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尔本号航母弹射器,撞沉本国和美国军舰算什么,誓要撞遍天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5 22:15:45 浏览2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艘顶三艘,20年内中国外购4艘航母


一艘顶三艘,20年内中国外购4艘航母
随着003型福建舰在2022年下水,中国航母建造水平已然超越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达到仅次于美国海军的高度。作为一个实际装备航母不过10年出头的国家,如此惊人的发展速度,之前只在上世纪航母刚问世时发生过,中国航母的发展又一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预计。而很有意思的是,中国在航母发展早期,购买的其他国家航母数量,也没有其他国家可以匹敌,这会是国产航母进展神速的直接原因吗?
▲福建舰下水是国产航母发展的重大突破
在1985年购得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号轻型航母,向来被认为是中国第一次全面接触到的现代航母,尤其是航母上尚未完全拆除的蒸汽弹射器,更是让外界津津乐道,但事实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墨尔本”号由英国在1943年开工建造,并在二战结束后经历现代化改造(主要是安装蒸汽弹射器、雷达、斜角甲板和光学助降镜),于1956年抵达澳大利亚。因此,当国内海军派遣技术小组登上“墨尔本”号时,距离其搭载英制BS-4蒸汽弹射器,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在这期间,蒸汽弹射器技术突飞猛进,从第一代英制BS-4、美制C-11普遍10-15吨的弹射重量,发展到C-7的20-25吨,最后是30-35吨的C-13,技术更新了两代。
▲不同年代蒸汽弹射器的技术差距巨大
以“墨尔本”号搭载的英制BS-4为参考,在80年代发展国产蒸汽弹射器,就好比以歼-6战斗机为技术基础,尝试发展出类似歼-10的战斗机,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国内在“墨尔本”号抵达广州后对其测绘,就好比参加考试的考生,通过一份多年前的考卷,来判断考卷使用的文字类型、考试大致时间和内容,这是一种极为模糊的了解,对更具体的考题方式、详细内容是没有什么帮助的。事实上,海军在之后的国产航母规划中,已经尽可能降低技术风险,但在90年代末尝试发展蒸汽弹射器时,风险评估依然不足,险些错过历史性机遇,这未尝不是研究“墨尔本”号带来的负面效果。
▲研究“墨尔本”号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瓦良格”号在1993年其实就已经对外出售,国内也派遣代表团前往参观(比当年去“墨尔本”号的级别高多了),并在归国后给出报告。不过海军在有关是否购买“瓦良格”号的讨论中,却意外表示“滑跃航母属于落后技术,规划中的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才是目标”(这有可能是研究“墨尔本”号弹射器后产生的误判),以至于当时和“瓦良格”号擦肩而过。直到数年后国产蒸汽弹射器发展遭遇重大挫折,“瓦良格”号才重回海军视野,幸好这时其仍然没有被其他国家买走,才有日后归国的辉煌。当然,在这一时期,国内还先后购买了两艘俄制航母,即“基辅”和“明斯克”号,虽然社交媒体上一直有改造这两艘航母的传言,但实际上海军从来就没拿正眼看过这两艘航母。
当年,没有多少人认为“瓦良格”号可以浴火重生
“明斯克”号较早出售,它最初是由有兴趣开发航空母舰的韩国购买的, 1997年金融危机后,韩国资金短缺,于是折价出售“明斯克”号,留下“新罗西斯克”号拆解研究技术。北京太空梭娱乐设备公司买下“明斯克号”后,直接拖到珠江口改造,变成深圳经营的航母主题公园(几年前拖到南通改造,目前尚未开放)。 “基辅”号于2000年被中国天津天马拆船工程有限公司收购,之后迅速改造成航母主题公园,在天津对外开放多年。因此,这两艘俄制航母的采购和改装过程与海军没有任何关系,海军也从未派出技术人员进行观察,一些相关的猜测基本都是臆测。
停泊在天津的“基辅”号是目前中国最容易接近的航母
毕竟这两艘航母是苏联海军的过渡装备,半巡洋舰的结构对中国海军来说不是借鉴。再加上更好的“瓦良格”号已经买好了(只是当时还没有归还中国),海军有更好的技术来源,海军自然要倒着考虑这两个型号了。的确,2002年,当瓦良格号抵达大连四号码头时,国产航母的发展恰恰走上了正轨。仅仅10年后,浴火重生的辽宁舰正式加入中国海军,此后国产舰完成了山东舰和福建舰的建造,完成了从航母空白,到世界第二的巨大飞跃。从今天来看,国产的四艘航母中,只有“瓦良格”发挥了重要作用,三艘其余没有直接意义(事实上,购买“瓦良格”的总成本超过了总和其他三个运营商)。
现在辽宁舰上已经看不到几年前枯萎的影子
当然,中国的历史性跨越并不是仅仅依靠苏联海军留下的航母平台。当然,航母这样的大型项目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原因一定是国产技术的发展。以动力系统为例,瓦良格号到大连时无能为力,最后还是装上了著名的453系列蒸汽轮机。这个动力装置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先安装在051型国产驱逐舰上(达到了国产护卫舰最高航速36节),进一步发展为051B和051C型。
山东舰首次出海的表现更是让外界印象深刻
考虑到21世纪初国产燃气轮机的到来迫在眉睫,航母的改造计划也已经开始,两艘051C舰作为唯一的蒸汽动力护卫舰,实际执行的任务如下在21 世纪。在那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海军仍然坚持发展蒸汽动力舰艇,建造特殊的051B型驱逐舰。歼15等其余舰载机、舰载抑制索、光学助降系统等舰载机配件均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国产化突破。这种核心技术的自学,与其余国家的发展节奏基本无关,奠定了国产航母的坚实技术基础,也是山东舰首次出海即表现出色,003型福建舰建造迅速的直接原因。

研发和生产航母弹射器?


研发和生产航母弹射器?
全球有5大合法拥有核武器的大国,而加上实际拥有核弹头,但是却不被承认的其他有核国家,总数已经在接近10个。可以单纯靠本国的力量发射卫星的国家,已经超过了10个,而可以独立生产核潜艇的国家,也至少有6个。能够相对独立制造3代战斗机的国家也至少有七八家。可以制造4万吨级以上正规航母的国家也有已经6家。
能够独立载人上天并且还能够安全返回的,目前全球已经有3家。但是能够实际设计与生产蒸汽弹射器以至于电磁弹射器的,全球却只有2家!2家这个数量在全球与武器军工生产有关的,几乎没有比只有2家会员更少的高端俱乐部了!这暗示设计与生产现代化的弹射器,不分蒸汽还是电磁的,似乎比全系统极为庞大复杂的载人航天还难!
更不用说是拿越来越遍地开花的核武器的研发生产做对比了。当然如果系统的深究,在过去接近1个世纪的全球武器装备史上,真正独立研发过弹射器特别是蒸汽弹射器的国家,并不是从来只有2家,而是至少有过4家;另外曾经正常使用过蒸汽弹射器的海军,则更是多达七八家。进入21世纪,才真正彻底“萎缩”到全球只有2家。
比如首台可以实用化的蒸汽弹射器,其实是英国皇家海军先发明与制造出来上舰应用的。后来超级大国海军购买专利并且逐步将其技术升级到C13系列巨型蒸汽弹射器,一直到可以弹射33吨级舰载机的C13B型超级蒸汽弹射器。而苏联在冷战时代,也曾经研发过目标弹射30吨级的蒸汽弹射系统。
只在陆地上弹射过配重,而且还发生了弹射超速的严重事故,导致到冷战结束也没有彻底修好,自始至终也没有在陆地上真正弹射过一架实体飞机,就最终彻底废弃了。至于曾经操作过蒸汽弹射器的海军则更多。二战后英国对外航母大赠送,澳洲海军获得的墨尔本号中型航母上,就有实用化的蒸汽弹射器。
到1985年被当做废钢铁卖到某拆船厂时,上面的轻型蒸汽弹射器居然完好无损。这个偶然性事件对未来的影响可不小。而巴西海军也获得过法国的旧航母,其实际应用一直到2000年之后,甚至南亚某国从英国那里买来的第一艘航母维克兰特号上,也有轻型蒸汽弹射器;而且因为出售方耍赖不保修,南亚海军依靠自身有限的技术力量,居然从动力锅炉上另外新接上了一根蒸汽管道;最终重启出现管路故障的蒸汽弹射器,把舰载机安全弹射上了天空!
可见在轻型蒸汽弹射器时代,整体技术上还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只是到了C13这种弹射能力达到30吨级的重型蒸汽弹射器出现以后,弹射俱乐部的合格会员才瞬间减少。真正用上C13系列蒸汽弹射器的只有美法2家海军。其他各国并非完全没有技术能力研发技术升级后的重型蒸汽弹射器,主要是在应用端被提前卡壳。
因为只有中大型航母才会用到重型蒸汽弹射器。但是苏联解体后大型航母直接被拆毁;英国超过5万吨级的新航母继续走STOVL路线。至于其他国家,冷战结束前后,完全没有研发5万吨以上弹射航母的计划,在整体国力上也不能承受。因此与之配套的重型弹射器作为最重要的子项目,就持续30年只有超级大国一家在生产了。可以说重型蒸汽弹射器的研发没有铺开,本质上还是国力的问题。
至于最先进的电磁弹射器,在福特级的设计被公开之前,超级大国之外恐怕都没有这方面的项目规划,也就是本质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大国都不知道电磁弹射器到底是什么东东!只是突然平地蹦出个长耳朵,不但把电磁弹射器与重型蒸汽弹射器同步彻底突破,而且对比之下,让超级大国的交流电磁弹射器都成了相对的三无产品。只能说是天赋超级秉异,不能以常理度之!

破世界纪录“厄运之船”?


破世界纪录“厄运之船”?
世界上第一个从停泊的船只上起飞的飞行员是美国人。仅过了两年,英国人实现第一个从航行的船只上起飞,建造了第一艘为飞机提供起降跑道的船只是“暴怒”号巡洋舰。虽说如今的英国只有一艘航母,可几十年前的英国航母可是不少,其中一艘名为墨尔本号航母经历极为坎坷。
二战过后,英国经济直线下滑,承受不起巨额军费,一艘已经下水的尊贵号由于未安装设备被英海军抛弃,以10英镑的顺水人情卖给了澳大利亚,但必须得购买英国设备使航母形成战斗力。澳大利亚买回后更名为墨尔本号,成为澳舰队的旗舰,此后澳请美国船厂为其添置蒸汽弹射器、修改斜向跑道等。
只是这艘2万吨的航母仅不到半年就开始不断闯祸,先是撞自家海军,遭成82名官兵丧生,而后与美军一起进行联合演习时撞沉了美军舰,遭成73人死亡。
除了撞船,墨尔本号也时不时玩起失火,算起来大小也有9次事故,澳海军也彻底的绝望了,将其退役后拆除所有设备后,仅剩一具空壳于1984年出售,我国以4000万买了下来,当这艘“厄运之船”拖回中国时,我国30位专家震惊了,航母的蒸汽弹射器完好的保存着,一些拦阻机构等关键设备都还在,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捡了一件大宝贝,或许这才是墨尔本号最具有价值的地方。

18年前规划的国产弹射型航母


18年前规划的国产弹射型航母
前文回顾了我国航母计划早期的两次挫折,接下来就到了关键的变局。1991年12月26日,国土面积2240万平方千米、人口多达2.9亿的超级大国——苏联一夜之间轰然倒下,给全球格局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对当时正努力发展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的中国来说,苏联的消失意味着来自北方的陆上威胁烟消云散,东、南方向的海上威胁再次成为国防重点,海军获得的发展资源也随之得到倾斜。
而冷战期间大力发展航母的苏联海军,也留下了非常丰厚的技术和装备遗产。最终,在这两种因素的促进下,国产航母的发展路径,由单纯借鉴学习西方,走上了另外一条吸收苏联航母技术为主的道路。
在苏联解体前建成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
1992年3月,也就是在苏联解体不到4个月后,中国舰艇研究院就派遣代表团前往新生的乌克兰,考察工程完成度约67.3%的“瓦良格”号航母。代表团回国后,先后8次向上级汇报情况,但最终仍未促成购买“瓦良格”号。
除了外部有印度干扰、“瓦良格”号当时仍由俄乌两国共同拥有之外,国内有观点认为,正在发展的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性能更加先进,无需购买这艘滑跃型航母也是关键原因。
不过,到了1995年前后,随着国产大功率蒸汽轮机、蒸汽弹射器、阻拦装置等相关设备的发展,先后遇到难以逾越的技术难关,局势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库兹涅佐夫”号和“瓦良格”号的罕见合影
早期对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抱有很大期待,当初购入的“墨尔本”号航母装配的旧式英制弹射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款已经被淘汰的弹射器设计较为简单,使得国内严重低估了航母弹射器的难度。
加之苏联解体后,海军受重视程度虽然上升,但经济发展更是当时的重中之重,短期内仍很难突破技术窠臼,因此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的发展,到了1995年实际就已经终结,海军的航母梦再一次搁浅
。不过,海军并没有彻底放弃与其他国家在航母领域的接触,先后尝试了从西班牙购买2.3万吨航母,从法国海军获得退役的2.7万吨“克莱蒙梭”号航母等方案,但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停靠在黑海造船厂码头的“瓦良格”号,就再一次进入海军的视野。
后来出售给巴西海军的法国“克莱蒙梭”号航母
1995年5月,由我国多部门组成的代表团,再次前往乌克兰考察“瓦良格”号。由于当时国际环境趋于缓和,上级认为暂时不适合上马耗资巨大的航母项目,航母采购工作并没有因此启动。
不过,受国产5万吨蒸汽弹射航母失败影响,海军中的许多将领已经认识到,“瓦良格”号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因此想方设法寻找机会,最终出现了著名的民企购买航母事件。
在1998年,一家澳门企业以2000万美元的高价(超过其他竞标者40%),购得苏联海军遗留的6万吨“瓦良格”号滑跃航母。之后,由于航母本身的敏感性,这笔交易又引发了一系列后续事件,不过随着航母采购得到上级认可(这是1996年重大危机事件的直接影响),中船重工集团在2000年3月正式接手航母采购,局势终于走向正轨。
建造“瓦良格”号的黑海造船厂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在离开乌克兰627天、历经15200海里的漫长航程后抵达大连港。很少有人了解的是,这艘6万吨航母平台的未来究竟如何,国内并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确切地说,当时“瓦良格”号的未来有三条道路:一是测绘并吸收相关设计经验后封存,等待真正适合国产航母发展的契机到来,毕竟当时海军连一艘远程防空舰都没有,根本没有组成航母编队的可能;二是完成测绘后将其封存,以其为范本开工建造新航母;第三则是就地修复“瓦良格”号,以最快速度装备一艘6万吨航母,但存在修复后剩余使用寿命有限等风险。
刚刚抵达大连的瓦良格号
针对不同的发展道路,由海军和中船重工组织专家团队对“瓦良格”号进行现场勘验,结果表明该舰主体结构良好(按照一位参加飞行员舰长班,日后成为海军航母舰长的军官回忆:“拿手套擦去钢板上的浮锈,里面是瓦光铮亮,像新的一样。”),具备续建的基础,第二个方案随之被废弃。
随着2003年9月一件重量级事件的发生,国产航母的发展得到上级认可,明确了第三条道路的发展规划。2004年6月,在之前多部门提交的国产航母发展论证报告基础上,由总参谋部牵头的《中国航母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炉,当年8月,纲要得到上级批准,项目代号“048”。
“瓦良格”号在黑海船厂的状态很差
按照“048”项目规划,国产航母发展将分三步走,即先发展常规滑跃型航母,再建造常规蒸汽弹射型航母,最后目标是核动力弹射航母。
作为项目发展的第一步,“瓦良格”号在2005年4月被拖入大连港的30万吨干船坞,正式开始改造工作。同年6月,在国产歼-11B技术基础上,融入2001年从乌克兰获得的T-10K-3和T-10K-7验证机技术的歼-15舰载机正式立项。
2008年1月,一架经过改装的歼-11B战斗机,从临时滑跃助飞装置上顺利起飞,这是我国第一次实现滑跃起飞。同年8月,外界发现武汉出现了一座与“瓦良格”号外观极为相似的水泥建筑,这是国产航母的电磁兼容试验平台。
自此,海军为“瓦良格”号改造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大体完成,接下来就是大步流星的后续建设。
国产歼-15重型舰载机
在这之后发生的事情,外界就非常熟悉了。“瓦良格”号在2012年9月25日更名为“辽宁”舰加入我国海军,并在2016年12月完成歼-15编队打靶试验后正式形成战斗力。鉴于航母发展的过程较为漫长,在辽宁舰服役之前,海军就已经开始考虑第二艘航母的发展事宜。
在2009年,提出了按照原定规划,建造一艘常规动力蒸汽弹射航母的想法,这得到了中船重工的大力支持。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海军舰艇前往索马里护航等事件发生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将中国视为新生对手,上级出于战略局势变化的考虑,希望海军尽快组建双航母编队,以确保急需之时可有一艘航母待用。
经过一番讨论后,国产航母发展计划出现变数,诞生了之前并未在计划中的002型山东舰。
“辽宁”舰既是实验舰又是战斗舰
从结果上看,山东舰在2019年12月加入海军,并在2022年8月初的近海演习中表现出色。再考虑2021年夏季山东舰出海,遏制远道而来的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的冒险行径,我们当初调整计划先行建造一艘滑跃型航母,确实是应对未来危机非常前瞻的做法。
当山东舰还在建造时,海军就开始酝酿第三艘国产航母的建造方案,按照正常规划,这原本应该是在山东舰基础上放大的蒸汽弹射航母(也就是原本计划的第二步),但一个预想不到的事件却再次影响了国产航母发展。
山东舰起到了快速形成航母战斗力的作用
2006年,马伟明院士在外界并不看好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发展电磁弹射器,2008年推出了1:1设备样机并通过鉴定,甚至实现了对美国电磁弹射器的赶超。
2011年,马伟明院士在海军支持下,又启动了更高水准的电磁弹射器项目,首期经费高达7亿人民币。
最终在2016年12月,上级决定将新型电磁弹射器和原本计划发展的蒸汽弹射器进行对比验证,结果以电磁弹射器多项指标胜出而结束。
海军第三艘航母的技术特性因此发生重大转折,原本计划的蒸汽弹射器更换为电磁弹射器。2022年6月17日,第三艘国产航母在上海下水,同时实现了8万吨航母平台和电磁弹射器的突破,经历两个重大事件影响的国产航母,终于结出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硕果。
第三艘航母下水是中国海军发展中的重大里程碑
按照原定的航母发展规划,第三艘航母成型之前,海军已经启动了最终目标舰——10万吨核动力电磁弹射航母的研发。
不过,出于避免风险和尽快形成战斗力的考虑,海军是否会像当年建造山东舰一样,再次建造放大改进型的常规动力电磁弹射航母,至今仍然不得而知。而从近三年来,美国海军核动力航母海外部署捉襟见肘的情况来看,
常规动力航母虽然存在热带动力衰减、启动慢、航程有限等不利因素,但其维护成本相对较低、部署灵活性较高的优势,也足以弥补上述缺点,加之已下水第三艘国产航母的配套体系,应该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
美国媒体认为,我国海军会继续建造两艘同型舰并在2030年前形成战斗力,在此期间完成最终目标舰的设计,也算是比较合理的预期。
但基于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哪怕海军最终并没有走上这条发展道路,相信国产航母未来的发展也将是一片坦途。

“厄运”航母撞舰七次遭抛弃


“厄运”航母撞舰七次遭抛弃
提及中国航母,想必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辽宁舰。作为我国的第一艘航母,其前身是乌克兰的瓦良格号。在上个世纪被中国引进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造,最终在2012年正式服役中国海军,这就是辽宁舰的由来。
因此这也让很多人都误以为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就是瓦良格号,实则并不是这样,在瓦良格号之前,中国一共从海外引进过4艘航母,其中名为“墨尔本号”航母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艘航母。
该航母原本是澳大利亚的航母,在1943年4月份开始动工,1955年正式完工,满排在20250吨左右,拥有4台蒸汽弹射器,能够容纳40架飞机,是当时澳大利亚海军最为看重的军舰之一。
只是这艘航母并没有给澳大利亚海军带来好运,相反仿佛中了诅咒一般,这艘“厄运”航母频频撞舰。1957年10月底,“墨尔本”号在海面航行时,与一艘名为“蓝卡”号的战舰相撞;1964年2月10日,“墨尔本号”撞上了自家的护卫舰,且这次情况严重,将护卫舰拦腰斩断,致使82名官兵死亡。在这次之后,墨尔本号并未停止撞舰事故,前后与军舰相撞7次。
直到澳大利亚海军忍无可忍,于是在1982年将该航母退役,并将航母上的设备几乎拆光殆尽。在1984年,墨尔本号以3千万的价格卖给了中国拆船公司。
对于当时在航母上处于一片空白的中国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而当时的西方国家就表示不应该让中国获得该航母。
值得注意的是,局座张召忠就曾参加过这艘航母的测绘工作,在后来的访谈节目中,局座就表示当时墨尔本号出现在中国时的一幕至今无法忘怀,毕竟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艘航母。
也正是因为墨尔本号,让中国逐渐了解航母的构造,同时也开启了航母的建造之路。

撞沉本国和美国军舰算什么,誓要撞遍天下

历史的一艘奇葩军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航母。该舰撞已、撞人、撞天下;别人都是在战时杀敌,它却在和平时期大杀四方、“战果赫赫”。
“墨尔本”号原属英国“巨人“级轻型航母,1945年下水,长211米,宽25米,满载排水量20000吨,最大速度25节;可搭载A-4“天鹰”攻击机和S-2E“跟踪者”反潜飞机,最大搭载量42架。澳大利亚1949年签订购买合同,并加装蒸汽弹射器和5.5°的滑跃甲板。说起来好玩的是,无论是以前传说中的俄罗斯的8万吨级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航母,还是以前我国网友构想中的我国未来的8万吨级航母,也是采用的“弹射+滑跃”的方式,“墨尔本”号也算开了一个先河。
1956年,“墨尔本”号交付给澳大利亚,然而仅仅1年之后,它就在港口里将本国的“蓝卡”号战舰撞了。好在这次只是轻伤,没有多少损失,不过“墨尔本”号传奇的“撞击生涯”的大幕却正式拉开了。
1964年,在一次编队航行中,“墨尔本”号直接撞上了编队中的“航海者”驱逐舰,将其拦腰截断,直接沉没。这次事故共造成82名官兵死亡,而调查结果是,“航海者”的舰长失职,闯入了“墨尔本”号的航线。在这次撞击中,“墨尔本”号的前舷和右舷都撞出了大洞,1、2号平衡水舱也大量进水,只好送去大修。
修复后的“墨尔本”号摇身一变,成为了代表澳大利亚海军的“和平使者”,在此后的3年多时间里出访了多个国家,倒也安然无事。随后,“墨尔本”号在美国进行了改装,接收了多架战机,并对全舰的电子系统进行了升级。
“墨尔本”号也曾伤痕累累,为抗美事业做出了大功
然而好景不长,1969年,在与美国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中,“墨尔本”号又直接撞上了美军的“伊文思”号驱逐舰,同样将其直接撞断,真是“干净麻利脆”。这次事故造成美军73名官兵死亡,调查结果竟然是,“伊文思”号的舰长在大睡,而两名负责观察的军官却搞错了航道。这个结果让世人很无语,两次伤亡惨重的撞击事件,竟然都没“墨尔本”号啥事,也是稀奇。从此,美军人员似乎怕了这艘“墨尔本”号航母,对其“敬而远之”。
然而“彪悍的舰生不需要解释”,在修理期间,“墨尔本”号又撞上了一艘叫“马鲁”的船;次年,它撞上了一艘渡船;1974年,它撞上了一艘客轮;1976年,它又把一艘日本客轮给撞了……也许是撞的太多,遭了天谴,1972年,“墨尔本”号燃起大火;1979年,其一台锅炉发生了爆炸,雷达罩直接掉进了大海里……
多少天骄埋葬在了岁月里,“墨尔本”号也不例外。1982年,有着传奇经历的“墨尔本”号终于退役了。它的一生是“辉煌”的,“战绩磊磊”。退役后,他又继续发光发热,1984年,“墨尔本”号被卖到了中国,此后为中国的航母事业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墨尔本”号也终于修成了正果。

1969年美澳军舰是怎么相撞的?

1969年美、澳两国军舰相撞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军事演习的船只于1969年6月2日正在海上行驶时,澳大利亚航空母舰“墨尔本”号在中国南海意外地撞击了美国“弗兰克·E·伊文思”号驱逐舰,并把其撞为两截,造成74名美国海员丧生;199人从这艘驱逐舰上得救。
5月,平静的马尼拉海湾,海水拍击着停泊在那里的一大群东南亚条约组织的船只,它们聚集在那里等待着参加名为“海之灵”的海军演习,演习将在四天后进行。在澳大利亚舰队的旗舰——2万吨级的航空母舰“墨尔本”号的甲板上,舰长约翰·F·史蒂文森正在和他的军官们一道进餐,他们深深感到一次安全航行的重要。
他说,“墨尔本”号没有起名为“不安宁的女士”是有原因的。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英国人建造的这艘舰艇,在历史上经常发生事故,所以它的许多船员们都认为它很不吉利。它原来是设计在北大西洋的寒带海域航行的,但澳大利亚人却把它用于热带海洋。这艘舰艇的甲板下面已经成为一个火炉,那里的温度通常高达华氏153°。舰上的弹射器系统在澳大利亚人接手后不久便失灵了,飞机有好几个月不能在甲板上起飞。它的锅炉很容易工作过度,不得不经常进行维修,因而不能出海进行常规性的海上训练和巡逻。1964年,这艘母舰曾与澳大利亚的驱逐舰“航行”号相撞,使驱逐舰连同舰上的92人一起沉入海里(后来人们认定是驱逐舰出了毛病)。该舰甚至连停泊在海港时也不安全。一艘日本货船在进入码头时,曾经把它擦伤,并撞坏了它的一个灯塔。在那以后曾花了820多万美元进行维修“墨尔本”号。
驶离马尼拉港的第四天,1969年6月2日凌晨3时10分,“墨尔本”号航空母舰正在中国南海进行演习。当时,具有24年历史的美国2200吨级驱逐舰“弗兰克·E·伊文思”号在它的前方离左舷10度两英里以外,疾驶而过。“弗兰克·E·伊文思”号在那里是要用桅杆顶上的灯光作灯塔给“墨尔本”号航空母舰上巡逻返航的飞机指航的。
这时,“伊文思”号驱逐舰上273名船员大部分在睡觉。在驾驶桥楼上值夜班的指挥官是24岁的少尉罗纳德·雷姆西。他已经闻到了下面厨房里散发出的烤制早餐新鲜面包的香味。他当时接到了“墨尔本”号的一道命令,“飞机卫士”意思是叫“伊文思”号开到航空母舰舰尾的方向的位置上去。
可是“伊文思”号不是转舵向右,而是开到了急速行驶的母舰前方,违反了海军的常规。“墨尔本”号上的电警笛立即大声响了起来。史蒂文森舰长给“伊文思”号拍去了一个电报:“你们处在可能撞船的航道上……重复一遍,你们处在可能撞船的航道上。”
史蒂文森见“伊文思”号没有作出相应的反应,急得在驾驶桥楼上团团转,后来他只好下令:“倒车,左满舵。”他回头一看,看到了一个可怕的情景:“伊文思”号还在继续向右转,直朝母舰的船头冲来。顷刻之间,便发出了钢铁与钢铁相摩擦的嘎吱声。“弗兰克·E·伊文思”号被切割成两半。这艘驱逐舰被人认为是美国军舰中的“幸运”舰。在1945年冲绳岛附近发生的史诗般的海战中,它曾经击退了日本神风队150架次飞机的袭击,击落了日机50架。没想到在这次海战之后,“伊文思”号竟然不体面地毁于了这次糟糕的航行。它的前部几乎是立即沉入5500英尺的海里。74名海员也随之葬身海底。
在相撞的一瞬间,“墨尔本”号的好几名水手跳上了断了头的驱逐舰尾部,拼命把舰上的水兵拉往安全处。他们把残留的部分船体绑在航空母舰的尾部,其他的人及时从正在下沉的船头部分跳上后面部分,好几十人拼命游向母舰而得救。
最后一个活着从水里拉上来的人是驱逐舰的舰长阿尔伯特·S·麦克列莫。当他意识到发生什么事情时已经太晚了。他说:“我当时在船舱里睡觉,我最初的记忆是我听到了一阵巨大的响声,而且舰上着了火。我以为我们碰上了鱼雷或是水雷了。”麦克列莫被破碎的舱壁以及由那里灌入的海水困在床铺上。“我用手折弯锯齿形的金属,拼命寻找出路。我发现自己泡在漂浮着残骸的海水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得救的。”在桥楼上守夜的指挥官雷姆西也得救了,但他受了伤。
这是一场完全可以避免的灾难,这是由于一方在职人员的玩忽职守而造成的。
“墨尔本”号因有前例事故频发,这次已做了维修,安装了新部件,舰长希望使这次航行保持无事故的记录,改变它的“不安宁历史”。舰长及其他军官高度重视,现实却与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不但续写了“不安宁历史”,而且很严重。当然,这场灾难,责任不在于“墨尔本”号,是所谓的“树欲静,而风不止”。
“伊文思”号的船员,大多因“24年的历史”存在,沉沉入睡。这艘战功屡建的“幸运号”由于疏忽,有了这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不幸”,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一方高度防范事故的发生,一方疏忽大意。最终弄得两败俱伤。
“在其位不谋其政”,不仅害人,而且害己

中国引进4艘航空母舰,为什么只选择改造“瓦良格”而不是其他的几艘呢?

因为他们觉得瓦良格最有改进的空间,其他的航空母舰都是已经很完美了,没有改进的空间,所以我觉得他们选择 瓦良格
因为瓦良格号服役的时间最短,吨位很大,可以装载更多的燃油和战斗机;并且改造难度比较小,花费也比较少。
因为引进的墨尔本号、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在到达中国之前,内部设备和结构都已经被拆解了,而瓦良格不仅结构保存完整,而且还有相关的图纸和资料。
因为其他几艘航母已经不适合再改装成战斗型航母了,里面的结构线路全部都被破坏了,改装性价比非常低,只适合当作展览了,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一共购买了四艘航空母舰,分别是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号以及前苏联(俄罗斯)的明斯克号、基辅号和瓦良格号。对比这四艘航母卖给中国时的状况就可以看出,瓦良格号绝对是最优选择。
首先来看上图的墨尔本号。该舰在1943年开工,二战末期下水服役,等到1985年中国购入时已经是四十多岁的老家伙了,已经无法搭载较为先进的舰载机(澳军为其配置的舰载机是50年代的A-4天鹰),没有升级必要,实战价值不大。
而且,在把这艘航母买个中国前,澳大利亚人拆除了包括弹射器在内的诸多舰上武器装备,更不适合中国人自己进行改造。但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艘航母,墨尔本号对我国航母事业有不小的启蒙、参考意义。
(上图基辅号,下图明斯克号)
基辅号和明斯克号分别是前苏联基辅级航母(1143型航母)的首舰和二号舰。该级航母是前苏联航母建造过程中“直升机航母”和“舰队航母”的过渡型。我国之所以抛弃这两艘航母,一方面是因为苏联设计理念落后,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艘航母都已完工,改造难度大、性价比低。所以没有选择它们。
(未建成和建成的辽宁舰)
辽宁舰原名瓦良格号,隶属于苏联第三代航母库兹涅佐夫级(1143.5型)。苏联解体前已完成68%的建设,无论是设计理念方面还是经济考虑,都给了中国很大的发挥空间。
另外,瓦良格号是四艘航母中吨位最大、载机数量最多的国家,保存得也比墨尔本号完整。所以,改造瓦良格,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各位留下自己的意见

中国的航母有哪些?

中国有三艘航空母舰分别是辽宁舰



,山东舰和福建舰
截止到2021年,中国有4个航空母舰。
1、辽宁号:该舰是我国海军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其前身为前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辽宁“号是第一艘真正服役于中国海军的航母。
该舰的加入不但让中国海军整体作战能力有了跨越式的进步,也推动了我国材料学、空气动力学、力学、信息学等一系列先进科学的发展,从而为建造第一艘国产航母打下了基础。
2、墨尔本号:“墨尔本”号原为英国造“尊严”级航空母舰,1985年,废弃航母"墨尔本"号作为废铜烂铁卖给了中国的“金属废品商”。
这艘航空母舰进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南海军事基地进行了部分分解,其中升降机、蒸汽弹射器、主飞行甲板均得以保留。中国利用它进行了准航空母舰舰载航空兵试验。
3、基辅号:“基辅“号是基辅级航空母舰的首舰。该舰于1970年于乌克兰黑海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开工。它是前苏联20世纪70年代制造的一级航空母舰,也是前苏联发展的第二代航空母舰、第一级搭载固定翼舰载机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级)搭载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空母舰。
4、明斯克号:明斯克号航母是前苏联“基辅“级航母的二号舰。该舰于1978年服役,曾是苏联在远东地区的主力舰。在设计上“明斯克“号于“基辅“号基本相同,都拥有当时最精良武器装备。
“明斯克“号航母全长为274米、宽为47。2米,飞行甲板面积等同3个标准足球场,整舰体积则相当于一座18层高的商住楼,主锚链重达2000余吨。
首艘国产航母:
2017年4月26日,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
第二艘航空母舰由我国自行研制,2013年11月开工,2015年3月开始坞内建造。目前,航空母舰主船体完成建造,动力、电力等主要系统设备安装到位。
出坞下水是航空母舰建设的重大节点之一,标志着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航空母舰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该航空母舰将按计划进行系统设备调试和舾装施工,并全面开展系泊试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国航空母舰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的航母用弹射起飞方式呢????

美国、法国、阿根廷、巴西。英国航母曾经用过弹射起飞,但是后来放弃了,改用滑跃起飞。
有美国的企业级1艘、小鹰级3艘、尼米兹级10艘,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级1艘、法国的戴高乐号1艘,澳大利亚服役的墨尔本号1艘(拆了有20多年了),以后的瓦良格号1艘,以后的美国福特级3艘,以及二战的重型战列舰(我是说有舰载机的)如:大和号,武藏号,阿依华级等等(应为有舰载机,所以归类为超小型航母。)
现役使用弹射器的是美国11艘航母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法国的航母一直是使用美国的弹射器的。
美国海军的11艘核动力航母,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以及巴西圣保罗号航母。
美英法三国航母都是弹射起飞
美国航母,法国海军戴高乐号航母,巴西圣保罗号航母都用弹射起飞,但知识产权都是美国的,整齐弹射只有美国会他们都买美国的。还有毛子说要在库滋聂左夫海军元帅号说以后也要用弹射的。