐资建立。

花费几千万家产的富翁,是怎样帮中国培养医学人才的?

医学作为传播宗教信仰的一个重要手段,也被带到中国。作为天主教徒的洛克菲勒,希望通过治病救人把上帝的福音,传播给更多人。
将这些资金组成了基金会,并且收购了传教士的医学堂,也就是现在协和医科大学的前身,他们提供了很多便捷,聘请了多位医学界的老师进行授课。
他将很多钱都捐献给了学校,而且主要就是医学类的学校,同时也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身价3360亿,是地球上第1位亿万富翁说到洛克菲勒,可能很多人都比较陌生,在比尔盖茨的眼中,他是这样一个人:
"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美国资本家,同时也是上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他开创了“托拉斯”垄断组织的商业巨擘,被称作“石油大王”。
在他的一生中,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他的一生都在各种不同角色和层层神话的掩饰下度过。
之前,《福布斯》曾经公布过一个“美国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在这份榜单中,洛克菲勒位居榜首。
有人评价他说:“跟和他同时代的巨富们相比,洛克菲勒的财富是最不肮脏的。”
洛克菲勒不只是个富豪,同时他还非常热衷于慈善事业,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都是他创办的,除美国之外,从洛克菲勒的慈善事业中受益最多的就是中国了。
协和医学院建立的背景:1910年哈尔滨爆发瘟疫,半年内死亡6万人,环顾华夏竟无现代医学人才1910年哈尔滨爆发瘟疫,半年内死亡6万人,环顾华夏竟无现代医学人才在世界近代史中,中国可以说是落后的大半截,虽然以曾国藩为首的清末改革派,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发展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雏形,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则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环顾华夏,在这样的危机关头竟然全中国找不出一个医学人才,只好聘请出生在马拉西亚的伍连德,主持工作,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控制住了鼠疫蔓延。这时候有人或许会好奇为什么没有本土人才。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知道鲁迅的《藤野先生》,鲁迅去日本学的正是医学。
在清末民初这一阶段,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留学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于是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年轻人远赴海外。但很多人远在海外无法回国,即便是回国之后的医学水平也是良莠不齐。
洛克菲勒:花费4800万美元,培养中国一半医学人才而此时迎来了一大批的投资者,其中不乏胡雪岩等人,还有来自美国的商人——洛克菲勒。他的资助使得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传教士们的私人医学堂,并在原有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协和医科大学。
这也就是如今全中国最厉害的医院——协和医院的最前身,无数学子通过协和医科大学走入医学的殿堂。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他培养了中国一半的医学人才,约翰·洛克菲勒相信医学的进步能解决人类大部分问题。
他还以私人名义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主导了遍及六大洲62个国家的钩虫病,疟疾,伤寒的防治工作,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也是他的“作品”,洛克菲勒基金还是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的资助人,在流行性脑膜炎、小儿麻痹、黄热病和梅毒的研究上取得过突破性的成果。
而这位创造了整个商业帝国的天才商业还不止步的走向医学界,可见他独到的眼光和不平凡的人生见解,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亿万富翁,他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也尽自己的力量为世界做出了不俗的贡献。
古今中外,很多富人的后代,素来难逃“富不过3代”的魔咒。
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出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
洛克菲勒家族兴旺发达的秘诀洛克菲勒先前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快乐。不过,如果你没有好友和重要的亲人,生活会非常空虚和难过,那时物质的东西也不重要了。”
在商业界,提起美国洛克菲勒家族的财富盛名,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来形容绝不为过。这个迄今已繁盛了六代的"世界财富标记"与美国乃至国际政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信中,我们不仅看到他卓越的经商才能,更看到他优良的品德。他在教导儿子如何赚钱,但也是在告诉孩子,如何正确地生活。
因此,我认为它值得我们每人读一遍。它会让我们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知,让我们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情况如何

洛克菲勒nbsp;约翰·洛克菲勒nbsp;(1839—1937年)nbsp;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nbsp;约翰.D.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nbsp;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nbsp;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nbsp;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nbsp;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nbsp;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nbsp;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nbsp;不过,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劣根性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国个人创富史在中国媒体的描述中得以展现,并循序渐进地辅助了中国新一代财富观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财富以及合法创造财富的能力理应获得正当的尊重。nbsp;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
洛克菲勒
约翰·洛克菲勒 (1839—1937年) 美国实业家、美孚石油公司创办人。出生在美国东北部一个小村,家境贫寒。幼年时,曾将别人送他的一对火鸡精心喂养成群,挑好的在集市上出售。12岁时积蓄了50美元,他把钱借给邻居,收取本息。在克利夫兰商业学校毕业后,曾任一运输公司会计,三年积蓄900美元。他未参加南北战争,却在战争中捞取了1.7万美元。他沉默寡言,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金钱上。23岁时,他到了钻出美国第一口油井的石油城,经实地考察,决定从事风险不大、不会亏本的炼油业。第二年与他人合资7万美元在克利夫兰建立了一家大炼油厂,采用可提炼出优质油的新技术,把竞争者远远抛在后面,获利100%。1870年,他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俄亥俄美孚石油公司。此后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就吞并了该地区20多家炼油厂,控制该州90%炼油业、全部主要输油管及宾夕法尼亚铁路的全部油车。又接管新泽西一铁路公司的终点设施,迫使纽约、匹兹堡、费城的石油资本家纷纷拜倒在其脚下。接着,为控制全国石油工业,他操纵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伊利公司同宾夕法尼亚公司开展铁路运费方面的竞争。结果,在8年内,美孚石油公司炼油能力从占全美4%猛增到95%。美孚公司几乎控制了美国全部工业和几条大铁路干线。1882年,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后来,洛克菲勒财团又形成由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四家大银行和三家保险公司组成的金融核心机构,这七大企业控制全国银行资产的12%和全国保险业资产的26%,洛氏家族通过它们影响工业企业决策。洛克菲勒财团创办基金会,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其他社会团体赠款,扩大影响和势力。洛克菲勒财团还指派亲信人物担任政府要职,如曾任国务卿的杜勒斯、腊斯克都担任过洛氏基金会董事长的职务;基辛格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纳尔逊·洛克菲勒(老洛克菲勒之孙)的外交政策私人顾问。该家族的成员也活跃于政治舞台,左右内政和外交政策,如纳尔逊·洛克菲勒就曾担任1974—1977年美国副总统。
约翰.D.洛克菲勒是现代商业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之一。
一方面,他创建的标准石油公司,在巅峰时期曾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另一方面,洛克菲勒笃信基督教,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秉承“在全世界造福人类”的宗旨,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
这种看似相互冲突的精神状态,使洛克菲勒的创业史在美国早期富豪中颇具代表性:异常冷静、精明,富有远见,凭借独有的魄力和手段,一步步建立起庞大商业帝国。洛克菲勒说:“如果把我剥得一文不名丢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驼队经过——我就可以重建整个王朝。”
16岁的洛克菲勒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家干货店当职员,每星期赚5美元。19岁,他下海经商,倒卖谷物和肉类。从这时起,洛克菲勒将每一笔收支记录在册,甚至不漏掉一个便士的慈善捐款。经过三年积累,22岁的洛克菲勒进入石油业,并于1870年创建标准石油公司。
此时,洛克菲勒已不满足这种储蓄式的创富速度,1882年,他开创了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这个极易聚集财富的结构使标准石油两年后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1910年,洛克菲勒的财富已达10亿美元。好景不长,第二年美国最高法院便裁定解散托拉斯。
尽管巨大财富引起社会的警惕,洛克菲勒本人却还是那个虔诚的基督徒,严格遵循浸礼会的教条生活——不得喝酒、抽烟,甚至跳舞。与一般意义上的富翁习性不同,洛克菲勒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无甚兴趣,也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一生沉溺的爱好只有骑马。
1897年,从标准石油公司退休后,洛克菲勒专注于慈善事业。中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其海外投资中独占鳌头。众所周知的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在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一项事业;鲜为人知的是,周口店“北京人”的挖掘和考古工作,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
不过,作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老牌美国资本家,洛克菲勒这个名字一度成为资本主义劣根性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之初,他所代表的美国个人创富史在中国媒体的描述中得以展现,并循序渐进地辅助了中国新一代财富观的形成:在社会生活中,财富以及合法创造财富的能力理应获得正当的尊重。
如果约翰·D·洛克菲勒(1839~1937)还在世,他的身价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约有2000亿—根据2003年的《福布斯》亿万富翁排行榜,当时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身价为407亿美元。漫步纽约街头,你随处可以体味洛克菲勒家族过往的辉煌:摩根大通银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在生命科学领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学。甚至青霉素能够普及成为一种通用药品,也同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渊源。老洛克菲勒的遗产依然支配着世界石油产业,他本人也堪称今天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西方石油工业的人格化象征。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口油井—德雷克油井获得了商业性成功,标志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开始—当时石油最重要的用途是提炼煤油,供照明之用。1870年,洛克菲勒创办了美孚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很快,他就凭借毫不手软地挤压、吞并对手建立起了自己的帝国。到他38岁时,洛克菲勒已经控制了美国炼油业的90%,并大幅度降低了石油产品的价格:在洛克菲勒时期,汽油价格从每加仑88美分下降到5美分。
1911年5月15日,美国最高法院判决,依据1890年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孚石油公司是一个垄断机构,应予拆散。根据这一判决,美孚石油帝国被拆分为约37家地区性石油公司。然而尽管有最高法院的判决、尽管媒体此前早已将洛克菲勒定性为“邪恶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垄断资本家,投资者依然热衷地追捧这些“婴儿美孚”的股票,使得拆分后的众多公司的股票市值合起来远远超过原来美孚公司的市值,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比从前更多了。
洛克菲勒创建的石油帝国及其继承公司—埃克森(Exxon)、美孚(Mobil)、雪佛龙(Chevron),连同起家于德州的德士古(Texaco)、海湾(Gulf),英国石油公司(BP)和英荷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 Dutch/Shell)并称“石油7姐妹”,成为世界上最大的7家跨国石油公司。1999年埃克森同美孚合并,2001年雪佛龙同德士古合并,此前海湾在1980、1990年代将其资产售予雪佛龙和英国石油公司。今天,埃克森-美孚,雪佛龙、英国石油、壳牌和法国的Total是世界最大的5个石油公司。
当约翰·D·洛克菲勒在1910年发现自己名下的财富已经达到近10亿美元时,他开始考虑如何运用这笔财富。由于他对购买法国庄园或苏格兰城堡没有兴趣,又不屑于购买艺术品、游艇或中世纪韵味的西服以及所有富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东西,他就把自己收入中的很大部分投资于煤矿、铁路、保险公司、银行和各种类型的生产企业,其中最出名的是铁矿生意。
对于中国人来说,“富不过3代”似乎是铁一样的定律,然而洛克菲勒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绵延6代,仍未现颓废和没落的迹象。这与他们的财富观念和从小对子女的教育息息相关。他们的家族崇尚节俭并热衷创造财富。这两点从洛克菲勒家族的中兴之主劳伦斯·洛克菲勒的一生中体现得尤其充分。
2004年7月11日,坐拥亿万家财、在美国叱咤风云的劳伦斯·洛克菲勒在睡梦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这位洛克菲勒家族的第3代传人,尽管含着金钥匙出生,却绝不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在有生之年不仅开了风险投资的先河,还为美国的环保及慈善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老约翰·D·洛克菲勒惟一的儿子和继承人是小约翰·D·洛克菲勒。小约翰·D·洛克菲勒共有6个子女,姐姐芭布斯最大,其他都是男孩,从大到小分别是约翰、纳尔逊、劳伦斯、温斯罗普和大卫。劳伦斯·洛克菲勒1910年5月26日生于纽约。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用钱。这样的事情听起来似乎很难和富可敌国的洛克菲勒家族联系起来,但事实的确如此。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孙之所以能获得日后非凡的成就,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环宠坏,不管是老约翰洛克菲勒还是小约翰洛克菲勒,在教子方面相当花心思,并有一套祖传教育计划。父亲鼓励劳伦斯等孩子做家务挣钱:逮到走廊上的苍蝇,每100只奖一角钱;捉住阁楼上的耗子每只5分,背柴禾、劈柴禾也有价钱。劳伦斯和哥哥纳尔逊,分别在7岁和9岁时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每双皮鞋2分,长筒靴每双1角。
劳伦斯的中学时代是在林肯中学度过的,这所中学以其“实践出真知”的教学理论而闻名,劳伦斯在摄影、旅游以及探险等方面的兴趣得到了鼓励及发展。劳伦斯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尽管出生在美国最富有的家庭,但一直都保持着勤俭的美德,这得益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小约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亲那样,定期翻阅孩子的账本,检查他们的支出。作为浸礼会教友,洛克菲勒家族抵制跳舞和酗酒,因此在他们的家里看不见富人豪宅里常有的舞厅和酒吧。虔诚的宗教信仰,令洛克菲勒家族在优越的生活中依然保持节约。
老约翰洛克菲勒曾说,赚钱的能力是上帝赐给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礼物。劳伦斯从祖父那里继承了赚钱的天赋,他的名下拥有15亿美元的资产,在《福布斯》全球587位亿万富翁中排名第377位。1937年,劳伦斯继承了祖父买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从华尔街踏上创业之路,开了美国风险投资的先河。出人意料的是,他并没有购入更多的蓝筹股,而是开始投资并协助新成立的企业创业。他的第一次尝试非常偶然。当时,他和新婚妻子预备定制几件家具。当他看到芬兰设计师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曲木家具照片时,预感到这些家具会成为现代家居的理想选择,于是订下订单购买了一批,在纽约开了一家专卖店。尽管许多人曾对生意前景表示怀疑,但结果家具十分抢手,直到1940年货源因芬兰冬季战争受到影响,生意才被迫中断。劳伦斯的第二桩买卖则更有影响力。他结识了一战飞行员埃迪·瑞肯贝克,认为瑞肯贝克关于商业空运即将兴起的看法很有见地。于是,1938年,他资助瑞肯贝克成立了东方航空,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而东方航空也成为战后盈利最多的航空公司。此外,他在1939年投资的麦道航空公司也成为军用航空器的主要供货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冻结生意,进入海军服役,军阶至少校。战争结束后,他重返商场,继续寻找新创立的企业进行投资。1959年《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文章特别指出劳伦斯在“风险资本”这一新领域所作的贡献,从而确立了他“风险投资之父”的地位。劳伦斯联合洛克菲勒家族其他成员以及包括现代艺术馆在内的一些机构成立了专事风险投资的凡洛克风险投资公司。截至1996年,他们共投资221家处于起步阶段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得到投资后都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数十年的从商经验,令他相信保持头脑灵活、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因此他很乐于接受新事物,引入新概念,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高科技和其他新兴行业,包括投资苹果电脑和全美最大的芯片公司英特尔集团。
从J·D·洛克菲勒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个10亿富翁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续写着辉煌的历史,他们没有整天躲在房间里计划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不让金钱落入别人口袋,而是积极的参与文化、卫生与慈善事业,怀着富有的负罪感将大量的资金用来建立各种基金,投资大学,医院,让整个社会分享他们的财富。在今天的美国,要完全躲避这个家族的影响几乎是不可能的,毫不夸张地说,洛克菲勒家族在过去150年的发展史就是整个美国历史的一个精确的缩影,并且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精神的杰出代表。
如今,洛克菲勒家族已经繁衍到第六代,共有242名成员。第五、六代的洛克菲勒家族成员,不再是主宰美国的富豪阶级,而是广泛活跃在各个阶层和领域。该家族的长期顾问彼得约翰逊认为,洛克菲勒家族成员有意识地在努力教育他们的子女,如何用自己的钱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世界公认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家族,有人说它是建立起美国的家族
美国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家族现状如下:
2014年6月13日,美国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的曾孙理查德·洛克菲勒驾驶的一架小型飞机13日早在纽约市附近坠毁,理查德身亡。洛克菲勒家族的“悲剧性死亡”并不只有理查德·洛克菲勒一人。
1951年,约翰·洛克菲勒的侄女温佛瑞·洛克菲勒·艾米尼自杀;1961年,纳尔逊·洛克菲勒的儿子迈克尔·洛克菲勒前往荷属新几内亚寻访土著人艺术,他乘坐的小船在水中倾覆,至今下落成谜,尸体也没有找到;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三世在1978年死于一场三车连环相撞的车祸。
2017年3月20日晚(当地时间20日早晨),洛克菲勒家族现存最年长的成员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在美国纽约州的家中逝世,享年101岁。
戴维·洛克菲勒的爷爷约翰·洛克菲勒19世纪下半叶创办美孚石油公司,通过石油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戴维·洛克菲勒此前一直是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自2004年7月以来担任洛克菲勒家族族长。
扩展资料:
据福布斯2008年2月公布的数据,洛克菲勒家族的财产净值为6634亿美元(按2007年的美元价值计),依然是美国最富有的家族,除拥有许多大公司和大银行的股份外,还拥有着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商业和住宅物业。
他先前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说:“我的人生非常精彩……我相信,物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一个人过得快乐。不过,如果你没有好友和重要的亲人,生活会非常空虚和难过,那时物质的东西也不重要了。”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成员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孙坠机身亡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洛克菲勒家族最年长者去世

美国本科留学选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地理位置
美国留学学校主要集中美国东北部和美国新兴的加州地区。美国东北部是美洲大陆最早的殖民地,集中了像华盛顿、费城、纽约、波士顿这些历史文化经济名城,这种发达也同时体现在高等教育上,大量的名校都聚集在这个角落。仅仅以麻省为例,就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克拉克大学等等几十所高校。
美国新兴的加州地区独特的地中海气候为其带来了明媚灿烂的阳光,硅谷的发展则使加州成为美国电子行业的中心。而对华人来说,加州的另一番特殊意义是,这里是美洲离祖国大陆最近的地方,旧金山和洛杉矶也因此成为美国华人最为聚集的两个城市。从留学申请的角度来说,这两个区域不仅有优秀的学校还具有潜在的就业市场,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接收到更大的信息量。
录取条件
同学们在申请时一定要明确美国留学学校对申请者的具体要求,比如GPA,托福等成绩。虽然这些并不是影响录取与否的决定因素,但是学校既然已给出了要求,我们还是尽量按照要求去进行美国留学申请,除非自己某方面特别优秀,曾经荣获过国际性的大奖等等,可以用这些特长去弥补分数上的不足,一般的话,还是不要去申请和自己差距太大的学校,这样的话,你的硬伤会明显放大。
同时也要看这些学校的录取率怎么样,如果每年的录取率只有4%,那么还是不要选择的好,大部分的申请者会被拒之门外,一般选择录取率在50%的学校会比较好,竞争也不会很大,同时也还会有一定的申请难度,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好的就业率也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好坏,毕业后90%的就业率就是比较不错的学校了,还有一点就是这所学校读书考试的难易程度,如果说这所学校每次考试都很难,再努力学习也摆脱不了挂科的厄运,那么你就应该好好考虑是否看一看其他的学校了。
学校教学质量及设施
教学质量无庸置疑也是美国本科留学选校的关键因素,其中大学排名就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专业排名和师生比例等等,好的学校一般都是小班授课,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速的成长,而且老师学生都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周老师都会和你交谈一到两次,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样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卓越的精英人才。
除了以上这些软性设施外,优质齐全的硬件教学设备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是否有足够的藏书,是否是24小时供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宿舍条件是否优越、干净、安全,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娱乐设施是否完善等等,这些决定着申请者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得是否愉快,有意义而且丰富。
学校人文环境
美国教育体制的成熟与完善,也体现在美国风格特点多元化的学校文化上,有些学校会有一些宗教背景,比如像圣母大学、得州基督教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等等,如果有宗教信仰的申请者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学校。
此外,美国本科留学选校时还有很多学校招收的国际学生比较多,这样所形成国际文化氛围也比较浓厚,如果喜欢国际性文化相互交融的申请者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学校,这样国际化的特点会更加突出。
1、美国大学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
美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北部,五大湖地区以及西海岸包括德州这一大片地区。尤其以东北部以及五大湖地区为甚,其中的大城市更是多。这也是一般中国留学生首选的地区。  从专业来看,金融、艺术、传媒类的去东北部,也就是纽约、波士顿,新泽西州发展会比较好。计算机去西海岸,因为硅谷在西海岸。制造业的话西海岸有一些,新泽西有一些,虽然新泽西是是工业重镇,但现在已经没落了。
2、美国大学专业设置
不同的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背景或个人兴趣,选择匹配度高,真正适合的美国大学。
3、美国大学排名因素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大学排名榜单,比如USnews排名,Niche排名、福布斯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等等,虽然不同的排名,其背后排名指标或科学依据不同,但目前,美国留学圈内比较权威的或认可度最高的,非USnews美国大学排名莫属。
一般来说,排名越靠前的学校,实力越强,当然申请门槛也就越高。
4、美国大学的性价比
作为世界上出国留学费用最高昂的国家,美国大学的性价比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return,另一个就是 expense。  首先,第一点,美国大学的学费,相信大家都可以在学校的官网上找到,生活费这个方面就因人而异,看你的生活标准了,但是一些通识,还是可以帮你申请美国大学,所在的城市消费水平。  不同的美国城市的消费水平,会有一定的差距,自然生活费也会有一定的不同。
美国大学的不同学期,其对应的学费也会有一定的浮动,具体的数额,要看学校给你发offer 的时候也会给你一个对于学费的estimate。
5、美国院校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美国大学,其对应的学费会有很大差别,另外,公立跟私立学校,常青藤和非常青藤之分,有的人会有比较重的藤校情节。
美国大学暂且分为:公立大学、私立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大学。私立大学和文理学院都是学费比较高,比较昂贵的。公立大学相较而言会便宜一些,最便宜的是社区大学。
美国公立大学资金大部分来源于政府部门拨款,所以学费相对较低。比较有名的州立大学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密歇根大学、威廉玛丽学院、弗吉尼亚大学、佛蒙特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宾州州立、普渡大学和匹兹堡大学等。平均来说美国本科公立大学的学费是2.5-4万美金一年,当然学校的排名和所在地都会对学费产生影响。全年的费用是3.5-4.5万美金左右。
美国私立大学由于没有政府的财政资助,主要财政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尤其是艺术类院校,学费更加昂贵。美国的私立大学普遍都是历史悠久,排名前50的院校多数属于私立大学。例如八大常春藤盟校、麻省理工学院、埃默里大学、霍普金斯大学、洛克菲勒大学等,都属于这类私立非营利性大学,他们大多属于研究型大学,也接受民间或政府的资助。四年制美国私立大学费用(不包括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平均为5-6万美元。
社区大学门槛低,学费低。学生可以在社区大学修完基础课程然后再转去其他大学学习。一般的社区大学学费都是1万美元左右,上下浮动2000美元,每所社区大学的学费都是所在州自行规定的,具体还是要查询学校官网。
6、美国大学的教学质量及设施
教学质量是美国留学选校的关键因素,其中美国大学排名就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以及专业排名和师生比例等等,好的学校一般都是小班授课,这样可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快速的成长,而且老师学生都会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周老师都会和你交谈一到两次,及时了解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这样优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卓越的精英人才。
除了以上这些软性设施外,优质齐全的硬件教学设备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图书馆是否有足够的藏书,是否是24小时供学生查阅各种资料,宿舍条件是否优越、干净、安全,体育设施是否完善,娱乐设施是否完善等等,这些决定着申请者在这个学校学习生活得是否愉快,有意义而且丰富。
7、美国大学的人文环境
美国教育体制的成熟与完善,也体现在美国风格特点多元化的学校文化上,有些学校会有一些宗教背景,比如像圣母大学、得州基督教大学、美国天主教大学等等,如果有宗教信仰的申请者可以考虑一下这些学校。
8、美国留学安全因素
除了学费、教学资源、社会资源等因素之外,美国留学安全是当下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而关系海外学生安全的重要因素,建议大家关注宿舍和学校所在的 neighborhood 的安全系数,要比关注一个城市的宏观犯罪指数实用得多。  因为坐落在美国危险城市的知名世界级私立大学,宁可挥金如土挖掘地下通道(JHU)或者组建自己的警卫队(UChi)也断然不会让自己的招生受到影响,毕竟挖掘地下通道远没有国际生带来的教育收入多。
9、美国大学与个人的匹配度
不同的美国大学,有不同的入学门槛,大家一定要正确评估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根据自己各项实际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美国大学。
“排名至上”的择校标准不可取,首先要正确估计自己的专业背景能力,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校。
不同的学校和专业的申请,要求的成绩情况是不一样的。LZ可以参考一下留学志愿参考系统http://tieba.baidu.com/p/5102429891,输入专业等情况,就能查询出与你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看他们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筛选,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LZ可以参考一下留学志愿参考系统【搜索公众号“留学志愿参考系统”】 ,输入专业等情况,就能查询出与你情况类似的同学案例,看他们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
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筛选,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制定大致的目标和方向。
是否看排名
美国大学的各类排名众多,差异很大,公信度不一,例如有U.S. News排名、普林斯顿评论(The Princeton Review)排名和福布斯(Forbes)排名等。很多同学看的美国大学排名主要是U.S.News的排名。实际上,美国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除了特别知名的几所大学(例如常春藤联盟学校)外,是不看排名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在选校初期也免不了按中国人的思维定势行事,但随着对美国高等教育了解的深入,我们会发现有些排名的依据对申请者来讲没有实际意义,应选择适合自己的美国大学而不是排名靠前的学校。
看学校性质
美国四年制大学主要分为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U.S. News把它们分开排名。
01
National University 综合性大学。如Harvard, Yale, MIT等,都属于综合类大学的范畴。拥有一个或多个本科院,包括实行通识教育的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及专科学院,如商、医、艺术、新闻等,不同学院录取难度可能不同。
02
Liberal Arts College 文理学院。
03
Specialty College.如Julliard School, Babson College, Cooper Union, RISD等,适合对某些专业,如艺术、建筑、音乐等有特别兴趣和天赋的同学。
看美国大学网站的技巧
要想快速找到关于招收国际学生的招生网页是有技巧的。登录美国大学网站后,首先找“Admissions”(招生)或“Prospective Students”(未来的学生),然后找其子选项“International Students”(国际学生)或“Freshman”(大一新生)或“First-Year Students”(一年级学生)或“Undergraduate”(本科生),有的学校“International Applicants”是“Freshman”或“Undergraduate”的子选项。
打开招生网页后,要查看该校对标准化考试成绩的要求。有的学校对于招生的某些规定是在常见问题(FAQs)中解答的。
长远考虑
美国有四千多所大学,而我们只能上其中的一所大学,所以要根据己选校的条件筛选出候选大学的列表,可以按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分类制作两种大学的候选列表。筛选条件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例如要求的SAT或ACT成绩、托福成绩、学费、学校位置等。
如果读研究生,商业、经济、金融、传媒等相关专业是没有奖学金的,上法学院和医学院也是没有奖学金的,而且学费很高,所以如果希望读这样的专业还要把读研究生的费用考虑进去。因此,本科时是否一定要上排名靠前,但费用昂贵的大学就值得考虑了。
如果申请提前录取,表格应加上提前录取申请截止日期,及相应的递交托福、SATI、SATII或ACT成绩截止日期。
自己的财力情况要与学校费用相匹配
美国本科如何选校,一般来说美国大学费用的一个普遍的规律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学越贵,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贵".例如,斯坦佛和耶鲁等大学的一年总费用都在4万美元以上,这样的学校相信即使能拿到录取如果完全靠自己的资金的话,四年的费用对大部分家庭都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
另外,内陆和小城镇费用相对便宜,文理学院奖学金比例较高,这些美国留学选校因素可以考虑到节省费用的学校选择因素中(美国大学的学费每年会有5%-10%的涨幅,这个涨幅也许会根据美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考虑学校对国际生的录取与财政
01
录取政策,Need-Blind :在录取时不考虑学生是否申请助学金。宣称对国际生Need-Blind的学校本就寥寥无几,在经济尚低迷时似乎也开始优先考虑自费生了。Need-Aware:在录取时考虑学生财政状况,申请助学金有可能会降低竞争力。
02
助学金Need-Based FA:为了帮助家庭条件有限,不能支付学费的学生而设。公立校大多对国际生没有此政策。以往历史上国际生获得FA较多的学校通常会持续对国际生慷慨。
03
奖学金Merit Scholarship:奖励给符合某些条件的优秀学生的奖金,通常数额不大。包括常青藤盟校在内的一些学校不设Merit Scholarship。具体要查询每个学校的官网。
公立大学在金融危机的年月里基本上是不发给国际学生奖学金或助学金的,个别给奖学金的学校要求有SAT或ACT成绩。
学校的宗教/政治倾向
01
宗教:一部分美国大学至今留有religious affiliation,如Notre Dame (Roman Catholic Church) Emory (United Methodist Church)不过这些学校并不强制学生改变或接受信仰,也不会因为信仰问题影响录取,他们更看重真诚的心、对他人的尊重和求知的热情。学校通常会增加一些哲学/宗教学的很有价值的必修课。这些大学普遍来讲作风保守一些,但它们的宗教热情和强度也是不同的。
02
政治:一个学校的政治倾向大概可以由它所在的州和学生群体对民主共和两党的支持率高下推断。对很多人而言,位于South和Mid-west的学校倾向保守,两岸学校倾向更加激进。当然还是因每个学校历史不同而异。
查找学校治安数据
根据美国联邦法律,所有美国国内大学必须公布包括盗窃,抢劫,纵火、性暴力犯罪、强奸以及谋杀在内的犯罪数据。你可以在教育部网站Campus Safety and Security Data Analysis Cutting Tool上看到负责安全、火灾等的各项事务的负责人的姓名电话和地址以及过去三年学校周边发生的犯罪事件的数量。
除此之外,大家还可以查看学校是否有治安预防措施,比如有否夜间护送服务保证 晚归学生可以被安全护送回宿舍,或者校园内是否设置了用于紧急呼救的指定安全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中国留学生就读的学校对这些信息全部公开透明。

中国科学院的王秀杰,是如何一步步爬上来的?

从学识来讲,中国科学院的王秀杰,1998年获南开大学生物学方向学士学位, 2000年获香港科技大学生物化学方向硕士学位, 2004年6月获洛克菲勒大学 (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 生物信息学方向博士学位, 同年在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1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美国杜邦公司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获得“中央国家机关五四青年奖章标兵”荣誉称号。
从研究领域来讲,王秀杰研究员领导的创新研究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我们将发挥计算机在处理大规模生物学数据上的优势, 运用现代生物信息学技术, 对公共数据库中的各种生物数据进行系统分析, 来发现新的基因和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构建遗传网络调控模型,从宏观上阐释生命调控的规律。
现在,人家能有如此这般成绩,也是努力拼搏而来的啊!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的硕士博士如何?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校 小规模、高质量培养大学本科生(相当于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一直是办校的宗旨。全校拥有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教授和研究员150多人。高师学生的优越之处是教授学生的比例仅为1:10,从而使教师集教学和指导于一身。上课形式不是一般的学院式授课方式,而是小规模学术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讨论,还让学生来上课,作报告,训练其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本科生可在该校和比萨大学有关专业修课, 每门课考试分数不得低于24分(满分为30分),每年平均分数不得低于27分,否则将被淘汰。他们还必须参加比萨高师的学术报告和口试。本科生除获得比萨大学学位外,经全面考试后才可获得比萨高师的毕业文凭。博士生经3年学习和论文答辩通过后,可获比萨高师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
李政道:Tsung-Dao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
出生日期和地点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国籍美国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学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荣誉
1957诺贝尔物理奖
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7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9伽利略奖章
1986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和平科学奖
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纽约市科学奖
1999教皇保罗奖章
1999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纽约科学院奖
2007日本旭日重光章名誉学位
1958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WL)主任
1986-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理事会成员
1985-9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暨南大学
1982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北京大学
1985南京大学
1986南开大学
1987上海交通大学
1987苏州大学
1988浙江大学
1993西安西北大学
1998上海大学
2000兰州大学
2002厦门大学
2003西北工业大学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美国Sloan基金学者(SloanFellow)
1962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Fellow)
1982意大利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Danz讲座
199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麻省理工学院,Herman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梵蒂冈Pontifical科学院院士
2004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BostonInc.,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BostonInc.,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andBreach,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生平概述: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重要事件年历1926年出生于上海
1943年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2.12.25——1727.3.20.)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李政道:Tsung-Dao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
出生日期和地点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国籍美国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学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荣誉
1957诺贝尔物理奖
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7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9伽利略奖章
1986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和平科学奖
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纽约市科学奖
1999教皇保罗奖章
1999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纽约科学院奖
2007日本旭日重光章名誉学位
1958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WL)主任
1986-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理事会成员
1985-9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暨南大学
1982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北京大学
1985南京大学
1986南开大学
1987上海交通大学
1987苏州大学
1988浙江大学
1993西安西北大学
1998上海大学
2000兰州大学
2002厦门大学
2003西北工业大学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美国Sloan基金学者(SloanFellow)
1962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Fellow)
1982意大利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Danz讲座
199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麻省理工学院,Herman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梵蒂冈Pontifical科学院院士
2004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BostonInc.,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BostonInc.,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andBreach,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生平概述: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重要事件年历1926年出生于上海
1943年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2.12.25——1727.3.20.)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李政道:Tsung-Dao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
出生日期和地点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国籍美国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学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荣誉
1957诺贝尔物理奖
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7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9伽利略奖章
1986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和平科学奖
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纽约市科学奖
1999教皇保罗奖章
1999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纽约科学院奖
2007日本旭日重光章名誉学位
1958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WL)主任
1986-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理事会成员
1985-9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暨南大学
1982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北京大学
1985南京大学
1986南开大学
1987上海交通大学
1987苏州大学
1988浙江大学
1993西安西北大学
1998上海大学
2000兰州大学
2002厦门大学
2003西北工业大学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美国Sloan基金学者(SloanFellow)
1962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Fellow)
1982意大利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Danz讲座
199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麻省理工学院,Herman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梵蒂冈Pontifical科学院院士
2004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BostonInc.,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BostonInc.,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andBreach,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生平概述: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重要事件年历1926年出生于上海
1943年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2.12.25——1727.3.20.)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李政道:Tsung-DaoLee(1926年11月24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简历:
出生日期和地点1926年11月24日,中国上海国籍美国目前职务
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学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
(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
(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
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
1946-49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荣誉
1957诺贝尔物理奖
1957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7法国国家学院G.Bude奖章
1979伽利略奖章
1986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和平科学奖
1995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纽约市科学奖
1999教皇保罗奖章
1999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纽约科学院奖
2007日本旭日重光章名誉学位
1958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工作简历
1950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
1986-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WL)主任
1986-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理事会成员
1985-93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暨南大学
1982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北京大学
1985南京大学
1986南开大学
1987上海交通大学
1987苏州大学
1988浙江大学
1993西安西北大学
1998上海大学
2000兰州大学
2002厦门大学
2003西北工业大学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美国Sloan基金学者(SloanFellow)
1962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Fellow)
1982意大利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Danz讲座
1994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麻省理工学院,Herman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梵蒂冈Pontifical科学院院士
2004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BostonInc.,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BostonInc.,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andBreach,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生平概述:
李政道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李政道曾在东吴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就读。因抗战,中学未毕业。1943年因以同等学历考入迁至贵州的浙江大学物理系,由此走上物理学之路,师从束星北、王淦昌等教授。1944年因日军入侵贵州,时在贵州的浙江大学被迫停学。1945年他转学到时在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就读二年级,师从吴大猷、叶企孙等教授。1946年赴美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费米教授。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1953年,他任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场论领域的研究。三年后,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他开辟了弱作用中的对称破缺、高能中微子物理以及相对论性重离子对撞物理等科学研究领域。1984年他获得全校级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这一最高职称,至今仍是哥伦比亚大学在科学研究上最活跃的教授之一。现在,他的兴趣转向高温超导波色子特性,中微子映射矩阵,以及解薛定谔方程的新途径的研究。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奋斗在物理研究的第一线,不断发表科学论文。自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他和夫人开始回国访问,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1926年11月25日,李政道诞生于上海。他自幼酷爱读书,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战争时期,他辗转到大西南求学,一路上把衣服丢得精光,但书却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建议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他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他建议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他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重要事件年历1926年出生于上海
1943年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奖
1958年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2.12.25——1727.3.20.)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简介】
最负盛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智商:190
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
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
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
【牛顿的成就】力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在伽利略等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了物体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牛顿三定律):①任何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原来静止的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②任何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其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通常可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一致。③当物体甲给物体乙一个作用力时,物体乙必然同时给物体甲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三个非常简单的物体运动定律,为力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定律的内容伽利略曾提出过,后来R.笛卡儿作过形式上的改进,伽利略也曾非正式地提到第二定律的内容。第三定律的内容则是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结果之后得出的。牛顿是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者。他在1665~1666年开始考虑这个问题。1679年,R·胡克在写给他的信中提出,引力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地球高处抛体的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有缝,抛体将回到原处,而不是像牛顿所设想的轨道是趋向地心的螺旋线。牛顿没有回信,但采用了胡克的见解。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成果上,他用数学方法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实现了自然科学的第一次大统一。这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次飞跃。牛顿指出流体粘性阻力与剪切率成正比。他说:流体部分之间由于缺乏润滑性而引起的阻力,如果其他都相同,与流体部分之间分离速度成比例。现在把符合这一规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其中包括最常见的水和空气,不符合这一规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在给出平板在气流中所受阻力时,牛顿对气体采用粒子模型,得到阻力与攻角正弦平方成正比的结论。这个结论一般地说并不正确,但由于牛顿的权威地位,后人曾长期奉为信条。20世纪,T·卡门在总结空气动力学的发展时曾风趣地说,牛顿使飞机晚一个世纪上天。关于声的速度,牛顿正确地指出,声速与大气压力平方根成正比,与密度平方根成反比。但由于他把声传播当作等温过程,结果与实际不符,后来P.-S.拉普拉斯从绝热过程考虑,修正了牛顿的声速公式。数学方面的贡献
17世纪以来,原有的几何和代数已难以解决当时生产和自然科学所提出的许多新问题,例如:如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与加速度?如何求曲线的切线及曲线长度(行星路程)、矢径扫过的面积、极大极小值(如近日点、远日点、最大射程等)、体积、重心、引力等等;尽管牛顿以前已有对数、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成就,但还不能圆满或普遍地解决这些问题。当时笛卡儿的《几何学》和瓦里斯的《无穷算术》对牛顿的影响最大。牛顿将古希腊以来求解无穷小问题的种种特殊方法统一为两类算法:正流数术(微分)和反流数术(积分),反映在1669年的《运用无限多项方程》、1671年的《流数术与无穷级数》、1676年的《曲线求积术》三篇论文和《原理》一书中,以及被保存下来的1666年10月他写的在朋友们中间传阅的一篇手稿《论流数》中。所谓“流量”就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自变量如x、y、s、u等,“流数”就是流量的改变速度即变化率,写作等。他说的“差率”“变率”就是微分。与此同时,他还在1676年首次公布了他发明的二项式展开定理。牛顿利用它还发现了其他无穷级数,并用来计算面积、积分、解方程等等。1684年莱布尼兹从对曲线的切线研究中引入了和拉长的S作为微积分符号,从此牛顿创立的微积分学在大陆各国迅速推广。微积分的出现,成了数学发展中除几何与代数以外的另一重要分支——数学分析(牛顿称之为“借助于无限多项方程的分析”),并进一步进进发展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变分法等等,这些又反过来促进了理论物理学的发展。例如瑞士J.伯努利曾征求最速降落曲线的解答,这是变分法的最初始问题,半年内全欧数学家无人能解答。1697年,一天牛顿偶然听说此事,当天晚上一举解出,并匿名刊登在《哲学学报》上。伯努利惊异地说:“从这锋利的爪中我认出了雄狮”。牛顿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流数(fluxion)法”,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并和G.W.莱布尼茨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得出了导数、积分的概念和运算法则,阐明了求导数和求积分是互逆的两种运算,为数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光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曾致力于颜色的现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1666年,他用三棱镜研究日光,得出结论:白光是由不同颜色(即不同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在可见光中,红光波长最长,折射率最小;紫光波长最短,折射率最大。牛顿的这一重要发现成为光谱分析的基础,揭示了光色的秘密。牛顿还曾把一个磨得很精、曲率半径较大的凸透镜的凸面,压在一个十分光洁的平面玻璃上,在白光照射下可看到,中心的接触点是一个暗点,周围则是明暗相间的同心圆圈。后人把这一现象称为“牛顿环”。他创立了光的“微粒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光的运动性质,但牛顿对光的“波动说”并不持反对态度。1704年,他出版了《光学》一书,系统阐述他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热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确定了冷却定律,即当物体表面与周围有温差时,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散失的热量与这一温差成正比。天文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1672年创制了反射望远镜。他用质点间的万有引力证明,密度呈球对称的球体对外的引力都可以用同质量的质点放在中心的位置来代替。他还用万有引力原理说明潮汐的各种现象,指出潮汐的大小不但同月球的位相有关,而且同太阳的方位有关。牛顿预言地球不是正球体。岁差就是由于太阳对赤道突出部分的摄动造成的。哲学方面的贡献
牛顿的哲学思想基本属于自发的唯物主义,他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牛顿虽然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也不能不受时代的限制。例如,他把时间、空间看作是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脱离的东西,提出了所谓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概念;他对那些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提出一切行星都是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下才开始运动的说法。《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最重要的著作,1687年出版。该书总结了他一生中许多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包括上述关于物体运动的定律。他说,该书“所研究的主要是关于重、轻流体抵抗力及其他吸引运动的力的状况,所以我们研究的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该书传入中国后,中国数学家李善兰曾译出一部分,但未出版,译稿也遗失了。现有的中译本是数学家郑太朴翻译的,书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1931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1958年两次重印。牛顿对自然的兴趣
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人脸识别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领域攻关的高精尖技术。人脸因具有不可复制、采集方便、不需要被拍者的配合而深受欢迎。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掌形识别,眼虹膜识别和声音识别相比较,人脸识别具有以下独特的优势:
# 非接触式采样
被测者不需要与采集器(摄像头)接触即可将面像资料输入到计算机中。这种方式既方便了使用者,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采集器的使用寿命。比如,指纹的采集需要使用者把手放在采集器上,这样使用时间长了次数多了采集器就容易因磨损而损坏。
# 无需被测者的配合
被测者可以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采样录入并进比对识别。这一特点使得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公共安全监控方面的最理想的选择。可以利用这一点,在公共场合或机要部门的出入口做实时比对识别,查找特定的人员。
# 人脸识别更方便、直观
人脸照片能够很方便的进行人工鉴别判断,无需专业人士作鉴定。 这使得当用户需要核对历史记录中的人员时,能够更方便、直观的进行人工判别。

汉玛智慧
人脸识别,是基于人的脸部特征信息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用摄像机或摄像头采集含有人脸的图像或视频流,并自动在图像中检测和跟踪人脸,进而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脸部识别的一系列相关技术,通常也叫做人像识别、面部识别。
人脸识别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真正进入初级的应用阶段是在90年代后期,发展至今其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较高的程度。整个发展过程可以分为机械识别、半自动化识别、非接触式识别及互联网应用阶段。
与其他生物识别方式相比,人脸识别优势在于自然性、不被察觉性等特点。自然性即该识别方式同人类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均不具有自然性。不被察觉的特点使该识别方法不易使人抵触,而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需利用电子压力传感器或红外线采集指纹、虹膜图像,在采集过程中体验感不佳。目前人脸识别需要解决的难题是在不同场景、脸部遮挡等应用时如何保证识别率。此外,隐私性和安全性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人脸识别优势明显,未来将成为识别主导技术。具体来说,相比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传统的生物识别方式,优点主要还集中在四点:非接触性、非侵扰性、硬件基础完善和采集快捷便利,可拓展性好。在复杂环境下,人脸识别精度问题得到解决后,预计人脸识别有望快速替代指纹识别成为市场大规模应用的主流识别技术。(了解更多智慧人脸识别解决方案,欢迎咨询汉玛智慧 )
而这,也彰显着人脸识别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人脸识别应用的最广泛领域便是安防行业,不仅给整个安防行业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也进一步开拓了新的发展市场。作为安防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的智能视频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就是人脸识别。
其二,我国的三维测量技术近年来发展形势较好,而现今3D人脸识别算法正对2D投影的缺陷做了补充,此外对于其中的传统难点,包括人脸旋转、遮挡、相似度等在内的都有了很好的应对,这也成为了人脸识别技术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发展路线之一。
其三,大数据深度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人脸识别的精确度,这也为2D人脸识别的应用作了一定的突破,将其应用于互联网金融行业当中,能够快速普及金融级应用。
其四,人脸识别技术由于其便利性、安全性,可在智能家居中用作门禁系统以及鉴权系统,因此智能家居与人脸识别技术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智能家居中的人脸识别系统是结合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硬件平台建立的,加强了人脸识别技术与智能家居应用的结合度,具有概念新、实用性强等特点。
其五,人脸识别技术是未来基于大数据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现如今公安部门都引入了大数据,这也弥补了传统技术的难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使得这些照片数据再度存储利用,能够大大提升公安信息化的管理和统筹,这将成为未来人脸识别的主要发展趋势。
人脸识别还在发展,这也是我们大家从生活中能够切实体会到的,希望终有一天能够看到足够成熟,足够便利的人脸识别技术吧,我们 汉玛智慧 也将为了这个目标和大家一起努力!
人脸识别是一个被广泛研究着的热门问题,大量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有泛滥成“灾”之嫌。为了更好地对人脸识别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介绍,本文将AFR的研究历史按照研究内容、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特点大体划分为三个时间阶段,如表1所示。该表格概括了人脸识别研究的发展简史及其每个历史阶段代表性的研究工作及其技术特点。下面对三个阶段的研究进展情况作简单介绍:
第一阶段(1964年~1990年)
这一阶段人脸识别通常只是作为一个一般性的模式识别问题来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基于人脸几何结构特征(Geometricfeature based)的方法。这集中体现在人们对于剪影(Profile)的研究上,人们对面部剪影曲线的结构特征提取与分析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人工神经网络也一度曾经被研究人员用于人脸识别问题中。较早从事AFR研究的研究人员除了布莱索(Bledsoe)外还有戈登斯泰因(Goldstein)、哈蒙(Harmon)以及金出武雄(Kanade Takeo)等。金出武雄于1973年在京都大学完成了第一篇AFR方面的博士论文,直到现在,作为卡内基-梅隆大学(CMU)机器人研究院的一名教授,仍然是人脸识别领域的活跃人物之一。他所在的研究组也是人脸识别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总体而言,这一阶段是人脸识别研究的初级阶段,非常重要的成果不是很多,也基本没有获得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1991年~1997年)
这一阶段尽管时间相对短暂,但却是人脸识别研究的高潮期,可谓硕果累累:不但诞生了若干代表性的人脸识别算法,美国军方还组织了著名的FERET人脸识别算法测试,并出现了若干商业化运作的人脸识别系统,比如最为著名的Visionics(现为Identix)的FaceIt系统。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的特克(Turk)和潘特兰德(Pentland)提出的“特征脸”方法无疑是这一时期内最负盛名的人脸识别方法。其后的很多人脸识别技术都或多或少与特征脸有关系,现在特征脸已经与归一化的协相关量(NormalizedCorrelation)方法一道成为人脸识别的性能测试基准算法。
这一时期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布鲁内里(Brunelli)和波基奥(Poggio)于1992年左右做的一个对比实验,他们对比了基于结构特征的方法与基于模板匹配的方法的识别性能,并给出了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模板匹配的方法优于基于特征的方法。这一导向性的结论与特征脸共同作用,基本中止了纯粹的基于结构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研究,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基于表观(Appearance-based)的线性子空间建模和基于统计模式识别技术的人脸识别方法的发展,使其逐渐成为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
贝尔胡米尔(Belhumeur)等提出的Fisherface人脸识别方法是这一时期的另一重要成果。该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 Analysis,PCA,亦即特征脸)对图像表观特征进行降维。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inear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的方法变换降维后的主成分以期获得“尽量大的类间散度和尽量小的类内散度”。该方法目前仍然是主流的人脸识别方法之一,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变种,比如零空间法、子空间判别模型、增强判别模型、直接的LDA判别方法以及近期的一些基于核学习的改进策略。
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哈丹(Moghaddam)则在特征脸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双子空间进行贝叶斯概率估计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作差法”,将两幅人脸图像对的相似度计算问题转换为一个两类(类内差和类间差)分类问题,类内差和类间差数据都要首先通过主成分分析(PCA)技术进行降维,计算两个类别的类条件概率密度,最后通过贝叶斯决策(最大似然或者最大后验概率)的方法来进行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中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弹性图匹配技术(Elastic GraphMatching,EGM) 也是在这一阶段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用一个属性图来描述人脸:属性图的顶点代表面部关键特征点,其属性为相应特征点处的多分辨率、多方向局部特征——Gabor变换[12]特征,称为Jet;边的属性则为不同特征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对任意输入人脸图像,弹性图匹配通过一种优化搜索策略来定位预先定义的若干面部关键特征点,同时提取它们的Jet特征,得到输入图像的属性图。最后通过计算其与已知人脸属性图的相似度来完成识别过程。该方法的优点是既保留了面部的全局结构特征,也对人脸的关键局部特征进行了建模。近来还出现了一些对该方法的扩展。
局部特征分析技术是由洛克菲勒大学(RockefellerUniversity)的艾提克(Atick)等人提出的。LFA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统计的低维对象描述方法,与只能提取全局特征而且不能保留局部拓扑结构的PCA相比,LFA在全局PCA描述的基础上提取的特征是局部的,并能够同时保留全局拓扑信息,从而具有更佳的描述和判别能力。LFA技术已商业化为著名的FaceIt系统,因此后期没有发表新的学术进展。
由美国国防部反毒品技术发展计划办公室资助的FERET项目无疑是该阶段内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FERET项目的目标是要开发能够为安全、情报和执法部门使用的AFR技术。该项目包括三部分内容:资助若干项人脸识别研究、创建FERET人脸图像数据库、组织FERET人脸识别性能评测。该项目分别于1994年,1995年和1996年组织了3次人脸识别评测,几种最知名的人脸识别算法都参加了测试,极大地促进了这些算法的改进和实用化。该测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给出了人脸识别的进一步发展方向:光照、姿态等非理想采集条件下的人脸识别问题逐渐成为热点的研究方向。
柔性模型(Flexible Models)——包括主动形状模型(ASM)和主动表观模型(AAM)是这一时期内在人脸建模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ASM/AAM将人脸描述为2D形状和纹理两个分离的部分,分别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建模(PCA),然后再进一步通过PCA将二者融合起来对人脸进行统计建模。柔性模型具有良好的人脸合成能力,可以采用基于合成的图像分析技术来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与建模。柔性模型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人脸特征对准(FaceAlignment)和识别中,并出现了很多的改进模型。
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人脸识别技术发展非常迅速,所提出的算法在较理想图像采集条件、对象配合、中小规模正面人脸数据库上达到了非常好的性能,也因此出现了若干知名的人脸识别商业公司。从技术方案上看, 2D人脸图像线性子空间判别分析、统计表观模型、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这一阶段内的主流技术。
第三阶段(1998年~现在)
FERET’96人脸识别算法评估表明: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对光照、姿态等由于非理想采集条件或者对象不配合造成的变化鲁棒性比较差。因此,光照、姿态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与此同时,人脸识别的商业系统进一步发展。为此,美国军方在FERET测试的基础上分别于2000年和2002年组织了两次商业系统评测。
基奥盖蒂斯(Georghiades)等人提出的基于光照锥 (Illumination Cones) 模型的多姿态、多光照条件人脸识别方法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之一,他们证明了一个重要结论:同一人脸在同一视角、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所有图像在图像空间中形成一个凸锥——即光照锥。为了能够从少量未知光照条件的人脸图像中计算光照锥,他们还对传统的光度立体视觉方法进行了扩展,能够在朗博模型、凸表面和远点光源假设条件下,根据未知光照条件的7幅同一视点图像恢复物体的3D形状和表面点的表面反射系数(传统光度立体视觉能够根据给定的3幅已知光照条件的图像恢复物体表面的法向量方向),从而可以容易地合成该视角下任意光照条件的图像,完成光照锥的计算。识别则通过计算输入图像到每个光照锥的距离来完成。
以支持向量机为代表的统计学习理论也在这一时期内被应用到了人脸识别与确认中来。支持向量机是一个两类分类器,而人脸识别则是一个多类问题。通常有三种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即:类内差/类间差法、一对多法(one-to-rest)和一对一法(one-to-one)。
布兰兹(Blanz)和维特(Vetter)等提出的基于3D变形(3D Morphable Model)模型的多姿态、多光照条件人脸图像分析与识别方法是这一阶段内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该方法在本质上属于基于合成的分析技术,其主要贡献在于它在3D形状和纹理统计变形模型(类似于2D时候的AAM)的基础上,同时还采用图形学模拟的方法对图像采集过程的透视投影和光照模型参数进行建模,从而可以使得人脸形状和纹理等人脸内部属性与摄像机配置、光照情况等外部参数完全分开,更加有利于人脸图像的分析与识别。Blanz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CMU-PIE(多姿态、光照和表情)人脸库和FERET多姿态人脸库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识别率,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1年的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上,康柏研究院的研究员维奥拉(Viola)和琼斯(Jones)展示了他们的一个基于简单矩形特征和AdaBoost的实时人脸检测系统,在CIF格式上检测准正面人脸的速度达到了每秒15帧以上。该方法的主要贡献包括:1)用可以快速计算的简单矩形特征作为人脸图像特征;2)基于AdaBoost将大量弱分类器进行组合形成强分类器的学习方法;3)采用了级联(Cascade)技术提高检测速度。目前,基于这种人脸/非人脸学习的策略已经能够实现准实时的多姿态人脸检测与跟踪。这为后端的人脸识别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沙苏哈(Shashua)等于2001年提出了一种基于商图像[13]的人脸图像识别与绘制技术。该技术是一种基于特定对象类图像集合学习的绘制技术,能够根据训练集合中的少量不同光照的图像,合成任意输入人脸图像在各种光照条件下的合成图像。基于此,沙苏哈等还给出了对各种光照条件不变的人脸签名(Signature)图像的定义,可以用于光照不变的人脸识别,实验表明了其有效性。
巴斯里(Basri)和雅各布(Jacobs)则利用球面谐波(Spherical Harmonics)表示光照、用卷积过程描述朗博反射的方法解析地证明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由任意远点光源获得的所有朗博反射函数的集合形成一个线性子空间。这意味着一个凸的朗博表面物体在各种光照条件下的图像集合可以用一个低维的线性子空间来近似。这不仅与先前的光照统计建模方法的经验实验结果相吻合,更进一步从理论上促进了线性子空间对象识别方法的发展。而且,这使得用凸优化方法来强制光照函数非负成为可能,为光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思路。
FERET项目之后,涌现了若干人脸识别商业系统。美国国防部有关部门进一步组织了针对人脸识别商业系统的评测FRVT,至今已经举办了两次:FRVT2000和FRVT2002。这两次测试一方面对知名的人脸识别系统进行了性能比较,例如FRVT2002测试就表明Cognitec, Identix和Eyematic三个商业产品遥遥领先于其他系统,而它们之间的差别不大。另一方面则全面总结了人脸识别技术发展的现状:较理想条件下(正面签证照),针对37437人121,589 幅图像的人脸识别(Identification)最高首选识别率为73%,人脸验证(Verification)的等错误率(EER[14])大约为6%。FRVT测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还进一步指出了目前的人脸识别算法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例如,FRVT2002测试就表明:目前的人脸识别商业系统的性能仍然对于室内外光照变化、姿态、时间跨度等变化条件非常敏感,大规模人脸库上的有效识别问题也很严重,这些问题都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总体而言,目前非理想成像条件下(尤其是光照和姿态)、对象不配合、大规模人脸数据库上的人脸识别问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而非线性建模方法、统计学习理论、基于Boosting[15]的学习技术、基于3D模型的人脸建模与识别方法等逐渐成为备受重视的技术发展趋势。
总而言之, 人脸识别是一项既有科学研究价值,又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研究课题。国际上大量研究人员几十年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自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在某些限定条件下得到了成功应用。这些成果更加深了我们对于自动人脸识别这个问题的理解,尤其是对其挑战性的认识。尽管在海量人脸数据比对速度甚至精度方面,现有的自动人脸识别系统可能已经超过了人类,但对于复杂变化条件下的一般人脸识别问题,自动人脸识别系统的鲁棒性和准确度还远不及人类。这种差距产生的本质原因现在还不得而知,毕竟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视觉系统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但从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学科的角度判断,这既可能意味着我们尚未找到对面部信息进行合理采样的有效传感器(考虑单目摄像机与人类双眼系统的差别),更可能意味着我们采用了不合适的人脸建模方法(人脸的内部表示问题),还有可能意味着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动人脸识别技术所能够达到的极限精度。但无论如何,赋予计算设备与人类似的人脸识别能力是众多该领域研究人员的梦想。相信随着研究的继续深入,我们的认识应该能够更加准确地逼近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科学家发现的淋巴系统时如何拯救“秃头星人”的?

淋巴系统可以分泌一些长头发的物质,可以缓解秃头。
因为淋巴系统可以用来排毒吧,所以可以改善身体状况。
可能淋巴细胞的运转可以避免和防止秃头现象的存在吧。
他们会通过他们不同的分泌系统来进行这样不同的治疗的呀
考虑到皮肤每天都会经历的磨损程度,皮肤具有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毛囊中分部的小干细胞库,嵌套在一个称为生态位的支持微环境中,该微环境严格控制修复过程。组织太多会引起诸如癌症等问题,但是组织太少会加速衰老。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尚未确信干细胞本身能否利用重塑们的生态位引导其他干细胞重塑,从而形成新的皮肤。但是洛克菲勒大学丽贝卡·兰斯菲尔德教授及伊莱恩·福赫教授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干细胞对组织再生产生影响。这项研究确定了一种分子配位工具,干细胞用来通过工具传递跨生态位信号。
此外研究人员还主要发现了淋巴毛细血管,生态位中一个新成分的特殊血管,淋巴毛细血管从组织中排出多余的液体和毒素,承担传输免疫细胞的工作。这些毛细血管连接所有生态位,并以网络的方式紧密的包围在每个毛囊内的干细胞壁四周。
有研究员提出借助完全透明化皮肤,科学家从而揭示出该毛细血管网络的复杂结构。
科学家发现,毛囊干细胞的分泌分子起着引流开关的作用,控制着淋巴毛细血管的行为,分泌分子调节周围区域的液体和细胞组成,从而再生整个组织。淋巴系统参与这一过程是一个新概念,可能为诸如伤口愈合缺陷和脱发等淋巴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目标。
假以时日,如果研究成果能作用于医疗,“秃头星人”有望从中受益。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

顺产后怎么瘦肚子和腰顺产虽然身体恢复的比剖腹产要快,但是腹部仍然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因此不可以盲目减肥,顺产后想要瘦肚子和腰就一定要把握好减肥的时间以及力度。
1、走路减肥
其实相对于昂贵的健身房来说,走路是最好的减肥方式。即使是肚子上的肥肉和脂肪,也可以通过科学的运动来消耗掉掉。平时我们上下班的时间就足够了,并且最好多转转腰部,以防小腹下垂。
2、用粗盐按摩
每天晚上洗澡的时候也可以用粗盐和热水搅拌一下,涂抹在肉肉比较多的地方,然后对其进行按摩。按摩十分钟左右就可以了,之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这样可以加快腹部脂肪的燃烧,还可以加快胃肠的蠕动,让我们的身体消化的更快,这样营养元素也可以更好的吸收。
3、坚持做腰腹部运动
晚上躺在床上还可以做一些腰腹部的运动,比如说侧身的时候,放松身体并且敲打身体,每一侧都做200下,这样也可以起到纤瘦腰肢的效果。并且还可以有效改善便秘。
4、睡前100次推腹按摩
要想减掉腹部的肥肉,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快腹部脂肪的燃烧,洗澡以后对腹部进行按摩,然后坚持做100次,可以起到明显效果。
5、仰卧起坐
身体基本恢复后,产妇可以做仰卧起坐来瘦肚子。正确的方法是:把身体升起离地10至20厘米后,收紧腹部肌肉并稍作停顿,然后慢慢把身体下降回原位。当背部着地的时候,便可以开始下一个循环的动作。此动作能消除肚子的赘肉,还能拥有漂亮的腹肌。
顺产后可以做什么运动减肥收腹碰腿
1、仰躺于运动垫上,双手伸直放置耳朵两侧;双脚屈膝与肩同宽,脚尖轻点运动垫。腹部下压,下背紧贴地板。
2、吐气收腹,肩膀离地,抬至下巴与胸口约一个拳头的距离,双手前伸轻碰小腿两侧;双脚抬起至大腿垂直于地面,小腿平行于地面。停顿3-5秒,吸气回复姿势1。
3、循环1-2顺序,每回合10-15次,休息15秒,重复3回合。
转侧踢腿
1、仰躺于运动垫上,双手合掌垫在头下;双脚屈膝并拢抬起至大腿垂直于地面,并将身体往右侧倾斜45度。
2、吐气收腹,伸直上侧小腿,脚尖放松。停顿3-5秒,吸气回复姿势1。
3、单侧循环1-2顺序,每侧10次,休息15秒转侧再做。左右两侧为一回合,重复3回合。
空中踢腿
1、仰躺于运动垫上,双手合掌垫在头下;双脚抬起至大腿垂直于地面,膝盖位于骨盆上方,小腿平行于地面。
2、吐气收腹,往垂直地面45度方向伸直右腿。停顿3-5秒,吸气回复姿势1。
3、循环1-2顺序,换边重复,左右两侧做完为一次。每回合10-15次,休息15秒,重复3回合。
以上三组动作,踢腿时下背均下压不隆起,若后腰不舒服,可加毛巾垫于腰部下方,动作转换。
产后如何减肥1、控制热量与脂肪。要始终小心食物的热量,在膳食中应减少些肥肉,增加点鱼和家禽。
2、饮食要清淡。要少吃盐,咸的东西吃得越多,就越想吃。少吃那些经加工带有酱汁的食物,这些东西含有丰富的糖、盐和面粉,它会增加你的热量。
3、常吃蔬果。要适量吃些含纤维多的水果、蔬菜和全麦面包。
4、平衡膳食。每天按计划均衡安排自己的饮食,同时要注意定时、不可滥吃。要减慢吃饭的时间,每顿饭的时间不少于20分钟。
5、热量负平衡。减肥的原则:热量的摄取量必须少于你的消耗量。
如果有帮助到你,希望能采纳!
1、坚持晚饭后快步走半个小时以上。(快走减肥法)很多人肥胖的部位主要在屁股和腹部,这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长期从事案牍工作,要么不爱活动。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微机前、电视前,多余的热量消耗不掉,就转化成脂肪沉积在腹部和臀部了。所以,要想减肥,必须改掉不爱活动的生活方式,要增加运动,消耗多余的热量。
早晨锻炼不如晚上锻炼。从人的身体状态来说,人沉睡一夜,早晨身体处于缺水状态,血液粘稠,投入剧烈运动,有可能造成大脑供血不足、脑溢血、心肌梗死等危险(如果喜欢晨练,建议你洗刷完毕喝1-2杯白开水,再去锻炼)。从环境上来说,空气中的一些毒气,在太阳没出来以前很难挥发,也不适于锻炼。从后续反应来看,早晨锻炼后容易吃得更多,反而加大了摄入量。
晚饭后锻炼主要是为了把身体中多余的热量消耗掉。但是吃过晚饭不宜立即活动,那时候血液集中在肠胃进行消化工作,立即活动影响消化。吃过晚饭半个小时后外出活动为宜。
2/4
2、严格遵守和养成“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饮食习惯,其中“晚吃少”是减肥的关键!这里有三点必须注意:一是必须吃早饭。不吃早饭的人,容易发胖。因为经过一夜睡眠,身体有10多个小时一直在消耗能量却没有进食,人体需要含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储藏能量,不吃早餐使人在午饭时出现强烈的空腹感和饥饿感,不知不觉吃下过多的食物,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二是中午一定要吃饱。
3/4
3、进食速度要慢。吃饭时咀嚼次数要多,细嚼慢咽能减肥吗五个慢减肥窍门,这样不仅有利于唾液和胃液对食物进行消化,而且有利于减少进食。食物进入人体,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脑食欲中枢就会发出停止进食的信号,过快进食,大脑发出停止进食信号前,你已经吃的过量了。所以进食速度要慢,吃饭要以八成饱为宜。
4/4
4、不吃甜食。蛋白质不会使人发胖,糖类才会使人发胖。因为糖类在体内极易被分解或吸收,是人体热 量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食物中都含有糖,那些糖已经保证了你身体的需要。额外过多地食用甜食,能诱发胰腺释放大量胰岛素,促使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大部分胖子,都有一个爱吃甜食的习惯。要减肥,就尽量不要吃甜食喽。
最健康、最有效的减肥方法就是有氧运动+适当节食。
减肥要有效果必须做到两个方面:一是有氧运动;一是适当节食。二者缺一不可。
减肥效果如何,一是要看你有氧运动的消耗有多少;二是你每天的吸收有多少。消耗的多,吸收的少,就会瘦,这是基本的道理。
先说吸收,吸收就是从你每天的进餐、零食、饮料等中吸收,一般来说,吃的越多,吸收的就越多,因此,想要减肥,必须控制进食量,如果做不到,什么也别谈!
再说消耗,我们知道人消耗的能量一般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基础代谢,就是维持生命的消耗,通俗来说就是你躺着不动,一天也会消耗能量,这个能量消耗就叫基础代谢;二是一天中的工作、学习、游玩等等的消耗;三是运动。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可以消耗大量的能量。
有氧运动是指连续运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小时的快走、慢跑、游泳、爬山、打篮球、踢足球、骑自行车等。 最后强调一点,运动减肥贵在坚持,持之以恒你会收所收获。
1、节食不能太早,至少要等到宝宝两个月的时候再开始减肥,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身体恢复,也会影响奶水的供应。
2、产后减肥是快不起来的,因为身上多余的赘肉是经过10个月积累的,所以在制定减肥目标的时候一定要现实。
3、锻炼要循序渐进且长久坚持。生产完之后的三个月内,锻炼要适可而止,因为前三个月还属于身体伤口的恢复期,剧烈运动会直接影响身体恢复的好坏。等到宝宝6个月之后,宝妈的身体基本上处于复原的状态了,就可以跟产前一样进行一些减肥运动了。
4、如果是母乳喂养,在减肥的过程中不要忘了要给宝宝留下1800卡路里的热量,这样才能给宝宝供给奶水。
5、吃饭的时候,要讲究细嚼慢咽,吃得太快对自己的减肥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6、早餐一定要吃,否则会影响减肥效果,反而会让自己觉得整天都没有精神。
7、宝妈要多吃水果,少喝一些超市售卖的果汁、咖啡,这些果汁中有添加的糖分,不利于减肥。吃零食的时候也要吃健康的零食,尽量不吃高热量的饼干。
8、减肥不等于节食,节食对减肥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会让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得不偿失。
9、快速的减肥容易使排除的毒素贮藏在身体中的脂肪里,然后进入血液和奶水中,不利于产妇和宝宝的健康。
科学减肥必须从改进生活方式入手,也就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并长期坚持。饮食方面,蔬菜(无油的)为主;少量肉(瘦肉或鱼虾,1两)蛋(1个蛋清)奶(低脂奶半斤);严格控制主食,以粥、粗粮为主,每餐一小碗(1两干重)为限;严格控制炒菜用油;水果少量(200克,相当于1个中等苹果);戒零食、饮料、坚果、酒等;多喝水。这些饮食要求若嫌难记,还可以简单归结为“进食量(所有食物)比现在少吃1/3”。运动方面更关键,每天步行1.5万步或慢跑40分钟(或其他与之相当的运动量)。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首先,155斤,确实有点胖,其次,很多麻麻都有一个谜团,喂 奶期间要怎样减脂,既不会影响母乳,又能让自己保持身材呢?院方称,喂奶期既不能吃药,也不能节食,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Jules Hirsch教 授是第 一个深入研究脂肪含量变化规律的专家。找到了估算体内脂肪细胞总数的方法。由此他发现,产后肥胖症患者的脂肪细胞数量,是普通人的10倍,达到2500亿之多,并且体积也要大4倍,脂肪细胞记忆性随着时间会不断巩固和牢靠。他们近期发现,通过hicibi阻断食物当中多余的热量,不改变正常的饮食习惯,当天多余的脂肪被消耗掉后,然后调动体内囤积的脂肪,体重自然就会下降,美国产后女性身体脂肪细胞恢复率降低了47%。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哺乳期减 肥靠谱吗?
哺乳期减肥靠谱吗?哺乳期减 肥是靠谱的,但是要注意减 肥的方式方法,由于哺乳期的麻麻们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体虚、爱出汗、子 宫还没收缩,如果盲目的进行节食、剧烈运动不仅会减少奶水,而且会使身体更加虚弱,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 果。传统的捂月子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吗?传统的坐月子是30天,30天期限一到,就开始“捂”,盖上厚厚的棉被促 进身体发汗,当然,现在医学条件好了,大家就去 汗蒸、去正规的月子中 心“捂”,这样对排 毒其实很好,你会觉得,这么一折腾,身材轻松了很多,而且,肤色也极 好。但是,这些方式不能缩小从妊娠开始就被各种营养食物撑大的肠胃,而脂肪是有记忆功能的,它已经记忆了你储存更多食物时候的那个数值,而且稍微少吃一点,脂肪就会认为你处于“饥荒”状态,于是会在你下次进食的时候拼命抓取食物,并且储存起来。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每天说“不吃饭,要减 肥”的人统统都是越减越肥!所以,现在是不是可以放心吃了,吃嘛,不吃反而会更肥,为什么不吃!这时候我们首先做到了保证奶水。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怀孕生子是变胖的罪魁祸首???
肥胖的原因和现代食品脱不了干系,而口感越好的食物,往往都是油、煎、炸、卤等,从妊娠期开始,准妈妈们就各种补,由于从孕期开始孕激 素就开始分泌,不停的吃+不能剧烈运动+孕激 素=肥胖。种种迹象都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问题:怀孕生子,是会让人变胖的。一直以来我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生活中很多的例子已经向我们证实过了,产后肥胖是毋庸置疑的。可是,近日堪培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8000多名澳大利亚妇女长达16年的相关数据后发现,妇女怀孕生子后并不会造成体重长期增加。
怀孕生子不会使人变胖?
纳尼???研究人员一定是在开玩笑,难道这些年长在我们身上的那些赘肉是假的?对于这个结果,大家捏捏自己身上的肉肯定表示不服!那么,这样调查的根据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女人生过宝宝后,产假到期,及时去上班,那么她瘦下来的几率就会增加50%以上,这样的结果很快被证实,因为即使不是孕妇,不怀孕不生子,不分泌孕激 素,如果每天吃很多东西不运动同样会发胖。所以,此结论是成立的。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阻断食物当中多余的热量
2013年,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借助hicibi断掉我们人体必 须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中的两个重要链条的供给——脂肪和糖(有专 利临床认证)。你体内的三羧酸循环链条被打开了缺口,三羧循环的主要参与者除了蛋白质以外,缺乏脂肪和糖的参与,但是我们每一分钟都需要ATP为细胞提供能 量。为了维持正常人体功能和代谢功能,只有通过肝脏将无处不在的脂肪分 解为肝糖原,这时候你体堆积的脂肪有一部分会被调动起来转化为糖分,填充糖分的缺口,还有部分脂肪转化成甘 油和磷脂进入三羧循环中,为人体供给能 量,维持日常的功能。我们身体堆积的脂质成为我们身体日常基础代谢的消耗源头,用这种方式消耗脂肪,是不是很过瘾?
我们再延伸一下话题,那么会有人问,既然三羧酸循环的主要参与者是蛋白质、脂肪和糖,为什么只控制脂肪和糖呢?如果蛋白质也一起控制了,是不是瘦的更快呢?当三羧酸循环中没有了脂肪和糖,可以通过调动我们身体储备的脂肪转化为糖和脂肪进入代谢链条,但是脂肪不能转化为蛋白质进入三羧循环。如果你的蛋白质在三羧酸环链条当中也没有的话,可能调动的是你的肌肉代谢,消耗你的肌肉。这时有的减 肥小白一听高兴了说:哎呀,我太胖了,瘦点肌肉也是可以的!其实你的肌肉越少,你的代谢越慢,反而会胖的更快所以,千万不要试图通过控制蛋白质减肥,它会让你越减越肥!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世界卫生组织解析肥胖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如果你已经发胖一年以上,90%的可能是你会一直胖下去,76%的可能是你会越来越胖。为什么不着急减,是因为我们心存希望,确定只要下了决心就会瘦到自己期望的那样。可是在这种希望中我们不知不觉已经胖了很多年,并且可能一直会胖下去。
事实证明,减脂并不难,只要付出行动了,每一次减重计划都是有结果的,只是减多或减少的区别。既然可以减下来,那么为什么绝大多数胖子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一生都在苦苦减脂?
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我们身体的每一个脂肪都是一个自立的生命,脂肪是有记忆的。如果短期内脂肪细胞发生了改变,一但身体适应(指摄入量或代谢量适应)后,脂肪细胞就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到原来的样子。如果你已经胖了一年,脂肪就有了一年的记忆,你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不断加强、变换、调整减脂节奏,才能抹去之前的记忆。
看到这里我们似乎恍然大悟,千真万确!每一次小有成绩的掉秤,都会在短暂的喜悦过后返弹。
接下来了问题是:我还有救吗?
经过研究发现细胞的记忆是可以短期改变的,我们通常都是用各种方式消耗身体热量,热量耗尽后,才开始向脂肪细胞借能源,从而减脂。这种是被动的方式,只要出现机会,脂肪细胞马上就会抢夺热量,让自己复原。
那么脂肪可以主动出击吗? 细胞减脂,CLR WHO披露:通过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完成脂肪自体消化的过程。还有什么比脂肪自体消化来的更直接,但这个过程并不很爽,你需要一天两餐前都要使用,可能口感欠佳,也可能身体感觉有点怪,但这些是难以坚持的理由吗?其实,胖下去更难。
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减少药剂诊治,而CLR WHO就是擅长利用非药剂手段,通过hicibi智能生物酶的介入,摆脱返弹,成功减去细胞内脂。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5个小技巧,助你减脂事半功倍
1,把握减 肥时机。产后6周--6个月是产后减脂的黄金期,产后42天产后的各项身体机能基本恢复正常,这时候可以考虑减 肥,如果运动的换,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因为大部分的产后妈妈会出现产后腹直肌分离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适合做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
2,减 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在保证不继续增加体重的同时,调整好从孕期开始就发生紊乱的各项体内酶,然后通过HICIBI智能生物酶细胞减脂调动脂肪参与人体循环,迅速减去脂肪,然后调节成易瘦体质。
3,节食=增肥。上面已经说过,脂肪是有记忆功能的,所以节食=增肥。
4,合理膳食,保证营养。的那个完全处于母乳喂养时,产后妈妈每天需要500大卡的热量为哺育提供营养,但无需要额外增加热量,平时注意多补充一下蛋白质的食物,比如鱼类、瘦肉、去皮禽类等,这些食物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脂肪含量低。
5,适当的运动。运动有益于健康,可以提高减脂速度,促 进 血 液 循 环,解决产后的水肿问题。
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有人说,迷人在腰,性 感在臀,诱 惑在腿,而瘦下来拥有高 贵身材,在你!谁说女人生过宝宝后就要一直胖,你亏不亏?你可以上小学胖,上中学胖,暂时安慰自己只是婴儿肥。但是生过宝宝后你说自己是产后胖,都过多少年了还这样安慰自己,是不是太自欺欺人了?你就活这十几年美好岁月,还让肥胖把你撕扯的像个妇女,没办法露胳膊露大腿,没办法穿上漂亮的衣服,没办法充满自信高傲的走在老公面前,没办法在孩子长大后带给孩子正 能量···你说你亏不亏?hicibi阻断食物多余热量+形成易瘦体质,想象一下自己变瘦之后的样子吧。(顺产四个月,现在体重155斤,怎么快速减肥)Y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